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讲述-6

你懂得什么叫随缘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就是表演、唱戏。也表现得有喜怒哀乐,样样都表现,表现得比世间人还要美满,心中真看破、真放下,就像在演戏。所以人生如戏、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指随缘,人生如梦指不染著,知道它是假的。也就是说,人生如梦是从‘看破’而言,人生如戏是从‘放下’而言,放下之后演戏。所以我讲过,佛经是剧本,真正看破放下的人就与诸佛菩萨一样,照著剧本演戏。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一切活动没有自己,纯粹是表演给别人看的,事相非常活泼,理体与空性相应。我们就肯定此人是佛菩萨应世,是乘愿再来人,不是凡夫。为什么?他不仅超越六道,连十法界也超越了,这才叫清净光明。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这种生活才真正是幸福美满,诸佛菩萨的生活,不是凡夫。诸位要细细去思惟、细细去衡量,这种生活自不自在?“光明”,落实在生活上,就是光明磊落,现代人所谓的透明化。外国很重视隐私权,佛教我们光明磊落,一切透明,没有隐私。凡有隐私,大概都不是很光明的一面,为什么?怕人知道。诸佛菩萨没有一件事情不能告诉人,没有一件事情隐瞒众生。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样样公开,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私利,连‘我’与‘我所’都舍得干干净净,身是透明的。此地的‘光明’,应当从这个地方做起。最初的方便,怎么作法?从不妄语开始。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从不妄语做起,才能真正做到光明磊落。第七尊︰可意雷音主林神。这一尊菩萨教我们说话。“音”是音声,音声可意。“可意”就是令一切众生听到生欢喜心。此音不是泛泛之音,而是能觉悟众生之音。“雷音”,雷的音声能振奋人心,能震破众生的烦恼,震破众生的无明;还有一个意思,雷音远闻,取这两个意思。这里我们应当要懂得,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之中,只要我们开口,遇到人与人交谈的时候,就要想到我的音声是‘可意雷音’。闲谈的时候也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世间人常说:‘三句不离本行’,我们的本行就是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佛、《阿弥陀经》,以及古德讲解净土宗的经典─往生经,把这殊胜的法门,遇到的人,只要他与你交谈,你就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要为他讲解,时时刻刻存这个心。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完全由你自在,这种音声就是可意雷音。不仅在讲台上,任何时候的说话,乃至于打电话,都是可意雷音。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要变成自己现实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我们就依照‘大方广佛华严’剧本来演戏,这样的生活多美、多么殊胜!第八位︰光香普遍主林神。前一尊表言说,这一位表现相。我们的形象要好,形象就是一般讲的威仪。形象可以常常变化,‘和其光,同其尘’,才能普度一切众生。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形象,譬如我们的表情,要随著场合变化,人家有吉庆的场合,表情要很欢喜,穿著也让人一看都能生欢喜心,颜色可以鲜艳,与场合相应。如果参加丧礼,表情要肃穆,不能嘻嘻哈哈的,好像人家死得好一样;服装颜色也得素一点,穿黑色的、藏青色的,表示哀悼之意。所以色相是随著众生种种不同场合而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家人服装很多,大多懂得要穿适当的服装及打扮,以应付场面,这就是‘光香普遍主林神’所教我们的。出家人的服装比较单纯,无论什么场合,我们都是这身打扮,而且也都是同样颜色,这是在社会中比较特殊的。虽然服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表情可以有变化。光与香,“香”在此地可以看成气分,“光”是光彩,一般包括在威仪当中。“普遍”两字很重要,普遍决定是以清净心、平等心,做出种种慈悲的示现。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才能普遍,才能给社会大众起‘作师作范’的作用,做社会大众的表率模范。第九尊︰妙光迥曜主林神。德号中充满智慧光明,今天叫高度的智慧,遍照世间。德号中有一个“妙”字,以高度智慧表现在生活之中,表现在频繁的工商业应酬之中,妙是谦虚。世间一般人有才华、有地位、有财富,都免不了骄慢,那很不妙。但是释迦牟尼佛多谦虚!在人间,我们可以说有史以来,在历史记载中所见,无论智慧、福报、才艺,佛都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人能与佛相比。释迦牟尼佛对于最贫穷的乞丐都非常尊重,决定没有一丝毫轻慢,这种行才叫妙,这才叫‘妙光’。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佛很清楚、很明白,贫穷乞人也是一尊佛,怎么可以轻慢?世尊何以看到他是一尊佛?世尊见性不著相,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佛性,怎么不是佛?所以世尊在这部经与《圆觉经》中都说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从性上讲,一切众生统统是佛;从相上讲才有差别。但是相是假相,性是真性;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是真佛假众生;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佛才是真的。众生为什么搞成现在这个苦相?众生是迷惑颠倒的佛,诸佛如来是觉悟的佛。我们只能用这个比喻,希望同修们从比喻中去领悟,可不能著相。不要执著真有一个觉悟的佛与一个糊涂的佛,你就不解言说之意,所以言说执著不得。马鸣菩萨说得有道理,我们一定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名字相指名词术语,心缘相是妄想,我怎么看法、怎么想法。这三种都要离开,读经、听教才能有悟处,才能入境界。悟入境界,在生活中立刻就用得上,佛法真有用,与我们的生活绝不脱节。用熟了,不知不觉就超凡入圣,转业报身成愿力身。《华严经》中讲的愿身、智身,也就是常说的乘愿再来,将业力转变成愿力,将业报转变成愿力的化身。转变是一件难事情,但不是不能转,决定可以转。佛菩萨能转,我们也能转,你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妙光迥曜名号中的含义。第十尊︰华果光味主林神。尊者德号中的表法,用现在话说,就是他在工商界的成就,以‘华、果、光、味’,说出四样。“华”表他的因行,也就是从他创业一直到成功,辛勤努力的工作,好比花。他的事业成就,这是“果”报,事业成功了。“光”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味”是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他在某个行业中取得成就,让一切众生在生活上得到便利、得到享受,这是味。所以这一尊主林神表法是总结这一段,意思非常的具体而圆满。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参与这个法会的团体,数量与前面一样,都是佛世界微尘数。这个法会所包的时空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但包括现前,也包括过去、未来。末后这一句叹德︰3、摄德圆满皆有无量可爱光明。这个意思很容易体会。我们如果到现代繁华的商业区去走一走,可以看到本地或者外国许许多多商主(企业家)的成就,他们的事业,真的像树林一样,树立在两边,我们去参观、欣赏。产品琳琅满目,真的“可爱光明”,看了都很喜悦。如果这些商主是菩萨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得到享受。为什么?菩萨布施,以很合理的价钱将商品卖给我们。他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为目的。