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之死-4

结果,许谒女士处斩,许皇后贬谪为平民,囚禁昭台宫,许氏家族全体逐出首都长安,遣返到他们的故乡山阳(山东省金乡县)。许皇后前后当了十六年皇后,垮了个彻底。可是,悲剧还在后面,许皇后的聪明才智应是无庸置疑的,尤其可贵的是她不肯屈服,始终奋斗挣扎。可是,聪明的人不是每一时刻都聪明,再聪明的人都有糊涂的时俟,而且,她的命运不济。  许皇后另一位姐姐许靡女士,也是一位候爵夫人,她的丈夫韩宝先生去世后,她在家寡居。而就在这时候,一个胆大包天兼荒腔走板的荷花大少浮于长先生,出现在她生命里。淳于长先生是皇太后王政君女士姐姐的儿子,有这么结实的亲戚,所以他也是一位侯爵,当时的职位是宫廷警备司令官(卫尉)和皇宫特别贵宾(侍中)。皇太后王政君女士是他的姨妈,皇帝刘骜先生则跟他是表兄弟,而且感情很好,前已言之,连赵飞燕女士的皇后,都要靠他疏通,才能成功。这使他不可一世,权震公卿。他阁下看上了漂亮的小寡妇许靡女士,先是跟她秘密幽会,之后,索性把她要过来当小老婆。  这是一桩骇人视听的丑闻,一个侯爵把另一位候爵的正配妻子,收作姬妾。  淳于长先生过度地挥霍,使他的经济情况,总是拮据。于是,脑筋动到许皇后的头上。那时,赵飞燕女士已当上了皇后,淳于长先生通过许靡女士向许皇后表示:只要有足够的金银财宝,他有办法可以使她复出当“左皇后”。许皇后深信他有这种力量,大喜过望,全权拜托。不过,许皇后也有自知之明,她想,恢复皇后的地位,恐怕不可能,所以她只希望能当一个“婕妤”,愿即足矣。  ——许皇后以正配之尊,只求再当小妻,降志辱身。说明她的可怜心境。我们不能想象,如果一旦成功,将会出现什么场面。赵飞燕女士姐妹当初进宫时,是先朝见她,向她下跪磕头的。如今形势倒转,她反而要向赵飞燕女士姐妹下跪磕头(赵合德女士的“昭仪”,比“婕妤”还高一级),情何以堆?而许皇后宁愿如此,是她胸怀大志,先求复出,再求反击?抑或只求逃出冷宫,一切屈辱,都在所不惜?  淳于长先生从许皇后那里拿到的银子,史书上说,前后有千余万两,是一个使人咋舌的数目。他宣称一有机会,一定会向他的姨妈皇太后王政君女士说情.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打算开口.他当然愿意促成这件事,不过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左皇后”不可能出现,如果可能,也轮不到许皇后,赵合德女士早坐上宝座矣.“婕妤”更不可能,即令许皇后愿意也不可能,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只有大官贬为小官,还没有皇后贬为小老婆的.淳于长先生的目的,只在骗一个可怜弃妇的银子罢啦。但最悲哀的还是,淳于长先生不但不为许皇后尽心,反而嘲笑她异想天开,不自量力。每当许靡女士去讲宫探望妹妹时,这对狗男女来往的信件中,对许皇后更是嬉笑怒骂,百般嘲弄.呜呼,淳于长先生轻佻无赖,还可理解,而许靡女士竟不念姐妹之情,由她肯当小老婆这件事上,可看出她早已无心肝矣。  公元前八年,许皇后国禁冷宫,已有十载,而仍在痴痴地等。王凤先生早已下台,由他弟弟王根先生继续当权,这一年王根先生病体日重,也要退休。浮于长先生认为他最有资格接替舅父王根先生的职位,而王根先生的侄儿王莽先生,也认为自己最有资格。权力斗争不久就白热化,就在王根先生病榻旁,王莽先生用一套极具有刺激性的话,去挑拨王根先生,曰:“淳于长看见你久病在床,高兴得不得了,自以为他就要掌握大权,已经开始封官拜爵,内定某人当某官,某人当某爵。”当王根先生蠢血沸腾时,王莽先生适时地揭发淳于长先生跟许靡女士和许皇后之间的事.王根先生冒火曰:“你为啥不早说?”“莽先生曰:“不知道你的意思,所以一直不敢禀报。”王根先生曰:“还等什么,快去报告皇太后。”  王政君女土听了佳儿王莽先生的报告,大怒曰:“这个孩子竟这么乱搞,那还得了,快去报告皇帝处理。”于是,王莽先生再求见刘骜先生。刘骜先生倒不觉得有啥罪大恶极,同时又碍于老娘的亲情,只从轻发落,仅下令把淳于长先生免职,遣送回他侯爵的封邑——他的侯爵名“定陵侯”,定陵,现在的河南舞阳县。厄运像魔绳  事情到此为止,应该全部结束。可是厄运一旦开始,往往是一连串的,像一根缚到身上的麻绳一样,越挣扎,缚得越紧,而终于被它勒死。  厄运的使者王融先生,是王立先生的儿子,而淳于长先生则是王立先生的表弟。王立先生也是一位侯爵,不过侯爵虽是侯爵,却是一个光棍侯爵在政府权力中枢没有地位,也就是没有实权。在资格上及能力上,他自以为应该当宰相或当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可是偏偏被王根先生夺了去,他认为全是淳于长捣的鬼。到底淳于长先生捣了鬼没有,我们不知道,反正王立先生既经这么认定,那就足够暴跳如雷,恨之入骨矣。表兄弟间不共戴天之仇的狗咬狗局面,人人皆知,连身为皇帝的刘骜先生也都清清楚楚。  当淳于长先生收拾行装之际,王融先生去问淳于长先生,能不能把“车骑”送给他。  ——“车骑”,顾名思义,有车有马,马背上当然还转着装备精良、成风凛凛的卫士群。三世纪后,“车骑”改称“卤簿”,名目虽异,结构一样,都是用来展示官威的一种卫队者也.