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女

邹氏女章诒和 坐牢十载,我重新认识了我:在压抑的环境,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并非因为没有异性的存在而退化。反而愈发强烈。强烈需要爱,也强烈需要被爱,且不管你是异性还是同性。到了坐牢后期,连做梦有时都是“黄色”的。清晨起来,我手抚面颊,为这样的“梦”而羞耻。后来,我札心通了——我“黄”了,因为我是“人”《上编》楔子  清晨,张雨荷往铝质双耳饭锅里扔进一勺剩饭,加水,加切细的青菜,大火煮开,加盐,搅两下,盖上锅盖,焖十分钟,做成一碗南方人喜欢吃的“菜泡饭”。原本青菜丝是应该用油炒熟才香,但经过底层磨砺,她习惯了简陋、草率。从玻璃瓶里夹出一块玫瑰腐乳——这便是早歺了。胡乱吃下,之后漱口,把短发用木梳“刨”两下,连镜子也不照,知道自己再收拾也是一副倒霉相。拎上仿革黑提包,锁了房门。走出了机关宿舍。  起风了,吹动了马路两侧的梧桐树,树叶沙沙作响。离省城整整十年,重返城市,觉得唯一没变的就是人行道上的老梧桐。  1978秋,张雨荷跨出了监狱大门。这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因为在她的现行反革命罪行里,最重要的一条是恶毒攻击伟大旗手江青同志。1976年10月旗手倒了,张雨荷出狱的机会就来了。一年后,S省法院宣布“无罪释放”,人也回到省城。公安厅负责她的冤案纠正工作,开了个省直系统的平反大会。会上她最后一个发言,都以为要热泪盈眶地千恩万谢,谁知她只说了一句:“我好歹走在了有阳光的路上,可惜更多人死在了没阳光的地方。”主持会的公安厅负责人的脸立马“黑”了。  文化厅负责张雨荷的政策落实工作,找她谈话。她对人事处处长说:“我有两条要求。一、不回剧团,因为十年前我就从那儿抓走的;二、我要住机关宿舍,好歹一间就行。因为机关宿舍有食堂,我懒得做饭。”  人事处处长想了想,说:“我尽力罢。”  张雨荷口气柔和地说:“不给房子,我就住到你家。”  “你敢?”  “你看我敢不敢,别忘了,我是从大牢里放出来的。”  文化厅的最高长官是厅长,这一任的厅长姓伍,单名柏,是一个全国知名女作家的亲侄,喜欢舞文弄墨,省报上常有他不长也不短的散文,写写风景名胜,说说文坛掌故。伍柏对张雨荷安慰道:“放你半年假,四处走走吧!回来的时候,你的工作安置和房子问题,大概就基本解决了。”  “好,我等着。”  张雨荷从南京、苏州、上海、杭州转了一圈回来。果然,伍厅长说到做到。工作安排好了,在文化厅剧目室当干部,道地闲职,绝对冷差。上班无非是喝茶,看报和闲聊。若有歌舞、戏剧、曲艺演出,就去礼堂、戏院泡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剧目室评估演出,张雨荷低着脑袋,一遍一遍看说明书。同事叫她发言。她说:“我刚出狱,现在只会骂人扯谎偷东西,专业知识全忘了。”  这话把剧目室主任气得够呛,跟伍柏厅长说:“把她调走吧,有这个人和没这个人一样。”  伍柏瞥了一眼:“人家关了十年,没疯就是好的。等恢复了灵气,兴许你还够不上她。”  张雨荷的住房也分配好了,是机关宿舍没人要的一间“三无”小平房。所谓“三无”即无卫生间、无厨房、无日照。之所以没人肯住,主要原因是最后一条,嫌二十四小时无日照,人称它是“阴宅”。张雨荷二话不说,扛着铺盖卷,搬了进去。她不嫌,这比住牢房强多了。她不买家俱,到机关库房去找,那里破桌椅,破衣柜,破书架,一应俱全,张雨荷挑了几件拉到“阴宅”,烧一大锅开水,放点碱粉,把所有的旧家俱烫过,拿刷子刷上几遍,再晾干,就用了起来。老家俱咋啦?收过尸的她,死人的东西也敢用。  以往的张雨荷爱说笑。