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曾经举个一个奥巴马与你有什么关系的例子,现在你至少可以明白,是亲戚关系,你们的祖宗一定是一样的,只是不知道要追溯到哪一代(你们是旁系关系)。关于直系太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式的想象,就像一条链路。这时候我们可以想到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个连锁的开始,端倪很重要,所以我们民间有一句俗语“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只害怕不好的情况(果),但是菩萨就知道需要谨防这种“果”之前的“因”。谋术中对这点是非常强调的:导火线——在阴阳流转一章中尤其强调论述。我国有一个事件是比较轰动的,就是黄光裕事件,网络上有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图不错:(注:本图片来源于网络)有天笔者突然有了一个奇思妙想: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合,会生出一个蛋出来吗?通常我们都能听到家长面对着苦恼的孩子时候感慨的一句话:“早知道这样,生蛋好过生你了!”的确,人是可以生蛋的。读者会觉得非常诧异。那是因为,如果站在生物学的角度看,那是不可能的事(直系太极):生物学诞生生育的规律,认为不可能。不过如果站在信息学的角度去看那么是没有不可能的(旁系太极):信息学认为文字图像可以组合,所以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人生蛋,那人就可以生蛋了。又比方说有一道IQ题是这样的:1+1等于什么呢?答案是:田。1+1最直接是诞生于数学,从数学角度是等于2。但是从文字学角度看,“1”“+”“1”“等于”不代表数目,代表是笔画形状,结果那就是“田”字。所以有很多广告,说某一样产品效果非常好,1+1>2——这就是旁系太极的道理。通常文学学者或者是感性的人,他们的思维比较倾向于熟练运用旁系太极,跳跃式的思路,于是会呈现出很多让我们觉得惟妙惟肖的语句:像“蚊子咬走了我的睡眠”,“从眼里流下谢谢两个字”。而在万象演化一章,旁系太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请读者多回顾本章。第十章太极归宗原理太极博弈原理中的太极法,说的是这个世界中我们所有的一切概念都是因人所站的角度而存在的,因角度不同,概念也会不一样。这个道理为大多数读者所能理解,但是自古以来,清晰点破并且运用在生活中,未有流传。《太极博弈原理》即弥补此文化空白。太极一词起源于《周易》,为“根本、终极”之意,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生化的过程。因其在中国拳术,以及民间文化图本中频繁出现,又由于世代相传的书籍艰涩难懂,于是人们对其怀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矛盾情愫。有人认为这种太极的理念像深奥的哲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太远。其实不然,哲学是研究生活的学问,探究生活的本原,恰恰最能贴近我们。当生活中的你觉得困惑不已,你感觉到已经滴水成枯的时候,你要改变与突破,能指引你的,唯一一个办法就是太极法!使用太极法可以将万事万物轻而易举地追溯到本原,从而将事物看得更为深入透彻,本书将这种方法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原理称为太极归宗原理。要看清万事万物的本原,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的认识究竟是怎么样的,对一件事物的认识你是怎么样获取的。1.认识模型大家都知道,大多数女性对电脑的知识都是偏少的,一旦机器出了毛病,无论任由她怎么样张牙舞爪,这台机器依然我行我素,不会为此而变好。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位女生问笔者:“我的电脑主机坏了,显示不了,你知道哪里的电脑配置比较好吗?我想换一台主机。”但是笔者不忙正面回答她,笔者跟她说,“你重新把连接电脑和显示器的线插一遍,看看如何?”一口茶过后,这位女生告诉我,“你太神了,现在行了。”为什么笔者不忙着正面回答她呢?因为绝大多数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都是不够深入的,他们想的,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不一定就是问题的本原。所以笔者首先不被她的问题所引导,先透过她的回答,希望从另外的方法去验证问题的本原,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有时候我们工作中经常上司经常要手下人“确认问题”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问题也许不是真正的问题。比如我们会经常听到别人说:“你了解我吗,你不了解我!最了解我的人始终是我自己。”——最容易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因为你能掌握自己最全的信息。但是,最了解你的人未必是你自己,因为你有可能没有这个能力从这些庞杂的信息中认清自己。正如电脑坏的那位女生,虽然她掌握了一手的信息,但是笔者比她更了解问题的所在。1.1认识过程笔者与她的认识为什么会有不同呢?我们看看认识的过程,如图:解释如下:(1)象体象体,指的是最原始的事物。对于这个原始事物,人们进行与此相关的活动,如对其他人进行描述,如记录下来便于传播等等,于是产生了系列概念,我们列为层1。如我们看到一块东西(石头),本来它是没有名字的,后来我们为了对其他人进行描述,我们将这块东西定义为“石头”。当我们需要对“石头”有更多了解的时候,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得到另外的描述,如“好看的石头”,“讨人喜欢的石头”。