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谈话之一    1  2004年,我还住在朝阳公园门外朋友家里,一天早上,楼上一个朋友给我送来一封信,是咪咪方从三藩市写来的。因为不知道我的地址,经过几个朋友之手耽搁了几个月才转到我这里,信皮儿已经有点皱了。她在信里写她就要高中毕业了,考上了东部一个我拼不出名字的公立大学的英文系,夏天就要从家里搬出去,租房子或者住学校宿舍。她有了一个男朋友,当地人,诚实、文字能力强、理智但是沮丧——她在信中问我“是不是和我爸有点像”。她说,她的理想就是尽快念完这四年大学,然后回北京找一个小学教英语,然后每天混,写剧本或者小说。她信中的原话是“过一个北京女孩该过的日子”。咪咪方十三岁跟妈妈移民美国,一直不习惯加州和英语,想北京。她念十年级那年放暑假自己回过一趟北京,我请她吃东西,孩子说想回中国读大学。我跟孩子说,你已经考不上中国的大学了,你的中文就停在十三岁,之后接受的认识都是英文的,翻回中文理解力就钝了一步,怎么能和本地那些一心通过考试解放自己一直都在本地语言环境中的孩子竞争。想回来也要在外边念完大学,假装留学归来。我还对孩子说,北京作为一个新的消费中心,过去那种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你不要太理想主义。  咪咪方在信中问我,她爸爸理想主义吗,还是一个经常感到沮丧的人?是不是一直都在压抑着一种情绪?她和父亲住的那几年还太幼稚,不是很理解他,问我能不能告诉她一些关于她父亲的事,“他到底有没有信基督一天主教”。咪咪方在信中留了她的电子邮箱地址,我给她回了邮件,说信收到了,祝贺她考上大学,告诉她我的邮箱地址和手机号码,以便联系;告诉她我的看法是她父亲没有真信基督一天主教,他最后那几天的精神状态毋宁说是迷惘。  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得在那封邮件里还说了什么,只记得写邮件时的心情:难过,有一点激动,觉得孩子还太小,很多话不能说,尤其不能隔着天空说。想等到她再大一点,多接触一些类型不同的人,结两次婚,自己经过一些哀乐,那时候还想问,再当面跟她聊。咪咪方信中夹有一张她自己的照片,人在阳光中笑,紧张、单薄、有所保留,和方言十几岁时一模一样,只是个女孩。  邮件发出后没有回音,也许是孩子忙,新生活,总是有顾不上,按旧中国的标准,进入大学也算走上社会了,也许是我把她邮箱字母大小写拼错了她没收到,我总是不能正确拼写英文,不知道。我以为很快就能见到她,也没太在意这件事。第一个十年,夏天学生放假,高速公路堵车,飞机一架架横着从天上过,我会想一下咪咪方,手机上进来不熟悉的号码001什么的,会闪一念是她?人有太多理由不互相联系,久之,这份惦念也淡了,只是在机场接人、欢场熬夜,身边走过年轻讲英语的圆脸果儿喜欢多看一眼——都忘了为什么了。  慢慢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过去了。一代代果儿苍了,下了枝头。我也从中年步入老年。一生交的朋友都散了,各回各家,建立养老公社共度晚年的计划成了泡影。住在城里的费用太高,我收集了一下自己的存款,照目前的方式活,活不到八十就要沿街乞讨,而照紫微斗数的预测,我的寿命是八十四。朋友也都穷了,老住人家也不合适。于是收拾下自己的一点衣物,告别了最后一个房东,自个儿搬到五环外早年也是朋友给置下的一所小房子里,不出门,也不再上网和记日子,我的时代已经落幕,该尽的心都尽了,剩下要做的是把阳寿度完,不闹事,不出妖蛾子,安静本分地等着自己的命盘跑光最后一秒。这个世界已经与我无关,我每天眯在床上,补这辈子缺的觉,醒了就看窗外天空,看蔚蓝,时刻准备着这个大家伙嗖一下跑掉——翻脸。  酷热三年后又是豪雨三年,春天也不见晴日,门前的玉兰没抱成朵儿就成湿纸了。这年暮春有人给我打了个电话——报了半天名儿没想起来——说,上世纪我们一起玩得很好的一个孤老头在家里花盆拉了一泡屎再也没站起来,几天后成了酱豆腐被警察送去火化。“北京市老联”、“孤联”联合出钱买了棵柿子树,把他栽在密云水库山上的“万人林”。遗产律师来处理遗物,网上到处发消息找他的后人,一个和他住同楼,年前还帮他买过小苏打丁烷气简和一瓶医用酒精的孤老太太,也是我们旧果儿,才得知。孤老太太建议大家到密云春游一趟,顺便给树浇浇水。没一个人响应,都说腿脚不方便,有事儿。求了一圈儿,比较多的态度是就近找个地方让活着的人聚聚。上世纪也忘了谁说过,人死了,开个欢送会,让剩下的人有个理由乐乐。孤老太太上世纪就特别爱操办把生人变熟,把熟人弄腻这种活动,过两天电话打回来,说地方找好了,上世纪我们常去的酒吧还剩一个“蒋9”在营业,还在原来的地方,是蒋号的孙子在经营,已经跟蒋孙说好了,包他一夜。  天上往下掉槐树穗子那天夜里,我进了蒋9,看见一群苍鹭和信天翁朝我狞笑。我做了充分现实很残酷的心理准备,但现实比我的准备还残酷,我问他们:咱们熟吗?他们说,瞧你丫那操性。我伸出我的手,那是一只爪子。  一帮妖怪坐下,都先要杯子,清水,泡上自己的假牙,再要一只干净杯子,打听都有什么喝的——所有人都在讲话,讲出来的话哪儿都不挨着哪儿——有人忽然轻浮了,也不知为什么;一男一女明明和这里所有人都睡过,现在装耳背一个名字都想不起来。  摘下假牙,我立刻看不见自己嘴了——这屋里所有脸,鼻子以下都是塌的。忽然一堆爪子举起杯,一片牙床声,也没听清为什么,人人都把酒倒自己下巴和领口里,洗了把脖子,而且立刻就有人腮帮子一耷拉——醉了。蒋孙站在门口不进来,和街上的人说话,说不认识我们,我都听见了。  咪咪方一直在楼下倒水递手纸,擦人,擦桌子。引导并腋托女士迈厕所门槛,坐下,起来,冲水,再给送回来。有老奶奶对着厕所镜子哭,还给捶背。到下半夜,有的人坐着睡着了,假装疯魔的嗓子劈掉,全屋人进入发呆阶段,她绕开一地腿走过来,向正在玩手机的我进行自我介绍,问在座哪一位是我哥哥。  我早就猜出她大概是谁的女儿,也是中年发福的妇人,问了一下年龄,正是当年她父亲去世时的年龄。我说我就是我,我哥哥已经去世了。  她自我介绍说她是联合国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这次来中国就是考察中国申报的一项遗产:小说。同时她也是研究人类学的,想找个时间跟我聊聊。  我说你是什么?——她说完她是联合国的我就空白了,后面的话没听见。  