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孙悟空面子。孙悟空不可能胜,所以佛祖说许败不许胜。 2. 把大鹏骗出来打。 孙悟空把三个妖怪引来后,将身一闪,躲到如来佛的背后。只见那过去、未来、见在的三尊佛像与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布散左右,把那三个妖王围住,水泄不通。 狮子精慌了手脚,叫道:“兄弟,不好了!那猴子真是个地里鬼!那里请得个主人公来也!”大鹏道:“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 这魔头不识起倒,真个举刀上前乱砍,却被文殊、普贤,念动真言喝道:“这孽畜还不皈正,更待怎生!”唬得老怪、二怪,不敢撑持,丢了兵器,打个滚,现了本相。 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从来没有见到他们动过手,估计也只是唐僧式的人物,不会打,但是念动真言厉害,和紧箍咒一样的, 他们肯定是在狮象身上下了什么套子的,一念咒语输入密码,狮象就会倒在地上疼得打滚。 大鹏腾开翅,扶摇直上,轮利爪要刁捉猴王。 孙悟空躲在如来佛的金光影里,大鹏要来刁捉。这就有问题,他的进攻目标是孙悟空,不是如来, 他为什么敢当着如来的面去捉躲在如来身后的人? 这就只能说明他和如来是再熟悉不过的人! 如果是敌人,那么进攻目标一定先是如来,后是悟空。 如来把那鹊巢贯顶之头变做鲜红的一块血肉。妖精轮利爪刁他一下,被佛爷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就了筋。飞不去,只在佛顶上,不能远遁,现了本相,乃是一个大鹏金翅雕。 大鹏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 1. 你怎么要对我下手? 2. 你是不是真的要搞? 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 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大概是如来佛欠大鹏的人情。 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那大鹏欲脱难脱,要走怎走?是以没奈何,只得皈依。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大鹏五百年前跑来把这一国之人全部吃光的主要原因,是如来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而如来并不阻止他吃人, 一定是大鹏有功于如来。 否则的话,大鹏就在如来的眼皮底下吃人,如来怎么就不管呢? 怎么饿坏了他有罪呢? 结果是如来与大鹏合并了,大鹏做了如来的护法。 大鹏说:“泼猴头!寻这等狠人困我!”可见如来是个狠人。反过来想一下,大鹏要是打赢了,那佛派就得改朝换代,无论谁当佛祖, 都是个狠人。 因为没有真打, 如来与大鹏究竟谁更厉害?不知道,估计是大鹏吧,哪个领导会用一个打不过自己的人当保镖呢? 第八十六回: 行者道:“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 可见, 在孙悟空眼里,老君、如来是前台领导,背后还有实力更强的元始天尊与大鹏。 (60) 唐僧在女儿国结婚了 当唐僧来到女儿国时,大家总以为这里发生了一个很浪漫的故事,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还是从原著上找答案: 这个地方没有男人,所以,当他们到来时, 所有的女人们一齐鼓掌欢呼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女儿国的国王愿意以整个国家为嫁妆嫁给唐僧,想和他结婚,生子生孙,态度绝对是诚恳的。唐僧究竟愿不愿意呢? 我们暂且先不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只看他的实际行动是怎样的。 1. 第五十三回结尾说:“次日天明,出离村舍。”可见,是天亮的时候出发上路的, 大概是早上的六七点左右。 2. 第五十四回开头说:“别了村舍人家,依路西进,不上三四十里,早到西梁国界。”......“言未尽,却至东关厢街口。” 三四十里路, 按常人步行匀速时间计算,只在三四个小时。还没说上几句话,就到了西梁城的东门。因此, 唐僧到达女儿国的时间应该是在上午的10点钟左右,大概范围是9--11点。 3.一到, 就在迎阳驿馆休息。驿丞去向女王传报。 4. 女王说乃是今日之喜兆也,并立即叫太师来说媒。唐僧假装答应后, 太师不等宣诏,直入朝门向女王报喜。 5. 不多时,女王大驾出城,早到迎阳馆驿,把唐僧带上车,女王说:今天是吉日良辰,可以结婚, 明天请唐僧登王位。 6. 孙悟空叫他假结婚,这叫“假亲脱网之计,一举两全之美也。”唐僧道:“贤徒高见。”遂答应了这门亲事。 7. 三个徒弟当时就吃了一桌唐僧的喜酒,同时文武女官,各依品从,分坐两边,女王一一传杯,向各位敬酒, 唐僧也擎玉杯回礼,与女王安席。 8. 