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修 成道之路.吠檀多-4

他们的谴责表示他们对它还有某种很深的贪婪,如果那个贪婪真的消失,怎麽会有谴责存在?你怎麽会恨这个世界?唯有当爱隐藏在背後的某一个地方,才可能有恨。爱和恨并不是两回事,爱和恨是同一个钱币的两面,你可以从一面改变到另一面,你可以从爱改变到恨,当你爱上这个世界,恨就隐藏在背後,现在你恨这个世界,爱就隐藏在背後——另外一面还是存在。  一个真正的神秘家是一个对他来讲钱币已经消失的人。已经没有恨、也没有爱,已经没有爱和恨的关系,他只是存在而没有划分,在他里面没有困难。如果你试图要在两者之间制造一个和谐,那麽就会有困难,如果你试着要用什麽方法将它们两个综合起来,那麽将会有困难。你无法将它们综合起来,这已经被试过了。  阅读优婆尼沙经的时候,你或许会了解,当然只是理智上的了解,你会了解“外”和“内”是一体的,内在和外在是同样的。如果你在理智上了解,那麽你将会开始试着去将那个分隔综合起来。一开始,那个划分就是错的,其次,试着去综合也会令人怀疑它是错的,因为综合意味着你仍然认为它们是分开的,不管用什麽方法,它们必须被连结起来,而那是非常困难的,你的综合将会保持是肤浅的,在深处,那个分隔还是会存在,而你只能够将它粉饰,就这样而已,你对它没有太多的办法。  但是如果你消失,它就变得非常容易,那麽就不需要去综合。当你消失,它们就成为一体,不需要去综合,不需要将它们连结在一起,它们从来不分开,它们一直都连结在一起,它们一直都是一体的,是因为有了你,那个划分才存在。  有很多人尝试很多种综合。在印度,就在过去的这个世纪里,有很多人试图去综合所有的宗教,想要消除各种宗教之间的界线。甘地作了很多努力要综合基督教、印度教和回教,但是他的整个努力都失败了。它一定会失败,因为一开始他就相信有划分,一开始他就相信它们是分开的,然後他试图去综合。那个基础就是:它们是分开的,而它们必须被连结在一起,所以最多他只能够创造出一个混杂的东西,那是不很有意义的,那是不活生生的。唯有当你能够看到没有划分,那个真正的综合才会发生。并不是说你要去综合,只是你了解到没有划分。不需要去将它们连结在一起,因为它们从来就没有分开过。  一个神秘家就是一个已经消失的人,透过他的消失,所有的划分就都消失了,我说的是所有的划分,绝对是所有的划分。他不会划分好和坏,他不会划分神和鬼,他不会划分地狱和天堂,他就是不划分。并非只是“内”和“外”的问题,因为那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可以认为:“好,或许‘内’和‘外’是一样的。”但是天堂和地狱呢?魔鬼和神呢?  你或许不知道英文字的魔鬼(devil)跟神性(divine)这个字来自同样的字根,它们两者都来自梵文的字根,那个梵文的字根是 dev。Dev的意思是神,或是神性。英文字的divine来自 dev这个字根,而英文字的 devil 也是来自 dev这个字根,两者都是神性的,两者是一体的。  好和坏……很难去想像,因为头脑有它的坚持,一个人怎麽能够想像好的也是坏的,坏的也是好的?看,试着深入去看,试着去看那个事情没有分隔的存在。如果没有坏人存在,你能够把任何人想成好的吗?你能够不要有希特勒、墨索里尼、史达林、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的存在而想到佛陀、克里虚纳和基督吗?这你是无法想像的。如果没有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的人存在,佛就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佛存在,帖水儿也不可能存在。只要注意看你的社会,如果没有圣人存在,罪人就不可能存在,而如果没有罪人存在,圣人也不可能存在,他们是连结在一起的。  有很多西方人问我:“在印度有很多圣人,但是整个社会似乎都属於罪人,为什麽会有这种矛盾?”这不是一种矛盾,这是一个很简单、很明显的事实,它一定是如此,因为圣人只能够存在于罪人的中间,他们并不是分开的两个,圣人越多,罪人就越多。如果你想要罪人消失,你就必须先摧毁圣人,当圣人消失,罪人就消失了。  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上说,当全世界都变成真的具有宗教性,那麽就不会有圣人。当圣人存在,罪人就立刻出现,所以圣人不能够没有罪人而存在,那意味着他们多多少少是连在一起的,他们是同一个真实存在的不同部分。你使其中之一消失,另外一个就会自动消失。  它就好象冷和热,你使热完全消失,那麽冷就会消失,因为冷只不过是某一程度的热,你使冷完全消失,那麽热就会消失,因为那个不同只是在於程度,那个品质是一样的。圣人和罪人就好象冷和热一样,它们是同一个温度计上不同的程度,你摧毁了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就会立刻被摧毁,它们是以两极存在的。人们一直在问:“如果神是善的,那麽为什麽在这个世界上会有罪恶?”神不能够没有罪恶而存在,那个罪恶是因为神存在。光不能够没有黑暗而存在,黑暗也不能够没有光而存在。  对基督教而言,这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过去的二十个世纪以来,基督教的神学家一直在探讨这个难题:如果神是善的,那麽罪恶为什麽会存在?他们至令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永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不能够看到这个简单的事实:善和恶是同一现象不同的两个程度。所以他们必须去划分,他们说:“所有的善都属於神,而所有的恶都属於魔鬼。”  这个魔鬼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魔鬼来自神本身,那麽为什麽要有这麽多无谓的纷扰?——他属於神。如果魔鬼和神来自不同的源头,那麽就有两个神存在於这个世界上,那麽,就不必然说善的神会胜利。整个情况似乎不是如此。如果魔鬼来自一个不同的源头,那麽很有可能他将会胜利,因为他每天都有百分之九十九是胜利的!.如果他们来自不同的源头,那麽最好去崇拜魔鬼,因为如果你继续崇拜神,你将会站在输的一方。  所以基督教的神学家不能够说魔鬼来自一个不同的源头,他们说魔鬼也是神的一个天使,但是後来他不服从神,他们一直在转换那个问题,那麽这个不服从来自哪里呢?如果它来自魔鬼本身,那麽他就变成一个不同的源头,或者神本身将这个建议给他,那麽它就变成一个游戏。  当我昨天晚上说人生是一个游戏,神在对这整个宇宙开玩笑,有一个朋友立刻写信给我,说他无法想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只不过是神的一个游戏,他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不能够被想成只是神的游戏,它一定有某种目的。  问题不在於说任何特别的事情有没有某种目的,问题在於这个整体有没有目的。你在这里,你来这里有一个目的,这一点我知道,如果没有目的,你就不会来这里。耶稣或许有一个目的,或者你也许认为他有一个目的,基督徒或许会认为他有一个目的,他的目的是要拯救人类,他的目的是要解放整个人类,使他们免于亚当所犯的罪,但这是你的想法。如果耶稣是成道的,他不可能有任何日的,因为目的属於无知,他只能够游戏。如果他也认为任何他所做的事都是非常严肃而且有目的的,那麽他就跟你一样是属於生意的头脑。  整体或宇宙不可能有任何目的,因为目的意味着某种外在的东西,然而在整体之外并没有任何东西。每当我们认为神有某种目的,我们是在谈一件非常荒谬的事,因为如果神有任何目的,他是全能的,他可以立刻去做它,为什麽要浪费那麽多时间?如果他只有这个目的 人必须上天堂——那麽他只要命令说:“上天堂!”,就可以了。因为既然他能够说:“让光存在。”然後光就存在,既然他能够说:“让世界存在。”然後世界就存在,那麽他为什麽不能够说:“只让天堂存在。”那麽每一个人不就都在天堂里了吗?那麽为什麽要先让亚当犯罪,做出这整个无意义的事,然後耶稣再来帮助人们?为什麽要有这个无意义的举动?  就整体而言,目的是荒谬的。就个人的自我而言,目的或许可以存在,因为自我没有目的无法存在,但是就整个宇宙而言,它是没有自我的,它只不过是一个宇宙的游戏,其他不可能,即使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是一种游戏,那就是为什麽耶稣能够很容易就接受十字架刑,一点都不受打扰,就好象它只是一出戏,就好象他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一个具有真正知识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演员在扮演一个角色,他并不去顾虑结果会怎样。不论结果会如何,每一件事都是好的,既没有好,也没有坏,既没有“内”,也没有“外”,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但这种事只有在你消失之後才能够发生。  你可能会误解我,我不是在叫你去做坏事,因为没有什麽差别,我不是在叫你去杀人,因为这只是一出戏。如果你真的想杀人,那麽当你被送进监狱,或是被法院处死,你也必须去享受它,因为它只是一个游戏。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要接受全部,那麽你就可以去杀人,但是之後不要抱怨,因为它是一个游戏,抱怨是没有用的。  要了解这一点,只有理智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它只能够帮你准备好那个基础,除非你整个人的存在能够被蜕变,否则你无法了解这个统一,你无法了解这个不同两极的大统一。它们一起存在、一起消失。戈齐福常常说一件显然非常荒谬的事,但是在深处它却是一个事实。他常常说每一样东西一直都保持同样的数量:那个比例永远都保持一样。圣人和罪人的比例永远都保持一样,这种情形不会受到影响,否则世界将会失去平衡,同样的比例也存在于聪明的人和无知的人之间,那个比例是不会受影响的。  目前现代的心理学也发现了一些跟这个有关的事实,那些事实的其中之一就是:有百分之五的人,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是聪明的、有才能的、天才的,而有百分之五的人是白痴的、愚蠢的,那个比例刚好一样。在其中一级,有百分之五的人非常有聪明才智,而在另外一级,有百分之五的人完全没有聪明才智,然後还有其他等级,每一个等级在另外一边的等级都具有相同的比例。你可以将整个世界分开来,它就好象两极互相平衡:每当某种东西成长更多,它就必须立刻被平衡。  它就好象一个走绳索的人,那个走绳索的人有一个诡计,有一个平衡的诡计,每当他觉得失去平衡,靠向左边而快要掉下来,他就立刻移到右边,当他觉得太过於移向右边而快要掉下来,他就再度移到左边。走在绳索上,他一直继续从左边移到右边,从右边移到左边,用相反的力量再度取得平衡。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存在里:那个比例几乎保持一样。每当有一个非常神圣的人被生下来,在某个地方就立刻有一个罪人被生下来;每当有一个聪明的人被生下来,就必须有一个白痴来平衡他,否则这个世界一定会立刻消失,每当你作出一个很好的行为,那麽你可以知道说在某一个地方有某一个人必须作出一个坏的行为来平衡你。所以不要太骄傲说你作出了某种很好的行为,因为当你这样做,你就创造出了另外一端。有一个人必须来平衡你,因为你使世界产生不平衡。每当你作出一件坏的行为,就有人一定要因为你而变成一个圣人。  我不是在叫你要做这个或做那个,优婆尼沙经并不顾虑你的作为,他们只顾虑你的了解。你必须了解得很清楚说这个世界存在於两种力量之中,所以如果你继续划分,你就会保持无知。不要划分,要超越划分,将世界看成广大的一片。  一旦你知道“二”并不是“一”,相反之物并非相反之物,你就不可能紧张,因为唯有当你选择,才可能有紧张。当你说“这个必须存在,那个不应该存在”,当你说“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你是在为你自己创造痛苦,你将会创造出紧张,你将会在你的头脑里创造出冲突,期望、希望、挫折…所有这些都会随之而来。一旦你能够了解不需要选择,因为每一样东西都一样,突然间所有的痛苦就都消失了,那麽你就会有平静和平和喜乐,那些东西唯有当划分消失时才能够存在。问题:  如果一个人经验或了解内在很深的感觉,了解那个变成一片枯叶而随着存在飘动的感觉,那麽,他怎麽会催促他自己去呼吸、去跳跃或是去做任何事。他不会觉得只要躺在地上,把自己融入大地就好了吗?  首先,去经验和去了解是两件不同的事。如果你已经经验到了这一点,那麽就不需要再问这个问题,只要躺在地上将自己溶解就可以了。  为什麽要问这个问题呢?这个“问”是一个行为,你在做一件事。枯叶从来不会问。你问这个问题表示你理智上了解,但是你从来没有经验过这样的事。理智上的了解根本就不是了解,理智上的了解只是了解的外表,它不是了解。  我为什麽要说出这一点?我把这一句读出来,然後你去感觉为什麽。如果一个人经验或了解……你不能够使用“或”, 因为它们是不同的——要不然就是你有经验,要不然就是你没有经验。第一件事:理智上的了解并不等於经验……或者了解内在很深的感觉,了解那个变成一片枯叶而随着存在飘动的感觉,那麽,他怎麽会催促他自己去呼吸、去跳跃或是去做任何事。他不会觉得只要躺在地上,把自己融入大地就好了吗?  你也必须躺在地上,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为什麽你不能够催促、跳跃和呼吸?  我要告诉你一个趣闻,道前(D ozen)禅师常常告诉他的门徒:“除非你死,否则你无法被生出来。”所以有一个门徒,总是有很多愚蠢的门徒——想:“如果这就是钥匙,那麽我必须尝试。”所以有一天,他就来,按照师父的话去做,他一定是把眼睛闭起来躺着,躺在师父的门口。他知道师父早上会出去做晨间祈祷,所以他就选择那个时间。  师父把门打开,发现他的门徒躺在那里,没有呼吸,好象死掉一样。道前禅师说:“好,做得很好。”所以那个门徒就把眼睛打开,想要看看师父脸上的表情,道前说:“蠢材!死人是不会张开眼睛的!”  你也必须那样做——躺在地上——但那将是你的作为。这些呼吸的训练是要帮助你,尽管它能够发生,但它的发生不是来自你的作为。所有这些静心技巧都是要帮助你来到这个达成,使你在突然间感觉那是一种发生——你倒在地上,溶解了。但那不应该是你在做的,你不能够去做它。如果它是一个作为,那麽就失去了整个要点。它必须是一个自发性的发生。  目前,任何你所做的都不是自发性的,任何你在做的,你都必须去努力。我知道你必须努力去呼吸、去发泄、去喊“护”(hOO)这个咒语,你必须用上所有可能的努力,这些努力将不会变成你的成道,因为成道从来没有透过努力而达成,但是这些努力将会帮助你,它们将会把你带到一个你能够变成不努力的点。当你变成不努力,你就会成道。你可以停止努力,但只是借着停止努力,将不会有什麽事发生,你要继续努力,尽可能全然地努力,因为这样你才会更快了解到努力无法达成什麽。  你无法透过努力而达成什麽,你必须了解这一点。我可以将它说出来,但是这对你将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我知道得很清楚,只是借着快速的呼吸,你将不会进入涅盘,我对它知道得很清楚,只是借着哭和跳舞,没有一个人曾经进入到那里,即使他们的门已经打开了,他们也会将它关起来。如果他们看到你来,而他们看到你在做动态的静心,他们也会把门关起来,这一点我知道得很清楚。  我听说,有一个基督教的传教士在对一些国中的学生讲道,在对一些小男孩和小女孩讲道,讲完之後他问说:“想要上天堂的人请举手。”所有的男孩都举手,只有一个男孩没举手,只有一个叫做强尼的男孩保持沈默。  那个传教士问他:“你不想上天堂吗?”  强尼回答说:“我不跟这一票人去!”  所以,如果你正在做动态静心的时候去,甚至连我也无法跟你一起进去,那是不可能的。我知道动态的静心并不是终点,它只是帮助你准备好,好让你能够自动放弃。它是在竭尽你和你的自我,它是要竭尽你的头脑和你的身体,它是要竭尽你的个体性,当你的个体性完全竭尽,你就会象一片枯叶一样地落在地上,但不是象道前禅师的那个门徒。如果他有做动态静心,整个故事将会变得不一样,那麽就不需要躺在地上,他会自动落在地上。如果你必须主动躺下来,那表示你仍然在保留你自己,你并非真的已经精疲力竭了。如果你完全进入任何我叫你们去做的,你将会变得精疲力竭。你只有某一数量的能量,你只有一个有限数量的能量,那个能量是能够被竭尽的,一旦那个能量被竭尽,你就变成一片枯叶、一片死的叶子。  当你无法做任何事,唯有到那个时候,“无为”才能够发生,当你还能够做些什麽,“无为”是不可能的。问题:  回到“心”的中心是否意味着变得更热情?心也是热情的泉源吗?一个真正归於“心”的中心的人能够被称为是热情的吗?  心不是热情的中心,而是慈悲的中心。一个活在心的人不能够被称为是热情的,但是可以被称为是慈悲的。热情来自性中心,所有的热情都是来自性中心,你可以将性中心和心连结在一起,但是来自心的话,只有爱会流动,而不是热情。  爱是一个非常宁静的“流”,它是不积极的,它几乎是被动的,它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微风。性是热情、暴力、积极、带着力量、带着很强的能量——它会攻击。心和性中心能够连结在一起,那麽爱就变成热情的,如果心不跟性中心连结在一起,那麽爱就变成慈悲的,那麽爱就是完全纯粹的,唯有到那个时候,唯有当爱里面没有热情,那个爱才是纯粹的。它是宁静的、被动的、不积极的。你可以邀请它,但是它不会敲你的门,它甚至不会要求要被邀请,你可以说服它来,使它成为你的来宾,但是它不会不请自来。  爱不可能强奸,而性总是以很多方式强奸,即使在法律上它不是一种强奸,它也是一种强奸。你或许很合法地、以社会所允许的方式去说服对方,但是在头脑里,强奸的概念仍然保持是中心,你只是在想强奸对方,你是侵略性的,在它之前所做的一切只是一种挑情,只是为了要达到目的,那就是为什麽当两个人结了婚之後,挑情就消失了。  当你第一次碰到一个女孩子或是一个男孩子,你会做出很多挑情的动作,在你进入性关系之前,你必须继续游戏,好让性不会看起来象强奸,但是那个强奸的概念还是存在头脑里。在你的头脑里,你一直在想到那个终点,在这之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说服和吸引,为的只是要使这整个事情看起来好象是在爱,但是当你跟这个女孩或男孩变得越来越亲密,挑情就变得越来越少,一旦你结了婚,那个挑情就没有了,然後性就变得很直接,变成只是某种要被做而完成的事。  