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优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人间夫妻的离愁别恨,抒发了女词人在时代变乱中离愁别恨难穷的痛苦之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五、刘瑜《李清照全词》:……万籁声繁,作者何以选取“蛩”鸣?因为“蛩”,蟋蟀,又名促织,这与织女的辛勤劳作密切联系起来。均可见作者选材的典型性……寄托,是此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写离情别绪而不直陈,通过“七夕”牛女相会的神话故事婉转曲达。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馀,皆是。”此词是“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写牛女的天仙事,寄托自己怀念丈夫的缱绻愁情,堪称佳构,含蓄而有思致。此词在写“天上愁浓”之前着“人间”一词,这一笔极为精彩。这一笔既轻又重。言其轻者,落墨少而淡,只轻微一点即收住,全词馀处不着“人”事;言其重者,二字起揭示题旨的重要作用,是全词的关捩。没有它,词旨则变为歌颂牛女爱情的忠贞了……(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①,江梅些子破②,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③,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④,归来也,著意过今春⑤。【注释】①“春到”句:用五代薛昭蕴同调词之成句。长门:汉宫名。武帝陈皇后被废谪后,退居长门宫。后因用为失宠后妃居住之地。②些子:少许,一点儿。③碧云:这里指青绿色的团茶。玉成尘:指茶饼被碾成碎末。④东君:本为《楚辞·九歌》篇名,以东君为日神。此处指美好的春光。⑤著意:即着意,用心的意思,犹《楚辞·九辩》:“惟著意而得之”之谓。【讲解】此词之写作背景大致是这样的:宋崇宁二年(1103年),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此后,李清照不得不离开汴京回归原籍。至宋崇宁五年(1106年)春,诏毁《元祐党人碑》,继而赦天下,解除党人一切之禁,李清照遂得以回京。从离京到回京,恰好历时二年,梅开三度。回到汴京的李清照,政治株连之苦得以缓解,原想快快活活地过个春天,不料又蒙受了类似于长门之怨,其况味恰与五代“花间”词人笔下的宫怨词词意相合,所以顺手拈来他人之成句,嵌入己作,借以遣怀。对于李清照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黄盛璋和王学初二位先生,在其各自的著作中均一再指出:赵明诚不曾“负笈远游”,也没有离京外出做官;后来,笔者又根据新发现的有关史料,提出李清照曾被迫离京的见解;近期,启功先生将自己收藏的赵明诚手泽俯允后学经眼、复制,从而证实其新婚不久的崇宁年间赵氏确在汴京任职……基于上述人事背景,对此词结拍二句的“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当作如是解——此系李清照从原籍归来,并不是她“招魂”似的呼唤丈夫“快回来呀!”此二句是紧承前文的作者自诉,意谓她已经无可奈何地辜负了三个春天的大好时光,今年这个春天,在她手植江梅乍开还未开遍的时候,自己回到了阔别整整二年的汴京及丈夫身边,心里多么希望好好地过个春天啊!【辑评】一、清况周颐《〈漱玉词〉笺》:《问蘧庐随笔》云,荆公《桂枝香》作名世,张东泽用易安“疏帘淡月”语填一阕,即改《桂枝香》为《疏帘淡月》。二、林家英、庆振轩《〈小重山〉赏析》:一首小词,明白如话,以口头语写眼前景、心中情,只于淡笔素描中,略加点染,将女词人朝暮之间如梦如痴的心绪,浓缩在不到六十字的短小篇幅之中。在写景、叙事、抒情的水乳交融之中,写得曲尽情致,耐人寻味,有自然隽永之趣,无忸怩卖弄之态,足见李清照在抒情词创作上词心的灵锐及其驾驭语言的功力。如首句“春到长门春草青”,直接用前人成句。被当时人赞为“才力富赡”的李清照(见王灼《碧鸡漫志》)本可自铸新句,为什么偏要引用他人成句呢?依笔者浅见,可能出于对这个情景相生的妙句珍爱和灵犀相通的共鸣。句中“春”字重用,又以极富色彩感的“青”字点染初生的春草……词的下片,描写黄昏景色“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用“压”字状映照在重门之上的花影分量,用“铺”字状天边淡月透过疏帘映照内室的清辉,意蕴丰富而美妙,是词史上公认的名句。天上的月,月下的花,本来和人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当它们介入女词人的生活氛围,花影映照重门,疏帘铺洒月色的时候,便和词心灵锐的女词人产生了感情上的交流……(《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三、王思宇:……“江梅”,遗核所生,非经人工栽培,又名直脚梅,也称野梅,初春开红白色花。陈谢燮《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梅可以说是早春的标志。“些子”犹言一些,即少量之意。“未开匀”谓还未普遍开放,此与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绿杨才黄半未匀”意趣相同。惟其“未开匀”,所以特别新鲜可爱,使人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临。