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在小街上,我远远看见他岔开双脚,举步维艰地移动向前;急忙过去扶住他问。他痛苦摇头叹息说,他不幸染上了“坐板疮”,屁股长满脓疮,不能出门谋生,只好在家养病。我问他去医院看看没有,他说哪里有钱看病,就靠自己每天热水烫洗,也许慢慢就好了。这次我是第一次对他发火了,我大声呵斥他为何不来找我,他说欠我太多,不好意思再添麻烦了。我说你不知道我是公费医疗吗?我带你去医院以我的名义看病开药,我都是可以报销的,你难道还要为这个鸡毛国家省钱吗?你不赶紧治病出门谋生,你一家子怎么活啊?他说已经借了不少人的米了。我愤怒而哀伤地拉着他直奔医院,打针开药,这么点小感染,对西医来说不费吹灰之力。他很快好了,又来嗫嚅着借钱上路,总是三五块,反正他每次回家是首先必来还钱的。但是他的生意却是越来越难做了。80年代的改革开放,各单位再也不把盆盆钵钵当一回事了,因此烧字做记号或发放做纪念的,就越来越少。20世纪的突飞猛进,已经残酷地淘汰了太多古老的手艺人,老刘这样的畸零者,面对着时代张皇失措,实在想不出怎样才能跟进别人的脚步。但他是一生难得低头的人,多年的江湖游历,使得他生命力极强。养家活口——这是男人的使命,他必须硬扛着生活寻求变局。他决定放下他那老旧的工具箱,且很快学会了自己配制老鼠药。他每周一天驱赶出妻女,自己闭户锁门调配那些剧毒品,几乎成了东邪西毒一样的世外高人;然后再去各个乡间赶集出售。感于他的身世况味,我尝赠诗云——垂老街头作药师,一生偃蹇为诗痴。古时君子时终悖,当世高人世莫知。天性淳真不苟俗,秉心清苦已忘机。每回相对还相哭,寒士风姿让我思。我看他生意清淡,决定帮他义卖一次。那时我在县委工作,满街都是熟人朋友。我让他站一边收钱,我拿着半导体喇叭帮他守着摊子叫卖。过往人群见我卖药,都觉滑稽好笑,一时围观看热闹者甚众。我逮住每一个熟人要求他们必须买,有朋友哀求家里无鼠,买去实在没用。我说不管那些,买去两口子自己吃也行,反正掏钱才能走人。那天算是帮老刘挣了一笔,但是,这终究不过相濡以沫而已。九武大毕业,我要南下海口了。回乡揖别亲友,老刘在街上拦住我说——我受了你多年的恩,却没请你吃过一餐饭。此次你远行,也不知再见之日。你嫂子桂枝说,无论如何要请你去家里喝一杯。我深知他家窘境,婉拒说你我之间,无需这些俗礼。他像抓贼一样抓住我哽咽说,我也请不起更多的人作陪,就请了你的至交苏家桥,你们俩要是不肯给我这个薄面,那我们今生也就到此为止了。晚上我只好带着苏家桥去了,桌子上果然没有多的菜,两荤一素一汤,却只放着两副碗筷和酒杯。我诧异,他喃喃云他们全家都先吃了,就想看着我们喝酒聊天,他们一家便足矣。我怎么也要拉他们上席,但是连初中的女儿都坚拒不肯。我和苏家桥只好坐下开饮,世间这样的请客法,平生我也就看见这一次。酒到微醺,老刘取出他那一把二胡说——我为送你远行,填了一首词并谱曲,且教会了桂枝和女儿。现在聊助两位酒兴,我们全家一起为你们合唱一下。唱得不好,万勿笑话。就在那空空如也的陋室,苍凉的二胡声开始回旋。他沙哑的嗓子,和着他五音不全的文盲妻子的如泣如诉,再加上一个少女脆生生的童音,像三重奏一样唱起来,且歌词又是他的妻女尚无法全懂的文言。我和苏家桥再也无法忍住我们的眼泪,他们就那样投入地缠绵回环地长歌,我们就这样涕泗交流地低泣。连初初懂事的孩子,都唱出了眼泪,这是怎样朴素苦情的一家啊。那一夜的别情,至今想来还是酸涩。之后,我果然差点真就是相见无日了。十我坐牢那几年,每年冬天都要收到老刘寄来的一双老棉鞋。那是老嫂子桂枝一针一线手扎的,温暖结实。武汉的冬天凄冷难言,那些来自山中故人的暖意从脚底升起,使我今生都能笑对尘世炎凉。刚一释放,老刘就来信说要来看我。间关千里,我不忍要他奔波,但他还是摸到了我那脏乱差的出租屋。这时,我才知道他的眼睛已经基本失去视力了。他拿着我在狱中写的诗集,完全是鼻子顶在纸面上,才能勉强分辨阅读。我劝他不要读了,他坚持要读,他从中读出了我和他两代人共同的那些经历和记忆,他不时狂笑如疯子,不时嚎啕似孩儿。他的老鼠药因为太有效,国家不许民间配制剧毒,他又失去了生计。但是这样的人注定是天地难杀的人杰,他又改行做起了肥猪增长剂的生意,依旧是瞎眼去赶周边的乡场勉强活命。这时,他的养女已经辍学,小小年纪就到福建沿海打工去了。那时正是我也走投无路之日,无从帮他,大家布衣相交一场,还得各奔生路。哪知当年底,我为彻底轻身远行,回乡要去为外婆拾骨迁坟,又只有找他帮我出力了。故乡是土葬,偌大的坟堆和沉重的棺材,十年入土的尸身究竟何般模样,这都是我独自无力料理的难事。老刘带着工具和几个晚辈大早随我上山,在乱坟岗上找到我外婆的碑刻,他说——你跪拜完就到一边去等着,这个时候你是难以面对的,就让我代你为婆婆尽孝吧。他瞎着老眼在那里一点一点地刨土,生怕那些晚辈挖烂了外婆的棺材。最后启开棺盖,我们一起细细地将外婆的骨殖一寸一寸地捡起来,他和我一起扛着已然不到十斤的骨头下山。我们再一次挥泪而别,皆不知未来还有何等厄运在等着。十一老刘70年代入狱之后,骤然再度失去生活来源的桂枝和女儿,岂是朋友真能彻底照管的。杯水车薪不足以解救艰危时日,更不要说政治上的牵连之虑了。迫于无奈的桂枝,再次被人介绍到了鄂东的乡下,带着孩子跟一个男人勉强度日。她没有和老刘离婚,心中依旧惦记着这个倔强而善良的男人。老刘出狱之后,人去楼空,他四处打探妻女的下落。没有这个女人,他在这个世界那是真的连家的感觉都没了。桂枝那边也一直在关注故乡的消息,她终于等到了寻找而来的老刘。贫贱夫妻的劫后重逢,大悲大喜都只换成了清泪两行。那个同居的男人并未为难他们,他们终于又破镜重圆了。这个有过五个男人的悲剧女人,在90年代似乎才开始过上一点安稳的生活。这时,她的其他几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分别工作成家。最小的女儿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跟人远去福建打工,每月给他们寄回一些钱来。老刘真是没有白疼这些个孩子,现在渐渐失去谋生能力的他,终于可以得到孩子们的反哺了。他们依旧节衣缩食地在底层挣扎。肥猪药的市场被四川刘氏集团垄断之后,老刘的生意也每况愈下了。那年初有改观的我,春节前从北京还乡去看他。嫂子坐在没有生火的屋里瑟瑟发抖,我知道故乡的严寒,问她为何不生火,她说没钱买煤。我问老刘呢,她说上街去写春联卖去了。我赶到街头,远远看见老刘摆着一个简陋的案子,在那里几乎鼻子贴着红纸,用毛笔书法着给万户千家的吉祥话。他的清涕就在刺骨的风中悬挂着,不时要垂落到纸面。