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序与目录本书所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所以本书又叫《爱的语言》————————————————————————————————————————————————作者:(美)卢森堡;译者:阮胤华译序:(摘录)——阮胤华 2008年10月20日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做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的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这个转变,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我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始于2005年底。当时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非暴力沟通》英文版,并告诉我作者卢森堡博士希望能有中文版。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没怎么放在心上。可开始读后,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时我并不指望能学到多少东西,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以前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有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这本书的翻译前后历时近两年。为了深化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我于2006年9月前往澳门协助非暴力沟通师吕靖安女士为澳门善牧会提供培训,并于同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卢森堡博士主持的非暴力沟通国际培训。善牧会的服务对象是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它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临时性住所、短期工,并成立妇女互助中心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善牧会负责人狄素珊修女在信中介绍了为什么她们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近几年,我们开始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提供培训,这些孩子经历了家庭暴力,我们想帮助他们学习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约是一年前,我们决定继续预防暴力的努力。通过互联网,我们查询了世界各地相关的培训项目,直到发现非暴力沟通。它起来简单而且可靠——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可以说,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鼓励及相关的培训,我很难顺利完成翻译。当然,更重要的是非暴力沟通本身的魅力。是非暴力沟通吸引了我们参与翻译工作。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我深信,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我衷心祝愿,《非暴力沟通》中文版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的美的力量,不仅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痊愈,而且还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痊愈。————————————————前言——阿伦.甘地 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和主席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在南非度过了童年。作为有色人种,生活在执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并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那里,肤色随时都可以给你招来无情的刺激。十岁那年,白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黑了;接着,黑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白了。这样的耻辱也许会让任何人都想报复社会。看到我处于悲愤之中,父母决定送我到印度和祖父圣雄甘地住一段时间。他们希望我能从祖父那里学到如何面对待愤怒、挫折、歧视和耻辱。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我学到的远远超出期待。唯一的遗憾是,那是我还是个普通的孩子,年仅十三岁。如果年纪大一些、聪明一些或更有思想,那么,我就可以学到更多。然而,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是贪心。我怎么可以忘记这一点呢?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非暴力以及认识自己暴力的重要性。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为了加深我对暴力的认识,祖父让我画一棵树,类似家庭树,用以描述暴力的根源。他认为,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每天晚上,他和我一起分析我一天中的经历——我的所读、所看、所做。如果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归到暴力之树“身体的暴力”那一边;如果主要造成精神伤害,就归到暴力之树“隐蔽的暴力”那一边。几个月后,我房间的一面墙上就写满了各种“隐蔽的暴力”。与“身体的暴力”相比,它们的危害不那么明显,但祖父认为它们更为有害。他解释说,归根结底,是“隐蔽的暴力”激怒了受害者,使他做出暴力的反抗——不管是以个人的名义还是以团体的名义。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我们为促进和平所做的努力,要么徒劳无功,要么昙花一现。不切断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怎么可能成功灭火呢?祖父反复强调在交流中运用非暴力原则的重要性。许多年来,通过著书和开设研讨班,卢森堡博士倾力介绍非暴力沟通,作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带着深厚的兴趣,我阅读了本书。这本书的深度和简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父曾经提倡:“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弃的权宜之计。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人们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采取行动。在基于狭隘个人主义、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更是如此。视非暴力为权宜之计或对他人的顺从,并无益于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在国家危急时刻,能否挥舞国旗聚集在一起,并不重要;成为超级大国,拥有多次毁灭地球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通过军事力量,征服世界其他地区,也于事无补——因为恐惧无法带来和平。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并运用它介绍的沟通方法。