读者老爷看京戏时,无论什么大官,出场亮相之前,总有几个呆头鹅家伙,先出来排列两旁,那就是“车骑”“卤簿”矣。俗不云乎:“大军未到,粮草先行。”在官场上,则是“官崽未动,车骑卤簿先行”,他们如虎如狼,奔驰街上,为官者爷开道,把小民赶得抱头鼠窜,四散逃生。用现代“开道警车”比喻,就更容易了解。外国元首光临访问,从飞机场到他阁下住的行宫行馆,警车一列,呜呜前导,连红绿灯都丧失作用,十分过瘾。  淳于长先生既然被贬回他的封邑定陵这个小地方,而且已无政府官职,这种吆五喝六的摆阔玩艺,当然再用不着。当王融先生把这个请求向淳于长先生提出后,淳于长先生是个伶俐鬼,灵机一动,不仅满口答应,双手奉送,还另外奉送一批稀世的珠宝,拜托帮忙。王融先生大喜过望,回去后说服老爹,曹老爹代淳于长先生向皇帝说情。王立先生是个老糊涂,而且也可能这“车骑”根本就是他想要的,于是他向刘骜先生上了一份奏章,建议免除淳于长先生的放逐.奏章上曰:“对于淳于长,你既然回念到你娘是太后的亲情,不加处罚,如果仍赶他回到封邑,同样使你娘正太后伤心,不如准他留在长安,戴罪立功。”  刘骜先生看到奏章,龙心一动。这可怪啦,他们本来仇深似海的,不落井下石,已经很正人君子矣,怎么竟然为他说话乎哉?这里面必有毛病,或许王立先生真的“外举不避仇”,为国家珍惜栋梁,也或许有什么其他不可告人的内幕。于是,他教有关单位深入调查。  任何内幕都禁不住调查的,不久真相大白,刘骜先生大生其气,下令逮捕王融先生。王立先生得到消息,魂飞天外,专制时代的官司是可大可小的,他本来坚持他之所以请留淳于长朱生,是为国惜才,如果王融先生在公堂之上,公开供出原是只为了“车骑”和稀世珠宝,一发不可收拾,谁都不能预料有什么后果。为了保护自己,他逼着儿子自杀,王融先生只好服毒。  王融先生不死,如果是太后王政君女士从中干预,事情可能——也只是可能——不致扩大。而王融先生一死,使刘骜先生大为震惊,认为杀人灭口,其中一定有更可怕的阴谋,于是下令逮捕淳于长。淳于长先生在案发之时,就知道大势不好,不但难留长安,恐怕还有更大危险,立即束装出道,奔向他的封邑。这时刚走到洛阳,就在洛阳被捕,囚人洛阳监狱。洛阳司法官员得到的命令是“穷治”,穷治也者,就是挖根刨柢,上穷碧落下黄泉,一定要查出来龙去脉,而来龙去脉就是我们上面所叙述的。刘骜先生可以忍受官场贿赂,但不能忍受他的妻子被人戏弄。淳于长先生就在洛阳监狱中绞死,家属放逐到两千公里外南方蛮荒地区的合浦(广东省合浦县)。  ——不知道那位许靡女士在不在放逐之列?既然她是正式的小老婆,而又成为笑柄。恐怕免不了也去合浦海边,捉鱼为生。  现在,轮到我们的女主角许皇后矣,在一切都变成泡影之后,就在公元前八年,刘骜先生死的前一年,在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的温柔乡里,向可怜的仍痴心等待他回心转意的原配妻子,作无情的裁定。他派最高法院院长(廷尉)孔光先生,拿着他的诏书,前往行刑。  许皇后面对着官廷特有的烈性毒药,往事一一浮现眼前,不禁痛哭失声。然后,在监刑八虎视眈眈的注视下吞下去,毒发身死。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年龄,如果她二十岁当皇后的话,死时不过三十余岁。傅孝哀  时代/公元前一世纪九○年代  其夫/西汉王朝的十三在皇帝刘欣  遭遇/夫死·被迫自杀亲上加亲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人不是人,所以女人往往没有名字——不是真的没有名字,而是名字被视为毫不重要,越是到了后来,女人的名字越销声匿迹。在许皇后篇幅里,我们曾被迫追随传统史学家之后,称她的头衔,可是问题就出来啦,在她当皇后之前和在皇后职位被褫夺了之后,只好仍称她皇后,而事实上那时他根本不是皇后。而且如果大家都姓张,则“张皇后”就有七八个,教我们如何下笔?如何辨识乎哉?所以,柏杨先生改变主意,索性把她们的谥号或尊号,当作她们的名字,为的是使读者老爷脑筋休息休息,眼睛省省力气。  依照这个原则,我们现在介绍一位在历史上没没无闻,事迹寥寥无几的傅孝哀女士。  ——傅孝哀女士,姓傅,史书直接称她为“傅皇后”。因她的丈夫刘欣先生是西汉王朝第十三任皇帝,他阁下死了之后,被尊称为“孝哀皇帝”,老婆傅女士,也跟着被尊称为“孝哀皇后”,我们就称她为傅孝哀女士,以醒眉目。反正谁也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是啥,为了研究她而给她起上一个,自问也可强词夺理。贵阁下不见从地下挖出一个骷髅,学人专家就叫他是“北京人”乎?事实上他的真性真名可能叫王二麻子,如果有知,该骷髅忽然间开金口、吐玉音,提出抗议,谁也抵挡不住。  我们已介绍过刘欣先生从一个亲王,怎么登上了皇帝宝座的经过。他的祖母是傅老太婆,他娘是丁姬女士,他伯父是第十二任皇帝刘骜先生。现在列出一表,才能搞得更清楚:  刘奭(第十一任皇帝)  许平君(大老婆皇后)——刘骜(第十二任皇帝)  傅女士(小老婆婕妤)——刘康——刘欣(第十三任皇帝)  冯媛(小老婆婕妤)——刘兴——刘箕子(第十四任皇帝)  当刘骜先生发现他终不能再有儿子时,他和赵飞燕、赵合德女士,决定把政权转移给侄儿刘欣,经过情形,不再费唾沫矣。