注意看这个。如果两个人真正相爱,那麽不仅作爱之前的挑情会存在,作爱之後的亲密行为也会存在。如果两个人没有相爱,那麽性将会发生,然後他们就会进入睡觉,而不会有作爱之後的亲密行为,甚至连作爱之前的挑情也不会存在,作爱之後的亲密行为更不可能,因为,有什麽用呢?事情已经发生了,目的已经达到了,在头脑里面的是强奸。  性中心只知道强奸,它是侵略的中心,那就是为什麽在军队里不允许士兵有性,因为如果他们有性关系,他们就不能够成为好的战士。侵略或积极是透过性中心来运作的。如果性被允许,如果军人跟他太太或他的爱人生活在一起,他将会不喜欢在战场上打仗。  这就是为什麽美国士兵到处都受到挫败的原因:他们的女人都跟着他们。他们不可能具有侵略性,因为侵略的中心是性。如果性被允许,那麽侵略性就从你流出,那麽你就不想战斗。所以士兵们必须禁止性,他们必须压抑他们的性,然後整个性才会变成侵略,那麽,与其进入一个女人的身体,他们用子弹进入任何人的身体,它是同样的事情——进入。你的子弹、你的刀子、你的枪,这些都只是阴茎的象徵——为的是要进入别人的身体,为的是要去摧毁。  奥林匹克选手的教练告诉他们:“至少两个星期不能有性。”因为如果你有了性,你将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跑者。你要从那里取得积极性来战斗、来跑跳、来竞争呢?全世界所有的宗教——我要说,几乎全部,因为只有一个很特别的宗派——谭崔(T antra) ,是例外, 所有的宗教都告诉他们的和尚要成为禁欲者,因为他们认为宗教也是一种奋斗。你必须跟你自己奋斗,所以你必须保留积极的能量来跟你自己奋斗。  性可以很容易就变成暴力,因为它是一种热情,它是一种强奸。爱,心的中心或爱的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它是非暴力的,它是被动的,它甚至不是主动的,它能够好象一个非常宁静的芬芳来到你身上,而那也要当你邀请的时候,它才会来。那就是为什麽象佛陀或耶稣,他们有很多爱,但是我们无法感觉到他们的爱,因为我们只能够感觉到暴力的爱。我们已经变得沉迷於暴力,然而佛陀的爱非常宁静,它如阵雨般洒落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却无法感觉到它,我们已经变得太不敏感了。唯有当某人攻击你,你才会感觉得到。  心的中心并不是热情的中心,而是慈悲中心。慈悲和热情是完全不同的,刚好相反,它是不积极的能量,没有任何杂音地移动,但是你必须变得非常敏感才能够感觉到它。所以,只有非常敏感的人才能够被佛陀所吸引,因为只有非常敏感的人才能够感觉到有某种爱从他流出来。如果你要求强烈的热情,那麽佛陀将会看起来好象死的,没有什麽东西从他流露出来。  记住:热情必须被转变成慈悲,唯有到那个时候,你才会从性的中心转移到爱的中心。现在,即使你的心也必须跟随你的性中心,那是较高的跟随较低的。今後你的性中心必须跟着爱的中心走,跟着心的中心走,较低的跟随较高的。这必须成为你存在的秩序——永远都是较低的跟随较高的。那麽那个较低的就会变得完全不同,那个品质就会改变。  当性跟着爱走,性就变得很美,有一种优雅、一种祝福。当爱跟着性走,爱就变得很丑,就变成一种破坏的力量,你们透过你们的爱来互相摧毁对方。世界上所有的法庭都充满了本来相爱,但是後来变成互相破坏的人们。有百分之五十的婚姻完全破碎,而另外的百分之五十虽然继续,但也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其他理由,比方说为了孩子、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为了声望、为了金钱——为了其他原因,但不是为了爱。有百分之五十的婚姻完全破碎。  爱已经变得非常具有破坏性,因为它跟着一个较低的中心走。记住,这必须成为你里面的法则:永远都要记住,最低的必须跟随最高的,然後每一样东西都会变得很美而成为一种祝福。不需要去拒绝什麽东西,不需要去拒绝任何东西,只要让那较高的来作为引导。因为当你跟随那较高的,那较低的就会改变它的品质。如果较高的必须跟随较低的,那麽每一样东西都会变得很丑。问题:  木拉那斯鲁丁有成道吗?  他一定有,因为如果他没有成道,那麽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成道。  木拉那斯鲁丁是一个苏菲的人物,是苏菲趣事最古老的中心人物之一,他显示出任何我在此所说的:世界是一个宇宙性的笑话,他代表那个。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喜欢开玩笑的人,如果你能够深入了解他,那麽很多人生的奥秘都将会显示给你。  木拉那斯鲁丁说明了世界并不是一出悲剧,而是一出喜剧。世界是这麽样的一个地方,如果你能够学习如何去笑,你就已经学到了每一样东西。如果你的祈祷不能变成一个很深的,来自你整个存在的笑话,如果你的祈祷是伤心的,如果你无法跟你的神开玩笑,那麽你就不是真正具有宗教性的。  基督徒、犹太教教徒和回教徒,他们对於他们的神都非常严肃,但是印度教教徒则不然,他们跟神开很多玩笑。那表示说他们有多麽相信,因为当你不能够跟你的神开玩笑,你就没有真正相信他。你觉得透过你的幽默,透过你的笑话,他就会受到侮辱。你的相信是很肤浅的,它不够深。印度教教徒说,那个信任非常多,所以你能够笑,那个信任非常多,所以只是借着笑,它不可能被打破。  佛陀最伟大的弟子之一菩提达摩(Bodhidharma) 常常告诉他的门徒说:“每当你提到佛陀的名字,你就要立刻漱口,因为这个名字是危险的,它使你的口变得不纯。”另外有一个佛教的和尚叫做布克由,他常常告诉他的门徒说:“当你们在静心的时候,如果乔达摩佛这个家伙进来,你们要立刻将他杀掉,因为一旦你允许他进来,他就会黏住你,那麽你就很难保持单独。”  他们两个人都是大弟子,他们爱佛陀,但是他们能够开玩笑,为什麽?因为那个爱人亲密了、太亲近了,不可能有被误会的危险。但是基督徒一直都在害怕,所以有很多事情会立刻被解释成渎神,任何事情都可能被解释成渎神, 他们不能够很幽默地来看每一件事。如果你不能够很幽默地来看每一件事,如果你不能够嘲笑你自己,如果你不能够嘲笑你的神,那麽你是有病的。你并没有很安逸,而你的神是某种要被害怕的东西。  在英文里面有“害怕神”(god-fearing)这个字用来形容宗教之士。一个害怕神的人永远无法成为宗教的,因为如果你害怕神,你就无法爱他。爱和恐惧无法一起存在。恨能够跟恐惧一起存在,但是爱不能够跟恐惧一起存在,愤怒能够跟恐惧一起存在,但是爱不能够跟恐惧一起存在;有恐惧的话,你可以鞠躬,但是你无法臣服,有恐惧的话,可能会有奴隶和主人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可能有爱的关系。印度教教徒和佛教徒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态度,那个态度的不同是因为他们认为整个存在是一个字宙的游戏。你可以是游戏的。  苏菲宗派的人很有游戏的心情,他们创造出木拉那斯鲁丁,木拉那斯鲁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你可以继续将很多事情加在他身上,我就是继续在加。如果某一天他碰到了我一定会有困难,因为我继续在他的周围创造出一些事情。对我而言,他是一个经常都活生生的人物,他在很多方面都是象徵性的,象徵着人类的愚蠢。但是他知道它,而且能够嘲笑它。每当他的行为好象一个愚蠢的人,他只是在嘲笑你,他只是在嘲笑整个人类。  他所用的方法非常微妙。他不会直接打击你,他会打击他自己,但是如果你能够深入了解他,那麽你就能够看到真实的存在。有时候甚至连伟大的经典都无法象笑话进入得那麽深,因为笑话能够直接碰触到你的心。经典会进入头脑、进入理智,但是笑话直接联触到心。某种东西在你里面突然爆炸而变成你的微笑、你的笑声。  那斯鲁丁一定成道了,或者他已经是一个成道的人物,不需要再去达成。我之所以使用他,只是在给你一个感觉说,对我而言,宗教是不严肃的。所以我一直将木拉那斯鲁丁跟马哈威亚混为一谈——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是相反的两极。我继续将木拉那斯鲁丁和优婆尼沙经混在一起,因为他将一种甜蜜给予这整个严肃的事情。没有一件事是严肃的,没有一件事应该是严肃的。  对我而言,全心全意的笑是可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最伟大的庆祝——全心全意地笑,变成那个笑声。那麽就不需要静心,光是笑就够了。  我要再讲一、两个那斯鲁丁的趣闻。  有一次那斯鲁丁跟他的朋友雪克阿不都拉在森林里迷了路。他们很努力地尝试要把路找出来,但时间已经是傍晚了,夜晚正在降临,他们必须在树下等一整个晚上,而那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方,有很多野兽,他们必须保持清醒,因为任何片刻他们都可能会被杀死。  他们用尽各种方法来保持清醒,但是木拉那斯鲁丁已经很疲倦,已经在打呵欠,已经很困了,所以他就告诉雪克阿不都拉说:“想点办法,因为我觉得很困,似乎已经不可能再保持清醒了。我们整天都在旅行,我已经累了。”  雪克阿不都拉问说:“我应该怎麽做?」  那斯鲁丁说:“我们来玩一种游戏,一种猜猜看的游戏。你描述一个女明星——变成那个女明星,然後描述,我来猜猜看这个女明星是谁。然後再换我描述,而由你来猜。”  阿不都拉颇感兴趣,它听起来好象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所以阿不都拉说:“好。”他想了一下之後说:“我的眼睛好象丽芙尔缦,我的鼻子好象克利奥佩脱拉,我的嘴唇好象玛丽莲梦露。”等等。  木拉那斯鲁丁变得非常兴奋,他的血压升高。即使在黑暗中,你也能够看到他的眼睛,他两眼发亮。然後当雪克阿不都拉说:“现在,我的三围是三十六——二十四——三十六。”那斯鲁丁立刻跳到雪克阿不都位身上。雪克阿不都拉说:“等一等,你猜猜看!”  那斯鲁丁说:“谁还有心情去猜?我不管你是谁,快一点!吻我!”  人类的头脑就是这样——想像、欲望、热情、投射。你投射、你想像,然後你就变成了牺牲品。这不是一个笑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况——这是关於你。第十四章 不动的灯火一九七四年一月十八日晨经文:  在达到第五阶段的时候,求道者的头脑停止了,就好象秋天天空的云,只有真理被留下来。在这个状态下,世俗的欲望根本就不会升起;在这个状态下,求道者所有分裂的思想都停止了,而保持根植於非二分之中。  当分裂的感觉消失时,亦即在第五阶段——所谓睡觉的阶段,被启蒙的求道者会被拉进他的本性。他经常保持内向,看起来很疲倦、很想睡的样子,虽然就外在而言,他还是每天继续进行他的活动。  当这个阶段达成时,免於欲望的追求者就进入了第六阶段。在第六阶段,真理和非真理两者,自我主义和无我两者,以及各种心理作用都停止存在,而根植於纯粹的非二分之中,且求道者免於恐惧。当他内心的纠缠都溶解,他所有的怀疑也就都消失,这就是他的思想完全空掉的片刻。虽然尚未达到涅盘,他已经处於一种类似涅盘的状态,而已经变得很自由,但还驻在肉身。这个状态就好象不动的灯火。然後再进展到第七阶段。  前面三个阶段属於你那被称之为意志的头脑部分,前面三个阶段属於努力的领域。你必须去做它们,它们不会自己发生。除非你做了它们,否则其他状态将不会跟着来。  在第三阶段之後,每一件事都变成自发性的。有一个顺序:事情将会一件接一件发生,但并不是你在做它们。在第三阶段之後的其他阶段,唯一要记住的事是:要让它们发生。前面三个阶段你必须努力让它发生,它们不会自己发生。在第三个阶段之後,你必须让它们发生,如果你不允许,它们将不会发生。  所以,前面三个阶段属於正向的努力,而剩下来的则属於负向的努力。你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我所谓正向的努力和负向的努力是什麽意思,正向的努力意味着你必须去做些什麽,唯有如此,事情才会发生,负向的努力意味着你只要让它发生,你必须保持被动,什麽事都不要做,保持心灵敞开,具有接受性,就这样而已,事情就会发生。  比方说,太阳在外面升起,你可以把门关起来。如果门是关着的,你可以让它们关着。太阳将会在外面,阳光将会在外面,但是你将会保持停留在黑暗里。负向的努力意味着让你的门打开,就这样而已。但你必须先把门打开,那是开始阶段的正向努力。将门打开之後你就不需要再做其他任何事。太阳将会升起,光将会进入。当太阳越来越升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光进到你的房间来,黑暗将会消失。  你无法将阳光带进来,你无法将它们放在桶子里而带到里面来,你无法强迫阳光进来,你不需要正向的努力。唯有在将门打开的时候,你才必须是正向的,就这样而已,然後阳光就会自己充满房间。如果你是敞开的、被动的、具有接受性的,象子宫一样,那麽就没有什麽东西会阻止阳光进来。或者,换句话说:前面三个步骤是男性的,剩下来的步骤是女性的。在前面三个步骤,你必须是积极的、男性化的,而剩下来的步骤,你必须是女性的、女性化的、被动的、具有接受性的。那就是为什麽我说在负向的步骤当中,你只需要成为一个子宫来接受。  你曾经观察过吗?没有女人能够强迫男人,所以全世界的法律都没有任何条文在反对这件事。没有女人能够强奸男人,因为她的整个“性”都是接受性的,她不可能是侵略性的。但是男人能够强奸女人,即使她不愿意,她也能够被强奸,而如果一个男人不愿意,他不能够被强奸,你不能够对他怎麽样,强奸不是可能的。因为男性的能量是向外移的,女性的能量只是在内在等待着——只是等待。  那就是为什麽没有一个值得称颂的女人会在恋爱中采取积极的态势。她甚至不会主动开口,她不会去发动任何爱的事件。她不会说:“我爱你。”她只会等待你说你爱她。如果一个女人在你尚未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就说她爱你,那麽你就要逃避她,那个女人是危险的,你将会为这件事受苦。那个女人并非真正女性化的,她是积极的,非女人化的。  她会等待,她会吸引你,但是她吸引的方式是被动的、间接的。她不会直接打在你的头上,她什麽事都不会说,所以到了最後,没有一个男人能够说:“是你说服我进入这个爱的事件。”没有一个男人能够这样说。女人永远都会说:“是你把我拉进这个事件,是你先发动的,所以你要负责任。”因为她能够等待,她能够很有耐心,她能够只是具有接受性,而那是自然的。  最初的几个步骤是男性的,而最後的几个步骤是女性的。这麽一来,有几件事隐含在里面:前面三个步骤对女人来讲将会比较困难,她们将必须作更多的努力;前面三个步骤对男人而言将会比较容易。而最後几个步骤对女人而言将会比较容易,但是对男人而言就比较困难。这是在实际练习上的差别。前面三个步骤对男人而言很容易就可以做到,没有什麽困难,因为它适合他的本性,他很容易就可以积极。前面三个步骤对女人而言将会比较困难,她必须用力,这样她会很容易疲倦,但是如果她能够耐心等待到进入第四个阶段,那麽整个轮子将会反转过来。最後几个步骤对女人来讲将会非常容易,她能够等待,她能够具有接受性,负向的努力刚好适合她的本性。  没有人占任何便宜,也没有人吃任何亏。整体是一半男性,一半女性。所以这一点要记住,如果你是一个女人,前面三个步骤将会有点困难。将它了解清楚,用尽一切努力,如果你是一个男人,那麽你就要记住,在第三阶段之後,将会有困难升起,因为男人很难处於放开来的状态。他可以做些什麽,那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叫他什麽都不做,只是等待,那是很困难的。然而,如果前面三个步骤能够做得很好,那个困难也就不会那麽困难,那个困难将会渐渐溶解。  现在我们来看经文。在我们进入它之前,还有一件事:在第三阶段之後,第四阶段将会随之而来,你不必去拉它。在第四阶段之後,第五阶段将会随之而来,在第五阶段之後,第六阶段将会随之而来;在第六阶段之後,第七阶段将会随之而来,它们将会自动来临。一旦你生命的能量开始流动,事情将会自动发生。  那就是为什麽他们说最後的三摩地——第七个步骤,是借着神的恩典而发生的。就某方面而言,那是对的,因为你不对它做任何努力。突然间,有一天,你会觉得你自己充满神的恩典——突然间,没有任何看得出来的原因。所以三摩地有时候发生在甚至连本身都没有觉知到的片刻,一个人甚至想像不到三摩地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  有一个禅宗的尼姑,一个年老的女人,有一天她用一根扁担挑着两桶水从井边回来,那天刚好是满月,她一路走向她的茅屋,走向她的尼姑庵,突然间,那根扁担断了,那两个陶制的水桶落在地上,破掉了,破成碎片,里面的水全部流出来,就在那个片刻,那个女人成道了,她开始唱歌跳舞。  到了早上,尼姑庵里面的人发觉她还在唱歌跳舞,她已经蜕变了、变形了,她已经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她们问她说:“到底发生了什麽?”  她说:“当那两个水桶掉下来,碎掉了,水流出来,水中的月亮消失了。月亮在天空,它反映在水桶的水里面。水桶掉下来,水流开来,水中的月亮消失了,然後我望着真正的月亮,就在那个当下,我成道了。”  她是在说什麽?就当那两个陶制的水桶掉在地上的片刻……她一定一直在等,等了很久,所有的努力都做了。她一定一直慢慢地自然在进步。当成长自然来临时,你不太会注意到它,它是持续不断的。它就好象一个小孩变成年轻人,你从来不知道他是什麽时候变年轻的。当一个年轻人变老,你无法画一条线说他什麽时候开始变老,它是那麽自然,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在发生,它一直都在发生,所以没有分界线。所以在第三阶段之後,事情将会流动,你的师父会觉知到,但是你不会觉知到。唯有当第七阶段发生了,你才会觉知到。  水桶掉在地上,粉碎了,水流了出来,月亮消失了。那两个水桶的掉落引发了它——那个声音,水桶的粉碎。突然间……好象身体消失了,因为身体是陶土做的;水流了出来,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什麽东西可以将它维系在一起了。灵魂是水,身体破了,水流出来,跟宇宙合而为一。没有什麽东西可以使它停留在里面。然後自我消失了,自我是真实月亮的一个映象,是真实的神的一个映象。只有神能够说“我”。我们一直在说“我”,那只是一个映象。  水桶里面的水反映出月亮,意识在我们的身体里反映出神性而变成了“我”。  这麽简单的一个情况——两个陶制水桶的破碎——变成成道的原因。然而,它并非真正的原因,因为你可以打破很多水桶,但事情还是不会发生,因此,它并非真正的原因,它并没有引发那件事——那件事已经在发生了。