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盛世狼烟-3

就在“北方坚韧”计划全面展开的时候,“南方坚韧”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是一个更加大胆和宏伟的欺骗,它要虚构出一个拥有50个师、100万人的集团军!此时,正在英国南部集结的部队实际上有两个集团军: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和布莱德利属下的第12集团军,它们将担任诺曼底登陆的主力。  伦敦监督处试图通过各种特殊手段引导德国人相信,还有第三个集团军——美国第1集团军——正在英格兰的东南部集结,准备从加莱海峡发起进攻法国的战役。如果德国人确信了第1集团军的存在,那么他们就会认为盟军的主攻地点是加莱海峡,即使发现了诺曼底方向的登陆意向或行动,也可能将其视为佯攻而置之不理。所以,“南方坚韧”的重要目的在于把德国的注意力引往加莱海峡。  这是整个大骗局中的高潮部分。  为了“造”出美国第1集团军,艾森豪威尔决定启用乔治巴顿将军作为一张秘密王牌。巴顿在二战中素以作战勇猛和作风粗野、举止狂妄而闻名。德国人深信巴顿肯定要在重大军事行动中担任指挥职务,所以他的动向便成为德国判断盟军攻击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  巴顿开始以第1集团军统帅的身份出现在英国。  德军立即盯上了巴顿。1944年3月20日,西线德军情报分析科在一项通报中写道:“现已查明,曾在北非以其胆略和效率而闻名的巴顿将军,目前正在英格兰担任某种高级军事职务。”同一天,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也含糊其辞地宣布,巴顿已经放弃了他在第7军的指挥职务,另有重要任用。  就在巴顿四处露脸的同时,这支虚构的“第1集团军”,也在效仿那个虚构的“英国第4集团军”,通过无线电信号向德国人证实自己的存在。这些信号有些模拟一个军司令部或一个师司令部的存在,有的则冒充一个装甲团或工兵营。一时间,在英格兰的上空,到处充满了由各个部队发射的零星分散的无线电信号,德军监听人员曾将监听到的对话汇集成一本8英寸厚的册子,其中一段电文是:“女王第1皇家团报告,在辎重列车内发现数名未经特许的民妇,我们是否可以把她们带到加莱?”  为了掩护蒙哥马利的真正进攻部队,通信技术人员专程从其实际司令部所在地普茨茅斯到多佛尔城堡敷设了通信专线,使其来往电讯均从多佛尔发出。而且,为了防止德军用无线电定向手段寻找盟军的真实集结地点,盟军空军向德国前线的无线电设施连续发起了一系列猛烈的空袭,并将瑟堡附近的德军通信情报司令部夷为平地。  有形战场配合无形战场,真实服从于“谎言”。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1)  伦敦监督处还为德国的空中侦察机“导演”了一幕电影:从5月份起,德国的飞行员突然发现在不少地方出现了一些兵营、医院、油料库和野炊厨房,他们还观察到许多大炮、飞机和坦克停放在野地里。但他们并不知道,所有这些装备都是用帆布、胶合板和充气橡胶制成的“模型”。德军飞行员还侦察到,在多佛尔港和泰晤士河口,有大约400艘登陆舰正在集结。而实际上,这些“登陆舰”不过是伦敦一家电影制片厂的道具。  英国的战斗机不断地在码头上空盘旋,好像是在保卫这一设施。工兵则用燃烧原油的方法,使码头上空烟雾弥漫。只有当一切都安排好之后,才会故意将一些德国的侦察机放入该区,而且只让它们呆在3万米以上的高空,使摄像机无法分辨出码头设施中的破绽。每当海峡对岸的德军远程炮群对码头进行袭击时,一些工人便四处点火,造成被“击中”和“起火”的假象。  伦敦监督处还利用间谍和被俘的德军高级军官,让他们向德军参谋总部提供盟军精心设计出来的“情况”,进一步印证德国统帅部的错觉。  “卫士”计划其实就是一场无声的大战役。在这个大战役中,是一场场无声的激战。在两个“坚韧”计划实施的同时,盟军还在地中海战区实施了代号为“齐柏林”的欺骗行动。这一行动要让德国人相信的是:应斯大林要求,盟军同意推迟对欧洲的进攻,转而首先进攻巴尔干半岛,以迫使希特勒的盟友退出战争。盟军将同时从几个方向发起登陆作战——英军从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萨半岛,美军从南斯拉夫北部的伊斯特拉半岛;波兰军队则从阿尔巴尼亚。之后,它们将沿黑海向罗马尼亚展开两栖进攻,并收复土耳其。  如果希特勒的头脑这时还是清醒的,他应该能够识破这一骗局:即使按盟军虚构的兵力部署,“北方坚韧”、“南方坚韧”和“齐柏林”计划所宣传的对斯堪的纳维亚、加莱海峡和巴尔干半岛的进攻也是根本不可能同时进行的。  但是,希特勒已经彻底地眼花缭乱了。希特勒和他的情报人员像相信“坚韧”计划一样相信了“齐柏林”计划。所以从1944年2月起,他便再没有向诺曼底方向增派一兵一卒,相反,4个德国精锐师,其中包括3个装备精良的装甲师,则从法国转移到了东欧,以准备迎战英美法军的“联合进攻”。  至此,“卫士”计划已经基本大功告成。在诺曼底登陆日前夕的5月23日,美军在瓦尔蒙顿缴获了一台德军藏在密林中的车辆,发现一份德军5月份的作战纲要。这份纲要详细介绍了这个月内德军的兵力部署情况:  “俄国战线:122个步兵师,25个装甲师又1个装甲旅;17个混合师又一个混合旅;意大利及巴尔干战线:37个步兵师又两个步兵旅;9个装甲师和4个混合师。西线包括荷兰、丹麦、挪威:64个步兵师又1个步兵团;12个装甲师又2个装甲旅;12个混合师。  德国本土留守部队:3个步兵师,外加1个步兵旅;1个装甲师,外加2个装甲旅;4个混合师,外加2个混合旅”。  希特勒已经根据“卫士”计划所提供的情报分散部署了他的作战兵力。5月30日,盟军又通过“超级机密”破译了一份希特勒和其日本盟友大岛浩男爵的谈话要点。在谈话中,希特勒表示相信“坚韧”行动和“齐柏林”行动的说法。  希特勒减少的兵力正是盟军在在诺曼底地区增加的兵力。在德军统帅部及其情报机构费尽心思去追踪那些无中生有的军队之时,盟军却已在英国秘密集结了一支约200万人的真正进攻力量。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在德国侦察机和间谍网的眼皮底下悄悄地完成。当600艘战舰,5000只运输船、1万架飞机和300万吨军需物资云集在攻击出发地时,希特勒再想改变这一切已经为时太晚。  “卫士”计划的结尾是一幕声势浩大的“恶作剧”。  “霸王”行动的最后障碍是分布在法国的瑟堡和德国的肖尔台之间的近百个雷达设施。他们仍可在最后一刻发现盟军的行动,给大军登陆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卫士”计划“节外生枝”,又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战术性欺骗。6月5日晚,在盟军舰队从英吉利海峡地区出发的同时,一场迷惑德军的把戏又开锣了。  欺骗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是先要根据对方的心理引导对方到错误的道路上,然后再顺着对方的思路走得更远。由于德国人深信不疑地认为盟军企图在法国勒阿弗尔或加莱登陆,因此欺骗德军的计划便建立在他们这个错误的判断上。6月5日黄昏,英国皇家海军的18艘小型舰只以每小时7海里的速度直向勒阿弗尔的安梯福角驶去,它们这样做是要给德国人造成盟军将在此登陆的错觉。在每艘舰船的后面,都拖着好几个低飞气球,以便在德军的雷达屏幕上造成“大军舰回波”。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2)  皇家空军又派出12架飞机,它们全部紧贴海面飞行,每隔一分钟便洒下一大束金属箔,这样就可以使敌人误认为有一支大型护航舰队正徐徐向法国前进。飞行员精细地掌握时间和速度,在三个半小时里,始终沿着一个12英里长、8英里宽的轨道上飞行。  在布洛涅地区,“恶作剧”是在空中进行的。29架轰炸机发起了佯攻,它们在4个小时内,不断地沿敌方海岸穿梭般地来回飞行,此举目的是要把敌人的夜航机从盟军真正登陆的地点引开。它们还不停地用干扰器对敌人的雷达进行干扰,采取这种行动是希望德国人会错误地认为这些飞机是“登陆”部队的空中掩护。  当盟军伞兵在诺曼底空降时,另一项分散敌人注意力的活动接替了空中欺骗。在真正的伞兵降落前一刻,英国皇家空军的一支小型机群飞临勒阿弗尔,投下了大量的带着假人的降落伞。同时,另外一队飞机飞越瑟堡半岛,在盟军真正登陆地点的右侧也投下了大批的假伞兵部队。盟军的飞机一直实施着“窗户”式干扰,使敌人从雷达上看上去似乎空降的伞兵要比实际人数多20倍。  在盟军真正登陆的地区,英美两国则“明目张胆”地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雷达干扰行动。24架飞机配备着干扰器,沿着距敌人海岸线50英里的一条线上,来回不停地往返飞行,连续几小时不停地干扰敌人在瑟堡半岛的雷达站,编织着一张密不透风的“干扰网”。这种干扰网不仅仅掩护了盟军轰炸机对诺曼底海岸德军防御线发起的火力准备,而且也阻止了德军人察觉出大批登陆舰队。而一旦当这些军舰进入一定距离之内,军舰上的电子设施也立即加入干扰网的工作。  “卫士”计划的最后一幕精彩绝伦。德国人真的以为布洛涅地区是威胁最大的地方,因而集中了大量武器装备和探照灯来加以防守。他们派出大量鱼雷艇冲向海上,企图拦截这支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巨大护航队;德国夜航战斗机几乎倾巢而出,来对付那2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那些假造的伞兵部队也引起了敌人的迅速反应,他们把部队调去包围那些木制的伞兵,而真正的伞兵部队却轻而易举地在诺曼底地区左、右两侧降落。  盟军从空中和海上联合进行的电子干扰活动,使敌人的雷达自始至终处于混乱不堪的境地。只是到了德国士兵用眼睛看清盟军舰队以后,他们才如梦初醒地发觉英美盟军实际是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发动的进攻。  “卫士”计划使希特勒把90个师——几乎100万人——全部部署在远离诺曼底滩头的欧洲各地,等待着永远不会到来的登陆部队。  1944年6月6日凌晨,诺曼底登陆战役正式打响。  7月28日,巴黎获得解放。至此,诺曼底登陆作战和与之配套的“卫士”行动宣告胜利结束。  历时近3个月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干净、利落、彻底地为“卫士”计划划上句号。“卫士”计划被评价为:“按其计划之周密,规模之宏大和执行之巧妙来说,是战史上没有先例的”。直到战败,德国最高统帅部都始终对这些欺骗坚信不移,坚持认为诺曼底登陆纯粹是一个牵制性的战术行动,只不过碰上了好运气,才让它滚成了一个大雪球。  八、从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到摧毁与反摧毁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电子战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内,电子计算机技术、导弹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等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电子对抗技术的全面发展。电子战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特别是在越南、中东等局部战争中,“硬摧毁”性电子战武器装备被运用于战场,从而引发了电磁领域的大变革。  大规模电子对抗作战的首次运用,当推越南战争中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  越战初期,美军依靠其空中优势,对越南推行“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中国派出大批高炮部队抗美援越。在轰炸中,为了躲避中越部队高炮和高射机枪的火力,美机常常先在中高空游猎,尔后突然向越方阵地俯冲投弹。但这一战术却无法躲避越军萨姆-2导弹的攻击。  萨姆-2导弹是1956年前苏联研制的依靠雷达制导的地对空导弹,一套导弹系统由6个导弹发射架和一部能同时制导3枚导弹的雷达组成。1959年10月7日,大陆空军在北京通县上空使用这种导弹首次击落1架国民党空军的RB-57D侦察机,创下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世界记录。1960年5月1日,前苏联再次使用该导弹成功地击落了美国飞行员弗朗西斯.鲍尔士驾驶的U-2高空侦察机,引起世界轰动。  1965年7月24日,美军一架F—4“鬼怪”式飞机被前苏联研制的装有“扇歌”雷达系统的“萨姆”—2导弹击落,美军的空中优势暂时被画上句号。到1965年底美损失飞机160余架,且大部分是被“萨姆”—2击落的。  面对萨姆-2导弹的威胁,美军开始寻找对付萨姆导弹的办法,除了采用躲避导弹攻击的机动战术以外,并积极研究打击地面雷达的战术。这样,美国人的“百舌鸟”导弹和“铁手”攻击战术粉墨登场了。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3)  1965年4月30日,清化地区上空浓云密布。美军出动了A-4和F-105战斗机共40多架,首次携带“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实战出击。  当天,清化地区的越军发现敌机后,防空部队立即进入战斗岗位,导弹阵地的引导雷达天线开始急速转动,萨姆-2导弹搜索雷达发射的脉冲信号,密密麻麻地射向天空。狡猾的美机先是在导弹有效射程之外的高空盘旋飞行,引导雷达跟踪,以便测定地面雷达的准确位置,同时寻找攻击的时机。美机越来越近,40公里,35公里,30公里……  此时,越军地面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导弹做好发射准备,进入雷达波束。  距雷达25公里,美机抢先向导弹阵地发射了“百舌鸟”导弹。