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中的洞见-6

41在关系中不存在自由,几乎所有的关系都是一种粘连,有些关系甚至就像是昆虫和蜘蛛网之间的那种粘连。42人与人的关系再怎么样也终究是一种很肤浅的东西,即使最深的关系也不会产生出很深刻的东西。相反,即使片刻的孤独也足以让一个人品尝到深沉的滋味。43寂寞是对别人的渴望,一个内在已经没有任何问题的人是不会对别人产生渴望的,单独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那些自己有很多问题的人才会渴望别人,他试图借助别人来解决他的问题,别人也对他抱着同样的想法。所以,当两个有问题的人在一起,他们除了分享各自的难题外,并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分享。44当一个人在心理上从所有的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那么他就成为一个精神上完全独立的个体,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回归自然的生命,真实的生命。就我们目前的生命而言,我们只是过着几乎像机器一样的生活,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与精密的机械结构有什么不同吗?它们两者不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吗?45单独是对世俗社会的最大叛逆。因为宗族血缘、传统习俗和道德礼仪等等这些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就像粘胶一样把人们粘合在一起,而单独意味着从这种粘合中挣脱出来。这样的人对世俗社会而言是非常刺眼的,群众也非常不喜欢有这样的人存在。这就好像本来所有的人都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某一天其中一个人不知用什么方式逃出了笼子,并且还在笼子外面的某个距离很悠闲地看着笼子里面发生的事情,这对于笼子里面的人几乎是无法忍受的。46一旦你的内在有了光,你就完全可以成为单独的,就像恒星一样。47单独的空间是比你的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48我们人类几乎已经败坏和污染了每一样东西,甚至一个单独的空间也被我们所败坏。本来一个单独的空间有着自己的宁静和喜悦,但只要一个人进入它,那个纯粹的单独就变成了苦闷的孤独,如果是一群人进入它,这个空间马上就充满了噪音和刺鼻的气味。49当你能够单独地享受你自己,在单独中感到喜乐,你就成熟了。在这之前,你仍然保持着孩子气,你仍然迷恋于各式各样的玩具。50一个人必须有勇气去深入他内在的孤独和空虚,当这个孤独和空虚被穿透,你将会发现它的最深处是无尽的喜乐。你必须以最大的勇气去穿越生命的荒漠,当你穿越了它,真正的绿洲就会出现。51正如身体需要在睡眠中恢复体力,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单独和空寂的滋养才能够更具活力和创造性。52鱼离不开水,树木离不开阳光,灵魂则离不开单独的滋养。当一个人单独的时候,正是他的灵魂能够发芽成长的时候。53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并且获得很多你想要的东西,那么和别人的关系是有用的,走向外面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你想让你生命的内在潜力得到实现,让你的灵魂得到滋养和成长,那么单独是需要的,走向内在是需要的。54孤独是很凄惨的,它有一种寒酸在里面,而单独却极为丰盛和奢侈。单独意味着你不需要被任何东西所占据,你不需要附加任何外在的东西就能够成为你自己,存在中没有比这更奢侈的。55群众是盲目的,那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够扎成一堆。一个有着清晰视力的人将会看到属于自己的路,他会更愿意保持他的单独,享有自己独立的空间。56正如海拔越高的地方生命就越稀少。同样地,一个人达到的境界越高,他就越觉得孤独。不过,这样的孤独并不是寒酸,而是极大的丰盛和奢侈,奢侈到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去分享他那种丰盛的程度。57孤独就好像栖身于荒凉、寒冷的野外,感觉虽然凄凉,空气却无比清新。