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_李异鸣 [编着]-2

短波通信受干扰:由于短波通信需借助位于地表70到500公里高度的电离层连续反射传播信号,所以当太阳风暴产生的X光辐射引起电离层出现地磁紊乱后,通信就会中断。  航空航天受影响:太阳风暴会损坏航天器并影响宇航员及高纬或极区飞机上乘客的健康。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次太阳风暴曾导致大气活动加剧,增加了当时属于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的飞行阻力,从而使其脱离了原来的轨道。而日本环境观测卫星“绿色2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能力基本丧失,也可能与光临地球的太阳风暴有关。  太阳的“喷嚏”虽然可能对航空、航天、通信、电力等产生影响,但对人体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是因为太阳风暴爆发时面向地球喷射的带电粒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在穿越日地间上亿公里的路程时,大多消失在漫漫旅程中。即便接近地球了,这些带电粒子绝大部分也会被地球磁场和外层大气拦截住,所以太阳风暴不会对人类的生命活动造成威胁,人们不必担心它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太阳风暴让我们很受伤  近来,太阳的“脾气”着实不太好,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掀起一阵阵太阳风暴,弄得地球也跟着“担惊受怕”,一会儿通信信号中断,一会儿卫星失灵、飞船轨道下降,众生灵战战兢兢。人们开始担心太阳给人类带来的伤痛。  ※ “防护装甲”和“保护伞”  如果我们身处太空,又毫无防护措施,当太阳风暴爆发时,从太阳上喷发出的大量射线和高能粒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许是致命的。所幸的是,面对太阳风暴,我们有一层厚厚的“防护装甲”--地球大气层,还有一把功能不错的“保护伞”--地球磁场。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使时速几百万公里吹来、在太空中一路“横行霸道”的太阳风暴,在到达地球时成了“强弩之末”,对我们几乎奈何不得。当太阳打“喷嚏”时,虽然会向地球喷发各种射线和高能粒子,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对人体有伤害的高能辐射,如紫外线、极紫外线、X射线、Y射线、各种带电高能粒子等。但是,当太阳风暴穿越厚厚的地球大气层时,其中的极紫外线、Χ射线几乎完全被大气吸收,绝大多数的紫外线也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只有极少数近紫外线会到达地面,对人体只会造成轻微的伤害。可见,由地球磁场构成的“保护伞”,对太阳风暴吹来的带电高能粒子有着很好的屏蔽作用。当这些带电高能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后,由于本身带电,会被地球磁场“发配”到地球荒无人烟的南极和北极,并在极地生成极光。即便有少数粒子自持能量很高,拒绝“发配”,闯过这道保护伞,落到地球表面,也只会是“零星小雨”,对人的健康构不成威胁。  ※ “星星”为什么会闪光  既然地球为我们提供了抵御太阳风暴的“保护装甲”和“防护伞”,是不是我们人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那倒未必。  有两个奇怪的现象已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在已经退役的“协和”客机上,乘客们有时会感到眼前有“星星”一闪一闪地发光。这种现象,在穿越极地上空的其他类型客机上,有时也会被乘客碰到。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主任说,其实,乘客们看到的并不是什么星星在闪光,而是由于协和客机一般在一万五千米左右的高空飞行,而在这种高度,存在着一些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它们还没来得及被大气层和地球磁场“消化”和“发配”。正是这些高能粒子,击中乘客的视网膜,让乘客们看到好像“星星”在闪光。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是太阳高能粒子的主要“发配、流放地”,所以,极地上空聚集的高能粒子密度更高,而高度更低,一些普通航班,即便飞行高度没有达到协和号班机的高度,乘客眼中有时也会产生“星星闪光”的感觉。专家认为,少量高能粒子击中人体,并不会产生致命伤害,但如果长期累积,势必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对这些“漏网之鱼”,我们还是小心为妙。  信鸽为什么会迷路  另外一个现象也令人费解。在某信鸽协会组织的一次信鸽比赛上,有50多只参赛的信鸽迷失了方向,没有如期飞到目的地。然而,这些信鸽并非“菜鸟”,它们训练有素,大都有着上千公里长途飞行的经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经验丰富的信鸽迷路呢?  专家分析,是太阳风暴制造了这次信鸽迷路事件。由于太阳风暴的侵扰,导致地球发生地磁暴,而地磁暴的出现,就使信鸽所依赖的地球磁场的“导航系统”出了毛病,最终导致迷路。  鸽子既然会因地球磁场变化而迷路,那么人类的健康会不会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呢?有关人士对此不抱乐观态度。一种说法认为,太阳风暴导致的地球磁场变化,可能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有可能引起一些心血管病人的不适甚至诱发癌症。曾有科学家专门对此做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黑子的数量与人的癌症和心血管发病率有一定相关性。但对于这一结果,也有一部分更加严谨的科学家认为,太阳黑子是否与人的某些疾病存在相关性,还有待用更为科学的统计方法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 太阳风暴的美丽:绚烂极光  我们来看一下最近一次人们看到的极光--太阳活动给地球生灵带来的美丽“焰火”。  英国媒体曾报道,在英国、加拿大、挪威和芬兰等国家的不少地方都出现了非常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极光。  英国威尔士一名居民很开心地对媒体说:“我们在晚上看到了极光,真是太幸运了,而且我们看到的极光非常清晰,就像明亮的探照灯发出来的光,天空中布满了红、蓝、紫、绿等色相间的光线,特别美!”  而同一天,在阿拉斯加等地的天空中,美丽的极光还呈现出变幻无穷的形状,一会是帷幕状、弧状,一会又是带状和射线状等多种形状,这难得一遇的美丽而壮观的景象,吸引了当地居民的眼球,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驻足观望。  同一时间,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居民也都目睹了极光飞舞的壮丽景象。人们惊叹于她的美丽,也困惑她的突然拜访。  人们看到的这些美丽极光,与“骚扰”地球的太阳风暴息息相关,因为极光是太阳射出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后,在高层大气中产生的发光现象。  每逢太阳活动极大年、太阳活动发生剧烈变化如耀斑爆发时,人们就可以看到比平常年更为壮观的极光景象,就连许多以往看不到极光的纬度较低的地区也会出现极光。  同时,由于在高层大气中含有不同元素的气体,它们受带电粒子和磁场作用后所发出的光颜色也不同。例如,氧元素被激后发出的是绿光和红光,氮元素发出的是紫光,而氩元素则发蓝光。所以,人们才能看到五彩斑斓的光线布满天空,美轮美奂,竞艳人间。  ※ 太阳风暴的困惑:不利于诞生天才?  关于太阳风暴给地球带来的影响,科学家都一致认为,其强烈的气流可能造成卫星通讯中断,地面电信停滞,还会给石油和电力输送系统带来巨大威胁,也会对民航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另外,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给地球造成灾害的气象现象也与太阳风暴的周期性活动有密切关系。  但是,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在多大程度上会造成影响,似乎一直没有定论,也颇让人们困惑。  不少科学家提出,受太阳风暴的影响,大气层内对人类身体起保护作用的物质会沿地球磁力线扩散到两极,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强,可能对人体皮肤带来伤害。  还有科学家认为,太阳风暴不仅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使心血管系统病人病情加重,还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和孩子的智商。这就让人感到费解了:人的天生聪慧与否难道真的是天赐?是的。为什么不是呢?  为了研究这一让人颇为不解的奇特现象,科学家曾统计了公元1600年以来诞生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社会杰出人士,发现在此期间,共有18个诞生高智商天才人物的高峰期,而这些时期都处于太阳活动相对平稳的年份。也就是说,太阳的“安静”是造就他们非凡才华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1825年前后,是太阳活动相对平稳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达尔文、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著名科学家和大文豪。  