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抗日战场-4

鉴于说这番话的南方领袖早已作古,能够把它认领回去的也只有后起之秀——蒋介石了。日方据此认定,这是老张的仇敌从南方派来的便衣队。对这种闭着眼睛张口就来的胡扯,中方人员当然不信。两个便衣就能掀翻一座火车?你当是两超人!那以后干脆就不用派部队打仗,让便衣们投投手榴弹或发发掌心雷就够了。也只有日本人具备这种想像天赋。他们不仅这样想,还天真地准备把这种骗小孩子的把戏继续下去。日方向中方出具了一份调查报告,想在报告中明告世人:是南方便衣队投掷炸弹,造成了皇姑屯事件。一花独放不是春。他们希望中方能用盖章签字的方式认同这一报告。有一个人当即拍案而起。他叫关庚泽,时任奉天交涉署日本科科长。“爆炸如此猛烈,岂是人力所能投掷。”关庚泽的话说得很清楚:如果要得到日方报告中的结论,就算你让列车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挨炸弹,估计也得扔上一天。见遇到了明白人,日方交涉人员立刻露出了流氓嘴脸:“如果你不答应盖章,日本军人将于你不利。”面对*裸的威胁和恐吓,关庚泽不仅没有退缩,相反勃然大怒,给日本人扔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张大元帅偌大的人物都被炸伤(当时尚未披露张的死讯),我这样一个小角色又算什么呢,随便吧!”没人配合,这个游戏只好自己玩下去。两天后,日本政府正式发表一个声明,再次重申他们的“南方便衣队所为论”。但是谎言终究是谎言,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几天后,有人来到奉天监狱,要求收容保护,并揭露了“南方便衣队”真相。原来在皇姑屯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晚上,日军便通过日本浪人,将三个中国人骗到吊桥附近杀死。其中一个人见势不妙,拼命逃了出来。他见日本人宣传“南方便衣队投弹事件”,又从死者照片上认出了同伴,便知道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赶紧跑来寻求保护。至此,日方哑口无言。皇姑屯事件很快在东京引起了巨大反响。田中内阁虽然又发声明又喊冤的,对外始终一口咬定事件是中国南方政府所为,与日本政府和关东军都没有关系,但其实对真相还是有点数的。因为关东军瞒别人可以,瞒不了顶头上司陆军参谋本部。当然不是村冈或者河本打报告上去说的(就是有书面报告也不会自己承认),而是另有原因。这就要说到一个组织:二叶会。这个二叶会可不是什么浪人会馆,而是青年军官们自发搞的一个传销组织。传销产品只有一样:军主政从。所谓军主政从,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军队为主,其它政治经济文化什么的统统靠边站。历史上把二叶会这帮人弄出来的这个东西叫“巴登巴登密约”。缘起于几个初出茅庐的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生被派到德国考察一战。这些人里面有一个人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冈村宁次。其时都还是日本陆军里的小字辈。去了德国一看,好家伙,太对胃口了。杀人那叫一个过瘾,见人就杀,不仅军人,平民也跟着倒霉。在战争中,飞机大炮,毒气坦克,能用的都用上了,光一个凡尔登绞肉机,死的人就数不尽数,别提多剌激了。第二章 由赌始,由赌终 贼喊捉贼(2)更让他们惊叹的是德国军人的那股疯狂劲,虽然仗打败了,但没人肯认输,都瘸着腿、红着眼睛在地图上画圈呢,想着法子要把失去的场子给找回来。巴登巴登是德国著名的温泉城,很合喜欢泡澡的日本人的胃口。这帮小子也去泡了,一边泡,一边感动得哗哗流泪,说这股疯劲好,太好了,跟我们日本的武士道那是一样一样的。咱们得学,不仅自己学,还要带动大家一块学。就这么泡着聊着励志着,于是就有了一个学习德国好榜样的“巴登巴登密约”。回国后,几个狂人为了将这玩意真正宣传发动起来,就成立了二叶会。后来很出名的土肥原、板垣征四郎都是里面的铁杆成员。这么催人奋进的组织,一贯以愤青形象示人的河本自然不会落下。特别是他对制造皇姑屯事件一直自鸣得意,不在二叶会里吹吹简直就太对不起自己了。吹来吹去,会友们都知道了。事情随后又传到了参谋本部耳朵里:皇姑屯事件原来是关东军弄出来的。田中首相虽然不是二叶会成员,却是陆军里出来的,还在参谋本部干过,有的二叶会会员就是他曾经的战友。他当然也没有不知道的道理。偏偏这时候,天皇召见了。走在路上,田中遇到了*西园寺公望。四顾无人,他就给西园寺咬了耳朵,说皇姑屯这件事十有*是日本军人干的。西园寺的脸马上就扳了起来:要真是这样,你可要严惩不贷啊,否则国家还有什么纲纪可言。等田中进了宫,裕仁果然没放过皇姑屯事件,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政府出面让人干的。