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味作者:汪涵【内容简介】 汪涵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味《有味》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用老散文的笔法,描写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等物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的边缘。汪涵用悠远的文字回味着过往,玩味着这些物件和老手艺,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亲情的眷恋、对事业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及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正文第1节:有味的礼物(1) 第2节:有味的礼物(2)第3节:有味的礼物(3) 第4节:靖巷香干(1)第5节:靖巷香干(2) 第6节:靖巷香干(3)第7节:靖巷香干(4) 第8节:靖巷香干(5)第9节:糍粑(1) 第10节:糍粑(2)第11节:糍粑(3) 第12节:糍粑(4)第13节:糍粑(5) 第14节:糍粑(6)第15节:糍粑(7) 第16节:木盆盛满漂流声(1)第17节:木盆盛满漂流声(2) 第18节:木盆盛满漂流声(3)第19节:木盆盛满漂流声(4) 第20节:木盆盛满漂流声(5)第21节:木盆盛满漂流声(6) 第22节:油布伞(1)第23节:油布伞(2) 第24节:油布伞(3)第25节:油布伞(4) 第26节:油布伞(5)第27节:油布伞(6) 第28节:油布伞(7)第29节:烟火神仙归隐记(1) 第30节:烟火神仙归隐记(2)第31节:烟火神仙归隐记(3) 第32节:烟火神仙归隐记(4)第33节:烟火神仙归隐记(5) 第34节:烟火神仙归隐记(6)第35节:烟火神仙归隐记(7) 有味的礼物 在我起了做这本书的念头的时候,时间还是夏天。夏天南方的太阳很毒,但烦乱总被不期而遇的大雨一洗而尽,为了与一条河流保持一样的沉静和从容,我经常去长沙附近的一个小镇散步,那个地方叫做靖港,那条河叫做沩水河。 靖港给我的美感在于它生活的节奏,它固执地在紧邻都市的地方保持了自己的时间感:那里的水鸟,总在黄昏的时候沿着固定的线路归巢。那里的木匠午睡醒来总在同一个时间,然后摆开自己的工具,打开他的窗户。那里的豆腐作坊,不用任何钟表,也知道在什么时候开磨最好。然后,开磨的豆香蔓延到整个石板长街。 虽然,这本书的存在并非由于靖港,但我心存感激,在那里的时光,总让我能够更好地明白自己。我和那里的老人和孩童,一起度过了很多个悠长的白昼。由于他们的启发,我找到了一些和时间交谈的奥秘。比如,在哪里散步,才能踩到松软的褐土;听到哪一种鸟叫,就知道夏天其实已经过去了。而看到那些淡蓝的野菊,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抬起脚,它们从不需要任何的移植,就开得茂盛自在。 因为这些可爱的存在,时间开始明亮起来,那些让我感悟的物件和人物,也在我的脑海里像野菊花一样生长。 于是,我就开始了写作和整理,时间往往在深夜。在深夜的写作,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敏锐的认识。有时候我沉沉睡去,经常梦见童年,据说大多数人的写作都与童年有关。至于我,梦大都会发生在清晨,在半明半暗的时候,在天边红褐色的残霭即将变成白色的流云的时候,我有时松开手上的笔(我是一个至今也不会用电脑的人),梦见童年回归,母亲用鸡毛掸子给我打扫房间,沉静的动作里有着某种永恒。 我由此写下了鸡毛掸子,写下了靖港,也写下了木盆、豆腐干、古琴,还有墨条这些精巧或者平凡的物件。在清早我快出门的时候,这些物件仍然在,它们有的在我房间里,有的还在记忆中闪烁,只是,它们都还未曾醒来。我相信,它们和靖港一样有自己的时间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从这里开始要改“它们”为“他们”,在清晨,我不会去惊扰他们,就像母亲从不会去惊扰我的梦。 对于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和他们的制作者之间的关系,在写作的时候我曾经想过无数次,木盆和古琴这些肯定都听到过我写作的动静,并和我有过交流。