我深信,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语方是窗户,或者是墙——鲁思.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在离开前,我想问,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在自我辩护前,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我心里有话要说,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志,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请透过我的言语,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目录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 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是“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是“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你在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得的事情与你不一样?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第六章 请求帮助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阒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泰达痛苦创造了条件。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沟通。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第九章 爱自己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在我看来,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都知道,惩罚将导致关系的疏远。一旦我们被看作施暴的人,我们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有一天晚上,当我向我的儿子布莱特指出他没作好家务活时,他反驳说:“爸,你想想,你是不是倾向于指出问题,而很少肯定我?”他的话在我的脑海中盘绕了许久。后记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编后记——————————————————————————————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1.让爱融入生活“也许我们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引言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至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这样的思考始于童年。大约是1943年的夏季,我家搬到了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到达后的第二个星期,公园中一起暴力事件引发了种族冲突,接下来几天有40多人遇害。我家处于冲突的中心地带,整整三天,我们都紧闭家门,不敢出去。冲突结束后,学校复课了。我发现,和肤色一样,名字也可能招来危险。老师点名时,有两个男孩瞪着我嘘声说:“你是Kike吗?”我从未听过这个词,不知道它是某些人对犹太人的蔑称。放学后,他们在路上拦住我,把我摔在地上,拳打脚踢。从此,上述两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是什么力量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关爱生命?给我记性的是像艾提海勒申那样的人。即使被关在德国人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她依然一片柔情。在日记中,她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 认识到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这里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在一些地区,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爱的语言”;在本书中,“NVC”指非暴力沟通或爱的语言。人生的抉择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 ——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能使人乐于互助。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扩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的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同,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虽然我称非暴力沟通为“沟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有个故事讲述一个男人在街灯下趴着寻找东西。一位路过的警察问他找什么。那个有些醉意的男人回答道:“找车钥匙。”警官就 问:“是在这儿丢的吗?”他说:“哦,在公园丢的。”看到警察很困惑,他急忙解释:“这里的光线要亮得多。” 让爱融入生活是我比重的追求——我与他人情意相能、乐于互助。可是,由于主流文化的影响,我迷失了方向。于是,我想借非暴力沟通来看清并专注于自己的人生选择。我所说的“乐于互助”,在下面的诗中得到很好的表达:“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地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时,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鲁思贝本梅尔1978中《获赠》一歌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的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非暴力凄恻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表现,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我并不是说这种书面总会很快出现。但我确信,只要信守非暴力原则和方法,友爱之花必将在你我心中怒放。非暴力沟通的要素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蜚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 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到情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使用非暴力沟通时,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但需要牢记的是,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非暴力沟通称为“沟通方式”,但有时语言是多余 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非暴力沟通的运用无论自我圣诞、与人交谈,还是小组讨论,非暴力沟通都能使我们心存爱意。因此,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增进与伴侣的感情:“ 当我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交流,我不再觉得受伤,也没有退缩,而能倾听和领会他的情感。