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因素导致移民村水源恶化?因为开山。该小溪上游有一处石灰石矿山,附近有一座水泥厂。小溪水源被截取用于生产,污水又排入溪流,移民村因此受害。水泥厂和矿山正在扩建,需占用附近大片山地,其中一面山坡属移民村所有,位置比较重要,厂方志在必得,村民大有保留,双方一直谈不下来。这期间小溪水流一天天浑浊严重,村民认为厂方使坏,愤愤不平,不时与厂方发生纠纷,并因此迁怒配合厂方修桥扩路的施工部门,连连生事。乡长汤国平等人在协调厂方和村民关系时态度强硬,村民认为乡政府偏袒厂方,处置不公,大有意见。那天有人铲石袭车,主要是发泄不满,并没想伤人,也不知道里边是乡长,不料汤国平怒气冲冲跳下车,挨了一头乱石。 刘克服不跟村民纠缠眼前是非,他讲远的。他说这么争来闹去什么时候到头?为什么非得守在这里喝脏水呢?移民村村民自迁到此地之后反映不止,认为安置地点不好,对大家很不公平。现在是不是已经变得喜欢了,认为公平了,打算世世代代留在这片山坡上? 村民很惊讶,说刘副乡长说的什么呀? 刘克服说大家不要因小失大,这么闹事不能解决问题。阻拦交通和施工,袭击车辆都是法律不允许的,闹大了对村民尤其不好。他觉得大家要为村子未来和后代考虑。他可以帮大家满足几十年没有实现的愿望,给大家一个高兴,还大家一个公平。 刘克服语出惊人。他准备拿什么让这些举着农具闹事的村民从此感到公平、高兴?就是全村整体迁移,离开此地,根本、彻底解决问题。他说这是县里乡里决定的吗?不是。目前只是他自己的主意,但是他觉得可行。只要村民停止扔石头,听他的,一起来一步步努力,有可能做到。 “刘副乡长想给我们哪里?” “给你们一个风水宝地。就是大畅岭。” 村民们面面相觑。 2 刘克服真是大胆。他深思熟虑,孤注一掷,如此行事发乎本性,不是一时冲动。 此刻刘克服正不如意,他有些情况。 刘克服在三年多前到了岭兜乡,来之不易。此前刘克服在县政府办公室当干事,搞综合,编简报,写材料,顶头上司是副主任吴志义。吴副主任对刘克服很苛刻,刘克服写的东西在他那里很难过关,总是一改再改,有时候县领导催着要,他还非要在稿子上画一画改一改,回头让刘克服加班重弄。他说干事都是这么干出来的。 刘克服心里有数,知道自己在吴副主任这里永远干不出来,人家对他心存芥蒂。刘克服使左手写字,右胳膊小有毛病,平时没有“目色”也就是不会察颜观色,关键时刻多嘴,毛病种种,不免令领导有看法。但是顶头上司最不满意的恐怕不在其本人特色鲜明,却在其妻子。刘克服的妻子苏心慧是本县名人,曾经颇得前任县长应远的赏识,年轻得志,当过政府办副主任,当时管着刘克服,也管着吴志义。后来应远县长出了事,受处分调离,她被牵连免职,背个坏名声,一贬贬到县供销社去卖茶叶。旁人避之唯恐不及之际,刘克服明知利害,不计成本,喜欢就上,居然去跟前领导恋爱结婚,其行为在现领导心里无异于叛变投敌,因为吴志义当年积极打击苏副主任,这才取而代之。所以刘克服的材料是不可能写好的,在吴副主任的笔下特别难过。这位顶头上司不仅在刘克服的稿纸上写写画画,百般挑剔,他还到处跟人摇头,找县里头头反映,说小刘不行,材料弄不下来。 这很严重。政府办公室的干部,写材料是基本功,被领导判为缺乏材料能力,在这里还怎么待?苏心慧说一定得走,吴志义不能共事。 他们婚后育有一个儿子。添丁加口,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孩子,夫妇俩天天忙得气喘。苏心慧却说孩子她来照顾,不能误了刘克服的机会。 当时县里正在进行乡镇班子调整,拟物色一批青年干部下乡镇任职,刘克服有心一求,为了摆脱吴志义,更为远大理想。他的所谓远大理想说来并不太大,很实际很具体,就是有个一官半职,得获任用,崭露头角。刘克服平民出身,祖上数得再远,无论如何数不出一个摆得上台面的人物,因此不免格外有些愿望。但是机关里的青年干部谁没打算?大家争先恐后。职位属稀缺资源,一向僧多粥少,右手优秀者尚且难谋,轮得到绝无背景,与常人有异,惹过些麻烦,被现任顶头上司很不喜欢的左撇子吗?人们多不看好,不料刘克服却成了。 把他派下去是县委书记方文章决定的。决定过程很简单,就在县机关大院的大榕树下,五分钟时间解决了关键问题。 那天上午方文章准备下乡,他的驾驶员早早把车停到院里。走之前他在办公室看文件,然后关门走人。到了榕树下轿车旁,有人拦住他,喊他方书记,说有事要谈。 是苏心慧和刘克服,夫妻俩一并上阵。 方文章还管苏心慧叫“小苏”,他很惊奇,说稀罕啊,这有一两年没见了吧?小苏好像胖了?听说生了个儿子? 苏心慧说感谢领导。没有方书记关心,她哪里会有今天,哪敢想嫁个好老公,给自己生个好儿子。 方文章说:“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看起来还很不服气?” 苏心慧说她不敢不服气。方书记别担心,她没想给县领导添麻烦,不要求落实政策,重新任用。以前那些事就好像一场梦,一觉醒来梦没有了,全忘了。她现在管一个门市部,抱一个胖儿子,自己很满足,离开之后从不踏进机关一步,免得触景生情不快乐。今天她是第一次走进这个大门,陪小刘专程来找方书记,给他送一个礼物。 什么礼物呢?一张纸:《刘克服同志简况》。 “就这个?”方文章不解,“你们想干什么?” 刘克服接过话头,说他平时很少找领导汇报个人情况,让领导了解不够。