我急忙过去夺过他的毛笔,我说你歇着,我来帮你写。他惊喜地搓手顿足,在一边乐呵呵地看着。他对我欣慰地说,孩子们都有孝心,他们已经攒下了几千元,终于买了一个破房子,现在正在简单修理,明年就可以搬进自己的屋了。他们一生都是在廉租房里度过的,我能想象他那种终于有家的快乐。嫂子也渐有老相了,我终于看见了她展眉一笑的容颜。看见这对苦难夫妻,似乎终于熬到了头,我也就略略安心了。谁知道次年突然传来消息——嫂子失足摔死了。我急忙去电详问,原来两口子修好那破屋之后,前去验收,嫂子在二楼一脚踏空,当场就断气了。还没搬进新家享受一日之福,就这样撒手人寰。命运于她,实在是太过薄幸了。十二老刘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送走患难相依几十年的荆妻,自己也骤临老境了。他一生酷爱的读书写字,因为眼睛几乎完全失明而不得不舍下。女儿每月给他寄一点生活费,基本能保证他的饱暖;但是做饭洗衣这样的事情,他在他的长夜里却实在难以自理了。恰好我的一个同学这时当上了民政局长,我给她电话说,利川是对不起老刘的。这样一个民间文化人,无缘无故两陷冤狱。而今失明的孤老一个,你们福利院不救助这样的人,那实在不近人情。同学亦善士,很快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哪知他却梗犟不愿去吃这嗟来之食。我只好给他电话,我说人要服老,没有一个朋友可以永远伺候你。你的养女已经很孝顺,但是她在外也不能照管你太多,她也还要开始自己的生活。这样老刘才搬进了福利院。福利院的住客多是文盲残疾孤老,无人可与交流,自然愁煞老刘。他的女儿安家在西双版纳,夫妻做熟食维持生计。刚好我亦在大理栖居,老刘决定暮年滇游,来看望我以及他一生都视同己出的女儿。我担心他形同盲翁,如何完成这数千里往返。他笑答平生遍历江湖,沿途自会找到相助者。某日凌晨,我接到一陌生电话,要我去车站接他。赶去果见一对父女陪护着风中的老刘,要亲手将他转交给我才放心而去。在大理,老刘与我一如荒江野老,在夜雨寒窗之下检点平生往事,遥远的伤痛再次令他泪满青衿——老刘的童年是在抗战烽烟下的奉节度过的,后来母亲去世,十来岁的他竟然独自徒步来到利川寻父。父亲是民国利川粮站的一个吏员,1949之后作为伪职人员饱受打压。他在50年代初考上农校,却为莫名其妙的一件小事被开除。反右倾时又因为言论忤逆而被强行劳教,等他释放回来时,父亲已经在大饥饿中奄奄一息。他为父亲找来了一点食物,结果饿得太久而狠狠饱餐的父亲,却被胀死了。他的一生几乎从来没有摆脱过贫困,底层人民的所有苦难他都亲历遍尝。我从未看见过他有任何自怨自艾的时候,他始终乐观地面对一切厄运。我很少看见比他还耐活的男人,他说他一定要亲眼见证这个罪恶时代的消亡。而今,我和他都在等着。他每天长歌穿过闹市,在世人的眼里像一个疯子一样的自得其乐。只有我深知,他悲苦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痛与恨;在他终年的黑暗里,是在怎样地渴望重见天日那一刻。幽人苏家桥 (2011-04-05 15:04:58)转载▼标签: 土家野夫 原创 缥缈 孤鸿影 苏家桥 名缰利锁 杂谈分类: 散文随笔一常常窃想,如我辈中人,倘若投放到古代,又该是怎样的一种际遇?肯定也读书,却难以进仕,也没胆量造反——那我们还剩下一些什么活法呢?援引古例来看,积极一点的人生有两种:激进者去学游侠,保守者去当幕僚。游侠近乎要改造社会,虽也快意恩仇,然而风险成本太高。幕僚大抵是维护现实,尽管衣食无虞,但却要俯仰随人。也就是说,不想轻生死,又想存骨气的人,以上两者皆非生命正途。于是,古人又为这样的人,在侠与僚之外,设计了第三条道路——隐。关于隐逸的传统,中国真是源远流长。其中一种影响甚剧的谬论叫着——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在我看来,隐于朝者谓之奸佞,隐于市者谓之逸民,隐于山林者谓之幽人。幽人之谓,语出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解为“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此即谓仅仅是幽居岩户还不能唤作隐士,还必须践履大道,守正不阿才行。当世江湖林泉俱为国有,隐逸的客观条件已然无存。然则内心像幽人一样生存于此俗世的人,其实尚未绝迹。以此衡之友侪,苏家桥兄庶几近之。二苏家桥乃80级大学生,晚我两届,算我学弟。我们同长于山城利川,父辈即是剿匪时的搭档。因是,我们可谓世交。80年代初的民族高校,尚武之风犹存;十几个利川来的世交子弟聚于一校,诗酒过从,自然容易成为帮派恶少。那时吾辈顽劣野蛮,出入袖刃,几年大学生涯,记忆中不乏刀光血影。大小数战,伤人亦自伤,于今想来,唯余惭愧。我先毕业分回故乡教局,两年后这帮兄弟又都发配回来。苏兄的去处,便在团堡乡镇中学。我在教局督学,经常下乡巡视。他初去该校未久,便已成为师生谈资。那时的乡校多为木楼,卧室板壁相间,全不隔音。据老师投诉,他每夜必然的三部曲是——喝酒诵诗恸哭,酒尽后撒尿入瓶【因厕所太远】,然后半夜投掷尿瓶于屋后窗下,一声爆响之后,左右的同事才能安歇。他的语文课讲得极好,却不是一个尽职守则的老师。多数时候钟声已久尚在酣卧,学生干部只好来敲门,他遂起身也不洗脸就赶去。到了教室,低声问学生:我昨天讲到哪里了?偶尔宿醉未醒,便叫学生自习,自己则伏在讲台上酣睡。一日,学生听见鼾声,抬眼却未发现老师,上台检视,原来苏老师已经滑到讲台下黄粱梦熟。1983年的中秋,我带一兄弟去看他,三人上街夜饮,竟至当街醉卧。乡人讶异,打着火把来查看,其中一家长惊呼:苏老师咋个睡这里了?苏兄仰躺挥手笑曰:没事,诸位忙,我们歇歇再走。想起辛弃疾词云:以手推松曰去——大抵不过这样的意境尔尔。后来蹒跚路上,我又掉进排污沟里,幸好两位把我捞出,轮番背回其寝室。三人皆已浑身污淖,且人亦如烂泥,便和衣挤在他床上睡去。奇特的是,我过了一月再去看他,那糊满污泥的床单被子,竟然依旧,只是臭泥被他早已烘干,室内则仍余秽气如缕。那时单身的他,脏懒乱一时无匹。团堡教育站长来局里投诉,只好将之调往汪营中学,与我们另一兄弟方舟比邻而居。我再去看他哥俩,发现室内满地酒瓶,三人夜酌,他轮番打开几个瓶子凑近嗅闻,有的盖上放下,有的倾入碗中。询之,原来有些盛满夜尿,有待集中搬运出庐。醉后欲眠,发现这哥俩更绝,竟然共用一个盆子洗脸洗裆洗脚,连牙刷也只剩一把,只好合用。84年,我们终于给他在州府恩施,介绍了一贤惠女友。