我发现,这个与我结婚28年的男人,内心原来那样痛苦!在我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的那具周末,他甚至提出了离婚。长话短说,幸亏非暴力沟通挽救了我们的婚姻,否则,今天我们不可能一起来到这里……我试着体会他的感受,说出我的需要,听取不中听的回答。他来这里不是为了讨我欢心,我来也不是为了他的幸福。我们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各得所愿。”——圣地亚哥研讨者参与者还有人用非暴力沟通改进工作。一位老师写道:“在特殊教育的课程中,我使用非暴力沟通大约已有一年。有些学生具有表达障碍、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但也能运用非暴力沟通。比如,有位学生在教室中吐痰、咒骂、尖叫,并用铅笔戳走近他课桌的同学。我提醒他:‘请换一种方式表达。使用长颈鹿语言。’(在一些研讨班中,长颈鹿形状的木偶,被用作解释非暴力沟通的教具)他立即站起来,看着本想指责的同学,平静地说:‘你靠我这么近,我都要生气了!离我的桌子远点好吗?’另一个学生也许会说:‘没问题!我忘了你不喜欢这样。’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有挫折感。我想知道,除了和谐与秩序,我还需要什么。我投入大量时间备课,可为了管理课堂,无法好好讲课。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当他再次发作时,我开始告诉他”‘我很看重学习。请认真听讲好吗?’也许,一天中要提醒他一百次,但他一般都会重新开始认真听课。”一位医生写道:“在行医时,我经常使用非暴力沟通。一些病人问我是不是心理学家,因为医生通常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的态度。非暴力沟通帮助我敏锐地觉察他们的需要,了解特定的时刻他们需要听些什么。这对改善与血友病人和艾滋病人的关系特别有用——此类医患关系常常受到强烈的愤怒和痛苦的冲击。在过去的一年,有位患艾滋病的妇女接受了我的治疗。最近,她提到,我努力帮她寻找生活的乐趣,是她得到的最大的帮助。非瘌痢头沟通功不可没!在过去,一旦得知病人患了致使的疾病,我就心灰意冷,难以真诚地鼓励他们拥抱生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开拓了视野,找到了新的沟通方式。它与医疗活动相辅相成,我真是喜出望外。随着更频繁地投入非暴力沟通之舞,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并深得其乐。”还有些人把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政治上。法国一位内阁成员去看妹妹时,注意到妹妹和妹夫的沟通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样。听了他们对非暴力沟通的介绍,她深受鼓舞,于是提到下周刀子需要代表法国,就有关认养程序的一引起敏感问题,与阿尔及利亚进行谈判。尽管时间很紧,我们还是请了一位讲法语的培训师去巴黎配合那位内阁部长。后来,她认为,新学习的沟通技巧对谈判的成功有突出的贡献。在耶路撒冷,不同政治立场的以色列人参加了一个暴力沟通研讨班。参加者使用非暴力沟通对容易引起争议的西岸问题发表他们的意见。许多已在西岸建立家园的以色列人,相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宗教使命。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巴勒斯坦人,而且来自那些承认这些地区将属于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期间,我和一位培训量示范了如何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倾听,然后请参加者轮流扮演其他人的立场。20分钟后,一位定居者宣布,如果她的政治对手能像刚才那样倾听她的心声,她愿意考虑放弃在西岸的定居点,并迁到国际认可的以色列领土。在世界上,有些地区面临着激烈的暴力冲突以及棘手的种族、宗教或政治问题。非暴力沟通为这些地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看到非暴力沟通培训的普及,以及人们使用它来调解以色列、巴勒斯坦、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以及其他地区的争端,我感到特别地满足。我和工作伙伴 曾在贝尔格莱德紧张地工作三天,培训那里为和平工作的市民——他们的国家正在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进行残酷的战争。我们刚抵达时,学员们看上去十分。随着培训的进行,我们听到他们咯咯的笔。他们找到了力量的源泉,并与我们分享他们常常的感激和快乐之情。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在克罗地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先后开展了培训工作,我们再一次看到,通过运用非暴力凄恻 ,这些处于战乱之中的人们恢复 的勇气和信心。能有机会到世界各地讲解非暴力沟通,体会它所激发的力量和喜悦,我深感幸运。现在,我很高兴,能够通过本书来与你分享非瘌痢头沟通的丰富内容!小结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使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大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非暴力沟通实例本书的许多章节带有题为“非暴力沟通在行动”的对话。这些圣诞是想请读者体会非暴力沟通原则的实际运用。然而,蜚凄恻 不只是语言表达或使用文字的技巧,它所包含的意识和意图,也可以通过沉默、专注以及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你将读到的“非暴力沟通在行动”的对话,是实际对话的摘要和删节版。在实际圣诞中,静静地倾听、故事、幽默、姿势等,使双方的交流比书中浓缩之后的对话显得自然。“杀手”“杀孩子的凶手”“谋杀犯”我曾在伯利恒德黑萨难民营中的一个清真寺讲解非暴力沟通。听众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男子,大约有170人。那时,巴勒斯坦人对美国人的态度并不友好。演说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听众中传过来一阵低沉的声音。我的翻译提醒我:“他们正在低声议论你是美国人!”此时,一位男子站了起来。他冲着我使劲喊道:“谋杀犯!”许多人立即随声附和,大喊:“杀手!”“杀孩子的凶手!”“谋杀犯!”十分幸运的是,我能够全神贯注地体会那个男人当时的感受和需要。我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早有预感。来难民营的路上,我看到几个前一天晚上射入难民营的催泪弹弹壳。每具弹金瓶梅上,“美国制造”这几个字都十分醒目。我知道,对于美国供应催泪弹和其他武器给以色列,这些难民心中充满愤怒。我和那个称我为谋杀犯的男人开始对话:我:“你生气是因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变它使用资源的方式吗?”(我不知道我猜得对不对,但关键是,我确实关心他的感受和需要。)他:“天杀的,我当然生气!你以为我们需要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排水管,不是你们的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房子!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国家!”我:“所以,你很愤怒,你想要一些支持来改善生活条件并在政治上独立 ?”他:“你知道我们带着小孩在这里住27年是什么感受吗?你对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状况有一占咪认识吗?”我:“听起来,你感到绝望。你想知道,我或别人是不是能够真正了解这种生活的滋味?”他:“你想了解吗?告诉我,你有孩子吗?他们上学吗?他们有运动 场吗?我儿子病了!他在水沟里玩耍!他的教室里没有书!