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通往自立之路》-2

在每个礼拜三我参加的川崎市职员研究会障碍儿童分会上,语言治疗教室的老师对我说:与每周一小时去语言治疗教室相比,每天家庭、托儿所、保育园的语言刺激对其语言发展更有效果。(我很想知道具体的指导方法,所以一有机会就去参加这种学习会。)我有一个家有自闭症患儿的朋友,除了保育园以外,她还带着小孩奔走玩川崎市和横滨市的训练机构、川崎市教育机构、小学的语言训练教室,到处接受语言训练。我也不禁着急起来,但又觉得对小孩来说,在宽松的环境中慢慢地理解体会语言更加重要。如果到处赶场子,也许只会让孩子疲惫不堪。再者,如果许多人用许多方法对他说许多话,那么彻之不但不能理解意思,反而脑子乱成一团。经历了六个月有规律的保育园生活,彻之情绪稳定了,语言也开始出现。在家中,我也注意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跟他讲话。用念文字的方法来学语言(因为有记忆力,所以能背下来吧),即使有一天可以脱口而出,但如果不能在与人会话中活用,那么那便是无生命的语言,没有任何意义。可是,他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说出有生命的语言呢?对于普通小孩,父母不需要费太大的劲教就能说话;可问彻之“你的名字?”他却一脸茫然,他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上签上大名:AKASHI TETSUYUKI(明石彻之的日语念法)。怎样才能使他有要跟妈妈说话的想法呢?总是不能如愿,有时我也忍不住大声责骂他。其实家长应该具备超强的忍耐力,不要情绪化,要一直保持开朗的心情和温和的态度与之相处。彻之也让我上了人生修行的课。①译者注:阿福让我不耐烦的时候,我就去看家里两尊弥勒菩萨的雕像。我来上海已经有十几年了,性格中的最后一个棱角是被阿福磨平的。现在的性格已经宠辱不惊,圆滑得像一块鹅卵石。日本一代枭雄德川家康曾言:人这一生,如负重行远,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养育自闭症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直到出现语言我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语言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的,并不是在课桌上学习就会出现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而且在愉快的心情下记住,才能掌握用来交流的语言。我也发现:无论请多优秀的语言专家,在脱离生活的特定的场所里,靠每周一次的指导来汉字的发语言是不可能的。(专家只能在某种场合下给予有限的指导,而我必须每天从早到晚地应对彻之的全部生活。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里解决得了的。)我想从语言专家那里了解普通小孩掌握语言的过程及相关语言发育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彻之的语言发育进程,一步一步地让他学会使用语言。当时,弟弟政嗣刚过一岁,已经会用“妈妈”这个词来频繁地呼唤我了,向我表示希望对他多关心一些,和他玩玩。只要我一走向彻之,政嗣马上喊“妈妈”来叫住我,就像防备妈妈会被哥哥抢走似的。在政嗣还不会说“妈妈”这个单词的时候,要告诉我他关心的东西时,会一边“啊、啊”地叫着,一边用手指指出来。政嗣会告诉我牵牛花开了。我为了让彻之也对牵牛花产生兴趣,一个劲地对他说“牵牛花开啦”,而彻之总是一脸茫然。我每次都大失所望,而政嗣却不停地指着牵牛花,对我向彻之说的话倒有了反应。也许是知道了这是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盛开的妈妈喜欢的花,政嗣很开心地盯着花看。(花若有情,也定会因得到欣赏而开怀吧。)政嗣总是急于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自己的感受传达给我,一直争取与我保持交流。伤心的时候也好,开心的时候也好,想让我了解他的心情,一直有求于我。这样,在照顾政嗣的同时,我逐渐了解到:其实,在语言出现之前,人就已经有要和他人交流、想表达自己心情的欲望了。从而,我两次深切地感到:彻之还是与众不同的……*停止语言训练,改为亲子游戏我了解到,语言不是突然蹦出来的,在语言出现之前要经历如下步骤。以牵牛花为例。先听到大人说“牵牛花开啦”这句话(听人耳中);然后理解“牵牛花”、“开啦”的语句内容(理解语言);接着,看到牵牛花,发现花开了,用手指指向它,用手触摸它,最后说出“牵牛花(真的)开了呢”(表达语言)。如此这般,在语言出现之前,需要培养想表达(想说话)的心情,将脑中各种各样的感觉整好,与此对应,还得把嘴巴和手等身体部位都调动起来。政嗣会一边模仿家长和朋友,一边用语言留下印象,自己不断地挑战新事物。随着语言的增加,穿衣服、刷牙、吃饭、上厕所等生活习惯,用语言理解新事物,一个一个地去解决。如果不明白做法,会提问(用我不明白的方式来向对方传达),让对方教一下,又获得了新的信息,一步一步地往下学。(通过养育政嗣,我才明白了:成的来孩子们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彻之既没有与人交流的欲望,也不会说出“我不明白”。想要吃糕点时也是同样,他不会说:“糕点在哪里?给我糕点吧!”而是自己找到架子上放着的糕点罐,自己搬来椅子去拿糕点。(政嗣和彻之在成长方式上明显不同。)我终于察觉,彻之在说出话之前还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原先一直以为:只要出现语言,就会成为普通的小孩。现在真切地感到并不是那么回事。重要的是培养想要告诉(想要说话)的意欲。只要彻之有一点点表示出这种意欲,我一定会马上爽快地回应他。当彻之拿着我的手,指向画册中的文字,想让我读画册的这个举动,正是想和我交流的表示。机不可失,我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另外,政嗣从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开始,就热衷于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追赶游戏、挠痒痒,经常玩得不亦乐乎。(我才体会到孩子给我回应的快乐。)我想用同样的玩法实践于缺乏回应的彻之,一切从头开始,有意识地、积极地与之交往,努力引出他快乐的情感。这样,我们在共享欢乐的游戏时光的同时,也可以把他单向的自言自语演变为双向的相互交流。因此,我决定停止语言特训,每天反复地身体力行于各种游戏之中。比如,我和丈夫拎起毛毯的四个角,把两兄弟放在当中玩荡秋千;我和丈夫分别握住彻之的两手两脚荡秋千;提起垫被的一端,让彻之从这边翻滚到那边;在被子上“1、2、3”翻跟着后做一个造型(姿势);让他跨在大人肩上骑马,等等。虽然丈夫回家总说“我还得做些功课呢”,但只要政嗣一声“我最爱爸爸”,他就推辞不了了,一起参加我们的游戏。这时,已经尝到共同游戏乐趣的彻之会一起起哄:“摔跤”、“翻滚”、“翻跟头”、“骑马马”、“飞机”(都是模仿政嗣,鹦鹉学舌地发音)。就这样,一家四口疯玩起来,每天一直玩到小孩累了睡觉为止。这样的游戏成了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构筑了快乐的四口之家的相互信赖关系。大家风雨同舟,命运与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与文字相配套,我不光配备了图片,还准备了实物。比如,实物的橘子和写着橘子文字的积木(反而有图案,彻之会翻过来确认)。(实物、文字、图片三样配套。)在公园里捡回橡树籽后,唱唱“橡树籽滚来滚去”的歌,做些橡树籽的图片,把实物的橡树籽与积木上写的橡树籽的日语假名相对照来教他。抓了蜻蜓后,一边唱着儿歌《蜻蜓的眼镜》,一边将捉进笼子里的蜻蜓实物和写着蜻蜓日语假名的积木配合起来教他。然后,翻开昆虫的画册,找些相关的图片给他看,扩充他对蜻蜓的印象。有一次,我把刚刚爬出地面的蝉的幼虫捡回家,放在窗帘上,看它慢慢往上爬,让彻之观察蝉的蜕化过程。背部裂开之后,柔软的淡蓝色的透明薄翼人中冒出,渐渐地变成淡褐色。大自然的造化真令人惊叹!我把单词写成文字给他看,同时也给他看实物。比如说,在观察牵牛花时,我按照以下的步骤:①听语言(我对他说:牵牛花开啦);②看实物(用眼观察牵牛花);③读文字(积木上牵牛花的假名);④写文字(写下牵牛花的假名);⑤放入记忆库。对彻之而言,就算 用语言告诉他,在他的脑中也不会形成概念,因此实物的提示是不可或缺的。除了用眼睛、用身体来体验之外,没有其他方法。人家对他说的口头的语言,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似乎在脑子里来去无痕。