如果以赚钱为目的,他是凡夫,但是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如果他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他是菩萨,他的财富无有穷尽。为什么?在理论上,我们晓得愈施愈多。前生修的福报很有限,一个经济风暴来的时候,凡夫禁不起,菩萨禁得起,菩萨无所谓。不管风暴大小,他一样发,一直发到底,因行果报不一样,世间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如果真正明白,谁不愿意学菩萨?菩萨的事业成就都有可爱光明,而且非常鲜明,一切众生都能够体会得到。(九)主药神 分三再看末后一段,第九‘主药神’。从执金刚神一直到此地,这九类的神众,代表十住因果。十住,住佛所住。由此可知,在这一段经文中,每一位代表所示现的身分,虽然是神众,实际上都是菩萨。菩萨的名号就是教我们,生活在世间,从事任何行业,应当如何面对社会大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些都是菩萨行中重要的原则纲领。如果我们能够学习、能够照做,就是在行菩萨道、修菩萨行,这是真正学佛,真正学作菩萨,不必要换生活方式,不必要换工作行业,就在自己现实生活本位当中学习。我们明白、觉悟了,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下面这一段主药神,诸位一看就能够联想到,是从事于医学、医药界的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包括制药行业都在其中,现代的健康保健统统归在这一类。这一个社团是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离开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在世间,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一定要求助于他们,所以这些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医德,特别标显的是仁慈。从事这行业的人,本愿是救人,决不是牟利。如果以这个行业牟利,造的罪业就很重。众生得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如果医生一定要求很高的医药费,否则不医治,业就造得很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从事于医药行业的人,积功累德比一般行业容易,做亏心缺德的事情,造业也比别人重。换句话说,将来他的前途两条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看他自己的选择。如果他学医真正是为了救人,他是菩萨;不往生,也决定生天,得天福。如果他认为这个行业可以敲人竹杠、赚钱,他的前途就是地狱。古时候,世间人最敬爱良相、良医。宋朝范仲淹先生年轻的时候,生活很清苦,穷秀才。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在传记中读到,他是苏州人,在一个寺庙中念书,穷到没有饭吃,每天只煮一锅粥,将粥划成四分,一餐吃一块,穷到那个程度!后来,他在无意中发现寺庙地下藏有黄金,为数不少,一般人会认为发财了!但是范仲淹又把黄金埋回去,认为这是不义之财,不应该得的。他也不告诉任何人,没有人知道。曾经有一次与几个朋友遇到一个算命的,他就问算命先生:你算算我的命,能不能作宰相?算命先生听他这个口气,笑笑,太夸大了。然后他又问:你给算算,我可不可以作医生?算命先生说:你怎么从宰相一下就掉到医生?他就说:唯有宰相与医生能救人。他完全出于一片救人之心,不是为得高官厚禄。所以算命先生佩服他:你这种心胸,真宰相也!他以后真的做到了宰相。范仲淹先生做了宰相,官高权重,但是生活几乎没有改变,还是过穷秀才的生活,收入全用来济贫,帮助一些苦难众生。他养三百多家,亲戚朋友中生活困苦的,他都帮助。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来,他的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贤人。印光大师一生最佩服的有两个人,孔老夫子第一个,他是第二个。积的德太大了,代代贤能,他给我们社会大众做了一个好样子,不但不取不义之财,应该得的都施舍。完全是一个救人的心,从小怀著救天下人的大志,一直到老死,都不改变,而且真正奉行,这就是菩萨发心。以佛门中言,都是再来人,菩萨乘愿再来,给世间人作师作范。1、标数辨类复有无量主药神。经文中说这一类神众的数目无量,似乎比前面所讲的更多。主药神就是从事医学、医药,主治一切众生疾病的行业,我们今天称为医学界、医药界的社团。在本经表法,代表医德、行德,在各种行业中其德行最为明显。菩萨只晓得救人,救人要紧,救人第一,至于酬劳费用,他不曾想到。在古代,行医多半是布施,只是大富人家给他一点供养,也没有一定要收多少钱的,这话说不出口。作为老师,教学生也不能一定要收多少学费,说不出口。所以古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报酬,随意;家庭富有的人,可以多送一点供养老师;实在贫穷人家,表示一点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拿钱。从前老师有德行,心目当中是培育人才,不是来求报酬的。医生也如此,病治好了,对医生的报酬也是随分随力,医生决定不会要求收多少酬金,完全是救世。菩萨为众生治病,众生有什么病?烦恼是病、迷惑是病、贪嗔痴是病。所以他表现的是伏贪嗔痴,帮助一切众生修学,利益众生的法身慧命。清凉大师在注解中告诉我们,如果就利他的德行来说,就是‘三业不空’,总表医德。身体每天工作,心心念念都是帮助病苦的人,要有这个愿望。现在医药很发达,医疗设备比从前进步太多了,人生病住院。从前生病只能住在自己家里,请医生到家里来治病,路途遥远的,要走一、两天的路才到。在从前代步的只是马、驴,交通非常不方便,病重的还要请医生在家里住几天。医生遇到病人来请,没有理由不去的;不能推说路太远、太辛苦,不可以的,治病要紧,所以确实‘三业不空’。在行业中,主药神也表出家这个行业。佛是大医王,学佛就得学医王。世间医生大夫是给人治身病的,出家人是疗治众生的心病,所以‘三业不空’意思就非常圆满、非常明显。出家的佛弟子,念念要发度众生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想度众生,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力。德行是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自己烦恼不断,怎么能帮助别人断烦恼?想成就自己的德行,一定要断烦恼。烦恼中最重的是贪嗔痴,佛要求的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与戒定慧三无漏学相应,决定不能与贪嗔痴相应,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成就之后,还要学一套本事,才能帮助人。本事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学哪些法门?视乎自己的根性,看自己的能力,还要看自己现实生活环境,才来选择法门。更要了解这个时代众生的需要,我们学这个法门才能契机,这是智慧的选择。佛在灭度之前教我们‘四依法’,是非常重要的开示。四依法中,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重要。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这法门令人在一生中不能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不了义。如果真的能帮助一个人在一生当中,稳稳当当超越三界、了生死的,就是了义。这是教我们选择法门的首要考量。哪一个法门能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很有把握的?照原理讲,许多法门都可以。但是,首先观察现在一切众生的根机,再想一想自己,我自己修学这个法门,能不能在今生了生死?佛说,了生死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如果不能够断尘沙烦恼,决定不能出十法界。无量法门,方法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但是它所达到的效果决定相同,都是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无明烦恼。我们今天想想,能够断得了见思吗?实在说,一品都断不了。怎么办?就应当想到,了义法门中只有一门─念佛往生净土,带业往生,烦恼不断,可以成就。其他法门,烦恼不断决定不能成就,唯有念佛法门,烦恼不断可以成就。但是烦恼虽然不断,要有能力伏住,才能往生。