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

Ⅱ.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Ⅰ.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Ⅱ.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第346页◎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拥有的所有不同生产部门,总合起来都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的生产部门: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两个生产部门各自使用的全部资本,都形成社会资本的一个特殊的大部类。每一部类的资本都分成两个组成部分:1.可变资本。从价值方面看,这个资本等于该生产部门使用的社会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等于为这个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工资总额。从物质方面看,这个资本是由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本身构成的,即由这个资本价值所推动的活劳动构成的。2.不变资本,即该部门在生产上使用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本身又分成固定资本:机器、工具、建筑物、役畜等等,流动不变资本:生产材料,如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等等。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借助于这些资本而生产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都分成: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按其价值来说只是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c 的价值部分和由全部年劳动追加的价值部分。后者又分成:补偿预付可变资本v 的部分和超过可变资本而形成剩余价值m的部分。因此,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和每个个别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成c+v+m。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不变资本的那部分价值c,是和生产上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不一致的。诚然,生产材料会全部消费掉,从而它的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但是所使用的固定资本只有一部分会完全消费掉,因而只有这部分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固定资本即机器、建筑物等等的其余部分和以前一样继续存在并继续执行职能,虽然它的价值由于逐年损耗而减少。在我们考察产品价值时,继续执行职能的这部分固定资本,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它是在这个新生产的商品价值之外而和这个商品价值并存的一部◎第347页◎分资本价值。[……]在考察单个资本的产品价值时,我们讲过,固定资本因损耗而失去的价值,会转移到在损耗期间生产的商品产品中去,不管这个固定资本在此期间是否有任何部分由于这种价值转移而得到实物补偿。相反地,在这里,在考察社会总产品及其价值时,我们不得不撇开,至少是暂时撇开固定资本在当年因损耗而转移到年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因为这种固定资本没有在当年重新得到实物补偿。在本章的后面有一节,我们将专门论述这一点。[438-440]——我们研究简单再生产,要以下列公式为基础,其中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并且假定价值增殖率m/v=100%。数字可以表示几百万马克,几百万法郎,或几百万镑。Ⅰ.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本………………………………4 000c+1 000v=5 000,商品产品…………………………4 000c+1 000v +1 000m=6 000,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Ⅱ.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本………………………………2 000c+500v=2 500,商品产品…………………………2 000c+500v+500m =3 000,以消费资料的形式存在。概括起来说,全年总商品产品:Ⅰ.4 000c+1 000v+1 000m=6 000生产资料;Ⅱ.2 000c+  500v+  500m=3 000消费资料。总价值=9 000,按照假定,其中不包括继续以实物形式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现在,如果我们研究简单再生产基础上(这里全部剩余价值都◎第348页◎是非生产地消费掉)的各种必要的交换,并且先不考察作为交换中介的货币流通,那么,我们一开始就会得出三大要点:1.第Ⅱ部类工人的工资500v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500m,必须用于消费资料。但是,它们的价值存在于价值1 000的消费资料中,这种消费资料掌握在第Ⅱ部类的资本家的手里,补偿预付的500v,并代表500m。因此,第Ⅱ部类的工资和剩余价值,在第Ⅱ部类内部同第Ⅱ部类的产品交换。这样,就有(500v+500m)Ⅱ =1 000以消费资料形式从总产品中消失。2.第Ⅰ部类的1 000v+1 000m,同样必须用于消费资料,即用于第Ⅱ部类的产品。因此,它们必须同第Ⅱ部类产品的其余的、数量与它们相等的不变资本部分2 000c交换。为此,第Ⅱ部类会得到数额相等的生产资料,得到体现第Ⅰ部类的1 000v+1 000m的价值的第Ⅰ部类产品。因此,就有2 000Ⅱc和(1 000v+1 000m)Ⅰ从计算中消失。3.还剩下4 000Ⅰc。它们由生产资料构成,只能用于第Ⅰ部类,以便补偿该部类消费掉的不变资本,因此,要通过第Ⅰ部类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的互相交换来解决,就像(500v+500m )Ⅱ要通过第Ⅱ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或通过第Ⅱ部类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解决一样。暂时说到这里,这些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以下的叙述。[440-442]Ⅲ.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Ⅰ(v+m)和Ⅱc的交换我们从两个部类之间的大宗交换开始。(1 000v+◎第349页◎1 000m) Ⅰ——这些价值以生产资料的实物形式存在于它们的生产者手中——要和2 000Ⅱc,即以消费资料的实物形式存在的价值交换。通过这种交换,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把他们的不变资本= 2 000从消费资料形式再转化为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不变资本可以重新作为劳动过程的因素,并且为了价值增殖而作为不变的资本价值执行职能。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交换,第Ⅰ部类的劳动力的等价物(1 000 Ⅰv)和第Ⅰ部类的资本家的剩余价值(1 000Ⅰm ),在消费资料中实现;二者都由生产资料的实物形式转化为一种可以作为收入来消费的实物形式。但这种互相交换是通过货币流通来完成的。货币流通成为交换的中介,同时也使这种交换难于理解,然而它却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为可变资本部分必须一再表现为货币形式,即表现为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劳动力的货币资本。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同时进行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不论它们属于第Ⅰ部类还是第Ⅱ部类,可变资本都必须以货币形式来预付。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是在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之前,但是支付劳动力的报酬,却是在约定的期限,在劳动力已经在使用价值的生产上消耗掉之后。就像产品价值的其余部分一样,产品价值中仅仅作为在劳动力报酬上支出的货币的等价物的那部分价值,即产品价值中代表可变资本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也是属于资本家的。在这部分价值中,工人已经把他的工资的等价物提供给资本家了。但是,只有商品再转化为货币,即把商品卖出去,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才能重新成为他的货币资本,可以为购买劳动力而重新预付。[442-443]至于第Ⅰ部类的商品资本的m 部分和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的另一半交换时所需要的货币,它可以按不同的方式预付。实际上,这种流通包括两个部类的各单个资本家之间的无数个别的买◎第350页◎和卖,而这种货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来自这些资本家,因为由工人投入流通的货币量,我们已经计算过了。或者是,第Ⅱ部类的一个资本家可以用他的和生产资本并存的货币资本,向第Ⅰ部类的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或者是相反,第Ⅰ部类的一个资本家把用于个人支出而非资本支出的货币基金,向第Ⅱ部类的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正如前面第一篇和第二篇中已经指出的,前提是:在任何情况下,资本家手中除生产资本外,必须要有一定的货币储备——或者作为资本预付,或者作为收入花掉。[443-444]总的结论是:产业资本家为了促成他们自己的商品流通而投入流通的货币,无论是记在商品的不变价值部分的账上,还是记在存在于商品中的剩余价值(在它作为收入花掉的时候)的账上,总是按照各个资本家为货币流通而预付的数额回到他们手中。[446]由此得出结论:在简单再生产中,第Ⅰ部类的商品资本中的v+m价值额(也就是第Ⅰ部类的总商品产品中与此相应的比例部分),必须等于不变资本Ⅱc ,也就是第Ⅱ部类的总商品产品中分出来的与此相应的部分;或者说,Ⅰ(v+m) =Ⅱc。[446]Ⅳ.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年商品生产的第Ⅱ部类是由种类繁多的产业部门构成的,但是,按它们的产品来说,可分成两大分部类:(a)消费资料。它们进入工人阶级的消费,但因为它们是必要生活资料,所以也构成资本家阶级的消费的一部分,虽然就其质量和价值来说,往往和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不同。为了这里研究的目◎第351页◎的,我们可以把这整个分部类概括为必要消费资料这个项目。[448](b)奢侈消费资料。它们只进入资本家阶级的消费,所以只能和花费的剩余价值交换,而剩余价值是绝对到不了工人手中的。[448]在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必然会得出以下结论:1.年劳动以生产资料的实物形式创造的新价值产品(分成v+m),等于年劳动的另一部分生产的产品价值所包含的以消费资料形式再生产的不变资本价值c。假如前者小于Ⅱc,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就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假如前者大于Ⅱc,余额就不能利用。在这两个场合,简单再生产这个前提都会被违反。2.在以消费资料形式再生产的年产品中,以货币形式预付的可变资本v,在它的获得者是生产奢侈品的工人时,只能在一开始体现着Ⅱa 资本主义生产者的剩余价值的那部分必要生活资料中实现。因此,投入奢侈品生产的v,必须等于以必要生活资料形式生产的m中和它的价值量相适应的部分,因而就必然小于这整个m,即小于(Ⅱa)m。只是由于这个v在这一部分m中实现,奢侈品的资本主义生产者所预付的可变资本才能以货币形式回到他们手中。这个现象和Ⅰ(v+m )在Ⅱc 中的实现是完全类似的;只是在这里,(Ⅱb)v是在和它价值量相等的那一部分(Ⅱa)m中实现的。既然全年总产品实际进入以流通为中介的年再生产过程,所以这些比例关系在全年总产品的每一次分配中,都具有质的决定意义。Ⅰ( v+m)只能在Ⅱc中实现,作为生产资本组成部分执行职能的Ⅱc也只有通过这种实现才能得到更新;同样,(Ⅱb)v只能在(Ⅱa)m的一部分中实现,而(Ⅱb)v也只有通过这种实现,才能再转化为它的货币资本的形式。不言而喻,只有在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再生◎第352页◎产过程本身的结果时,也就是说,只有在例如Ⅱb 的资本家不是靠信用从别处取得用于v的货币资本时,上述情况才适用。相反地,从量的方面说,年产品各部分之间的交换,只有在生产的规模和价值关系保持静止状态,并且这些严格的比例关系不会由于对外贸易而有所改变的情况下,才能按上述比例进行。[453-454]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必要消费资料的生产和奢侈品的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以Ⅱ(v+m)在Ⅱa和Ⅱb之间的分割为条件的,从而也是以Ⅱc在(Ⅱa)c和(Ⅱb)c之间的分割为条件的。因此,这种分割从根本上影响着生产的性质和数量关系,对生产的总形态来说,是一个本质的决定性的因素。简单再生产实质上是以消费为目的的,虽然攫取剩余价值是单个资本家的动机;但是,剩余价值——不管它的比例量如何——在这里最终只是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既然简单再生产是每个规模扩大的年再生产的一部分,并且还是它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种个人消费的动机总是和发财致富的动机本身相伴而生,同时又和它相对立。实际上,问题表现得更复杂,因为掠夺物——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的分享者,会作为独立于资本家以外的消费者出现。[457]Ⅴ.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对商品流通来说,有两样东西始终是必要的:投入流通的商品和投入流通的货币。“与直接的产品交换不同,流通过程在使用价值换位和转手之后并没有结束。货币并不因为它最终从一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中退出来而消失。它不断地沉淀在商品空出来的◎第353页◎流通位置上。”(第1册第3章第92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32页。——354。))例如,在Ⅱc和Ⅰ(v+m)之间的流通中,我们假定,第Ⅱ部类为这个流通预付了500镑货币。大的社会的生产者群之间的流通,分解为无数的流通过程,其中,时而这一生产者群的某个人,时而那一生产者群的某个人,首先作为买者出现,从而把货币投入流通。把个别情况完全撇开不说,这已经由生产期间的差别,从而由不同商品资本的周转的差别决定了。现在,第Ⅱ部类用500 镑向第Ⅰ部类购买同等价值额的生产资料,第Ⅰ部类再向第Ⅱ部类购买500 镑消费资料;这些货币因此又流回到第Ⅱ部类那里;后者绝不会因为这种回流而更富有。它首先把500镑货币投入流通,并从流通中取出同等价值额的商品,然后又出售500镑商品,并从流通中取出同等价值额的货币;这样,500镑又流回来。事实上,第Ⅱ部类投入流通的是500镑货币和500镑商品=1 000镑;它也从流通中取出了500镑商品和500镑货币。为了使500镑商品(Ⅰ)和500镑商品(Ⅱ)相交换,流通所需要的只是500 镑货币。这样,谁预付货币来购买别人的商品,谁就会在出售自己的商品时,重新得到货币。所以,假如第Ⅰ部类首先向第Ⅱ部类购买500镑商品,然后再向第Ⅱ部类出售500镑商品,那么这500镑将回到第Ⅰ部类那里,而不是回到第Ⅱ部类那里。第Ⅰ部类投在工资上的货币,即以货币形式预付的可变资本,不是直接地返回的,而是间接地、通过迂回的道路以这个形式返回的。相反,在第Ⅱ部类,5 00镑工资却直接从工人那里回到资本家手中,就像在同一些人彼此交替地作为商品的买者和卖者不断对立,反复进行买和卖时货币总是直接返回一样。第Ⅱ部类的资本家以货币支付劳动力的报酬;这样,他就把劳动力并入他的资本,只是由于这种流通行为,即对资本家来说仅仅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第354页◎生产资本的流通行为,资本家才能作为产业资本家,而和作为他的雇佣工人的工人相对立。但是,起先作为自己劳动力的卖者,出售者出现的工人,后来会作为买者,作为货币所有者,而和作为商品的卖者的资本家相对立;因此,投在工资上的货币,也流回到资本家手中。只要这些商品的出售不包含欺诈等等,而是商品和货币进行等价交换,那么,这就不会是资本家借以发财致富的过程。资本家并不是支付给工人两次:先用货币,后用商品;一旦工人把货币换成资本家的商品,资本家的货币就回到自己手中。然而,转化为可变资本的货币资本,即预付在工资上的货币,在货币流通本身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工人阶级不得不挣一文吃一文,不能给产业资本家提供任何长期的信贷,这样,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本周转期间尽管有差别,可变资本却要在某一短期内,例如一周,即在比较迅速地反复的期限内,同时在社会的无数不同地点,以货币形式预付(这个期限越短,通过这个渠道一次投入流通的货币总额相对地说也就越小)。在每个进行资本主义生产的国家,这样预付的货币资本在总流通中都占有一个在比例上有决定意义的部分,这尤其是因为同一个货币在流回起点之前要流过各种渠道,作为无数其他的营业的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459-461]Ⅵ.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现在留下还要研究的是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4 000Ⅰc。这个价值等于第Ⅰ部类的商品产品中再现的价值,即在这个商品量的生产上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个再现的价值并不是在第Ⅰ部类的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而是在这一年以前作为不变的价值,作◎第355页◎为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的既定的价值,进入这个生产过程的。它现在存在于第Ⅰ部类的整个那部分没有被第Ⅱ部类吸收的商品量中。因而,仍然保留在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的这个商品量的价值=他们的全部年商品产品价值的2/3。[……]在第Ⅰ部类,全部商品产品由生产资料,即由建筑物、机器、容器、原料和辅助材料等等构成。因此,其中用来补偿这个部门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那一部分,能够以它的实物形式立即重新作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执行职能。如果它进入流通,那也是在第Ⅰ部类内部流通。在第Ⅱ部类,一部分实物形式的商品产品由该部类的生产者个人消费掉,而在第Ⅰ部类,一部分实物形式的产品却由它的资本主义生产者在生产上消费掉。[470-471]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由大量的不同的资本群构成。它们被分别投入不同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有若干被投入铸铁厂,有若干被投入煤矿,等等。每个这种资本群或每个这种社会的群资本,又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独立执行职能的单个资本构成。