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麦克尔·罗奇先生,我不认识他,但是看了他写的《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以后,令我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意。他身在商业界,实修清净行,特别是他具有高人一等的智能,将《金刚经》融会贯通,运用万法潜能,发挥在商场的经营上……罗奇先生的道心坚定,虽然事业经营成功,但内心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修道者,他尊师重道,对师父的指示从不敢疏忽或违背,在穿着上保持着端庄的形象。他主持“亚洲经典机构”、“亚洲经典输入计划”、参与色拉寺的重建。他持清净戒,恪守师父的慈示。他行忍辱,而且乐在其中。他行大精进,初期、甚至长期,每天大约凌晨1点后睡眠,6点起身,前往公司工作,由此可见,事业的成功,不是只凭智能就可以成就的。他修行禅定,注重内在潜能的开发,静坐禅观时,可以完全忘记时间,忘记千笔的交易,忘记“歌剧院”……他不断提升空性智能——万法潜能的发挥。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业家、实业家、特别是金融界的人士阅读的一本好书,当然,更是所有佛教徒应仔细品读的一本好书,对于强调人间佛教的信徒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我会介绍更多的人,来看这本书。导读台湾佛光山寺住持 心定和尚您是因何种动机而翻阅这本书的?是被封面的标题所吸引?对作者的身份感到好奇?还是试图为某种烦闷、愁困找寻解答?……或者仅是顺手翻开书页?不管是显意识或潜意识的动作,在那背后,一定有某种幽微的网络在牵系着、拨动着。这些在脑海中、冥冥中飘忽闪逝的意念,能否以某种隐约的概念浮现,进而清晰地显影、落实,在于我们能否“清楚”洞见与掌握这些念头。两年前,初次接到亚马逊网络书店的书讯,介绍这本由藏传佛教格鲁派格西麦克尔·罗奇所著的《当和尚遇到钻石》(TheDiamondCutter:TheBuddhaonStrategiesforManagingYourBusinessandYourLife)时,对映入眼帘的作者身份与题目之间的“落差”,感到十分新鲜、有趣。印象中,从未见过由僧侣所写的商业专书……尤其是作者罗奇格西并未还俗,仍是以出家僧人的身份,跻身于纽约大都会中、经营着竞争激烈的钻石行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上长久以来思考“结合世法与佛法修行”的问题,便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本书和作者的来龙去脉。在一篇由亚马逊书店记者布莱恩·布雅(BrianBruya)所做的专访之中,罗奇提及了他出家学佛的因缘以及从一名僧人成为杰出钻石商人的经过。1974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前夕,母亲突然过世,不久之后父亲与兄弟也相继离去。亲人的骤逝,让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莫大的疑情,在急于探索生死问题之下,他离开美国、放弃原本打算继续深造的学业,到印度的达兰莎拉,进入了著名的色拉寺,研读佛学。早先,罗奇格西曾在新泽西州一所蒙古寺院,跟随汪贾格西(GesheWangyal)学习了8年的藏文,娴熟藏语,因此能顺利进入佛学院就读。这位启蒙老师汪贾格西,是最早赴美弘扬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僧人,以慈爱、宽博接引了不少当今美国藏传佛教界的著名学者,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obertThurman、弗吉尼亚大学教授JefferyHopkins等人,都是他早期的入门弟子。之后,罗奇格西于1983年在达兰莎拉落发为僧,经过多年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后,1995年获颁相当于佛学博士的格西学位。他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1974~1995),期间在上师的建议下,于1981年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在事业成功的背后,有着长年研修佛法的精神力量,和随之而培养出的严谨、专注、诚信等特质作为支柱,这些人格特质,即是他在书中教导读者用以自我训练、成功致富的钥匙。“切割钻石”的喻旨《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或者说,它值得推荐与阅读的原因,在于罗奇格西跨越了世俗概念的鸿沟,将积极、正面的起心动念付诸实践,并指出了宽广、可行、充满建设性的商业经营方法。这个实践的过程,也同时涵摄了双重的层面:一是就罗奇格西个人对上师的承诺、面对挑战与理想的层面而言,他弥和了世俗与出世生活的界域,将佛法融入商业生活中;另一方面,就书写目的、内容铺陈与章节架构来说,他也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部分,通过叙述以僧侣身份从事充满竞争压力的钻石行业,到获得成功的历程,来道出经商之路上所蕴含的人生之理。“钻石与僧人”,乍看之下,虽易让人联想到又是一则商场传奇,但其实个中深藏玄诣。从字面上看来,“切割钻石的人”指的似乎是作者——罗奇格西在俗世的职业。但事实上,在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金刚乘)的传统中,钻石(金刚石)具有其丰富、深奥的象征意义——坚实稳固、无坚不摧却又清透明净的特质,代表了众生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究竟空性的本质。因此,“切割钻石的人”,在内在的意义上,也就意味着洞澈本性、直见本心之人。这般的开悟者,在世间能无入而不自得,一如钻石般清明、稳定,不被任何环境所阻挠。为此,罗奇格西援引了一个兼具世俗与宗教寓意的象征——钻石,来阐明内在的观点和潜能,其实比外在的现象有着更高深莫测的影响力,端看如何发现那足以切割钻石的(空性)力道,借力使力而已。从前半部详实的钻石行业描绘、到后半部的空性禅修指引,从日常生活到习性的转化,罗奇格西仔细铺陈了一条引介读者自我修炼、超越外在冲突与挑战的道路,妥善地融合了佛法与商业的经营,将积极、良好的心念,转化为促使事业成功的主要动能。