伏烦恼就是把烦恼控制住,不让它发作,烦恼确实没断。如果连伏烦恼的能力都没有,就没有办法了。佛教给我们什么方法?教给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办法用熟了,临命终时,真有效果,心中还是想佛、还是念佛,不念烦恼。所以,对于世缘要看淡,不能太浓,将来往生的时候才没有障碍。经教理论愈透彻愈好,愈明了愈容易放下,对于一切事物就不会执著,也不会去分别,这是念佛法门的殊胜。世尊也是这样劝导我们,他在《大集经》中说得很清楚,正法时期戒律成就。那个时候人心淳厚,严持戒律就能够超越三界。像法时期众生根性差;换句话说,妄想多了,烦恼重了,单单靠持戒不行,要修定,禅定成就。末法时期众生每况愈下,妄想烦恼比过去多许多倍,别说开悟,修禅都不能得定。所以佛才开示念佛法门—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知道自己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而是中下根性的人,听佛的话决定不错,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经论不多,古时候是三经一论,现在是五经一论,分量都不多。又何况在六种经论当中,任取一种,一门深入,老实念佛,都决定往生,这方便太多太多了。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又能遇到往生的法门,真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今天成就。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认真努力修学,我们这一生就作佛了。真的作佛,作究竟圆满佛,世间这一切太渺小了,不值得再去顾恋,作佛要紧。能真正有这个认知,才叫真实智慧。医药是治病的,是一切众生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世尊对于出家弟子们的教诫,只能够如法接受在家信众的四种供养,其中就有医药,由此可知,医药对我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与饮食没有两样。四种供养是: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是一个人在世间最低的生活水平,这四种东西不能够缺乏,有了这四样,身心安稳。所谓‘身安而后道隆’,才能够安心修道,又说‘法轮未转,食轮先’,也就是说,必须先有基本生活的条件,让生活能过得去,没有忧虑,才能够安心修学佛法,可见得医药对我们人身实在无比的重要。疾病从哪里来?我们应当要有这种知识。佛法将疾病概略分为三大类,病因很复杂、很复杂,三大类可以包括尽了。第一类是生理的疾病,中国谚语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指生理上的毛病,大多数与饮食有关,所以对于饮食不能不谨慎,不能不讲求卫生。如果对于饮食、对于寒暑衣服的增减,能够调理得很好,就能够避免生理上风寒感冒之类的毛病。世间人饮食讲求卫生,诸位要知道,卫生就是保卫生理的健康。我们这个色身是物质,对于物质的色身保养,就要懂得卫生的常识,以减少疾病的感染。第二种疾病属于情绪方面。许多同修也能够理解,情绪不好,容易生病,所以情绪的调和也非常重要,世出世间的教学对这个都很注重。儒家教学的手段用礼调身,生活起居都在礼中。现在人已经不读古礼,读过古礼的人知道,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古人讲究,在什么节气应该吃什么东西,对生理健康有帮助,不是随便吃的、乱吃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容易得病,所以现在人有奇奇怪怪的毛病,从哪里来的?多半都是从饮食与情绪上来的。情绪不安,容易烦躁,都是得病的根源。这一类的病,儒家是用音乐,藉著音乐歌唱调和人的情绪,使情绪得到中和,那是最健康的。儒家讲中和,佛法讲中道,都是最健康的。情绪中包括烦恼,烦恼属于情绪。佛法也是用这个方法,佛法用戒律调身,佛家的饮食起居也包括在戒律之中。儒、佛非常接近,儒家重视乐教,佛法也重视乐教。佛法中有梵呗,重视音乐,大乘法中也有歌舞。为什么?调和性情,音乐歌舞以教育为主,不是以娱乐为主。教育与娱乐结合成一体,主要还是教育,以娱乐为手段,这个理念儒佛都相同。所以我们要知道疾病的根源。在情绪中,最重要的根是贪嗔痴,佛法叫三毒烦恼。三毒,用现在话说就是三类的病毒,这是带来疾病真正的因素。三毒烦恼重的人容易生病,而且容易生很严重的病、很难治的病。这就是疾病的根源。另外一类是冤业病,过去的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就有这种疾病,这很麻烦。诸位学佛同修,都曾听过佛门忏悔法中的‘慈悲三昧水忏’,三昧水忏从唐朝时候悟达国师而来的。悟达国师得了人面疮,几乎要他的命。这个病不是生理的,也不属于心理,是属于冤业病,这一类的病只有用调解。悟达国师福报大,遇到迦诺迦尊者,他是阿罗汉,由他出面调解,把怨结化开,冤家债主离开了,他的病就好了。所以我们要知道疾病的根源有这三种。如果属于生理上的疾病,医药可以治得好;医生治不好冤业病,超度就有这个力量,超度就是调解。假如对方接受佛事超度,觉悟到:恩怨的报偿,彼此互相报来报去没完没了,总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样就能接受调解,这病就能好。假如碰到对方非常顽固,不接受调解,就没有法子了。不过一般来讲,大多数会接受调解,不接受调解是少数,这是这一类病的治法。第二类烦恼习气的病,较麻烦。这一类的病,要在佛法中讲求修学的功夫,断烦恼、断习气、破无明,完全靠自己修学的功夫,不是别人能够治得了的。三毒是真麻烦,是六道众生的病根,这三样东西如果不舍掉,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中,能够生到三善道,享人天福报,那是因为三毒烦恼暂时潜伏住,不起作用;不是没有了,只是暂时潜伏住。什么东西将之伏住?‘定’能够伏烦恼。天人从夜摩天以上就修定,愈往上去,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定功愈深,定力愈强,伏烦恼的时间愈长。而欲界层次低一点的天,像四王天、忉利天,乃至于夜摩、兜率,还有一种力量—福报,福也能够把病毒暂时控制住,他有福报,病毒暂时不会发作。所以人不能不修定,不能不修福,佛教我们福慧双修。‘定’只能够伏烦恼,不能够断根。怎样才能够断根?要开智慧。慧能够断烦恼,慧能够将三毒烦恼转变成菩提;慧才能转,定只能控制而不能转变。开慧叫开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成菩提是转因,转生死成涅槃是转果,因果都转。我们学佛的人,这基本的道理一定要认识得很清楚,然后才知道为什么要修福,为什么要修定修慧。福、定、慧对我们生活关系太大了,不可以不知道,能修这三种,才真正有幸福美满自在的生活,如果都没有,日子就过得很辛苦。所以福、定、慧真正能够治一切病,包括生理的疾病都能治,冤业的病也能治。有大福报的人,即使冤家债主碰到,也会想:‘他现在福报太大了,不要去碰他,等他倒霉的时候再找他’。所以你有福的时候,冤家债主也让你三分,不敢来找你。你有定、有慧,更不必说了,定、慧力量才大。福到哪里修?就近而言,世尊告诉我们,有三类福田让我们种福。第一是‘恩田’,于我们有恩德的父母,孝顺父母是修福。孝顺父母这一句,意思无尽的深广,如果我们不学怎么会知道?什么叫‘孝’?怎样才是‘尽孝’?一般人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所以没有办法落实在生活上,因为没有人教。我们偶尔在讲经的机会中,给诸位略略的提一点,短短时间提示这一点,实在讲,是不够的。你一定要去求学、要去问道,请教高明的人,向他请教什么叫孝顺?怎样做到孝顺?你真肯学,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参学,把这个道理搞清楚后,就可以落实到生活上。首先要知道,‘孝’之一字真正的含义,真实的道理。我们常常赞叹,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相信很多同修也都能够体会,中国文字是艺术,境界很高,文字的构造充满了智慧,有六个原则,称为‘六书’。‘孝’字在六个原则中属于‘会意’字,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从中体会它的意思。仔细看这个字,上一半像个‘老’字,下一半是‘子’字,意思很明显,上一代与下一代一体,不能分割,孝的道理从此地建立。从这里再往更深一层去体会,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自己。换句话说,如果不敬上一代就不尊重自己。由此可知,孝这个符号,真正的含义是包括虚空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如果在佛法中,这个意思就是佛家常讲的‘大总持法门’,是一切法的总纲领。