即使对我们普通的人而言,有时眼睛看到的信息比耳朵听到的信息更容易理解。比如,在车站里,我们经常听漏播音,但电子显示屏上的信息却一目了然,马上可以了解下次列车的到达时间。对我们而言,视觉的信息情报如此准确有效;对彻之而言,要有效利用视觉方面的优势(视觉敏感),这是其唯一的获得信息的途径。现在,彻之依然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把写下来的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直到现在,他还经常被人批评。提醒他,一点也不听。虽然回答“知道了”,话音未落,又犯同样的错误了。从小时候开始,再三提醒他:“不行,停止这样做。”不过五秒钟,马上故伎重演。由此我意识到:用语言来提醒并不是恰当的方法,把要提醒的内容写在约定卡片上,适时让他拿出来看更有效。这样,就可以避开吵闹之类的否定性的形式,而只要用肯定性的形式提醒他看看卡片即可。对彻之而言,与语言告知相比,用眼睛来读文字更容易理解接受。屡次看同样的文字,在他脑子里的记忆仓库中就确切地存入了这个语言的信息,即使经过一段时间,只要他看到文字,仍能从记忆里调出来。用口语说出想要的东西彻之对我仍然不太感兴趣,但一旦我关注他感兴趣的东西时,他会非常开心,逐渐意识到我的存在,跟我靠近一些。那是彻之三岁半时候的事情。某天晚上钻入被窝的时候,彻之甜甜地喊了我一声“妈妈”,然后撒娇地在我脸颊上抚摸了一下就马上入睡了!我第一次听到了他带着感悟喊我“妈妈”。之前我把自己的照片给他看,他会与实物妈妈相配对了(也能配对爸爸、弟弟);可问他:“这个人是谁?”他却不会回答。此后彻之的变化更让我大吃一惊,彻之竟学会了粘乎乎地向我撒娇了!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我不给他端着杯碗,递上调羹,他就不吃饭。在吃薄饼和饼干的时候,他总是让我拿着。在吃冰淇淋的时候更有趣,他会自己用调羹舀好之后,跑到我跟前,让我拿好调羹,用我的手来喂他——简直是程序复杂。穿鞋子的时候,如果我不在旁边帮着摸几下鞋子,他就不穿。是不是因为弟弟政嗣出生了(刚过七个朋),彻之模仿了当时的弟弟呢?还是他出现了返婴现象?纽约微博完全不理会人,也懒得叫我帮他一把,喜欢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行动,所以这也算一个大变化。这个变化简直叫我不敢相信!我甚至幻想:只要从婴儿阶段重新来一遍,母子关系就会修复,彻之就和一岁的政嗣一样与彻之相处,接受了他的返婴现象。过了一岁半,政嗣萌发了自我意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我也教彻之学会“我自己做”这句话,让他试着自己做些事。我早就预料到他的抗拒,还是执意要他做。也许他感觉到了我不会妥协的态度,出乎意外地很快顺从了,大约一年以后,粘人的状态结束了。这样母子总算能分开了,刚好赶上了保育园入学的时间。*让无意义的自言自语变成有意义的语言粘乎乎的状态持续了一年有余,对彻之的成长来说,这是个很重要的过程。利用他粘住我不放的这段时间,我一点一点地教他用单词以要求语形式来表达要吃的东西、想做的事情。正好政嗣也开始用只言片语表达想要的东西,所以就在生活中营造了一起练习的氛围。当时的彻之,一根东西就会来到我跟前,拉起我的手,把我的手放在冰箱上,要想吃的东西。那时,我会问他:“想要什么?”一直等他用语言回答了,我才打开冰箱。他开始说出“牛牛(牛奶)、果汁”等词语。于是我开心地表扬他,把东西给他。随后,他也逐渐地学会了用语言来要点心、苹果、橘子之类的东西。(实物、文字、图片的三样配对,使他了解了认知对象,帮了大忙。)他会使用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单词,发音的单调也有怪怪的地方,但即便有些错误,我也不去纠正。如果要求过高,我怕打消他的积极性,使好不容易出现的一些要求语又缩了回去。因为他一说出要求语,我马上有回应,他似乎也感觉 到了语言工具会使生活更加便利的道理,能够说出几个交流性的单词了(尽管都是些想要的东西)。比如,吃的东西有糖、巧克(力)、冰(激凌)等;游戏有翻(翻跟头)、肩(肩车,肩上骑马马的日语说法)等。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他都不能说完整的单词,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以及对不断成长的政嗣的日益清晰的正确发音的模仿,到了五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完整地发音“翻跟着”、“肩车”等,要求他爸爸一起玩。接着,想出去的时候,他会拎着鞋子过来说“嗯-嗯”(模仿穿鞋时我们发出的声音);想兜风的时候,他会拿着车钥匙过来说“卟-卟-”。如此这般,他逐渐会用语言来表达需求,表达自己想做的事了。再进一步了纽约他怕毗湿奴喝东西的时候,只会说“果汁”,现在会拿着杯子过来说“请给我”。这时我开心极了。在彻之说出“我要……”、“我想……”之类的要求语时,我为了不打消他的积极性,暂时把礼数习惯的教育抛开,满足他的要求。比如,临睡前他想吃点心时,我也答应他。因为我认为 ,他会表达要求更为重要,更使我开心,就暂且不考虑他会长蛀牙的事了。彻之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是政嗣用语言开始跟我交流的时候。也许彻之目睹了我秘政嗣的语言交流,感悟到要想把自己的心情确切地传达给对方 ,语言是最有效的方法。于是,他模仿起政嗣的语言了吧。彻之学习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试着用语言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我对此积极回应,彻之的积极性更高了:哦,成功了!原来这样就行了!在这种成功体验的反复积累的过程中,他学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最终,彻之以前的自言自语(单词)转化成了有意义的口头语(要求语)。升入小学的时候,他已经会用单词来表达一些简单的要求了,即表达每天规律化的生活习惯的词、自己想要的东西等。例如:米饭、水、咖哩饭、口香糖、香蕉、杯子、调羹、双面胶、撒尿、大便、飞机、洗澡等等。由此,我能稍许了解到彻之的希望和意思,从而在照顾他时心中也有数了。用二选一的方式让他回答要求语的语言终于出来了,接下来我想通过与彻之用简单的对话来确认他的意思(这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尝试)。举个二年级以前的例子吧。午饭吃不吃拉面?一问三不知,除非做好拉面端到他面前,看他伸不伸手,才能明白他到底要不要吃。也许,与拉面相比,说不定彻之更喜欢乌冬面。如果在做好饭菜之前事先能知道他想吃什么,那该多好啊!于是,为了让他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设计了二选一的模式(A还是B?二者选一),尝试着让他选择。比如问他:“你想吃哪个?橘子还是苹果?”彻之有鹦鹉学舌的毛病,只会回答后边的苹果,其实我知道他喜欢橘子,所以故意把苹果放在后边。尽管彻之伸手去拿他喜欢的橘子,我会马上阻止:“小彻回答的是‘苹果’。苹果在这儿,拿好。”顺手把苹果递给他。不知失败了多少回,彻之总算长了点心眼,仔细听完我的话,不再重复最后的单词,能说出苹果前面的橘子,终于吃上了喜欢的橘子。费了这么大的劲,他才懂得:针对“要哪个?”这个提问,在对方说出的两个单词之中,选出自己想要的来回答,就能得到相应的东西。接着试试眼睛看不见的、非具体的事物来选择吧。比如想去的地方。我问他:“小彻,今天去哪儿好呢?齿科医院还是游泳池?”这完全是诱导式的询问。如果他鹦鹉学舌式地重复最后的单词,我会进一步问他:“不去游泳池?去游泳池?”他继续鹦鹉学舌——“去游泳池”的话,那就带他去。我本来就想带他去游泳池,但想确认一下他的想法,用他本人能接受的方法来提问。总之,每当外出,我就会与之对话一番。最初的时候,在许多情况下,彻之并不明白提问内容的意思,回答也是鹦鹉学舌般敷衍了事,但一旦带他去了那地方,如果与其预想的地方大相径庭,那么他有时就会发臭脾气。这时我一定会告诉他:“这就是你小彻说要去的地方呀!”例如,如果彻之回答要去游泳池的话,则将之当场写在纸上,携纸前往,到了现场之后,亮出白纸黑字,请他确认。【①译者注:笔录证据,以防抵赖。】这样,他就能够忍耐接受了。如此循环重复之后,回答逐渐符合了他本人的愿望,我也能预料到他要去的地方,急躁易怒的现象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减少了。在此基础上,我再把工作做得细致一些。事先到将去的地方拍成场景照片,要外出时就出示照片,让他在几个目的地(选项)中挑出他想去的地方。*马上实施已做的选择随着各种体验的重复与积累,彻之一点点地学会了正确地选择。