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改掉什么坏习惯? 你想要形成什么样的好习惯? 你打算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改掉你的坏习惯? 要做到这一点最容易、最合理的途径是什么? 步骤二 想象自己已经成功改掉坏习惯。 看看自己有多喜欢新形成的、积极的好习惯。 用肯定的态度坚信这个幻想(下文会有详述)。 步骤三 观察自己的行为举止,记住每一次你对自己失言的情景。 记住,不要责备或咒骂自己。 只是客观地观察,然后尽量纠正。 步骤四 至少连续记录21天。 在你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新的、积极的习惯模式之后,这四个步骤会有助于你将它牢牢地植入你的潜意识。然后,这个新的习惯模式会逐渐变成自动反应。 如果你已建立起消极的响应模式来面对人生境遇,那么你理解事物的方式和你的行为举止会完全基于这个既成的自动机制。 我建议你通过下面的“三步原则”来观察你的响应或习惯模式: 1. 消除你生活中所有对你无益的习惯模式 2. 找出对你有益的习惯模式,继续保持 3. 增加你认为对你有益的新的习惯模式 将这个“三步原则”运用到你余下的人生中,你会发现你不但能够树立自信,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成功。 记住以下有助于改掉坏习惯的小贴士: 1. 承认你有坏习惯的事实,不要对自己做价值评判。 2. 在着手改掉坏习惯之前,衡量因改掉它而可能带来的好处与为克服它而要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利弊。 3. 明白一点:只有当你真正想要摒弃你的坏习惯时,你的意志力才会起作用。 4. 你必须相信,改变的结果会满足你的某个需求。 5. 不要因为目前的状况而感到负疚或责怪自己。到目前为止,你的所作所为都在你意识水平允许的范围之内。 随着新的习惯模式的逐渐深入,我们受旧习惯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将我们的思想集中在我们关注的领域。 引子完美或其等同物,都是相对而言的。 自责是操纵者最有用的武器。 自责(Guilt,也作“内疚”)是最常见的社会压力之一。这个星球上满是饱受自责折磨的人。如果你不属于已经克服这种破坏性情绪的极少数派,那么你很可能是那些庸人自扰的绝大多数人之一。 我们很多人都习惯自责。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变成了因家人、朋友、社会、学校、爱人和宗教信仰而感到自责的“机器”。小时候,大人们会不断提起我们干过的所谓的“坏事”,让我们因为自己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而感到自责。由于很多人都习惯于依赖别人的认可,所以每当外界让我们感到自责时,我们就不能妥善地处理这种情绪。 自责是操纵者最有用的武器。操纵者的主要任务是使我们感到自责,让我们迫切地需要尽快重回他们宠爱的怀抱。许多人在自责情绪的操纵下,会不惜采取一切行动来弥补。 为什么我们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因为人们总认为自责与在乎有关,如果你不在乎,你就是一个“坏人”。而事实上,自责与在乎一点关系都没有。更确切地说,自责是神经质行为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行为尽管非常奇怪,却被多数人看作正常。也就是说,为了证明你在乎,你就得感到自责,如果你这样想,你就是不在乎。许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这种错误推理的控制。 有趣的是,当我告诉我的学生说,一个人永远不要感到自责时,总会有人举手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不应该对任何人任何事感到自责吗?”当然我明白他是在说,他一直都习惯于自责,所以如果突然让他停止自责,他会为此感到自责。关于道德世上没有支持自责的宇宙法则。 某些个人、社会大众或宗教团体给许多行为贴上“善”与“恶”的标签,但这只不过是他们根据自己的意识水平所做出的价值评判而已(兴许还是错误的价值评判)。今天对你来说是对的、合乎道德的,也###天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特定的时间它又变成了错的、不合乎道德的了。因为,道德判断会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说得很好: 我发现许多学者和圣人们,因地域和年龄的不同而各具特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绝大多数都不赞同所谓的“纯粹道德”的说法。 基于道德的法则并不是宇宙法则,因为后者是亘古不变的。宇宙法则的数量有限,通俗易懂,随处可见,且通常是自动进行的,不受任何团体、宗教或个人的干涉或道德评判。世上没有支持自责的宇宙法则。记住,自责是你后天学来的情绪反应。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自责的七大类型(1)满怀自责并不会助你树立自信,它只会让你变成过去的俘虏。 父母让子女产生自责 小时候,周围的大人——尤其是家人——常常让你感到自责。他们认为自责是不错的表现,所以你理所当然应该这样。如果他们不喜欢你的行为举止,他们会说你是个“坏孩子”。他们对你本身做出了价值评判,而不是针对你的行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五岁之前这段时期,你习惯性地对“好坏”和“对错”产生反应。奖惩措施强制性地让你产生自责感。就是在这个时候,你开始被他们同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或“不好的”。 父母不知不觉地将自责当作控制孩子的工具。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他/她不做某件事,他们就会不高兴。他们常常用类似这样的言语作武器,“邻居会怎么想?”“你让我很尴尬!”“你太让我们失望了!”或“你怎么这么没礼貌?”等等。每当你让他们失望时,就是他们跟你玩自责游戏的时候。久而久之,你慢慢形成了通过取悦他人来避免产生自责感的习惯模式。他们希望你说什么做什么,你都一一照做,生怕却之不恭。