本经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一个孝字,出不了这范围,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一个整体,决定不能够分割。我善,全体就善;我造恶,全体就恶,这是孝字所含的真实义。因此,落实在生活上,我们要养父母,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中,三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孝是孝道的理论、含义;养就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孝。养,范围广,第一、养父母之身,父母的物质生活要尽心尽力去照顾。第二、养父母之心,还要养父母的心情,要让他心中快乐,不能让他烦恼。物质样样都照顾得很好了,父母不开心,天天忧虑,天天生烦恼,这是不孝。父母为什么生烦恼?小时候上学不好好的用功读书,父母生烦恼;品性不好,父母生烦恼;不听老师的话,父母生烦恼;天天跟同学打架,父母生烦恼;真正懂得孝亲的人,这些事情都不能做。要好好念书,要修养品德,要和同学和睦相处,尊师重道,让父母开心欢喜。在家是好儿女,在学校是好学生,学业完成踏进社会是好公民,这才叫养父母之心。有德行、有学问、有才干,为社会、为国家、为大众服务,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你父母有光荣,祖宗也有光荣,光宗耀祖,这是养父母的心。所以孝子,不但不敢做危害社会大众的事情,连念头都不可以起,起这个念头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忧虑。第三、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当然,古人与今人对儿女的期望不一样,纯粹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古人读书志在圣贤,所以父母对儿女,期望他将来做一个圣贤君子,从前父母之志如是,作圣人、作贤人、作君子,流芳百世。现在不对了,现在的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是能赚大钱就好,甚至于做父母给儿女起名字,起外国名字,古人如果看到的话,不可思议。为什么?希望他的儿子将来做外国人,不要做中国人,这在古时候叫大不孝,数典忘宗,那还得了!从前父母给儿女命名,意思很深,是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希望你将来一生做到名副其实,那是父母之志。懂得佛法的人更殊胜,希望儿女作菩萨、作佛。由此可知,儒家的教学,全体都不能离开一个孝字。再看佛法,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教法,也只有一个孝字而已。所以儒、佛都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自古以来,国家立国教育的精神所在,就是一个孝字,所以中国古圣先王以孝治天下。历代帝王,不管是真是假孝子,他死了之后,祀号都用一个孝字。帝王要给百姓作榜样,做到孝道,这个意思多深!所以做儿女的、做子弟的,我们一生的生活行持,尽孝而已。我这一生为谁活著?决不是为自己,是为尽孝。从孝顺父母,然后扩大,孝顺一切众生。佛是这样教我们,儒家也是这样教我们。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生为道统而活,为圣贤之道而活。我在表演这一套,为一切众生而生活。所以确确实实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能把这八个字做到,孝道就落实了。从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做起,能不能给大众做好样子?不能做好样子,就是不孝。孝道没有做好,就是不忠、不仁、不义,孝是根。由此可知,一个孝字就能治一切病。这是我们讲到福田,第一个恩田,就是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一定要认真做到。现在社会把这个忘掉了,如何启发他们,一定是我们自己先做一个好榜样。提倡孝道最重要的要提倡祭礼,中国古礼中,祭礼列在第一位,纪念祖先,春秋祭祀。帝王有家庙,百姓有宗祠,都是代表孝道的法幢,孝道的树立。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能够屹立不倒,‘孝’是一股很大的支撑力量。所以纪念祖先、孝顺父母,这是做人、修行、成佛的大根大本。第二种福田是‘敬田’,敬田的对象是三宝、是老师。‘奉事师长’是种敬田。三宝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根本老师,是佛教育的创始人。我们修学佛教育,对于创始的老师要感恩,永远不忘。这个教育是世出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对于老师怎能不感激?我们之所以懂得孝道,老师教的,没有老师,我们怎么会知道?怎么会懂得这么多?都靠老师,老师的恩德与父母没有两样。为报答老师之恩,这叫敬田。报答老师的恩与报答父母的恩,在形式上又有一些不同,一定要把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教学,自己认真去做到,这叫‘奉事师长’。佛在经典中教我们做的,我们要统统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这才叫奉事师长。决定不是塑一尊佛像,天天烧香拜拜、磕头作揖,求他保佑,不是这样!在佛像面前烧一炷香,表自己的敬意。香表什么?我相信老师的话,相信老师的教诲,香叫信香,表‘信’。又表‘戒定真香’,真正依教奉行,所以一炷香表这个意思,我要依教奉行。佛家的事业是至善圆满的教育,点点滴滴都唤醒一切众生的迷惑颠倒,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还有什么功德能够与它相比?所以塑一尊佛像供奉,一切众生见到,一历眼根,永为道种。不管他现在懂不懂,将来一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度,可想而知这功德多大!世间人怎会懂得?所以他们有钱帮助穷苦人之余,不会想到要造一尊佛像。帮助穷苦的人是悲田,他的收获、回报顶多是十倍、百倍;而塑一尊佛像则不知可以度多少众生!所得的福报,诸佛菩萨都说之不尽。《地藏经》中,也讲到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如果懂得诸佛菩萨名号、形像表法的义趣,所得的利益更殊胜,更快速。讲到主药神是治病,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有哪些病?应当如何去对治?然后这十位上首名号中的意思就好懂了。唯有佛法能治贪嗔痴三毒,唯有佛法能治六道三途之病,能帮助我们得永恒的快乐。在佛眼中,六道凡夫都是病人,四圣法界的声闻、缘觉、菩萨也是病人,比我们病得轻一点而已;六道是重病,三途是极严重之病。一定要懂得修福,一定要懂得种福田,来对治我们根本的病根。现在请看上首大德名号中的表法:2、列名结数所谓吉祥主药神。对治疾病第一付药─“吉祥”。世出世法中,我们明了自己应该做的与不应该做的是什么,明了就吉祥。以及明了自己应该得的与不应该得的,可以享受的与不可以享受的,对于这些理事、因缘都能够通达明了,都能够奉行不渝,就得吉祥,所以这十尊德号是开给我们的十付药方。第一句‘吉祥’,是所谓道义,明道守义,才是真正的吉祥。学了佛,一定要以佛菩萨为榜样,佛菩萨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作为社会大众种种不同根性人的模范。特别在《华严经》中,最明显的是后面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中,我们应当学与自属行业相同的善知识,他就是我们这个行业中的标准、表率。可是要记住,以这一位善知识为第一个榜样,其他善知识的善行,我们也可以涉猎、也可以参考,使我们的德行更能够圆满的扩充,果报真正能得到无比的殊胜。读这部经之后,学到什么?这很重要。如果读完经之后,没有学到,很可惜!所以大经的好处就是不断的提示,不断的重复,让我们不断的薰习。我们天天在读、天天在学,今天学这一篇,明天忘掉了,不要紧,后面还会遇到。‘吉祥’前面也曾经读过,但是神众的团体不一样,吉祥意思也就小有差别。名号虽然一样,社团不相同,工作性质虽相仿佛,内容还是不一样。要从此地去观察,学吉祥主药神。第二尊︰栴檀林主药神。“栴檀”是稀有名贵的香料,现在的檀香与它有点类似。檀香种类有很多,品质差别各不相同,佛经中告诉我们,最好的檀香叫‘牛头栴檀’。佛在世的时候有,现在众生福薄,大概已经见不到了。