从最初的双项选择开始,彻之在选择的体验中逐渐理解了这个道理: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只要用语言说出,就可以到手或让他做。这样,彻之学会倾听对方的语言,从两个选项中选出的结果也不会出错了。我也能确切地了解到彻之的意思了,因此停止了诱导式的提问法。【译者注:所谓诱导式询问法是用提问的形式,巧妙地诱导对方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比如,问他周日要去的地方:“去哪里?三池公园、梦见之崎公园,哪一个?”只要是他想去的地方,哪个都无所谓。凡是彻之选好的事情,我一定会立刻付诸实施。由于每次我都认真积极地回应,先前因他不能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而发脾气的现象也大为减少。以前,彻之不能恰当地用语言传达自己的心声,自己想做的事没做成;再者,周遭的人们(包括我)又不能以其能理解的方式给予指示,于是彻之不知所措,做出的浍与人们的要求南辕北辙,使人失望。内外交困若此,他心里一定憋屈得慌吧。可是,他却被外界批评为怎么也教不会的笨孩子、屡教不改的倔孩子、若麻烦的坏孩子,有时被人误解成与外界抗拒,甚至会因此而挨骂。有自闭症的人真是苦头吃尽,命运悲惨。由于不被理解而被恶言相向,大声训斥,有时甚至挨捧——不让他身体吃点苦头,长点记性,他就明白不了。正因为我们教法不当,不能使其明白怎样做才好,如果此时突然又打又骂,就会加剧他们的紧张不安,导致他们急躁发怒。可见,自闭症者的大发脾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围的人对自闭症的无知、误解以及对应不当而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我们这些周围的人应该反省——平时使他们陷入痛苦之境,实在对不起。我们周围的人应该考虑一下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来告诉他们正确的行为举止,如果语言不能沟通,则可用一些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促使他们理解。我以前一直努力地观察彻之,从他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来揣摩他发出的信号(如果是他喜欢的事物,他会笑嘻嘻地靠过来;如果是他讨厌的,则会逃走、坐地耍赖、又哭又叫);从他的具体的行为来推敲其想法和心情。察颜观色,煞费苦心。*卫生间?操场?彻之把自己的意思通过语言传达给对方,一得到回应,便有了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就感转化为想再交流下去的动力,使他体会到与对方交往的乐趣,从而产生更加明确地向对方传达本章的要求,学会留心静观其行,倾听其言。最初我也觉得彻之既笨又懒(屡教不会,了无干劲),后来才知道,只是因为我们这边说的话并没有传达到他本人而已。“把那个拿来”、“放那里”诸如此类虚泛的指令,往往使他无所适从,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传达方式有问题。我们应该避开“那儿、那里”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尽量完整具体地说出事物的名称。在靠语言不能明白的时候,就出示实物或视觉上能看懂的东西,有时还请政嗣来做示范动作供彻之模仿。在探索和实践当中,我逐渐发觉,彻之最大的行为问题——多动症的产生原因不在其本人,而在不能理解他的心情和想法的我们这边。彻之本来就是个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有他想去的坟,却一直被大人牵着手(怕他捣蛋惹祸),欲去不得,欲罢不能。倘若长期置身于这种被监视境地的话,换了谁都会逃之夭夭吧。于是在彻之想逃离教室时,就问他去哪里,卫生间、操场?比如,他回答卫生间,就可以说“好的,请去吧”。熟悉了这套路之后,他在教室里一待腻了就喊着要去卫生间。针对这种情况,我拜托老师要不要对他说“等一下”、“过一会儿吧”等语句,因为这些语句意思暧昧,时间界定宽泛,不知要等到何时才好,反而导致彻之坐立不安,伺机逃跑。因此,对于他本人选择的行动,不如当场允许。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里,我都统一贯彻了这个原则。这样,彻之就能从容不迫地放心出去了,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彻之和我皆大欢喜,大家都从跑了就追,追了就跑这个模式中解放出来。①①译者注:放任自流不好,干涉太多也不好。过犹不及,此之谓也。对付阿福者流,也得讲些中庸之道,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阿福爸爸却云:治阿福如烹小鲜,最忌上下腾挪,左右折腾。最近胡锦涛讲话中强调:中国人要发展,不折腾。不折腾三个字,是多少代价换来的经验之谈啊,老外怎解其中堂奥,只好原封不动地翻成英文BUZHETENG,可见新旧国粹,其义一也。我信了道听途说,死马当活马医,花了大把银子与精力,出没多家医院,拜名医如菩萨,吃药丸如炒豆,往阿福穴位打了鼠神经增长因子,其所受精神创作与皮肉之苦怎一个痛字了得!其满腔愤恨更与何人说?真是追悔莫及!*扩充选项彻之以二选一的方式用语言传达自己的意思,同学们都觉得这挺有趣的,于是每天围着彻之问这问那,彻之也乐于回答。“××和××,哪个?”“××和××,哪个?”对这些提问,彻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一作答。多亏了这些问答练习,他没费多少时间就熟悉了二选一的操作。在此基础之上,二而三,三而四,逐步扩充了选项。比如问他:“今天吃什么零食?巧克力、饼干、奶糖,哪个?”罗列彻之平时爱吃的零食,供其选择。要是他选中巧克力,则进一步问他:“蒂罗尔【奥地利的一个地名】巧克力、杏仁巧克力、巧克力豆,要哪个?”让他选择。班级时大家都把彻之当成一分子,决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来问问彻之的意见。比如讨论远足的地方时会问他:“彻之,远足想去哪儿?金立、神野公园、久留米、鸟栖,哪儿?”彻之好像也能在三四个选项中挑出自己喜欢的去处来回答。可是,如果那地方他未去过,那么只是凭对地名的好恶胡乱回答而已,未必是他真正想去的地方。但这也不要紧,毕竟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讨论是开心的事。同学们都了解彻之的交流能力,对应他的实际水平,想方设法与之沟通,确认他的想法。(此时才真正地感到周围支援的可贵。哪怕彻之能力只有50——以100为正常,只要周围的人能够认识、理解他,想办法支援另外不足的50,彻之就会加入他们的伙伴团体。同学们也一直实践着在支援下共生的理念。)直到现在如果不在彻之眼前恰当地出示选项的话,则确认不到他本人正确的想法。26岁那年,彻之接受了NHK(日本放送协会)综合频道《新日本探访·街区的笑颜》(1999年11月播出)的采访。其中有他折叠手巾的镜头。电视台的内我胜康先生问彻之:“工作中你喜欢干哪项活?”内多先生事先已从我这里了解到彻之最爱干清洁浴缸的活,所以预想他一定会这样回答。可是,彻之的回答却是折叠手巾。内多先生又问了多次,每次的回答依然是折叠手巾,于是想当然地下了结论:现在他更远 喜欢干这个活吧。实际上,这种并不准确。要想得到正确的回答,必须先让他按顺序说出从早上到现在干的活,一个一个写下来摆在眼前(按时间先后顺序询问,他会全部说出来,写下来),然后问他你喜欢哪项活,他就能说出自己最爱干的项目了。可见,想要得到正确的答案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各个选项罗列眼前,二是这些选项都是他经历过的。向内多先生解释一番之后,他恍然大悟,更加理解了彻之的特征。之后就尽量具体形象地提供选项,一步一步地确认彻之的想法。将经历的事情转化为语言彻之小的时候,睡前我给他朗读儿童绘本,陪他入睡(与其说读给他听,还不如说读给总催我讲故事的政嗣听更正确吧)。朗读过的绘本有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日本传说等。政嗣听得入神,情绪反应丰富,激起了我讲故事的热情。我终于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母亲了,涌上心头的幸福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在讲人物对话时,我全身投入,恨不得化身为故事里的人物,以其口吻活灵活现地说话,兴之所至,有时还跃出乙酸的樊篱,多侃他几句;故事情景的描述则务求形象逼真,仿佛身临其境。如此煞费苦心无非是为了让政嗣在与故事情节相沉浮的同时,丰富语言词汇,成为爱读书的孩子。