它就好象那个女人在睡觉,突然间那个水桶破裂的声音唤醒了她,她就觉知到了。到底发生了什麽?她一定是看着那个水桶,同时看着她自己,突然间,没有身体、没有水桶、没有自我,每一样东西都消失了。然後那个能量在跳舞,而不是那个女人在跳舞——那就是变形,那就是蜕变。  到了早上,当尼姑庵里面的人看到她,她已经不再一样了。所以她们问她:“那个旧有的女人跑到哪里去了?”它已经成为一个古老的禅宗用语,当一个人蜕变之後,你就问他:“那个旧有的女人跑到哪里去了?”或者,“那个旧有的人消失到哪里去了?”因为如此一来只有能量在跳舞,而没有它自己的意志。那个跳舞并不是透过自我的意志,它是自发性的。  成道发生在很多种情况下,有时候它发生在很平常的情况下。  据说那那克(Nanak)在一家普通的商店服务,只是卖东西给人们,他整天都在称东西和量东西卖给别人。有一天——他一定一直在内在成长, 但他并没有觉知到它——他在称东西给一个人,他数 一,二、三、四、五,然後数到十三。十三的印度文是tera,tera意味着“你”或“你的”。十三的印度文是tera,tera有两个意义,一个意义就是十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你的”。  突然间,当他说tera,他就忘了那个店,他忘了他在称东西,他忘了他在数东西,他忘了说tera意味着十三,突然间,他觉知到tera意味着“你的”。之後,他还是继续在称东西,但是十四永远不再来,他会称一些要卖的东西,然後他会说:“tera、tera、tera。”  到了晚上,有人告诉店主说那那克发疯了——他没有再往前数,他停留在“十三”,店主来,他看到了,他一定是一个懂经典的人,他一定懂一些神秘主义。他向那那克鞠躬,因为他的整个脸都蜕变了,他已经不再是同一个人,自从那个片刻之後,每一样东西都变成“她”的,那那克已经不再是他自己的,他是神的。整个存在都是神的。  他离开了那个店而成为一个和尚,一个到处游荡的和尚。他有一个跟班的,名字叫做马达那,他会弹奏乐器,然後那那克就唱出一些赞美主的歌。那那克不仅游遍了整个国家,他甚至游到国外,他甚至游到了回教圣地麦加,他到处都去,但是那个歌还是一样:“你的,tera,每一样东西都是你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  它就在一个普通的店里发生。它到处都能够发生,不需要菩提树。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成道或那那克坐在那家店里成道,这都是偶然的。它能够在任何地方发生,因为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她的,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是神性的。不论你在什麽地方,如果你做了正确的努力,那麽事情将会成长,然後有一天,事情就会发生。那个发生将会是神的恩典,因为你不能够说:“是我做了它。”你根本就没有做任何事。那就是为什麽有那麽多的坚持说“那最终的”是透过神的恩典而发生的,它是神的一项礼物。它不是你可以制造的东西。  但是你要记住,你还是一直在做一些负向的事,你不能够制造障碍,如果你制造障碍,甚至连神的恩典也无法被你取用。这是有原因的,就好象我告诉过你的一样,爱不能够是积极的,而神的恩典是至高无上的爱,是“存在”给你的爱。它不可能是积极的,它甚至不可能敲你的门。如果你的门一直关着,神性将会等你等好几百万世。如果你的门一直关着,神的恩典将不会敲门,因为敲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除非你自己把门打开,否则神的恩典将不会进来。它是不积极的,它并没有性的中心在它里面,它可以无限地等待。  有一件事你必须做:在第三阶段之後不要创造出障碍。一旦第四阶段发生了,再来的几个阶段将会随之而来。它们的来临就好象河流流入大海。一旦它开始了,一旦它越过了高山 因为在山上将会有一些奋斗、努力、抗拒,那些岩石、山谷、高山……一旦河流跟着高山走而跨越它们,然後来到了平地,那麽就没有问题,事情将会很容易地流动,有一天它将会到达大海。  对你的河流而言,前面三个阶段就好象是在高山上,然後从第四个阶段开始,你就走在平地上,你就能够流动,海洋迟早会出现,你将会流进它里面,如此一来整个路线就会变成自发性的,你只要跟着流动而不要做任何事。就流动而言,一个人不需要做任何事,流动并不是某种要做的事。  你进入河流,如果你想要游泳,那麽你就必须做些什麽,如果你只是想要跟着河流流动,那麽你什麽事都不必做,你只要让河流带领你——没有抗拒。那就是为什麽会有奇迹发生。活人能够被淹没,但是没有一条河流能够淹没死人,没有一条河流那麽强而有力而能够俺没死人,任何一个活人都可能被一条小河所淹没,死人一定知道某种活人所不知道的奥秘。  活人会跟河流争斗,并不是河流淹没他,而是透过他自己的争斗,他变得精疲力竭,他变得很疲倦,能量散发掉了,而变得无能——透过他自己的争斗,不必要的争斗。河流并没有在跟他抗争,是他在跟河流抗争,而想要游到上游,你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游到上游,因为唯有当你跟河流抗争而游到上游,自我才会被创造出来,你才会觉得你是战胜的,你才会觉得你是胜利的。向上游创造出自我。  有一天你一定会对它感到疲倦,然後河流就会淹没你,因为你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死人知道一个奥秘,他不会争斗,他是死的,他不会向上游,他只是让河流带领他到任何它所想要去的地方,他并没有在使用他的意志,而是依照河流的意志。没有河流能够淹没他,他能够移动,他能够变成那个流。  在第三阶段之後,你必须变成好象一个死人,那就是所谓负向的努力,那就是古代的印度经典里面所说的“师父就好象死亡,他会杀死你”的意思。唯有当你是死的,神的恩典才可能降临到你身上,所以你在此所作的一切努力只是要变得让我能够杀死你。我必须成为一个谋杀者,因为除非你是死的,否则对你而言将不可能有神的恩典,你无法接受它。死人能够流动,他们是自然的,因为他们没有他们自己的意志。在第三阶段之後,你必须好象死人一样,这样再来的阶段才会随之而来。  在达到第五阶段的时候——第四个阶段是“不二分”,是非二分的感觉——求道者的头脑停止了,就好象秋天天空的云,只有真理被留下来。  第四阶段是非二分,当你能够看到只有“一”存在,云就开始消失了,只有天空被留下来。云之所以在那里是因为你去划分,是因为有二分性的存在,你的头脑布满了云,有很多云在那里飘浮,因为你看不到那些云背後所隐藏的天空,你过分执着於那些云,执着於那些内容物。  有一个心理学家在作一项实验,他走进他的班级,有五十个学生在那里,他在教室的大黑板上贴上一块跟黑板一样大小的白纸,在那张白纸上面有一个小黑点,除了那个小黑点之外,整张纸都是白色的,都很乾净,只有一个小黑点,那个小黑点甚至不大容易看得见。  然後他问学生:“你们看到什麽?”所以他们就开始写,每一个人都必须写下他所看到的,所有五十个学生都写说他们看到一个小黑点,没有一个例外,没有人看到那张大白纸,只看到一个小黑点。没有人写说他们看到一张大白纸,每一个人都只看到那个小黑点。  我们只看到乌云,而没有看到天空,背景总是被错过,然而那个背景才是真实的,那个大的、宽的、具有生命力的、浩瀚的背景才是真实的。每当你看着天空,你就只看到一小片云在那里浮动,你从来没有看到天空!那个着重点必须改变,那个焦点必须改变——从黑点改变到白纸,从云改变到天空。当你往头脑里面看,你总是会看到一些小的思想,它们跟你的意识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你的意识是浩瀚的,但你总是看到一些小黑点在那里飘浮。  当“非二分”来到你身上,那些小黑点将会消失,然後背景就会变得很清楚。一旦你能够看到白纸,一旦你的头脑集中在那张白纸上,那个小黑点将会消失,因为如果你集中在那个小黑点上,你就无法看到那张白纸,而它是那麽地大。如果你集中在那个小黑点上,那张大白纸将会消失,所以你为什麽不反过来看呢?当你集中在白纸上,那个黑点就消失了,当你能够看到天空,云就消失了;当你能够看到意识,思想就消失了。  在达到第五阶段的时候,求道者的头脑停止了,就好象秋天天空的云,只有真理被留下来。  天空就是真理,那些飘泊的云并不是真实的,它们并不是永恒的,它们是短暂的现象,它们来了又去。记住,这就是优婆尼沙经对真理的定义:那个一直都保持不变的才是真理,如果那个真实的会移动、会改变,那麽它就不是真实的。优婆尼沙经对真理有一个特殊的定义:真理就是那个一直都保持不变的,而非真理就是那个来来去去的。  非真理能够存在,但它是短暂的,它就好象梦一样。你为什麽把梦称作不真实的呢?它们是存在的,它们有它们真实的存在,在梦中你会相信它们,但是到了早上,当你醒来,你就说它们是梦,它们是不真实的,为什麽呢?它们曾经存在,所以为什麽你称它们为不真实的呢?你一定是在不知不觉当中遵循了优婆尼沙经的定义——因为它们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你说它们不真实。它们曾经存在过,但是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它们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然後又会存在,在两个不存在之间,怎麽可能有存在?那个存在於两个不存在之间的存在一定是不真实的、如梦般的。有一天,你将不会在这个地球上,你将不会在这个身体上。如果你的名字叫做南姆,那麽在你出生之前,南姆这个名字是不存在的;在你过世之後,南姆也将不复存在。所以有两个“非存在”在两端,而在这两者之间就是你的存在——南姆,它就好象梦一样。如果有某种东西在你出生之前就存在,而且在你死後也存在,优婆尼沙经就称之为真理。  他们说:“找出那永恒的、那不变的。除非你来到那个一直都存在的,而且将永远都会存在的,否则其他的都是梦。”他们说:“云就是梦,并不是说它们不真实,它们是真实的,它们就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它们,但它们是梦,因为它们以前不存在,以後也不会再存在。当它们以前不存在的时候,天空还是存在,当它们现在存在的时候,天空存在,当它们将不复存在,天空也将会存在!所以天空保持不变,那个空间保持不变,每一样东西都在它里面出现,也在它里面消失。”  这个出现之後又消失的世界被称为“马耶”幻象或梦,而那个被留下来的背景永远都保持一样、永远都会持续下去、永远都会在那里,它永远都不会改变。永远都不可能改变,那才是真理。  你的生命也被优婆尼沙经分成两个部分:会改变的部分,以及那个永远保持的部分。那个会改变的就是你的身体,那个会改变的就是你的头脑,而那个从来不改变的就是你的灵魂。你的身体和头脑就好象云一样,你的灵魂就好象天空。在第五阶段达成的时候,云就消失了。你的身体、你的头脑、天空的云,都消失了,一切非永恒的东西都消失了,然後那个永恒的就被显露出来……只有真理被留下来,那永恒的被显露出来…只有真理被留下来。  因为世俗的欲望只可能为那些云、那些客体、那些非永恒的东西而升起,你无法欲求那个一直都有的,因为你不需要去欲求它,它一直都在那里,你只能够欲求那个不存在的。它越不永恒,你就越被它吸引,它越快进入不存在,你的头脑就越会执着於它。  所有的美都很吸引人,因为它们是存在里面最不永恒的东西。花很吸引人,但是躺在花旁边的石头就不吸引人,你永远不会看到石头,你会去看花,因为花是不永恒的,早上的时候它在那里,到了下午它就不存在了,或者最多在晚上的时候,它将会散落、枯萎。花朵会吸引你,但石头不会吸引你。  或许你听过关於禅的花园,它们被称为“石园”。禅宗不建花园,他们建石园,他们说:“花儿会消失,它们是不真实的,但是石头保持不变。”那只是象徵性的,所以在世界上“禅园”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地方从来没有象这样的园存在。在他们的园里面,只有砂和石头被允许,花是不被允许的,一片广大的地就只有砂和石头,而禅宗的弟子必须坐在那里静心冥想那些石头,而不是静心冥想花。这只是象徵性的。  你从来没有看到石头,你总是看到花朵,因为你的头脑只关心那些非永恒的东西,你会变得更加关心,因为它很快就会溶解,在它溶解之前,你会想要占有它,占有的想法会从你的脑海中升起。美会消失,它是不永恒的,在它消失之前要占有它,那就是为什麽在人类的关系里有那麽多占有和那麽多不幸,因为你觉知到说它是某种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东西。它是变动的:年轻的女人会变老,年轻的男人也会变老,每一个片刻死亡都在来临,你会害怕,那个恐惧是存在的,你会想要占有,你会越来越想要放纵在它里面,好让你自己能够在死亡来临之前尝到它的滋味。  在第五阶段,只有真理会被留下来,世俗的欲望根本不会升起,因为它们只为那非永恒的东西升起。“世界”意味着那“非永恒的”:权力、声望、美、财富、名声,这一切都是“非永恒的”。今天你或许是一个总统,但明天可能变成街上的乞丐,没有人会看你。你有注意观察过这些事情吗?这种事每一个片刻都在发生。  拉达克里虚南博士现在在哪里?你知道吗?他曾经是一个总统,每一家报纸都有他的照片,现在他住在马德拉斯,没有人知道他,没有人报导他说了些什麽,他现在一定比他以前当总统的时候更聪明,因为他又经验了更多的人生,任何他现在所说的应该具有更多的意义,但是没有人报导它。唯有当他过世的时候,报纸才会再度报导他,而那也只会用一小篇的报导,那也只是因为他过去曾经是一个总统,而不是因为他是拉达克里虚南。名声就象花朵一样,权力和声望也都象花朵一样。  我在阅读伏尔泰的生平事蹟,他非常有名,有很多人爱他,但是他不可能去巴黎,因为每当他去巴黎,就会有一大群人聚集在那里迎接他,以致於有很多次他都几乎被群众压扁,每当他来到巴黎,就必须有大批警力出来维持秩序。当时的法国有一个迷信,如果你能够取得象伏尔泰这样的名人的衣服片断,那是值得保存的,它将会帮助你,所以每当他来到巴黎,他回到家的时候几乎都全身赤裸,因为人们会抓他的衣服,他的身体会被抓伤。然後,突然间那个名声消失了,人们完全把他忘掉,当他去到车站,甚至没有一个人会去迎接他。当他过世,只有四个人跟着他的灵柩到墓地——事实上是三个人和一只狗。但是这种事会吸引头脑;事情越不永恒,那个吸引力就越大,因为如果你不赶快一点,你或许会失去那个机会。  在第五个阶段,世俗的欲望根本不会升起,因为现在你的焦点改变了,你的着重点改变了,你的意识型态已经从前景移到背景,你的意识型态已经从内容物改变到容器,如此一来,你已经不再注意看那个云,你只是看着天空,天空是那麽浩瀚、那麽无限,如此一来,你的云已经不算什麽,不管它们在不在都无关紧要,那个重要性已经消失了。  在这个状态下,求道者所有分裂的思想都停止了,而保持根植於非二分之中。  当分裂的感觉消失时,亦即在第五阶段——所谓睡觉的阶段,被启蒙的求道者会被拉进他的本性。他经常保持内向,看起来很疲倦、很想睡的样子,虽然就外在而言,他还是每天继续进行他的活动。  优婆尼沙经说,人类的意识有四个阶段或四种状态。第一种,清醒状态的意识,目前你就是处於清醒状态的意识,第二种,作梦状态的意识,当你在晚上作梦时的意识,第三种,睡觉状态的意识,当你不作梦、当你只是在睡觉、当你处於深深的睡眠之中时的意识,这三种状态是为你所知的,然後有第四种状态,当所有这三种状态都消失,当你已经超越了它们,这个第四种状态只是被称作Turatya。Turatya意味着“第四的”。  前面三个阶段需要你的意志和努力,它们属於清醒的意识,第四和第五阶段属於你作梦的意识,第六阶段属於你睡觉的意识,而第七阶段属於“那第四的”——超越状态的意识。  当分裂的感觉消失时,亦即在第五阶段——所谓睡觉的阶段,被启蒙的求道者会被拉进他的本性。  在深的睡眠当中,头脑消失了,因为在深的睡眠当中甚至没有在作梦、没有内容物。在深的睡眠当中,你再度落入你的本性,那就是为什麽深的睡眠能够使你恢复新鲜。早晨的时候,你会觉得再度变得活生生,重新恢复活力、变年轻、变得更有生命力,因为在深的睡眠当中,你再度落入你的本性。你已经不再是一个自我,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头脑,你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当你在深睡的时候,你就象一棵树成一块石头,你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人,你已经变成海洋的一部分,当然,你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变成的,你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变成的。  如果这样的情况能够在有知的、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那麽深的睡眠就能够变成三摩地、变成狂喜。在深的睡眠当中,你会碰触到跟佛陀所碰触到的同样的点,你会碰触到跟拉玛克里虚纳、拉曼、爱克哈特或耶稣所碰触到的同样的点,但他们是有意识地达到那个点,而你是无意识地达到那个点。你进入你的本性,但是你并没有觉知到发生了什麽。他们也进入了同样的本性,但是他们是有觉知的,那就是睡觉和三摩地之间唯一的差别,否则它们是相同的。  当你很警觉地、有意识地、有觉知地进入了你自己,你就成道了。你每天晚上都无意识地进入,但是那并不会使你成道。你将你自己交给自然,你对你的自我感到疲倦,你对你每天的活动和例行公事感到疲倦,你对你的人格感到疲倦,因此你就进入了睡眠,自然会吸收你,重新创造你,重新把你早上的生命力还给你。  所以,如果一个人生病,病得很重,医生会想办法先让他深睡,因为如果你没有落入你的本性,那麽就没有什麽东西能够有所帮助,没有什麽药物能够有所帮助。如果一个生病的人能够进入深的睡眠,那麽即使不用药物,他也会恢复健康,所以医生的第一个努力就是帮助你进入深深的睡眠,因为自然会自动使你恢复活力。  当分裂的感觉消失时,亦即在第五阶段——所谓睡觉的阶段,被启蒙的求道者会被拉进他的本性。他经常保持内向,看起来很疲倦、很想睡的样子,虽然就外在而言,他还是每天继续进行他的活动。  如果你去到苏菲的修道院,你将会看到在那里有很多人都很想睡的样子,就好象有人催眠了他们。他们看起来好象还魂屍,就好象他们在睡觉当中走路、在睡觉当中工作、在睡觉当中遵循别人的命令。修道院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这一类的事。  