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了如指掌。通过写作,我确立了与他们的朋友关系。也因为他们,我还算是一个有味的人。第2节:有味的礼物(2) 有一天,我想起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礼物》: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我突然感觉到用它来形容这些东西是多么的好,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想去占有的时候,他该是多么的快乐,就像我的那些好朋友那样,比如制琴的朴云子,做豆腐干的老李,做木匠的于爹。 但想要把这一切的感受写下来,我还是感觉到了难度。其实,我对文字,向来是心存敬畏的,尤其是在必须要让自己写得有味的时候,所以迟迟不敢下笔。我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尽管我有那么多不良嗜好,写毛笔字,搞篆刻,养虫子,做木工,玩核桃,玩葫芦??做这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儿,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假如有一天,虫子给冻死了,葫芦被摔坏了,出了这些事情,肯定比在节目现场穿反了裤子更让人揪心。把玩这些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好处,那就是不用连累别人和我一起伤心。而把这些写成文字就不一样了,我一定得想清楚,我给大家说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一个木匠,炒一碟香干,这些肯定都是有味的好事情,靖港也是个相当有味的地方,而当它们变成文字之后,是否还会变得香气四溢,我一直不敢想象。 其实这些大多都有不可说的意味在里面,《大品般若经》里有云:“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我相信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说的,它们有时候披上了世俗的外衣,躲在一些不世俗的地方。比如我在靖港的那些师傅和朋友们,都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地生活,享受阳光和各种气味。因为他们,以及他们手上的小物件,这种表达慢慢有变成文字的可能,木匠、墨工、折扇坊、油布伞、竹林、河流这些,都会比一个人更为长久地活着,它们比其他复杂的东西,更值得去记录。 你们肯定还想知道为什么我会写下这样的文字,这得从我的师承开始说起。我对文字的好坏评价,是有所偏执的。这并不会因为书籍报纸上那些刺激的标题发生改变,更不会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刺激,越来越滑稽,我的文字观也会有所变化。 我得感激我最早的师承。我生在苏州,小时候经常和我爷爷到园林里面去逛,接触了很多树木、小虫子、字画、碑林??这些东西都相当奇妙,它们的声响、形状和运动的方式都有奇特的美感,一直影响着我,我希望我文字里会有它们的DNA。长大之后我接触了更多的好东西,也无非是拿它们来作比较,那种美感相当的原始和直观,我从来就无法放弃。第3节:有味的礼物(3) 那些让我拍案叫绝的物件和文字,其实都有着相似的特征,比如沈复的《浮生六记》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些文字都相当的缓慢,这微观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每次我读到这些,也会怡然称快,沈复和张中行、董桥这许许多多的老先生,他们写下了那么多畅快的好文字,给了我无数快乐的夜晚,也无形中成为了我的师承。后来看到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引征陆桴亭的话,谈到生活和小物件之间的关系:“凡有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只是古人不唤作悟,唤作物格知至。”我更加坚定了把小物件写下去的兴趣,这种兴趣也不在于占有与否,而如苏东坡所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我一直想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对于那些曾经问过我生活意义的朋友,这本书也算一个小小的回答。