不承想,平素所讲闲话,怪话,牢骚话,反动话在“文革”中被一一揭发出来。她在剧团供职,演员揭发的时候,添油加醋,绘声绘色,有的还加上表演。原本很普通平淡的一句话,经过形象化处理,都成了射向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一支支毒剑,饱含恶意。出狱后的她决心接受教训。偌大一个省文化厅上下几十口,她谁也不搭理,唯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食堂卖饭菜的黄大妈。中饭,晚饭,张雨荷歺歺顿顿都提前来到食堂。端着两个大大的搪瓷碗,候着。黄大妈在哪个窗口卖饭菜,她就站在哪个窗口。小玻璃门儿一拉开,张雨荷总是笑眯眯地叫声:“黄大妈!”又笑眯眯地看着热气气腾腾的米饭和香喷喷的炒肉,盛进自己的碗里,临了,还不忘笑眯眯地说上一句:“谢谢啦!”时间一长,话就多了,张雨荷常向她请教:“猪肝汤怎么做才香?”“蒜苗炒腊肉,你是怎么做的呀?”周日,机关食堂关门,张雨荷自己烧菜。到了周一,她会主动向黄大妈汇报自己的“烹饪”心得。两人亲热极了,黄大妈给她的饭和菜总是比别人多。其实,张雨荷原本就会烧菜,她不过是装傻卖乖罢了。这是监狱里带出来的毛病,女囚们个个讨好犯灶的炊事员,只为碗里能多上两口饭,一勺菜。  张雨荷搭理的第二个人,是文化厅传达室的李大爷。剧目工作室只有一份省报,这张省委机关报,她在大牢里足足朗读了十个春秋,现在都“条件反射”了:瞧见报头,人就晕。她从读中学开始,就喜欢翻阅报纸和杂志。家里,父母订阅了《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且一定就是十几年,直到“文革”抄家,扫地出门为止。外省的报刊杂志,文化厅里也是有的,不过都是给处长级以上干部订阅的。  张雨荷跑到传达室,亲热热地叫着:“李大爷!”接着跟李大爷商量:“每天清晨能不能把《文汇报》和《光明日报》先让我翻翻,之后,再分别送给电影处处长和艺朮处处长?”  李大爷问:“这两份报纸,你要翻多久?”  “顶多半个小时吧。”李大爷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啪”地一响,张雨荷把准备好的一袋上海奶糖撂到三屉桌上。  上班后的张雨荷时不时在文化厅办公楼过道里,与伍柏不期而遇。伍厅长喜欢和她闲扯几句。这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他们碰上了,在办公大楼前面的水泥小路。小路是通向庭园的,文化厅修了一个小巧的庭园,四季有花。为的是职工做完工间操,还可以散散步。  伍柏问:“听说,你现在还是独身。”  “是。”张雨荷答。  “不小了,三十几了?”  “不是‘不小了’,是挺老了。”  “找个合适的吧!再赶紧生个孩子。”  “不想嫁人。”  “为什么?能跟我说说吗?”  张雨荷把目光投向天空,说:“不为什么,我喜欢独身。”  伍柏摇摇头:“时间再久一些,你会改变主意的。”  厅长匆匆走了,小路就剩下张雨荷。以往,她觉得这个庭园很热闹,也花哨,今天开粉花,明天开黄花,一派草木气息。走进稍远一点的松林,特别让人心旷神怡。但是,此刻不同了:树叶稀疏了,色调凝重了,阳光也倾斜得很厉害,倏忽的光线,像个翘课的孩子溜进树林,很快又溜走。阳光的痕迹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自己告别了的青春……张雨荷加快脚步离开庭园,免得伤感。回到办公室,刚好下班,慌忙收拾好钢笔、笔记本和正在死啃的黑格尔《美学》。  走到机关冂口,李大爷叫着她的名字:“张雨荷,你的信。农场的!”  一定是她,一定是她了——张雨荷心里一下子收紧了。  她是谁?  她叫邹今图。一个让张雨荷“独身”至今的女人。  