一个处於第五阶段的人活在这个世界将会有很多困难,因为他将会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活动,他经常深入他自己的本性里面,就好象在深睡一样。他必须努力保持清醒,他将会是内向的,他将不会对外在世界感兴趣,他喜欢有越来越多的时间走向内在。你也能够从他的眼睛看出:它们将会是低垂的、疲倦的。他不想向外看,他想要向内看,他的脸将会显示出跟一个被催了眠的人同样的状态。他的脸将会很放松,就好象他任何片刻都能够进入睡眠。他将会再度变成好象小孩子一样。  小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每天睡二十四个小时,睡了九个月,从来不醒过来,只是睡觉,继续睡九个月。那九个月是需要的,因为如果小孩醒过来,那麽成长将会受阻。在那九个月的深睡当中,他的整个身体就被创造出来。自然在运作。醒过来的意识将会扰乱自然,所以小孩子必须完全睡觉。  然後小孩子被生下来,在生下来之後也是一样,他也是睡得很多。他在子宫里一天睡二十四个小时,当他刚从子宫出来,他会每天睡二十三个小时,然後二十二个小时,然後十八个小时。唯有当他变成性成熟的时候,他的睡眠才会变成八个小时,性成熟的年龄大约是在十四、五、六岁的时候,之後他的睡眠会维持固定,因为现在身体在生物学上已经完全长成,他可以生殖,他本身可以生小孩,他已经性成熟,现在身体里面已经没有工作,身体已经停止工作,已经没有新的创造在进行,八个小时就够了。  然後,当他变老,五十岁以後,他就可以睡得越来越少。老年人睡不着:四个小时、三个小时,然後两个小时,然後甚至一个小时也太多了,他们睡不着。如果你能够了解这一点?那麽当你变老的时候,你就不会担心,现在已经不需要睡那麽多了,如果你能够了解这一点,那麽当小孩子觉得想睡的时候,你就不会强迫他们保持清醒。  每一个家庭都在折磨小孩,因为你想要他们的行为象你一样。如果你早上很早起床,五点就起床,你就希望你的小孩也那麽早就起床,这是愚蠢的,这对小孩是有害的,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睡眠。你可以拖着他们走,他们不能够怎麽样,因为他们是无助的。在他们还昏昏欲睡的状态下,他们也会起来,你可以强迫他们坐着看书,在他们还昏昏欲睡的状态下,他们或多或少也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你强迫小孩,然後当你变老的时候,当他们变老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如果他们一天不能睡八个小时,那麽就有什麽不对,事实上并没有什麽不对,老年人没有这个需要……因为身体里面没有新的工作,所以睡眠变得越来越少。  当这个第五阶段发生,求道者将会再度变成好象小孩子,他将会觉得昏昏欲睡,他将需要更多的睡眠,他将会变得更内向,他将会比较喜欢把眼睛闭起来而不要张开,因为他对看外面没有兴趣。一项新的工作已经再度在他新的存在里面开始。现在他再度成为一个小孩子,某种新的、不平凡的现象正在发生:一个崭新的人透过炼金术再度被创造出来,现在他本身已经变成了子宫,他将会觉得更昏昏欲睡。  对这样的人而言,修道院是需要的,因为在世俗里面,人们无法忍受你那个阶段,他们会说:“你变懒惰了!去看医生,服用一些促进活动的药剂,这样不好。”你将会看起来好象死了一样,你将会看起来很没有生气,你发光的脸将会变得很没有生气,人们会认为你在生病,或是某人将你催了眠。你将会看起来好象一个还魂屍。第五阶段真的需要修道院。前面三个阶段可以在世俗里面做,但是在第四阶段之後,你就需要…在第五阶段,你一定需要一个周遭的人能够了解你的修道院。  当梅贺先生处於第五个阶段的时候,他常常一睡就是四十八个小时到、六十个小时。拉玛克里虚纳会睡上几个星期,他必须被照顾,当他在睡觉的时候,他必须被喂以牛奶,身体必须被照顾。很要好的朋友或门徒会照顾他,他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会好象昏迷一样两个星期,因为太走入内在了,所以他不可能张开眼睛,整个能量都向内移。如果他被单独留下,他一定会死掉。  这样的人需要修道院,这样的人需要师父,因为他们已经再度变成小孩子。必须有人象母亲一样来照顾他们。修道院变成你的母亲,在那里人们知道这是怎麽一回事,他们知道你现在处於什麽状态下,你需要什麽。在这个阶段只能够喂以牛奶,其他任何东西对身体都不好,因为那个人已经再度变成小孩,任何固体的东西都会扰乱他,只要牛奶就够了。  他必须象小孩一样地被照顾。他会进入睡觉。你不可以打扰他,因为他越是停留在这个状态,第六阶段就会越快跟着来。如果你打扰他,那麽他将会停留在第五阶段,他会觉得好象早上突然被吵醒一样,比方说被闹钟或其他东西吵醒,整天你都会觉得精神不好。如果一般的睡眠被打扰,整天你都会觉得精神不好、挫折、易怒,任何事情都可能使你生气,而你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麽一回事。那是因为你被强迫从你的本性中走出来;当你仍然深入在它里面,你突然被唤起。闹钟是危险的,因为你必须突然来到表面。  一个具有了解性的人将不会打扰任何人的睡眠。在自然的情况下,一个人必须渐渐走出睡眠,但这是对一般的睡眠而言。当一个人处於第五阶段,那是一个非常深的睡觉,你对它不了解。它是掉进很深的原始本性,所以很难被拉出来,别人不应该打扰,那就是为什麽修道院都盖在深山里或森林里,盖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没有人应该不必要地打扰别人,只有少数了解的人可以在那里。  有时候求道者会有连续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在睡觉,这样的话,他需要爱心的照料,不能有打扰。他正在再度被创造,这种事甚至可能持续九个月,就好象发生在子宫里的情形一样。当求道者走出这个阶段,他将会是完全崭新的。一个新的小孩诞生了,旧有的人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将会成为完全新鲜的。你洞察他的眼睛,它们会有一个深度,一个象深渊一样的深度,你无法找到它的底,你可以继续一直走进去、再进去,它是无止境的。  这就是耶稣所说的:“除非你再度变成好象小孩子一样,否则你将无法进入我神的王国。”第五阶段将会使你再度成为一个小孩。  他经常保持内向,看起来很疲倦、很想睡的样子,虽然就外在而言,他还是每天继续进行他的活动。  他可以继续,但是他将会看起来好象一个机械人。他会去洗澡,他会到厨房去,他会吃东西,这些事他都会做,但是你可以看出,他好象是一个梦游的人在做。  在这个阶段达成时,免於欲望的追求者就进入了第六阶段。  在第五阶段时,所有的欲望都消失了,他变成完全内向的:没有外向,没有向外走的能量,免於欲望,然後求道者就进入了第六阶段。  在第六阶段,真理和非真理两者,自我主义和无我两者,以及各种心理作用都停止存在,而根植於纯粹的非二分之中,且求道者已经免於恐惧。  记住,在第五阶段,非真理消失,而真理被留下来。在第六阶段,甚至连真理都消失。在第五阶段,云消失了,但天空仍然留下来。在第六阶段,连天空也消失了,因为在没有云的情况下,你无法继续记住天空。当没有非真理,你怎麽能够记住真理?二分性是需要的。当没有黑色的时候,你怎麽能够记住白色?  想想看,如果整个地球都住着白人,而没有有色人种,那麽就不会有人被称为白人。因为有了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所以才有一些人被称为白人。或者想想看,如果整个地球上都住着黑人,那麽就没有人会被称为黑人。对照是需要的。唯有在对照之下,东西才能够继续被记住。当非真理消失,你怎麽能够再继续带着真理?你怎麽能够记住说它是真理?它必须被抛弃,它将会自动抛弃,但是非真理要先被抛弃,然後真理才会被忘掉,之後它就停止了。当真理也被抛弃,你就达成了某件事,在这之前是不行的。  第六阶段是进入“无限”真正的门;第六阶段是进入“那无限的”真正的门。老子说——任何他所说的都属於第六和第七阶段——他说:“如果你是好的,那麽你仍然是不好的。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圣人,那麽你仍然是一个罪人。如果你照镜子觉得很美,那麽就有丑在你里面。”因为当一个人真的很美,他不能够记住说他很美,只有丑能够记住,当一个人真的很好,他不能够感觉他是好的,因为坏的会先消失,然後好的也会跟着消失,没有划分。  在第六阶段,真理和非真理两者,自我主义和无我两者,以及各种心理作用都停止存在。  自我会在第五阶段消失,因为自我是一朵云,它是云的世界的一部分。它就好象云里面的彩虹——虚假的、如梦般的。当你觉知到灵魂,你就不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你就变成无我的,你就变成谦虚的。但是老子说,如果你仍然是谦虚的,那麽自我仍然存在於某个地方,否则你怎麽会觉得你是一个谦虚的人?  去到一个谦虚的人那里,注意看他,你将会觉得他的自我非常微妙,就是这样。他一直说:“我是一个谦虚的人。”他坚持说他很谦虚,如此一来,他的谦虚就变成了他的自我和骄傲。如果你说:“不,你并不谦虚。”他将会生气,如果你说:“我在你镇上看到一个比你更谦虚的人。”他会说:“那是不可能的,我是最谦虚的。”但那个“我是”仍然存在。那个“我”在宣称其他事情之前先宣称它是谦虚的。  我听说,有一次,一个伟大的国王到一座回教寺院祈祷,那是回教徒的一个宗教纪念日,所以他去祈祷。那是一个清晨,天色晦暗,没有人在那里,他对上帝说:“阿拉,喔,我的上帝,我是一个无名小卒,只是你脚上的灰尘。”  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突然发觉寺院的另一个角落还有人,而他也是在说同样的话“阿拉,我的上帝,我是一个无名小卒,只是你脚上的灰尘。”  那个国王觉得被触怒,他说:“谁在我面前说他是一个无名小卒?当我说我是一个无名小卒,谁在这里宣称说他也是一个无名小卒?”  甚至连无名小卒……然後天色变亮了,国王看了一下,那个在宣称的人是一个乞丐,所以国王说:“记住,当一个国王说他是一个无名小卒时,其他没有人能够这样宣称,而你只不过是一个乞丐!”所以,甚至连无名小卒也能够变成自我的一部分。  在第六阶段,自我消失了,无我也消失了,那麽将会有困难,如果无我消失,那麽你将会在解释上有困难。一个真正的圣人是没有自我,也没有谦虚的。如果有谦虚存在,那麽那个圣人并不是真实的,还不是真实的,他尚未达到第六阶段,他尚未达到那个门。  但是如此一来你将会陷入困难,因为你一直都认为谦虚是一种好的品质。如果你去到一个佛那里,你将不会在他里面看到任何谦虚。你不会看到任何自我,但你也不会看到任何谦虚。这个谦虚的消失或许会让你觉得他并不谦虚。佛陀说:“吠陀经没有用,经典必须被抛弃。”如果你去到他那里,你会觉得他看起来好象并不谦虚。他是在说经典没有用,吠陀经必须被抛弃,他看起来非常自我主义,其实他并不是自我主义,他也不是谦虚,任何他所说的既跟“自我”无关,也跟“无我”无关——这将会产生困难。  注意看耶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谦虚的人。他不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但也不谦虚。那产生了困难,那使他走上被钉在十字架上之路。他根本不谦虚。现在有很多心理学家说他是神经病的,他们这样说是有一些道理的,有很多心理学家说他是一个“自我狂”,他们这样说是有一些道理的。如果心理学家研究佛陀和马哈威亚,他们将会下同样的结论,但是他们并没有研究他们,他们应该被加以详细研究。  所以他们说他是一个自我狂,为什麽呢?你可以找到原因,因为他不谦虚。他常说:“我是神。”或“我是神的儿子,我跟我天上的父亲是一体的。”对自我主义的头脑而言,这将会看起来好象自我。没有人能够说这个宣称他和上帝是一体的人,或是宣称他是上帝儿子的人是谦虚的。在我们看起来,它好象是一个宣称,但是对耶稣而言,这是一个单纯的事实。  他并没有宣称你不是上帝的儿子:当他在宣称他是上帝的儿子,他同时也是在为你们所有的人宣称。是基督教作了错误的宣称——基督教开始宣称他是上帝唯一的儿子,那是荒谬的,那是“自我狂”。耶稣只是说出一个单纯的事实:如果整个创造是由神而来的,那麽整个被创造的就是儿子,而神是父亲。他只是说出一个单纯的事实,没有自我在里面,但是这样说会扰乱到人们,他们认为圣人必须是谦虚的。  他以前常说:“我是犹太人的国王。”这句话被说了很多次,但是是对比犹太人更聪明的人说的。犹太人被冒犯了,他们认为这个人只不过是街上的一个乞丐,只不过是一个流浪汉,只不过是一个古老的嬉皮,而他竟然宣称:“我是犹太人的国王。”然而他并没有在宣称任何东西,他是处於一个没有自我的头脑状态。国王的性质进入了他的存在,但那并不是自我,而那个国王的性质不属於任何俗事,它并不是一个要统治任何人的宣称,那个国王的性质只是被感觉成一个内在的本性。  这个世纪的一个印度神秘家南姆替尔斯,常常把他自己叫做“南姆国王”。事实上他是一个乞丐,但是在印度没有人被冒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有很多乞丐这样说。我们知道那样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到了那个时候,一个人不要有任何王国也能够变成一个国王。事实上,唯有当一个人没有王国,他才能够变成国王。  他去到美国,美国总统邀他去拜访,美国总统觉得很不舒服,因为南姆替尔斯常常说“南姆国王”,甚至连讲话的时候他也会说:“南姆国王这样说。”  因此总统很谦虚地问道:“我不了解,你似乎并没有任何王国,你为什麽宣称你是国王?”  南姆替尔斯说:“就是因为我没有王国,所以我才这样宣称,因为我不会有任何损失,没有人能够挫败我。我的王国是永恒的,你无法从我这里带走它。你的王国可以被带走,你总统的职位可以被毁掉,但是没有人能够毁掉我,我没有什麽东西可以失去。我是一个国王,因为我没有欲望。”  如果你有欲望,那麽你是一个乞丐。所以,有两种乞丐:贫穷的乞丐和富有的乞丐。当耶稣说:“我是犹太人的国王。” 他的意思就是指这个而言。但是人们却因此而被冒犯了,他们说:“这太过分了,这个人无法被忍受,他必须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必须被杀死。”但耶稣是一个谦虚的人。他的谦虚是甚至连谦虚也不存在,他的谦虚没有自我,同时也没有“无我”,他的谦虚是真正的谦虚。但是这样的话,一个人会开始说事实,而你们生活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你们透过你们的自我来解释,因此人们认为:“这个人在宣称些什麽——宣称说他是上帝的儿子,宣称说他是犹太人的国王,然而他什麽都不是,只是一个乞丐、一个流浪汉!”  在印度,没有人会被冒犯。印度人曾经看过很多象耶稣一样的人,但是没有人会被冒犯。在印度,每一个门徒都被称作Swami。Swami的意思就是主人、国王。我们称呼一个人为Swami。Swami的意思就是“王”。当他离开每一样东西,当他不宣称任何东西,当他什麽东西都没有,他就变成Swami,他就变成主人,耶稣是在一个不是印度的国家宣称某种印度的东西,那变成一个难题。  在第六阶段,各种心理状态都停止存在,而根植於纯粹的非二分之中,且求道者已经免於恐惧。  唯有当别人在那里,恐惧才会存在。如果你单独一个人,就不可能有恐惧——“别人”创造出恐惧。  你单独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然後有人从窗户望进来,恐惧就介入了。如果你知道那个人知道得很清楚,那麽恐惧就比较少,如果那个人完全是一个陌生人,那麽就会有更多的恐惧,因为这样的话,他就更是一个别人,如果那个人讲你的语言,那麽恐惧就会比较少,因为他多多少少跟你有关连,但是如果那个人不讲你的语言,那麽就会有更多的恐惧;如果那个人是一个基督徒,而你也是一个基督徒,那麽恐惧就比较少,但如果那个人是一个异教徒,那麽就会有更多的恐惧。  如果那个人完全是一个陌生人——不属於你的国家、不属於你的语言、不属於你的宗教、不属於你的种族,那麽就会有更多的恐惧产生。当别人更是一个别人,你就变得更害怕。不管那个别人是怎样,不管你跟他多麽亲近,那个恐惧还是会存在。比方说,先生怕太太,太太怕先生,他们非常亲近,但那个恐惧还是存在,沙特说:“别人就是地狱。”  沙特讲过一个很美的故事,他有一出剧叫做“没有出口”。一个人突然醒来而发觉他在地狱里,所以他开始找寻一般的、传统观念的地狱——火在烧、油在沸腾、罪人被丢进它里面,但是他什麽都没有找到,那是一个有空调的房间,但是没有任何出口,你无法走出去,而他并不是单独一个人, 其他还有三个人。  他们生活在一个房间里。每一个欲望都立刻被满足,那也是违反传统的地狱观念,因为在传统的地狱观念里,你的欲望不可能被满足。在传统的地狱观念里,你很渴,而水在流,但是不允许你喝。欲望会存在,满足它的可能性会存在,那个可能性就摆在你面前,但是你不被允许去满足它。但是在沙特的故事里,每一个欲望都立刻被满足。有人进来——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进来,因为没有门——他带来食物、饮料和每一样东西。这四个人——一个年老的女人,一个年轻的女人,另外有一个男人,和这个已经醒过来的人住在一起。  刚开始一两天,他们在闲聊,他们在聊说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互相问话,互相介绍,但是这些事很快就讲完了。没有更多的新闻,什麽都没有,所以他们无法继续,他们甚至重复同样的事情重复很多次,然後他们都觉得腻了,没有人能够出去,你无法将灯光熄灭,因为没有开关,所以他们只能够坐、吃和唾。即使当他们在睡觉,他们也知道有三个人在那里,他们并不是单独的,因此,所有的人都变成折磨别人的人,三个折磨一个。对每一个人而言,另外三个一直都在。  突然间,那个人想到说这是地狱,因此变得非常不可能生活在那里,就是因为有其他三个人在,心情就变得非常沉重,以致於他们想自杀,但是没有办法,他们问那个带食物来的人,那个人说:“在地狱里面你无法自杀,这里没有那种自由,你只能够继续活下去。”  所以他们问:“我们必须再活多少年?”  那个人说:“地狱是永恒的,你必须永远永远都活在这里。”  只要想想,沙特说:别人就是地狱,而这是一个比所有神学家全部加起来所曾经创造出来的都更危险的地狱,因为,你能够容忍其他事情,如果你被杀死,或是被丢进沸腾的水或油里,或是你不能喝水,这些你都还能够忍受,因为仍然有某些事情在进行,而你并不是单独一个人,有很多人被丢进同样的痛苦里,你甚至可以享受它,你会渐渐习惯於它,但只是跟着一些人永远永远生活在一个没有出口的密闭室里,那真的是地狱。  