你的惯性思维使你深信,顺从是取悦别人最好的方法。从而,你形成了一种永不停止的、想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迫切需求。 子女让父母产生自责 跟上面的类型相对的是,孩子也频繁地利用自责感来操纵父母。许多父母希望被别人看成是“模范爸爸”或“模范妈妈”,如果孩子认为他们不爱他/她,他们就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孩子常常通过这样的语言来威胁父母,“你根本不爱我!”或“某某人的爸妈就不会这样对他/她!”等。他们还常常提起父母曾经做过或没做的事情,他们凭直觉知道,这些可以让父母感到自责。 孩子们这样的行为是从大人身上学来的。他们不了解这里面的奥秘,却知道这是得偿所愿最有效的方法。操纵别人是我们在孩童时期最关心的事,因此根本不用花很多时间去专门学习。 前面我们说过,自责是后天学来的反应。它不是孩子的自然行为。当你的孩子试图通过让你感到自责的方式来操纵你时,你应该明白,这是他从你这个好榜样身上学来的战术。 爱情关系里的自责 “如果你爱我的话……”这句话是男女朋友之间频繁用来操纵对方、让对方产生自责感的最有效的语句之一。当我们说:“如果你爱我的话,你就会答应我……”我们实际上是在说,“如果你不做就得遭受内心的不安!”或“如果你拒绝,说明你根本不在乎我!” 由于我们已经习惯性认为我们必须表现出在乎对方,所以,我们常常很容易就受到这些言语的控制。如果这些话不起作用,我们常常会借助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如冷战、拒绝亲热、伤害感情、生气、哭泣或发脾气等。 自责在爱情里的另一个作用,是当对方的行为违背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时,用来惩罚对方。我们不断地提起对方过去的行径,提醒他曾经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有多让我们失望等。只要能将自责的游戏继续玩下去,我们就可以让对方言听计从。当对方违背我们的期望、价值观和信仰时,我们就会利用自责感去“纠正”他们。这只是自责在爱情关系中运用的几个方面。 社会使我们产生的自责 它始于学生时代。当老师跟你说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或你让老师很失望时,这个时候自责的情绪就开始在你心底萌芽。老师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即学生的错误意识),仅通过简单的责备让学生感到自责,这样不但为自己省下了不少工夫,也掌握了控制学生最有效的手段。自责的七大类型(2)人类的监狱体制将“自责论”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违背了社会道德规范,就会被判监禁。在监禁期间,你应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罪行越严重,被监禁的时间就越长,你自责反省的时间也更长。然后,你刑满释放了,但你问题的根源——即你错误的意识,更确切地说是你自尊心的匮乏——却没有得到矫正。最后的结果是,许多人因为再次犯罪又回到监狱。 社会行为规范使你习惯性担心别人对你行为的看法。这正是社会礼节受到如此重视的原因。对许多人来说,刀叉摆在盘子的哪一侧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我们极度重视别人的看法、谨言慎行,唯恐我们的言论和行为会冒犯别人。 性方面的自责 许多人都有过在性方面自责的经历。导致性自责的根本原因是宗教信仰。宗教对性的表达做出了“好”、“坏”、“自然”或“罪恶”的评判,这些道德评判如同遗传性疾病一样代代相传。 如果你的价值观认为某种性表达方式在道德上无法被接受,你就会感到自责和羞愧。以前,###、婚前性行为、###资料、同性恋和堕胎等被认为是“不道德”或“罪恶”的。许多人因此遭受着各种各样的性困扰,并由此卷入自责的漩涡。 由于自小就把性视为邪恶,在自责情绪的作用下,许多普通人根本享受不到性的愉悦。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他们明白:只要是在你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价值观范围内,且没有伤害到他人,你就没有必要为任何形式的性表达感到不安或自责。最重要的是,无论别人的言论和看法怎样,它都无所谓“对”或“错”。记住一点,自责只不过是其他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价值评判而已。 宗教信仰使我们产生的自责 宗教使我们形成或向我们灌输的自责情绪,其深入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宗教本身的职能。实际上,宗教很可能因其奉行的“自责的原罪”而广获殊荣,因为自责正是宗教用来拴住其信徒的枷锁。 在对“完美”的错误理解下,许多宗教教派根据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建立起各自的道德价值标准,并向那些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人们灌输自责的情感。 他们的前提是他们所有的评判都基于完美,认为完美即是“善”,不完美则为“恶”。这种对“完美”的错误理解,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如果将一万个相同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你都不可能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 从生物、生理、心理和形而上学等方面来说,每一个实体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创造性心智(Creative Intelligence)的体现。完美或其等同物,都是相对而言的。 ###?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说: “二十个人穿过同一座桥走进同一个村庄,其实是二十个人穿过二十座桥走进二十个村庄。” 某些教派冀望两个不同的人对上帝、真理和《圣经》的理解完全相同,这就注定了其信徒的失败。 自相矛盾地说,要变得“完美”,你必须也要具备一些缺点。缺点和不足是鞭策人类不断创造、不断进步的驱动力。