她又说了一遍她是什么。  我说噢噢很好。  她问我什么时候有时间和方便。  我说现在吃什么都不香,就是睡眠还可以,托您的福,一天还能睡十二个小时以上,就是十二个小时要起来十二次上厕所。  她说给我打过电话可是永远没人接。  我说我这个那么不怕冷的人,现在六月还要生暖气,见到点阳光就像蛾子一样凑过去。  她说有我的地址可以开车去我那里。  我说千万不要买我们那儿的房子,别听销售说得好听,一条新航线经过我们头顶,附近婴儿妈妈都不出奶了。  聊了半天,她说您是不是不记得我是谁了。  我说您不是联合国的么。她说是是,又从头自我介绍。我又空白了。回过神来,听到她说她大学不慎交了个书呆子男朋友就继续念下去了。书呆子得了一奖学金去欧洲,她也弄了一笔奖学金跟着,书呆子弄了一奖学金去南非洲,她没弄上奖学金就生闯了去跟着,到书呆子向全世界申请准备去南极洲,她才发现书呆子不呆,是个旅游狂,这一绷子奔出去已是小十年了,地方没少去,十年环球旅行。  到了南极,企鹅出来迎接他们,书呆子流泪了。说到地方了,从此搬去和企鹅住,不再和人说话。她找书呆子他妈调出书呆子小时候看病的档案,全明白了,书呆子是小儿自闭来的。  念书有念好自闭的。我说,听说过。  一般我隔几年回一次北京,她说,中国很重要么。但是每次落首都机场也觉得是到了一外国,人家跟我说中文,我还跟人家说英语,心里特别堵得慌想多呆几天往往没呆住又走了。  您终于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人了。我说。  也许吧,反正长大就意味着我总要变成一人,变成谁都是我。  我又空白了。她还那儿说:……入了籍,嫁了人,第一任丈夫……爷爷去过中国,生了一女,后来离婚,对方外遇。又和一个也说不上是哪国奔出来的华裔有过一次婚,她外遇。目前独身。后来混进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打一份工——还是您建议的呢进联合国工资免税——当年据说。一方面搞一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一方面——想北京了。转进北京一年了,还是一说话就搭错表情——您不觉得我北京话地道点了么,但渐渐找回点北京的感觉了。  我说没关系,在国外呆久的人都有点二。  她问,想起我是谁了?  我说,北京的,联合国。  她叹了口气,拍了拍我的手,问我下周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到我住的地方去看我。  我白天都不起床。  那晚上。——不是看您,是想跟您聊聊,我正写的一本书有些问题想请教您,您愿意帮助我吗?  什么书啊我问她,现在还有出版——纸媒么?  课题。她说。长篇博客。电媒——随您怎么说我只是沿用一种比较古老的说法方便您理解。  我说小说,听说过,我年轻时见过,到我刚上点岁数,中年,就已经是遗产了——怎么才申报啊?  要证明没有失传还有老艺人——当代的,很难……你懂我意思么?  当代,是眼摸前儿么?  她说国际上划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往下,之前到1949年是现代,1949年之前到“五四”是近代,再往前是古代。当然她说这样划分也是从俗。还有一种更俗更不科学的是按地域和心态划分,有佯狂时期,党同伐异时期,全体变成孙子时期,假装不是孙子时期和全被当成笑话全被消费期。至此,文学强迫自己冒充一股社会势力的现象被终结了。您是假装不是孙子期到全被当成笑话期的一个过渡人物,按哪种划分都在我写作的范围内,所以有些事想采访一下,请王老先生不要再推辞了。  我说,没听懂,你认错人了,您把我当谁了。  她说您是我大爷,我可是您一晚辈。  不对啊。我说。没写过字,怎么就成人物了。哎哎,我喊一老太太转脸儿:你不信我,你问问她——这屋都是我多少年的老弟弟老妹妹,我的事儿全知道——老妹妹,她说我弄过小说。  老妹妹目光炯炯:你不加一“老”字会死啊?  对咪咪方:女士你可能真搞错了,没听说过他弄小说净听说他弄小买卖了,他倒腾,在朝阳一带,一辈子,娱乐业,听说过么?开夜店,隔几年倒闭一次,隔几年又冒出来;没听说他挣过钱,净瞧他坐饭店大堂商量事儿——真的,您是干吗的?  老妹妹脸盘子转得跟电扇似的:我十六岁就认识你,才发现一直不知道你是干吗的,前三十年还有人说你是点子呢。  我说我就记得我是个小贩,辛辛苦苦,什么好卖卖什么——一开始社会上都叫我朝阳小王,后来叫我北京老王,后来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我也老了,碰见谁都比我小,再出来卖也挺没劲的。  老妹妹:还卖过人口。  必须的那是是必须的。我抓住老妹妹手腕子:你给我,那是我的假牙。  对不起对不起我以为是我的呢。  咪咪方:您真不记得了?  我要真是一写字的我又何必这么操劳?我怎么不愿意省点心随便写点东西找个有势力的养起来。  咪咪方说如果您真是北京老王,那就曾经是一卖字人,您还卖过不少字书,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那一阵,是“没良心文学”代表作家。  字儿——视觉艺术?我说,我受累问一句,我代表作是什么呀?  《捏着半拉依然不紧》。咪咪方说。我上小学时,这书满大街摆着和另一个没良心派作家写的《人巨脏无比》并排——方言,这名儿您听着耳熟么?  书呢?你说得这么热闹拿一本出来我瞧瞧。  手上没带,搁家了,真的。  挨位八弟你们看过《捏着半拉依然不紧》吗?我回头问。  大家没听见。  我说,我要干过这样的事我不会忘的。  一老哥哥对咪咪方说,你别逗他了,他还以为自己被枪毙过现在是鬼,混在人堆里呢本来。  咪咪方一拍桌子:下次,下次我一定把那本书拿来,上面有照片,你看了就知道了。——把你的手机给我,我把我名字和电话输进去,下回打电话别不接。  说这话的时候我正从她的车里下来,车停在我家门口,黑天下着雨,中间的事儿,局什么时候散的,怎么上的车,怎么开回来的,全不在屏幕上了。一眨眼又剩我一个人哆哆嗦嗦捅家门钥匙。  我问她在北京住什么地方。她说她在北京有太多房子了,妈的,爸的,奶奶的,大大的,每个长辈都给她留下一处房产。她说她现在住她妈原来的家最靠东边一公寓里。我说,是工体北门那栋么。她说是。我说,那房子有功啊,你们刚去美国多少年都是靠那房子的租金,我还以为那大红楼早炸了。