自动寻找的“百舌鸟”导弹尾后拖着红红的火舌,依靠其自身装置的接收雷达信号装置,迅速向雷达飞近,越南防空部队的高炮和机枪喷出一阵阵急促的火焰,但终于没能拦截成功。  地面响起一阵爆炸声,越军导弹阵地腾起一团闪光的火球,10多名越军士兵阵亡。  袭击清化作战中,“百舌鸟”初试锋芒,显示了其对付雷达的强大威力。但当时美国生产和运到越南战场上的“百舌鸟”反雷达导弹数量较少,为此,美国人炮制了一个专门用于电子压制萨姆地对空导弹的“铁手”硬摧毁战术,又称为“野鼬鼠”行动。  所谓“铁手”硬摧毁战术,实质上是美军为了打击越军的地空导弹阵地,专门成立的一个由4架F-105战斗机组成的号称“铁手”的攻击分队,在突击群前面先行出击,搜寻越军地空导弹的电磁信号,对其定位并用炸弹和火箭进行攻击。待“铁手”小分队得手后,美军主攻突击机群则在超出高射炮有效火力范围外,进行中高空突防。这是电子对抗斗争史上“硬压制”战术的开端。  1965年7月25日,天刚蒙蒙亮,美军4架F-105战斗机“铁手”小队从高空出航,低空进入,直扑越军河内南面的两个导弹阵地。由于美军“铁手”小分队早已锁住了越军的地空导弹电磁信号,又是低空进入,并以猛烈的火力向越军导弹阵地上倾泻炸弹和火箭弹,越军导弹来不及发射,高炮完全被美军火力压制。  1967年夏季,美军从本土运来了大批“百舌鸟”反雷达导弹,这使美军的“铁手”硬摧毁战术如虎添翼。同时,美军开始使用电子干扰飞机,掩护突防。  5月12日早晨,越南河内突然响起急促的防空警报声。越南防空部队迅速占位,所有的导弹、高炮、雷达阵地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此时,美机共56架分别从中、高空向河内工业区袭来。飞在最前面的是4架F-105组成的“铁手”分队的主要任务是使用“百舌鸟”导弹、火箭弹和激光制导炸弹,以“硬杀伤”摧毁和压制防空雷达和地对空导弹阵地。紧跟“铁手”分队的是4架RB-66CT和B-66B电子干扰机。它们从高空进入,在离河内50-100公里区域,搜索越方阵地雷达及通信系统的电磁辐射信号,并进行记录、识别和定位,尔后有针对性地施放电子干扰。同时,装有各种机载电子干扰吊舱的16架F-4G和32架F-105D也随后扑过来。  美机开机干扰并投下一些干扰箔条,形成电子干扰屏障。  美突击机群向越军防空系统发射的绵密强大的干扰电波,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缠死了越军防空情报指挥系统,越军测视雷达;警戒雷达和萨姆-2型制导雷达一时间全部失灵,雷达屏幕上不断地出现各种闪动的干扰波,无线电话筒也“哗哗“直响,面对美军共116部干扰机发出的各种强干扰,越军导弹阵地上乱作一团。越军的雷达操纵员只好通过给雷达加高压和改变雷达频率的方法与美军的电子干扰相对抗。改变雷达频率后干扰略微减轻。在距离10公里处,他们终于发现了由4架F-105组成的“铁手”小队,但为时已晚,只见一头黑色的怪物,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向阵地扑来。  随着一阵“轰隆”巨响,越军雷达阵地被一片火海淹没。  美军“铁手”小队的“百舌鸟”导弹几乎弹无虚发地扑向越军的雷达。越军的萨姆导弹情急之下,只好盲目地进行地空拦阻射击。但由于所有雷达都受到了强电子干扰,无法引导导弹攻击,升空的萨姆导弹在空中转悠了一圈,连一架美机也未击中。  美军的突击机群在中、高空肆无忌惮地向河内工业区倾泻着炸弹、火箭弹。地面上一片火海,大部分工厂被毁,数百名没有隐蔽的无辜居民丧生。  随后,美军用同样的战术袭击了海防工业区,越军的防空作战遭遇挫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965年越军平均发射10枚“萨姆”—2导弹就可击落一架美机,而到1966年底平均发射70枚才能击落一架,后来到发射数百枚才击落一架,已形同于炮弹。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4)  面对电子装备和使用手段先进的美军,中国援越抗美防空部队经反复研究发现:“百舌鸟”反雷达导弹采用单脉冲寻的导引头,导引头频带较窄,杀伤效果易受载机状态和目标雷达关机的影响。抓住这一弱点,就能有效地挫败敌人的攻击。  1965年5月25日上午,中国援越抗美高炮部队某雷达连正在严密地监视着天空,突然,50公里以外,一个亮点出现在雷达屏幕上。  正在飞行的A-4型美机迅速向雷达阵地接近。机上的飞行员探测到雷达波束,确定了跟踪频率,打开“百舌鸟”发射系统。  但是正当“百舌鸟”顺势而下的时候,炮瞄雷达突然关机。“百舌鸟”顿时变成一只“瞎鸟”,在半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栽在800米以外的地方。  之后,双方开始了斗智斗勇。  “硬摧毁”性电子战武器装备的运用,结束了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为主体的“软杀伤”的统治时代,开创了以摧毁与反摧毁的电子战新阶段。  这个阶段一直延伸到20世纪末。  1986年3月24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令以“萨姆”—5导弹攻击正在锡德拉湾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的美军舰队,美国精心策划的“草原烈火”计划被如愿以偿地点燃,惊心动魄的美利战争拉开了帷幕。  当时,美军最大的危胁是利比亚的撒手锏——“萨姆”导弹系统。为此预谋战争已久的美军在战前就详细研究过该导弹的优缺点,并生产了能够有效对付它的多种电子战装备,并装备在了专用侦察、干扰飞机和多型战斗轰炸机上。如装备于F—15战斗机的AN/ALR—56机载雷达告警接收机、AN/ALQ—135双模雷达干扰机;装备于F—16战斗机的AN/ALQ—131干扰吊舱、、“猎波”干扰系统、AN/ALE—43箔条切割投放吊舱等。E—2C“鹰眼”预警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宙斯盾”作战系统等先进武器也应运而生。  当“萨姆”导弹带着火舌飞向美军战机的时候,美军预警机能迅速捕捉到信号,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受攻击的战斗机,机载电子战装备立即对其实施连续的电磁干扰,一枚枚“萨姆”导弹在天空中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后扎入锡德拉湾。美军的电子“软杀伤”发挥了巨大威力,为制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美军还动用了“哈姆”反辐射导弹、“鱼叉”导弹、“石眼Ⅱ”型集束炸弹等“硬摧毁”武器,在“软杀伤”的超强保障下,对利比亚的导弹基地和舰船进行了猛然的火力打击,利比亚“萨姆”导弹基地几乎全部被毁,5艘巡逻艇被击沉,150人死亡,而美方竟无一人伤亡。  美利之战一直是美军引以为傲的电子战之一,美军将“软杀伤”和“硬摧毁”手段巧妙运用、紧密结合,促成了电子战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同年4月,美军以卡扎菲政府制造恐怖活动炸死美国士兵一事为借口,再举屠刀,实施“黄金峡谷”的报复行动。在整个作战中,美军同样贯彻了“软”、“硬”兼施的原则,击毁利比亚近10架战机,5架伊尔-79运输机,伤亡130人。  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美利之战、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等局部战争中,电子战装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美利战争中,“软杀伤”和“硬摧毁”珠联璧合、相辅相成,使电子战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并真正开始超越保障作用的范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战斗手段。  越南战争是一个分水岭。越战之前,20世纪战争的主流是机械化的立体协同作战,虽然电子对抗也搀杂其间,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平台对平台的电子战。但越南战争之后,导弹出现了。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武器。在这种武器诞生的背后,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战争指挥自动化系统即C4I的出现。  九、电子屠杀与电子暗杀——战争形态的演变——摩洛哥女社会学家发现的西方社会的霸权优势  C4I是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4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为了应付二战中出现的数百架轰炸机从多个方向同时来袭的问题,自动化指挥系统从60年代起,在防空作战中迅速发展起来。美国最早建起来的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叫赛其(SAGE)和贝克(BUIC);前苏联的叫“天空一号”;日本叫“巴其”;北约的叫“奈其”。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5)  系统出现之后,便有了系统对抗。区别于平台对平台的电子对抗叫电子战,系统对系统的对抗被称为信息战。  从两次有名的空中暗杀事件也能看出电子战在50年中的发展轨迹。  1943年4月1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到前线视察。由于事先已破译日方密码,美国在山本的必经空域埋伏了一支战斗机小队,一举将其击落。  1996年4月21日,前车臣共和国总统因使用卫星手提电话,被俄罗斯电子侦测系统迅速定位,并立即发射2枚导弹,将其击毙。  电子战从诞生发展至今近百年,已由单一的作为保障手段的“电子通信战”发展成为集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为一体的新型作战样式;由在作战或战争中处于从属地位和辅助作用发展成为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  20世纪末爆发的局部战争中,电子战装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提高,电子因素在战斗或战争中的作用已不可同日而语。美国《军事技术》杂志报道说:近年来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阿以黎巴嫩战争、8年的两伊大战证明,交战双方谁拥有先进的预警系统和电子战能力,谁就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到了海湾战争,电子战无论样式或规模,一切都堪称登峰造极。那根本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电子“大屠杀”。  随着电子革命在美国以及西方工业国家的兴起,电子技术大规模进入战争,使传统的战争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改变。以致于电子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成为军事理论家划分军事时代的标志。  以此为标志,20世纪的军队在80年代有了“代差”。  如果说英阿马岛之战、以叙贝卡谷地之战的结果,所证明的是同一个时代中的先进与落后的差距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双方进行的已经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战争。  甚至摩洛哥的一名女社会学家也看到了这场战争的实质。她说:西方社会的霸权优势,并不完全是他们的军事力量本身,而是因为他们的军事基地是实验室、军队是大脑、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大约1万年前,人类社会发生了农业革命;大约300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而今天,又一场新的革命正在发生,世界在从工业革命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  革命在彻底改变了时代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战争。  自古以来,战争的形式就是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农业时代,战争是用制造农具的手段制造出来的刀剑进行的;工业时代,战争是用制造机器的流水线制造出来的机枪和坦克进行的。今天,信息在我们这个时代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因此也将在战争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当僧格林沁挥舞着蒙古弯刀,指挥他的铁骑向八国联军部署着马克沁重机枪的阵地冲去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用300年前农业化时代的血肉之躯撞击已经用钢铁武装起来的工业时代。  两支不同时代的军队较量的结果是,中国开始了它悠久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悲惨和屈辱。一支庞大的军队、一个强大了上千年的国家,竟在一支步枪对一把大刀所具有的优势面前一溃千里。  伊拉克是以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对代表着信息化电子化趋势的军队,以钢铁对硅片;就象以农业化时代的大刀对工业化时代的机枪一样。  