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很快,中央红军踏入了陕北的厚土。当指战员们看到墙壁 上“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大标语时,许多人扑到墙上放声大哭。从离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 地以来,他们几乎没有再见过这样熟悉的大标语。 一首“信天游”把大家的心思引向更远处:“山羊绵羊五花羊,哥哥随了共产党… ” 牧羊人见到这些头顶红五星、衣衫破烂的军人,关心地问道:“同志,你们这是从哪哒 来呀?”这时,许多南方籍的红军战士虽然还不明白“哪哒”是什么意思,但那一声甜甜的 “同志”,足使大家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真是到家了!” “我们到家了!” 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名城吴起镇。 中央红军一进吴起镇,就看到一间窑洞的门口挂着:“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许多人 激动地热泪横流,跑上去紧紧拥抱这块木牌,欢呼着:“苏维埃啊苏维埃!你这久违了的亲 切名字,有多少战友在白皑皑的雪山上,在苍莽莽的草地里,喊着你的名字死去!” “我们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了!” 大鼻子李德骑着他的察哈尔矮种马随红军进入吴起镇,他是唯一一个走完长征全程的西 方人。他这个不了解中国人民,不熟悉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传统,甚至连中国50多个民族 中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不懂的外国人,却欲在中国这场巨大的革命风暴中扮演出谋划策的角 色,但他无疑是不称职的,结果是迢迢长征路终把他筛落到了一个观察员的位置。4年后, 他在莫斯科的电召下,回到西方。 长征以来,红军指战员们做梦都想找一个落脚点,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各部队 开始把伤兵安置在后方,长征以来的这个大问题现在迎刃而解。 毛泽东、周恩来等到达宿营地的下午,天气晴朗,他们走上街头,当看到镇中墙壁上写 有“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口号,非常高兴。 “这里什么时候住过红军?”毛泽东问当地的一位老百姓。 “8月份。” “刚过去1个多月呀!那我们离他们不远了。”毛泽东兴奋异常,转身对周恩来说道: “恩来,后面的敌人,不能让它再跟着我们了。把蒋介石的追兵一直带进陕北苏区,这不 好。那样对我们就不利了,我们会时时处于被动,这不行!我们要拒‘客’于门前,把这条 尾巴斩断在陕北根据地之外。”“把敌人带进陕北根据地,确实不好。”周恩来应声作答。 “把它打退!”站立在一边的聂荣臻说。 “对,要想办法打它一下。”林彪表示了打的决心。 “荣臻同志先到前面去看看情况,看看我们能打赢的把握究竟有多大,视情况再决定我 们采取如何打法。”毛泽东当即作准备部署。 这时,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和国民党军毛炳文的骑兵又跟了上来,紧追在红军 的后边不放。林彪形容说:“我放个屁,他们都能马上闻到。”一些行军掉队的红军战士惨 遭敌骑兵的杀害。红军第1纵队节节抗击着敌骑兵的进攻,掩护大部队的北进。 因此,毛泽东断然决定要打一大仗,首先把尾随的敌骑兵打掉。 决心下定,毛泽东开始考虑用将,他由此想起往常打大仗之前与之并肩战斗的朱德。可 朱德是一时来不了吴起镇的,于是,毛泽东想起了彭德怀,立刻发电报要求彭德怀迅速赶到 吴起镇商讨作战计划,第2、第3纵队交第3纵队纵队长叶剑英和政委邓发统一指挥。 傍晚时分,聂荣臻一身尘土地回来了,急忙向毛泽东汇报,说:“我看我们完全可以出 击。敌人的骑兵也就是20##人,别看他们在马上气势汹汹,真正打起来,就不行了。他 们一定要下马和我们作战,还要招呼马匹,战斗力就会下降。”“准备打,老彭明天早晨就 到这里,我们再商量一下。”毛泽东说。 次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左权等人站立在吴起镇庙台上, 向红军陕甘支队指战员下达作战命令。毛泽东亲自作战斗动员报告。 彭德怀的话最少,简单明了的如一句口号,他说:“我什么也不多说了。任务就是打击 追敌,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打击追敌,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响亮的口号声传遍会场内外。 “那好,我们明天早晨就出击!”毛泽东下达命令。10月21日,红军陕甘支队在司 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第2纵队在左翼,第1纵队在正面,向正迂回吴起镇的国民党军第3 5师骑兵团的20##多骑兵出击。 情况正如聂荣臻估计的那样,气势汹汹的国民党骑兵遇上红军的排枪,冲在前面的“扑 扑通通”迎头落地,后面的骑兵哪还敢再在马背上骑着,赶紧下马提枪作战。这一手提枪, 一手牵马的攻击行动,显然很难协调。没几个回合,国民党骑兵就伤亡惨重。 “上马向前冲,不要下马!”国民党军骑兵团长在后面督战。 马刀闪耀,尘土飞扬,又一个波次的骑兵冲击如狂风骤起,席卷而来。 “打!”红军阵地上的所有火力一起开火。几秒钟前的一片马嘶人叫,刹那间变为阵地 前的一片人仰马翻。 两军交火的距离太近了,骑兵的速度不同于步兵,没有落马的国民党军骑兵眨眼间就飞 马进入红军的战壕。这样的紧急情况虽然不多,但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第2大队 大队长李英华等4#多人在战斗中牺牲。 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他沉静地命令各部队采用刺猬的御敌战术,注意形成“球形”阵 地,而不能用“线式”阵法对付骑兵。彭德怀的这一招很灵,冲杀而来的国民党军骑兵一碰 上红军的如此阵法,没有跑上几个来回,就被四面飞来的弹雨所击中。 仅用半天时间,尾追红军的国民党军骑兵20##余人全部被打垮,中央红军取得了长 征中粉碎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最后一仗的胜利。 毛泽东得到吴起镇大捷的报告后,非常高兴,连说道:“好哇!我们的彭大将军,又 立了一大功!”他信手铺开纸张,即兴写下《给彭德怀同志》六言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过讲了,过讲了。”彭德怀收到毛泽东的赠诗后却感到很不自然,他把最后4个字改 成“英勇红军”,又退还给毛泽东。 毛泽东不胜欣喜:“如此改诗,更显大将风度。英勇红军必无敌于天下!” 吴起镇战斗的胜利,中央红军缓解了整天被国民党军追击的危机,中共中央得以有时间 坐下来认真地研究在陕北立住脚的大问题。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吴起镇召 开,毛泽东作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并作结论。他在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保 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3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我们现 在以吴起镇为中心,第一阶段向西,以后向南,在黄河结冰后可向东发展。结束1年长途行 军,开始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我认为,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资,这3大问题, 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 吴起镇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为此,毛泽 东一定预感到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无与取代的历史地位,他在当时多次召开和出 席各种会议,对伟大的长征进行初步总结。 10月25日,毛泽东出席陕甘支队在吴起镇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庄严宣布:“中 央红军现在已经胜利到达目的地。 一年来的奋斗能取得如此成绩,并获得粉碎敌人新的‘围剿’的各项条件,这主要是由 于党的正确领导。目前,革命形势已发展到拂晓,红军将如日东升,蓬勃发展。我们当前的 任务是进行军事、政治教育,争取群众,扩大红军,改善生活,充实被服。“ 团以上干部会议后两天,毛泽东又在吴起镇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指出:“长征到 此结束了,部队严重减员。但是,我们的队伍虽小,可它是将来发展的基础。我们目前的主 要作战方向在南边,要先将国民党第57军军长董英斌的两个师消灭。红25、26军在甘 泉、富县集中配合作战,如能再对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第38军军长孙蔚如部 由南城开渭水的一路继续给以打击,能打两个胜仗,即可打破敌人的‘围剿’。我们一定要 在严冬前打破敌人的‘围剿’。”这次会议还确定了常委分工: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博古 负责苏维埃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工作。10月29日,以毛泽东为政治委 员、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发布《告红25、26军全体指战员书》,指 出:陕甘支队经过二万余里的长征,与红25军和红26军会合,这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 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号炮,它将为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大局面、赤化全中 国打下巩固的基础。 次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陕甘支队离开吴起镇,向下寺湾前进。 毛泽东率领陕甘支队于11月2日进抵甘泉县下寺湾地区。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下 寺湾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中共陕甘晋省委、西北军委领导人关于陕北苏区、陕北红军及 其作战情况的汇报。此前,毛泽东得知陕北肃反扩大化和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 丹等大批党、政、军领导人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停止杀人,停止逮捕,停止审查,一切 听候中央解决。