文字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最主要的。我用文字去实现我日常生活的拼贴,努力用木盆、鸡毛掸子、糍粑、墨这些寻常的小物件,做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流俗的感悟,和一个不算模糊的答案,而不是我在舞台上的那些只言片语。假如你们能够从中看到当一个小工匠的有味生活,更加安心地过有味的日子,偶尔会感觉到我的存在,只希望你们能够会心地一笑,哪怕是面对在电视节目中的我也行,而不必努力去作那些不可说的阐释。 那些小物件、小生活,一直都比我更为重要。 最后,就以米沃什的那首《礼物》结语: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汪涵? 2009年12月于长沙六月斋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第4节:靖巷香干(1) 靖巷香干 正文 在我起了做这本书的念头的时候,时间还是夏天。夏天南方的太阳很毒,但烦乱总被不期而遇的大雨一洗而尽,为了与一条河流保持一样的沉静和从容,我经常去长沙附近的一个小镇散步,那个地方叫做靖港,那条河叫做沩水河。 靖港给我的美感在于它生活的节奏,它固执地在紧邻都市的地方保持了自己的时间感:那里的水鸟,总在黄昏的时候沿着固定的线路归巢。那里的木匠午睡醒来总在同一个时间,然后摆开自己的工具,打开他的窗户。那里的豆腐作坊,不用任何钟表,也知道在什么时候开磨最好。然后,开磨的豆香蔓延到整个石板长街。 虽然,这本书的存在并非由于靖港,但我心存感激,在那里的时光,总让我能够更好地明白自己。我和那里的老人和孩童,一起度过了很多个悠长的白昼。由于他们的启发,我找到了一些和时间交谈的奥秘。比如,在哪里散步,才能踩到松软的褐土;听到哪一种鸟叫,就知道夏天其实已经过去了。而看到那些淡蓝的野菊,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抬起脚,它们从不需要任何的移植,就开得茂盛自在。 因为这些可爱的存在,时间开始明亮起来,那些让我感悟的物件和人物,也在我的脑海里像野菊花一样生长。 于是,我就开始了写作和整理,时间往往在深夜。在深夜的写作,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敏锐的认识。有时候我沉沉睡去,经常梦见童年,据说大多数人的写作都与童年有关。至于我,梦大都会发生在清晨,在半明半暗的时候,在天边红褐色的残霭即将变成白色的流云的时候,我有时松开手上的笔(我是一个至今也不会用电脑的人),梦见童年回归,母亲用鸡毛掸子给我打扫房间,沉静的动作里有着某种永恒。 我由此写下了鸡毛掸子,写下了靖港,也写下了木盆、豆腐干、古琴,还有墨条这些精巧或者平凡的物件。在清早我快出门的时候,这些物件仍然在,它们有的在我房间里,有的还在记忆中闪烁,只是,它们都还未曾醒来。我相信,它们和靖港一样有自己的时间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从这里开始要改“它们”为“他们”,在清晨,我不会去惊扰他们,就像母亲从不会去惊扰我的梦。 对于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和他们的制作者之间的关系,在写作的时候我曾经想过无数次,木盆和古琴这些肯定都听到过我写作的动静,并和我有过交流。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了如指掌。通过写作,我确立了与他们的朋友关系。也因为他们,我还算是一个有味的人。第5节:靖巷香干(2) 有一天,我想起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礼物》: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我突然感觉到用它来形容这些东西是多么的好,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想去占有的时候,他该是多么的快乐,就像我的那些好朋友那样,比如制琴的朴云子,做豆腐干的老李,做木匠的于爹。 但想要把这一切的感受写下来,我还是感觉到了难度。其实,我对文字,向来是心存敬畏的,尤其是在必须要让自己写得有味的时候,所以迟迟不敢下笔。