你的人生是一种受苦,因为别人到处都存在,你无法摧毁别人。你会试着这样去做,先生试图去摧毁太太,好让太太变成一件物品,然後那个别人的存在就不会被感觉到。你或许没有观察到,你只是这样在做。你的仆人进入房间,你不会给与任何注意。如果你正在看报纸,你会继续看,就好象没有人进来一样,你已经强迫那个仆人变成一件物品,变成一件供你利用的物品,你不给与任何注意,你很难去注意,因为如果你去注意,那个“别人”就会浮现。  仆人被遗忘了,就好象他们不存在一样,他们被教导要以好象他们不存在的方式来行动。做事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不能东碰西碰,只能静静地做,好象没有人在一样,一个好的仆人就是一个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件物品、一个机械装置的人。我们试着以这样的方式来教导仆人,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来教导小孩,他们不应该制造噪音,他们不应该跳跃,他们不应该游戏,他们必须躬行,他们必须服从,所有这些教导都只是在强迫他们成为物品,而不是成为人。  先生试图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太太,太太也试图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先生,我们都互相在创造出地狱。别人是不能够被摧毁的,不管你怎麽强迫他,他仍然保持是一个人。只要洞察你仆人的眼睛,他仍然保持是一个人,那个“物品的性质”只是在表面上,只是一个用来避开你的设计,只是一个不打扰你的设计,因为他必须为你服务,就这样而已,他不能够没有为你服务而生存,所以他就妥协了,但是他仍然保持是一个人。  那就是为什麽主人不跟仆人讲话,不跟他们笑,不跟他们有任何私人的关系,因为一旦你跟仆人笑,他就不再是一件物品,那个“人”就跑出来了,然後他就会开始象朋友一样地行动。你必须很严格,但是当你对仆人很严格,不仅他被贬为物品,你也一样被贬为物品,因为如此一来,你就无法敞开,你就无法自由。不仅他受到局限,你也受到局限。每当你为别人创造出一个监狱,它也变成你的监狱,每当你占有什麽东西,你也同时被占有了,然後你就会受苦。  所以,要怎麽办呢?要如何杀掉别人?那是不可能的。你不能够没有别人而存在。如果你能够杀…那就是希特勒试图要去做的——那麽你就杀。但即使如此,别人还是存在,希特勒不允许任何女人晚上睡在他的房间,即使他的情妇也不许睡在他的房间,他一定要保持单独一个人,他害怕别人,他终身都没有结婚,只有到了最後那一天,当事情完全确定说德国已经被打败,每一样东西都已经被摧毁,而他必须自杀,到了那一天,他才结婚,他的结婚和自杀是在同一天,这两者在三个小时之内完成。  他先结婚,然後跟他的情妇一起自杀,那个时候他的情妇已经变成他的太太。他的情妇一直在说:“跟我结婚。”但是他都不肯,因为一旦你跟一个人结婚,你们就会变得很亲近,然後那个“别人”就会一直在那里。唯有当事情非常确定说他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要自杀,他才结婚,那麽就不会有“别人”的恐惧,但即使你跟希特勒一样单独一个人在房间里,整个房间的四周仍然有人在监视着,他们就在那里,即使在你的睡觉当中,你也知道他们就在那里,世界仍然停留在你的周遭,因为你无法单独存在,所以要如何走出这个由“别人”所创造出来的地狱?优婆尼沙经说:“你消失!”当你不复存在,别人就不见了,你籍着成为你自己而创造出别人,你的自我越强,别人就越存在,别人是由自我创造出来的,别人是自我的副产品。当你不复存在,全部就都成为一体,那麽,“别人”和“我”就分不开了,因此就没有恐惧。求道者就免於恐惧,你无法用任何其他方法免於恐惧。  有很多人来到我这里问说要如何驱除恐惧。你无法驱除恐惧。他们说:“如果我们对神祈祷,这样会不会有帮助?”不,它将不会有帮助,因为有别人存在,现在,神将成为那个“别人”,而你将会害怕他,你将会经常处於恐惧之中,不知道你祈祷得对不对?不知道神对你满不满意?你将会再度陷入恐惧。  如果有别人存在,那个恐惧将会继续,唯有当你不存在,别人才会消失。  当他内心的纠缠都溶解,他所有的怀疑也就都消失。  这一点要记住。就在几天之前,有一个人来到我这里,他有一大串的怀疑,他一一将它们记下来,他告诉我说:“除非我所有这些怀疑都溶解,除非你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否则我无法静心、我无法成为一个门徒、我无法臣服,所以要先解决这些怀疑。你认为如何?这些问题能够被回答吗?”  我告诉他:“我不想看你列表的那些问题,你把那些问题带回去。如果我回答了一个你所怀疑的问题,我会说出一些东西,然後你怀疑的头脑对我所说的就会创造出更多的怀疑,怀疑是不能够被回答的,它们只能够被抛弃,因为怀疑是不重要的,那个怀疑的头脑才重要,你可以将怀疑的头脑集中在任何东西上面,你可以继续下去。怀疑在你的头脑里面升起,就好象树叶从树上长出来。旧的会掉下来,但是新的又会取而代之,你可以继续剪掉那些树叶,但树木会认为你是在修剪,所以当你剪掉一片叶子,就有四片叶子会长出来。  这部优婆尼沙经说,唯有到了第六阶段,当所有内心的纠缠,所有头脑的混乱,以及所有的心理作用都被抛弃,所有的怀疑才能够被抛弃,在这之前是没有办法的。唯有到了第六阶段,一个人才会变得没有怀疑,在这之前是不可能的。在这之前你可以信任,但是你必须带着怀疑来信任,那个怀疑还是停留在旁边,除非你到达了第六阶段,否则那些怀疑将会永远停留在那里,一切你所能够做的只是将它们推在一旁,不要太注意它们,其他没有什麽方法可以做,它们无法被回答,你无法被满足,在第六阶段之前,你无法抛弃它们。  那麽,要怎麽做呢?你只能够将它们推到一个角落,让它们在那里,但是不要太注意它们,对它们要漠不关心。佛陀曾经说过:“要对你的怀疑漠不关心,然後等待,继续做任何能够做的。”有一种头脑状态会来临,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的怀疑都会消失,当突然进展到第六阶段的时候你再看,那个怀疑已经不再在你的意识里,它们已经消失了,它们随着你意识的改变而消失,而不是用回答来使它们消失。  这就是他的思想完全空掉的片刻。虽然尚未达到涅盘,他已经处於一种类似涅盘的状态,而已经变得很自由,但还驻在肉身。这个状态就好象不动的灯火,然後再进展到第七阶段。  虽然尚未达到涅盘,他已经处於一种类似涅盘的状态。第六阶段并不是涅盘,他还驻在肉身,头脑已经消失,但是身体还存在,他仍然必须去过活,他仍然必须去履行他的“业”,他仍然必须去还他的债,他仍然必须去结束所有的帐,结束他好几世以来所欠下的一切帐,但是他的头脑已经消失了。当时间成熟,他的身体也会消失,当所有的帐都了结,他就能够达到涅盘,但他已经处於一种类似涅盘的状态,他已经接近涅盘。  你并没有刚好在花园里,但你已经坐在它的旁边,你能够感觉到那个凉意,凉风会吹到你身上,你可以闻到来自花朵的芬芳,你可以感觉到它正洒落在你身上,但是,你还站在外面,不久你将会进入;你就在门口那里,但是还没有进去它里面,那就是为什麽第六阶段被称为“类似涅盘”,而不是涅盘。  这个状态就好象不动的灯火。  没有移动、没有摇晃,所有的心理作用都停止了,所有的思想都停止了,你是不摇晃的,意识没有任何摇动,就好象没有风的时候,火焰一动也不动,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一点风都没有,灯火或烛火会变得很稳定,一动也不动。在第六阶段,你的意识会变成一个不动的火焰。  然後再进展到第七阶段。第十五章 神找寻你一九七四年一月十八日晚问题:  我觉得毫无原因或方向地迷失在你里面,在你面前,问题和欲望陷入混乱,被无理性的信念和爱所压服,我无精打采地等待着,感觉自己好象一个傻瓜。臣服和盲目的信念与爱之间有什麽不同?  有一个状态会让你真的觉得好象一个傻瓜,但这是智慧的开端。只有傻瓜会认为他们是聪明的,当聪明的人开始认为他们是傻瓜,他们就变聪明了,当你能够感觉你是一个傻瓜的时候,智慧就已经在你身上露出曙光,如此一来,你就会改变,那麽就会有蜕变,那麽可能性就可以无限地敞开。  因为不了解愚蠢是愚蠢头脑的一部分,而了解一个人的无知和愚蠢就是智慧的开端,所以你了解你是一个傻瓜,这是一个好现象,这是一件值得去达成的事,现在自我已经无法存在了,自我总是跟着渊博的知识一起存在,一个人会在不知道的时候一直觉得他知道。  据说古希腊特尔菲的神谕宣称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所以苏格拉底的一些门徒跑来告诉他说:“苏格拉底,你要感到很高兴,神谕宣称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笑着说:“你回去,这一定有某种错误,我怎麽可能是最聪明的人?因为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什麽都不知道,我是无知的,所以一定有某种错误,你回去告诉那个发布神谕的人。”  他们回到那个发布神谕的人那里说:“苏格拉底本身否定它,所以一定有某些事是错误的,他说他不聪明,他说他只知道一件事——他是完全无知的,他什麽事都不知道。他只宣称这麽多的知识——他什麽都不知道。”  那个发布神谕的人说:“那就是为什麽我宣称他是最聪明的人,原因就在此,因为只有最聪明的人才会说他什麽都不知道。”  傻瓜总是宣称他们具有很多知识,唯有如此,唯有透过他们的宣称,他们才能够隐藏他们的愚蠢,所以,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傻瓜,你能够看出你的愚蠢,你要因此而感到高兴。那个能够看到他自己的愚蠢的人已经跟愚蠢分开了,如此一来,愚蠢已经跟他分开存在,它在那里,但你跟它是分开的,你可以观照它,但是你已经不与之认同。只要能够有意识地警觉,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出他自己是一个傻瓜。  第二,臣服与盲目的信念和爱之间没有差别,因为所有的差别都是属於智性上的。心不知道有差别。不论你称它为盲目的信念,或是称它为臣服,或是称它为爱,那都是依你智性上的说法而定的。心不知道任何差别,心只知道感觉,而那个感觉是相同的。  什麽时候你会称呼一个信念为盲目的呢?什麽时候?当理智说这个信念是错的,那麽理智就称它为盲目的。当理智觉得某种信念能够透过理智而得到支援,那麽理智就说这个信念是对的,但信念需要任何理智的支援吗?在感觉的世界里,理智能够有任何权威说什麽是对,什麽是错吗?  理性的心总是在说信徒都是盲目的,他们总是这麽说,但是你知道有任何信徒是不盲目的吗?那些跟随耶稣的人是盲目的,每一个人都这样在谴责他们。那些跟随佛陀的人是盲目的,理性主义者谴责他们。理性主义者一直都在说信念是盲目的,说不盲目的信念才是正确的,这只是逻辑的一个诡计,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信念。  信念(faith)这个字就是意味着:在没有相信的余地之下,你相信。如果有相信的余地,那麽就不需要信念。比方说,你不相信有地球存在,它不是本来就是一个事实吗?对於这一点是不需要信念的。地球存在,这是一项事实,这是被支持的,这是理性的,在这种情况下,信念是不需要的。唯有当理智无法证明它,但是心能够感觉到它,那麽才会有信念产生。理智并不是整体,理智并不是全部的生命和存在,有一些事情是超出理智的、是理智无法领悟的,但是心能够感觉到那些事情。  只有两个方式:或者你拒绝心,或者你拒绝理智。当理智和心冲突,就有两个选择:或者你依照理智,而对心说它是盲目的,除非某事被证明是对的,否则你就不相信……然而你知道吗?每当某事被理性化,被证明是对的,你就不需要去相信。  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斯常说:“除非神在一个科学实验室里被证明,否则我不相信神。”然而他知道得很清楚,所以他再说:“不要试图以科学方式来证明神,因为一旦你以科学方式在科学实验室里证明神,那麽你就不需要再去相信。”你相信化学或物理吗?那是不需要的,只有未被证明的东西才需要信念,心感觉它在那里,但是理智无法证明它。  在我一生当中,我喜爱非常少的一些句子——非常少,它们可以用手指头数出来。这些句子的其中之一来自一个基督教的神秘家特图里安,他说:“我相信神,因为神是荒谬的,因为神是不能够被相信的,因为神不可能被证明,因此我才相信。”因为如果它可能被证明,那麽就不需要相信,那麽它就是一个事实。心能够感觉和引导你,而理智会说心是盲目的,因为理智认为只有它有眼睛,但是心有它自己的眼睛。当你爱一个人,爱总是盲目的。你曾经看过任何带有眼睛的爱吗?一个一直遵循理智的人永远无法爱。  它发生在德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康得身上,他是一个十足的理性主义者。有一个女人爱上康得,建议要跟他结婚,他说:“等一等,因为我必须先思考它的正反两面,看看婚姻是否能够导致快乐,除非我能够由理智来决定,否则我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所以他想了又想,沉思又沉思,他至少写下一千页正反两面的意见,然後他下结论说两方面的份量几乎相等,要作决定很困难,所以他跑去告诉那个女人说他很难决定,她必须再等一些时间,但是当他到达的时候,他发觉她已经结婚了,而且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而康得仍然保持未婚。象他这样的人无法爱,这是理性主义者的头脑,是最敏锐的头脑之一,很合乎逻辑,合乎到极点,然而如果你决定用头脑来决定,爱就不可能发生。  对理智而言,爱是盲目的,对心而言,理智是愚蠢的。对心而言,理智是愚笨的。就市场而言,它或许是有用的,但是就生活而言,它是没有用的,所以那些生活在理智的人生活在市场里,而一切超越市场的都比市场更伟大,都远远超出市场,但他们从来没有觉知到它,他们从来没有瞥见,彩虹从来没有在他们的生活里升起,它超出他们所能觉知的范围。他们生活在世俗以及一些琐事里面,从来没有诗发生在他们身上,从来没有歌降临到他们的心,他们不可能欢舞、不可能狂喜。  所以,不论你称它为盲目的信念、爱或臣服,那都无关紧要,你爱怎麽称呼它就怎麽称呼它,但是有一件事必须记住:它必须从你的感觉升起,它不可以从你的头脑升起。不要强迫你的头脑成为领导者,不要强迫理智成为领导者,因为透过头脑,你或许会变得更强而有力,但是你将会比较不快乐。透过头脑,你或许会达到更多的财富,但是你的内在将会保持贫乏,透过头脑,你或许能够统治千千万万的人,但是你将无法成为一个象佛陀或耶稣一样的主人,你的内在将会保持是一个奴隶。  你必须加以选择,如果你想要更多的权力,更多的金钱,更多的声望,那麽你就要遵循理智,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喜乐、更多的宁静、更多的和平、更多的神、更多的狂喜,那麽你就不要听命于理智,你要听命於你的心。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不要将它们搞混,你要好好作决定,然後遵循一个途径,看看你是否能够只是借着理智而满足?看看是否只有逻辑就能够使你快乐?逻辑只不过是死的、干的,一个人不能够只靠逻辑而过活。就好象耶稣说,一个人不能够只靠面包而过活。我说一个人不能够只靠逻辑而过活,但是你可以尝试,在那个努力当中,你将会丧失所有属於生命的东西,你将会丧失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以及一切能够被感觉成祝福和幸福的东西。  被无理性的信念和爱所压服,我无精打采地等待着。除了等待以外,其他没有办法,但是不需要无精打采地等待,你可以高高兴兴地等待。因为理智一直在干涉,所以才会变得无精打采。理智一直在说:“你在干些什麽蠢事!你在这里干什麽?为什麽要等待和浪费时间?”理智会使你变得无精打采,否则等待可以变成喜乐,可能最喜乐的事就是等待——希望在悸动,心为了那未知的在跳动,你带着无限的耐心静静地等待。  如果你能够高高兴兴地等待,那麽就不需要等太久,如果你不能够高高兴兴地等待,那麽你或许必须等上好几世,因为唯有当你非常高兴地、充满喜悦地在等待,神性才会发生在你身上。注意看一个女人在等待她的爱人,她充满信心、充满狂喜,注意看她的眼睛,以及她那无限的耐心和快乐。你要象一个爱人一样地等待着,唯有如此,你的等待才具有意义,不要无精打采地等待,因为如果你是那麽地无精打采,你的爱人或许会来,但是他将会发觉不值得跟你在一起。唯有你的喜乐能够变成邀请。  喜乐地等待、狂喜地等待,那麽我告诉你,你将不需要更多的等待,不需要,就在这个片刻,它就能够发生。如果在这个片刻,你的喜悦是完全的,那麽就不需要等待。神性将会降临到你身上,你已经满足了那个条件。我称这个为必要条件:带着无限的耐心高高兴兴地等待。这就是条件,只要满足这个条件,那麽就一个片刻也不必浪费。  在古埃及书上写着,每当门徒准备好,师父就会出现。不论在什麽时候,不论在什麽地方,只要门徒准备好,师父就会出现。门徒不需要去找师父,总是师父在找门徒。即使是你去到师父那里,也总是师父在找你,也总是师父找到你的。  神性发生的情况也是一样,每当你准备好,它就发生了——神找寻你。他一直都在找寻你,他一直都跟着你,他一直都在等你,每当你准备好,种子就会发芽,花蕾就会变成花朵。准备好意味着等待,等待是唯一你能够做的祈祷,但是如果你不相信,你就无法等待,唯有信念能够等待。理智总是坚持要事情立刻发生。心能够等待,心从来不急。  试着去了解这个。时间是为理智而存在的,对心而言是没有时间的,心存在於无时间性里。只有理智才有时间,所以头脑一直坚持要赶快、要匆忙、要紧急,头脑总是很紧张。时间在流失、在经过,生命每一个片刻都变得越来越少。事情必须立刻发生,理智这样坚持,但是心不知道有时间,心没有时钟,心没有时间性地存在着,那就是为什麽心能够等待,心能够无限地等待。  如果你爱、如果你有信心、如果你信任,那麽就不必急急忙忙,那麽就不需要无精打采地等待,为什麽不在等待的时候欢舞呢?为什麽要浪费时间在无精打采呢?为什麽不欢舞?当爱人来临的时候,如果他发觉你在欢舞,那将会更好,那将会是一个很好的会合,那将会是最佳的时刻。问题:  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成道,那是不是意味着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将必须立刻变成白痴?相反两极的理论似乎很难超过百分之五。  你误解了——误解总是比了解更可能。你的头脑会立刻走向错误的结论,你不得不如此,你的头脑就是这样被训练出来的。