不敢占用领导太多时间,就提交一张简况供领导参考。只写一页纸,很简单,想让领导有个印象。他要说明的是,自己在大学里读的是理科,到县政府办工作之前,是县二中的物理老师,当时曾经评有中级职称。 苏心慧插话,说她以前在机关,年轻无知,不会做工作,让方书记不太满意。回想起来心里还很不是滋味。但是她清楚,方书记对小刘感觉不一样,以往还是很满意的,一直都很关心。她只怕领导对小刘跟她结婚有看法,所以特来请求方书记继续关心。如果方书记有要求,她准备明天就去办离婚,免得影响小刘。 方文章不禁发笑。他收起刘克服的简况,说:“行,同意,离吧。” 苏心慧说:“方书记一句话把人拆了,真的这么残忍吗?” 方文章说:“舍不得?看来小刘真的不错?” 苏心慧说:“方书记最会看干部,他这样的人很难得的。” 方文章打哈哈说:“既然这样就不要离啦。” 事情就此完成。 几天后县里研究干部,方文章点了名,让刘克服下去,派岭兜乡。岭兜是个穷乡,位于县城西北部山区,地点比较偏僻,离县城最远,交通不便,条件最差,让年轻人去锻炼锻炼。说起来,机关里比刘克服干的时间长,表现更突出的年轻干部有的是,为什么没用上,用了这个资历比较浅,还有些个性,让人有不同看法的刘克服?方书记有话,说要是干别的轮不到小刘,但是这个职位倒是很多人没有资格,人家小刘可以。让他去干什么?科技副乡长。有特定条件的。 那一年上级要求各乡镇都要配备一名科技副乡长,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履历和职称,跟科技沾得上边才行。刘克服读理科,有职称,在中学里教过物理,知道“左手定律”、“右手定律”,比从机关里一路起来的年轻干部更符合条件。苏心慧有经验,她与刘克服找方文章时不多说别的,就强调这个。方文章听进去了。方文章知道苏心慧对他非常不服,当初处理她,方文章一点都不手软。此后苏心慧从不找他,现在为了刘克服却能低头恳求,让方文章十分意外。方文章对刘克服本来就没有太多成见,加上苏心慧讲的话非常到位,于是就抬了一下胳膊。 一个大权在握者抬一次胳膊不是难事,这一抬把刘克服成就了。人在弱小的时候真是很容易被某一只胳膊成就,或者被一下子断送。 刘克服到了岭兜乡,一待三年。乡里事情很杂,在那种地方,科技不科技没有太大区别,刘克服什么都得干,有村民扔石头,别管有多少科技含量,硬着头皮往前拱就是。岭兜乡是个穷地方,外来干部待不住,干几天就不安心,刘克服不一样,他很努力,小小副乡长做得津津有味,因为于他而言机会来之不易,特别值得珍惜。 刘克服初到岭兜就挂移民村,他在那里很有感觉。头一次上山时,看到陡峭山坡上高高低低几排旧房子,烂土路、臭水沟,满山乱石,树都不长,到处破败之状,他感叹,说真不是好地方。领路前去的村干部告诉他,移民村水硬,刮肠子,不能多喝。中午饭也不好弄。建议别待太久,看一看赶紧走,到山下村里再吃饭。刘克服说那不好,还是多待会儿。因此在那里吃了一顿午饭。 移民村黄姓为多,村民小组长叫黄大目,是个中年人,当过兵。乡里领导来了,别的人可以掉头走开,小组长不管不行。尽管看上去不太情愿,那天中午黄大目还是安排刘克服等人到自己家吃饭。刘克服交代不必另外张罗,大家一起吃就成,于是人家做了一锅芥菜咸饭。主人用一个旧搪瓷盆为刘克服装饭,饭盆这里破那里缺,比叫化子讨钱的家伙还不如。刘克服端盆握筷,头一口就哽住了:很咸,米硬,还有砂子。 他把那盆饭硬吃下去。黄大目看着他笑,问刘乡长还来不来?刘克服说还来。于是又盛了半盆。 黄大目说刘乡长是领导,贵人,有种啊。 那时候刘克服自嘲,说他也算“贵人”?他这种“贵人”只跟移民村般配。 没多久,有一次刘克服领县、乡水利部门几个干部到村里检查农田排灌渠,遇大雨走不了,在村里暂避。午后雨稍息,一行人准备离开,恰村里人大呼小叫,说有放学的小孩溺水了。刘克服心知不好,带那几个人跑到村头,那里有一条小溪,溪流上有一座过水坝,坝下积水成潭。平日里过水坝上只一层浅水,水潭也只有半米多深,潭水平静。眼下不一样,小溪洪流滚滚,水流在过水坝和水潭里盘旋打转。出事的两个小孩都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几个大孩子冒险涉水过坝,他们在后边跟着,脚步没走稳,摔倒了,被冲下水潭就没再出来。 刘克服跳下水潭捞人,村民和干部扑通扑通也跟着下水。捞了近一个小时,两个小孩都找到了,其中一个还是刘克服从潭边杂草中拽出来的。小孩眼睛翻白,四肢冰凉,腹胀如鼓,已经没气了。小孩的父母披头散发,在一旁捶胸顿足,抱着死小孩哭得山崩地裂,情状凄惨。时已黄昏,气温转凉,刘克服浑身水淋淋的,在一旁默不做声看,身子止不住发抖。 事后村民反应强烈,大翻老账,说早就跟乡里提过,小溪上该建一座桥,乡里从不当回事。来过大小多少个官,只知道放屁走人,全没用。移民村就是他妈的后娘养的,当年把他们从家乡骗出来,淹掉他们的村子,剥夺他们的产业,弄到这个鬼地方挨困受穷,多少年过去了,到现在还不管不顾。这是要干什么,官逼民反吗? 刘克服说看来这个村是在等一个人,可能就是他。现在权当自己真是个“贵人”,以前的事管不着,以后的事他来管。 他想尽办法,千方百计从上边弄来一笔钱,帮助村民在小溪上游修了一座小桥,让村民的孩子上学放学不必再走那条过水坝。修桥铺路都算积德,村民却不为之热泪盈眶。他们说自己被亏欠得太多了,连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亏欠在这里。