依报随著正报转,众生内心都是恶念,没有善念,本来好的栴檀,现在也变成很低劣的檀香,变质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牛头栴檀燃烧一丸,一丸是很小、很短、一点点,香气能够传四十里。闻到香气的人,一般的疾病自然就好了,能治瘟疫及许许多多传染病,有这个好处。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有印度使者到中国来,带著栴檀香要进贡给当时的汉朝皇帝,但是分量很少;古时候外国向中国皇帝进贡送礼要有一定的分量,如果是送好香,至少要有一斤,没有一斤,不可以送给皇帝作为礼物。因为太少,就没有接受。那位印度使者当时就在宫门上燃了一丸如大豆般大小的栴檀香,全长安城人都闻到了,而且香味延续一个月,所以皇宫立刻就把它收了,破例收了。可见得在那个时候还有,非常稀少,物以稀为贵。“栴檀林”就不是少数了,最好的栴檀树,树木很多成林。能救一切众生的疾病。栴檀香主治瘟疫,现在叫传染病,凡是感染性的病毒,非常有效。我们要如何来学习‘栴檀林主药神’?怎么修法?是不是每天买一些好香来供佛?不是的。而是教我们一定要修戒定真香,一定要修五分法身香。在念佛堂中念佛,心地真诚、清净、慈悲,一句佛号就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香统统具足。诸位想想,念佛堂是不是栴檀林?确实一点都不假。所以在念佛堂念佛,身体愈念愈健康,精神愈念愈欢喜、愈念愈饱满。为什么?栴檀林。每一个人就是一棵栴檀树,这么多栴檀树就变成栴檀林。可是,一定要记住,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栴檀林主药神我们就落实了。第三尊︰清净光明主药神。这名号意思很明显,前面我们曾经读到‘清净光明主林神’,此地是主药神,名号相同,他们的工作行业不同。‘主林神’代表工商界,主药神代表医药界。医药界也要清净光明,为什么?治病,心地清净,百病不生。所有一切疾病,都是不讲卫生得来的,不讲卫生是肮脏污秽,生理上如果有肮脏污秽的东西不清除,人就生病。人为什么到老年的时候病痛愈多,道理就在此地。人的身体像一部机器,构造非常复杂。如果身体管道中,只要有一个管道不通,麻烦就来了,病苦就现前。年轻的时候,这个机器使用的时间不久,里面的管道运作畅通无阻。年岁大了,日久天长,管道中累积一些脏东西,愈积愈厚,到最后就变成阻塞。如果管道清除得干干净净,一百岁还与一、二十岁没两样。就像一部汽车,新车驾驶很舒服,开了十年、二十年后,都不灵了。什么原因?有一些管道中的油垢、脏污清除不掉,所以它就出毛病,身体也如此。所以,有病看医生时,不管中医、西医,一定先问你大小便怎么样?大小便很正常,那就没大病。一听说大小便不正常,他就要特别注意,因为有管道阻塞,不通。生理疾病就是有这个因素在。再有就是念头,念头能够改变细胞的结构,所以忧虑烦恼也是得病的原因。不正常的心理,会把本来正常的细胞组织产生变化,变成不正常,所以人为什么会得病?患得患失的人容易得病,贪嗔痴严重的人很容易得病。常生欢喜心的人不容易得病,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的人不容易得病。我们希望自己晚年身体健康,首先,得失的念头要打掉,饮食卫生要注意,要摄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保养身体,就可以做到老而不衰;虽然年岁大了,体力与年轻人还一样。所以饮食愈简单愈好、愈清淡愈好,不但老年人要注意,年轻时就要注意。素食是非常健康的食物。出家人、吃素的人,好像年轻也会生病,也会短命死,那是什么原因?不是饮食上的问题,是心理上的原因。素食决定没有问题,决定是贪嗔痴三毒造成的,那是心理上的因素,我们常讲业障,由某一类业障造成的。实在讲,业障的范围很广,也分很多种类,饮食起居都包括在其中。如果一个人身心都健康,怎么可能生病?在过去,印光法师听说谛闲老和尚生病了;谛老是天台宗的一代祖师,讲经说法的法师。于是印光法师写一封信给他老人家:‘你是讲经的法师,你不可以生病。你怎么可以生病!’印光法师懂得这个道理,有病的时候先调心,心地要清净光明,纵然有病,病很快就好了,现在所讲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生理的病很好治,最怕的是心理上有毛病。世间人,尤其年岁大,身体不健康的人,病痛很难治,主药神来为他医治,恐怕都治不好。什么原因?他天天‘念病’。一切法从心想生,天天念病,天天念医生;哪个医生好,哪个医生给他治病;他不念佛,你说糟糕不糟糕!天天想病,没病都被他想出病来了,那真是没救了。由此可知,‘清净光明主药神’是把我们一切病根拔除掉。我们在《观音菩萨灵感录》中看到很多记载,古今都有,没法子医治的重病,念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念没多久,病就好了。观音菩萨灵得不得了,观音菩萨真保佑他,什么道理?就是‘清净光明主药神’。他不念病了,念菩萨,菩萨怎么会生病?病当然被他念掉,身体就好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常常念佛、念菩萨,常常想佛、想菩萨,是最健康的思想。常常想观音菩萨,如果真的天天想,想上三年,你的面孔就像观音菩萨,相随心转。改变自己的相貌不用美容,美容有副作用。想观音菩萨,这是美容最殊胜的方法,不必要花钱。大家如果懂得这个方法,传出去,美容院就要关门了。每一个人都喜欢美的相貌,这件事情确确实实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跟大家讲的都是真话,相貌可以从忆佛念佛来改善。所以佛法中,确实没有一件事情是办不到的,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一定要懂得理论、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感应很快,这里面没有神秘,它有道理在。说穿了,是不是佛菩萨加持你、帮助你?不是,是你自己改变的。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在于佛法的教导。第四尊:名称普闻主药神。经文中这些圣众的德号都是表法的,都是教导我们在现实的社会中,在工作、行业中,应当要怎样做才如法。如法就是佛法,就是菩萨法,我们世人常讲合情、合理、合法,如果真正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就叫菩萨行,就是佛法。由此可知,世间对佛法误会的人太多了,原因是真正能够将佛法说清楚、说明白的人愈来愈少,我们一定要了解,不能怪社会大众的误会。他们不知道,反对佛法就是反对一切事物的合情合理化。“名称普闻”,在医药界中就是名医,为大众所景仰,知名度很高。其次是医疗的技术也能够名称普闻,某个地区,某项专科,医疗设备非常完备,为大众所景仰的。现在中西医分的科目都很细,专科的医生很多。再其次是药物,有一些名贵的药物,像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人参,人参这个药物名称普闻。可是这些药物并不适合每个人,要有医学的常识。以上所说,都是疗治生理方面,而佛法中最重视的是心理。佛经中,将释迦牟尼佛比喻为‘大医王’,佛所说的一切法就是法药,九法界众生都是病人。九法界中包括菩萨,菩萨还有病吗?无明没有断尽,就是菩萨的病。声闻、缘觉的病,不但无明没有断尽,连尘沙烦恼都没有断。六道众生的病就更不必说了,见思、尘沙、无明统统具足,怎么会不生病?怎么会不遭难?这些病要用什么方法对治?实在讲,能真正将所有一切病根拔除,恢复到真正健康长寿,只有找大医王,除佛之外,没有人有这个本事。唯有佛具足圆满的智慧德能,能帮助众生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健康的只有佛陀,菩萨及其以下,都不能称得上完全健康,只是病情有轻重不同。菩萨的病轻,愈往下,病况愈严重;而且这些心理病的种类非常复杂,复杂的程度绝不亚于身病,甚至于可以说比身病还要复杂。所以佛说种种法,就为对治众生种种病。佛法对治众生病根的,归纳起来,有戒学、有定学、有慧学,有教、有禅、有净、有密,这些可以说都是名称普闻。而在其中,名称最普遍的、最为第一的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中第一殊胜的,无过于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一不赞叹,无一不宣扬。所以第一名称普闻主药神,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弥陀圣号确确实实能治一切病,佛在大经中以‘阿伽陀药’来形容,阿伽陀是印度话,意思像万灵丹之类,无论什么病都能治好,决定没有副作用。弥陀名号的功德,我们在《无量寿经》中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第五尊:毛孔光明主药神。毛孔是正报中最小的。“毛孔光明”这个名号,我们在经典中看到有许多,现在主药神这个社团中也出现,意思就是说,医疗也需要高度的智慧。光明表智慧,智慧遍一切依正庄严,也显示智慧遍知的意思。