与童话相比,彻之更喜欢福音馆书店发行的《儿童之友月刊》、《科学之友月刊》等儿童画刊。他好像迷上了X月号“这些有数字的绘本。技痒之余,自己也动手制作山寨绘本,附上插图,写上封面内容。少儿版儿童之友12月号吃了巧克力啦月中预约画册 总第33期180.001979年12月1日发行福音饭书店 东京都千代田三崎町这种绘本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都是些经历着的事情、能体验的事物之类,所以彻之也能理解。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帮他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规范。彻之感兴趣的绘本还有加古里子著的《小不倒翁系列》、《小白猫系列》、神泽利子著的全部作品(连作者的住址在三鹰市上连雀都记得)、《变身小怪阿七》,等等。另外,《古利与古拉》、《可怜的小狐狸》、《拔萝卜》也是他爱看的。特别对《好饿的毛毛虫》和《面包房爷爷》情有独钟,以前是出门必携的。如今彻之虽已长大,却仍然对绘本兴趣不减。*当时,我们还聘请了佐贺大学教育系的学生原口卓也担任家庭教师(以游戏为中心),在教学上他做了一些尝试。为了使彻之理解儿童绘本的内容,他无根据绘本里的故事设计提问,让彻之回答(这种做法是从国立肥前疗养所的古贺靖之老师那边学来的)。比如,在故事中有一段变身小怪阿七成为云雀餐厅厨师的情节,原口老师就让彻之把绘本上的文章全部抄写一遍,然后让他画一张正在做菜的图画(因为彻之对烧饭做菜感兴趣,所以遵办无误),最后提问(填空式)。这个变身小怪的名字是( )。餐厅的名字是( )。阿七做的菜( )。客人们吃了阿七做的菜,( )。餐厅( )。在( )中填写答案(答案为阿七、云雀、好吃、很开心、满员)。如果答不上来,就用二选一的方式提问:“好吃?不好吃?”让他写下答案。也许因为彻之有烧饭做菜和在餐厅用餐的经验,所以很容易把画刊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比较容易理解。但原口老师想进一步让彻之理解“好吃→很开心→满员”这种因果关系,做了各种尝试,仍然没有效果。。(即使现在彻之依然很难回答为什么之类的提问。)*8、波浪、哗啦啦儿童绘本是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多么希望彻之能在开心的时候把他的体验告诉我啊!因此,在散步游玩的时候,碰到彻之感兴趣的东西,我就用语言来向彻之表述。从保育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有户人家种的秋樱花(又名大波斯菊)妩媚可人,就停住对两个儿子说:“秋天到了。秋樱花真美啊!”正教着这是秋樱花的时候,偶尔养花的人家会闻声出来,剪几枝花送给我们。回家后插入花瓶,继续跟彻之唠叨:“秋樱花真美啊!”如此这般,用语言来表述花事,通过语言的形式映入其脑中,只要他能记着人家剪下秋樱花送给我们,带回家后装饰这件事就好了。尽管彻之当场对秋樱花漠不关心,装作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之后却在喃喃自语中不时冒出曾经教他的语言,我这才知道原来他听进去了,听得还挺认真。刚进小学那年,我们去福冈的海边散步,彻之在沙滩上写起了数字,潮水袭来,一下子把他写的“8”冲剧得无影无踪。他吓得后退了几步,随后发现这现象挺有趣的,于是兴致盎然地继续玩下去。写了“8”让海浪冲走,冲了又与,写了又冲,如是者屡。由于这个游戏恰好饱含了彻之喜欢的三样东西——水、沙子、数字,因此他欢呼雀跃,目光炯炯,玩得不亦乐乎。每次波浪冲走数字的时候,我就向他讲述:“向着‘8’,波浪哗啦啦地来啦,‘8’没有啦!”彻之也一边跟着喊“8,波浪,哗啦啦”,一边咯咯地笑。那天晚上,我们钻入被窝进行例行聊天时,彻之重复了多遍“8,波浪,哗啦啦”(几乎都是自言自语)。(经历过的事情能以语言的形式映入脑中,这也算一个进步吧。)从彻之还不能理解语言含义的幼儿时期开始,我在睡前总会把当天经历的事情像讲故事一样说给他听。就像事后海边的情景浮现在脑际,“8,波浪,哗啦啦”脱口而出一样,如果彻之能把经历的事情以语言的形式存入记忆的抽屉里,那么以后他就会以语言的形式把这段经历提取出来吧。*一起写插图日记从彻之进小学时开始,我就用二者选一的形式提问,让他回答,引导他回忆当天经历的事情。晚上钻入被窝,夜色阑珊,万籁俱寂,大家身心放松,正是静下心来慢慢谈话的最好时候。倘若只问“今天做了些什么事”,则过于笼统,他无从回答。于是我循序渐进,逐步提问。1问:今天受老师表扬了?批评了?答:受表扬了。2问:算术题会了吗?答:会了。3问:在黑板上写了算术(的答案)了吗?答:写了。如此顺藤摸瓜,我理清了这件事:今天在学校解答了算术题,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受老师表扬了。为了晚上在家里能顺利地进行对话,我事先去老师、同学那里打听彻之在校的情况,了解其整天的活动内容。在掌握一个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二者选一的形式渐次提问(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样做?),这样,彻之就会回答得很好。然后,我把回答的内容连接成短文, 让他背诵。这种练习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只要询问当天发生的事情,彻之就会用简单的语言把经历写下来(当然还需要以二者选一的形式引导他逐步回答)。比如:“今天,小留里和小望来玩了。一起听录音机,一起吃午饭。没有做功课。结束。”这是他小学五年级写的短文。以他的暑假作业为契机,我开始尝试每天让彻之写上几行短文,配上图画,做成独特的插图日记。原口老师也尝试用插图日记的形式,让彻之练习把经历的事情写成文章。首先,以二选一式逐一提问,把每个答案写成一行兔子,句中嵌入助词,使其完整。然后,让他把每个兔子抄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将这些小纸条按一天活动的顺序排列。最后,让他誊写在日记本上,形成日记。小学五年级某天的日记:今天老师和小彻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了佐贺大学。在农学系和教育系的二号馆、三号馆进行了卫生间探查活动。在第二生协的自动售货机那里【译者注:省力内容为“购买了鸡蛋挂面”。】,吃了咖喱味的鸡蛋挂面。在插图里画着要进入建筑物的彻之,他的耳朵被画得很夸张。在图中还有卫生间的标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原口老师一起去长崎旅游。在宾馆里写的日记。去长崎了。到达长崎站后,进行了卫生间探查活动。乘坐了游船、转马。另外,日记里还记录了当天在鱼座餐厅吃的午饭菜单以及当晚住宿的长崎宾馆的全称。当时的彻之完全不能说出自己一天的经历,现在他能边看日记,边回顾当时的情景,一个一个进给我听:误入女厕所窥探,被原口老师批评了一顿;在水族馆看到了企鹅;在游乐园里乘坐了喷气式飞机、新干线和摩天轮,等等。(经历的事情认真地用语言记述,让他记忆。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他仍能回忆、讲述——当然,还需要借助照片、文字等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当时,日记只不过是全部照抄的记录而已,如今的彻之却能明白日记内容的意思,用语言讲述,可见日记之功,不可小觑。)现在,彻之把劳动所得储蓄起来,利用暑假外出旅行。为了重温记忆(或确认记忆),策反以前游历的故地。1994年的暑假,和旅伴一起去九州旅行。在大分、熊本、佐贺辗转一圈之后,最后到达长崎。在那里,也许为了确认记忆,重温旧梦吧,去了趟小学时曾到过的长崎站。至今彻之谈起当时的旅行依然兴致勃勃:和中村辉义(旅伴,佐贺大学的学生)一起去九州旅游。在熊本,高原由美(中村的朋友)带我们去观光。在长崎,和福田隆治一家去了荷兰村。纱千和真千两位小朋友真可爱。(也许存在记忆仓库中的城市风景和阅历与现在学会的词汇结合起来了,所以才能以语言的形式说出来了。)如今的彻之比较怀旧,总想去看看原告照顾过他的人,逛逛令他怀念的地方。每年去佐贺的时候,总不忘去拜访以前受过训练和疗育的佐贺县教育中心、国立肥前疗养所等地。对他来说,这些机构也是有着美好回忆、值得怀念的地方。现在一有空闲,他就跟我讲许许多多孩提时期的趣事。*回答“为什么”对于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这些提问,由于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只要在实际经历的时候跟他讲清楚,他就能说出固定的答案。但是,他却回答不了为什么。对于“为什么想这样做?”“为什么这么做?”类似这些提问,彻之好像现在也难以回答。