但是从此他们对刘克服比较认可,认为这个“瘸手”倒比那些正手好胳膊有用。 刘克服很感慨,说自己初初起步,有个一官半职,私下里振奋不已,走路不免轻飘。到了岭兜乡,上山看移民,才感觉步子沉重。一个人有可能造就他人的生活,也可能予以毁坏,都因为权力。 那时候岭兜乡的书记姓李,叫李健,年纪比较大,已经接近五十。老李在岭兜前后干了八年,当过副书记、乡长,然后当书记。这人阅历丰富,性格直爽,跟刘克服比较投缘。他说自己到这个份上差不多了,没再指望升,能够从山沟里出去,到县城找个位子,待个三五年退居二线,那就十分知足。因为没有太多想法,这老李比较平和,为人办事力求公道,不计较得失亲疏,上下背景,厚此薄彼。刘克服下乡后工作很努力,为人实在,比较低调,没有一些机关出身的年轻干部的牛逼劲,让老李很看中。老李在岭兜时间长,情况非常熟悉,做农村工作有一套,他喜欢把刘克服带着到处走,告诉他此间各种情况,教他如何处理乡间棘手事项,笑称自己是在“教秀才”。乡里大小事情,他会拿出来问问刘克服什么见解,乡里上报的各种主要材料他都要求让小刘过目,“别让秀才闲着”,这个乡下上司跟政府办的吴副主任真是天壤有别,小刘在老李手下干得很累,份外事多了不少,但是他非常愉快。 三年多后,李健被突然调离,没能如愿进县机关,给安排回原籍乡镇,当人大主任去了。这么安排,说是因为年龄,实际另有缘故,与刘克服和移民村有牵扯,走得很不愉快。李健走后林渠来了,刘克服在岭兜乡的愉快经历就此告结。 林渠是新书记,跟刘克服却是老相识。林渠当过县信访办主任,跟小刘有过共事经历,对刘克服的胳膊早有见识,颇怀看法。来岭兜当书记后,他把刘克服抽出来,派驻“竹笋办”。“竹笋办”全称为“县西竹笋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县属专门机构。本县西部山区盛产毛竹,县里将县西山区辟为竹笋生产基地,把毛竹及竹笋食品工业作为一大产业发展,特别设置了一个“竹笋办”扶植竹笋生产,协调收购加工各相关事务。竹笋办由县农业、经贸、外经等部门抽人组成,办公地点设在西河镇。西河镇是县西山区乡镇的老大,扼山区通往县城的交通要冲,为本县竹业企业的集中区,县里把相关机构设在西河,意在就近加强产业扶植与指导。按照本地情况,竹笋办特设一副主任职位,由县西四个乡镇各出一位副职人员,轮流坐庄,每年一换,主要任务是处理基地建设中牵涉乡民的纠纷和矛盾,包括处置相关群众上访。轮到的人员还挂原单位职务,却须到西河坐守一年,不承担原单位工作。根据轮转方案,今年并不由岭兜乡抽人,但是却派了刘克服。 林渠说:“是县里定的。” 刘克服说:“我找县领导反映。” 刘克服不想去竹笋办,不是挑肥拣瘦,是有所不甘。林渠劝刘克服不要乱找。他说,为什么突然走了李书记,来了他林书记?大家都清楚,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刘克服一声不吭。 林渠与刘克服忆旧,称这一回到岭兜,发现小刘好像变了一个人,身子很瘦,还晒得很黑。他注意到岭兜乡政府食堂办得不好,天天烧冬瓜,是不是荤菜太少,刘克服在乡里没的吃,休息回家又舍不得,大鱼大肉让给老婆儿子,搞得自己营养不良?听说竹笋办伙食不错,顿顿有笋,油水很足,干嘛不去?他林渠想吃还没机会呢。 刘克服称自己不指望油水,没那么好的胃口。 林渠知道刘克服舍不得离开。前任李书记跟刘克服不错,曾经建议把他提起来当副书记,下一届接乡长。问题是上面对李健有看法,李自己都没支撑住,走人了,刘克服暂时也不必多想,叫去哪去哪。这是上级定的,不关他林渠的事。 林渠毫无关系吗?不可能。林书记对刘克服很了解,知道小刘胳膊有毛病,毛病其实不在胳膊,在心里。刘克服表面随和,个性却强,跟谁不对路,谁就不好使唤。他在前任老李手里很好用,并不意味在后任老林手上也很好用。情况往往正相反。后任通常会否决前任的一些做法,以形成自己的权威,因而刘克服还是去吃竹笋好。 刘克服找到了县委书记方文章。他拿出一份文件,按照原定轮转方案,今年是另一个乡镇抽人到竹笋办,岭兜应当在明年。为什么今年抽他了?方文章眼睛一瞪,立即反问,说小刘是真不知道吗? 刘克服不吭声了。 方文章说,本来还有一个方案,是把刘克服先免掉,调离岭兜,另行考虑安排。他觉得这样不好,打击太大,没同意。 “毕竟你在那里还很努力。” 刘克服说他不敢不努力。自己根基很浅,条件较差,当年因为方书记关心,才得以破格任用。岭兜工作不好做,他是竭尽全力。一心想对得起领导,也希望自己能够进步,走远一些。忽然这么变动,让他感觉很不是滋味。 方文章问:“你想走多远?” 刘克服说方书记让他走多远,他就能走多远。 方文章说:“这一次让你走到竹笋办。” 刘克服还争,说自己没做错什么。方文章说岭兜事情没办好,他很不满意。这个要李健负责,他没打算追究刘克服。但是刘克服要是自认为什么都对,那就错了。 话讲到这种程度,刘克服居然还不放弃。他跟方文章说他愿意明年去办竹笋,到时候他会全心全意,如果需要,他宁愿留在那里多干几年,只要今年别让他去。这样走让他很难接受,有些事他也放不下。 “什么事?” 他说他挂钩一个村,村民困难很多。他有些承诺需要兑现。 “是那个移民村?” 刘克服点头。 方文章大怒:“你还嫌惹的麻烦不够?就是不让你管那些事,赶紧给我走!” 刘克服无力回天。 他回到岭兜乡移交工作。