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聊:缺乏目的和意义。无聊的天性:没有能力为自己设立一个目的,创造一种意义。伟大天性的无聊时刻:对自己所创造的意义的突然看破。五如果消遣也不能解除你的无聊,你就有点儿深刻了。241街头的自语往事一往事付流水。然而,人生中有些往事是岁月带不走的,仿佛愈经冲洗就愈加鲜明,始终活在记忆中。我们生前守护着它们,死后便把它们带入了永恒。二好像还是不久以前,每到岁末年初,心中就会升起一种惆怅。中国人过年总是图个热闹,那热闹反而使我倍感寂寞,因为对我而言,过年无非意味着又一段生命的日子永远流失了,而在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之中,这件最重要的事情遭到了一致的忽略。我甚至觉得我的旧岁如同一个逝者,我必须远避尘嚣,独自去追念它,否则便是对逝者的亵渎。现在我没有这样敏感了,不过,在换岁之际,仍然愿意有安静的时刻,可以听一听我自己的生命的钟声。三逝去的感情事件,无论痛苦还是欢乐,无论它们一度如何使我们激动不宁,隔开久远的时间再看,都是美丽的。我们还会发现,痛苦和欢乐的差别并不像当初想像的那么大。欢乐的回忆夹着忧伤,痛苦的追念掺着甜蜜,两者又都同样令人惆怅。四一切都会成为往事,记忆是每个人唯一能够留住的财富,这财富仅仅属于他,任何人无法剥夺,他也无法转让给任何人。一个人的记忆对于另一个人永远是一种异己的东西。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忆是可靠的财富。相反,它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变形和流失,在最好的情况下,则会如同有生命之物一样生长成一种新的东西。五我们看得见时针的旋转、日历的翻页,但看不见自己生命年轮的增长。我们无法根据记忆或身体感觉来确定自己的年龄。年龄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是我们依据最初的道听途说进行的计算。六我想起一连串往事。我知道它们是我的往事,现在的我与那时的我是同一个我。但我知道这一点,并非靠直接的记忆,而是靠对记忆的记忆,记忆的无限次乘方。记忆不断重复,成了信念,可是离真实事件愈来愈远,愈来愈间接了。自我的统一性包含着这种间接性的骗局。441街头的自语七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心灵中总是会出现自己的形象,我们看见自己在某个情境中做某件事。可是,我们真实的眼睛是看不见自己的形象的。那看见自己的形象的眼睛早已不是我们自己的真实的眼睛,而是代表着愿望和舆论的虚构的见证。记忆是一种加工。一件往事经过不断回忆,也就是经过不断加工,早已面目全非了。八钟嗣成《凌波仙》:“当时事,仔细思,细思量不是当时。”的确如此。在我们的记忆中找不到真正的“当时”,我们无法用记忆来留住逝去的人和事。李商隐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事实是,不但当时,而且后来的追忆也是惘然的。九逝去的事件往往在回忆中获得了一种当时并不具备的意义,这是时间的魔力之一。十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的重复。541人生况味逆旅和聚散一人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怀人生,因为说到底,人生在世也无非是孤身逆旅罢了。二有邂逅才有人生魅力。有时候,不必更多,不知来自何方的脉脉含情的一瞥,就足以驱散岁月的阴云,重新唤起我们对幸福的信心。三聚散乃人生寻常事,却也足堪叹息。最可叹的是散时视为寻常,不料再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或者青春相别,再见时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四月亏了能再盈,花谢了能再开。可是,人别了,能否再见却属未知,这是一。开谢盈亏,花月依旧,几度离合,人却老了,这是二。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就因为离别最使人感受到人生无常。五离别的场合,总有一个第三者在场———莫测的命运,从此就有了无穷的牵挂。“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离别者感觉到了那个第三者的神秘威力,一声平淡的“保重”,包含多少无奈和凄凉。六对离人的想念中有牵挂,也有疑虑,因为陌生的世界里有磨难,也有诱惑。休怪他走累了“偏那里绿杨堪系马”,你“蛾眉淡了”也迟早得“教谁画”。难怪有人说,爱侣宜小别而忌久别。七“断肠人忆断肠人”———一个“忆”字,点出了离别之苦的所在。离别之苦,就苦在心中有许多生动的记忆,眼前却看不见人。情由忆生,记忆越生动,眼前的空缺就越鲜明,人就越被思念之苦折磨,叫人如何不断肠。八单思或酸或辣,相思亦苦亦甜,思念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741人生况味九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十失眠的滋味,春秋有别。春夜是小夜曲,秋夜是安魂曲。春夜听鸟鸣,秋夜听鬼哭。春夜怀人,秋夜悲己。春夜是色,秋夜是空。841街头的自语从零开始与未完成一人生似乎有两个大忌。