因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把以往的体验和经历全部用脑中既有的语言词汇回忆起来,而且要从中甄选出符合提问的理由来回答,这就需要高度灵活的判断力。这个彻之还在学习中。为此,我让彻之从小就接受训练。彻之要喝水的时候(他不会用语言,只会用行动来表示),我就顺势替他说“嘴巴干了,想喝水吧”,适时地把为什么想这样做的理由附加上去,用语言帮他表达出来。嘴巴干了的一套模式教了几年之后,在他七岁某一天,他拿着杯子过来说“水,水”,于是问他:“想喝水吗?为什么?”他回答:“嘴巴干了。”(机械性的回答)我当时特别惊喜:他会说理由了!彻之特别喜欢水,但一旦衣服弄湿了会非常难受,不分场合马上就要把湿衣服脱掉。所以我总会备好一套替换的衣服,随时给他换上。可是,看到彻之突然脱下裤子、内裤,不知情的人都会吓一跳,彻之也就免不了会挨骂吧。如果彻之能说“(因为)沾上水了,(要换衣服)”或“(因为)弄湿了,(要换衣服)”之类的话,那么对方也能接受得了吧。于是就着手让他习惯说出要脱裤子的理由。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不会一声不吭地匆忙给他换上衣服,而是用简单的语言帮他说“因为……,所以要脱掉。”彻之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学会使用这句话了(作为向对方传达意思的语言)。七岁那年,竟会脱口而出“沾上尿了”,随后脱下裤子。我欣喜若狂:应用他也会啦!(只要能回答为什么,即使发生问题,也能向人家说明自己那样做的理由,这样就不至于被人误解,麻烦也会随之减少。由于我和周围人们的粗心和成见,往往会误解他的所作所为,使他吃了不少苦头。每当事后发觉自己误解了彻之的时候,总觉得实在对不起他,为此自责不已。)*只要对方设法配合,交流也不成问题既然有交流障碍,说话方面就难免有缺陷。只要周围的人能够设法帮助他,弥补语言上的不足,也许就可以过关吧。哪怕其本人能力只有50,只要对方援助50,双方的对话就可以成立了。我来讲个简单的小故事吧。那是他十九岁那年的事。原来彻之绝对不会去接电话的,有一天却突然心血来潮去接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朋友们纷纷埋怨:“最近老是彻之来接电话,你为什么不接呢?”彻之一接电话,每次话还没说完就“啪嗒”一下挂断。“那么你什么时候打来的呢?”问过之后才明白,都是在我不在家的时候。原来,朋友问他“妈妈在吗?”彻之总是回答“是的,有”。朋友以为既然在家就等我过来听电话吧,哪知“啪嗒”一下挂断了。打了几遍都这样,简直莫名其妙。不止一人向我投诉此事,怎么会这样呢?真令我费解。一阵思前想后,才茅塞顿开:原来是因为朋友的问法不当。因为在日语里,“妈妈在吗?”与“有妈妈吗?”的表述完全一样,很容易导致彻之误解。虽然朋友问的是“妈妈在吗”,彻之却会理解成“有妈妈吗”。彻之确实有我这个妈妈,所以回答“是的,有”,一点儿也没错。可是,对方并不是问他有没有妈妈,而是问他妈妈在不在,潜台词是“在的话,让你妈妈接电话吧”。对彻之来说,潜在的意思无法理解,所以这种问法也不可行。于是我请对方斟酌一下提问的方法。即请对方这样问:“妈妈现在在吗?”以明确时间。他就会回答:“现在不在。”接着问去处:“去哪里了呢?”他会回答正确的地方,比如:“去蓝天坊了。”再问回家时间:“什么时候回来呢?”他会一五一十地回答,比如:“晚上十点回来。”为了让彻之消除不安心理,我总会在制定他的日程表的时候,也预告告诉他我的日程安排,外出之前,总会把当天要去的地方、回家的时间等内容写在纸上,让他一目了然。比如,留张“妈妈去蓝天坊,晚上十点回来”的纸条。这样,时间、地点等要素都能一一对上,事实清楚,他就能正确回答了。这样提问就行得通了。如此这般,哪怕彻之的交流能力只有30-50,余下的70-50只要对方能够设法帮助弥补,凑成100,交流问题也迎刃而解。所谓交流,就是相互理解。只要对方能够了解彻之,理解彻之,再琢磨一些方法帮助他,那么他不擅长的交流也不成问题了。第5章:如何培养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学会在卫生间小便我以前一直认为,在育儿的过程中,对小孩进行上厕所的教育,作为家长责无旁贷。“脱掉尿布了吗”是附近妈妈们之间的热闹话题,其他的孩子大多三岁前就不用尿布了。继断奶和独立行走之后,上厕所的教育好像是母亲的又一个使命了。如果小孩不能很好地上厕所,其母亲就会被人贴上失职的标签,为此我忐忑不安。彻之一岁的时候,我在家里放好小马桶,算好时间脱下尿布,让他坐在马桶上,然后对他说“嘘——嘘)——”,催他撒尿。偶尔他撒出尿来,我就表扬他:“尿出来了!真棒!”为了让他对撒尿这个单词有印象,我一个劲地唠叨“撒尿吧,撒尿吧”,问题问他“撒尿吗?”但彻之不理不睬,毫无反应。话不会说倒也罢了,哪怕用肢体语言提示一下也好,可他什么都没表示。听说小孩两岁前后才开始对尿湿裤子感到难受。于是,白天我就尝试给他脱下尿布,穿上练习内裤。三十年前,现在流行的方便的一次性纸尿布尚未发明,当时我们用棉布来做尿布。尽管每天洗涤尿布是件挺吃力的活(一天40条),但每当把洗得雪白的尿布挂在章鱼爪般的晾衣架上,开心地看着它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微风中摇曳,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母亲的满足和喜悦。练习内裤是一种加厚的贴身内裤,少许尿湿的话不要紧,它能很好地吸收。它只不过是小孩在脱下尿布之后穿上普通内裤之前的一种过渡性的东西,供阶段性的练习使用。根据同一宿舍里的前辈妈妈们的建议,我也给彻之穿上了同龄小孩都用的练习内裤。当时觉得,尽管儿子语言发育迟缓,身体发育还算正常,不久就能学会上厕所的技能吧。*为什么要撒尿不叫一声呢?最初,虽然彻之听从指示,老老实实去卫生间或坐小马桶,但也许因为我没算准时间,卫生间和小马桶大多没派上用场,大小便几乎都撒在练习内裤里,从两个裤脚口流了出来。可能换穿练习内容为时尚早吧,于是又回到尿布,过了一阵又换成内裤,如此来回折腾了好几次。将近三岁了,仍然一直尿湿裤子。每次给他换上干裤子,都批评几句“为什么要撒尿了不叫一声!”又轻轻地捧几下他的屁股,以示惩戒。大小便经常弄脏了地板(榻榻米)、地毯。许多次我一边用毛巾擦干净,一边无奈地流泪:为什么撒尿不告诉我呢?为什么不会说撒尿呢?脱不掉尿布的吧,就不能去别人家玩,大小便把人家的榻榻米、地毯弄脏了多尴尬呀!老是教不好上厕所,作为母亲我感到羞耻,真是急死人了。而彻之也好像在变本加厉,莫名其妙的行为与日俱增,逐渐多动起来,整天到处乱跑,我不得不马上就追,不安和恐惧的感觉如阴霾一般笼罩了我。他对“危险”这个词也毫无反应,我对不听话的彻之真是束手无策。当时只认为全部原因在于他不会说话,于是想方设法让他武器,哪怕只说出尿尿也好。我成天对他唠叨不停:“尿尿呢?卫生间呢?嘘——嘘——吧。”可是我越起劲,彻之越想撒腿就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也许当时彻之的精神压力比我还大吧。)这时,彻之就开始拒去卫生间或坐小马桶了。脱掉尿布也能憋尿达三四个小时,尿湿的时候,尿量也相应增多了。大便的时候,他就叉开两腿,像螃蟹一样走路,凭他怪异的走姿和臭味就知道他已经在裤裆里大便了。如果我稍一疏忽,他往往会把粪便胡乱涂抹在墙壁上、地毯上,整个屋子被弄得一塌糊涂。硬的粪便还算好的,拉稀的时候就更惨不忍睹,我气得都要哭出来了。因此,我心情绝差,根本无法和蔼可亲地说“大便出来啦,你爽了吧”,总是训斥他:“怎么要大便也不说!”我当时还想:是不是因为我教得还不够严格呢?毕竟教育子女是母亲的责任,我得加快进度,努力把儿子拉上来。丈夫也怪我:“连上个厕所都教不会,你平时到底在干什么!”我已经殚精竭虑,可不知道为什么,彻之就是教不会。越教越灰心,越教越烦躁,经常情绪失控,等我回过神静下心来的时候,彻之已经被我骂过了。我彻底失败了。彻之在两岁十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残障儿童,当时我顿时眼前天昏地暗;另一方面,怎么也教不好上厕所的谜底也随之解开,我终于知道了原因所在——因为自闭症,反而松了口气。我想讨教专家,学习教导自闭儿上厕所的方法。查遍相关书籍,也不得要领。书上只是提及:“在培养他不舒服这种感觉之前,要多投入爱心,增加母子交流,增强母子纽带。”尽是些诸如此类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劝告。除了自己琢磨别无他途。总之,要停止现行的教法了。越着急越没有效果,情况越糟,其原因在于:我一厢情愿地一个劲地往自己希望的方向改造彻之,结果事与愿违。我没有顾及彻之的感受。从今往后,不与其他小孩攀比,不动辄斥责彻之,要体谅彻之的独特感受,从而推敲他不愿在卫生间里小便的原因。我重新考虑了一番。首先,我决定从改变卫生间的环境这个环节着手:使彻之乐于在里面小便。我设身处地地替彻之推想:为什么不愿上卫生间?卫生间里的什么让他抗拒?也许是全部用钢筋水泥的构造的卫生间又冷又窄,幽如密室,心生恐惧吧。于是,在卫生间摆放一些他喜欢的玩具小汽车,窗户、墙壁都用色调明快的布帘装饰一新,把卫生间改装也一个快乐的小型游乐场。