说是离开一年,却也不知今后如何,该移交的还得移交清楚。一个小小副乡长毕竟没有多少牛肉账,想走的话,花半天时间把办公桌上的文件纸张清理一下,没用的材料扔进垃圾箱,点支火柴一烧,下午四处窜窜,晚上跟大家喝个大醉,隔天一早弄不醒,抬起来往车上一扔,就这么走人,绝对坏不了事。刘克服偏要磨磨蹭蹭,在乡里逛来逛去,一天又一天。乡里七所八站走一走,熟人同事家里坐一坐。大家都说竹笋办好啊,起码离县城近些,回家看老婆孩子方便。刘克服拱手,说好啊好啊,出山记得到竹笋办,一定有大家吃的。 所以移民村闹事伤及乡长,方文章赶到乡里,进门见到刘克服,第一句就问他怎么还在这里?漫山遍野,雨后春笋正在茁壮成长,这家伙还在这里搞什么? 要是他没在乡里磨磨蹭蹭,已经掉头办竹笋去,那就该是另一种命运了。 3 知道刘克服在移民村开口,拿整村搬迁大畅岭说动村民,方文章大怒。 “刘克服你有几个头!”他狠训。 刘克服认为只有这个办法可行。 那时移民村的风波已经平息。村民们接受刘克服的劝导,同意从山头撤离,不再铲石阻路,允许施工队返回工地,事态因此趋于缓解。当天下午,拘于派出所的两名村民先后被警察释放。这两人都不承认参与袭击汤国平,警察手中没有确凿证据,同时考虑尽快平息事态,免得移民村再闹,在报经上级同意后,把人放了。 方文章离开岭兜乡回县城前,刘克服向他报告了与村民谈判的情况,重点谈及移民村整体搬迁。 方文章气坏了:“谁让你开这个口!” 刘克服承认没人让他开口,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他认为这个村需要一个根本解决办法,从这里入手才有望与村民说到一块。他强调自己并没有擅自代表县里、乡里承诺,他跟村民们讲得很清楚:一个副乡长无权表态决定这种大事,讲了也不算数。他只是个人觉得可行,应当办,仅仅答应把自己的想法和村民的意见尽量反映给上级,认真促成这件事。因此他一下山就赶紧来找书记汇报。 方文章怒不可遏。 “你给我先留在岭兜,哪怕亲爹死了,也不许离开半步。”他下了死命令,“要是移民村为这个闹起来,你是第一个,拖出去枪毙。” 方文章是从基层起来的领导,当过多年乡镇书记,为人强硬,喜欢直言不讳,生气了张嘴就骂,决不刻意修辞。这一天刘克服让他大为恼火。火头上说的当然只是气话,哪怕移民村紧接着闹翻了天,方书记权力再大,把手下一个小干部拖出去当众枪毙,这还是做不到的。说到底,方书记对小刘不了解吗?是谁把刘克服派上去跟村民交涉?就是他自己。所以大家明白,刘克服一时还死不了。 刘克服很犟,这人的胳膊是出了名的,越到这种时候越异乎常人。方文章大步穿过乡政府楼前的院子,拉开车门打算上车离开,林渠一帮乡领导在后边追,赶着送书记走。刘克服居然伸他的胳膊拦方文章,左手抓住轿车的门框,不放领导上车。他说请求方书记再仔细考虑一下。移民村不过五十来户人家,搬这么一个小村对一个县不是天大的事情,对人家每个村民,倒是涉及千秋万代的天大事项,这事只要县里有个态度,责成乡里来做,想想办法并非不能做到,做成了是一项德政,一举解决村民和本地基层组织数十年折腾不休的一大困扰,也解决了当前修路办厂招商,发展经济诸多矛盾,为什么不做呢?方书记可以发话的! 方文章喝道:“走开!” 他甩了刘克服的手,上车离去。 林渠说:“小刘怪你自己,找死。” 刘克服无言。 当时谁都替他捏了把汗。 隔天,县委办公室打来电话,正式传达县里意见:刘克服暂留在岭兜,协助稳定村民情绪,处置移民村各相关事项。要求乡里和刘克服全力以赴,尽快拿出可行方案,化解矛盾,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再因处置不当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县里将严处责任人,从重追究。情况稳定后,刘克服须按原定安排,尽快前往竹笋办。 刘克服头上乌云笼罩。他给自己揽了件险事,稍有不慎局面失控,随时可能伤及自身,不被村民砸个头破血流,就遭方文章严惩,虽说不至于被拉出去枪决,下场也好不到哪去。但是毕竟还留在岭兜,也算如愿。 他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搬迁,要朝这个方向研究方案。林渠说可以,很好,赶紧去办。他说的是反话。林渠有句名言叫“谁拉屎谁擦屁股”,他说现在这个人屁股到处是屎,别的人没资格擦,归刘克服自己收拾。他指定刘克服牵头,乡里由王一梅副乡长协助,抽调几个干部一起组织一个工作小组,处理移民村事宜,包括目前稳定局面和提出今后解决办法。 “你们就搞这个,其他的不管。”林渠强调。 刘克服说还有联带问题。移民村这次闹起来,导火线是饮水和山地补偿。这些不处理,村民能稳定吗? 林渠强调:“说清楚了,这个不归你管。” 刘克服带着他的人着手开展工作,事情十分棘手。 被命名为“幸福村”的移民村整体搬迁计划,历史上已经提出多次,刘克服并不是始作俑者。几乎从当年移民迁居现有位置开始,村民们就提出要另迁他地,因为目前地点的条件实在太差。曾经有过几回,当时的县、乡领导出于同情,答应考虑移民村再次迁移,但是都因为牵扯的问题太多,难以解决,最终不了了之。近几年移民村屡屡闹事,多涉及建桥修路饮水等具体事项,搬迁已经不再为村民提起,不是因为条件有所好转,大家已经接受,是村民们觉得根本无法指望。