它在1991年的失败和中国大清朝在1840年的失败有着惊人的相似。  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一再证明,最先拥有最新技术的一方,总是先天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圣经》上的一个故事说,古以色列人大卫和腓力斯人歌利亚发生了决斗。处于劣势的大卫,借助高科技武器——弹弓的威力,战胜了力大无比却赤手空拳的对手。  战争是社会能量释放的一种形态。综观20世纪战争史,随着社会发展,战争能量释放的主体形态经历了体能、热能、机械能、核能和电磁能。和这五种形态对应的是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核时代和今天的高技术智能时代。  透过这五种形态的演变,可以看到战争的引擎是技术。确切地讲,是电子技术。  技术在牵引着社会前进的同时,也拉动战争向更高的阶段演进。社会不断寻求最新的科技手段以提高生产率;而战争同时也在寻求以最新的科技手段,取得更大的胜利和尽可能地减少牺牲。战争的方式和生产的方式其实是一回事。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6)  十、空军身上记载着的战争由力到智的演变  传统的军人男子气概和蛮力越来越没有价值。在飞机为20世纪的战争插上翅膀100年中,战场由平面到立体、由宽度到高度,由近程到远距、由低速到高速的进化一日千里。与此同时,电子技术也在战争的灵魂深处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促使战争形式完成着由硬摧毁到软杀伤的进化;战场由有形到无形转移,战斗由“斗力”向“斗智”发展。  阿尔文.托夫勒说:战争本质的变化,使得军队的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军人男子气概和蛮力越来越没有价值。  20世纪的五种战争能量释放形态中,前四种都属于“力”的范畴,第五种才是智。但纯粹智的状态并不是目前的状态,目前的战争形态是力智并存,由力到智的过渡中。这是因为目前的社会形态正处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中。战争只能体现而不可能超越社会发展的阶段。  在空军的身上,更清楚地记载着战争由力到智的演变。  一是硬件的电子化、智能化。据统计,目前各种大型兵器中,电子设备平均所占成本的比例,坦克是20%;舰艇是22%;飞机是33%,导弹是45%;  第一代主战飞机,主要靠目视作战;第二代飞机装备近距搜索雷达,开始有了电子部件;第三代不仅装备远程搜索雷达,一般还具有下射下视能力,无论驾驶还是作战,已实现高度信息化自动化;刚刚诞生的第四代,飞机具有全隐身性能,已完全电子化。1989年美国开展“黎明的野鸭”计划,不仅飞机,所有兵器都进行隐形化;  无人机由地面遥控侦察、攻击向智能化格斗发展;  二是武器弹药的电子化、智能化。从主战武器看,第一代是机枪和航炮;第二代主要是红外制导近距格斗导弹;第三代主要是中距和远距复合制导导弹,具有智能型的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  三是作战方式从平台化到系统化。第一代主要是地面指挥、人机对话、空中格斗;第二代开始尝试空中指挥;到第三代,已经实现空中预警机的自动指挥。  四是网络战酝酿进入空战。据报道,海湾战争一结束,美国就有人提出研制电脑病毒枪的设想。有关方面声称,电脑病毒枪一旦研制成功,只需瞄准10秒钟,一架世界一流的战斗机就会变成一堆空中废铁坠落在地。  随着电子战成分在战争中的加大,空战越打越远。从朝鲜战争以前的几百米;到越南战争时的几公里,十几公里;再到后来的几十公里,近百公里超视距作战。  空军形态也由螺旋桨空军,到喷气空军,向电子空军演变。  美国空军认为,信息化已成为空军各种作战平台及兵器系统的发展趋势,并且,信息系统本身也在朝着兵器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反映在空军和空战中的趋势其实也是整个战争的趋势。战争从本世纪初的面对面阵地搏杀,到二战飞机坦克的半见面攻击;到今天的空中炸弹、导弹攻击的不见面,再到网络里影子军团的对抗,双方已经可以完全不见面。  这一切都是那只看不见的电子之手在猛力地推动着。  20世纪的战争证明,只有推进距离远、打击力度强、行军速度快的军队才能取得胜利。现代电子技术,把这些战争参数伸展到极限的同时,还把他们爆炸性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引起战争本质的变化。自海湾战争之后,世界就一直在惊呼军事革命的发生。  这惊呼源自这样一个大趋势: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刚刚踏上工业化之路,但一个以信息、智能为特征的新型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正在美国、欧洲和亚太的部分地区开始形成。这情形像极了17世纪的世界——当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还沉浸在田园牧歌中。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是不均衡的。当1860年一支小小的英军攻击中国的海岸时,那实际上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向一个古老陈旧的时代挑战。  曾经以《大趋势》闻名世界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在新的战争形式正在崛起之时,旧的战争形式还不可能完全消失,就像信息时代虽然正在到来,工业时代还没有消失一样。至今还有大约20个国家拥有对本地区影响很大的工业时代的军事力量。至少在未来的冲突中,有些国家仍派步兵前往作战,为国捐躯。只要那些贫困落后、愤怒不满的国家的军火库里还充斥着低技术水平、低精确度的武器、愚笨型而非智能型的坦克和大炮,那么,所有工业时代的作战方式和武器,包括挖战壕、建地堡、人海战术、肉搏战等,都将毫无疑问地被继续开发利用下去。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7)  但随着世界从工业时代跨入一个新的世界,这种传统的战争和反战争的知识,已十分危险地过时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所有战争,都是占有电子优势的一方取胜。这一趋势促使空军和空战电子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如果说海湾战争是一座电子战的里程碑,那么这座碑是移动着的。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所有使用武器的3%;那么到了9年后的科索沃战争时,这一比例到了80%;2年后这一比例又提高到90%。新的时代对于旧时代的超越是压迫性和摧毁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海湾战争以来世界爆发的几场战争,并不是未来信息战的示范,而是对于那些还远远地落在时代后面的国家的严重警告。  世界还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的途中。这一过渡时期的特点体现在战争中,就是工业时代的火力杀伤和电子时代的信息优势相结合的战争形式和手段。体现这一结合的代表性武器,是导弹。导弹是由传统的炸药和电子引导系统组成的。  虽然火力战与电子战并存,从发展的趋势看,电子战的作用和威力正在赶上和超过火力战。  作为一架飞机来说,电子计算机是机载火控系统的心脏;  作为一支空中进攻力量来说,预警机是空中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作为一场战争来说,无论仅仅是一场空战还是整个战争,电子战都是灵魂之战,是首要阶段和最高阶段的决战。  信息是现代军队的灵魂。一支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就是它的现代化程度。  战争中的主动权是军队的命脉。如果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夺取胜利必须获得地面火力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必须夺取制空权的话,那么现代战争中,战争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到了信息领域,制信息权成为军队全部的自由权。  电磁空间早已经是独立于太空、天空、陆地和海洋之外的第五大战场空间。这是一个连接所有空间的空间。正是由于电磁空间的开辟,相对独立的天、空、地、海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大立体战场。  因此,正像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现出来的那样,争夺电子优势的较量不仅将先于火力战开始,贯穿于火力战始终,而且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役进程。这个战役的结果,还将决定性地影响着其他战场的较量。失去电磁空间的一方,实际上将在其他所有的自然空间受到压制和排挤。  未来战争将比以往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更加突出电子和信息的重要。  温伯格在《下一场战争》中预言的2007年的战争样式,其实早在1999年的科索沃就已经出现。  在这次战争中,北约第一次使用了电磁脉冲炸弹。这是一种新式的电子战武器,通过爆炸,将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磁能,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将距爆心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中的敏感电子器件全部烧毁。  在这次战争中,还出现了网络预警方式。在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南联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通信联络和情报传递,实施及时有效的空袭预警。当北约战机刚从意大利起飞,立即就有人用计算机网络将消息发出:几分钟前,‘吸血蝙蝠’向你飞来;当机群飞抵轰炸区以外的国家,又有人用电脑发出‘它们在路上’的暗语。计算机网络上这种传递消息的方式,很像中国当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消息树。这种信息化的消息树,在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出现。  温伯格在书中预言的网络战,在战争中也已显露端倪。战争爆发后,南联盟黑客在政府的支持下,使用“爸爸”、“疯牛”“梅利莎”病毒进攻北约的指挥通信网络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作战单元。据报道,南计算机专家在俄罗斯黑客的帮助下,曾造成美海军“尼米兹”号航母上的计算机系统瘫痪3个多小时。  在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后,中美两国的黑客在网络上展开的民间性质的网络大战一度惊动美国国防部。  虽然这只是很初级的网络对抗,但一种全新的战争样式毕竟出现了。  美国空军认为:在信息战场上,计算机网络、程序软件、可激活式计算机病毒、伪造加工的数据、假印象信息等,将作为基本武器直接投入作战使用,对敌通信系统、后勤系统、政府机构、经济体系、武器系统、以及局势指挥设施等进行打击。这种打击不仅具有战役战术性的效果,而且还具有战略性的打击效果,因为这种打击不仅伤及敌人的表面,还伤到敌人的五脏六腑。  十一、网络对抗是20世纪战争的终点和21世纪战争的起点  网络对抗也许是21世纪战争的起点,但却是20世纪战争的终点。透过天空,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是空军的世纪;但透过另一个寂静的战场,我们也能看到,20世纪同时也是一个电子战的世纪。  真正的电子战或称信息战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但是,整个世界都在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未雨绸缪。  那一天是什么样的?最先开始新的革命的国家对这个问题议论最多。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8)  美国陆军学院战略研究所的一位博士约翰逊这样对一位来访的中国学者说:如果你有机会到葛底斯堡,你可以站在葛底斯堡的高处,察看一下这个古战场。1863年美国内战时曾有20万人在这里战斗;今天我们只需150人就可控制这一地区;到2025年我们见个只需10人。这就是我们在谈论的革命。  美国原参联会副主席欧文斯说:这场革命是一种把我们的注意力从作战平台引开的革命,即改变那种认为军事力量主要是军舰、坦克和飞机的概念,而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思考信息和电信技术所提供的军事力量上来。他说,军事革命可以导致威慑理论的变化,美国可以通过信息伞来影响其他国家。重要的不是航空母舰的大小、空军的多少。重要的是拥有智慧的多少、是思考和运用信息伞能力的大小。他认为,信息伞可以代替核武器伞。  美国另一位战略研究所的教授科恩则说:这场军事革命是同时发生的诸多变化:军队性质的变化、作战性质的变化、以及武器技术性质和作战概念的变化。