张雨荷站在机关门口,急惶惶把信封拆开。没错,就是邹今图写来的。纸薄,信短,监狱有规定:一封信只准写二三百字,只许写给亲人。  张雨荷:   原谅我直呼姓名,既不能再叫你同改,也不能称你为同志。  知道你释放了,又恢复了工作,我太高兴了!你好吗?我们不是亲友,所以给你写这封信是经过邓梅干事特别批准的。要告诉你的是,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自觉地劳动改造,争取人民政府宽大减刑,提前释放,为的是早日和你见面。  祝你思想好,工作好,身体好!                   邹今图  张雨荷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到一家电影院买了张印度老电影《流浪者》的票。她要用拉兹和丽达的故事,赶走对监狱的回忆。但是回到宿舍,人躺床上,邹今图就钻进了她的脑子。  人未合眼,心已乱。第一节  张雨荷到M劳改农场女犯中队,就认识了同在二工区劳动改造的邹今图。她给人的印象很不一般:如男子一样的壮硕,比所有女人都灵巧。出工,她走在前面。跨一步,顶别人两步。收工,也走在前面,别人筋疲力尽,她神采奕奕。回到监舍,大多数女犯在洗洗涮涮,邹今图已收拾得妥妥当当,换上干净衣裤,盘腿坐在铺位上,一针一针纳鞋底了。她的面孔无论从正面看,还是从侧面瞧,都带“男相”,四方脸型,鼻隆嘴阔。皮肤微黑,眼珠是灰黄色的,头发粗得吓人,好象每一根都能当铁丝用。邹今图的针线活实在好!拿上针线,那粗大的手指顿时柔软起来。绣花针拖着细细的五色棉线,像着了魔一样,飞来穿去,缠来缠去,又服服帖帖落在布上,组成美丽的图案。她和刘月影的女红是中队里最好的,差别就在花鸟图案的设计和颜色上了。刘月影的艳丽,她的淡雅。  张雨荷喜欢看邹今图刺绣,除了她喜欢看,那个半疯癫的留美博士李学珍也喜欢看,而且一看,就不说胡话了。张雨荷没看几回,二工区组长苏润葭就警告张雨荷:“别接近她。她是根针,你若成了线,那就缠死了。”  张雨荷奇怪:“什么叫缠死呀?”  “黄君树就被她缠上了,每年受罚。”  “她俩咋啦?”  苏润葭不答。  “倒底怎么啦?”张雨荷又问,  苏组长悄声吐了三个字:“磨豆腐。”  “什么叫磨豆腐?”张雨荷忽地懂了,喊了一句:“是不是同性恋呀?”  “你喊什么!”苏润葭狠狠瞪了一眼。  张雨荷觉得自己是“蒙”对了,对“磨豆腐”三个字却不解其意。  自苏润葭提醒后,张雨荷也曾留心观察,似乎邹黄二人的行止没什么异样。她对黄君树印象不错,清秀、纤弱、沉静。从不说脏话,还有难得的文气。  初夏,周六的晚上,女犯中队陈司务长,从收音机里听了天气预报后,便把张雨荷叫到队部办公室,说:“我不得空。派你明天下山到县城的粮站,把我们中队下个月的囚粮指标办好。”  “是。”张雨荷站得笔直,简直是喜出往外!  陈司务长随即将盖了农场公章的三联单递给她,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钞票,说:“你在县城给我买两包代乳粉。陶陶等着要吃。”陶陶是她的儿子,一歺多。陈司务长又补充一句:“你带张塑料布去,把代乳粉包好,听说明天有雨。”  回到监舍,易风竹问道:“是哪个干事叫你?”  “陈司务长。”  “司务长叫你,准是有好事。”  “为什么?”  她舔舔干瘪的嘴皮,说:“司务长喊人办事,肯定要你买吃的,穿的,对不?生产干事派犯人到场部,肯定要领农药,扛化肥。最怕管教干事喊犯人,一定是有谁捡举了你,叫你去‘背书’。”  苏润葭打断了易风竹的话头,说:“你就会讲劳改经。晚上政治学习,让你说说国内外大好形势,怎么吐不出一个字来?”  听说张雨荷明天要进县城。那些坐在自己铺位上打补丁的纳鞋垫的,靠着枕头养神的女囚,都围拢来了:  “你帮我带半斤糖吧,我给你钱。”  “我要一块香皂。”  离张雨荷铺位最远的犯人叫陈慧莲,她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小皮夹,翻出五毛钱,要身边的姜其丹递给张雨荷,很恳切地说:“你明天进城,帮我买半斤水果糖,要上海货。我有时发虚,心慌,嘴里含颗糖,人就会好受一些。”  陈慧莲七十岁上下,是天主教徒,面容消瘦,不苟言笑,一对眉毛,弯如柳叶,一口好牙,细密洁净。无论三伏还是三九,都是一件雪白的衬衫贴身,再配上煞白的皮肤,别说是监狱,就是在外面,这样的老妇也是少见。张雨荷小时读教会学校,能想象出她昔日的仪态来,怎地也发配到这里了?姜其丹偷偷告诉她,:她的是‘里通外国’罪”。  张雨荷问:“是向外国人提供情报啦?”  姜其丹把头一歪,轻蔑地说:“胡扯!拿我来说,仅仅和教会里的外国人说几句话,也是‘里通外国’。”  平素,张雨荷同姜其丹很“合拍”,甚至不用说话,凭眼神就能交流。犯人之间的“过节儿”,张雨荷搞不明白,除了问苏组长,就去找她,而且她比苏润葭有人情味。  张雨荷对陈慧莲说:“你的病靠吃糖不管用,要找卫生员才行。”  “你是指那个吴艳兰吗?”她摇摇头。  陈慧莲说:“这个人心肠不好,从来不把我当病人。”  “为什么?”  “嫌我是资产阶级加帝国主义走狗,罪大恶极。”  “吴艳兰是一贯道,她有资格说你?我看天主教比一贯道强。”张雨荷这句话,让从来不笑的阵慧莲,笑出了声。可怜她瘦成一把骨头,张雨荷说:“半斤太少,吃不了几颗就没有了,遇见奶油的,就给你买一斤吧。”  “奶油糖?”陈慧莲眼里闪出光亮,接着又叹气,说:“不能多买啊,我和你不同,没有经济来源。”  陈慧莲是老病,心脏病严重。这病在外面还有治,可到了监狱,只有等死。女犯中队的干部批准她不外出劳动,已昃法外施恩,特别宽大了。姜甚丹暗帮她料理生活琐细,为此多次受到点名批评。她不管,照样干。一次,给陈慧莲洗内裤,被告发。  晚上,在小组学习会上,她站在当中,工区干事邓梅问:“你错了没有?”  姜其丹答:“错了。”  “错在哪里,你说说。”  “错在违反监规。”  邓梅问:“监规怎么规定的?”  “犯人之间不得互相拉拢。”  “下次陈慧莲叫你洗东西,你做不做?”  姜其丹不答。  “你还做不做?”  她低着头,只是低着头。  邓梅急了。走到她跟前,吼道:“你以后还做不做?”  姜其丹仍是不吐一字。  “啪”——邓梅伸手搧了她一个耳光。  这是张雨荷第一次看到邓梅发威,打人,没想到挨打的是姜其丹。姜其丹当没事儿一样,把头一扭。扭头的一刻,与张雨荷的目光相遇了。那一瞬,张雨荷觉得她就是英雄。  张雨荷接过陈慧莲的钱,姜其丹就凑过来问:“她给你多少钱?”  “五毛。”  “你等着,我再添几毛。”  别看监狱犯人穿一样的衣,吃一样的食,日子还有不同。张雨荷的母亲每个季度都有汇款,侭管每次不过两三块钱,但就凭着这个,她成为女囚们最羡慕的人。像死去的汪杨氏,侭管有四个儿子在公社劳动,可她还要从每月二块五的零花费里积攒点钱,春节的时候寄给儿子,嘴里不停地念叨说:“当社员还不如当犯人,只有工分,没有现钱。”  刘月影不也是攒钱寄给在成昆线上工作的儿子吗?差别就是这样大。张雨荷觉得监狱苦,可许多农村犯法分子觉得囚徒除了没自由,日子过得比社员强,怪了。  即使没有政府提倡和展开“改造与反改造”斗争,犯人之间也始终存在着无法消除的摩擦、隔阂与罅隙,由此发出许多口角、较量、甚至打斗。然而,在“吃”上,所有的罪犯都是一致的。  “张雨荷,给我买一个猪肉罐头吧,记住!挑的时候,要选猪油多的。”说话的是黄君树。  “我怎么知道油多油少?”  黄君树说:“你就看玻璃瓶子里的那层白油嘛,厚,就是油多;薄,就是油少。”  张雨荷笑了:“我还真的长了见识。”  