刘克服到来后曾仔细了解来龙去脉,当时他非常感叹,说只要早年主事的官员水平高一点,考虑周到一些,设身处地为人家想一想,哪会有这么多麻烦留给后人。刘克服认准重新搬迁安置是移民村诸多麻烦的最佳解决办法。事实上这也不是他自己得出的结论,凡对当地历史现实情况比较了解的基层干部看法相当一致。前任书记李健对刘克服说,不能老骂人家刁民,是咱们以前那些人欠了人家。不说草菅人命,起码是随意行事,漠视百姓,不把草民的生存当回事。弄得咱们现在左右不是人,束手无策。 这位李健曾经带着刘克服在大畅岭上走过几个来回。对刘克服说,早年要是把移民点定在这里,咱们现在该省心多少?刘克服当即突发奇想,说咱们现在来做不行吗?李健发笑,说可以,交给小刘了。 一句笑话,事情眼下真的就落在刘克服的身上。 当年,决定在岭兜乡安置一批移民时,县、乡两级有关人员曾踏访过附近山川田野,提出了若干个安置方案,大畅岭曾经是比较看好的一个地点。所谓“大畅”本地方言里的意思与书面词意基本相当,指非常高兴,或称快乐。这座山岭何来快乐?因为满山乱坟,一地死人。乱坟死人很让人悲伤,怎么叫快乐呢?因为悲中有乐。人死了,埋了,免除尘世的烦恼,去了西天极乐世界,这就很快乐了,大畅特畅。本地先人对死亡的理解相当豁达。大畅岭位于岭兜乡西部山区,是本乡民间传说里的闹鬼重地。鬼火出没之处,神怪传奇自多,大畅岭却另有原因:这片山地还有一个旧名叫做“畅墟”,本地老人称早年间该山岭并不住鬼,是住人的,曾建有大片村落,还有一个墟集,很热闹。为什么后来村落集市消失一空,只留乱坟?因为鼠疫,大约在清中叶,本县曾鼠疫大流行,畅墟一带当时为重疫区,人都死光了,没死的也跑光了,只留下了满山乱坟头。地方史志载有这一疫史,称十室九空,景象惨烈。大畅岭的乱坟之间,确实存有村落房屋和街巷渠道废墟,足证先民曾定居于此。此后大畅岭一带格外荒僻,少有人迹,除交通不便外,跟疫病灭人传说留下的阴影和鬼话大有关联。 大畅岭与移民村现有的位置相距约四公里,位置明显要好。一是它靠近山外,地势较低,离乡集也比较近,翻两个山头就到了。二是有大片荒坡可供垦植,山前有溪流,山后有水库,可以修筑水利设施引水。三十多年前为移民村选点,为什么不定在这里?据说是因为县里一位领导的懒惰。这人到岭兜乡踏勘看点,这种活得踏遍青山,坐不得车,只能靠脚。肩有选点重任,该领导本应尽量走遍每一个地点,认真勘察比选,从中择优,人家却嫌累。据说那一天天气很热,领导随乡村干部走了几个地点,热得难受,还脚酸,于是跑到山间耕山队坐下喝茶,那就不想走了,左看右看说这里不错嘛,这就是“幸福村”了,百十个移民,搬哪里都是搬。当时有人提到大畅岭,领导一听还得走路,晚间那边鬼火很多,当下就说算了,那种地方不要。 事到如今,在刘克服带着一组人着手重新谋划之际,两个地点的比较又有新的变化:移民村因为附近石灰矿区和水泥厂扩建,饮水都有困难。大畅岭这边则另有不同:本省新修一条连接内陆与沿海的大通道,公路线经过岭兜乡,就从大畅岭对面的山间穿过。此刻公路正在全线施工,计划于明年通车。到时候,只要在大畅岭下的溪流上建一座桥,就能与该新兴交通干道直接连通。 所以当移民村民把刘副乡长包围起来,手中举着锄头岸刀时,刘克服提起重新搬迁和大畅岭,情况顿时有变。问题是这类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好办,实不必有劳刘克服卖力参与,数十年里历任领导早就亲自重视过了。因其困难,村民们虽觉不平,却也无奈,已经接受现状,不再抱有奢望。刘克服旧事重提,把百姓的胃口再次吊起来,这简直有如玩火。这事能办得成吗?办不成怎么办?还像往日那样天花乱坠一通,末了画个饼送过去,那会是什么结果?方文章的枪子和村民的石块,哪一个刘克服都别想躲掉。 刘克服对自己面临的局面不会不清楚,他有他的打算。他让王一梅注意一个人,说吕金华最近应该会来,到时候悄悄说一声。 王一梅说她知道了。 “别跟他们提。”刘克服交代,“你知道就好。” 此刻刘克服的身份挺尴尬。他是岭兜的副乡长,却又确定抽去办竹笋,已经移交工作,村民闹事让他暂留下来,除了防备村民再闹,乡里的事已经不好多管。特别是乡书记林渠对他有些成见,比较提防,让他格外办不成事情。于是他只能靠王一梅帮点忙。王一梅很年轻,刚结婚不久就下来当副乡长,来后接了刘克服这一摊,上任之初恰碰上移民村闹事,她陪着汤国平挨了一顿碎石头,打得面无血色。后来她跟刘克服再次进峡谷,刘克服让人护着她,没让她去顶石头,她记住了。林渠指定她配合处理移民村事务,她诸事不懂,唯听刘克服的。 几天后有消息了。当天刘克服带着人到大畅岭看点,那边不通电话,王一梅让乡里通讯员骑摩托车到岭下,再步行上山,给刘克服送了一张纸条。纸条里没其他内容,就说客人来了,晚上金兰酒家请客。 刘克服立刻招呼收兵,说回去,今天不做了。 金兰酒家在乡集上,有两层小楼,两间店面,设有雅座。该酒席的诸多设施摆到县城里也许只够大排档水准,在岭兜乡地面却是唯一,所以被笑称乡级五星酒馆。该酒馆经营各种炒菜和野味,乡里如有贵宾,一律于此设宴。 刘克服收到的只是王一梅的私下通报,没有任何人邀请他入席陪,他不管,当晚他去了金兰酒家,问明白了,乡里几位领导在楼上雅座里。刘克服直扑楼上,用他有名的左胳膊推开雅座之门,自行闯进去喝酒。 他做意外惊喜之状,说刚从外边路过,听说吕先生在这里,赶紧就跑下来了。 坐在主人位上的林渠不禁发愣,那时只好招呼,说刘副来得好巧,坐坐,跟吕先生喝两杯。