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的过程,需要有平稳的生化与电磁韵律的生存环境,而太阳风暴活动剧烈、耀斑发生频繁的时期,地磁场波动会十分异常,气候也会十分地反常,这就会使人体的生物节律受到干扰,而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就可能受到不良影响。  ※ 太阳风暴让皮肤“受伤”  在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先天智力发育的影响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太阳风暴对暴露于太阳底下的人类皮肤的“不法侵害”。  虽然我们有“保护装甲”——地球大气层和“保护伞”——地球磁场的呵护。但从致病机理上分析,一些医学界人士认为,太阳风暴给地球带来的更多紫外线辐射,仍将会使人的皮肤受到伤害。尤其在一些本来就日照充足的地区,紫外线辐射增加会杀伤表皮细胞,引起色素沉着,诱发与光敏感有关的皮肤病,使人们患上日光性皮炎,甚至可能加重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因此,专家提醒皮肤病患者在太阳风暴期间,应该采取防晒措施,避免这些看不见的“健康威胁者”。太阳活动对人类影响有多大  人们常说,太阳是万物之源,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给人类以生存的条件,创造了人类生活的美好环境。但是,太阳活动特别是大爆发确实会影响和破坏地球环境,特别是近地空间环境。如太阳的强粒子辐射若到达地球,就会破坏宇航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现代尖端技术的试验和实施。太阳X射线爆发会使得地球电离层突然受到骚扰,因而导致短波通信衰减甚至中断。但是,不管多强的太阳活动对我们人类平常的地面活动都不会构成像地震那样的直接严重威胁。  众所周知,用不同的太阳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太阳表面以上的不同层次。用太阳光球望远镜可以观测太阳的光球层,在这一层我们可以观测到太阳黑子群,偶尔,在太阳黑子群及其周围会出现突然地明显增亮,这在天文学中被称为白光耀斑。这是非常罕见的太阳爆发事件。自有观测以来,只观测到过几十次。用色球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太阳光球层外面的一个层次,叫色球层。它看上去像一个玫瑰红色的球,上面有一块块的亮区域,科学家称它为谱斑。一般大块的亮谱斑位于太阳黑子群的正上方,有时这些谱斑会突然增亮,我们称它们为色球耀斑。用X射线和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到色球层外面的一个层次,叫日冕层。日冕层的大面积的亮区域,被称为日冕凝聚区。日冕凝聚区也位于太阳黑子群的正上方。  太阳和太阳爆发的能量辐射分为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它们对地球大气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太阳有大爆发时,有时会喷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我们已经知道,科学家把它叫做太阳风暴。当这些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我们称它们为太阳质子事件。当这些粒子沿地球磁场到达地球极区时,人们称它们为极盖事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破坏卫星的控制系统和击毁电子元器件,从而导致航天器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失灵,以至整个航天器被毁。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还会威胁宇航员的生命,强太阳质子事件也会对在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构成辐射威胁。另外,强高能带电粒子流对地球的冲击会引起地球电磁系统的变化和地磁暴,从而可能导致高纬地区高压输电网络和地下输油管道损坏。  除了粒子辐射外,伴随太阳耀斑,还发射强烈的X射线辐射。我们称它为X射线爆发或X射线耀斑。这种频率极高的辐射,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火箭的升空和宇宙飞行器的问世才被观测到。因为X射线爆发的绝大部分都被地球大气吸收了,在地面很难观测到它们。与太阳耀斑相伴的X射线爆发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使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增加,这时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地、甚至全部地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也会增加地球电离层的电离度,因而使地球大气向外膨胀,增加对中、低轨道卫星的拖曳力。  引起地球空间环境最强烈的、灾害性变化的太阳活动发生在1989年3月。3月初,日面上出现了一个大太阳黑子群,它的面积达到3570(单位为太阳半球面积的百万分之一),相当于几十个地球的面积。此黑子群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过39次强烈短波通讯突然扰乱,其中15次通讯部分中断,24次全部中断。这个黑子群发生的大爆发把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抛向地球,在近地空间或者说卫星轨道空间引起了一场灾难。  据(美国)地球物理资料中心统计,1989年3月份,有46例卫星异常的记录,它们源于这个黑子群的太阳风暴到达地球,引起强烈的地磁暴。这次强日地活动使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大部分地区停电达9小时以上,600万居民受到影响,使魁北克省电力公司损失了19400兆瓦的电力。1991年3月底,又一个大太阳黑子群发生的几十个大太阳耀斑引起29次强烈短波通讯突然扰乱,其中11次通讯部分中断,18次全部中断。它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引起强烈的太阳质子事件。由于带电粒子的轰击,日本主要广播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受损,致使3个月内只能供应2个广播频道所需的电力。  自1996年进入第23个太阳活动周以来,一次对地球影响比较强烈的太阳活动发生在1998年5月。它使美国国家宇航局的银河-4卫星发生故障,致使美国需经此卫星转播信号的4500万人的寻呼机失灵,部分电视中断。这可能是首次因卫星故障导致的寻呼机大规模停机事故。  自1976年以来,已记录到近200次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质子事件。这种事件不是经常发生的,在太阳活动高峰年相对多些,在太阳活动低年很少见。相比之下,太阳X射线爆发要多得多。所以,在太阳活动高峰年,电离层突然扰乱和短波通讯突然扰乱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太阳活动主宰着空间环境,人类的空间活动和通讯直接受控于太阳。  正是鉴于上述原因,不少国家非常注意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严重影响和控制。从60年代开始,纷纷成立日地空间的天气预报机构,进行相关研究和预报服务,并且成立了“国际空间环境服务中心”,总部设在美国。其下设有10个区域警报中心。有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印度、澳大利亚、波兰和中国。  那么,太阳活动对气候、天气、人类的地面活动有没有影响呢?应该说是有的,但比起对空间环境的影响要弱得多,而且是间接的。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太阳活动的“蒙德极小期”,这是英国天文学家蒙德最先发现的,因而以其名命名。蒙德的研究证明,公元1645到1715年间,太阳上很少有黑子。这个时期,北欧气候非常寒冷。  从1801年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太阳黑子与地球上旱涝灾害的关系,发现当日面上黑子少时,一些地区雨量就少,地面干旱。但是,后来有的统计研究认为当日面上黑子多时,一些地区雨量就少,地面干旱。这种对不同地区统计而得到的相反结果就很难使人相信地面雨量的多少与太阳活动有直接关系。从物理角度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即便有关,也是太阳因素经地球内因的作用进行了再分配。  太阳活动可能对人类的情绪和疾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空间物理环境随太阳活动(能量)的波动经日地能量偶然可能会影响地面人类的生理功能和疾病。一些研究表明,动、植物的繁殖、发育和生长过程受太阳活动的调节。一些研究者指出,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妇女的疾病发生率与太阳黑子活动强弱呈正相关关系。像一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症、痢疾、流感等)、心血管疾病、眼病等的发病率都与太阳活动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些影响不是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和粒子直接打到地面上引起的。