以此递推下去,我们会对这个东西(石头)有着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达层n,这个东西(石头)的涵义已经很丰富了,即概念的内涵很丰富。(2)信息过滤:每一层均是上一层信息的原象即我们常说的原貌,就好像一个过滤器一样,经过处理的信息都不是原来的。正因为信息是通过一层层的处理的,所以从层1到层n之后,很有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以讹传讹”就是这么来的:话说有一天,A村的村民在地里抓了一条蛇,大概有三指大。村里面的人都是很熟络的,这个消息传开来了。传到了B村:“A村有人捉了一条三指大的蛇。”“不对,是和手臂一样大小的,听说在脖子上绕三圈才带回来呢,三指大,捉回来有什么意思呢?”消息再次不胫而走,很快C村民都知道了,大家议论纷纷:“听说A村有人捉了一条手臂大小的蛇。”“不是吧,听说有人腰那么大,我是听B村说的,应该不会错。”……A村抓蛇的故事后来越传越神,越传越玄,甚至有人说是抓了一条龙。终于,有一好(hao)事者听说了这件事,决定要去拜访这位近乎神化了的捕蛇者,顺便看看那条“龙”长什么样子,该人去A村途中,经过了C村B村,发现每个村庄所说的都不一样。后来,来到A村,找到捕蛇者,才知道事实的真相,不禁哈哈大笑。捕蛇者问其因何发笑,好事者把此行来的目的和途中的所听所闻告知捕蛇者,捕蛇者听后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从此“神话”变成了“笑话”。我们试想一下,要是没有这个好事者前来求证,估计那条蛇要被传成为龙之后,由祖辈们代代相传下去,变成民间名副其实传说故事。1.2概念与感觉①概念因应用的需要而产生有位小朋友抱着妈妈说:“我很害怕,前面有只狗!”“不用怕,那是一头牛。”妈妈说。“可它有两只脚和两只腿呀。”在这里面,小朋友把有“两只脚”和“两只腿”的动物一概认为是狗。妈妈于是语重深长告诉孩子:“狗和牛的区别是,牛是有角的,狗是没有角的。”这位小朋友记住了,再有一天他遇上了一只长颈鹿,“妈妈,你看那只狗在吃树叶!”于是妈妈又告诉孩子:“这是一直长颈鹿,它的脖子很长很长的,和狗不一样,狗的脖子很短呢。”……接下来是一个很漫长的故事,小朋友终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认识了狗。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概念为何而存在?角——无角,用于区分于,牛——狗长脖子——短脖子,用于区分于,长颈鹿——狗我们为了区分事物与事物的不同,从而更好地对事物进行识别,因此对一件事物,添加了某一些概念。更直接地说,这世界最原始是没有概念存在的,因为某种需要(如人为了区分不同事物),于是就诞生了概念,诞生了认识。这个结论不是哲学课本上的概念,因为你很快就能发觉它的重要性。被认为是中国哲学以及谋略的经典著作《老子》,开篇就直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认为言语是无法表达出原本真正的,劝人不要执于言辞,老子正是以这样的十二个字开始了对他思想的诠释。我们反过来想,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因为名是为着应用而设的,如果名不恰当了,那应用起来就有问题了,所以在兵战中,出师需要有“名”。阅读提示:这一节希望读者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联系整本书,因为笔者对本书中所有概念的定义诠释,都是这个思路,再次回顾会更加理解以下的解说。比如,山原本只是山,但当你站了位置,你才看到了山的一面,于是你得到了一个山的风景,此时你所站的位置,上文中叫做应用,在整本书中叫做太极。当你不断地改变位置的时候,展现在你面前的会有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风景,可是这些都是合理的,都是源于山。我们会偶尔听到一些话,如“没有风景,才是最好的风景”,“不解释,才是最好的解释”,正是无极原理,也是“山还是山”的第三种境界。例如这些回答就是很原始的,没有节外生枝:“皇帝死了之后,皇帝的儿子做什么呢?”——“做皇帝。”“错!是做孤儿!”“一个要吃很多饭才饱的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很饿的人。”“错!他是一个好难饱的人!”再联系到万象演化,太极建模,这个形象可以是磨豆腐,可以是旋转不断的陀螺,可以是围绕一个项目大家在忙碌。(这些联想在分析联系问题或是预测上均是非常重要,详看万象演化一章。)像武林高手,一般不会出招的,因为他们心无杀戮,因对方杀意起,他的心才会起杀戮。武林中有一招境界非常高的心法紧扣太极原理,叫做神魔一念:“以魔入心,以神出招,心法极意,不在魔心控杀,而在神意止杀。”②感觉都是真的奶奶看着手上的的钢笔,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旋。孙女投入奶奶的怀抱,奇怪地问她,“奶奶,为什么你看着这支钢笔会哭,而我不会呢?”。“乖,这支钢笔有一个故事在里面……”在这里,孙女:钢笔→孙女感觉钢笔(印入脑海)→钢笔就是钢笔,没有其他意义。奶奶:钢笔→奶奶感觉钢笔(印入脑海)→奶奶的经历赋予了钢笔意义→生理反应:哭。所以人的感觉总是对的,当我们感觉到事物(象体)的时候,这个象体就会印入人的大脑里面,人通过思维去理解识别这个象体,在这个过程中象体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象体了。因此,对事物的理解,最准确的是感觉的原始本身。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类幽默,当有人问你:“你是谁呀?”,有人会答:“我就是我咯”。这是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法,你再修饰,那就改变了。