李学珍凑了过来,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张新崭崭的五元钞票。大声道:“我要买十斤糖!”好神气!  易风竹从后背给了她一拳,说:“你以为在美国吧?想得倒好,十斤糖!”  监舍的人哈哈大笑。张雨荷说:“我买不了那么多。”  李学珍气呼呼,问:“为什么你给黄君树买?给陈慧莲买?分明不平等嘛!”  很久没听到“平等”这个词儿了,张雨荷接过女博士的钱。说:“我尽量吧,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待众人散去,苏润葭对张雨荷说:“明天给我秤半斤豆板酱。有时嘴里头真没味儿!,喏,这是瓶子,里头有两毛钱。”  “你怎么把钞票放到瓶子里?钱是最脏的东西。”张雨荷说。  “再脏,也没有这里的人脏。”  “我就觉得自己不怎么脏。”张雨荷说。  虽然监规上规定,罪犯不得高声喧哗,实际上,只有等所有的犯人都入睡了,这间拥挤着几十人的牢房,才会有宁静。  无需多久监舍里鼾声起伏,张雨荷一向患有失眠症。到了劳改队就无药自愈了。其实,有药:这药,就叫“累”。收工回来,累得连话都不想说,只想躺倒,躺在哪儿都可以,倒在什么地方都行。张雨荷毫无睡意,全副心思地盘算:明天进城自己该吃什么,炒肉一份,是肯定要买的,要一口气吃光,一片也不剩。若碰上炒猪肝,也要尝上一盘,唉,好久没尝了。要吃上两根焦黄的、香香的油条,还要一碗炒饭,再要一碗馄饨,一碗醪糟,里面的鸡蛋要放两个,起码两个。最后还要吃点甜的。张雨荷很清楚,犯人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在家里听留声机,有的门前听狗叫,有的读了半辈子书,有的种了一辈子庄稼,如今同睡一条铺板了,还有了许多相同处。最大相同处是都想吃好的,如一碗白米饭,一块大肥肉。  第二天起来,张雨荷的精神并未因失眠而萎靡。当班的干部是中队长,见她穿的衣服不像是上山劳动,便问:“你今天去干什么?”  张雨荷答:“报告中队长,是昨天陈司务长让我进县城拿囚粮的三联单。”  中队长又问:“就派你一个?”  “是。”  陈司务长大概是听见了中队长的询问,忙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解释道:“就是到县城拿张三联单嘛,派个有文化的犯人去就够了。”  中队长点点头,不再说啥。  张雨荷心里高兴透:这一下,没人监督了,想吃啥,吃啥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了。  张雨荷下山了,快步如飞;如同怀春少女扑向渴望已久的情人。第二节  这个靠近西南边陲的县城,北倚元宝山,南临沙白河。顾名思义,那山,远看状如元宝;那水,一眼可见河底白沙。据说,从小喝这水长大的女子都是眉眼柔如水,皮肤白如沙,即使相貎平平,也是别有风致。  邹开远算是县里有头有脸的人。乡下有田土,城里开药铺。开药铺是经过惦量的,不管你有钱还是无钱,不论你是国军还是共军,人都会生病;即使是落草为寇,也有生疮害病的时候。所以,越是动荡不安,兵荒马乱,药铺的生意就越兴隆。邹开远善于经营,也懂得点医,一些丸散膏丹还能亲手配制,常说的一句话是:“未知病,焉知生。”他凭做事用心,没几年就发了。在待人接物方面,多采取“守势”,都是别人找上门来。就这样一个看起来比较消极的处世态度,却使他在县城有了不错的人缘。  所谓县城,无非是一条贯穿全县的马路和几条小巷。那时所谓的马路,根本算不得马路,土路罢了。巷子的名称,都易记好听。玉兰巷,是因为街的两头各有一株玉兰。烟袋巷,是由于街巷在三分之二的地方拐了一个弯儿,呈烟斗状。火塔巷,那里肯定有座水塔。邹开远的药铺坐落在蓝白巷,巷名以一个染房命名,它专营以蜡染之法做蓝白图案的土布。虽为蓝白二色,却美丽奇绝,什么时候看,都清爽宜人。