我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尽管我有那么多不良嗜好,写毛笔字,搞篆刻,养虫子,做木工,玩核桃,玩葫芦??做这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儿,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假如有一天,虫子给冻死了,葫芦被摔坏了,出了这些事情,肯定比在节目现场穿反了裤子更让人揪心。把玩这些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好处,那就是不用连累别人和我一起伤心。而把这些写成文字就不一样了,我一定得想清楚,我给大家说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一个木匠,炒一碟香干,这些肯定都是有味的好事情,靖港也是个相当有味的地方,而当它们变成文字之后,是否还会变得香气四溢,我一直不敢想象。 其实这些大多都有不可说的意味在里面,《大品般若经》里有云:“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我相信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说的,它们有时候披上了世俗的外衣,躲在一些不世俗的地方。比如我在靖港的那些师傅和朋友们,都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地生活,享受阳光和各种气味。因为他们,以及他们手上的小物件,这种表达慢慢有变成文字的可能,木匠、墨工、折扇坊、油布伞、竹林、河流这些,都会比一个人更为长久地活着,它们比其他复杂的东西,更值得去记录。 你们肯定还想知道为什么我会写下这样的文字,这得从我的师承开始说起。我对文字的好坏评价,是有所偏执的。这并不会因为书籍报纸上那些刺激的标题发生改变,更不会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刺激,越来越滑稽,我的文字观也会有所变化。 我得感激我最早的师承。我生在苏州,小时候经常和我爷爷到园林里面去逛,接触了很多树木、小虫子、字画、碑林??这些东西都相当奇妙,它们的声响、形状和运动的方式都有奇特的美感,一直影响着我,我希望我文字里会有它们的DNA。长大之后我接触了更多的好东西,也无非是拿它们来作比较,那种美感相当的原始和直观,我从来就无法放弃。第6节:靖巷香干(3) 那些让我拍案叫绝的物件和文字,其实都有着相似的特征,比如沈复的《浮生六记》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些文字都相当的缓慢,这微观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每次我读到这些,也会怡然称快,沈复和张中行、董桥这许许多多的老先生,他们写下了那么多畅快的好文字,给了我无数快乐的夜晚,也无形中成为了我的师承。后来看到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引征陆桴亭的话,谈到生活和小物件之间的关系:“凡有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只是古人不唤作悟,唤作物格知至。”我更加坚定了把小物件写下去的兴趣,这种兴趣也不在于占有与否,而如苏东坡所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我一直想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对于那些曾经问过我生活意义的朋友,这本书也算一个小小的回答。文字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最主要的。我用文字去实现我日常生活的拼贴,努力用木盆、鸡毛掸子、糍粑、墨这些寻常的小物件,做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流俗的感悟,和一个不算模糊的答案,而不是我在舞台上的那些只言片语。假如你们能够从中看到当一个小工匠的有味生活,更加安心地过有味的日子,偶尔会感觉到我的存在,只希望你们能够会心地一笑,哪怕是面对在电视节目中的我也行,而不必努力去作那些不可说的阐释。 那些小物件、小生活,一直都比我更为重要。 最后,就以米沃什的那首《礼物》结语: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汪涵? 2009年12月于长沙六月斋 制作步骤第7节:靖巷香干(4) 原料: 熟石膏、优质黄豆、酱油、精盐、桂皮、香葱、姜丁、味精、清水适量。 