坐在主宾位子上的客人却一声不吭。 这位客人就是吕先生吕金华,一位与本地大有渊源的港商。他不吭不响不是不认识刘副乡长,是因为两人打过交道,彼此很不愉快,早有过节。吕金华有四十来岁,穿西装,戴眼镜,小个子,大嗓门,气势不凡,声音宏亮。金兰酒家外停着送他光临岭兜的轿车,那车非常显眼,不在其新,在其车牌,挂的竟是本县公安牌照,为警车。足见此人不同凡响。 吕金华是香港商人,并非本地公职人员,与警察何干,凭什么坐着辆警务车来来去去?原来他另有一个身份,是本县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副会长。本县的见义勇为基金会由公安机关管理,从社会募集善款,奖励各界敢于挺身而出,协助警察捉贼擒凶,不惜受伤致残甚至牺牲者。港商吕金华很有钱,他也懂公关,为该基金会捐献了一笔重金,被推为副会长。该头衔纯为荣誉性,并不享受公职待遇,但是颇显身份。这个人还为基金会捐献了一部工作用车,这车挂警牌,属公车,不能算他的。但是一旦他来,需要的话用一下,接接送送,也是常情。 吕先生很有头脑,特别知道此间门道,因为他的来历很特殊。这人虽为港商,却是本市人,家住市区,其父早年开过工厂,解放后被定为资本家,“文革”中全家上山下乡来到本县插队,就安置在岭兜乡,当时他还很小。他在岭兜待了六年,其间父亲病死,葬于乡下,后来一家返城,不久去香港投亲。十数年后他作为港商回到本县投资办厂,这时已经十分了得。他对岭兜乡情有独钟,因为在这里待过,其父的墓地还在这里。岭兜乡有石灰石矿,原有一家国营水泥厂,曾经十分红火,后来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县里把厂子和周边矿山拿去招商,以十分优惠的条件招来了这位吕金华。人家有办法,投入巨资改建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扩建道路,供大型运输车辆出入。除现有厂子矿山,这位吕先生准备在岭兜山区一带投建水电站,利用充足廉价电力办化肥厂、石材厂,搞出一个工业开发区。县里对该港商非常看重。 刘克服与这位港商原本碰不到一块,因为刘克服是科技副乡长,招商和工业事项并不归他。但是前任书记李健把刘克服推出来跟吕金华打交道,其间有些特殊缘故。那时候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千方百计要拉住这位港商,吕金华在岭兜办厂享受了县里所能提供的所有最优厚条件,里边有一条叫“零地价”,其需要的大片山坡地由县里无偿划给。这些地主要是山地荒坡,少有农田,建起工厂后有望产生产值和税收,长远看有效益,当时征用困难却很大。让农民交出山地依然需要补偿,外商不出这笔钱,政府就得背。政府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补偿农民,只能尽量给一点,农民得不到预期的补偿,不满意,只能说服劝导,必要时用点手段,这任务非乡干部莫属。 “咱们尽干这种屁事。”李健说。 他很不情愿。他认为老板得顾,老乡也得顾,让农民太吃亏,乡干部日子也不好过。李健是乡书记,县里定的事情他得照办,不办不行。但是他可以想点办法,他的办法就是把刘克服推出去对付吕金华。 刘克服很不解,说自己不管招商,为什么要他去呢? “移民村是你挂的,所以你有份。” 刘克服说这种事让他怎么谈。 李健说刘克服认为该怎么谈,就怎么谈。 刘克服询问了情况,非常不服,胳膊的毛病又上来了。他说按县里给的这个标准,村民哪里能够接受。即使别的村接受,移民村也肯定不行。 李健说是不行,所以要想办法。 刘克服着手处置。他建议县财政多给钱,提高补偿标准。他还用一个办法对付吕金华:尽管讲的是“零地价”,按本地惯例,厂家还是应当给一点青苗款,为自己占用地块上的庄稼和树木提供一点补偿。移民村被划走的那面山坡早先辟为茶园,该山坡土薄地瘦,茶树长不起来,一年收不了几个钱。刘克服说现在长不好,不是说以后永远长不起来。地一拿走村民倒是什么都没有了,应当多给点钱,不要再损害他们。 吕金华不接受。他和他的谈判代表没把刘克服放在眼里,这边谈不下来,他到县里发火,这时电话就来了。一位分管县长下令岭兜乡不得节外生枝,按照吕先生的条件办,还要负责说服村民接受。 李健问:“刘克服你服不服?” 刘克服不服。 李健说:“不服就接着做,做不下去再说。” 双方再谈,几经周折不能一致,终于惊动了方文章。本县最高领导亲自来到岭兜,答应给移民村略增补偿,同时也痛加训斥,给了李健一个期限,要他务必在期限内解决问题。此后李健做刘克服的工作,认为该努力的都努力了,经过几轮来去,县里和厂方都让了一步,比原先情况好些,恐怕只能到此为止,见好就收吧。 刘克服说不能再争取吗? 李健说他这个年纪,官已经当不上去了,所以他不太在乎,比较可以考虑为下边做点好事,不要留下太多遗憾。刘克服不一样,他年轻,还有望走远,来日方长。 刘克服好一阵无话。末了他说他去跟村民谈谈吧。 他去了一趟移民村,山前山后走了一圈,很沉重。中午还在村民小组长黄大目家搭伙吃饭。黄大目又给刘克服做了芥菜饭,这一次饭里没有砂子。主人用一个新碗给刘克服盛饭,不由他想起当年这里破那里缺的搪瓷饭盆。 他跟主人提起那个饭盆,问黄大目是不是把它扔了?黄大目装傻,说记错了吧?哪有那个东西?刘乡长是领导,贵人,哪里能叫贵人用一个破饭盆? 