一是突遭变故,不得不从零开始,重建生活或事业;二是壮年身死,撇下未完成的生活或事业,含恨撒手人寰。可是,仔细想想,变故有大小,谁能完全躲避得了?寿命有长短,几人可称寿终正寝?所以,从零开始与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所以,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二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境况。大至地震、战争、国破家亡、死里逃生、事业一败涂地;小至丧偶、失恋、经济破产、钱财被窃、身上一文不名。凡此种种,皆会使你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种废墟感。当此之时,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条条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那么好吧,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你甚至不是重建那失去了的东西,因为那样你还是惦记着你的损失,你仍然把你的心留在了废墟上。不,你是带着你的心一起朝前走,你虽破产却仍是一个创业者,你虽失恋却仍是一个初恋者,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做了你的人生的起点。也许这近于某种禅境。我必须承认的是,我自己达不到这种境界。一个人要达到这种无牵无挂的境界,上者必须大觉大悟,下者必须没心没肺,而我则上下两头皆够不着。三习惯的定义:人被环境同化,与环境生长在一起,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所谓环境,包括你所熟悉的地方、人、事业。在此状态下,生命之流失去落差,渐趋平缓,终成死水一潭。那么,为了自救,告别你所熟悉的环境吧,到陌生的地方去,和陌生的人来往,从事陌生的事业。人一生中应当有意识地变换环境。能否从零开始,重新开创一种生活,这是测量一个人心灵是否年轻的可靠尺度。四有时候,专长=习惯=惰性。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对任何做惯了的事情都可能入迷,哪怕这事情本身既乏味又没有意义。因此,应该经常有意识地跳出来,审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想一想它们是否真有某种意义。五在人生的某个时期,行动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一心要打破现051街头的自语状,改变生活,增加体验,往往并不顾忌后果是正是负,只要绝对数字大就行。六分到一套房间,立即兴致勃勃地投入装修。缺一卷墙纸,托人买了来,可是兴奋已逝,于是墙上永远袒露着未裱糊的一角。世上事大抵如此,永远未完成,而在未完成中,生活便正常地进行着。所谓不了了之,不了就是了之,未完成是生活的常态。七一个作家在创作旺盛时期就死了。人们叹息:他本来还可以做许多事的……可是,想做的事情未做完就死,这几乎是必然的。不要企求把事情做完,总是有爱做的事情要做,总是在做着爱做的事情,就应该满意了。八人生的一切矛盾都不可能最终解决,而只是被时间的流水卷走罢了。九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一部分。151人生况味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轻时的心愿,年老时发现只实现很小一部分。今天的计划没完成,还有明天。今生的心愿没实现,却不再有来世了。所以,不妨榨取每一天,但不要苛求绝无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记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无论做成几件,都是值得满意的。251街头的自语宽待人性一我喜欢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二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三既然我们人人注定要下地狱,我们身上怎么会没有这样那样的弱点呢?当然,每人通往地狱的道路是不同的。有时候,我对人类的弱点怀有如此温柔的同情,远远超过对优点的钦佩。那些有着明显弱点的人更使我感到亲切。一个太好的女人,我是配不上的。她也不需要我,因为她有天堂等着她。可是,突然发现她有弱点,有致命的会把她送往地狱的弱点,我就依恋她了。我要守在地狱的门前,阻止她进去……四有时候,我会对人这种小动物忽然生出一种古怪的怜爱之情。他们像别的动物一样出生和死亡,可是有着一些别的动物无法想像的行为和嗜好。其中,最特别的是两样东西:货币和文字。这两样东西在养育他们的自然中一丁点儿根据也找不到,却使多少人迷恋了一辈子,一些人热中于摆弄和积聚货币,另一些人热中于摆弄和积聚文字。由自然的眼光看,那副热中的劲头是同样地可笑的!五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六我比较赞赏新近的一个趋势,即对人不做极端颂扬或极端蔑视之论,而是怀着谦虚和宽容的心情来讨论人的弱点。一种健全的共识正在形成:在人身上,弱点与尊严并非不相容的,也许尊严更多地体现在对必不可免的弱点的承受上。451街头的自语人性现象一人都是崇高一瞬间,平庸一辈子。