首先,社会资本,比如说7 500(可以用百万等等来表示),分成不同的资本群;价值7 500的社会资本分成各个特殊的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被分别投入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投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那部分社会资本价值,按照它的实物形式,部分地由各特殊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构成,部分地由它们的经营所必需的、具有相应的熟练程度的劳动力构成,这种劳动力由于分工,并按照它在每个个别生产部门所完成的劳动的特殊种类,而各不相同。投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那部分社会资本,又由投入该生产部门的独立执行职能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既适用于第Ⅰ部类,也适用于第Ⅱ部类。至于说第Ⅰ部类中以它的商品产品形式再现的不变资本价◎第356页◎值,那么,它有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料再进入把它当作产品生产出来的特殊生产部门(或者,甚至就是它那一个企业)。例如,谷物进入谷物的生产,煤炭进入煤炭的生产,铁以机器形式进入铁的生产,等等。当构成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的部分产品不再直接进入自己的特殊生产部门或自己那个生产部门的时候,这些产品只是变换了位置。它们以实物形式进入第Ⅰ部类的另一个生产部门,而第Ⅰ部类其他生产部门的产品则对它们进行实物补偿。这只不过是这些产品的换位。它们全部作为补偿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的因素再进入第Ⅰ部类,但不是补偿第Ⅰ部类的这个群的生产资料,而是补偿另一个群的生产资料。在这里,只要交换是在第Ⅰ部类的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的,这种交换就是一种实物形式的不变资本和另一种实物形式的不变资本的交换,就是一种生产资料和其他种生产资料的交换。这是第Ⅰ部类的不同的单个不变资本部分的互相交换。只要产品不是直接在本生产部门作为生产资料使用,这些产品就离开它们自己的生产场所,进入另一个生产场所,因而,互相得到补偿。换句话说(和第Ⅱ 部类剩余价值的情况相似),第Ⅰ部类的每个资本家按照他作为这4 000 不变资本的共有者所占的比例,从这个商品总量中取出他所需要的相应的生产资料。如果生产是社会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那么很明显,为了进行再生产,第Ⅰ部类的这些产品同样会不断地再作为生产资料在这个部类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一部分直接留在这些产品的生产部门,另一部分则转入其他生产场所,因此,在这个部类的不同生产场所之间发生一种不断往返的运动。[472 -474]◎第357页◎Ⅶ.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等于当年再生产的第Ⅱ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新生产的第Ⅱ部类的剩余价值(即等于第Ⅱ部类当年生产的价值),加上当年再生产的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新生产的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加上第Ⅰ部类当年生产的价值)。因此,在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等于年价值产品,即等于社会劳动在当年生产的全部价值。其所以必然如此,因为在简单再生产中,这全部价值将被消费掉。[474]Ⅷ.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生产资料(Ⅰ)的总价值,等于以生产资料(Ⅰ)形式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同以消费资料(Ⅱ)形式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所以,等于在社会总产品中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481]Ⅸ.固定资本的补偿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只要是由真正的劳动资料(生产资料的一个特殊种类)构成的,就由劳动资料转移到劳动产品(商品)中去;这些劳动资料继续作为生产资本的要素执行职能,而且是以它◎第358页◎们的旧的实物形式继续执行职能。只是劳动资料的损耗,即它们在一定期间持续执行职能时逐渐损失的价值,才作为借助于劳动资料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要素再现,才由劳动工具转移到劳动产品中去。[502]商品的这个价值要素绝不能和修理费用混为一谈。如果商品出售了,这个价值要素就会和别的要素一样货币化,即转化为货币;但是,在转化为货币以后,它和其他价值要素的区别就出现了。为了开始商品的再生产(总之,就是为了使商品生产过程成为连续的过程),在商品生产上消费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必须用实物来补偿;在商品上消耗的劳动力,同样也必须用新的劳动力来补偿。因此,出售商品得到的货币,必须不断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这些要素,不断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相反地,出售商品所得到的货币,就它是与固定资本损耗相等的那部分商品价值的货币化而言,是不会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的,虽然它是补偿这种生产资本的价值损失的。它在生产资本旁边沉淀下来,保留它的货币形式。这种货币沉淀反复发生,直到年数不等的再生产时期结束为止,在这个再生产时期,不变资本的固定要素以它的旧的实物形式在生产过程中继续执行职能。一旦这种固定要素如建筑物、机器等等的寿命已经完结,不能再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它的价值就在它旁边存在着,全部由货币来补偿,即由货币沉淀的总和,由固定资本逐渐转移到它参与生产的商品中去的、已经通过商品出售而转化为货币形式的价值的总和来补偿。接着,这些货币就用来对固定资本(或固定资本的要素,因为固定资本的不同要素有不同的寿命)进行实物补偿,从而对生产资本的这个组成部分进行实际更新。可见,这些货币是不变资本价值的一部分即固定部分的货币形式。因此,这种货币贮藏本身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第359页◎素,是在固定资本的寿命还没有完结,从而还没有把它的全部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商品中去,还不必用实物进行补偿之前,固定资本价值或它的个别要素的价值在货币形式上的再生产和贮存。只有在这种货币再转化为固定资本的新的要素,以便补偿它的寿命已经完结的要素的时候,它才失去货币贮藏的形式,从而再能动地进入以流通为中介的资本再生产过程。就像简单的商品流通不是单纯的产品交换一样,年商品产品的交换也不能分解为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单纯的、直接的互相交换。货币在其中起一种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尤其会在固定资本价值再生产的方式上表现出来。(假如生产是公有的生产,不具有商品生产的形式,情况又会有哪些不同,这是以后研究的问题。)[503-505]1.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如果我们现在从下列公式开始:Ⅰ.4 000c+1 000v+1 000m└──┬───┘Ⅱ.………………2 000c   +500v+500m,那么,商品2 000Ⅱc和同等价值的商品Ⅰ(1 000v+1 000m)交换的前提是:2 000Ⅱc全部以实物形式再转化为第Ⅰ部类所生产的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的实物组成部分;但是,后者借以存在的商品价值2 000 包含着补偿固定资本的价值损失的要素,这个要素不需要立即用实物来补偿,而要转化为货币,这个货币逐渐积累成一个总额,直到固定资本需要以实物形式更新的时候为止。每一年都是固定资本的终年,固定资本时而需要在这个或那个单个企业,时而需要在这个或那个产业部门进行补偿;对同一个单个资本来说,总会◎第360页◎有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固定资本需要补偿(因为固定资本各部分的寿命不同)。如果我们考察年再生产,——即使是原有规模的年再生产,也就是说,把一切积累撇开不说,——我们也不是从头开始。我们考察的是许多年中的一年,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刚诞生的一年。因此,投入第Ⅱ部类的各种各样的生产部门的不同资本也会有不同的年龄。就像在这些生产部门从事生产的人每年都有死亡一样,每年也有许多固定资本在当年到达寿命的终点,必须用积累的货币基金实行实物更新。所以,在2 000Ⅱc和2 000Ⅰ(v+m)的交换中就包含着2 000Ⅱc由它的商品形式(消费资料)到它的实物要素的转化,这些实物要素不仅由原料和辅助材料构成,而且也由固定资本的实物要素,如机器、工具、建筑物等等构成。因此,2 000Ⅱc的价值中要用货币来补偿的损耗和正在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的数量,是完全不适应的,因为固定资本每年都有一部分必须用实物来补偿,但有一个前提,即在前几年,第Ⅱ部类资本家手中已经积累了这种转化所必需的货币。不过,这一个前提既适用于前几年,同样也适用于当年。在Ⅰ(1 000v+1 000m)和2 000Ⅱc的交换中,首先要指出,价值额Ⅰ(v+m)不包含任何不变的价值要素,因而也不包含任何用以补偿损耗的价值要素,即不包含由不变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转移到v+m借以存在的实物形式的商品中去的价值的要素。相反地,这种要素却存在于Ⅱc中,并且正是这种因固定资本而存在的价值要素的一部分,不需要立即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实物形式,而是首先要保留在货币形式上。因此,当Ⅰ(1 000v+1 000m)和2 000Ⅱc交换时,立即遇到了困难:第Ⅰ部类的2 000(v+m)借以存在的实物形式的生产资料,用它的全部价值额2 000要和以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存在的等价物进行交换,而另一方面,消费资料◎第361页◎2 000Ⅱc却不能以它的全部价值额来和生产资料Ⅰ(1 000v+1 000m)交换,因为它的价值的一部分——等于固定资本中有待补偿的损耗或价值损失——必须首先以货币形式沉淀下来,而在我们仅仅考察的当年再生产期间,不再作为流通手段执行职能。[506-508]2.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第Ⅱ部类是由许多资本家构成的,他们的固定资本处在再生产的完全不同的期限中。对一些资本家来说,固定资本已经到了必须全部用实物更新的期限。对另一些资本家来说,它和这个阶段多少还有些距离。对后一类资本家的全体成员来说,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的固定资本并没有实际再生产,即并没有用实物来更新,或者说,并没有用同一种新的物品来补偿;它的价值相继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前一类资本家则完全处于企业开办时的那种情况(或部分地处于那种情况,这一点和这里的问题无关)。那时,他们带着货币资本来到市场,一方面要把它转化为(固定的和流动的)不变资本,另一方面则要把它转化为劳动力,即可变资本。他们现在也和当初一样,要把货币资本再预付到流通中去,因此,既要预付流动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也要预付不变的固定资本的价值。[514]我们把第Ⅱ部类中需要用实物补偿固定资本的那部分资本家叫作“第1 部分”; 把第Ⅱ部类中以货币形式贮存固定资本损耗价值的那部分资本家叫做“第2部分”。[516]Ⅰ.1 000v+1 000m└───┬──┘,这种交换所遇到的困难,可归结为如下◎第362页◎的余额交换  Ⅱ.  2 000c所遇到的困难:Ⅰ.……………400mⅡ.(1)200货币+200c商品+(2)200c商品,说得更清楚些,这种余额交换就是:Ⅰ.200m+200m。Ⅱ.(1)200货币+200c商品+(2)200c商品。因为第Ⅱ部类第1部分的商品200c和200Ⅰm(商品)交换,并且因为当400商品交换时流通于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的一切货币都流回到预付者(第Ⅰ部类或第Ⅱ部类)手中,所以,这个货币作为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的交换要素,实际上并不是我们这里所研究的问题的要素。或者换一种说法:假定在200Ⅰm(商品)和200Ⅱc(第Ⅱ部类第1部分的商品)的交换中,货币只是作为支付手段,而不是作为购买手段执行职能,因此它也不是作为狭义的“流通手段”执行职能,那么很清楚,因为商品200Ⅰm和商品200Ⅱc(第1部分)价值额相等,价值200的生产资料就和价值200的消费资料相交换,货币在这里只是观念地执行职能,任何一方都无须为支付差额而实际把货币投入流通。因此,只有当我们把商品 200Ⅰm和它的等价物即商品200Ⅱc(第1部分)从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双方去掉时,问题才会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的这两个彼此相抵的具有同等价值的商品额去掉后,就只需要交换一个余额了。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即:Ⅰ.200m商品。Ⅱ.(1)200c货币+(2)200c商品。这里很清楚:第Ⅱ部类的第1部分用200货币购买它的固定资本组成部分 200Ⅰm;因此,第Ⅱ部类的第1部分的固定资本得到◎第363页◎实物更新,第Ⅰ部类的200 剩余价值也由商品形式(由生产资料,即固定资本的要素)转化为货币形式。第Ⅰ部类用这些货币向第Ⅱ部类的第2部分购买消费资料;对第Ⅱ部类来说,结果是:第1部分用实物更新了他的不变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第2部分则有另一个组成部分(补偿固定资本损耗的组成部分)以货币形式沉淀下来;每年都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这个组成部分也得到实物更新。在这里先决条件显然是:第Ⅱ部类不变资本的这个固定组成部分,即按自己的全部价值再转化为货币,因而每年要用实物更新的固定组成部分(第1部分),应该等于第Ⅱ部类不变资本中另一个固定组成部分的年损耗,也就是等于以旧的实物形式继续执行职能,而其损耗(即转移到所参与生产的商品中去的价值损失)先要用货币来补偿的那个固定组成部分的年损耗。因此,这样一种平衡,好像就是规模不变的再生产的规律了;换句话说,因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一方面要提供第Ⅱ部类不变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提供它的固定组成部分,所以,劳动在第Ⅰ部类的分配比例必须保持不变。[520-521]3.结论关于固定资本的补偿,一般应当指出:在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在不仅生产规模不变,而且特别是劳动生产率也不变的前提下,如果Ⅱc 的固定要素比去年有更大一部分已经寿命完结,从而有更大一部分要用实物更新,那么,还在死亡途中的、在死亡期到来以前暂时要以货币形式补偿的那部分固定资本,必然会按照同一比例减少,因为按照这个前提,在第Ⅱ部类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部分的总量(以及价值◎第364页◎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但是,这会引起下列情况。第一,如果第Ⅰ部类的商品资本中的较大部分由Ⅱc的固定资本要素构成,那么它的相应的较小部分就由Ⅱc的流动组成部分构成,因为第Ⅰ部类为Ⅱc生产的总额保持不变。如果其中一部分增加了,另一部分就减少;反过来也是一样。而另一方面,第Ⅱ部类的生产总额也保持不变。但是,在第Ⅱ部类原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即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的流动要素)减少时,这又怎么可能呢?第二,恢复货币形式的固定资本Ⅱc 中有较大一部分流到第Ⅰ部类,以便从货币形式再转化为实物形式。所以,除去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为了单纯的商品交换而流通的货币,还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到第Ⅰ部类;这些货币,不成为相互间的商品交换的中介,而只是单方面地执行购买手段的职能。但同时Ⅱc中承担补偿损耗价值的商品量将会按比例减少,从而第 Ⅱ部类中无须和第Ⅰ部类的商品交换而只须和第Ⅰ部类的货币交换的商品量也会按比例减少。所以,会有更多的货币作为单纯购买手段从第Ⅱ部类流到第Ⅰ部类;而对第 Ⅱ部类来说,第Ⅰ部类单纯作为买者向它购买的商品则较少。因此,Ⅰm——因为Ⅰv 已经和第Ⅱ部类的商品交换——会有较大的部分不能转化为第Ⅱ部类的商品,而是要保留在货币形式上。有了以上的阐述,对于相反的情况,即对于一年内第Ⅱ部类的固定资本中寿命完结而要再生产的部分较小,损耗部分较大的情况,就无须再进一步考察了。  因此,尽管是规模不变的再生产,但危机——生产危机——还是会发生。一句话:在简单再生产和各种条件不变,特别是劳动生产力、劳动总量、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假定在寿命完结的(有待更新的)固定资本和以旧的实物形式继续起作用的(只是为了补偿其损◎第365页◎耗而把价值加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之间的比例不是不变,那么,在一个场合,尽管需要再生产的流动组成部分的量保持不变,但需要再生产的固定组成部分的量也会增加;因此,第Ⅰ部类的生产总额必须增加,不然,即使把货币关系撇开不说,也会出现再生产不足的现象。在另一个场合,如果需要用实物来再生产的第Ⅱ部类的固定资本的比例量减少,从而只须用货币进行补偿的第Ⅱ部类的固定资本组成部分会按同一比例增加,那么,尽管需要由第Ⅰ部类再生产的第Ⅱ部类不变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的量保持不变,需要再生产的固定组成部分的量却会减少。因此,或者是第Ⅰ部类的生产总额减少,或者是出现过剩(就像前面出现不足一样),而且是不能转化成货币的过剩。诚然,在前一个场合,同一劳动可以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量或增加劳动强度提供更多的产品,这样就可以弥补第一个场合的不足;但是发生这种变化的时候,总不免会有劳动和资本从第Ⅰ部类的某个生产部门移动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并且,每一次这样的移动,都会引起暂时的紊乱。其次,第Ⅰ部类(由于增加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不得不用较多的价值来交换第Ⅱ部类的较少的价值,因而第Ⅰ部类的产品就要跌价。在第二个场合则相反,第Ⅰ部类必须压缩自己的生产,这对该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来说,意味着危机;或者第Ⅰ部类提供的产品过剩,这对他们来说,又是危机。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但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它却是祸害。在两个场合,对外贸易都能起补救作用;在第一个场合,是使第Ⅰ部类保留货币形式的商品转化为消费资料;在第二个场合,是把过剩的商品销售掉。但是,对外贸易既然不是单纯补偿各种要素◎第366页◎(按价值说也是这样),它就只会把矛盾推入更广的范围,为这些矛盾开辟更广阔的活动场所。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一旦废除,问题就归结如下:寿命已经完结因而要用实物补偿的那部分固定资本(这里是指在消费资料生产中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的数量大小,是逐年不同的。如果在某一年数量很大(像人一样,超过平均死亡率),那在下一年就一定会很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资料年生产所需的原料、半成品和辅助材料的数量不会因此减少;因此,生产资料的生产总额在一个场合必须增加,在另一个场合必须减少。