在染的图案中,又以“八卦图”,“蝶穿竹”和“葫芦万代”三种图案最有名。“蓝伞把天撑得稳,鱼虫鸟兽都开心”,这是当地流传的“蜡染歌”里开头的两句,说得一点不错。  读过私塾的邹开远,没打算把生意做多大,日子过得滋润,手里有点闲钱,足矣。他喜欢老庄,处世超脱,再烦心的事,也能淡然处之。“活在乱世,能安心赏月,就行了。”这是他常说的一句。对生老病死,他持宿命观点,说:“别惦记长寿,无非是说来好听。依我看,越想长寿的人越早死。阎王爷手里掌着生死薄吶!什么时候想起你来,朱笔一勾,就跟着走了。”邹开远的日子也简单,每日二歺,下午一顿,大多在家,必有他吃不厌的一盘蒜泥白肉,半斤起码。旁边是个小碗,碗里装的是米醋。白肉蘸米醋,一片接一片,三下五除二,能把这盘白肉全部塞进肚子里。到了娶妻的年龄,他身体壮健,品貎端正,唯一不足的是眉毛略淡,眼睛略小,显得英气不足。但因家产殷实,为人踏实,仍是县城里受尊敬和被羡慕的人家,都说谁家的小姐能嫁到邹家当媳妇,才叫福气呢!按着老规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父母包办下,经过一番挑选,他结婚了。夫人金氏,眉清目秀的,是一家茶庄的独女。茶庄经营的是本省盛产的沱茶和红茶,通过船运,贩卖到外省。  成婚那日,诸事顺心。喝喜酒的人,没个不高兴的。唯有揭盖头的时候,邹开远急了些,气力大了些,不小心把斜插在新娘鬓角的簪花,扯了下来。女客们不觉“呀”地惊叫,老辈们说,不要紧,捡起插上就是。谁知新娘把头一扭,不干了,背转身去。好一阵劝,才重新面对新郎站好,婚礼得以继续,但热闹气氛似乎差了一截。  夜静了,洞房里传出男女间的对话——  “为什么不让我把花儿戴上?”  对方沉默。  “是嫌我吗?”  “不是:  “哪为啥?“  “簪花本是个又干净,又讲究的对象,一旦落在地上就任人踩踏了。“  邹开远问:“那你让我踩踏吗?”  对方又是沉默。  “说呀?”  “不说。”……  裙翻绿浪,袖洇红霞。毕竟是开药店的,那床上气象万千,与寻常男人自是不同。女人先是心满意足,之后就气喘吁吁地求饶——若再来一次“踩踏”,自己就要被踩死踏穿了。征服女人需要有“十八般武艺”,从涵心养性到一饮一啄,邹开远慢慢施展,白天是一丝不苟的老板,夜里是天塌地陷的斗士。他喜欢女人,性欲旺盛,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太想要孩子了。  邹开远深情地对妻子说:“以后,你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自在得跟‘风摆柳’一样。可就是要给我生孩子啊。”  “嗯,生。”女人羞得深深地把头埋进了被子。  知道妻子喜欢花草,邹开远让伙计在院子里栽上一排杜鹃,一排山茶,红白两色相间。又砌个花坛,种上梅与菊,希望从春到夏,都有花看,有香可闻。他觉得这样才与花模样、玉精神的妻子相匹配。  妻子从不过问丈夫的药铺,一月下来挣了多少钱,半句也不打听。因为识字,金氏能整日看书,《红楼梦》翻了无数遍。也写字,每日两页小楷。若有戏班到县城唱戏,那是一定要去的,什么《王二姐思夫》呀,《杜十娘》呀,场场不误。很多戏的剧情来自《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她太熟悉了。这些书在娘家就都看了的,尤其喜欢看好角儿的表演。像王二姐思夫之时和杜十娘跳江之前的大段唱腔,实在是好,听了还想听。邹开远知道自己女人是兰心蕙质,冰雪肚肠,便也放手让她去听。一次邹开远多喝了酒,趁着酒劲,用一根筷子敲着酒杯的杯沿儿,一手按着金氏的肩膀。说:“你能给我唱一段‘思夫’吗?”  金氏嗔道:“我是妻子,不是戏子。”以后的金氏还是看戏,但热情大减。这件小事,让邹开远看到了妻子性格里冷静的一面。  