没有不足,就意味着没有从精神、情感和心理上成长的必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给予自己从精神、情感和心理上成长的自由,让自己摆脱自责的束缚。 那些坚信所有过失都是“罪恶”的人,从来都看不到过失和错误里的价值和美好。宗教认为过失 “罪孽深重”,但很少有牧师会否认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个事实。区别在于,我们是否真的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许多有伟大建树的人,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驱动力,正是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如果你读过某个对人类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的传记,你会发现,他们的缺点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被社会贴上了“罪恶”的标签。明白了这点,你就能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你的自责。自责纯属庸人自扰,且会对你产生负面影响。有想要克服所谓的“不足、过失和错误”的欲望,这就已经足够了。 自我强加的自责 自责最坏的形式是自我强加。当我们认为自己违背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或社会道德规范时,就会感到自责;当我们回望过去的行为,发现自己做了不明智的选择或行为时,我们也会产生自责和后悔的情绪。我们根据自己目前的价值观体系,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批评别人、偷窃、欺骗、说谎、吹牛、违背宗教信条或其他我们认为错误的行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感到自责,是因为我们想要显示我们在乎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是在为自己的行径进行自我惩罚,并企图改变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过去发生的一切都不可能从头再来。 自责和吸取教训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自我强加的自责是一种神经质行为,你必须立即停止,否则就别想树立起百分百的自信心。满怀自责并不会助你树立自信,它只会让你变成过去的俘虏,使你停滞不前,逃避眼前和未来的生活责任。 自责总伴随着惩罚对于错误,应该像对待眼中沙一样。 自责总会伴随着惩罚。惩罚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抑郁、自卑、缺乏自信/自尊、身体失调、丧失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等。不能原谅别人、坚持心怀怨恨的人,同样也不能原谅自己。他们都是饱受自责情绪折磨的人。 企图忽视错误的后果跟坚持自责没有两样。对于错误,应该像对待眼中沙一样。发现问题后,不要为此责怪自己,把它解决掉就可以了。越早解决,你就会越快摆脱它所带来的痛苦。只有这样,你才能过上积极的生活,才能建立自信,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 从过去吸取经验 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悔恨、自责和羞愧上。 从过去的行为中吸取经验教训,这对于自信的形成非常重要。但是,为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自责,并不等于从过去吸取经验。从过去吸取经验的意思是,基于你的意识尽可能地承认错误,分析问题,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悔恨、自责和羞愧上。这些负面情绪只会阻止你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因为它们只会让你的意识停留在过去。 意识停留在过去的人,不可能积极地面对现在。因为人的大脑无法同时面对“过去”和“现在”这两个现实。生活是对意识的反映。如果你的意识只关心你做过或本来应该做什么,那么你的现在只会由气馁、焦虑和迷惑堆砌。这个代价太大了。原谅自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记住,你始终都做到了最好你的所作所为都是你当时最好的表现,即使这个“最好”是有过失或不明智的。 你一直都做到了最好。 ——给这句话作上标记,并记住它!你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都基于你当时的意识水平。你不可能超越目前的意识水平,因为它是你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有缺陷的意识会导致一段有缺陷的经历,不久后你便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由于你的意识总是处在某个特定水平,因此,你的所作所为都是你当时最好的表现,即使这个“最好”是有过失或不明智的。事实上,当时你只有唯一一个选择,它受你当时意识的支配。你的行为并不能代表你上帝不会制造有瑕疵的产品。 你的行为只是你用来满足需求的手段。它们可能是“明智”或“不明智”的,但不能就此判断你本身是“好”或是“坏”。从本质上来说,你的灵魂是完美无瑕的,只不过此时你可能在基于错误的意识行事。 《圣经》上清楚地写道,你是按 “上帝的形象和喜好”而生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你肯定已经是完美的了,只不过是因为当前意识的限制你还没有意识到而已。越相信这点,你就越能表现完美。 记住,上帝不会制造有瑕疵的产品!写日记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你会很快发现你究竟在自责的游戏上浪费了多少时间。 在这里我推荐一个有趣的个人经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在接下来的21天里,记一份关于自责的日记。