这种情况,只有用不断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来补救;一方面要生产出超过直接需要的一定量固定资本;另一方面,特别是原料等等的储备也要超过每年的直接需要(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生活资料)。这种生产过剩等于社会对它本身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控制。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这种生产过剩却是无政府状态的一个要素。[524-527] 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第一册已经指出,单个资本家的积累是怎样进行的。由于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代表剩余价值的剩余产品也转化为货币。资本家把这样转化为货币的剩余价值,再转化为他的生产资本的追加的实物要素。这个增大的资本,在生产的下一个循环内,会提供更多的产品。但是,在单个资本上发生的情况,也必然会在全年的总再◎第367页◎生产上出现,正像在考察简单再生产时我们已经看到,在单个资本的场合,单个资本的已经损耗的固定组成部分相继沉淀为贮藏货币的现象,也会在社会的年再生产上表现出来。假定一个单个资本=400c+100v,年剩余价值=100,那么,商品产品=400c+100v+100m。这600转化为货币。在这个货币中,400c重新转化为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100v重新转化为劳动力,此外——假定全部剩余价值都积累——100m通过和生产资本的实物要素相交换,转化为追加的不变资本。这里要假定:1.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这个货币额或者足以增加正在执行职能的不变资本,或者足以开办一个新的工业企业。但是,情况也可能是这样:在开始这个过程以前,即进行实际积累和扩大生产以前,剩余价值向货币的转化和这个货币的贮藏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2.假定事实上生产在以前已经按扩大的规模进行;因为要使货币(即以货币形式贮藏的剩余价值)能够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要素,这些要素必须是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商品;即使这些要素不是作为成品来买,而是按订货制造,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差别。只有在它们存在以后,并且无论如何只有在对它们实际进行了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以后,也就是说,在它们原来正常的生产已经扩大以后,才会对它们进行支付。它们必须是可能存在的,也就是在它们的要素中存在的,因为,只要有订货的刺激,即在商品存在以前预先购买,预先出售,它们的生产就可以实际进行。于是,一方面的货币就能引起另一方面的扩大再生产,这是由于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就已经存在;因为货币本身不是实际再生产的要素。例如,资本家A在一年内或多年内把他相继生产的那些商品产品卖掉时,就把作为剩余价值承担者的那部分商品产品即剩余产品相继转化为货币,也把他以商品形式生产的剩余价值本身相◎第368页◎继转化为货币,这种货币逐渐贮存起来,就形成一种可能的新的货币资本。其所以是可能的,是因为它可以并且要用来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要素。但是,事实上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货币贮藏,这种货币贮藏并不是实际再生产的要素。[551-552]虽然这个以货币形式贮藏的剩余价值不代表追加的新的社会财富,但是由于它贮存后所要执行的职能,它还是代表着新的可能的货币资本。(以后我们会知道,除了由于剩余价值的逐渐货币化外,新的货币资本还可以由其他方法产生。)货币所以会从流通中取出,并且作为贮藏货币贮存起来,是因为商品在出售以后,没有接着进行购买。因此,如果把这种做法看成是普遍进行的,那就似乎难于看出,买者应该从哪儿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这个过程必须看成是普遍的,因为每一个单个资本都能够处于积累过程,——每一个人都想为贮藏货币而卖,但是没有人要买。[553]我们在解决这个表面的困难以前,要把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的积累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的积累区别开来。我们从第Ⅰ部类开始。[554]Ⅰ.第Ⅰ部类的积累1.货币贮藏显然,投在构成第Ⅰ部类的许多产业部门的资本,和投在每一个这样的产业部门内的不同的单个资本,都会由于它们的年龄不同,也就是由于已经经历的执行职能的时间不同,——完全撇开它们的规模、技术条件、市场关系等等不说,——处于剩余价值相继◎第369页◎转化为可能的货币资本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无论这种货币资本是要用来扩充它们的正在执行职能的资本,还是要用来创立新的工业企业(这是扩大生产的两种形式)。因此,一部分资本家不断地把他们的已经增加到相应数量的可能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也就是用通过剩余价值的货币化而贮藏起来的货币来购买生产资料,即追加的不变资本要素;而另一部分资本家则仍然从事可能的货币资本的贮藏。因此,这两类资本家是互相对立的:一方作为买者,另一方作为卖者,并且每一方在这两种作用中都只起一种作用。例如,A卖给B(可以代表一个以上的买者)600(=400c+100v+100m)。他已经卖掉商品600,换成货币600,其中100代表剩余价值,他把这100从流通中取出,以货币形式贮藏起来;但是这100货币不过是剩余产品即价值100的承担者的货币形式。货币贮藏根本不是生产,因此一开始也不是生产的增长。资本家的活动,在这里,不过是把出售剩余产品100所得的货币从流通中取出,抓住它,把它扣留下来。这种做法不仅在A方面发生,而且在流通领域的许多点上,还有其他资本家A'、A''、A''',都同样热中于这种货币贮藏。因此,在这许多点上,货币被从流通中取出,并积累成无数单个的贮藏货币或可能的货币资本。这许多点也就像是流通的许多障碍,因为它们使货币的运动停止,使货币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失去流通能力。但是必须注意,远在商品流通建立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以前,在简单的商品流通中已经产生了货币贮藏;社会现有的货币量,总是大于它处于实际流通中的部分,虽然这一部分会由于情况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我们在这里又遇到了同样的贮藏货币和同样的货币贮藏,不过现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第370页◎在信用制度下,所有这些可能的资本,由于它们积聚在银行等等的手中,而成为可供支配的资本、“可贷资本”、货币资本,而且不再是被动的东西,不再是未来的音乐(注:“未来的音乐”一语是从1850 年发表的德国作曲家理·瓦格纳《未来的艺术作品》一书而来的;反对瓦格纳的音乐创作观点的人们赋予这个用语以讽刺的含义。——371。),而是能动的,生利的东西。[554-556]但是,A所以能进行这种货币贮藏,仅仅是因为就他的剩余产品来说,他只作为卖者,而不接着作为买者出现。所以,他的剩余产品——要转化为货币的剩余价值的承担者——的连续生产,就是这种货币贮藏的前提。在只考察第Ⅰ部类内部的流通这种场合,作为总产品的一部分的剩余产品的实物形式,和总产品的实物形式一样,是第Ⅰ部类不变资本的一个要素的实物形式,也就是说,属于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范畴。我们马上就会知道,在B、B'、B''等等买者手中,它将会变成什么,将会执行什么样的职能。在这里,首先要记住一点:尽管A从流通中取出相当于他的剩余价值的货币,把它贮藏起来,但另一方面,他也把商品投入流通,而没有以此从流通中取出其他商品,因此,B、B'、B''等等就能够把货币投入流通而只取出商品。在这个场合,这种商品,按照它的实物形式和它的用途来说,是要加入到B、B'等的不变资本的固定要素或流动要素中去的。关于这一点,等我们涉及剩余产品的买者B、B'等时再谈。[556]我们知道,固定资本一经投入,在它执行职能的全部时间内就不用更新,而是以它的原有形式继续发挥作用,它的价值则逐渐地以货币形式沉淀下来。我们又已经知道,Ⅱc的固定资本(Ⅱc的全部资本价值转化为在价值上与Ⅰ(v+m)相等的要素)的周期更新的前提,一方面是Ⅱc中要由货币形式再转化为实物形式的固定部分的单纯的买,与此相适应◎第371页◎的是Ⅰm的单纯的卖;另一方面是Ⅱc中要沉淀为货币的固定(损耗)价值部分的单纯的卖,与此相适应的是Ⅰm的单纯的买。在这里,交换正常进行必须具有的前提是,Ⅱc的单纯的买,按价值量来说,和Ⅱc的单纯的卖相等;同样,Ⅰm对Ⅱc第1部分的单纯的卖,也和它向Ⅱc第2部分的单纯的买相等(第440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20-521页,或本卷第363-364页。——372。))。不然,简单再生产就会遭到破坏。一方面的单纯的卖,必须由另一方面的单纯的买来抵销。同样,这里必须具有的前提是,Ⅰm中A、A'、A''的形成货币贮藏的部分的单纯的卖,和Ⅰm中B、B'、B''把自己的贮藏货币转化为追加生产资本要素的部分的单纯的买保持平衡。既然平衡的形成是由于买者后来作为出售同等价值额的卖者出现,卖者后来作为购买同等价值额的买者出现,所以,货币会流回到在购买时预付货币的、在重新购买之前先已出售的那一方。但是就商品交换本身、就年产品的不同部分的交换而言,实际平衡要取决于互相交换的商品具有同等的价值额。但是,既然发生的只是单方面的交易,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买,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卖,——并且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年产品的正常交易决定了这种单方面的形态变化,——所以,这种平衡只有在如下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单方面的买的价值额要和单方面的卖的价值额互相抵销。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形式这个事实,已经包含着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货币不仅起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也起货币资本的作用,同时又会产生这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使交换从而也使再生产(或者是简单再生产,或者是扩大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某些条件,而这些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种生产的自发形式中,平衡本身就是一种偶然现象。我们还知道,在Ⅰv和Ⅱc的相应价值额交换时,正是对Ⅱc来说,第Ⅱ部类的商品最后由第Ⅰ部类的同等价值额的商品所补偿,◎第372页◎所以在第Ⅱ部类的总体资本家方面,他的商品的出售是事后以第Ⅰ部类的同等价值额的商品的购买作为补充的。这种补偿是会发生的;但是在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的资本家相互之间的这种商品交易中,发生的不是第Ⅰ部类资本家和第Ⅱ部类资本家的交换。Ⅱc把他的商品出售给第Ⅰ部类的工人阶级;第Ⅰ部类的工人阶级是单方面作为商品的买者和Ⅱc相对立,而Ⅱc则是单方面作为商品的卖者和第Ⅰ部类的工人阶级相对立;Ⅱc用他这样得到的货币,单方面作为商品的买者和第Ⅰ部类的总体资本家相对立,而第Ⅰ部类的总体资本家则用Ⅰv的数额单方面作为商品的卖者和Ⅱc相对立。只是由于出售这种商品,第Ⅰ部类最后以货币资本的形式重新再生产出它的可变资本。如果第Ⅰ部类的资本用Ⅰv的数额单方面作为商品的卖者和第Ⅱ部类的资本相对立,那么,它就作为要购买工人阶级的劳动力的商品的买者和它的工人阶级相对立。如果第Ⅰ部类的工人阶级单方面作为商品的买者(即生活资料的买者)和第Ⅱ部类的资本家相对立,那么,第Ⅰ部类的工人阶级就单方面作为商品的卖者,即自己的劳动力的卖者,和第Ⅰ部类的资本家相对立。第Ⅰ部类的工人阶级要不断地提供劳动力,第Ⅰ部类的商品资本有一部分要再转化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第Ⅱ部类的商品资本有一部分要用不变资本Ⅱc的实物要素来补偿——这一切必要的前提是互为条件的,但是,它们是用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作为中介的。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彼此独立进行但又互相交错在一起的流通过程。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呈现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原因。[557-559]◎第373页◎2.追加的不变资本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的承担者,对于它的占有者,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是不费分文的。他们完全用不着预付货币或商品,就可以得到它。预付(avance),在重农学派71看来,就已经是在生产资本的要素上实现的价值的一般形式。因此,第Ⅰ部类资本家预付的,不外是他们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工人不仅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他们保存了不变资本;不仅用一个新创造的具有商品形式的相应的价值部分,为他们补偿了可变资本价值;而且,工人还用自己的剩余劳动,向他们提供了一个以剩余产品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他们通过相继出售这种剩余产品,形成了货币贮藏,形成了追加的可能的货币资本。在这里考察的场合,这个剩余产品从一开始就是由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构成的。这个剩余产品,只有在B、B'、B''等等(Ⅰ)的手中,才执行追加的不变资本的职能。但是,它在出售以前,在货币贮藏者A、A'、A''(Ⅰ)的手中已经是潜在的追加的不变资本了。如果我们只考察第Ⅰ部类方面的再生产的价值量,那么,我们就仍然处在简单再生产的范围内,因为没有使用追加资本来创造这个潜在的追加的不变资本(剩余产品),也没有使用比在简单再生产基础上耗费的更多的剩余劳动。在这里,区别只在于所使用的剩余劳动的形式,只在于它的特殊的有用方式的具体性质。它是用来生产Ⅰc的生产资料,而不是用来生产Ⅱc的生产资料的,是用来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而不是用来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前提是第Ⅰ部类的全部剩余价值作为收入花掉,即用在第Ⅱ部类的商品上;所以,它只不过是由那种以自己的实物形式重新补偿不变资本Ⅱc的生产资料构成的。因此,◎第374页◎为了从简单再生产过渡到扩大再生产,第Ⅰ部类的生产要能够少为第Ⅱ部类制造不变资本的要素,而相应地多为第Ⅰ部类制造不变资本的要素。完成这种过渡往往不是没有困难的,但是,由于第Ⅰ部类的有些产品可以作为生产资料在两个部类起作用这一事实,完成这种过渡就容易些。由此得出结论:如果只考察价值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在简单再生产内部生产出来的。简单说来,这种物质基础就是,直接用在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上的、用在第Ⅰ部类潜在的追加资本的创造上的第Ⅰ部类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因此,A、A'、A''(Ⅰ)方面潜在的追加货币资本的形成,——通过相继出售他们的在没有任何资本主义货币支出的情况下形成的剩余产品,——在这里也就只是追加地生产出来的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的货币形式。潜在的追加资本的生产,在当前的场合(因为我们将会知道,这种追加资本还可以按完全不同的方法形成),不外是表示生产过程本身的现象,即生产资本的要素在一定形式上进行的生产。因此,追加的潜在货币资本在流通领域许多点上的大规模生产,不外是潜在的追加生产资本的多方面的生产的结果和表现,这种生产资本的形成本身并不是以产业资本家方面的任何追加货币支出为前提的。A、A'、A''等等(Ⅰ)方面的这个潜在的追加生产资本向潜在的货币资本(贮藏货币)的相继转化,是由他们的剩余产品的相继出售引起的,因而是由没有购买作为补充的反复进行的单方面的商品出售引起的,这种转化是靠反复从流通中取出货币以及形成与此相应的货币贮藏来完成的。这种货币贮藏,——金生产者是买者的场合除外,——决不包含贵金属财富的增加,而只包含到目前为止处于流通中的货币的职能的改变。以前,它作为流通手段执行职◎第375页◎能,现在则作为贮藏手段,作为正在形成的、潜在的新货币资本执行职能。因此,追加货币资本的形成和一个国家现有贵金属的数量彼此之间是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由此还可以得出结论:已经在一个国家执行职能的生产资本(包括并入生产资本的劳动力,即剩余产品的创造者)越多,劳动的生产力,从而生产资料生产迅速扩大的技术手段越发展,因而,剩余产品的量无论在价值方面或在价值借以体现的使用价值量方面越大,那么,下列二者也就越大:1.A、A'、A''等等手中的剩余产品形式的潜在的追加生产资本,和2.A、A'、A''手中的要转化为货币的剩余产品的量,即潜在的追加货币资本的量。[559-561]如果由资本家A、A'、A''(Ⅰ)直接生产和占有的剩余产品是资本积累即扩大再生产的现实基础,——虽然它要到B、B'、B''等等(Ⅰ)手中,才实际以这种资格执行职能,——那么,当它还处于蛹化的货币的形式,作为贮藏货币,作为只是逐渐形成的潜在货币资本时,它是绝对非生产的,它在这个形式上虽然和生产过程平行进行,但却处在生产过程之外。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死荷重(dead weight)。渴望利用这种作为潜在货币资本贮藏起来的剩余价值来取得利润和收入的企图,在信用制度和有价证券上找到了努力的目标。货币资本由此又以另一个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进程和巨大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62]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马克思 《资本论》第二卷(节选)(之四)3.追加的可变资本因为以上我们只考察了追加的不变资本,所以现在要转入考◎第376页◎察追加的可变资本。在第一册,我们已经详细地论述过,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劳动力总是准备好的;在必要时,不用增加所雇用工人的人数,即不用增加劳动力的量,就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因此,这里暂时没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论述,而只要假定,新形成的货币资本中可以转化为可变资本的部分,在应该转化时总会找到劳动力。我们在第一册还论述过,一定的资本,没有积累,还是能够在一定界限之内扩大它的生产规模。但是,这里要讲的是特定意义上的资本积累,因此,生产的扩大,要取决于剩余价值到追加资本的转化,也就是要取决于作为生产基础的资本的扩大。金生产者能够把他的一部分金剩余价值,作为潜在的货币资本来积累;只要达到必要的数量,他就能够把它直接转化为新的可变资本,而不必为此先出售他的剩余产品;同样地,他能够直接把它转化为不变资本的要素。但是在后一种场合,他就必须找到不变资本的各种物质要素;或者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假定每个生产者都是为存货而生产,然后把他的成品送往市场,或者假定每个生产者都是为订货而生产。在这两个场合,都是以生产的实际扩大为前提的,也就是以剩余产品为前提的;在前一个场合,剩余产品是实际存在的,在后一个场合,剩余产品是潜在地存在的,是能够供应的。[565-566]Ⅱ.第Ⅱ部类的积累以上我们假定,A、A'、A''(Ⅰ)是把他们的剩余产品卖给也是属于第Ⅰ部类的B、B'、B''等等。现在我们假定,A(Ⅰ)把他的剩余产品卖给第Ⅱ部类的B,从而把他的剩余产品转化为货币。这种情况所◎第377页◎以能够发生,只是因为A(Ⅰ)把生产资料卖给B(Ⅱ)以后,不接着购买消费资料,也就是说,只是因为他这方面进行的是单方面的卖。