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2

25.课堂上老师讲的课我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弄懂。  26.考试考好考坏我无所谓。  27.我上课时常作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28.我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评分标准:  每题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然后将各题相加,得出总分。  测试结果:  0~10分:轻度厌学情绪  11~22分:中度厌学情绪  23~32分:重度厌学情绪  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六堂心理课36)  --应对逃学的心理危机  逃学是处在学龄期的青少年学生在上学期间擅自离开学校的行为。逃学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  生活中常见的逃学或旷课有两种:一种是偶尔为之;一种是反复长期的,逃学的中学生中,成绩差的是多数,成绩好的极少。逃学的高峰年龄为14~18岁,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经历着一个"充满危机"的阶段。  青少年学生逃学后,常常是看书睡觉,在外闲逛,或与有不良习气的伙伴一起鬼混等,少数年龄大的也会外出打工挣钱。青少年学生逃学除了直接影响学习外,还会滋长不良的品德。青少年学生逃学后,逃避了学校教育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因而容易受到小区街头不良影响的感染。他们在外游荡,容易进入一些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有的青少年学生本来就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赌博、迷恋游戏机等),离开学校环境后会变得放纵自己,自由作为。同时,在不良团伙的拉拢或坏人的教唆下易发生偷窃、打架等行为,甚至走向歧途。所以,青少年学生逃学是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危险信号,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林瑞16岁,是河南省郑州市某中学初二学生。林瑞在向妈妈提出能不能不让他上学的要求时,被妈妈拒绝并挨了两个嘴巴之后,便在晚上趁妈妈熟睡之际,用铁棍活活将妈妈砸死。  林瑞是家中的独生子,家里并不宽裕,全靠爸爸在外面打工维持生计。于是父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特别是母亲看到林瑞不好好学习,更是恨铁不成钢。林瑞经常逃学旷课,甚至和校外的不良青年拉帮结派。望子成龙的母亲知道后怒火中烧,动不动就对林瑞一顿打骂。时间久了,林瑞对妈妈的记恨之心越来越深。  事发当晚,爸爸外出打工不在家,林瑞再次向妈妈提出能不能不上学,妈妈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当晚,林瑞找来铁棍,残忍地向母亲的头上猛砸几下,一会母亲就没了动静。林瑞从满身是血的母亲身上搜去200元钱,然后把尸体拖到了仓库里逃之夭夭。案发后,警方全力侦破,23个小时后便把林瑞抓获。第21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8)  在看守所,林瑞哭着说:"妈妈打我骂我的次数太多了,我一点都不喜欢妈妈,可现在妈妈没有了,我又非常想念她,但一切都晚了。"  心理专家告诉你  逃学旷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病理现象",其结果往往导致辍学,并常常同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相连。多次逃学的学生可能会养成习惯性逃学心理,与集体相隔疏远,对老师和同学相抵触。逃学也为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机会,因为这种学生正是坏人教唆犯罪的对象。  目前,青少年学生逃学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下列方面的因素。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主要是青少年学生感到在校学习负担过重,老师对学生要求太严,稍不如意就"脸色难看,语言难听",特别是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成绩提不上去,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更是觉得抬不起头来。这样,心中逐渐产生反感、畏惧,学习没劲、上学让人苦恼的想法。于是希望逃避或脱离这种充满压力的环境。同时,师生关系的对立,有些差生抱着升学无望的消极心理等,也会导致逃学。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当,不是娇生惯养、无原则迁就,就是专横管教、随意打骂,特别是对子女抱有过高希望,促使子女压力太大或与父母对立。这同样使青少年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造成逃学。  三、学生本身的个性缺陷。大多数逃学的青少年学生,缺乏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在克服学习困难时表现出意志薄弱的特征,特别是在外界影响自己学习的诱因出现时,不能控制自己,在受到老师责备和同学嘲讽时,会产生不满和自卑情绪。有些青少年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学习上的困难,不是想怎样去克服,而只是感到厌烦或想逃避。比如有些青少年学生,在做功课或复习时,被同学叫去玩了,或被电视机、游戏机吸引过去了,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的表现。因此,逃学是学习上被动性的反映。  有过逃学经历的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知道逃学的危害,它会耽误我们的前程,会妨碍我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会让我们成为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要知道,很多离开学校之后,流落到社会上的青少年,由于没有文凭和能力,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良好职业,最终只能长期颠沛流离,或者做些劳动强度大、薪水报酬低、危险系数高的工作。而许多找不到工作或无法忍受这种工作的人,就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专家建议  如果青少年朋友对学校的生活感到厌烦时,最好去和父母,或者是信得过的老师和同学多多沟通与交流,以求缓解学习压力。逃离学校,一走了之是最下等的策略,也许可以缓解一时的压力,但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  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讲,要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校中能找到自己的快乐,从而减少他们的逃学行为。  此外,教师应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一方面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一方面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若发现问题,应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教育,使学生尽快地返校学习。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差生。差生并不是生来就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的忽视、歧视造成的。因此教师应真诚地关心差生,注意观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其提供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避免厌学、逃学发生。第22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9)  从家长的角度来讲,父母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合理地分析孩子在哪些方面占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引导孩子怎样去努力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信心去应对学习,不会产生厌学。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一方面让他们感觉的父母的关爱,一方面可以及时地了解其平常交友的情况和活动场所,及时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加以引导。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政府应加强娱乐场所的管理。学生逃学后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就是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这些娱乐场所应该严格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勤于检查,发现情况应及时予以重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逃学之后也觉得无处可玩,从而减少逃学现象。  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解决尖子生的心理障碍  现在的学生为了读书,出好成绩,几乎是整个人的精力都放在学习,考试上。而家长把所有的资源和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学生身上,造成了学生的精神紧张,压力巨大。  学生为了读好书,夜以继日地拼命学习,毫无一点人身自由和社会活动经验,只是为了考试而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他们能找一个好工作?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是增加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还是社会的阅历,或者为人处世之道?并非说读书没有好处,而是要清楚拼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在学校考出个好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成为众人瞩目的尖子生,以及考个好大学,这似乎与国家教育理念相悖。  但是作为家长来说,期望孩子奋力争取的只是这些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在线上"这句看似正确的话,实质上已变成制造学生恐慌的宣言。从日常生活的自理,到社会中的为人处世,以及能力与信念的培养,都是需要家长关心的,而不应该只把一切都与成绩挂钩,让更多孩子背负的不是骄傲,也不是自信,而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奋力地跋涉于求学之路上。  14岁的小靖,是个独生女,在市里某初中读二年级。