不久,中共中央派代表去瓦窑堡帮助陕甘晋省委纠正错误,将刘志丹等大批 干部释放出狱,予以平反,恢复工作。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的名义发布通令,宣布: 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兹委任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 海东、程子华、郭洪涛9人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 为副主席。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发布第1号命令,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为司 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第1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红15军团编入红 一方面军建制,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 红一方面军番号的恢复,标志着中央红军的力量又开始由波谷向波峰回升,这使毛泽东 感到无比欣慰。 在这即将取得长征最后胜利的时刻,毛泽东站立在中国最大山脉昆仑山脉北侧,面对日 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南京政府卖国妥协及帝国主义列强蓄意加紧发动世界大战 的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形势,心情激荡,一首《念奴娇·昆仑》词在他的胸中酝酿成。 朔风中,马背上的毛泽东对着莽莽昆仑昂首吟唱: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 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遭欧, 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此时此刻,“倚天抽宝剑”的毛泽东回首万里长征路,感慨万千。 11月5日,中央红军到达甘泉以南的象鼻子湾,思绪澎湃的毛泽东立住马头,通知随 行部队,他有话不得不讲。 以无比气概“谓昆仑”的毛泽东,立马挥手“说长征”:“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中央红军走了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二万 五千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长征。现在,我们完成了伟大的远征。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呀!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莽原劲风鼓起猎猎战旗作耳,浩荡群山列阵入红军的队伍肃然静听。毛泽东的讲话声震 环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只有我们红军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决心。敌 人总是想消灭我们,可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 束。长征苦是苦,可作用大。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布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反动 派是没有用的;长征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的广大老百姓宣传了共产党、苏维埃和工农红 军的解放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红军在11个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 果!长征将永载史册!” 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词汇概念。 热烈的鼓掌声如潮涌浪啸,几次把毛泽东的话打断。 毛泽东挥动着他那有力的大手,继续讲道:“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8万人, 现在只剩不到1万人。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革命的精华,都 是经过严峻锻炼和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 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作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万岁!长征万万岁!”举枪如林的红军指战员高呼胜利口号,他们每个人为走过 万里长征路而自豪。 他们值得骄傲和自豪,请看这么一组统计数据吧!从瑞金算起,英勇的红军指战员——总共走了368天;征途全长1.36万公里,即2.72万华里,这即是史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下,几乎每天就有1次遭遇战;有15天整天都在打大 战、恶战;有235天在行军;有18天是在夜间行军;仅有44天是在休息;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 共翻越老山界、五岭、夹金山、六盘山等18座大山,其中5座终年积雪;渡过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24条河流;突破了10道国民党军及地方军阀的封锁线;占领过62座城市;通过了6个少数民族地区;走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等11个省区。 中央红军长征以陕北为终点,到此即将胜利结束。1935年11月7日,毛泽东在道 佐铺江15军团部会见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等人,共同商讨会师后的第一个作战行动, 这即是马上打响的“长征奠基礼之战”——直罗镇战役。 毛泽东对徐海东等人讲:“有句古诗说的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们红军打到哪里,根据地就应发展到哪里。红军现在到了陕北,根据地就建立在陕北。” 毛泽东用“落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的词语,精辟地说明了开创革命根据地与发展红 军的密切联系。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经费非常困难。毛泽东派人到刚刚由红25军改编的红15军团 来,要借2500元钱。徐海东把供给部长和财务科长找了来,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家 底?”“7000元。干什么?”供给部长答问。这时,红15军团的生活也相当苦,每人 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这些钱可是他们长期积攒起来的家底,也是全军团各种费用的全部 资金。 “我们来到陕北比中央红军早,人地熟悉些。中央红军刚到,困难要比我们大得多,特 别是经费异常困难。我们要勒紧裤腰带,多为中央红军解决困难。这样吧,我们那点家底, 留下2000元,其余的5000元全部送给中央。”徐海东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指示。 徐海东的言行与张国焘形成鲜明对比。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指示中央红军派 出专人到红15军团表示感谢。 中央供给部长叶季壮兴奋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在象鼻子湾,中共中央于11月9日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 德怀等领导人都先后到达会场。兴高采烈的毛泽东挥动着双手,对台下欢呼的干部们高声喊 道:“同志们,辛苦了!” 整个会场上一片欢呼声。 毛泽东面对长征路上生死与共的战友,没有开口前对着台下深深鞠了3个躬,他很动感 情地作了精彩的讲话,实际上他是对红军1年来战略大转移作了一次精辟的总结。 毛泽东讲到了江西鼎盛时期的“朱毛红军”,讲到了5个月前夹金山下的红一、四方面 军大会师,10万红军之众是何等的气派。由此,他也讲到了中央红军的现在,讲到了朱 德,说起了张国焘,再次断言“南下是没出路的”。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诵词忆往,惦念着:此时的红四方面军8万之众又 怎么样了呢?朱德总司令呢?还有张国焘,这个提起令人头痛的红军总政委? 六盘山之南,大草地之南,就在毛泽东率部胜利到达吴起镇内、彭大将军横刀立马吴起 镇外的中间一天,10月20日,南下的红军总部发布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总的 战役方针是以主力夺取天全、芦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一带为根据地,彻底消灭国民 党川军杨森、刘文辉部,击败刘湘,邓锡侯部的增援。 南下红军分3路纵队进击:以第4军、第32军组成右纵队,由丹巴经金汤攻取天全, 并以一部向汉源、荣经方向警戒;以第30军、第31军之第93师、第9军之第25师组 成中纵队,进占宝兴、芦山后,向名山、雅安地区出击;以第9军之第27师为左纵队,东 进威胁灌县、大邑之敌,并以一部负责巩固抚边、懋功、达维地区。除此之外,以第5军团 为右支队,巩固丹巴地区;以第33军为左支队,驻守马塘、两河口地区,相机威胁理县, 并占领威州。 朱德早在大革命时期,就与川军打过交道,对军阀部队的作战特点,了如指掌。在战役 发起前和战役进行中,他仔细地研究敌情、地形和战况,总结经验,作出战略上的指导,对 各级指挥员说:“川军向来欺软怕硬,惯打滑头仗,我们不打则已,要打就抓住打,狠狠地 打。各级指挥员要讲究战术,发挥运动战的特长,以快以巧制敌,用小的代价去换取大的胜 利。” 10月24日,红军迅速翻过夹金山,发起凌厉的攻势。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即攻克宝 兴、金汤、天全等地,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龙江以北和懋功以南的川康边广 大地区,击溃川军共17个旅近7万人,其中毙俘敌1万余人,击落敌机1架,造成了进可 横扫川西平原的态势。 “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初步获胜后,南下的红军稍微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但在战局打 开后,红军是向东进击川西平原,还是向西攻取康定、泸定,红军总部领导人的意见很不一 致。张国焘提议:下一步的行动应该是向西发展,重点夺取康定、泸定,以道孚为战略后 方,在川康边建立根据地。徐向前和陈昌浩则认为:应该向东发展,在天全、芦山一带与敌 决战,这一地区的粮食和人口较多,便于红军的补充和发展,并且能在取胜后继续向川西平 原发展。朱德和刘伯承出于各种原因,在坚持政治上的原则性同时,对军事坚持原则性与灵 活性的相统一,表示对现时的作战指挥不予干预,只要红军能够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就是最 好的决策。 陈昌浩和徐向前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不同看法,11月7日,致电张国焘,陈述对下 一步进军方向的意见,认为:如果马上进入西康,补给则更困难,减员更大,力量分散,天 气极冷。目前,应仍在此寻机歼敌,先打开左翼局势,然后配合第4军夹击天全。此地决战 得手后,则或东出或西进均易于行动,而西进只是万不得已时的一条后退之路。 张国焘接电后,权衡利弊,便再没坚持自己的意见。就此,徐向前和陈昌浩立即率领部 队开始向名山、邛崃地区进击。 作为总司令的朱德此时思想很矛盾,他对红军总部的争吵始终不便很明确地表示自己的 意见。他站立在绵延起伏的峻岭上,向东远眺,那里是著名的天府之国中心成都平原,再远 一点就是他的家乡仪陇了。 “前途还难卜哟!”朱德对身边因打了胜仗而兴高采烈的参谋人员告诫说。 在这一时期,朱德先后撰写了10多篇关于作战的文章,如《绥崇丹懋战役中我左支队 27师两河口、抚边、达维、夹金山、日隆关、巴郎山一带战斗经过及其模范教训》、《绥 崇丹懋天芦战役山地河川及隘路攻击之注意》、《康泸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中战术上应注意之 点》、《青龙场的战斗是天芦战役中的模范战例》、《天芦战役中追击之模范与不追击之失 败》、《雪山老林的战斗》、《搜获俘虏之疏忽》、《对防空应注意之点》等。 张国焘看到这些文章后,心中很是有些醋意,说:“论军事指挥,还是总司令高明。没 有想到的是,总司令的作战理论还是一套一套的。把他弄到第一线,他反而是如鱼得水,写 出了这么一大堆研究文章来。” “把他弄回来监视起来算了。”有人建议。 “还是让他在前面打吧,不打胜仗,大家都不能活。”张国焘算是说了句老实话。 “让他长期与部队搅在一起,总不是个好办法,会出事的。”仍有人为张国焘出谋划策。 “成都指日可待,从长计议才是上策。”张国焘打起了另外的算盘。 11月12日,红军占领芦山县城后,脑袋时冷时热的张国焘又趾高气扬起来。 “怎么样?事实说明南下是胜利之途,毛泽东的预言完全是胡扯!”进入芦山县城的张 国焘得意洋洋地说。他立即致电红1、3军团和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夸 大南下所取得的战役上的胜利,电报称:“这一胜利打开了川西门户,奠定了建立川康苏区 胜利的基础,证明了向南不利的胡说……这是进攻路线的胜利。” 本来坚持西进康定的张国焘看到眼前的胜利,也改变了初衷,对向东打成都变得异常积 极。 因此,红军在占领天全、芦山后,没有半天的休整和停顿,又迅速向名山、邛崃进击。 部队的士气也很高昂,一路都是军歌嘹亮:“红军南下行,要打成都城。反对右倾逃 跑,我们要进攻。” 南下的红军距离川西平原越来越近,也的确吃了几天大米。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国 民党军和地方军阀很快盯上了这里。“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渐渐证明若实现是何等的 艰难,即使付出巨大牺牲也难以如人心愿。 11月13日,也就是张国焘给毛泽东发出“胜利打开了川西门户”电报的第二天,真 正的川西平原“敲门”之战——百丈关大战,方才揭开大幕。------------------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草地龙虎/(陈宇) 第二十三回 川军死守成都大门 百团混战百丈大关 13日,1935年11月中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但这一天对张国焘来说,不应是个 寻常的日期,百丈关大战在这天全线打响,也许由此注定了他后半生的命运,为此他刻骨铭 心记了一辈子。时光转过40余年,他移居加拿大后即曾对西方社会尤为忌讳的这个“1 3”数字痛恨地顿足捶首。 “如果红军在百丈关大战获胜,成都是必得无疑。”张国焘作过这样的推论。熟悉川西 地理兵志的兵家早就作过如是说。 “那么,拥重兵坐镇天府之国首府成都的张国焘的结局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后人不 能不对那段历史作一番深思和测想,推论肯定会是多样的。 然而,历史是不能够假设的。张国焘终于没有能够在川西成都建立起毛泽东式的陕北延 安,新中国属于毛泽东,历史在百丈关前拐了个大弯。 话说红军在天全、芦山取胜后,即直趋川西平原而来。国民党川军总司令刘湘最精锐的 郭勋祺第144师、杨国桢第147师被红军打得稀里哗啦,溃退向川西平原。成都这个川 中政治、经济中心受到严重威胁。这时,始终坚信“得四川就可控中国,稳巴蜀就可平天 下”的蒋介石在重庆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他唯恐如果红军进入川西平原后,成都难保,急 忙飞到成都亲自督阵。 “娘希匹!不是说川军很能打吗?吹牛!”蒋介石骂人了。 “大家一定要同舟共济,誓死保卫成都平原!”刘湘向四川大小军阀发出紧急号令。整 个川西的地主豪绅也都万分震惊,感到危机存亡迫在眉睫,决心倾全力保住各霸一方的统治 地位和既得利益。 蒋介石命令中央军薛岳部的两个军由南向北推进立即加入战斗,川军主力必须倾全力在 川西平原组成防御阵线。刘湘急调唐式遵第21军、王瓒绪第44军、范绍增第146师等 部队到川西一线,命令赶赴西昌途径名山的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所率4个混成旅,停止 前进就地布防。时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的兵力,在红军进攻的名山、邛崃一线已经集结了多 达80多个团,计20多万人。一些当地的地主、土匪、袍哥武装在刘湘的号令和组织下, 为了自身利益的驱使,也组成民团队伍,抗击红军进入成都平原。 刘湘见蒋介石到了成都,他也就不好再在城中呆下去了,只好大着胆子赶到邛崃县城督 战。他的眼睛死盯着一张挂满墙的川西地图,目光停留在邛崃县城以南仅30公里的百丈关。 “就把赌注押在这里!”刘湘下了最大决心。 百丈关,西北倚莲花、天台二山,东南靠总岗山脉,西南屏自古陈兵之地的金鸡关。就 在这西北、东南山脉的夹沟中,岷江支流临溪河即发源于百丈关西南方圆不到10公里的群 山中,向东北方向流去。沟底临溪河西北侧,一条公路蜿蜒于其间,百丈关就位于公路隘口 上。这条公路是由雅安、名山通往邛崃、成都的必经之路,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这里仍是 川藏公路的咽喉地段。 如果从空中鸟瞰这川西盆沿,邛崃至百丈关一带狭长的地形恰似一个巨人的右脚印窝。 邛崃是“脚跟”,百丈关就是“大脚拇指”,与百丈关相邻斜向西北的月儿山、夹关、三角 堰、天车坡,就分别依次是这巨脚的各个脚拇指。这个长达30多公里,宽10多公里的脚 印窝,使人联想到造物主从成都到西藏即将踏出川西盆地时踌躇的一瞬间:他的背后是沃野 千里的天府之国,面前是险峻的康藏高原,一个深浅有度的脚印,就这样形成了如今百丈关 至邛崃一带的特殊地形地貌。 从百丈关到邛崃这段公路呈西南、东北走向,公路两侧5公里左右基本上都是小丘陵地 区,海拔多在600米左右,近公路旁多为耕地,沟渠交错,岗坪纵横。当年红军在这里鏖 战时,正值初冬,这里的田地绝大多数刚种上小春作物,仅有少数的冬水田。这一带由于地 势开阔,无险可守。红军就在这样一片方圆10多公里的“脚拇指”弧形地段上,由各个 “脚拇指”分路展开进攻,与四川各路军阀进行了一次殊死恶战。史载的百丈关大战,即主 要指的是这一排“脚拇指”百丈关到月儿山、天车坡一带纵横数十公里的激烈争夺战,其次 是从百丈关沿公路向东北到治安场近10公里一线的争夺战。“大脚拇指甲盖”上的百丈关 是主战场。 “坚决把共匪堵在百丈关外!”国民党军大员顾祝同拍打着地图召开紧急作战会议。他 们明白,如果红军上了“脚背”,“脚跟”邛崃也就随之晃动,红军兵锋就可长驱直入“膝 盖”成都,一旦时机成熟就可折断国民党政府的一条腿。 在蒋介石、刘湘的督战下,国民党中央军、川军像洪水泄入这个“脚窝”。布防在最前 沿各个“脚拇指”百丈关、夹关、天车坡弧形线上的国民党守军,是川军李家钰部的4个混 成旅,共12个团。并在沿公路两侧的顺“大脚拇指”向北的大坡顶、关斗山、燕子沟、栖 霞寺、曹公庙、挖断山、熊店子、胥冲头、鳝鱼桥、黑竹关等地,修筑了道档碉堡封锁线。 与此同时,漫山遍野的红军高唱着“红军南下行,要打成都城”的战歌,挺举着树林般 的大刀,排山倒海正向这“脚掌”一路砍杀而来。 红军综合各个方面的敌情,兵分南、北两线:由芦山以北70余公里的盐井、大川向东 进击的红军为北线,直攻“脚跟”邛崃县城;由芦山以东20余公里的名山地区向北进击的 红军为南线,直攻“脚拇指”,然后北指邛崃。南北两线红军20多个团如一把大铁钳,把 第一个钳击目标夹向了“脚脖跟”。 南线红军鉴于川军李家钰部在名山以北的弧形配置阵势,认为立即进攻百丈关的时机还 没有成熟,由此决定先打天车坡、夹关之李家钰部,从“小脚拇指”逐个斩起,再砍下“大 脚拇指”。因此,在大战的第一天,南线红军又兵分3路:以第30军88师为左翼;以第 9军25师为中路;并出奇兵以第30军93师为右翼,沿总岗山向蒲江县挺进,直插川军 李家钰的指挥部,腰击“脚掌”内侧。 各路红军在准备就绪后,迅速向川军发起全线冲击。 南线红军左翼以第30军88师264团为先头团,直取“小脚拇指”。于11月13 日从五家口(今上里乡)向百丈关西北的邛崃县境太和场、夹关发起进攻。防守从天车坡、 三角堰(今天台乡)到夹关这一线长达10公里的川军,是李家钰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 如、李克源团和第5混成旅的吴长林团。该旅以戴松如团防守三角堰,李克源团防守夹关, 吴长林团为预备队。戴松如团以1个营防守天车坡,1个营防守三角堰,1个营为预备队。 红军赶到夹关,连夜向三角堰发起进攻,先解决了戴松如团的预备营,又迅速将防守三角堰 的1个营击溃。当晚,红264团在农民向导的引路下,走丛林小道,向据守在天车坡(海 拔841米,是附近最高山头)上的川军发起突然袭击,歼灭戴松如团一个营,截下“小脚 拇指”。红军乘胜夜攻,再击溃戴团守二道桥的另一个营。戴松如率残部仓皇逃窜。红军一 路追击,随即再攻驻守夹关的李克源团,李团溃败。 红军占领夹关后,乘胜追击,向驻守观音场、廖场一带的川军猛攻。川军旅长李青廷连 忙命令预备队吴长林团掩护退却。14日拂晓,吴长林团经夹关东北5公里的王店邓锡侯部 刘乃铸旅阵地左侧向南撤退。李青廷旅残部在刘旅的支援掩护下,方摆脱红军的跟踪追击, 败退到邛崃以南大塘铺一线。夹关一线战斗,红军毙伤俘川军李青廷旅800余人,缴获步 枪30余支,机枪2挺。红军伤亡40余人。 南线红军中路部队红25师由中峰镇及其以北的朱场、赵营一带为出发阵地,向北面的 夹关挺进。