傅老太婆幸而保住老命,寿终正寝,但从她为孙儿争取宝座,和对三十年前的宿怨,毫不放松地加倍报复,可看出她的阴狠和心机。当她儿子刘康先生娶妻时,她还不能完全自主,等到刘康先生的儿子刘欣先生娶妻时,老太婆就决定为孙儿娶一个她娘家的女儿。娶娘家的女儿是一种老谋深算,谓之“亲上加亲”,使娘家的势力跟权势结合。永不外溢。这位配给刘欣先生的娘家女儿,就是我们的女主角傅孝哀女士。她爹傅晏先生,正是傅老友婆的侄儿。  刘欣先生最初被迎接到首都长安,先封成皇太子。  皇帝刘骜先生派师丹先生担任皇太子的教习(太傅),下令祖母傅老太婆和亲娘丁姬女士,仍留在封国所在地定陶(山东省定陶县),不准随刘欣先生走马上任。盖儒家系统的宗法制度中,“为人后者,不得顾私亲”。政府有关单位还特别成立一个小组,研究“皇太子能不能跟他的祖母和母亲见面”。研究的结论是不能见面。  傅老太婆子方百计把自己的独生孙儿掇弄成皇位的继承人,就是希望到长安作威作福,如今不但不能作威作福,反而又失去了孙子,当然气冲斗牛。在当时的法律上和伦理上,她无从施展,但她有她的左道旁门,大量的金银财定再度滚进了皇后赵飞燕女士和宰相王根先生的腰包(傅老太婆很清楚,只要允许她到长安,她有的是本领屯积更多的金银财宝)。于是,皇太后王政君女士特别允许傅老太婆和丁姬女士,每隔十天,可以到太子宫探望刘欣先生一次,那就是说,她们婆媳可以到长安啦。刘骜先生反对,老娘王政君女士曰:“刘欣年龄还少,傅老太婆是把他抱大的,准她去看望刘欣,不因为她是祖母,而是把她当成奶妈。”但仍作小小让步,傅老太婆可去,丁姬女士却不可去,团丁姬女士只生刘欣,没有养刘欣也。——事实是丁姬女士无法养刘欣,生下刘欣后,祖母就把娃儿抱走啦。傅老太婆不在乎奶妈不奶妈,只要她能去长安就行。皇帝就是权力魔杖,现在不得不姑且委屈,只等刘骛先生一死,刘欣登极,大权会立即在握,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公元前七年,刘骜先生终于死掉。傅老太婆高兴得屁都放出来,刘欣先生刚坐上金銮殿,死皇帝刘骜先生的棺枢还停在前殿,没有安葬,傅老太婆就教刘欣先生下令封岳父大人傅晏先生侯爵。师丹先生叹曰:“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亲戚何患不富贵?却这样急吼吼地迫不及待,岂能长久乎?”在傅晏先生封为侯爵一个月后,女儿傅孝哀女士,晋升为皇后。傅王两家激烈斗争  博孝哀女士虽然顺理成章地当了皇后——她这一年大概十七八岁——但刘欣先生的祖母傅老太婆和亲娘丁姬女士,却遇到困难。傅老太婆天天逼着孙儿公开尊崇她当太皇太后,尊崇丁姬女士当皇太后,可是根据宗法制度的理论,刘欣先生继承帝位,是他个人的事,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全家人都搞到“大宗”系统里去。傅老太婆和丁姬女士,仍是“小宗”,傅老太婆仍是定陶王国的太王太后,丁姬女士仍是定陶王国的王太后。而刘欣先生才二十岁,又刚刚坐上宝座,屁股还没有暖热,政府大权仍在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娘家人王姓家族的手里,他不敢直接颁发命令。所以,傅老太婆越催得紧,刘欣先生越为难。  这情形被绝顶聪明的侯爵董宏先生看到眼里,他认为机会到啦,于是向刘欣先生上了一个条陈,引用公元前三世纪五○年代的故事。盖秦王国第五任国王赢异人先生的亲娘是夏姬女士,后来过继给华阳夫人,等到赢异人先生坐上王位,夏姬女士和华阳夫人,同时都称王太后。所以董宏先生建议,应该援引这个前例。  傅老太婆当然大喜过望,刘欣先生也感谢董宏先生为他解围。可是,却触怒了王姓家族,以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司马)王莽先生为首,副总司令(左将军)  师丹先生为次,联名弹劾董宏先生。在弹劾书中指出,“皇太后”的名号至尊至贵,有一无二。秦王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野蛮之邦,董宏先生竟然引用它们的故事,显然瞧不起天子英明,应该依“大逆不道”的法律条款,治他的罪。那就是说,董宏先生应该满门处斩。  刘欣先生一肚子不高兴,但他抵抗不住王姓家族的压力,虽对董宏先生没有满门处斩,却仍不得不撤消他的侯爵,贬成一个平民。  董宏先生赌输啦,但他也点爆了傅王二家激烈争斗的火药库。傅老太婆气冲冲地找到刘欣,骂他小子没有用,连亲娘和亲祖母的尊号都束手无策。刘欣先生一想,这也对呀。于是他转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要求支持。王政君女士不好意思拒绝,就以她阁下太皇太后的身份下令,追赠定陶亲王刘康先生(刘欣的爹)“共皇”,尊称傅老太婆“定陶共皇太后”,丁姬女士“定陶共皇后”。  傅老太婆当然不满意,但她是能忍的,她等待着下一个契机。而王姓家族,摩拳擦掌,也在等待下一个契机。而下一个契机来啦,那就是在冯媛女士篇幅里介绍过的宴会席次之事。在王莽先生的坚持下,把居于首席的傅老太婆的椅子,搬到次席。  刚把椅子搬开,王政君女士、丁姬女士、赵飞燕女士,以及刘欣先生带着傅孝哀女士,陆续到齐,只有傅老太婆拒绝参加。宫廷之中,间谍密布,早有小报告打到她那里矣。