有人对“感觉”一词,感到困惑,因为在世代相传的文化里面,一直没有正视这个概念,人们往往把感觉这个词用在理解,思维方面上,对于他们无法解释的事,统统归咎于感觉。比如你问女朋友,“为什么你要和我分手呢?”,女朋友说“感觉罗,感觉是没得解释的,是没有理由的。”若干年后,女朋友开始后悔了当初和你分手,于是她致电你,诉述了当年对你误解的感觉——原来,这时候感觉是有得解释的。在这里,人们通常所说的感觉就是理解。注意的是,在这里的感觉和感觉思维是不一样的,感觉思维是一种思考的类型分类,而在本章中“感觉”则专指事物信息进入人脑中的媒介,人透过感官知觉去捕获象体,如佛家所说的色、声、香、味、触、法。请读者注意区分。有朋友很认真地思考这个话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疑问:“比如我看一张错觉的图片,或者透过碎裂的玻璃看一个杯子,原本杯子是没有破碎的,但是我看到的却是碎的。这时候我是不是应该说感觉出现了错误呢?”——你看到的是正确的,但是你看到破碎的画面之后试图去以这个画面去理解这个杯,那这个理解过程就出现错误了。所以你的感觉还是对的。有一位比利时艺术家马瑟?黑梅克,从荷兰平面造型艺术家M.C.的一幅画中吸取灵感,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盒子的实物模型:面对着这张图你可以有多种看法(看到这张图,大脑进行理解),但最后你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个模型在现实上是不存在的,即你理解分析的结论是这个模型是不存在的。这时候,如果我让你看着这个模型(感觉),画下来,你可以画出来,而且一模一样,这时候你感觉的是真实的,但是你的理解分析又是另外的问题。在佛教经典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有一句话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佛家专业术语去理解,会让很多非佛教徒费解的。当你看完上面的论述后,笔者相信你已经开始有一个思路了:所谓色,就是人的感觉,你看到的,你闻到的,你听到的……(佛教对色解说为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与本书理解是一致的。)空,就是本象,没有人为添加任何概念的事物。这个佛家歇语,可以按步去分析:象体(空)→人感觉到(色)→人通过思维理解象体→得出概念结论。由“象体(空)→人感觉到(色)”知道两者是一样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少电视剧场都有这么一个桥段:一对恋爱中的男女,由于男的一方患上了绝症,但是他又不忍心亲自告诉女朋友这个消息,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故意让她的女朋友发现他牵着另外一个女生,试图让女朋友有理由主动地分手,从而让对方对自己没有任何牵挂。当一切布局好了,这位女朋友见到了这一切后,非常气愤,然后提出了分手。若干年后,当她收到男友离开这个世界时候遗留下来的信件,在真相大白之后,不禁潸然泪下。很感人。如果你是主角,你会不会被“骗”到呢?当你看到你男友牵着一个另外一个女生时候:(象体)真实的是:你的男朋友牵着另外一位女生的手。理解的是:他已经有另外喜欢的人;这位女生雇佣男朋友当一回男女关系;这位女生是瞎的,男朋友出于好心,引路;……在这个例子中,女主角面对这个真实的镜头之后陷入了一个固定的惯性理解:牵手→他已经有另外喜欢的人。于是结局就是后来的潸然泪下。我们会听到一对夫妇在吵架,老婆:“都给我见到,还有什么狡辩呢?”老公:“实际不是这样的,是……”那么这时候,你需要让你老婆情绪冷静一下,以免陷入单一的思维惯性中不能自拔,然后告诉她,所看见的是真实的,但是这真实里面还有另外一番“内情”。2.太极思维人生为何迷茫?是因为这世间,万千的现象迷惑了我们,纷繁复杂的事物纠缠着我们的心智,日新月异的变化疲软了我们的精神。形形色色的观念和见解让我们疲于理解,无所适从。聪明的专家和学者们阐述了无数的理论,到底哪一门对我们真正有用?这无数的理论又给我们带来多少的困惑与矛盾?有时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到,难道人仅仅只是命运中的一个棋子?因此为了理清世界的纷繁,我们需要一种武器——太极思维!由上面我们知道,事物的概念因应用、需要而产生,因此我们回到认识的模型上,这种应用需要,亦即是层。象体通过一层一层(即每一种应用情况),最后表现在人们面前。譬如我们说,张三是一个孝顺,懒惰的人。在这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层层1:在家庭上,张三表现出孝顺。层2:在做事上,张三表现出懒惰。假若再深入,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层,如层3:在生物界中,张三是人。层4:…………随着应用层面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逻辑学上叫做内涵)。这时候,如果我们把一个概念的层找出来,这样一个思考方法称之为:太极思维。刚开始阅读本书的时候,读者可以把“太极”看做为“看待事物的角度”或“成立的前提”等等。你看待事物越全面,那你必须有很多的角度,同样如果要提高一个人的包容心,那么这个人必须可以灵活改变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太极” 一词主要继承自《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读过物理的朋友们都知道“参照体系”这个概念,假如没有参照体系,物理中的所有现象如速度是无法考量的,这个参照体系便是本书说的太极。同样,假如没有太极,一切的想法都是不可靠,抓摸不透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大力神叫安泰,他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盖娅的儿子,他力大无比,百战百胜。