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讲记(第八册)-2

把自己观为阿弥陀佛,外面的世界观为极乐世界,然后极乐世界全部化光,自己阿弥陀佛也化光,在无缘的空性中安住.假如你有大圆满或大中观的证悟境界,就在这样的境界中安住;什么境界都没有的话,就想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都化光融入法界,没有任何作意,在这样的空性中稍微安住一两分钟,之后发愿作回向:"我这次的善根回向天下无边的众生,愿他们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修的话,可以遣除非时死亡的违缘.所谓非时死亡,是指本来该活100岁,但中间出了一些违缘,在50岁时就死了.所以阿弥陀佛实际上与长寿佛无二无别,只要好好地修"嗡阿弥得瓦阿依斯德吽舍",就是在修长寿佛.很多人都愿意长寿,但是造罪业的话,长寿也不一定有意义.好多居士在医院里检查身体,特别害怕出现意外,一定要活到多少多少年.其实你光有心愿还不行,应该修这个法来遣除非时死亡,来世往生极乐世界.大家遇到这个法,还是有殊胜因缘的,从历史上看,依靠净土法门成就的人非常非常多.藏传佛教里面有,汉传佛教里面更多.比如说莲宗二祖善导法师,在晚年时一心念佛,《佛祖统纪》中记载,他三十多年没有睡过觉.(我们不要说三十多年,三天不睡觉,也要用六天补上.)他临终时向西方祝愿:"愿佛接我,菩萨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养."说完这个偈颂,就站着安然往生了.他是佛教里著名的祖师,我们可能无法与之相比.但明代莲池大师所编《往生集》中,载有一则鹦鹉念佛往生的事例.现代的往生实录里面,也有牛听僧众念佛往生的,小狗获得往生的,还有公鸡获得往生的,这些事例非常多.我们虽比不上以前的大德,比如净土宗的祖师,藏传佛教的乔美仁波切,萨迦派索朗则莫,龙猛菩萨等大成就者,但跟牛,鹦鹉,小狗比的话,它们念佛念得也不准,再聪明肯定也不如我,我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乐,为什么不能往生强烈的愿望很重要.法王如意宝曾说:"念佛的时候,应该像年轻人谈恋爱一直想着对方一样,要一直想着往生极乐世界,想着净土的功德.若有这样的愿望,决定会往生的."现在很多出家人,在家人口里经常念佛,但心里并没有强烈的愿望,如此不一定能够往生.所以,有往生的愿望非常重要.麦彭仁波切还说,即生中若没有明显的往生征兆,于临终时得闻佛号,对此生起信愿者,也能往生.即使临终时不能起信,中阴时若能忆念佛号者,依靠强烈的信心力,亦能往生.因此无论于今生,或临终,或中阴,皆当修行此法要,对阿弥陀佛有很大的信心.我自己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倒特别足,觉得法王已经往生了,作为法王的传承弟子,与极乐世界有不共的因缘,一定也能往生.但要念诵的咒语,自己因为时间关系,总是没有完成,一直觉得很遗憾,想空出时间将往生的资粮准备好.死亡随时都会到来,求医生,求上师想再活一两天也没用,不管是什么时候走,有了资粮的话,都会往生极乐世界的.临死的时候,无论在医院里也好,突然出现违缘也罢,应像《六中阴》中所说的,马上要观想上师阿弥陀佛.这样一来,麦彭仁波切也讲了,临死的心态很容易转变,依靠你的信心和阿弥陀佛的愿力,二者一结合便能当下往生.我们这个传承的弟子,与别人相比,跟极乐世界有不共的因缘,在往生方面有极大的优势.打个比方说,你上面有领导的关系,下面有自己的智慧,想当官的话,有不共的方便.同样,上师如意宝有许多征象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依靠上师的加持和我们自己的发愿,再加上阿弥陀佛的不共愿力,各种因缘一具足,只要有颗想往生的心,就一定能够往生.所以大家在念诵过程中,一定要有强烈的愿望,不要三心二意.假如表面上跟僧众一起念佛,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往生,这样不是很好,一定要改正过来!能仁王吐单加措,抄于列绕朗巴之伏藏原文也.这个修法,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从列绕朗巴伏藏原文中节录出来的.在仪轨的最后,法王如意宝还盖了两个章,一个是永单加措,吐单曲配的,这是法王的传承上师;一个是法王自己的.法王不管到国内外哪个地方,都随身带着这个章,不是重要事的话,从来没有盖过,最重要的事情才会在上面盖这个章.以前我们发愿念"系解脱"时,上师在《一子续》上盖过,为什么这个往生净土法的仪轨上也盖这个章呢意思就是说,按照上面所讲的内容,对往生极乐世界有强烈希求心和信心,完成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的信徒,一定能够往生.这一点由法王如意宝作保证,所以就签名盖章.上师曾在成千上万的眷属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承诺过:"只要你们以强烈信心完成持诵佛号和心咒的要求,不能往生的话,我是在打妄语.如果没有把握,我根本不会在这么多人面前承诺."上师如意宝讲过很多的金刚语,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在座的有些人可能没有见过上师,但传承上师的加持和力量不可思议,很多人做梦也好,白天的征兆也好,都证明上师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我们不知道能活多长时间,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开法会时一定要好好地念诵心咒,尽量把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完成,完成的话,有了上师的承诺,肯定会往生的.每个人应该有这个把握.遇到这么殊胜的法,甚至一些旁生都能念佛往生,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与此同时,忏悔也非常重要.最好是先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然后一直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样决定能往生.遇到这样的修法,你们非常有福报,没有福报肯定遇不到,所以大家理当生起欢喜心!阿弥陀佛修法 共修次第引导刚才讲了阿弥陀佛的修法,在家听受的道友和经堂里的人,现在用几分钟修一下.本来应该一起念诵仪轨,但是这次不念,大家跟随我的引导来观想:首先结跏趺坐,坐势端正,观想:"从现在开始,我皈依以阿弥陀佛为主的上师三宝."