就是这位后来的妻子,当时辗转乘车来到乡下对相,进屋一看床单漆黑,难以下榻,顺手揭开要洗。哪知揭开一层,下面另有一层同样污脏,又揭下,再揭下,总共竟然翻出五张床单,皆是双面狼藉。他自个一边傻乐,那年代的女人真是不俗,竟然没有因此嫌弃;反而就在那稻草垫底,终于染上阳光香味的床上订下终身。三美国垮掉派诗人金斯堡有名句曰——我们不是我们污脏的外表,我们的心中一直盛开着一朵圣洁的向日葵。假设不是因为苏家桥内心的品质,舌耕乡野且容颜粗陋的他,又何能赢得青眸的眷顾。周作人曾经形容弟子废名,说他长得像个螳螂。我看过废名旧照,似乎找不到那种感觉。倒是吾友苏家桥,确确乎身形面貌,皆近似蚱蜢——我们乡下唤作跳鸡子。也就是说,手长脚长,头颅细小,眼珠凸出。他要是取下从小就戴的眼镜,活脱一个冯巩的再版。按他自己的调侃则是——敝体向称瘦峭,柔如飞絮;贱齿还算锋利,粲若编贝。身有模特之高,形同电杆之细。骨轻似燕,可秀纤掌之舞;发密如云,曾苦肥虱之锥。其人好读书,尤擅于旧学;初时痴迷于魏晋,故言行风度颇类于竹林人物。既有拔剑四顾的自雄,也多穷途而哭的绝望。然则哭笑歌行之内,却是心底的悲悯和温良恭让。某夜深雪覆盖寂寂小城,除夕将至,我与他醺然还家,路遇一老丐蜷缩某机关门前。他拉着我上前询问,老丐曰当年水灾,其家颗粒无存,只好年关进城行乞;言毕泣下。老翁勾起我们各自童年颠沛的记忆,顿时三人抱头痛哭于当街;我们倾尽囊中散银,再三拱手揖别。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恍惚还残存这样一点古风。就在那时,他的授课已然别具一格。当年教材,多是刘白羽魏巍杨朔文章充斥;他每讲到这些烂文,便抛开教科书大谈这些课文的拙劣。然后从怀中掏出我们诗社的地下油印诗刊《剥枣》,给孩子们开讲其中的佳妙。他的课堂,我称之为“茶馆式教学”;经常组织孩子们自由讨论,他只负责启发思路并偶尔参与评判。最初校长颇为忧虑,不免有些讽谏之词;哪知年年期末会考,他的科目却往往拔得头筹。再后来,则谁也不敢不刮目相视了。若干年之后,我们还乡,偶尔还能邂逅一些早已拖家带口的读书种子或社会闲杂。见着他则依旧尊为老师,执礼甚恭;而他则多已不记姓名了。四山中无日,我们这群狂热于诗歌的泼皮,那些年多在昏天黑地的酒乡书梦中,愤世嫉俗地挥霍着青春。每到周末,乡下教书的同人都要进城燕聚;我们刻蜡版油印地下诗刊,各自谈每周读书心得,相互辩难,恍有稷下之风。夏日深夜,一轮好月照临烟火寂寥的孤城,街肆浑无人迹。酒酣的苏家桥提议,何不裸体上街“行散”——行散是指魏晋中人服下五石散之类药物后,燥热难当,必须裸身奔走以便发散药力的意思——于是我们也就寸纱不沾地上街漫步。几个白花花的醉躯晃荡在寻常巷陌,偶尔窥见的人必定惊骇地以为,土家赶尸的队伍竟然再现于当世。这样行散之时,往往残醉犹在。那时的我辈,每多促狭放诞之举;路遇一些机关门前挂着的名称木牌,苏家桥与我便去愤愤摘下,两人抬着一路狂奔,再寻一角落扔下。某次扔后他才发现,木牌上赫然大书的是人民法院。他朗声大笑曰:这个惹不得。于是,我们又只好嘿咻嘿咻地抬回去挂上。那时我们要坐三天长途汽车,才能抵达省城。我们与山外的唯一联系,是读书。如饥似渴的阅读,使我们与渐次开放的时代保持着同步的成长。于是知道我们这个深山僻野的诗社,事实上也在呼应着山外的新文学社团运动。其时,我们也曾多么渴望走出那群山的包围。1984年的冬天,传来大西北招聘人才无需档案户口的消息,我决定西出阳关。苏家桥闻之,担心我独行有险,一去难归,当即回家打好行装,准备与家人不辞而别。惜乎那一次的突围,后来竟因我家的干预而终未成行。1988年,我终于再次毕业分到海南。回山辞别,那时他也调到了州府某中专任教。他从利川送我到恩施,过家门而不入,又陪我坐货车到武汉。想到旅途迢遥,孤乘无趣,他遂陪我火车到湛江。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又独自踏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于桃花千尺矣。五苏家桥的孤愤同样源自其家世。苏父与家严同为小地主之子,同时在恩施易帜之后投身“革大”第一期,同届结业分往利川,在文沙场剿匪;苏父是区长,家严任书记。文革年间,苏父是人民银行行长,苏母是食品公司干部。就像当年的诸多家庭悲剧一样,父亲成为走资派被打倒批斗下放之时,母亲却成为造反派站在了对立的一方。政治路线的人为划界,使得这个家庭濒临分裂。他的哥哥姐姐皆已下乡,几岁的他不得不每天面对父母彼此的唇枪舌剑和轮番被批斗——因为文革的真实情况并不是造反派一直在上,造反派也并不都是打砸抢人员。多数造反派甚至可以说是当年的右愤,长期对社会不公的愤恨,使得他们在领袖的召唤下,站出来开始挑战官僚体制。就算文革中,造反派也曾几反几复地被打下惩处。母亲革命去了,落魄而嗜酒的父亲就带着他度日。郁闷的父亲借酒浇愁之际,竟不忘给十岁的他也斟上对酌;于是很早开始,他就已经深得酒中旨趣。父亲复位了,无暇顾及他,他又只能跟随下放的母亲到农村生活。父母分居而不离异,皆因不忍撇下他这个孩子。他就这样在离乱时代中沉默成长,随时目睹着父母的交相攻伐,以及不断改头换面的官场政治对双亲的轮番迫害。他无法鉴别长辈立场的是非,却渐渐看清极权社会的善恶。在他工作之后,他曾努力企图弥合双亲的历史缝隙;两个都已退休的老人,在子女的劝说之下,终于住到了一个屋檐下,但是仍旧终年分居,老死不相言语。未几,其母在抑郁一生之后悄然萎去,其父却患上了间歇性的老年痴呆。半生尊严现在却不时失忆的父亲,一旦发病就回到了红色恐怖的年代——每天拉着他惊慌的祈求抑或咆哮:他们又抓我来了,快带我躲一躲吧。这些中年遭逢阶级斗争折磨的老辈,余生都深陷于受迫害的惊恐之中。那时的苏家桥已经调到了州银行工作,成家育子的他,不得不同时还要照料老父的生活。痴呆的老人竟如弱智的孩子,随时在家里和他单位院子就地便溺;寿则多辱的情景,不免令他心痛且难堪。他常常对我感叹,自己老去设若不能尊严有质量的活着,则一定自决。后来,偶尔清醒的父亲独自回到利川,独自在其衰朽残年,最后尊严地跳进了清江……其父一如吾父,至死也未告诉过他——关于他们家族的来历;至死也未回过故乡。那一代投身革命的所谓剥削阶级的子弟们,多在家破人亡之后,悄然掩埋了自己的寒苦记忆。待他如母的姐姐,曾经是利川的美女。由于文革祸乱,失学下放,早早就嫁给了一个武汉知青。知青最终返城,留下一个儿子在山里;姐姐再嫁工人,工厂倒闭,夫妻下岗。姐姐在某个冬天的炉前,毫无知觉地死于煤气中毒。姐姐的长子,那个在我们训诫下长大的老实孩子,却在我们这一代老去之后,成为了利川新一代古惑仔,在一场复仇之战后,身负命案而入狱。