田中赶紧矢口否认:政府哪能那么弱智啊,新人还没挑出来就把旧人给宰了。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这个样子的,便把他知道的情况都一五一十地捅给了天皇。天皇听完汇报也来火了,这不是典型的不把政府当干部吗,这么大的一件事,不请示领导就给办了,以后还怎么得了。这事一定得处理。有西园寺支持,田中就当着天皇的面信誓旦旦地做出了保证:对此等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决不姑息,不把那个叫河本的混蛋送上军事法庭,老夫这首相就算白干了。但等他到了国会一看,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政府的反对党不用说,当头一炮,指责政府在“满洲某重大事件”(大家当然心知肚明是什么事件)中充当了谋杀犯的黑后台。你们也太过分太愚蠢了,这种干法,以后还怎么跟中国人打交道?田中汗下来了,他意识到,这些人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打“黑”是假,倒阁是真。军部(在日本陆军中,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统称军部)在听说政府准备在军队中进行事件的调查时,更是大为不满。他们认为,关东军干得没错,本来维护“满洲权益”就是日本的国策,你们政府肚子里不也在打这个主意吗,哦,现在天皇发了话,就想把我们军人踢出来当替罪羊,真是岂有此理。可怜的田中一时骑虎难下。调查看来是进行不下去了,别说查别人,自己反而还要引火烧身哩。这下完了。老板那里话也说过,牛也吹过,现在倒把自己逼上了独木桥。这老头子也真够犯贱,实在不行你就回家装孙子算了。他不,他还跑回皇宫跟天皇纠正:前面我说的全部收回,这事跟我国军人没半点关系,还是中国人他们自己干的。裕仁当时就愣在那里了:怎么着,把我当猴耍哪,一会这个,一会那个。当着这个老糊涂的面,又不便发作,只好挥了挥手,让他滚蛋了。不管怎样,日本军政各界对皇姑屯事件之后的东北局面还是有所期待的。那就是随着老张这个“大头目”升天后,一定会出现大乱,然后由他们派兵干涉,从中混水摸鱼,实现“大治”。但事与愿违,满洲风平浪静,奉军严整以待,日方没有任何空子可钻。第三章 谁继大统 谁继大统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于一位新人已挂上帅印。张学良,字汉卿,一般人称他为“小六子”,其实是喊他的乳名,并非指他排行老六。老张除了在外面英雄一世外,在家里的业绩也堪称优良,共有八子六女,十四个孩子。张学良是长子。小张十九岁入东北讲武堂炮兵科训练,第二年即毕业入伍。作为东北第一公子,当然不可能屈尊去当兵,而是直接担任了老张卫队的上校旅长。在乃父光辉的照耀下,小张肩上的牌牌是以火箭速度更换的,短短几年,就升为了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授少将衔。在从军到接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张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当然旁边也少不了有人辅佐,或者说是贵人相助。张学良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贵人自然非郭松龄莫属。郭是东北讲武学堂的教官,长得人高马大,得了个外号“郭鬼子”。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师生情谊十分深厚。后来郭鬼子被张作霖抓住要杀头的时候,张学良还曾想方设法要通过送老师出国的办法予以搭救。人都说小张敬师如父,有情有义,孰不知除师生情之外,小张实际对郭老师也依赖甚深。郭松龄不仅是位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者,真实战场上也一样不含糊。他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校教官,一跃成为奉军中的主要将领,虽不排除小张在老子耳边经常吹风说好话的因素,其自身才能突出也是主要原因。当时奉军中的大小军官多为胡子出身的老派人物,打仗就知道拼命往前冲,根本不知道什么练兵方法、指挥艺术,属于一帮典型的不懂科学的大老粗。郭松龄不一样,他训练得法,自成体系,经其一手带出来的部队不仅技战术动作娴熟,而且纪律严明,成绩冠于全军。枪打出头鸟,这个规律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郭老师一走红,便引来红眼病无数。周围闲言碎语不断,说郭某人的部队,军纪当然是好,可是好看并不一定中用,真打起仗未必能行。(“异口同音,谓公所练之军队,纪律虽佳,未必善战。”)