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我们当中只有很少的人才善于观察生活。我们往往没能把我们的眼睛通过大脑的心理程序所传给我们的信息加以滤清。结果,我们观察事物时,就不能完全真正看见它们。我们获得了生理上的印象,却不能领会它对于我们的意义。换句话说,我们并未能用积极的心态去理解传到我们大脑中的印象。现在是不是检查你的生理视觉的时候呢?当然不是,那是医生的事。但心理视觉像生理视觉一样,能被歪曲。当心理视觉被歪曲了时,你便在一层虚假概念的薄雾中东奔西窜,就会不必要地碰坏和伤害你自己或别人。眼睛最通常的生理弱点是两个相反的极端——近视和远视。心理视觉也有这两种主要的歪曲。心理近视的人易于忽视远方的物体和可能性。他只注意近在手边的问题,看不到未来的机会,其实只要他能以未来的观点去进行思考和计划,有些机会就会是属于他的。如果你不为将来制定计划、确立目标和打下基础,你便是近视型的人。另一方面,心理远视的人易于忽视就在他面前的可能性。他看不见近在手边的机会,而只看到未来的幻梦世界,并认为它与现实无关。他要从顶峰上开始他的伟大事业,而不愿从地面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他们观察和承认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既要看得远,又要不忽视近处。一个人懂得了如何直接观察在他面前的东西,是有巨大好处的。在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西部边境比特鲁特山边的达比镇,人们好多年都习惯于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获得这个名称是因为它被侵蚀业已暴露出一条凸出的狭窄部分,这部分是微微发光的晶体,看上去有点像岩盐。早在1937年这儿就修建了一条直接越过这块露面岩层的小径。但是此后一直到1951年,并没有一个人耐烦地弯下身子去捡起一块发亮的矿物质,好好地把它观察一下。就在1951年,两个达比人康赖先生和汤普生先生看见一种矿物的集合物陈列于这个小镇,感到十分激动。他们看到矿物展品中的绿玉标本上,附有一张卡片,说明绿玉可用于原子能探索,便立刻在晶山上立柱,表示所有权。汤普生把矿石的样品送到斯波堪城的矿务局,并要它派一名检验员来察看一种“储量巨大”的矿物。1951年的下半年,该矿务局就派了一部推土机上山采取矿石样品并进行成份分析,认定这里确是极有价值的世界最大的铍的储藏地之一。今天一些沉重的运土卡车陆续奋力登山,又载着极为沉重的矿石慢慢地闯出一条下山的回路;而在山脚下等待他们的实际是手中拿着支票的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政府的代表。他们每人都急于购买这些矿石。这一切都仅仅是由于一大两个青年人不仅用他们的生理眼睛去观察,而且不怕麻烦,还用他们的心理眼睛去思考。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视觉被歪曲了,成了一个心理远视的人,他就不能做到康赖和汤普生所做到了的事。因为他只能看到远处的东西,却让脚下的机会白白地走失了。在你的身边有这种机运吗?观察一下你的周围吧。当你处理日常事务时,你是否会因有什么不便的地方而感到苦恼?也许你能想到用一种方式去解除这种苦恼。这不仅对你,而且对别人都是有益的。许多人由于满足了这种家常的需要,都已得到了可观的酬金。发明紧式发夹的人是这样,发明纸夹的人是这样,发明拉练和发明金属松紧裤带的人也都是这样。看看你的周围吧!要学会观察啊!你可能会发现几亩金刚石就在你的后院里。但是心理近视可能同心理远视一样有问题。有心理近视问题的人只能看见鼻子底下的东西;而更远的可能性却悄然而逝。这样的人就是不理解计划力量的人。他不懂得用于思考上的时间的价值。他穷于应付直接面对着他的一些问题,以致不能把他的心理解放出来,对准远方,寻求新的机会,新的趋势,构成宏伟的图景。能够观察到未来乃是人类大脑最壮观的成就之一。在佛罗里达州柑桔地带下方有一个小镇叫做温特·海芬。它周围的乡间都是农地。确实,这儿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完全不能吸引游入的地区。因为它与世隔绝。它无海滨,无高山,只有一些微微起伏的小山,在山谷中有一些小湖,此外还有一些长着丝柏的沼泽地。但是有一个人来到了这个地区,他用别人未曾使用过的眼光看待这些长着丝柏的沼泽地。他的名字是理查德·波普。波普买下这块沼泽地的一部分,用篱笆把它围住,把它创办成世界著名的丝柏花园,曾有人出价100万美元,购买这块土地,遭到拒绝。当然,这事并非像说的那样简单。波普曾经认识到必须抓住每一点机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波普知道:唯有通过连珠炮似的广告这个唯一的方式,才能把公众吸引到这么荒凉的地方来。