酒席一吃完,女王叫唐僧登王位,唐僧说:“不可,明天才是登王位的黄道吉日,今日先印关文,打发他们去也。” 女王依言。 9. 唐僧说:“陛下同贫僧送他三人出城,待我嘱付他们几句,我却回来,与陛下永受荣华,会鸾交凤也。”(唐僧说出的下流话还非常文雅) 女王不知是计,不多时,大驾出城,已到西关之外。 10. 长老慢下龙车,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 女王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喜筵都吃了,如何却又要跑?” 11. 就在这时,蝎子精弄阵旋风,把唐僧摄去了。 12. 三个徒弟寻来,孙悟空与蝎子精打到天黑。 这就是唐僧在女儿国的全部过程。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一、时间很短暂 唐僧到女儿国的时间是上午的10点钟左右,离开的时间最迟是在当天的下午4点,离天黑尚早, 并没有过夜。 前后最多只有6个小时左右,这么短的时间,一直都是在大白天,一直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唐僧不可能和女王发生性关系, 并不是有些人瞎想的那么回事。 第二、唐僧已经结婚 唐僧的徒弟和女王的下属都百分之百地吃过她们的喜酒, 这究竟应该算做什么? 过去结婚是不拿证的,以酒席为证,只要请客吃过酒席,夫妻关系就开始生效了,就是放到今天, 有许多地方还是这样的。 何况人家女王是有媒人的!是有选定结婚的良辰吉日的! 是有婚宴酒席的!又何况你唐僧是已经答应了人家的! 喜酒也吃了,赖都赖不脱的! 所以,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唐僧和女王的婚姻关系已经成立!尽管没有圆房, 女王也是他的合法妻子。 可能还有人会说, 这是假装的,不算。请你先不要看他的动机,要看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事实!事实就是他已经结婚了! 如果你认为他没结婚,请你告诉我,他的这种行为是什么?! 第三、欺骗的手段 不管唐僧愿不愿意,他已经结婚的事实是不能否认的,你说是假结婚, 他这就很高尚了?! 就算他想做一名合格的僧人,不想破色戒,难道这不是破了诳戒吗?!出家人不打诳语,欺骗这个女人该不该? 但是, 这不叫欺骗,这叫“假亲脱网之计,一举两全之美也。”这个计本来是孙悟空出的,但唐僧连呼“高见!高见!” 第四、突然抛弃 唐僧和女王之间并不存在电视上放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 他们之间没什么感情可言,唐僧采用欺骗的手段离开时,还显得颇为得意。作为一个僧人,他应该双掌合十,可他却是行的拱手礼, 他这个和尚的“拱手”显然含有轻蔑之意。 你回去吧,我走的。 一结婚就抛弃妻子,这真的算得上是一难! 第五、女王怎么想 这个女人从一开始得到的信息就是:唐僧愿意和她结婚,并且安排好了让自己的徒弟去取经,而且也实打实地和她一起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 弄得举国皆知。 从头到尾,她没有听到唐僧说半个不字。 可刚刚一结婚, 老公就跑了,你说气不气人!又有几个人碰到过这种事? 还有更气人的! 一直以来, 对唐僧的这种欺诈行为都是赞赏的!好个唐和尚!好个有道高僧!那个伤心的女人呢? 却被称为痴心妄想的粉骷髅!(甚至西游记把所有的女人都称做粉骷髅) 第六、告别时的深意 告别时, 唐僧不是行的和尚礼,而是以“拱手”行的俗家礼,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唐僧不是以出家人的身份向她告别,而是以还俗的身份向她告别。你别看他和孙悟空商量时说的是假结婚, 他和这个女人可没有说刚才是假的,更没有说要解除婚姻关系! 他说的是: 你回去,让我去取经。(我现在忙工作去的) 那么, 他们的婚姻关系依然存在! 对于唐僧来说, 他是活的,他可以说这是真的,也可以说这是假的,反正你是估不透的。而对于这个女人来说,她已经结婚了,一结婚老公就出远差去了, 她还得在家里等他回来,你说要是这个女人再遇到一个男人时,她究竟还能不能和别人再结婚? 再不要吹嘘他有什么定力,他已经破了诳戒,并且情节极其恶劣。 (61)唐僧有没有桃花运 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了那么多的美女,并且都是主动地向他投怀送抱,十分令某些人羡慕。然而,唐僧他是个和尚,从这个角度来看, 他不应该破色戒,但是,唐僧他同时也是个正值壮年期的正常男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可能不破色戒。 这是一组非常尖锐的矛盾,那么, 唐僧的定力究竟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 唐僧是一个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气宇轩昂、丰姿非俗的男人。