很快,郭老师就用战场实绩说话了。在直奉历次战争中,郭松龄的第八旅战斗力之强,不仅令老派人马瞪目结舌,就连同为新派的“士官系”也刮目相看。老师照应学生是理所应当的。张学良当时带的第三旅,经常和第八旅一起作战,甚至被混在一起,统称为“三八”旅。“三八”旅打了胜仗,大家心里都明白郭松龄功劳很大,但就是没人肯说郭老师好,都夸张公子用兵有方。理由非常简单:嫉妒加拍马屁——嫉妒郭松龄,拍张家父子的马屁。“三八”旅打得好,长官就升得快。张学良不久就因功而由少将晋升为中将,成为第三军团军团长。不管别人怎么吹捧,小张自己还是拎得清的。他对郭老师十分器重,有时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民国十一年(1922年),奉军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败北。老张当时很郁闷,不知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时,张学良及时献上了“整军经武”方案,即重新改良和整顿军队一揽子计划。老张虽然是胡子出身,却阅历丰富,非等闲之辈,马上大加称赞并予以采纳。经过“整军经武”,奉军力量大大增强,成为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得以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整军经武”的很大一部分智慧都来自于奉军中的高手——郭松龄和杨宇霆。对于郭松龄来说,“整军经武”是奠定他地位和实力的一个新起点。师徒俩从东北讲武学堂中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年青军官,形成了在奉军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讲武系”。这个门派挂的是小张的牌子,实际掌门人却是已由郭老师转变而来的郭将军。儿子有进步,老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生子当如孙仲谋。自己再英雄一世也有尽头,只有接班人长能耐了,自己以后睡觉才能睡得踏实安稳。可惜张学良的过分纵容与信任反而害了自己的老师,郭鬼子翅膀硬了,他要取代自己的老板,由自己来当主角唱大戏,结果被更会唱戏的张老板把性命都给开掉了。对郭松龄,张作霖可谓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因为他认为,自己除了老婆之外,什么都给了对方,连今后将要继位的儿子都托付给他,实际居于太师之位,而郭却迫不及待,恩将仇报,竟然要取自己“主公”的性命,那还了得。少了郭松龄这个生命中的贵人兼导师,张学良从此就难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难以搞定的困境(包括“九一八”),他都会喃喃自语:要是郭松龄在,就好了……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大帅府内对于张作霖的去世一直密而不宣。有时候一个人活着与否,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无数人升沉祸福的公事。人们从大帅府的公告中了解到,“大帅”只是在爆炸中受了点轻伤,现在安然无恙。不仅能吃能喝能听小曲,隔三岔五还要应小报的要求,在八卦新闻版登张生活照什么的。轻松和假像只能用于表面维持,大帅府的人其实早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在等待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仍留在关内的张学良。五雷轰顶,万箭穿心,心如刀割,这些都能用来描述当时小张的心情。但我觉得,在巨大的悲痛和震惊过后,留在小张脑海里的,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种茫然和无所适从。毕竟事件太突然了,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不管怎样,还是回去再说吧。治安恶化到这个地步,不化装是不行了。想来想去,现在只有当兵的最安全,而当兵的里面,又只有伙夫最不引人注意。于是小张乘着天色昏暗,剃了头(只有长官才留长发),带上饭勺,扛着大锅,在几名得力卫士的保护下,混在撤退士兵中间,坐上闷罐车就回了奉天。在那里,他将接受一场严峻的考验,并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第三章 谁继大统 小诸葛杨宇霆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帅走后,必须有人主持大局。