泡豆: 将洗净后的黄豆倒入缸中,加入清水浸泡。 磨糊过箩、煮浆 将浸泡后的黄豆磨成豆浆,并装入自备的白布袋里,榨取其汁。将豆汁倒入锅内烧煮至沸,取出备用。 点卤上豆腐脑、打块 取少许熟石膏加适量清水,调匀后倒入缸内,再把煮沸的豆浆慢慢注入缸内并搅拌,片刻之后,使豆浆凝固成豆腐脑。 准备一个大小适中的压制框的压制板(能在方框内上下活动自如为好),同时备好一块面积比压制板大两倍的白纱布,将木框平放在底板上,铺上白纱布,然后舀入凝固的豆腐脑,装满后填平。 切块榨压 把白纱布的四角扎起,盖上压制板,加上重物压制。当压出大约三分之一的水分时,卸去重物,取出压干的豆干,用刀切成方块后投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取出。 卤制 取适量清水倒入锅内,再把姜丁、桂皮、精盐与酱油、香葱、味精等一起投入锅中,用旺火烧沸,舀出作为卤水待用。 白坯、浸泡盐水、煮豆干 把清水倒入锅内烧开,放入豆干煮沸一会儿之后,晾冷。取精盐掺清水搅匀,再把已晾冷的豆干置于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再投入豆干,煮半小时左右,取一块豆干,观察颜色。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如色、味欠佳,可继续烧煮,直至色香俱全,即为香干。 意趣小识 靖港香干|靖港香干历史悠久,在清朝年间靖港“秦玉太”香干就已闻名遐迩,后来,“秦玉太”香干改名为“闲太干子”。解放前靖港镇有十三家做香干的(其中李家、陈家的香干做得最好)。现在还有数家香干店,香干品质上乘,长沙等地的人都知道靖港香干好吃。 靖港香干按颜色分为黄、白、青干子,材料都一样,只是做法不同,味道不一样。黄、青干子多一道卤的程序,而白干子不需要卤。卤料不一样,使得卤出的干子分为黄、青两种。 靖港人做香干有优良的传统,解放前做香干的人,一般都入会,会员研究做香干的技术,并相互交流。大家学这门手艺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不计较成本,只讲究质量和信誉。 攸县香干|“攸县小吃神州俏,香干血鸭剁辣椒”,在攸县小吃中居于首位的攸县香干,一直深受推崇。据《攸县志》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攸县香干就小有名气了,攸县城乡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皇图岭的香干,东乡的原坛酒,新市的麻鸭,网岭的麻饼糖,尝过之后永不忘。”现在攸县香干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品尝的人与日俱增。第8节:靖巷香干(5) 攸县香干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二:攸县的水质好,极少污染;攸县香干的加工工艺讲究。做香干用水最重要,攸河上游的酒埠江,汇入了漕泊禹王洞的天然矿泉水、皮佳洞过滤的阴河水和柏市的温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水质。 长沙“德”字香干|香干上面印有一个凸出的字,具有商标意义,这始于十九世纪,印字香干因此赢得信誉。 过去长沙有“德”字、“泰”字两种香干,均价廉物美,质量过硬,横切竖切无渣无孔,可谓“快刀切豆腐两面光”。“德”字香干为俞德馨斋首创。俞德馨斋开设于长沙青石桥(即今解放路),是乾隆年间由浙江绍兴迁来长沙的一家小店。光绪年间,店家请名匠用24副黄杨木雕刻了1536个“德”字,每字一块,即每天生产1536块香干,每块售钱两枚。 当时有一首流行语:“青石桥,有干子,德馨斋的香干子。烂板钱,吃包子,留了青蚨买干子。”因为当时有两种制钱,一种平整完好的叫“青蚨”,一种凸凹不平的称为“烂板”。“烂板”可以用在茶馆买包子,但“德”字香干却不收“烂板”钱。 宁波楼茂记香干|香干是宁波人最常吃也很爱吃的一种豆制食品,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宁波楼茂记香干最为脍炙人口。 相传,楼氏最先开设的是一家豆腐作坊,做的是豆腐、豆芽、素鸡、千层、油豆腐、香干。有一年,楼茂记老板收留了一位病危的外埠老人,那老人在临死前,为感谢楼老板的恩德,把祖传的精制香干秘方传授给了他。楼老板按照秘方,果然制作出了色香味俱佳的香干,从此名声大振。 