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当他受到惊吓的时候, 表现出的恐惧懦弱不像个高僧的样子,再就是有的时候,气量过于狭小。 不过, 当唐僧遇到美女的时候,他的所有弱点都不会立刻暴露出来, 因为美女对他的第一印象只可能是外在的。唐僧的外在形象足以使美女一见钟情。 唐僧一共遇到了多少美女呢?这个在西游记中是有明确记录的。 最开始是菩萨试他,警告他,所以我们不把这个算进来。 第一次遇到美女, 是白骨精。 第二次遇到美女, 是女儿国国王。 第三次遇到美女, 是蝎子精。 第四次遇到美女, 是杏仙。 第五次遇到美女, 是7个蜘蛛精。 第六次遇到美女, 是老鼠精。 第七次遇到美女, 是玉兔精。 一共是七次。而唐僧一共走了多少年呢?十四年。也就是说,唐僧在14年的时间里,总共只有7次遇到美女的机会, (甚至可以说是女人)。 一个男人在14年的时间里,总共只7次遇到过女人,你说他究竟是有桃花运还是没有桃花运?你还会不会羡慕他? 结论: 唐僧的异性缘实在是少的可怜!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 白骨精是要吃唐僧,最多只在10分钟或15分钟时间,就被孙悟空一棒子打了。 蜘蛛精也是要吃唐僧,唐僧来化缘,一进门就发现不对,冷气阴阴,“这去处少吉多凶,断然不善。”蜘蛛精拿熬得黑糊的人肉给唐僧吃,唐僧道:“放我和尚出去罢。”众女怪那里肯放,把长老扯住,扑的掼倒在地,将绳子捆了,悬梁高吊, 准备蒸了吃。 这样一看, 其实只有5个女性对唐僧示过爱。 唐僧在蝎子精的琵琶洞过了一个夜,蝎子精百般诱惑,弄了半夜,唐僧也未曾动念,结果被捆了起来。唐僧为何未动念? 有两个原因:一,唐僧受不得惊吓,两腿筛糠, 浑身无力。二,唐僧已经中了毒,面黄唇白,眼红泪滴,站都站不起来了, 是由几个女童把他搀扶着的。所以,唐僧无法满足蝎子精。 在无底洞, 强逼成亲,唐僧真正做到了死也不从,为什么?他刚开始遇到老鼠精的时候,以为她只是个凡人女子,便救了她,后来听说她是妖精, 已经吃了六个和尚,都是先骗奸后吃掉,第七个若不是孙悟空,肯定又被她先奸后吃了。所以唐僧害怕,不敢与她发生关系, 否则有可能被吃掉。 还有杏仙一回, 没有半点害他的意思,唐僧也不敢答应。为什么呢?杏仙对唐僧低声悄语:“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几何?”可是,旁边还站着六七个大男人看着他呢!都纷纷劝唐僧快快答应,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唐僧是真君子,还是假君子, 都是不可能答应的! 最后一次玉兔精要和他成亲,刚一见面就被孙悟空破坏掉了。 在取经路上的这14年,可以说,唐僧并没有桃花运, 也没有破色戒。在这一方面,既不是因为唐僧有定力,也不是因为唐僧的器官功能有问题, 而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具备导致的。 只有女儿国一回, 唐僧表现的非常坚定, 是他自己主动放弃的,(但不能保证唐僧成佛后不去找她)唐僧一心要去取经,他说:我在这里贪图富贵,谁去西天取经?那不望坏了我大唐之帝主也? 看起来好象是为了皇帝,可他一去居然是14年,唐太宗正等着他把经取回来好做法事解灾,但他并没有把皇帝放在心上, 两三年的路走了14年,这就说明:皇帝究竟是死是活,他不会太在意,他取经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自己能成佛。只要他走到了就能成佛, 所以迟一天早一天没有什么关系。 作为一个出家人, 最基本的要求有5条:不杀,不盗,不诳,不淫,不酒。这五戒唐僧破了四戒, 只有不淫真正做到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因为不杀生, 不偷盗,不诳语,不饮酒这四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而要求禁止性生活,禁止性幻想, 则恐怕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难于做到的。所以,作者有意把唐僧写成这样一个怪人,正常人能做到的,他做不到,正常人不能做到的, 他做到了。要想成佛,就不能把自己当人。 其实, 唐僧破不破戒,和他能不能成佛没有关系,决定权只在佛祖一句话。他担心破了色戒不能成佛,可是作者偏偏把许多妖怪神仙写成是有配偶的, 这就说明有性生活也是可以成仙成佛的。 作者更妙的是, 女性要想成仙,还必须得破色戒!女性极难成正果,无论怎样修炼,就因为你是个女的,你就成不了正果,如果这个女性上进心很强, 一定要成正果,那怎么办呢,不是像唐僧这样经历八十一难,而是把自己的身体奉献出来,送给唐僧这样能成佛的高级人员配合, 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要。 西游记中有两位女性要和唐僧交配的动机是为了成太乙金仙。 太乙金仙在西游记中级别是很低的,孙悟空就是太乙金仙,他成仙的根本标志是封弼马温时授予的“仙箓”, 所以太乙金仙的级别大概只在弼马温这个位置上。 