我在梦里和咪咪方聊天,我知道这是梦,还在梦里想这要是真的多好啊。  手机在震动,已经震动半天了,我一直听成在机场坐飞机滑行,飞机翅膀在颤,翅膀是瓦做的。醒来满屋暴雨声,手机已经掉在地上,还在地上转圈儿。  我下地蹲尿盆,雨声太大也听不见盆响还是没几滴。往床上爬时捞起手机塞枕头下,刚要睡,听见一女的在我枕头下说,我快到了。我说你别来了。她说不是都约好了么。我说飞机没起飞,下雨,路成湖了。她说她已经拐弯了——已经进院了——已经到门口了。  门铃哨一声响,电直接通过我脑子——四十年了,我不能没精神准备听铃儿,猛一听一定被电击一下,脑内容短暂、万分之一秒地被一扫而光。  这时我真醒了,雨声小了,此外一片寂静。我有一个顽固的念头:要去开门。人老了,就会纵容自己,想干吗干吗,想开门就去开门。  我拉开门,咪咪方背着个大包和一大个子女孩站在门外,端着盆花儿。  还真有人儿!我这一跳吓得不轻。  怎么了?咪咪方望着我。  没事儿。我捂着胸口摇头。  一直是我,刚才就是我打的电话。她说。  不是下周吗咱们说好的?  已经是下周了老爷子。  这雨没停——我中间一天没醒?  您问谁呢?停了,晴了几天,昨儿又开始下了。  咪咪方把我搀进屋,叫那女孩换鞋。对我说:不好意思惊着你了,不是外人,我女儿。  骗人。  骗你干吗?你让她自己说——梅瑞莎。  梅瑞莎:我是她女儿,她生的我。我会讲中文。  咪咪方带她女儿梅瑞莎一起来的。那孩子一米八几,职业女排骨骼,黑眼睛,瀑布般的褐色头发,葡萄干脸型,一副特别知道自己是谁的聪明样子。能说中文,是老外找不着准星那种,说多了也能带得你的中文缺葱少盐。跟方言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了,跟咪咪方站在一起不说是一家人也没人朝那儿想。  以下是我去世前从头年春到隔年夏六个季节里和咪咪方,有时梅瑞莎也在场,每次谈话的记录。因为是事后做的追记,脑子经常乱码,不免遗漏。咪咪方那一方也有记录。我们谈过几次后,发生了一些事情,她辞了工,比较密往我这儿跑,她用录音机录了后面的部分,那是她的资料,与我无关,我手上这份文档整理时没有参照她的录音。到隔年热天儿,我已经失明,最后换的一个肾也衰竭了,不能吃东西,靠输液,说话如同漱口,和咪咪方的最后几次谈话,是在顺义区社会福利局退伍军人临终关怀医院病房里,她全部录了音。那里涉及到她父亲方言的一些为社会善良风俗所不容甚或可能被认为是违法的隐私,如果她乐意发表,全由她本人决定。  因为这部分也有内容关联到我,本人在这里声明:永远放弃自己的名誉权,禁止任何冒充本人后代的人就咪咪方日后可能发表的文字中涉及到本人的事实和措词提起任何理由的诉讼。因为这和本人的一贯自我要求相悖,本人从不认为本人除了自身之外还有一个叫名誉的东西,本人死后,也无隐私。  声明二:这个文件不是我们谈话的全部和准确记录。本人也无意准确,追记的时候有很多发挥,本来就是本人发挥起来讲的话,本人有权再度发挥并且基于普遍的人性特权进行部分自我美化。  声明三:本人不对这里写下的字负责。追着要我负也不负。  我坐下,恢复道貌岸然的样子:花儿放门外。坐坐,都别客气跟到自个儿家一样既然来了。喝什么?有凉水。要不要开窗户,放放味儿?  咪咪方:您不用忙,我们喝什么自己倒。甭开窗户再冻着您。这是屋里养的花儿。  我:放门外!回头它死了,我又该动感情。  咪咪方:你干吗非把它往死了养呢?  由着我么,它就是一定会死的东西。我盯着女孩看:上学呢还是工作?  咪咪方说:上学,学电影,没出息,学了好几年了也不知哪年毕业。  现在还有人学电影呐,早多少年北京电影学院已然改亚洲游戏大学。  咪咪方说:不是制作,是研究,放在人类学里,当作人类的一种行为分析。她那个学校您一定没听说过,挺背的一个美国乡下,二十多字母一名字,大冷门大偏门都开在那儿。  想想上世纪拍电影的人还都叫自己娱乐之王,啊——呸!当年我就和人赌过,电影再过不了第二个百年,三十年之内就得让游戏顶了,再看电影得去博物馆。让我说着了吧,中国电影你看过吗?  梅瑞莎被我盯得有点发毛:看过一些。  喜欢吗?  不喜欢。  看不懂吧。  真有人那样吗?以为别人都需要他,以为自己能讨好所有人,那么自信。  我说:你说的一定是喜剧。  梅瑞莎说:你们当年就看着那种东西笑。  我说:你可以写一篇论文,叫《人类是怎么通过自我丑化来自我取乐的》。  梅瑞莎说:写了,我的题目叫《从几部华语电影看——自尊不是人类的本能》。当然我主要讨论的是武侠电影中那种奇怪的人。  我说:中国人过去就是通过那种电影宣泄自己的犯罪倾向。  梅瑞莎说:这我倒不知道。教授拒绝看。当地的FBI政治正确科还找我谈话,说我歧视特定人群,虚构了一种人类行为,一旦发表会引发族群抗议。我和他们吵起来了。  我问:美国是《动物口头平等地球宣言》的签字国么?  咪咪方说:是。但“不得嘲笑家畜”和“释放家畜”是保留条款。  我说:方,这几天我觉睡得并不香,一做梦就梦见我跟你过去认识,而且特别可笑的是在梦里我不是我,是一个写字为生的人,那是我的一个被压抑的愿望吗?  咪咪方说:那不是梦,您就是一个作家,不用再活一次,你已经实现你的愿望,咱们也确实认识。三克疙瘩,你想起来了。  我说:你这样很不好,拿一个老人开玩笑,他这么真诚地对你。  咪咪方说:我像爱开玩笑的人吗?从大背包里拿出一黄书:你看看这书皮上作者名字印的是谁。  我说:把我的望远镜拿来。  我戴上镜子,看这本已成酱油色的黄书,果然印着我的名字:北京老王。  我说:据我所知,有一女的,也叫王什么,人家是作家,老出书,老在机场卖,书名我还记得,因为一听就记住了,叫《就想吃饭》。  咪咪方:看里面的照片。  是我吗?我笑。把书拿给梅瑞莎看:你主持一下公道。  梅瑞莎合上书:是你,——年轻的你。  咪咪方说:当过作家是一丢人的事么?  我嗓子眼儿咸了,以为舌头破了,连忙把书还给咪咪方:快收好,别弄坏了。  咪咪方:还是不想承认?  我说:想承认,但是脑子里丁点印象都没有。  我的眼眶,也感到发干,脸皮都绷起来了,用双手搓,问咪咪方:刚才我是哭了么?  咪咪方说:如果成心呢,那别人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不成心呢,我觉得还有希望帮您回忆起来。  你帮我回忆吧,我愿意当作家。你千万别以为我装,我真是——我为什么不愿意呢?我这一辈子跑街站店挣点钱不容易,当真干过作家,也没算,都在下九流。说着我嘴又咸了,话梅味儿。  