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一旦离开大地,离开母亲的滋养,就会失去一切力量。他的对手打听到这个秘密,于是设法让他离开大地,把他高高举起,在空中把他杀死了。后来,人们把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称为“安泰效应”。那么这个大地,就是安泰能发挥力的支撑点,“力大无比”存在的平台,前提,即太极点。如鱼无水,不成鱼。在职场管理学里面,企业都会给员工灌输一种观念,就是脱离了企业,就很难发挥个人才华,以此让员工能在团队更好合力工作,更好地留在企业服务企业。2.1多太极认识(收集不到)我们生活很多理念认识,都是多太极认识。多太极并不代表全面,因为假若每个单一太极认识都存在七分真,三分假的信息,那么到最后,就是“全面”地假了。比如有时候我们会发飙骂别人,“你自己都有缺点,你有什么资格说别人!”如果要我们挖掘这句话是否有漏洞,我们需要找到这句话的太极:缺点——太极为是非;资格——太极为一件事物定性为某个概念的条件。你会发现,这两个太极是关系是不明显。如果我们要认定缺点和资格的关系,必须要认定两个太极的关系,如有明文规定有缺点就没有资格(在太极建模一章里面是模3.2关系),如果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反驳:“我自己都没有优点,我怎么没有资格说别人!”(阴阳流转一章中配阴阳的方法),这一句保证他摸不着头脑,当然常规的可以通过类比来反驳,如“我是近视眼,难道我就没有资格指正别人错误的读写习惯吗?”。我们通过变换角度去观察一件事物,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那么这种方法叫做换太极。有时候我们看电影,对电影作出影评,而这些影评往往是拍电影的人原本没有这个初衷的,只是我们认为地添加上去。正如我们也知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这句话的人原本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听的人由于所站的角度与说得的人不一样,于是在听的人的心里又是另外一种意思。换太极的方法熟练的时候,你的想法就会很圆融,很能变通。以馒头为例,其实馒头是万能的,饿了就可以吃;想吃饼,就把馒头拍扁;想吃面条,就把馒头用梳子梳;想吃汉堡,就把馒头切开夹菜吃……(多角度)以男人为例,男人都好色,色心稍强一点叫色狼,再强一点叫色鬼,更加强就叫色魔,特别强的那就成了变态色魔,好色到了极致,被称作人体美学艺术家……(多角度)当换太极的技巧越娴熟的时候,那么你就能体会佛家的一句话:“外不着相者为禅,内不动心者为定。”,同时笔者会在太极博弈原理第二部中提到“一念不生,万象不起”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很定(淡定、定力等),指的是这个人能对一件事情有控制地有条理地转换角度去想,而不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就胡思乱想,想得无法无天,不着边际,纷乱繁复,没有层次主线程度之分。有一些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即使是一些小问题也有可能会使他们走进死胡同。比如,“男人女人是不能比较的。”——“你太小看女人了,你们男人就这德行,不知道尊重,大男人主义……”平时是很好的朋友,此时态度180度不同。这人若要变得圆融,就要找太极,换太极。因此有两点方向可考虑:第一,重视比例(有对比差异是因为站在太极上):如太多事情要忙了,你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于是忽视它,或者你见到各种各样的不同时期的人太多了,你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平凡的事情,于是忽视它;第二,考虑因素,对方的话是发自内心呢?是反话呢?有目的性的呢?是不是反映他的全部呢?……这些考虑多了,不同的角度/太极去想,你会更能看准这句话的含义。两点综合考虑下来,我们就能更容易接受很多事情了,不再是以前的愤青,一刀切,偏执,孤傲。笔者结识了几位很圆融的朋友,要么是业务高手,要么是综合文化学者,因为他们需要接触和接受很多不同的人和事,见过并且不得不认同(因为亲眼所见)异样的文化风俗风情。有读者说,“为什么我要圆融,我有自己的喜好憎恶不行吗?”——没有错,只是笔者提这个概念,是因为有很多人很苦闷,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到周围的人都不是好人,人品都很差,觉得很多人都很难相处,什么事情这一面不行,那一面不行。圆融,它可以改变这些,至于你要不要去朝着这个方向去做,那是你的事情了。现在很多书在谈人脉,其核心就是要提高圆融的能力。所以有位朋友问笔者:“你能看到这么深入,会不会觉得别人有不好的就会告诉别人,比如说性格有缺陷,比如说你可以预知对方做了坏事,比如说未来的危险?”——“看什么事情而论,一般不问不答,有问有答,因为他们觉得很有必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那么我的回答的作用就很有效力了。其余若事态严重则会见机侧面点破。”有一些以算命糊口的人往往借用这一套理论,以不泄漏天机为名,说一些含糊其辞的话,让求算者自己领悟,这样求算者站在自己经历的角度去理解,总能发现算命者的话与自己的经历有所联系(万象演化一章提出万事万物都可以看成是类似的。)于是就有了很多关于算命的故事了:古时候,有三个秀才结伴赴考,在一处渡口偶遇一算命先生。“先生,您看学生三人此行谁能高中?”甲秀才问道。算命先生看了他一眼,又环目侧顾丙、丁二位秀才,微笑着竖起一根手指来。仨秀才愕然,瞠目互视。“请恕学生愚昧,还请先生明示。”“天机不可泄露,汝等日后自可明白,哈哈,去吧……”先生拈须长笑,狡黠的回答颇有几分莫测高深地意味。秀才们怀揣着忐忑与迷茫,各自离去。不日揭榜。甲秀才金榜题名,而随行的丙、丁二位秀才却不幸落第。且不说丙、丁二人失意,伤怀之情。