门上也贴些汽车图片,还特意敞开着卫生间的门,方便彻之随时进去。可是,彻之既不想进去也不想靠近。在改善硬件方面我做了不少尝试,在考虑推察彻之的心情方面却因经验不足,心有余而力不及,仍然想方设法执拗让他说出尿尿、大便,以求一劳永逸。也许正因为如此,对彻之来说,卫生间反而变成了令人厌恶的所在,精神压力的来源。至此,彻之的如厕教育宣告失败,我铩羽而归,放弃了努力,于是重返尿布状态(当时他已满三岁)!*弟弟的如厕教育很成功在如厕教育方面,政嗣也是彻之最好的老师。政嗣尿湿的时候,也许因为不舒服吧,或磨磨蹭蹭,或靠到我跟前来,或在墙角呆若木鸡,看到这些情景,我就明白了。政嗣在小便前,或坐立不安,或把手压在私处,通过这些动作提示我;要大便的时候,脸憋得怪若歪瓜裂枣,一看就懂。(在用语言表达之前,想要传达的心情和感受已先呈现在表情、动作之中了。)到了政嗣学上厕所的时候,像以前教彻之时的做法一样,我算好时间让他坐马桶,对他说“要撒尿了吧?嘘——嘘——”,政嗣也一边念着“嘘——嘘——”,一边顺利地小便。也许因为政嗣熟悉了我的一套,也许因为政嗣擅长提示,总之一坐上马桶,大多能顺顺当当地撒泡尿。因此,我笑容满面,频频表扬他:“尿出来了。舒服吧?小嗣真棒!”盛赞政嗣的同时,我也对以前总是对着彻之发火一事深刻反省。也许对彻之来说,小便一事与板着脸孔的母亲划上了等号,一提撒尿便精神紧张了吧。(如厕教育在政嗣身上获得成功,我松了口气,恢复了身为人母的自信。此事虽小,却证明了我不是失职的母亲,赋予了我信心和勇气。)彻之最初只是瞥一眼政嗣坐小马桶小便的样子,后来逐渐地有了兴趣,只要政嗣一坐马桶,就马上好奇地凑了过来,一边咯咯地笑,一边盯着看(彻之很喜欢政嗣,只要是小弟弟做的事,他什么都感兴趣)。这样,对小便、大便逐渐打消了抗拒感,也算是他的一大进步吧。于是决定重新拾回上厕所的教育。可是他已近四岁,政嗣用的马桶偏小,不适用。索性用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吧,还是抗拒。终于找到了老人用的坐便器,大小也合适,这个应该管用吧。但是,事到如今重新开始练习坐小马桶小便有必要吗?还是练习在洗澡间小便吧①。可是,万一弄得他分不清卫生间和洗澡间的区别,不就更糟了吗?真是左右为难。①译者注:日本的房子一般把洗澡间和卫生间分开,不同于中国公寓里卫浴一室的式样。*在阳台小便了!某一天,彻之突然在阳台脱下裤子撒尿了!我家在一楼,在水泥造的阳台上安装了一个水龙头。与其尿湿裤子,还不如尿在阳台上,就让他对准排水口小便吧。其实我当时已在教他男孩要站着撒尿,没想到他无师自通,顺利地学成了。接着,又开始在阳台里大便。只要来得及,我就会在他羽绒服下边垫上报纸,等他大便完了之后,拿到卫生间里冲掉。随后拖来水管,把阳台清洗干净。先不管撒尿的地点如何,他能自己脱下内裤小便,就算一大进步,因此,我像对政嗣一样,也对他大加赞赏:“尿出来了,真棒!”或许彻之在让你跑件事中得到了快乐的体验,不久就学会“尿尿”这句话了。(先有愉快的体验,随后想再经历一下这样的体验,迫切想把这种心情传达给对方,于是语言就出来了。可见,在语言之前,培育想要传达的心情是至关重要的。)在阳台撒尿,彻之好像乐此不疲,从而顺利地从练习内裤过渡到普通内裤。可令我为难的是,去别人家里他也总爱跑到阳台上去撒尿。还有,大雨大雪等天气恶劣的时候,也不能使他如愿(我家的阳台尽管上有屋檐,小风小雨尚可,大风大雨还是不行的)。这时,就让他在洗澡间里方便。在他方便之后,我在阳台上一边撒水,一边倒些洗洁精,用马桶刷咯吱咯吱地刷洗。彻之看在眼里,也跃跃欲试。于是,我在洗完之后,也让他模仿着做一遍(特意给他准备了一个小马桶刷)。水龙头的水飞溅到水泥地上,洗洁精的泡沫冒出来,这些发现使他非常兴奋,他时而在水里啪嗒啪嗒到处乱踩,时而蹲下来咯吱咯吱地刷洗起来(当然,对其本人而言,这只不过是游戏而已)。不久,只要一想打扫阳台,他就大喊:“尿尿满满了!”|于是直奔阳台撒尿。“尿尿满满了”(日语中“满TANK”原为汽油满箱之意,引申为“满满”的意思,彻之特别喜欢用这个单词,动辄用一下),这句话尽管发音不樯,但毕竟告诉我他要撒尿了。对我而言,不管他的话语多么粗粝,只要他提供撒尿的情报;不管他在哪里撒尿,只要他能自己解决,上厕所的教育就算成功一半,值得我欢喜若狂。彻之已能主动告诉我要小便,接下来我就考虑如何引导他去卫生间的问题。我发现他对便后打扫这件事饶有兴趣,于是灵机一动;不如将计就计,把他往卫生间引。清洗完阳台以后,就把马桶刷拎到卫生间,继续打扫给彻之看。虽然他没有轻易上钩,但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慢慢地也跟到卫生间来了。我放了许多水,倒了洗洁精之后,马马桶刷咯吱咯吱地刷洗起来(因为场所、条件有所变化,怕他抗拒,所以我使用清洗阳台时一样的洗洁精和工具)。“打扫抽水马桶真不开心啊!这样打扫哦!”我边说边把抽水扳手扳下来,让水哗哗地冲走,这些都动作夸张、满脸笑容地做给他看。彻之的眼睛兴奋得炯炯发光!他也试着扳下抽水扳手(因为比较紧,刚开始我帮他),水马上流淌出来了。他撒上洗洁精,冲冲水,随后又物色要冲走的东西,卷筒纸不幸被瞄上,于是他咕噜咕噜地扯出一大段来(如果我不掐断,这筒纸会被全部拉扯出来),把纸片接二连三地扔进马桶冲走,高兴得不得了。终于大功告成!彻之对抽水马桶有兴趣了,也不抗拒进出卫生间了。*在卫生间练习小便这下总算要切入正题——在卫生间练习小便了。正当其时,已过一岁半的政嗣处在从儿童坐便器向卫生间抽水马桶的过渡时期,正好给彻之做榜样。政嗣模仿欲强,在家里爸爸不经意间也给他做了小便操作流程的示范,在托儿所也观察了其他小朋友撒尿的样子,再加上保育员(托儿所老师)认真指导,他马上轻车熟路,收放自如了。因为,不愧当彻之的一技之师①。【①译者注:区区撒尿小技,却要天时地利人和,一波三折方能修得正果,可谓用心良苦!】政嗣也好为人师,当仁不让,一板一眼地做起示范。也许为了讨得我的表扬吧,示范做完,让出门位,催促其兄:“彻哥也来一泡!”彻之看完小弟操作,对抽水马桶的恐惧烟消云散,接受邀请,按部就班地也撒了一泡尿。从站立小便开始,渐次推进:脱裤——不必全脱,脱至膝盖处即可;扯断卷筒纸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彻之在进入小学之前的三年间,以弟为师,一项一项学习下来,终于掌握的。可话也说回来,天马马桶式样繁多,机关不一,彻之花了不少岁月才研究通透,迟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可是物极必反,谁料到日后竟走火入魔,特别嗜好厕所,总想到邻家、建筑物内的卫生间打探一番,终于落下个厕所骚扰狂的恶名,这真是始料不及呀。)四岁时的夏天,我带他回福冈娘家的时候,彻之在机场里、飞机上都拒上厕所,弄得我不知怎么办才好——总不能现在还用尿布吧。谁知他在东京羽田机场将要登机之前却出其不意,说完“尿尿满满了”就拉下裤子。说时迟那时快,一泡尿已经在过道的水泥地上撒好了。刚好路过的外国乘客们马上报以白眼——日本的母亲怎么管教小孩的!当时我真的羞愧得无地自容。如厕教育并非全部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大便的流程为:1.在卫生间门前脱兴内裤(在入小学之前更改为——进入卫生间、关门、跨好马桶,然后再拉下内容);2.光着屁股打开卫生间的门,进入;3.关门;4.跨好马桶——即架式摆好,屁股尚未接触马桶边;5.蹲好马桶——即屁股落下,接触马桶边;6.大便;7.用纸擦屁股;8.抽水冲掉;9.起立(日后加入拉上内容);10.两脚归回原位;11.打开水龙头洗手;12.用毛巾擦干手;13.开门出去;14.关门;15.穿上内裤。我是按以上的程序教他大便的。(最初我也毫无头绪,经过反复琢磨推敲,才获此心得。后面介绍的各种操作流程也是事后总结的产物,并不是一开始便有一套现成的章法。)至于一些如厕礼节,比如进入之前要“咚、咚”敲门以资确认,人家敲门则答曰有人,诸如此类,我都悉心传授,他也一一逐渐学会。不过这已是遥远的后话了。(反复操练,一点一点地掌握。若要完全熟练操作,则需进行旷日持久的努力,几个月甚至几年。不止如厕一事,后面介绍的其他技能之修得也作如是观。)攻克小便课题途中碰到一个难题。不知为何,彻之小便时,尿线向右成直角斜飚,总会溅洒在右脚上。每次他都大惊小怪,吵闹着逃开。彻之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把水等液体洒在人家身上心里坦然,一旦在自己身上同如芒在背,浑身不自在,所以每次尿洒在脚就鬼哭狼嚎。于是教他小便时站好,小鸡鸡握好,尿尿方向控制好,避免洒向脚面。如此练习三好要诀,倒也练成了。可是大便的时候要小便就麻烦了,采取坐姿,三好无从谈起,小便照样撒向右脚方向。眼看含辛茹苦的如厕教育就要功败垂成,我着实担心。无奈只好找关东劳灾医院泌尿科的医生商量,拜托专家切掉彻之的小鸡鸡包茎,纠正路线,不要右倾,以求尿线笔直向前。专家不以为然,置之一笑;小孩包茎纯属正常,不必因为暂时妨碍而一切了之。教他大便的时候也握好小鸡鸡,控制好方向即可。于是教他在处于大便坐姿的情况下控制小便方向的技巧,让他练习。(回首当年,真是杞人忧天。但当时彻之急躁不安得厉害,我也怕如厕教育再起波折,确实忧心如焚,苦恼不堪。