一些科学家认为,起因于太阳风暴的地磁活动对人体内分泌水平具有显著的调制作用,人体的神经系统对地磁扰动非常敏感,当地磁活动强烈时,人类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有提高,因而人类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交通事故增多,人的判断错误率上升。还有一些科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体有生物电,脑电图、心电图等的测试仪器就是据此而设计的。无数细胞生物电汇集,形成人体的电磁场。在通常情况下,人体电磁场和地球电磁场处于相互融洽状态。当地球磁场被强烈扰动时,会打破人体电磁场和地球电磁场的平衡,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紊乱,影响人的情绪和诱发疾病。  然而,我们不要产生误解,更不必惊慌失措。人类的疾病不是完全由太阳活动诱发的,它只是多种触发因素的一种次要因素。太阳活动不会给在地面活动的人类带来像地震那样可怕的灾难,更何况能导致强烈地磁暴的太阳爆发是稀少事件。现在我们人类对许多疾病有了治疗和控制的能力,如果觉得身体不适,一般来说,只要及时就诊就不会有危险。来自地下的火焰——火山爆发(1)  对于火山,人们并不陌生,虽然大多数人没有亲眼目睹过它爆发时的壮观或者是它沉睡时的“神态”,但对于地球上的这一特殊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它的神秘感到兴致勃勃。虽然它一度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人们对它的印象并不像对其他灾难那般谈虎色变。不过,分布于全球各地的火山,并不因此“领情”而停止自身的活动,它们依然我行我素。  全球十年火山爆发大事记  1992年8月18日,(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斯珀火山爆发;10月18日,哥伦比亚卡卡瓜尔火山突然喷发,造成10人死亡、20多人失踪、100多人受伤。  1993年1月14日,哥伦比亚的加莱拉斯火山爆发,致使6人死亡,8人受伤。  1995年11月19日,尼加拉瓜塞罗内格罗火山爆发,2500公顷的农作物遭到火山灰的侵袭,4500余人处于火山威胁之中。这座火山在1992年爆发时喷发的岩灰也曾覆盖了上千公顷的肥沃土地,数千名灾民流离失所。  1996年7月6日,新西兰鲁阿佩胡火山爆发,使新北岛的许多机场关闭,数百架次国际、国内航班停飞。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500多米高含有火山灰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1998年3月,西南印度洋上的法属留尼旺岛发生火山爆发。7月23日,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喷发,火山口的浓烟柱高达万米。  2000年1月16日,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猛烈喷发,火山口喷出的烟柱高达2000多米,岩浆高达150米,但未造成重大损失。这座火山曾于1994年、1995年和1997年发生大规模的爆发和轻微地震。3月14日,俄罗斯的别济米扬内火山喷发出高达5000米的火山灰。7月20日,智利北部拉斯卡尔火山爆发喷出烟柱高达800多米。  2001年2月10日,印度尼西亚的默拉皮火山爆发。这座火山曾于1994年11月喷发出大量灼热的烟灰和沙石,造成12人死亡,118人受伤。6月23日,菲律宾马荣火山爆发,火山喷射出的岩浆增高达90多米。自1616年以来,这座火山已爆发过50多次。1993年2月的爆发造成70多人死亡。2000年2月的爆发,一次使6万多名灾民撤离家园。  2002年1月17日,刚果(金)戈马市以北10公里的尼拉贡戈火山突然喷发,马市大部分地区已被火山熔浆掩盖,造成至少45人死亡,50多万人逃离家园。  这些灾难看起来是如此地血淋淋,然而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火山大爆发,这些火山活动给环境以及人类造成的危害却是十分有限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火山爆发应该给人类带来如何惊世的灾难,而是从一个侧面表明人们对火山活动规律的逐步掌握,可以使自己摆脱火山爆发所带来的威胁。  自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剧烈而壮观的火山活动是频繁出现的,然而能留下明显痕迹或者是有明确记载的却不多。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肯定的著名火山大爆发及其发生地有以下十处:  1.梅扎马火口湖,位于(美国)俄勒冈州  约6000年前,梅扎马火山发生了一次特大喷发。1.2万英尺高的梅扎马山在喷发后,竟变成了一个深1900英尺的火口湖。在此后漫长的年代里,由于火山活动的作用,湖心又渐渐升起了“神奇岛”,至今仍在不断长高。此处湖水碧蓝,景色宜人,1902年被辟为国家公园。  2.埃特纳火山,位于西西里岛  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活跃的火山,不过它并非因此而出名。在希腊神话和古希腊著名诗人海希奥德、品达、埃斯库罗斯等人的作品中,它的大名屡次出现。希腊-罗马神话说,巨人族与奥林匹斯山众神战斗失败后,就被压在埃特纳山下。由于巨人们一次又一次为冲破牢、笼重获自由而努力不息,所以埃特纳山附近频频发生地震。  3.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把著名的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掩埋地下,使它们历经千余载才得以重现人世。这次爆发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给人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科学资料。在小蒲林尼给塔西佗(古罗马元老院议员,历史学家)的两封信中曾详细描述了这次事件。为了纪念在这场灾难中罹难的老蒲林尼(罗马学者),人们将这种类型的火山爆发命名为“蒲林尼型”。此后维苏威火山又爆发过数次,目前仍然很活跃。  4.坦博拉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  1815年4月10-11日的坦博拉火山爆发是过去两个世纪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同时它也是有史以来造成伤亡最多的一次。据估计,它直接造成了9.2万人丧生,还有8万人死于由此引发的饥荒。这次火山爆发使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受到严重影响,天空浓云密布,粉尘弥漫,并导致1816年农业大幅度减产。它还致使1816年的气温异乎寻常地低,因而有时候人们在谈及这一年时,称其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5.喀拉喀托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  1883年8月27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其能量之大,远在2000英里外的澳大利亚也为之震撼。此次火山爆发引起的一连串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和南美海岸。3.6万多人因此丧生。它喷出的5立方英里的火山灰使周围地区陷入黑暗长达两天之久。这次喷发造成山体塌陷,使喀拉喀托岛只剩下一点点残迹浮在海平面上。到1928年,一座新的小岛被不断上升的火山锥托了出来。  6.培雷火山,位于马提尼岛  1902年5月8日的爆发使2.9万人丧生,并摧毁了4英里外的港口城市圣皮埃尔。几乎所有人都死于火成碎屑物流--一种致命的、移动迅速的云状物,由热气和浓厚的液化火山微粒组成。该城只有两名居民幸免于难。在1902年,火山学最多还只能算是一门简单的科学,人们不清楚火成碎屑物流是怎么回事。这次灾难后,人们为其命名了一种新的喷发类型--培雷式火山喷发。  7.帕里库廷火山,位于墨西哥  1943年2月,在墨西哥帕里库廷市近郊的一块玉米地里突然冒出了一大堆火山灰,此后,地球上又长出了一座高山,一年就长了1200英尺。在接下来的9年里,持续不断的火山喷发终于摧毁了帕里库廷市,不过现代人有幸看到了这千载难逢的奇观--火山的诞生过程,而且只有3人死于这次突如其来的喷发。  8.圣海伦斯火山,位于(美国)华盛顿州  1980年3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爆发。这次爆发前,人们已经对圣海伦斯山进行了密切的关注与研究,并做出了预报。圣海伦斯火山自1857年开始处于休眠状态。1980年3月由于一连串的地震,圣海伦斯火山开始喷发蒸汽。1978年美国地质测量局就预言圣海伦斯将开始断断续续地出现猛烈的火山活动,“不出100年,甚至很可能在本世纪结束前,圣海伦斯将苏醒过来。”幸运的是,由于周密的考察研究和及时的预报,圣海伦斯火山喷发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虽然如此,还是有60人死于这次喷发。来自地下的火焰——火山爆发(2)  9.鲁伊斯火山,位于哥伦比亚  虽然1985年11月13日的鲁伊斯火山爆发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冰雪融化而造成的海底泥滑动却导致2.3万人死亡,并毁灭了阿尔梅罗城。大多数居民在此前移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因而得以幸免于难。这次喷发让人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危险的火山地带内。