唐僧, 眼看就要成佛了,有成仙这种进步思想的女性要是不和唐僧这样的人交欢配合,那么,永远也成不了仙, 没有第二条路。 (62)沙僧为何不卖力 沙僧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 取经走了十四年,基本上就没他的什么戏。这不免令人生疑,他究竟真的是个老好人还是假装出来的? 如果他是假装出来的一个老好人,那么,他的动机、目的就是想通过伪装手段混进取经队伍,在里面搞破坏!可是,西游记看到结束, 也没发现他使坏,那么,在这部小说中,就只能把他定位成:真的是个老好人。 在取经队伍中, 沙僧的工作任务和孙悟空、猪八戒是一样的,负责消灭妖怪,保护唐僧,使取经队伍得以前进。 可奇怪的是, 沙僧居然没立功,一个大妖怪也没打死,功果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的工作业绩,猪八戒就经常向孙悟空要功果, 或是干脆直接抢功果,沙僧他却没有。 是不是沙僧的本事不济,打不过妖怪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本事: 1. 第二十二回:沙僧和猪八戒先斗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又斗了两个时辰(四小时, 即半天),不分胜败。这说明沙僧和猪八戒的本事是差不多的。而猪八戒比孙悟空也差不了多远,(两个可以从二更斗到天亮)。 2.在花果山, 沙僧见到假取经队伍时,只一招就把假沙僧打死了! 可见身手是相当利落的。那行者恼了,轮金箍棒,帅众猴,把沙僧围了。沙僧在只身一人的情况下,对付一个行者和一群小妖, 还能轻易逃脱! 3.沙僧以前是玉皇大帝的保镖,功夫肯定不会差! 这就说明沙僧还是有本事的,可他为什么就不打妖怪呢? 从头看到尾, 沙僧总是说,我看着师父,当师父被捉走后,他又说我看着行李,总之不肯卖力上前,再就是干脆让妖怪抓去, 一上场打不了几下就束手被擒了。沙僧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小。 沙僧不卖力, 在取经队伍中有什么用呢?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怎么会被观音菩萨选中呢? 我们从双向选择的角度分析: 1) 观音菩萨为什么会选择沙僧 第八回, 观音菩萨与惠岸走到流沙河时,沙僧跳出来就捉菩萨,并和惠岸交过手,观音菩萨这个时候就选定了他。 这是菩萨选择的第一个人,菩萨此时是否决定了要用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是不确定的,就算菩萨决定了要用悟空八戒, 那悟空八戒是否一定就会答应?所以这也是不确定的。 因此, 观音菩萨在此时选择沙僧,绝对是对他寄于厚望的,因为菩萨在此时只知道沙僧曾经是玉皇大帝的保镖, 保一个唐僧应该没有问题。所以,观音菩萨选择沙僧, 是有充足理由的。 2)沙僧为什么会选择保唐僧 沙僧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他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 沙僧很痛苦, 这个时候, 菩萨说:“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观音菩萨开出了两个条件:教飞剑不来穿你,复你本职,这对沙僧来说,是相当优厚的, 所以沙僧满口答应,成交了。 三个徒弟中, 观音菩萨最先看中的是沙僧,并且给沙僧开的价也是三人中最高的!这就说明菩萨本来是指望他来大展身手, 降妖捉怪的。 可是, 沙僧加入到取经队伍后,一点也不卖力,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这样一个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 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 从孙悟空的角度看: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2) 从猪八戒的角度看: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3) 从唐僧的角度看:沙僧是个好人,唐僧从来就没批评过他。 4) 从观音菩萨的角度看:沙僧偷懒,很不卖力。 沙僧一直跟着在走,尽管他不打妖怪,但依然是在履行合同,观音菩萨也不能单方面毁约, 所以没把他这个只出勤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沙僧他只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没什么功果,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但是,他显然要比悟空八戒划算, 因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最少。 三个徒弟的投入与回报模拟值如下: 悟空: 投入95%以上的精力,付出了95%以上的行动。 