Ⅱc所以能够由商品资本的形式转化为不变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只是因为不仅Ⅰv,而且至少Ⅰm的一部分,和以消费资料形式存在的Ⅱc的一部分相交换;而现在,A把他的Ⅰm转化为货币,是由于这种交换没有进行,相反地,A把通过出售他的Ⅰm而从第Ⅱ部类得到的货币从流通中取出,不用它来购买消费资料Ⅱc。因此,在A(Ⅰ)方面虽然形成追加的潜在货币资本;但是另一方面,B(Ⅱ)却有同等价值量的一部分不变资本,被凝结在商品资本的形式上,不能够转化为不变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换句话说,B(Ⅱ)的一部分商品卖不出去,而且首先是他的这样一部分商品卖不出去,由于这部分商品卖不出去,他就不能把他的不变资本全部再转化为生产形式;因此,就这部分商品来说,发生了生产过剩,这种过剩阻碍着这部分商品的再生产,甚至是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因此,在这个场合,A(Ⅰ)方面的追加的潜在货币资本,虽然是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的转化成货币的形式,但是,就剩余产品(剩余价值)本身来看,它在这里是简单再生产的现象,还不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现象。[566-567]现在,我们要比较详细地考察一下第Ⅱ部类的积累。Ⅱc方面的第一个困难,即怎样由第Ⅱ部类的商品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化为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与简单再生产有关的。让我们采用以前的公式:(1 000v+1 000m)Ⅰ和2 000Ⅱc交换。假如第Ⅰ部类的剩余产品的一半,即1 000/2m或500Ⅰm,再作为不变资本并入第Ⅰ部类,留在第Ⅰ部类的这部分剩余产品,就不能补◎第378页◎偿Ⅱc的任何部分。它不转化为消费资料(在转化为消费资料的场合,在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的这部分流通中发生的,是实际的互相的交换,也就是双方的商品换位,这不同于以第Ⅰ部类的工人作为中介的1 000Ⅱc由1 000Ⅰv进行的补偿),而要在第Ⅰ部类本身内作为追加的生产资料来用。它不能同时在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完成这个职能。资本家不能既把他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花费在消费资料上,同时又对这个剩余产品本身进行生产消费,即把它并入他的生产资本。因此,和2 000Ⅱc交换的,已不是2 000Ⅰ(v+m),而只是1 500,即(1 000v+500m)Ⅰ。这样,500Ⅱc就不能从它的商品形式再转化为第Ⅱ部类的生产(不变)资本。于是第Ⅱ部类就会发生生产过剩,过剩的程度恰好与第Ⅰ部类生产已经扩大的程度相适应。第Ⅱ部类的生产过剩也许会这样地反应到第Ⅰ部类上,以致第Ⅰ部类的工人用在第Ⅱ部类消费资料上的1 000,也仅仅是部分地流回,因而这1 000也不是以可变的货币资本的形式回到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第Ⅰ部类的资本家将会发觉,仅仅因为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企图,就连规模不变的再生产也会受到阻碍。这里还要注意,第Ⅰ部类事实上只有简单再生产,公式中列举的要素只不过为将来的扩大,比如说下一年的扩大,进行不同的组合罢了。[568-569]我们在这里涉及的是一种特殊的现象,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只是由于第Ⅰ部类的各要素之间(就再生产来说)有了不同的组合,没有这种组合的变化,就根本不可能发生规模扩大的再生产。[570]◎第379页◎Ⅲ.用公式来说明积累现在我们按照下列公式来考察再生产:Ⅰ.4 000c+1 000v+1 000m=6 000┐公式(a)                 │合计=8 252。Ⅱ. 1 500c+ 376v+ 376m=2 252┘首先要指出,年社会产品的总额8 252,小于第一个公式的总额9 000。我们尽可以假定一个大得多的总额,比如说,一个增大十倍的总额。但这里选择一个小于第一个公式的总额,正是为了要清楚地说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在这里,这种再生产只是指用较大的投资来进行的生产)与产品的绝对量无关,也正是为了要清楚地说明,对一定量商品来说,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所需要的前提是,既定产品的各种要素已经有了不同的组合,或不同的职能规定,因此,按价值量来说,这种再生产首先只是简单再生产。所改变的,不是简单再生产的各种既定要素的数量,而是它们的质的规定,并且这种改变是以后随着发生的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物质前提。在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的比例不同时,我们对公式的表述可以不同,例如:Ⅰ.4 000c+875v+875m=5 750┐公式(b)               │合计=8 252。Ⅱ.1 750c+376v+376m=2 502┘这样,这个公式似乎是为简单再生产而列出的,以至于剩余价值全部都作为收入花掉,而没有积累起来。在(a)和(b)这两个场合,年产品的价值量是相同的,只是在(b)的场合,它的各种要素在职能上有这样的组合,使再生产必须按照相同的规模再开始,而在(a)的场合,年产品各要素在职能上的组合却形成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在(b)的场合,(875v+875m)Ⅰ=1 750Ⅰ(v+ m) ,它和1750Ⅱc交换时,没有余额,而在(a)的场合,(1 000v+1 000m)Ⅰ=2 000Ⅰ(v+m),它和◎第380页◎1 500Ⅱc交换时,却留下一个余额500Ⅰm,供第Ⅰ部类进行积累。[571-572]1.第一例(A)简单再生产的公式Ⅰ. 4 000c+1 000v+1 000m=6 000┐│总额=9 000Ⅱ. 2 000c+ 500v+ 500m=3 000┘(B)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开端公式Ⅰ. 4 000c+1 000v+1 000m=6 000┐│总额=9 000Ⅱ. 1 500c+ 750v+ 750m=3 000┘假定在公式(B)中,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的一半即500被积累。因此,首先,(1 000v+500m)Ⅰ或1 500Ⅰ(v+m)要由1 500Ⅱc补偿;这样,第Ⅰ部类留下的是4 000c+500m,后者要用于积累。(1 000v+500m)Ⅰ由1 500Ⅱc来补偿,是简单再生产的一个过程,这在考察简单再生产时已经阐明了。我们假定,500Ⅰm中有400要转化为不变资本,100要转化为可变资本。要在第Ⅰ部类内部资本化的400m的交换已经阐明了;它们能够直接并入Ⅰc; 这样,第Ⅰ部类是:4 400c+1 000v+100m(最后一项要转化为100v)。第Ⅱ部类方面为了积累的目的,要向第Ⅰ部类购买100Ⅰm(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后者形成第Ⅱ部类的追加不变资本;而第◎第381页◎Ⅱ部类为这个目的而支付的100货币,就转化为第Ⅰ部类的追加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这样,第Ⅰ部类的资本是4 400c+1 100v(后者以货币形式存在)=5 500。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现在是1 600c;第Ⅱ部类要运用这个资本,就必须再投入50v的货币来购买新的劳动力,从而使他的可变资本由750增加到800。第Ⅱ部类这样增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计150,要由该部类的剩余价值来偿付;因此,在750Ⅱm中,只剩下600m作为第Ⅱ部类资本家的消费基金,他们的年产品现在划分如下:Ⅱ. 1 600c+800v+600m(消费基金)=3 000。在消费资料上生产的150m,在这里已经转化为(100c+50v)Ⅱ。它将以它的实物形式,全部进入工人的消费:如上所述,100为第Ⅰ部类的工人(100Ⅰv)所消费,50为第Ⅱ部类的工人(50Ⅱv)所消费。事实上,因为第Ⅱ部类的总产品要以积累所必需的形式制造出来,所以增大了100 的剩余价值部分要以必要消费资料的形式再生产出来。如果再生产实际是按扩大的规模开始的,第Ⅰ部类的可变货币资本100,就会通过他们的工人阶级的手,流回到第Ⅱ部类; 第Ⅱ部类则把商品储备中的100m转给第Ⅰ部类,同时又把商品储备中的50转给本部类的工人阶级。为积累的目的而改变的组合,现在表述如下:Ⅰ.4 400c+1 100v+500 消费基金=6 000Ⅱ.1 600c+800v+600 消费基金=3 000/总计同上=9 000。其中,资本是:Ⅰ.4 400c+1 100v(货币)=5 500┐│=7 900,Ⅱ.1 600c+ 800v(货币)=2 400┘◎第382页◎在开始生产时则是:Ⅰ.4 000c+1 000v=5 000┐│=7 250。Ⅱ.1 500c+ 750v=2 250┘如果实际积累现在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是说,如果用这个已经增加的资本实际进行生产,在第二年结束时,我们就得出:Ⅰ.4 400c+1 100v+1 100m=6 600┐│=9 800。Ⅱ.1 600c+ 800v+ 800m=3 200┘假定第Ⅰ部类继续按同一比例进行积累,550m作为收入花掉,550m积累起来。这样,首先1 100Ⅰv要由1 100Ⅱc补偿,其次,550Ⅰm也要实现为同等数额的第Ⅱ部类的商品,合计是1 650Ⅰ(v+m)。但是,第Ⅱ部类需要补偿的不变资本只=1 600;因此,其余的50,必须从800Ⅱm中补充。如果我们在这里首先撇开货币不说,那么,这个交易的结果如下:Ⅰ.4 400c+550m(要资本化的剩余价值); 此外还有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基金1 650(v+m),在商品Ⅱc上实现。Ⅱ.1 650c(如上所述,其中的50是从Ⅱm中取出来追加的)+800v+750m(资本家的消费基金)。但是,如果第Ⅱ部类的v和c保持原有的比例,那么,投入50c,就还要投入25v;这又必须从750m中取出。因此,我们得出:Ⅱ.1 650c+825v+725m。第Ⅰ部类的550m要资本化;如果保持以前的比例,其中440 就形成不变资本,110就形成可变资本。这110势必要从725Ⅱm中取出,就是说,价值110 的消费资料将由第Ⅰ部类的工人消费,而不是由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消费,因此,后者也只好把他们不能消费的110m资本化。因此,725Ⅱm就只剩下615Ⅱm。但是,第Ⅱ◎第383页◎部类把110这样转化为追加不变资本时,它还需要有追加的可变资本55; 这就必须再从它的剩余价值中取出;从615Ⅱm中减去这个数额,就只剩下560,供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消费。所以,在完成一切现实的和可能的转移以后,现在的资本价值是:Ⅰ.(4 400c+440c)+(1 100v+110v)=4 840c+1 210v=6 050Ⅱ.(1 600c+50c+110c)+(800v+25v+55v)=1 760c+880v=2 640/8 690。如果要使事情正常地进行,第Ⅱ部类就必须比第Ⅰ部类积累得快,因为如果不是这样,Ⅰ(v+m)中要与商品Ⅱc交换的部分,就会比它唯一能与之交换的Ⅱc增加得快。如果再生产是在这个基础上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下一年结束时,我们就得出:Ⅰ.4 840c+1 210v+1 210m=7 260┐│=10 780。Ⅱ.1 760c+ 880v+ 880m=3 520┘如果剩余价值划分率不变,第Ⅰ部类首先就会把1 210v和剩余价值的一半=605,合计=1815,作为收入花掉。这个消费基金,又比Ⅱc大55。这55要从880m中取出,这样就剩下825。55Ⅱm转化为Ⅱc时,又要从Ⅱm中扣除相应的可变资本=27 1/2。留下消费的是797 1/2Ⅱm。第Ⅰ部类中现在要资本化的是605m,其中484转化为不变资本,121转化为可变资本,后者要从Ⅱm中扣除,Ⅱm现在是=797 1/2,扣除后剩下的是676 1/2。因此,第Ⅱ 部类会把121再转化为不变资本;为此,还需要有可变资本60 1/2;这同样要从676 1/2◎第384页◎中扣除,剩下用于消费的只是616。这时的资本是:Ⅰ.不变资本4 840+484=5 324。可变资本1 210+121=1 331。Ⅱ.不变资本1 760+55 +121 =1 936。可变资本 880+27 1/2+60 1/2=968。Ⅰ.5 324c+1 331v=6 655┐合计:            │=9 559,Ⅱ.1 936c+ 968v=2 904┘年终时的产品是:Ⅰ.5 324c+1 331v+1 331m=7 986┐│=11 858。Ⅱ.1 936c+ 968v+ 968m=3 872┘我们重复这种计算,把分数去掉,就得出下一年结束时的产品:Ⅰ.5 856c+1 464v+1 464m=8 784┐│=13 043。Ⅱ.2 129c+1 065v+1 065m=4 259┘再下一年结束时的产品是:Ⅰ.6 442c+1 610v+1 610m=9 662┐│=14 348。Ⅱ.2 342c+1 172v+1 172m=4 686┘在五年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期间,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的总资本,已经由5 500c+1 750v=7 250,增加到8 784c+2 782v=11 566,也就是按100∶160之比增加了。总剩余价值原来是1 750,现在是2 782。已经消费的剩余价值,原来在第Ⅰ部类是500,在第Ⅱ部类是600,合计=1 100;但是在最后一年,在第Ⅰ部类是732,在第Ⅱ部类是745,合计=1 477,因此,是按100∶134之比增加了。[576-580]◎第385页◎2.第二例现在假定有年产品9 000,这个年产品完全是处在产业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商品资本,其中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一般平均比例是1∶5。这种情况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生产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与此相应,社会劳动的生产力也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生产规模在此以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扩大;最后,在工人阶级中造成相对人口过剩的所有条件也已经有了发展。这时,把分数去掉,年产品就会划分如下:Ⅰ.5 000c+1 000v+1 000m=7 000┐│=9 000。Ⅱ.1 430c+ 285v+ 285m=2 000┘现在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家阶级只消费剩余价值的一半=500,而把其余一半积累起来。这样,(1 000v+500m)Ⅰ=1 500要转化为1 500Ⅱc。但是因为在这里Ⅱc只=1 430,所以要从剩余价值那里补进70。285Ⅱm减去这个数额,还留下215Ⅱm。于是我们得出:Ⅰ.5 000c+500m(待资本化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基金1 500(v+m)。Ⅱ.1 430c+70m(待资本化的剩余价值)+285v+215m。因为在这里70Ⅱm直接并入Ⅱc,所以,为了推动这个追加的不变资本,就要有一个可变资本70/5=14。这14也要从215Ⅱm中扣除;剩下的是201Ⅱm,因此我们得出:Ⅱ.(1 430c+70c)+(285v+14v)+210m。1 500Ⅰ(v+1/2m)和1 500Ⅱc的交换,是简单再生产的过程,◎第386页◎关于这一点已经讲过了。不过,在这里还必须指出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所以会发生,是由于在有积累的再生产中,Ⅰ(v+1/2m)不是单单由Ⅱc来补偿,而是由Ⅱc加Ⅱm 的一部分来补偿。不言而喻,既然把积累作为前提,Ⅰ(v+m)就大于Ⅱc,而不像简单再生产那样,和Ⅱc相等;因为1. 第Ⅰ部类已经把它的一部分剩余产品并入自己的生产资本,并把其中的5/6转化为不变资本,所以,它不能同时又用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来补偿这5/6;2.第Ⅰ部类要用它的剩余产品,为第Ⅱ部类进行积累时所必需的不变资本提供材料,就像第Ⅱ部类必须为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提供材料完全一样,这个可变资本应当推动第Ⅰ部类的剩余产品中由第Ⅰ部类自己用作追加不变资本的部分。我们知道,实际的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构成的,因此,追加的可变资本也是由劳动力构成的。第Ⅰ部类的资本家不必像奴隶主那样,为了他们将要使用的追加劳动力,向第Ⅱ部类购买必要生活资料的储备,或积累这种必要生活资料。工人自己会和第Ⅱ部类进行交易。但是,不妨说,从资本家的观点看来,追加劳动力的消费资料只是他们势必要有的生产和维持追加劳动力的手段,因而是他们的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他们(这里指第Ⅰ部类资本家)自己的直接活动,只是贮存为购买追加劳动力所必需的新的货币资本。一旦他们把这个劳动力并入他们的资本,货币对这种劳动力来说,就成为第Ⅱ部类商品的购买手段,因此这种劳动力必须找到现成的消费资料。[581-582]因此,就像第Ⅰ部类必须用它的剩余产品为第Ⅱ部类提供追加的不变资本一样,第Ⅱ部类也要在这个意义上为第Ⅰ部类提供追加的可变资本。就可变资本来说,当第Ⅱ部类以必要消费资料的形式再生产它的总产品的更大部分,特别是它的剩余产品的更◎第387页◎大部分时,它就既为第Ⅰ部类又为它自己进行积累了。在以资本的增加为基础的生产中,Ⅰ(v+m)必须=Ⅱc加上再并入资本的那部分剩余产品,加上第Ⅱ部类扩大生产所必需的不变资本的追加部分;而第Ⅱ部类扩大生产的最低限度,就是第Ⅰ部类本身进行实际积累,即实际扩大生产所不可缺少的最低限度。我们回过来讲刚才考察的情况,这种情况有这样一个特点:Ⅱc小于Ⅰ(v+ 1/2m),即小于第Ⅰ部类产品中作为收入用于消费资料的部分,因此,在和1 500Ⅰ(v+m)交换时,第Ⅱ部类的一部分剩余产品=70 ,会立即由此实现。至于1 430Ⅱ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总是要由同等价值额的Ⅰ(v+m)来补偿,这样,第Ⅱ部类的简单再生产才有可能进行,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这里不需要进一步考察。但是补充的70Ⅱm就不是这样。那种对第Ⅰ部类来说仅仅是以消费资料补偿收入,仅仅是为消费而进行商品交换的事情,对第Ⅱ部类来说,就不像在简单再生产中那样,仅仅是它的不变资本由商品资本形式再转化为它的实物形式,而是直接的积累过程,是它的一部分剩余产品由消费资料的形式转化为不变资本的形式。如果第Ⅰ部类用70镑货币(为了剩余价值的转化而保留的货币准备金)来购买70Ⅱm,如果第Ⅱ部类不用这个货币购买70Ⅰm,而把这70镑作为货币资本积累起来,那么,这70镑虽然不是任何再进入生产的产品的表现,但总是追加产品的表现(正是第Ⅱ部类的剩余产品的表现,追加产品是这个剩余产品的一部分)。但是,这样一来,第Ⅱ部类方面的这种货币积累,同时就是生产资料形式的卖不出去的70Ⅰm的表现了。因此,第Ⅰ部类会发生相对的生产过剩,这是同第Ⅱ部类方面的再生产不同时扩大相适应的。但是,我们把上面这点撇开不说。在从第Ⅰ部类出来的货币◎第◎第388页◎页◎70,还没有通过第Ⅱ部类方面购买70Ⅰm,而回到或者只是部分地回到第Ⅰ部类时,货币70 会在第Ⅱ部类全部地或者部分地充当追加的潜在货币资本。在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商品的互相补偿使货币再流回到它的起点以前,这对双方的任何交换来说,都是适用的。但是,在事情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货币在这里所起的这种作用只是暂时的。在一切暂时游离的追加货币必须立即能动地作为追加货币资本执行职能的信用制度下,这种仅仅暂时游离的货币资本可以束缚起来,例如,可以用在第Ⅰ部类的新的企业上,而它本来应该实现停滞在第Ⅰ部类的其他企业中的追加产品。其次,应该指出:70Ⅰm并入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同时要求第Ⅱ部类的可变资本增加14。这种增加——像第Ⅰ部类剩余产品Ⅰm直接并入资本Ⅰc一样——是以第Ⅱ部类的再生产已经具有进一步资本化的趋势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第Ⅱ部类再生产包含着由必要生活资料构成的那部分剩余产品的增加为前提的。