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母亲是一家医院的骨科主治医生,家里的经济状况非常好。  她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聪明温顺,遵守学校纪律,对父母和老师的话一向唯命是从。在各门学科中,她的英语成绩非常优秀,但是爸爸、妈妈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也过于严格。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她的数学考了全班第一的成绩98分,对于这个已经是名列前茅的成绩,父母却依然不满意,认为那2分也不应该丢掉,于是责怪她太粗心大意,对考试缺乏认真的态度,要求他在以后的考试中,做完试卷后,一定要仔细检查,反复检查五六次才可以。如果成绩达不到满分,就要受到重抄试卷三次的惩罚。  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使她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于是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都遵从父母的要求仔细检查做过的题目,丝毫不敢懈怠,生怕出一点差错。从上初中开始,她答题的速度越来越慢,尤其在做数学试卷时,看题目是必须是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看,以防止自己把题目看错;做完题后还要一遍又一遍地验算所得的结果,甚至有时为一道题而反复检查将近三十分钟,否则就会感觉不放心,最后导致不能及时做完后面的考试题目。对同一道题如此长时间地反复检查,使她感到胸闷、头痛,而且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也下降到班里二十几名。老师把这个问题告诉她的父母,他的父母知道后既是心急又是后悔,开始改变原来对她的要求,而是要她不要老是反复检查。她也知道自己的做法太过认真,可是无论如何努力都改不掉,心里特别焦急。第23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0)  心理专家告诉你  小靖的症状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此类患者常表现为:要求严格完美,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小节、忽视全局。  强迫症是一种在行为、意向、情感和记忆等方面出现的以强迫现象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它的主要特点是患者明明知道某种观念、情感、意向的反复出现是不合理的,但又不能控制、无法摆脱而导致的心情痛苦、情绪焦虑。强迫症可以分为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三种类型。  强迫意向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即将就要行动起来的强大而且有力的内在冲动,这种冲动违反了自己的意愿,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些人的先天素质不良,多疑认真、谨小慎微、优柔寡断、遇事过于细致、讲求精确、事事指望万无一失、处事古板、固执倔强等。具有此种人格的人在过度劳累或遭受某种精神打击等特定条件下会诱发强迫症。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过于严格、苛求,也会引发强迫症。对于强迫症的治疗首先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必要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  专家建议  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强迫症患者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同时在看问题时不可太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当患者反复进行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时,思维会专注于一点,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  强迫症患者应适当地的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如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减轻了生活、学习上的压力,进而引发强迫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也就会逐渐减轻。同时,患者在每天晚上入睡前或出现症状时,可以深呼吸放松情绪,在缓缓地吸气和呼气的同时,在心理进行默数次数,即"数息",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  强迫症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相搏斗,治疗强迫症就是要以个人意志战胜恐惧心理,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理医生会采用行为中执法与替代法,也就是要求患者采用坚强的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当患者反复出现强迫行为时,要求他在心里默念:"这样是毫无意义的,我有毅力控制它。"然后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立即去回忆或想其他有趣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或者立即从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如乒乓球、打游戏等。还有当强迫行为出现时,青少年患者也可以寻求父母或成人配合强行中止。  对于有强迫行为的青少年患者,父母不要过分焦虑,也不要对孩子进行体罚,而是要降低对孩子的过高过严的要求。同时,还要记住不能把孩子的问题常常挂在嘴边,以免加重青少年患者心理上的烦恼和痛苦。  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高原反应总会让人很难受。而"高原反应"绝不仅仅出现在现实中的青藏高原之类的地方,学习中一样会出现。  在学习的时候,刚开始进步很快,可达到一定水平后却维持现状,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甚至还会有下降趋势,心理学称之为"高原现象"。这是因为学习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促进的,又有阻碍的,两种力量相匹敌即产生这种现象。具体讲,当你学习一段时间后,好奇心已得到满足,学习兴趣不如刚开始的时候那样强烈,学习动力随之下降;也许你目前使用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应这一阶段学习的要求;也许你的生理状况欠佳,精力不够充沛;也许你原来形成的知识结构网络不适合进行新的学习等诸多因素,致使你的学习成绩停滞不前。于是学生可能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迷失学习方向,陷入可怕的迷茫中。第24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1)  其实这是学习积累、进步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情况。就像一个人一下子吃进了许多东西一样,需要好好的消化。这表明学到的知识或者还不够系统,或者需要融会贯通,毕竟那些吃进的东西还没有消化好,所以一定在痛苦中坚持不懈!要知道,春蚕吃进那么多桑叶,不是在吐丝之前先睡觉么?  孙宁是理科系一名大三的学生,他长得眉清目秀,平时学习十分上进,但最近却无精打采,一副病焉焉的样子。课下他去找老师,并且告诉老师他不想学了。原因是孙宁有一个姐姐,现在已经在读博士了。可能是姐姐太优秀的缘故,父母对他的期望也一直很高,希望他以后能像姐姐一样有出息。可孙宁从小成绩就不是特别突出,上这所大学他已经付出很大努力了。刚上大学那会儿,课程一下子增加了,内容加深,他学习挺吃力的。但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孙宁丝毫不敢懈怠,经过努力,成绩确实有了很大提高。可是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也是在同样的用功学习,可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了,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他感觉自己的努力白费了,越来越没学习的劲头了。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已经达到极限了,不能再有什么突破了?"  心理专家告诉你  心理学认为,人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止不前的现象,在练习曲线上出现近于平缓的一部分线段,即"高原现象",亦称高原期。而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因为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学习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一般说来,学习是比较费劲的,所以学习提高的速度比较慢,但总的来看,学习效率是向上的趋势;  2.迅速进步阶段。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习效率有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进步迅速,直线上升;  3.高原阶段。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主观和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各种障碍,使学习进步速度缓慢,学习效率不佳,提高甚少,或者有明显下降,使学习处于波动甚至停滞状态;  4.克服高原阶段。当学生主观不断努力,积极改变和寻求有效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环境的促使下,克服种种障碍,从而掌握了新的学习规律和技巧,学习兴趣又得到提高。  孙宁的学习经历正好验证了这四个阶段。  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法不当。学生习惯于某种学习方法后,出现了惰性,原有的学习习惯不再有更强的促进学习提高的能力,因循守旧,吃现成饭。缺乏因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属于这种情况的,就应该采用新的学习方法,否则就会阻碍学习成绩的提高。若是已经改进的方法还没有全部掌握,而原来的学习方法依旧产生影响。新与旧的学习方法相互干扰,必然会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是意志力的薄弱,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急于求成,一旦目标达不到,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途,淡漠了竞争意识,或者灰心丧气,这当然不会提高学习成绩。第25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2)  三是长时间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致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的消极情绪。