军事革命的实质是组织与运作军队的方式将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人数众多的大部队将走向终结,也就是说拥有大量的士兵不再重要。另一个是建立网络式的编制结构而不是上下等级制的编制结构,放弃有人操作的大型平台。  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说:以往的战争哲学是大吃小,现在是快吃慢。  美国在《21世纪防务指南》中说:未来的军事革命部队,不适于用来对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等实施实际占领、控制其领土和人口,而是寻求以拆卸而不是消灭敌军的节点战概念取代消耗战概念。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马扎尔博士说:军事革命指的是以全新的方式进行的与老式的战争完全不同的战争,旧式的将军可能根本认不出这样的战争。  当今各国都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和电子战。自海湾战争后,新加坡大规模建设全国空袭警报系统;越南除组建专门的电子战部队以外,还在军校开设电子战课程;日本大量购买美国现役的预警机;台湾地区不仅组建了专门电子战联队,还迅速建成“强网”自动化指挥系统;印度不仅成立了电子战处,还在军队总部与各地区空军指挥部之间建成预警通信系统;一贯走在世界前列的以色列更是快马加鞭,不仅大量装备美式预警机,还自行研制了“费尔康”预警机。  未来的时代,对一个军人的知识要求,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一个参加过海湾战争的美军军官说:只有使用武器的人聪明,武器才可能会聪明。今天的飞行员不再是座舱里的单独表演者,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互联系统中的一分子。空中预警系统为他提供着情报,空中电子战专家在掩护他;地面通信人员在帮助他……他要能处理大量的数据,并能精确地明白和这一庞大的互联系统配合,适应瞬息万变的系统的运作。  正在来临的新时代,不仅对每个国家、每支军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每一个军人也如此。  大刀长矛时代,只需要力大勇猛;工业化战争时代,勇敢加上简单的智慧就可以;但到了以高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没有头脑的战士就像一个没有专业技术的体力劳动者一样,被无情地淘汰。  一些东方国家的军事专家认为,人类千百年来都一直在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境界”,但只有到了电子时代,才第一次有了这种可能,这是20世纪留给未来的最大启示。20世纪以前,把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海洋,从理论上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但21世纪,真正把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互联网。从逻辑上说,谁有了控制网络的能力,谁就能够控制和影响世界。  十二、信息技术正托举着现代空中力量叱咤风云的翅膀凌驾于战争之上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赋予空中力量在新的战争环境和形式下,更加强大的威慑作用,更加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更为精确的攻击效果。实战已经证明,空中力量在信息时代的战争中将大有用武之地。  对空军而言,信息时代的战争中,他们对空中和地面战斗态势的了解将特别准确。来自卫星等信息源的目标数据能同个别飞行员和他们的机载武器弹药直接联接在一起。战斗机上的小型超级计算机可以处理和显示来自其他飞机、雷达和其他空间资源的信息。这实质上就是把每架飞机都变成了一架微型空中预警和控制系统飞机。  保持空中力量在信息时代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强精确空中打击能力,并把非致命性武器和信息武器纳入到现有力量中来。这两类武器能够通过非致命性攻击方式,在对非战斗人员、战斗人员和环境的毁伤降到最低限度的前提下摧毁致命性力量。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空军的军队结构将从面向武器系统而组成的战斗集体逐步转变为面向信息系统而组成的战斗集体。这种新型军队规模变小,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机动性增强,并增强了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武器的纵深打击能力。其中“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战斗力。而敌对双方信息化战斗力的对抗便构成了信息战。未来空中力量必将在这种信息战的总体框架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无声的搏杀(19)  在信息时代的未来各种冲突中,航空兵仍然是抗击空中威胁的基本力量和强大的空中突击力量。它仍将担负现行的各种作战任务,甚至还包括用各种新高技术武器摧毁外层空间的各种低轨道军事卫星。  美国空军1973—1984年开展了一项名为空中激光实验室的研究计划,旨在研究其技术性能和它捕获、跟踪和杀伤飞行目标的能力,从而验证机载激光武器的技术可行性,并全面论证这种武器系统的成本效能和其战术应用前景。  海湾战争后,美国对用“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导弹的方法作了认真分析后,决定“"星球大战”计划预算中的38亿美元开展对付战术弹道导弹威胁的研究工作,并实施了一项名为机载激光系统YAL-1A的机载激光武器发展计划。这种激光武器主要用于拦截战术弹道导弹。最初验证的是射程100千米的激光武器,第二步将把射程提高到250千米,最终将研制成射程400千米的机载激光武器。  1996财年,国防部拨款11亿美元,用于发展和试验机载激光武器系统项目。1999年完成了演示试验,并制造了第一个ABL系统使用的6个激光器。同年完成了第一架波音747飞机改装炮塔装置和验收调整激光器、光学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的改装计划。2004~2008年ABL计划将进入生产阶段。2005或2006年将有3架飞机达到初步作战能力。2007或2008年将有7架飞机达到作战能力。这种机载激光武器的改进型也有可能是预警机等空中目标的克星。  前苏联的机载激光武器主要用于空中防御和轰炸机自卫,其试验用的飞行平台是伊尔—76飞机。  美、英、法、德、前苏联等国还先后研制了激光防空武器,用于拦截飞机和导弹。  如美海军研制了水面舰艇对付低空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和飞机的激光武器。随后,又制定了"海石"计划,进行杀伤真实目标——飞机、导弹——的试验。陆军则在一项合同计划下,把一辆LVTP-7水陆两栖车改装成采用电激励的CO2激光器的激光武器试验装置,并在白沙靶场进行了在一系列接近实战条件下,用战术激光武器拦截巡航导弹的试验。结果表明,战术激光武器系统的性能已达到了预期水平,研制防空用的战术激光武器目前已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这类武器的研究阶段已告结束,开始步入工程发展阶段。  英国80年代初就开始“激光致眩瞄准器”的研究工作。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军舰曾用试验型武器照射阿方飞机,使飞行员眩晕,击落三架飞机。正式定型的激光致眩武器从1984年起正式装备在英舰上。  前苏联也很重视地面车载防空激光武器的研究发展工作。80年代,美国曾多次指责前苏联军舰用激光器照射美国军用飞机,并最终导致美苏双方于1989年签订一项关于“在和平时期禁止使用激光致盲武器”的双边协定。  电子战和信息战正在进入崭新的领域。  在20世纪的军事史上,从来没有爆发过一场专门的电子战或信息战,但相当多的时候,电子战或信息战贯穿整个战争或战役、战斗的始终。  我们不能准确地预知21世纪的战争,我们能够知道并确定无疑的,是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的——那就是在曾经凌驾了一个世纪的空军向着未来飞去的时候,信息技术也同时以巨大的近乎超自然的神力,托举着它叱咤风云的翅膀,凌驾于战争之上。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1)  第九章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  战争的脚步永远都是格外地急促。当我们刚刚认识到空中力量对现代战争的决定性作用的时候,战地钟声又在更高的地方鸣响。空军——空中力量的发展,在给20世纪留下一部近乎完美的历史的同时,也给21世纪留下了一个昭然若揭的趋势:天空和战争都在向太空延伸。  这是一个巨大而不幸的事实。人类迄今为止仅存的一点天真侥幸的愿望,被溅上了火星。大气层阻挡了赖以维系生命的氧气向外层扩散,却没有阻挡住人们无限膨胀的征服欲。都明白了“居高临下”的“含义”,就都把各自雄心的标尺定在最高。永远没有最后胜负的较量在永恒地进行着,无所不在的争夺已接近人类智慧的边缘。  一、立体战场的“无穷”膨胀——美国空军设想:20年后,大部分战争可能不是攻占领土,甚至不发生在地球表面,而可能发生在外层空间和信息空间  1921年,杜黑在他后来名垂青史的《制空权》中写道:“战争的演进曲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点上中断了连续,突然急剧转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促成这一转折的主要因素是空中武器。它不再是革新,它是革命。”此后,战争曲线在一战这个平面的点上急转直上之后再没有回落。非但没有回落,当我们俯瞰20世纪至今80余年的战争时,我们发现战争从平面到立体之后一刻也没有停留,传统的陆海空战场继续“膨胀”,向两个方向飞速延展:一是无穷大——太空;一是无穷小——电磁空间。无穷大里充满着无穷小;无穷小“弥漫”在无穷大。战争在接近极限的时候失去了极限。当陆地、海洋、天空被一双巨大的翅膀连一体之后,人们的目光寻找新的“制高点”。  美国空军大学1996年完成的《空军2025》研究报告认为,到2025年,大部分战争可能不是攻占领土,甚至不发生在地球表面,而可能发生在外层空间和信息空间。2001年1月22日-26日,美国在科罗拉多州施里弗空军进行太空战演习。演习设想2017年,外层空间布满了各种太空武器。“红”“蓝”双方都有针对对方航天器进行机动、阻挡其监视、侦察,干扰其信息传递、或直接予以摧毁的能力。某一天,“蓝方“发现“红方”在“褐”方边界附近集结部队,准备进攻“褐”方。“褐”方向“蓝方”求助。于是,“蓝方”向“红方”显示力量,压“蓝方”终止行动。  一场规模空前的太空战爆发。  代表美国的“蓝方”凭借已经建成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利用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迅速在地球轨道上布置新的航天器和对受损的航天器进行维修,最终瘫痪和摧毁了“红方”的太空系统,占据全面的战争优势。  就在这次演习前十天——即2001年1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太空机构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建议在确立空军为太空作战执行者的同时,成立一支3万人的太空战部队。  在地球上硝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时候,又一场空前的战争——太空战在并不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里激烈而无声地进行着。  随着20世纪战争尘埃落定,21世纪初阿富汗和伊拉克烽火渐熄,未来战争已有清晰的轮廓。  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期,数万年的蒙昧期,数千年的游牧与农耕期,数百年的工业文明走到今日。人类已经聪明的无以复加。可是人类总也没有走出自己的影子。当人类学会了行走,战争就在陆地上展开;当人类学会了航海,战争又在海洋上展开;当人类插上了翅膀,战火蔓延到天空。现在人们进入了太空,太空的战争又将或已经展开……  人类走到哪里,就把战争带到哪里。  没有什么地方不被看成战场,没有什么技术不能用于军事,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类未来的命运。  但是,人类不可能带领战争走得更高了。21世纪不会是人类最后的世纪,但太空肯定是人类最后的战场。为了决胜在最后的战场,美国未雨绸缪,世界如梦方醒。  二、垂直的战争——卫星对准星:隐在美国空中胜利背后的太空因素  如果从头梳理美国近二十年来所向披靡的战争,我们就会发现,隐在美国空中胜利背后的太空因素:海湾战争,美国动用100余颗卫星;科索沃战争美国及盟国动用70余颗;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也动用了50余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卫星,美国实现了夜晚单向透明,实现了远距离精确打击,实现了数字铰链,并最终使战争呈现出“三非”——时下非常时髦的名词——特点:非线性、非接触、非对称。