在这三周里,观察自己的行为,作笔记,记录下所有细节: 1. 每当你试图让别人感到自责时 2. 每当别人试图让你感到自责时 3. 每当你试图让自己感到自责时 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你会很快发现你究竟在自责的游戏上浪费了多少时间。每当你试图让自己或别人感到自责时,立即停止,并当场纠正。这会有助于你改变习惯模式,很快你就会彻底停止玩这场自责游戏。 每当你发现别人在企图让你感到自责时,直接告诉他,他的法宝对你已经不起作用了。必须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再那么好欺负了。起初他们会怀疑,因为他们已经通过自责的武器操纵了你很长时间,但是,一旦他们认识到你不再需要他们的认可,不再愿意玩自责的游戏时,他们就不会再利用自责来剥削你。 引子爱,是宇宙中吸引、联合和协调的力量。 爱,是宇宙中吸引、联合和协调的力量。 爱是小说、歌曲和艺术的源泉;爱成就了伟大的事业;爱甚至影响了历史进程;爱是将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爱有很多种定义,但没有哪一种全面地概括了它的意义。在字典里,“爱”的解释界于“喜欢”和“渴望”之间。也许这才是爱的真正含义。 要理解爱的真正含义,我们得先了解爱的对立面。爱不是憎恶、暴力、野心或竞争。爱也不等于着迷。“着迷”关注的只是外部特征,是征服欲的体现。虽然它可以暂时地满足你的某个需求,但随之而来的总是失望。 例如,某女因为某男长得英俊而嫁给他,结果发现他只关注他的外表;她因为他聪明而与他结婚,结果发现他总让她感到愚蠢,于是便斥责他聪明过头;她因为他稳重、理智而嫁给他,结果发现他乏味而无趣;她因为他的财富而与他结婚,结果她过得很不幸福,因为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钱;她因为他###迷人而与他结婚,但当别的女人也被他吸引时,她觉得很不高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不是爱,只是着迷。这些例子换成男人也是一样。 爱不是性。你可以拥有无爱的性或无性的爱。但当性和爱合二为一时,你将经历一场美妙无比的灵魂的结合。 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爱,是宇宙中吸引、联合和协调的力量。 爱是支持人类实现一切愿望的动力。它使我们在情感、心理和精神方面得到成长。最重要的是,爱是尊重对方,让他做真实的自己,接受他的一切,而不试图去改变他。 在爱情里,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爱是单向的。为了使关系得到维持,你必须不断地付出,在付出的同时你自然会希望得到回报。与对方的需求一样,你自己的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一味地付出而不求回报,或一味地索取而不付出,这两者都不是真正的爱。 爱就是爱,不含任何条件或要求(诸如“如果你……我就会爱上你”“只要你……我就会爱你”或“当你……我就会爱上你”此类)。带有附加条件的爱,无异于情感勒索。 孩子爱的能力在两岁左右就开始形成了。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他/她必须明白,他/她是因为他/她本身而被接受,大人们的爱(或不爱)并不是基于他/她的表现。 年轻的女孩儿们常常不知道,她们可以因为自己本身而被爱。她们认为自己需要一个人来使自己感觉被爱和被呵护。她们通常会嫁给第一个跟她们说甜言蜜语的男人,误以为这就是被爱的感觉。在发现她的自卑情结后,这个男人经常会利用她的自卑心来支配她。由于她不够爱自己,她会很容易沉迷于对小时候未得到的认可和爱的追求之中。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她要么会离婚,要么丈夫是一个酒鬼或有虐待倾向,甚至更糟。如果在人生的早期,她就已经树立起自信心,能够自我认可并接受他人,这些后果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维护爱情很重要。为了维护你的爱情,首先你得明白:你们不是粘在一起的两人或一对。尽管你无数次地憧憬过,但是,要将两人合二为一根本是不可能的。你们是单独的个体,因为共同的喜好或兴趣而走到一起。你独自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也将独自一人离去。 承诺会永远爱某个人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当某人声称将永远爱我们时,我们会感到很幸福,但是,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想一想吧,你不能指望你的爱人会永远爱你,无论他/她承诺过什么,因为爱情是易变的瞬间感觉。昨日的爱已经逝去,明天的爱仍是未知,而今天的爱必须要努力争取。 事实上,只有在一方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对爱情做出奉献的前提下,爱情才能得以维持。只有爱情才能将两个人维系在一起,这是法律文件无法做到的。 想要维护爱情,就不能试图去改变对方。在男女关系中,试图改变对方的例子太多了,而它也是导致分手和离婚的主要原因。当你允许你的伴侣展现他/她自己的个性时,爱情、浪漫和心跳,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当爱情远离无理的要求和期望时,两个人会变得更加亲密。你越感觉独立,你就会越珍惜你的另一半。真正的爱情只有依赖真正的自由才能得以存活,只有自由的人才会毫无保留地去爱。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应该用在巩固爱情和分享双方喜欢的事物上。这有助于消除厌倦感,维持爱情的活力。培养浪漫的性格,这一点也至关重要。没有浪漫,你的生活就会缺乏吸引力。性格中浪漫的一面可以增加你的吸引力,让你能够吸引到对你有利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生活需要浪漫,我们感激那些给我们带来浪漫的人。 人人都渴望被爱。你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其实他们都在心底呐喊:“求求你爱我吧。”