金氏善女红。说起来,也是家传,自幼就勤习刺绣,衣服,围裙,荷包,鞋垫都可以自己绣出图案来,图案以花朵、飞禽和几何图案为主,样子都娇柔可爱。有一次,邹开远看到她绣的一块门帘,深蓝土布上是一对飞翔的白凤凰,那张开的翅膀就像眼前有空气荡漾其间。丈夫感慨地问:“你是仙女下凡吗?”  春华之后,跟在后面的是秋实。一日,金氏呕吐得一塌糊涂,人顿时软了下来,白净的脸变得蜡黄,有时几乎走不动路,身上像没了骨头。问医后得知:有喜了。告诉丈夫,邹开远兴奋得成了一个孩子,围着院子转了几个圈子,两只手也不知道该放在哪儿了。接着,就开始在这座小县城里转悠,酒馆,茶馆,布店,肉铺,干果杂货店,理发馆,都转悠到了。最后,往县城中央的交叉路口一站,尽情感受到近似春风般轻柔,又近乎秋阳般的温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给你找个丫头,好好伺候你。”  挑个小丫头或选个老妈子,还不容易?偏偏碰上这个心高气傲的金氏,就难了。  来了一个,初试还行。干了不足一月,就打发了,嫌手脚太笨,端一碗粥,死掐着碗沿儿,指甲盖儿都“掐”进粥里了。  又来一个,也是干了没多久,嫌脑子发“木”,夫人问一句,张着大嘴,两眼朝天,半天不答。于是又打发了。  再来一个,还算满意,不笨也不傻。正待“转正”,却发现脾气太大,一次,把汤面做咸了,金氏说了一句,这就不行了,跺脚又撅嘴,弄得金氏反去哄她。于是再次打发。  事大概就是需要绕来绕去,才有着落。一个年轻的女子出现了,据说她来自很远的地方——自称叫六九,即“留久  ”之意。金氏把她留下,改字不改音,叫留玖。  留玖生得水灵,凤眼,薄唇,两道冲眉斜插鬓角,给人一种灵巧、自信,甚至带着几分凌厉的感觉,学啥都快。一副好身子骨,身轻如燕,走起路来像一只随风飞舞的蝴蝶。金氏不让她干粗活,就搁在身边当个贴身丫头使唤,陪自己打发时光。初来,以为留玖会觉得日久生厌,偷着出去玩玩,谁知道她非但寸步不离,还常常给她揉腿捶背,一个时辰下来,额头上连个汗珠也无。这更让金氏把她当成宝贝。  肚子渐大,留玖主动提出给金氏洗澡擦身。初夏的夜晚,留玖把洗澡的大木盆端到卧室,先把一壶热水倒进盆里,又烧一壶放在盆边,好随洗随续。再拉上窗帘。  金氏说:“太暗了吧?”  留玖低头说:“暗呀,暗才好。”  衣裤尽褪,全身赤裸。金氏自己倒有些不好意思。留玖却不在意,从容搀扶她坐进盆里,再用自己细长的手指,往她身上撩水。不时地问:“烫吗?”滑腻的肥皂泡沫涂满了上身,香气四溢,前胸,肩膀,脖颈,后背,腰,腹,胳膊,大腿,小腿,脚趾,顺次洗来,金氏深吸一口气,说:“好舒服!”留玖攥住金氏肥大的乳房,细细地上下搓,慢慢地左右揉。灯下,留玖的脸上兴奋得竟有了红晕。这情景太诱惑人,能引发出心底一股无名的冲动,侭管是女人对女人,留玖搀着金氏两只胳膊,让她站在盆里,细声道:“我给你洗洗下面。”  金氏任她摆布了。留玖把沾满的肥皂泡沫的一只手,伸进屁股夹缝中间,有如探路。金氏感到不惯,说:“那个地方,我自己来吧。”  “我来吧!肚子大了,不好弯腰,也够不着。”留玖说这话,并不看金氏。  留玖用两根手指围着阴蒂,像转圈一样,转了又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金氏大惊,用手臂把她的手挡开,说:“你别洗了!”  “这儿最脏了,我要好好洗。”留玖的声音与神情,全然不可琢磨。  在用毛巾给夫人擦干的时候,留玖说:“眼看着入夏,这澡以后就更要勤洗了。这事,得听我的,要是嫌我手指头不好,下次我用脚趾头洗。”  “脚趾头洗?”金氏眼睛瞪得老大、老大。  对呀,用脚趾头洗下身会更舒服,洗了还想洗。“  这个本名叫”六九“的女子,到底来自哪里?天上的仙女?还是地狱里的妖精?金氏觉得自己的神智恍惚起来。  