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2)  看看阿富汗发生的事我们就明白,当太空力量介入战争,战争的样式和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一定对20年前苏联红军的折戟沉沙记忆犹新。所以,我们就对这样一幕场景非常难忘了:一个漆黑的夜晚,美国侦察卫星锁定了几个逃跑的塔利班士兵,因为其中一个人是大个子,看上去很像本拉丹。一枚“联合直接攻击炸弹”而不是一枚洲际导弹,在卫星的导引下,准确地飞向目标。  人们只看到美国的飞机在阿富汗上空炸来炸去,而没有看到几百公里太空上,上万公里棕榈树下,那一双双美国式的深蓝色的眼睛,已经把战场看的清清楚楚。飞机扮演的不过是拳头和子弹的角色。  佛罗里达坦帕湾,风景迷人的海滩上,棕榈树随风摇曳。美军中央司令部——此次美军反恐战争指挥中心就坐落这里。作战室里,指挥官们像度假的游客悠闲地欣赏电影一样,观看并谈论着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阿富汗的图象。然后,由四星上将弗兰克斯对全球美军发出打击塔利班的命令。通过卫星,美军可以对监控区的每一个人进行跟踪。阿富汗崇山峻岭的每一个山洞都清楚地显示在巨大的屏幕上。攻击指令下达给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机场和印度洋上的美军航母、美国本土的飞机,甚至情报人员。  由于卫星的参战,飞机也不再是像越南战争一样,飞临敌人头顶,雨点般的普通炸弹划着抛物线尖叫着落下。美军特种部队用激光把地面目标“绘制”出来发给攻击机,飞行员把这些数据输进“联合直接攻击炸弹”,2000磅重的精确制导炸弹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依靠自身操纵,准确扑向目标。  美军还使用了“食肉动物”。这是一种可以不间断摄像、并即时将图象传回基地的无人驾驶飞机。科索沃战争时这种“动物”也曾经参战,但那时由于它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因此也使它的价值大打折扣。但现在它装上了“全球卫星定位传感器”,传回基地的每一幅图象都记录着准确的经度和纬度。它还装有激光指示器,为攻击机的导弹指示目标。本.拉丹的军事指挥官穆罕默德.阿提夫就是死于“食肉动物”的准确发现和精确指示。  由于塔利班是一支像山老鼠一样原始的军队,在美国这只巨雕的扑击下毫无还手之力;所以,从一开始,阿富汗战争的军事实质就被忽略了。双方真正的差异,不在飞机、坦克数量和性能上,这种比较方式在苏联还是超级大国的时候就失效了。  2001年12月初,小布什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城堡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阿富汗上空飞行的精确打击空中力量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每天都在改写着作战的规则;阿富汗作战使我们对未来军事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比专家和智囊们讨论10年的收获都大;当我们所有军队都能连续确定和跟踪移动目标,包括从天空和太空中进行监视,战争方式就会真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如果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还是以天空对地面,战场呈俯冲态势的话,到了阿富汗战争,已经是以太空对山洞的完全垂直态势。前北约——科索沃战争指挥官克拉克将军不假思索地说:海湾战争的模式过时了。  西方军事专家评论说:塔利班在和看不见的敌人作战,成为美国军事革命的首批牺牲品。这次革命最终会像火药的运用一样具有历史意义。  三、大战场上空的天灯——太空是战争“食物链”中的最高端。就像鹰是所有食物链中最高端一样。制太空权成为制空权、制海权、制信息权的前提。  伊拉克战争,全世界看到,有着相当规模的伊拉克正规军,雷达不能开机,飞机不敢升空,导弹无法瞄准,互相无法联络。整个战争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生一次象样的战斗——更不用说战役了。伊军以比塔利班低得多的战争效率,创下世界败战纪录。  海湾战争结束后,一位美国空军的将军说:战场的情况就好象一个突然打开电灯的厨房,伊军是满地乱跑的蟑螂,我们一个一个地、不慌不忙地把他们全部杀死。而伊拉克战争中,还没有等到美军的“电灯”打开,那些“蟑螂”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相当程度上,由于20年来美国的战争表演,世界兴起了所谓的新军事革命,而举世公认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是信息化。信息化包含这样三个层面:武器平台电子化、作战系统网络化、战场打击心理化。而其中,作战系统网络化又是信息化的核心,即人们耳熟能详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的英文简称)系统。  在C4ISR系统中,几乎所有的方面都依赖于太空那些各司其职的卫星。卫星是那些信息系统的源头之水。有人把这个系统比作一张挂在太空钩子上的天网。我宁愿把它看做照亮大战场的天灯。谁有了这样一盏灯,谁就能把自己和对方看得清清楚楚,而同时却让对方的眼睛睁不开。战场上,机动权就是军队的生存权,你无法发现和控制对手的机动权,你就无法消灭和战胜敌人,还可能被敌人所战胜。这就是美国在越南和朝鲜战争中的教训,也是近年来美国战争胜利的经验。美国为什么现在有了这样的经验?就是因为现在的美国有了这样的太空力量和以其为基础的C4ISR系统,可以让自己耳聪目明同时却让对方耳聋眼瞎。美国已经可以在不流血和少流血的情况下,轻松地赢得一场局部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结局证明,它甚至可以以极少的兵力在20天的时间里占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俄罗斯因为没有这样的技术水平,因此也没有这样的战争能力,所以,它至今深陷在车臣游击战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3)  就像鹰是所有食物链中最高端一样,太空也是战争“食物链”中的最高端。没有空中优势,就不会有地面和海上的优势;没有信息优势,就不会有空中优势;而没有太空优势就不会有信息优势。制太空权成为制空权、制海权、制信息权的前提。  这也是世界国家军队的启示:要想取得未来战争的胜利,要么也拥有这样的一盏天灯,要么就打掉对方的天灯,让对方和自己一样在黑灯瞎火中混战。  美国人非常清楚,它迄今为止取得的所有的胜利,有着很大的运气的成分——它所有的对手都没有太空实力。它用自己的太空实力,剥夺了对方的空中实力,再用自己的空中实力,去剥夺对方的地面实力。它就这样像孙膑设计的田忌赛马一样,运用不对称原理,一个个地剥夺了对方的常规战争能力。它已经这样干掉了海地、巴拿马、格林纳达、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等等它不喜欢的政府,还几次严惩了它不喜欢的利比亚。它还在准备干掉或严惩另外一些这样它不喜欢的但同时又是弱小的对手。  但是,它为自己预备的将来的对手中,并不总是像那些过去的和眼前的对手一样弱小,换句话说,相对于那些潜在的对手国家,美国的终极优势——太空力量,不是独家的和绝对的。而只要不是独家和绝对的优势,美国就会很不安,就要千方百计拥有这种“独家”和“绝对”。这就是美国拼命准备太空战的心理诱因。  四、云端之上的硝烟:从古巴危机到马岛之战——《全球作战:21世纪空军远景》:军事作战将从陆海空发展进入太空领域……本着对国家的负责作好准备,一旦需要则进行太空战。  太空其实早就是战场了,只不过它是现代战争相对遥远的边际,只不过那若隐若现的硝烟在云端之上,不为普通人所感知也未为一些军事专业人士所认可而已。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着他们那简陋的飞行器,摇摇晃晃地飞上了天,他们因此被认为是人类航空的先驱。1911年,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帝国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亚,于9月29日向土耳其开战。意土战争本没有史料价值,但是,当意大利陆军航空队长皮亚扎上尉驾驶一架单翼机于10月23日16时19分飞到土耳其军队光秃秃的阵地上空侦察时,这场历时一年的小小战争就不能不被写进历史了。这是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  按照这样的逻辑和先例,从人造卫星用于军事目的的那一刻起,太空就应该算是真正的战场,虽然它总是在战争的边缘。  1958年,赫鲁晓夫扬言要割除西柏林这块“毒瘤”,警告西方:如果不让步,战争将不可避免,将要有几亿人死亡,肯尼迪将是美国最后一任总统。美国惊恐之余,紧急调派卫星侦察,发现苏联只不过有14枚洲际导弹,而不是想象中的400枚;  1962年,美国卫星又发现苏联的导弹运抵古巴,并由此引起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全球美军进入战备,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如此惊人的事件,太空再也无法避开人们的战争视野。两次事件,卫星侦察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决策支持作用。事实上,冷战年代里东西方用于互相威慑的洲际导弹,都是飞越太空的;更有甚者,美国原本就有着尽人皆知的“星球大战”计划。如此,太空还不能算是战场吗?  这些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  后来我们的印象就深刻得多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叙利亚先发制人,势不可挡。紧急关头,美国“大鸟”卫星发现在提烟萨湖和大苦湖之间,埃及的两个军出现了一个10公里的间隙。并马上把这一情报告诉了以色列。于是沙龙率部偷袭苏伊士运河,一举扭转战局。  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爆发。美国动用24颗海洋侦察卫星为英国提供情报;前苏联动用37颗卫星为阿根廷提供情报。结果,前者的潜艇击沉了阿根廷的巡洋舰;后者的飞机击沉了英军的驱逐舰。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海湾战争是历史上动用卫星最多的一次战争,而且100多颗卫星已经构成空间侦察监视、空间卫星通信、空间导航定位、和空间气象服务等四大系统。  航天器的发展与现代空中力量的发展是同步的。空中力量每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后面,都与航天器发挥的更大作用分不开。靠着航天器的“指引”,空中力量实现了远程奔袭,精确打击,成为主导战场和战争的力量;而空中力量的猛烈威力和辉煌战果,又凸显了航天器的保障和支援作用。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二者的结合达到一定程度和规模的时候,众所周知,海湾战争成了现代战争和传统战争的分水岭。  美国国防部在战后的研究报告中认为:空间武器系统无论在战略行动还是在战术行动中,都已成为现代作战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4)  美国在20年来的所有战争或冲突中,没有一次不是大规模动用太空力量,只是因为它的那些对手没有在太空对它进行挑战的能力。美国可以像老鹰扑兔那样收拾塔利班,美国也能这样轻松地对付俄罗斯军队吗?  美国人知道,今天拥有太空能力的并不是美国一家。一旦拥有太空能力的国家之间发生冲突或战争,太空战争将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全球作战:21世纪空军远景》中,美国空军明确提出:敌人利用空间对美国的威胁目前正在加大,而我们自己对太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军事作战将会从陆海空发展进入太空领域。因此本着对国家的负责作好准备,一旦需要则进行太空战。  前苏联有个著名的空间站“和平”号——今天的“和平号”已是太平洋里的一堆废片,但十年前,那是唯一一双能够注视地球的眼睛。当“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上的人们象欣赏茫茫暗夜里一簇孤独的篝火那样,望着海湾战地那残忍而迷人的一幕,不知他们是否想过,那悲惨而美丽的火焰有一天也会蔓延到他们现在悠哉游哉无忧无虑的外层空间。  “和平号”的宇航员们没有参战,因为他们的祖国默默地站在伊拉克的敌人一边。但“和平号”在太空中的伙伴们则大部分成为那场“战争篝火晚会”的常客,在它的祖国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它还忠诚地发回了大量海湾战争的珍贵情报。  战争自太空向大地展开——其实早已如此,只是此战让世人在“篝火”的映照下看得格外分明而已。  所以,当我在这里试图描述未来战争的形态和面貌时,其实不过是在接着一页早已展开的历史,顺理成章地向后“翻”而已。  如果说飞机第一次出现于战场是一次历史的飞跃;那么,太空力量对于传统战争的巨大影响,则可以看作是另一次更高的飞跃。  