咪咪方说:能哭出来,就是想起什么了,往事嘛,总是含着辛酸。  我说:我哭,不是想起什么,是这么露脸的事你怎么才告诉我。  我抢书:我再看看照片。  梅瑞莎抽出一纸巾:您擦擦自己。  我写过书!我写过书!我举着黄书,十分激动的样子,——我还干过什么?  这正是我想和你聊聊的。咪咪方说。  我举着一包饼干,外面一轮大太阳,红脸贴在玻璃上,梅瑞莎不见了,屋里只有我和咪咪方两个人。  今儿是几呀?我小声问咪咪方。  周六。她说。  不对呀。应该还有一人。  你是问梅瑞莎,她这礼拜没来。  我为什么举着饼干?  我一进来您就举着呢,还让我吃——您嘴里都是饼干。  怪不得牙齿有泥,原来是饼干。我的空白期越来越长了,好在空白的时候还能照常进食。我站起来满屋乱看。  您找什么呢?咪咪方疑惑地眼珠跟着我转。  我记得我记得,我突然害臊了,我记得见过一本书。  那不就在你眼前嘛,上星期来你就找这本书,我就怕你忘了,专门给你搁枕头边,睁眼就能看见。都两个星期了,还到处找。  果然有书,不是做梦。我端起黄书,不好意思地瞅着书名:我写的?  问八百遍了,咪咪方给我扑落胸前的饼干渣儿:你写的。  我写得好吗?  还可以。就爱问这句。一说还可以就笑。您一笑就像六五的。  大家呢?  大家特别喜欢您。  稿费呢?  给了,特别多,您都花了。  都花了?我陷入沉思。  咪咪方:可以接着谈吗?  谈吧。我振作了一下。  咪咪方:刚才我们谈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有愤怒的一代,简称“愤青”。这个年龄层包括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吗,还是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走进社会。愤怒的一代已经结束了?你认为1992年是愤怒的一代的兽散期?  1992年?——1992年我在干什么呢?1992年我女儿四岁,我还住在我爸妈家——不对,我已经搬西坝河去了,她妈妈单位分了套房子,第一次装修,才花一万块钱,我朋友来说,跟旅游景点似的。  上星期聊得挺好,这星期又什么都忘了,您理解“愤青”这个词吗?  理解,愤青就是不上班成天在街上玩还挺不高兴的人,不愤青都是上班的日子过得挺让人羡慕的,——愤青不好。  咪咪方望着我:您不赞成愤青?  我摇头:都挺不容易的,我喜欢人都在一起,开开心心的。  咪咪方双手按我肩膀:坐下吧,别老站着了,您觉得您这一辈子开心吗?  挺好的,挺顺的,没得罪过人儿,跟谁关系都不错,还好多人没我活得长呢。  咪咪方开始吃我的饼干:我也觉得您挺福儿的,我要说您年轻的时候一直被看作是在演愤青,而且您的朋友都是愤青您会吃惊吗?  我想小便但知道没尿那是错觉:那时候生活很难,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经常兜里连坐公共汽车的钱都没有,也没地儿挣去,报纸上很高兴,说那是个开始,岁数大的人也很高兴,因为他们前边过得更糟糕,可是活在那个时代的小孩——我,——也不是小孩了,都当兵回来了,也是个小伙子了,可还是娇气,就觉得遭到遗弃。  被谁遗弃呢?咪咪方问。  我弯腰坐着这样特别舒服,我说:咳,不过是做不成奴才的不踏实。  你是指被一种国家理想遗弃?  听不懂,就是郁闷。好比我现在已经八十了,一睁眼——现在,你告诉我,人能活二百岁,你还要出去想办法,——你叫我想什么办法,我本来是照着八十活的。  明白,愤怒就是这么来的。  你们没打算把愤青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么?  现在当然知道国家很虚幻,是各种利益的一个集合,自私是它的本性。当时把它看得神一样,有无穷的资源和慷慨,信它,它就能照顾你——我也不知道全世界哪儿还出过这样的事儿,你跟着你的神走,半道上神一弯腰回头对你说:白白了您哪。  叫你选择,你还是选有神的日子?咪咪方说。  现在不了。当时傻呀,被人晕了,你说愤怒我就一直在想,跟谁愤怒?这会儿想起来了,跟自己愤怒,我怎么这么傻呀,让人给我晕了——怒自己。你懂我意思吗?不带这样的。  咪咪方:后来呢,——接着往下说别停。  今儿是几啊?  咪咪方:还是今天,你怎么了,又要找书?  我觉得有点不对,好像我在说别人的话,在替别人广播。  咪咪方:说得挺好的,是你,很是你。我一定要记着,下次带录音机来,——你觉得你现在在哪儿?  我们是在聊从前是吗?  咪咪方:聊上个世纪。你年轻当作家的时候。  我现在感觉很不舒服,好像我在说瞎话,我说的话和看到的画面搭不上。  咪咪方:你能看到过去?  我一说话过去就出来,一不说画面就变成一股股火柴头灭了的黑烟儿。又出来了,东单,无轨电车,都是发青的;五棵松,阳光很强,我在街上走。又没了,都分散变烟儿了。  咪咪方:您喝口水,闭会儿眼。  没事,我经常看过去,闭眼看得更清楚,一闭眼就是彩色世界——这话谁说的?怎么说呢,当年的事儿不能事后聊,事后聊都是经过概括的。我不怎么敢跟人聊,就是怕聊出来的不是自己,是想象的自己,演的自己,好在有画面把着我。  咪咪方:你的小说好像一直有这样的主题,发生过的事就不可能再现,再努力想真实,也是经过描绘。结论很悲观,我们都生活在自己制造的假象中,不断歪曲着自己。  原来我早就知道。  画面里你是什么样儿?  画里——此刻,我正跟人说话,笑着。都是轻松的,脸色很平静。所以我要推翻刚才说的话,没人愤怒,我和画中的人都是在玩的。正在生活真好。六十年前真好。这一天我记得,我去朋友家打牌,出门没赶上车,就是这辆车,338路,马上就进站了。  我瞪大眼,被深深陶醉了,因为我看到自己跑着挂上了那辆车,如果我上了那辆车,车上就有那个无名姑娘,每次遇到她,她都会贴近我。那是八十年代头三年我最大的事儿,我就是为这个天天坐这趟车。  汽车化烟儿了。我闭上眼,用手用力压自己的眼睛,汽车又隐约出现个涂着黄油漆的尾部,老是尾部,我没赶上这班车。  咪咪方:车开走了?  开走了。  咪咪方:你有正在写作的画面吗?  没有。从来没有。有很多夜晚,夏天的,纱窗外面有树的味道,灯光是台灯照下来的,有桌子,反光,但没有我,一只搁在桌子上的手也没有。如果你坚持我干过作家,大概那些画面就跟写作有关,我不确定,因为我也可能就那么无所事事呆着,或者等人。  咪咪方:怎么做到的?我也想再看看自己的过去。  