有时候人们很难去解释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由于无法重获儿时纯真的情感,许多人常常会对他们已经拥有的爱感到不满足。因此,他们一直寻寻觅觅,试图重新找回这种美好的情感。 看看你的生活。你去杂货店买食品,去教室上课,找医生看病,找承包商修建房屋,去发型师那里剪头发,去百货商店买衣服……其实,这些都与爱有关。你试图从别人那里寻找爱,可是,爱就像一根悬挂在马匹眼前的胡萝卜,怎么都够不着。停止从别人那里寻找爱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去爱”。 如果你一直在寻求别人的爱,那么你的一生都会在失望中度过。爱,始于爱自己。你首先要爱自己,之后才能希望别人爱你。只有将爱广泛散播,让它的光芒俯照万物,之后,你才会收获爱的回报。 但是要记住一点,你不能将你的爱给别人,你只能去爱别人。“去爱”的意思是,学会爱你的思想、你的身体、生活和你内心“上帝的力量”。试着去爱如树木、花朵、动物、阳光等之类的事物,以及所有你看得见、摸得着和尝得到的东西。不知你是否注意过,有些人的汽车老出问题,无论他们怎么弄都没有反应,但换另外的人跟车“聊”了一会,它就好了,而且行驶很远的路程都不会出问题。似乎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能感觉到爱。你觉得很荒谬吧?但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金属原子的反应会因人而异。 爱是人类最强烈的需求之一。行为学家研究发现,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去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某人经营着一家劳改农场,为失足青少年提供改造机会。在孩子们来到农场后,他分给他们每人一只动物饲养,让他们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去爱。这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第一次。这次改造的成功率相当显著,而原因仅仅是因为他让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去爱。 善待别人人类是最坚强、也是最脆弱的物种。 我们只有在学会爱自己之后,才有可能去爱别人。 这看起来似乎是以自我为中心,但如果你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所有人息息相关,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就像脑袋与肩膀、手和胳膊、脚和脚踝的关系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延伸。你身体某个部位感染,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同理,我们在精神、肉体或情感上对别人的伤害,同样也会伤害到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不能说,“其他人都见鬼去吧,我一个人可以生活得很好!”相反,我们希望人类的意识能够得到提升,因为人类是最坚强、也是最脆弱的物种。爱的重要方面及它们与个人的关系爱的力量决定了你人生的成功程度。 无论环境或条件如何,你只需保持平静,继续去爱。爱不是一片宁静的土壤,而是一种征服的力量。如果某人对你不公正或不公平,学会原谅他吧,因为宽恕也是一种爱,而你可将这次经历铭记于心,从中吸取教训。你处理此类情况的方式,决定了你是否明白爱的含义。如果你做到了,你就能心怀宽恕,因为你知道一切事情都会基于大家的共同利益得到解决。 成功地传播“爱的教训”,你就能达到一个成功、繁荣、和平和满足的新高度。 学着去爱你所有的经历,因为这些经历给了你在爱的意识里成长的机会。每天都跟自己说:“我正在爱的意识中成长。”这会使你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许多人因为缺少爱,所以总在憎恶、批评和谴责别人。他们消极,总喜欢讽刺、挖苦和贬低别人,使别人感觉自己没用,变得不自信,进而犹豫、退缩或干脆放弃。消极的人拒绝去爱、去认可或赞美别人,因为他们总是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有多么消极和不利。他们把自己刻薄的言词说成是“有建设性的批评”“谮言”或“客观评价”。 他们最大的才能,就是发现和指出别人的弱点,而不是长处。 几年前,我给几对夫妇举行了一次研讨会。我让他们分别写下对方10个优点,先完成的人有奖励。有趣的是,有的夫妇当一方已经全部写完后,另一方甚至连一个优点都没写出来。他们不是不愿意,就是想不出这个与自己一起生活的人有什么优点。 许多人都知道,如果赞美一株植物并常常与它说话,它就会越长越茂盛,但如果你老是去责备和贬低它,它就会长得矮小,甚至死掉。如果植物都会受到这样的影响,那么请你想一想,如果这种影响应用到人的身上会怎么样! 爱的力量决定了你人生的成功程度。想要获得成功,你必须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你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完成任务:你自己单独完成、借助他人之力或者与别人合作完成。 第一种是最常见、但也是限制性最大的方法,因为你只能使用你自己一个人所能提供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曾读过成功人士的传记,你会发现他们通常都善假于物,擅于借助他人之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换句话说,他们善于通过别人的帮助或帮助别人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很多人都不知道,帮助别人也有助于自己的成功。你可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你是主管、经理或老板,你在帮助下属获得成功的同时,你自己也会变得更加成功;如果你是教师,学生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因为你教会了学生如何实现需求的本事。