在1845年,鲁伊斯火山也曾发生过一次比较大的喷发,那场灾难也有700人丧生。  10.皮纳图博火山,位于菲律宾  1991年6月发生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造成约800人死亡,还有约10万人无家可归。此次喷发,规模比圣海伦斯火山喷发规模大10倍,也是20世纪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它喷出的烟尘和火山灰云高达19英里,超过7万人安全撤离。此次灾难受到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使默默无闻的皮纳图博一夜成名。  然而据科学家说,地球上曾发生过至少六次毁灭性的火山爆发,相对于超级火山的爆发,这些火山爆发只是一个小儿科。《圣经》中记载的埃及突然变得黑暗的故事,事实上就是希腊和克利特岛之间的桑托令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埃及整整三天处于一片黑暗中。传说中的桑托令火山爆发还毁灭了亚特兰蒂斯(这是一个远古的超级文明)。  而使地球差点毁灭的最近一次火山爆发发生在73500万年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地球物理学教授比尔·麦格在他的著作《走向世界尽头》一书中写道:“在近期地球历史上,大约73500年前,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过一件人类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最庞大、最危险的灾难。那里发生过一场也许是地球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如今那里仍有一个62英里长的巨洞。然而这次火山爆发的威力不是因为它的尺寸,而是因为它喷出的物质——硫酸烟雾是如此之多,遮蔽了整个地球,长达好几年,整个地球都处于一片如月色般的昏暗之中。据估计,大约有1400立方英里的火山灰被喷发出来,如果这些灰尘堆满美国,可以堆到2英尺高。苏门答腊岛托巴火山爆发后地球生命仍然能够幸存,如果这里面没有一个未为人知的秘密的话,那就存在着一个奇迹。”  同时,比尔·麦格认为,下一场类似规模的超级火山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既然如此,如果真如麦格教授所言,那么下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会在何时到来?它真的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吗?  ※ 什么是火山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地球上已知的“死火山”约有2000座;已发现的“活火山”共有523座,其中陆地上有455座,海底火山有68座。火山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们都出现在地壳中的断裂带。就世界范围而言,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一带和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缅甸、喜马拉雅山脉、中亚细亚到地中海一带,现今地球上的活火山80%都分布在这两个带上。  火山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不过也有的“死火山”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火山活动能喷出多种物质。在喷出的固体物质中,一般有破碎了的岩块、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喷出的液体物质中,一般有熔岩流、水、各种水溶液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喷出的气体物质中,一般有水蒸汽和碳、氢、氮、氟、硫等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动中,还常喷射出可见或不可见的光、电、磁、声和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有时能致人于死地,或使电、仪表等失灵,使飞机、轮船等失事。  ※ 什么是火山爆发  火山并非是喷出火的山,它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结果。它喷出的是一种高温黏稠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岩浆。地层里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镭、钍、铀等,由于这些元素不断地分裂,放出非常高的热量,把地层深处的岩石烧成浆糊一般的岩浆当地层的某部分产生下沉的时候,受了压力的岩浆就会沿着地壳的裂缝上升。  由于地层的巨大压力,平时在地层深处的岩浆以及岩浆里所含的气体、水分都处于强烈压缩的状态之下,一旦岩浆沿着裂缝上升,压力骤然降低,被压缩的气体和水蒸气都活跃起来。同时,由于接近地壳,岩浆接触了更多的氧气,氧气作用就使岩浆的温度大大地增高。这时数量巨大的岩浆、岩浆中的各种气体、水蒸气都猛烈地膨胀起来,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最后终于冲出了地壳最脆弱的地方,造成了凶猛的火山爆发。  当火山爆发时,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大轰鸣,石块飞腾翻滚,炽热无比的岩浆像条条凶残无比的火龙,从地下喷涌而出,吞噬着周围的一切,霎时间,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有时候,由于火山爆发,还能使平地顷刻间矗立起一座高高的大山,如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和科托帕克希山就是这样形成的。有时候,又能在瞬间吞掉整个村庄和城镇。  火山的形成是因为地表下面越深的地方,温度就越高,大约在20英里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时,就会膨胀从而需要更大的空间,这种被高温熔化的物质便会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缝上升。当熔岩槽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的压力时,便向外爆发而形成一座火山。  同时,火山爆发时,岩浆的数量多得难以计数。有时,火山爆发一次,光喷射出来的岩浆就能达到几十亿立方米,至于气体的数量,那就更是大得无法估量了。  这样,数量巨大而灼热的气体、处在高压状态下的水蒸气以及地层挤压熔岩的压力,就造成了火山爆发时惊人的力量。  而火山爆发时的力量,还和火山的构造、爆发出的岩浆的黏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有时候,因为岩浆黏度过大,气体不易冲开;有时会由于冷凝或者火山壁的坍塌,把火山孔道闭塞了。这时候,由于大量气体的聚集,它们拼命地向外冲,往往就会形成凶猛的爆炸式的爆发。这种爆发常有惊人的破坏力量,以致给地球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来自地下的火焰——火山爆发(3)  ※ 幻灭的古城  公元79年8月里的一天,在伸入地中海的亚平宁半岛的西海岸上,地球上最著名的活火山——维苏威火山爆发了,而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庞贝也随着它的爆发,在18小时之后从地球上消失了。  ※ 庞贝城的消失  维苏威火山海拔1280多米,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庞贝,就坐落在这座火山的南面。流向那不勒斯湾的萨尔诺河绕庞贝而过,连接起古罗马帝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令商贾之影与交易之音终日浮动于庞贝城中。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在成排的葡萄架和油橄榄间,庞贝人栽种着谷物、蔬菜,还有无花果和迷迭香。  直到灾难发生的那一刻,庞贝人都不知道,他们脚下的沃土其实是不远处那座火山的馈赠。庞贝人还不知道,这座已经聚集了几百年力量的火山一旦爆发,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将在瞬间被摧毁得面目全非——庞贝的灭顶之灾真的来临了。  公元79年8月23日深夜到24日清晨间,维苏威火山爆发了。先是熔化的岩石以超音速的速度冲出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的火山口,当火山内部再也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时,惊天动地的喷发令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然后,灼热的火山碎屑暴雨一般从天而降,向着庞贝倾泻而来。庞贝人惊骇万分,自公元前1000年这块土地上有人居住起,维苏威火山在那不勒斯海湾蓝色的天空下从来都是鲜花满坡,它已经平静几百年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危险。庞贝人开始逃跑,奔跑在街道上的人被砾石击中而倒下,下落的火山碎屑在庞贝城中不断堆积,建筑物因承受不住重压而倒塌。同时,炙烫的岩浆裹挟着碎石冲下维苏威火山,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到达庞贝,覆盖了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岩浆腾起的气浪烧烤着路边残剩的房屋和依然躲藏在那里的人。