我:到一定年龄自然就做到了。要足够老。  我说:我脑子里都是电影,特累,所以很抱歉。我记不住事可能和脑子里都是电影有关系,一会儿放这本一会儿放那本,都在库里,但都没按顺序接着。  咪咪方:没有画面你就没法相信自己是个——按你的说法,干过作家。  相信啊,书摆着,证据,证人——你坐在我对面。可你跟我聊作家的事儿,我还是不愿意相信,万一我是个特臭的作家呢。——从你来过,我想起过去做的梦,梦里有一个奇怪的我,经常在那儿自己和自己狂聊,有一部分就像你说的话,特别讨厌,可能就是我当过的那个作家现在想啊。我当过的人挺多,都留着画面,怎么就作家没画面这事有点怪。  咪咪方:我要说码字你有画面吗?  我说:没。  咪咪方:有没有可能把内容生成画面?  什么意思?  咪咪方:作家,就一个姿势坐那儿嘛,很概念,最好有人物,有对话,带关系,咱们叫故事。你检查过你的电影吗,有没有其实不是你的纪录片,而是你小说改编的?记不住码字过程,记住字编成的事也行。  我说:我懂你说的意思了,可以试试。一试,立马崩溃。又试,又崩溃。  怎么了?她问我。  一这么想就连续崩溃我说,——你意思我看到的自己过去有一部分也不真实。  有可能啊。她说。想象能生成画面这都是常识。眼睛看到的只是自己想看的。开普顿大学已经做过试验,两台摄像机监视猴子视网膜,拿一根香蕉一把手枪同时给猴子看,大屏幕上投出来的只是香蕉。她说,不要太相信拍照,画面也不等于全部。  我说: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她说:这是典型你们那一代人要问的问题。什么都不可信就不能活吗?在虚无中就不能活吗?我养过一只苍蝇,一冬天往玻璃上撞,春天我打开窗户,它经过窗口就掉下来经过窗口就掉下来,我说,你丫装什么呀?它说:不习惯。  我看咪咪方:你丫胡编的吧。  咪咪方:胡编的。第二年苍蝇回来问我,你们家沙发呢?我说卖了。它就不高兴。我说你坐吗?它说看着少样东西。我说你丫一千多个画面少看一个就这样?没两天,扑地而死。我问苍蝇的灵魂,吃脏东西了吧?苍蝇灵魂回答,不为这个。我说那为什么?它不说。另一只苍蝇飞来告诉我:它是愤青。  我一指她:我认识你,你姓方,你爸也姓方。  咪咪方:您出画面了——您记性太好了。  我:你妈漂亮,你像你爸。小时候你是个胖子,脸都托不住脸蛋,抱起来得三个人,一边一个捧脸蛋的,外号水滴。怎么样,你爸你妈还好吗?你爸还在七机部吗?  咪咪方:您这一句明白一句糊涂的我没法正经回答你。  我:你们家不是七机部的吗?我现在看见的就是永定路口的红绿灯。还有奥迪车。  咪咪方:噢,你是看见什么说什么。我说一人名你看你能看见什么,——方言。  我:一个小孩,躺那儿哭,很小的小孩,在一个大屋子里。  咪咪方:还有呢?  我:越走越近,摇晃的,主观镜头,一只小手入画,我的手,打他的脸。  咪咪方:不许打人!  我:一排互相牵着的小孩的手,经过土地,冬天,天是苍的,树是干的。  楼,红砖楼,层层阳台,午后,一口痰飘飘荡荡拉着丝儿垂落,正掉一趴阳台小孩的后脑勺旋儿上。  他是谁?我问咪咪方。  咪咪方说,再看,你再看。  一个中年人坐在我家里哭,胖胖的,穿的衣服是我的,拿手绢捂眼,说,一生要做的事都错过了。  我在开车,一个早晨,环路拐弯,隔离带被冲开一个口子,对面趴着一辆车,反向撞在一棵树上,车头已经瘪进去,有个戴口罩的警察在查看。大白天,整条马路只有这辆车和这个戴口罩警察,越来越远。  咪咪方:还没看见他的脸吗?他已经死了。  我说,他是我朋友。  咪咪方:你还记得有这么个朋友。  我:他是我什么时候的朋友?  咪咪方:你现在打开书,他就在第一页,在你的书里。你的记忆能保持多久?我是说你现在看书,能记到明天吗?这三周书一直在您枕边难道您就一直没打开过?  我:能记住到——合上。  咪咪方:能在你们家乱翻翻么?  我:为什么?  咪咪方:真行,一张照片也没有,您把过去打扫得够干净的。  我:给我讲讲,我和你爸是怎么认识的。  咪咪方:电脑——我能看吗?  不能。  我一定要看。——这一盘子纸渣儿是什么?  老王:你给我写的信,昨天找着了,一拿都粉了,成这样了。时间过得真快,你脸上也全是褶子了。  咪咪方:可不是,前些天去美容,美容师说,我们要拿护理羊皮的方法给你打油。再见。我对她说。  老王:这句话我要到处去讲:人还是得有个女儿。北京好么?  咪咪方:不好,这个样子,世界上可以完全没有北京。  老王:我是完全没感觉了。梅瑞莎怎么看?  梅瑞莎:还好啦,我喜欢新新的,笨笨的,到处都是玻璃塔和水泥方块,树都剪成蘑菇头,商店、饭馆,吃的、聊的,人都很好。  老王:早先北京没这么大,我小时候二环以内才叫市区,你妈小时候开了三环,现在都八环了吧?还有天津这个市吗?  咪咪方:在吵。一部分人主张划入大首都地区,天津市民不干。叫梅瑞莎来是想叫她学点北京话,结果人人都跟她讲中国英语,她本来那点中文也退步了。  老王:哪里还有人讲北京话,我这个不懂讲英文的人,前几天一个上门推销社区性服务的,用英文跟我说了一大套,我猛然发现听懂了。  梅瑞莎:您还有这个需要?  老王:我批评了她。主要是没北京人了,哪儿的人都来,来就不走,还跟你结婚,再过一代人,我看就有黑北京人白北京人了。  咪咪方:已经有了。前些天我见到一个完全非洲的姑娘,说一口上海话,拿中国护照,护照上的出生地写着上海。  梅瑞莎:有什么不好吗?  老王:没什么不好,不是头一回。北京地处要道,隔几百年就大批来人,就要被狠串一次,都是从语言到衣裳到模样儿这么从头到脚换。这个胸怀应该有,谁也不是北京猿人,来到今天的都是杂拌儿。什么消失了都是该消失的,都不可惜。不聊北京好吗,聊它不好玩。我赌再下个世纪,中文改字母。  咪咪方:方言在给你的一本书写的序里说,你是他最好的朋友。  老王:这是我的荣幸,其实他有很多好朋友,他没的时候,大家都很难过,今天,难过的人也都没了。  咪咪方:他人缘不错?  老王:那样诚惶诚恐的一个人,你让他得罪一个人,他连觉都睡不着。  咪咪方:是么?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  老王:胆子非常小,你知道他上厕所经常不冲水吗,他怕老冲水影响马桶寿命。  咪咪方:这是焦虑,和胆没关系,要不就是小气。我妈说,他谁也瞧不起。  老王:胆小也不代表谁都要瞧得起也不代表不傲。他的一个爱好就是得罪不相干的人。