当我们学着帮助别人时,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也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爱是我们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途径。爱能使别人产生存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让他们感觉有能力提升自我。我们对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可以激励他们无限的潜能。我们能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尽量开阔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自己从未意识到的潜能。此乃“爱邻居”的意义所在。 帮助别人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在鼓励和赞美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能受益。这不仅满足了我们爱别人的需求,而且,积极的举动会激发更为积极的响应,我们的自信也能因此得到增强。 埃米特?福克斯(Emmet Fox)说: “对爱的充分认识能够战胜一切。它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治愈任何疾病,打开任何的门,弥补任何过失,拆除任何墙壁,可以救赎所有的罪行。爱,会让你超越一切。” 我爱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教学;我爱为你们写这本书! 引子所有的智慧、直觉、完美、爱和才能,它们一直在等待着被释放。 自己所有的智慧、直觉、完美、爱和才能,一直在等待着被释放。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身意识(尤其是意识的主要工具——大脑)的认识,相对来说仍处于未知阶段。我们发现,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越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更多。 意识就像电一样,是已经并将永远存在的可用之力。它的力量可以动摇你的想象力。科学研究对它巨大潜能的认识每天都在加深。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不必构造一个全盘计划就可以对它进行充分的利用。 你越是等待,越是学习和研究其他东西,你离你探究的对象就会越远。有助于你解决所有问题或改变人生的自信和力量,就藏在你自己身上,所以你不必在自身之外去寻找。 创造和支撑你的力量没有让你的思路清晰,所以你需要阅读和学习,或等待某个科学突破将你的人生潜能发挥到淋漓尽致。从一开始答案就在你的内心,你一直都拥有足够的智慧、直觉和精力去充分完美地展示你的人生。 在世界各个角落,人们都在寻觅、祈祷、张望和挣扎,力求实现自信和精神上的超越,获得他们渴望的物质条件。他们不知道,除了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个人或团体可以帮助他们,包括他的家人、朋友、老板、政府和宗教信仰。原因很简单,而正因为简单所以被大多数人遗忘。圣贤提醒他的信徒道:“不要东张西望,天堂就在你心里。”人类天生具有选择和实现梦想的能力,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许多人仍未明白这个道理。 教育、政府和宗教,三者联手创造了微妙的依赖关系,它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许多人因此向别人伸出求援之手。 他们希望别人——尤其是上帝——能代劳他所有的义务。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具备所有的智慧、直觉、完美、爱和才能,它们一直在等待着被释放。 综合的你你的意识也只是你所使用的宇宙意识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又由三部分组成。 鉴于研究目的,在此我们把意识分为三个部分:浅层意识、潜意识和超意识。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只是将意识分为三个部分,不是说你有三个意识。要记住,你只有一个意识,它包括三个部分。就像空气一样,不分什么你的空气或我的空气。空气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只是在使用它的一部分而已。同样的道理,你的意识也只是你所使用的宇宙意识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又由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我们不能精确地划分,因此各部分的命名远比各部分本身的含义要精确得多。 要过有创造性的生活和树立百分百的自信,你就得要熟悉你意识的三个部分,并了解其各自的基本功能。在这里,我将这三部分的综合体——即你——称之为“综合的你”。 我们在情感、精神和身体上的所有经历,都是我们大脑意识的展现,我们的意识是可以精确地复制外界所有情感、思想、感觉和所见所闻的巨大电力。 想想你的眼睛如何与你的大脑协作,让你能够看见。其实你并非真的在用眼睛看,你只是通过它们将讯息传送至你的大脑,后者会展示和放映这些你所“看见”的振动图像。这些电子节奏是一种能量形式,它可以将你的意识在现实世界里精确地制造出来。通过控制你的大脑,你可以控制你的生活。 科学家在原子分裂研究中发现,当拍打宇宙的无形能量波长时,会产生巨大的动能。穆罕默德如此比喻这种力量,他说:“在分裂的原子中心,你会看见太阳。” 你的意识是一个巨大的原子分裂加速器,它可以释放富有创造性的能量,这种能量会促使你大脑所构想和铭记的任何东西成为现实。而你大脑里的构想,有能力吸引到它成为现实所需的一切元素。 在将火箭传送到浩瀚的太空时,我们发现了宇宙巨大的电磁力,它们按照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定律运作。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定律还控制着地球、太阳和其他天体的重力。在你的大脑里,也存在类似的电磁力。血液是一种盐溶液,它是最好的电导体。而智力,构成了这个可以瞬间将大脑神经电流传送至身体各部位的惊人系统。