那甲秀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时,不禁暗自忖道:“那先生曾竖起一根手指,当日里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来莫非是说独我一人可以高中?”想到这里,作恍然大悟状以手压额,连声称奇。途径渡口,甲秀才整衣结冠,欲前往算命先生的摊前答谢。行至近前,才发现此处早已物是人非,先生杳无踪迹。秀才跌足长叹:“可惜呀!可惜!没想到我与先生竟缘铿一面。”后怏怏而归。光阴茬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几易寒暑。甲秀才由于不擅官场风云,丢官弃职,一度落得凄凉。某日在那渡口与丙、丁秀才相遇,三人相见甚欢。言谈中甲知丙、丁二人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结果高中。甲不甚唏嘘。丙、丁秀才问及当日那算命先生,称乃神算也。甲秀才讶异道:“此话怎解?”二人同声道:“先生竖起一指乃暗喻有一人落第,甲兄前途没落,看来所言非虚啊!”甲苦笑:“难道二位贤弟也是来寻访那算命先生?”“正是!”“只是不知那先生现在仙游何方?”于是三人不获同归。又过了不知几许年岁?丙由于贪污被革职,丁被牵涉也一并查办,二人同被充军塞外。沿途经过那渡口,与甲相遇。原来那甲秀才回去后无心谋事业,返回后驻留在渡口,等待那算命的先生,求那一根手指的诠释。此番旧地重逢,三人已是白发萧萧,回首从前已是恍如隔世,不禁相拥而泣。甲抚胸泣道:“先生真乃神仙也,当日以一指示警,便说明我等即使能高中,也要一同没落,想来今日境况先生必是早已料定了。”仨秀才想得明白,便也不再觉得难过,只跟着衙差依次走了。2.2太极的太极(收集不到)顺便提一下,对《周易》中的应用学科如《六爻》,《四柱》等学科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一定很熟悉“体”,“用”这两个概念。当太极产生阴阳四象八卦之后所讨论的一切都是基于太极的,最终要回归到太极上,这便是“用”归“体”,例如五行中金不一定克木,管理中领导不一定统领员工——只要你把太极找到,并且对它进行处理。本书中一切说法,如果要活用,一定要抓到“太极”,若你能抓住太极的时候,任何一个理论都能解释生活中的所有例子。2.3如何找到太极找到太极点的方法称为太极分解法,或简称为太极法:如图,A就是我们所要分析的对象,例如我们要分析“我爱你”,其中“我”和“你”这两个概念就很容易明白,但是“爱”就不一样,千百万年来人们都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意思,主要是太抽象,后世的人不断对其进行注释,最后就成了大杂烩。那可以怎么样考虑呢?我们知道认识模型中象体是没有概念的,经过认识模型中层n之后,其内涵就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首先要分离,也就是将层尽量和象体分离,在百科归类图中,我们就知道越抽象的就是越虚的,越具体的就越接近象体层的。那么“爱”是什么呢?这时候我们会出现很多关于“爱”的镜头,如拥抱,如念念不忘,如如漆似胶,如性行为等等,我们把这些象体归类在一起,找出共同性,一个共同的原因能引起这些现象的。读者不一定能一下子归纳出来,这个过程需要逐步修正,如笔者归纳为一个人对异性有一种向往的动力,这个原因可以解释以上所有镜头,但是这时候我们还有一个修正过程,就是要配阴阳(配阴阳我们在阴阳流转一章中会再谈)!你要找出不属于“爱”的例子来,看是否也属于这个原因,例如同性也可以如漆似胶呀!所以笔者在这里再加入一个元素以作修正区分两者的不同,这时候可以这么修正为:一个人对异性有一种向往的源于生理的动力,如再要深一层,那么可以把生理的动力再分解:肌肤接触频次,自己的性感度,对方的思维方向等等。按照配阴阳的方法,我们就慢慢能抓到“爱”的各个太极点……之所以“爱”这个词会那么抽象,是因为它由很多个太极(层1,层2,层3……层n)复合而成的。今天你沉醉在爱情的甜蜜中,也许有一天不幸在你身上发生了,你心里面有很多矛盾,“为什么现在我不爱他了?”,“为什么爱的感觉会不见呢?”,“为什么当年会有激情呢,而现在没有呢?”,经过本例的太极分解,你现在应该明白了,“性”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我有什么办法可以维系我们之间的感情呢?”你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就很清楚了吗?(提示:再对“生理的动力”再分解。)同样,如果老妈子告诉你“你要找一个人品好的对象呀!”。可是这句话基本上等于白说了,因为谁不想找到这种人呢,“人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指的是性格?喜好?作风?读者可以试着去分解,但是最后不要分解得出如“作风”,“性格”等太极,因此这些本身就够抽象了。当然,要分解得好,需要一定的知识以及思维能力,你才能有深层面的分解,不过本书已经在阴阳流转一章中有了提示,我们可以直接对“人品”直接配阴阳“非人品”,现在你只要考虑“一个人为什么会对你好”这个话题,你只要把阴阳运用得好,你就能在两人的博弈中取得一个平衡!(由“人品”和“非人品”组成一对阴阳后,问题即抽象变为“为什么要讨论人品”,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逃离“人品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纠缠,也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书上说的“跳出来思考”。)所以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你使用太极分解法找到问题的各个太极点,再从各个太极点作为突破口!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其有著名的笛卡尔思维法则:笛卡尔思维法则主要是要素还原,它包含三条基本假定:(1)所有事物都可以分解、还原为要素;(2)将所有要素加到一起,便得到事物的整体;(3)如果解决了各个要素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整体的问题。