这三句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的惊喜、赞美之情。下面接写饮茶。宋人将茶制成茶饼,饮用时须用茶碾碾成细末,然后煮饮。“碧云笼碾”即讲碾茶。“碧云”指茶叶之色。“笼”指茶笼,贮茶之具。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云:“(韩魏公)不甚喜茶,无精粗,共置一笼,每尽,即取碾。”……下片并没按照时间顺序接写日间,而是一下过到黄昏。上片重点写花,下片重点写月。“重门”即多层之门。天刚黄昏,月儿即来与人作伴,淡淡的月光,照在稀疏的门帘上,花影掩映,飘散出缕缕幽香,春日的黄昏,是这样恬静,这样香甜,难怪作者止不住要热烈赞叹:“好黄昏!”这是写景,但景中却有一个人——作者。正是她,此刻正在花前月下徘徊流连,沐浴着月之清辉,呼吸着花之清香……(《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四、罗忼烈:……他若《小重山》以薛昭蕴“春到长门春草青”之句起调,虽稍优于前作(指李清照《临江仙》),亦未足以连镳原制也。且原制为宫词,故用长门事,安能因利乘便耶?(《百家唐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五、《济南名士丛书·李清照全集评注》: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前的作品。写女主人早春思念丈夫,盼望早日归来共度今春的迫切心情。上片含蓄,下片直率,相映成趣。情景相间,以景托情。意境开朗,感情真朴。与易安写离情别绪的词相比,迥异其趣。琢炼字句精工绝妙。“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用一对偶句写黄昏的良辰美景,增加词的建筑美。虽然庭院里的梅花尚未开匀,花的影子斑斑驳驳,映在重重的门上,似乎沉沉地压下来。清淡的月光洒在稀疏的帘子上,显得那么凝重,就像铺在上面一样。“压”、“铺”两个动词用得生动形象,颇有神韵……(济南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六、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词可能是李清照于汴京所作。上阕描写早春室外春色和室内煮茶忆梦的生活,含蓄蕴藉,情意深微;下阕描写夜晚迷人景色和与丈夫重归汴京共度美好春光的情怀,妙笔点染,神思飞扬。从首句直用薛昭蕴《小重山》词的首句和末句直抒“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之情意来看,表现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和久别初聚之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七、刘瑜《李清照全词》:上片,含蓄。虽然也是写景写情,但读者难以一眼破的,其妙谛是在不言之中的。“长门”是代表冷宫的,意味着赵明诚离去后,她心际曾是寂寞愁苦的。“留晓梦”,隐含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下片,直率。写景抒情,径摅胸臆,一泻无馀。如春日江河,欢腾而下,一气贯注。含蓄直率相映成趣……上隐下露,上含蓄下直率这种构思方法妙在何处?好比一个卓越的魔术师,先用一块魔毯铺在地上,而这毯子的中间随着他那魔术棒的上指而拱起,但里面是什么东西,却令人神思飞越,想入非非。观众屏住呼吸,急不可待,不弄个究竟决不善罢甘休,这就是含而不露的魅力。当观众的神魂狂腾,抓耳挠腮,心里憋闷得慌的时候,魔术师见机将魔毯一揭,里面尽是一些瑰宝,五光十色,璀璨夺目,观众一饱眼福,审美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无不拍手称绝,流连忘返,这便是露的欢跃。我觉得李清照上隐下露的构思方法,之所以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与上面魔术师的魔术那样扣人心弦是有相似之处的。此词,格调欢快,意境开朗,色彩鲜明,感情真朴,生活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苦心孤诣、孜孜追求的愿望即将要实现的那种喜悦乐观的情绪。与李清照那些写离愁别苦的词相比,格调迥异。(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①,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①,又何必、临水登楼③。无人到,寂寥浑似④,何逊在扬州⑤。从来,知韵胜⑥,难堪雨藉⑦,不耐风揉⑧。更谁家横笛⑨,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⑩。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注释】①篆香:对盘香的喻称。②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③临水登楼:王粲于湖北当阳“登兹楼以四望”,作《登楼赋》。④浑似:完全像。⑤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⑥韵胜:优雅。⑦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⑧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⑨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⑩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讲解】此词大约写于崇宁四五年间,是时作者二十三四岁。