六这一切厄运之后,中文系毕业的苏家桥,竟然成为了银行的经济师;终于步入了他日渐安稳的中年。行长曾经是其父一手栽培的旧部,他的同学也多已成为州里的要员。唯独他坚持不党不群,厕身于经济时代的洪潮浪底,凭手艺悄无声息地枯澹生活着。他现在是银行唯一最老资格的科员,独往独来,绝不逢迎于任何上司。单位福利甚好,时常瓜分蔬菜水果;他总是在一众挑拣离开后才去看看,倘有残余便随兴取一点回家。他完全与世无争,且幽默豁达,与人为善,自然便成了众人欢喜的怪物。大家戏称其为行长,就是面对真的行长,他也一样朗声模拟官腔应诺。领导知其向无野心,不以为忤,同事则暗佩其浑无体制之俗。他若宿酒未醒,午餐兴致好时,会在食堂把领导叫来陪坐。故意问:你们是党员吧?领导茫然点头。他又问:读过《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吗?领导赧然摇头。他会笑着说:那我来给你们上上党课吧。领导只当他是嘻哈疯癫之徒,不以为意,也就顺便听他倾倒满腹掌故。他可以口若悬河地从马恩开讲,从国际共运扯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老布与托派的区别,斯大林与老毛的同异,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为止。就是这样一个衣衫落拓形貌奇异的人,单位上横来直去,眼珠里青少白多。但每逢国家总行要在旗下搜罗笔杆子进京临时编书之际,往往他又是众口一词的举荐对象。他无意奉召,我辄劝他来京师与我喝酒;这样来去几次,有司赏其别才,询之愿否出山。这对多数人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恩赏,他则莼思萦怀,素仰晋代张翰名言——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大笑还山,依旧做他纤尘不染的科员。庄子说,山林里只有一种散材,既不因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庙做栋梁,也不会因其蓬杂一无是处,而被砍去当柴薪。这样的树木,方能苟全于乱世,得以颐养天年。古代称为散人的散,便是从这里来。苏家桥的天性,便是这样的散淡。功名利禄于他确如浮云,他是连名心皆已褪尽的人。七凡人处世,总难逃名缰利锁。雅人利欲易退,然则名心实难消磨无痕。就连世外之人,都还崇仰修成名僧高道,况乎七情六慾的俗辈儿女。但是名心尽退的人,并非心中爱恨全消;只是他不欲将这些腹海砚田的波澜,再拿去博尘世功名之冠带而已。苏家桥日夕坐拥书城,是鄂西不多的藏书小家之一。他腹笥深厚,笔锋暗藏,乃吾侪之中最先泡网的虾客。我之重返文字再兴笔战,实因他与世存、倾城几位熏染所致。但他历来述而不作,从不投稿梓世,更不以本尊现身,乃至迄今知其何人者无几。他亦新旧文体悉能熟练操刀者,散文之淡雅且冷幽默走丰子恺一路。他多年前写过一篇忆旧文字——《跟猪一起成长》,试摘几段,聊供欣赏——猪,在我记忆的暗角里一直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们臃肿的身段和愚笨的步伐,跟它们被宰杀后肥白的沉重肉身一样,让人心生惊悸。的确,如有人说的一样:猪是在杀戮时唯一得不到怜悯和尊重的生命。但不幸的很,我一出生就和这群肮脏邋遢的动物结伴而行,互为邻里。十岁以前,除了其间有一年多光景随母亲流落乡间外,我一直生活在位于L县城羊叉街猪屎坝的一家食品公司。那正是物质极度贫乏的文革年代,而食品公司不仅自己养殖了大量的猪羊,还掌握着L县所有牲口的宰杀大权。那时侯,我跟猪们一样住在简陋的木板房里,它们就在我的隔壁喘着粗气,很响地吧嗒着嘴巴进食。那时没有“卫生”的概念,没有人教我怎样有尊严地干净地生活,猪圈成了我们的厕所。《左传》上记载“晋侯入厕,陷而卒”,我回忆着两千年后没有丝毫改变的深坑粪水,绝对相信古人的诚实之言不余欺也。我只承认我的确比猪生活得要稍微好一些,至少我不会常常感到“性命之忧”。我的邻居猪们就不同了,它们通常只有一年的寿命,任人宰杀的凄惨结局是他们必然的命数;而我却拥有免于被任意屠宰的自由,人们不能象杀猪一样地轻易地把我抹掉。我像猪一样地活着,却不会像猪一样地死掉,我总算感到了“人权大于猪权”!我不知道怜悯和爱是怎样产生的,我只是感谢上苍,庆幸现在的我居然还能够泪眼汪汪地读着特蕾莎修女的故事。但养猪厂不相信眼泪,我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这样:暴力、杀戮、肮脏、贫贱、麻木、冷漠……哦,像猪一样地活着,像猪一样地呆滞,像猪一样地对生命的消亡无动于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我的邻居猪们也一拨一拨地在我面前消失,而我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在“一地猪毛”的环境中成长……苏家桥的旧诗词功底也非同寻常,其文白夹杂苦笑冷嘲,则酷似聂绀弩杨宪益一辈之披风刀法。当年我在槛中时,他曾遥寄贺新凉一阕,词曰——别后相思久。点支烟,挑灯枯坐,吃杯烧酒。江上飞寒风且大,未晓冬衣可有。怕只怕,杜郎穷瘦。一别经年何日见,偶回来欲语兄寻走。思往事,空垂首。外头过活兄安否?待书来,看它几遍,莫教离手。自是危楼休独倚,怕说吹箫屠狗。但记取,死生师友。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八许多年来,我曾经为他扼腕而惜,总认为以他的才华品性,埋没深山是一种浪费。现在,我开始慢慢领会他那种生活的自适了。自古读书人多要为“出”与“处”的矛盾而纠结,多半是在出而未果的情形下,再选择做一个处士。而他却是,从青春时代开始,就早早放弃了他在尘世的一切有为,选择了这种无道则隐的存在方式。他在旁人眼里,像一个非正常人一样地特立独行着。故乡三百万人,可与言者几近于无。只有零星几个山外老友归去时,才是他终夜纵酒击壶高谈的节日。平素里,则每天早晚要在山城蝺蝺独步,每一个大街小巷老屋民居都在他苍茫视线里,一点点消逝——他残忍地见证着儿时巷陌的远去,无可奈何地在嘈杂俗艳的市声里,像一个丢魂落魄的人一样,试图找回一些曾经的亲爱。他曾经着迷于鲁迅,但现在,他说他更喜欢胡适。当我还在为自由而力争之时,他劝勉我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他对这个世界尽量微笑,耐心地去对他那些出仕的同学讲解民主的意义。