……然后想:"这次观阿弥陀佛修法,是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为众生发无上的菩提心.……接下来,观想万事万物皆是空性,这样的空性许许多多众生没有懂得,对他们生起悲心.……这种空性与悲心的本体是清净的,但它的现相是极乐世界的器情万法,观想周围一切皆是极乐世界的环境和极乐世界的有情.……在广大无边的极乐世界中,观想白色的莲花和月轮,自己的心变成红色的舍字,发出光作二利.光收回来之后,自己一刹那变成出有坏阿弥陀佛,身色红色,一面二臂,跏趺坐,圆满相好.……阿弥陀佛心间的白色月轮上,观想一个红色舍字,舍字放光迎请十方诸佛菩萨,以阿弥陀佛的形象融入自己身体.……之后,观想所有色法清净为阿弥陀佛的形象,所有声音变成阿弥陀佛的心咒,所有心识变成阿弥陀佛的智慧.……在这样的心态中,大家一起念诵阿弥陀佛心咒:嗡阿弥得瓦阿依斯德吽舍……此善根回向一切众生后,器世界的极乐世界化为光,有情世界的阿弥陀佛也化为光,全部融入法界.于这样的空性中,不起任何分别念,稍许安住一下.……起定的时候,将一切善根回向众生.……今天由于时间关系,简单地表示一下.其实共修力量是很强的,你们开法会时也应该这样修!阿弥陀佛修法仪轨 仪轨顶礼阿弥陀佛!(此阿弥陀佛之修法,首先皈依及发心,复次进入此修法.)皈依:(三遍)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发心:(一遍)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愿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正行:(一遍)一切法皆空性中,当修周遍慈悲心,如是空性悲心中,万物皆成极乐刹.莲月垫上自心舍(ZA:),由彼发光成二利,其变自成出有坏,阿弥陀佛身红色.一面二臂定印上,持着充满甘露钵,两足不变跏趺坐,三种法衣美妙身.圆满一切相随好,圆觉五身胜本性,现而无有自性者,心间月上红舍(ZA:)字.根本咒文右旋绕,由其发光诸善逝,如同所修迎请入,乍,吽,瓦m,火.咒文发光作二利.色现清净无量光,声响清净心咒音,意聚清净五智慧,大乐之中念心咒:(见本页底部)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得吽舍回向:(一遍)愿我迅速以此善,成就无量寿佛尊,一切众生尽无余,悉臻彼等之胜位.一十一字根本咒,三十万遍得悉地,佛现摄于无缘中,其后回向发心愿,消除现世非时亡,来世极乐深捷径,是故具缘当修持.萨玛雅!能仁王吐单加措,抄于列绕朗巴之伏藏原文也.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三十五节课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第八品已经讲完了“自他平等”的修法,现在开始讲“自他相换”。庚二(自他相换)分二:一、略说;二、广说。辛一、略说:自身换他身,是故亦无难,自身过患多,他身功德广,知已当修习,爱他弃我执。前面讲了自己与他人应该平等:自己喜欢快乐,众生也喜欢;自己不喜欢痛苦,众生也不喜欢。从平等的角度讲,我们应该爱护众生,不能伤害众生。那么现在,寂天论师又讲一个特殊修法,即自己的快乐与众生的痛苦相交换,对自己的执著与对众生的执著相交换,有了自他平等为基础,这个修法实际上并不困难。印度和藏地的高僧大德,对本颂属于自他平等还是自他相换,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这一点以前在《广释》中讲过,所以这里不广说。颂词中的自身与他身,不仅仅是身口意中的身体,而是泛指自己和他众。一些大德在解释时说,自他相换包括几个方面:身体方面、感受苦乐方面、爱执方面、善恶方面。比如说,身体方面的交换是指他人身体上的痛苦,由自己的身体来承受。有些上师的传记中说,别人打狗时,本应在狗身上出现的伤痕,却出现在了上师身上。感受苦乐方面的交换,就像朗日塘巴尊者所言,我们应默默地承受众生的一切痛苦,把自己的一切快乐直接或间接奉献给众生。《修心七要》的修法中也讲,呼气的时候应该观想,将自己的快乐送给众生,吸气的时候则将他人的痛苦自己代受。还有《中观宝鬘论》中说:“众罪成熟我,我乐予众生。”爱执方面的交换,本论颂词明显地说过,我们无始以来对众生漠不关心,对自己极其关爱,但从现在开始,执著应该互相交换,对众生非常地关爱,对自己的耽著逐渐淡化。懂得这些教义之后,自他交换并不困难。许多人对佛教的教义不太了解,一说自他交换,就感觉很神秘。那天我在杭州还是上海,有个老太太问问题,她说生病时不愿意让上师加持,因为上师喜欢修自他交换,一加持的话,她的痛苦就会跑到上师身上,所以害怕上师生病。很多人对佛教的道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苦乐要互相交换,但不了解真正的甚深含义,这样之后,影响了自己的一些修法,始终生不起殊胜的境界来。所以大家要先了解佛经。我不管到哪里去,第一个就是劝他们多学习,没有学习的话,修行没办法,闻思没办法,行持善法也没办法。如果有了一些基础,做什么事情都好办,就像世间上的知识分子,有了学问的话,干什么都轻而易举。不然,任何知识都没有,就连琐事也做不来。自身和他身应该交换,倘若长期去训练串习,实际上也并不困难。就像前面所讲的,首先要道理上明白,知道执著众生的功德、执著自己的过失,在此基础上,自他交换不是天方夜谭,作为一个薄地凡夫,也可以直接修持的。佛经中说:“是故不论真或假,凡事若经久串习,串习到达圆满时,不思亦能生是心。”不管是任何一件事,真的也好、假的也好,经过长期串习之后,到达圆满境界时,不用故意去思维,这种心也会自然现前的。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把自己放在第一,众生放在第二。对自己特别执著、爱惜,不管有什么样的快乐,首先要想自己获得,什么样的痛苦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尽量地回避。那么从现在开始,应该互相交换位置,不管是什么样的众生,要像自己一样来保护,对自己则像对众生一样,保护越来越减少。如果不断修持这些窍诀,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像高僧大德和成就者一样,菩提心会逐渐达到圆满的。那么,为什么要这样修呢?因为自身的过失很大,无始以来到现在,众生漂泊在轮回中不得解脱,原因就是一直耽执自己、爱惜自己,别人毁谤我、赞叹我,就生起剧烈的嗔恨心和贪心,依靠自身造了很多恶业。上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下至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和睦,统统是耽著自己所致。