僧人与商人、出世与入世从僧人的身份,跨足诡谲多变的商场,这一路走来,罗奇格西也历经了自我调适、学习与磨炼的各种阶段。他坦言,一开始,在面对上师提出经商的建议时,也曾多所抗拒。因为在经济上,他承袭自父母留下的遗产,并不虞匮乏。但是,经商并非是为了赚钱或谋生而已,“上师要我经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难,这样才能了解他们,进而运用佛法来帮助人们。”最后,在一次上师给予的特殊教授中,他终于了解到经商的积极意义,决心进入商界。“我曾经在1975年的某次禅坐中,观知自己未来会从事钻石行业,因此就试着找钻石买卖方面的工作。”这是他投身钻石行业的缘起。但因不懂行规,他屡吃闭门羹,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直到遇见一位创业的老板,才蒙录用。“我无心赚钱,只想找到一个栖身之所就行了。”无心插柳的结果,累积了多年丰富的从商经验后,罗奇格西在此书中综理出他“商场佛学”的心得结晶。他认为经营商业之道有三:一是赚钱,二是乐在其中,三是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而乐在其中指的是身心的和谐与快乐,也就是此书援引《金刚经》“缘起性空”的道理,来说明、举证、指引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觅得喜悦、和乐的秘诀所在。许多人为了赚取金钱,付出了莫大的代价,失去了身心的健康和快乐,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因此,罗奇格西表示,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对心灵的关注,也就是对身心调和的重视,他以自己为例,指出妥善运用时间、开发心灵的力量,益能事半功倍。近年来,他更设立了一个名叫“证悟商业机构”(EnlightenedBusinessInstitute)的组织,专门教导商界人士如何透过禅修,来增长创意与智能、加强“铭印”(imprint)的良善力量,《当和尚遇到钻石》亦是这个机构的参考用书之一。在书中,罗奇格西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的明晰到可行的建议细则,《当和尚遇到钻石》提供了一个具体、有效、且融会“快乐、积极、有意义”的赚钱之道。罗奇格西融合经商与修持的成功事例,对许多认为两者互相矛盾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鼓舞和解脱。认为世法与佛法不能兼容的观点,也可能仅是某种偏执的概念而已。此外,虽明知“佛法不离世法,离世觅佛法,犹如觅兔角。”但要如何真正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以日常生活为道,融洽地治于一炉,往往不是“知”难,存在着认知上的盲点或偏见;就是“行”难,理论上虽了解,但实际上却做不到。尤其是在面临压力、挫折和矛盾时,要如何切实地运用佛法,来自助助人?在面临艰难的挑战和抉择时,又要如何保持清晰的思绪、平和的心情,做出最好的判断并勇于承担?在《当和尚遇到钻石》中,对于许多盼望能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寻访积极营生之道或探求心灵深度与静谧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宝贵而重要的参考。希望有缘阅读此书的您,能从中获得许多启发和帮助,开创有意义、美好的人生!刘婉俐(本文作者为华梵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研究藏传佛教并从事相关译述,本书即为其所推荐。本文略有删节。)前言佛陀与生意从1981~1998年的17年间,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安鼎国际钻石公司(AndinInternationalDiamondCorporation)的拥有者欧佛和尔雅·阿兹瑞兰夫妇(OferandAyaAzrielant)共事,并与公司的核心成员,一起创立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钻石珠宝公司。公司刚开始营运时,只有5万美元的贷款和包括我在内的三、四名员工。到了我离开公司,全心投入我设在纽约的训练机构时,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一亿美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更已经超过500人。最佳的实验室在我投身钻石事业的这段日子里,一直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在我进入这个行业的7年前,就以优等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就读大学期间曾前往美国白宫,接受由总统亲自颁发的总统学术大奖章,还曾接受由普林斯顿大学威尔森国际事务学院所颁发的麦肯奈尔学术奖。这所学院给我的一笔奖学金,让我有机会前往亚洲,向西藏喇嘛学习。就这样,我开始接受西藏古老智能的教育。到了1995年,我成为第一位获得“佛学博士”,也就是“格西”①这个古老学位的第一个美国人。这个学位得之不易,必须花上20年的时间接受严格的训练与考验。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不管身在美国还是亚洲,我都一直住在寺院里,并且在1983年受戒成为比丘。当我的比丘训练有了扎实的基础之后,我的上师肯恩仁波切(KhenRinpoche,仁波切意为珍贵的住持师父)便鼓励我进入商业界。他说,虽然寺院是学习佛教智能的理想场所,但忙碌的美国办公室却是在真正生活中,试验这些智能的最佳“实验室”。有段时间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想法,对于要离开小寺院的宁静生活颇为犹豫,对于一般美国商人贪婪、无情的形象更是耿耿于怀。然而有一天,师父对一群大学生做了一场特别有启发性的开示,我听完之后,便告诉他我愿意依照他的指示找份商业界的工作。在那之前几年,我曾经在某次日常打坐中,有过某种灵视(vision)。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会选择何种行业,那行业必然和钻石有关。那时我对宝石没有什么概念,珠宝对我来说真的也没有吸引力,家里更是没人从事过这种行业。所以我必须开始一家家拜访钻石饰店,问他们愿不愿意收我当见习生。以这种方式试着加入钻石业,有点像是报名加入黑手党。