也不叫放肆,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怀着尊重踏入社会,老来发现这个社会确实没一个人值得尊重。不包括穷人啊。  咪咪方:你们是从小就认识?  老王:从出生吧,还不知道自己是谁呢,就坐对面,已经看熟了。我们院一帮小孩,关系一直保持下来,到中年,也就我们俩。可能是因为在一行里。开始一起写小说,后来一起写剧本。要说得算一起混了一辈子,至少我送了他全程。也不一直是朋友,谁也瞧不起包括我们互相瞧不起。中间也淡过,有利益冲突无法调和,最后都过去了。  咪咪方:能这么说么,最了解他的人里,有你。  老王:还是太重了这话,谁能真了解谁呢?现在把方言本人叫起来,他大概也不敢说我了解自己。  咪咪方:总还是有一些。  老王:只能说有一些了。问你妈去,她应该是相当了解他的人。  咪咪方:她就不必了,我们一辈子没少谈他,她知道的也是我知道的。  老王:什么形象?  咪咪方:还行吧,我妈对他挺客观的,讲缺点,优点也讲,综合一个评价:自私。  老王:什么,司机?  咪咪方:自私!  老王:哦。  咪咪方:也说过你,说你们,狼狈为奸。  老王:你妈其实非常有语言天分。  咪咪方:您别紧张。  老王:我没紧张,我是真觉得你妈没从事写作可惜了。另外我也不觉得自私是坏词儿,一个人能照顾好自己已经是对社会很大的贡献了。狼狈为奸——说的是为朋友放弃原则。这事儿我干过。我必须承认,我不是个完人。讲义气,是我的弱点。  咪咪方:方言也是那种人,大部分时间是跟朋友在一起,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大概连你们在一起的时间百分之一都不到……  老王:他大部分时间也没跟我在一起。谁大部分时间和别人呆在一起呢?都是自己和自己呆在一起。我也真是不太了解他,他是好人。  咪咪方:就怕只听到客气话,千万别!中国人一般不说死人的坏话是么?  老王:那要看活人想听什么,活人想听,也可以说。方言一直在演一个好人,我们说他,一个好人的扮演者。  咪咪方:可能是时间太长了,本来脑子里有一个父亲的形象,忽然有一天,发现这个形象是个虚影儿。听人说你是只讲实话的。  老王:别听他们瞎说,我还真不认识只讲实话的人三岁以上人里。  咪咪方:不了解父亲呢,当然也能过一辈子,要说我现在,也没太强烈了解一个人的愿望,不像小时候,忽然他没了,又是在国外,跟谁也不熟,只有一个妈妈,觉得自己有点可怜,那时特别想问他的事儿,好像多知道一点就能多抓住一点什么,于是写了那封信,你也不告诉我。也听一些人讲他,评论不一,很想听听你的看法,毕竟你跟他,按我妈的说法是“一起干坏事的”。  老王:我是真把你妈得罪狠了。也没有什么骇人听闻的东西,你爸一辈子,做的最缺德的事,也就伤过几个女的。  咪咪方:有个讲实话的态度就可以了。你把他说成一朵花,他也是死了,对我也毫无安慰,我也不打算给他立碑。  老王:就是这个讲实话困难,有时费了很大劲儿脸都撕破了,实话倒是实话,但不是事实。这个话可以讲,害人的事儿,老方一件没干过。  咪咪方:这个评价很高了。谢谢,我代表方言。  老王:等等,是一件没有么?我怎么一讲完这个话,马上不自信了。这么说吧,有意害人的事儿,一件没有。这么说就都照顾到了。再等等,我说的只是我知道的。咪咪方:所以先不要替人打保票。老王:我上趟厕所。  咪咪方:您回来了。你和方言是同一年生人?  老王:1958年。我比他大半个月,我是狮子处女,他是正经处女。干吗呀,还记录?  咪咪方:不是记你的话,是记突然想起来的问题。真没法想象他活到今天是什么样子。  老王:一定也很可怕,全世界魔鬼的形象都出自老人。  梅瑞莎:啊!  咪咪方:你不要吓她,她真会害怕的。都说我小时候像他小时候。  老王:不像。  咪咪方:不是说现在。  老王:他爱哭,你不爱哭,他瘦,你胖,他什么条件,你什么条件?  咪咪方:我也是幼儿园长大的孩子。  老王:还是不一样,那时候,从上到下没人性。  梅瑞莎:你们是这样认识的吗——嗨,你好,你叫什么? 老王:我们是这样认识的,我能起来了,走到他跟前,抬手给他一巴掌。  咪咪方:你是个暴力的卑鄙。  梅瑞莎:怎么听上去你老欺负他。  老王:他好脾气,怎么逗都不急,这种性格在小孩中最受欢迎,谁都愿意带他玩,让他当自己的兵。  梅瑞莎:外公真可怜。  老王:最可怜的小孩是没人和他玩的小孩。你外公比咱们都懂这个道理。我还被人孤立过一次呢,孤立,你懂吗?就是所有小孩都不理你了,因为你讨厌。  梅瑞莎:这对你有什么影响么?  老王:影响就是我学会向反感你的人飞媚眼儿。  咪咪方:可以这么形容你和方言小时候的关系么,他是你的兵,坏事都是你带着干的。  老王:不可以。我以为他是我的兵,有一次叫他在我面前立正——这算虐待自己的兵么?他不立,还哭了。第二天我就被孤立了。你爸从小没挨过打你信么我指痛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咪咪方:这说明什么呢?  老王:这说明他生下来脑子就很清醒我就不说揣着心眼了。  咪咪方:你是说他生下来就不单纯。  老王:你以为他头半年光在哭,其实是在观察现在我才反应过来。这不是贬他,这是赞美他进化得好,察言观色别人要学他带在遗传里确保不会遭灭。  梅瑞莎:我能说这是胡扯吗?  咪咪方:确有这样的人,不好意思我也是这样,他遗传给我了一眼看上去谁是老大先冲老大笑我也有这本领。很抱歉没有遗传给你。  老王:遗传很厉害的,过去只有本能才遗传,从你们父女俩开始文明也可以遗传。印度科学家不是已经在黄种人里分离出一种新基因,叫懂事儿基因。你没发现这十年没人再往高大凶猛长,越来越多你们家这种体型,头大手小腿细,看着就招人关心。  咪咪方:你想说什么?  老王:我想说他没遭什么罪,你们家的种儿很优越,很适应环境。一想起你父亲就觉得人和人还是很不一样,同样一生为自己打碎了算盘,但是人人都说他面善,长得就挺吃亏的。有一次我跟他争起来都中年了,我怒而说他,你吃过什么亏呀?你净合适了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  咪咪方:您多年的积怨爆发了。  老王:因为他又对着我哭,说一生想做的事都错过了。  咪咪方:他想干什么呀?  老王:是啊,我也这么问他,你还想干吗呀。他也不说,光哭,最后把我哭烦了,睡了不聊了。 咪咪方:他很爱哭。 老王:中间不爱哭。刚生下来爱哭,临过世那天泣不成声。  咪咪方:这是他临过世那天?  老王:我也不知道怎么算这一天,蓟门桥,四元桥,开上去一片茫然。  