因此,《学集论》中说:“谓一切我爱,第一之苦本。”大家也不妨观察一下,今天如果心里不舒服,是跟别人有关,还是跟自己有关?有些事情好像发生在别人身上,但自己没有去执著分别的话,痛苦也不会出现的。因此一定要记住,自己是一切祸害与痛苦的根源,而他众是一切功德和快乐的来源。为什么这样讲呢?前面也剖析过六波罗蜜多,每个波罗蜜多要圆满的话,一定要依赖众生,假如一个众生也没有,那么六度万行根本没办法行持。因而众生是一切功德的源泉,恰卡瓦格西也说:“自己是一切过失之来源,他人是一切功德之来源。”明白利他的重要性之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断除我执、帮助众生,也就是“爱他”、“弃我执”。世间上的芸芸众生,每天的所作所为都是维护自己,只要是凡夫人,即使非常了不起的大人物,也是为自己而奋斗的。这种观念,看我们能不能交换一下?若能真的生起帮助众生、利益众生的心,那你可以说是菩萨;假如还是依然执著自己,对众生的事情漠不关心,那大悲菩提心绝对没有真实生起来。其实,这种心生起来的话,纵然对小乘行人而言,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汉地有个家喻户晓的公案说,从前有位阿罗汉,带着新收的弟子去云游。这个弟子一路上背着行李,心想:“行菩萨道是最无上的,我一定要发心修菩萨道,度一切众生。”他这么一想,阿罗汉立刻就知道了:“啊!弟子现在发菩提心了,而我只是个阿罗汉,我应该来背行李。”于是把弟子背的行李全都自己背。走了一段路,弟子又起另一种分别念:“舍利弗行菩萨道时,有人向他化眼睛,挖出左眼,人家反而不要,说要的是右眼。唉!菩萨道真是难行难忍,我干脆不要修菩萨道,还是去做个阿罗汉算了。”师父知道他的心念从大退小,故又把行李交还他背。(发小乘心的话,弟子是凡夫,师父已获得了圣者果位,所以应该让弟子背。)这弟子背着行李没多久,又想学菩萨道,又要发心,(就像有些道友一样,可能分别念特别重,)阿罗汉知道后,又把行李抢回来了。这么翻来覆去,把弟子弄得莫名其妙,问道:“师父,您一下子要背,一下子又交给我,这是为什么呀?”师父说:“谁叫你一会儿发大乘心,一会儿发小乘心的?”据说后来弟子还是发了大乘心,可能他不愿意背行李吧。(众笑)不过这个公案也说明了,即使是凡夫人,一刹那间生起了利他的菩提心,已获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们虽然是业力深重的凡夫人,连小乘的预流果都没有获得,大乘的资粮道和加行道也是遥遥无期,但只要生起“我要利益众生”的念头,愿意抛弃自我,帮助天边无际的众生,希望他们获得佛果。那么,所有的天龙八部、人非人以及诸佛菩萨,都会经常散吉祥的鲜花,不断地赞叹。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尽量地舍弃自己,利益众生,这就是所谓的自他交换。很多大德在解释自他交换时也说:“以前对自己特别重视,以后把位置换了,自他交换就是这样。”我们以前对家人朋友,凡是自己所认识的人,都很愿意帮助,而素不相识、毫无关系的人,则会置之不理,旁生等其它有生命的众生,更是不管不顾。这种心态完全大错特错,无始以来我们因耽执自我而深陷轮回,从今以后务必要扭转这种观念,对一切众生就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而凡是自己的事情,则像对待怨敌一样毫不理会。这样一来,自他相换的修法也不是很困难。辛二(广说)分二:一、宣说法相;二、宣说事宜。壬一(宣说法相)分五:一、代受他苦;二、舍弃自己;三、自他为主之功过;四、自他不相换之过患;五、摄义。癸一(代受他苦)分三:一、代受他苦应理;二、退失不应理;三、摄义。子一(代受他苦应理)分四:一、理当代受;二、能够代受;三、彼之功德;四、教诫代受。丑一、理当代受:寂天菩萨讲的这些道理,并非单单依靠教证来说明,还通过理证智慧来剖析。这种剖析方法,不管你信不信佛教,在道理上谁也没办法推翻。因此,《入行论》在古代也好、现在也好,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原因就在这里。众人皆认许,手足是身肢,如是何不许,有情众生分?每个人都会把手脚等肢体执著为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为何不同样把每一位有情,都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而保护呢?前面说了应该把众生当作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这时候有人就怀疑:“众生那么多,不要说其他的,光是人类就六十多亿,都当作自己是不可能的。那么多众生,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这是不现实的!”下面作者就通过易懂的比喻来分析:大家都清楚,我们的身体并非是一样东西,而是由手、脚、胸、肩、头等众多支分组成,即使是腿,也包括了皮肤、肌肉、骨头、骨髓,仅仅是一节骨头,也是由上节骨头、下节骨头、中间骨头等结合而成。尽管各自之间有很大差异,然而人们以一种习惯,将这些不同的个体全部执为“我的身体”。耳朵是我的身体,眼睛是我的身体,手是我的身体,脚是我的身体,头是我的身体……以此统统加以保护爱执。既然如此,众生数目虽然很多,为什么不可以同样执著为“我的众生”呢?人的执著是可以扩大的,先是执著家里的人,稍微扩大一点,执著我的单位、我的学校乃至我的国家,再扩大的话,执著我的地球……因此从总体来讲,六道众生都可以执为“我的众生”,分别来讲,人类当中,不管是怨敌、亲人,也可以执著是“我的人”。可是这种习惯,我们以前是没有的,虽然把手、脚执为我的身体,但从来没有这样去执著众生。其实真正去观察的话,众生与自己的身体没有什么差别。比如儿子在刑场上被斩首时,母亲看都不敢看,因为他从小就是“我的孩子”,有这样的执著。但屠宰场里的牦牛或猪,被屠夫用刀宰杀时,自己好像没什么感觉。假如长期修习大悲心,对一切众生都有我的执著,那么遇到任何众生被砍杀时,自己根本不敢看。从这个层面上,《大藏经》有个教证说得好,“观一切有情,自他无别,同体大悲。”一切有情从感受上讲,真的没有任何差别。台湾的很多法师也经常讲,大家要修同体大悲,自己和他众的身体、亲人和仇敌的身体,都是一样的。如果能这样不断地串习,到了一定的程度,肯定会对所有众生都产生“我”的执著。人的心念是很奇怪的,只要经常串习,什么都可以成真。宋朝有个叫赵子昂的画家,非常擅长画马,天天对马的姿态、马的动作冥思苦想。有一天他在屋里睡觉,夫人给他端茶,帘子一掀开,看见一匹白马躺在床上,大惊之下,把茶杯摔在地上。响声惊醒了赵子昂,一问原由,才知道自己天天想马,样子都变成马了。于是他不敢再想,觉得想马不如想佛,画马不如画佛,从此之后改画佛像。