它通过你的大脑,将你的构想和愿望变成现实。 电具有磁性。世间万物都“带电”,包括你的身体,你必须记住这一点。学会用你的磁力去吸引(而不是排斥)那些你想要的东西。 精神磁性定律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按照精神磁性定律,在你需求或渴望的引力作用下,你会将你一直最想得到的东西吸引到你的身边。在此我们必须回顾前面提到过的话:你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人,但是,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精神磁性定律与大自然的磁性定律相似。比如磁铁,它可以吸附所有的铁物质,但是它吸引的也仅限于铁,对除铁之外的其他所有物质都没有磁力。这正如物以类聚。磁铁为什么具有磁性?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分子的排列方式是相同的,所有分子的引力融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磁性。而普通金属分子之间除了引力之外,还有斥力,两种力会相互抵消,所以没有磁性。这个现象说明,有意的结合会产生有价值的效应。 无论你意识关注的对象是什么,不管是疾病或健康、成功或失败、富有或贫穷,还是爱或恨,你都会对它们产生吸引力。你的脑细胞发出的磁性波可以无限传播,每一个细胞都代表着一个渴望,当所有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时,便构成了你的总需求(无论它积极与否)。 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即了解你的真正需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吸引来的只会是迷惑和混乱。也许你会说,“我不想生病,但我现在还是病了。”但是,你整天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呢?你意识最关心的是什么?恰恰是生病! 欧内斯特?霍姆斯(Ernest Holmes,著名的教师和精神疗法家)的一位朋友患了很严重的疾病,于是他求医于霍姆斯,请他帮他“治疗疾病”。欧内斯特的回答是,“你的病看起来一切都好。我们还是来治疗你吧!”记住,物以类聚。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事物上,那么你只会使它无穷衍生。 不了解自己真正需求的人,吸引来的东西都不如意。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成功、友谊、爱情、幸福和安全,但由于他们的意识过于集中在那些他们不想要的事物上,从而导致得到的东西不是他们想要的,而想要的东西又偏偏得不到这样的局面。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恐怕只有万分之一。 如果你让人们列出他们最主要的需求,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点:他们想要的全都是好的事物。原因是,因为我们只对好的东西敞开大门。没有人会说他想要失败,想生病,喜欢贫穷,不期望幸福或安全感。大家想要的都是与这些相反的东西。但令人吃惊的是,就如同磁铁也有正负极一样,我们每一个积极的需求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消极的需求,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或根本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因为精神磁性定律作用的对象是我们的真正需求,而不是我们的奢望、心血来潮或奇思妙想。 许多人说他们想要成功,而事实上他们想要的根本不是成功,而是想要省略掉为了成功而必须要付出的努力。正如有钱的人不一定成功,而成功的人却总是有钱一样。我们许多人想要取得成功,却不想肩负成功路上的责任。 在信息、教育和培训如此普遍的今天,失败甚至比成功更难。但许多人却对成功望而却步,他们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潜意识里他们害怕成功。 有人嘴上说他想要得到友谊或爱情,甚至是批评,但是他的意识却被憎恨、嫉妒和仇恨占据;有人说他想要拥有名望和爱戴,但他却处处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还有人说他想要获得幸福,但他却总是郁郁寡欢、生气愤恨或自怜自艾。这样自相矛盾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事实是,你得将你的意识集中在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上,根据精神磁性定律,这样你才能将这些东西变为己有。 精神磁性定律同样适用于思维的传播。将石子扔进池塘,可以看到波纹一圈圈扩散,最后到达岸边。如果将两个不同大小、不同重量的石子,以几英尺的间隔同时扔进水里,它们激起的波纹最终会汇聚在一起,在接下来的霸权争夺中,大石子的波纹会将小石子的波纹淹没。你的思维亦是一样。思维越广,思想就越有力,就更容易战胜弱的思想。积极的思想会产生更强大、更有力的振动,并最终到达它们的目的地,就像扔进池塘里的大石子,可以激起更大更有力的波浪。 现如今,科学可以对这些“波浪”进行测量。试验中,当试验对象的意识聚焦在某个物体上时会投射出思维波,摄影器械会捕捉和测量到这些思维波。例如,试验对象的大脑想着某个物体,例如三角形,摄像器械就会生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图像。 其他试验也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如以普通饮用水为试验对象的研究。起初,水的图像显示水只有非常轻微的振动,但随着研究人员不断地为它祈祷,祈求上帝保佑它时,图像显示水的振动明显增强。这表明,积极思想的力量可以传递到无生命的物体上。 每当你产生消极情绪时,关掉电灯,你身体和大脑里面的磁性就会自动减弱。有关疾病、贫穷、憎恶、怨恨、短缺和弱点的意识,阻断了你与你的创造力之间的连接。你想得越多,精力就消耗得越多,最后就像电池一样被耗尽。