她在政治上所受株连刚刚得到解脱,从原籍返回汴京后,又可能遭到当时妇女难以避免的婕妤之悲。于是她不得不回到在娘家居住的“小阁”。此词虽语调平缓,文字从容柔曼,但其语义深层却包含着无限幽怨,酷似为自己写的《长门赋》!这首《满庭芳》,后人以为是专咏残梅,实际是作者以之自况。词中的“小阁”和“篆香”,是读者所熟悉的词人的闺房和房中陈设之物。至于所谓“无人到”的“人”,也是词人专用于对赵明诚的昵称,当与“念武陵人远”、“人何处”的“人”同义。所谓“无人到”,就是作者埋怨丈夫应该到而不到她身边来。这从此句前后所用的明暗两个典故可以得到印证——一个是“临水登楼”,一个是“何逊在扬州”。前者旨在强调主人公虽然心情很不好,但却不同于写《登楼赋》时的王粲。彼时,王粲的襟中块垒是怀才不遇和思乡之戚。而词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生活中李清照的化身,那时她并没有什么家国之思。在汴京失陷,她由青州到江宁,产生了家国之思后所写的《鹧鸪天》,其中便说自己也有与王粲同样的“怀远”之情。因为这种感情,不存在不可告人的问题,真正使她难以启齿的是藏在“何逊在扬州”背后的典事。词人的睿智和苦衷也恰恰表现在对这一故实的婉转借取上。但是,以往在注释“何逊在扬州”一句时,只为它在杜甫诗中找到了出处,对它在李词中的用意却未求甚解。这就无从了解词人的心情,也找不到其“寂寥”的真正原因。如果联系作者可能有过“婕妤之叹”的身世加以品味,则不难发现:原来词人是借何逊的《咏早梅》诗,来表达自身的难言之隐。因为何逊诗中有这样几句:“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这类诗句,即使出自像何逊、杜甫那样著名的男性作者之手,也不外乎“美人香草”之喻,而对于女词人李清照来说,则具有真实感人的身世之慨。她此时与失宠的陈阿娇和被弃的卓文君当有某种同病相怜之处,所以她特别声明:自己的内心况味,与因其貌不扬,加之体弱,不为荆州刘表重用而产生桑梓之念的王粲不同,故云“又何必临水登楼”。所以,此词上片的“无人到”以下三句,似可直译为:丈夫不到身边来,使自己产生冷落、孤独的寂寞之感,简直就同何逊在扬州所写的《咏早梅》诗中的,被废居长门宫的陈皇后,和被因献赋得官欲娶茂陵女子为妾的司马相如遗弃的卓文君的心情完全一样。词之下片的蕴寓之意大致是,谁都知道,从来都是以梅自况的作者,她也与其“手种江梅”一样,以皎洁风雅取胜。由于所处环境优越,便经不起风雨的摧残。尽管如此,尽管“江梅”也有因失去白雪的映衬而香消色褪、甚至随风飘落之时,但因其浓香彻骨,即使将落花扫掉,却仍留有香气和情韵。这正如一对曾经沧海的夫妻,尽管经历挫折却仍不忘旧情。这一切“难言处”,待到“良宵淡月”时,其“风流”、“韵胜”,就像月色朦胧中的“江梅”、“疏影”一样,更加神采奕奕。【辑评】一、邱俊鹏《读〈满庭芳〉》:词的下阕即从见梅而动诗兴,过渡到咏梅。先用逆笔,言人只知梅以韵胜,只知赏梅,却不知梅亦禁不住风雨的揉践、侵凌,不知爱梅,更不懂惜梅。从而流露出诗人爱梅、惜梅的一贯思想和感情。正由于这种爱与惜,诗人才面对即将飘零的梅花,倾吐出真挚的心声:“莫恨香消玉减……疏影尚风流。”而“莫恨”、“须信道”、“难言处”,层层转折,愈转愈深,表现出诗人对梅的深切抚慰与无限倾慕、眷恋之情,以及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一扫词的上阕那种孤寂、索寞的情调。全词就这样以“手种江梅渐好”为枢纽,以何逊见梅而动诗兴作为过渡,把词的上阕主要写人,下阕主要咏梅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词的下阕,从爱梅、惜梅,到安慰梅,而坚信“疏影尚风流”,不仅表现抒情主人公与梅情感交流,而且达到人梅难分的境界了。不是吗?“疏影尚风流”是梅特有的姿质,恐怕也是诗人的写照吧!(《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二、《济南名士丛书·李清照全集评注》: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是首咏梅词。作者将梅放在人物的生活、活动中加以描写和赞颂,把相思与咏梅结合起来,托物言情,寄意遥深。用了大量的虚词:“更”、“又”、“何必”、“从来”、“莫”、“须”、“尚”等呼应传神,转折达意,跌宕多姿,是此词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另一特色。(济南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三、谢桃坊:古人爱尚雅洁的都喜焚香。篆香当是中古时代一种高级的盘香,径有二三尺,烧的时间很长。篆香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到帘钩,说明黄昏将近了。从所描述的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情形推测,抒情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富贵而安闲;但环境的异常冷清寂寞也透露了其生活不幸的消息……上阕词的结尾,由赏梅联想到南朝文人何逊迷恋梅花的事,使词情的发展向借物抒情的方向过渡,渐渐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何逊(约480~520年)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情辞宛转、意味隽美,深为唐宋诗人杜甫和黄庭坚所赞赏。