(有些净土宗的法师说是画阿弥陀佛,但历史上好像没有这样记载,可能他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大,才这么说的吧。我讲经的话,也许要说释迦牟尼佛。但到底是不是画阿弥陀佛,我也不敢确定。)前面还讲过龙猛菩萨弟子的公案,因此我们关键缺少这种串习,看到蚂蚁,看到流浪狗,看到任何一个众生时,根本没想过“这是我的父母,这是我的众生”。如果有了我的执著,不但自己不会杀害它,而且当它受苦时,心里也会非常疼痛,在实际行动中会去帮助它。但若没有这样的长期训练,偶尔想想“《入行论》里说这是我的众生”,那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应该尽量舍掉自己、帮助众生。帮助众生的理由是什么?因为他是“我的众生”。凡夫人对“我”非常重视,倘若有了这个执著,一定会竭力帮助众生、不会轻易伤害他的。丑二、能够代受:把众生的痛苦或者把众生当作自己,这是可以的,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于此无我躯,串习成我所,如是于他身,何不生我觉?若想:“虽然从道理上讲,众多支分叫身体,众多众生可以叫我,但生起这样的心还是有点困难。”有些人对中国人,认为是“我的中国人”,但是对美国人,不可能生起我的执著,甚至心比较黑的人认为,美国人遭到恐怖袭击是应该的。今天是多少号啊?9月10号,明天是9·11纪念日。前不久本·****又出来了,威胁美国人若不统统皈依伊斯兰教,他以后还要作一个表示,许多人都比较害怕。以前有人说本·****已经死了,但没想到他还没死,花胡子染成了黑胡子,在不同的镜头上出现。其实众生的业力真的不可思议,美国这样具有高技术和军事力量的国家,有时候却降伏不了一个人。我们看到别的国家或民族遭受痛苦时,能不能生起“不应该这样,这是我的人”的念头?以前9·11发生时,个别年轻人一个劲儿地幸灾乐祸:“该死,值得,报应!”对非佛教徒来讲,这是情有可原,但如果是一个大乘佛教徒,看到别人遭受痛苦,自己却产生随喜之心,那你也得到了同等的罪业。我们讲戒律时也说过,别人杀人,我去随喜,自己也破根本戒。有些人认为不可能将所有的人都执为我,但颂词否定了这种观点,为什么呢?因为五蕴假合的身体本来不是我,但由于长久串习,每个众生都对之生起“我”的念头。既然如此,“如是于他身,何不生我觉?”为什么不能对其他众生也生起我的念头呢?若有了这样的理念,看见其他众生受苦时,一定会去帮忙的。其实这种念头也不难生起,只要经常串习,无论是什么事物都可以执为我。以前阿底峡尊者的上师美德嘉那,他母亲转生到藏地的孤独地狱,变成了灶,当时这位上师亲自来度化她。汉传佛教中也有一个破灶堕和尚的公案:有个鬼魂附在一个破灶上,把破灶执著为自己,以灶为身,使灶显灵。很多当地人供养它,希望能帮忙解决种种问题。这个鬼好食血腥之物,也就随乡人的要求,大显神通。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杀牛宰羊供养这个破灶。有位禅师(慧安国师的弟子)恰好路过此地,看到当地人这么愚痴,附在灶上的鬼杀生害命如此可怜,大悲心油然生起。他拿起禅杖在灶上敲了三下,说道:“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为什么烹宰物命!”通过这种禅宗的直指,这个鬼当下大悟,明白泥瓦和合的无我之理,灶一下子就倒塌了。此时鬼现身,给禅师顶礼,感谢说:“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于天界,特来致谢。”泥瓦和合不是我,同样,五蕴假合也不是我。有些孤独地狱里的众生,执著灶、门坎、柱子为我,甚至爱珊瑚、爱玛瑙、爱水晶念珠的人,死后也可能变成这些东西。本来这些是无情物,不可能是有情物所化,但是众生业力现前时,什么样的事物都可以变。因此从道理上看,真实的我是绝对没有的,完全是无明在作怪,《入中论》的讲义中也引用教证说:“因有无明故,而有我我所。”此论还通过车的七种推理,从方方面面剖析了蕴的聚合不是我。五蕴不是我,却可以执著为我,那对其他的众生,为什么不能同样生起我的念头呢?这种我所执对修行是有帮助、有利益的,暂时不用抛弃。最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将身体和亲友等执为我与我所,中间划一条界限,认为中国是我的,除了中国以外,新加坡不是我的,美国更不是我的;除了人类以外,动物不但不是我的,而且是我该吃的。这种理念从小就有的话,那整个地球接近毁灭了。反之,假如从小就学习《入行论》,知道所有的众生,乃至小蚂蚁和小蚯蚓以上,全部是我的众生,有这样的一种执著,那么关爱心、菩提心会自然增长,人类之间的关系会逐渐和谐,世界也会越来越和平。真的,推广这种菩提心的观念,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再分析把众生当作我有很大的功德。丑三、彼之功德:故虽谋他利,然无骄矜气,如人自喂食,未曾盼回报。若对其他众生起了我的概念,那么虽然行持利他之事,也不会产生自以为是的傲气,就像自己喂自己吃饭一样,不会希求回报。菩萨观一切有情如自身众生,在这种心态的摄持下,即使每时每刻都在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自己也没有丝毫傲慢心,完全当成了本份事,觉得度化众生和帮助众生,就是我的责任,就是我的义务,除此之外,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事情没什么可想的,也没什么可做的。国内外有很多高僧大德,所作所为完全是随利益众生而转,就连梦中也没有其他想法,只要众生获得快乐,自己就非常欢喜。在这个过程中,纵然获得了诺贝尔奖,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认为作为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学过《释尊广传》的人都知道,佛陀在因地时,每一次帮助众生都不求回报,没有想过“我今天帮他,他明天要帮我”,也不希求来世有什么异熟果报,任何条件都没有,只是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只要众生获得快乐,就是对他的一种回报。所以,对菩萨而言,众生的事跟自己的事没有差别,甚至已经胜过了自己,如《经庄严论》云:“他自平等心,爱执于彼胜,如是有胜相,二利何差别。”菩萨的心中自他完全平等,甚至爱执众生的心更为超胜,如是超胜的这种想法[1],主要是因为众生与自己无有差别。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一会儿说这种行为很稀奇,是世间人根本做不到的,一会儿说这不稀奇,这是菩萨应该做的本份事。世间上的很多好人,与菩萨的行为比起来相差甚远,但不管怎么样,不受回报是众人一致赞叹的。