刘克服苦笑:“好个贵人。我能做什么?” 他劝说村民接受县里的方案,没有结果。李健也出面做工作,村民依然不服。事情僵持,吕金华大为不满,放了重话,声称准备撤资走人。县里认为岭兜班子工作不力,特别是李健态度有问题,敷衍了事,没有下决心把事情办好。为此果断换马,调走李健,派来了林渠。 李健让刘克服也要有思想准备。他说,有些事咱们做不下去,那么就得认了。果然他刚离开,就轮到刘克服去吃竹笋。要不是移民村村民铲石袭车,刘克服大胆揽事,岭兜这里哪里还见得着刘克服的影子。 有过以往这些故事,吕先生刘副乡长彼此间自然绝无好感。吕金华肯定没打算再跟刘副乡长打交道,刘克服却咬住不放,悄悄盯着人家,时候一到竟然不请自来,闯进了雅座。毕竟刘克服还是本乡副乡长,再怎么不想让他插手,到这种时候,林渠也不好当众赶人,只能吩咐多摆一张椅子,让刘副乡长跟吕先生喝两杯再走。 刘克服不是来喝酒的,当然他也不是来搅局,他有话跟吕先生说。他告诉吕自己已经抽到县竹笋办工作,时间一年,目前除了移民村事务,乡里其他事情概不参与。因为还料理移民村的事情,涉及到吕先生的项目,所以一听说吕先生在这里,他才赶过来。他想劝吕先生一句:吕先生在岭兜搞的几个项目都很好,但是现在不好做,尽管已经搞了半拉子,最好赶紧先停下来。为什么?开山办厂当然想要赚钱,吕先生这么搞别说赚钱,弄不好怕是血本无归。 一桌人无不大惊。招商引资如此之热,这种时候只能说好,哪敢说坏。吕金华在本县官员眼中属一大巨商,搅坏了项目,得罪了他,刘克服不怕死吗! 吕金华也非常惊讶,说刘副乡长这讲的什么? 刘克服说讲的就是移民村。吕先生在岭兜投资搞项目,需要县里乡里的重视支持,同样也需要当地百姓的配合协助。厂子办在哪里,就得跟当地百姓发生关系,就吕先生这些项目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与移民村的关系。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没办好,自项目开工以来,厂子与村民纠纷不断,以致前些时候村民袭击乡长,阻塞交通,政府动用了警察,拘捕了村民。目前虽然事态平息,村民与厂方已经结怨。移民村民风特别剽悍,村民对以往搬迁耿耿于怀,认为处置不公,吕先生在岭兜生活过,一定有所了解。这一回吕先生的项目占用大片移民村的山坡,用的是“零地价”方式,县、乡给的补偿远低于村民的要求,村民个个愤愤不平,认为极不公道,追之既往,特别不服。这种心情哪怕一时压服,到底无法化解。他敢断言,随着吕先生项目的进展,当地村民情绪会日益激愤,这种情绪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发泄,今后肯定麻烦丛生,今天道路不通,明天围墙倒塌,后天干脆就打起来。这厂子还怎么办?项目还怎么搞? 林渠吆喝,说刘副喝多了!别胡扯! 刘克服说人家吕先生清楚,这说的都是大实话。 吕金华说:“刘副乡长拿这种大实话吓唬我?” 刘克服说不是他吓唬吕先生,是他自己让移民村百姓吓唬住了,所以很为吕先生操心。有一句老话叫皇上不惹乞丐,吕先生能比皇上吗?移民村百姓却好比乞丐,这可以惹吗?吕先生可以不把刘副乡长当回事,能不把移民村当回事吗?一两百号人满腹怨气,天不怕地不怕,恰在当地卡住吕先生的脖子,吕先生过得去吗? 吕金华恼了,扭头问林渠:“林乡长,这是你们的意思?” 林渠即声明刘克服跟乡里无关,也肯定不代表县里。 刘克服说:“是我自己的意思。” 林渠拉下脸:“刘副你别再多嘴,出去!” 刘克服即起身。看到一桌人个个脸色发白,他发笑,说不要紧张,他只是想让吕先生明白情况的严重性。他知道眼下让吕先生关门走人,县里乡里受不了,吕先生更受不了。已经投入的资金打水漂,这个不要紧,最为可惜的还在今后:岭兜这片山地有资源有财富,加上未来大通道通行,条件大为改善,一旦开发起来,肯定财源滚滚,吕先生有眼光,哪里舍得放弃。 他从自己的包里拿出几张纸,放在一旁吕金华随员的面前,说吕先生可以看看这东西,这里提供了一个可以解决双方根本问题的办法。现在吕先生好好喝酒,回头他另找机会磋商。 刘克服转身离去。 他留给吕金华的是一份移民村整体搬迁的初步设想。如果吕金华从未接触过这件事,相信从今天起他将分外关注,不会无动于衷。这位吕先生以及他的项目是刘克服心目中最重要的现实因素。刘克服跟移民村村民重提搬迁计划时说,这件事以前做不到,现在有可能了。凭什么如此认定?就凭这位港商,还有他的项目。吕先生的开发使昔日穷山恶水顿增价值,他的开发同时也剥夺了移民村民的一些基本权益。作为独具慧眼抢先到达的开发者,他有权享用本地官员提供的各种超额优惠,但是他也应当支付必要的成本,特别是为利益受损的百姓提供补偿。从长远看,他从其中得到的收益可能远大于支出。他是商人,商人应精于算计。 刘克服需要吕金华的这种算计。如今别说搬迁一个小村,搬一户农民都会生出许多事情,其中最不好办的就是钱。往年移民村数次议论搬迁,最后不了了之,关键都在耗资巨大,经费难以筹措。这一次同样,县里乡里让刘克服提方案,这方案的要害不在于往哪里搬往哪里迁,而是钱怎么来。各级政府能为移民提供的补助有限,帮群众建房之外,还得考虑道路、桥梁之类公用设施的巨大投入,所以得多谋财源。以往无从去找善主,所以办不成。现在来了个吕先生,挨着村庄轰隆轰隆放炮,开山办厂,机会便随之而来。这个商人有能力,也应当提供必要的补偿和捐助。 