关系带给我们温暖,然而这种温暖里面却时常夹杂着各种非常难闻的气味。58低处是那么的拥挤,虽然有一种暖烘烘的甜蜜。高处是那么的空旷,让人神清气爽,虽然时而会感到一丝凉意。不过,最极致的风景从来都在高处。59孤独是对单独的拒绝,单独是对孤独的接纳。60单独意味着已经完整,完整意味着能够单独。61如果一个房间里又脏又臭,还堆满了垃圾,那么没有人能够在里面呆得住。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在所发生的,每个人的内在都充斥着贪欲,愤怒,嫉妒,焦虑这些负面的东西 ,我们的内在没有爱,没有芬芳和音乐。这就是为什么独处这样一件原本非常喜乐的事情对我们却变得如此困难 。62如果你只是满足于过人的生活,那么你就和别人在一起,和很多人在一起。如果你想要品尝神的滋味,那么你就必须单独。63在单独中,一个人内在隐藏的那些神性的品质会自己慢慢地成长,而他内在那些兽性的东西会自己逐渐地枯萎。64你不需要去教堂,也不需要去寺庙,哪些地方几乎快要变成了俗世的一部分,神并不在那里。只要进入内在的单独就足够了,那里才是你唯一的神殿。65单独是一切伟大发生的基础。66社交是走向世俗的路,孤独是通往神的路。孤独的尽头是单独,纯粹的单独即是神,神就在那里等着你。第十三章 真理和智慧【上】1真理是不需要争辩的,它本身的能量和气息就足以穿透你,让你哑口无言。只有谬误和谬误之间才会无休止地在那里辩来辩去,它们本身就是靠争辩过日子的。2在整个宇宙的智慧面前,人类的智力也许只相当于猩猩在人类面前用石块砸开坚硬果壳的智力。3人的心智越高,他就越痛苦,因为他对世上邪恶、丑陋的事物比其他人更敏感。人的心智越高,他就越快乐,因为他对世上所有伟大和美好的事物有着更深的感悟,他可以从这种感悟和审美活动中获得很大的享受。4心灵丰富的人无需借助他人就可以感到快乐,他就像自身拥有核动力源的物体,无需外力推动就能够自由驰骋。与之相比,心灵匮乏的人则如同自身没有任何动力来源的死的物体,它们之间如果不相互接触和碰撞就难以产生运动。5只有少数人喜欢和向往真理,因为真理带给他们巨大的启发和安慰。更多的人厌恶和排斥真理,因为在真理面前他们马上感觉到了自己的卑下和低劣。而人都是自我主义的,没有人喜欢有什么东西比自己更高、更神圣。6一个品尝过神圣事物滋味的人会变得谦卑,因为他了解到有一个比自己更高的存在。没有领略过神圣事物的人会继续保持他的傲慢,因为他觉得没有东西能够比自己更高。7当我们热切期盼的目标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要么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要么它夹杂着一些对我们有害的东西。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就会领悟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期待的。8世俗的快乐垂青于常人,理性和心灵世界的快乐垂青于天才。9乐观和肯定所能够得到的,除了肤浅就是无知。唯有悲观和否定才能走向深刻,走向真知。10物质世界的心态是焦虑和痛苦,心灵世界的心态是安详和喜悦。11一个人在财富和虚荣方面获得的成就并不值得骄傲,一个人真正的可贵在于他的灵魂所能感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12无论大鱼还是小虾,深而宽广的水域总是对它们更加有利。一个人也是如此,他的心灵能够感悟的东西越多,他心灵的活动范围越宽广,他就越是觉得自由和舒畅。13多数人所认同的事物往往价值很小,而价值极大的事物却只被极少数人所领悟。这是人类认知领域的动量守恒定律。14人才是属于头脑的,天才是属于心灵的。头脑只能反复咀嚼已知的东西,只有心灵能够感受未知,只有心灵才具有创造性。头脑能够制造,而心灵能够创造。15人才来自外在的培养,天才则从内在自己成长。16人才是在群体竞争的环境下造就出来的,天才则在孤独的氛围中自己缓慢地成长。17最伟大的天才人物活着的时候往往不会得到应有的评价。尽管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他们也有人性的缺陷和卑下,因为毕竟他们也是以身体的方式活着,这少许的不足正是与常人共有的。虽然就整体而言他们像山峰一样的伟岸,但他们的双脚也同样踩在地面上,这一点与我们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大多数人的眼光都是形而下的,他们只能看到天才人物膝盖以下的部分,好像只有这部分才让他们赏心悦目。天才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由于已经超过了常人的高度而为他们的视力所不及。