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唯心体系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无验唯心论体系谢林哲学思想演变简评谢林哲学思想演变简评段。在政治上,谢林曾经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者,表达了实现资产阶级法治的要求。在哲学上,谢林把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转变为客观唯心论,把他们的主观辩证法推广到外部世界,从而为后来黑格尔建立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以后,他却从资产阶级法治的倡导者变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辩护士,从包含辩证法内容的客观唯心论走向反动的天主教神学。一句话,他以自己的晚期活动背叛了自己的青年时代。马克思在给费尔巴哈的一封信里,历史地肯定了“谢林的真诚的青春思想”,同时也无情地戳穿了谢林的晚期哲学就是“在哲学幌子下的普鲁士政治”①。这是对谢林的整个政治与哲学生涯的科学总结,是我们了解谢林思想演变过程的指针。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德国古典唯心论代表作,既体现了谢林的进步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包括了预示着他转向反动的保守方面。在译述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演变过程,这对读者了解本书,或许有所帮助。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1775—1854),出生于符滕堡莱昂贝格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1790年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与神学。1795年毕业,在来比锡做家庭教师。1798年担任耶拿大学自然哲学教授。1803年至1806年任维尔次堡大学教授。1806年迁移到慕尼黑,任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和造型艺术科学院秘书长。1820年至1826年任埃尔兰根大学教授。1827年返回慕尼黑,由巴伐利亚君主路德维希任命为国家科学中心总监,并担任科学院院长和慕尼黑大学教授的职务。1841年应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戚廉四世的邀请,主持柏林大学哲学讲座,随后担任了柏林科学院院士和普鲁士政府枢密顾问。1854年死于赴瑞士途中。谢林生活在欧洲各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责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革命和反革命、复辟和反复辟的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他亲身经历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拿破仑帝国的战争,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复辟和1848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虽然屡经变迁,但并不象资产阶级哲学史家描绘的那样,是一系列毫无规律可循的即兴感想。在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力量与封建主义反动势力搏斗的历史过程里,谢林思想的变迁经历了进步,衰退和反动这样三个时期。如果说《先验唯心论体系》(1800年)标志着他的进步时期的高峰,那么,从此以后他的思想则日益衰退,1809年他发表了《关于人类自由的本质的哲学探讨》,这部著作标志着他的反动时期的开始。谢林的进步社会政洽观点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形成的。当法国革命象霹靂一样击中德国这个混乱世界的时候,他与同时代的德国资产阶级进步分子一样,为法国国民议会和法国人民作过欢呼。当法国人民高唱着《马赛曲》,抗击扼杀法国革命的普奥联军时,他怀着对法国革命的热情,还把这首革命歌曲译成德文,希望莱因河右岸德国人的心灵也慷慨激昂起来。他以敬佩的心情钻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希望从这部资产阶级“圣①马克思致费尔巴哈(1843年10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1972年,第445页。经”中获得精神力量,结束当时德国的那种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青年时代的谢林,无论是在他追随费希特的阶段,还是在他对德国哲学革命做出独特贡献的阶段,都是立足千贫困落后的德国现实生活,在自己的早期著作里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希望改变现存封建关系的要求,反映了这个阶级对于为时整个德国现实的不满。