二大魄力,人情味,二者兼备是难得的。三你告诉我你厌恶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什么。厌恶比爱更加属于一个人的本质。人们在爱的问题上可能自欺,向自己隐瞒利益的动机,或者相反,把道德的激情误认做爱。厌恶却近乎是一种本能,其力量足以冲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线。四心理学家们说: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还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触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在儿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证。五人在失去较差的之时,就去创造较好的。进步是逼出来的。六人是难变的。走遍天涯海角,谁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改变的只是场景和角色。七人不由自主地要把自己的困境美化,于是我们有了“怀才不遇”、“红颜薄命”、“大器晚成”、“好事多磨”等说法。八每个人的个性是一段早已写就的文字,事件则给它打上了重点符号。九理性早熟者的危险是感性发育不良。凡别人必须凭情感和经验体会的东西,他凭理性就理解了。于是就略去了感性的过程,久而久之,感性机能因为得不到运用而萎缩了。851街头的自语十人永远是孩子,谁也长不大,有的保留着孩子的心灵,有的保留着孩子的脑筋。谁也不相信自己明天会死,人生的路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到头来不是老天真,就是老糊涂。十一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十二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给某人一笔惠赠,开始时他会惊讶,渐渐地,他习惯了,视为当然了。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惠赠的数目,他会怎么样呢?他会怨恨你。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向某人敲一笔竹杠,开始时他会气愤,渐渐地,他也习惯了,视为当然了。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勒索的数目,他会怎么样呢?他会感激你。这个例子说明了人类感激和怨恨的全部心理学。十三早年受挫的小愿望是怎样地困扰着我们呵。一位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也许会念念不忘要在拒绝刊登他的处女作的某个小刊物上发篇东西。一个享尽山珍海味的大富翁,也许会把贫困951人性观察的童年时代求而不得的某种小点心视为最美味的食品。十四天性健康者之间容易彼此理解,天性病态者之间往往互相隔膜。原因何在?套一句托尔斯泰的话———健康与健康是相似的,病态和病态却各不相同。十五在正常情形下,每个人都是从童年经过少年、青年、中年走向老年的。在不同的年龄段,人对生命会有某些不同的体验,它们是完整的人生体验的组成部分,都是值得珍惜的。在我看来,生命不同季节的体验,只要是真切的,都具有哲学、美学、心理学的价值。一个人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有人生的收获,岁月的流逝诚然令人悲伤,但更可悲的是自欺式的年龄错位。十六希腊人混合兽性和神性而成为人,中国人排除兽性和神性而成为人。十七鼾声、响屁、饱嗝……这些声响之所以使人觉得愚蠢,是因为它们暴露了人的动物性一面。061街头的自语十八关于大事和小事———看透大事:超脱。看不透大事:执著。看透小事:豁达。看不透小事:计较。一个人可能超脱而计较,头脑开阔而心胸狭窄;也可能执著而豁达,头脑简单而心胸开朗。还有一种人从不想大事,他们是天真的或糊涂的。十九一个姑娘说:“我自己是自己的人质。”什么意思呢?她或许是说:我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我把自己抓在手心里,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我是多么自由。她或许是说:我处在自己的暴力之下,作为自己的人质,我已经丧失自由,不断受自己的折磨,甚至终于要被自己枪毙。一颗阴郁的灵魂,同一个自我,既是狱吏,又是囚犯;既是施虐者,又是受虐者。她把心灵的门窗封闭起来,只是为了更尽兴地鞭笞自己。人间给她的欢乐太少,她就在自己身上施行报复,同时也向人间报复———她囚禁自己就是为了不把自己交给人间。161人性观察不同的天赋一单纯的人也许傻,复杂的人才会蠢。二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场者,露小气象。三世界是大海,每个人是一个容量基本确定的碗,他的幸福便是碗里所盛的海水。我看见许多可怜的小碗在海里拼命翻腾,为的是舀到更多的水,而那为数不多的大碗则很少动作,看去几乎是静止的。四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惟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五有两种人最不会陷入琐屑的烦恼,最能够看轻外在的得失。