恩格斯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是往往违反指挥官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从美国在近年来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太空优势,到它不断的NMD试验成功的巨大进展,以及澳大利亚、日本、欧洲的纷纷加入美国倡导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海湾国家也跃跃欲试;还有美国非常露骨而直接的2017年太空大战的设想,所有这些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太空时代已经到来,太空战争已经不远了。  五、太空中的美国“冰山”:美国为太空战做了足够的物资和理论准备  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和此前美国一系列的战争胜利,显露出的太空军事化趋势不过是冰山一角。让我们先看看美国太空军事实力的这座“冰山”。  美国航天军事机构的中心是美国国家航天司令部。它于1985年组建,总部暂设在帕德森空军基地,现有约600人(不包括各军种航天司令部的人员),其中一半来自空军。其司令官同时兼任美国空军航天司令和北美防空司令。美国航天司令部目前所拥有的装备包括从地面一直到36000公里高的所有轨道上的各种设备,主要任务是统一协调管理美国所有的军事航天系统、负责导弹预警和空间监视,以及参与战略防御系统的规划等。  一旦太空战打起来,这里是当然的决策和指挥中心。  设在美国国家航天司令部下面的陆海空三个军种的航天司令部。  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是1982年成立的,不但组建时间最早,而且是美国航天司令部的主力。下辖范登堡基地的第14航空队,法尔康基地的空军航天中心和沃伦基地的第20航空队(洲际导弹部队)等。主要任务是:为美国战略司令部管理和试验洲际导弹;管理导弹基地的预警雷达、传感器和卫星;国家航天发射设施和现役运载火箭;美国在世界各地的航天监视系统(雷达和光学系统);指挥和控制国防部的卫星,为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国航天司令部提供弹道导弹预警。  第14航空队又是空军航天司令部主要组成部分,其下属的第21联队负责导弹预警和太空监视;第30航空联队主要为国防部、航空航天局、商业航天活动提供发射和跟踪服务,同时为国防部的航天和导弹系统提供试验支援;第45航天联队负责国防部、航空航天局和商业航天发射与跟踪,同时为航天飞机和海军“三叉戟”导弹提供试验支援;第50航天联队主要负责国防部卫星的指挥和控制。  美国空军现有卫星达数十颗,其中有25颗“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卫星,10颗国防通信卫星,4颗国防气象卫星,以及3颗北约组织的通信卫星;所管理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包括国防支援计划的导弹预警卫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铺路爪”和“眼镜蛇丹麦人”雷达等;其航天监视系统,包括光学跟踪识别设施,基地光电监视系统,以及卫星指挥和控制系统。这些都是航天司令部的重要装备。  目前,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共有7个航天与导弹联队、2个航天大队、2个导弹大队和6个基地,有现役军人24000人、文职人员5000人及其他人员15000人。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5)  美国海军航天司令部是1983年成立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海军舰队的卫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和空间监视系统。这里所说的空间监视系统属于夏延山基地的后备力量。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夏延山基地是根据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防空协定”,于50年代开始建设的用于导弹预警和防空的地下指挥中心。它可以根据卫星的探测,为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国航天司令部提供导弹预警和评估,并完成防空与航天控制任务,其航天控制中心可跟踪近地轨道和外层空间的目标达8500个以上。  美国陆军航天司令部组建最晚,是1987年10月成立的。主要负责陆军航天计划的制定和预算,领导陆军航天计划的实施,协调陆军各方面的要求,以及向上面反应陆军对国防部空间系统的意见。除陆军航天司令部以外,美国陆军还设有战略防御司令部。  三军都设有航天司令部的,在全球也只有美国一家。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对于太空大战是认真的,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据资料,1998年全世界用于航天活动的总开支38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70亿美元、欧洲占50亿美元、日本占20亿美元。美国航天活动开支相当大部分是用于军事目的的。  国际法规定太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正因为如此,凡有能力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想开发太空和利用太空。尤其是冷战结束,太空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更多地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使人类为军事、科研和商业利益,在共同利用太空方面已形成“相互依存”态势。军事用户在一些例行的任务上将更多依靠商业和民用航天器(如卫星)获取通信、气象数据或图像,而商、民用航天活动也需要军事上的保护。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争夺“制天权”问题,如同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一样。  美国成立一系列航天军事机构正是为了这一目的,以确保进入和利用太空的能力,防止敌方摧毁、欺骗、破坏或劫夺他们的空间装置,同时阻止或破坏敌方利用空间。因此,美国的军事航天力量已经被认为是同航空作战部队一样重要的一支空间作战部队,并正与美军特别是美空军融为一体。将来,如果拥有了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它将是最有效的航天装备运载工具,可为美国夺取空间优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现在,美国各军种已将空间装备纳入到自己的装备计划,并研究这些装备的新的战术应用。  美国不仅为太空战做了足够的物资准备,在太空战理论方面也进行了足够的准备。  一个叫詹姆斯.奥伯格的美国人不久前推出了《天权论》;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1998年发表了一份题为《太空:新的国家权利》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天权”和制天权问题。根据他们的观点,天权是国家力量的体现;天权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目标,而不仅仅是军事目标;天权的运用不仅包括平时也包括战时。  “天权”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文雅的说法。在美国自己看来,天权就是它的“高边疆”。  “高边疆”是一个叫格雷厄姆的陆军退役中将,于1982年2月向里根递交的一份名为《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的研究报告里提出的。核心是指历史上具有不断开拓国家边疆传统的美国,今后应该在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新的开拓,把太空作为美国新的战略疆界和控制范围。  一部美国的历史,就是边疆不断变化的历史。从1776年独立历来,出现在美国国家层面的边疆战略就有:老边疆——以前的13个州;新边疆——后来的50个州;外边疆——两次大战后成为西方盟主。  一位叫特纳的历史学教授这样说:美国人具有鲜明特征的才智应该归功于边疆。每一个边疆的确都孕育着一个新的机会,打开了摆脱过去羁绊的大门。与边疆相伴而生的是新鲜感和自信心,是对过去社会的蔑视,是对过去的约束与思想的无法容忍;是对过去的经验教训的不屑一顾。  现在,高边疆又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和宇宙战略。  美国还拟定了有关太空防御和进攻、组织实施以及未来需求预测等详细方案。他们认为,未来太空战的关键任务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航天支援,即发射和操纵航天器;二是航天力量支援,即在卫星导航、导弹预警、气象、通信和情报等方面,由太空提供服务,也叫“支援战斗部队行动”;三是太空控制,也可以说是夺取“制天权”或空间优势,即保护己方在太空运行的航天器(如卫星)和保证仍在地面未发射的航天器继续进入太空的能力。反过来就是要阻止敌方这样做,包括摧毁敌方已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系统、破坏敌方的卫星地面站和卫星通信链等;四是航天力量运用,即从太空对地面目标实施军事打击。  目前,美国航天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主要精力均集中在前两项任务上,即为太空战作好准备;一旦太空战爆发,其重点立即转移到后两项任务上。一般人们认为太空作战现在还只是预测和定义阶段,但实际上太空战可以随时打响,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这种可能。“箭”已在“弦”上,何时“发”出,只看那只手如何动作了。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6)  美国已经有了太空战指挥人才的摇篮。1993年,美国航天司令部和空军空战司令部联合组成了一所航天战术学校,目的是为培养航天专家,飞行人员以及航天、导弹和情报部门的中级以上军官。学员毕业后将被分配到国家和空军航天司令部工作。迄今为止,这个学校已经培养了百余名毕业生。  为了适应未来太空战的需要,美国空军军官学校也把航天战术和航天武器课程纳入该校学习计划,并从1996年7月开始开办为期22周的训练班,每年两个班。经过训练班毕业的学员将直接分配到各航空联队或司令部的参谋部,分别担任航天武器指挥官、联合部队的太空战司令官或空中作战中心的太空专家。  战争无非人和武器。有了太空战的人才,当然不会没有太空战的“家伙”,昂贵的航天飞机总不能带着卡宾枪去太空。  在太空武器方面,早在提出星球大战时就闹得沸沸扬扬。曾出现过微波武器、激光武器、动能武器和粒子束定向武器概念等。按照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发展目标,空军一直在进行飞机自卫、空间控制、压制敌防空力量以及在指挥和控制作战方面进行一系列试验。  美国空军和国防部认为空天飞机可以完成多种军事任务,比如将某型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对敌方进行监视或直接摧毁敌航天器、在大气层内向地面目标发射武器、作为应急通信中继平台以及运送货物等。美国空天飞机项目已研究了多年,预计服役时间在现有军用飞机的寿命末期——即2030年左右,部署第一个空天飞机中队。  根据设想,这种空天飞机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在高空可达到十几倍以上的音速,能直接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然后又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重返大气层,在机场着陆。它可以作为战略轰炸机,战略侦察机和远程截击机使用,比现有的航天飞机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和战斗威力。美国计划两年后造出样机,10年后批量生产。  俄罗斯《团结》周刊2003年1月18日就此载文评价说:“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即将出现一次重大突破,其意义与加加林进入太空、人类登上月球等事件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兼有飞机和宇宙飞船特性的太空飞机……制造星际飞行器是下个世纪——22世纪的事,二1世纪则是太空飞机的世纪。”  这种空天飞机一旦用于实战,将从根本上改变太空与天空的概念,也使迄今为止的所有关于空战的理论瞬间成为过时。可以说,又一场空中军事革命正在孕育中。  美国空军前参谋长福格曼认为:对于目前来说,空军的信息装备主要是预警机和侦察飞机,但到21世纪的前25年,这些功能多数将转移到航天平台上。  看吧,美国并不只有NBA篮球争霸赛和拳王挑战赛,也不是只有没完没了的总统绯闻。它还有着这样一个毫不隐瞒的独霸太空的军事计划和行动。这是一个虽然和其它比赛同样精彩但却无法让人喝彩的节目,可是全世界又不能全神贯注。  2001年1月5日,美军举行了首度太空战攻防演习。随后,美国宣布成立统一的太空作战力量——即酝酿已久的天军。加之新任总统小布什不遗余力地推行NMD,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公然向全世界摆下了擂台。  