在所有这些谈话里,我一直在告诉你们,成道意味着超越相反的两极,所以,没有相对于成道的状态,成道意味着超越分裂,我们一直一再一再地说,唯有当头脑超越分裂,它才会成道。  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是聪明的,那麽将会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是愚蠢的,如果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天才,那麽将会有百分之五的人是白痴,但是天才并没有成道,他跟白痴一样没有成道,就成道而言,他们之间没有差别。他或许是一个爱因斯坦,他或许得过诺贝尔奖,但是那并没有造成任何差别。只靠赢得诺贝尔奖,你并没有变成成道。天才跟白痴离开成道一样远。白痴能够跳进成道,就好象天才也能够跳进成道一样。  聪明和愚蠢是相反的两极,而成道并没有相反的两极,它是超越两者的,所以,并没有相对于成道的状态存在,你曾经听过有任何人是佛陀或耶稣相反的那一极吗?没有一个人是如此。整部吠檀多以及整个优婆尼沙经的教导所提出来的教条就是:当你超越了二分性,你就达到了一个完全新的层面,没有什麽东西相对於它而存在。  在梵文里面,我们有三个名词:“杜卡”(dukkha)意味着痛苦、受苦和不幸;“苏卡”(sukkha)意味着快乐、欢乐,而“阿南达”(ananda)可以被翻译成喜乐(bliss) 。快乐跟痛苦是相对的,它们是相反的两极。喜乐并没有相对於任何东西,并没有一个相对于喜乐的状态。如果你是快乐的,你将会变成痛苦的,如果你是痛苦的,你将会变成快乐的,你可以转变,因为有二分性存在。但如果你是喜乐的,你无法转变,因为二分性已经消失了。没有一个状态相对于阿南达,或相对于喜乐。  成道并非相对於无知,它是相对於无知和知识两者,它是超越,而不是相对。所以,一个知道很多的人并不成道,而一个知道得比较少的人也并不会因为他知道得比较少而不成道。不论你在哪里,你都可以跳进成道,所以,有时候一个根本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能够跳进成道,一个不很聪明的人也能够跳进成道,所需要的是那个“跳”。  有时候一个没有受过很多教育的人比那个知道很多的人更勇敢而能够更容易跳。就是因为他知道太多,所以他变得太害怕冒险,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所以他同时变得狡猾——聪明产生狡猾。他变得很会算计,在神性的道路上,你不能够太算计,只有赌徒,只有那些不算计就跳进去的人,只有那些能够冒险的人能够进入。  所以你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你误解了。世界上有平衡存在,但是当你超越了世界,你也超越了这个两极的平衡,你超越了“二”,而成为“一”。问题:  “笑”属於每一个阶段吗?  这是值得考虑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一件要了解的事是:除了人以外,没有其他动物能够笑。笑显示出一个很高的顶峰。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只水牛在笑,你一定吓坏了。如果你将它讲给别人听,一定没有人相信,那是不可能的。  动物为什麽不能够笑?树木为什麽不能够笑?笑有一个很深的因果关系:只有能够笑的动物才会无聊。动物和树木不会无聊。无聊和笑是相反的两极。只有人是会无聊的动物,无聊是人性的象徵。注意看狗和猫,它们从来不会无聊,而人似乎深深地感到无聊,它们为什麽不会无聊?为什麽只有人会受无聊之苦?你越聪明,你就越会无聊,一个较低的聪明才智就不会那麽无聊,所以原始部落的人比较快乐。  你可以在原始社会找到比文明社会更多快乐的人。甚至连英国哲学家罗素都会感到嫉妒,因为他们是那麽快乐,根本就不会无聊。生命是一项祝福。他们很穷、饥饿、几乎不穿衣服,就各方面而言,他们什麽都没有,但是他们并不会对生命感到无聊。在孟买、在纽约、在伦敦,每一个人都感到无聊——越聪明、越文明,就越会无聊。  所以那个奥秘是可以被了解的:你越是能够思考,你就越会无聊,因为透过思考,你会比较——过去、未来、现在。透过思考,你会希望,透过思考,你会问:“它是什麽意义?”当一个人问“它是什麽意义”的时候,无聊就进入了,因为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如果你问“它是什麽意义”这个问题,你将会感到没有意义,当你感到没有意义,你就会无聊。他们从来不会问:“人生的意义是什麽?人生的目的是什麽?”他们从来不问,所以他们从来不会觉得它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接受他们的现况,他们接受他们目前的生活,因此他们不会觉得无聊。  人会觉得无聊,笑是解药。你不能够没有笑而过日子,因为你只能够透过笑来扼杀你的无聊。在原始社会,你连一个笑话都找不到,他们没有任何笑话。犹太人笑话最多,他们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人。他们一定是如此,因为他们比其他民族得到更多的诺贝尔奖。在过去这整个世纪里,几乎所有伟大的名字都是犹太人——佛洛依德、爱因斯坦、马克斯,他们都是犹太人。看看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单,几乎有一半的诺贝尔奖被犹太人拿走,他们的笑话最多。  这或许就是为什麽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都被讨厌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对他们都感到嫉妒。他们所到之处总是在竞争上获胜,所以每一个人都嫉妒他们,整个世界联合起来反对他们、讨厌他们。当你竞争不过某人,你一定会讨厌他。他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笑话,为什麽?他们一定觉得很无聊而必须创造出笑话,笑话是无聊的解药。你需要有笑的存在,否则你将会自杀。  现在,试着来了解笑的运作过程,了解它是怎麽发生的。如果我讲一个笑话,你为什麽要笑?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它内在的运作过程到底如何?!如果我讲一个笑话,你就会产生一个期望,你的头脑会开始找寻那个结果,但是你无法想像那个结果。笑话向两个层面移动,首先它在一个逻辑的层面上移动,这是你可以想像得到的。如果一个笑话一直到最後都很合乎逻辑,那麽就不好笑。突然间那个笑话会来一个急转弯,而变成不合逻辑的,变成某种你想像不到的东西。当笑话转了一个弯,而变成不合逻辑的,那个期待,那个在你里面产生出来的紧张,就突然爆开来,你就放松下来,你就笑了出来。  笑是一种放松,但是要放松需要先有紧张。故事创造出期待和紧张,你开始觉得现在高潮即将要出现了,有什麽事就要发生了,你的背脊骨变得象瑜伽行者那麽挺直,你的头脑里不再有思想,整个人都只是在等待,整个能量都移向结论,而你所想像的却没有发生。  突然间,某种你头脑无法想像的事情发生了,某种荒谬的事情发生了,某种不合逻辑的、非理性的事情发生了。结局是如此的一个转变,逻辑的头脑不可能想到。因此你就爆炸了。已经变成一根柱子的能量突然放松下来,你就透过这个放松而笑出来。人是无聊的,因此他需要笑。一个人越无聊,他就越需要笑,否则他无法存在。  第三,必须了解笑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当你嘲笑别人,这是最卑鄙的、最低级的,非常平凡而且粗俗,你的嘲笑损及别人,这是暴力的、侵略性的、侮辱的,在深处有一种报复心理。  第二种,当你嘲笑你自己,这是值得去做的,这是有教养的,一个能够嘲笑他自己的人是有价值的,他已经提升到粗俗之上,他已经提升到低级的本能——恨、侵略和暴力——之上。  第三种,最高的笑,那是在笑每一个人,不是在笑别人,也不是在笑自己。第三种是宇宙性的,你嘲笑整个情况,在你的眼光里,整个情况是荒谬的。未来没有目的,起点也不是开始,整个存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如果你能够看到整体——如此地浩瀚,如此地广大无垠,没有移向任何固定的目的、没有移向任何目标,有那麽多事情在进行,但是没有导向任何地方。过去没有人创造它,未来也没有人结束它,整个字宙都那麽美、那麽有系统、那麽理性地在移动,如果你能够了解这整个字宙,那麽你就会觉得想笑。  我听过关于三个和尚的故事,他们的名字从来没有被提及,因为他们从来不告诉别人他们的名字,他们从来不回答任何事情,所以,在中国,他们只是以“三个笑和尚”为人所知。  他们只做一件事:他们进入一个村子,站在市井之间,然後开始笑,人们会突然注意到,他们就开怀畅笑,别人也会受到感染,然後就会有一大群人围在那里,只要看着他们,那一大群人就会开始笑。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然後整个村子的人都会参加进来,结束之後,他们就再跑到另外一个村子。人们非常喜爱他们,那就是他们唯一的讲道、唯一的讯息——笑。他们什麽东西都不教,他们只创造出那个情况。  他们因此而闻名整个国家——“三个笑和尚”。中国境内所有的人都爱他们、尊敬他们。从来没有人以那样的方式传道——人生必须只是欢笑,其他没有。他们并不是特别在笑任何人,他们只是在笑,就好象他们了解宇宙的笑话,他们一句话都不讲就将很多喜悦散布到中国。人们会问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就只会笑,因此那就变成了他们的名字——“三个笑和尚”  然後他们变老了,他们之中有一个死在一个村子里,全村的人都非常期待,因为当他们其中之一过世了,他们一定会哭,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因为人们无法想像那些人哭的时候会是怎麽样。  全村的人都聚集在那里,那两个和尚站在第三个和尚屍体的旁边笑,笑得很尽致,所以村民们就要求:“至少解释一下这是为什麽?”  因此他们首度开口,他们说:“我们在笑,因为他赢了。我们一直都在想说谁会先死,现在这个人打败了我们,我们在笑我们的挫败以及他的胜利,我们生活在一起有很多年,我们一起笑,我们享受互相在一起,我们互相享受对方的‘在’。要给他最後的送别不可能有其他方法,我们只能够笑。”全村的人都感到很失望,但是当那个和尚的遗体被放在火葬的柴堆上时,全村的人都了解说不仅是这两个人在开玩笑,连那个已经死了的第三个也在笑,因为过世的那个和尚告诉他的同伴:“不要换我的衣服!”习惯上,当一个人过世的时候,人们会为他换衣服和洗澡,但是他吩咐:“不要为我洗澡,因为我从来不会不乾净,在我一生当中一直笑那麽多,所以不可能有不纯物累积在我身上,不可能有不纯物来到我身上,我并没有累积任何灰尘,笑总是年轻和新鲜的,所以不要帮我洗澡,也不要帮我换衣服。”  为了对他表示尊敬,他们没有帮他换衣服。当他的遗体被放在火堆上,他们突然发现,他在衣服底下藏了很多东西——中国的爆竹!!因此全村的人都笑了,那两个人说:“你这个家伙!你已经死了,但是你再度挫败了我们,你的笑是最终的。”  当这个宇宙的整个笑话被了解,就会有整个宇宙性的笑,那是最高级的,只有佛能够象那样笑,这三个和尚一定是三个佛。如果你能够笑第二种,那也是值得尝试的,但是要避免第一种,不要有损及别人的笑,那是丑陋和暴力的。如果你想要笑,那麽就笑你自己。  那就是为什麽木拉那斯鲁丁在他的每一个笑话和故事里,总是证明他自己是里面最愚蠢的人。他从来不拿别人当笑柄,他总是取笑他自己,也让你来取笑他,他从来不将别人推进愚蠢的情况。苏菲宗派的人说木拉那斯鲁丁是一个聪明的傻瓜,至少你要学他——第二种笑。  如果你能够学到第二种,那麽第三种就离得不远了,不久你将会达到第三种。但是要避免第一种笑,那是可鄙的,然而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九,你都是在笑第一种。要嘲笑自己需要很多勇气,要嘲笑自己需要很多自信。对於灵性的追求者而言,即使笑也应该成为修行的一部分。  记住,不要笑第一种,要笑第二种,而且记得要去达到第三种。问题:  当求道者从事於前面三个阶段,是否能够有一些不努力的片刻?在後面四个阶段里,是不是完全都没有努力?是不是有一个点会来到,到了那个点,努力和不努力两者都必须停止?  首先,即使当努力的时候,也可能有不努力的片刻。如果你的努力很尽致,你将能够瞥见不努力,突然间有一个片刻,那个努力将会消失,会有一个空隙,如果你很有觉知而深入那个空隙,你将能够了解。在此地做静心,我感觉到你们之中有很多人达到不努力的片刻,你们或许没有觉知到,但是要试着去觉知。当你们在作为的时候,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在那个片刻,你会觉得你没有在做它,它好象是一种发生。  可以由你来发动,当你开始快速、强烈而不规则地呼吸,当然事实上是由你开始发动的,但是你有没有观察过,有时候是呼吸在带领你,那个控制权改变了,现在变成那个呼吸自己在进行,它已经接管了。当你开始做第二阶段,刚开始的时候你需要作一些努力,让你能够疯开来,有时候甚至你必须去发动它、去强迫它、去做些什麽,因为其他每一个人都在做。但是你可以注意看,有一个片刻会来到很多人身上,来到这里至少百分之九十的人身上,到了那个片刻,疯狂就接管了,你并没有在做它,而是它在做你,你不是做者,是它自己在移动,那麽它就是不努力的。  当它自己在移动,那是很美的,唯有到那个时候,真正的发泄才会发生。当你在做它的时候,它还不是真正的发泄,你只是在发动它而已,当那个疯狂接管了,而且自己在进行,当那个活动自动在进行,那麽它才是发泄,那个被压抑的能量已经开始在运作。在发泄的时候,你或许会开始哭,然後有一个点会来临,到了那个时候,你会觉得那个哭自己在进行,你可以注意看它,它将会继续,不需要去做它,它自己会发生。  有时候在那个片刻,恐惧会抓住你,因为到时候你会觉得你发疯了。因为直到那个片刻你都在努力,你是主人,所以你并不害怕,你知道你能够停止它,你知道它在你的控制之下,是你在做它。每当你觉得它已经变成自动的,恐惧就进入了,你就会害怕,因为现在你会觉得它或许不停止,它或许会继续下去,那麽你要怎麽办呢?如果你变得害怕,你将会再度开始做它,那就是为什麽你无法注意看不努力的片刻。现在只剩下一天,注意看,而且不要害怕,因为当发泄开始发生的时候,当你变害怕的时候,那才是正当的片刻。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会立刻封闭你自己,然後再度尽一切努力去做些什麽,当那是你在做的时候,头脑才会觉得安心,当那是一个发生,头脑就会害怕,所有的不努力都意味着发生,但是你不必害怕,因为任何发生都能够被停止,如果是你发动它的,它就能够被停止,所以不必害怕。  那就是为什麽我坚持说,当我喊“停”的时候,你要完全停止,因为如果当我喊停的时候,你不能够停止,那麽它可能会有危险,我不希望你真的发疯,我要你借着将疯狂丢出去而变得更明智,你必须保持控制,但是不要试图这样去做,那是不需要的。这就是法则:如果是你发动它的,那麽在深处,你是能够控制的,不必害怕,要让它发生,任何片刻它都能够被停止。  那就是为什麽在第二阶段之後,我总是坚持当我喊“停”,当你听到“停”这句话,你就必须立刻停止,因为那将会使你成为主人。你将会保持是主人,即使当发泄正在发生,你也知道,在任何时间,你都能够随时停止它,一旦你觉知到你能够随时停止它,你就永远不会害怕。  疯狂存在於每一个人里面,你越是隐藏它,你就越可能受到它的伤害、越可能随时会发疯。如果你发疯,你就不能够成为主人。如果你从来没有去发动它,那麽你就无法停止它。你只能够停止那个你有去发动的。如果你没有去发动它,你就无法停止它。  所以不要继续压抑,因为人的忍受力有一个限度,如果那个量上升到顶点、到沸点、到一百度,那麽你就会开始沸腾和蒸发。有很多昨天跟你一样正常的人,今天就进了疯人院,你随时都可能进去。如果你们不允许发泄,你们都可能会发疯,因为现今的文明使得每一个人都累积了很多疯狂在里面,你必须每天将它丢出,而保持清洁、保持纯洁,以便保持头脑和看法的清晰。  但是如果你知道那个法则:如果事情是你发动的,你就能够停止它。那麽你就可以去发动任何事,而你也能够停止它。成为发动的主人,那麽在结束的时候你也会是主人,但如果一件事是由它自己开始的,那麽你就无法停止它,因为你不知道那个要发动或停止的开关在哪里。  第二,在後面四个阶段里,是不是完全都没有努力?  是的,前面三个阶段需要努力,而後面四个阶段不需要努力。如果你努力,你就不会成长,就好象在前面三个阶段,如果你没有努力,你就不会成长,而在後面四个阶段,如果你努力,你就不会成长。在前面二个阶段,努力是有所帮助的,而在後面四个阶段,努力是一种障碍,所以一个人必须去学习努力,然後学习放弃努力,因为有一些事是不能够努力的。  比方说,你播下一些种子,一些花的种子,努力是需要的,因为种子必须被播种下去,你必须选择土壤,你必须浇水,你必须给予阳光和肥料,你必须安排每一件事,你必须面面俱到,努力是需要的,然後种子就会发芽,你不需要揠苗助长,你不需要将它们拉高一点,如果你拉它们,它们就会死,努力是不需要的。  当花蕾长出来,不要试图去打开它们,使它们开花,这样做你将会扼杀了整个东西,如果你将未成熟的花蕾打开,那些花将会变得很丑,它将不会有芬芳,而且会看起来很人工化。你可以作很多努力来帮助那棵植物,但是你不需要作任何正向的努力来将花朵打开,它们将会自己打开。当它们自己打开,它们就成熟了,它们已经准备好要表现它们自已,它们的芬芳、它们的美、它们的狂喜将会表现出来。  灵性修行的情况也是一样,前面三个阶段只是要使那个基础准备好。种子播种下去,每一个情况都准备好,而最後的四个阶段就只是开花的阶段,它们会自己开出花来,不必用你的努力来干涉它们。不要作任何正向的努力,你只要等待,你将会看到你内在的意识每一个片刻都在成长。  第三,是不是有一个点会来到,到了那个点,努力和不努力两者都必须停止?  是的,努力是正向的,不努力是负向的,前面三个阶段是努力,再来的三个阶段是不努力。到了第七阶段,也就是最後一个阶段,它两者都不是,它既不是努力,也不是不努力,既不是正向的,也不是负向的,它是越超,第七阶段是超越。明天早上我们就要试着来了解这一点,第七阶段是超越,什麽事都不需要,既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刻意去不努力,这两者都必须被抛弃。问题:  在关系里面,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了解是什麽?