与川军刘乃铸旅展开激战,将刘旅击溃,然后进击到达观音场附近,汇合左翼红 军向百丈关攻击前进。继而与数倍于红军之川军大战“中脚拇指”观音场等方圆数公里的山 岗丛林地带。南线中路、左翼红军汇合打退百丈关左侧李家钰部后,于当日下午在一颗印村 农民张德昌的带路下,经中坡到达百丈关以西仅700余米的朱坝,午夜,开始向百丈关附 近川军发起进攻。 南线红军右翼部队第93师这支奇兵,担负出击“脚掌”内侧腰部的任务,他们从百丈 关东南的蒙山进入青江堰沿总岗山麓向蒲江县挺进,长驱直入20余公里,直捣川军将领李 家钰的指挥部。红军一路斩关夺隘,进展顺利。11月14日中午,当进击到蒲江县大兴场 时,即与李家钰指挥部的警卫部队接火,战斗打得比较顺手。但就在这时,突然有紧急情报 传来:刘湘在百丈关西北一带埋伏有10多个旅的重兵,企图诱使红军进入包围圈,然后截 断退路攻击之。于是,红军南线右翼部队未能按照原计划直插纵深,反而退出蒲江方向的战 斗,其主力从大兴场向西直插百丈至邛崃公路上的要镇治安场,参加百丈关附近的战斗,其 余部队沿来路返回。在返回的途中,又派出了一支部队从太平场、天宫庙进入百丈,增援攻 打百丈关的红军。 南线右翼红军作为由南进击川西平原的主力部队和一支奇兵,如此分兵未能按原定计划 向纵深发展,失去了本来作为奇兵使用的本意,没有达成预定的战役效果,其战果也远不如 另外两路部队。事后证明,右翼部队因情报有误撤军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一步错棋。如果该部 红军按预定战役方案直插川军纵深,川军在蒲江、邛崃一线的指挥体制很快就会被打乱,前 线的川军在被断了后退之路后也就不可能顽抗到底,就会忙于救驾邛崃,回守成都,百丈关 一带防线就会不攻自破。 然而,一纸假情报胜过20个旅。南线右翼红军主力主动由南到百丈关和北至邛崃县城 距离几乎相等的大兴场后撤了。 川军解除了“脚掌”内侧腰部的威胁,开始集中所有战斗部队向“大脚拇指”上用力。 将“剿匪”总部设在邛崃县城的刘湘,目不眨眼地紧密注视着南面战事的发展。就在这 时,北线红军出奇兵突然在邛崃西面发起猛烈攻势,相继打退了刘湘各部的阻击,占领油榨 沱、水口场,先头部队已经抵达白鹤山,此地距离邛崃县城仅有3公里。过了邛崃,一马平 川,成都即已无险可守。 成都告急,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地方军阀神惊色变。 刘湘慌了手脚,连呼:“快采取应急措施!不要让共匪截断了桑园联络线。”桑园镇在 邛崃县城以北10公里处,是邛崃经大邑通往成都的要道重镇。 邛崃县城内,官绅们纷纷收拾细软外逃。刘湘飞调成都附近各旅救援邛崃,在急电中已 是语无伦次:“前方已成混乱,你旅赶赴桑园镇布防务。”国民党军大员顾祝同、薛岳等在 蒋介石的训斥下,也火速赶到邛崃,筹划布防紧急提案。 心情紧张到极点的刘湘为了搬救兵,特把四川省府秘书长邓汉祥急电召到邛崃县城, 说:“军情紧急,我手边部队已经用光,你赶快回去组织力量守成都。”也就是说,刘湘已 经做了弃守邛崃,败退成都再固守的打算。 可是,南下以来作战一路告捷的红军,对国民党川军死保川西平原的决心和作战能力显 然估计不足,加之求胜心切,在硬碰硬后就感到有些后劲不够了。北线红军在几个回合打下 来后,也就失去了再进攻的力量。在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的拚命抵抗下,北路红军没有能攻 下邛崃县城,遂沿原路后撤。 川军在邛崃之南大兴场摆脱了“脚掌”内侧脚腰部的危境,现又解除了邛崃之西红军对 “脚跟”的威胁,由此得以集中战斗部队向“大脚拇指”上使用全部兵力。 百丈关一线战斗越打越激烈,规模越打越大。20余团的红军勇战80余团的川军,如 此一场有100余团兵力参加的大混战在名山与邛崃一线全面展开。 11月14日,汇集到一起的南线左翼和中路红军各部发扬夜战、近战特长,顺利占领 百丈关西北附近的观音场、张店子等地。据俘虏供称,溃败中的川军模范师和教导师的残 部,正退到百丈关以北5公里的鹤林场、黑竹一线。红25师指挥员立即命令第74团、第 75团分两路向黑竹方向追击。 红74团走公路左侧,于当日中午占领月儿山,与川军唐明昭旅对峙至黄昏,将唐旅击 溃,逼近鹤林场。 红75团沿公路追击,以刀山火海也挡不住的英雄气概,冒着激烈的炮火,向川军百丈 关东北两公里的挖断山阵地发起猛烈冲击。挖断山说是山,其实更像一座土岭。红军到来 前,这里由川军李家钰部的1个团防守,以纵深的碉堡和前沿机枪阵地骑公路构成了强大的 火力网。为了吸引住川军的火力,红军用机枪火力封锁川军碉堡眼,在路西侧丛林中用猛烈 的炮火轰击川军阵地,转移其视线,掩护由3人组成的多个战斗小组分头向川军阵地发起冲 击。 红军很快攻上川军机枪阵地,频频扔出手榴弹,消灭了碉堡中的敌人。溃敌向挖断山之 北3公里的鳝鱼桥逃窜。红军于当日中午占领挖断山,然后跟踪追击,一鼓作气,连续冲垮 了川军李家钰、潘文华部鳝鱼桥至黑竹关一线的数道碉堡封锁线,两小时后再占黑竹关。 李家钰为了保存实力,放弃百丈关以北阵地,率所部向蒲江方向撤退。 下午2时过,正当左翼、中路红军继续向前推进到治安场,直逼甘溪铺时,忽然得到与 红军右翼部队同样的情报:刘湘在百丈关西北一带的张坝、月儿山等处数十公里的山岗上, 埋伏了10多个旅,企图乘红军主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全线反击,以配合名山之川军包抄 红军。在此情况下,左翼和中路红军立即停止前进,由治安场回师5公里返抵黑竹关,准备 夜袭敌人。 得之不易的从治安场到黑竹关这段公路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红军指挥员在事后方明 白,若再夺回并巩固住这段公路两侧的阵地已是异常困难。 红军刚向后撤,川军师长郭勋祺即命令第3旅旅长廖泽率部反扑黑竹关,并企图救援围 困在百丈关的川军两个团。廖泽以第8团余岱部为前锋,向黑竹关急进。红军回头迎击,双 方在黑竹关西侧展开激战。战至中午,川军伤亡惨重,营长张永贵被击毙,伤亡连长4人、 排长18人、士兵570余人,在此情况下,余岱团再难发起新的冲锋。廖泽急令第8团撤 退,换上第9团,继续向红军进攻。这时,红军也伤亡400余人,但无部队可轮换,仍坚 持战斗在原阵地上,一次次将川军打退。 守在百丈关的川军趁机向北策应,但被红军猛烈的火力挡了回去。廖泽严令第9团凌谏 涵部侧击坚守黑竹关的红军,结局却也与第8团相差无几。一阵激战后,凌团的营长萧秀良 以下200余人被击毙。下午5时,红军将阵地再向前扩展,连占治安场及其以北3公里的 杨店子。 15日,太阳刚刚冒出地平线,红军首先发起攻击,以优势兵力猛击黑竹关西侧的川军 廖泽旅和鹤林场的唐明昭旅。红军一道道土坎地艰难争夺,把川军向后逐米挤压而去。激战 到中午,川军这两个旅只好放弃阵地,向后撤退。下午5时,红军正要发起全线追击,川军 范绍增师周绍轩旅的先头部队火速赶到了治安场,在掩护廖泽旅撤退的同时,阻挡住了红军 的进击。两军又对峙在黑竹关一线。 红93师奉命以小部监视名山之川军,并令从蒲江大兴场南撤的部队火速退出与李家钰 部的战斗,转而向西,直插治安场投入黑竹关战斗,并以一部从马鬃岭进入百丈关增援;红 88师抗击鹤林场方面来犯之敌;红25师守观音场。晚上,擅长夜战的红265团出其不 意摸到长满松树的狭长山岗,与川军先头部队交火。团长邹风明、团政委黄英祥带领两个 营,顺着山岗向前打,直插川军纵深,将川军彭焕章旅的1个先头团击溃。红265团控制 了附近的闵坡、月儿山、白鹤林等险要阵地。红93师派出的增援力量也从马鬃岭赶到百丈 关附近,使阵地得以巩固。 16日拂晓4时,红75团在准备就绪后,向据守百丈关的川军展开全面进攻。经两小 时激战,于清晨6时大破川军200多个碉堡,击溃李家钰部驻守在这里的两个团,攻克百 丈关重镇。 红军进入百丈镇后,一面修筑工事,一面做群众工作,在川祖庙前召开群众大会,王维 舟在会上宣传了红军的“不拉夫,不扰民,买卖公平”等政策。红军将土豪黄宁高等家的粮 食、衣服分给穷人,沿街张贴标语口号。“打倒邓(锡侯)猴子,穷人有银子!”“打倒刘 文辉,穷人要翻身!”的口号声,响彻百丈镇。夜晚,红军没有惊扰老百姓,沿街道在房檐 下和衣而睡。 这天,红军在攻克百丈关,连通黑竹关一线后,各部队开始沿百丈到邛崃的公路一路追 逐猛打,又击溃援敌6个旅,大有直取成都之势。 红军沿公路占领治安场、杨店子,各部见敌人就追打,向北再直取2公里处的甘溪铺。 由甘漠铺向北5公里,就是川军将领潘文华的指挥部所在地大塘铺。潘文华闻知红军已抵达 甘溪铺,极为恐慌,急令潘清洲独立营在大塘铺南侧小丘陵地带布置警卫阵地。前方败兵、 行李、辎重、马匹已经涌到了潘清洲营的阵地前,交通阻塞严重,一片混乱不堪。 潘文华闻讯,急率特务营赶到前线督战,把几个跑在前面后退的士兵毙倒在地,严令败 退中的川军官兵就此地转身返回前线,否则,此地现在就是后退者的坟墓。并命令官兵将行 李、马匹、辎重移到公路一边,开不动的车辆推下山沟,赶快让出增援部队的前进道路。 增援来百丈关一线的川军几个旅挤满了公路,为争路而相互拳打脚踢,仍是一片混乱。 红军一路追击,但由此也分散了有限的兵力,战至下午,攻势就明显不如早晨那么凌厉 了。在甘溪铺,红军遇到了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川军的反扑,被迫仓促展开战斗,追击战转眼 间变成了阻击战。 到了这时,南线红军已明显看出后备力量不足。在川军援兵源源不断开到前线后,红军 只好坚守,不能再发起新的追击。 川军范绍增师周绍轩旅在黄昏时通过大塘铺,增援了上去。濒临全线崩溃的川军廖泽旅 得到周绍轩旅的支援,得以稳住阵脚。红军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只好后退黑竹关。 17日,国民党军的后续部队一批批从后面投入战斗,如蝗虫一片片涌来。 从正面增援上来的周绍轩、廖敬安两个旅,向红93师的黑竹关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两 个小时后,红军退到百丈关以北2公里的挖断山附近。 形势对红93师有些不利,师长柴洪儒高叫着:“不能再向后撤了!” “增援部队上!”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 附近的村舍、树林成了一片火海。 百丈关之北激战正急,从百丈关至治安场沿公路一线的争夺战进入白热化状态。 川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廖敬安旅以第31团谢浚部并增派迫击炮连为第1梯队,第32 团饶正钧部1个营从右侧掩护,支援第1梯队的战斗;第30团的两个营和旅的独立营为第 2梯队,在后跟进,从公路右侧向百丈关推进。红军有限的增援部队从西侧战场赶到百丈地 区后,迅速在挖断山一带组成新的阻击线,开始向川军周绍轩旅发起冲击,并转为追击。但 追出没几公里,川军周旅的预备队又赶到了。 中午时分,川军发起这天的总进攻。排炮齐鸣,红军被压制在黑竹关以南的鳝鱼桥、挖 断山一线,双方展开了几上几下的拉锯战。红军在连续打退川军的多次冲锋后,不得不再向 黑竹关方向退去。周绍轩旅与国民党中央军的两个连紧追在后,再下黑竹关。对峙不久,红 军兵力渐感不支,退到百丈关坚守,凭借镇东的栖霞寺、万宫寺和桥头堡垒对川军进行阻击。 川军周绍轩旅向百丈关攻了几次未果,即连夜在百丈关前的曹公庙一线修筑工事,与百 丈关的红军对峙彻夜。这天夜里,川军根据刘湘的部署,只有少数部队接近红军阵地,大部 川军正在向这一带集中,很快即将形成对红军的大包围圈。 红军看出了川军的企图,徐向前和陈昌浩命令各部队停止追击,原地构筑工事,准备对 付川军的反扑。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百丈关之战也就发展成为一场异常剧烈的恶战。川军由6个旅迅速 增加到15个旅,首先在兵力上形成了绝对优势。