即便面对一个中年入党的老友,他也只是微讽道——宣誓是一件神圣严肃的事情,除非你真的相信……苏轼诗云“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而他,却是天天要独行到田野的——自前年漫步两次摔折左右两腿之后,开始迷恋上了自行车郊游。除开上班应卯之外,其全部生活几乎不是在车上,就是在樽边。他和我一样,一直保持着独酌的习惯,常常一个人把自己灌醉。醉到半夜醒来,荷戟彷徨,只好再小酌低唱一番又睡去。朋友们调侃问他究竟还有什么理想,他则戏答曰——只要科长不天天吼我即可。其实,在他的世界里,人人皆在私下保持着对他一份应有的尊敬。去年,有南周记者去回访邓玉娇;山城落寞,电话问我——故乡可有其他人物可资一聊。我即推荐苏家桥等与之酒聚,后来这位见识过诸多时代风流的记者朋友对我感叹——老苏确非常人也,有趣。想想家山万里,在这个极其无趣的时代,真正有趣的人生实在不多。苏家桥独自在深山与时俱进地冷眼旁观着这个喧嚷畸形的盛世,独享着自己的不屑——他对这世上的诸多荣华,真是有一种彻底的不屑的。他也每天上微博,仿佛和这个世界还保持着有一搭无一搭的联系,然而我深知,他的心已经很远很远,似乎在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独自嘲笑着我们。他最近的一条微博这样写着——今日微晴,单车赴郊外。遥望远岑,云雾弥漫。诵晋陶弘景诗赠博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东坡词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每念及此,我就想起他那时隐时现在故乡人丛中,无人曾识的面容。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烈士王七婆(2011-08-14 17:28:56)转载▼标签: 土家野夫原创王琪博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一 月黑风高之夜,苍山骤雨突来,一时间林涛如怒,滚滚若万马下山。村居阒寂似旷古墓园,唯听那山海之间狂泻而至的激愤,一如群猿啸哀,嫠妇夜哭。 这样的怒夜,非喝酒磨刀,不足以销此九曲孤耿。遂披衣起坐,燃烟遥想那些在江湖道上,与我摩肩接踵击掌把腕过的朋辈。一代人的沉浮颠沛,是怎样浓缩了这一巨变家国的青史啊。而今他们多数消沉于樽边裙下,被浮世的风尘掩埋了险峻的骨相,无人曾识其豪侠面目。 我曾经在一首咏古的诗中感怀——灯下锈刀抚且叹,拳头老茧剥还生。在一个英雄气几乎荡然无存的末世,我们早已稀见贯穿过千古春秋的游侠子弟的背影。华族史传中这一尊崇和荣耀的道气,六甲而来,终于细若游丝而近乎失传了。 我想起我的兄弟王七婆——这个几年前在黄山论道,被80年代诗歌回顾展追认的诗歌烈士——我是该要来说唱他的传奇了。“烈士”自古并非对逝者的追谥,在一个奴性弥漫的社会,烈性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甚至被诬化为某种罪人流徒的基因。而至今伤痕累身却厚颜老皮健在的七婆,在我看来,正是这一古老基因的传承者。 残酒倾尽,朦胧醉眼里,我仿佛再次看见王七婆猩红的泪眼——那是我和他在黄哥家的对酌长聊,谈到我们彼此的母亲父辈,谈到我们相似的江湖物语,扼腕浩叹,泪下青襟。 我常常想象并坚信,即便是如此的风暴之夜,我只要喊他一声,他便会千里之外冲州过府赶来。他瘦削高挑的身手依旧矫健,这个酷爱带刀的男人,依旧还能和我重返我们那嚣张的青春…… 二 王七婆本名王琪博,江湖上容不得那么古雅的字号,遂谐音唤作七婆。七婆乃赳赳奇男子,三十年来游走在诗与刀之间,过着刀头舔血臂上刻诗的生涯。写诗的时候他是琪博,玩刀的时刻他是七婆。其人身形陡峭,打眼望去便知是屠狗子弟,俨然浑水袍哥的范式。但是却胸罗锦绣,时常也不乏利口婆心之处。 他出生在大巴山深处的达州乡下,天然有烈烈巴人的骨质。其外祖父曾经官至国军团座,鼎革之际未肯率军南逃,肃反时被新政枪毙。外婆被划为地主婆,在乡下接受监督改造。其父中农出身,入伍共军,60年代初转业到达县五金厂成为城里人时,看上的却是那个被毙的国军校官的乡下遗孤。 琪博的母亲虽为农民,却是大户人家的曾经闺秀。身高一米七,识文断字,要不是遭遇家国板荡,这样的千金之姿何至沦于田亩。然而蓬蒿之中,能辨物色,她下嫁给那个吃公家饭的采购员时,也许暗想的只是为未来的三个儿女,可以改变一下血统歧视的命运。 琪博的童年身处文革,其外婆和母亲,一样无法逃脱时代的迫害。就在他发蒙的唐家坪小学,时常要看见台上被捆绑批斗的外婆。那时的同学少年,多也感染社会邪毒,难免要借此嘲笑侮辱他的沉默俯首。他终于忍无可忍地暴发,将其中一人在放学路上掀翻于桥下摔伤。 这是他生平初次出手,从那之后,他开始拜师学艺,十岁就习惯带刀行走了。那时的乡下,多有一些民国武师埋名江湖;四川则更是袍哥等道门的兴会之地。琪博的习武好斗,和我一样,源自于少年的恐惧与仇恨。这些时代的烙印,至今也难以从心底驱逐。 某日,少年的他随母赶场卖菜。一土改根子与其母口角,并将其母推倒尘埃,扬长而去。他从腿上拔出羊角短匕,追出百米抱住该人大腿,白刃挥处,一刀见血。那个堂堂大人,竟然被一个孩子的凶狠吓住,挣扎逃走。而初初开始知道护母的他,回家之后竟然差点被惊恐担忧的母亲打死。 若干年之后,他已然是当地声名显赫的大哥之时,独自还乡寻仇,找到了那个当年被他扎伤的老男人。这个在无数次阶级斗争中充当打手的硬农,这时已经被巨变的时代抛弃到恶有恶报的寒苦起点;面对这个当年就令他胆寒的小辈时,几乎跪下谢罪,才免去昔日那个愤怒少年的再度惩罚。 我的青年岁月,亦有过类似的喋血寻仇;在一个真相至今尚未呈现,罪恶不被清算的时代,我从来不屑于泛泛高谈什么宽恕。快意恩仇向来是男人的正业,一个淡仇的人,难免也是一个寡恩的人。同样,一个没有罪感的社会,也必然将是一个没有耻感的社会。 三 以武扬名的王琪博,1983年却成为全乡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全家杀猪宰羊,邀集乡邻庆贺。仿佛直到此刻,这个五类分子家庭,才真正开始要扬眉吐气的生活。 他带上简陋的卧具,其中依旧藏着他的短刃,挑着木箱第一次走出巴山,来到了重庆大学电机系。他和新同学分住五楼,楼上则住着全校的体育队学长。入学次日,楼上泼水,浇湿了他们的衣服,他伸头大骂。