他们似是两个极端:自信者和厌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价值,后者知道世界的无价值。六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七悲观出哲学家,忧郁出诗人,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烦恼出什么。八我倾向于认为,一个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它可以被唤醒,但无法从外面灌输进去。关于这一点,我的一位朋友有一种十分巧妙的说法,大意是:在生命的轮回中,每一个人仿佛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级,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已经是站在不同的起点上了。已经达到大学程度的人,你无法让他安于读小学,就像只具备小学程度的361人性观察人,你无法让他胜任上大学一样。当然,这个说法仅仅是一种譬喻。九上帝赋予每个人的能力的总量也许是一个常数,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过了头,必在另一方面有欠缺。因此,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弱智儿往往是某个非常方面的天才。也因此,并不存在完全的弱智儿,就像并不存在完全的超常儿一样。十人是有种的不同的。当然,种也有运气的问题,是这个种,未必能够成这个材。有一些人,如果获得了适当的机遇,完全可能成就为异常之材,成为大文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企业家等等,但事实上是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譬如说,我们没有理由不设想,在古往今来无数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之中,会有一些极好的读书种子遭到了扼杀。另一方面呢,如果不是这个种,那么,不论运气多么好,仍然不能成这个材。对于这一层道理,只要看一看现在的许多职业读书人,难道还不明白吗?461街头的自语人品与智慧一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二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所以,真正决定道德素养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三意识形态和人生智慧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头脑,后者属于心灵。人与人之间能否默契,并不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是取决于人生智慧的相通。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也是更多地取决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所以,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中,都有君子和小人。社会愈文明,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愈真实自然。四在评价人时,才能与人品是最常用的两个标准。两者当然是可以分开的,但是在最深的层次上,它们是否相通的?譬如可不可以说,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天才和圣徒是同一种神性的显现?又譬如说,无才之德是否必定伪善,因而亦即无德,无德之才是否必定浅薄,因而亦即非才?当然,这种说法已经蕴涵了对才与德的重新解释,我倾向于把两者看做慧的不同表现形式。五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开。人品不仅有好坏优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宽窄之分,后者与才分有关。才分大致规定了一个人为善为恶的风格和容量。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六人品不但有好坏之别,也有宽窄深浅之别。好坏是质,宽窄深浅未必只是量。古人称卑劣者为“小人”、“斗筲之徒”是很有661街头的自语道理的,多少恶行都是出于浅薄的天性和狭小的器量。七知识是工具,无所谓善恶。知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德行如果不是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伪善的。八人是会由蠢而坏的。傻瓜被惹怒,跳得比聪明人更高。有智力缺陷者常常是一种犯罪人格。761人性观察伪善与恶德一当我在一个恶人身上发现一个美德,我就原谅了他的一千件恶行。当我在一个善人身上发现一个伪善,我决不肯因为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