天然金刚石这个行业是个非常秘密而且封闭的圈子,传统上都仅限于家族成员参与。在那些日子里,比利时人控制着一克拉以上的大型钻石市场,小型钻石是以色列人的天下,而美国国内的批发市场,则是纽约47街钻石区犹太教哈西德派教徒(Hassidic)的地盘。之所以有这种传统是因为,就算是最大的钻石饰店的所有钻石加起来,也只消用几个装皮鞋的包装盒子就能全部装完:上百万元的钻石要真被偷了,也根本没办法查得出来。你只要用手抓上一两把放在口袋里,连所谓的金属探测器也无法查出来。所以大部分的公司都只敢雇用亲戚,更别谈雇用一个只想玩玩钻石的古怪爱尔兰男孩。跨进钻石业门槛我还记得,我拜访了差不多15家店铺,应聘最基层的职位,结果没有一家成功。附近的小镇里有一个老钟表匠,建议我先去纽约的一家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InstituteofAmerica)修几门宝石鉴定的课程。有了一纸文凭会比较容易找工作;而且说不定上课时,还能遇上贵人。我就是在宝石学院里遇见欧佛·阿兹瑞兰先生的。他也在那里上课,学习如何鉴定一些所谓“投资级”或“证书级”的超高品质宝石。要能分辨出哪些是价值极为昂贵的真正证书级钻石,哪些是假钻或是加工品,就需要能看得出针尖般大小的细微缺口或瑕疵。更麻烦的是,许多微尘常会附着在这些钻石的表面甚至是显微镜本身,从而造成辨识上的困扰。所以实际上可以说我和他都在那里学习如何平心静气。欧佛所提出的问题,和他检验、挑战每个既有观念的方式,立即令我折服。我决定请他帮我找份工作或者干脆要他雇用我,于是我刻意去认识他。几个礼拜后,当我在宝石学院的纽约实验室考完期末考后,我找了个借口去他的办公室找他,跟他要份工作。幸运的是,那时他正巧有家分公司在美国开业(本店在他的家乡以色列)。于是我试着说服他让我进他的分公司,并且拜托他教授我钻石这门生意。我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遵照您的任何吩咐。我会把办公室收拾整齐,把窗户洗干净。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他说,“问题是我没有钱雇用你!这样吧,我跟这办公室的屋主谈谈。他名字叫艾力克斯·罗森豪尔。看看他可不可以和我分摊雇用你的薪水。如果可以,你就帮我们做些杂务吧。”我,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就这样从一个一小时7块钱的小徒弟做起。每天背着一个普通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待铸造或镶戒的金银珠宝,徒步从纽约热得冒烟的夏日,走到暴风雪随时光临的寒冬。欧佛的太太尔雅,一个安静却极为聪明的也门珠宝匠艾力克斯·盖尔,还有我,会一起围在租来的惟一一张办公桌前,做钻石分级归类的工作,描绘新饰件,以及四处打电话寻找顾客。我的薪水拿不到几次而且还不时被拖欠着。欧佛经常不得不打电话给他的伦敦朋友,拜托他们多借点钱给他。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快就攒够了一笔钱,买到了我的第一套西装。之后有好几个月我每天都穿着这套西装上班。我们常常工作到深夜,下班后我还得走一大段路,回到位于惠威尔亚洲佛教社区(AsianBuddhistcommunityofHowell)寺院里的一个小房间睡觉。过不了几个小时,又得起床搭乘巴士前往曼哈顿上班。在我们的生意小有进展之后,公司搬到了曼哈顿的上城(uptown),那里比较接近钻石区。我们很大胆地雇用了一位宝石工匠,在我们所谓的“工厂”,一个大房间内,镶制出我们的第一批钻戒。过了不久,我获得了足够的信任,让我如愿以偿能够坐在一袋散钻前做分级归类。欧佛和尔雅还问我愿不愿意负责新成立的钻石采购部门(那时这个部门除了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员工)。这个机会让我非常兴奋,马上就投入了这份工作。内圣外俗的生活对于我的俗世工作,我的上师曾告诫过我,叫我不要张扬我的佛弟子身份。我得蓄着和常人一般长的头发(而非光头),衣服也得穿得和别人一样。而且不论应用何种佛教义理,都得悄悄地做,不可浮夸和虚张声势。内在虽然是个佛教圣者,外表却必须和一般美国商人没有丝毫差别。就这样,我没有告诉任何人,便开始应用佛教的义理来经营我的部门。在这之前我已经和阿兹瑞兰夫妇就责任问题达成共识。我负责管理这个部门的所有事务,以宝石来赚取稳定的利润。相对地,就员工的聘用或解雇、薪资与升迁,以及工时与职责等问题,我也有绝对的决定权。我的责任是准时交货并为公司赚取可观利润。这本书就是我如何撷取古老佛教义理,将安鼎国际公司的钻石部门,从一无所有建立成一个年盈余数百万美元的跨国公司的故事。这家分公司不完全是我独自建造的,它的政策也不完全只遵照我一个人的意思。但是我可以说,在我任职副总裁期间所做的大部分决定和政策,都是依据你即将在本书看到的佛教原则而来的。那么,到底我所说的是哪些原则?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三项来谈。第一个原则是,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赚钱。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里普遍存在着一个观念,认为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总好像不应该赚钱,不应该富有。其实在佛教教义里,钱本身并没有罪过。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要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问题是,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赚钱,我们了解不了解钱从何而来、如何能叫它源源不断,以及我们是否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它。整件事的症结在于,要用干净诚实的方法赚钱;要清楚了解钱的源头才能取之不尽;以及要用健康的态度来看待拥有金钱的这项事实。只要能做到这些要求,赚钱和修行这两件事情绝对不冲突。事实上,它也可能变成修行的一部分。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应该能够享用金钱。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能一边赚钱,一边还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创造财富的过程不应该让我们身心俱疲,以致无法享用财富。