唯有遍知,彻底明了,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对于病源不甚清楚,下药就没有准则,自然就很难达到药到病除。六道众生,生死轮回是病,决定不是正常的;烦恼习气是病,怎样断除?我们今天选择念佛法门来对治烦恼病、生死病。到底有没有效果?如果我们在修学之中,对这个方法生起疑惑,效果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佛在经上常讲,疑是菩萨修学最大的障碍。我们对这方法怀疑,纵然勇猛精进的修学,成效不著。其次是夹杂,在修学过程中夹杂烦恼、忧虑,也很难得到效果。我们要明了,明了就是毛孔放光,全身放光;不明了就是愚痴迷闇。第六尊:普治清净主药神。无论对于身病、心病,智慧光明是疗效中第一殊胜者。“清净”也是第一疗效,心要清净、身要清净、环境要清净,这是我们现在讲的‘卫生’。菩萨德号前加了一个“普治”,‘治’是对治,‘普’是普遍,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自己身心清净、环境清净,如果别人的身心不清净、环境不清净,我们会不会受影响?必定受影响。没有能力超越六道的人,在六道中决定受影响。有能力超越六道,就不会受到六道中的干扰;但是六道之外的四圣法界影响,还是会有感受。我们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能仅顾自己,一定要顾到广大群众。我们自己心清净了,还要帮助一切众生得清净心;自己得清净身,也要帮助别人得清净身,这才叫普治。由此可知,自行化他中,化他比自行还重要。自他是一不是二,世间人没有这个概念,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一定要知道,这才是事实的真相。大乘经上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话重要,我们要常常记住。我们在《万佛名经》、《三千佛名经》中读到,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十方三世佛。其中最重要的,要懂得谁是未来佛?九法界一切众生各个都是未来佛。所以只说一个未来佛,九法界众生统统包括了。我们与现在佛、过去佛共同一法身;换句话说,相虽不一样,体是一个。明了这个事实,你才知道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什么关系,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吗?如果有这个念头,不但出世间法不能成就,每天念再多的经也没用,念的佛号再多,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拜十万拜佛也没得用处。这也是佛在戒经中所谓,破见的人没救,破戒尚有救,佛有能力救他;虽说破戒罪极重,是佛警策大家,希望大家持戒,不要破戒。破戒有救,造作阿鼻地狱极重罪业的人还是有救。唯独破见的人没救。亲证法身,才能相信自他不二,《华严经》上法身大士们相信。圆教初住菩萨虽然没有证得圆满法身,他证了一分,那一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相信,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话又说回来,如果你不相信,你就不能证法身。所以想超越十法界,想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疑惑一定要断得干干净净,我们的修行与普贤行就相应了。普贤行是法身大士修的,与我们平常所修的有什么差别?在相上讲,完全没有差别,从性上讲,差别就太大太大了。凡夫有分别、有执著,普贤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体,是一个整体。只要有这个念头,一切的行门,就是普贤行。行门是什么?就是你的生活。普贤行与三乘、与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用心不一样,不在其他,心地确确实实清净不染。世尊在《般若经》中讲得太多了,教我们要真正看破放下。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中也多次的劝导我们,他用现代话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大而化之’,这个说法好。凡事我们接触都能大而化之,不必去斤斤计较。大而化之就是你的分别、执著很淡了,将之淡化了。对于我们初学的人来说,是很好的方法,楞严会上所讲的‘最初方便’,我们不妨从这里下手,凡事大而化之,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计较。世出世间法都不必认真,只有一件事,唯独念佛这事情要认真抓紧。我们要记住世尊教导我们的‘执持名号’,这是对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说,我们把名号抓紧、抓牢了,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这句名号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清净能够普治一切身心二病,这意思也很深、很广。我们念佛想得一心,清净就能得一心。我们想对治烦恼,清净就能够伏烦恼、就能够断烦恼,所以清净能普治一切身心的疾病。第七尊:大发吼声主药神。这一尊菩萨所表的是治疗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殊胜有效,可惜现在众生福薄,方法失传了。我们在《大藏经》中能看到许许多多治病的神咒,大概在隋唐的时候,这些神咒都还相当有效,有病念咒,咒到病除。现在我们依照《藏经》去念咒语,病也不会好、也没效果,什么原因?发音不正确。发音治病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佛真的是大医王,对于人体中各个结构了如指掌。疾病从哪里来的?身体中的管道阻塞不畅通,佛一看就晓得,教你念一个咒语,你跟著他念,念几天病就好了。什么原因?咒语的音声,震动阻塞的部位,慢慢让它畅通,比针灸还高明。针灸是用针的方法,也是把阻塞打通。再其次用药物,药物是用化学疗法,用化合物把阻塞的东西化解,让它畅通,同一个道理。所以“大发吼声”这个名号,就代表所有一切医疗的方法与技术。在这部经中,不仅对治生理上的疾病,还要治心病。对心病者大发吼声,就指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医疗一切众生身、心二病的不二法门。第八尊︰蔽日光幢主药神。“蔽”是遮蔽,“日”是日光。名号的意思是双关的,一说智慧高明,超日月光;光幢蔽日,他的智慧光明超过日光,把太阳的光明都比下去了,日光显不出来;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蔽’是过滤。现在我们都有一般科学常识,知道太阳有许多种不同的光波,用三菱镜能显示,每一种波长都不相同。有许多的光是有害的,必须过滤这些有害的光。其中对于地球上的生物,不单是动物,包括植物,最有杀伤力的是紫外线。幸好地球外面包裹大气层保护,使得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动物、植物存在。现在大家知道是臭氧层的功能可以过滤紫外线,虽然还有残余的紫外线透过臭氧层射到地面,但是已经减弱很多,在这种光线之下,我们受的伤害就不大了。如果没有臭氧层,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球,科学家说,恐怕地球上的生物都不能够存在,所以杀伤力非常之强。这一类属于有害的光,必须要过滤,‘蔽’有过滤的意思。在法中它代表什么?法有正法、有邪法。我们知道佛有相好光明,魔也有相好光明;佛的福报很大,魔的福报也不小;佛有光,魔也有光。佛的金色光柔和,一切众生沐浴在佛光之中,感到清凉自在,安稳欢喜。魔也是金色光明,但是刺眼,接触到令人恐惧不安。魔光与佛光可以说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人接触之后,感觉全然不同。对于魔的光,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过滤,才不受其害?很重要、很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如果能够保持正念,魔不但不伤害你,魔也尊敬你,也来护你的法。魔王很现实的,当年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时,魔王对付释迦牟尼佛所用的手段太多太多了,威胁利诱,无所不用其极。世尊正念分明,不为他所动,威胁利诱都不动心,如如不动,魔没有法子,回过头来做释迦牟尼佛的护法。所以他不能够伤害、破坏你的时候,就会很佩服你,不会找你麻烦,还来当护法。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三学,我们的心念能与戒定慧三学相应,魔不能动摇。