主观上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必然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  专家建议  那么青少年学生怎么克服这种高原现象呢?  首先,要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学习的动机之一,如因学习疲劳而减弱了好奇心,你必须设法重新将它唤起。比如,发现自己的求知欲不如以前,成绩也停止提高了。为此每当上课前,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与上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以此激发自己的好奇心,上课听讲时,特别注意听与所提出问题有关的知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你要改变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学习方法陈旧和思维习惯僵化是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最主要障碍。学习的不同阶段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总是采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必然会妨碍你的学习。对于需要实践的知识你应该积极参与,其实一旦你亲手做了,就会发现它们比书本上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只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学习成绩很快就会提高的。  再次,对自己产生的悲观、抑郁、焦躁的情绪不要压抑而要疏导。可以找知己倾诉或参加文体活动等转移注意力。在困难面前,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有顽强奋斗的毅力,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努力,那样困难只会越来越大。  此外,每天的学习任务一定要适度。每天给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不可太重;不可把时间都用学习塞得满满的,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休息、锻炼、娱乐的时间;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有讲究,如果学科的安排顺序、时间分配不当,则容易使自己陷入高度疲劳。一般来说,刚开始应安排中等难度的学科,然后再配以最难的学科,最后关注容易的学科。  最后,建议青少年学生要多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你一直在很努力地学习并且做得不错,你需要他们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施压。这样,你就能在心理上轻松多了。  心理测试: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心灵处方189)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列各题做出选择。  1.在学习必须记住的东西时,你是否会思考它是什么意思?  A.基本上考虑 B.有时考虑 C.不考虑  2.在背记人名、地点、年代等时,你是否动脑筋、想办法?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3.每学过一课之后,你是否尝试过不翻书而回忆所学的要点?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4.你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否还要再复习一遍?  A.经常复习 B.有时复习 C.几乎不复习  5.你是否利用参考书或课本的目录和索引,来检查自己记住了多少东西?  A.经常是 B.有时是 C.不是  6.在学习参考书和课本时,你是否经常自己提出并解答问题?  A.基本上这样 B.有时这样 C.不这样  7.做题时,你是否回忆试图利用曾经学过的知识?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8.在练习题中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题目时,你是否在两天之内再次尝试解答这道题?  A.基本上会 B.有时会 C.不会  9.遇到难以解答的题目时,你是否继续坚持,尝试从多方面思考?第26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3)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10.解答完问题,你是否会重新检查以便解题过程并总结解题方法,把它记住?  A.基本上那样做 B.有时那样做 C.不那样做  11.你是否定期作学习总结?  A.经常是 B.有时是 C.不是  12.你是否经常翻阅曾经做过的学习笔记?  A.常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常常不这样  13.在学习复杂的订立和公式时,你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不这样  14.你是否在老师讲解这一步时就开始预测下一步怎样?  A.基本上是 B.有时是 C.不是  15.当你的解题方法和老师的不一样时,你是否会放弃自己的解法遵循老师的解法而不去问为什么?  A.常常是 B.有时是 C.不是  16.小型考试的卷子发下来后,你是否常常不去思考做错的题目就把试卷丢在一边?  A.常常是 B.有时是 C.不是  17.你是否常常记不住历史年代和外国的人名、地名?  A.常常记不住 B.有时这样 C.能记住  18.作业发回来时,你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而老师却给你打上了错号,你会再仔细检查一下答案吗?  A.基本不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19.在你做题时,是否只在意结果而不在意解题步骤和方法?  A.经常这样 B.有时这样 C.从不这样  20.当你用一种方法解题行不通时,你是否经常反思,思考方法的可行性或另找方法?  A.基本上这样 B.有时这样 C.常常不这样  评分标准:选A计2分,选B计1分,选C计0分。算出你的总分。  测试结果:  13分以下:表明你已经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可能已经从中受益,学习成绩较为突出。  14-25分之间:表明你的学习方法一般,但如果再改进一步,将会对你的学习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26分以上:表明你的学习方法很差,已经影响或者将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待改进。  七、是苦学还是乐学 (心灵处方44、好孩子坏孩子49)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近来,有不少同学谈到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有的同学说在听课中常常走神,还有的同学说一看到书就想瞌睡,有的同学干脆就说很讨厌学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朝秦暮楚飘忽不定,导致学习难以持久深入。正如人们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淘气的孩子,成也兴趣败也兴趣,让人欢喜让人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充满激情,兴趣的动力作用更加明显。  不管哪个时代,都曾有多少人为了得到学习机会克服重重困难、甘冒风险、奋斗不止,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他们把学习已看成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学习,人生的价值将不再那么有意义。学习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今天,在"赚钱热"的浪潮中,仍有不少人不惜失去许多赚钱的机会,脱产参加各类学习班,补习文化课,或进修深造,因为他们图的不是眼前利益,也没有谁强迫他们这样做。第27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4)  小兵是初级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小兵从小父母离异,与外婆一起生活。父亲由于自身经济情况较差,很少给予照顾。母亲再婚后,曾接小兵和继父一起生活,但继父要求较为严格,曾因为小兵犯错而责罚教育,以后小兵对继父一直耿耿于怀,再不愿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之后一直与外婆生活。小兵从小学开始,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进入初中学习以后,学习开始有点吃力,在一次期中考试没考好之后,小兵就觉得心里特别烦躁,经常说头痛、难受,不想上学。初二上学期开学后,班里一个同学告诉他打游戏很好玩,他从此迷恋上了打游戏,以至于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老师针对他的表现,多次批评教育他。但是由于没有父母关心和管教,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不愿学习。  心理专家告诉你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兴趣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渴望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和力求得到知识。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在学习中起着奇妙的作用:强烈的兴趣能使人在学习时废寝忘食,精力无穷。当遇着困难时,不会轻易退缩,而是锲而不舍,苦钻不停。在自学中,灵感是炫目的火花,而强烈兴趣则是灵感的源泉。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专注的兴趣可以引起大脑皮层有关区域的奇异反应,从而导致对某项知识的执着的追求。在学习中常遇到对某项知识苦钻不已,蓦然间,眼前豁然一亮,大有所悟的情景,便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得来的。  学习本是件能给你带来无穷快乐和无比幸福的事。只要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你付出一点点,它能给你许多许多。你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就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定这样一个信念;眼前的学习机会失而不返,务须珍惜;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我要学"才能使你体会到无穷的快乐,"要我学"则只会徒增烦恼。  专家建议  那么青少年学生该如何做才能引发对学习的兴趣呢?  1.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的吸引力不够强时,对终极目标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大多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生畏,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如果我们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当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切不可定得太高。