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为除非你能够学习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生活,否则你就无法了解它。就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都是由过去来生活。如果某人侮辱你,你就立刻反应,那个反应是来自你过去的经验,而不是来自你,它是来自作经验的连锁。  如果某人以爱来对你,你就会变得更具有爱心,那个爱或许是来自过去的经验,所以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生活,以及在关系之中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去了解这种情况,唯有当你觉知到过去的连锁而不让它产生作用,它才能够发生。永远都必须由现在来反应,而不要透过过去来反应。  比方说,某人侮辱你,在过去曾经有很多人侮辱你,在你的内心有一个创伤,透过那些侮辱,你的内心产生了一个创伤,现在这个新的侮辱也会触及你的创伤,然後你就会反应,那个反应是不对的,因为那个创伤并不是由这个人所造成的。如果那个创伤被碰触到,它所产生的痛苦事实上并不是由这个侮辱所造成的,它是由很多侮辱所造成的,因此那个反应是累积起来的,但这是不对的。  那就是为什麽当你反应的时候,别人总是会觉得:“你为什麽反应得那麽激烈?我并没有说什麽。”你也知道:你并没有对某人说什麽,而他却觉得受到伤害,他却有了反应,然後你说:“你误解了我,因为我并没有说任何侮辱你的话,你为什麽要这样反应?你疯了吗?”但是你不知道,他有一个创伤,当你触及那个创伤,整个痛苦就对你发出来,那个创伤或许是由很多人所造成的,那个创伤的造成,有些是知道的,有些是不知道的,但那些都已经记不得了,然而整个创伤却针对这个人发出,这是不对的。  所以,立即的自然反应是怎麽样呢?首先他必须将过去摆在一旁,很警觉地看着这个人,好让过去不会遮蔽你。注意听任何他所说的,借着当下的了解来解剖它、分析它,如果你能够等一下,而且静心冥想它,那又会更好。  有一次,一个女人写一封信给一个美国作家代尔卡耐基。代尔卡耐基在电台演讲关於林肯的事,他在里面所提到的很多日期都错了。那个女人非常喜爱林肯,所以她写了一封非常愤怒的信说:“如果你连林肯最基本的生活传记都不知道,你就不应该上电台,这是对林肯的一种侮辱,如果你的资料不全,那麽最好先将资料搜集齐全再开始演讲。”  代尔卡耐基是一个很有名的人,他写过很多畅销书;他觉得被冒犯了,他非常生气,所以他立刻以同样的口气、同样的愤怒回了一封信,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仆人已经回家了,所以他就把信留在桌上,想要在隔天早上才寄。  到了早上,当他正要将它放进信封时,他再看了一次,他觉得:“这太过分了,那个女人并没有象这样写,她不值得我这麽愤怒。”而且,就某方面而言,他觉得她讲得也有道理,所以他就将那封信撕掉,然後又写了一封完全不同的信,在那封信里面并没有愤怒?相反地,他的态度变成感谢她,使他觉知到某些错误,但是之後他想:“如果在十二小时之内有这麽大的改变,那麽这封信也不必急着寄,我能够再等几天。”  所以他作了一个实验,他再度将信留在桌上。到了晚上,他再度读它,他想要再改变其中的几个字,他持续这样做了七天,到了第七天,它变成一封情书。代尔卡耐基描述说,那个女人被证明是最好的,是他一生当中最好的朋友之一,如果他的仆人还没有走,而原来那封信被寄出去,那麽事情将会变得怎麽样,他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敌人。  当戈齐福的父亲要过世的时候,他告诉戈齐福:“我只要给你一个讯息,你一定要将它记住!”当时戈齐福还很小,只有九岁,他父亲说:“我并不富有,所以我没有什麽东西可以给你,只有一句忠言,那是我父亲即将过世时给我的,那个讯息是,如果你生气,不要立刻回答,要等二十四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过了之後,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要做的,即使你想要去杀那个人,你也可以去杀,但是要等二十四个小时。”  戈齐福说:“在我一生当中,愤怒从来没有对我造成任何困难,因为我必须等待二十四个小时,而二十四个小时之後,整个事情就会变得似乎很愚蠢,有时候甚至那个引发生气的人也似乎是对的,所以我就跑去谢谢他。我从来没有因为生气而树立任何敌人,生气从来没有在我的人生当中产生任何错综复杂的事。”  所以警觉在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的关系当中是需要的。警觉是需要的。要警觉!不要让你的过去介入你和你跟他关连的人之间。要变觉知需要花一些时间,因为过去是那麽地迅速,它一下子就介入了,没有时间差。某人说了些什麽,然後你的过去就马上介入,你就透过过去来解释,因此你必须慢一点,注意看那个人,等一下,吸收任何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静心冥想一下,然後由当下来自然反应。一旦你能够很有效率地这样做,一旦你知道了这个钥匙,你就具备了能够让你进入神秘、进入别人神秘的钥匙。  每一个人都携带着这麽一个神秘的本性,但是那个本性对你而言是关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变成通往神性的门,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是不平凡的。“那神秘的”就隐藏在表面的背後,但是你需要一支钥匙来打开它。而那支钥匙就是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警觉的反应;不是固定式的反应,而是自然反应。固定式的反应是死的——因为他怎麽做,你就怎麽反应,自然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我要告诉你一则逸事。佛陀经过一个村子,那一村的人反对他,反对他的哲学,所以他们就聚集在他的周围侮辱他。他们使用难听的话、粗俗的话。佛陀都一直听他们讲,佛陀的大弟子阿南达非常生气,但是他不能够说什麽,因为佛陀很安静、很有耐心地在听,就好象他在享受这整个事情,甚至连那些群众都变得有一点挫折感,因为他并没有生气,而且他看起来似乎是在享受的样子。  佛陀说:“现在,如果你们已经说完了,我是不是可以走了?因为我必须赶到另外一个村庄。如果你们想要告诉我的事情还没有全部讲完,我过几天还会再回来,那个时候你们可以再继续讲。”  有人从群众里面喊出:“我们在侮辱你,我们侮辱了你,你怎麽不反应?你不想说些什麽吗?”  佛陀说:“这很困难,如果你们想要我的反应,你们来得太晚了,你们至少必须在十年前来,因为在那个时候我才会反应,现在我已经不那麽愚蠢了。我了解你们在生气,因此你们才会侮辱我,我看到了你们的愤怒,怒火在你们的头脑里燃烧,我觉得同情你们,这就是我的反应,我觉得同情你们,你们不必要地受到打扰。”  “即使我错了,你们为什麽要那麽生气?那没有你们的事。如果我错了,我将会入地狱,你们不会跟我去,如果我错了,我将会为它受苦,你们不会为它受苦,但是似乎你们非常爱我、非常为我着想,因此你们才会生气,你们为了要告诉我一些事而放下田里的工作不做,我觉得很感谢。”  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他说:“还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们。在另外一个村子,有一大群人,就好象你们一样,他们带很多甜食要送给我,那是他们村子要给我的礼物,但是我告诉他们,我不吃甜食,他们就把那些甜食带回去。我问你们,他们要怎麽处理那些甜食?”  所以佛陀说:“现在你们要怎麽做?你们只有带来侮辱,而我说我不要它们,你们要怎麽做?我对你们感到抱歉。你们可以侮辱我,那依你们而定,但是我不要它们,那由我来决定——看我要不要它。”佛陀说:“我不拿不必要的或没有用的东西,我不想有不必要的负荷,我对你们感到同情。”  这就是自然反应。如果一个人生气,而你在那里,没有带着你的过去,你将永远会感觉到同情。固定式的反应会变成愤怒,而自然的反应永远都是同情。你将会看透那个人,事情将会变得很清晰——他在生气、他在受苦、他在痛苦、他是有病的。  当有人在发烧,你不会开始打他,然後问:“你为什麽在发烧?你的身体为什麽那麽热?你的体温为什麽那麽高?”你会帮助他脱离发烧。当有人在生气,他也是温度太高,他也是在发烧,你为什麽要对它那麽生气?他是在生心理的病,而那比任何身体的疾病来得更危险、更致命。所以,如果太太在生气,先生要对她感到同情,他必须用各种方式来帮助地脱离它。如果她生气,你也跟着生气,这简直是疯狂,这简直是发疯。你要看着那个人,你要去感觉他或她处於痛苦之中,而你必须去帮助他。  如果过去介入,那麽每一件事都会弄错。唯有当你处於深入的静心当中,过去才不会介入,否则是没有办法的。只是理智上的了解是不会有所帮助的。如果你深入静心,你的创伤将会被抛弃,你的压抑将会得到发泄,你的内在将会变得越来越清楚,你将会很清晰,你将会变成好象一面镜子。事实上,你并没有任何创伤,所以没有人能够触击它们,那麽你就能够看着那个人而自然反应。  自然反应永远都是好的,而固定式的反应永远都是不好的,自然反应永远都是美的,而固定式的反应永远都是丑的。要避免固定式的反应,而允许自然反应。固定式的反应来自过去,而自然反应是由此时此地来反应。第十六章 死的艺术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九日晨经文:  在这个第七阶段,它是味德哈穆克提(videhamukti)的状态,亦即,当活在肉身时就达成了解放。这个状态完全宁静,而无法用文字来传达,它是所有阶段的终结,在那里,所有瑜伽的过程都达到它们的结论。在这个阶段,所有的活动——不管是世俗的、身体的或是经典的,都停止了。以世界、智力和发光所表现出来的整个宇宙都只是“嗡”(Aum)。在这里,演讲和讲者之间没有分开,如果还有这种分开存在,那麽这个状态就还没有被达成。Aum的第一个A的声音代表世界,第二个U的声音代表发光,第三个M代表智力。  在进入三摩地之前,求道者必须非常努力地静心冥想:Aum 他必须依次放弃每一样东西,从粗鄙的到精微的,到有意识的自己。将有意识的自己看成是他自己的“自己”。他必须巩固这个感觉:我是永恒的、纯粹的、成道的、自由的、存在性的、无与伦比的、最喜乐的神本身,我就是梵天。  既然整个看得见的世界包含了开始、中间和结束,而且是令人忧伤的,他必须放弃这一切,而溶入“那至高无上的”。他应该感觉他是喜乐的、无瑕的,没有无知、没有外表、不能以文字来表达,他就是梵天——知识的本质。  这就是优婆尼沙经的奥秘。  前面三个阶段就好象清醒状态的头脑,是你人格的表层,只是一个片断,是波浪存在的部分。第四和第五阶段比表层更深,它们就好象作梦状态的头脑,在那里你首度不跟外在世界连系。外在世界已经停止存在,你只生活在你的梦里,你进入了主观性。客体消失了,只有主体被留下来。  第六阶段更深,它就好象无梦的睡眠,是第三种状态的头脑,在那里甚至连梦也停止存在。客体消失了,主体也消失了,世界已经不复存在,甚至连反映在头脑里的世界也不复存在。你非常熟睡,一点打扰都没有,一个微波都没有,这就是头脑的三个阶段或三种状态,求道者必须在灵性的道上也经历过这三个对等的阶段。  第七阶段就好象“第四的”,优婆尼沙经并没有给它任何名字,因为没有一个名字能够给它。第一个是清醒,第二个是作梦,第三个是睡觉,但是第四的就只是第四的,没有给它任何名字。它是象徵的,优婆尼沙经称之为turiya,turiya这个字只是意味着 “第四的”。它没有道出任何更多的东西。它是无名的,因为它无法被定义。文字无法表达它,它只能够被指出来,甚至连那个指出也必须是负向的。它能够被经验,但是无法以观念来描述,因此它才被称为“第四的”。求道者在第七阶段的意识就好象第四阶段的头脑。  在我们进入第七阶段以及试着去穿透它的奥秘之前,有几件事能够帮助你奠定了解那个最难了解的事情的基础。首先,前面六个都是阶段,但是第七个事实上并不是一个阶段。它被称为阶段,因为没有其他方式可以称呼它,但第七个并不是一个阶段,前面六个是阶段,但你就是第七个,第七个并不是一个阶段,它就是你的本性,它就是你,它就是你的存在。  比方说,你曾经是一个小孩,孩提时代是一个阶段,你并不是孩提时代,你经历过孩提时代,它是一个站、一个阶段、一个状态,但你跟它并不是同一的。如果你是孩提时代本身,那麽你就不可能变年轻,谁会变年轻呢?小孩不可能变年轻,小孩一定会保持是小孩,但你并不是小孩。你经历过孩提时代,你变年轻,然後年轻时代也是一个阶段,你跟它并不是一体的,如果你跟它是一体的,你不可能曾经是一个小孩,你也不可能变老,你会经历过它,它是一个状态。  所以这就是阶段的定义:你进入它,你经历过它,然後你超越它,但你并不是它,然後你将会变老,那也是一个阶段。你将会死,出生是一个阶段,死亡也是一个阶段。经历过所有这些阶段的那一个——那个存在、那个生命力,那个“你是”的能量,那个“你是”的意识——那一个并不是一个阶段,因为你永远无法经历过它,你永远无法超越它,它不是一个阶段,它就是你的本性,你就是它。所以第七的并不是一个阶段,它之所以被称为阶段是因为没有其他方式可以用来谈论它。前面六个是阶段,第七个就是经历过这些阶段的那一个,第七个就是你的本性。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前面六个都能够被描述,它们有一个被定义的本性。你进入它们,它们有一个开始,你经历过它们,它们有一个中间,你跟它们了结,它们有一个结束——它们能够被定义。任何一样有开始、有中间和有结束的东西都能够被定义,但是你,你是不能够被定义的。你没有任何开始,你没有任何中间,你没有任何结束;你从来没有开始,也从来没有结束,你是永恒的。存在於你里面的生命能量一直都存在於存在里,而它将永远都会如此,从来没有一个你不存在的时间,也从来没有一个你将不会存在的时间。你将永远都会存在,你是非暂时性的。  暂时性的能够透过时间来定义,非暂时性的则无法被定义,它是无时间性的。就如同你是非暂时性的,你同时也是非空间性的。你存在於这个你称之为你的身体的空间,但是你曾经存在於其他很多空间里。佛陀说他记得他的很多前世,他说:“有一次,在我的前世,我是一只象。”所以,那个时候他存在於那个被称作“象”的空间。他描述了一个关於象很美的故事,以及象如何变成一个佛。  有一次,这只象——那是佛陀的前世——生活在一座森林里,森林里面发生火灾,那是一次很可怕的火灾,整个森林都在燃烧,所有的动物和鸟类都逃离森林,这只象也在跑,那座森林非常大,跑步加上四周的热和火使它觉得很疲倦。就在那个时候,它看到一棵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树,那里有树荫,所以它就在那棵树的树荫下休息一会儿。  在它休息过後,它想要移动,所以它将一只脚举起来。当它举起它的脚,有一只小野兔也因为跑疲倦了而来到它的脚下休息,因此这只象就想:“如果我将我的脚踏在地上,这只野兔就会被杀死。”所以它就在那里等,它想:“当这只野兔离开,当它休息够了,然後我才走。”  但是那只野兔却不走,那只野兔想:“在象的阴影之下非常好,有象在的话,就不会有危险,况且周围的树木尚未着火。”所以它就在那里等。  因此那只野兔就没有动,象用三只脚站着,站得很累,有很多次,象都想:“把这只野兔压碎,然後走开。”但是之後有一个概念进入它的脑海:“就好象我喜爱我的生命,这只野兔也喜爱它的生命。如果我的逃走是为了要保住我的性命,如果我害怕死亡,那麽这只兔子也害怕死亡。”  所以它就在那里等,直到死在那里,因为火势越来越近,那棵树就着火了。它在那里等那只野兔,但是那只野兔都不动,所以那只象就死在那里,死的时候还用三只脚站着。佛陀说:“因为有了那个觉知,所以我就被生为人。象变成另外一个存在——人。”他一直描述很多关於他前世的故事。  你也曾经在很多空间存在过,很多形式的体——有时候是一棵树,有时候是一只鸟,有时候是一只动物。印度人说有八亿四千万种形式的存在和生命,唯有经历过这八亿四千万种空间,一个人才会被生下来。刚开始的时候,西方人常常取笑这种说法——这麽大的一个数目!似乎不可能有八亿四千万世存在,但是现在生物学家说几乎刚好就是这个数字,几乎刚好有这麽多生物种类存在,这真是一项奇迹!印度人为什麽会刚好说出这个数目?他们并没有生物学上的研究,他们也不知道达尔文或赫胥黎,他们一定是透过其他某种方式来得到这个数目。他们说他们是从那些能够记住他们前世的人那里得到这个数目的,比方说佛陀或马哈威亚,他们能够记住他们所有的前世。  八亿四千万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那就是为什麽印度人说一旦你被生为一个人,你就不要浪费这一生,因为它非常宝贵,你已经奋斗那麽久了,你已经等了好几百万世了,你是为了什麽在浪费这一世?食物、饮料或性?有八亿四千万世浪费在等待这一世,而你竟然浪费这一世在一些没有用的事上面!  你曾经存在於很多种空间里,所以你并不局限於空间,如果你能够成为一只象,然後成为一只虎,然後成为一只在天上飞的鸟,然後成为一只小蚂蚁,然後成为一个人,那意味着没有空间能够包含你。你能够经历过很多形式的体,但你是无体的。如果你是无体的,如果意识是一个无体的现象,那麽你就是非空间的,而这两样东西——时间和空间,是非常非常不重要的。  物理学家说存在是由两个元素所组成的:时间和空间。爱因斯坦甚至把这两个变成一个,他说这些并不是两个,因此他惯常称之为“时空”(Spatio-time)——只用一个字,而不用两个字。他惯常说不是空间和时间,而只有“时空”,空间只不过是第四度的时间。印度人说你既不是在时间里,也不是在空间里,你经过它们,但你并不是它们,你或许在它们里面,但你不是它们,你经历过它们,但是你超越它们,你进入,然後你又出来。时间和空间是你暂时的居所,它不是你,因此超越是可能的,你能够超越这两者。  有人问耶稣:“告诉我们一些关於你神的王国的事,一些将会在那里的比较特别的事,一些主要的特性。”耶稣以一种非常奇怪的方式回答,他说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他说:“将不会再有时间。”印度人一直都这样在说,但不只是关於时间,他们说,将不会再有时间,也不会再有空间,因为时间和空间并非真的是两回事,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这种状态即使在深入的静心当中你也能够感觉到。你越深入,时间就会越少,你并没有觉知到说有多少时间经过,好象时间只是在表面上。你越进入内在,时间就离得越来越远,然後有一个片刻会来到,到了那个时候就没有时间。