但是广告耗资巨大,所以波普就只好做简单的广告。他首先参与大众摄影事业。他在丝柏公园开设了一家摄影器材商店,向旅游者出售胶卷,然后教他们如何拍摄花园的特殊镜头。他雇请技术高超的滑水运动员,请他们作出精彩复杂的表演。这时,他用高音喇叭向公众宣称他们应当用什么样的相机框架拍摄这些动作。这些旅游者带回去的精采照片就给波普作了最好的广告宣传。波普的观察是一种创造性的观察,我们大家都该发展这种观察能力。我们必须学会用新颖的眼光看待世界,观察处在我们周围的机会,并同时洞察未来,探寻存在于那儿的机会。观察是可以学会的一种技术。但它像任何别的技术一样,必须加以练习。观察别人的能力、智慧和观点我们也许认为我们已认识了自己的才能,然而在这方面我们却可能是个盲人。让我举一位女教师的例子来说明。她需要检查她的心理视觉。她既近视,又远视。因为她既不能看见她的学生现在的、也不能看见他们将来的潜在的能力和才能,或者他们的观点。当然每个人——伟人和准伟人——都必须有一个起点。他们并非生来就成为卓越的或成功的人。事实上,在最伟大的人中,有一些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有时被认为是十分愚蠢的,直到他们掌握了积极的心态,并且学会了理解他们自身的才能和展望他们的确定目标,他们才开始向成功之道,攀援而上,有一个孩子,他的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愚笨的、昏庸的蠢货”。这个孩子常在他的石板上画画。他到处观察,倾听每个人说话。他常提出一些“不可能的问题”,但不肯说出他懂得什么,甚至在处罚的威胁下也不肯。孩子们称他为“笨蛋”,他的成绩也确实经常是全班最后一名。这个孩子就是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当你阅读爱迪生的传记时,你会受到巨大的鼓舞。爱迪生上小学的全部时间不超过三个月。他的老师和同学都异口同声他说:他太笨了。然而,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件事促使他把他的法宝的消极心态那一面翻转到积极心态这一面,从而发展成一位出类拔革的人,一位划时代的发明家。是什么使爱迪生改变了他的整个态度呢?是这样一件事:当他的老师告诉学校的督学,说他是“昏愤的”学生,把他再留在学校里是不会有任何价值的时候,他的母亲带着他奔到学校向校方大声地声明:她的儿子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比这位教师和这位督学都更有头脑。爱迪生称他的母亲是孩子们所曾经有过的最热情的维护者。从那一天起,他在母亲的熏陶下成了另一个孩子。他说:“我的母亲给我的影响使我终生受益。我不能失去她早期给我的良好的影响。我的母亲总是十分亲切,总是富有同情心,她绝不会误解我,看错我。”母亲对他的信任使他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见识看待他自己。这使他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研究。这种态度教导爱迪生用更深刻的心理洞察力去思考、理解、创造和发展有益干整个人类的发明物。那位教师没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她并非真有诚意和兴趣来帮助这个孩子。他的母亲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你常有一种倾向要看到你所想要看到的东西。“耳闻”不一定包含注意或应用。“倾听”却总是要做到这两点。我们在这部《人人都能成功》中敦促你要倾听信息。这就是说:你要精心注意到如何把这个原则和你的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吸收它,使它成为你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许你很想知道你如何能把下面别人所应用过的原则联系到你自己的生活中去。杜邦公司的化学家卜兰克博士作了一次实验,但是失败了。他在实验后打开试管,观察到这试管里明显地含有什么东西,因此觉得奇怪。他问自己:“为什么?”他不像别的人处在这种相似的情况下,会把试管扔掉。真的,他称了称这个试管,发觉它比同牌号、同型的试管要重些。卜兰克博士又问自己:“为什么?”卜兰克为他的几个问题寻找答案,这样他就发现了非常透明的塑料四氟乙烯,通称为特氟纶。在某一个时期内,美国政府包销了杜邦公司的全部产量。当你见到什么不懂的东西时,就问问你自己:“为什么?”并更密切地观察它。你可能获得巨大的发现。向自己提问题向你自己或别人提出使你迷惑不解的问题,可能使你获得丰厚的报酬。