王政君女士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几次派人去傅老太婆住的北宫催请,都请不来。刘欣先生第一个不高兴;皇帝不高兴,其他参加的人,自然不敢高兴,一场宴会,弄得兴致索然。  傅老太婆立刻加以反击,她要刘欣先生对王莽先生采取行动。王莽先生得到消息,光棍不吃眼前亏,就自动辞职。刘欣先生立即批准,但碍于王政君女士的面子,仍赏赐地黄金五百斤。王莽先生丢官,王姓家族的权势响了警报。首都卫戍司令官(司隶校尉)解光先生,抓住机会,弹劾王姓家族的两位当权分子:官拜侯爵的王根先生和王况先生。王况先生是王根先生的侄儿。奏章上曰:  窃见曲阳侯王根,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辏,赃累巨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第中筑造土山,矗立两市,殿上赤墀,门户青琐。游观射猎,使仆从被甲,持弓弩,陈步兵,止宿离宫,水衡(工程部)供张,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内怀奸邪,欲制朝政,推近吏主薄(秘书)张业为尚书(皇帝机要秘书),蔽上空下,内塞王路,外交蕃臣。按王根骨肉至亲,国家大臣,先帝(刘骜)弃天下,王根不悲哀,思慕山陵,公然聘娶皇宫歌女(掖廷女乐)段严、王飞君等,置酒歌舞,捐忘先帝(刘骜)厚恩,背臣子义。王根侄城都侯王况,幸得以外戚继列侯侍中(皇宫贵宾),不思报德,亦聘娶皇宫宫女为妻,皆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应按律惩治,为人臣戒。全族覆没  这一弹劾,正中皇帝刘欣先生的下怀。他不能真的“按律惩治”,如果真的“按律惩治”,王根王况休矣,好在他的目的只在排除王姓家族势力,于是把王根先生遣回他的封邑曲阳(安徽省凤台县),而对王况先生比较严厉,撤消他的侯爵,贬成平民。  王姓家族衰落,傅姓家族兴起,丁姓家族也跟着沾光。傅老太婆有三位堂弟,除了皇后傅孝哀女士的爹傅晏先生封孔乡侯外,傅喜先生封高武侯,傅商先生稍后封汝昌侯。更在稍后,傅老太婆的娘,曾改嫁一位姓郑的,生了一子郑挥先生,虽然已经死啦,也追封信阳侯,而由他的儿子郑业先生继承爵位。更追封傅老太婆的爹崇祖侯,丁姬女士的爹褒德侯。丁姬女士大哥丁忠先生已死,丁忠先生的儿子丁满先生,封平周侯;二哥丁明先生,封阳安侯。这一群新兴的侯爵和他们新参加政府后的官职,使傅丁二家的势力,霎时间如日中天,炙手可热。  以上都是发生在公元前七年的事,也就是刘骜先生死掉,刘欣先生上台那一年的事。到了第二年(前六),傅老太婆向她二十年前的情敌冯媛女士报复,发生流血冤狱。权力和富贵使摇尾系统迅速建立起来,宫廷高级侍卫官(黄门郎)段犹先生、宫门司令官(郎中令)冷褒先生,旧案重提,上奏章给刘欣先生,认为傅老太婆和丁妓女士的尊号,应该改正。刘欣先生把这份建议交给政府有关的高级官员,研究它实行的可能性。  任何人都看出这只是一种责任分担手段,表示可不是俺陛下一意孤行的,而是大家异口同声的。于是大家研究的结果,全体同意,不但同意,而且一致强调这项建议合情合理,遗憾它提出得太晚。只有次席宰相(大司空)师丹先生、宰相孔光先生和新任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司马)傅喜先生,表示抗议。理由是啥,前已表过,反正根据的是宗法制度“大宗”“小宗”的鬼把戏。  这当然使傅老太婆大发雷霆,她阁下是当时全中国最有权威的女人,而竟连一个尊号都弄不到手,简直奇耻大辱。对付这三个人很简单,刘欣先生下令把师丹先生撤职,而且索性连侯爵也都削夺,贬成平民。不久,再把孔光先生撤职,同样连侯爵也都削夺,贬成平民。傅喜先生总算是傅家班,仅只撤职,而仍保留爵位,遣送回他的封邑高武(河南省南阳县)。  这场大获全胜的斗争,已明显地展示傅家班威不可当。新任宰相朱博先生当然是傅家班的尾巴,他继续坚持傅老太婆由“定陶共皇太后”,改称“帝太太后”,住永信宫;丁姬女士由“定陶共皇皇后”,改称“帝太后”,住中安宫。而王政君女士的“太皇太后”,赵飞燕女士的“皇太后”,仍然如故。所以在公元前一世纪九○年代,西汉王朝共拥有四位“太后”,每一位太后,都有她们的官属,包括住与宰相等级的财务处长(太府)和交通处长(太仆)。反正用的都是小民的纳税钱.壮哉。  傅老太婆和丁姬女士争取到尊号是公元前五年三月的事,到了六月,丁姬女士一命归阴。刘欣先生更下令取消“帝太太后”,改称傅老太婆为“皇太太后”——好像“皇”比“帝”高一截,傅在太婆更踌躇满志。想不到三年后的公元前二年,她阁下也一命归阴。呜呼,死亡是件悲哀的事,准都不愿与世长辞,尤其是正享受着顶尖的权势。可是,从以后发展上看,幸亏她阁下和丁姬女士先后死掉。盖死得晚不一定是幸福,长寿超过某一种程度,更不一定是幸福,甚至可能是一场灾祸。最重要的是,人要死得巧,而傅老太婆和丁姬女士,正属此类。  傅老太婆翘了辫子的次年(公元前一年),刘欣也跟着翘了辫子。当了七年皇帝,死时才二十六岁。由被诬杀的冯媛女士的孙儿刘箕子先生,继任皇帝。