你见过没有书的教室吗?”我:“我注意到,你在这里培养孩子,是多么地痛苦!你想告诉我,你所要的正是所有父母想给孩子的——好的教育,以及健康的环境来让他们玩耍和成长……”他:“不错,这些是最基本的。人权——你们美国人不是说这是人权吗?何不让更多的美国人来这里看看你们给这里带来了什么样的人权?”我:“你是希望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你们巨大的痛苦,并意识到我们政治活动的后果吗?”我们的对话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他一直在表达痛苦,而我倾听第一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他主动帮助我了解他的心灵以及深深的不幸。我并不将他的话视为攻击,而当作来自人类同胞的礼物。当这位先生感到我领会了他的意思,他开始愿意听我讲我来难民营的目的。一个小时后,这个原来称我为谋杀犯的男子邀请我去他家享用丰盛的斋月晚餐。《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2.是什么蒙蔽了爱?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闪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道德评判道德证券是用道德的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怎么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然而,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象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我相信,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也许会欣赏诚实、自由以及和平的价值。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我们就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语言与暴力的关系是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教授O.J.Harvey的研究课题。他从许多国家的文学作品中随机节选了一些篇章,然后统计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这些词语涉及道德评判。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在一些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并认为坏人应该受到惩罚。在另一些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围绕人的需要来考虑问题。得知后一种社会的暴力现象远少于前一种社会,我一点都不吃惊。在美国,在孩子们最可能看电视的时间段,75%的电视节目播放主人公杀人或暴打对方。将暴力作为节目的“高潮”是很典型的现象。看电视的人看得津津有味,是因为这个社会告诉他们,坏人应该被惩罚。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者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冷战期间,我们看到了这种思维的危险性。美国领导人把前苏联看作是致力于摧毁美国生活方式的“邪恶帝国”;前苏联领导人将美国人看作是试图征服他们的“帝国主义压迫者”。双方都没有承认内心的恐惧。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berg)诙谐地提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他给初学者介绍了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根据当代媒体的标准,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他建议读者先量好自己的身体尺寸,然后与照片上的美女或帅哥的尺寸相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这个练习实现了它的承诺: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此时,我们的心情极为低落。可是,翻到下一页,我们发现,第一个练习仅是热身运动。既然形体美不是特别重要,格林伯格现在请我们比较要紧的事情:成就。他从电话簿中随机挑出几个人让读者进行比较。他声称他看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大音乐家莫扎特。格林伯格列出莫扎特能说的语言以及他在少年时期的主要作品。他接着建议读者想想他们现在的成就,然后和莫扎特十二岁时的成就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读者即使不做上述练习,很呆能也会认为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 、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的情感的内在根源。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作者汉娜阿伦特纪录了审判纳米战犯阿道夫艾希曼的过程。据她的记载,艾希曼及其同事借助“Amtssprache”回避责任。Amtssprache大意是“办公室语言”或“行政命令”。例如,如果问他 为什么采取了某种行动,他也许会说:“我不得不做。”如果追问为什么“不得不做”,他就会答道,“长官命令”、“公司政策”或“法律规定”。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为什么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为什么喝酒——因为我是个酒鬼。*其他人的行为。——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因为他跑到街上去。*上级的命令。——为什么欺骗顾客?——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同伴的压力。——为什么抽烟?——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为什么我要将你停职?——因为你违规了。根据学校规定,我必须这么做。*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因为我不仅是一个丈夫,而且还是一个父亲。*无法控制的冲动。——为什么吃巧克力?——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有一次,在与家长和老师讨论回避责任所带来的危险时,一位女士气愤地说:“但有些事,你确实不得不做,不管你是事喜欢!我认为,告诉孩子有些事他们也不得不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于是,我请她举例说明什么事她“不得不”做,她有点不屑地回答:“这太容易了!今晚离开这里后,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就受够了!但二十年来,每天我都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累得象一条狗。因为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告诉她,听到她长期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我很难过。我希望非暴力沟通能帮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她从学习中找到了灵感。研讨班一结束,她就告诉家人,她不想再做饭。三个星期后,她的两个儿子参加了一个研讨班,这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他们怎么看母亲的决定。大儿子感叹着:“马歇尔,我刚和自己说,‘感谢上帝!’”看到我困惑的表情,他解释说:“也许刀子终于可以不在吃饭时发牢骚了!”还有一次,我为一个学区的老师提供咨询服务。一位老师说道:“我讨厌评级。