当天才人物少许的缺陷随同他们的身体一同逝去后,他们的卓越遗产才会突显出来,并且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所以只有后人才会给予这些伟大的天才们客观而公正的评价。18一个死去的天才很容易被世人所崇拜,但是一个活着的天才却很难被同时代的人认同。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的,没有人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更高。在天才的出类拔萃面前,人们显得如此的低下,在天才耀眼的光芒之下,人们显得如此的暗淡无光。每个人都觉得不舒服,每个人都觉得被冒犯了,所以人们即使暂时无法扼杀他,也会设法远离和忽视他。人们可能会很有兴致地观赏遥远的恒星,但是没有人喜欢凝视正午的太阳。19生在这个时代并不意味着为这个时代而生。20对世俗事物的关注和渴求,牵制并消耗着我们的精神。我们牵挂着太多的东西,我们的精神就像五马分尸一样被分裂了,这正是人类普遍感到精神疲惫的根源所在。如果一个人的精神能够不为世俗之物所累,倾心专注于真理和事物的本质方面,不管这些真理来自自然科学、哲学还是艺术,那么他都将享受到纯粹的快乐,而且他也几乎站在天神的行列中。21如果我们思考的对象与我们自身的欲望、功利和虚荣密切相关,那么这样的心理活动对我们心神的损耗是非常大的,这类的思考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痛苦和冲突的过程。相反,当我们在思索和探求真理,或者进入艺术的审美活动,我们的心神不仅不会损耗,反而会被充实和滋养,因为这样的心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享受。22灵魂生活会压缩世俗生活,世俗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都会减少。而现实生活中痛苦的成分远远超过快乐的成分,所以如果我们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心智,那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灵魂生活,同时也减少了世俗生活的烦恼和忧虑。23人应该过两种生活,世俗生活和灵魂生活。就像鸟类,既可以用两脚在地上行走也可以在空中翱翔。24一个人必须从知识中升华和超越,达到智慧的层面。否则再多的知识也只能变得和财富一样,成为谋求物质利益的手段和到处炫耀的工具。25知识是死的,真知是活的。知识无法引导你到真知,抛弃知识是达到真知的唯一途径。26语言只能说出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表面的那层关系,至于那个事物本身是什么,语言是无能为力的。27观察者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客体本身,而是客体在观察者头脑中的影像,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察者同时也是被观察者。28真理不能够被找到,它总是出人意外地降临。当一个真理降临于你的时候,你不可能再去思考它,你甚至不能看到它,因为你已经与它融为一体。29那个绝对真理永远无法成为一种理论或知识,他只是个人内在的真实体验,它无法以任何外在的形式被传授。30只有穿透身体和感官的重重阻碍,真理的光芒才能够照亮我们的灵魂。身体和感官偏爱谬误,灵魂偏爱真理。31我们的感官总是被现象迷惑,我们的灵魂才有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是我们的灵魂很少有表现的机会,因为感官总是抢在前面。32在这个世界上,各种邪恶、偏见和谬误相互践踏,争战不休,无知混杂在其中随波逐流,唯有真理在云端的高处冷眼旁观。33和一个虚伪相对抗的往往并不是一个真理,而是另一个自称为真理的虚伪。真理与虚伪存在于完全不同的层面上,它们之间不可能相遇。即使它们偶然碰到了,真理会屈尊与虚伪展开贴身肉搏吗?真理会有这样的兴致吗?如果它有这样的兴致和冲动,它就绝不可能是真理。34智者为神圣的法则而奋斗,常人为别人的看法而努力。35纯粹的物质是安静的,纯粹的精神是自由的,而人既不安静也不自由。36有了智慧就有了了解,有了了解就会达到一种超然和包容的境界。37自然和真理的本性就是喜乐,如果我们接近自然和真理,我们也会感受到同样的喜乐。