法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一生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她关于镭的发现,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在提取镭的实验中,她经历了千辛万苦,当时生活非常贫苦,没有做实验的很多条件,而且镭的辐射对人体相当有害,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研究。在镭提炼成功以后,她先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有人劝她申请专利,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回答说:“镭对病人有好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赚钱。”她无私地公开了提炼纯镭的方法,却不要任何专利所带来的物质财富,还把自己的诺贝尔奖金无偿地赠送给人们。她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人们的快乐,就是我的报酬。”(可惜她只说“人们”,而不是“众生”,要不要我去改一下呢?跟法国人谈判。世间上了不起的这些人经常不提“众生”,对我们大乘佛教徒而言,这个范围还需要扩大。但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跟自己所受的教育有关。)作为一个真正的菩萨,无论为众生做了多少事情,也没有什么可值得傲慢的。就像用自己的手喂自己吃饭一样,怎么会对手表示感谢呢?菩萨利益众生不需要感谢,只要众生获得快乐就可以。丑四、教诫代受(教诫一定要代受众生的痛苦):微如言不逊,吾亦慎防护,如是于众生,当习悲护心。这个颂词在讲“自他平等”时也讲过,只不过这里的意思不同,词句完全是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纵然是微乎其微如出言不逊的小事,比如说我鼻子有点大、眼睛有点小、身体不好看等等,我马上产生一个不欢喜心,开始进行反驳。对每个凡夫人来讲,一说自己就特别痛苦,一说别人,尤其是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心里就比较好受,甚至说自己怨敌不好的话,更是开心得不得了,跟着别人一起讲。然而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应该把众生当作自己,自己稍微受一点欺负或者不好的待遇,就暴发雷霆,非要报仇不可,同样,其他众生遭到危害时,也应该像自己一样来对待。听说我们这里有出家的两姊妹,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妹妹经常受男孩子的欺负,姐姐比较厉害,动不动就找男孩子打架,为自己的妹妹出气。她对妹妹很执著,对其他弱小的同学可能不关心,但现在学了这部论典以后,不管是妹妹还是其他同学,凡是弱小的众生遭到痛苦,我们都应该有悲心,把他当作自己的众生,这也是所谓的同体大悲。只要长期串习“这是我的”,对什么样的对境都可以产生执著心。我熟悉的有个开车的人,他那个车的底盘比较低,藏地的路跟汉地不相同,有时候凹凸不平,开车经常刮到底盘。一刮底盘,他就“哇——”,好像把心脏划开了一样,说明他对车有我所的执著。如果没有这种执著,底盘刮了,对心脏有什么损害呢?但因为你特别执著“这是我的车”,一旦底盘接触地面,就“哇——”,好像把你的心划成两半一样。假如能把这种我所执扩至一切众生,那么即使对一些弱小的旁生也不忍伤害,它们受苦,自己也会感觉不舒服。苏东坡有一句话很感人,他说:“扫地惜蝼蚁,怜蛾纱罩灯。”这就是具有慈悲心的一种象征。《摩诃止观》里面也说:“起大慈悲,爱同一子。”生起大慈大悲心的时候,所有的众生就像是自己的独子,这才是真正的同体大悲。否则,光会说同体大悲,但根本不知道哪些众生是与自己同体,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当任何众生受到痛苦时,我们都要尽量保护,替他们说话。前段时间慈诚罗珠堪布替牦牛说话,哭了,我很高兴。以前我在课堂上想上师就流泪,他不太赞叹,经常说:“哎,在大众场合哭,这是很不好的。”但听说他在红原的一个寺院开法会,讲起很多可怜的牦牛时,也哭了,我就很高兴。如果这是真的,那我有理由说他了。我打电话问:“听说你哭了,是不是真的?”“没有、没有、没有,哪里会哭啊,不可能的!”后来我向红原的诺尔巴堪布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磁带,之后我确实听了,他开法会的时候,对当地老百姓很不满,前前后后一直骂他们,说“为什么要无故杀害这些众生……这些牦牛被你们杀了那么多,它们真的很可怜,没有任何人帮它们说话,我今天只是帮它们说说话而已……”这时候他就说不下去了,哭了很长时间。当然,这个意义很深远的,牦牛也好,蚂蚁也好,或者屠宰场里的可怜众生,我们都应该帮它们说话,作为发了大乘心的菩萨,这样做是应该的。总而言之,怎样保护自己,就要怎样保护所有的众生。我们对自己的保护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心中有数,稍微有点冷了,马上披衣服,稍微有点不舒服,马上要吃药。但是别人生病了、寒冷了、受苦了,我们会不会像保护自己一样马上去帮助他呢?很多人都是有条件的——你是我的亲戚、你对我有恩的话,我去帮助你;你对我没有恩德、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就不管,甚至会践踏你、杀害你。这样的理念一直串习到今天,如果还不改过来,那根本不能列入大乘修行人的行列当中。实际上,观想这个很重要。若能长期这样观想,获得圣者的果位时,众生痛苦,自己也会感受到的。《大般涅槃经》中说,就像父母有一个孩子,当孩子受痛苦时,他们心里很忧愁一样,对得地的菩萨来讲,看到众生受苦,自己的毛孔都会出血的。可是我们有没有呢?我看甘肃那边的屠宰场,牦牛被刀割脖子时,我们看都不敢看,但是旁边有些出家人还在笑,没有任何感觉,好像在那边割萝卜白菜一样。当然,屠夫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他的事业就是这样,他的宗教也是这样。可是穿着出家衣服的佛教徒,看到众生如此痛苦,还有心情说说笑笑,那真的是不应理。所以,我们现在的大悲心特别微薄,以后应该转变过来!好,今天讲到这里。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1]颂词中是“相”,藏文中是“想”。