梁代天监年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亦作《咏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彷徨,终日不能去。”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心情附着所致。杜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清照用何逊之事,又兼用杜诗句意;按她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她在寂寞的环境里面对梅花,遂与何逊身世有某些共鸣之感。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敷衍故实的习径,而是笔端充满丰富的情感,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宋人关于梅花的品赏存在两种相反的见解。陈善引友人之语谓“格高似梅花,韵胜似海棠花”(《扪虱新话》下集卷一)。范成大说“梅以韵胜”(《梅谱后序》)。韵指色泽美艳,格指格调意趣。我们从古人咏梅之作的情形来看,基本上都是赞美梅之格调高的,与牡丹、芍药、海棠等比较起来不如它们的韵胜。但似乎“梅以韵胜”之说仍有一定的影响。清照实际上是认为梅之格高的。“从来,知韵胜”,是她暂且按一般的或传统的对梅的看法而言。当然,江梅盛开之时也相对地是色泽美艳的,但清照并不欣赏这点,而是将词笔转向梅花零落之后所显示的格调意趣,“知韵胜”,即知道梅之为花也以韵胜,可是其韵是会很快消失的……“疏影尚风流”是非常精警的句子,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优雅高远的特点,远非徒以韵胜者之可比拟了。这样的结句,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而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有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因缺乏必要的线索而无法详考,但从词中所描述的冷清寂寞“无人到”的环境和表现凋残迟暮“难言”的感伤情绪来看,它应是清照遭到家庭变故后的作品。这种变故使清照的词作具有凄凉悲苦的情调。因而在咏残梅的词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借物咏怀,暗寓了身世之感,其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达到了意与境谐、情景交融的程度,故难辨它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还是咏物了。它和清照那些抒写离别相思和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词语轻巧尖新,词意深婉曲折,表情细腻,音调低沉谐美,富于女性美的特征,最能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这首《满庭芳》不仅是《漱玉词》中的佳作,也应是宋人咏物的佳作之一。(《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四、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上阕写人。“小阁藏春”以下五句,描写深暗环境,接着“手种江梅更好”两句,抒赏梅之情;“无人到”三句,发寂寞之感。这一阕由闺房而庭院,由赏梅人的环境而抒怀,婉而有致,宕而有序。下阕咏梅。先言梅花“韵胜”,接着笔势急转,写梅花“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怨恨冷风凄雨对梅花的摧残,蕴含爱梅惜梅之情;“莫恨”、“须信道”、“难言处”五句,咏叹梅花孤高不俗、潇洒不羁的风度。这一阕由爱梅、惜梅而咏梅,层层转折,跌宕生姿。全词赏梅亦自赏,咏梅亦自咏,表现了女词人坚贞不屈、鄙弃庸俗的胸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五、刘瑜《李清照全词》:……林(指林逋诗《山园小梅》)、李、陆(指陆游词《卜算子·释外断桥边》)三首诗词,都是咏梅的诗词,都是托物言志的。林诗托梅花自赞其高雅芳洁;陆词托梅花自喻其高风亮节;李词托梅花赞颂爱情。在各有寄托这点上是相同的。然而林、陆咏梅的诗词,从字面上说通篇都是写梅的。李词则不然,把咏梅放在人物的生活、活动中,加以描写和赞颂,把相思和咏梅结合起来,自成高格,正是易安匠心独运处。(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多 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①。也不似、贵妃醉脸②,也不似、孙寿愁眉③。韩令偷香④,徐娘傅粉③,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⑥,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醿⑦。 渐秋阑⑧、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⑨,似泪洒、纵扇题诗⑩。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