福建长汀豆腐干|“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这是瞿秋白烈士在长汀狱中写的《多余的话》中的最后一句。瞿秋白对豆腐的赞语,与他在狱中常吃长汀豆腐有关系。 据《天禄识余》记载,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门下术士首创,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化学”食品。长汀豆腐干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 涵舍故事 千里香干救孙膑|“朱仙镇豆腐干”是河南省的著名特产。两千多年前,著名军事家孙膑曾拜鬼谷子为师,与同门庞涓成为好友。后来,庞涓官拜魏惠王的大将,因为嫉贤妒能,设法把孙膑诓到魏国,挖其膝骨,并将其打入猪圈,欲使其永无翻身之日。 公道自在人心。在朱仙镇有个豆腐贩子王义,十分同情孙膑。他每天都要在猪圈边上放几块香干给孙膑吃,孙膑因此得以保命。后来,齐王赏识孙膑的才华,派出使臣买通了魏王手下,暗中救出孙膑。孙膑到了齐国之后,率领精兵,在马陵道大破魏军,庞涓被逼自杀。此可谓善恶终有报。 孙膑一刻不曾忘王义的大恩大德,遂将齐国的香干秘方传于王义。王义掌握了秘方,生意愈加红火,“朱仙镇豆腐干”也因此名声大噪。为了纪念孙膑,朱仙镇的百姓在镇西北修建了一座“孙子庙”。每逢初一、十五,镇上的豆腐贩子都要到“孙子庙”里焚香磕头,拜祭这位人人敬仰的孙老夫子。第9节:糍粑(1) 糍粑 正文 岁暮时分,镇上的馄饨铺都已经打烊了,唯一的小人书店也贴上了封条,街上乱跑的孩子越来越少,只有几只零散的鸡在巷子散步,光线在我的童年里越来越稀薄,这时候的南食店摆出了红红的鞭炮。 姨妈给土灶加上了一捆柴火,里面的芦苇秆子便噼噼啪啪地响了。我凑过去看热闹,额头被映得滚烫。妈妈在大锅里搅动着汤勺,她和姨妈大声说着话:“今年我们两家子在一起过,打牌就不缺脚了。再过半月守岁的时候,要崽伢子都穿好点,要把建刚的棉袄换掉。” 菜做好了,我去端汤,想不到瓷碗把我的手狠狠地烫了一下,我跳到一边拼命吹自己的手指头。妈妈在一旁看见了,叫我走开,自己麻利地端走了那只碗,看着她那轻松的表情和娴熟的动作,我觉得妈妈根本没有感觉到那只碗有多烫人。 晚饭我们吃湖藕炖排骨、辣椒炒腊肉,妈妈穿着红色纺绸棉袄,很好看,丝光随着她说话的节奏一闪一闪。我在桌子下用脚踢着表哥,她们的话我听得不是太清楚,好像讨论过年将要发生的事情。小镇的新年比不得城市里的烟花耀眼,但总有不一样的玩乐。比如,二表哥很会放鞭炮,特别是冲天炮,他从来不怕冲天炮烧了他的手,敢用它瞄准任何东西发射,当然是背着大人进行的。我清楚记得,有一次他用冲天炮击中了田里一只在找食的黄狗,狗一声惨叫之后开始仓皇逃窜,我身上都笑出了汗。 我开始期盼过年的大仪仗,尤其是鞭炮和压岁钱。那用红纸包着的钱去年有一块之多,今年很有可能是两块;还有耍龙灯,那些耍龙灯的都扎着威武的腰带,嘿嘿呵呵地大喊一阵,然后管人家要上几块糍粑就走;至于鞭炮呢,我希望是一挂千字鞭。记得有一年春节我生病了,只有在窗口看其他小朋友玩的份,自己什么都没有玩上。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发着烧,哥哥拿着两分钱到小卖部买了一包姜,对我说,只要吃了姜,多穿几件衣服,蒙头大睡,病就会好。结果等妈妈回来,生姜使我的体温直接升到了四十度,都能烤爆米花了。那个时候我还在城里,并不知道乡下过年有这么好玩。第10节:糍粑(2) 二表哥抢了好大一块骨头在碗里,他说:“建刚,晚上敢和我出去不?” 姨妈马上敲了一下他的手:“晚上莫带他乱跑咯,他前年过年就发烧了。” 二表哥说:“你不晓得,五舅家说今天晚上打糍粑,几个哥哥都去帮忙,我带建刚去看看,看不得啊?” 糍粑么?我想起来了,手冷的时候喜欢在炭火上烤糍粑,烤糍粑的时候冻疮就不会痒了。糍粑里面塞上腊八豆,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我心中好奇,这个打糍粑不晓得是怎么个打法? 我就说:“我要去嘞。” 妈妈咕嘟又喝下一小口汤,没有说什么。姨妈说穿多点就可以去,她起身从大柜里取出一支手电筒,掼到了二表哥的怀里,然后拿出一条围巾,说把建刚包扎实了。 出发 外面寒气好大,还起了一点点薄雾,我们钻出巷子,看到田埂像一条黑色的长蛇钻到黑夜尽头,不知道我们到底要走多远。二表哥的手电筒一晃一晃,照到了好多草窝子,还有蛤蟆洞,表哥探了探脚,说:“建刚,你们城里伢子不晓得走夜路,在乡里有月亮的时候,你在田上就要捡黑的走,黑的地方没有水,亮的就是水,你走亮的就踩到水坑了。”我说:“我反正跟着你走,你不带我晚上就不出去。”