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把成绩提高上去,有些学生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成效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要学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第28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5)  3.积极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一位学生对学习物理毫无兴趣,怀着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课铃声,为了培养对物理的兴趣,他做了这样的练习:"我喜欢你,物理!"重复几遍之后,他觉得物理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第二天他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物理的书,回家后,收拾一下房间,高高兴兴地读了起来,再上物理课时也开始听老师讲解了,后来很喜欢物理,总是急不可待地盼着上物理课。  4.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才会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你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增光,为社会添荣,为自己创造美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父母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象会帮你成功。  5.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次小的成功,都要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  6.保持兴趣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学习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提出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当成问题就是了。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但能巩固知识,而且能修证知识,还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恰好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心理测试:学习兴趣自测(心灵处方48)  请仔细阅读问卷上的每一个题目,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若觉得相符,回答"是",若觉得不符,回答"否"。  1、如果别人不催促你,你绝对不会主动地学习。  2、当你看书时,短时间内很难提起精神。  3、你一学习就觉得疲倦和厌恶,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学习。  5、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从不想办法弄懂它。  6、你常幻想自己不用花费太多精力,成绩就会超出他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经常为短期内成绩没能提高而懊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会继续写作业直到深夜。  10、为了好好学习,你放弃了很多你感兴趣的活动。  11、你觉得上学没意思,想去找点事做。  12、你总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有高深的理论才更有学习的价值。  13、只在你喜欢的学科上狠下工夫,而对不喜欢的学科厌恶至极。  14、你花在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用在各门学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大多数没有坚持到底。  17、你几乎轻而易举地就能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一塌糊涂。  19、你对现在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第29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6)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小目标。  评分标准:  上述20个题目可分成4组,它们分别测查学生在学习欲望上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序:  1~5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  测试结果:  假如被试者对某组(每组5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的态度,则一般说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如有此情况出现,家长与教师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辅导,以免影响学习。  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逆反与情爱233)  --应对上课走神问题  据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冯伯麟教授介绍,在2006中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中,随机抽取的北京、上海、南京、沈阳、西安、成都、武汉和广州8个城市的2000多名大中学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仅有58.8%的被访学生自认为能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48.6%的被访学生能在自习时集中注意力。回答"能坚持多久集中精力地听课"时,仅39.7%的学生表示能坚持30分钟以上,大部分只能坚持15~30分钟,近八成青少年承认上课时"有时走神"。仅45.8%的上海青少年能坚持集中精力听课30分钟以上,近八成青少年承认上课时"有时走神",上课趣味性不强、睡眠不足与疲劳成了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的头号杀手。日前公布的2006中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上课的注意力状况不容乐观。  刘星是一所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是个做事粗心大意的孩子。他经常丢三落四,总是把一些常用的东西弄丢,什么本子、钢笔、饭卡、钱包等等。做任何事情都难以集中精力。自从上了高中以后,这个坏毛病非但没有改掉,反而愈演愈烈。而现在最令刘星困扰的是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曾多次因上课讲话,被老师点名批评。他上课爱讲话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刚上高中时,刘星和同桌相处得很融洽,因为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爱好--踢球。上课时两个人常常谈论球赛或者大牌球星之类的话题。后来上课时两个人习惯性地特别多话,本来两个人的学习成绩不错,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成绩开始下滑。老师看到批评不起作用,就把两个人分开了。但是刘星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不认真听讲。他也常常在心里告诉自己说:"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注意听讲。"可是不知为什么,到了上课的时候,他依旧是走神。为此他还尝试过许多办法,想让自己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自从期中考试以后,刘星知道自己的成绩已接近班级最后几名,于是对自己更是没有了信心。上课总是不想听讲 ,心不在焉,要么做小动作,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找旁边的人聊几句;做作业也很费力气,一道简单的题也会想上老半天,因为他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与解题无关的事情。于是作业不是抄袭别人的就是自己马虎了事,考试卷子上面寥寥几个字,什么都不会做,他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怎么毕业、怎么考大学。  心理专家告诉你  所谓"走神",在心理学上则称之为注意力不集中。什么叫注意力?心理学认为: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这件事而不去关注其他事情或问题。上课时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仔仔细细地做实验,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这"专心致志"、"仔仔细细"、"聚精会神"等词语,就是对我们上课时注意状态的描述。学习时,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观察得仔细、全面、深入,记忆得准确、迅速、牢固,思考问题敏捷、深刻、连贯,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第30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7)  上课会走神的问题,其实是很多同学存在的普遍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产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来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老师所讲的知识未能被学生理解消化,刘星因为成绩已经下降,基础比较差,对于老师上课就像是听天书,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缘于学习动力不足。  2.经常被无意注意所控制,其实上课走神的学生也很想认真听讲,但一有风吹草动,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这就是无意注意在起作用。外界环境的干扰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因素。比如教室外面有讲话声、脚步声、甚至透过窗外看到的白云都会使他分神,而对于这些分神的东西他又无可奈何,所以注意力无法集中于课堂知识的学习。  3.在听课过程中,联想到与上课无关的事。青少年学生想象力很丰富,比如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刚刚看过的电视节目;想着放学后和同学去哪儿玩等等。