与笔者的太极分解法如出一辙!☆衍例之化解老婆婆的执着有一位老婆婆坐飞机,选了一个头等舱来坐,但是她买的却是经济舱。乘客陆续上来,于是老婆婆坐的位置的主人与老婆婆争执起来:“这是我的座位,票上已经标明了,老婆婆你快回去你的经济舱吧!”“头等舱不是人坐吗,哪有这样赶人走呢?”空姐也过来劝说,说了很多道理。可是老人家毕竟是比较固执,不听你的,不走就不走,大家对她真无可奈何。正在僵持之际,飞机驾驶员看不过眼了,于是跟老婆婆说道:“老婆婆呀,你要去哪里呢?”“我去山东老家看我儿子。”“哎呦,不对劲!”“怎么了?”老婆婆察觉到驾驶员的表情,有点疑惑。“你坐这里去不了山东的,得坐那边,这里是去北京的。我是驾驶员比较了解。”于是,老婆婆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头等舱。在这个例子里面,我们会发现,老婆婆与大家争执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座位”应不应该坐,道不道德等问题。但是驾驶员他的巧妙之处在于他发现了这一系列问题的太极在于“坐飞机是为了到达某个地方”(配阴阳方法得出),如果不是这个“太极”,老太婆是不会坐飞机,于是他在此入手,再衍生出小太极,“去北京的坐这里,去山东的坐那边。”从而将争执的问题巧妙化解!☆衍例之为了你不再对其他女子产生兴趣我们再举一个比较青春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位倾听者,比如是心理咨询师,有一位女生坐在你面前,她告诉你,有一位男子爱上了她多年,非常痴心,并且为了她不再对其他女子产生兴趣,宁愿一直单身地爱着她,即使不拥有。她向你求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痴情男子不再爱着她,或者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这位男士放下心中那份不属于他的爱情而结交女朋友呢?作为被倾述对象的你,你该如何回应呢?“先做普通朋友,让关系慢慢淡下去。”“你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不喜欢她,如果你自己有点喜欢,你可以尝试培养一下感情。”“以他密友的身份帮他找找更适合他的。”……以上都是我们惯常的答案。如果使用太极思维,那么我们会将问题看得更清澈。现在很多读者已经被倾述者的问题所引导了,被对方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了。我们面对事情,首先要考虑溯源,找出太极,因为倾述者本身很有可能对问题的现状理解并不准确,再转述给你的时候,假如你沿着她的问题展开思路,到最后想出来的“药方”是没有切中病症的要害的。据笔者统计,我们经常听到的“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一般来说,说这句话的人是不了解自己的,过一段时间后,这人会有新的想法。回到这个话题,所以我们首先要溯源她的问题:“并且为了她不再对其他女子产生兴趣,宁愿可以不拥有地爱着一个人一辈子单着,即使不拥有。”这个想法是怎么缘来的呢?是她透过了某个象体,然后理解得出了这个结论。我们只能保守地说,这位男士在行为中很“爱”她,有一些具体事情让她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不再”和“宁愿”。有时候一个人的“讲”和“做”出现矛盾时,要从他的行为去解释,假设你所追求的女人不断告诉你,她只是把你当作朋友,你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笔者建议你不要完全相信女人的话。因为她们没有能力了解自己。通常你不顾这番话,锲而不舍地展开攻势,你会发现,女孩都是口是心非的。所以,作为倾听者首要的一步是,你要找到这个象体,让对方谈谈具体的事,你这时候再分析是不是如她说的那样“深”爱他。那么第二步,我们就考虑如何策略上的运用,如何消除男主角的动力。这点请读者细心阅读体味阴阳流转一章中谋略运用的道理,自然能得到解法。我们还可以在万象演化一章中使用时空的原理去进行策略布局。☆读者来信之八字不合怎么办“我和我女友谈了很多年了,互相深爱对方。快要谈婚论嫁的时候,我父母把我们的生辰八字算了之后,说八字不合。说得很不好,什么命根相冲,会离婚等等,就是一定不能在一起。这让我很烦恼。她有教养,相貌不错,身体健康,心地善良,家人也都很好。我和她很合得来,在一起挺开心的,怎么会不合适呢?!但是我父母的想法确实,八字不合,相克,人再好也没有用,以后总会在生活的过程中来点什么样的波澜和转变,让你们之间出现问题,甚至发生意外。我不是不相信“命运”,但是我认为所谓的“命运”是顺应天道天就会帮你,也就是按规律办事,这个规律就会在长期作用下表现出有益于你的现象。比如好人有好报,比如天道酬勤,比如善待自然。我相信一个人的性格能决定命运。而这些命运,和你在什么时候出生,又什么关系呢?请大师指教。”笔者:首先笔者要纠正一下观念,关于“命运”,要是你希望了解更多,你可以看看本书关于命运的说法以及万象演化一章的内容。你理解不到命运,是因为你理解不了事情的发生和时空有什么样的关系。另外,你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命运,这点很多书本的确是这么说,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经常说环境决定了人的思想,环境是我们一生下来就已经有的了,那不就是意味这命运同时也决定了人的性格嘛?!回到正题,谈一下八字不合。这个说法是有,可是现在人对它的理解并不全面。这要回溯到八字学科的形成,我们都认为其起源来自于周易,太极。可是目前关于八字的书籍中,绝少提到这个源头,充其量就是东抄西抄把太极的概念说了出来,可是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太极的用法。我们怎么去定义婚姻的呢?