[584-586]——我们说过,在第二例中,如果500Ⅰm要资本化,9 000 产品为了再生产的目的,必须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划分。我们在这里只考察商品,而把货币流通撇开不管。Ⅰ.5 000c+500m(待资本化的剩余价值)+1 500(v+m)消费基金=7 000商品。Ⅱ.1 500c+299v+201m=2 000商品。总额为9 000商品产品。资本化的过程如下:第Ⅰ部类中要资本化的500m,分成5/6=417c+1/6=83v。这个 83v会从Ⅱm中取出一个同等数额,用来购买不变资本的要素,◎第389页◎并且加到Ⅱc中去。Ⅱc增加83,就要求Ⅱv也增加83的1/5=17。因此,在交换之后我们得出:Ⅰ.(5 000c+417m)c+(1 000v+83m)v=5 417c+1 083v=6 500Ⅱ.(1 500c+83m)c+(299v+17m)v=1 583c+316v=1 899/合计:8 399。第Ⅰ部类的资本已经由6 000增加到6 500,即增加1/12。第Ⅱ部类的资本已经由1 715增加到1 899,即增加近1/9。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年的再生产在年终得到的资本是:1.(5 417c+452m)c+(1 083v+90m)v=5 869c+1 173v=7 042。Ⅱ.(1 583c+42m+90m)c+(316v+8m+18m)v=1 715c+ 342v=2 057第三年结束时得到的产品是:Ⅰ.5 869c+1 173v+1 173m。Ⅱ.1 715c+ 342v+ 342m。如果第Ⅰ部类和以前一样,把剩余价值的一半积累起来,那么,Ⅰ(v+1/2m)=1 173v+587(1/2m)=1 760,大于1 715Ⅱc的总数,多了45。因此,这个差额必须通过同额的生产资料转给Ⅱc来抵销。这样,Ⅱc就会增加45,从而也要求Ⅱv增加1/5=9。其次,资本化的587Ⅰm,也是分为5/6和1/6,即分为489c和98v;这98要求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再增加98,这又要求第Ⅱ部类的可变资本再增加1/5=20。因此,我们得出:◎第390页◎Ⅰ.(5 869c+489m)c+(1 173v+98m)v=6 358c+1 271v=7 629Ⅱ.(1 715c+45m+98m)c+(342v+9m+20m)v=1 858c+ 371v=2 229总资本=9 858。因此,三年的扩大再生产,使第Ⅰ部类的总资本由6 000增加到7 629,第Ⅱ部类的总资本由1 715增加到2 229,社会的总资本则由7 715增加到9 858 。[586-588]3.积累时Ⅱc的交换可见,在Ⅰ(v+m)和Ⅱc的交换上有不同的情况。在简单再生产时,二者必须相等,必须互相补偿;因为如果不是这样,正像前面说过的,简单再生产就不可能不受到干扰。在积累时,首先要考察的是积累率。在以上各个场合,我们都假定第Ⅰ部类的积累率=1/2mⅠ,并且每年保持不变。我们只是假定这个积累资本分成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会发生变化。这里有三种情形:1.Ⅰ(v+1/2m)=Ⅱc。因此,Ⅱc小于Ⅰ(v+m)。必须总是这样,否则第Ⅰ部类就无法积累了。2.Ⅰ(v+1/2m)大于Ⅱc。在这个场合,要完成这一补偿,就要把Ⅱm的一个相应部分加进Ⅱc,使Ⅱc的总额=Ⅰ(v+1/2m)。这里的交换,对第Ⅱ部类来说,不是它的不变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而已经是积累,即它的不变资本已经增加了用以交换第Ⅰ部类的生产资◎第391页◎料的那部分剩余产品。这种增加同时包括第Ⅱ部类还从它本身的剩余产品中取出一部分相应地增加它的可变资本。3.Ⅰ(v+1/2m)小于Ⅱc。在这个场合,第Ⅱ部类没有通过这种交换全部再生产它的不变资本,所以必须通过向第Ⅰ部类购买,才能补偿这种不足。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需要第Ⅱ部类可变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因为它的不变资本只是通过这种购买在原有数量上全部再生产出来。另一方面,第Ⅰ部类中仅仅积累追加货币资本的那一部分资本家,却已经通过这种交换完成了这种积累的一部分。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是Ⅰ(v+m)=Ⅱc。这个前提同资本主义生产是不相容的,虽然这并不排斥在10-11年的产业周期中某一年的生产总额往往小于前一年的生产总额,以致和前一年比较,连简单再生产也没有。不仅如此,在人口每年自然增殖的情况下,只有在人数相应地增加的不从事生产的仆役参与代表全部剩余价值的1 500的消费时,简单再生产才会发生。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有资本的积累,即实际的资本主义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积累的事实排斥了Ⅱc=Ⅰ (v+m)这一可能性。不过,甚至在资本主义积累中,仍然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由于过去的一系列生产期间进行积累的结果,Ⅱc不仅与Ⅰ(v+m)相等,而且甚至大于Ⅰ(v+m)。这就是说,第Ⅱ部类的生产过剩了,而这只有通过一次大崩溃才能恢复平衡,其结果是资本由第Ⅱ部类转移到第Ⅰ部类。——如果第Ⅱ部类自己再生产一部分不变资本,例如在农业中使用自己生产的种子,那也不会改变Ⅰ(v+m)和Ⅱc的关系。在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的交换中,Ⅱc的这个部分和Ⅰc一样,无需加以考察。如果第Ⅱ部类的产品有一部分可以作为生产资料进入第Ⅰ部类,那也不会改变问题的实质。这部分产品就会和第Ⅰ部类提供的一部分生产资料互相抵销,如果我们愿意对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生产◎第392页◎资料的生产者和消费资料的生产者)之间的交换进行纯粹的、不受干扰的考察,那么应该从一开始就把这个部分从双方都扣除。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中,Ⅰ(v+m)不能与Ⅱc相等;或者说,二者不能在交换时互相抵销。如果Ⅰm/x是Ⅰm中第Ⅰ部类资本家作为收入花掉的部分,那么,Ⅰ(v+m/x)就可以等于、大于或小于Ⅱc;但是,Ⅰ(v+m/x)必须总是小于Ⅱ(c+ m),其差额就是第Ⅱ部类的资本家在Ⅱm 中无论如何必须由自己消费的部分。[588-590]1885年由汉堡奥托·迈斯纳出版社出版原文是德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3页◎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马克思 《资本论》第三卷(节选)(之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在第一册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第394页◎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册研究的对象。在第二册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册的内容,它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册要揭示和说明资本的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册中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 =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例如,假定生产某一商品耗费500镑资本:其中劳动资料的损耗20镑,生产材料380镑,劳动力100镑;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这样,产品价值就等于400c+100v+100m=600镑。减去100镑剩余价值之后,还剩下500镑的商品价值,而这500 镑只是补偿已经耗费的资本500镑。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本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本身耗费的东西,无◎第395页◎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商品价值中由剩余价值构成的部分,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因为它耗费的只是工人的无酬劳动。但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工人自己在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成为执行职能的并属于资本家的生产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资本家是实际的商品生产者,所以,对资本家来说,商品的成本价格必然表现为商品本身的实际费用。我们把成本价格叫作k,W=c+v+m 这个公式就转化为W=k+m这个公式,或者说,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因此,把商品价值中那些只是补偿商品生产上耗费的资本价值的部分归结为成本价格这个范畴的办法,一方面,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商品的资本主义费用是用资本的耗费来计量的,而商品的实际费用则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在数量上是与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不同的;它小于商品价值,因为,既然W=k+m,那么k=W-m。另一方面,商品的成本价格也决不是一个仅仅存在于资本家账簿上的项目。这个价值部分的独立存在,在商品的现实生产中,会经常发生实际的影响,因为这个价值部分会通过流通过程,由它的商品形式不断地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式,因而商品的成本价格必须不断买回在商品生产上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但是,成本价格这一范畴,同商品的价值形成或同资本的增殖过程毫无关系。即使我们知道商品价值600镑的5/6或500镑只是所耗费的500镑资本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因此只够买回这个资本的各种物质要素,我们由此还是不知道商品价值中形成商品成本价格的这个5/6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也不知道商品价值中形成剩余价值的最后1/6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不过,我们通过研究将会看◎第396页◎到,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成本价格具有一种假象,似乎它是属于价值生产本身的一个范畴。[29-33](注:方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资本论》第3 卷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的页码。——编者注)以上我们只考察了商品价值的一个要素,即成本价格。现在我们必须看看商品价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即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或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首先是商品价值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但是,因为成本价格等于所耗费的资本的价值,并且不断地再转化为所耗费的资本的各种物质要素,所以,这个价值余额就是商品的生产上耗费掉的并且会从商品流通中流回的资本的价值增加额。我们以前已经看到,虽然剩余价值m只是产生于可变资本v的价值变动,因而本来只是可变资本的一个增长额,但在生产过程结束以后,它同样也成为所耗费的总资本c+v的一个价值增加额。c+(v+m)这一公式——它表示,m 的生产是由于预付在劳动力上的一定的资本价值v转化为一个流动的量,即一个不变量转化为一个可变量——也可以用(c+v)+m来表现。在生产开始以前,我们有一个 500镑的资本。在生产完成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500镑的资本加上一个100镑的价值增加额。但是,剩余价值不仅对进入价值增殖过程的预付资本部分来说是一个增加额,而且对不进入价值增殖过程的预付资本部分来说也是一个增加额;因而,不仅对用商品的成本价格来补偿的所耗费的资本来说是一个价值增加额,而且对生产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本来说也是一个价值增加额。[41-42]现在对资本家来说很清楚,这个价值增加额来自用资本进行的生产过程,也就是来自资本自身;因为它在生产过程完成以后才◎第397页◎存在,而在生产过程开始以前并不存在。首先就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来说,好像剩余价值同样来自这个资本的不同价值要素,即由生产资料构成的价值要素和由劳动构成的价值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同样都参加成本价格的形成。它们同样都把自己的作为预付资本存在的价值加入产品价值,而并不区分为不变的价值量和可变的价值量。[……]但是,另一方面,这个预付的资本价值能形成剩余价值,并不是由于它已经被消耗,从而形成了商品的成本价格。因为,正是就它形成商品的成本价格来说,它不是形成剩余价值,而只是形成所耗费的资本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因而,就它形成剩余价值来说,它不是靠它作为所耗费的资本的特有属性,而是靠它作为预付资本,从而作为所使用的资本的特有属性,来形成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既由预付资本中那个加入商品成本价格的部分产生,也由预付资本中那个不加入商品成本价格的部分产生;总之,同样由所使用的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和流动组成部分产生。总资本在物质上是产品的形成要素,不管它作为劳动资料,还是作为生产材料和劳动,都是如此。总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进入价值增殖过程,但在物质上总是全部进入现实的劳动过程。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虽然只是部分地参加成本价格的形成,但会全部参加剩余价值的形成。不管怎样,结论总是:剩余价值是同时由所使用的资本的一切部分产生的。[42-44]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因此,一个价值额之所以是资本,是因为它是用来生产利润的,换句话说,利润之所以产生出来,就是因为有一个价值额被当作资本来使用。如果我们把利润叫作p,那么,W=c+v+m=k+m这个公式,就转化为W=k+p这个公式,也就是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第398页◎因此,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化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因为成本价格的形成具有一种假象,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看不出来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变化,必然变成不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引起,而是由总资本引起。因为在一极上,劳动力的价格表现为工资这个转化形式,所以在另一极上,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这个转化形式。我们知道,商品的成本价格小于它的价值。因为W=k+m,所以k=W-m。只有m=0,公式W=k+m才会归结为W=k,即商品价值=商品成本价格。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是决不会发生的,虽然在特殊的市场行情下,商品的出售价格可以降低到商品的成本价格,甚至降低到商品的成本价格以下。因此,如果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出售的,那么,利润就会得到实现,这个利润等于商品价值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也就是等于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全部剩余价值。然而,资本家即使低于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也可以在商品的出售中得到利润。只要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即使它低于商品的价值,也总会实现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而总会有利润。用我们的例子来说,商品价值=600镑,成本价格=500镑。假定商品按510镑、520镑、530镑、560镑或590镑的价格出售,它就分别低于它的价值90镑、80镑、70镑、40镑或10 镑出售,但从它的出售中仍然会分别地有10镑、20镑、30镑、60镑或90镑的利润。在商品的价值和它的成本价格之间显然可以有无数的出售价格。商品价值中由剩余价值构成的要素越大,这些中间价格的实际活动余地也就越大。这不仅可以说明日常的竞争现象,例如某些低价出售的情形,某些产业部门中商品价格异常低廉的现象等等。我们下面将会看◎第399页◎到,政治经济学迄今没有理解的关于资本主义竞争的基本规律,即调节一般利润率和由它决定的所谓生产价格的规律,也是建立在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价格之间的这种差别之上的,建立在由此引起的商品低于价值出售也能获得利润这样一种可能性之上的。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规定的。如果商品低于它的成本价格出售,生产资本中已经消耗的组成部分,就不能全部由出售价格得到补偿。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预付资本价值就会消失。从这个观点来说,资本家就乐于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正的内在价值,因为单是为了保持他的资本,成本价格已是必要的价格。况且,商品的成本价格还是资本家自己为了生产商品而支付的购买价格,因而是一个由商品的生产过程本身决定的购买价格。因此,在资本家看来,在商品出售时实现的价值余额或剩余价值,似乎是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它的价值的余额,而不是它的价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因而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好像不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来实现,而是从出售本身产生的。[44-46] 第二章 利润率资本的总公式是G-W-G';这就是说,一个价值额投入流通,是为了从流通中取出一个更大的价值额。这个更大价值额的产生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这个更大价值额的实现过程,是资本的流通。资本家生产商品,不是为了商品本身,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第400页◎用价值或他的个人消费。资本家实际关心的产品,不是可以摸得着的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价值超过在产品上消费的资本的价值的余额。资本家预付总资本时并没有考虑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上所起的不同作用。他把这一切组成部分同样地预付出去,不仅是为了再生产预付资本,而且是为了生产一个超过预付资本的价值余额。[49]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剩余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些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因为资本家只有预付不变资本才能对劳动进行剥削,因为他只有预付可变资本才能使不变资本增殖,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这两种资本就完全混同在一起了。