幸亏当时求教有方,不至于一刀切下。)为求得普通人的一个生活末技,迂回曲折,以至于此。从阳台玩水(打扫),到诱导他进卫生间,再到他对卫生间失去反感,最后到他自己主动去卫生间方便。这样,终于赶在进入小学之前,再也不必在厕所门前脱光羽绒服了,整套流程都会在卫生间里进行了。个人卫生的打理*洗脸刷牙有关洗脸一事,婴儿时期用纱布给他擦脸,之后则换成浸过温水绞干的毛巾。他自己不会用两手掬水洗脸。好像对液体溅到身上有天生的敏感,在浴缸里淋浴的时候,也极端讨厌水珠洒在脸上。五岁在川崎那年,我带上彻之哥俩去游泳馆。最初三个月他只围着游泳池跑来跑去,之后模仿政嗣,拿起救生浮板,把脸浸入水中做憋气闷水练习。此后也常把脸浸到脸盆的温水里,逐渐学会了用手掬水洗脸。我准备好他专用的毛巾,教他擦拭手、脸等部位。关于刷牙一事,那是从牙生出来的时候就开始了(一岁左右)。将他的头放在我的膝盖上,用纱布擦洗他的牙齿;他牙齿长齐之后,就用小牙刷来给他刷牙。那里的彻之非常听话,从不抗拒,乖得很。口水流得很厉害,倒起了口腔自净的作用,牙齿也不容易蛀。大点了以后,头在我的膝盖上乱动,牙刷一塞进他的嘴巴就被咬住,因此我想让他自己刷牙。平时在他面前刷牙示范给他看,还让他看看儿童电视节目中的刷牙镜头。彻之很喜欢儿童绘本《牙齿的故事》(贺古聪著,福音馆书店出版),我跟他一起翻看,把牙刷对准画册上的牙齿,边唱“刷牙刷刷刷”的儿歌,边让他模仿。刷牙的程序为:1.自己把牙刷放入口中;2.下排牙齿刷五下(因为很喜欢数字,所以对我的数字口号非常感兴趣);3.上排牙齿刷五下;4.漱口;5.我检查一遍,需要的地方再补刷;6.再漱一次口。大致即可,不必强求完美。四岁半进了保育园,全部同学对刷牙都非常起劲,在模仿同学的过程中,他的刷牙技术老到起来。政嗣一岁以后,我也用同样的方法教他。此时彻之就会拿着牙刷过来,站在旁边饶有兴致地一起陪练。在山田牙科医院牙科卫生士(日本的牙科国家资格证书获得者)的指导下,彻之学会了半张嘴巴发声“咿—,刷前牙”。现在,早上一到七点十五分,他就来到洗脸盆前,洗脸、剃须、刷牙。在单位里吃过中饭以后再刷一次牙。如果牙膏用完了,回家途中顺道去趟便利店买回,第二天一早放入包中带到单位。另外,每三个月他定期去一次山田牙科医院接受检查。*洗澡彻之从婴儿时期开始淋浴,稍大之后开始泡澡,只要一入浴缸就变得老老实实,一副心满意足享受的样子。在五岁那年,彻之开始亲近爸爸,所以在泡澡的时候我把接力棒交给他爸,让他们一起入浴缸。可是轮到我泡澡的时候,他意犹未尽,又脱下睡衣再进浴缸,可见他多么喜欢泡澡啊!(可我想一个人静静地在浴缸里泡一会儿。)①单位宿舍的浴室有个浴缸,全部水泥结构,墙壁也没贴瓷砖,非常简陋。因此,丈夫建议改造一下,换个扁柏浴桶。彻之果然更喜欢木头浴桶,时常在泡澡时将戏水鸭玩具漂在水上玩耍。可是因为浴室过于狭小,没法好好地教他洗净身体的方法,只好先匆匆忙忙地替他洗好身体就让他进浴桶。政嗣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做,洗澡也不例外。他一边念着“在毛巾上擦好肥皂,搓搓搓”,一边自己洗了起来。正好让彻之也跟着模仿,顺便教他点洗澡的方法。在从保育园回家的路上有家澡堂(彻之已经对那里进行过厕所探查),每月一次我也把彻之的同学带上一起去洗澡(虽然都是小男孩,让他们跟我一起进女澡堂)。澡堂宽敞,施展得开,正合他们的心意,在里面泡得舒心,玩得开心。那儿也是彻之向伙伴模仿学习如何洗澡的场所。搬家到偌贺以后,洗澡间宽敞明亮,我想好好地教他洗澡的方法。洗澡的流程为:1.拉好脱衣处的窗帘;2.脱下内裤;3.用小脸盆舀好温水从肩头倒下;4.洗屁股和小鸡鸡;5.入浴缸泡一下;6.从浴缸出来;7.折好毛巾擦上肥皂;8.手(右、左)、脖子、胸部、腹部、背部(用两手捏住毛巾两端搓洗)、屁股、小鸡鸡、脚(右、左),以这样的顺序来洗(然后我进一步帮他洗颚下、腋下、脚底、耳根);9.舀温水冲净肥皂(或淋浴);10.在周日和周三还要洗头发(弄湿头发、倒上洗发液、用温水充分洗净、抹上护发素、用温水简单洗一遍即可);11.洗脸;12.再进浴缸泡澡;13.从浴缸里出来;14.绞干毛巾擦身体;15.来到脱衣处;16.再用浴巾擦干身体;17.穿上内裤。在后边性教育的章节中将提及,因为我想教他不要在人前暴露小鸡鸡,所以在进洗澡间之前绝不让他光着身子在房间里晃荡。既然要洗身体的各个部位,掌握左手、右手等名称一事就无法避免。在这点上儿歌起了作用。“右手放前面,右手藏后面,再放前面来,好好抖一抖”之类的儿歌里涉及了肩、肘、膝盖等具体身体部位,他愉快地跟着歌谣逐步学会了。彻之喜欢唱“爸爸(右手拇指)过来了,爸爸(左手拇指)过来了,在转弯角‘扑通’撞上了”。“(右手)痛痛痛,(左手)痛痛痛”,有时会说:“那就洗洗拇指吧!”就开始洗起手指和脚趾来。彻之擅长配对,所以既快乐又准确地学会了这些。完全教会他一个人进洗澡间自己洗身体,前后花了七八年时间。他自己能料理洗澡一事(自己把自己的身体洗干净),当然让我省心不少。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也成了这教他一个基本道理的起点——自己的身体属于自己,自己能触摸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要保重自己的身体,要保持自己身体的清洁。这也是着衣用餐以及性教育的基础。①译者注:日本人习惯先初步洗净身体然后进入浴缸泡澡,他们并不在浴缸里搓洗身体。为了节省开支,一浴缸的温水一家人要轮流泡。一般的顺序是丈夫在前,子女居中,家庭主妇最后。如有客人,则客人最前。*穿衣彻之小时候比较随便,我做的衣服他什么都穿。刚开始教他穿衣的时候,挑一些从头上一套就完整的无纽扣的T恤衫、腰间装上松紧带的裤子等一些宽松易穿的衣裤供他练习。因此,教起来也不费劲。穿裤的流程为:1.坐下来拿好裤子;2.右脚穿进去;3.左脚穿进去;4.站起来;5.把裤子拉上来。最初,我辅助他做一个个动作,接着,让他看示范(我让政嗣穿给他看),同时用语言提示“坐下”“右脚穿进去”等等。在他卡壳的时候还得辅助一下或指一指裤子。一周左右就行了。此后只要催一下“好了,穿裤子吧”,他就会穿好了。我也不忘表扬他:“穿得挺好,真行啊!”或者奖励他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既然穿得不错,就出去玩玩吧”。上衣、袜子等等也这样练习穿着。外出之前,按照穿着顺序摆好袜子、T恤衫、裤子、上衣,只要喊一声“外出了”,他就会自己穿好衣服。接下来挑战穿鞋。之前每当外出,彻之只会直挺挺地站在玄关处等我给他穿鞋。于是,首先让他坐好,自己拿好鞋子:穿鞋吧,然后在旁帮忙辅助一下,一起把鞋穿好。一穿完就表扬:“会穿鞋子啦,真棒!到外面玩去吧。”利用他爱外出游玩的心理,耗时数月,逐日渐进,终于学会了自己穿鞋。(有奖励有表扬就有动力,喜欢外出玩耍的爱好倒成了他学习的动机。)可另一方面,彻之对所穿的衣服产生了偏执,这着实令我头疼。他讨厌有领子的衣服(也许衣领蹭着脖子不舒服吧),拿剪刀把衣领全部剪掉。从此我只给他买圆头无领的衣服了。有段时间,他对黄色情有独钟,非黄不穿。如果一直穿着老头衫式的黄衣服,未免过于单调乏味,他本人也休会不到穿衣的乐趣。为了使他摆脱这种刻板偏执的状况,我设法让他自己选择衣服,而不是我预先给他准备好。于是和他一起去商店选购衣服(毕竟和买零食不一样,彻之只是在我摆列的几件衣样中随便挑选而已)。买回来的衣服在彻之专用的敞开衣柜里折叠放好。每当外出,我事先准备好衬衫、裤子、袜子,每样三种,供其选择。彻之总是挑选偏爱的同一件衣裳,偶尔也瞥一眼旁边的其他衣裤。我趁机推荐“这件挺可爱的,挺有型的”,干净利索地递给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他穿上再说。有时给他哥俩买回同样的衣服,先让政嗣穿上,我特地在旁赞赏:“小嗣穿上这衣服真可爱!”——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意无意地提示彻之,他也会从自己的衣柜里拿来同样的衣服穿上。过分拘泥于同一服装,生活质量(QOL)不高,但是一味强行制止“穿这不行,穿那件”,只能使其走向偏执的极端,反而于事无补。因此,有必要让他在一定程度上自己挑选,自己购买,逐步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日益丰富自己的着装品味。现在彻之的书架式也三年小窗口了其寝室的整整一面墙壁,大到T恤衫、裤子、运动服、毛衣,小到袜子、皮带、手帕之类,全部折叠摆好,一目了然。西装(一季三件)、外套等也在衣架上挂得井井有条。每天彻之自己从中挑选当天要穿的衣服。他小的时候,为了方便更换,我按顺序预先把衣物放在篮子里,他只要从篮子里拿衣服穿好就行,无所谓冷热。现在,他主动留心气候和天气的变化了。比如,彻之某天挑选了不合季节的衣服穿上,我适时建议:“今天挺热的,不如穿短袖吧。”可如果他本人执意要穿长袖的,那么就暂且听之任之吧。当天彻之穿着长袖衬衫,汗涔涔地回家。有了这次体验之后,第二天就主动改为半袖的。(当初做了不少尝试和努力无非是为了让他摆脱对同一种衣服的偏执,现在看来,这些倒成了培养当今世间所谓的“自我选择、自我决定”意识的基础。