根据太极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人通过一种契约把爱的关系定下来——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现在的八字书籍是没有谈到这些的,古人为了克服这些象体的复杂,为了便于对学问的传播,于是乎就定义了婚姻的概念,但是没有告诉婚姻是怎么得来的,于是乎后世人只了解了这表层的意义。所以你叫算命先生算现在的情妇,同性恋,他们是很难算出来的,因为书本上没有这个概念,八字书籍就像给你一个公式,你把条件代入进去,那么你就能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了,你死记硬背,总能达到一定级别的“大师”,时代变迁过后,这条公式就会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了。所以如果不了解太极,你是深入不了这个学问,不能灵活运用在生活中。所谓八字不合,相克——也就是有矛盾的地方,不合的地方,在时空的角度上看,则可能是文化上,思想观念上,地域上的矛盾差距,这些矛盾可能会冲击了“两个人通过一种契约把爱的关系定下来”。所以相克,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离婚,因为冲击是有力度和需要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的。假如你能找到不合在哪个地方,同时知道时空的关联原理,我们就有办法破解它(有一些牵扯的空间关系太复杂,难破,只能减轻),比如笔者会经常告诉已经结婚的但是八字不合的倾诉者,你们可以住得远一点,谈的话题跟对方的文化远一点,房间怎么布局,开个公司让公司破产化解它,若干年后你要干什么……通过太极分解,你已经不再局限于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可以落实在实践的层面。所以现在很多周易钻研者是不明白为什么八字一样的两个人,在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其经历的故事不一样的。为什么现在的离婚率要比古时候要高,他们是无法从现有的书本上找到答案,因为很多书的作者并不知道太极的原理。八字不合,有离婚的可能;八字相合,也有离婚的可能。因此,一方面你们可以提高两人相处的技巧,做到适时而变;另外,目前更重要的是,坦然处之!(此处建议跳读信息对抗一文。)不过另外提一个问题,两个人的结合,八字相克,生肖对冲不是大问题,可以有很多办法去磨合各种关系,但是有一种情况是需要谨慎的,就是生孩子的年份尽可能避免孩子的年份生肖与父母的生肖有对冲。这点原因将在《太极博弈原理》第三部解释,此点建议可供参考。☆衍例之打孩子——负面的重要性很多专家认为对孩子不要打骂,笔者认为那是一个非常误导家长的认识。更有人提出,以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和孩子交谈,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定。在万千的案例中,我们经常发现以下现象:所有的家长都说:“我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们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所有的家长都无比重视孩子教育,对孩子尽职尽责,希望孩子能日后成才,看别人报班,也为孩子报班,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但是,当遇到以下问题时,你又时常束手无策:孩子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热爱学习,更多情况下,是讨厌学习,虽然你说得口干舌燥,但仍然无济于事……孩子总难使自己满意,不听话,经常胡闹,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孩子在学校里,总是问题多多,很多时候,不愿跟同学交流,上课时,又三心二意……没有一件事能乖乖做好,丢三拉四,电视永远看不够,每一刻都需要你在旁边,自己累的半死,但没见孩子有多大长进……这就是流行的对孩子的溺爱行为。现在我们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却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遇到一些小小的失败,如到小小的阻力后就冷漠退让,放弃人生追求,更有甚者还出现轻生的极端行为。大多数教育专家还站出来一味地鼓吹不要打孩子,要尊重孩子。——可是,这种肤浅,正是引起现代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像样的助力、推手!我们知道,当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太极看同一件事物的时候,它的呈现是不一样的。专家只解释打骂孩子,孩子后来养成了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良的性格。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去解释,为何也有一大部分人通过自小的打骂最终能对人有礼,关爱他人,工作成才的原因。实际上,打的本质是什么呢?——阻力!(太极归宗)当小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大人打他,是通过暴力形成一种阻力。你怎么打孩子,打的量是多少,在什么条件下打,这才是最关键的,也是需要家长具有足够的智慧去判断,而现在的所谓专家就搞另外一套了,一方面可能他们并不具备这些智慧,停留在现象当中,无法适时变应,另外一方面可能为了“图利”,故意隐瞒。因为,你要知道,“不需要动大脑的方法”是群众很需要的,你要是让家长真正聪明了,学会了“渔”的技术,他们还会买你的鱼吗?这相当切断了自己的财路。那怎么判断孩子的阻力多大呢?需要试验,总结,留意孩子面对这些阻力时候的反应。(请参看本书中提到的底线一文。)这种打孩子的方法跟专家经常提的挫折教育是一样的!