经”中获得精神力量,结束当时德国的那种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青年时代的谢林,无论是在他追随费希特的阶段,还是在他对德国哲学革命做出独特贡献的阶段,都是立足千贫困落后的德国现实生活,在自己的早期著作里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希望改变现存封建关系的要求,反映了这个阶级对于为时整个德国现实的不满。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①。在他的历史视野里,人类历史是从物我不分的“原始状态”、即“黄金时代”的丧失开始的,将来则以“理性的王国”、即“法治的黄金时代”告终。他把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描绘为人类的最高理想,把资产阶级法治社会美化为人类的理性王国,解释为不可移易的“第二种自然界”。他认为,只有这种法治的普遍实现,才能给资产阶级的自由发展提供保证,创造条件。他说,“普遍的法治状态是自由的条件,因为如果没有普遍的法治状态,自由便没有任何保证。没有得到普遍自然秩序保证的自由是完全不可靠的,并且就象在我们现今大多数国家中看到的那样,是一种纯粹的寄生植物,它通常按照必然的矛盾,逆来顺受,以致个人根本不得确保其自由。这种情形是不应该有的”②。谢林向他的时代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法治社会的课题。其次,青年谢林用资产阶级法治直接对抗封建专制制度。在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时他写道:“如果法律制度因其近似于自然界而变得更加威严,那么,在一种制度中不是法律占支配地位,而是法官的意志和专制主义占支配地位,专制主义把法律当作洞见玄机的天意,在不断干预法律的自然进程的情况下加以执行,这种制度的景象就是深信法律神圣性的感情所能遇到的最可鄙的和最个人愤慨的景象”③。他认为,封建专制制度“原初就不是由理性造成的,而是由环境的强制造成的,因而迟早会瓦解”①。他迎头痛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辩护士,戳穿了这些道貌岸然的神学家“披着道德的假面具”,“嘲笑历史,把非理性的东西弄成合乎理性的”②。在谢林看来,专横暴虐、涂炭生灵的封建专制制度自身完全带有自己灭亡的萌芽,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最后,青年谢林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叫做“人的革命”。他说,“使人得到解放,脱离客观世界的恐怖,这是理性的一次大胆冒险;这次冒险是不会失败的,因为人将随着认识他自己和自己的力量,而变得更加伟大。如果让人意识到他现在是什么,他就会立刻知道他应该是什么:让他在理论上重视自己,他就会紧接着在实践上重视自己”③。他认为,这次“人的革命”必须从意识到“人的本质”开始,而“人的本质”就在于自由。他大声疾呼:“真正存在!不再是现象;力求成为自在的本质,这就是一切实①《关于一种经验科学、特别是历史哲学是否可能的问题》(1798)。《谢林全集》,第1卷,第470页。(卷数与页码均按斯图加特1856—1861年版标出。)②《先验唯心论体系》。本书第244页。③同上书,第236页。①《先验唯心论体系》。本书第237页。②谢林致黑格尔(1795年7月21日)。《谢林书信集》,第1卷,来比锡1869年,第78页。③《论自我是哲学的根本》(1795)。《谢林全集》,第1卷,第157页。践哲学的最高设准”践哲学的最高设准”。他以抽象的德国唯心论语言,表达了德国资产阶级要求解放自己的热切愿望,表达了这个阶级力图发展自己的迫切要求。由于谢林具有这些进步社会政治观点,他在当时德国政治论坛上是起了进步作用的。然而,德国资产阶级的二重性也造成了谢林的二重性。我们从他的早期著作里不仅可以看到这个进步方面,同时也可以看到相当明显的保守方面。他在大力提倡资产阶级法治的同时,又不敢诉诸人民的革命力量,而是把实现这种法治的历史解释为“绝对不断启示、逐渐表露的过程”⑤;他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又对封建君主抱有幻想,希望从天而降一位立法者,给德国制定一部宪法,实行从上而下的改革;他在号召人们以实际行动在外部世界里获得解放的同时,又认为“自由的事物只有作为内心的现象才是自由的”①。凡此种种,都充分暴露了这位德国古典哲学家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的二重性和软弱性。谢林的上述进步社会政治观点并没有坚持多久。如果说,直到《先验唯心论体系》问世时为止,谢林还与那些认为法国革命令人恐惧的伤感哲学家相反,在政治上是朝气蓬勃的,那么,从此以后他便坠入了政治冷谈主义,并由此在政治上越来越走向反动。对于法国革命后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阵营,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他感到极度失望,采取了向后看的态度,想倒退到中世纪去。他说,“市民社会只要还在追求有害于‘绝对’的经验目标,就只能确立虚假的和受到强制的同一性,而决不能确立真正的、内在的同一性”②。