八戒: 投入60%以上的精力,因为经常在困难时期想散伙,不是全心全意。不过他也有许多苦劳,又挑担子又降妖,在关键时候还是比较卖力的, 付出了60%以上的行动。 沙僧: 反正他只是跟着走,不过在关键时候起到了稳定作用,投入了20%以上的精力。最不卖力,挑担子的时候较少, 多数时候是八戒在挑担子。付出了20%以上的行动。 这三个人都得了正果,按60分及格算,模拟值:佛=90菩萨=75 罗汉=60 悟空: 投入95%以上。回报90 八戒: 投入60%以上。回报70 沙僧: 投入20%以上。回报60 从中可以看到: 在西游记中佛组织里混, 1. 从成绩看,付出越多,回报越高,付出越少,回报越低。 2. 从投入与回报的比例看,投入越少,回报率反而更高。 什么是团队精神? 这就是团队精神。一个健康的团队不仅仅要提供精英人才发挥能力的空间,更要提供闲杂人等混日子的空间。 从外部环境看, 取经团队允许有人混日子。但是,我们本着“理性人的第一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条最本质的原则来看,沙僧他不应该无所作为, 他应该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地去打妖怪,以便获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 沙僧他放弃了,所以,有人说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不为功名所动,不受外界诱惑。我说这些都是屁话! 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既然沙僧选择了放弃进取,那就一定是因为放弃对他最有利, 进取对他没多大利!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呢?从这一路上的表现中看不出来,那么,我们往前推,看沙僧是怎样被贬到流沙河的。 (63)卷帘大将 沙僧因为打破了玉皇大帝的一个杯子,就被贬下界来,并且受到酷刑: 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百余下。 量刑过重, 很不正常。于是就不免被人怀疑他是个用苦肉计的卧底。 沙僧是卧底的说法,一般有两种: 1) 说沙僧是如来佛祖安置的卧底 证据是沙僧没喝子母河的水,这个应该说不通。如来没有必要安排一个卧底在取经队伍里面,因为有39个暗神一直在监视,并且记账。再说, 就算如来想安排一个卧底,也不可能把玉皇大帝的贴身保镖兼秘书安排下去。 2) 说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卧底 如果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卧底,那么,目的就只有一个:破坏取经!沙僧有没有破坏取经呢?这要分两个部分看: 他加入取经队伍之前与之后。 从他加入取经队伍起,到取经结束,并没有发现他破坏取经,而且在关键时候还有挽救取经队伍的行为, 这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玉帝的卧底。 沙僧在加入取经队伍前,有过破坏取经的行为, 因为他曾经吃了9个取经的僧人。有人说那是金蝉子9次转世都被他吃了。这金蝉子的脑子不是进了水么?每次转世后就专程跑来喂他?! 就一点也不改变策略? 原文上讲:“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沙僧吃的这9个和尚是有道行的,头骨比鹅毛还轻,这9个和尚是分几次吃的, “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取经人总共只出现过“几次”。 沙僧只吃了几次取经人,这几次取经人中有道行的和尚共有9个。“几”是一个不确定的数目,“九”是一个确定的数目, 并且是最大的个位数。9个取经人是分几次吃的,那就不是分9次吃的!每次吃两三个,才与“几次吃了9个”相附。 所以, 这就不可能是金蝉子9次转世, 沙僧被称为“久占流沙界吃人精”,几乎是见人就吃,吃人无数,而9个僧人和“无数”相比,简直微乎其微! 说明沙僧的攻击目标是所有过路的人,而不是只针对和尚! 因为沙僧没有食物吃,饥寒难忍,所以客观上破坏了早期的取经队伍。如果他是卧底,他就不会对菩萨说这些事,如果他是卧底, 他混进去后就应该搞破坏! 现在, 当观音菩萨路过流沙河的时候,沙僧走上岸就捉菩萨,动机是什么?饿了,准备吃菩萨充饥。 但在他得知是菩萨的时候,就收了宝杖,纳头下拜,说了自己很痛苦的现状, 并向菩萨道歉:“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他受的罪最大, 但他并没有向菩萨求救。 我们再看猪八戒:“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再看孙悟空:“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他们都是主动向菩萨说好话求救的。 沙僧没有向菩萨求救,是菩萨主动要帮助他的。 