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终于在担雪师父的引导下,于1997年9月7日,以在家修行的方式在圆福寺皈依佛门。有时不断被问及:为何要出家?其实我最早打算在六十岁时出家,因为那时认为我的人生大约可活八十年,所以做此盘算。我的想法是:自出生到二十岁为进人社会的准备期,二十岁至四十岁为劳动期,六十岁到八十岁为迎接死亡之旅的准备期。因此,我希望于六十岁时辞掉企业的工作,一方面做些僧人应做的事,另一方面研究佛教以迎向新的人生旅程。也就是说,在我八十岁、肉体面对死亡的时候,为了让新的心灵(灵魂、意识体)能顺利上路,我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才行。那么我如何肯定自己会在八十岁时死去呢?因为有位精通印度传统医术阿育吠陀② 的瑜伽高僧来日本的时候,曾经为我把脉诊断,大约把脉五分钟,对我一生的健康状况便如数家珍:“小学时期患过肺结核吧!”“罹病的是右侧的肺部吧!”“当时肺有浸润现象吧!”“目前偶尔半边的头会剧痛吧!”那时正为三叉神经导致的头痛烦恼)等等。①全名为白隐慧鹤, 1884 年一 1768 年,人称“慧鹤和尚”,静冈杉山人,日本临济禅宗的中兴祖师。——译者注② 阿育吠陀,梵文意指生命、智慧,相传是五千年前由印度圣者共同撰写的治百病的医书,堪称印度的华陀宝典。 ——译者注他的诊断太准确了,令我一时无言以对。结果他又以“现在你的身体很健康,没什么问题”“还可以活好几年”轻轻地带到现况,并告诉我如果换算成人类的年龄,我可以活八十岁。或许,因为我的脑海中一直铭记着这句话,所以认定自己会活到八十岁。只是实际的情况有点出人,一直到六十岁,我仍然忙于第二电电(现在的 KDDI )的工作,无法自经营的岗位上退下来。到了六十五岁,我的心念开始转强,也实际体会到“只剩下十五年了,不能再等”的感觉,于是决心付诸实行,出家时心中充满了“终于能够出家”的踏实感觉。事实上,我原定 1997 年 6 月 29 日出家,事前也向公司请了两周假,想要好好修行。没想到在那之前的一个月接受健康检查时,出乎预料地发现自己竟然得了胃癌。医生告诉我,健康检查时拍的 X 光片显示,我的胃部有些地方出现异状,要我几天之后再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后来在屏幕上,看到胃已经红肿糜烂的部位,切片检查的结果证实我得了癌症。其实,我每年年初一定会到医院做健康检查,那年因故延至六月初。主要是因为年初时妻子因为感冒,不想陪我去医院,我也就偷懒没去。幸好六月去了,才能及时检查出来,对我而言,六月还真是好时机。为何六月是好时机?因为如果一月去,可能还无法判定那是癌症,如果隔年一月才去做健康检查,可能已经来不及医治。医生宣布“因为还算早期,没有大碍”,立刻为我动手术清除了癌细胞。事实上,那时已经变成癌症初期,胃壁只剩下一层皮了。然而因为当时只是癌症初期,如果当年一月即去检查,应该还未变成癌症,但如果等到第二年的一月才去检查,又恐怕已经演变成无法挽救的癌症了。当时被告知罹患癌症,竟然没有一点惊讶或受到冲击的反应,我的感觉只是“喔,是癌症吗?”白天听完医生的宣布之后,我仍然依照原定的日程表,搭乘新干线火车到本州岛西侧的冈山县,参加盛和塾① 的例行会议,给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作演讲。演讲结束后参加恳谈会,还喝了一点酒,然后在新干线火车上和一些盛和塾的学员交换意见,直到深夜才回到京都的家,回家之后也和平常一样上床休息睡觉。①盛和塾于 1995 年成立,由稻盛和夫担任校长,以中小企业经营者为招收对象,分享人生哲学与经营理念,培育新时代的经营者。 —— 译者注于是,很多人问我:“当你知道自己罹患癌症时,心情没有受影响吗?”“意识到死亡时,你不觉得恐惧吗?”我只能说,当时我并没有那种感觉。因为,对我而言,死亡只是灵魂展开新的旅程而已,我深信那只是肉体的死亡,而非灵魂的死亡。如果死亡是新旅程的开始,那么就算罹患癌症而死亡,也非悲剧。年幼罹患肺结核时,心中充满不想死的求生欲望,但是到了五十岁左右,我对于死亡这件事就不再有特别的感觉了。至于那是否是基于信仰的心,我觉得有点差异。所谓的信仰,应该是相信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或者在基督的导引下进人天堂。但是在有信仰之前,我就认知到生命不灭、死亡是肉体消失、自己的灵魂永生不灭等,更重要的是,我已经了解到必须不断磨炼自己的灵魂,才是此生最重要的大事。而且出家以后,受教于担雪师父,他也曾训诲我:“僧人只顾修行,很难直接影响社会;你出家之后应该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才是真正的学佛之道。”总而言之,今后我仍将遵行佛的教义,将自己微薄的力量贡献给社会,以提升自己的心智。附 录“敬天爱人”的由来与意义常以光明正大、谦虚的心态对待工作,拥有一颗崇尚自然、热爱人类、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祖国之心。“敬天爱人”是京瓷的社训,也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概念。