说着说着,二表哥走得快了起来,一脚绊到一个草窝子,他骂了一声,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我赶忙拿过手电筒来,说我来打着咯,你指哪里我就打到哪里。我想要是有火把就好了,火把在电影里被扎头巾的汉子打着,他的额头出好多汗,火把好暖和啊,特别是有一长溜火把在一起的时候,像一条火龙在夜晚往前冲。 表哥越走越快,我估计他是要让身体赶快发烫吧,路上看到几个水窝里都结了薄冰,发着细碎的寒光,我使劲扯了扯围巾,说:“还有好远咯,我都要走不动了。”二表哥说:“你走不动我就背你咯。” 我说:“不要你背,你背要踩蛇。" 二表哥说:“都腊月了,哪里来的蛇?你要想踩蛇,过完年再来,这里到处都是乌梢蛇、菜花蛇,我带你去,踩一条可以拿到供销社卖五块,还可以去塘里踩黄鳝。” 我们路上看见一个打鱼的,他一个人在一片大池塘边上,把网子扯几下,池塘上的月亮就马上碎了,我好像还听到螃蟹吐泡泡的声音,其实那可能是鱼篓子里的鱼发出来的。我之后想起来,那很可能是黄咕鱼,这种鱼最不安分,没有水还能跳好长的时间。那个人穿了双套鞋,冷得不行,又跺脚又哈气,可能收成也不怎么好。表哥远远喊道:“劲宝,你要早点回去嘞,下午我听见你爸爸说要搭灶熏鱼,你连鱼都没有腌。”那个人说:“等你转来,我再打几条,我们一起走咯。”第11节:糍粑(3) 我看过表哥淳朴的乐子,那天他带我去过镇上买四角钱一斤的鱼,又给我买一分钱两颗的姜糖,这些小东西让我觉得小镇煞是可爱。好像在这个乡下,所有的人都和他很熟悉。他每天跑来跑去,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打招呼,他和生意人扯谈,然后拉人打纸牌,让我见识了好多东西。这今晚的打糍粑,又不知道是什么光景。 遥远的灯 五舅家的灯火慢慢看清楚了,从越来越浓的白雾中传出一群汉子的喊声。表哥一脚踢到一个大蔑笼子,估计那是装糯米剩下的,他呸了一声,带着我推门冲进去,大声喊:“我把姨妈的仔带过来了。” 五舅的屋子里挤了七八个汉子,他们蹲在木凳上吃最后几口烟,守着一个巨大的石臼,他们笑得很厉害,没有想到这么晚了还有人突然会跳进来,尤其是表哥这样令人高兴的人。他们笑得油灯都有点摇,五舅说:“你来了就好,先带点给你妈妈拿去。” 二表哥给我扯去围巾,然后拿了张小凳,让我坐端正了,他拨了一下炭火盆子,看上面放着的水壶稳不稳。我想既然这么多人挤在这里,打糍粑肯定是个不得了的事情。 一大盆糯米端上来了,一直码到起了尖,那是刚刚蒸好的。五舅把糯米倒到石臼里,然后又加上了一大盆。那群汉子先洗了手,每人去侧屋里拿了根大木棍,把木棍也仔细洗了,然后一起挤到石臼边上,一起喊到:“腊月八,打粑粑,打得好,大家呷。”这像符咒一样的话语,使得打糍粑充满了神秘的仪式感,然后他们放下木棍,在石臼里乱剁。 我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场景,这比父亲修汽车有意思多了,我把小脑袋挤了进去,哈哈大笑,那群汉子肯定听不到,我的声音实在太小了。他们都嘿呀嘿呀一起在喊,木棍变成了千百根,它们运动的弧线有了幻影,糯米马上被捣成了糊糊,在嘿呀嘿呀的声音中,又马上被捣成了饼,这种集体劳动的节奏似有似无,他们有时候像各自在捣自己的,有时候又像在一起捣,木棍扬起了优美的线条,我心中发誓以后一定得把它们画下来。它们捣在石臼里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一直可以传到地下。五舅看见捣得差不多了,就插进来指挥,他沙着喉咙大喊一声,说:“起!”那些汉子都一起把木棍向上扬起,黏在木棍上的糍粑团被扬得高高的,一团白光一闪,糍粑团被整个翻了一个边,然后扑哧落下,热气猛地一腾,他们的脸都看不清楚了,巨大的糯米香味弥漫开来,但是没有烤糍粑时的焦味。第12节:糍粑(4) 汉子们累了,说今天只怕打得两百斤,做得几个好大的糍粑,搞不好明年的糯米还得涨两分,今年打多点算是划算的。他们脱下毛衣,都穿着衬衣,又抽了一下烟,把手重新洗了洗。接着,他们聊起今年的收成,城里又来了哪些亲戚过年。 二表哥递过棒子来,上面沾了好多熟糯米,他喊我尝一口,我就吃了一口,温软的香味至今我还留在脑海中。 一会儿,他们又重新开始劳作了,要让糍粑最后成形。但是我困了,那些汉子的身影在我眼睛里晃来晃去,越来越模糊。 新年的礼物 迷糊中表哥背着我走了好远,糯米的热气逐渐散去,冷风吹进了脑袋里,我隐约听到表哥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他走得吃力了,还在路上喊了些什么,估计是那个打鱼的人。那片暗黑的鱼塘没有灯火,或许那个打鱼人的套鞋都湿透了吧。