对于他所竭力追求的自由在法国革命后的实现,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态度。他说,“所谓市民的自由,仅仅产生了奴役和自由的大杂烩,却决没有产生绝对的、正因为如此又是自由的生活”③。当法国革命在最后阶段所建立的拿破仑帝国以粉碎外来干涉的战争形式,把资产阶级的革命统治搬到德国的时候,这个受过封建贵族文化熏陶的德国哲学家就更是畏缩倒退了。在谢林看来,法国革命的历史已经表明,要建立“一种真正是个人高度自由的条件的国家”是不可能的。“要么夺去国家政权的所属力量”,于是就没有确保自由的条件;“要么赋予国家政权以这种力量,于是就有专制主义,”④。他放弃了自己曾经抱有的法国革命理想,而宁肯返回到那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中寻找安宁。他的社会政治观点日趋反动。人类进步的信念不见了,资产阶级法治已不再代表“第二种自然界”,而是封建国家“以更高的伦理秩序代表第二种自然界”①;资产阶级法治取代封建专制制度的观点不见了,封建专制社会已不再是个人愤慨的世界,而是“绝对”这个“第一本质把黑暗世界与光明世界统一起来”②;要求资产阶级自由的呼声听不到了,理性已经停止了它的大胆冒险,因为“自由的东西就其为自由的而言,也恰恰只有存在于上帝中,而不自由的东西就其为不自由的而言,则必然存④《自然法的新演绎》(1795)。《谢林全集》,第1卷,第247页。⑤《先验唯心论体系》。本书第252页。①《先验唯心论体系》。本书第252页。②《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演讲》(1802)。《谢林全集》,第5卷,第235—236页③同上书,第336页。④《斯图加特私人演讲录》(1810)。《谢林全集》,第7卷,第461—462页。①《哲学与宗教》,附录:《关于宗教存在的外在形式》(1804)。《谢林全集》,第6卷,第65页。②《关于人类自由的本质的哲学探讨》(1809)。《谢林全集》,第7卷,第404页。在于上帝之外”在于上帝之外”。在坚持启蒙派观点的思想家眼中,谢林成了蒙昧主义的代表。谢林抛弃了自己过去的进步思想,投到封建反动派的怀抱里去了。在拿破仑帝国所进行的反对外来干涉的进步战争转化为奴役其他民族的侵略战争,德国人民从事反拿破仑斗争的年代,谢林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恐惧心理,站在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戚廉三世一边,把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歪曲为宗教战争,胡说什么“除了为观念而进行的战争,即宗教战争之外,决浚有任何正义战争。从事战争的人决不是作为任性所开动起来的机器取胜或战败的,而是遵照引起战争的上帝的法律或自然的规律取胜或战败的”④。他竭力把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归结为普鲁士君主对于法国革命的胜利。在..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的封建复辟年代,德国反动统治者在梅特涅的提议下制定了所谓《卡尔斯巴德决议》,残酷地镇压争取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青年学生运动。谢林摆出一副不偏不倚的架势,为封建反动派帮腔,说“卡尔斯巴德决议虽然没有任何善良的思想家能够同意”,“但大家也不可真的为那类反对派辩护;日益明显地看到,隐藏在这类反对派后边的东西无非是一些贫乏的旧雅各宾派观点和肤浅的启蒙运动观点,它们会同时消灭科学、宗教与国家的一切奥义”①。他自觉地厕身于反动统治者的行列里,维护他以前批判过的封建专制主义,反对他以前欢呼过的资产阶级共和主义。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对派的运动又在猛烈地冲击着普鲁土王朝的宝座。青年黑格尔派已经以宗教批判者和共和派的面貌出现于世。这时,谢林被奉为“一个新时代的先驱”,在柏林升到普鲁士封建专制王朝官方哲学家的地位,充当了镇压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牧师。这个反动哲学家虽然在三月革命来临之前就已经离开柏林大学的讲坛,但他一直死心塌地地宣扬他那一套反动说教。他抬出君权神授的陈腐讕言,为普鲁士国王祝福,甚至无耻地说什么“在国家里相当于上帝的地位的,就是国王的地位”,“君主专制会使借助于法律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成为可能的”②。他疯狂地攻击资产阶级革命,认为把“人的解放”理解为“通过政治革命消灭国家本身”,就是“犯罪”,就是“杀害双亲”③。他拼命反对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大肆污蔑“坚决的人戾统治或民主主义”,说这种“国家置社会的盛衰兴亡于不顾”.. ④。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它证明晚期谢林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凶恶敌人,成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可耻走卒。