片刻,寝室门被一群高大威猛的男生一脚踢开,所有新生胆怯噤声,为首者直奔躺在上铺的他而来。 就在那人伸手锁喉之际,躺着的王七婆反手寒光一闪,刀尖已经抵到了来人的颈项。那个习惯跋扈的老生,从未见过如此阵仗,顿时被钉在床边不敢动弹。王七婆起身下床,用刀顶着那个比他粗大得多的男生,一步步向门外那群人走去。所有体工队的猛汉,无不被这个精瘦莽汉所惊骇,顿时散开两端。他跳起来打倒那汉子,训斥完那些围观的学长,从此扬名立万于重大,再也无人敢欺负这些新生了。 那时的大学,正是诗歌疯狂的年代。而各个诗歌社团,又俨然江湖帮会,崇文而尚武,不时闹出群殴械斗的事件。当年的重庆大学诗歌领袖,是高年级的尚兄。某日,王七婆的一兄弟来向他投诉尚兄的霸道,他立马带着一群拥趸找上门去。尚见来者不善,豪言曰是好汉就单挑。哪知道王七婆身手奇快,一个飞腿便踢翻了学长。尚兄也颇有古风,起身拱手道:看来你确是好汉,是好汉就应该写诗。当下两人竟然握手言欢,杯酒订交,王七婆也就从此入了诗歌的魔道。 这些今天看来近乎传奇的故事,在八十年代的大学,就是司空见惯的寻常轶闻。古语曰:诗有别裁,非关学也。至今可能还说不清涡轮活塞之类知识的电机系大学生王琪博,却突然沉溺于新诗,并很快异军突起,和尚仲敏燕小东等发起组织了“大学生诗派”,并率先在期刊发表诗作。那一年代,正是诗歌江湖最喧腾的季节,各种地下油印刊物遍地茁生。他的初恋给他赞助的酒钱散银,都用来印制了《中国当代诗歌》和《中国诗人》等民刊。 一个力比多显然过剩的山地男人,诗歌并不足以宣泄其全部精力。那时的社会,文革暴力栽培了太多青皮混混,袍哥春典残留的重庆方言谓之“操扁卦”的。重庆素有码头文化传承,沙坪坝的四大“扁卦”都是矮子,凶蛮令人闻之色变,多有骚扰校区的滋事。青壮的王七婆向来英雄主义横溢,遂带领同学少年迎战,几番群劈火并下来,他竟然赢得了几大矮子一生的尊重。并为之出生入死,至今兄弟情分不减一丝。 四 诗歌烈酒与殴斗,这些青春期的男人习作,多与骚动的爱情勾连。山地子弟的王七婆,因为其雄性气质,竟然赢得了一个高知家庭女孩梅的着迷。梅是低一届采矿系的美女,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她的初恋都不免让人不胜鲜花牛粪之叹。但是,如果没有叛逆的爱情,一切都按父辈们字斟句酌的姻缘,又必将缺少几分纯净与浪漫。梅的父母面对女儿与一个不良少年的爱河,实在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临到毕业前夕,采矿系的告别舞会,机电系的男生王琪博想要混进去,向自己的恋人献诗。他怀揣着他的浓烈爱情,强悍地想要闯入外系的花园时,遭到了外系守门男生的嫉妒性阻拦。他习惯了用腿说话,但这次真的过分了,其凌厉的腿脚,直接踢破了对方的下体。于是,拘留十五天,还有三天就能毕业分配的他,终于被学校开除。 那时的这一处分,意味着一个人彻底被体制抛弃。他的父亲风尘扑面地赶来,要接他回到大巴山深处的工厂顶替其饭碗。他浪费了家里几年的供养,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坚决不肯还乡,将接班工作的机会留给了妹妹。老父无奈,只好将他托付给了还要继续上学的女生梅——老父恳请这个善良有教养的女孩,为他驯好这个顽劣的儿子。 王七婆的江湖生涯,因为爱情与诗歌引来的祸端,从此真正开始。他走出了校园,却再也无缘走进单位;在当年中国,一个没有单位的人,几乎难以乞食。梅的暑假回到了蓉城,而他则走向了建筑工地。在跳板上挑砖上下,是他独自领略的第一份生活甘苦。他的江湖兄弟张矮子,不忍目睹他烈日下的颤颤巍巍,也来帮他挑砖。每天一元钱的收入,勉强能填饱他的空腹。但这对于初出校门的他,仍旧是一种不堪承受的艰难。他从栈板上摔下,缝针需要麻醉;他和他的江湖兄弟,那时竟然都凑不出这份医费,只好不麻缝合,硬生生挺住那份疼痛。 梅在家里摊牌,如果不给她的爱情资助,她便辍学。父母只好拿出平生积蓄五千,由她去转给落魄的王七婆创业。1987年,爱情带来的这笔巨资,让王七婆开办了重庆第一家高档咖啡馆。这个农家少年,很快从书上学会了调制各种咖啡的办法;更重要的是,他的江湖声名,吸引了各区码头上的黑白人物。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众多开始操社会的大佬,都被他这个天价酒吧吸引。仿佛不来此处厮磨,便够不上江湖颜面。他第一次看见了这么多钱向他飞来,也因之结识了诸多道上的朋友,形成一生挥之不去的因果孽缘。 五 80年代中旬的中国,“万元户”是一个荣耀的称谓。月入万金的王七婆天性豪爽,久贫乍富之后,则更是一掷千金。龚自珍词谓——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这般境界,大抵是天下多数诗人侠士的幽梦。但是22岁大学肄业的王七婆,竟然当时便已实现。 很显然,一个酒吧已经无法摆平其迅速膨胀的野心。而诗人根底的他,则更容易追逐时潮引领时尚。经不起江湖兄弟的撺掇,他很快卖掉最初发迹的王氏酒居,异想天开地成立了重庆旋风时装演出团。几十个模特美女簇拥着王哥的绚烂生活,青春的招摇和气派,堆砌了他不切实际的财富乌托邦。 我常常疑惑,一个长年衣衫落拓的人,何以半生都迷失在华服靓装的噩梦里,难道其前世原本一个裁缝?很快,他的时装团就找不到T型台了。嗷嗷待哺的大群美女,总不能永远跟着豪气干云的琪哥陪酒交游。于是,他不得不挥泪对宫娥般送走一个又一个红颜。 这是他1988年的美丽与哀愁。这一年,恋人梅毕业,很快与这个冒险家结婚并珠胎暗结。这个单纯年轻的妻子,似乎早已习惯了他的大起大落。那些残存的资产——满地妖魔鬼怪的所谓时装,又很快变成了一个火锅店的红黄青紫。他从美色产业转型到美酒美食,依旧在饮食男女的欲望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活。 欲望的本质,是因为它会盲目发酵膨胀。今天回头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王七婆,只要他耐心守住任何一件事,都早应步入富豪之列。但是他这种人,天生就是那种守个收费公厕,都会梦想连锁的人。于是,火锅托拉斯之梦,再次沿江而下,把他扩张到了旧都南京。我至今也想象不出南京上海人,怎么可能陶然于七婆的麻辣;于是,他铩羽而归,回到故乡达州疗伤。 观察王七婆的生意之路,发现他似乎完全走的是一条访友之路。过去父母责骂孩子,习惯说:人喊不动,鬼喊飞跑。以此譬之于他,活脱脱神似。