紧接着,黑色的火山灰从火山口上空滚滚而来,密不透风地封堵住庞贝城中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户,封堵住那些在砾石的袭击中侥幸存活的庞贝人的眼睛和胸腔,令他们最终因为窒息而死……在维苏威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乐园”的庞贝从地球上从此便消失了。  ※ 复活的庞贝  但是,令人惊叹的是——庞贝没有死亡。  1594年,人们在萨尔诺河畔发现了一块上面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1707年,人们在维苏威山脚下挖掘出三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人们以为这些不过是那不勒斯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没有人意识到一座古代城市此刻正完整地密封在他们脚下占地近65公顷的火山岩屑中。1748年,人们挖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这才意识到,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掩埋了一座城市!  考古学家一层一层地挖开火山岩屑,深埋在地下的庞贝城“出土”了——市场的角落里还有成堆的鱼鳞,而酒吧的墙壁上仍写有:“店主,你要为你的鬼把戏付出代价,你卖给我们水喝,却把好酒留下。”一户人家的后花园里种满了夹竹桃,厨房的铁炉上架着平底锅,餐桌上的鸡蛋旁放着一只小人玩偶。公元79年,一位庞贝人死在绘有植物花叶的壁画下,当人们于上千年后挖掘出他的遗骨时,同时发现那幅壁画上刻有一句铭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虽然地球史上每一次火山爆发无不令地貌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但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却的确令一座城市获得了永生--庞贝无法躲过火山的劫难,但它被掩埋封存在渐渐冷却、凝固、变硬的火山灰中,最终竟躲过了上千年岁月的侵蚀。  突发的灭顶之灾使庞贝的生命倏然终止,它在被毁灭的那一刻也同时被永远地凝固了。庞贝因此得以成为我们今天还能领略到的最伟大的古代文明遗址,这处遗址的最动人心魄之处在于:它真实地保留着灾难来临前庞贝城的样子--竞技场能容纳两万观众,这说明庞贝人会在一个时刻倾城而出;30家面包烘房,100多家酒吧,3座公共浴场,用于交易的步行街,可容纳5000人的剧院;而在街道边的小酒馆里,墙上画的酒神浑身挂满葡萄,每一颗果实都饱满得仿佛就要胀破。羊毛作坊、商店、印染店、客栈的墙壁上,到处都留有庞贝人纵情的情感印记标语。  “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庞贝城出土的一只银制饮杯上刻着这样的话,相信刻出这句话的庞贝人并不知道死亡在即。这只银杯被发掘于存放葡萄酒的房间内,同时被挖掘出的还有横陈在酒杯旁的一具女性的遗骸。这就是庞贝,它以瞬间痛苦的毁灭为代价,从而穿越了千余年的时空,向世人诉说为什么要尽享生命之欢乐。恐龙灭绝是因为海底火山爆发  超级火山爆发是否会到来,何时到来,它又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对于这些问题,人们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人们在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进行研究时却发现:海底火山大爆发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提出这一想法的是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安东尼奥·齐基基。  齐基基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他认为,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影响了海水的热平衡,进而使陆地气候发生变化,影响了需要大量食物的恐龙等动物的生存。他说,如今海底火山爆发所造成的影响有目共睹,只是其影响程度相对于当年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要小了许多。  齐基基说,人们过去对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了解甚少,现在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格陵兰过去曾被植被所覆盖,但全球性的海洋水温平衡变化造成了寒冷洋流流经格陵兰,使之成为冰雪覆盖的大地。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水温的变化影响巨大。因此,应将海底火山爆发等引起海洋水温变化作为研究恐龙灭亡之类问题时的一个参考因素。  齐基基的理论本是基于研究上的猜测,但最近科学家们的发现,却让人们看到了这一猜测的真实性存在。  经过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证据证明大型火山爆发时由地球深处喷发出来的岩浆是造成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并且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地质学界和古生物学界的广泛支持。  提出这一证据的是科学家格特·凯勒。凯勒与她的助手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证明,早在恐龙灭绝前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印度洋海域的此类大型火山喷发就曾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过毁灭性的打击。  格特·凯勒的发现是基于对沉积在海底的大量矿物进行的详尽分析。凯勒研究证明,火山爆发所喷射出来的炽热岩浆造成地幔因温度升高而变形、漂移。在地球火山活动的高发期,每一次大型火山爆发所洒出来的岩浆就能够覆盖方圆1000多平方千米的地表,而且如此规模的岩浆喷射持续了100-200万年,在此期间所喷射出来的熔岩累积超过数百万立方千米。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地球上找到七处此类大规模火山活动的遗迹,它们分别位于冰岛、夏威夷群岛、复活节岛、留尼旺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路易斯维尔市和阿法斯克州。  大约两亿年前,在今天的西伯利亚,一股巨大的熔岩从地壳下喷射出来。接着超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持续了数百年,致使地球上95%的物种遭到毁灭。这就是地质学上对二叠纪和三叠纪终结的解释,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地球历史上最惨重的灾难性事件。与普通的火山喷发不同,超大规模火山喷发很罕见,大约每五万年才会发生一次。但一旦爆发,就会将100多万立方千米的岩浆和碎片抛向空中。除此以外,还会产生云团和酸雨,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消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幸存下来的生命最终也将在随后出现的十年地球严冬中逐渐灭亡。  ※ 火山爆发引起“黑暗世纪”  什么导致了所谓的“黑暗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黑暗世纪从公元6世纪开始,止于12世纪,在那期间,全世界文明的基础崩溃,随之而来的是瘟疫、饥荒和战乱。  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引起中世纪人类历史的变化。一名美国研究人员沃勒特博士一直对上述理论进行研究,他理论的核心部分与现代印度尼西亚卡拉卡托阿岛上的火山有关,即1883年卡拉卡托阿岛火山爆发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  沃勒特博士认为1500年前,卡拉卡托阿岛发生的更大规模火山爆发改变了人类历史。他认为,当时火山爆发形成灰雾阻挡了阳光,损害了庄稼,导致饥荒、瘟疫和战争。  他的发现同最近对树木生长规律所做的研究相吻合。该研究表明,树木在那一时期由于某种原因生长速度急剧减慢。  当然,还有其他理论解释中世纪开始的原因。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击中地球,造成同样的气候变化。另外一些人认为罗马帝国由于其他政治原因崩溃,引发中世纪的历史变化。  无论真相如何,沃勒特博士的研究在此时都会引起激烈辩论。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而他的研究使人注意到自然环境的灾难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超级火山爆发毁灭金星生命  对于地球上火山爆发的巨大威力以及其对数亿年前恐龙灭亡的影响,人类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于是人们开始推想:是否其他的跟地球有着相似物质构成的行星,也曾因为火山爆发而使生命灭绝呢?  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后,英国科学家发表了惊人的见解:金星曾经是个与地球相似的生命花园,一样是繁花似锦,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景色,但超级火山爆发使金星生命最终过早夭折。  