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的两个军也由南向北 加入了战斗。 刘湘深知这次大战的重要性,他把指挥部由邛崃县城向着前线方向南移了20公里,亲 自坐阵平落坝督战。他看着潮水般退下的溃兵,急得直跺脚,首先撤销了他的宠臣第147 师师长杨国桢的职,示意他姓刘的这次可是要玩硬的了。 “从现在起,谁再畏缩不前,临阵不效命,我就先砍谁的脑壳!你就是师长我这总司令 也要枪毙你在这平落坝。你们师长有权可以枪毙旅长,旅长可以有权枪毙团长,团长可以有 权枪毙连长,连长可以有权枪毙排长。我看哪个龟儿子的屁眼儿敢再朝向共匪!”刘湘对着 几个师长喝令训斥。18日,刘湘发出了总攻命令,一次就以20多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 的掩护下,由北、东、南3个方向朝红军在百丈关附近的数公里弧形阵地反扑;在鹤林场方 向以3个团的兵力向红军阵地反攻。 天刚刚蒙蒙亮,川军周绍轩旅向治安场两端3公里长的红军阵地发起攻击,进逼百丈关。 四川南路“剿匪”指挥部的猩红大旗飘在前沿阵地大塘铺,总指挥兼第23军军长潘文 华手提机枪在前督阵,横扫溃退之官兵。 “哒哌哌!哒哌哌!”潘文华扣动了扳机。 溃退的队伍又转身向南涌动。 “哒哌哌!哒哌哌!”红军以30多挺机枪组成火网,对冲上来的川军进行阻击。 川军前线官兵好像倒进了绞肉机中的肉团,在弹雨中来回蠕动,伤亡惨重。 红军阵地已被炸成一片松土,打断的树枝在遍地燃烧。 整团整团的川军轮番向红军阵地发起冲锋。百丈关西北闵坡等地的战斗尤为激烈,焦土 上血肉模糊的尸体累累,如河滩裸露的堆堆卵石。 两军对垒中,不一会儿就要出现一次刺刀闪闪的肉搏战。 从夹关方向增援来的川军向观音场攻击过来,与红25师激战在一起。 挖断山西侧,川军在石桥坝向红军阵地发起攻击。石桥坝是一片开阔地,冬季的水田间 光秃秃的,没有任何遮掩,烂泥没膝,很难通过。只有一条高岗上的小沟可作掩护,通向红 军阵地。红军把住这个口子,任凭川军成群的涌上来,都被机枪、手榴弹阻挡在阵地前。沟 中已经堆满了川军的尸体,血水汇集成流,顺着干涸的小沟淌下山谷。 战斗至下午,川军仍未能通过石桥坝。 “哪个营再退下来,我先拿营长示问!”川军团长挥动着马鞭,打得树叶带皮四飞。 “哪个龟儿子再退一步,老子的枪可就要发火了!”3个营长对满脸血污的连、排长下 达死令。 潮水般卷上石桥坝的川军士兵,在红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下又被阻挡在山沟中,再次平增 了一层尸体的厚度。 一群川军士兵不得不向后寻路躲藏。一阵密集的枪弹在他们营长的吼叫声中扫射而来, 这群士兵全部就地毙命。 石桥坝阵地前出现了短暂的平静。尸体堆上的川军士兵不敢向后退,也不敢向前攻,就 这样伏身趴在死人堆中。红军为了保持战斗力,也没有出击,仍坚守在阵地中。 突然,几声清脆的枪声从川军庙儿子阵地上传出。第3营营长被自己的士兵从后面打了 黑枪。接着,该团另外两个营的营长也被自己的士兵击毙在张坝阵地。荒野上到处是逃窜的 川军官兵。 “反了,反了!”川军团长闻讯把马鞭抽在地上,可他再没敢说别的,骑马先溜了。 石桥坝前川军全线溃退,红军追击至鳝鱼桥之西胥冲头村边,将其全部歼灭。但是,这 个刚刚打开的缺口很快就被新到的川军增援部队填补上。战斗不停顿地进行着,红军根本没 有一刻喘息的时机:不停歇地拚刺刀,无休止地在冲杀;坚守中突然冲锋,混战后又是追击。 百丈关附近方圆10多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喊杀声,明晃晃的刺刀四处闪动着。 时任红88师政委的郑维山在后来回忆说:“师的指挥所跟前1个班,打到下午只剩下 3个人了。但是这3个人,却像钉子一样钉在那片树林中,扼守着阵地。敌人冲上来了,他 们从3个方向投出集束手榴弹,趁着爆炸的浓烟,呼叫着分头冲下去,把敌人杀退,3个人 又从容地回到原处。战士们就是这样,以一当十地和敌人厮杀。” 夜间,百丈关西北2公里毛清明村附近的红军部队配合从一颗印方向增援来的红军,向 月儿山东侧进击。他们唱着嘹亮的军歌,扑入敌阵:满山遍野都响起了军歌与“杀”声相伴的吼声。 呼声在大刀片的翻滚中加力,歌声在火光闪耀中飞腾。 红旗飘飘,镰斧摇摇,杀向劣绅土豪。 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走狗,一切反动派都要统统打倒。 我们勇敢战斗,踏着血迹奔跑。 我们所向无敌,歌是胜利号角! 悲而壮的大合唱中,红军指战员矫健的身影在飞跃,拚杀如歌之舞,翻滚如水中龙。 如此鏖战,不停顿的持续了1个昼夜。 11月19日,国民党军10余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从东、北、南3面向突出于百 丈关地区的红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整营、整团甚至整旅的兵力轮番发起攻势。主要交战地 区在挖断山西侧和月儿山东侧宽仅1公里、长约4公里的狭长“脚拇指”缝隙间,主要交战 点在铁场沟、桅杆坡、柑子坪、娃娃树等地,即现今的百丈乡蔡坪村1队和黑竹乡鹅林村 1、2、8队地界上。 拂晓时分,川军师长郭勋祺在黑竹关命令所部第3旅旅长廖泽,率部向南进攻百丈关。 挖断山以北地段,黑压压的全是蠕动的川军。太阳还没有升出山岗,川军正面攻击部队第3 1团向百丈关发起了这天的首次大进攻。 这是百丈关最为紧张的一天激战。 百丈关东侧桥头,红军占据在原川军修筑的碉堡群中,居高临下,击退了川军的多次进 攻。但红军伤亡人数也在剧增,他们把牺牲了的战友就地埋葬在栖霞寺的红薯地沟中,伤员 也都拿起武器坚持战斗。 激战至午,川军仍没有能前进一步。百丈关前,堆积起川军的尸体如山。 川军团长谢浚打红了眼,他是立了军令状的。他接连枪毙了3个后退的士兵,虽然暂时 阻挡住了后退的狂潮,但仍没有能鼓起士兵从原地爬起再向前冲的勇气。 “谁冲上去,给10块大洋!”谢浚望着跃在沟坎中的士兵,决定用钱买命,他相信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战场信条。 “给12块!”但仍然没有人动。 “给15块!”还是没人动。 “给20块!” 这时有人开始抬头,站立起来。 谢浚终于用20##多块银元组成了10#余人的“敢死队”。这些为了银元而不要命 的名副其实的“亡命之徒”,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反扑而来。 “敢死队”在伤亡过半后,剩下的亡命之徒挥舞着大刀侥幸冲进了红军的阵地。 这时,川军增援部队也源源而至,如潮水向百丈关翻卷而上。 百丈关红军防线出现了裂口,并渐渐扩大。 双方肉搏在一起,血肉横飞。 为了截断川军的后援,红军由百丈关口的北侧高地张坝附近出击,但被川军廖敬安旅的 掩护部队阻回。 战至午后3时,红军用刺刀渐把川军向关外逼出几十米。可就在这时,国民党军飞机出 现在空中,盘旋扫射,滥炸民房。一群群炸弹呼啸而下,有的落在红军的阵地上,有的落在 民房中。爆炸声中,弹片四飞,泥土飞扬。 “快卧倒,注意防空!”红军指挥员大声喊着。 暴露在战壕外面的一些红军指战员被飞机扫射或扔下的炸弹击中,枪托都被炸飞到半空 中。飞机扔下的燃烧弹首先落入居民朱云中的院子内,由此引燃了百丈街从东河桥到西部街 房的民房,烈焰腾空,数百米的长街被焚烧成一片废墟。 红93师的指战员为了躲避空中的威胁,急忙跳入战壕。哪料到尘土飞扬中,地面上的 川军趁机反扑,又进入阵地,待战壕中的红军发现时,川军已出现在面前。 一片金属撞击声,刺刀对刺刀“叮当”作响。 川军谢浚团在廖泽旅的侧面掩护助攻下,再次攻入百丈关。 红军伤亡很大,边抗击边向后退去。 “10师,跑步进入百丈关阵地!”徐向前擂着拳头命令。 红10师在师长陈锡联的率领下火速赶到百丈关增援和断后,掩护前面的部队撤退。川 军谢浚团第1连连长王廷章带领该连一直追过关外近1公里的大坡顶(今百丈水库大坝南 端),即被红10师遏制住攻击势头。王廷章当即被击毙,该连仅剩20多人死里逃生。 红10师又夺回了百丈关,并趁势向北追击。 川军夺路而逃,谢浚站立百丈东桥头,手持大刀督战,叫喊着:“要与阵地共存亡,后 退者杀无赦!” 但整连的川军向后涌去,谢浚接连砍倒几个,也无济于事。这时天近黄昏,谢浚在折腾 一阵子后,只好收拾起残兵败将,后撤几百米,放出警戒,准备明天再大战。 20日,川军增援部队孟浩然旅等部也赶到了百丈关地区,由黑竹关方向加入战斗。 川军一稳住阵脚,就开始了对百丈关的又一轮大进攻。身处前沿阵地的谢浚施出新的招 数,他令士兵在百丈关的东面纵火,火借风势,很快就烧进了关内。红军除留下一部分人给 予趁机进攻的川军以打击外,其余人奋勇灭火,制止住了火势的蔓延,保住了百丈关西部居 民的房屋和财产。 打到这时,百丈关东部已是无险可守。80多个团的川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轮番 向仅剩有15个团守卫的红军阵地百丈关地区攻击,红军的坚守也就越打越艰难。 到这时,红军已经是7昼夜的浴血奋战,敌众我寡,实在是再也无法坚持。11月21 日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作出决定:不能继续在名(山)、邛(崃)、大(邑)阵地上拚消 耗,命令部队全线转移,到北起九顶山、南经天台山、五家口至名山的莲花山一线的山地据 险防守。 至此,坚守百丈关的红军只好边打边撤,被迫撤出百丈关,向新店、万古退却。激战在 月儿山、胡大林一带的红军部队也陆续于21日、22日撤出战斗,与撤出百丈关的红军部 队一道退到了五家口和名山以西的蒙山、莲花山、四包山一带驻守。 百丈关之战,红军毙伤敌1.5万余人,但自身也付出了伤亡近1万人的惨重代价,主 力严重受挫。此战的结束,也就此宣告了南下红军《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的失败。 百丈关的激战,使南下的红军就此被迫转入防御,处境日趋艰难。 这时,四川军阀主力部队集中于东面的名山、邛崃地区,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6个师已 集结在南面的雅安、天全一带,第53师李抱冰部部署在西南之康定、泸定地区,从3个方 向朝红军步步逼近。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南下的红军由最初的65个团和1个骑兵师共约8万余人,到了这 时已锐减到28个团约4万多人。 严冬降临,红军无粮,陷入极端困难中。部队减员也无法补充。所有这些,都使徐向前 和陈昌浩更加认识到张国焘的南下方针是错误的。 1936年2月20日前后,红军被迫全部撤出名山地区,向西康北部地区转移。------------------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草地龙虎/(陈宇) 第二十四回 毛泽东斗牛直罗镇 大本营安家奠基礼 “怪了!战神为什么那么不公平?非要偏向毛泽东。”常以兵多自重的张国焘在百丈关 碰壁后,心中忿然不平,说:“一切都似乎是为了验证毛泽东所说的南下是没有出路的话。 同一时间所打的两个战役,我的失败了,他的却胜利了。”1935年11月下旬,就在南 下红军百丈关受挫的同时,北上的红军与此相反,在陕北直罗镇打了一个大胜仗。 其实,如果讲困难,北上红军遇到的困难并不比南下红军所遇到的困难少。先就自然条 件说,北上红军刚到陕北,冬天就好像是为了故意考验毛泽东所率这支铁流的吃苦能力,黄 土高原的冬季比往年较早地降临了。 雪花似乎是紧跟着秋风一同到来,白色的鹅毛大雪裹卷着深黄色的落叶一同铺向大地。 红军指战员把能穿的东西都披挂在身上御寒。新任红13团团长陈赓的办法最简单,却 也较为实用,很快就被大家仿效。他把两块羊皮连在一起,胸前背后各一块。