这种方式曾经导致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从前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祖国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只苹果落到了地上。这个年轻人是一位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他问他自己。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普遍原理呢?这位年轻人就是牛顿。他用思考的力量,获得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从心理上进行观察就是思考。通过思考,他找到了答案:地球和苹果互相吸引,物质吸引物质的定律可以适用于整个宇宙。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是向他自己提出问题,另一个人却向专家征求建议。但他们都成功了。他能采纳忠言,因而成了巨富1869年在日本,御木本小吉的父亲——一个乡村制面条工——病了,不能工作了。这时御木本只有11岁,他不得不继承父业,当乡村制面条工。这个少年要奉养他的双亲、六个兄弟和三个姊妹,每天除去做面条外,还必须出售面条。这证明他不仅是一个能干的生产者。还是一位优秀的销售员。御木本以前曾向一位家庭教师——一位武士学习过。武士曾教导他说:“真正忠诚的模范包括亲切的行动和对他的同胞的热爱,绝非仅仅背诵形式上的祈祷文。”御木本有了这种积极行动的、基本的积极心态的哲学,就成了一位实干家。他养成了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现实的习惯。他在20岁时爱上了一位武士的女儿。这个年轻人深知他未来的岳父不会乐于让自己的女儿同一个制面条的工人结婚。因此,他就激励自己要和对方的身份相称。他改换了他的职业,变成了一位珍珠商。像世界上许多取得了成就的人一样,御木本不断地寻求能够帮助他从事新活动的特殊知识。他像我们时代的大工业家一样,向大学寻求知识。水仓芳吉教授告诉他一种从未被证实过的关于自然定律的理论。这位教授说:“当外界的一种物体,例如一粒沙子,粘到牡蛎的体内时,就形成了一颗珍珠。如果外界的物体不杀死牡蛎,牡蛎就以一种分泌物包住这个物体,这种分泌物就在牡蛎的壳内形成珍珠母。”御木本的热血沸腾起来了!他立即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能饲养牡蛎,然后精细地放一个微小的外界物体到牡蛎的体内,让自然去走它自己的道路吗?”他简直迫不及待地要取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御木本首先根据向那位大学教授学到的知识去进行观察,然后应用他的想像力并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他认定如果所有的珍珠仅仅是当外界物体进入牡蛎体内时才能形成,他就能使用这一自然定律发展珍珠生产。他能把外界物体置干牡蛎体内,迫使牡蛎生产珍珠。他学会了观察和行动,终于成了一位成功者。现在,我们对御木本生活的研究,在于说明他应用了所有17条成功原则。知识不能使你成功,但是应用知识可以使你成功。行动起来!当我们学习用新的眼光观察事物时,我们心中所涌现的许多想法会使别人觉得很狂妄。这些想法既能吓倒我们,也会使我们获得财富,如果我们照着它们行事的话。这儿有另一个关于珍珠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美国青年,叫做哥尔德斯通。他向衣阿华州农民挨门逐户出售珠宝。在经济萧条时期的一天,他获悉日本人正在生产美丽的人工珍珠。这种人工珍珠比天然珍珠售价要低一些。哥尔德斯通“看到了”一个好机会。他和他的妻子爱斯瑟不顾萧条时期的不景气,变卖了所有的资产,动身到东京去。他们在日本登陆时,只有不到1000美元,但他们有他们的计划和积极的心态。他们夫妇会见了日本珍珠商协会的领导人喜田村先生。哥尔德斯通的目标很高。他告诉喜田村先生他的计划是把日本人工培养的珍珠推销到美国去,要求喜田村先生给予10万美元的贷款。在经济萧条期,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几天以后,喜田村先生同意了这笔贷款。哥尔德斯通夫妇回到美国,珍珠销售很好。他们很顺利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几年后,他们决定建立自己的农场。在喜田村先生的帮助下,他们创立了这个农场。他们再一次看到了别人所未能看到的机会。但是有一个问题:经验证明受到人工置人外物的牡蛎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个巨大的损失呢?”他们问自己。经过许多研究,哥尔德斯通夫妇开始把医学上的方法用到牡蛎上。他们把牡蛎的外壳加以刮擦和洗净,以减少牡蛎受感染的危险。