长期以来,金星表面464摄氏度的高温、汹涌的火山岩浆、比地球大气压力高10多倍的二氧化碳大气层,让科学家不敢想象金星上有过生命。然而,英国伦敦大学的两名科学家在对金星表面照片进行长期研究后提出:金星与地球曾是太阳系中蕴含生命的“双胞胎行星”,金星曾充满巨大的河流、深邃的海洋和丰富多姿的生命,是一场剧烈的火山大爆发,使金星生命遭受了灭顶之灾——火山爆发导致的温室效应使金星变成现了在的“地狱星球”。  金星上密布水道系统  提出这一观点的两位科学家分别是在行星研究和地质研究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专家,他们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卫星探测器传回的金星表面照片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有足够证据表明金星表面存在一些河流模样的水道系统,其中一些河流系统造成的沟壑,跟亚马逊河一样长,在金星表面蜿蜒数千英里,然后在一片巨大空阔的凹陷平原前中止--其形态正如地球上的大江大河流入海洋一般。最有力的证据是,金星表面的河流状沟壑与凹陷平原之间存在三角洲,两位科学家一致认为,这种三角洲只能由流入海洋的江水形成。  他们认为,如果从前的金星气候能够允许河流在它表面流动,那就意味着当时的气候同样适合生命的繁衍,也就是说当时金星上生命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50万年前,金星生机勃勃  历代天文学家们都对离地球最近的金星怀有浓厚兴趣。太空探测卫星对金星的20多次“探访”发回的资料显示,金星表面是“禁止任何生命居住的人间地狱”:表面温度达464摄氏度,上空被浓厚的硫酸云覆盖,表面有数百个不停喷发炽热岩浆和毒气的巨大火山,大气中是四季不变的凶猛飓风。尽管金星如今已沦为“人间地狱”,然而科学家们相信在几十万年前,它上面可能是充满各种生命的田园牧歌式景象。也许是一场全球性火山大爆发,引起金星大气的温室效应,结果金星表面温度越来越高,河流和海洋中的水最后被蒸发干净,而致使金星生命灭绝。在此之前,太空科学家一直认为金星上的沟壑是火山岩浆造成的。但是这两位科学家运用最新计算机技术,重新分析了图像后认为,这些沟壑实在太长,地球上有不少类似的火山岩浆类型,但没有一种能在亚马逊河那么长的距离中保持液态流动。所以,这就可以排除它们是岩浆的可能,从而说明金星上确实有过液态水,甚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河流。而正是这些河流的存在,使生命的萌发成为可能。  地球能否逃过“死亡之劫”  如果金星真的曾是绿色星球,它的毁灭显然就是地球的前车之鉴。地球上有数以千计的大型火山,如果它们有一天集体发难,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应对?看着远去归来的庞贝古城,我们居住的城市是否有一天也会被后人作为遗迹参观呢?地球能否逃过火山的死亡劫杀?我们将拭目以待。地球在变暖  随着人类不断加快的工业化进程,地球正在因为人类活动而改变着原有的活动规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人们也认识到了地球正在慢慢变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地球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对于地球生态系统而言,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它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由风暴、洪水、干旱等引起的各种天灾成倍增加。阿尔卑斯山的永久冻结带的融化,使瑞士的一些城镇和村庄时刻面临泥石流的威胁。据统计,2000年发生的地球天灾数是1996年的两倍,科学家预测,在21世纪,这些灾难数将以6倍的比率增加。地球两极的冰盖正在大量融化,这是温室效应的结果,而它又将反过来加速地球气候变暖,使未来的人类在温室效应的热浪中“渐渐死亡”。据科学家们分析,全球变暖将在2050年消灭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  这是一个让人寒心的结论——人类社会的进步最终导致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化,甚至危及业已创造的文明。  那么,既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地球正在变暖以及它将带来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去避免这种危害呢?而又是因为人类的什么活动导致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是怎样一回事呢?请您接着看下面章节的内容,相信您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1989年的主题便是“警惕,全球要变暖”,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199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气候的变化确实已经成为限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全球所关注的话题。那么,地球是否真的在变暖呢?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科学家们说,人类在同大自然玩轻率的纸牌游戏。谁输谁赢,结果虽有疑问,但地球温度升高却是肯定的。  杰里·马尔曼是个乐意打赌的人。这位气候研究者认为,地球变暖不仅肯定在发生,而且日益显著,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应对此负责。他说:“地球升温是一定的。我将反对那些称地球变暖是夸大其词的人。而且我将利用他们乐意提供的全部资金。”  那么,地球为什么会越来越暖呢?这离不开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氟利昂等,能够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阻碍地球向外空散发热量,就像在地球周围形成一个温室一样,于是科学家们把这类气体称作“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地球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热,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的约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主要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世纪以来所进行的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的各种温室气体都在增加。1775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280ppm。工业革命后,每年大约上升1.8ppm,到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接近360ppm。按一些专家的测算,地球表面温度已经上升了0.3-0.6摄氏度,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许多学者的预测表明,到下个世纪中叶前,世界能源的格局如果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560ppm,地球表面温度将进一步上升。  虽然,这种变化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人类无法敏锐地感知,但全球升温即使很微小,也可能导致某些显著变化:海平面上升、高山冰川后退和雪盖衰退。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升温信号:  1998年是美国东北部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最温暖的年份,世界各地也报道过类似的趋势。  科罗拉多大学和英国南极考查队的研究人员曾报道,1 100平方英里的威尔金斯和拉森B冰架于去年破裂,其余的南极洲巨大大陆冰架则处于“完全后退中”。  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报道欧洲的春季已开始较早到来,而秋季则到来较晚。根据全欧采集植物的观察,安尼特·梅泽尔和彼得·费比恩报道植物花、叶的形成大约比1959年早6天,而秋天树叶变色则迟5天。  近代历史上创记录的太平洋温度曾引起热带珊瑚大规模的相继死亡。温暖天气使某些地区的礁生珊瑚死亡率高达70%,促使珊瑚把海藻驱逐出它的石灰石骨架。  正在积累的证据表明,一个较温暖的行星将以附加降雨、溶雪和溶冰的形式把淡水注入海洋,淡水倾向于占据海水顶部位置,形成液体“盖”。科学家运用计算机模型证明,到下一世纪中期淡水盖可能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10%-30%。  那么,可以采取什么紧急措施来补救呢?如果气候发生变化,是突然变化,还是逐渐变化?温度逐渐升高可能给动植物的迁移、海岸群加固海堤、政治家们商定做出补救措施提供时间。某些气候学家担心,即使温度、降雨类型和盛行风的微小变化也可能引起地区气候的突变和剧变,如果这些变化发生,全世界就必须相应地改变农业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改变可能是强制性的,像美国这样的富国可能还可以应付过去,但可能迫使穷国对全球气候变化付出惨重的代价。  杰里·马尔曼说:“这种代价已从你或我转移给了海滨地区的人,比如孟加拉国人。”