形如一个口 袋,在袋底割出了一个稍大一点的圆洞,用来伸出头;在伸出胳膊处的羊皮上又用刀子割了 个圆洞。 陈赓穿上这如古代盔甲一样的“皮衣”,笑着问道:“怎么样,像不像个大富翁?” “我看倒像个叫化子。” “真的像个叫化子?”跛着脚的陈赓拄着拐棍走了几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乍一看,外表真像个讨饭的叫化子。可仔细一瞧,你这彪形大汉,讨饭有谁能相信?” “倒也是真的。刚才听你们一说我像个叫化子,我还真高兴呢!因为我在上海搞地下工 作时,什么都敢化装,就是不敢化装这讨饭的乞丐。”陈赓乐观地欣赏着这羊皮“袄”。一 阵寒风吹过,他打了一个寒颤,但仍幽默地说:“这无袖羊皮袄打起仗来倒是很方便的。最 起码扔手榴弹方便,这是一大优点。再一个优点是可以前后反正一样穿,不怕晚上紧急行动 时穿反了衣服。” 陈赓挥动着双臂,其实在这两张羊皮下他仅仅穿了一件破旧的单衣,裸露出他那病弱的 身体。 严寒的天气里,刚刚到达陕北的红1军团总计缺少20##多套棉衣补给不上。几乎是 一夜之间,有10##多人在刺骨的寒风中被冻病冻伤,许多人卧床不起,重者送进了医 院。“怎么的?病倒了10##多人!”毛泽东感到非常吃惊。 “大多数南方人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当地的老百姓也说今年的天气冷得太早。”彭德怀 愁眉不展地说。 “我看病号多的原因除天气突然转冷,我们没有足够的棉衣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 因… ”毛泽东吸了口纸烟,喘了一口气说道:“不过,这两个原因可以一并解决。” “还有什么原因?”彭德怀急切地问。 “士气,旺盛的士气。军队一天不可无士气。没有了士气,冷气就会从骨头缝里向外 昌,浑身都会觉得冷。我们现在急需的是必须有旺盛的士气来御寒。”毛泽东这番耐人琢磨 的话充满哲理,说得彭德怀把眼睛睁得很大。 “怎么解决?” “打一个胜仗,解决士气和棉衣、给养问题。”毛泽东定下了决心。 这时,红军在陕北的阵容大振,由徐海东率领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与刘志丹领导的 陕北红军主力合编的红15军团和红1军团合称为红军第一方面军。此外,还有陕北地方武 装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成立,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统一指 挥红军作战。 陕北红军的突然大发展,使蒋介石坐卧不安。他在成都忙于调动刘湘川军堵截红四方面 军于邛崃、名山、百丈关一线的同时,又多次胁迫西安附近的张学良东北军组织了5个师, 向陕北红军根据地进攻,图谋合围红军于葫芦河与洛河之间地区而后加以消灭。其先头第1 09师、第106师两个师,于11月初占领了太白镇以后又占领了黑水寺,开始准备向富 县直罗镇进犯。 站立在作战地图前的毛泽东,紧紧盯住国民党军的动向。最后他把红色铅笔圈划在了国 民党东北军第109师和第106师的头上,地图上的歼灭地点就是直罗镇。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粉碎敌人要靠歼灭战,要靠枪杆子挫败敌人的阴谋,陕北 根据地才能巩固。这个战役很重要,我也来参加指挥,怎么样?”毛泽东说。 “由主席策划并亲自指挥,我们肯定会打胜仗。”彭德怀等红军高级指挥员更加信心百 倍。 11月5日,毛泽东传令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等人到象鼻子湾军委总部开 会,明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部打直罗镇战役的决心,并研究战役具体部署。 毛泽东在讲了直罗镇战役的总体计划后,他把红军高级指挥员召集到了作战地图前。 直罗镇是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镇子,三面环山,镇子的背面有一条小河流过。镇子的 街东头有座古老的破寨子,地形很利于把国民党军放进镇子里歼灭。 战役部署定下后,毛泽东致电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指示:“尽快消灭富县西部张 村驿之地主民团武装;派游击队两个连进驻直罗镇,并对富县黑水寺游击。调查直罗镇以北 地区及以南地区之道路、地形、人家情况,葫芦河能否徒涉,电告”。 发完给徐海东的电报,毛泽东还有些不放心,他把林彪喊了来,面授机宜:“你要对直 罗镇附近的道路、地形、人家作详细调查。就给1天的时间,明天就将调查情况报告给我。” 此时已是7日中午,林彪看了一下手表,连忙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书写命令,让警 卫员先回军团部传达侦察任务。站在一边的毛泽东微笑着,他对林彪的雷厉风行战斗作风显 然非常满意。几个小时后,林彪也骑马飞奔回到军团部。 8日,毛泽东收到林彪关于直罗镇附近情况的详细调查报告。但毛泽东对这个调查报告 并不满意,复电林彪,要他再次作详细调查,并立即派人绘制直罗镇地形图,附以文字报告。 “各部队在驻地立即自行筹足7天粮食,以保障战役的胜利。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坚 决打好这一仗。”毛泽东对直罗镇战役部署的精细程度令所有指挥员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压力。 毛泽东房间内的油灯开始彻夜不熄。急促的电报键击打声中,直罗镇战役的倒数计时器 开始运作,各部队迅速向指定地点行动。 红13团团长陈赓接受任务后,高兴地回到部队,召开紧急战斗部署会,他的开场白似 乎没有谈战斗,却突然问与会人员:“你们谁杀过牛?” 大家面面相觑,有人点头,多数人摇头回答说没有杀过牛。 “我们这次战斗要杀牛!当然不是草地上杀的那种牦牛。这头牛,在我们进入陕甘后, 一直跟着我们啃屁股。我在干部团时,它啃过;到了红13团,它也啃过。我们虽然砍了它 几下牛尾巴,扳了几下它的牛角,但它并没有老实。现在,党中央、毛主席下决心让我们这 次回头一击,砸碎牛头,狠狠给它一锤,然后给它开膛破肚!”陈赓形象的比喻,到了这时 大家才明白,这头“牛”原来是指国民党军第109师师长牛元峰所部。 “好,我们保证把这条牛宰了!”几个营长哈哈大笑后,异口同声地表示决心。 “我们红13团自从打了娄山关后,一直是当后卫,掩护全军。这次我抢来了这个硬任 务,打头阵,拦住头打,一定要狠狠地打。”陈赓攥着拳头,摇晃着。他的羊皮“袄”腋下 已经断了线,前后忽闪着的两块羊皮在陈赓的身体上只能说是悬挂着,已经说不上是穿衣。 “我们一定把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再写到红13团的战旗上!”几个营长纷纷表示决心。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杀红了眼就什么也不顾,要注意政治瓦解。毛主席交 代了两句口号,大家要记住:一句是‘宽待东北军’,一句是‘欢迎东北军掉过枪口打日 本’,记住了没有?” 这两句口号,却一时把大家弄糊涂了。1营营长拧着脖子说:“这是打仗还是去贴标 语?” “怎么,打仗就没有时间贴标语?”陈赓变得严肃起来:“毛主席让我们是又打仗又贴 标语,孙子兵法怎么说来?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作战策略。你一喊话,他就 放下枪过来,这才是真本事。大家不要忘记,这股敌人的老家在东北,他们的家乡被日本鬼 子占了。” “嗨,这瓢,简单!”1营营长拍着脑袋抱怨自己说,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红军进入紧张而秘密的战前准备,红1军团由毛泽东、周恩来指挥从北向南打,红15 军团由彭德怀指挥由南向北打,对国民党军形成了蟹爪式的两面夹击态势。 19日,即直罗镇战役发起前两天,毛泽东组织红1军团和红15军团团以上干部在张 村泽西端的川口子会合后,来到直罗镇西南面的小山头上察看地形,研究具体部署。 毛泽东挥舞着手中的木棍,谈笑风声,指点着直罗镇附近的山川村镇。这阵势与其说是 战前调兵遣将,倒不如说是教书先生在手执教鞭,推演他胸有成竹的教案。 “在上海,你见过西班牙斗牛士的表演吗?”毛泽东提问陈赓。 “见过,惊险而精彩!” “那好,现在你就是红军的斗牛士,先把你们13团的红旗舞起来吧!”毛泽东对陈赓 布置“作业”。 “下课”的铃声响了,山头“课堂”上的人们迅速散向四方。陈赓带领担负“牵牛”任 务的红13团小分队赶到太白镇方向去“惹牛”。牛元峰果然经不起四处红旗飘动的再三挑 逗,开始发火了。 红军“斗牛士”挥舞红旗在前,“牛”怒气冲冲跟随在后,一头猛向直罗镇撞来。 “牛来了!”红军前哨部队发出战斗信号。 “国民党东北军第109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毛泽东通 电两个军团。 “走吧!上观战台。”毛泽东说。他的指挥所设立在直罗镇北山吴家台北端高地,从这 里可以直接观察整个战场情况。 路上,毛泽东遇到了林彪。毛泽东把几个指头扭在一起,向林彪做了一个只有他们两人 才明白的动作,笑着擦身而过。 “主席是什么意思?”参谋人员问林彪。 林彪没有言语,他走进军团指挥所,向着各师长命令:“要记住,我们要的是歼灭战, 不是击溃战。只有歼灭战才有棉衣穿,这是毛主席的指示!” 20日下午,国民党军在红军小部队的节节抗击引诱下,进了直罗镇。先开进直罗镇的 是国民党军第109师的3个团,后面的第106师开到黑水寺附近,就不敢再向前走了。 于是,第109师就成了红军先歼灭的对象。 “进入前沿阵地,准备出击!”毛泽东见已是火候,下达了预击命令。 红1军团主力部队在接敌的这天晚上,却因走错了路,比预定时间迟到了1个小时。毛 泽东等得焦急不安。 红1军团终于赶到预击位置。 “你们怎么现在才到,我等你们好久了!”毛泽东对林彪和聂荣臻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因夜暗,我们走错了路。”聂荣臻解释。 “没有什么可解释的。晚到了就是晚到了。赶快命令部队展开,记住:不要打成了击溃 战,我们要的是歼灭战!”毛泽东再次强调打好这一仗的战役指导思想。 根据毛泽东的部署,林彪、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由镇北向南进击,其第2师3个团、第 4师两个团和第1师的红1团直接攻击镇中国民党军;彭德怀、徐海东指挥红15军团由镇 南向北进击。各部乘夜色迅速包围了直罗镇。 毛泽东站立在北山坡吴家台北端高地上。这里有几所破窑洞,3部电台联通了与红军各 部队的指挥。 为了便于直接观察战场情况,指挥战斗,毛泽东没有进窑洞,却把指挥台设立在窑洞口 一块大青石板上。 聂荣臻把军团部的警卫连放在毛泽东身边,加强警卫,以防万一。 “主席,你怎么上来了?”阵地上,红军指战员看到毛泽东等人也来到前沿阵地,出现 在战士面前,既兴奋又担心。 “只准你们打仗,就不准我到这里来观观风景。我猜想,这场面肯定很美哩!”毛泽东 笑呵呵地说。 “这里很危险!” “你们不是更危险。这一次,我要亲眼看看牛元峰这头‘牛’挨宰呢!” 周恩来走到战士中间,抚摸着战士们身上单薄的衣服,亲切地问候:“同志们衣服单 薄,很冷啊!” “冷是冷,可我们不怕!”战士们的回答很响亮。 “很好,很好,就要有这个精神。不过,等一会你们就可以向敌人要棉衣喽!”周恩来 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毛泽东也在开怀大笑,他习惯性地把双手叉在腰中,说道:“我们这次设了个口袋,把 国民党109师这头‘牛’引进来了。