而自我选择、自我决定倘若缺失,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就无从谈起。为此,不要重视培养他由自己来选择的能力。)绝不在人前暴露小鸡鸡彻之五岁那年,保育园里一伴年长的老师告诉我:小彻有摸小鸡鸡的毛病。不会摩玩性器上瘾了吧?一听摩玩性器,我心里咯噔一下,大吃一惊,当场不知如何回答。彻之将来说不定有性方面的问题吧,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现在想来,当时真是没有必要那么反应过度)。在当天给班主任的联络手册上,我这样写着:从老师那里受到摩玩性器的警告,真是难以置信。彻之摸摸裤子的前裆或挺着肚子跑动时,多半为了要撒尿,并不是为了要获得性的快感。自己能说出要小便当然好,但他现在还不会说。正因为说不出来,所以要小便时总是憋得发抖,频繁地把手伸向裤裆前部。此时,老师能否帮忙问一声:“要小便了吧?去卫生间吧。”我想他马上会停止触摸,几卫生间飞奔。当然自己主动去卫生间是最好不过的,在家里也在做这方面的练习。他要撒尿时会感觉不自在,为了激发他的主动性(自发性),我故事不予理会一会儿,等一会儿之后就不忍心了,招呼他上卫生间。憋尿的感觉不好受吧。不过这事也提醒了我——如果真的染上了把玩小鸡鸡的恶习就麻烦大了,因此,在他把手伸向前裆要小便的时候,请老师适时给予卫生间的指示。我也会教导他不小便的时候别摸小鸡鸡。既然生为男孩,长大以后就肯定无法回避性的问题,包括手淫,到时必须学习,在将来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认真教他的。这次应该问题不大,单单是要小便而已。因为我儿子还不会说话,麻烦老师察颜观色,照顾一下。万一真是摩玩性器,就要趁早考虑对策。请老师马上通知我。今日真受了不小的刺激。老师答复如下:只知道他把手伸到前裆,我也不认为那是手淫。因为除了要小便以外,没有这个动作。作为我们,孩子做这个动作还是要批评的。如果不制止的话,他会一直这样做,或者抖动身体,永远改变不了。只有禁止他把手伸向前裆,才能最终逼他说出要小便。当然在一段时期内,尿湿裤子的次数难免增多。招呼他上卫生间并不难,但打招呼过多,反而效果不好,因为这样只能加剧他的惰性,使他永远只会摆抖身体,而不会用语言表达要小便的要求了。这是我们的见解。这段时期,有时会时间来不及,有可能让小彻尿湿回家,请不要介意。*何必要禁止手淫呢?当时我之所以对“手淫”一词精神紧张,反应过度,是因为与之不久前的一段经历有关。那里刚刚参加了自闭症家庭联谊旅游,在旅途中,我无意间看到有个被送进福利院的男子(当时回家探亲)突然在大客车上手淫起来。他母亲有点尴尬,和蔼地劝他:“在角落里做吧!”随后带他去了客车后面。毕竟是年长的前辈家长,能临阵不乱,从容应付。我一边佩服,一边心跳不已。如果换成彻之,我不惊慌失色才怪呢。听那位母亲说,在福利院没有单间,他只好躲在卫生间解决此事,但偶尔不巧被女老师撞见,她们会大惊小怪,奔走呼号,弄得满院风雨,儿子为此挨了不少骂。好不容易回家探亲,就让他自由一下吧。仔细想想也是,孩子挺可怜的,作为母亲,心疼儿子也理所当然。此后,有位专家在讲座中回答家长有关性问题的提问,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让他们没有精力手淫,就要用马拉松之类的大运动来消耗他们的体力。如果在做,就得严厉批评,坚决制止,不惜捧他一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其态度坚决,不容置疑。我听了既惊又气,不以为然:难道手淫可以用体罚来压抑吗?精子蓄积既满,且阴茎长粗变大,此乃正常生理现象。想抚摸几下聊以自慰,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福利院的男性职员、讲台上的专家,衮衮诸公,难道你们自己没手淫过吗?普通人做的事情,为什么自闭症者就不能做呢?为何要禁止呢?据说因为担心想要触摸女性,引起性犯罪。想要触摸女性也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人类正因为有这样的性起,才得以子孙绵延。压制手淫的话,性犯罪的危险度反而会更高呢!制定规范,传授自我控制的方法,以求防患未然,这正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比起繁琐的教育来,禁止压制当然操作简单,方便省事,正好避重就轻,但那是无视人性和人权,不合天理和人道吧。我认为只要约法三章,好好教导,问题就可以解决。认真地教他手淫的方法、合适的场所、恰当的时候。①(这是二十五年前社会福利方面的事情了。如今已进步不少,人体结构以及性的知识已被纳入教学范畴,手淫也作为正常的事情被许可。)数年前,有位母亲找我商量好儿子服药的事情(因为我的本职工作是药剂师)。其子正在服用的药物多达八种,药剂的副作用使他几近危笃,不减量恐怕不行。由于他正处于青春期,问题行为加剧,情绪暴跌,时常自伤或伤人。无奈之下只好饮鸩止渴,增加药量。问及他的生活情况,答曰所在的福利院禁止手淫。于是我提个建议:与其增加药量,不如认可手淫为好。福利院也试行武林,果然他情绪趋于稳定,暴力化身绝迹了,用药减量问题迎刃而解。批评、禁止手淫,实属荒诞。既然那是正常生理现象,并非苟且之事,那么对这种行为进行否定的学校指导就是错误的。也许正是担当教育指导任务的老师们有必要从错误的性认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说别人容易,其实我自己也和别人差不多。在被告知小彻有摩玩性器的毛病时,我不也是当场懵了,不知如何才好吗?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摆脱陈旧的性观念。①译者注:孔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昔时大禹治水,疏堵并举,以疏为主,终于大功告成;今者人之大欲,虽不比洪水猛兽恐怖,但也要以疏导为主,妥善解决。*严格遵守“别在人前做”的原则我想,彻之既为男性,到了一定时期,有这种自慰的动作也是当然的,但问题是他有没有“在人前做会很丢脸”这个想法呢?好像有点悬。据当时的专家们说,自闭症者缺乏羞耻心,因为他们不理理解周围的状况、人际关系,也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那样的话,说不定哪一天彻之也在车中手淫起来。于是不准上电车,不能与大家一起旅游,哪儿也不能去,生活的空间也被挤压变窄。这正是我担心的结局。既然不懂羞耻,那么就别这方面不着边际的情感培养,索性教他实际的,哪怕只是别在人前掏出小鸡鸡这个原则也好。于是在他五岁那年我开始教他绝对不可以在人前拿出小鸡鸡。在家里也立好规矩:洗澡的时候,在浴室的脱衣处出来前必须穿好内裤,洗完澡后不得裸身在屋子里晃荡。这规矩让年幼的政嗣,特别是他的爸爸也贯彻实行。在外面,比如在游泳池换穿游泳衣时,一定让他先套上浴巾(我把浴巾缝制成筒状,在上边装上松紧带),再脱穿内容、泳衣。然后把这规矩的实施范围推而广之,在保育园和学校也请老师协助(在保育园,老师们对其他小孩也实行同样的指导)。只要在人前不拿出小鸡鸡这个规矩能守住,那么当然就不会在人前做起手淫等动作吧。从五岁开始,一直在到青春期,彻之十分认真地遵守着。现在,彻之在自己的卧室里手淫(他本人也知道这个单词),因此,他在屋里的时候,其他家人必定要先敲房门。有时里边的应答不是“请进”,而是“请别进来”。(彻之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着不在人前做这条原则。幸亏从小开始实行“不在人前拿出小鸡鸡”这个规矩啊。)如何纠正偏食在哺乳期,我按照育儿指南做好营养均衡的断乳辅食,彻之老老实实地什么都吃,喂得十分顺利。在粥里放几种蔬菜,撒些鱼末肉末,搅在一起喂他。那里市面上刚开始销售婴幼儿用的瓶装食品,这些也买来掺杂着喂,尽量尝试多种食物。据说人的味觉在幼小时期就已定型,所以要让小孩遍尝百味,以防偏食。因此,在配食的时候我十分在意营养和味道。幼儿时期,绝不偏食,来者不拒。可是给他吃什么都无反应,不知是否好吃。从彻之的表情里读不出吃饭的乐趣。总归还好,什么都吃得下去,没有明显的偏食厌食现象,当时就松了口气:原来小孩的吃饭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通往自立之路》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通往自立之路》-2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通往自立之路》-3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通往自立之路》-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通往自立之路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通往自立之路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