也有的是想着家人或其他事情,一心不可二用,自然就走神了。  4.过度疲劳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就会使大脑过度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  专家建议  青少年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呢?  1.要增强上课的目的性。一是上课前在心中默默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将这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掉。有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的效果大不一样。有一个实验证明,有这种心理准备的学生几乎消化当堂课内容的40%左右。二是带着问题听课。你在哪门课上爱"走神",就专门预习哪门课。经预习后,你就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比如,有的问题在预习中没搞懂,就应该加倍注意;有的问题书上并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则要认真听,然后简要记在本子上。这样有目的地听课就不容易"走神"。  2.培养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对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缺乏对事物的间接兴趣往往导致注意力涣散。间接兴趣的培养,一要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或奋斗目标;二要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浓厚的探求欲望;三要为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努力为未来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用理想的目标激励鼓舞自己,都有助于克服注意力走神。  3.情境想象法  无论多么爱走神儿的学生,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或竞赛时,他也会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作答、发挥出最佳水平,对吗?那好,请你每次做作业时想象自己是在参加某次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这样可以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正如著名数学家杨乐所说:"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  4.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能够激发内在心理潜力,调动心理活动积极性,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克服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即可以学习时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自己,"集中注意"、"不要分心"、"努力听讲";也可以找几张小卡片,在上面分别写上:"专心听讲"、"不要走神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句子,然后把它们放到你平时容易看见的地方,如铅笔盒里,或贴在你家书桌前的墙上,或夹在课本里。这样,无论你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写作业,只要一看到它们,就会提醒自己:"别走神儿呀!"第31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8)  5.纪录法  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纪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语文课中你想昨天的篮球赛来着,那么就要在本子上做纪录:"语文课--篮球赛--约两分钟"……这样纪录几天以后,你从头至尾认真看一遍,你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是多么无聊,浪费了多么宝贵的时光。渐渐地,你会对走神儿越来越厌恶,记录本上的内容也会随之越来越少。相信过不了多久,你的本子上就会出现这样一句话:"我今天学习得一直很专心,没有分神。"  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心灵处方50)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业有成,但苦于方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强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政治、经济、科学、军事等众多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许多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需要学习,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需要研究和解决。不加强学习,就无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无法完成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因此,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高中两年多来,叶楚在学习方面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积累了不少知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理科方面,叶楚在数理化生各门都均衡发展。平时听课效率高,及时复习消化和适量的练习使我的解题效率和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并且在和老师及同学的讨论中他也不断发掘新知识并加以吸收。参加A班的学习更使他感到一种动力,促使他努力向高层次前进。  在文科尤其是语文、外语方面,扎实的基础是叶楚成绩优秀的保证。学语文,他注意不断地扩大阅读面,积累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学外语也是要靠日积月累的,学好课内知识以外,他在课余也读英文报纸,看英语新闻,自学更深的读本,外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汲取知识,在学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另外,在班级工作方面,叶楚曾担任过副班长,现任生活委员。  曾获全国高中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已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  心理专家告诉你  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学习方法正确,会使我们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从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文化知识。随着信心的增强,知识面的扩大,若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阶段,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与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密切相关,因此,青少年学生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还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还没有做好,就一味地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学习必须勤于思考。  教育专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怎样获取知识、不会自己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知识迅速膨胀的今天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不主动学习知识的学生,在他以后的学业与人生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才能为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第32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19)  专家建议  青少年学生如何才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呢?  1.制定计划。要想学习好,就要学会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按照制定的计划学习,就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到心中有数,长期坚持下去,还会使生活、学习规律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对新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弄清自己有哪些问题还不明白,并标上记号,这样带着问题上课,就会认真听讲,而且还可以把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这是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3.认真听讲。上课时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和对比,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讨论越充分,研究也越透彻,理解就越深刻,掌握得也越扎实,而且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下复习。首先要在做练习之前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回忆一遍,不要遇到不清楚的问题立刻去翻书。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不要不会就立刻问他人,应该先冷静下来对题目做认真的分析,尽量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5.勤于思考。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要在初中阶段就培养这种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都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6.善于总结。学习必须善于总结,每学完一章,要做个小结,每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对于学习很重要。