一个为了做生意而忽视自己身体健康的商人,完全失去了经商原有的目的。第三个原则是,一个人应该能在最后回顾自己的事业时,告诉自己这些年来的经营是有意义的。每个事业就好像每个人生,一定都会有个尽头。在我们事业里最重要的时刻,也就是当我们最后回顾既有的成就时,我们应当能从经营事业与经营自己的方法中,看到一些永恒的意义,为我们的世界留下一些好榜样。总之,无论是商业活动、古老的西藏智能、甚至是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充裕自己的生命,达到自我内在与外在的丰盈。要能享受这份丰盈,就要能经常保持高度的身心健康才行。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时刻设法扩大这份丰盈的意义。这就是安鼎国际公司钻石部门的成功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任何人,不论背景、信仰,都能学会并应用它所启发的道理。译注:①Geshe,在西藏传统中,格西相当于佛学博士。第1节 智慧的来源(1)在印度的古老语言里,这部经典称为尊贵能断的金刚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西藏语称它为帕洛度钦巴多杰初巴谢嘉瓦帖巴千波读。英语则称它为能断金刚者。在印度的古老语言里,这部经典称为《尊贵能断的金刚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①西藏语称它为《帕洛度钦巴多杰初巴谢嘉瓦帖巴千波读》。英语则称它为《能断金刚者》(TheDiamondCuttera,aHighAncientBookfromtheWayofCompassion,aBookwhichTeachesPerfectWisdom)。这是一本远古的典籍,源自于慈悲之道的教法,是一本教导圆满智能的经典。②到底这本书和其他商业书籍有何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探讨的内容,是源自于一本充满佛教智能的古老经典《金刚经》。而上述的引文即是本书的伊始。《金刚经》所蕴含的古老智能,让安鼎国际钻石公司成为年营业额超过一亿美元的大企业。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有必要让读者先略为熟悉这本重要经典,了解它在整个东方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金刚经的历史《金刚经》现存版本并非以手抄写,它是印刷史上可考的最古老典籍。大英博物馆所藏的版本,据考证为公元前868年所印,大约是在“古腾堡版圣经”(GutenbergBible)出版前600年左右。《金刚经》记载2500年前佛陀所作的开示。原先是通过口耳相传,在书写系统发明后,便记载于贝多罗(longpalmleaves)叶上。他们先用针在这些耐久的叶片上刮写出书的内容,再将炭粉用力涂抹在刮痕上。在南亚某些地区,我们仍然能发现用这种方式所写出的书籍,上面的文字还算清晰可辨。要把这些零散的叶片整编起来有两种方法。有些先用锥子在整堆的叶子中间钻孔,再用细绳穿孔固定。有些则只用布来包裹。《金刚经》本来是释迦牟尼佛以梵文所作的开示。这个古老的印度语言有4000年的历史。该佛典约在1000年前传到中国西藏,并译成了藏文。在之后的数个世纪里,西藏人将其刻写于(印刷用的)木版,再将油墨涂于版上,覆上手制纸张以滚筒压出字型。印好的长条纸张最后以鲜亮的橘黄色或褐红色布裹保存,这种方式让人想起贝叶经典的时代。《金刚经》也传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中国内地、日本、韩国、蒙古等。在过去的2500年里,《金刚经》以这些国家的语言重复印刷过无数次,而它的智能也通过师徒代代相传。在蒙古,家家户户都会小心供奉一部《金刚经》,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每年当中总有一两次,他们会恭请当地和尚来到家中,为全家读诵《金刚经》,期待能从中获得智能的加持。《金刚经》中的智能并非唾手可得。一如许多佛教经文,《金刚经》的原文奥秘难解,必须由法师依据流传百世的论释来解读。在西藏,对本经所作的论释尚存3部。论著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1100年之间。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最近发现了另一部论释。这部论释不但著述时间更近,内容也更容易理解。在过去的12年里,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同事,投入一项名为“亚洲经典输入计划”(AsianClassicslnputProject),致力于保存载有西藏智能的古老典籍。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些典籍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得以免受战火的洗礼,而保存于西藏的寺庙与图书馆内。邱尼来的喇嘛“亚洲经典输入计划”在印度某个藏民聚居区里,训练了一批藏族人。不但教他们将这些濒临失传的典籍输入电脑,还将它们制成CD-ROM或上传网络,免费提供给全球数千名学者使用。目前我们已经用这种方法,储存了15万页的木版原稿,也寻遍了西藏各地,找出未曾流传外地的典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我们幸运地在一堆满布灰尘的手稿中,找到一部《金刚经》的论释。这部论释是由早期的探险家从西藏带回俄罗斯,名为《通往自由之路上的阳光》(SunlightonthePathtoFreedom)。它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西藏喇嘛邱尼喜得拉普(ChoneyDrakpaShedrup),生年约在1675~1748年之间。巧合的是,这位喇嘛常住的寺院正是我毕业的地方:色拉寺。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为这位喇嘛取了一个称号,叫做“邱尼喇嘛”或是“邱尼来的喇嘛”,因为“邱尼”原本是西藏东部的一个地方。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会不时引用《金刚经》及《通往自由之路上的阳光》。在本书中,这部重要论释首次被译成英文。除了这两部经典的引文,我还会引述通过口耳相传的一些注释。这些注释有2500年的历史,我的上师就是以这种方式传法给我的。