这样做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的政策。”此前,我们刚刚练习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建议这位老师用以下的方式来表达:“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她脱口而出:“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她赶紧补充说了一句:“我不喜欢这样说。这让我觉得我负有不可拜你推卸的责任。”我回答说:“这正是我建议你这样表达的原因。”法国作家乔治贝尔诺斯有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得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经理,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们并让他们循规蹈矩。我也曾以为,作为父亲,我的职责说法是管教 孩子。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是的,我要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在第六章,我们将探讨请求与命令的区别——这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内容。异化的沟通方式还与一个想法有关: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些行为必须受罚。这种“应当”这个证书得到了体现。例如“他应当为他所做的事情受到惩罚”。这种想法认为有些人是“坏人”,应该通过惩罚让他们感到后悔并重新做人。然而,我相信,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我相信,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于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闪。对于国王、沙皇、贵族来说,将臣民训练得具有奴隶般的精神状态符合我们的利益。“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货币于追随权威,来锋利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小结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首先证券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3.区分观察和评论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我知道如何回应你,当你说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我也可以回应你的评论,但请不要把二者混淆。如果你想把任何事情搅浑,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把我做的事情,和你的反应混为一谈。告诉我你感到失望,当你看到事情还没做完,但说我“不负责任”并无法打动我。告诉我你感到受伤,当我对你的请求说“不”,但说我“冷漠”并不会增加你以后的机会。是的,我知道如何回应你,当你说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我也可以回应你的评论,但请不要把二者混淆。——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同时,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认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剧场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他讲道:“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和各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简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过场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以下这首歌反映了观察和评论的区别。我从未见过懒惰的;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一个懒惰的人。请在你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一个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和你不一样?我使劲看了又看,从早到晚从未看到厨师;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打起了炎,看着炒菜的炉子——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鲁思贝本梅尔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例如用“懒惰”和“愚蠢”这样的词形容人。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例如用“厨师”一词定义人。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词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 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老师和桩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老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会谈一开始,我 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老师对校长的评价。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老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老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老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老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与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差距他们是滞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桩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与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老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 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老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碰上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人直盯着手表。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儿,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有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老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老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老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地提醒他。