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国人离婚有三个困境: 一是中国人大多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一般结婚前会住在父母家,结婚后又走进自己的家。外国人大多十八岁离家独处,到三十五六岁,男的甚至到四十左右才结婚,其中有十到二十年独立生活的锻炼,离婚独处不是什么大事情。 二是中国的婚姻大多要求男女年龄相当,这样离婚后女性面临的麻烦会多一些,这也是结婚稍长的女性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离婚的原因。如果男女差别在十岁左右,男女离婚面临的再选择的难度就比较相等,双方对婚姻的态度也会相似。 三是中国人缺少独立的价值观和经济观,结婚似乎就是合二为一。这样,情感的分离要面临诸多复杂的分割。加之中国社会对男人的经济实力缺乏监控,离婚的时候,女性常常得不到法律认定的权利,保护不了弱者的利益。这也是让离婚决定变得异常艰难的原因。 结语:如何完善你的婚姻 子木先生: 出版社要我对婚姻关系中夫妻如何相处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想想也难。任何一个二人世界,哪怕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二人世界,都有着各自非常复杂的心理渊源和行为模式。情感关系是不能被客观评判的,只能共情与分享。由外面来看这个二人世界,恰如盲人摸象,以为婚姻内水深火热,并为之痛心疾首。而里边的人却似周瑜打黄盖,打的愿打,挨的愿挨,不是冤家不聚头。 子木夫人: 我倒认为再复杂的婚姻形式也可以存在一些简单规律。婚姻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不管是怎样的两个男女,或者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两个人的交往到了愿意成年累月厮守在一起,不分彼此,唇齿相依,尽情分享精神与肉体的时候,这种交往就进入了一种类似婚姻的境界。所以,婚姻关系是社交关系的一种延伸,是人际间交往的最高形式。 子木先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到了一种高峰,会产生心理学所说的“神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神入关系正是一种爱情关系。生物学把类似于婚姻互助的关系叫“共生”,对方的存在是自己生存的前提,反过来亦然。如此看来,符合人际社交的原则应该也有益于婚姻。 子木夫人: 差不多是这样,两人的相处全在乎两人的内心感觉,这和交朋友并没有两样。对关系的描述可以通过观察、理解、接纳与共情来实现,而不能用评判或价值判断来定性,婚姻关系也一样。 如何观察婚姻关系,可以注意三个层面。第一,双方对婚姻的满意度:代表物质与社会价值的满足;第二,性格相容度,涵盖生活态度、社交、兴趣爱好;第三,情感实现:双方爱的需要与满足。人们在这三方面的感觉,左右着他们对婚姻关系的认同。 子木夫妻的共同观点: 对满意度、性格相容与情感实现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心理距离、权力分配、亲密需要、人格成熟度、情爱表达、价值实现,等等。合适的心理距离涉及婚姻关系的以下范畴: 节制:不过度暴露自己,也不渴望对方过度暴露自己; 控制:能够自己处理存在中和社会适应中的焦虑与压力; 自我感:对自己满足,长久的良好心境; 权力:有支配自己和维持自我权利的能力; 兴趣:对客观世界和人类充满兴趣与关爱,有与人交往的欲望。 子木夫妻的建议: 1. 距离:人与人的交往都需要保持一种心理距离,就像国与国之间要有一个边界。人的自我常常需要一个边界,这个边界是通过与人保持距离来实现的,这是人格完整的标志。 2. 如果两个人的距离太近,人格边界会被对方干扰,出现混乱,甚至瓦解。有的人在边界瓦解的时候,习惯于进攻和扩张,他把自我的边界扩展到对方的领地,把对方纳入自我,替代对方去生活。有的人在边界瓦解的时候,习惯于退缩或者防御,表现出无力与依赖,甚至退行到儿童时期,变得愚蠢和幼稚。 3. 如果这两类人结成婚姻,那就会出现一种补偿关系,一方越来越强,另一方越来越弱。婚姻内的补偿关系让婚姻变得很不好玩,弱的一方越来越依赖,失去自由决策的能力。由于他必须依附于对方,潜意识就渴望控制,这种控制表现为情绪紊乱、躯体衰弱、行为出错或犯规。而强的一方会因为可以支配对方而承担更多的责任,渐渐地演变成婚姻中的“父亲母亲”。 4. 另一类情况是两个人都具有扩张性,双方因亲密而进攻,主动地消除心理距离,边界瓦解,让两人融合在一起。但很快,两个人都想从对方的地盘消除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婚姻内部马上变得硝烟弥漫。这样的婚姻基本上是一个“批斗会”,双方总能发现对方的不是,每天似乎都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婚姻关系比较像一种对冲关系,你强我更强,谁也不服谁。 5. 第三种情况是双方有相似的心理距离,既有良好的互动,又有完整的自我感,这样的婚姻既没有紧张的防御,也没有焦虑的扩张。婚姻关系更像一种理想的社交关系,彼此尊重,举案齐眉。这种婚姻关系保留了个人的心理距离和权力,外表看来郎才女貌,内部的情爱却可能有些冷,即便彼此相爱,爱的体验却也不会深刻。 看到这里,《婚姻的烦恼》一书就要结束了,婚姻是人性与文明发展的产物,也许也会随着人性与文明的发展而消亡。婚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紧密的交往关系,其中容纳的人性内涵也最丰富。 书中写下的只是抛砖引玉的东西,毕竟婚姻是属于自己的,读者应当自己慢慢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