最后,我还会加入我在国际钻石事业这个神秘世界里,我个人在生活上所遭遇的事情,来说明如何能通过这部古老典籍的智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与生活。译注①依梵文AryaVajraChedadaNamaPrajnyaParamitaMahayanaSutra,直译应为《名为尊贵能断的金刚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依中文习惯语法,求译文通顺故,于本文中暂将“名为”二字省略,以避免与前文同义语“称为”重复。②即汉译之《金刚经》,后文一律称此名。《金刚经》的经名本身就含有高度的奥妙智能。在说明如何运用这份智能获得成功之前,我们不妨先讨论经名的含意。让我们先看看邱尼喇嘛自己对这个长标题的解释:梵文书名中每个字的意义是:Arya的意思是高贵的;Vajra指的是金刚;Chedaka是能断;而Prajnya代表智慧。Param意指彼岸,Ita是到,两者合起来意为圆满;Nama是名为;Maha谓大,是就慈悲而言;而Yana指道;Sutra则译为经。《金刚经》的经名本身就含有高度的奥妙智能。在说明如何运用这份智能获得成功之前,我们不妨先讨论经名的含意。让我们先看看邱尼喇嘛自己对这个长标题的解释:文章的开头是这么写的:“在印度的古老语言里,这部经典称为‘尊贵能断的……’”。梵文书名中每个字的意义如下:Arya的意思是“高贵的”;Vajra指的是“金刚”;Chedaka是“能断”;而Prajnya代表“智能”。Param意指“彼岸”,Ita是“到”,两者合起来意为“圆满”;Nama是“名为”;Maha谓“大”,是就慈悲而言;而Yana指“道”;Sutra则译为“经”。就解释如何获得事业与生活的成功而言,这里最重要的字就是“金刚”,也就是钻石。在藏文里,金刚代表万物的潜能,通常以“空”来表示。一个生意人若能清楚觉知到这种潜能,就能了解事业或生命的成功关键。在以下的章节里,我们会进一步讨论这种潜能的细节,但是目前我们只需先了解这万物的潜能与金刚的相似性即可,这相似性表现在三个重要方面。万物潜能似金刚首先,纯钻大概是最接近完全透明的物质。我们就拿玻璃,那种通往阳台的落地窗上的一大块玻璃来做比喻。从正面看,它完全透明。透明得几乎看不见,以致来拜访的邻居因为不知情,而撞破玻璃的情况时有所闻。然而从玻璃的上方往下看,你会发觉大部分的玻璃都有着深绿色。这颜色其实就是玻璃成分里细微铁屑层积的结果,在厚玻璃上尤其明显。纯净的钻石就不一样了。在我们这行里,钻石的价值首先是看它的颜色程度:颜色越重,价值越低,完全没有颜色的钻石最稀有也最珍贵。这种珍品钻石我们目前用D来代表其评等,这大概是以往错误的一个反效果。在现代的钻石分级系统发明之前,已经有许多其他系统在盛行着。字母A被广泛用以代表非常精纯、无色的钻石,次等的则以B标等,其余的就以字母顺序类推。第2节 智慧的来源(2)不幸的是,以前不同公司对于A级或B级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对消费者当然也会造成困扰。同样一颗B级钻石,甲公司鉴定为几近无色,乙公司却可能认定为中等带黄。所以新系统的设计者决定用相反的字母顺序来做评等,也就是用D来代表极品、几无颜色的钻石。如果有像落地窗玻璃一般大的D级钻石,看起来会像是完全透明一样。就算是从上往下看,依然透明如初。这就是完全纯净事物的本质。如果在你和另外一个人之间有一道数尺宽的钻石墙,而且墙面不会反射光线的话,你根本无法看到有面墙存在着。在《金刚经》这部经里所能发现的成功潜能就像是这面钻石墙。它一直都在我们左右,围绕在我们身旁的所有人、物都有这份潜能。如果驾驭得当,它便会是让我们获得个人与事业成功的源头。讽刺的是,虽然它充斥于我们周围的事物中,它却像是隐形的,我们就是看不见。《金刚经》这部经的目的,就是教我们看见这份潜能的方法。宇宙最坚硬的物质钻石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它是宇宙中最坚硬的物质。除了钻石本身,没有任何其他物质能够琢磨钻石。如果按照一种名为“努普”(Knoop)的量表来测量硬度,钻石要比硬度仅次于自己的红宝石硬上3倍。而且就算要拿钻石来琢磨另一颗钻石,也要那颗被磨的钻石有一面是所谓的“软面”。其实这就是琢磨钻石的方法。虽然钻石很难琢磨,却可以像用斧头劈木头般沿着切面劈开。为了能琢磨钻石,我们得先搜集其他钻石切割后所留下的碎钻,或者找颗纯度不足、不值得加工琢磨的生钻,加以劈开、磨碎为细粉。这些粉末必须先用筛子或铁制滤网重复过滤,一直到只剩下非常细微的粉末为止,再装入小玻璃瓶里。我们得接着准备好一个厚重的钢制平盘,在上面交叉刻出一条条细痕。再在圆盘上涂上一层好油。这油一般以橄榄油为主要成分,不过每个人通常有他自己不同的秘方成分。钢盘中会焊着一根轮轴,轮轴的另一头接着一部马达,马达则固定在一个用坚实铁架支撑的厚重桌面上。这是为了避免钢盘在开始旋转后震动,因为旋转的速度高达每分钟数百转。油面上跟着会被洒上一层钻石粉末,形成一层灰色的糊状物。生钻看起来不会比一般的石头亮上多少,有点像是灰绿色的洗碗水里夹杂着些透明冰块。万一运气不好,整块生钻可能内外都是这种颜色。果真如此,这表示你钻磨了半天,才发觉花了一大笔钱,购买了一颗毫无价值的生石。生石被固定在一个称为“DOP”的小杯子里。杯子上装着像是留声机唱臂般的提把。将生石固定在“DOP”里面的是一种特别的胶。这种胶即使在钻石切割加热时也不会软化。当我跟着一位名字叫山姆·旭姆洛夫的钻石琢磨师傅见习时,他用的是一种石棉加水做成的胶固定生石。生石一变热,石棉就会干燥缩水,把生石紧紧地锁在“DOP”里。原本我们会细嚼石棉来制作胶,后来才知道即使只是一小口石棉也会致癌。我记得有一位琢磨师傅就是因为这样,在喉咙附近长了一大块肿瘤。马达一带动钢盘开始旋转后,就不容许有任何一点点震动。有时光是将钢盘装上较老的钻石钻磨机定位,就得耗上好几个钟头。定准了位之后,钻磨机会被放在一张像儿童椅一样的高椅上,钢盘就悬在底下。师傅接着就会拿着装有生钻杯子的提把,轻轻地碰触高速旋转的钢盘。钻石远比钢盘硬多了,所以如果钻磨机太用力压着有凸角的生钻的话,结果将会使钢盘本身遭受磨损。你必须要轻轻地拿生石划过钢轮,然后将提把往自己眼睛的方向提起。另外一只手里则拿着称为“强力扩大镜”的放大镜。有经验的琢磨师傅会利用生石磨过钢轮划向自己的时候,顺势检视“切割”(其实是琢磨)的进度,生石即刻再往钢轮划去,形成一个平顺的周期,这样子每分钟可以有几次来回。看起来就好像啦啦队长挥舞着指挥棒一样。钻石爆炸化为尘沙当你提起生石检视时,还得顺道拿着它用你肩上挂着的毛巾擦净。这样能除掉粘在它表面的油渍和钻石粉末。经过一两分钟的处理后,钢轮会在生石上磨出一个小小的平面,这就是你检视生钻内部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你可以用强力扩大镜检视内部是否有任何斑点或裂缝。这是因为你得设法在钻石琢磨成形的过程中将这些瑕疵定位,以便于将它们磨除,或至少尽可能地将它们放置于钻石的边缘。