38想象力和灵感是人的意识素质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这两种心灵能力是人快乐的主要来源。一个缺乏想象力和灵感的人将会错过世界上大部分美好而伟大的事物,他只能通过更多的感官享受以及虚荣心的满足来作为补偿。39要认识真理,心灵的纯净是第一位的,而知识是次要的。只有纯净的心灵才能静观万物。40把自己抛锚在神圣事物的码头,把自己的心灵停泊在真理的口岸。41高贵的心灵只随着神圣的节律而脉动。42当所有的人都将他们的心灵面向真理,面向神圣的事物,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喧嚣和纷争都将会烟消云散。43一切超群绝伦的事物从来不以招摇过市的方式显示自己。44崇高的事物往往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讨人喜欢,只有肤浅的东西才善于一下子抓住人们的感官。崇高的事物为它自己而存在,它完全了解它自己,人们对它的评价无论好坏都与它毫不相干,它不可能为了迎合人们去做丝毫的改变,它更不可能向人们献媚。与此相反,肤浅的东西为了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却做了精心的准备,在人们面前招摇过市本来就是它唯一的目的。45真理不是批发商,它从来不会来到人群当中兜售自己。相反,真理只是偶尔才会去拜访一下少数在单独中的探索者。46从真理和神圣事物中获得的愉悦与从肉体和感官攫取的快乐相比,如同核能与燃烧煤块的热能之间的差别。前者只需要很少的物质,就可以从中提取全部能量,受用终身。而后者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只能从表面的化学反应中截取少量的热量,仍然不足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和广泛的空气污染。47如果你的灵魂能够领悟到那些永恒和不朽的事物,而且这些事物引起你强烈的共鸣,那么你的灵魂也同样应该是永恒和不朽的。因为一个东西只能被同类的东西所领悟,相同频率的东西才可能发生共振。48没有无视大多数人的勇气,就无法向神圣的方向迈出一步。49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活,那是对别人的慈悲。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活,那是对自己的暴虐。50追求完美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心理,它会把你带到悬崖的边上,你已经没有了退回来的余地,然后出于惯性,你不得不跳下去。51不完美正是完美的一部分。如果完美中不包括不完美,那么它还不够完美。52能够包容恶的善是最高的善。53时间和空间专门是为变化和生灭的事物而存在的,内涵的变化需要时间,外延的变化则需要空间作为背景。54有物故有时,无物何有时?55钟摆是时间的秒针,呼吸是生命的秒针。56自由同时也意味着对自己完全负起责任。57一种个性,如果它没有和真理沾亲带故,就一文不值。58一个人之所以永远不能够安心是由于他将自己寄托在一系列会变化生灭的事物上面。大多数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世俗事务和欲望当中,这样他们的心灵几乎完全随着外部力量的变化而跌荡起伏,他们随时都可能遭受外部力量的重创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与此相反,一个智者把自己的心灵扎根于永恒的事物上面,这可以体现为对科学的探索、艺术的审美和对不朽思想的领悟。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来比喻:常人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结在世俗这块不安全的阵地上,而智者则把主要的精锐部队驻扎在永恒的事物上面,至于世俗这块阵地,智者只是派一些散兵游勇去应付差事。59通过追逐外部事物所获得的快乐是虚假的快乐,引起你快乐的那个东西迟早会让你不快乐,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真正的快乐并不是一个能够被什么东西引起的短暂现象,而是其自身固有的恒久品质,所以,只有从你的内在本性中自然渗透出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60少数精神极为卓越的人在被愚蠢的大众蔑视和嘲笑的时候,不仅不会气恼,反而会油然升起一种近似于恶作剧般的快感。