在此背景下,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召开了。会议主持人是一直担任奉军总参议(相当于总参谋长)的杨宇霆。如果说郭松龄是奉军中不可多得的军事干才,那么这位杨先生就是奉军中首屈一指的军政两用人才。人送杨宇霆绰号:小诸葛。请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么一个名号。虽然平时我们给别人起外号往往是件不礼貌且不受欢迎的事,但“小诸葛”绝对是个例外。根据历史记载,真实的诸葛孔明其实未必如《三国演义》和传说中那样英明神武。但经过人们几千年来的演绎和想像,这个形象已被大大神化,成了上知天文地理,下懂鸡毛蒜皮的世纪完人和超级偶像。能被人冠以诸葛称谓(哪怕是小诸葛),就表明这个人本身也有点接近神人了。我只知道,要论有影响的人物,在此之前,湖南的左宗棠算一个,在此之后,只有广西的白崇禧获得过这一光荣称号。杨宇霆,少年时即有过目成诵之才,十六岁考中秀才,废科举后,入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是奉系高层中绝无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士官系”的代表人物。此人有宰相之才,善于军事政治两手抓,是老帅张作霖生前最为器重和仰仗的“大管家”。张作霖时代,台前是老张在指点江山,幕后却是他杨先生在出谋划策。在任期间,大管家忙着帮老板搞装修,创家俱,可谓劳苦功高,成绩突出。简单收集一下,至少包括以下“四大件”:制定田赋制度、修筑战备公路、督办兵工厂、创建东北海军。定田赋,钱有了;修公路,路有了;办工厂,枪有了;建海军,水路优势也有了。所谓高手一亮招,便知有没有。四件不多,但件件抓到了点子,捏住了要害,远虑近忧,一网打尽。若论治军理政和战略眼光,其人超出郭松龄远甚,可算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人!老张在选贤任能方面是从来不差的。但是杨先生也有缺点,而这个缺点后来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那就是与处理军政方面的能力相比,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似乎要差一点。往好了说叫做对人严厉,往坏里讲就叫心胸狭窄,总之人缘很不好。当然这也与奉军内部派系太多,关系太复杂有关。奉军里面,随着历史的沿革,粗粗一分就可以分成两派:老派和新派。以跟随老张打江山出来的老兄弟为一派,称为老派,代表人物是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这些人。他们大多属于草莽英雄,早年打打游击劫劫粮草还凑合,下了山后打正规战就不那么灵光了。除了老派,就是新派。但新派内同样还能分出三六九等。一派称为“士官系”,军官大多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材生,代表人物为杨宇霆、韩麟春、姜登选等。一派称为“讲武系”,汇集了东北讲武学堂的精英,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龄,其背后实际支持者为张学良。杨先生的做事原则是对事不对人,除了老帅,哪门哪派都敢招呼。这是一个牛人:我是孔明,我怕谁?作为新派的杨宇霆曾利用“整军经武”的机会,大胆树立新派,把老派人物都排挤在外。毫无疑问,老派人可都不是吃干饭的,这梁子算结下了。同是军校出来的,作为海龟的“士官系”与土鳖“讲武系”素来明争暗斗,隔阂很深,到“讲武系”的郭松龄搞叛乱被捕后,“士官系”的盟主杨宇霆又以总参议的身份下达了对他的处决令(其实就是他不下,老板张作霖也会逼着他下),这可就把“讲武系”全给得罪光了。就连“士官系”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他不满意,认为他性情高傲,喜欢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怪来怪去,什么都不怪,就怪奉军里山头太多,庙不算挺大神仙却不少。要想在这个蜘蛛网里做老好人,除非什么都不干,做个真正的和稀泥的老油条。偏偏杨宇霆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换老板的时候,大家也很想把这个过于严厉的管家一并换下去。可是现在局面如此诡异,遍观东北军政各界,除了他杨某人,没人能压得住阵脚。于是,人们只好又把他推到台前,由他来主持这个对于东北命运来说极其重要的会议。第三章 谁继大统 明争暗斗东三省议会联合会的核心是出台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人选名单。此前,这个保安总司令的头衔是属于张作霖的。也就是说,谁当了这个总司令,谁就真正继承了老帅的衣钵。