关于象谢林这样的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家的政治命运,海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道:“我们的青年哲学家们在过去都是贫苦孤独地蹲在破陋不堪的亭子间,苦心孤诣地思考他们的哲学体系,我们现在的哲学家们则穿起了十分华丽的朝服,他们变成了国家哲学家,就是说,他们在为那个任用他们的..③同上书,第443页。④《关于德国科学的本质》(1811)。《谢林全集》,第8卷,第12页。①谢林致阿托博姆(1820年3月16日)。《谢林书信集》,第2卷,来比锡1870年,第437页。②《神话哲学导论》第24讲(1852)。《谢林全集》,第11卷,第569页,第570页。③《神话哲学导论》第23讲(1852)。《谢林全集》,第11卷,第547页。④同上书,第542页。国家的一切利益制造哲学辩护词”国家的一切利益制造哲学辩护词”。这一段评论形象地揭示出谢林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揭示出他已经堕落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辩护士。年轻的谢林最初是作为费希特主观唯心论的拥护者出现的。。他秉承着费希特那条从自我设定非我的主观唯心论路线,继续从更彻底的唯心论批判庚德,把自在之物歪曲为自我活动的产物,认为自我驾驭着客体世界,预示为自然界的主人。同时,他又从这种主观唯心论所包含的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出发,向传统的天主教神学挑战,认为“上帝在理论意义上是等于非我的自我,在实践意义上是毁灭一切非我的绝对自我”②。他号召人们,“在把永恒真理以其神圣的形态从天上唤呼到人间以前,还是首先在人本身寻找大家必定都会认出这种真理来的标志吧!”③然而,当这位青年哲学家要领会自然界丰富多采的辩证关系的时候,他就很快离开了轻视自然的费希特,走上独自发展的道路,把原来的主观唯心论改变为客观唯心论。这时在谢林的眼里,“自然应该是可见的精神,精神应该是不可见的自然”④;自然并不是自我的单纯否定,而是精神的客观化。谢林认为,费希特的自我只是局限于主观的意识,不足以说明品汇繁多、千变万化的自然界的精神本质。他把这种主观的、否定自然的自我扩张为客观的、统摄自然的绝对自我,即绝对,认为主观自我仅仅是绝对的一种变化形态。绝对的另一种变化形态则是客观世界。而这种形态就是被歪曲了的斯宾诺莎的实体。谢林认为,他自己就象古代人把呆板的埃及原象改造为活泼的希腊雕象一样,把斯宾诺莎的死板的物质实体弄成了生动的精神实体。这样,谢林就构成了他的客观唯心论的本原。谢林写道,“这种更高的东西凌驾于客观事物和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之上”,“无非是绝对的主观事物与绝对的客观事物、有意识的东西与无意识的东西之间的同一性的根据”,因此,“本身就既不能是主体,也不能是客体,更不能同时是这两者,而只能是绝对的同一性”①。他妄图用“绝对的同一性”这种虚构的神秘的联系来代替人和自然之间的现实的联系,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从这个神秘的本原中产生出来。他总是吹嘘说,他的“同一哲学”超越了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立。其实正如列宁转远马克思的话时所说的,“这位谢林是个无聊的吹牛大王,他妄想包罗和超越一切已往的哲学派别”②。在哲学的基本路线上,他与费希特一样,都是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做了唯心论的回答;他与费希特的不同,仅仅在于他不是把自我意识,而是把一个更高的精神实体当作世界的本原。这种绝对同一的本原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是无意识的,但为了让它运动起来,创造万物,谢林就说它有一种提高为自觉的精神实体的“原始冲动”,从而出现了一种“原始对立”,而这种绝对同一体发展的过程就是所谓理智进行创造的过程。他说,“理智是以双重方式进行创造的,或者是盲①海涅:《浪漫派》,来比锡1955年,第123页。②《论自我是哲学的根本》(1795)。《谢林全集》,第1卷,第201页。③《论整个哲学的一种形式的可能性》(1794)。《谢林全集》,第1卷,第ll2页。④《自然哲学观念》(l797)。《谢林全集》,第2卷,第56页。①《先验唯心论体系》。本书第250页。②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北京1960年,第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1
正序
倒序
先验唯心体系
先验唯心体系-2
先验唯心体系-3
先验唯心体系-4
先验唯心体系-5
先验唯心体系-6
先验唯心体系-7
先验唯心体系-8
先验唯心体系-9
先验唯心体系-10
先验唯心体系-11
先验唯心体系-12
先验唯心体系-13
先验唯心体系-14
先验唯心体系-15
先验唯心体系-16
先验唯心体系-17
先验唯心体系-18
先验唯心体系-19
先验唯心体系-20
先验唯心体系-2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