这是甚少在尘世中获得娱乐的他们所能够享受到的难得的一种娱乐。61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说愚蠢的人听到了真理和智慧性的东西就会大笑,如果他们不笑,就不成其为真理和智慧。这里面也许还隐藏着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当真理和智慧看到自己被那些愚蠢的人嘲笑的时候,自己也笑了。前者的笑是世俗的笑,后者的笑是神明的笑。是啊,那些愚蠢的人在远远优越于他们的事物面前感到了一种窘迫,除了嘲笑他们还能做什么呢?那是唯一能够挽回面子的方式。真理和智慧看到这种情况就笑了,这是会心快意的笑,理解包容的笑,如果它没有这种包容和幽默,它就不是真理和智慧。62老子、佛陀他们就如同一个深渊,而我们就像活在很表面、很浅的水域里的那些小鱼小虾,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无法理解老子,我们一直在错过佛陀。63深水潭是稀有的,小水洼则到处都是。64真实的事物总是让虚假的我们感到窘迫。65真理带给我们的往往不是安慰而是责难,因为真理从来就不是一种顺应世俗的东西,它常常是很尖锐的,并且很容易伤到我们的自尊,那就是人们不喜欢它的原因。66偏激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大多数人无法认同和接受的东西就是偏激的东西?人们所说的偏激,是指那个事物已经落在了人们能够理解和感知的范围之外,偏激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那个事物与我们普通人的观念和意欲严重地相冲突。然而,事实上偏激往往正是真理的特性,也通常是天才的标志,因为偏激正是与平庸相反的一极。67真实是一面镜子,它反照出我们所有的丑陋。所以,人们更偏爱哈哈镜,它既能够幻化和美化我们的丑陋而让我们感到安慰,同时又颇具娱乐性。68一种美感,如果它引起了你内在的欲望,让你处于发烧和狂热的状态,那么它就只是动物性的美感。一种美感,如果它使你变得宁静与忘我,那么它就是神性的美感。69真理一向是宁静的,它从来不会和狂热结伴同行。70快乐的周围布满了痛苦的陷阱。71虚假的东西无法带来真实的快乐,虚假之物带给我们的满足是虚假和短暂的。72如果你放弃了诸多小的快乐,那么你终将意外地收获大的快乐。只有那些轻蔑表面逸乐的人才能达到内在深层次的喜悦。73只有放弃动物性的快感,一个人才能达到神性的愉悦。74人们到外面寻求虚假的快乐是因为他们的内在缺乏真实的快乐。75如果我们无法享有创造力带来的巨大快乐,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沉溺于破坏和摧毁带来的快感。76尘世的享乐和快感如同慢性毒药,也许当时觉得爽口,但我们终将为其所害。77我们常常因为追求虚幻的幸福而招来真实的痛苦。78人们看起来似乎都在追求快乐,但事实上他们只是在邀请烦恼而已。79只有弃绝才能达成心灵的超越和向更高层次的蜕变,凡事轻灵则升。相反,追求占有和成功会让心灵向更低层次坠落,凡事沉重则坠。80真理和智慧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它是那样的鲜活,即使当你再次遇到它的时候,它仍然像你第一次遇到它时那么栩栩如生,它从来不会让人腻烦。81真理和智慧超越了语言文字,我们的头脑思维无法捕捉到它。不过即使它被降格表达为文字,它仍然会残留下一点原始的芬芳。82人们不能领会真理是因为他们手持的微弱理解力的铁锤不足以敲开深邃思想的坚硬果壳。很多人对艺术和音乐没有丝毫的领悟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第十三章 真理和智慧【下】83我们点燃火把,照亮了物体。不过也仅仅照亮的物体,甚至没能照亮自己。84如果没有对自己的内在进行充分的整合,一切向外的努力和行动只会产生更多的冲突和灾难。85我们总是把虚幻的东西错误地当作是真实的存在,并且试图在变幻不定的事物中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这就是我们痛苦焦虑的根源。86知识是一种外在的积累,而智慧是一种内在的成长。87一个人向内挖掘到什么程度,他就可以向外伸展到什么程度,这和一棵树的道理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我们要了解外面这个世界,首先我们必须向内去了解自己,如果一个人只是积累了一些外在世界的知识,而不了解自己内在的主观世界,那么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一定是片面和不真实的。