刘箕子先生那一年不过九岁,还是一个娃儿,政府大权刹那间重新回到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手里,王政君女士把她的宝贝侄比王莽先生召回中央政府,任命他当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司马)兼皇宫机要秘书长(领尚书事)。  这是一个大报复的架构,暴风雨迅速而激烈。赵飞燕女士不得不在被贬成平民后自杀。而博孝哀女士,这个柔弱善良.从来不干预政治的皇后,更首当其冲。在王莽先生坚持下,由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下令,曰:“定陶共王太后(傅老太婆)与孔乡侯傅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修逆无道。今令孝哀皇后退居桂宫。”桂宫是囚禁宫廷囚犯的地方。接着,第二道命令又到,再贬傅孝哀女士为平民,傅孝哀女士也只好自杀,大概只二十五岁,皇后群中,又多了一个横死的艳尸冤魂。她没有参与任何政治斗争,但她却死于政治斗争。  起飞燕女士知道她是为啥死的,而博孝哀女士却没有任何罪状.她唯一的罪状是,她是傅家的女儿。  ——王莽先生把傅老太婆恨入骨髓,所以接着是发掘她阁下的坟墓,理由是她和丁姬女士都是“外藩臣妾”,不应葬在首都长安,而应改葬到她们的封国定陶(山东省定陶县)。当挖掘傅老太婆的墓时,忽然崩陷,压死数百人,开棺后臭味传播数里之外。挖掘丁姬女士墓时,棺材忽然起火,王莽先生因而宣称那是上帝降的大火。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傅老太婆不先一年死掉,会发生什么残忍镜头。咦,怨毒之于人,深矣。王孝平  时代/一世纪○○·一○年代  其夫/西汉王朝第十四任皇帝刘箕子  遭遇/自焚隔绝母子之情  傅孝哀女士自杀后,下一届的皇后—一王莽先生的女儿登台。史书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依照我们自定的规则,称她为王孝平女士。王孝平女士跟傅孝哀女士,恰恰相反,傅孝哀女士是那么平淡庸碌,而王孝平女士却自始至终充满传奇。不过她们的命运却是一样,从生到死,都身不由主,虽然享尽世界上的荣华富贵,们跟大海里的一叶孤舟一样,被现实政治卷入无情的漩涡,最后冤沉海底。  王孝平女士地爹王莽先生,是全部故事的编剧兼导演,关于他阁下,我们不多加介绍,在《帝王之死》的篇幅里,他的表演,占更重要的位置。但我们又不能完全不介绍,离开了他这个混蛋老头,王孝平女士的故事即行悬空,无法了解。  前已言之,西汉王朝第十三任皇帝刘欣先生,于公元前一世纪一命告终,王莽先生重返政府,对傅丁二姓家族,展开大规模报复,政权再度滑到王姓家族手里。  刘欣先生没有儿子——我们再提醒读者老爷一句,专制政体中,没有儿子是一件可怕的不幸。依照血统的远近,只有迎接远在中山(河北省定县)的亲王刘箕子先生入承大统。刘箕子先生是冯媛女士的孙儿,刘兴先生的独子。第十二任皇帝刘骜先生选择皇位继承人时,刘欣先生胜利,刘兴先生失败,刘兴先生于返回他的封国中山后不久,就蒙主宠召,由儿子刘箕子先生继承亲王的爵位。而刘箕子先生生下来就有毛病,以致引起傅老太婆对冯媛女士的杀机。  这些都是往事,现在,刘欣先生翘了辫子,依照顺序,刘箕子先生是最近亲的皇族,当他于公元前一年被隆重接到长安,抱上金銮殿时,年才九岁,小学堂三年级的娃儿,还不能离开娘亲卫姬女士。卫姬女士是名门之女,老爹卫子豪先生,曾当过宫廷卫戍司令(卫尉),他妹妹做第十任皇帝刘询先生的姬妾(捷妤),长女做第十一任皇帝刘奭先生的姬妾(捷妤),都生儿育女。第十二任帝刘骜先生认为卫家的女儿都有生孩子的专长,就把卫子豪先生的幼女——卫姬女士,许配给他的弟弟刘兴先生,果然不负所望,生了一个男孩——刘箕子。好容易养到九岁,却被弄到千里之外的首都长安。  宝座是人人盼望的,刘箕子的爹刘兴先生,就曾为它奋斗过,现在突然间滑到孩子的手里,做母亲的卫姬女士,当然欢天喜地,乐不可支。依照惯例,很显然地政府会接她去长安,名正言顺地当皇太后。尤其在人情上,九岁的刘箕于娃儿是她的独生儿子,需要娘亲的照顾。然而,专制政治污浊而无情,形势已非当年,王莽先生正是独揽大权,把中央政府完全置于他控制之下。  好容易把傅丁二姓家族排除之后,他不允许凭空再冒出另一个新的傅丁家族。他采取的仍是老办法,坚持维持卫姬女士“外蕃臣妾”的地位,只加给卫姓家族一种没有实质权力的尊崇和荣耀,却拒绝她踏进皇宫。首先宣布由刘箕子先生的堂兄刘成都先生,继承亲王(中山王)  的爵位。然后,封卫姬女士为中山王国的王太后(孝王后),并把苦陉县(河北省无极县)作为她的采邑(汤沐邑),又把她的哥哥卫宝先生,弟弟卫玄先生,都封成准侯爵(关内侯)。  这跟当初对付傅老太婆的手段如出一辙,用政治力量,隔绝母子之情,主要的当然是使卫姓家族不能接触政权。王莽先生的儿子王宇先生警觉到潜伏的危险——  一旦太皇太后王政君女士完蛋,或一旦刘箕子先生长大,卫姓家族势必排山倒海而来,那时候以老爹王莽先生为首的王姓家族,将面临博丁二家覆灭的厄运。于是,他悄悄地写信给卫宝先生,教卫姬女士上书给王政君女士,一方面表示谢恩,一方面抨击傅丁二家罪大恶极,希望迎合王莽先生的心理,准许她去首都照顾娃儿。老奸巨滑的王莽先生不会跳这个圈套,他用九岁娃儿皇帝刘箕子先生的名义,颁下诏令,曰:  中山孝王后(卫姬),深明为人后之义(宗法制度,一旦孩子过继给别人当儿子,就跟亲爹亲娘断绝父子母子关系),条陈故定陶傅太后(傅老太婆)丁姬(皇太后)悻天逆理,上僭位号。