以前讲《金刚经》时的无我相、无人相等,藏文中也是无我想、无人想等,但意思应该是一样的。思考题734、自他相换包括哪几个方面?请一一解释,并说明修自他相换有何必要。735、三界众生无有边际,全部执为自己而取受痛苦,有些人一想到这里就被吓坏了,无法发起自他相换的勇气。你应该用什么方法一步一步说服他?736、菩萨是怎样观一切有情如同自己的?请以比喻进行说明。737、我们怎样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众生?你对此有哪些感触?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三十六节课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下面继续讲代受众生痛苦的教言。怙主观世音,为除众怖畏,涌现大悲心,加持自圣号。昨天已经讲了,发菩提心修自他交换的人,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众生,自己平时连一点小危害都不愿接受,尽量地去防止,那么众生也是同样。甚至观世音菩萨为了消除众生的畏惧,以大悲心加持自己的名号,使仅仅听闻此名号者也能得到庇护。观世音菩萨是三世诸佛大悲心的总集,三世诸佛的大悲心幻化成了观世音的形象。在藏传佛教,观世音大多数是男相,而汉传佛教中,几乎都是女相。当然,观世音的相没有固定,上至国王、婆罗门,下至乞丐,乃至非人、植物等,可依各种身相时时刻刻利益众生。同时菩萨还慈悲地加持自己的名号,令称念圣号者获得平安宁静。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发愿:“凡是听到我名字的人,愿他相续中生起菩提心,遣除一切恐怖。”通过这样的祈祷,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观世音菩萨那样,令见闻接触的众生得到利益,佛陀在《法华经》中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为利益一切众生,加持了自己的名号,就像一颗药通过加工之后具有药效,病人吃后马上会起作用一样,观世音名号跟普通人的名称截然不同,忆念的时候,千万个众生的烦恼、恐怖、痛苦同一个时间都会无余遣除。即使在众人当中产生一些怖畏,或者遇到地水火风的灾难、怨敌的危害、邪魔外道的侵损、重病降临、恐怖袭击,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也能遣除。《华严经》云:“忆念三次我之名号者,愿彼于轮回中无有恐怖感。”或者,让你发言、讲考,有些人胆子很小,特别害怕,这时候也可以忆念观世音菩萨。记得在20年前,我们讲考功德光的戒律,法王面前大家都特别害怕,轮到我的时候,我一直发抖,当时法王知道了,就让我好好地忆念观世音菩萨。后来我有没有忆念也不清楚了,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有些道友胆子比较小的话,讲考发言或者做一些事情时特别害怕,好像没有勇气,那个时候你就默默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样恐怖会全部消除的。《学集论》中引用《观音解脱经》也讲了很多功德,比如令诸众生离堕落怖,令诸众生离众威怖,消除堕入三恶趣的命运,遣除世间的十八种灾难等。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各种各样,譬如中国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本是非常平常的舞蹈,但由于表演者是二十一位聋哑人,所以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尽管每个人的评价不一定相同,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因为观世音菩萨始终加持非常可怜的人、烦恼深重的人,甚至极其下贱的妓女屠夫。因此,这些人的表演让世界上许多人感动震撼,应该是观世音以不同的显现来度化众生。千手观音的历史非常多,大家应该很清楚,菩萨看见众生的烦恼特别深重,于是化出了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睛,千手表示经常帮助众生,千眼则是昼夜六时观照每一个众生。当然,观世音菩萨有一只眼睛也能照见世界,有一只手也能帮助众生,只不过按照世人的感觉,一千只眼睛比一只眼睛要多,应该看得比较清楚,因而随顺世间的习惯,观音菩萨也就显现为这么多。残疾人的导演张继刚曾说:“一个人心中有爱、心地善良,自然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一个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他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众生。(帮助众生倒没有说,他说帮助他人。)”他这番话是从艺术的角度说的,但《千手观音》能让那么多人感动,还是有一种大悲心的加持力。尤其是聋哑人没有听力,不能说话,就算日常生活也非常困难,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菩萨的加持,随时随地会以不同形象出现。有时候出现在聋哑人的舞蹈上,有时候出现在高僧大德的言语中,有时候变成水声鸟声……不断地利益众生。有些大德还以电视剧的形式表演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事迹,如《观音妙缘》、《鱼篮观音》、《观音老母》,每一个都吻合现代人的心理,通过这种善巧方便,让大家了解佛教的真理,感悟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若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一辈子也会很圆满的。我一生中能依止善知识,遇到这么殊胜的密法,观音菩萨和度母还是有非常殊胜的因缘。也许是受父母和有些老师的影响吧,我从小就念观音心咒,大概六七岁放牦牛时,一个人去的话,走几步路就特别害怕,然后跑回来,一边跑一边念观音心咒“嗡玛呢贝美吽”,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一堆灌木,也觉得是魔鬼来了。有时候在山上遇到一群领导,因为我脖子上有金刚带和佛像,那个年代宗教还没有完全开放,我就默默地念观音心咒、观音名号,希望他们不要拉开我衣服,不然看见以后,我倒不要紧,当时很小,但是我家人肯定会糟了。后来那些领导跟我聊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就走了,我心里非常高兴。