骤然间,有风掠过,从窗帘的缝隙吹进,凉啊!站在身后的留玖伸出双臂抱住金氏的粗腰,小脸贴着她还冒着湿气的后背。说:“太太,别怕,有我呢!”  金氏的手指找到了留玖的手背,不想,这手背的皮肤也光洁润滑,她哪里是丫头?  夜里,金氏对丈夫说:“这个留玖,人小鬼大。”  邹开远问:“她怎么啦?”  妻子说:“今天她帮我洗澡,那个媚劲儿啊!洗到你去的那个地方,还把手指伸进去。我都有点受不了。”  丈夫笑了:“她是个女的,我怕啥?”  金氏说:“她可不是傻丫头,我看呀,她将来不是咱们家的福星就是祸根。”  “你别胡说。”邹开远一只胳膊支着下巴看着爱妻,一只手掌握住她的乳房,动情地说:“给我生个儿子,快点生,我都忍不住了。”  “啥忍不住了?”洗澡后的金氏心情大好,有意挑逗了一句。  邹开远的手一下子滑到了她的私处,说:“丫头只是外面转,我是要进去转。”  金氏有些得意:不管肚子多大,自己还是有诱惑力的。  孩子出生了!  第三节  张雨荷踏进县城大街,人就亢奋起来。如果拿面镜子照照。耳朵一定是立着的,鼻孔也张大许多。走过茶馆,闻到茶香;经过饭馆,闻到饭香;路过理髮馆,闻到肥皂香,迎面走来一个干部模样的女人,她闻到了百雀玲牌凡士林的气味,连肉铺飘过来的腥气,都是好久没闻到过的了。从被关押的那一天开始,张雨荷就认定自己告別了尘世,也结束了灵魂。日子越来越漫长,內心越来越悲凉。之所以悲凉,除了牢狱之苦,还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的死亡。如美食,如饮茶,如读诗,如听戏,以及少女的对爱情的幻想。总之,你不是你了。  竹色浓郁,白云烂漫。万不想,这个连房子都成不了片的县城,让这个生长在大城市的张雨荷复活了:从心脏、肺叶通过血脉和神经,迅速蔓延到筋骨、四肢;所有的关节都放松了,所有紧缩的肌肉也舒展了。张雨荷想起从前看的一本书,那上面说:对跌入犯罪深渊的人,拯救办法有惩罚,有教育,有劳动,有感化等等。其实都错了,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而言,搭救囚犯的最好办法就是吃。一旦吃到人间美味,他(她)们的心连同情感,就会返回人间,有如莽汉在一桌可口的家常菜面前,能夠迅速伏贴安静下来;怨女呷一口清纯的美酒香茶,就会把积郁在心头的忧愁化解排开。  她先到县粮食局,把囚粮三联单办妥,办事员抬眼看着她,说:”没想到你的普通话,说得这么好。“  张雨荷说:”我是外省人。“  ”外省人怎么到我们这里来蹲监狱?“  张雨荷笑道:“只要不小心,就能犯罪。”办事员听了,直点头。  为买猪肉罐头,她跨进县城最大的副食店。张雨荷请售货员拿了三个同样的罐头,并排放在一起,俯身躬腰,让眼睛和柜台持平,像射击手那样——闭一只眼,覎一只眼地瞄准这几个玻璃罐头,以判断哪个罐头里的白色猪油多一些。  售货员等得有点不耐烦,说:“別看了,都差不多。”  张雨荷客气地说:“刚看都一样,细看还是有区別。”  “区別也就在多一口少一口之间。”  “多一口,不也是多嘛。”  售货员不再说啥,索性让她挑个夠。  该给苏润葭买豆板酱了,男店员揭开裝酱缸的蓋子,滿屋立即弥漫着一股既臭又香的气味,虽然不好闻,但也是好久没闻过了。张雨荷拿出裝在人造革手提袋里的玻璃瓶,请小伙子尽量用长把铝勺“擓”缸底的酱。  “缸底的酱稠,你倒机灵哇!”男店员笑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邹氏女
邹氏女-2
邹氏女-3
邹氏女-4
邹氏女-5
邹氏女-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邹氏女
邹氏女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