我们用15军团拦头,4师堵尾,2师截腰,只要大 家协同好,是能够把这头‘牛’牵过来剥皮开膛的。我们也就有了穿的和吃的,就可以在陕 北扎下根,安下家。如果这一仗打不赢,我们在陕北就难站住脚,只好到新疆去,打通国际 路线,那是我们极不愿走的继续走的长征路。” “我们一定要打好这一仗,为革命把家安在陕北!”指战员们纷纷表示决心。 11月21日5时30分,拂晓,红军完成了直罗镇战役的全部部署。 “行动!”毛泽东的声音不大,出口后立刻变作电闪雷鸣。 千军万马冲杀向直罗镇。战斗打响,冲锋号频吹,拚刺声震天,山鸣谷应。 几路红军迅速占领了直罗镇周围的山头,控制住所有制高点,镇周围的国民党军全部被 压到了山沟底。红军立即缩小包围圈,从南北两侧山头向镇中冲下去。 打到上午11时,红2师首先攻入直罗镇。红15军团将国民党军设在南面山上的阵地 突破。国民党军像一群无头的苍蝇,从东涌到西,又从西窜到东。 直罗镇内外,两军激战在一起。 6架闪耀着青天白日标志的飞机在天空中吼叫着来回低飞,却难以寻找缝隙,分辨清敌 我,把炸弹投下去。 红军胜利攻占直罗镇中的国民党军师部。牛元峰到了这时才后悔低估了刚经过长征的红 军的战斗力,远不是“精疲力竭”。他只好带1个营逃进了镇东头的那个土围子,凭借寨墙 继续顽抗。 “围而不攻,打而不拚!”毛泽东下令。 “为什么?”正在胜利追击中的红军指战员感到不理解。 “为减少部队伤亡,避免打消耗战。”毛泽东的解释很简单:“我们这些经过雪山草地 能够生存下来的红军指战员,个个都是宝贝呀!敌人拿100个换我们1个,我们都不能 干!” 中午时分,国民党军1个团的兵力突然窜出包围圈,直向红1军团指挥部冲来。这个阵 地,本来是由红2师师长陈光负责带1个团来坚守的,但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赶到。 “一定要把敌人堵回去!”聂荣臻一看形势紧迫,只好亲自挥枪上阵。 这时,军团部只有1个警卫排,情况非常危急。 “听我的命令,直属队所有人员操枪进入阵地!”林彪的动作很果断,说话间他的手枪 已经横在胸前。 但是,直属队没有充足的子弹,每人仅有4发。警卫排又没有长枪,只能用驳壳枪进行 短距离射击。 “多准备些手榴弹,等敌人靠近了再打!”左权参谋长命令道。 1000多个国民党军官兵猫着腰转眼间已经冲到了阵地前。聂荣臻、林彪、左权带领 直属队的红军战士们首先把手榴弹砸向敌群。 手榴弹在轰响爆炸,尘土飞扬。 “好长时间没有像这样扔手榴弹了,还行!”林彪边扔边说。 如此近战打到军团的首长亲自扔手榴弹,在以后就极为鲜见了。反正林彪在以后再也没 有这样扔过手榴弹。 红军战士们人人英勇奋战,阻击战斗打得相当艰苦。 “快!快把侦察连和工兵连调上来。不要动用在毛主席那里的警卫连。”左权向通信员 命令。 聂荣臻挥动着驳壳枪,指挥着战斗。警卫员孙起锋紧跟在聂荣臻的身边,操双枪向着敌 人射击。一股敌人冲上来了,孙起锋突然跃起,挡在聂荣臻的前面。 “小孙,注意隐蔽!”聂荣臻见孙起锋向前跃进了几步,朝着敌人狠狠打去,急忙喊叫 道。 孙起锋的枪口下,倒下了几个敌人。国民党军的又一次冲锋被打退了。突然,只见孙起 锋的身体摇晃了一下,扑倒在地上。 鲜血从孙起峰的胸口涌出,染红了军衣,浸透了他时刻背在身上的地图背囊。 “小孙!你怎么啦?”聂荣臻跑上前来,抱起了孙起锋。 孙起锋已经停止了呼吸。 聂荣臻从孙起锋的身上解下图囊,背在自己的身上。这个图囊后来一直由聂荣臻保存 着,后来交给了北京军事博物馆。 战斗打到中午,嘹亮的军号声中,红军增援部队到了。 “反冲锋!”林彪命令。 红军战士们呼喊着“杀”声,向山下冲击。 林彪大步向毛泽东的指挥所走去。 “天快黑了,要注意不要让土围子里的‘牛’跑了!”毛泽东提醒林彪。 土围子战斗在继续进行着,红军围而不打,给了牛元峰喘息的机会。 “快!增援我们!我们在直罗镇遭到了共军主力的围攻。” 牛元峰对着无线电报机惊呼。 “混蛋!你们1个师就打不过共军那几个散兵。我告诉你,共军的主力在黑水寺,10 6师在那里遭到共军主力攻击,你们应该增援他们!”国民党军军长董英斌训斥牛元峰。 “完了,完了!”牛元峰一听增援部队没有了希望,狠狠地摔下了话筒。 “喂?挝挝挝巍”话筒中董英斌急促的声音还在大声吼叫着。 “娘的!竟弄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只有靠我们自己了,突围!”牛元峰在内外交 困的情况下,决定趁夜暗率残部逃出土围子。 漆黑的夜幕中,牛元峰连滚带爬悄悄溜出了土围子。 此刻,毛泽东并没有休息,牛元峰的一行一动都在红军的密切监视之下。毛泽东对林彪 说道:“可以命令红75师出击了!” 直罗镇西南的山头上,手榴弹爆炸的火光骤然升起。红75师一阵穷追猛打,刚刚逃出 土围子的牛元峰残部被全部包围歼灭。 国民党第109师的两个团和师直属队到此时已被全部围歼,无一漏网。镇子东头土寨 子等地的国民党守军,于23日突围,也被红15军团在追击途中歼灭。 直罗镇战斗后,红军回头北进,准备消灭黑水寺的国民党军第106师。第106师得 知第109师在直罗镇被歼,立即逃跑。 毛泽东命令红1军团追击,并指示聂荣臻:“这个106师师长沈克过去与我们有联 系,你们在打了胜仗后要释放几个俘虏军官,让他们捎话给他们的上司,只要东北军同意反 蒋抗日,与红军停战,我们现在俘获的人和枪,可如数归还。” 聂荣臻率领部队又消灭国民党军1个团,并遵照毛泽东的意图释放了一批俘虏。这对于 以后争取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直罗镇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第109师全部和第106师1个团,师长牛元峰被击 毙,俘虏团长以下5300余人,打死打伤1000余人,缴获枪3500多支,轻机枪1 76挺,迫击炮8门,无线电台2架,子弹22万多发,棉衣等装备一大部。 红军指战员在战役结束后全部穿上了棉衣。陈赓对他那件羊皮“袄”还恋恋不舍地相了 半天面,说:“我的这项发明,将来可以献给红军服装工厂。” 战役结束后,红军把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兵编成几个集训队,针对这些官兵都是东北军的 特点,广泛开展政治工作,讲枪口应该一致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抗日救国。晚会上, 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更是拨动了东北军官兵的思乡之情和抗日义愤。经过教 育,许多俘虏要求参加红军。并对愿意回东北军的,发给路费,释放回去。许多俘虏表示: 红军大仁大义,我们回去后再也不同红军妄动干戈。1个月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思前想 后,亲自向红军写了封感谢信,说为了答谢红军对被俘东北军官兵的宽大处理和友情相待, 特派飞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空投了一批弹药和60万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中央钱币。 11月30日,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上,对直罗镇战役进行总结和报 告,他说:“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 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 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直罗镇大捷,足使毛泽东手舞足蹈高兴了好几天。12月2日,他放下手中的诗稿,哼 着刚从祝捷大会上听来的陕北小调,弯腰进了电报室,高兴地指示电台报务员:“快发个电 报,向朱德总司令他们通报这个好消息,有苦同受,有佳音同享嘛!” 毛泽东口述电报:“发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直罗镇大捷。一方面 军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三次‘围剿’,正在猛烈扩大红军,猛烈发展苏区,准备迎 接战斗的胜利。毛泽东、彭德怀。” 千万里之外的徐向前首先看到了毛泽东发来的这个电报,他兴冲冲地找到张国焘,说: “快看呢,中央红军在直罗镇打了大胜仗!我们出个捷报吧,对我们的部队肯定是个鼓舞。” 出乎徐向前所料的是,张国焘的表情非常冷淡,轻描淡写地说道:“不要管他们,用不 着出捷报!” 直到这时,徐向前方明白张国焘的心中仍对毛泽东和党中央耿耿于怀,甚至置个人情感 于红军和党的最高利益之上。原来多少对张国焘存有敬重心理的徐向前越来越对张国焘用异 样的心态考虑问题而不解,怀疑和不满与日俱增。------------------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草地龙虎/(陈宇) 第二十五回 龙虎山掌喧滚春雷 瑞雪咏寒愁张国焘 这些天来,许多重大新闻接连传遍陕北高原。直罗镇大捷,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西北 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张浩(又名林育英)刚从莫斯科回到陕 北,他带回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指示,以及与共产国 际联系的密码。共产国际明确指出:不承认张国焘的“第二中央”;1935年12月9 日,北平爆发了反日游行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全国响应学生们喊出的“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口号,形成一个抗日爱国运动的新高潮,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 起。这些消息,对刚到陕北的中央红军来说,都是佳音连喜讯。 新形势的出现,使毛泽东所主要考虑的问题不再是雪山草地,而是迫在眉睫的华北危机 问题。上个月的11日,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自天津到北平,向中国驻军首领宋哲 元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限宋于11月20日前宣布自治,否则日军将取河北、山东。就 在限期将至的11月19日,蒋介石在正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对外关系讲 话,声称外交方针为“对本国求自存,对国际求共存”,“和平未至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 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11月22日,蒋介石会见日驻华大使有 吉,提议以取消华北自治运动为条件,全面承认广田对华三原则,并称近期将派人赴日推诚 交换意见。11月25日,河北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宣布脱离国民政府中央,以冀东 战区22个县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对蒋介石的妥协行为,毛泽东表示坚决地反对。