温故而知新,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也不相同,要根据不同学科切实总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7.学习课外知识。开拓学习的知识面,开阔我们的视野,扎实基础,提高我们的基本技能,要积极参加各种知识竞赛,以发展我们的特长。  8.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滴水穿石","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因此,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心理测试:你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吗?(心灵处方53)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每一道题,肯定回答"是",否定回答"否",既不肯定又不否定则打上标记。  问题:  1.学习时是否高声朗读课本;  2.回家后能否立即写完作业;  3.课堂上所需的学习用品是否每次都准备齐全;  4.是否经常上学迟到;  5.能否对弱势学科、不喜欢的学科另加努力;  6.玩耍时间是否经常占用学习时间;  7.是否一边看电视,一边听歌,一边学习;  8.是否一心期盼着学校运动会、学习汇报会;◇欢◇迎访◇问◇WWW.HQDOOR.COM◇第33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20)  9.每次新学期开学,是否都能拟定新的学习目标;  10.能否坚持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  11.回家后能否对当天的新课进行复习;  12.能否仔细审视发回的考卷;  13.是否经常被老师指出"请注意";  14.是否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  15.是否制定一周的生活计划;  16.能否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  17.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否规律;  18.遇到不解的问题,是否有查阅字典、参考书的习惯;  19.打开课本是否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0.能否认真区分学习时间和玩耍时间;  21.能否与同学共同学习、相互帮助;  22.学习上是否带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23.在学校规定的学科以外,是否还对其他活动感兴趣;  24.是否经常告诉你他晚上做了一个可怕的梦;  25.是否谈笑风生,很有幽默感;  26.是否经常诉说休息不好;  27.学习用品是否齐备;  28.课堂上是否踊跃发言,积极思考;  29.老师休假时是否摆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  30.能否经常和老师一起游戏玩耍;  31.是否背后说老师的坏话;  32.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是否就更喜欢学校,并对这位老师的课也好感倍增;  33.是否在笔记本上乱涂乱画;  34.是否爱护教科书、参考书、习题集;  35.考试时是否仔细工整地填写答案;  36.在家里是否讲同学的坏话;  37.是否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38.是否不愿在家学习,而常常去同学家学习;  39.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  40.学习时同学来找去玩,是否立刻答应;  41.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是否踊跃参加;  42.一经批评,是否就耿耿于怀,无精打采;  43.即使是在学习时,是否还讲一些"努力也没用"等灰心丧气的话?  44.寒假、暑假中能否制定出学习计划并切实执行;  45.是否知道自己的强势学科,并对其分外努力;  46.是否有过忘记写作业的情况;  47.一次考试成绩不佳是否总是在心里挂念;  48.被老师批评后,是否就讨厌上学,并对这位老师的课失去兴趣;  49.起床时间与就寝时间是否经常没有规律;  50.是否有一边拿着零食或饮料,一边学习的习惯;  评分标准:  得分计算法:1,3,4,6,7,8,10,11,12,13,14,15,16,17,18,  21,25,30,31,35,37,38,39,40,41,42,43,45,47,50,以上诸题答"是"得2分,答"否"扣2分。其余问题答"否"得2分,答"是"扣2分,不答不给分。  测试结果:  0~30分:需要非常努力  31~45分:还需努力  46~70分:一般  71~85分:良好  85~100分:优秀  得70分以上者,可坚持现有方法。得70分以下者,请选择另外学习方法。  十、又一颗星星的陨落 (逆反与情爱226)  --"天才"是如此被扼杀的  "友情、风度那都是奢侈品,只有成绩是可以当饭吃的"一位高中生这样说。此时在家长、孩子、老师眼中,人生就单调得只为了学习,成绩也成为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惟一因素。  现在的学生为了读书,出好成绩,几乎是整个人的精力都放在学习、考试上。而家长把所有的资源和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学生身上,造成了学生的精神紧张,压力巨大。最可怜的是被誉为"天才"的学生,老师对他们期望很大,整天灌输着清华、北大就是你们的出路,要好好学习,不负老师的培养。而在家里家长更是全力以赴,把所有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和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一点也不明白和了解儿女的感受,让儿女们惶惶不可终日。第34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21)  现在的学生,被沉重的学习强度和精神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把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全部埋没。没有进行体育锻炼,没有进行社会实践,根本谈不上和家长进行思想沟通,有什么不开心和事情都藏在心里,造成精神抑郁,产生心理疾病。而家长却没有办法察觉,一遇见各种各样的考试,就精神紧张,惶恐不安,生病,失眠,抑郁,需要去医生那里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因此产生离家出走,自杀等等各种极端方法,这样的教育和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年轻人进入社会还怎么能和人相处?还怎么能有好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还怎么能适应这个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杨宇在学校里很有名气,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尤其是他的数学成绩,总是全校第一,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获得许多荣誉。杨宇还通过自学考下计算机初级证书,后来又通过了中级考试。去年,杨宇还获得了全市中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一等奖,并抱回了一台计算机。在学校里,杨宇还是学生会的干部、班里的三好学生及奖学金的获得者。有了这么一个学习优秀,品行端正的好孩子,全家上下都欣慰无比。还有什么比孩子有出息更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高兴的呢?有了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也以之为荣。那么大一个城市,成千上万人参加竞赛,又能有几个能拿一等奖呢?  可是就在众人为之欢腾为之鼓舞中,杨宇的妈妈却发现杨宇近来的异常。他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沉默不语,很长时间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他再也不去关注计算机,而是随便拿来一本闲书乱翻,却一点都没有看进去。他不参加同学的聚会,也不去找同学玩,只顾自己在那里遐想。有时杨宇又一反萎靡的态度,翻出所有的数学书,饥不择食,一本一本地看着,一道又一地道做题。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没有了兴趣,再次陷入沉思之中,而且还常常反复地停留在一个问题上长时间地思索。他的情绪就这样来回波动,他忽而感受到了鲜花与掌声的兴奋,忽而又一落千丈,觉得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  心理专家告诉你  杨宇过早地被封与了"天才"的称号,就注定他的生活方式要与普通的学生不同。在他得到荣誉和赞赏的同时,也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孩子般的快乐。  被誉为"天才"的杨宇,他的悲痛在于没有人理解他的心理。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恍惚不定的,一会觉得自己是个伟大的天才,一会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他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认为自己有着不同寻常的能力,又不能接受人们对他的高看,因此他很容易受到伤害,感到内心的冷落,因为他很孤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都是一个人在摸索前进,而没有任何人的陪伴。  当然,杨宇最怕的事情就是有人超过自己,"天才"也有挫败别人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也会反弹回来,挫伤自己。所以,他害怕失败,如果没有竞争就好了,就不会有失败的结局发生。  没有失败,也就没有羞愧。于是他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紧张,心理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焦虑情绪也随之产生。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只知道读书,拿荣誉的学生,而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天才"的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是从外表看来,他仍然勤奋学习,但是学习效率却大打折扣,没有人会知道他的心灵天平已经倾斜。长期发展下去,结果将不堪设想,他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当然更不会相信朋友,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与自己相比,自己是最出色的,于是他不屑和别人做朋友。最终天才会被击垮的。第35节:第二章:缷下迷惘千斤顶(22)  专家建议  对于出色的青少年学生如何才能做个既伟大又平凡的人呢?  1.不要对他人怀有敌意,设置一道又一道的心理防线。所谓"敌对心理"是指那种认为"只有我才是最出色,最成功的人"的思想。很多"天才"学生从小就抱着这样的心理,但是要认识到,在任何一种竞争中,敌意在所难免,但是良性的竞争是促使自己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绝对不能抱有看到别人失败比自己获得成功更高兴的态度。  2.