幸运的是,电池还可以充电,你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思想和语言,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加有吸引力的人。记住,积极的能量赋予你创造力,而消极的能量只会带来毁灭。 现在,我们该了解大脑的运转方式,学会以正确的思想模式来吸引我们人生所需要的积极事物。接下来,我们将讲述意识三大部分之一的“超意识”。 超意识(Super-conscious)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力量的中心,它可以指引我们选择最好的道路。 一直以来,创造性意识或智力(Creative Mind/Intelligence)在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秘主义者的口中有各种各样的称呼。有一个关于意识的古老而有趣的故事。《圣经》上讲道,摩西在野外听到一个从燃烧的灌木丛中传来的声音跟他说话。当他欣然回应时,那个声音告诉了他如何带领“迷失的民族”(指以色列人)走出荒芜的沙漠(埃及),奔向自由。当被问道受了谁的指引时,摩西回答道:“是‘我是’(I AM)派我到你们中来。”毫无疑问,他指的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创造性心智(Creative Intelligence)。 摩西的经历说明,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力量的中心,它可以指引我们选择最好的道路。它的正确性毋庸置疑,我们可以随意与它亲密接触,它总会为我们提供我们所需的信息,指引我们走出贫瘠的土地,来到肥沃的田野。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将人类这一卓越的能力称为“超意识”,而爱默生(Emerson,美国作家、哲学家和美国超越主义的中心人物)则称之为“宇宙意识(Universal Mind)”。它的称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它确实存在,因为它总会指引你走上最光明的道路,它无限的潜能会有助于你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从而解决你遇到的问题,助你开创理想的人生。 杰出的人都曾借助超意识定期抽时间让自己沉静下来,平复思绪,倾听超意识的声音,接受它的指引。 你可以借助意识的力量释放你无限的潜能,从而建立起绝对的自信。就像艺术家会事先在头脑里构思一样,磁性定律可为你吸引来你先前仔细构想过的东西。克拉拉?巴顿 (Clara Barton)就很好地利用了超意识的力量。她一直幻想能够帮助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从而建立了红十字会。当圣女贞德(Joan Arc)听到有声音在指引她时,其实是她的创造性意识在带领她走向胜利。 《圣经》上也有提及此全知的内在力量。圣贤曰:“不是我,而是我内心的神在指引着我。”“内心的神”在这里喻指“宇宙意识”或“创造性心智”。 许多人都相信有一种更高级别的力量存在,它统领着万物的秩序。各人或各组织对这个“更高级别的力量”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同意它的确存在的说法。如果你也同意这点,那你最终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像伟大的圣贤和思想家们一样,我们也一定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这个力量沟通交流。这点我们可以通过超意识做到。 首先必须要先让我们的意识得到平复。定期抽时间让自己沉静下来,平复思绪,倾听超意识的声音,接受它的指引。它不是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或其他任何语言与我们交流。它通过我们的直觉,以情感或需求的形式出现。当我们接收到超意识发出的直觉时,我们就会被指引到实现目标所需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这种直觉也遍布动物王国,比如鸟儿搭巢,没有谁教过它怎样搭建巢穴,完全是直觉在指引它们。就动物而言,这叫作本能;而人类,则称为直觉。它通过意识指引着我们,只要我们向它敞开心扉,它就会引导我们走上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记住,超意识属于毋庸置疑的意识范畴。它洞悉一切,因此绝不会出任何纰漏。当我们学着信赖它时,我们就能避免许多错误。因为指引我们的,是无限的智慧。这就是指引所有杰出人物的智慧之源。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渴望激发的创造力渴望,是一切进步的种子。 创造性心智通过需求来引发创造力。我们的世界是建立在那些渴望创造、渴望进步和引导人类的伟大的磁性思想之上。渴望,是一切进步的种子。 创造性心智以直觉的方式,让你产生去做富有创造性事情的渴望。它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让你了解自己的需求,当你对某个事物产生强烈需求时,渴望就会在你的潜意识里留下烙印,并传递至你的神经和肌肉,驱使你去实现它。 关于渴望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一旦你产生了去做富有创造性事情的渴望,你同时也拥有去实现它的途径。如果你没有实现某个渴望的潜能,创造性心智就不会通过直觉使你产生这个渴望。换句话说,无论你的渴望是什么,无论要实现它有多么困难,只要你拥有这个渴望,你就同时获得了使之成为现实的能力和方法。每一个有建树的人,在着手行动之时都怀有某个渴望。对于他们多数人来说,实现这个渴望似乎很遥远,但是,他们的信念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获得实现渴望所需的才能和技巧。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的渴望是什么,它都能变成现实。如果你渴望财富,你会被指引到有利于你致富的环境下;如果你渴望友谊,你会被指引到适合成为你朋友的人身边;如果你渴望找到一个新工作,你会被指引到合适的公司受雇。但是,这些都必须通过你的创造性想象力(Creative Imagination)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