徙定陶王(刘景)于信都(河北省冀县),为共王(刘康)立庙于京师(长安),如天子制,不畏天命,侮圣人言,坏法乱度,居非其制,称非其号,是以皇天震怒,火烧其殿。六年之间,大命不遂,祸殃乃重。竟令孝哀皇帝(刘欣)受其余灾,大失天心,天命暴崩(柏老按:这就是说,刘欣先生的死,原来死于他祖母和他娘称皇太后之故),又令共皇(刘康)祭扫绝废,精魂无所归依。肤唯孝王后(卫姬)深说经义,明镜圣法,惧古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圣言,是乃久保一国,长率天禄,而今孝王(刘康)永享无疆之祀,福祥之大者也,联甚嘉之。小女孩成为政治斗争工具  这个诏令充满了暗示——暗示绝不允许卫姬女士“居非其制,称非其号”。但随着诏令而下的,却是更多物资上的赏赐,把故安(河北省易县)七千户人家加拨到卫姬女士的汤沐邑里,另外发给她和她的继子现任亲王刘成都先生,每人黄金一百斤。对召唤卫姬女士到长安一事,当然一字不提。  这是一种安抚,希望卫姬女士安份认命,不要再出什么花样。可是,卫姬女土不能忘掉自己的孩子,她怀念爱儿,日夜哭泣。这时候她才发现,她宁愿儿子留在身旁,也不愿儿子到千里外的长安当傀儡头目。孩子还小,还离不开母亲,做母亲的更不放心别人抚养,何况他还有病在身。  王宇先生不赞成老爹这种断恩绝义的心肠,他再度教导卫姬女土,要她表明态度,直接向太皇太后正式请求前来首都陪伴幼儿。万万料不到,来往的书信却落到密探之手。王莽先生的反应强烈而残忍,他把儿子王宇先生处决。对亲生儿子都能下毒手,对别人更不用说啦,为了斩草除根,卫姓家族,包括新封的两位准侯爵舅爷在内,也一律处决。卫宝先生的女儿这时正是中山王国的王后——刘成都先生妻子,也立刻逮捕,流放到南方两千公里外蛮荒地区的合浦(广东省合浦县)。  现在,卫家只剩下孤苦零什的卫姬女士一个人,已不怕她再兴风作浪。可怜的卫姬女士,在她刚要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却跌下来,全族跟着粉身碎骨。卫姬女士只有在警卫森严的王宫中,以泪洗面。十一年后的公元一○年,那时,刘姓西汉王朝已经覆亡,王姓新王朝已建立了一年,她才逝世,埋葬在丈夫刘兴先生墓旁,一直没有再见儿子一面。  王莽先生是什么时候兴起雄心,要篡夺西汉王朝政权,自己建立王朝的,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在他重返政府后,一切努力——包括杀掉自己儿子和卫姓家族,都是朝向夺权的目标急进,既解决了卫姓家族绊脚石,下一步就是更严厉地掌握皇帝刘箕子先生。而最好的掌握方法,莫过于把女儿嫁给他。  公元四年,王莽先生向姑妈王政君女士说,应该替年已十二岁的刘箕子先生选择妻子啦,王政君女士既老又昏,当然听侄儿的。王莽先生完全采用古礼——公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所用的古礼,在古礼中,皇帝不只单娶一位妻子,而是同时一下子就娶十二位妻子,术语称之为“天子十二女”,盖老婆如云,才能多生男孩也。王政君女士遂下令有关衙门,物色年龄相当的名门世家的美貌少女,造成名册,呈请裁夺。名门世家既不愿隐瞒(谁不愿女儿当皇后,自己当国丈耶),也不敢隐瞒(隐瞒便有“欺君之罪”,那可更糟),不久就把名册呈到皇帝那里,事实上是呈到王莽先生那里。他阁下一瞧,每一个候选女郎,都门阀煊赫,而王姓家族的女郎又占一半,他阁下的女儿王孝平女士,虽然也在其中,却没有必胜把握。  王莽先生这时候才发现他的“古礼”为他带来了政治危机,他必须解救这项危机。于是他采取以退为进战略,报告王政君女士曰:“我既没有特别的才能,我女儿也没有出众的容貌,请求准许把她剔除。”王老太婆一想,大概是他不想教王姓家族跟皇帝再亲上加亲吧,这种谦卑和忠贞,使她老人家深深感动,就吩咐有关衙门,王姓家族的女儿,一律取消。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王莽先生庞大的摇尾系统发动攻势,政府高级官员们纷纷向王政君女士呼吁,要求不必再行遴选啦,应该直接指定王莽先生的女儿当是后才对。全国各地中级以下官员和一些民众,接二连三而上,宣称王莽先生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不教他的女儿当皇后,却打算另选别家的女儿当是后,天下还有比这更荒谬更违礼悖情的事乎哉。  强大的压力使老糊涂王政君女士更加糊涂,只好尊重民意和舆论,宣布选定王莽先生的女儿做刘箕子先生的妻子。王莽先生表示他不敢当,更表示他的女儿也不敢当,折腾了一阵之后,他再度想起他的“古礼”,建议仍需要十一位美女作为陪嫁的侍妾(媵),并且请太皇太后先行派遣钦差大臣去查看自己女儿的相貌,是不是够得上水准,再请太皇太后指定星象家算卦,占卜吉凶。呜呼,这还有啥可查看的?还有啥可占卜的?在提出建议的时候,已有了肯定答案。但王莽先生仍要耍耍这些花招,表示他是迫不得已兼大公无私。  查看的结果是王莽先生的女儿妙不可言,占卜的结果更是上上大吉——卜辞曰:“金水旺相,父母得位,定主康强逢吉。”