王一梅对刘克服说,以后再不敢通风报信了。林渠追查谁把吕先生到来的消息透露给刘克服,她承认了,书记一顿臭骂,说她是猪脑。她整个人都傻了。 刘克服让她不要害怕,说最终林渠会感谢她的。 “刘副你好大胆,酒桌上那么说真吓死人。” 刘克服说所以给赶了出来,他觉得自己很没用。现在他最盼望的就是手中能有权力。当年他在中学里当教员,有人说他到头来怕是老婆都找不到。那时满心盼望能有贵人相助,改变命运。那种处境的感觉很深刻。忽然有一天有人喊他“贵人”了,让他感慨不已。他帮得了他们吗?号称一官半职,其实就是小小副乡长,成什么事?他觉得自己非常低微非常无力。 “只好铤而走险。”他说。 4 几个月后,移民村迁移方案眉目初露。 吕金华成了移民新村的一大资助人,出资修建移民村输电、自来水等公用设施。从大畅岭到岭兜乡集原不通车,只有羊肠小路相连,现在需要修建车辆可行的公路,一步到位修建为水泥路面,也由吕金华的公司承建。协议是在县里最终商定的,双方各有所获。移民新村解决了耗资巨大的几大公用设施的问题,吕金华则免除了身边隐忧,厂区范围相应扩大。从长远看,修筑新村这条道路对吕金华自己也有好处,将来与省里新建的大通道连接,他的企业交通运输将更为便捷。 吕金华的参与使形势顿显明朗。移民搬迁的种种好处得到了认可,各相关部门渐渐形成共识。搬旧村建新村,资金是最大难题,其突破促成其他障碍一一破解,局面终于打开。如刘克服所说,搬一个小自然村对一个县不是天大的事情,但是这件事容易的话,谁还需要恭候刘克服如此“贵人”?所以大家都说小刘行啊。 刘克服却陷于担忧,他的胳膊常会突然发抖。 方文章书记再次光临岭兜乡。这一次与上回有别,他没再张嘴骂人,问林渠是不是死的。书记心情不错,他说走,快活一下。 他们上了大畅岭,踏满山乱坟寻访快活。 这一天方文章去看地形,亲自为移民新村定点。林渠等乡主要领导陪同前往,刘克服、王一梅奉命跟随。那天天气热,因大畅岭暂时只住鬼,不住人,没有人家,无处歇脚,林渠让办公室从杂货店买了一箱汽水,让通讯员扛着,跟领导上山。 路上方文章说,岭兜乡的方案上报县里后,他亲自主持开会研究,认为基本可行。如果只解决移民村历史遗留问题还不容易定,但是再加上扩大招商,发展工业这一个好处,那就应当下决心了。从农村建设项目里支持一点,再设法从省市里各部门新村建设、灾害补助项目里争取一点经费,加上其他方面的资金,凑一凑吧。 林渠请求上边多给钱,他说岭兜乡除了石头,其他的不多。 刘克服插嘴,断言这笔钱值得,这件事是注目长远,除了一举还清旧账,给困难移民一个新的幸福生活,也让岭兜有望成为招商和工业开发的一个亮点,在全市全省都可能叫响。 方文章道:“这么说小刘有功?” 刘克服说:“功劳是两位书记的。有问题绝对不敢怪罪别人,那一定是小刘。” 方文章大笑,说看来小刘不只会多嘴,还学会说话了。 那天在现场,刘克服继续“学说话”。他对方文章提起数十年前为移民村选点的故事,讲到传说某位县领导口渴,在耕山队落脚喝茶,之后不想走了,决定把移民点建在那里,留下了数十年的矛盾和纠纷。当时曾有人建议走到大畅岭看看,该领导一看天色已晚,听说那地方有鬼火,当即否决。 “过了几十年,今天县领导终于走到了大畅岭。”刘克服说。 方文章说他不会是第一个吧? 刘克服强调不同,为解决移民村民的困难而来,方文章可能是第一个。 方文章说如此看来应当利用晚间,打上手电,就着鬼火到这里看坟。 他竟然认起真来。那时岭上众人一人一只汽水瓶,喝着解渴。方文章下令人家把手中的瓶子全部放回纸箱,让通讯员扛下山去。今天自方书记以下,县乡村大小官员一律不许喝水,不能像当年一样口渴误事。 “免得几十年后让小刘再有话说。” 大家只好口渴。林渠骂刘克服,说刘副不干好事,不学说话还好,一学就让领导和大家一起干吞口水。哪有这种巴结领导的。 刘克服自认该骂。一行人干吞口水,一起走到了小南坡。 大畅岭范围很大,不可能满山建房,必须为未来的新村划定一片建设区域。规划之际,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该岭的东北坡上,包括刘克服。东北坡位于大畅岭东北侧,这里坡势比较平缓,离水源较近,引水方便,旧有的一条小路也从坡下穿过。方文章在这个坡看了半天,却不说话。林渠汇报说对这个点看法比较一致。方文章就挖苦,问林书记是不是口渴了?不想走路?林渠发窘,说大书记不渴,小书记更不会渴。于是大家越过东北坡,踩着灌木草丛,绕过杂乱无章的乱坟走往另一方向。 方文章在杂草中看到半截条石,他踏上去踩了踩,问:“小刘,这是什么?” 刘克服说可能是早年人家的石柱,房子废弃倒塌时摔断了。这一带废墟不少。 “附近都走过吗?” 刘克服说大的坡他都看过了。 方文章找到了一条废水渠,在杂草丛中断断续续向前延伸,有的地方尚有渠道旧痕,有的已经塌平。顺着杂草中时隐时现的废渠,他们走到了小南坡。 这里位置在大畅岭东南面,它的南边还有一个大南坡,面积很大,坡形陡峭,不适于建村。小南坡这里坡度相对平缓,其他方面似乎很普通,同这里的其他荒坡并无不同。小南坡与东北坡相比距离稍远,但是比较向阳,视野会开阔一些。方文章站在坡上东张西望,点点头说:“往回。” 林渠问:“方书记觉得这里好?” 方文章说要办这种事,光知道坡度面积公里不行,得懂点风土民情。多找几个人,好好商量一下,然后再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