区分观察和评论在以下的表格中,我举例说明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表达方式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区分观察和评论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你太大方了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把对他人的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她无法完成工作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无法完成工作。”把预测当作事实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如果你的饮食不均衡,我就担心你的健康会出现问题。缺乏依据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米奇上周五买书花了一千元。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作事实。索菲长得很丑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你总是很忙。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应。“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评论观察你很少配合我。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意参加。他经常过来。他每周最少过来三次。小结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非暴力沟通实例“我们遇到的最傲慢的演讲者”以下的对话来自我主持的一个研讨班。在讲解了半小时后,我停下来请学员反馈意见。这时,有个人兴趣手,他说:“你是我们遇到的最傲慢的演讲者!”如果有人这样对我说话,我的反应有几种可能。其中之一是认为自己确实有问题。我知道,一旦我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另一种反应是把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这一次,我既没有辩解也没有指责对方,而用心理解为什么他会这么说。我:(猜测他的观察结果)“你这么说,是针对我讲了半小时才请你们发表意见?”他:“不是。是因为你把事情说得太简单了。”我:(请他澄清)“那么,针对的是,我没有说有些人可能难以运用这个模式?”他:“不,不是有些人,而是你自己!”我:“那么,你这么说是针对我没有提到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模式?”他:“正是。”我:“你感到不高兴是你希望我在前面的讲学中提到我的困难?”他:(停了一下)“正是。”我:(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后,我开始关注他的请求。)“你希望我现在就承认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模式?”他:“是的。”我:(了解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我问自己是否愿意满足他的请求。)“是的,使用这个模式,我经常会遇到困难。在这个研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也许会听到我介绍我遇到的几次困难……有时甚至是完全忘记我刚才提及的模式……是什么使我继续努力运用它呢?那是因为一旦我成功运用它,我与他人的感情就加深了。”练习一:观察或评论?完成以下的练习,看看自己是否可以熟练区分观察和评论。请标出那些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4.我父亲是个好人。5.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6.亨利很霸道。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8.我儿子经常不刷牙。9.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10.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以下是我对练习一的理解:1.如果你认为第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到处。我认为“无缘无故”是评论。此外,我认为说哥哥发脾气了也是评论。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伤或别的。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或“哥哥用拳头砸了桌子。”2.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的意见一致。3.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的意见一致。4.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好人”是评论。以下命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5.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太长了”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迈克在办公室工作了60小时以上。”6.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很霸道”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是评论:“亨利在她姐姐换电视节目频道时,撞了她一下。”7.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的意见一致。8.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经常”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9.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10.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爱发牢骚”是评论。不带任何评论的话:“本周姑姑给我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都说别人不尊重她。”————————————————————————面具——佚名总是一副面具,由纤细白皙的手举着,挡在脸前。那轻轻举着的面具的手腕,十分灵巧。虽然有时有点颤抖,指尖拉动,但总是把面具举好。年复一年我不禁好奇,但不敢问,但终于无意中看到面具背后,却什么也没有。她没有脸。她已经成了优雅地举着面具的手。《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4.体会和表达感受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区分感受与想法,用具体的语言如实陈述自己的感受。示弱(陈述感受)有助于解决冲突。————————————————————————————————————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音,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被压抑的心灵我在美国学校学了21年,却想不起有什么人问过我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 ”。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9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后,几个男孩在校外等着打我。