(太极分解出来,都是阻力)挫折教育是怎么说的呢?它说,“孩子迟早都是要面对社会竞争的,所以要让孩子拥有坚强的心灵能够抵御任何挫折的袭击。什么是挫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障碍或干扰使其目的不能实现、需求欲望不能满足时的消极心理状态。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满足时消极的心理的教育,被称为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但是如果挫折远远超于孩子的承受力(底线),那么他就跨了。这时候你说要培养孩子的决心、信心、恒心、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简直就是扯谈!通常专家非常热衷于站出来开设培训班(有利益)或者开设演讲课程去教育家长们怎么去掌握这个挫折度。可是,打,同样是有一个度呀!我们说,弹簧压得越紧,反弹可能越加强劲!你压了,你才去考虑要用多大的力去压吧。有些家长他们完全没有这些观念,并且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为孩子提供“舒适”,“无压力”,“健康”的成长环境。笔者接触过几个小孩子,深深感触于他们的“早熟”:动不动就生脾气,或者直接来个要生要死……至此,笔者不再纠缠于此点,也不再衍生下去了,范围之广,牵涉面之大,很多人心里都明白,全说破了将会动了不少人不少阶层的奶酪!负面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正负面的相互结合下,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阴阳配,便能找到太极所在,能够补充,还原实际的情况的最本原。如果一个媒体,没有去披露负面的,人们只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极容易被煽动的,只有当你同时知道了正面和负面,你才会对这个生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你不是最悲哀的,还有人处在更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不要抱怨,要珍惜生活;生活并不是单纯的,还有很多卑劣的事件,你了解了,你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负不负面本身并不重要,如果你活在一个世外桃源,你何必掺合纠缠其中呢?但是关键是,你在这个社会里面,过河哪有不湿脚的?你总是或者总得有一天要面对这些负面的事情!☆衍例之什么情况下,人不会盲信(收集不到)☆衍例之问得准不准编辑部:我想问你个问题:“喜欢你的人给不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你说这句话对吗?紫欽天:如果我答“是”或者“不是”,都不是一个准确的答案。编辑部:这个问题我也问了很多人了。紫欽天:那你最后有什么答案呢?编辑部:我的答案是:喜欢你的人或你喜欢的人给不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紫欽天:其实你可以反过来问:“给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是谁?”如果你这么一问,你就会发现想要的是跟喜欢与不喜欢没有挂钩的。编辑部:我说的这个话题跟婚姻挂钩。紫欽天:哦,那我误解了,当然你问我的时候少给了一个背景前提,我也漏问了。编辑部:你说会是哪个背景呢?紫欽天:这个背景就是你问这个问题是基于什么事。编辑部:这个事就是在谈恋爱方面啊。紫欽天:给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是——给了你真正想要的人,这是最准确的答案,也是跟你喜欢或者喜欢你,是没有瓜葛。(提示:要知道更深入答案,可使用太极分解)编辑部:是的,你这个问得好。我纠结就是在这其中。很多人说自我,但我不知道怎么解。紫欽天:要更好分析这个问题,首先你要明白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你才知道你问得准不准,还有你答的是不是就是问题所问的。编辑部:嗯,是的,谢谢啊。☆读者来信之父亲的馒头——如何去体谅人“每当我父亲买了馒头回家,他都会拼命叫我去吃,可是其实我不太喜欢吃馒头的,好像有一种强迫我的感觉,其他事情也是差不多的,有时候我真是觉得很气人,我感觉我和他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观念想法都不一样,我告诉我的朋友,她说要体谅他人,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做到体谅?请指点!”笔者:同样是馒头,在你的观念里面和你父亲的是不一样的(太极1:对于你来说;太极2,对于你父亲来说),在你的角度,你不喜欢吃馒头,但是在你父亲的角度,那是对你关心的表现,这个位置是高的。所以你要体谅一个人,必须要看到对方所表现出来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高低,如果单以你的标准去衡量,你是很难去从心里面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理由去接受某一件事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笔者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读过一个故事,说的大概是猫请羊做客,猫拿出珍藏很久的鱼给羊吃,大家都知道,羊是吃草的,当时书上告诉我们道理是:用错了方式。可是我们转换一个太极一看,猫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羊应该要感谢猫这份情谊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