勇于承认自己的弱点,很多"天才"学生把自己当成"全才",非常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天才"学生往往都给自己设置很高的奋斗目标,他们过分的野心,使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普通与平庸,尽管他们可能原本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也许在某一方面与常人相比,发展的潜力大于平常人。可是这并不等于他每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总有很多方面是不如别人的。若是一味要求自己的任何方面都要比别人强,那是很难做到的。  3.要学会走出"我是天才"的光环,其实这样的光环是别人给你加上的。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光环下面,会令你特别辛苦,特别累。还会失去很多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每天生活在紧张、焦虑的情绪当中,这种紧张和压力是"天才"走向灭亡的主要因素。要弄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你不是万事万物的神,你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你不过是一个在智商上比同龄人稍高一点的平凡人而已,卸下那些长期背负的身上的心理包袱,努力做好一名普通的学生,再根据自身的情况进一步发展,不要盲目追求十全十美,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第36节:第三章: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1)  第三章: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  --青少年考试心理  考试制度由来已久,从隋朝科举制度开始,到如今各级各类学校形形色色的期中、期末、毕业、升学考试等,可以说考试贯穿于学生时代的始终,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成功始于意念,心态决定命运。考试的成功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数年寒窗苦读,只等今朝一试 (心灵之友153、成长心理117)  --青少年考试心理  考试制度由来已久,从隋朝科举制度开始,到如今各级各类学校形形色色的期中、期末、毕业、升学考试等,可以说考试贯穿于学生时代的始终,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成功始于意念,心态决定命运。考试的成功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际的考试中,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考试中,能发挥高水平的人往往很少相反有些考生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考前忧心忡忡、恐惧不安、精神不振,紧张、失眠、难于集中精神进行复习,且这些情况有时是不能自控的,心里总觉得科目繁多,内容庞杂,而心情急迫、心乱如麻却又茫无头绪。整天想着考试,却又无法摆脱。在考场上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神思慌乱、手心出汗、思维混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试卷上,阅读与思考能力明显不如平时。时间也就在慌乱中溜走了,考试因此被贻误。  "考后总是有无数日的担心,在考试中一遇到卡壳就会心惊肉跳,随即,后面题的正确率就会明显下降……"  "临近中考,心理压力也越来越重,不知道怎样去调节,整天感觉头脑昏昏沉沉,脑子里一片空白。每天都是忧心忡忡,生怕考试失败。考试时的心情特别紧张,害怕自己的答题时间不够,出汗,手也抖得厉害,特别是遇到难题的时候。"  "还没有进考场就开始焦虑,进入考场后,脑袋一片空白,尽想考试失败了该怎么办?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等过分担心的问题。"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再过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了,最近几次轮番模拟考试下来,我的成绩都不理想,并非是我不会,而是在考试的时候非常紧张,可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紧张情绪,接下来还有好几次模拟考试呢!面对一次次的考试,感到压力非常大,感觉特别累。我平时学习挺用功,一看到试卷,眼前就一片漆黑,即使做过的题也忘记了。"  一般来说,考生对考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  轻度的精神紧张,就是考试之前并不感到害怕和紧张,很少想到考试时的紧张情景,随着复习的进展,考试日期的临近,逐渐使自己产生了一种紧张感,害怕复习不全面,害怕遇到偏题、怪题,害怕考试时发挥不出来。但这种紧张和害怕并不影响睡眠、饮食、身体健康。随着考试的结束,这种紧张就自然地终止,一切恢复正常。  中度的精神紧张,是指在考试前的较长的时间里想到考试的情景,经常的、隐隐约约感到害怕和不安。对众多的要复习、要背诵的资料有畏难情绪,感到发愁和忧虑。虽然经过努力复习,仍然缺乏自信,老是感到把握不大,心里没底。复习时间长了,就感到头昏脑胀;有时失眠,睡不塌实;吃饭不香,饭量减少。考试临近,这种紧张越严重,以至于影响到复习的正常进行。考试结束后,紧张情绪逐渐消失,睡眠、饮食也就逐渐恢复正常。  重度的考试心理障碍即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应试前的学习、复习和备考,而且过分焦虑会在应试中难以消除所带来的紧张、焦急、恐惧等;持久的焦虑又会损害应试者的正常心理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常表现为心烦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这对应试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严重者还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考试异常心理的表现:  1.厌倦心理。它是指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考不好,但自尊心很强,很爱面子,从而产生讨厌学习、讨厌考试的一种心理。遇到考试勉强应付,就像不情愿地为别人做事一样,抱着一种敌对的情绪进入考场。考试时草草应付,时间一到,匆匆交卷,"万事大吉"。  2.惰性心理。它是指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的一种不认真思考的侥幸、轻率心理。大部分考生在考前都做过不少练习题、模拟题,高考时看到试题与自己平时练习题目"差不多",似曾相识,便迫不急待地将事先准备、掌握的答案全盘照抄。这种轻率心理使其不能认真审题、缜密思维,丢三拉四,顾此失彼,甚至答非所问,弄巧成拙。  3.胆怯和否认心理。主要是指在完成试卷后不能正视自己的答案的一种心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敢检查修正答案。认为改来改去使卷面成为涂鸦,同时怀疑自己可能把正确的答案改错,干脆抱着侥幸心理不去检查修改。二是与此相反的否认心理,对先前的答案一概否定。应知道,开始答题时凭的是感觉、灵感和印象,一般来说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不认真思考、对那些拿不准的答案持否认心理,匆匆地盲目地修改答案,到最后,悔之晚矣。第37节:第三章: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2)  4.紧张心理。由于考生心理过度紧张,会导致怯场,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以至于有的表现出头晕、呕吐、活动失常,无法进行正常的考试。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主要是考生有着强烈的动机,这是由于考前准备不足也包括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  5.消极心理。在考试中由于考生出于被迫参加,或是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考试过程中感觉发挥不好,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强度、缺乏韧性,于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放弃考试。这是由于动机过弱和注意力不够集中所致。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如果第一场考试试题难度比较大,便会对第二场考试中考生的心理带来干扰,表现为消极,失去信心,直至不能坚持下去。  6.外来"刺激"对心理带来的干扰。在答题过程中,考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突然的外来"刺激"往往容易使人的思路中断,强"刺激"还会使原来已学过的知识难以回忆起来,其结果影响答题进行。在考试中如有人突然大声喧哗,考试秩序混乱,附近传来噪声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7.偶发事件对心理带来的惊慌。在考生缺乏思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项、事件,会使考生惊慌失措,心理高度紧张,影响正常思维,导致考试成绩下降。  需要了解的是,考生在考前出现一定程度的考前焦虑是正常的,但不应焦虑过头。考生在考前一点也不紧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上考场也是绝对不能发挥出较高水平的,所以考生应保持适度的紧张心态上考场。  一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对于青少年学生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考试,而是全方位的素质考验,时代需要开拓型、竞争型的人才,这不仅要求青少年学生知识渊博、能力高强,还要求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心理素质高。因此,青少年学生在进行中考、高考复习考试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铃子考试)(心灵之友145、做自己的心理医生130、152、打开心窗273)  --考试焦虑的调适  考试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考试的内容、手段、方式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它在评价教育质量、衡量教学效果、鉴别人才素质和选拔人才等方面的功能却很少改变。不仅教育活动离不开考试,而且其他社会领域里的考试行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学生因考试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正常心理反应。问题在于有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在考试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而有的学生由于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对考试焦虑缺乏有效的调节,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对广大学生来说,除了平时认真刻苦学习以外,还要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训练和调适。  