举个例子说,钻石顶尖的一个黑点,透过底层钻面的反射,会让整颗钻石看起来像是有一堆的黑点,即使实际上就只有那么一小点。这会使得琢磨好的钻石几乎没什么价值。透过窗户检视钻石内部,想象成品到底会有何模样的这个过程,与充分利用大理石的天然色泽和纹路,构思雕像的过程颇为相似。决定一颗大型生钻琢磨方式的过程,有时候会包括在生石上磨出几门窗户、花上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研究生石,以及绘出数个几何模型,希望能从生石中琢磨出最大尺寸的成钻。你在钻石内部偶尔看到的小黑点,通常是其他正在形成中的微小钻石结晶,被困在较大结晶内的结果。钻石原本只是普通的碳,经过火山通道的极高温融化,又因埋藏于地球深处承受极为巨大的压力,导致生碳产生原子变化而形成。这些微小钻石实际上可能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举例来说,它们可能因为带碳陨石撞击地球,在地球表面撞出一个巨大的火山口,而微钻就在这撞击点的正中心产生。这个可爱的“钻中钻”可能以前述的小黑点出现;如果位置恰巧位于轴线上,也可能在钻石内部形成一个隐形的小凹洞。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出现,它们对于钻石匠而言都是个大麻烦。它们会在钻石内部形成有压力的小区域。当钻石匠按设计切割钻面,拿生钻用钢轮琢磨时,生钻几乎就会像抗争一般不肯合作。尽管抹着一层油,生钻依着钢轮琢磨时还是发出尖叫声,像是复仇女神般嘶吼着。纽约47街钻石区上的钻石切割店铺,通常坐落于大厦的高楼层、灯光黯淡的房间里。那里每天有价值数十亿的钻石进出于钻石制造商之间。且想象一排排的钻石匠,每个人屈身对着钢轮琢磨生钻。一颗颗生钻像是不灵敏的刹车尖叫着。在这个嘈杂的暴风圈中心,钻石匠们神色宁静地坐着,全心融入工作,早已习惯这样的混乱环境。生石与钢轮间的摩擦造成温度急剧上升,使生钻烧成一片通红,像是火炭一般。当热度传到内部,带着压力的凹洞就会使整颗钻石爆炸。钻石碎片随即会以极高的速度飞向四面八方。如果这是颗大钻石,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万美元化成一堆尘沙。终极自性无物不具为什么钻石作为最坚硬的物质这么重要?最高、最短、最长、最大:“最”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心里面一直抗拒着这个观念,因为事实上没有东西“最”高,高得你一寸不能再加;也没有东西“最”短,短得你一丝无法再减。我们前面所谈的潜能却是绝对的,这种绝对性是一般实体物质所难以达到的。它是任何物质的最高本质,也是所有人或物的终极真实。钻石的硬度是宇宙所有物质中最能接近绝对性的性质:它的硬度绝无仅有。所以钻石的意义在于它对于终极真实所能做的比喻。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那些爆裂后散落一地的钻石尘末,因为它们让我想起钻石的第三个重要特质。每颗钻石的原子结构都很简单:都只是纯净不掺杂质的碳。而一支铅笔里的铅,实际上也含有和钻石丝毫不差的碳。铅里碳原子的键结合有着松散的结构,一层层像是页岩或松软的糕点。当你用铅笔在纸张上画线时,铅的碳原子就会一层层地剥下,散落在纸张的表面上。对人们而言,这叫做用铅笔写字。钻石的碳原子结合的方式就与铅笔的不同了。它的键结合不管在哪一个面向都是完美地对称着,使结构不致松散,也让钻石成为我们所知道的最坚硬的物质。有趣的是,无论在哪里、不管是任何一颗钻石,它们都有着同样的原子结构,同样简单的碳键结合。这表示每一颗钻石,小至分子的阶层,都和其他钻石一样有着相同的内部结构。这和物质的潜能又有何关系?我们之前说过,宇宙中的所有物体,无论是小至石头、大至行星的无情众生①或是蚂蚁、人类等的有情众生,皆有自己潜在的能力、终极的自性。重点是,这里所举的潜能和终极自性无物不具。就这方面而言,万物的潜能就如同钻石,能带给人内心的德行与外在的成功。这就是书名中带有“钻石”二字的原因。钻石清澈透明,透明到几乎无法看见;我们周围事物的潜能亦同样难以见到。钻石无与伦比的坚硬性近乎绝对;而万物的潜能本质亦为绝对。宇宙里任何一处的任一颗钻石,和其他地方的钻石都一样是百分之百的纯钻。万物的潜能亦是如此,潜藏在任何物质里的能量,和所有其他物质一样同样具有纯净与绝对的本质。那么为什么他们称这部经为《金刚经》呢?将这部经典译为英文的一些早期译者,事实上把经名的第二部分给节略了,因为他们不晓得这部分经名对整部经典的意义有多重。用心才能体会这里我们还是要简短地说明,其实明白事物的潜能、它们的终极自性有两种方法。第一种通过由阅读像本书一样的解说以“明白”这种自性,然后坐着用心思考它的解释,一直到能够了解并且使用这份潜能为止。第二种方法则是进入甚深禅定,以心灵的眼,亲“眼”目睹这份潜能。依第二种方法亲“眼”目睹潜能要有力量多了。然而任何人就算只能明白它的原则,也能成功地运用它。曾经亲“眼”直接目睹这份潜能的人,很快就能了解他们所见到的正是事物终极的自性。于是他们在内心搜寻着可与之比拟的事物。世俗中最为接近这份终极潜能的物体,正是俗世中最坚硬的物质——钻石。虽然钻石是尘世中最接近自性的物质,它其实很难与前面所提到的万物潜能相提并论。这份潜能我们会在下面章节做更详尽的介绍,因为它才是万物的终极自性。这么说来,钻石实在不是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因为它还能被终极自性的力量所“断”、所切割。这就是为何这本载有古老智能的经典被称为《能断金刚者》的原因:因为它教导的是一种比尘世中最坚硬、最接近绝对自性的钻石更为终极的潜能。如果这听起来有些困难,别担心。《金刚经》的目的就是帮助你了解它。无论是事物运作的秘密,或是从日常生活中或是事业经营的过程里,获取成功的秘诀都很深奥,需要用心才能理解。译注①原文为inanimatethings。“众生”意为“众缘合和而生”,亦即此地的“生”非限定于有生命者。第3节 金刚经的缘起(1)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惟然世尊,愿乐欲闻。我们即将展开一段重要的旅程,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我们将探讨一些前所未闻的方法,来管理你的事业和生活。我想,在开始说明之前,对这份智能起源的时间与地点有些基本认识,会对读者有些帮助。从经典本身开始让我们先从《金刚经》这部经典本身开始。时间发生在2000多年以前,地点在古老的印度。有一位富有的悉达多王子掳获了全国人民的心,他在奢华富裕的宫廷中长大。但是在目睹人民受苦,了解任何人迟早都会失去他们所爱的亲人与一切所有的必然性之后,他毅然地抛弃了奢华的生活,独自开始找寻众生受苦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他找到了受苦的根本原因,并且开始教导人们离苦得乐的方法。