而且,因为他实际获利的程度不是决定于利润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而是决定于利润和总资本的比率,即不是决定于剩余价值率,而是决定于利润率,所以情形就更是这样。我们将会看到,利润率可以不变,然而它可以表示不同的剩余价值率。[50]商品包含的价值等于制造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个劳动的总和则由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构成。而对资本家来说,商品成本只由他所支付的对象化在商品中的那部分劳动构成。商品包含的剩余劳动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虽然它同有酬劳动一样,需要工人付出劳动,并且它同有酬劳动一样创造价值,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加入商品。资本家的利润是这样来的:他可以出售他没有支付分文的某种东西。剩余价值或利润恰恰就是商品价值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或者说,就是商品包含的劳动总额超过它包含的有酬劳动额的余额。因此,不管剩余价值来自何处,它总是一个超过全部预付资本的余额。因此,这个余额和总资本会保持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可以用分数m/c来表示,其中C表示总资本。这样,我们就得到◎第401页◎了一个与剩余价值率m/v不同的利润率m/c=m/(c+v)。用可变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利润率。这是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计算的标准不同,它们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比率或关系。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实际上,利润率从历史上说也是出发点。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相对地说是看不见的东西,是要通过研究加以揭示的本质的东西,而利润率,从而剩余价值的形式即利润,却会在现象的表面上显示出来。至于单个资本家,那么很清楚,他唯一关心的,是剩余价值即他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所得到的价值余额和生产商品时所预付的总资本的比率。而对这个余额和资本的各个特殊组成部分的特定关系以及这个余额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不仅不关心,而且掩盖这个特定关系和这种内在联系,正是他的利益所在。虽然商品价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它只是在流通过程中才得到实现。由于这个余额在现实中、在竞争中、在现实市场上是否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都要取决于市场的状况,因此这个余额更容易具有一种假象,好像它来自流通过程。在这里没有必要说明,如果一个商品高于或低于它的价值出售,那只是发生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分配;这种不同的分配,即在不同个人之间分割剩余价值的比率的变更,既丝毫不会改变剩余价值的大小,也丝毫不会改变剩余价值的性质。在实际流通过程中,不仅发生着我们在第二册已经考察过的各种转化,而且这些转化还同现实的竞争,同商品高于或低于它的价值的买和卖结合在一起,以致对单个资本家来说,由他本人实现的剩余价值,既取决◎第402页◎于对劳动的直接剥削,也取决于互相诈骗的行为。[50-52]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同样表现为超额价值(利润)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不过,剩余价值借助利润率而转化为利润形式的方式,只是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主体和客体的颠倒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经在生产过程中看到,劳动的全部主观生产力怎样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70页。——403。)一方面,价值,即支配着活劳动的过去劳动,人格化为资本家;另一方面,工人反而仅仅表现为物质的劳动力,表现为商品。从这种颠倒的关系出发,还在简单的生产关系本身内,就必然会产生出相应的颠倒的观念,即歪曲的意识,这种意识由于真正流通过程的各种转化和变形而进一步发展了。[53-54]尽管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数量上不同,而剩余价值和利润实际上是一回事并且数量上也相等,但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的起源和它存在的秘密被掩盖了,被抹杀了。实际上,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分析才能使剩余价值从利润中脱壳而出。在剩余价值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资本和利润的关系中,也就是在资本和剩余价值——这时,剩余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个通过它对总资本的关系获得进一步规定的余额——的关系中,资本表现为一种对自身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资本作为原有的价值额,同它自身创造的新价值相区别。至于资本在它的运动中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创造出这个新价值,这一点是人们意识到了的。但是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现在却神秘化了,好像它来自资本本身固有的秘密性质。[56-57]◎第403页◎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对利润的生产的影响,已经在第二册作了说明。这种影响可以简述如下:因为周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生产中不能同时使用全部资本;一部分资本总是以货币资本的形式,以储存的原料的形式,以已经制成但尚未售出的商品资本的形式,或者以尚未到期的债权的形式闲置起来;在实际生产剩余价值即创造和占有剩余价值中发生作用的资本,总是要减去这个部分,而所创造和占有的剩余价值,也总是要按相同的比例减少。所以,周转时间越短,同全部资本相比,这个闲置的资本部分就越小,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大。第二册已经详细说明,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缩短,都会增加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27-332页,或本卷第331-334页。——404。)但是,因为利润率表示的,不过是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和参加剩余价值量生产的总资本的比率,所以,很清楚,每一次这样的缩短,都会提高利润率。我们以前在第二册第二篇对剩余价值的阐述,同样适用于利润和利润率,没有必要在这里重复。不过,我们要着重指出几个要点。缩短生产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工业进步。如果这不会同时由于购置昂贵的机器等等而引起总投资的大大增加,从而不会引起按总资本计算的利润率的◎第404页◎降低,那么利润率就必然会提高。在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上许多最新的进步中,情况确实是这样。贝色麦、西门子、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等人新发明的炼铁炼钢法,就以较少的费用,把以前需时很长的过程缩短到最低限度。由煤焦油提炼茜素或茜红染料的方法,利用现有的生产煤焦油染料的设备,已经可以在几周之内,得到以前需要几年才能得到的结果。茜草生长需要一年,然后还需要让茜草根长几年,等茜草根成熟,才能制成染料。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近五十年来,交通方面已经发生了革命,只有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才能与这一革命相比。在陆地上,碎石路已经被铁路排挤到次要地位,在海上,缓慢的、不定期的帆船已经被迅速的、定期的轮船航线排挤到次要地位。并且整个地球布满了电报线。苏伊士运河才真正开辟了通往东亚和澳洲的轮船交通。1847年,运往东亚的商品的流通时间,至少还需要12个月(见第2册第235页(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280页。——405。)),现在已经可以减少到12个星期左右。1825 年到1857年期间的两大危机策源地,美国和印度,由于交通工具的这种变革,同欧洲的工业国家靠近了70%到90%,因而失去了这两个危机策源地的爆发能力的大部分。全世界贸易的周转时间,都已经按相同的程度缩短,参加世界贸易的资本的活动能力,已经增加到两倍或三倍多。不用说,这不会不对利润率发生影响。要把总资本的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纯粹地表示出来,我们就必须假定,互相比较的两个资本的其他一切条件是相等的。所以,除了要假定剩余价值率和工作日相等,还特别要假定资本的百分比构成相等。假定资本A的构成是80c+20v =100C,剩余价值率为100%,资本每年周转两次。这样,年产品就是:160c+40v+40m。但是在求利润率时,我们不是按周转的资◎第405页◎本价值200 来计算40m,而是按预付资本价值100来计算。因此,p'=40%。让我们用这个资本和资本B=160c+40v=200C比较一下。资本B 有同样的剩余价值率100%,但每年只周转一次。这样,年产品就和上述的年产品一样是:160c+40v+40m。但在这个场合,40m要按预付资本200来计算,利润率只有20%,所以只有资本A的利润率的一半。由此可见: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工作日相等的时候,两个资本的利润率和它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如果在互相比较的两种情况中,资本构成不相等,或剩余价值率不相等,或工作日不相等,或工资不相等,那当然会造成利润率的进一步的差别,但这些事情同周转无关,所以也同我们这里的问题无关;而且这些事情已经在第三章研究过了。周转时间的缩短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对利润的生产的直接影响,在于使可变资本部分由此提高效率。这一点我们在第二册第十六章《可变资本的周转》中考察过了。那里指出,一个每年周转十次的可变资本500,和一个剩余价值率相等、工资相等、但每年只周转一次的可变资本5 000,会在这个时间内占有同样多的剩余价值。[84-86]一年内占有的剩余价值量,等于可变资本一个周转期间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乘以一年内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如果我们把一年内占有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叫作M,一个周转期间所占有的剩余价值叫作m,一年内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叫作n ,那么,M=mn,年剩余价值率M'=m'n。这一点已经在第二册第十六章第一节说明过了。(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27-342页,或本卷第331-334页。——406。)[88]要使年利润率的公式完全正确,我们必须用年剩余价值率◎第406页◎代替简单的剩余价值率,即用M'或m'n代替m'。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让剩余价值率m'——或者让C中所含的可变资本部分v——乘以这个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n,由此就得到p'=m'n v/C。这就是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89][……]弗·恩·}[91] 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Ⅰ.概论在可变资本不变,因而按相同的名义工资使用相同的工人人数的情况下,绝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剩余劳动从而工作日的延长,——不管额外时间有没有报酬都一样,——会相对地降低不变资本同总资本、同可变资本相比的价值,并由此提高利润率(这里也是把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和剩余价值率的可能的提高撇开不说)。不变资本的固定部分即工厂建筑物、机器等等的量,不管用来工作16小时,还是12小时,都会仍旧不变。工作日的延长并不要求在不变资本的这个最花钱的部分上有新的支出。此外,固定资本的价值由此会在一个较短的周转期间系列中再生产出来,因而,这种资本为获得一定利润所必须预付的时间缩短了。因此,甚至在额外时间支付报酬,而且在一定限度内甚至比正常劳动时间支付较高报酬的情况下,工作日的延长都会提高利润。因此,现代工业制度下◎第407页◎固定资本增加的必要性的不断增长,成了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一个主要动力。[92]把机器和固定资本其他组成部分的价值再生产出来的持续时间,实际上不是由它们的单纯的存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它们在其中发挥作用和被使用的整个劳动过程的持续时间决定的。如果工人每天必须做苦工18小时,而不是12小时,那么,一周就会多出三天,一周就会变为一周半,两年就会变为三年。如果额外时间没有报酬,工人就会在正常的剩余劳动时间之外,每两周再白送一周,每两年再白送一年。这样,机器价值的再生产也会加快50%,并且只要平常必要时间的2/3就行了。[93-94]在论述协作、分工和机器时,我们已经指出(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0-361页。——408。),生产条件的节约(这是大规模生产的特征)本质上是这样产生的:这些条件是作为社会劳动的条件、社会结合的劳动的条件,因而作为劳动的社会条件发生作用的。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由总体工人共同消费,而不是由一批互相没有联系的,或最多只是在小范围内互相直接协作的工人以分散的形式消费。在一个有一台或两台中央发动机的大工厂内,这些发动机的费用,不会和它们的马力,因而不会和它们的可能的作用范围,按相同的比例增加;传动机的费用,不会和传动机所带动的工作机的数量,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工作机机身,也不会和它用作自己的器官执行职能的工具的数目的增加,按比例变得更贵,等等。其次,生产资料的集中,可以节省各种建筑物,这不仅指真正的工场,而且也指仓库等等。燃料、照明等等的支出,也是这样。其他生产条件,不管由多少人利用,会仍旧不变。但是,这种由生产资料的集中及其大规模应用而产生的全部◎第408页◎节约,是以工人的聚集和共同工作,即劳动的社会结合这一重要条件为前提的。因此,这种节约来源于劳动的社会性质,正如剩余价值来源于单独地考察的每一单个工人的剩余劳动一样。甚至在这里可能进行和必须进行的不断改良,也完全是由大规模结合的总体工人的生产所提供的和所允许取得的社会的经验和观察产生的。关于生产条件节约的另一个大类,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指的是生产排泄物即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是这样一些过程,通过这些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我们以后还要比较详细地探讨的这一类节约,也是大规模社会劳动的结果。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贸易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些废料,只有作为共同生产的废料,因而只有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废料,才对生产过程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才仍然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这些废料——撇开它们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会按照它们可以重新出售的程度降低原料的费用,因为正常范围内的废料,即原料加工时平均必然损失的数量,总是要算在原料的费用中。在可变资本的量已定,剩余价值率已定时,不变资本这一部分的费用的减少,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94-95]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考察由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在这里,交通工具的发展是重要的物质要素)在不变资本的支出上产生的节约。但在这里,应该立即提到机器的不断改良所引起的节约,也就是:1.机器的材料改良了,例如,铁代替了木材;2.由于机器制造的改良,机器便宜了;这样,不变资本固定部分的价值虽然随着大规模劳动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但远不是按相同的程度增加;3.那种使现有机◎第409页◎器的使用更便宜和更有效的特殊改良,例如,蒸汽锅炉的改良等等,这一点我们以后还要比较详细地讲到;4.由于机器的改良,废料减少了。凡是使机器从而全部固定资本在一定生产期间内的损耗减少的事情,不仅会使单个商品变得便宜(因为每个商品都在它的价格中再现归它负担的损耗部分),而且会使这个期间内相应的资本支出减少。修理劳动等等,凡是必要的,在计算时就要包括在机器原来的费用之内。这种劳动会因机器更加坚固耐用而减少,这会相应地降低机器的价格。所有这一类节约,在大多数场合仍然只有在存在着结合工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并且往往只有在较大规模的劳动下才能实现,因而要求工人直接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有较大规模的结合。但是另一方面,一个生产部门(例如铁、煤、机器的生产或建筑业等等)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部分地又可以和精神生产领域内的进步,特别是和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是另一些产业部门(例如纺织工业或农业)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从而它们的费用减少的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商品作为产品从一个产业部门生产出来后,会作为生产资料再进入另一个产业部门。商品的便宜程度,取决于它作为产品生产出来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商品的便宜程度不仅是有它作为生产资料参加生产的那种商品变得便宜的条件,而且也是有它作为要素的那种不变资本的价值减少的条件,因此又是利润率提高的条件。产业的向前发展所造成的不变资本的这种节约,具有这样的特征:在这里,一个产业部门利润率的提高,要归功于另一个产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资本家得到的好处,仍然是◎第410页◎社会劳动的产物,虽然并不是他自己直接剥削的工人的产物。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这里,资本家利用的,是整个社会分工制度的优点。在这里,劳动生产力在其他部门即为资本家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发展,相对地降低资本家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从而提高利润率。