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 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名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提出愿意同任何抗日反蒋 的政治派别、武装队伍、社会团体和国人联合抗日,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并提出十大 纲领,以迎接新的局面的到来。直罗镇战役胜利后,12月13日,精神抖擞的毛泽东怀着 喜悦的心情,途经安塞来到瓦窑堡,与先期到达这里的张闻天、周恩来等人汇集在一起。此 时此地的中共领导人和红军高级将领,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1年来长征的疲劳和困倦,他 们个个都是神采飞扬,笑呵呵地站在瓦窑堡街头迎接毛泽东的到来,共同筹划新的战略部署。 瓦窑堡是陕北高原中部偏北的一个中等城镇,地处中间一块盆地上,龙虎山环抱镇边。 两条小河在镇北交汇成一流,从镇中潺潺淌过,从地形上看端正的酷似一个象征着胜利的英 文字母“Y”。就在这“胜利之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主要讨论了军事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瓦窑堡由此成为毛泽东指挥中 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大本营,成为中共中央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阵地。 张闻天所住宿的窑洞,在瓦窑堡下河滩田家院,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 里召开。窑洞窗外是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满地的阳光在寒气中显得软弱无力。但窑洞内则 是春意盎然,政治局常委们聚集在一起,喜气洋洋,谈笑风生。新糊的窗户纸透进明亮的阳 光,房正中一盆红彤彤的木炭火散发出宜人的融融温暖。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他就第一个议程“关于政治形势与党的策略”作了报告,指出:由 于形势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对华北事变以来的政治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同时制 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 接着,毛泽东作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他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 要性和可能性,运用中国人民熟悉的战国时期,六国采用苏秦的“合纵连横”策略,建立联 合阵线共同对抗秦国的历史,深入浅出地作了生动的比喻,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应是坚 决的民族革命战争,首先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相联系,一切战争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 行。关于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还是运动战。” 毛泽东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与会者的掌声,但也有少数人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博古皱 了皱眉头,拨弄了一下面前盆中的炭火,他引用斯大林曾经说过的“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 话语,对毛泽东刚才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和大资产阶级营垒分化的可能性表示 怀疑。 “博古同志的怀疑,我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毛泽东再次发言,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作了更加入情入理的分析,说道:“由于民族矛盾的上升,迫使一切不愿做汉奸亡国奴 的中国人,团结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随着新的反日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不但提醒了 中国工人阶级与贫苦农民,使他们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而且广大的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也 将转入革命;反革命营垒中产生的动摇、分裂与冲突,使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乡村富农与 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对目前开始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是可能同情、中立以至参加 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 人之用。” 博古与毛泽东争得面红耳赤。自从遵义会议后,博古总感到毛泽东的眼神背后有一股咄 咄逼人的锐气,有些使他受不了。而在这时,中央其它领导人的意见又多是偏向毛泽东,这 使博古尤为感到很不开心,一遇到与毛泽东交谈,往往不自觉地就要争吵起来。 会议讨论的结果也就是毛泽东与博古争论的结局。张闻天在作会议总结时,充分肯定了 毛泽东的意见。博古表示少数服从多数,摊开双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低下头擦他的眼 镜。 “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嘛。”毛泽东兴致正高,非常自信地说道:“不过我可明白地告 诉大家,形势的发展必将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张闻天 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强调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目前的主要危 险,中共中央应正确而及时地确立自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确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方针和军事战略方针。 历史果如毛泽东所断言的那样,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 伟大转折时期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12月27日,毛泽东在瓦窑堡龙虎山下的基督教堂(时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 西北办事处礼堂)召开中共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机关干部,中共陕北、陕 甘省委各部部长,党校学员,各县县委书记,共400多人。头戴八角五星帽的毛泽东在会 上作《论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和中国共产党的策略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即是后 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中,对瓦窑堡会议决议作了全面的深刻的阐述。他在讲演中激情洋 溢,挥动着双臂疾呼:“我坚决地回答,赞成统一战线,反对关门主义。组织起千千万万的 民众,调动起浩浩荡档的革命军,是今天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 望着台下数百名中国工农红军的精华,毛泽东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他很激动。就在这 次会议上,毛泽东对长征又作了精辟的论述,高度赞扬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他说: “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 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 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要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来盛赞中央红军刚刚结束的长征。 热烈的鼓掌声如响雷,一阵阵从龙虎山上滚滚而过。 鼓舞人心的讲话,令台下全体红军将领热泪纵横。此时此刻,他们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 了突破4道封锁线时的湘江恶战;追忆起激战娄山关时的军团参谋长邓萍;回想起强夺大渡 河泸定桥的无畏勇士;惦念起腊子口上那个献绝技攀登绝壁的“云贵川”……毛泽东也潸然 落下了热泪。 “长征”一词从这次会议后更加迅速流传开来,“长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30年代战 略大转移的专用名词。 会议散了,毛泽东深情地目送红军将领退出会场,此刻他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想到了这 些将领背后那些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是他们构成了红军这座大厦的基石。回到住处后,毛 泽东把周恩来喊了来,联名致电彭德怀等红军高级将领,指出:我们应立即广泛地吸收同意 党的纲领政策而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分子入党。 “尤其是陕甘支队及红25军经过长征斗争的指战员,应更广泛地吸收入党。”毛泽东 强调说。 “凡属经过长征的人,一律免除候补期。”毛泽东又补充强调。 各部队立即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吸收一大批优秀的红军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 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