“外科医生”们用一种液体麻醉药使牡蛎松弛,然后把一粒微小的蚌丸塞进牡娠,作为逐渐形成珍珠的核心。他们再把这些牡蛎置于一只笼子里放回水中。每四个月检查一次。通过这种技术,90%的牡蛎能够存活,并能制造珍珠。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应用心理的洞察力以后所获得的成功。观察力比通过眼睛的视网膜接收光线的生理过程要复杂得多。它是对你所看到的东西作出解释,并把这种解释应用到你的和别人的生活中去的一种技巧。学会观察将给你带来梦想不到的机会,然而积极的心态会使你在更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你还必须按照你所学到的知识开展行动。行动是至为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行动,你才能建功立业。再不要等待了。请你阅读下一章《建功立业的秘诀》,通过积极的心态,再攀上一级成功的阶梯。第7号领航员领航须知1.学会观察!观察是学习的过程。90%的观察发生于大脑中。2.“用四个手指代替五个手指”。正是这个信条使得盲童乔治·康贝尔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过着充实而幸福的生活。你怎样应用这个信条呢?3.现在是该检查你的心理视觉的时候了吗?当你的心理视觉被歪曲了时,你就必然地像是在一层虚假概念的薄雾中东奔西窜,就会不必要地碰坏和伤害你自己和别人。4.看一看——仔细地看一看,认清你所看到的东西。在你的后院里可能有几亩地的金刚石啊!5.不要近视——要看到未来。丝柏花园之所以变成了现实,就是由于波普视它为确定的未来目标。6.你要看准一个人的才能、才智和观点。你可能忽略了一位天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读小学时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7.向自然学习。怎样学习?向你自己提出一系列问题,就像牛顿那样。8.用行动把你所看到的东西转变为现实。御木本把一个理论转变成了珍珠财富。哥尔德斯通认识、叙述并应用了这些原则,而且他把医院中用以拯救人的生命的方法同样地用在人工培养珍珠的事业中,拯救牡螨的生命。8.建功立业的秘诀建功立业的秘诀——行动。在本章中你将会发现建功立业的秘诀,也将得到一句极为有用的自我激励的警句。这句警句将下意识地促使你行动,去做你想要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做你想要做的事,或者干脆说,你实际上是在做你并不想做的事的话,那么,这一章就是为你写的。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都掌握了这种建功立业的秘诀。你可以从加利福尼亚州琴诺城的加利福尼亚成人学校的督学兼教导顾问波奥梅斯特所说的话中感觉到这种秘诀。他曾经对我们说:“我总是告诉我们的自学习学班的同学说:我们惯常把我们所读到的和认识了的东西变成我们的藏书和词汇的一部分,而没有把它们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则告诉他,我们是如何把从书本上认识的东西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的。我们还向他提出了用以建功立业的“自我发动法”。怎样把建功立业的秘诀用到生活中去呢?首先要养成一种“习惯”。“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伟大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这样说过。他的意思是说,人是被习惯所支配的,而你可以选择或养成好的习惯,只要你应用“自我发动法”。那么,建功立业的秘诀是什么呢?促使你应用这一秘诀的自我发动法又是什么呢?建功立业的秘诀就是“行动”。自我发动法实际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无论何时,当“立即行动”这个警句从你的下意识心理闪现到有意识心理时,你就该立即行动。平时就要养成一种习惯:用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对某些小事情作出有效的反应。这样,一旦发生了紧急事件,或者当机会自行到来时,你同样能作出强有力的反应,立即行动起来。假如你有一个电话应该去打,但由于延宕的习惯,你没有打这个电话。当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进入你的有意识心理时,你就会立即去打这个电话。又假定你把闹钟定在上午6点。然而,当闹钟闹响时,你睡意仍浓,于是起身关掉闹钟,又回到床上去睡。久之,你会养成早晨不按时起床的习惯。但如果你听从“立即行动”这一敕令的话,你就会立刻起床,不再睡懒觉。