事实上,在会议前,各派经过明争暗斗、相互妥协后,已基本内定了总司令人选。会议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只有不明真相的少数人需要猜谜。不过谜底很快就要揭开。我可以告诉诸位的是:这个人绝不是张学良。因为皇姑屯事件是个猝发事件,张作霖中招后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昏迷状态,几乎什么都没交待。他身前也未指定任何人接班。毕竟帝制早已废除,共和也已实行多年,虽然子继父业趋势十分明显,但不到那一步,谁也不好意思把话说得过于明白。老张在世,小张承继大统自然毫无悬念。但现在老张不在了,大家都得继续端碗吃饭,谁能保证自己这碗饭继续吃香吃好,就得好好惦量惦量了。别怪世态炎凉,只能说人性本来如此。杨宇霆认为,小张肩膀尚显稚嫩,恐怕暂时很难胜任老张留下的这副担子。不是他一个人这样想,相当多的人都作如是观,特别是在平定郭松龄一役之后。接着,杨先生又把自己给排除了。他有自知之明,既然是“小诸葛”,角色定位就是辅佐型的能臣,在心理上就没有“登大宝”的准备和打算。更何况,他也知道这么多年来,自己在朝野上下树敌颇多,即使有这想法,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他需要提出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名单。在宣布这一名单之前,这位大管家也充分考虑到了小主人的情绪和心理承受力。因此,会场上“适时”地出现了一份《大元帅遗嘱》:我在回来的路上不幸挨了炸,现在快不行了(“今病势已驾,殆朝暮人间矣”)。我成人当兵后就发誓要以生命报效国家,所以早就不怕死了,现在我已经五十四岁了,死了倒也没什么,就是还没完成我的救国志向(“惟是救国之志未遂”),太遗憾了。现在我把守卫治理奉天的重任,交给我儿子张学良,你们要帮我多料理他。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绝不是张老爷子的语调,倒是很像孙老爷子(孙中山)的绝笔。如果老张当时还能撑着立下断气遗嘱,绝不至于这么假文酸醋,他只会说:妈拉巴子是免票,后脑勺子是护照,老子今天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弟兄们带着小六子好好干吧……杨参议到底做过秀才,愣是无中生有地把老张打扮成了个文化人。“假遗嘱”的前段部分明显是在应付差事,任何一个当过兵的人死翘了以后都可以加以套用(只需修改一下死亡时的岁数)。实质体现在后面那句话:守卫治理奉天。摆明这是个地方官,没有谁做了省长还兼国家主席的道理,所以这就意味着小六子的东三省总司令肯定是当不成了。这就是杨宇霆和会议参加者们准备留给张学良的面子。有人说,这份《大元帅遗嘱》是杨宇霆之流违背张学良意愿偷偷炮制出来的。违背张学良意愿,这可能是事实。因为他并没有明确主动地表示过不想继任掌门。但“偷偷”就谈不上了。毕竟事关重大,大帅没来得及留遗嘱这件事在内部知情人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如果这份假遗嘱不是得到了与会的大多数人(包括张学良)同意,谁敢再重新捏造一份出来并当众宣读?就像任何一次颁奖一样,安慰奖总是放在最前面的。大家都把期待的眼神投向了杨宇霆,等着他宣布那个特等大奖的获得者。谜底随即揭开,果然是他!会议主持人随后提出表决,一切毫无悬念,因为赞成的人远远超过半数。但是人们发现,偏偏这个人没有到场。立刻有未举手的人提出,鉴于被选举人本人不在场,这样推举有欠妥当,不合规矩。杨参议不愧是官场老手,回答从容不迫:本人不在而推举甚多,说明众望归一。再没有任何异议。主持人当场宣布:选举结果有效。第三章 谁继大统 命运大逆转此时,张学良的心一定已经悲凉到了极点,但他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此外没有其它任何办法。东三省最高军政长官就要新鲜出炉了,这个人却不是他。就在这时,历史的天秤又一次发生了惊人的逆转,一个人忽然出现在会场门口,并引起了一片惊呼声。此人身着孝袍,腰系麻绳,脚蹬麻鞋,不像是开会来的,倒像是奔丧来的。张学良人生中第二个贵人来了!张作相,时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老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奉军第二军军长,是张学良的顶头上司。听名字,你可能会认为他与张作霖有什么亲戚关系。其实不是,两人同姓纯属巧合。尽管不是血缘上的亲戚,但这两人绝对有过命的交情。历史上,张作霖两次结盟,张作相均榜上有名。张作相之所以能“众望归一”,说得直白一点,是因为只有他才是当时各派均能接受的人物。郭鬼子造反,十万精锐直逼奉天,形势危如累卵,幸亏他和吴俊升两人拼死护主,才转危为安。此事不仅使老张感慨系之,认为关键时候还是几个老兄弟最忠心,而且为他自己在老派中赢得了信任。