许多人离家跟随他,出家成为比丘,愿意从此过着朴质的生活,不再拘于身外物,思考也因少了人事的烦恼而变得清澈。多年以后,有位弟子记述《金刚经》首次宣讲的缘由。他称呼佛陀为“世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①“如是我闻。一时……”是经文常用的起始句,因为多数经典都是佛陀灭度之后许久才做集结。当时的人们善于当场记诵师父所做的开示。“一时”这两个字意涵丰富。首先它指的是古印度的朴实人们所拥有的高度智力:他们能够在听闻佛法的同时,记诵并且了解其深意。其次它也指出《金刚经》说法只有一次的事实,说明经中所含的万物运行法则,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智慧。邱尼喇嘛解说经文时,也对经典的缘由做了说明。底下引文中引号内的字代表《金刚经》中原有经文:这些字代表着佛陀说法的时空;经文叙述者即为以文字记载本经者。他首先说明底下的经文是“如是我闻”。“一时”,意思是某个时候;“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这个地方,“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也就是在一起。那时候在印度有六大城邦,包括这里所提的“舍卫国”。这地方是波斯匿王的领土,风景秀丽的“树给孤独园”就是位于这个国度内一座极精致的花园。有一次,在世尊成道的几年后,有一位名为给孤独的长者下定决心要建造一座宏伟雄观的寺庙,以供佛陀及其弟子常住。为了这个目的,他找上祈陀太子,用足以铺满整座花园的数千枚金币向他购买花园。祈陀太子也把原本作为该地产管理人宿舍的一片土地献给了世尊。给孤独长者通过舍利弗的能力,指导人天两界的工匠把该片土地建造成一座无与伦比的花园。当这座花园完工时,世尊了解祈陀太子的心意,便将园中主要寺庙以其名命名之。而另一位主角给孤独长者其实是位圣者,刻意选择自己的出生以护持佛陀。他能透视水中或土里的宝石与金属矿物,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些天然资源。《金刚经》的起头字句有其深意。佛陀当时正准备做开示;听经的群众是一群类似于基督门徒、决心要离家全心学道的僧侣。然而,之所以有此机缘亲闻佛陀法音,都靠这些有钱有势的护法挺身护持。优雅王子的智能古印度的君主制度是该区域政治经济生活的主要推动力量。说他们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翻版一点也不为过。今天当我们一谈及佛陀和佛教思想时,浮上心头的印象往往是(如果恰巧看到的是一尊中国佛像)一个相貌奇特、头顶上长着肉髻、脸上挂着微笑、挺着个大肚皮的东方人。其实我们心里想到的,应该是一位挺拔而优雅的王子,从其智能、自信与慈悲中发出言语,让人们得以在生命中受用,让生命从此有了意义。对于跟随他的弟子,也不要认为他们只是坐在地上盘着腿、念着经的光头托钵僧。在古代有些法师也许还是皇室成员,个个有着治理国家与管理经济的才干呢。佛教一向教导,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出家成为僧侣,因为出离世间,才能够学习如何服务众生。然而,我们必须服务众生,而为了服务众生,我们必须置身滚滚红尘之中。在我任职于安鼎国际钻石公司期间,几个顶尖的商界人士显露出非凡深刻的内在精神生活,令我深受感动,特别是来自印度孟买的钻石交易商狄鲁·沙(DhiruShah)。如果你在纽约的肯尼迪机场瞥见沙先生步下飞机,你对他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男人,戴着眼镜,头发稀疏,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他穿过拥挤的人群,领取一只破旧的小行李箱之后,搭乘出租车前往曼哈顿的一家普通旅馆。在他下榻的旅馆之中,他吃几片妻子凯琪亲手烘焙、深情地安置于袋中的面包,作为他的晚餐。沙先生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钻石采购商之一,每天为安鼎国际钻石公司收购数千颗钻石。而他也是我所见过心灵最深邃的人之一。数年来,他悄悄地向我透露了他丰富的内心生活世界。歌剧院沙先生是一个耆那教徒(Jain)。耆那教(Jainism)是印度的一种古老信仰,在2000多年以前,与佛教在同一个时期诞生。我们曾经在静谧的傍晚,一起坐在沙先生住所附近寺院的沁凉地板之上。那寺院是一座造型简单,但结构精美的石造建筑;它在孟买的扰攘喧嚣之中,寻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安身立命。在幽暗凉爽的内部圣堂之中,耆那教教士在神坛前静静地移动着;在神面前点燃的小小红色油灯,照亮了他们的脸庞。身着轻软丝质服饰的妇女默默无声地进入寺院,带着敬畏之心碰触地面,然后静静地坐着祈祷。当孩子们经过一尊尊的塑像之时,他们轻声耳语,仰望着1000尊圣者的塑像。商人在通往寺院的阶梯之处放下公文包,脱下鞋子,怀着虔敬之心抵达寺院大门,步入寺院,然后坐下,静静地和摩诃毗罗②交流。在寺院之中,你可以心神贯注地坐着;在那里,你可以完全忘了时间,忘了今夕何夕,忘了何时该起身回家,忘了当天上千笔的交易,忘了“歌剧院”(OperaHouse)。“歌剧院”代表印度的钻石业界;大约有50人在泥砖造的家中,以及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办公室大楼之中,辛勤地切割琢磨占全世界大多数的钻石,以供应美国、欧洲、中东,以及日本的客户。事实上,“歌剧院”只是两幢破旧不堪、濒临倒塌的老旧建筑,其中一幢有16层,另一幢有25层;之所以把它们命名为“歌剧院”,灵感来自于它们所在位置的附近,也就是孟买市中心,有一座老旧斑驳的歌剧院。要造访这两幢建筑,还得花一番工夫,通常你得驾着一辆老爷车,驶入人山人海的停车场;一大群新进的钻石交易人员互相大声地讨价还价,手中挥舞着只装了几颗小钻石的破旧纸袋。出价的人面对彼此,用代表最高成交价格的手势比划着。你必须突破人潮,把车驶入停车位。停车还算小事一桩。接下来,你得奋力穿过人阵,搭上今天惟一能够搭载乘客的一部旧电梯。(人生总是有各种不同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搭乘电梯,甘冒电力突然中断,被困电梯数小时的风险,或是在孟买的闷热和湿气之下,爬上20层楼梯,爬到你要到的楼层时,崭新的衬衫已被汗水浸湿了。)然后,你得打开古色古香的印度大锁,通过电子探测器以及精密的声音感应器的探测,才得以登堂入室。钻石的旅程在这里,原本破败不堪的面貌完全改观。