菩萨向他保证“教飞剑不来穿你。复你本职。”这两个条件时,沙僧爽快地答应了,并说“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这句话说明沙僧非常重视前程,生怕误了。 然而, 沙僧在取经路上的一贯表现,毫无卖力进取之心,又否定了他重视前程,他压根都没幻想再回到天庭去官复原职!就算后来封为金身罗汉, 也没像猪八戒那样表示不满,职务高低无所谓。这就奇怪了,沙僧究竟要什么? 菩萨的两个条件: 1.教飞剑不来穿你。2.复你本职。 既然沙僧不看重第2个条件,那么,他必然看重的是第1个条件!既然他这么看重第1个条件,就说明“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百余下”的痛苦, 他已经无法忍受! 玉皇大帝为什么要如此折磨他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打破了一个杯子么?不太可能!猪八戒调戏嫦娥也只是贬下界来,没有别的附加刑罚, (错投猪胎的责任是他自己,不是玉帝),难道沙僧犯的罪比八戒还大? 如果沙僧真的犯了什么罪,他贬下来就应该去投胎!沙僧并没有投胎,这就说明玉帝没有用明文规定的天条来处分他。那么, 沙僧在流沙河受罪,就只能说明是玉帝用的私刑! 玉帝和沙僧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呢?有一首诗讲沙僧: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 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豪杰人家做模样”,沙僧是在地上修仙得道的,曾经是许多人的偶像。长得帅,功夫高,被玉帝相中,一步蹬天, 做了万神主宰玉皇大帝的保镖兼秘书,并且允许他带兵器上朝。可见玉帝对他是最够意思的。 孙悟空猪八戒的兵器都是老君炉子里炼出来的杀人凶器,正规军用品,而沙僧的兵器却不是的,是一根赶面杖,是哪的?是月宫里的, 是月宫嫦娥家里的! “这般兵器人间少,故此难知宝杖名。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 沙僧怎么会有嫦娥家里的赶面杖? 莫非他在嫦娥家里吃过面?这个东西不要说人间少,就是天上也少啊,怎么就到他手里去了?! 莫非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 如果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他又怎么敢把这个证据天天拿在玉帝眼前晃?所以他与嫦娥应该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只有可能是玉皇大帝赐给他的, 即使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最多也和猪八戒一样,依天条贬下界来。很显然,沙僧犯的罪比这要严重的多! 并且, 还不能公开宣判,那就只会是这样一种可能:他这个卷帘大将与王母娘娘卷到一起了! 沙僧最有条件受到王母娘娘的引诱, 而玉皇大帝出入月宫与嫦娥幽会时,就提供了他们幽会的时机。 但有一次,玉皇大帝该去月宫时没去,是叫天蓬代替的,而沙僧与王母娘娘不知道,结果奸情败露了, 沙僧在慌乱中打破了一个杯子。 猪八戒和沙僧这两个人都是那个时候贬下来,八戒干玉帝的小老婆,沙僧干玉帝的大老婆。八戒没干成,处分轻些,沙僧干成了, 玉帝要把他的心捣烂才解恨! 沙僧在流沙河变得丑陋无比,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已经是心死了,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所以在取经中,他就没有什么追求, 他最需要的是平静。 (64)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唐僧是一个忠实的佛教徒,从小受的是佛教育,学的是佛理论,西游记第十一回说他:自幼为僧, 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这至少可以说明唐僧的本职工作、业务能力都是不错的。但世俗的经验告诉我们:干一行精一行(外在行为), 干一行厌一行(内在心理)。 任何一个人, 从事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熬的时间够长,那么,在外人看来,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就是这方面的内行!同时, 也正因为你熬的时间长了,你的怀疑心、厌烦心就会越来越重。 唐僧做和尚的时间长了,称他为圣僧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可他究竟有没有对自己的信仰怀疑过?动摇过? 在乌鸡国的时候, 一天晚上, 三藏道:“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