而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区即将被海水淹没,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因此图瓦卢在国际环保会议上一向十分强硬,前总理佩鲁曾声称图瓦卢是“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不过,受害者并非只有他们。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会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没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而非洲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森林将消失,沙漠会扩大,美国、中美洲和东南亚也会遭受旱灾。同时,恶劣的天气(包括热带旋风)可能增多,它将破坏城市,夺去许多人的生命。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早虫病将向北方蔓延,并可能扩散到欧洲。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的缺水将出现半沙漠化,在欧洲积雪将全部消失,亚热带植被将北迁几千米。在英国,风暴肆虐将会变得司空见惯,海岸上的防御设施将被海水淹没……  ※ 什么是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层是由氮、氧、氩等多种气体组成,当阳光透过空气时,太阳辐射能受到它们不同程度的削弱,形成了目前这种平衡状态的地球气候系统,人类也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种种活动使空气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变化,从而打破了这种平衡的状态。例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臭氧,这些气体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但对于从地面射出的长波辐射则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使地表辐射的热量留在了大气层内,起到类似暖房的玻璃罩或塑料大棚的作用,提高了地表的温度,通常称为“温室效应”。这种温室效应改变了地球原来的生态环境。根据科学家研究,二氧化碳加倍以后将使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增加2-3℃,地球两极海冰融化,全球海平面大幅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面积增大,最终导致全球生态发生剧烈变化。另外,氟氯烃化合物如氟利昂(冰箱制冷剂)不仅具有强烈增温效应,还破坏臭氧层造成所谓的臭氧空洞。而臭氧是一种可以阻止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的元素,它的减少会使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人体接受过多的紫外线辐射会削弱免疫力,传染病患者,皮肤癌和白内障疾病的患者会大量增加。  ※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类型的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因纽特人状告布什政府  几年来,居住在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纽特人表示,他们会向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泛美人权委员会状告美国布什政府,指控后者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拒绝减少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行为侵犯了因纽特人的人权。的确,对于在北极圈内的冰雪世界生活了数千年的因纽特人来说,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他们的家园遭到了无以复加的破坏。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警告:全球变暖正在杀死因纽特人。  气候变暖破坏因纽特人家园  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就气候变化领域内的技术开发与转让、资金支持、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因纽特人将布什政府告到泛美人权委员会的消息正是在那次会议上宣布的,他们同时邀请泛美人权委员会的官员前往因纽特人生活的北极圈地区,亲眼看看全球变暖对他们家园造成的破坏。  代表生活在北极圈内的15万因纽特人参加会议的“环极地因纽特会议”主席希拉·瓦特-克卢捷来自加拿大伊卡卢伊特地区。他说,因纽特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以往在一月份,这里的弗罗比舍湾早已是千里冰封,因纽特人的冬季狩猎活动也已经开始,但如今,弗罗比舍湾依然是海水清澈。气候变暖使得海水温度上升,造成冰冻期的推迟和解冻期的提前。即使是结了冰,冰层也很薄,有时甚至捕猎海豹的因纽特猎人们会因踩破冰层而掉进海里,无法进行正常的冬季狩猎活动。  据希拉·瓦特-克卢捷介绍,去年圣诞节时,伊卡卢伊特地区的海水温度上升到4摄氏度,而且还下了雨,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此外,因纽特人还面临着永久冻结带开始融化的问题。他们房屋的地基因此受到破坏,海岸线逐渐向陆上推进,机场、公路和海港等基础设施被淹没,以致人们不得不向内陆地区迁移。  希拉·瓦特-克卢捷呼吁:“因纽特人的生活正在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没有冰雪,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一去不返。人们都在担心因为没有赖以生存的冰源,北极熊会在2070年灭绝,而因纽特人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那就是濒于灭绝。我们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了数千年,而现在,这一切都离开了我们。我们想让人们知道,我们并不是坐以待毙的牺牲者。这对我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  控诉布什政府侵犯人权  成立于1958年的泛美人权委员会旨在促进各成员国遵守和保护人权,以及在这些方面充当美洲国家组织的咨询机构。该组织的裁定对成员国政府并没有强制力。因纽特人也清楚这一点,但他们希望能借此机会,给众多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种种恶果知之甚少的美国公众“上一课”,使人们更为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受到的威胁。  他们同时希望能借助赢得这场诉讼之机,在全球气候谈判中为因纽特人赢得一席之地。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极不适于人类生活,但因纽特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数千年,是世界上生活条件最艰苦的民族之一。他们主要依靠捕猎鱼类、鲸类、海象和海狮等为生。为了生存,他们一成不变地延续着类似原始公有制的社会组织形式,各种生活、渔猎技巧代代相传。但是现在,他们这种生存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他们面临的是整个地球的变暖。然而,并非只有因纽特人处于困境,据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说,全球气候变暖已开始危及人类健康,全球每年超过10万人因此而死亡,到2030年可能达到30万人。  ※ 《京都议定书》  为了使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经过紧张而艰难的谈判,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说来,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之后才具有国际法效力。到目前为止,批准议定书的国家已超过55个,但批准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6%,尚不足以使《京都议定书》生效。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2002年8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了中国政府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存  因纽特人因为气候变暖冰层变薄而无法正常进行冬季捕猎,那么在地球上其他地方就没有这种景象了吗?有,当然有,只是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有科学家预言,在21世纪末,地球上将没有冬天。真会这样吗?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我们已经可以肯定,地球越来越热却是事实。  地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而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前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侵入。