四十余年来,它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京瓷人的心中。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思想取自他最尊敬的一位日本先达—— 西乡隆盛的座佑铭。西乡隆盛与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明治维新三杰”,是推动日本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明治维新时期的功臣。他也是鹿儿岛人(当时称为萨摩藩)。当年,京都清水寺的僧人月照,因参加尊王攘夷运动,逃出京都,投奔西乡隆盛。后来,新幕府将军不准西乡庇护月照,在幕府兵逼迫下, 1858 年 11 月 16 日西乡与月照一起在锦江湾投海自尽。月照催难,而西乡获救。月照与西乡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后来被很多慷慨赴死的志士引为楷模。清末戊戌变法后,谭嗣同就曾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婴、柞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西乡隆盛后被流放到奄美大岛和冲永良部岛等外岛,历尽磨难,却始终不屈不挠。之后,又转而参与倒幕运动, 1868 年日本戊辰战争爆发后,指挥政府军取得鸟羽伏见之战的胜利。后与幕府的重臣胜海舟谈判,兵不血刃而进人江户城,最终平定了幕府势力。倒幕成功后,西乡隆盛成为明治维新的重臣。 1873 年因主张“征韩”失败,辞官回乡,开办“私学校”。 1877 年在反动士族拥戴下发动叛乱,挑起日本西南战争。 9 月兵败自杀。西乡隆盛成为明治维新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风云人物。西乡隆盛在人生中所表现出的义理人情、爱僧分明以及身处逆境时的坚忍不拔,都为稻盛和夫所推崇,故而将其“敬天爱人”继承发扬为自身经营哲学的核心。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这里的“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稻盛和夫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所谓“爱人”,就是“利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从广义上讲,这个“他”是指客户,包括顾客、员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要从“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就应该为客户服务,一切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客户的要求。只要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企业也就可以从中分享价值,对员工,对社会也是如此。稻盛和夫曾经解释说:“这里所说的利他,也并不仅是一种方便的手段,而本身就是目的,为了集团,为了让大家都能幸福的目的。利他这样一个目的,才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到大家的共鸣。而任何利己的目的,最多只能引起一小部分人的共感,但上面加上利他,就有了普遍性,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想搞好经营,就必须是利他经营。”同时,他认为,“利他”是“为了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京瓷“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的经营理念,稻盛和夫所创立的“京都赏”等等,都体现了对“敬天爱人”思想的具体诠释。2002 年,稻盛和夫的继任者前社长西口泰夫在接受《商务周刊》的采访时,曾经对“敬天爱人”做了这样的阐释:人们要经营一项事业的时候,他要不断地和社会发生关系,比如生产手机,你要向社会梢售,或者从许多厂家采购零部件。企业是很多人的群体,这时候就需要制定一个活动的标准,在京瓷就是“敬天爱人”。我们希望能在工作的时候对更多的人做出贡献,这是一个基本的思想。比如生产一个产品,如果光是追求利益,这个事业不会成功。我们希望给我们提供产品零部件的许多小工厂也能得到好处。京瓷希望有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买到我们的产品,要让他有这种感觉:我买这个产品买对了。同样,京瓷的投资人,还有我们自己的职工,他们也应该感到快乐,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