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空间,你越是移向内在,你就越会忘记你在哪里。  当你越移向内在,你就会忘掉你是否局限在身体里。当你到达最内在的中心,在那里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你只是存在,而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界线,因为你并没有以任何方式被局限,你无法被定义。只有受到限制或受到局限的东西才能够被定义,所以第七阶段,或第七个“无阶段”是不能够被定义的。  第三件事:第六阶段并没有太多的奥秘,理智就能够了解它们,但第七个是完全奥秘的,绝对奥秘的。我们必须了解奥秘是什麽,因为这部优婆泥沙经以“奥秘”(mys-tery ) 这个字来作为结束。奥秘是什麽?奥秘就是有那个现象存在,但是没有存在的原因。奥秘是一个存在的现象,但是是似非而是的、矛盾的,奥秘就是那个现象不仅不为人所知,而且是不可知的。  记住三句话:已知的、未知的和不可知的。已知的就是人类的头脑所知道的——科学是已知的。第二种现象是未知的;未知的就是那个迟早会被知道的,它不可能永远保持不被知道。未知的就是哲学所关心的现象,它一直在思考关於那未知的,以及如何使它变成已知的。  已知的是科学,它已经被知道。所以科学事实上是过去,是人类头脑所知道的累积的知识、浓缩的知识、主要的知识,那就是为什麽科学非常确定说在科学里面没有诗。科学只是历吏、过去、整个过去。你或许没有观察到一个事实:科学是死的东西,只是累积的过去。如果你将过去摧毁,科学就会消失。如果不再有图书馆,如果突然间所有的图书馆都被摧毁,科学将会消失,它是累积起来的过去、它是历史、它是已知的,但它是死的。  第二种现象是未知的,它迟早会被知道。哲学关心那未知的,以及如何使它成为已知的,所以哲学只不过是科学的先锋,只不过是走在前面的引导车,那就是为什麽哲学一天比一天被缩减得越来越少,因为有越来越多未知的东西变成已知的,变成科学的一部分,因此哲学就变得越来越少。在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哲学是一个广大的现象,目前它已经没有那麽广大了,哲学变得一天比一天少,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哲学变成科学。  然後有第三种现象:不可知的。宗教就是在关心这个。不可知的意味着那个不管你怎麽做,它都不能够被知道的。它永远无法变成科学,它永远无法缩减成历史,那就是奥秘的意义:那个不能够被缩减成历史的,那个不能够变成已知的。它永远都保持不可知。它并不是未知的,因为你一说它是未知的,就表示说有一天它会被知道,当工具变得更精良,当具备了更多的科技设备,它就会被知道。它并不是未知的,它是不可知的。  科学说没有不可知的东西,那就是为什麽科学否定宗教。科学说只有两样东西:已知的和未知的。未知的就是那个有一天可能会被知道的,或许是在未来的某一个地方,但是它具有能够被知道的潜力。所以科学不相信有任何真正的奥秘,只有已知的事实和未知的事实。有这麽一天会来临,到了那个时候,科学就能够知道每一样东西,这就是科学方法的假设:在未来的某一个地方,它或许需要花时间,也是可想像的,在某一个地方,有这麽一天将会来临,到了那个时候,每一样东西都会只知道,那麽就没有奥秘。这就是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基本冲突点。  哲学也相信没有奥秘,所以哲学只不过是一个仆人,一个科学的女仆。那就是为什麽哲学家在这个世纪里变成从属於科学,它们并不很重要,它在大学的科系里已经不再重要。科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哲学就撤退了,它们就只存在於科学後面的房间。他们也说没有什麽东西是不可知的。目前它是未知的,但是我们将会做些什麽——逻辑、分析、思索、实验,然後它就会被知道。  宗教说,存在的本体是不可知的,任何你所做的都无关紧要,它将保持不可知,它不能够被缩减成历史,为什麽?宗教有一个要点,那个要点就是:部分怎麽能够知道整体?人只是一个部分,部分怎麽能够知道整体?人只是这个存在的一个副产物,只是这个存在的一个脉动,这个脉动怎麽能够知道整体?你的心会跳动,那个心的跳动怎麽能够知道整体的你?  部分无法知道整体,整体是浩瀚的,整体真的是无限的,你无法想像宇宙有任何终点。它是没有疆界的,它可能会有疆界吗?你能够想像存在有任何疆界吗?你要如何去想像它的疆界?疆界的存在需要两者。因为你有邻居,所以你的房子有一个疆界,因为有空间,所以地球有一个疆界。疆界的存在需要另一方。如果只有一方,它是无法划出疆界的,因为有谁要来划它的疆界呢?  存在是一体的,因此它无法被划出疆界,它不可能有疆界。如果你站在疆界上,你会看到什麽?如果你能够看出任何超出疆界的东西,那麽它就不是疆界,即使你看到有空在前面,那麽那个空也是存在的。你能够在存在里面想像一个点,在那个点上科学家能够站在那里,而那里什麽东西都没有吗?但是印度人说即使什麽都没有也是一些什麽,如果你能够说那里什麽东西都没有,那麽那个空间还是存在,你将必须再往前移。不可能会出现一个点,在那个点上你能够说:“存在在此结束!”它不可能结束,它不可能有任何疆界。整体是无限的,你能够了解有限的东西,但是你无法知道无限的东西,那个奥秘将仍然会存在。  第二,人是部分,他跟存在并不是分开的。你无法吻你自己嘴唇,你能够吗?你需要别人的嘴唇来吻,你无法吻你自己的。人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要知道这个整体,你必须是分开的,知者必须跟那被知的分开,唯有如此,知识才可能。然而知者并不是分开的。存在在你里面流动,你只是一个波浪。存在在树木里面表现出树木,在波浪里面表现出波浪,在你里面表现出人。就好象它使大地长出树来,它也使地球生出人来,生出人来就好象大海产生波浪一样,它是一个过程,你跟它并不是分开的。  你无法吻你自己的嘴唇,因此宗教才会说它是奥秘。科学越进步,宗教就越被证明是对的。在爱因斯坦过世的前几天,他很确定地说:“当我开始踏上科学的旅程,我很确定说宇宙能够被了解,但是现在我并没有那麽确定。相反地,我的不确定与日俱增,我感觉到不可能完全了解存在,它是一个奥秘。”  爱迪生——另外一个大科学家,一个伟大的名字——在他最後写给他朋友的信里面说:  “当初我以为世界是由物质所组成的,没有头脑,但是当我越深入那个奥秘,我更加觉得,宇宙比较象思想,而比较不象东西,比较象头脑,而比较不象物质。它变得越来越神秘。”  那是所有科学家的感觉——不是科学,而是科学家。科学的整体仍然坚信不移地一直在说不可能有奥秘,如果有的话,那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将会解决它。所以,科学的努力就是要揭开宇宙的奥秘,那就是为什麽现代人这麽不快乐的原因之一,那或许也是为什麽人们那麽无聊的基本原因之一,那或许也是为什麽人们觉得那麽没有意义的基本原因之一,因为如果没有奥秘,那麽人生就可能没有意义。  如果每一样东西都被解释,那麽每一样东西都会被解释得走样,如果每一样东西都被知道,那麽就没有什麽东西是值得的,如果每一样东西都变成只是实际的,那麽对它而言,你就完了。去到生物学家那里,问他爱是什麽,或者去到化学家那里,问他爱是什麽,他将会把整个奥秘解释给你听,他会谈到贺尔蒙以及身体里面的某些化学分泌物,他会说:“你是一个傻瓜!爱并不是什麽东西,它只不过是一些化学物质在血液里流动。”  他能够解释关於爱的每一样东西,当他解释了关於爱的每一样东西,那麽所有你们的卡里达沙、莎士比亚和拜伦将会看起来是愚蠢的——因为他能够解释,然而这个解释的人也会坠入情网。他会跟一个女人坐在天空底下开始谈论诗。这就是奥秘,面对着奥秘,生命才能够保持活生生的。甚至连科学家也会坠入情网,甚至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有时候也会写诗,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人仍然可以存活,有一个可能性,我们能够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否则,当每一样东西都被加以解释,诗就被扼杀了。  这个时代非常没有诗意,即使诗人也在写一些事实的东西,而不是写神秘的东西,他们在他们的诗里面谈论世俗的事情。在这个时代所创造出来的诗并不很富於诗意,它看起来比较象散文,而比较不象诗。在它里面没有音乐,因为音乐只能透过神秘而来。某种不可知的东西在你的周围悸动,你变成那个未知奥秘的一部分,你溶入它,变成一个水滴,滴入海洋。  那就是为什麽小孩子都那麽快乐,而老年人却那麽不快乐。理由在於老年人知道得更多,他已经解释了很多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很多事实,然而小孩子是无知的,有更多的奥秘围绕在他们的周围。那就是为什麽在年老的时候,你还是一直在想说孩提时代是黄金时代,是真正的天堂。  为什麽孩提时代那麽象天堂?因为小孩子存在于奥秘之中。每一样东西都是神秘的,甚至连树木的阴影随着太阳移动也非常神秘、非常富於诗意。一朵平凡的花,或许是一朵草花,也非常神秘,因为整个生命都透过它来表达。微风吹在树上而发出有韵律的声音,山谷里有回音,水中有映象……对小孩而言,每一样东西都是神秘的,没有一样东西是已知的。他很快乐。记住:你的快乐将会跟你的神秘成正比,神秘越少,快乐就越少,神秘越多,快乐就越多。  这部优婆尼沙经以“神秘”(mystery)这个字作为结尾。使“神秘’这个字成为你心中的一个秘密。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去生活,使得没有一样东西被缩减成事实,甚至连事实也变成只是为了进入更多神秘的门。除非你能够将事实转变成神秘,否则你将无法成为宗教的。因此我可以下结论:科学家继续将奥秘缩减成事实,而一个具有宗教性的人则继续将事实改变成奥秘。  当世界比较倾向於宗教的时候,它比较快乐。它比较不富有、比较贫穷,食物比较短缺,没有财富,每一样东西都比较贫乏,它会比较贫穷,但是人们比较快乐,因为你不能只靠面包过活。他们透过奥秘而生活。每一样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他们都把它当成生命的诗来看待。所有这些优婆尼沙经都以诗的方式写下来。唯有当生命对你而言看起来不象一篇散文,而象一首诗、一首歌,象一只小鸟,永远飞向那未知的,唯有如此宗教意识才能够在你的身上现出曙光。  现在我们来进入经文:  在这个第七阶段,它是味德哈穆克提的状态,亦即,当活在肉身时就达成了解放。  优婆尼沙经将解放分成两种。第一,当你还活在肉身的时候达成解放,这个被称为味德哈穆克提。然後是最终的解放,当这个身体溶解,而你不再进入另外一个身体,你保持无体,因此,解放分成带着肉身的解放和无体的解放,佛教徒使用两个字:“涅盘”和“大涅盘”(maha—nirvana) 。涅盘意味着在肉身体解放,而大涅盘意味着不但解放,而且脱离肉身——从一切具有体的东西解放出来,而变成无体的意识,那麽你就变成了宇宙。  第七个阶段属於味德哈穆克提,你活在肉身里,然而,虽然活在肉身里,你已经不再是那个肉身,肉身变成只是一个寓所、一个房子或是你的衣服,你已经不再以任何方式执着於它,你使用它,你生活在它里面,你照顾它,但是你已经不再顾虑它,你已经不再害怕说如果身体死了,你就会死,现在你知道你是不朽的,只有身体会死,你永远不会死,你没有跟身体认同,那就是解放——味德哈穆克提。  这个状态完全宁静,而无法用文字来传达。  一个存在於这个状态的人内在保持完全宁静,没有内在的谈话,他从来不跟他自己讲话,跟自己讲话的确是一种疯狂。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单独坐在外面讲话,你会认为他是发疯的,但是你所做的事情也是一样,只是没有那麽大声,而他只是比较勇敢一点,就这样而已。你也是一直在里面讲话,内在的讲话一直都存在,一个片刻都没有停止。你的头脑是一个市场,有很多种声音,很拥挤,而且它一直一直在继续着。注意看,观察那里在进行些什麽,只不过是一些没有用的事情,荒谬的、没有意义的、无法了解的 ,你只是被那些东西泛滥成灾。  在第七阶段,内在的世界完全免於内在的谈话,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宁静的,你可以讲话,但只是跟别人讲话,而不是跟你自己讲话。佛陀是在那个状态下讲话,但是他从来不跟自己讲话,佛陀只对别人讲话,但是他讲话的品质跟你讲话的品质是不同的。看!当你在跟别人讲话,别人只不过是一个藉口,你仍然继续在你里面讲话。注意观察人们在讲话:当你在跟别人讲话,你并不是真正在跟别人讲话,你还是一直继续在你里面讲话,你只是从别人那里抓住一些话,然後你就将你内在的讲话依附在那些话上面而继续讲。  有一个心理学家往窗外望着两个疯子,他很惊讶于他们的行为。那两个疯子都是教授,教授总是倾向发疯,因为他们是谈话专家,但是他感到惊讶并不是因为他们在谈话,而是为了其他原因。他们两个人都发疯了,但是每当其中一个在讲话,另外一个就会保持沈默,好象他正在听他讲,当第一个停下来的时候,另外一个就会开始,然後第一个就会保持沈默,好象他有在听。第二件奇怪的事是:他们的谈话根本不连接,第一个人在谈论一件事,而另外一个人却在谈论其他完全不相关的事,他们两个人走的是平行线,没有任何相交。  所以那个心理学家就跑去告诉他们说:“我观察过很多疯子,我所看到的是,当他们在讲话,他们从来不跟别人讲话,他们只是跟他们自己在讲话,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过当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他们保持沈默,为什麽当另外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你们就保持沈默?”  那两个教授说:“那只是旧有的习惯。只是旧有的习惯,只是为了要表示君子风度。当他在讲话的时候,你也插进来讲,这是不礼貌的,所以我们必须强迫我们自己,当他停止的时候,我才可以讲,然後他必须保持沈默,这是互相尊重。”  这就是发生在你们当中的情况,只是因为旧有的习惯,以及相互尊重,所以当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们才保持沈默,但事实上你们是不沈默的,你们只是在等待机会,当他停止,你就开始。只有一件事是那个疯子没有做而你会做的,因为他们比较坦白,那就是:你会从别人的谈话里抓几句话,然後你会将你内在的谈话依附在那些话上面,再继续讲。  注意看两个人在谈论任何东西,他们从来不谈同样的东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辩论和讨论都是疯狂的,人们并没有在谈论同样的东西,他们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在使用文字,他们根本就没有在沟通。只要注意看一个太太和一个先生在讲话,他们根本就没有在沟通。先生在说一些事,而他一直在说:“你不了解我。”太太一直在说其他的事;而她也是在说:“你不了解我,你不了解我所说的。”  没有人了解任何人,你无法了解,因为唯有处於内在的宁静当中,了解才可能,当你在谈话的时候,了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根本就没有在听对方讲话。头脑无法同时做两件事,你只能够听你自己讲,或是听别人讲。沟通已经变成这麽大的一个难题,每一个人都觉得他无法跟别人关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为什麽不能够跟别人关连?——因为你在跟你自己关连。  一个已经达到第七阶段的人,他的内在是宁静的,他能够听、他能够沟通、他能够关连、他能够回答。在印度,这被认为是一个基本条件:除非一个人达到内在的宁静,否则他不应该开始传道,因为如果有人开始教别人、开始指导别人,而他本身内在的谈话并没有停止,那麽他将会在世界上创造出比现有的还更多的危害,他将会是具有破坏性的。  他无法帮助任何人,他并不是真正对帮助任何人有兴趣,他不是对给予指导有兴趣,他的兴趣只是在於以指导别人的名义将他自己内在的谈话带出来,他是在将他自己的垃圾丢在别人身上,他是在使用你、使用你的头脑。他负荷太多了,而他只是在跟你分享他的负荷,他或许可以感觉到有一点舒解,但是为了他的舒解,他在他的周遭创造出许多危害。  政治领袖、社会改革者以及所谓的革命家,他们都属於这个范畴,他们一直将垃圾丢在很多很多人身上。如果你继续坚持告诉人们某些东西,他们或许会开始相信,因为信念是由经常的重复所创造出来的。  希特勒在他的自传里面写道:“Mein kampf。”——真理和谎言之间没有差别,差别只是在於重复。经常重复一个谎言,它就变成真理。这是一件经过证明的事,他本身透过他的生活来证明它。他经常重复某些事情,那些事情就变成真的,而且他是对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之一——德国,在这样做的。希特勒愚弄了德国人。记住,如果希特勒能够愚弄德国人,那麽希特勒型的人就能够愚弄任何国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  德国是一个充满教授、学者、伟大的学者、伟大的教授、逻辑家和哲学家——比方说康得、黑格尔、席勒、马克斯——的国家,她是一个具有最佳头脑的国家,但是一个希特勒,只是一个疯子,就能够愚弄他们,疯子能够很容易就愚弄你,因为他们执着於他们的概念,他们会继续重复,他们不会听你的,他们是盲信的,他们不担心你会怎麽想,他们会继续重复。透过重复,它就变成一个暗示、一个催眠。如果某人继续重复一件事,你一定会去相信它。心理学家说,如果你继续重复,别人将会相信,而且,借着经常重复,到了最後你自己也会相信它是真的。  我听过一则趣闻,木拉那斯鲁丁过世,他立刻走向天堂,他敲了天堂的门,守门员告诉他说:“你是谁?你在凡间是干那一行的?——因为我们有配额,就好象扶轮社一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奧修 成道之路.吠檀多
奧修 成道之路.吠檀多-2
奧修 成道之路.吠檀多-3
奧修 成道之路.吠檀多-4
奧修 成道之路.吠檀多-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成道之路.吠檀多
成道之路.吠檀多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