郭部兵败,除处决郭鬼子外,老张气恼之下,还准备将叛乱将领一律处死。幸亏张作相以平叛功臣之身再三苦谏,才保住了他们的性命。郭老师闹事,小张同学自然不能免责,用老张的话说,自己儿子“信任郭鬼子已经胜过信任他老子”了。按照老张的性格,死罪虽可免(总要有人接班),活罪却难逃,也是张作相充分发挥好人做到底精神,使尽浑身解数,做工作,说好话,总算让小张得以全身而退。无论老派还是新派,对张作相只有两个字的评价:厚道,三个字的评价:真厚道。既有与老帅八拜结交的资历,又有平叛立功的业绩,还不会为难兄弟们,这样的人,不选他,选谁?在会议召开前,已经有人把总司令军服送到了张作相府上。但是张作相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进入会场后,他手捧那套保安总司令的军服,把它放在了张学良面前。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人人面面相觑。小张本人也手足无措,连忙站起来表示自己太年轻,各方面经验不足,还是敦请老叔(张学良对张作相以叔伯辈相称)统管东三省军政大权为好。当着众人的面,张作相声泪俱下,动了真感情:老帅在世时,经常要我关照汉卿,我如就任此职,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老帅。汉卿年轻有为,子承父业名正言顺,大敌当前不能再拖了。这些话入情入理,真是说到小张心坎里去了,一时间既感动又激动。对会议的选举结果和任命,张作相表示实难从命,理由是要赶回锦州给母亲办丧事(“作相不孝,家母归天,作相随即赴锦治母丧”)。一个多星期后,即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推翻举手表决的方法,改用选票推举,结果张学良顺利当选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实践出真知,谁说二者不可得兼的。毫无疑问,在时年二十七岁的少帅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刻,他心里一定充满了对那个被他称为老叔的人的无限感激之情。大家没有看错,这确实是一个天底下少见的忠实厚道之人。当东北王的桂冠向他招手时,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只为了一句承诺:老帅在世时,我答应老帅要关照汉卿!第四章 城头落下五色旗 城头落下五色旗现在悬在日本首相田中心上的,是张学良在坐稳头把交椅后,究竟何去何从。至于兑现他老子的那些画饼式的协议,则还是其次了。早在张老爷子准备退出北京时,他就面临着一个“息兵”后怎么办的问题。统一大家都说要统一,不然无法一致对外。问题是让谁统一,讲穿了,就是谁领导谁,谁服从谁?老蒋自然是认为应该由国民党来领导老北洋。张作霖一方虽处于下风,却也言之凿凿:我是因为不想内斗才退到关外去的,不是真的就打不过你,所以不应该是让我臣服你,最好的办法是能联合统一,和平解决内争,大家平起平坐,谁也不欺负谁。争来争去,意见最后都集中到一个旗帜问题上去了。张作霖希望能保留原先北洋做老大时的五色旗,蒋介石则坚持要换国民党的*。民国时代的这南北两大冤家,国民党以三*义为号召,老北洋拿发扬国粹作掩护,看起来一新一旧,究其实,却都跳不出吾国最古老的朝代更替的历史循环。老祖宗告诉我们,自古以来,皇帝只有一个,所谓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容他人鼾睡。国民党既然要坐天下,当老大,那就只有委屈北洋的最后一根独苗——奉系做小弟了。旗帜问题很重要,哪怕只是一个名分,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态度历来坚持,所以直到张作霖离京,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在奉军陆续撤往关外,特别是张作霖命丧皇姑屯后,国民党内部也曾有人提出,东北刚失领导中心,士气又处于涣散之中,此时正是进兵关外,一举削平奉系,永除后患的绝佳时候。然而老蒋自己就把这个提议给否决掉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6
正序
倒序
正面抗日战场
正面抗日战场-2
正面抗日战场-3
正面抗日战场-4
正面抗日战场-5
正面抗日战场-6
正面抗日战场-7
正面抗日战场-8
正面抗日战场-9
正面抗日战场-10
正面抗日战场-11
正面抗日战场-12
正面抗日战场-13
正面抗日战场-14
正面抗日战场-15
正面抗日战场-1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正面抗日战场
正面抗日战场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