美国毫无顾忌地开辟未来的太空战场,不可能不对其它卫星拥有国造成直接的严重威胁。还在它的激光打卫星试验时,就有人预言美国是在打开“潘多拉盒子”,将会刺激更多的国家开展保护和摧毁卫星的研究,从而使酝酿中的太空冲突提前到来。  当今世界有60多个国家投入航天技术角逐,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航天技术成果。迄今,世界各国成功发射4500多个航天器,其中2150多个在轨道上运行,有1500多个在工作,其中大部分为军事用途。  这些航天器是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校准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在相对和平的烟幕下,世界对太空的角逐一直没有停。有时是轰轰烈烈大张旗鼓,有时是悄无声息紧锣密鼓。  世界第一颗卫星是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1958年美国的卫星上天。之后,军备竞赛在整个60和70年代如火如荼地展开。太空竞争的高潮是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的出笼。前苏联第一个把人送上太空,美国第一个把人送上月球;苏联搞载人空间站;美国搞航天飞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美国人演练从太空打导弹;前苏联试验从地面打卫星。  从本质意义上说,美苏当年的军备竞赛是一场太空竞赛。虽然美国后来“把苏联摔倒在月球上”,但是这场竞赛宾没有结束。1979年10月,美国成立太空防御作战中心;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相继成立本军种航天司令部或机构;1985年9月,正式成立联合军事航天司令部;1993年,美国建立太空作战中心。  美国空军大学1996年完成的《空军2025》研究报告认为,到2025年,现今存在于空间的各种卫星及其它空间平台将无法生存。目前军事领域利用太空的范围仅停留在离地球表面20-4000公里近地空间,而40000-384000公里的远地空间和星际空间还远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在未来战争中,军事对抗双方为控制“制高点”、谋求“制天权”、夺取“主动权”,很有可能将斗争的空间向“远地”拓展,甚至达到星际空间。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7)  没有终点的太空马拉松赛还在继续。  前苏联1961年成立空间防御司令部;1992年,俄罗斯成立航天局;2001年6月1日,俄罗斯太空部队正式宣布成立。  英、法也成立了少量的太空军事力量。  世界跟在他们的后面快马加鞭。  日本自1970年发射首颗卫星以来,截至1994年,日本已经发射了63颗卫星,数量之多,居世界第三。  欧洲在研制航天飞机;日本也在研制。  印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遥感卫星和具有独立发射能力的国家。  其他还有巴西、中国和以色列。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对准太空……  六、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美国人说:在太空中拥有一束死光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了——“我们又一次生活在一个发现的时代,宇宙空间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新边疆”。  近年来的战争,让很多国家都认识到太空是现代战争制高点。  太空战场的军事活动不受地球、国界、天候等因素的影响。通信卫星可以使上至宇宙、下至大洋海底所有军兵种的联为一体;导航卫星可以为地上、海上、空中、水下所有的兵器或士兵精确定位。太空武器可以光速作战,对于数万公里的目标,可以在瞬间予以消灭。  从空中投下一枚炸弹,最多毁掉一座楼房;部署在1000公里地球轨道上的功率为20-30兆瓦的激光武器,对地面连续发射150秒,可立即引起大火,几分钟就可以毁灭一座城市。  这可不是科幻小说。  激光是美国和俄罗斯当今主要的太空武器。  美国最初于七十年代研制空中发射反卫星导弹,八四年试验成功,击毁一颗靶星,正当准备投产,传来苏联研制反卫星激光武器的消息,五角大楼立即中止反卫星导弹计划,改为集中研制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是利用定向发射的激光束攻击目标,快速而精确,决战在几秒之间,可分别部署在太空、飞机、战舰和陆地。  激光武器应用于太空,将远比当年飞机应用于军事更深刻和迅速地改变战争方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C-130运输机上装上榴弹炮,成为空中炮舰。直到海湾战争,这种居高临下空中大炮都让人们印象深刻。但是,受这一灵感启发,即将诞生的太空炮舰,将立即使它相形见绌。2002年,美国成功试验以波音747发射激光武器,摧毁300  多公里外的一枚导弹。该机被命名为YAL-1A“攻击激光”。《美国空军2000年鉴》这样称:它“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可用于实战的机载高能激光武器系统……能够发现数百英里外的TBM目标(战区弹道导弹)……能够在己方领土上将TBM击毁。”美国准备到2006年装备7架,美国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计划将激光攻击机驻扎在美国本土,但也可以在“最低程度的空运支援下”将其部署到世界任何地区。一架这样的激光攻击机,可以攻击20-40枚弹道导弹。  但是,这还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后的计划。  美国防部官员透露,导弹防御天基激光器2012年将进行样机试验。其项目主任称,额外用途包括反卫星、破坏发射、阻断卫星信号、反空战和打击飞行器。  美国负责研制新一代激光武器的主要科学家,是一对父子。父亲唐.罗伯逊早年在空军参与武器发展计划,包括为F5“自由战士”式歼击机研制激光制导炸弹,儿子史提夫则是美国太空武器专家。父子兵接力上场,把美国军事带进一个杀敌不见血的死光时代。同时也形象地说明了美国从天空到太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  美国军方认为:在太空中拥有一束死光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了。  2001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示国防部研究的“对实施全球快速打击有价值的次轨道太空飞行器”,能以15倍以上的音速,在100公里的高度投放武器。由于它的速度和高度,它投放的武器不需要安装弹头,到达地面时威力就已经可以击穿地下400米的掩体。  即使是从常规的角度看起来,太空武器的威力也是极其可怕的。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说:我们又一次生活在一个发现的时代,宇宙空间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新边疆。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8)  七、21世纪太空战的起点,必将在20世纪空中战争的顶点开始。  在有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参加的俄罗斯军事科学院50周年大会上,传出俄罗斯的最新军事观点:未来战争将在太空至地面的立体展开。战争将从航空航天部队集团的打击开始,将旨在消灭军队和武器的管理系统,然后可能展开电子斗争,摧毁防空系统。整个国家,同其工业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都将变成战场。  各国军事理论家设想中太空战模式也体现着鲜明的全维对抗的特点:  如太空支援陆海空军作战,包括天对地海,地海对天;天对空,空对天;反卫星作战,包括拦截、捕获、布设天雷等;弹道导弹突袭;反弹道导弹;  以太空为战场,以天基兵器为手段进行的太空格斗,如太空保障战、太空封锁战、破袭战、防御战、电子战等等,不一而足。  正像肯尼迪说的,控制了空间,就控制了地球。而控制空间的目的,最终还是控制地球。从这个意义延伸开去,制天权和制空权的本质没什么不同。  其实,制空权本来就可以理解为是制天权的自然延伸。  《制空权》强调,天空是大地和海洋的主宰;  《天权论》提出,太空是天空和所有空间的主宰;  关于“制天权”,美国航天司令部前司令埃斯蒂斯认为:制天权就是保护己方航天能力,剥夺对方航天能力。简单干脆,几乎完全套用杜黑的《制空权》。  正如在1920年-1930年10年间空军的发展那样,空间力量在今后10年将有非常大的变化。太空力量的增长,非常类似于20世纪上半叶空中力量的增长规律,即从太空支援向太空作战扩展,最后发展成独立战场,从战略角度专门投入力量。  但是,太空战的初期样式决不是空战初期样式的简单模仿。这不是两条在不同时空并行的直线,而是同一条战争曲线的前段和后段。这条战争曲线就是杜黑描述过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急转直上的那条曲线,它现在已经接近大气层的顶端。  当科索沃战争,空中力量以完胜的战争结局呈现在世界面前时,军事评论家们说:历经一个世纪的孕育发展,空军已到达战争的顶点。但刚刚跨过新世纪的门槛,一场更新型的战争证明,那个顶点并不是终点,而是又一个新的起点。  今天是空间时代空军的早期。特点是:空中作战系统化。战争与非战争、战略与战术界限模糊。形式上是空地一体、空海一体,实质是空天一体、空电一体。  随着时代向未来延伸,空中作战太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紧迫。空中力量在向空——天力量过渡,并继续朝天——空力量前进。  历史不能重复,也不能割断。就象20世纪初的大规模战争是在19世纪大规模战争的基础上前进的;21世纪太空战的起点,必将在20世纪空中战争的顶点开始。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就提出:航空应兼有航空气和航空间两层含义。  太空是天空的自然延伸。将“空”和“天”分别开来是20世纪中叶的事。航天器问世之前,所有地球之上的三维空间称为空中,这个空中在垂直方向是无限的,因此从理论上说各国领空高度也是无限的。到了航天器出现,科学界依据科学的原则,将空中划分为航天空间——即“天”和航空空间即——“空”。其中航天空间又称作外层(指大气层以外)空间、宇宙空间、太空。  “天”与“空”就此被人为地划上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大气层这条政治边界隔开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但是却无法改变“天”与“空”紧密相连的自然事实。加上航空器和航天器都是在地球的表面上空活动,只是高度不同而已,从军事的意义上讲,二者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把空天作为一体来看待,是由现阶段航天器或称航天兵器的性能特点决定的。目前已经发明和使用的运载火箭、弹道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宇航物”,其发射和返回无一例外地都要穿越大气层。如果将其用于军事目的,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不能不把空和天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运筹。  从航空、航天兵器最终目的的一致性也应把空天视为一个整体。现阶段的战争形态,虽较传统的陆海空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基本上还是各个空间——空、天、海、地联合进行的高技术作战。最终都是指向地面(海面)。  CI系统的高度发展为把空天结为一个军事上的整体提供了可能。由于微电子技术、超大容量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空间已经遍布整个陆、海、空、太空战场,航空兵器、航天兵器之间已能实现自如的信息传递,空战场和太空战场通过信息这一链条,牢牢地拴在一起。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9)  美国空军认为:天空和太空只隔了一个大气层,这是个物理界限而不是战争界限。太空必将成为空军作战的新领域,太空和天空将成为一体化的战场。必须准备超出地球大气层范围的战斗。  美国空军在一份正式文件中说:一些关键性的军事职能正在转移到太空。现在的空中作战、陆战、海战最终都会延伸到太空。  按照未来是历史的延伸,空中战场是地面战场的延伸,太空战场是空中战场延伸的逻辑,空军理所当然应该成长为未来太空战的主力军。  这一点从美国“2020年的美国空军”的战略构想中也能看出来——  “当某个遥远的地方有了麻烦,隐形无人驾驶战斗机将驶出仓库,集中起来投入行动。装载小型弹药的B-2轰炸机一个架次将能攻击80个不同的目标。远程飞机从防区外发射的超高速导弹将以6倍音速飞行,攻击800多公里远的目标。”  在这个并不遥远的构想中,雷达不是设在地面的,也不是安在空中的预警机上,而是在太空上的天基雷达。一架预警机可以监视数百平方公里,但24座天基雷达可以“对全球任何地点的地面固定和移动目标保持不间断的监视。”它“对潜在对手的行动具有强烈的威慑效果”,因为监视“实际上无时不在。”  在全球警戒的前提下,是全球到达。