提高利润率的另一条途径,不是生产不变资本的劳动的节约,而是不变资本本身使用上的节约。工人的集中和他们的大规模协作,一方面会节省不变资本。同样一些建筑物、取暖设备和照明设备等等用于大规模生产所花的费用,比用于小规模生产相对地说要少一些。动力机和工作机也是这样,它们的价值虽然绝对地说是增加了,但是同不断扩大的生产相比,同可变资本的量或者说同所推动的劳动力的量相比,相对地说却是减少了。一个资本在本生产部门内实现的节约,首先是并且直接是劳动的节约,即本部门内工人的有酬劳动的减少;而上面所说的那种节约,却是用最经济的办法,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生产规模上,用最少的费用,来实现对别人无酬劳动的这种最大限度的占有。这种节约的基础不是上面已经提到的对用于不变资本生产的社会劳动的生产率的利用,而是不变资本本身使用上的节约,就这一点说,这种节约或者是直接来源于这个生产部门本身内的协作和劳动的社会形式,或者是来源于机器等的生产已经达到这样一种规模,以致机器等的价值不是和它们的使用价值按相同的比例增加。[96-9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促进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但问题还不只是限于:在工人即活劳动的承担者和他的劳动◎第411页◎条件的经济的即合理而节约的使用之间,存在着异化和毫不相干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按照它的矛盾的、对立的性质,还把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从而看作提高利润率的手段。因为工人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生产过程中度过的,所以,生产过程的条件大部分也是工人的能动生活过程的条件,工人的生活条件,这些生活条件的节约是提高利润率的一种方法;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的(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58-335页。——412。),过度劳动,把工人转化为一种役畜,是加速资本价值自行增殖,加速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方法。这种节约的范围包括:使工人挤在一个狭窄的有害健康的场所,用资本家的话来说,这叫作节约建筑物;把危险的机器塞进同一些场所而不安装安全设备;对于那些按其性质来说有害健康的生产过程,或对于像采矿业中那样有危险的生产过程,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等等。更不用说缺乏一切对工人来说能使生产过程合乎人性、舒适或至少可以忍受的装置了。从资本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会是一种完全没有目的和没有意义的浪费。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生产尽管非常吝啬,但对人身材料却非常浪费,正如另一方面,由于它的产品通过贸易进行分配的方法和它的竞争方式,它对物质资料也非常浪费一样;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使社会失去的东西,就是另一方面使单个资本家获得的东西。资本有一种趋势,就是在直接使用活劳动时,把它缩减为必要劳动,并且利用劳动的各种社会生产力来不断缩减生产产品所必要的劳动,因而尽量节约直接使用的活劳动,它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用这种已经缩减到必要程度的劳动,也就是说,把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如果说商品价值是由商品包含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商品一般◎第412页◎地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只有资本才能实现这种决定,同时不断地缩短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一来,商品的价格就会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因为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每一个部分都缩减到它的最低限度了。[102-103]◎第413页◎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八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在前一篇中已经指出,在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时,利润率会随着不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变化以及资本周转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由此自然可以得出结论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不同生产部门所使用的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或者这些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比率不同,那么,同时并存的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就会不同。我们以前当作同一个资本在时间上相继发生的变化来考察的东西,现在要当作不同生产部门各个并存的投资之间同时存在的差别来考察。在这里,我们必须研究:1.资本有机构成上的差别;2.资本周转时间上的差别。◎第414页◎不言而喻,这整个研究的前提是:当我们说到某一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构成或周转时,我们总是指投在这个生产部门的资本的平均正常状况,一般说来,也就是指投在这个生产部门的总资本的平均状况,而不是指投在这个部门的各个资本的偶然差别。其次,因为假定剩余价值率和工作日不变,并且因为这个假定也包含着工资不变,所以,一定量的可变资本表示一定量的被推动的劳动力,因此也表示一定量的对象化劳动。这样,如果100镑代表100个工人一周的工资,也就是实际上代表100个劳动力,那么,n×100镑就代表n×100个工人的劳动力,而100镑/n则代表100/n个工人的劳动力。这样一来,可变资本在这里(在工资已定时总是这样)成了一定量的总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的指数;因而所使用的可变资本的量的差别,也就成了所使用的劳动力的量的差别的指数。如果100镑代表100个工人的一周劳动,因而在每周劳动60小时的时候代表6 000个劳动小时,那么,200 镑就代表12 000个劳动小时,50镑就只代表3 000个劳动小时。正如在第一册中已经说过的,我们把资本的构成理解为资本的能动组成部分和它的被动组成部分的比率,理解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率。在这里,我们要考察两个比率,虽然它们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发生相同的作用,但它们并不具有同样的意义。第一个比率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它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可以看作是已定的。例如,要在一天之内生产一定量的产品,也就是说,推动一定量的生产资料,机器、原料等等,在生产中把它们消费掉,就必须有一定数目的工人所代表的一定量的劳动力。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必须有一定数目的工人与之相适应;也就是说,一定量的已经对象化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必须有一定量的活劳◎第415页◎动与之相适应。这个比率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是极不相同的,甚至在同一个产业的不同部门,也往往是极不相同的,尽管在彼此相隔很远的产业部门,这个比率偶尔可能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这个比率形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并且是资本有机构成的真正基础。但是,就可变资本只是劳动力的指数,不变资本只是这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的指数来说,这个比率在不同产业部门也可能是相同的。例如,就铜器业和铁器业中的某些劳动来说,可以假定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量之间有相同的比率。但因铜比铁贵,所以,在这两个场合,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价值比率就会不同,因此二者的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也就不同。在每一个产业部门,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差别都表现为:在技术构成不变时,资本的两个部分的价值比率可以发生变化,在技术构成发生变化时,资本的两个部分的价值比率可以保持不变;当然,后一种情况,只有在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劳动力的比率上的变化,为二者价值上的相反的变化所抵销时,才会产生。我们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这种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161-163]从对可变资本的这种考察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在生产部门A的一笔投资中,总资本每700中只有100用在可变资本上,600用在不变资本上;而在生产部门B的一笔投资中,600用在可变资本上,只有100用在不变资本上,那么,A的总资本700就只能推动100劳动力,按照以前的假定,也就是只能推动100劳动周或6 000小时活劳动;而B 的一个同样大的总资本却能推动600劳动周或36 000小时活劳动。因此,A的资本只能占有50 劳动周或3 000小时剩余劳动;而B的一个同样大的资◎第416页◎本却能占有300劳动周或18 000小时剩余劳动。可变资本不仅是它本身所包含的劳动的指数;在剩余价值率已定时,它同时还是超出这个限度所推动的超额劳动或剩余劳动的指数。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在前一个场合,利润为100/700 =1/7 =14 2/7 %; 在后一个场合=600/700=85 5/7%,是前者6倍的利润率。但是在这个场合,利润本身实际上也是前者的6倍,对B来说是600,对A来说是100,因为用相等的资本,B所推动的活劳动为A所推动的活劳动的6倍,所以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生产了6 倍的剩余价值,也就是生产了6倍的利润。[164-165]用百分比计算的不等量资本,——或者说等量资本,在这里是一样的,——在工作日相等、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会生产出极不相同的利润量,因为它们会生产出极不相同的剩余价值量;而这又是因为在不同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它们的可变部分也就不同,因而它们所推动的活劳动量也就不同,它们所占有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从而利润的实体——的量,也就不同。在不同生产部门,总资本各个相等的部分,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大小不等的源泉,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资本100所推动的劳动量,从而它所占有的剩余劳动量,取决于它的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如果一个百分比构成为90c+10v的资本和一个10c+90v的资本,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会生产出同样多的剩余价值或利润,那就非常清楚,剩余价值,从而价值本身的源泉必定不是劳动,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了,而这样一来,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任何合理的基础了。如果我们仍旧假定一镑等于一个工人一周60个劳动小时的工资,剩余价值率=100%,那么很清楚,一个工人一周内能够提供的总价值产品=2镑;10个工人一◎第417页◎周内能够提供的总价值产品不会多于20镑;并且,因为这20镑中10镑用来补偿工资,所以,10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会多于10镑;然而,90个工人——他们的总产品=180镑,他们的工资=90镑——却会创造出90镑剩余价值。因此,利润率在一个场合是10%,而在另一个场合是90%。如果不是这样,价值和剩余价值就必定不是对象化劳动,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了。可见,因为不同生产部门按百分比考察的资本,——或者说,等量资本,——是按不同比率分为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的,它们所推动的活劳动不等,因而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利润也不等,所以,它们的利润率,即剩余价值和总资本的百分比也就不同。[166 -167]除了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以外,也就是说,除了等量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会推动不等量劳动,从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会推动不等量剩余劳动以外,利润率的不等还有另外一个源泉,即不同生产部门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我们在第四章已经看到,在资本构成相同,其他条件也相同时,利润率和周转时间成反比;我们还看到,如果同一个可变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它生产的年剩余价值量就会不等。所以,周转时间的差别,是等量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在相等时间内生产出不等量利润的另一个原因,因而也是这些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不等的另一个原因。[169]这样,我们已经指出,在不同产业部门,与资本的不同的有机构成相适应,并且在一定限度内与资本的不同的周转时间相适应,不同的利润率占着统治地位;因此,即使在剩余价值率相等的情况下,利润和资本量成正比,从而等量资本在相等时间内提供等量利润的规律(作为一般的趋势),——假定周转时间相等,——也只适用于有机构成相等的资本。以上所述,和我们直到现在为止的全部论述一样,是建立在同一基础上的,即商品是按照它们的价值出售◎第418页◎的。另一方面,毫无疑问,如果撇开那些非本质的、偶然的、互相抵销的差别不说,对不同产业部门来说,平均利润率的差别实际上并不存在,而且也不可能存在,除非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体系摧毁。所以,在这里,价值理论好像同现实的运动不一致,同生产的实际现象不一致,因此,理解这些现象的任何企图,也好像必须完全放弃。[171-172]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资本的有机构成在任何时候都取决于两种情况:第一,所使用的劳动力和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的技术比率;第二,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我们以前讲过,资本的有机构成,必须按它的百分比来考察。一个资本的4/5为不变资本,1/5为可变资本,它的有机构成,我们用80c+20v这个公式来表示。其次,在比较时,假定剩余价值率不变,并且可以任意假定这个比率,例如100%。因此,80c+ 20v的资本产生20m的剩余价值,按总资本计算,利润率为20%。它的产品的实际价值有多大,现在要看不变资本的固定部分有多大,并且要看固定部分中作为损耗加入产品的部分有多大。但是,因为这种情况对于利润率,从而对于我们现在的研究毫无意义,所以,为了简便起见,假定不变资本到处都是同样地全部加入所考察的资本◎第419页◎的年产品。其次还假定,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会和它们的可变部分的量成比例地每年实现同样多的剩余价值,就是说,把周转时间的差别能在这方面引起的差别暂时撇开不说。这一点以后再研究。让我们拿五个不同的生产部门来说。投在这五个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有机构成各不相同,例如:附图:在这里我们看到,不同的生产部门,在劳动的剥削程度相等的情况下,按照资本的不同有机构成,会有很不相同的利润率。投在五个部门的资本的总额等于500;它们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总额等于110;它们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等于610。如果我们把这500看作一个资本,Ⅰ-Ⅴ不过是这个资本的不同部分(好像一个棉纺织厂分成不同部分,如梳棉间、粗纺间、纺纱间和织布间,这些部分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各不相同,而整个工厂的平均比率只有通过计算才能得出),那么,首先这个资本500的平均构成是390c +110v,用百分比表示,是78c+22v。既然每个资本100 都只是被看作总资本的1/5,那么它的构成就是这个平均构成78c+22v;同样,每100都有22 作为平均剩余价值;因此,平均利润率=22%;最后,这500所生产的总产品的任何1/5的价格=122。因此,全部预付资本的任何1/5所生产的产品,都必须按122 的价格出售。◎第420页◎但是,为了避免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必须认为不是所有成本价格都=100。在资本有机构成=80c+20v,剩余价值率=100%时,如果全部不变资本都加入年产品,资本Ⅰ=100所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就=80c+20v+20m=120 。在一定条件下,这个结果可以在一定生产部门内发生。但并不是在所有c和v的比率=4∶1的地方,都有这样的结果。因此,在谈到不同资本每100 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时,必须考虑到,商品价值会由于c 的固定组成部分和流动组成部分之间的构成不同而不同,并且不同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又会快慢不等地损耗,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把不等的价值量加入产品。不过,这对利润率来说没有什么关系。不论80c是把价值80,50,或5转移到年产品中去,从而也不论年产品是=80c+20v+20m=120,还是=50c+20v+20m=90,或者=5c+20v+20m=45,在所有这些场合,产品的价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都等于20;并且在所有这些场合,在确定利润率时,这20都按资本100计算;因此,在所有这些场合,资本Ⅰ的利润率都=20%。为了把这一点说得更清楚些,我们在为上述五个资本编制的下表中,假定不变资本各以不同的部分加入产品的价值。附图:◎第421页◎如果我们再把资本Ⅰ-Ⅴ看作一个总资本,那么就会看到,在这个场合,这五个资本的总和的构成是500=390c+110v,平均构成=78c+22v,仍然和以前一样;平均剩余价值也是22。把剩余价值平均分配给Ⅰ-Ⅴ,就会得到如下的商品价格:附图:总起来说,这些商品比价值高2+7+17=26出售,又比价值低8+18=26 出售,所以,价格的偏离,由于剩余价值的均衡分配,或者说,由于每100 预付资本有平均利润22分别加入Ⅰ-Ⅴ的各种商品的成本价格,而互相抵销。