本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可是朋友太多的人,往往又容易被带入歧途。1989年,一时穷途的他,被朋友吆喝购进大批101生发精,前往广州推销。最后几乎一半的产品送给了黑发浓眉的哥们姐们,还有一半库存着等自己老到脱毛时使用。 那一年,国家夭折了一批孩子,他却在穷愁中成为了父亲。他过去帮助过的江湖人,眼见他兵荒马乱之下的潦倒,开始伸出援手。92年邓公的南巡,再次为创伤的社会注入了欲望的油汁,整个国家沸腾起来。一家集团看中他的江湖经验,为他注资开办又是第一家时髦的餐饮娱乐业,要将干部与群众团结在酒色边上。哪知道他人气太旺,处处搁不下江湖情面,但凡叫声哥就要免单,结果很快吃垮了该店。 六 一个好男人置身于90年代的欲望社会,都不免要变坏;况乎原本野性疏狂的王七婆。他的大进大出,时荣时败,妻子早已见惯不惊。他再次回到达州,和当年出生入死,而今飞黄腾达的兄台一起,成立了山中第一个中外合资公司。 此际的他,摇身一变成为故乡名利场上真正的达人,迷失于灯红酒绿的花径里难以自拔。他不仅染上了豪赌的恶习,且外遇了当地的一位名媛。妻子梅不吵不闹赶去达州,分文不取,决绝地宣布和他走到了道路的尽头。这个令其家人和兄弟都素来敬仰的女人,带着儿子乘车返蓉。满城江湖倾动,夹道相送前嫂夫人。他的父母泪流满面歪歪斜斜地追赶着远去的列车,他独自躲着拭泪,一生愧疚地挥别了这个厚遇过他的女人。 之后,他和这位名媛结婚,生下第二个儿子。豪赌几乎输尽了他的浮财,富贵险中求,他企图再博东山。他和道上的兄弟拎着凑来的几十万现金,潜往缅甸章风镇赌玉。几番勾连,他赊来并发出了一车玉矿到广东,结果货到地头死,买家设套,只给他八辆旧车抵账。他自己搭进的钱财倒无所谓,但是缅甸的边军和江湖岂能善罢甘休。杀手弥城,沿路追到达州,最后几方大佬说合,才了结这笔烂账。 命相术谓,他这样的人,有一双挣钱的手,却没有一个存钱的斗。枪打进来,炮轰出去,说到底是一个败家的末世王孙的作派。但这样的人,任侠仗义,积不下钱财,却偏能积下朋友。也因此,即便偶有山穷水尽,却也能很快拨云见天。90年代中期,阮囊羞涩的他,意外地嫁接朋友关系,给贵州某地招商引资几千万,其中自然不少他的佣金。问题是这样的官商交易,在大陆难免黑幕。省纪委查办自己的属下,也顺带把他从西藏押回取证。 一月囹圄出来,新妻疑似芳心另有所属。暴烈的他找到了那个涉嫌男人,之后新妻带着次子离异。他的两个儿子,就这样相继暌别了他的离乱生活,跟着各自的外婆度过童年。三十出头的王七婆,花团锦簇地孤独在故乡,继续挥霍着他的过手黄白,以及浮躁孟浪的青春。 七 90年代下旬,中国进入房地产的疯狂年代。一路颠沛追赶着商潮的王七婆,这次似乎抢占了先机。他和几个老把子合伙,开办公司,收购土地,预售楼花,几乎兵不血刃就再次白手起家了。 几千万到手,一时财大气粗,竟日挥金如土。这厮仿佛天生跟钱结仇,不糟践一空便觉得人生无趣。虽然弟兄们跟着好吃好喝,难免也有江湖老客开始觊觎他的出手豪迈。赌局越来越大,陷阱自然也越来越深了。王七婆的赌兴和赌品,都是千客的最佳食材。昏天黑地的雀战,闭户关机地厮杀,三天输走两百万,等回到人间时,传来的却是母亲服药自杀的噩耗。 他的母亲早在他被大学开除之日,就闻讯摔倒,从此闹下浑身颤抖的余疾。晚年瘫痪,长期卧病于床,最终选择了尊严的死。十几年过去后,他跟我讲起这一段隐衷时,仍旧止不住哽咽涕泣。若干年之后,他在诗中怀念母亲——妈妈 自从你离开人世后 我便是一个被两串泪珠挂在凄凉上的孤儿 天好高地好厚 我怕 我怕掉下来砸得粉碎 我最怕将来没有一个完整的躯体到下一个世界去见你…… 母亲的离去,终于催他迷途知返。他带着数目不菲的余钱,北上京都创办新国服服装公司。他像一个民族主义愤青一样,要振兴唐装中山装事业,打出了响亮的“穿国服,扬国威”的广告。最后,国威尚未扬起,他的国服却终于破产倒闭。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他空空两袖地再次回到重庆觅食。 他的好运气似乎在前半生已被他挥霍一空,新世纪以来,他几乎是喂猪则牛涨价,养牛则猪升值——反正总是喂不到那个点上。当日弟兄见他落魄,又投资给他在重庆办服装公司,三个月就血本无归。他是那种掷骰子押单就非要一直押到底的赌徒,自认为精通服装业门道,又移师上海开锣。结果三百万现大洋,连个水响都没有听见,就沉落在上海滩了。 一生不肯认输的他,只好再次铤而走险。东拼西凑了一点本钱,单枪匹马闯缅甸,他想在那些百家乐的场子里,重新找回幸运之星。结果欠了放水的高利贷,被护场子的黑帮要活埋。幸好当年阔绰时待弟兄们不薄,千里呼救之际,还有忠义的矮子提着几十万赶来赎命,这才把他从齐腰的黄土中挖了出来。 正如他的诗所云——多年来我在缅甸和澳门的漫漫长路上,固执地单跳着。在零到玖的简单加减中轻狂地吹吹顶顶,先后吹脱了家庭,吹毁了前程,顶起了厚重的债务…… 死里逃生的王七婆,回想当日富贵真是恍若隔世了。就在他决心金盆洗手,重新埋头写诗,并把几岁的次子培养成围棋业余五段高手之时。他那在成都长大的长子,在初中不甘忍受高年级的欺负和勒索,跟他年轻时一样组织群殴,结果刀下一死两伤。还未成年就要面对审判;四年少管刑期的终审,剥夺了这个愤怒少年的单纯时光。兰因絮果,仿佛一切都是血统中的宿命。开始探监孩子的他,似乎这时才顿觉英雄老去,机会不再了。其诗《围棋》开篇就写到——我大儿执黑小儿执白/我左手下黑右手提白/我父子三人奔走于黑白两道/力图走上正道…… 前几年,明显沧桑了的王七婆,赶去成都接他的儿子出狱。我和李亚伟等大群哥们,为他们父子劫后余生的重逢接风。他那还只有高中生年纪的儿子,已然沉默寡言如成人。他略显歉疚地为儿子夹菜,儿子陌生无言地不愿正视这种迟来的父爱。对此两代人都躲不过的囚徒命运,举座黯然。 八 王七婆和我一样,几乎同时在遍历甘苦之后,选择了回归青春钟爱的文学。这时的我们心已老去,文字才终于开始成熟。他难得寂寞地整理完他的诗集《大系语》,交给我责编付梓。他在卷首献词中赫然写道——只要我一开始写诗,这个世界就要死人。 他的诗确实是这个平庸世界少见的江湖浩歌,每一个字都生硬磕牙,翻阅之间隐然如听刀枪迸鸣,是一种荒野奔命和绝谷斗杀的惊骇之声。我的朋辈多是这个时代真正顶级的诗人,当他重返诗坛时,许多人为之一震——这确实是一头硬鸟,能让人尿筋都散了。他的诗有浓厚的江湖气,格局和气场都十分霸道。比如: 今夜 大河奔流 南海北国相安无事,故乡走向黎明 路边的客栈醉了过客与老板娘。此刻谁的娇躯胆敢靠上我的肩,我将是他一生永远的依靠。 今夜我一人 等于万人同聚,今夜我沉默 等于万声齐唱。