通过许多小事情,我觉得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长大之后,不管是在哪一个学校,始终对观世音菩萨有非常强烈的信心,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以前不管是学院总的修行违缘,还是个人的一些违缘,上师如意宝都要求大家念观音心咒、观音名号,很多的违缘也以此消于法界。所以大家在修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恐怖违缘时,一定要祈祷观世音菩萨。还有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念诵也有非常大的功德,《胜幢经》中说:“诸比丘,汝等若住树下、山洞、兰若……若时心生怖畏,当忆念佛陀名号,即可遣除一切违缘。”有些学佛的人经常出现违缘,这时候念“南无释迦牟尼佛”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真的功德非常大。大家对佛菩萨的祈祷时刻不能忘,如果像某些文学家一样,虽然对佛教不反对,但是没有信心,这种行为非常可怕。现在有些大学生,对佛教还是很认可,又有一定的信仰,但平时什么心咒、名号都不念,最多看一看《入行论》或者其他上师的教言,理论上愿意去研究,但念仪轨、念心咒,觉得是老太婆或净土宗的事情,自己根本不用做。这种人并没有真正进入佛门,否则行为上一定会与诸佛菩萨相应的。当然,与诸佛菩萨相应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理论了解佛法的奥义,这样虽然有必要,但也要以虔诚心、恭敬心在诸佛菩萨面前祈祷。像我们这样业力深重的人,时时刻刻都需要上师的指点和加持,离不开诸佛菩萨的无形加持。有些人可能因为无神论等教育的影响吧,听别人讲感应篇、因果报应,始终有种怀疑的心态,这一点是孤陋寡闻的象征,不接受的就全部否认,也是一种愚者的行为。所以大家既要懂理论知识,也要有信仰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据各大经典所述,对观世音菩萨有虔诚信心的话,肯定修行会圆满成功。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有些出家人尽管希望不要还俗,但偶尔的违缘来到面前时,心好像发疯了一样,自己都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马上就能把这种心念转变过来,让你变成一个正常人,有了正知正念以后,一般不会被违缘毁坏的。所以这些问题上,大家一定要听受上师们的教言,自己励力地修持。子二、退失不应理:对于大乘菩萨行为,尤其是自他交换这些非常殊胜的修法,千万不能退失。闻名昔丧胆,因久习近故,失彼竟寡欢,知难应莫退。颂词有两种解释方法,从比喻方面讲也可以,从意义方面讲也可以。各大讲义的解释各有千秋,但这在《广释》中说过,我在这里不分析,今天主要是以窍诀方式给大家解释。(我倒没有什么窍诀,但是依靠一些讲义,也有一些窍诀。)世间上有些特别可怕的人,令人闻名丧胆,但与他接触久了以后,觉得这个人也很随和,他不在身边时,自己就会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同样,修持慈悲菩提心的话,初学者刚开始觉得有一点困难,但只要信心不退、不断去修学,串习纯熟以后,一旦离开了大乘菩提,自己心里还会不快乐。我在上小学时有个同学叫康忠,他天天欺负我,我听到他的名字就躲到院子那边,特别害怕。后来到中学的时候,我有点长高了,跟他打过几次架,反而关系就好了。我到甘孜去了以后经常想他,没有他的话,心里不快乐,于是专门写信叫他来看我。他来了以后,给我一块走私表,我当时觉得特别珍贵。过去我家乡也有一个长官,听说特别吓人,很多人都怕他。但后来大家与他接触后,发现并不是这样,他最后离开的时候,许多人都特别伤心。类似的现象,世间上有许许多多,你原来听到他的名字、看见他的样子,就很讨厌,特别恨他,但后来通过不同的因缘,逐渐与之结上不同的关系后,即使一刹那他不在身边,好像自己也非常伤心。同样,学大乘要度化无量众生,布施身体财产,还要拿自己的快乐跟他人的痛苦相交换,这样的行为,乍听之下胆战心惊,很多人感到恐慌不安:“我怎么能做得到呢?独自一人求解脱不行,还要度化无量众生,不要说无量众生,度一个众生也困难,行持大乘佛法太麻烦了!”当然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会有这样的顾虑和恐惧,但是经过善知识和大乘论典的引导,在心里串习久了之后,到了一定的时候也不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定要慢慢来,不可能一步登天,没有打好基础的话,那就成了空中楼阁。只有打好扎实稳固的基础,一步一步按修法的次第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大乘的妙味。我们学院里有很多高僧大德也是这样。刚来学院的时候,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自己有利益就愿意做,没有利益的话,根本不愿意参与。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味希求自己的利益是不合理的,不要说今生的吃喝玩乐,就连来世独自解脱也没有意义,一定要帮助众生,只要对众生有利,宁可将自己的一切赐给别人。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心里就会闷闷不乐。这一点,菩提心修得比较圆满的人都会感受得到。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快乐愿意施给众生,别人的痛苦愿意自己代受,就像阿底峡尊者所说:“所生快乐皆施他,所生痛苦皆自受。”一切痛苦要统统归在自己身上,《修心七要》云:“报应皆归一,于众修大恩。”一切危害、不对的全部归于自己,一切恩德、对的全部归于众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愿意走这条路去帮助别人了,这个时候,让你像阿罗汉一样好好享受寂灭果位,或者像皇帝一样很快乐,你也不愿意。只要对众生有利,你宁可当乞丐,宁可当妓女。在座的有些道友,因为以前的环境等原因所致,最初对大乘佛教信心不那么大,觉得自己好好修行就可以。但这种心态慢慢可以转变的,到一定的时候,你会认为利益众生就是你的工作,不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你不愿意做,这种发心可以成为生生世世的行为准则。