什么人最容易受魔伤害?佛门中最容易著魔的是学密宗与禅宗;学其他的宗派,包括念佛法门,很少,不太容易。原因是:密与鬼神接触太频繁,很多咒语都是与鬼神往来的讯息。你若没有相当的功夫,念咒把鬼神找来了,他看你没有神通道力,瞧不起你,给你开个小玩笑,你就吃不消。那些是鬼神,不是佛菩萨,没有慈悲心,所以孔老夫子教我们‘敬鬼神而远之’,很有道理。我们念佛的人比较不容易著魔,原因是我们天天与阿弥陀佛打交道,魔插不进来。但是如果求神通、求感应,魔就得其便。为什么?他变成阿弥陀佛来诱惑你,变成菩萨的样子来欺骗你,你怎么办?你搞错了就上当。所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魔不得其便。有一些同修担心,万一临命终的时候,魔变成阿弥陀佛来接引,怎么办?我们又不认识,岂不是一生的功夫都前功尽弃了吗?这个事情你放心,魔虽然会欺骗人,但是他绝对不可以变本尊。为什么?佛有护法神,我们自己真正发心念佛,都有护法神守护。护法神绝对不允许妖魔鬼怪冒充本尊,他是犯法的,这是决定不许可的。他如果变别的佛菩萨来欺骗你,不是冒充,不算犯法;你跟他去,就上当了。譬如我们念阿弥陀佛,一定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临命终时忽然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来接引,这个不对劲,要知道绝对不是真的。如果有这情形,怎么办?不理会就好,根本不理它,一会儿这个相就没有了。一定要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认不认得?决定认得。我们送人往生,临终的时候他讲:‘阿弥陀佛来了’,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如果他说是别的佛菩萨来了,这时候助念的人立刻要提出警告,要劝说:‘不要理会,一心念佛,别的佛菩萨现前,根本不理他’,要提醒他这一招,老实念阿弥陀佛,等阿弥陀佛来接引,那就对了,一定要有这个常识。所以念佛人在平常见阿弥陀佛,偶尔见一次是有感应,常常见就有问题了。所以有很多人说:‘我初学佛的时候,还常常梦到阿弥陀佛。现在学佛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有,是不是退转了?’也许是退转,不退转也不应该常常见。常常见,就是魔境界,不是佛境界。果然是佛的境界现前,也不能执著,也不能生起贪心。世尊在楞严会上教我们对付这些魔境,说得很好,境界现前不要理会,‘不作胜解’,都是好境界。为什么?是你有一定的功夫,魔才现前,没有功夫魔不来。魔是来扰乱破坏道心的,这人根本没有道心,他来干什么?你的功夫有相当程度,他才来障碍。这个时候,境界现前,你如如不动,根本不理他,他就没有办法破坏。所以你不理他,叫好境界,证明你还有一点功夫,还有点本事,值得魔来干扰你;若没这能力,魔不来,所以要懂这些道理。此名号中的意思是双关的,我们要懂得。第九尊︰明见十方主药神。“明见”意思非常明显,是指眼科医生。眼睛在我们身体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如果眼睛失明,比任何部分的伤残都来得严重,所以特别有这一尊德号。我们每个人必须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眼睛,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医学常识。我们现在看到,许许多多小朋友都戴眼镜,我曾经看过才五、六岁的小朋友上幼稚园,都戴眼镜,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不懂得保护眼睛。保护眼睛最重要的,除了卫生之外,睡眠非常重要。睡眠要睡得好,不一定要时间长,一定要睡得好,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想想古人,古人也有很勤奋读书的,古时候没有眼镜,眼睛有毛病的,好像也不是很多,那是什么原因?古时候的书本字大。真正古本书,字都是寸楷,一个字大小是一寸,眼睛怎么会看坏?古时候木刻本,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书本都很大,不像我们现在的本子这么小。现在,十六开的本子就相当大了,从前古人的书大概合现在是十二开的,比十六开的还大,本子大,字大。不像现在印刷的字体,排得又小又密,真的伤眼睛,这种书哪里能读?只能像字典,偶尔查查资料可以。现在的《大藏经》缩小印出来,不能读,读的时候太伤眼睛。现在《大藏经》只可以拿它做查资料用,不适合阅读。古时候人阅藏,如果你看过中国大陆《龙藏》的原版,就知道人家阅藏没有问题。《龙藏》的原版,字大概都像现在新加坡报纸上,头号标题那么大的字,我在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看过;宝莲寺有一套,原版的。现在将原版缩小印成方册,精装一百六十册,我们最近曾经印了一千套,缩小之后字还算不小,大概是铅字排版四号字,算是相当大,可以阅读。但是长时间的阅读,这字体还是不够大。说到保护眼睛,最容易伤眼睛的是萤光幕,无论看电脑的萤幕、电视的萤幕、电影的银幕,画面是动画,不稳定。动的速度又非常快,肉眼很难看出它的动相,很伤眼睛。这是说生理方面的。心理方面,意思就更广了。一般大乘经上讲的‘五眼’,除了肉眼之外,都属于心理的,叫心眼。《华严经》讲十眼,十种眼中除了肉眼一种之外,其余像正知正见是佛眼,法眼、慧眼、智眼都是心理上的。主药神如何能够防止、治疗邪知邪见?这都属于眼病,比生理上的眼病要严重得多,决不是生理上的眼病所能够比拟的。如何能够防御?如何来治疗?实在讲,我们从无始劫以来轮回六道,邪知邪见无量无边。所以佛告诉我们,没证得阿罗汉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能相信自己的见解,很有道理。我们的意思、我们的见解全都是错误的,只是错误的程度有浅深不同,伤害有大小之差,不能说没有错误。接触佛法,学了佛之后,我们才明了,知道自己见解思想确实有问题,一定要求对治。对治的方法就是经教,所谓开‘道眼’,如来的经论是‘人天眼目’,是人间天上清净的眼目,健康的眼目。由此可知,预防邪知邪见,对治邪知邪见,唯一的方法是读诵大乘,可以起防御的作用。如果讲到根本的治疗,必须要‘入佛知见’。入佛知见是证果,不但有正信、正解、正行,还要证果。能够有正信、正解、正行可以做预防工作,可以治疗。这种治疗不能断根,断根一定要证果。证果是《华严经》上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时候就入佛知见了。《法华经》讲,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的目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弘法利生的总目标,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入佛知见。佛对于众生能够贡献的是前面两种: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这是佛能做得到的。悟入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情。佛为我们开知见,我们要能觉悟;佛为我们示现,我们要能契入。老师能做得到的就是开示,学生若不能悟入也是枉然,跟再好的老师学习,也得不到真正利益,真正的利益是自己要悟入。正因为如此,所以佛才说:佛不度众生。众生修行成佛,谁度?自己度的。佛只是做增上缘,在旁边帮助你,指示一条正路的方向、目标而已,路一定要你自己走,佛没有办法代你走路。但是佛可以在前面走出一个样子给你看,教你怎么走法,那就是‘示’。‘示’就是此地讲的表演,这些佛菩萨在此地示现作主药神。所以佛菩萨只能做到讲经说法,示现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听到、看到了,一定要自己悟入。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表演的样子,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完全不沾,过最简单的生活,最朴实的生活。在他那个环境中,只有三衣一钵,完全放下了,这是‘示’,示现给我们看。我们在经上读到,常常在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在家弟子,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乃至于婆罗门、瑜伽这些宗教家们,有很多都是佛的学生,跟佛学习。佛四众弟子中,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连贫穷的乞人、奴婢,在佛眼中一律平等,没有高下,一样的亲切关怀,照顾得无微不至。佛这么示现,四众弟子,每一个学生也做如斯示现,我们在这里面得到启示,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法。