简单的说考试焦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考试焦虑和其他的焦虑一样,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任何一个人面对一个有压力的情景的时候,都会有焦虑。这是人所具有的本能的反应。它对于我们适应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帮助的。因为它让我们很认真、很投入,它还调动我们的身体为我们的大脑和其他方面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第38节:第三章: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3)  不过凡事都有个度。考试焦虑一旦超过一定的程度,那就走向它的反面。这往往表现为影响考生的记忆;妨碍考生的加工处理的逻辑思维,导致加工效率降低;另外还有一些负面作用,如心情不好、容易烦躁、跟别人闹矛盾、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等等。  刘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刘嘉的妈妈是一家纺织厂的女工。从刘嘉记事起就听到妈妈整日里唉声叹气,埋怨爸爸没有本事。妈妈对刘嘉的教育方式很苛刻,除了学习以外,似乎刘嘉没有再让妈妈满意的地方了。刘嘉是个争气的孩子,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优异成绩使心高气傲的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高考临近了,刘嘉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瞎琢磨"的现象:每天出门前,她总是想"别出什么意外",坐在公交车上,也时刻担心会出车祸,以至于一路上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直至到了学校还心有余悸。刘嘉卧室床旁的墙上悬挂着一面大镜子,这面镜子从她上小学开始就挂在那里,可突然间她开始担心镜子会掉下来,或者把自己砸死,或者砸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因此每天夜里睡觉时都特别紧张,半夜里醒来也要不能自抑地去检查一下镜子是否牢固……刘嘉就这样整天处于对各种危险、意外的担心之中,惴惴不安。  心理专家告诉你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以称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在考试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反应。如心跳加快、额头出汗、手足冰凉,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缺乏信心、胆怯和自我否定等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与困难,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就必须克服困难。而困难的出现与克服,会引起人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发展到严重时就会使人感到恐惧,形成焦虑。所以焦虑是难免的,但焦虑的产生与焦虑的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缺乏自尊心和上进心的人,也许对重大考试都可以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心理和生理上没有显著的反应;而自尊心强的学生对一般性的小型考试,也可能会寝食难安,产生焦虑。  因此,要辨证地看待考试焦虑产生的影响。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学生对相当重要的考试都抱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任何的紧张、焦虑与压力感,不采取行动进行复习和准备,他的考试成绩肯定不会怎么好。  适度的焦虑与紧张则有助于集中精力,使思维更加灵活,知觉更加敏锐,学习效率更高。然而过度焦虑则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会对考试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就是说,考试焦虑的产生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关键是考生要学会自我调适。  专家建议  1.改变认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考试仅仅是达到理想的一个手段而已,而达到理想会有许多途径,这只是其中之一。每个人在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都要碰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失意和挫折,但只要心中有一轮不落的太阳,那么这些小小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的美也许就在于他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所以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锲而不舍的努力,须知"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人"。考试前要把对考试结果的患得患失转化为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这样才能减轻考试带来的压力,淡化应激,增强自信,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39节:第三章: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4)  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许多考生学习没有计划性,胡子眉毛一把抓,抓到最后忽然发现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而考试又马上临近了,自然会着急上火,寝食难安。因此,在考试前的一段时期内,考生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这样会使自己有一种充实感,从而带着自信走进考场。  3.学会自我暗示。考试前,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我复习得很充分,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次我比以前更加努力,因此也一定会比以前考得更好"……这样找出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多次进行自我暗示,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稳定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考试中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害怕,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得满分,有的题不会做是必然的。只要我认真仔细,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这样暗示可以稳定住自己的情绪,转败为胜。  4.对于一些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学习的考生来说,应及时向亲人、师长或心理辅导人员述说,请求帮助。必要时可主表心理医生进行正规的心理治疗,可选用药物治疗、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生物回馈疗法等。考试焦虑的人往往在生活中遇到其他困难,自觉难以应付时,也同样较易产生焦虑情绪。经常焦虑者可能养成一种焦虑物质,其特点为性格脆弱。  心理测试:中学生考试焦虑测验问卷(铃子)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情况:A=很符合;B=比较符合;C=  不太符合;D=很不符合。  1. 在考试前,我经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2. 一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身体就会发僵。  3. 临近考试时,我总会拉肚子。  4. 越是接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是不能集中。  5. 一想到就要考试了,对于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有兴趣。  6. 在紧张的复习中,经常会想:如果这次考不好怎么办?  7. 到了考试那天,我会更加不安。  8. 听到考试的铃声响起,我就会心跳加速。  9. 遇到大型的考试,我的脑子就比平时反应慢。  10. 看到满满的考试题目,而且很难,我会非常不安。  11. 每当考试时,我都会变得很紧张。  12. 在考试中,我会手脚冰凉。  13. 每遇到很难的考试,我都会害怕自己考不过。  14. 在考试时,我会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15. 在紧张的考试中,我会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而且总会思考与考试无关的  事情。  16. 在考试时我会走神,一时忘了自己在考试。  17. 考试时,我去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多。  18. 考试时,我总会流汗。  19. 考试时,我常会把题目看错。  20. 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抖,字都写不好。  21. 一面对重要的考试,我就会产生头痛。  22. 每当交卷的时间到了,而我还没有做完全部题目时,就会手足无措,满  头大汗。  23. 如果我的成绩考得不好,父母和老师就会严厉批评我。  24. 考试过后,发现自己会的题没有答对,就会恨自己。  25. 好几次重要考试之后,我拉肚子了。  26. 我特别讨厌考试。  27. 如果考试不计分数,我会喜欢考试。  28. 在现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不应该进行考试。第40节:第三章:直面挑战才是真的年轻(5)  29. 如果不考试,我想我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30.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会寝食难安。  31.在考试前,我会感到烦恼。  32.在考试前,我会烦躁,而且脾气变得很坏。  33.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将要考砸。  计分标准:  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D得0分。然后算出你的总得分。  测试结果:  总分为:0~24分,你对考试镇定自若,沉着冷静;  25~49分,你有轻度焦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2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3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