大事既已确定,紧跟着是订婚,一切仍是“古礼”,计聘金黄金二万斤(二万斤者,即三十二万两,这个数目能把人吓死),钱币二亿贯(一贯是一千个钱,依当时的购买力,二百个钱可供五口之家三个月的伙食,二亿贯就是二百亿钱,够台湾全岛小民吃一个月矣)。  ——西汉王朝开山老祖刘邦先生以流氓起家,穷得叮当作响,子孙却拥有这么大的财产,银子是哪里来的?由皇太后而公主  王莽先生既然决心夺取政权,整个国家都要装到腰包,当然不在乎什么黄金铜钱,而且为了表示谦让美德,他仅只接受铜钱四千万贯,就在这四千万贯中,还抽出三千三百万贯,分配给十一位侍女(媵)的娘家,每家得到三百万贯。这种漂亮的做法,引起一片喝彩,王莽先生就是需要这种喝彩。摇尾系统向太皇太后提出抗议说,皇后的聘礼只七百万贯,跟侍妾的聘礼相差无几,不但不公平,而且还有损皇后的尊严,要求增加。  王政君老太婆下令再增加二千三百万贯,连同王莽先生原留的七百万贯,共三千万贯。呜呼,王莽先生真是人杰,经他这么一搞,使国库又多支出二千三百万贯,这都是穷苦小民的纳税钱,却让王莽先生做了面子。但王莽先生仍继续上演特写镜头,就在四千万贯中,拨出一千万贯散发给比较穷困一点的王姓家族——他要使每一个可能利用的角色,对他都有感谢之情。摇尾系统又向太皇太后建议说,根据“古礼”,皇帝的岳父大人的封邑,至少应有五十方公里,而新野(河南省新野县)恰查出有良田二万五千六百顷,正好用来增加他的封邑。  王莽先生的目的既是全国土地,当然不要这小小的二万五千六百顷,所以坚决拒绝。  订婚热闹了一阵之后,接着是结婚,结婚当然比订婚更热闹。  公元四年二月的黄道吉日,首席宰相(大司徒)马宫先生,次席宰相(大司空)甄丰先生,护卫着皇帝专用的御轿御车(乘舆法驾),到王莽先生的公爵府迎娶新娘——王莽先生重返政府后就受封公爵(安汉公)。  派人代表迎娶,也是皇帝特权,民间的礼俗是,新郎必须亲自坐轿前往迎娶才行,可是新郎如果不是普通小民,而是皇帝,传统礼教就完全崩溃,盖传统礼教的权威是专门对付小民的也。刘箕子先生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家,不自己亲自迎娶,而只派代表,恐怕拳脚交加,遍体鳞伤矣。王孝平女士跟刘箕子先生一样,年才十三岁,十三岁正是初中学堂一二年级不懂事的孩子,这时妆扮就绪,坐上皇家御轿,抬到皇宫。呜呼,虽在两千年之后,我们仍可想象皇帝“大婚”时的盛大奇况,御林军夹道警戒,皇家迎娶和国戚送亲的壮观行列,使当时的首都长安,万人空巷,夹道欢呼。他们三生有幸,亲眼看到人间最惊心动魄的荣华富贵。——如果有人洞穿流光,看到这场荣华富贵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的可怕下场,恐怕血液都会冻结,呜呼。  结婚次年(公元六年)农历十二月八日,俗称“腊八”,王莽先生向皇帝兼女婿进献椒酒,却把毒药放在酒里,刘箕子先生一连肚痛了几天,一命告终。可怜的王孝平女士,只当了一年皇后,就成了寡妇,她恐怕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寡妇之一,才十四岁。刘箕子先生死后,再没有亲近的兄弟叔侄可以继承帝位,西汉王朝的皇统断绝。这时候王莽先生可以自己登台的,但他仍小心翼翼地进行,他在疏远的刘姓皇族中,挑选了一位两岁娃儿——刘婴先生,教他继承宝座。两岁娃儿是一个标准的傀儡,王孝平女主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太后,恐怕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皇太后之一。  刘婴娃儿被人抱着在龙椅上坐了四年,到了公元九年,王莽先生布置妥当,时机已经成熟,刘婴娃儿就被人再抱下来,年才五岁。——他所以当上西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是因为他年纪太小;而他所以在王朝覆灭后仍保持小命,没有像刘箕子先生那样被毒死,也是因为年纪太小。  王莽先生现在成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称为新王朝,表示一切都从头更新。把刘婴娃儿封为新王朝的公爵——定安公,而把已十八岁的女儿王孝平女士,封为新王朝的定安太后。王孝平女士是一个温柔的女孩,史书上称赞她“为人婉顺,而有节操”,她眼睁睁看着西汉王朝覆亡,自己绮丽的梦想被现实政治无情毁灭,落寞的心灵中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愤。但她处在夹缝之中,西汉王朝是自己的夫家,新王朝皇帝则是自己的老爹,使她无法选择,她唯一的反应是常常假装害病,拒绝朝见。王莽先生也感到对不起女儿,就改封她为“黄皇室主”,为她再婚铺路。“黄皇室主”是王莽先生根据古礼制定的怪名词,实际上就是“黄皇公主”。“黄皇”是啥?没有人知道,只有王莽先生知道。他阁下是“复古大王”,儒家学派的复古精神,在他身上发扬光大。他夺取政权后,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回复到公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时的原状,“黄皇室主”不过最小的花样之一。