真的,我现在算不上菩提心,也没什么证悟,但跟刚来学院比起来,自己能明显地感觉到利他心。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想自己修一个大圆满,显示一个大神通,即使无法超过其他人,也应该胜过侮辱我的那些同学。(当时米拉日巴去学咒术,也是只有这种发心。)因为我出家的时候,好多同学和亲人都嘲笑我:“你这样剃光头,真是没出息、没智慧,多愚痴啊!”所以我想,再怎么样也应该变成一个大上师,有一点钱财、有一点势力,那个时候就超过他们了。当时有很多很多的心态。但是现在,这些心态确实都没有了,只想帮助一点众生,心里就非常欢喜,好像过得很有意义、很充实。如果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帮助到什么众生,就觉得很郁闷。当然,境界高一点的话,可以行为上直接利益众生,也可以发菩提心来帮助众生。但像我,完全依靠禅定力和智慧力来帮助众生,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然而不管怎么样,跟刚开始比起来,现在的利他心还是有所进步。你们每位道友的利他心,应该也是通过闻思这样的大乘经论带来的,同时也来源于传承上师们的再三叮嘱。我们上师如意宝的每一个行为都很感人,有时候翻开他老人家的著作,每部论典都是讲菩提心的功德,比如说《忠言心之明点》,里面就狠狠地呵斥了自私自利的心。当时我可能比较年轻,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但现在一个人翻开上师的著作或传承上师们的著作,才明白:“哦,全部的意义就是这样,上师们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可我现在才醒过来。”所以大家还是要认认真真地观察,观察之后要多串习,如果功夫没有到位,就像蜻蜓点水般地暂时听一堂课,那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有些学《入行论》的道友不花时间、不花精力,也不花任何资源,随随便便学一点,就想得到很大的利益,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投入大的话,产出才会大,世间人也说:“如果没有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资源,做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时间上,每天24小时,你要大量地花在这上面,如果没有花时间,你再聪明恐怕也有困难。前辈大德的智慧肯定超越我们,但他们修持也经历了千辛万苦,花了那么多时间,我们就更不用说了。精力上,有些人听课三心二意,根本不专心,那是不行的,一定要全神贯注,将内容逐字逐句融入自心。资源上,比如说《入行论》的推广,书费、光碟费等全部都免了,但有些人特别吝啬,搭车、打电话的钱都不愿意出,在某处集中学习,要跟对方联系的话,舍不得花电话费,从这里到那里要坐车,这个钱也不愿意掏。如果是这样,那你学习不会有真实效果的。功夫到位的人,获得的效益会很不错,但若方方面面都不愿投入,恐怕不会有什么希望。假如农民一点活都不干,却希望秋天有个好收成,这可不可能呢?学习世间知识都要付出很多很多代价,最后才有一定的收获,何况是更深奥的大乘菩提心了。因此,大家应该花时间、花精力,只有花了一定的人力、财力,才会换来真正有价值的如意宝。总之,大家还是要多串习。不串习的话,以前你很害怕菩提心,一听自他交换就觉得恐怖,假如很长时间没有串习,再过十年听到自他交换还是照样害怕,不敢接近。你永远都不接近可怕的人的话,他永远都是你的敌人,不可能变成密友。因此还是应该想尽办法“搞关系”,这样一来,最后那人也变成特别慈悲,天天一直笑,眼睛都睁不开,就像以前的大管家一样。很多人都说学院的桑管家很可怕,我最初也有这种感觉,走路的时候与他迎面碰上了,赶紧看自己衣服穿得怎么样。但后来上师要求我们两个负责修坛城宾馆,将近一年的接触后,我觉得他好像特别慈悲。前段时间我有点想他,拿了一尊文殊菩萨专门去看他:“很长时间没有见了,你现在身体怎么样?”他说:“我也好长时间没见你了,再坐一会儿,喝一点茶、吃一点糌粑,我没有什么其他吃的。”不过对上师如意宝,我真的是很害怕,无论是到国内外还是在学院,跟上师近二十年了,但好像越接近越害怕。其他的高僧大德、政府官员、知名人士,我接触了很多很多,感觉都不是这样的。我刚来的时候也特别害怕,很多话在上师面前都说不成,本来准备得好好的,可是一去就说错了,回来后不知道刚才说了什么,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加持吧。其他的人经过长期交往以后,慢慢就不害怕了。同样,修大乘菩提心也应该如此,你们不要认为大乘太可怕,“不要去学密宗、不要去学大乘佛法”,不能这样劝别人,只要慢慢接触的话,久而久之一定会离不开它的。子三、摄义: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若想迅速救护自他众生脱离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唯一的窍诀是什么?就是要修自他交换——将他人的痛苦自己代受,自己的快乐施予众生,或者像保护自己那样保护众生,像讨厌众生一样讨厌自己。这就是最殊胜秘密的成佛妙诀,也是所谓的“密法”。有些道友常说:“您可不可以在我耳边传一个秘密的窍诀?”那我小声地跟他说:“你自他交换!不要告诉别人。”(众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
正序
倒序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2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3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4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5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6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7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8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9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1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