寒气让我紧紧缩住了身体,我爬在表哥的背上,歪着小脑袋,梦中的新年悄悄到来,我梦到姨妈给我买了一挂千字鞭。 新年过完了,我吃了好多大碗的扣肉,还有腊鱼。与姨妈道别之后,我和妈妈回家了,姨妈送给我们一个巨大的糍粑,有好几十斤,我妈妈看着那个大糍粑有点犯愁,姨妈就说:“收下吧,收下吧,你这糍粑吃得半年,就当在我家继续过了半年好了。”妈妈有点感动。乡下人就是如此,家里的鱼肉米恨不得都能送给客人就好,巴不得你能把她所有的东西都背走就好。表哥帮我们把那个糍粑扛上送我们的拖拉机,他说:“下次你来我们就不去打糍粑了,我们和那个人一起打鱼去,去打好多鲢子鱼,还有黄咕鱼。”拖拉机启动了,冒出很多白烟,开走的时候,我想起了表哥宽宽的背,心里有点不舍,差点就要哭了。表哥又大喊了一声:“你下次来记得,要你爸爸给我做个铁环。” 那个糍粑实在太重了,我和妈妈抬着糍粑,要先到县城,再坐长途客车回湘潭,我记得那天我们在县城找不着车,就抬着糍粑往汽车站赶,我很早就没有了力气,妈妈都累得抬不动了。这时候身边有辆板车停了下来,拉板车的是个好老头,他是个好心人,一直把我们拉到了汽车站,还死活不要钱。 受了这次乡下远征的影响,后来我无比喜欢在炭火上烤糍粑,这算是我最早学会的一种厨艺,比煎鸡蛋更早。我大口吸入它的焦香味道,看着它由硬慢慢融化到柔软,这个过程象征了我缓慢的童年。炭火忽明忽暗,糍粑上面会慢慢鼓胀,长出很多焦黑的疙瘩,最后它扑哧扑哧鼓起大泡,腊八豆就可以放在这里面。我在温暖的新年里,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又隐隐感到失去乡下幸福的惆怅。那条通向五舅家的道路缓缓淌出了雪水,天寒的时候,那些汉子晃动的身影不知为何就突然不见了。窗外鞭炮终于噼噼啪啪地响了,过年了,过年了。我的玻璃窗,永远被妈妈擦得很干净。第13节:糍粑(5) 又见表哥 表哥后来还来过城里一次,背着一个巨大的糍粑,用化肥袋子装着,坐了几十里的公共汽车,那些汽车上的农民,都背着糍粑、干鱼之类的东西,操着镇里的口音,去看城里的亲戚,或者是去赶集。他进来的时候有点腼腆,好像和我都有些生分了。能看出来,他又长结实了,一个人就能拿那么大一块糍粑。他不停地搓着手,说:“想不到你也长这么高了,要是你爸爸多给你吃糍粑,你会长得更快点。我得和你叮嘱一下,要是你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你自己烤,定不要烫了口舌。”他把糍粑放到厨房里,告诉我记得要用水给泡上,然后在桌子上翻我写的字,说写的真不错,自己好多还不认得。表哥已经是一个黑红脸膛的汉子,该找媳妇了。我说表哥你记不记得那年你带我去看打糍粑。表哥说:“哪里会不记得,你趴在我的背上睡得好沉,我回来的时候摔了好几跤,都摔不醒你。第二天还被你姨妈打,我的裤子全部破了。” 我也想起来了,第二天早上我醒来的时候,嘴边还硬硬的,那是结了壳的糯米,表哥忘记给我擦了,但姨妈也不再骂他。 制作步骤 泡糯米 将糯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以上,把糯米中的水分滤干。 蒸制 把泡好滤干的糯米置于木甑里蒸熟。 抹油 在茶油中放入黄色的蜂蜡,加热融化,涂抹在桌面、门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捶捣 把糯米放进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捣。糯米黏性很强,一般需两个强壮的男人一上一下地「打」。 成形 在干净的器皿上撒些糯米粉,将捣烂的糯米置于其上揉搓,捏成小团或饼状。 阴干 将成形的糍粑放在通风干燥处阴干。将做好的糍粑浸泡在水中,定时换水,能长时间保存,可以从腊月吃到次年六七月份。 烤制 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烤。将糍粑放在微微明灭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不能太大,而且要不停地翻边倒面,使它两面均匀受热。糍粑渐渐鼓胀,表皮微微隆起,烤得像一个大包子时就大功告成了。 配糖 烤好的糍粑可以蘸糖吃,或将糖灌入糍粑中,等其中的热度将糖溶成糖水,此时糍粑入口甜香无比。 意趣小识 湘西糍粑|湘西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一尺五,寻常者约四寸许,三至八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第14节:糍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