纵身火窟  王莽先生既有心为女择夫,俗语曰:“自古嫦娥爱少年”,他想找的是一位小白脸型的青年才俊,而这小白脸型青年才俊,必须是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家属。于是他看上了陆军将领(立国将军)孙建先生的儿子孙豫。孙豫先生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公子,名门巨阀心目中理想的女婿。当下召见孙建先生,跟他交换意见。王莽先生此时已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老爷,能跟皇帝老爷结成亲家,孙建先生当然高兴加三级。回家后告诉儿子,孙豫先生更大喜若狂,世界上娶妙龄公主为妻,已不容易,而他阁下还兼娶了妙龄“皇后”和妙龄“皇太后”为妻,更是空前绝后的荣耀,父子们决定按照王莽先生的指示进行。  那一天,王孝平女士又推说身体不适,不去朝见老爹。孙豫先生接到王莽先生的通知,立刻梳妆打扮,整装修容,油头粉面兼西服革履,胡子刮得光光的,皮鞋擦得亮亮的,上马时可能还临阵磨枪,吃了两粒维他命九,带着御医,前往探病,直接走向王孝平女士住的寝宫。她的寝宫不是柏杨先生家的客厅,只要敲开门,就可登堂入室,大放厥词。寝宫警卫森严,从来不见男人踪影,而宫女密布,一个陌生人根本跨不进去半步。可是孙豫先生却因奉有诏令,得以通行无阻。宫女们急忙禀报王孝平女士,她大吃一惊,盖往日都只有御医单独前来,今天怎么却派了一位将军之子带领,御医们不是不知道路呀?她只好出来相见。御医本是陪绑,胡乱问了几句,就告退出去,只留下孙豫先生在座。咦,那一年王孝子女士十九岁,加上营养又好,正是一朵初绽的嫩苞,娇艳欲滴,孙像先生想到这就是未来的妻子,免不了说了些赞美爱慕的话。王孝子女士立刻发现他的来意,转身退回内室,用皮鞭打她的宫女,责问她们怎么随便把乱七八糟的臭男人放了进来,这当然是打给孙豫先生听的,孙豫先生只好抱头鼠窜。  王莽先生得到报告,宣称女儿志在守节,遂取消为她物色夫婿的计划。  ——柏杨先生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认为这件事十分古怪,恐怕有诈。女儿、孙建、孙豫,以及一些老实的小民,几乎都跳进王莽先生的大鼓。皇帝老爷要想嫁女儿,在传统上,一纸命令就万事俱备。他陛下又严遵“古礼”,更不必费那么多手脚,古礼岂有让臭男人先到闺房中眉目传情的?即令不是古礼,而是当时的礼,也没有这一套。所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莽先生为了皇家的尊严,根本不希望女儿再嫁,故意派一个小子,去激起女儿的愤怒,来堵女儿的以及别人的口。  试想一想,在那种环境下,王孝平女士能张开双臂,抱住孙豫先生就亲个嘴乎哉?  我们的推断越想越对。用不了多久,就因为王孝平女士的婚事,引起一场政治上的屠杀。王莽先生最得力的亲密战友,封公爵的甄丰先生(就是代表刘箕子先生迎亲的那家伙),有一个封侯爵的儿子甄寻,担任首都长安市的市长(京兆尹),用王莽先生常用的伎俩,宣称上天显示,应效法公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的“古法”,把中国划分左右,以陕州(河南省陕县)为界,陕州以西的西中国,由甄丰先生当君主(右伯),陕州以东的东中国,由另一位亲密战友平晏先生当君主(左伯)。  王莽先生是靠这种鬼话连篇“符命”起家的,现在套到他头上,他不能不听从,只好下令照办。甄寻先生得到甜头,于是再杜撰第二次神意,上天又显示啦,显示的是:“黄皇室主应嫁甄寻。”嗟夫,得意不可再往,甄寻先生得意之后,又再往矣。王莽先生对分割中央政府权力的左右二伯,已咬牙切齿,现在报复机会来啦,他咆哮曰:“黄皇室主天下母,此可谓也。”下令逮捕甄寻,结果,老爹甄丰先生自杀,根据口供,包括公爵侯爵以及政府部长高级官员在内的数百人,一齐处决。  王孝平女士从此沉寂,在她坟墓一样平静的寝宫中,消耗她的青春年华。  这样过了十五个年头,公元二三年,全国各地打着西汉王朝旗号的民间武装力量,向长安进攻。该年十月,前锋攻入宣平门,长安两位年轻市民朱荣先生和张鱼先生,率顶着一群朋友,揭竿而起,投效前锋军营,作为向导,攻击皇宫,声震天地地呐喊曰:“反贼王莽,为啥不出来投降?”宫门紧闭,没有人回答。于是改用火攻,那一天刮着大风,风助火势,一片火海,烟屑冲天,直逼王孝干女士的寝宫。这时宫里已乱成一片,男的哭,女的叫,有的逃命,有的则认为情势不致坏到这种程度。王孝平女士站在那里,望着逼面如炙的熊熊烈火,一霎时流下眼泪,泣曰:“我还有什么面目,再见西汉王朝的皇家?”虽然仍有宫女劝阻,但她志向已决,向前狂奔过去,奋身往火窟中一跳,接着一声漫长的惨叫,刹那时美丽的胭体,化成一团灰烬,年才三十二岁,为她老爹的政治欲望,付出她的终身幸福和生命。「全文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皇后之死
皇后之死-2
皇后之死-3
皇后之死-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皇后之死
皇后之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