只有当主体和客体的动态能够同时反映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这种察觉力才是真正的智慧。88智慧是一种鲜活的体验,而知识是一个死的记忆和理论。当一个智慧的人死去了,他的智慧也跟着他一同消失了,那个智慧必须被别人一次一次地以个体的方式去发现。不过一旦某个人内在的一个领悟或洞见产生了,那个智慧就永远不会脱落,它已经变成了那个人的一部分。而知识是一种外在的积累,因为它不是来自于你的真实经验,它无法变成你内在的一部分,你必须持续地去记住它。89火焰熄灭后冒出了黑烟,智慧脱去后残留下知识。90智慧是原创的、活生生的,它是来自于个体内在的一个成长。智慧就像野外的一朵玫瑰,它生机勃勃同时又那么独特,没有其它任何一朵玫瑰和它完全相同,那就是它的美。而知识却是一个死去的外壳,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可以被记录,可以被无限的复制。知识就像是一朵塑料花,看上去很美,但是它的芬芳在哪里?它的真实生命在哪里?91生命会留下足迹,足迹却无法留住生命。92知识来自于记忆,智慧来自于领悟。93知识是欲望之光,智慧是灵性之光。94理智不等于睿智,理智来自于头脑和逻辑,睿智来自于心灵的洞见。95洞察是直接地面对那个东西,直接地看。思考是围着那个东西绕来绕去,思考是一种猜测和选择。当你有了洞察力,你就不需要思考,你可以直接由那个洞察来行动。有了那个洞察,有时候你甚至根本就不需要行动。96如果我们能够全然地生活在此时此地,我们自然会感到轻松和喜乐,生活在此时此地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之中。一旦我们有了将来,有了目标,我们就会产生持续的紧张和焦虑,所以生活在未来就等于生活在地狱之中。97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但他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向外寻找的人和向内寻找的人。向外的人是物质的和头脑指向的,他们的兴趣在于客体,他们运用的是自己的头脑,有寻找者和被寻找者、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二元分立。他们所有的行动都在不断地强化他们的自我。向内的人是艺术、宗教和心灵取向的,他们的兴趣不在于客体,他们寻找的是主体灵性上的体验和潜力,他们想要去了解他们自己,并且通过了解自己而去通达一切。98即使你拥有全世界,你还是不会感到满足。外在于你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能够真正地满足你,真实的满足来自于你内在的成长,来自于你内在潜力的最终实现,来自于你内在本性的开花。一颗种子即使埋藏在堆积如山的肥料里面,但如果它没有能够发芽成长为一棵大树,种子是不会有满足感的。99这个世界,对欲望来说,它是极度的空虚,对无欲来说,它是极度的丰盛。100当一根筷子插在装满水的杯子里,那根筷子看上去是曲折的,这是因为有了水这个媒介物的缘故。同样地,有了欲望这个媒介物,一切真实的事物都会被它扭曲。101我们对于事实的观念与事实本身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正是这个落差让我们心生恐惧。这就犹如我们站在高处,当我们察觉到与地面的落差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恐惧。比如,是死亡本身让我们恐惧还是对死亡的观念让我们恐惧呢?102贪欲和愤怒是同一股能量的不同表现。贪欲遭到挫折,这股能量折返回来就变成了愤怒。所以,贪欲和愤怒事实上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103如果你知道了你自己,你就等于知道了一切,因为你自己就是一切的缩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9
正序
倒序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2
单独中的洞见-3
单独中的洞见-4
单独中的洞见-5
单独中的洞见-6
单独中的洞见-7
单独中的洞见-8
单独中的洞见-9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单独中的洞见
单独中的洞见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