一部分商品出售时比自己的价值高多少,另一部分商品出售时就比自己的价值低多少。并且,只因为它们是按照这样的价格出售,Ⅰ-Ⅴ的利润率才同样是22%,虽然资本Ⅰ-Ⅴ的有机构成不同。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以一般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而这个一般利润率,又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多的平均率为前提。这些特殊的利润率在每个生产部门都=m/C,并且像本册第一篇所作的那样,它们要从商品的价值引申出来。没有这种引申,一般利润率(从而商品的生产价格),就是一个没有意义、没有内容的概念。因此,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按一般利润率计算,按百分比加到这个成本价格上◎第422页◎的利润,或者说,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由于投在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不同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由于等量资本按可变部分在一定量总资本中占有不同的百分比而推动极不等量的劳动,等量资本也就占有极不等量的剩余劳动,或者说,生产极不等量的剩余价值。根据这一点,不同生产部门中占统治地位的利润率,本来是极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而一般利润率就是所有这些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按照这个一般利润率归于一定量资本(不管它的有机构成如何)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一个商品的价格,如等于这个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生产这个商品所使用的资本(不只是生产它所消费的资本)的年平均利润中根据这个商品的周转条件归于它的那部分,就是这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例如,我们拿一个500 的资本来说,其中100为固定资本,400为流动资本,并且在流动资本每一个周转期间内,固定资本的损耗为10%。再假定这个周转期间内的平均利润是10%。这样,在这个周转期间内制造的产品的成本价格就是:固定资本的损耗10c +流动资本400(c+v)=410,它的生产价格则是成本价格410+利润50(500的 10 %)=460。因此,虽然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在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收回了生产这些商品所用掉的资本价值,但是他们不是得到了本部门生产这些商品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而只是得到了社会总资本在所有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总剩余价值或总利润均衡分配时归于总资本的每个相应部分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每 100预付资本,不管它的构成怎样,每年或在任何期间得到的利润,就是作为总资本一个部分的100在这个期间所得的利润。就利润来说,不同的资本家在这里彼此只是作为一个股份公司的股东发生关系,在这个公司中,按每100 资本均衡地分配一份利润。因此,对◎第423页◎不同的资本家来说,他们的利润之所以有差别,只是因为他们投在总企业中的资本量不等,因为他们在总企业中的入股比例不等,因此他们持有的股票数不等。因此,商品价格的一个部分,即用来补偿生产商品所用掉的资本价值,从而必须用来买回这些用掉的资本价值的部分,也就是说,成本价格,完全是由各生产部门的支出决定的,而商品价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即加在这个成本价格上的利润,却不是由这个一定资本在这个一定生产部门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利润量决定的,而是由每个所使用的资本作为总生产所使用的社会总资本的一定部分在一定时间内平均得到的利润量决定的。因此,如果资本家按商品的生产价格出售他的商品,他就取回与他在生产上所耗费的资本的价值量相一致的货币,并且取得与他的只是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一定部分的预付资本成比例的利润。他的成本价格是特殊的。加在这个成本价格上的利润,不以他的特殊生产部门为转移,而只是归于每100预付资本的平均数。我们假定上述例子中五个不同的投资Ⅰ-Ⅴ属于一个人。Ⅰ-Ⅴ中每个投资所使用的每100 资本在商品的生产上所消费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数量是已知的,而且Ⅰ-Ⅴ的商品的这个价值部分自然会形成它们的价格的一部分,因为至少必须用这个价格来补偿预付的并用掉的资本部分。因此,这些成本价格对Ⅰ-Ⅴ的每种商品来说是不同的,而且作为成本价格被占有者不同地确定下来。至于Ⅰ-Ⅴ所生产的不同的剩余价值量或利润量,资本家会很容易认为这是他所预付的总资本的利润,所以,每100资本都能得到一个相应的部分。因此,Ⅰ-Ⅴ中每个投资所生产的商品的成本价格各不相同,但在所有这些商品中,由每100 资本追加的利润形成的那部分出售价格,都是相等的。这样,Ⅰ-Ⅴ的商品的总◎第424页◎价格是同它们的总价值相等的,也就是说,是同Ⅰ-Ⅴ的成本价格的总和加上Ⅰ-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总和相等的;因而,事实上也就是Ⅰ-Ⅴ的商品所包含的过去劳动和新追加劳动的总量的货币表现。同样,如果把社会当作一切生产部门的总体来看,社会本身所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等于它们的价值的总和。[173-179]一般利润率取决于两个因素:1.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从而各个部门的不同的利润率;2.社会总资本在这些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每个特殊部门因而有特殊利润率的资本的相对量;也就是,每个特殊生产部门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吸收的相应份额。我们在第一册和第二册只是研究了商品的价值。现在,一方面,成本价格作为这个价值的一部分而分离出来了,另一方面,商品的生产价格作为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而发展起来了。[182-183]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在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特殊发展,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有的高,有的低,这和一定量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或者说,一定数目的工人在工作日已定的情况下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成正比,也就是说,和推动一定量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量成反比。因此,我们把那种同社会平均资本相比,不变资本占的百分比高,从而可变资本占的百分比低的资本,叫作高构成的资本。反之,把那种同社会平均资本相比,不变资本比重小,而可变资本比重大的资本,叫作低构成的资本。最后,我们把那种和社会平均资本有同样构成的资本,叫作平均构成的资本。如果社会平均资本,用百分比表示,由80c+20v构成,那么一个由90c+10v构成◎第425页◎的资本就高于社会平均数,一个由70c+30v构成的资本,就低于社会平均数。一般地说,在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附图:,m和 n为不变量,并且m+n=100时,(m+x)c+(n-x)v就代表一个资本或资本群的高构成,(m-x)c+( n+x)v则代表一个资本或资本群的低构成。这些资本在平均利润率确定之后,在一年周转一次的前提下,怎样执行职能,可由下表看出。在表内,Ⅰ代表平均构成,因此,平均利润率=20%。Ⅰ.80c+20v+20m。利润率=20%。产品的价格=120。价值=120。Ⅱ.90c+10v+10m。利润率=20%。产品的价格=120。价值=110。Ⅲ.70c+30v+30m。利润率=20%。产品的价格=120。价值=130。这样,就资本Ⅱ生产的商品来说,价值小于生产价格,就资本Ⅲ生产的商品来说,生产价格小于价值。只有就资本构成偶然是社会平均构成的生产部门的资本Ⅰ来说,价值才等于生产价格。此外,我们把这些符号应用到一定场合时,当然还要考虑到,c和v之比同一般平均数的偏离,在多大程度上不是由技术构成的差别,而只是由不变资本各要素的价值变动引起的。当然,以上所说,对商品成本价格的定义是一种修改。我们原先假定,一个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该商品生产时所消费的各种商品的价值。但一个商品的生产价格,对该商品的买者来说,就是它的成本价格,并且可以作为成本价格加入另一个商品的价格形成。因为生产价格可以偏离商品的价值,所以,一个商品的包含另一个商品的这个生产价格在内的成本价格,也可以高于或低于它的总价值中由加到它里面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构成的部分。必须记住成◎第426页◎本价格这个修改了的意义,因此,必须记住,如果在一个特殊生产部门把商品的成本价格看作和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相等,那就总可能有误差。对我们现在的研究来说,这一点没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无论如何,商品的成本价格总是小于商品的价值这个论点,在这里仍然是正确的。因为,无论商品的成本价格能够怎样偏离商品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个过去的误差对资本家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商品的成本价格是既定的,它是一个不以资本家的生产为转移的前提,而资本家生产的结果则是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也就是一个包含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价值余额的商品。此外,成本价格小于商品价值的论点,现在实际上转化为成本价格小于生产价格的论点。对生产价格和价值相等的社会总资本来说,这个论点同以前关于成本价格小于价值的论点是一致的。尽管这个论点对特殊生产部门来说要加以修改,但其根据始终是如下的事实:从社会总资本来看,它所生产的商品的成本价格小于价值,或者在这里从所生产的商品总量来看,小于和这个价值相一致的生产价格。商品的成本价格只是涉及商品中包含的有酬劳动的量;价值是涉及商品中包含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总量;生产价格是涉及有酬劳动加上不以特殊生产部门本身为转移的一定量无酬劳动之和。商品的生产价格=k+p,即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利润,这个公式,现在由于p=kp'(p'代表一般利润率)而得到了进一步的规定,即生产价格=k+kp'。如果k=300,p'=15%,生产价格k+kp'就=300+300×15/100=345。商品的生产价格,在每个特殊生产部门,都会在下述每个场合发生量的变动:1.商品价值不变(也就是说,加入商品生产的死劳动和活劳动◎第427页◎的量不变),但一般利润率发生了一种不以该部门为转移的变化。2.一般利润率不变,但价值发生了变动,这或是由于该生产部门本身的技术发生了变化,或是由于作为形成要素加入该部门不变资本的商品的价值发生了变动。3.上述两种情况共同发生作用。[183-186]我们在第一篇已经看到,从量的方面来看,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的。但是,利润率一开始就和剩余价值率有区别,这首先只表现为不同的计算方式;但因为利润率会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时提高或下降,或者反过来,并且因为利润率是资本家实际上唯一关心的事情,所以,这种区别一开始就使剩余价值的真实起源完全模糊了,并且神秘化了。然而,量的差别只存在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而不是存在于剩余价值和利润本身之间。因为在利润率中,剩余价值是按总资本计算的,是以总资本为尺度的,所以剩余价值本身也就好像从总资本产生,而且同样地从总资本的一切部分产生,这样,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有机差别就在利润的概念中消失了;因此,实际上,剩余价值本身在它的这个转化形态即利润上否定了自己的起源,失去了自己的性质,成为不能认识的东西。但到目前为止,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差别,只同质的变化,同形式变换有关,而在转化的这个第一阶段上,实际的量的差别还只存在于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间,而不是存在于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一般利润率,由此与不同生产部门所使用的一定量资本相适应的平均利润一经形成,情况就不同了。现在,如果一个特殊生产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从而利润,同商品出售价格中包含的利润相一致,那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现在,不仅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而且利润和剩余价值,通常都是实际不同的量。现在,在劳动的剥削程度已定时,一个特殊生产部门◎第428页◎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对社会资本的总平均利润,从而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比直接对每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更重要。它对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所以重要(注:当然,这里把那种用压低工资、规定垄断价格等办法取得暂时额外利润的可能性撇开不说。[弗·恩·]),只是因为他那个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作为决定因素之一参与平均利润的调节。但这是一个在他背后进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他所看不见的,不理解的,实际上不关心的。现在,在各特殊生产部门内,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不仅是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间——实际的量的差别,把利润的真正性质和起源完全掩盖起来,这不仅对存心要在这一点上自欺欺人的资本家来说是这样,而且对工人来说也是这样。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定的基础本身就被掩盖起来。最后,如果在剩余价值单纯转化为利润时,形成利润的商品价值部分,与作为商品成本价格的另一个价值部分相对立,以致对资本家来说,价值概念在这里已经消失,——因为他看到的不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总劳动,而只是总劳动的一部分,即他已经在活的或死的生产资料的形式上支付的部分,——因而在他看来,利润是某种存在于商品的内在价值以外的东西,那么,现在这种看法就完全得到确认,并且固定和僵化起来,因为当我们考察特殊生产部门时,加在成本价格上的利润,的确不是由该部门本身的价值形成过程的界限决定,而是由完全外在的条件确定的。[ 187-189]◎第429页◎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马克思 《资本论》第三卷(节选)(之二)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一部分生产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具有中等构成或平均构成,也就是说,完全是或接近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在这些部门中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同这些商品的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如果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达到数学上的极限,那么,用这样的方法就会达到。竞争会把社会资本这样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以致每个部门的生产价格都按照这些中等构成部门的生产价格来形成,也就是说,它们=k+kp'(成本价格加上成本价格乘以平均利润率所得之积)。但是这种平均利润率不外就是这些具有中等构成、因而利润同剩余价值一致的部门中用百分比计算的利润。因此,利润率在一切生产部门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是同资本的平均构成占统治地位的中等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相等的。因此,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的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值的总和。[193]在这里,真正困难的问题是:利润到一般利润率的这种平均化是怎样进行的,因为这种平均化显然是结果,而不可能是起点。[195]我们先假定,不同生产部门的一切商品都按照它们的实际价◎第430页◎值出售。这样一来会怎么样呢?根据前面的阐述,在不同的生产部门占统治地位的会是极不相同的利润率。商品是按照它们的价值来出售(即按照它们包含的价值的比例,按照与它们的价值相一致的价格来交换),还是按照那种使它们的出售能为它们的各自生产所预付的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的价格来出售,这显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195]全部困难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这些资本要求从剩余价值的总量中,分到和它们各自的量成比例的一份,或者在它们的量相等时,要求分到相等的一份。一定资本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总价格,应该满足这种要求。但是,这些商品的总价格,只是这个资本所生产的各个商品的价格的总和。[196]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的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不同商品的价格不管最初用什么方式来互相确定或调节,它们的变动总是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减少了,价格就会降低;如果增加了,价格就会提高。因此,撇开价格和价格变动受价值规律支配不说,把商品价值看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历史上先于生产价格,是完全恰当的。[197-198]要使商品互相交换的价格接近于符合它们的价值,只需要:1.不同商品的交换不再是纯粹偶然的或仅仅临时的现象;2.就直接的商品交换来说,这些商品是双方按照大体符合彼此需要的数量◎第431页◎来生产的,这一点是由交换双方的销售经验来确定的,因此是从连续不断的交换本身中产生的结果;3.就出售来说,没有任何自然的或人为的垄断能使立约双方的一方高于价值出售,或迫使一方低于价值抛售。我们把偶然的垄断理解为那种对买者或卖者来说由偶然的供求状况所造成的垄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9
正序
倒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9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