在这个世间,我们随著自己生活的种种条件,喜欢扮演什么角色?从事什么行业?过哪一种生活?就可以知道有所选择了。但是一定要与世尊的精神、理念相应,走菩萨道,行菩萨行。他的精神是什么?万缘放下,一丝毫不沾染。他的理念是万法平等,万法一如,自他不二。无论我们选择过哪一种生活,无论选择哪一种行业,一如本经末后五十三参所显示的,都是修菩萨行,都是学菩萨道。所以最重要的是心地清净光明。佛不只是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身才具足五眼,佛示现一个比丘身,也具足五眼;佛示现一个在家优婆塞、优婆夷身,都具足五眼。随类化身,无论示现什么身分、什么身形,统统具足五眼圆明。无论现什么样的身相,给诸位说,都是佛相。我们现在的麻烦是执著一定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才叫佛相,都堕落在妄想、分别、执著中。佛哪有相?不但佛没有相,菩萨也没有相;一真法界中,圆初住菩萨都没有相。因为无相,所以才无不相,才能够现种种相。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够现第二个相,就是执著现前这个相才是自己,与这个相不同,就不是自己。照相,都执著这是自己,那不是自己,有什么法子!你还怎么能化身?真正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真的把事实真相看清楚的人,眼睛才完全没有毛病。没到这个境界,眼睛都有毛病。第十尊︰益气明目主药神。“明目”,这十位上首,末后两位非常明显提出眼睛。‘眼’指见解,佛的知见非常重要。“益气”就是进补,世间人对于进补很重视。平常讲求食补,饮食中讲求对身体有利益、有好处。尤其现在有些人很注重药食,饮食中配一些中药。到底能不能补?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我就不信。我们要重视如何能够对法身进补,这个才重要。什么东西能够补益我们的法身慧命?给诸位说,无过于戒定慧三学。既然能够补益法身慧命,对于色身当然更有帮助。所以说心清净,身就得清净,身心清净,百病不生。所有一切疾病,无论心病、身病,无不从妄想、分别、执著中来,妄想、分别、执著是一切心病、身病的根源。如何对治,如何断绝?戒、定、慧三学是诸佛如来开的三付药,可以将一切病根拔除,一切病总治。我们如何服戒定慧这三付药?念佛堂里一句佛号统统具足了,你们想想对不对?你进到念佛堂,一心在这里念佛,不会打妄想做坏事,所以念佛的时候,一定是‘诸恶莫作’。跟著大家一起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众善奉行’。佛号真正是儒家讲的‘止于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是佛法中大总持法门。你一心念佛,一心是修定,定学具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戒学具足;这句佛号念得字字清楚、了了分明,专心称念是慧学。所以在念佛堂中,也是修戒定慧三学同时完成,不但补益法身慧命,也补益色身。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这段经文是‘主药神’的总结,他们的人数也是无量无边,都显示出本经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会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与会的大众都是无量无边。3、摄德圆满性皆离垢,仁慈祐物。末后叹德虽然只有一句,意思很深。“性皆离垢”,他们的德性都已经脱离一切尘劳烦恼。主药神表十住菩萨,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了十品,地位相当之高。十住是灌顶住,也就是绍隆佛位,堪行佛事。“仁慈祐物”这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学习。凡夫与佛菩萨不同之处,凡夫没有仁慈,所以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名号要用‘释迦牟尼’,有其道理。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能仁’,他能够以仁慈对待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缺乏仁慈,而且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其次是心不清净,这是六道凡夫的病根。‘牟尼’意为寂静,也就是心地清净寂灭;寂就是妄念不生,妄想断尽了,清净寂灭,烦恼灭尽。这个意思在这一段末后叹德中表彰出来,用意很深很深。经文讲到此处是一个大段落。前面我们看到异生众,其实华严会上没有异生众,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表演的身分,表演异生众,就是没有明心见性的异生众。这一类总共有三十九个团体,分三大类:第一类是杂类诸神众,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就是杂类诸神;第二类是八部四王众,护法神众;第三类是诸天,欲界、色界诸天。清凉大师在注解中告诉我们,从前面海月光大明菩萨众,一直到主药神,总共十个团体。这十类代表从初住到十住的因果,初住是发心住,由海月菩萨这个团体为代表。一发心就是菩萨,这个用意很深。初发心的都是菩萨,后面金刚神、身众神、足行神一直到主药神,怎么不是菩萨?从这个地方就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他们都是大菩萨示现的神众,不是真正的神众。为什么示现?不示现行不行?给诸位说,不示现决定不行。为什么?我们凡夫不知道从何学起。他这一示现、一表演,我们就明白了,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了悟最初方便,这个用意很深。所以他们代表,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分,这么多团体都是佛菩萨为度众生而示现的身分。更深一层的意思,让我们体悟诸佛菩萨没有名号、没有名字,诸佛菩萨也没有身相。你若认为佛菩萨有一定的样子,错了!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没有身相,也没有名号,身相与名号都是随顺众生而建立,《楞严经》上讲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化现,所以,缘聚他就现形,随机说法;缘散,他的相就灭。缘聚缘散而已,岂真有相!佛菩萨果地如是,现前我们凡夫因地,实在讲也没有两样,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实相本来如是,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如果体会得,有很大的利益。一切凡夫破身见最不容易,几个人能把身见看破?把我执放下?能破身见、能放下我执,就脱离六道轮回了,这是小乘阿罗汉的境界,或大乘圆教七信位菩萨的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逐渐逐渐明白事实真相,确实帮助你看破、帮助你放下,对于破我执很有利益。所以要懂得:决定没有相。一切相缘聚而现,缘散而灭,这是我们凡夫眼中所见的;聪明人在这个现象中就明了,缘聚相也不生,缘散相也不灭,这给你讲真实话,没有生灭,生灭是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实际上决定没有。希望我们体会得愈深,受用就愈大、愈殊胜。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讲述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讲述-2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讲述-3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讲述-4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讲述-5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讲述-6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讲述-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华严演义(册二)
华严演义(册二)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