威尔斯是掌握了建功立业秘诀的多产作家。他力图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当他产生了一个新的灵感时,他便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对他来说,这就像是你想到一个令人愉快的念头时,你就不觉地笑起来一样。许多人都有延宕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变他们整个生活进程的良机。历史已经记录了有些战役的失败仅仅是由于某些人延宕了采取得力行动的良机。“积极的心态成功学学习班”中的新生常常谈到延宕是他们很想改掉的一个习惯。于是我们就给他们讲建功立业的秘诀和自我发动法。我们为了激励他们,还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战俘的故事。自我发动对一个战俘的意义以前日军在马尼拉登陆时,菲律宾海军的一名文职雇员被捕了。他被关进一个旅馆,两天后叉被送往一个集中营,他叫哈蒙。就在到达集中营的第一天,哈蒙看见一个难友的枕头底下有一本书。他向难友借了这本书。这本书叫做《思考致富》。在哈蒙阅读本书之前,他的情绪很坏。他恐惧地望着在那个集中营里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但是,当他读了这本书时,他就为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拥有这本书,让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面那些可怕的日子。哈蒙在同难友讨论《思考致富》中的问题时,认识到这本书是他自己的一笔巨大财富。“让我抄这本书吧!”他说。“当然可以。你开始抄吧!”这是回答。哈蒙立即开始抄书。一字又一字,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他紧张地抄着。他时刻陷在有可能随时失去这本书的苦恼中:这本书会在任何时候被拿走,但这种苦恼激励他日夜工作。真是幸运,哈蒙在抄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后不久,他就被转移到臭名昭著的圣多·托玛斯城集中营。哈蒙之所以能及时完成抄书工作,乃是因为他能及时开始这项工作。哈蒙在三年零一个月的囚犯生活中随时都带着这本书,把它读了又读。这本书给了他丰富的精神食粮;鼓舞他生发勇气,制订未来计划,保持和增进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圣多·托玛斯监狱的囚徒在生理和心理上永远受了伤害——恐惧现在,也恐惧未来。“但是,我在离开圣多·托玛斯时比我当见习医生时,还要觉得好些。在那儿我更好地为生活作了准备,心理上也更活跃些。”哈蒙告诉我们.在他的谈话中,你可感受到他的主要思想:“成功必须不断地实践,否则它会长上翅膀,远走高飞。”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建功立业的秘诀能把一个人的消极态度改变为积极态度。通过它,一个人能把可能被毁弃了的一天变成令人愉快的一天。可能被浪费了的一天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乔根做了一个夏天的旅游向导工作。因为他所做的工作大大多于他所得的报酬,有些从芝加哥来的游人就给他安排去美国旅游一次。旅程包括在华盛顿观光一天。乔根到达华盛顿时,在魏拉德旅馆登了记。他在那儿的帐单已经有人给预付了。这使他高兴到了极点。可是,当他准备就寝时,一次意外的打击迎头而来——他发现钱包不见了。钱包里装有护照和现款。他跑到楼下旅馆的柜台,向经理说明了情况。“我们愿尽一切努力。”经理说。但是直到第二天早晨,钱包仍不知下落。乔根的衣袋里只有不到二元的零钱。现在他孑然一身,飘零异邦,怎么办呢?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吗?到警察总局坐等消息吗?突然地,他说:“不!我不愿做任何这样的事!我要参观华盛顿。我可能再不会到这儿来了。我在这个伟大的首都里只能呆上宝贵的一天。毕竟,我还有去芝加哥的机票,还有许多时间解决现款和护照的问题。但是,如果我现在不去参观华盛顿,我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现在应当是很愉快的时候。”“现在的我和昨天失去钱包以前的我应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愉快。现在我应当也很愉快——刚刚到达美国,有权在这个伟大的城市里享受一个假日。”“我不愿把时间无益地浪费在由于损失而引起的不愉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