同时,气候变暖还会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随着二氧化碳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上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生产。但全球气温和降雨的迅速变化,可能使世界更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因而又可能遭受严重的破坏性影响,而且还会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而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厄尔尼诺现象就是一例。厄尔尼诺出现时,东南太平洋高压明显减弱,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升高,同时,赤道太平洋上空的信风减弱,因此有时候人们也把厄尔尼诺称为暖信风。  目前对厄尔尼诺的认识还很不够,要彻底解开这个谜尚待时日。但很明显,厄尔尼诺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严重的,最主要的就是使全球气候失调。当然,不可避免地,气候变暖将影响人类健康。气候变暖会增加疾病发生的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在印度等地区已经出现的热浪便是很好的证明。  鉴于温室效应带来的巨大危害,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末,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1997年在日本的京都召开了此公约缔约国的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体,明确了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  从当前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和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看,控制温室效应及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排放量,增加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但是,气候变暖并非百害无一利。  长期以来,人们对全球性气候变暖几乎都是同一个看法,即在海上造成两极尤其是南极冰山的融化,抬高海平面,淹没滨海低地;在陆上,会加剧干旱,加快陆地上各大沙漠的扩大。然而,中国的气象专家通过对地质史上的气象资料研究后发现,气候变暖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利于沙漠缩小和经济的繁荣。众所周知,近百年来气温已上升了0.6℃,若按目前二氧化碳的增加速度,在未来的数十年间全球气温将上升1-3℃,其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其一,气候变暖可能利于沙漠面积的缩小。气象学家们在对古代的气温变化图和沙漠分布图的对比分析中明显地看到,在距今8000年和1.3万年这两个地球暖期内,沙漠仅局限于澳大利亚的狭小地区,其他大陆上则基本上没有沙漠的踪迹,而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其他时期,沙漠则迅速扩大。  其二,历史上,印度、中国、古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基本上都在气温较高的热带或亚热带,其鼎盛时期,即经济繁荣期与地球上曾出现过的较小幅度的气温上升期基本吻合。无独有偶,近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期,也是全球经济的大发展时期。因此,气象学家们预言,在未来的几十年间,可能是世界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时期。气象学家们认为,全球沙漠面积最小的时期、古代经济的繁荣期与地球上不同程度的气候暖期基本一致,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这三者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观测手段所限,这种联系目前仍是个谜。地球生态将崩溃  虽然中国的科学家提出了温室效应有可能带来的益处,但是,持悲观态度的科学家却坚持认为,一旦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突破底线,地球生态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崩溃。  0.6℃,不能承受之轻  在过去的150年时间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把地球变成暖棚的罪魁祸首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人们认为,地球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但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由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无节制地开发和使用,加上土地固碳平衡的破坏以及工业生产的污染,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在100年前预测的气候变化,在今天正逐步变成现实。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没有国界之分。在非洲,由于干旱导致的饥荒正进一步加剧,那些严重营养不良的母亲不得不剥快要枯死的树皮给自己的孩子充饥。而在欧洲大陆,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布拉格广场的美丽将永远消失在一片汪洋之中。  即便是远离人烟的南极半岛,情况也不容乐观。英国剑桥大学的冰川学家谢泼德警告说,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上的拉森冰架带来灭顶之灾,而其他冰架所面临的危险也比以往所估计的更为严重。  谢泼得小组利用卫星测量了拉森冰架变薄的程度。他们发现,冰架厚度在1992年至2001年间减少了18英尺。尽管缺乏拉森冰架周边海洋温度的长期资料,但远处威德尔海的深水温度在过去30年间确实一直在升高。2002年,一艘英国南极考察船驶近拉森冰架,它所测量到的300米处的水温也足以令冰架融化。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拉森冰架将在本世纪内四分五裂。”谢泼德警告说,“如果这些蕴藏着大量陆地冰川的巨型冰架融化的话,全球海平面将会大幅度升高。”  海平面上升还不只是这些冰架融化后的唯一后果。美国NASA的科学家更担心的是,在这些原本能直接反射太阳能的冰块表面积减少后,地球将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量,使得气候变得更暖和。  2℃是底线  “尽管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越来越多的共识趋向于认为,平均气温不能超过2℃,这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底线。”德国柏林波斯坦研究所比尔·哈尔博士在提出颇有代表性的“2℃威胁说”时如是说。  比尔·哈尔描绘了气候变化突破2℃后生态崩溃的可怕情景: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北冰洋一年中将有好多个月的时间冰雪不断融化;珊瑚礁大片大片死亡;上亿人面临干旱和饥饿;十几亿人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2℃只是大气增温的平均值。就像一个人,如果平均体温从36.5℃升到了38.5℃,就是说在一年中的某几天里他要发40℃以上的高烧,而这对他的身体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加倍,这一天将不可避免地来临。发达国家还可以凭借资金和技术抵御部分负面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则是毫无疑问的重灾区。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必要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哈尔博士担忧地提到。  然而,地球、人类的命运是否真的系于这2℃之间呢?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全书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见原书。呼吁读者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
正序
倒序
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_李异鸣 [编着]
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_李异鸣 [编着]-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
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