在较大的办公室中,地板铺了大理石,墙上铺了大理石,浴室里全是大理石,还有从比利时的分公司运送回来,摆放在大理石台座上巧夺天工的雕刻名作。马桶上的装置似乎是镀金的,而马桶本身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它保留了西式马桶座,并在马桶座旁边多做了一对瓷制的翅膀,如此一来,人们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攀上马桶座,用印度旧有的方式蹲伏其上如厕。在由内反锁的门后面,是一间间安静、有空调设备的房间。在每一个房间之中,坐着一长排一长排年轻的印度小姐;她们穿着流传了数千年的印度妇女传统服饰——纱丽服。她们静静地坐在发出柔和荧光、具有特定波长的灯光之下;在她们每一个人面前,放着一堆大约价值10万美元的钻石。那一双双从纱丽服伸出的手上,握着尖端精密细致的镊子,从那一堆钻石中夹起一颗,放在用另一只手紧贴着她们眼睛的珠宝高倍放大镜之前,然后轻抛钻石,以优美的弧度越过一叠白色便条纸簿,落在5种不同的钻石小堆之中。这5种不同的钻石堆,代表了不同的钻石等级与价格。第4节 金刚经的缘起(2)镊子触碰纸张刮擦声,以及钻石分级落入小堆的啪答声,是房间中惟一的声响。在世界各地的钻石分级室中,无论它是在纽约、比利时、俄罗斯、非洲、以色列、澳洲、香港或巴西,这景象都一再重复上演。有一次,我们离开市中心,前往乡间去实地了解钻石是如何被切割琢磨的。大量的钻石在乡下人的家中进行切割琢磨,其过程由一大家子的成员共同协力完成。每天,未经切割琢磨的钻石圆粒,通过由随身携带小背包的信差所组成的绵密网络,用搭乘火车、公车,骑自行车,或徒步的方式,从孟买输送至乡间。每天,完成切割琢磨的钻石也以相同的方式,从乡间返抵孟买某处的钻石拣选分级室,然后被放置在一个金属盒中,在宝力克保全公司快递的层层护卫之下,搭乘当天夜航班机前往纽约。在孟买北方,位于古吉拉特省(GujaratState)境内的纳夫撒利(Navsari)是一个典型的钻石切割城镇,拥有最密集的钻石工厂。在印度,钻石切割这个行业,算是几个比较稳定的工作之一,因此工人从印度的各个角落蜂拥至拿撒里,希望能够谋得一份差事。这些工人签下6个月的工作契约,而且通常订在重要的宗教假期之前结束,然后他们领取假期津贴,于第二天出城,赶回千里之外的家,探望妻儿数个星期,把工作赚来的薪资投资邻人的农作。之后,他们背起一个小小的行囊,返回工厂再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作。攀越内在的圣山与世界其它地方不同,在拿撒里选购钻石别有一番风情。你不妨想象一下,在这个印度小城中央,尘土飞扬的村道上满是人潮,足足绵延了一两英里。人潮之中的每一个人高声叫喊着,手里抓着一个小小的纸包;纸包内,装着一两个仅仅比放在文章句末的句点稍稍大一点的钻石。那些钻石的外层仍然带着切割琢磨时所使用的油脂,呈现单调的灰色;由于在太阳下,无法辨别它究竟是一颗价格高昂的纯白钻,还是一文不值的黄钻,因此只有对钻石一无所知的人,或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印度钻石交易商才会掏腰包购买。车辆从村道的两端试图通过拥挤的人群,喇叭声大作。毒辣的太阳直射你的头顶。你的衬衫覆满了细细的尘土,混合了汗水之后,转为褐色的泥糊。街童在人群中爬来爬去,就是说,他们是在交易商的两腿之间爬行,希望能够寻获不小心掉落地面的碎钻,有如鸡上下来回搜寻谷物一般。在印度的钻石王国之中,最偏远的边陲之地接近一个名叫夫那加尔(Bhavnagar)的地方,紧邻着西部海岸以及阿拉伯海;此处也是拉贾斯坦(Rajasthan)沙漠,以及绿宝石交易商活跃的粉红沙岩城市斋浦尔(Jaipur)的起始之地。沙先生曾经带着我一起乘坐一架摇摇晃晃的飞机抵达此地,然后再驾车前往耆那教教徒心中最神圣的圣地——巴利塔那圣山(Palitana)。我们在最后一座钻石工厂前停了下来;从外观看来,那工厂只不过是坐落于沙漠边缘的一幢住宅。在我们喝着气味浓郁的印度香料茶的时候,孩子们和妇女们从砖墙后面,从头纱后面偷偷地窥视从此地经过的第一个白种人,着实让他们咯咯发笑或瞠目结舌了好一阵子。我们离开那座工厂的时候,仿佛也把世俗生活遗留在身后,而去寻觅我们的内在生活了。我们在位于山脚下的一间设备普通的旅馆下榻过夜。这旅馆是钻石工厂的工作人员建造的,专供朝圣使用。拂晓之前,沙先生静悄悄地带着我前往一个特别的庭院:这里就是通往圣山路径的起点。在庭院的石墙上,雕刻着2500年来的祈祷文;我们把脚上的鞋子脱下,留在此地。为了表示对圣地的敬畏,我们必须赤脚走上山。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我们和数千名的朝圣者一起行走;周围的空气沁人心脾,脚下被磨得凹陷的石子述说着许许多多世纪以来,每天早晨,数百万双脚掌就是这样以相同的方式、相同的路径攀上圣山。攀爬耗时数小时,然而,我们被这脚下岩石般鼓舞人心的心念和祈祷文环绕着,丝毫不觉时间之漫长。终于,我们抵达了山巅,进入一个由石头雕就的寺庙、圣堂以及神坛组成的网络之中;置身其中,感觉比外面漆黑的夜色还更加幽暗。我们盲目地摸索前进,直到我们感觉对了,便随遇而安地席地而坐,在凉爽的石地上冥想禅修。此时,没有一丝光亮,但几近无声的吟唱声暗暗浮动着。你感觉自己被数千人的呼吸和心跳环绕着,你也感觉到了数千人的殷殷期待。商人印象今非昔比我们所有的人面向东方,眺望印度平原。在我们闭着双眼冥想禅修之际,漆黑的夜色开始发生细微的转变:很快地,天空被染为玫瑰红,接着转为橙黄,最后金黄色的太阳升起。我们坐在那里,所有人都沉浸在冥想之中,每一个人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以及返回世间之后,该如何度过人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2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3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4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5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6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7
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位佛学博士叱吒商界的密码-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当和尚遇到钻石
当和尚遇到钻石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