咪咪方:他去世的前一天你们在一起?  老王:忘了。  咪咪方:最近,梅瑞莎说我越来越怪异,我也觉得好像有一股力量要把我变成另外一个人,可周围一切没什么变化。  老王:四十岁以后么?  咪咪方:好像是——你一说我就觉得是了。  老王:四十岁以后人是会受到一种内在的冲击的。……至少他认为自己年轻时是尖孙——就是俊男的意思。他到处散布这种舆论,叫做什么面如满月,目似点漆。有一阵,我们没少笑话他,一个男的,对自己的面貌沾沾自喜,非常不正常。  梅瑞莎:他是很自恋的人吗?  老王:咱们都是自恋的人,自恋和自我厌恶相交织。刚了解自己一点时自恋,很了解自己之后自我厌恶,或者用那个词:沮丧。是的,方言是个沮丧的人,他自己也不掩饰这点。我们都很沮丧,发觉自己不是自己希望成为的人,而且再也没机会活回去了。多可悲,没一样东西是抓得住的,甚至自己的长相。  咪咪方:我爸他,厌恶自己吗?  老王:越往后,越来越。  梅瑞莎:我发现您说话有个特点,特别爱说我们,说什么都是我们,是指您和外公,还是有更多的人?  老王:我也发现自己这一毛病,曾经极力想改,改不了。大概是小时候总被人当整体的一分子看待,养成了潜意识,总觉得自己是一代人,说好说坏都是大家有份儿。  咪咪方:您觉得您可以代表别人么?  老王:不可以。我错了。我不再用“我们”,我是我,他是他。没有一代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究竟能不能代表我自己,我也常常感到怀疑。  咪咪方:我爸他,一向是容易沮丧或者厌恶自己的人么?  老王:小时候?不,小时候他最多有点腼腆,看着老实,其实不老实,好像心眼挺多,也只是好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中国人,都曾经是乐观主义者,相信历史总在进步,天堂可以建立在人间。——对不起,我又说我们了。我认为,方言骨子里是个野心家,对自己的一生期许甚高,喜欢看到别人处于他的影响下,我也是,我们总结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自信。我们互相吹捧时最爱说自己:都是上帝盖过戳儿的。请允许我在讲到人性弱点时使用“我们”,否则我就丧失原则了,好像我不是人类。  咪咪方:既然您这么矫情,只有随您了,要不让您这么说,您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也许。  老王:这不是矫情,是底线。你不知道这有多重要,如果没有这一点,我怎么保持对别人的优越感?该认账时要认账,谁敢说自己不属于人?谁这样讲谁被动。没什么了不得的后果我还告诉你。  咪咪方:小时候,我爸给我的印象也是爱吹。我还那么小,住爷爷奶奶家,在家做作业,他一回来就对我说:做什么作业,不做,我可不像那些可怜父母,指着你成什么。你当我女儿我谢你还来不及呢。你将来就是享受。你是书香门第的小姐,我叫你一辈子不用为钱工作,只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一这么说,奶奶就疯了,说你怎么能对孩子灌输这些。可他一这么说,妈的脸上就充满欢乐,妈是他的崇拜者,最爱听他吹,还对我说,别看你爸吹,他认识我时说过的话还真都做到了。现在我一想起妈听爸吹牛的样子,还能看见四个字:喜上眉梢。  老王:你爸当年为了吸引你妈,冒充作家,最后成了作家。  咪咪方:爸最爱说,他要是个英语或者法语作家,早可以退休了,版税一辈子花不完。可惜他没看到盗版被列入刑罪的这一天。我还记得《刑法》修订后,中国政府在全国开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严重犯罪”的执法行动,《四联活着周刊》封面故事一个很有意思的标题:多少作家在我们前面英勇地牺牲了。  老王:我看过这个文章,是刘河南刘先生写的,他也是你父亲的好朋友。最后问得也好,能不能不给我们机会再说中国每一点进步都建立在几代人的牺牲上。我知道你父亲一直在写一个东西,可能在世界范围卖的,希望其他国家的版权保护制度可以使他余生有靠,还可以荫庇家人。一个作家最好的遗产就是一本年年有版税的书。他是认真的,他总是用吹的姿态谈自己的愿望,否则羞于出口。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你有一个比他更自由的人生,不用为钱起床的一生。我们都不同意安逸会使人堕落的观念。我们都出自贫困,看过太多贫困产生的罪恶。  咪咪方:那是一本什么书呢?  老王:不知道。每个作家都在写这样一本书,经过练习期,喷涌期,无聊期,阅遍滋味,到达技术成熟,思想痛苦这样一个境界,最后倾身一泻,穷尽自己,在一本书中告慰平生。咪咪方:都这样么?  老王:都是这样,没写的,也这样想过。很多人净顾着和没用的人和事纠缠,以为自己还有时问,等年龄大了,身体垮了,没写出来,死不瞑目。方言很多次劝我,不要再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看看咱们的前辈,那些老作家,哪一个不是教训?四十岁,就必须开始了。  咪咪方:他开始了?  老王:1992年到2002年,据我所知,他一直试图在写,在酝酿,构思。  咪咪方:试图?您意思他写了还是一直在准备其实没写?事实是到最后谁也没见到这本书。我妈一直坚信他写了这本书,她说她还看过一部分,在我爸的电脑里,我爸最后那次离家出走没带他的电脑。  老王:写作也是很宿命的,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获的,年轻时你可以闭眼写很多东西,很顺手,也很成功,老了真想写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东西,怎么写都不满意。我也一直很困惑,都说写作是给读者看的,越到最后,越发现标准其实不在读者那里,在哪里呢,似乎在自己心里,可自己的心常变。很多作家,耗尽心血写出最后一本书,临终时付之一炬。  我相信方言是写了,也许还不止一本。我们在一起,基本不谈自己的创作,知道谈了也没用,创作到最后只能自己和自己搏斗,都不是文学青年了,这个痛苦没人帮得上忙。为什么说还不止一本?因为他在最后几年几度兴奋,几度沮丧。几次大了的时候偷偷跟我说,这回找到了,有了几千字,希望能到两万字,估计就成了。一脸幸福。