空间作战飞行器一天可以往返3次,它“可以以武器攻击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目标。”  它设想中的空间作战飞行器就是被称为太空轰炸机的空天飞机。据称,美国还有研制航天母舰的设想,作为空天飞机起降和运载的平台,及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停靠的太空基地。  在航天器的军事用途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时候,制空权主要是空军的事,由空军在空中和地面进行争夺和保持。这个时候,制空权是空军的第一任务,而对于陆军则只不过是作战背景,没有谁要求它加入到争夺制空权的行列里来。  但是,随着和外层空间技术同时进步的远程导弹技术的发展,地面打击力量已经具备这一资格;一个国家重要的机场、航天基地完全可能成为弹道导弹打击的目标之一。以空中力量展开制空权的争夺,虽然还是重要的形式,但其主导地位还受到来自上下两个层面的强力挑战。地面导弹在远程、精确突击的同时,太空武器也完全可以从外层空间直接向敌方地面和空中目标发起攻击,或把各种信息传递给自己的空中和地面打击力量。  地面、天空、太空三个空间的三种主宰力量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协同,共同夺取制空权,将使得未来战争变得异常激烈和复杂。  从太空对天空具有一种全方位居高临下的优势,就象空中力量对于地面有一种全方位居高临下的优势一样。可是,反卫星、反太空武器对运行中的航天器的生存也构成相当的威胁,而地面打击力量和空中力量对地面航天设施的存在也是一个直接的制约,三者互有优缺点,对于己方是互为弥补,对于敌方是互相制衡。  当然,真正打起来不会仅仅是互相弥补和互相制衡的问题,很可能是互相之间打成一团,地地、地空、地天、空地、空空、空天、天空、天地、天天之间,到处火蛇乱舞、战龙频窜。  但是谁也不会在这混战之中乱打一气。  他们会集中一切兵器火力,首先摧毁敌方地面航天设施和外层空间的航天兵器,挖掉敌方的眼睛,打乱敌方以航天器为枢纽的信息系统,取得空间和信息方面的优势;然后再腾出手来“收拾”敌方的空中力量。也就是说,制太空权是首先要争夺的,夺得它的同时也夺取了制电磁权的大部,然后,制空权的夺取就会变得容易和简单得多。到了敌方空中力量完蛋的时候,胜利女神就开始在自己的手心里跳舞了。  意大利的那位卓有远见的杜黑将军提出制空权的时候,既没有导弹这种远程地面打击力量,也没有航天器的产生,所以他把制空权的夺取和保持任务全部交给了空军。今天,这个观点应给予大大的丰富,人们在战争开始时需要首先和重点争夺的已不是一个制空权;参与争夺制空权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空军。  早在1959年起,美国空军就开始在作战条令中正式以“航空航天力量”的称谓替代“空中力量”。把空军的攻防战分别称为“航空航天进攻”和“航空航天防御”,把天战场统一视为一个决定性的战场。  1971年,美国空军第一次论述了“空军在空间的作用”,它的职责包括进行“探测和摧毁卫星的作战活动”,指出:把航空航天系统的使用从大气层扩展到空间是“美国空军任务职责和作战能力的一次必然延伸”;  1979年,把“空间作战”列为空军8项任务之一;1984年《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概则》,指出:“航空航天环境包括地球表面以上的所有空间,是一个多维作战环境,空军部队能在这一环境中完成所有任务”,“航空航天部队的基本任务是打赢航空航太空战争━━占领和控制航空航天环境,并直接果断地对敌人的战争能力采取决定性行动。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10)  1992年《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理论》,要求空军人员强化“空间心态”、“空间意识”,并指出:“航空航天部队具有以下四种基本作用:制空制天、兵力应用、兵力加强和兵力支援……制空制天可保证己方、阻止敌方利用航空航天环境。制空制天包括以夺取并保持航空航天环境控制权为目标的所有任务。这些任务可进一步划分为进攻性制空制天任务和防御性制空制天任务。进攻性制空制天作战系统指探测、识别、截击以及摧垮企图攻击己方部队或突入己方地球表面上部队航空航天环境的敌方航空航天部队。”  美国空军近两年组织大批专家和退役将军完成“新世纪展望”、“21世纪美国空中空间力量”、“2005年美国空军”、“预测2020年空间系统与空间作战”3份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美空军部长希拉E威德诺尔博士于1996年11月发表了“全球交战:展望21世纪美国空军”的白皮书。确定美国空军以“全球交战”代替1990年提出的“全球抵达、全球作战”的作战思想,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更加强调空军在未来空中空间作战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发展空天作战力量的力度。认为:对于美国及其潜在的敌人来说,未来作战情报获得、作战通讯、武器制导和飞行导航将越来越决定于空间资源;目前集中在空中、陆地和海上空中行动将最终转至空间。为此,美国空军把“空中空间优势”作为六项核心能力之首重点予以发展。  在美国空军的《空军2025》研究计划中,以相当的篇幅强调了控制空间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报告说:“抵御未来的空间威胁和把美国在空间脆弱性降低至最低程度,必将会导致空间保卫战和发展航天作战武器”。在该报告的序言中美国空军参谋长明确指出,“在21世纪,美国的战略手段将是发展航空/航天综合力量,美国空军将以航空力量为主,演变到以航天力量为主。”最新资料表明,美国空军正从物力、财力和人力上积极地把空军的作战任务从航空推向航天,从而发展成为一支能综合航空/航天作战任务的航空/航天军。  1990年麦克皮克上将担任美国空军参谋长,它把美国空军的使命概括为:通过控制和利用空天来保卫美国。美国要实现全球到达、全球交战,只有航空航天一体化的力量胜任。  按照这一设想,美国准备在现有空军基础上成立17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其中10支已组建完毕。  拉姆斯菲尔德已要求空军为“实施快速和持续的空间作战”做好准备。  前苏军和现在的俄军也一直重视空战场、太空战场及其一体化的研究。前苏军认为,“现代对空防御是一个由防飞机、防导弹和防航天器三者组成的统一系统”;  1983年《简明军事百科词典》指出:“……为了抗击敌人从空中和宇宙空间进行的突击,可实施抗击空中和宇宙空间袭击的战略性战役。”近几年,俄军对未来空天一体作战也和美军有近似的认识。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之后,俄罗斯前国防部长帕维尔格拉乔夫及其幕僚认为:今后的战争,“将是交战双方的航空航天进攻作战”。  1996年俄军一些将军、著名学者在探讨俄国防空系统建设时,建议“使防空兵力、导弹航天防御兵力、空军等航空航天兵一体化,建立空天防御军。”  2001年9月,俄军科尔努科夫上将在《军事思想》杂志上撰文指出:“在现代条件下……俄联邦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首先是空中-太空袭击兵器”,“对伊拉克和南斯拉夫军事行动的经验表明,空中-太空袭击兵器的完善会影响到其战斗使用样式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肯定地说,在21世纪初……最发达国家的空中-太空袭击的能力将大幅度提高,武装斗争的中心将是空中-太空和信息领域,而确保空中-太空优势将成为达成战争目的的必要条件……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出现航空-航天系统和航空-航天飞机,从而导致太空战区的出现。”  在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空天一体作战”的趋势变得越来越突出,它是高技术战争的一种重要样式,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末,如果说战争的典型特征是“空地一体”“空海一体”的话,那么未来的战场将是全维空间。所谓的太空战不是那些外行们吵嚷已久的卫星之间的战争,也不是仅仅以太空为战场的战争。而是包括太空在内的天、空、地、海、电磁空间等所有战场空间完全一体化的战争。  八、最后的“高地”:国家和军队最后的机会。从脖子以上准备好——未来从太空中控制战败者或潜在敌人,就象站在了望塔上手持猎枪的牧人,在管理脚下的羊群  当空中力量突破天空进入太空的时候,也是在突破有限进入无限。被局限在大气层内的国家,实际上是被限定在一个有限的生存环境内。  《盛世狼烟》 眺望篇(3)  太空——战争最后的高地(11)  美国是在太空军事化方面走得最远、走得最快的国家。但它的危机感比谁都强烈。五角大楼公开说:我们不得不停止去想明天,而去想后天。面对未来的战争,军事专家们说:如果我们必须去打,就应该从脖子以上准备好,而不是脖子以下。  但是,和美国人的远见比起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处在“近视”的状态。美国二十年来的战果,成了它最好的武器广告和世界直观的军事教科书。海湾战争一结束,其在战争中大显身手的战机和“爱国者”导弹就炙手可热。因为看到飞机和空军的重要,一些国家拼命地购买飞机,连带地也带“火”了俄罗斯的部分战机和导弹。他们自以为找准了美国发展的轨迹,其实只不过看到了美国的影子。当他们拼命地追赶美国的现在,美国已经在未来里又跑远了。  前不久,美国推出了专为以色列制造的F-16I战机;俄罗斯也在苏-27的基础上又翻新出苏-37,引得一些国家羡慕不已。一些国家甚至引进其生产线。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落在美、俄的后面,由于落后的幅度巨大,所以他们想一步登天。急功近利的结果,是与初衷背道而驰。他们越是沿着美、俄的“足迹”拼命地追赶,他们越是永远追不上——好比以双腿追汽车轮子,越是竭尽全力,越是离目标更远,原因在于不同基础、不同起点、不同目的、不同性能的器物,却在同一条道路上比赛。  美、俄不遗余力地推销他们现有的F-15、F-16、米格-29、苏-30现有军机系列,让那些国家把宝贵的国防资源,扔在他们的身后。当现在所谓的先进武器在若干年后变成他们自己的武器时,其实已是一堆完全过时的垃圾。特别是那些被美国视为潜在对手因而也被迫视美国为潜在敌人的国家,幻想着以俄制的米格-29、苏-30对付美国的F-15、F-16。其实,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演习里。美国现在已经不打对称性的战争了,不仅在战略层面上不打,战术层次上也不打。朝鲜战争时的空中格斗永远地成了历史。且不要说已经隐约可见的太空战争时代,就飞机而言,美国已经在装备新一代的F-22、F-35、B-2等等隐形系列。到2010年美国空军将全面实现隐形化。它会跟你在同一个技术层次上较量吗?战争不是体育比赛。美国甚至不会坐视它的盟友面临“对称”的威胁。美国的F-35还没有开始制造,就为英国定购了一批。有消息说,美国还在考虑向台湾出售F-35。俄罗斯的隐形战机还在研制中。俄罗斯在美国的后面跟着,那些愤怒不满而又“近视”的国家,又在俄罗斯后面远远地跟着,而美国则在前面远远地跑着。  把目光盯仅仅在飞机上,眼界已经不够高;而把目光盯在今天的飞机上就更为可叹。  回顾过去一百年的历史,我们知道20世纪空中力量时代,世界一直处在强权的轮番重压之下,坦克和飞机两种机械力量的致命结合,曾经催生了“第三帝国”;但是,真正的独裁式的强权将产生在太空时代。看看2003年那场流氓对恶霸的战争,在我们为公理和正义叹息的时候,难道我们不觉得太空首次已经让地球变小,小成一个地球村?通过卫星,通过奥运会式的全球战场直播,我们甚至能看到战争最隐秘最肮脏的地方。  同时我们还看到威胁和危险天涯咫尺。  杜黑在《制空权》里有一句名言: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战败。未来,在太空被击败,就是永远的失败。战争的高度,在几乎永久的时间里,将停留在太空;战争的结果也将几乎永远地固定在那里。一战后,德国卧薪尝胆,在20年的时间里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秘密地准备起一支复仇的大军;但到了太空时代,这一切将成为不可能。这是因为,太空不仅将24小时布满监视的眼睛,还时时刻刻高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那些在太空战争中败下阵来的国家,可能永远都不再有翻身的机会,真正的万劫不复。  我们想想,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为什么不需要夺取制空权,就如此摧枯拉朽?那是因为美国和英国对它搞了12年的禁飞区。美英不是靠飞机完成“禁飞”的,而是太空那鹰眼一样犀利和警觉的卫星,飞机不过是拳头和子弹。这一幕让我们想到,未来从太空中控制战败者或潜在敌人,就象站在了望塔上手持猎枪的牧人,在管理脚下的羊群。  20世纪的苦难没有感动强权政治家的良心,但劫后余生的人们应该有高得多的生存智慧。看看伊拉克国土的山河破碎;看看南联盟政府的分崩离析;看看塔利班政权的灰飞烟灭;想想未来也许会有更多活着就已经死去的国家和民族,也许就不会有人对这样一个武断的结论提出疑义了——谁失去了太空,谁就失去了未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军事]盛世狼烟
[军事]盛世狼烟-2
[军事]盛世狼烟-3
[军事]盛世狼烟-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盛世狼烟
盛世狼烟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