我躲在教室不敢回家。老师发现后,叫我离开学校。我说我很害怕,她教训说:“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几年后,作为运动员,我的感受更显得微不足道。教练们特别看重运动员“全力以赴”的精神——即使身体经受着剧烈痛苦,也要继续比赛。有一次,我的手腕骨折了,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有一次研讨会,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根据我的观察,对于从事律师、工程师、警察、经理等职业的人来说,尤为困难——表达感受与他们的职业形象冲突。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无法表达情感,那是很悲哀的。西部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瑞芭麦克英特尔在她父亲去世后写了一首歌:《我所不知道的最伟大的人》,这首歌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们渴望与父亲沟通情感,却又做不到。我常听到这样的声明:“我不想误导你,我的男人真的很棒,但我从不了解他的感受。”有一次,一对夫妻一起参加一个研讨班,期间,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先生的反应真的就象一堵墙: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太太气坏了,转向我,嚷道:“看!他总是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象对着一堵墙。”“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你呢?”我问道。在她表示认同后,我试图说明,“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 。一旦认为自己受到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例如,如果他感到伤心 、沮丧、不作任何反应,在妻子的心目中,他就会真的象一堵墙。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有一次瑞士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部门找到了我。他们面临的难题是,其他部门的人不愿和他们打交道。其他部门的职员在接受调查时说:“我们不喜欢请教他们。那就象和一堆机器说话。”了解到这情况后,我鼓励技术部门的职员更经常地表达感受。后来,情况有了好转。另有一次,我应邀去协助一所医院管理层。他们有一个项目需要医生的支持。可是,不久前,医生们以17:1否决了那个项目。为了争取支持,他们准备再次举行医生会议。他们期待非暴力沟通能够促进他们与医生的沟通。在模拟管理层与医生的对话时,我扮演的是管理人员的角色。我一开始就说:“再一次提到这个项目,我忐忑不安。”选择这样的开场白,是我注意到,管理层极为担心再次受挫。我还没来得及往下说,一位负责人就打断了我,“你太不现实了!我们决不能告诉医生我们感到不安。”于是,我就问他,为什么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他脱口而出:“一旦我们示弱,他们就会更加盛气凌人。”对他的回答,我并不意外。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工作时表达情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然而,有位负责人还是决定试一试。这次,他不像平时那样面无表情地陈述观点——他不仅解释了医生改变立场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医生的反应十分不同。他们非但没有“盛气凌人”,而且还以17:1通过了项目。这个戏剧性的转变提醒管理层,工作中示弱也有助于解决问题。还有一次,我去给一些学生讲解非暴力沟通。第一天,我一走进教室 ,学生就安静下来,不再热烈交谈。我说“早上好!”可是,一片沉默。我很不自在,但不好意思说出来。接着,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沟通模式。我希望,它能促进你们的家庭关系和友谊。”我继续介绍非暴力沟通,但看起来没有人在听。有个女孩翻着包,从中掏出一把指甲锉,开始使劲地修指甲。靠窗的学生把脸贴在窗台上,仿佛街上发生了令人振奋的事情。我越发觉得不自在,但还是没说。终于,有个学生突然插话——他显然比我更勇敢:“你讨厌黑人,不是吗?”我愣了一下,但马上意识到,我试图隐藏自己的不安促成了这种印象。“我很紧张,”我坦白地说,“但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我和大家是初次见面,我希望得到肯定。”示弱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开始了解我、介绍他们自己,并询问有关非暴力沟通的问题。区分感受和想法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A.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的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B.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我可能会失落、郁闷或厌烦。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等方面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我觉得你应该懂得很多。*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我觉得他很负责任。还有一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解、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如:*我觉得我被误解了。——“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很着急。*我觉得我被忽略了。——“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自,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 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 ,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沉重,麻木,精疲力尽,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尴尬,惭愧,妒忌,遗憾,不舒服……练习二:表达感受看看以下的句子是否表达了感受。请标出那些表达感受的句子。1 、 “ 我觉得你不爱我。 ” ( 这是对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断。)2 、 “ 你要离开,我很难过。 ”3 、 “ 当你说那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4 、 “ 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 ”(这是对他人态度的判断。”我进来的时候,你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单。)5 、 “ 你能来,我很高兴。 ”6 、 “ 你真可恶。 ”(这是评价。)7 、 “ 我想打你。 ”(这表达的是想法。“我想到你,就火冒三丈。”是表达感受。)8 、 “ 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 ”(这是对他人观点的判断。表达感受的是“我感到郁闷”或“我很伤心”)9 、 “ 你帮我的忙,我很开心。 ”10 、 “ 我是个没用的人。 ” (这是自我评价。表达感受的是“我很沮丧”或“我十分伤心”)《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5.感受的根源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