接着一阵子,几周,几个月,叫他出来玩也不爱出来。过了这阵子,又天天出来玩,一玩就大,大了就一个人坐在那里沉默,一夜一夜瞪着前方不说话。只要他这样,我就知道他又瞎了,又没找对方向。人要忠实自己苦啊。要说心里话难啊。哪里也不能去,就在心里划为牢。后来他一副高兴的样子,什么也不说,我还扣听,最近顺了么?他就摆手,不能提不能提,说出来又不灵了。都迷信了。  咪咪方:很不自信了。  老王:很不自信。时而狂喜,时而绝望。焦虑,一年比一年悲观。会有一些完成稿或半成品存在他的电脑里,十年,他那个写法,一根筋不挪地方,蜗牛爬几十万字总有。就是不知是否最后大灰心,一气删了。他走那天,我检查过他的电脑,挨个文件打开看过,都是他过去发表过的东西,没新东西。他最后那个女朋友和我一起看的,想看看有没有遗嘱什么的,还请了一个懂电脑的彻底检查了一遍硬盘,看有什么删掉的还可以恢复。只找到几个小说名字,打开文件什么也没有。那台电脑后来给了你奶奶,当时她还在世。  咪咪方:这台电脑现在我这里。  老王:我还记得其中两个小说的名字,一个《黑暗中》,一个《致女儿书之一》,可惜没有正文。  咪咪方:还有一个《致女儿书之二》,一个《死后的日子》,一个《金刚经北京话版》,一个《六祖坛经北京话版》。  老王:这两个东西我有印象,他去世前一年翻译的,正文我见过,他义卖藕过很多人,说是翻着玩的,要找估计也能找到。由此可见,那几个文件名下原来可能有文字,后来删了。不知道当时他是什么心情,我是不知道我将来有没有这个勇气,把写好的东西删了烧了,真正做到只写给自己,不要一个读者。  咪咪方:原来你们作家都是这么想的?真可悲。  老王:这是一种境界如果允许我自吹的话,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我现在——哦不,从前,也只能达到不发表,生前不发表。  咪咪方: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这么痛恨读者,畏惧读者?难道你们每个人不是依赖读者出名或者发财的么?  老王:我不痛恨读者,也不畏惧读者,只是痛恨你这种说法,这种把写作后果和写作本身混为一谈的说法。你凭什么认为这个世界发生的每一次思想活动部意在传播?多少惊世骇俗的思想死在千千万万沉默的大脑里。谁也别吹牛逼,以为人们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影响你,盯着您腰包里那几个小钱儿。难道不要读者就是藐视读者?所以说不能和外行讨论这些问题。最纯粹的写作是不发表,这才真实——可能真实。一想到读者,花样就上来了,不老实就上来了。花言巧语一辈子,老实一次不可以吗?  咪咪方:对不起,我只是转述一种普遍的看法。  老王:普遍的看法就正确吗?你以后不要在我跟前讲普遍的看法,就讲你自己的看法。我才不要听普遍的、流行的、人民的意『见。我是在跟你交流,只要知道你的想法。如果你的想法和大众一致,或者你干脆没有自己的想法,你也别不好意思。  咪咪方:对不起。  老王:你也不用对不起,你没对不起我的。我算什么呀?一老不死的,老而不死日之贼,我就是一老贼。你对不起你爸,你爸一辈子忠于自己,坚持和这个世界的所有堂而皇之作对,不惜自我毁灭。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跟他比,都是苟活,都是叛徒。对不起,我不能再跟你聊了,我太生气了,我一生气就不客观了,面前站着的就全是敌人了。  梅瑞莎:王爷爷,请你原谅我妈妈,她没有恶意,您都把她说哭了。  老王:我不是冲你,生你的气,我是冲我自己,生自己的气。我这一辈子,有很多机会,像你父亲那样,活得勇敢点,但我都放弃了,错过了,目的也达到了,长寿。长寿一回可以了。如果再有一生,我会对自己说,不长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咪咪方:您别这么说,我难受,是恨我父亲为什么不长寿。哪怕他不真实,懦弱,是自己的叛徒,在这个世界百无聊赖,我也愿意他活着。  老王:是呵,人活着只是为了成全自己么?这样的一生怎能不叫人说成自私。  咪咪方:您愿意出去我们请您吃饭然后再把您送回来吗?  老王:不愿意,我冰箱里有剩饭和菜,我最爱吃剩菜烩饭,而且必须是热了几遍的,小时候穷家小户的滋味,没吃够。下次吧,别生气咪咪方,别跟我一般见识,让着点我,我这么老了,在你面前有资格任性一点。  咪咪方:没事,您是没拿我当外人儿。  老王:你也不知哪股劲特别像你父亲,不是长相,让我想一想——突然站起来要走一分钟都等不了的样子,人还在这儿,心思已经出了门。好像他刚才都是跟你敷衍,让我们这些留下的人感到失落。那时我们经常一起去酒吧,每到后半夜我都专门跟他说,你丫不许先走。  咪咪方:您这么说,我都不好意思走了。  老王:走你的。你们家人手脚秀气,都是奔波命,越往远走越好。这是北京吉普吗?中国车也越来越有样儿了,工人都不偷懒了?  咪咪方:你确定不跟我们一起去吃饭?  老王:确定。  咪咪方:你笑什么?  老王:想起你父亲,别人要这么问他,他就会仰起脸说,你们要是特别需要我,没我不行,我就受累去一趟。几次我都一踩油门走了,把他留在家门前,再在前边停下来,看他一溜小跑撵上来。  (以上为2034年2月前几次谈话的补记,没有准确日期。)    2    2034年2月4日 立春周六 阴转晴  地点:老王家  出场人物:咪咪方 老王  咪咪方:我给您带来一本老照片册《渐行渐远的老北京人物和风情》,都是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和本世纪初的老照片,我前天逛三里屯“贝塔斯曼’’图书连锁店在旧书堆里发现的。上面还有您呢,‘‘北京的酒吧”第二页,人堆儿里,这正乐的是您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2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3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4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5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