今夜我一个真小人,像伪君子一样坐着。 即便是一个刀光血影中打拼生活的人,其内心也不免儿女情长;古人说——钟情者正在我辈。王琪博的情诗和情事,也多是江湖上的佳话。他能用近乎强盗的方式表达爱情,这样的独门暗器,确确乎胜似春药麻沸散之类古方。他在用诗写成的家书里这样表白——前生给你一张过时的地图,你就能在今世的生存夹缝找到纤细的我。时间纵然安排你晚到二十年,命运必然让我在该等你的时候多等你二十个春秋……来世提前给我一支笔一片云,我就能预先签下天堂里的责任承包田…… 他给恋人的诗也是充满流氓气息—— 我想通过努力 把你想进怀抱 你生于日期 成长为岁月 行走在桃花之上 睡在笔尖之端 我伤心时你徘徊在记忆的弯道上 你开心时我深陷在一首诗的结尾中 活着只为不与我正面相见 我想启动犯罪的方式扑到你身上 我想动用来世的资金控股你今生的婚姻 你若顺从就等于顺从了往后的日子 你若拒绝就从此拒绝了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你真敢半推半就 那你不是骚货就是水货 就犹如一朵花长在枝头叫开放 掉在地上就得烂 不仅对女人深怀这种野蛮的柔情,本质上说,江湖中人托命于情义二字,也因此才有割头换颈的兄弟。矮子是他一生的至交,这个纯粹的道上人物,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一曲真正令我读之酸哽的《矮子之歌》—— 多年来你一直跟在我身后 踩着我的影子走自己的人生路 如今你已五十了 路虽走得长可仍就矮得像只乌龟 有时你鼓足勇气走在我的前面 我就不知不觉走上了斜道 你教坏我两个儿子 气死我一个丈母娘 你仍是我最好的兄弟 多年来你一直睡在我客厅 帮我挨刀挡枪过着侠客的日子 如今你知天命了还把自己当老婆 有时你依然是个哲学家 你冷嘲李白热讽徐志摩 说诗歌不能当饭吃 你是想让老子走老路去赚钱 你好重新过上吃喝嫖赌的日子 只可惜你的人头长不到我的项上 多年来你跟在我句子后面像个标点符号 帮我传递着意犹未尽的表述 其实你早已大半截身子入土了还食不饱肚 一顿当作三顿吃 三天当作一天过 有时你把老子当天才在看待 有时却把老子当弱智在打发 你说老子两个是尝尽人间百味的人 要吃就吃苦 要么就吃人 说得自己像坨棉花刀枪不入 矮子 想起你笑过之后我就想哭 我枉自比你高这么多 不能为你撑起一片生活的蓝天白云 今夜我独自走在你生日的雨中 身体仿佛是一只巨大的伤口 漫天的雨水象一盆盆盐水直往口子里泼去 疼得我骨头也一阵阵痉挛 我不得不向过去弯下腰去 矮得比你还矮 九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已无多。每每想起这样苍凉的句子,我就难免要感怀80年代大学生这一代朋友的奇特际遇。二十多年来,无数人载沉载浮,大起大落,生死相许,不少的弟兄甚至墓木已拱。现在我们也开始步入中年,当日英雄渐白头,转顾曾经的风云往事,常常想不起究竟是怎样在这个诡异的时代,杀出一条血路来的。 中年失路的王七婆,一定是在某个酒阑之夜猛然大澈大悟,被诗歌那一盏亘古相传的青灯又再次照亮了。名句曰——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他混入江湖的起点似乎源于诗,现在他急流勇退的靠岸点,依旧还是诗。他的一位江湖大哥,为了鼓励他金盆洗手回归诗歌,不惜免去了他的百万债务。但是尽管如此,诗歌在这个国度除非被御用,否则依旧难以养命。道上行话说:换帖子容易拔香头难,讲的还不只是一个放不下的问题,更多的回头者,难在找不到可依之岸。 在他的诗集出版之夜,他在电梯里邂逅了他今天的少妻。这个西南政法大学刚刚毕业的女子,竟然神奇般地爱上了这个一身匪气却已两袖空空的男人。良人者,妻子所以托终身也。当下立地转世的王七婆,终于决心要做一个良人了,可良人得要有良人的活路才行啊。江湖人的本事,讲的就是个平地抠饼,对面拿贼。天知道这厮啥时学过美术,突发奇想开始油画了。虽然最初的作品,多由各码头的老大买走,但老哥们私下依旧觉得他不过是在闹着玩,认为那些买家也多是在还他当年的袍泽之情。 哪知道几年下来,他越陷越深,作品参展,还获金奖——这让我开始吃了一吓。本质上,我是一个美术的外行;乡村世界的品评——只看你画得像不像。如果他上手就是抽象派,玩概念随便涂抹颜料,那我还是难以确信。孰料把他的作品找来一看,还真不是那种蒙人的线条结构色块之堆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现在要他去乡码头支一个摊子,专为农家画先祖亡灵,他那准确且神似的手段,都能从乡亲们兜里掏出钱来——这才是真本事。 我最近在给他的一个短简中戏说——这个社会想要把你娃逼死,看来还真不容易。我们这一拨兄弟也许真没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但飘风泼雨地杀将过来,确实都混成了一粒煮不烂捶不扁的铜豌豆。任是如此,从良的男人和女人一样,也都各有各自的尴尬和困窘。 正如他的诗中所说——一个人走在四个矮子中间混迹道上,不敢说性格是刀削出来的,不敢保证眼泪掉下来不砸伤人,更不敢酒后逢人就摆大型龙门阵。 一个人用药下酒毒死夜晚的孤独,不敢在憧憬的时候露出回忆的神色,不敢说曾经怎样也不敢说将来咋,更不敢说人生醒和醉都是场误会。 一个人娶三妻生两子,不敢刨初恋的根,不敢让老婆听见前妻的电话,更不敢修座四合院把三妻四妾用一道门围进来。 一个人黄泉路边开客栈,鬼门关口摆夜市,不上天堂不入地狱,更不从中生离死别。 许多年前,他有名句曰——带刀的男人,不带表情,带着偏执与狂傲,向未来砍开通行的路。如今,几十年砍砍杀杀下来,他感叹的依旧是——路边有三朵野花,一朵是我,一朵是妻,一朵是女儿;我们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家…… 他一边行走江湖,一边在心底构思诗画,他终其一生似乎都想和谐地处置好自己。然而生活的荒谬,往往如其所说——当政权和我发生摩擦时,我选择了远离专政的心脏最大限度地绕道而行;在一个绝对生存的高度怀揣一颗圣洁的心,把自己绕进了雪域的牢房。 最后,我想说——琪爷,我们也该老了;白发江湖,我能为兄弟你写的,也就这么多了。剩下的往事,该你自己慢慢反刍,和血吐出来咀嚼吧。如果我们这一代都自个悄然刨灰,无声地埋葬自己,我们的儿孙何以知道,我们曾经历怎样一个三刀六洞的时代啊……野 夫 20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