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你不是上帝?不,我是上帝,正像你现在了解的他。我是女神,正像你现在理解的她。我是你所知道和体验的每件事的设想者和创造者,你是我的孩子……即使我是另一人的孩子。你是想告诉我上帝还有上帝吗?我在告诉你,你对最终现实的理解力比起你的思想更有限,但是真理比起你能够想象的更无限。我在给予你的是对无限——无限的爱——的非常小的一瞥。(更大的一瞥,在你的现实中你无法接受。你只能坚持这一点。)等会儿!你是说我确实不是在和上帝在这儿交谈?我告诉过你——如果你设想上帝是你的创造者和指导者,即使你是自己身体的创造者和指导者——我是你理解的上帝。你是在和我谈话,是的。它是一个精彩的谈话,不是吗?精彩不精彩,我觉得我是与真正的上帝谈话。众神的上帝。你知道——是最高大的那个人,主要的头头。你是这样。相信我。你是这样。但你却说,在事物的等级制中,在你之上还有某个人。我们现在正在做不可能做的事情,这就是在说不能言传的东西。像我说过的,这就是宗教所想做的。让我想一想能不能找个办法总结一下。永远比你所知的更长久。永恒比永远更长久。上帝比你想的更多。上帝就是你称为想象力的能量。上帝就是创造。上帝就是第一思想。上帝就是最后的体验。上帝是其中的任何事情。你有没有从高倍显微镜向下看过,或者有没有看到过他了运动的图片或者电影,说:“天啊,这下面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对这个宇宙来说,我,现在这个观察者,感觉像上帝!”你有没有这样说过,或者有过这类体验?有过。我想每个思考的人都有过。是的。你自己已经瞥见我在这里展示东西。107如果我告诉你,你自己瞥见的这一现实永远不会结束,你会怎么做呢?解释一下。我请解释一下。取你所能够想象的宇宙中的最小的部分。想象极小极小的物质的分子。好。现在把它分成两半。好。你得到了什么?两个更小的一半。正确。现在再把它们分成两半。现在又得到了什么?两个更小的一半。对。现在再来一次,然后再来一次!剩下什么?越来越小的粒子。对,但什么时候停下来呢?在物质不存在之前,你要把一个物质分多少次呢?我不知道。我猜想它永远不会不存在。你是说,你永远不能完全毁灭它吗?你能做的一切就是改变它的形态?好像是这样。我告诉你,你已经了解了一切生活的奥秘,看到了无限。现在,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好……是什么使你认为,只在一个方向上有无限呢?所以……向上没有终点,比向下没有终点更多。根本没有什么上或下,但我理解你的意思。108但如果小没有尽头,这意味着大也没有尽头。对。但如果大没有尽头,那么就没有最大。这就是说,在最大的意义上,没有上帝!或许,所有这一切就是上帝,没有其他东西。我告诉你:我是我所是。而你是你所是。你不可能不是。你能完全按照你的愿望改变形式,但你不能不存在。你可能不知道你是谁,如果这样,只体验了它的一半。这是地狱。非常正确。但你并未被罚下地狱。你将永远不再被驱逐到那里去。从地狱中走出来——从不了解中走出来——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重新认识。有很多方式、很多地方(范围),你能够这样做。现在,你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在你的理解中,它叫做第三维。还有更多的吗?我没有告诉过你,我的王国有许多房子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就不告诉你了。那么,就没有地狱了——不是真的。我是说,没有我们将永远被惩罚的地方或者范围!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呢?但你总是被你的知识所局限,因为你(我们)是自我创造的生灵。你不可能成为你不了解的自己要做的人。这就是给你这一次生活的原因,这样你可以在你自己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然后你可以按照你真正是谁去设想你自己,按照你的体验去创造你自己——这又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只是更大一些。所以,你处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像我在全书里所说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够成为的事情没有限制。你的意思是,我甚至能像你一样,成为一个上帝?我怎敢这么说?你怎么认为?我不知道。109直到你这样做,你无法知道。记住这个三角形——神圣的三位一体:精神——头脑——身体。设想——创造——体验。用你的符号,记住:圣灵=灵感=设想圣父=祖先=创造圣子=后代=体验圣子体验圣父思想的创造,圣父的思想是圣灵设想的。你能够设想你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上帝吗?在我最疯狂的时刻。好。我告诉你:你已经是一个上帝。你只是不知道这一点。我没有说过“你是上帝”吗?14现在好了。我已经向你全部解释完了。生活。它是怎样运作的。它的根本原因和目的。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我没有什么更多要问的了。对这一难以置信的对话,我心里充满了感谢。这一对话涉及面是这样深、这样广。回想我最初的那些问题,我们已经谈了前面五个,涉及到生活、关系、金钱、职业和健康。你知道,在原来那个单子上,还有更多的问题,但这些探讨好像使那些问题没有什么关系了。是的。但你毕竟问过那些问题。让我们简单快速地逐个回答一下余下的那些问题。既然我们这份材料这么快就要结束了。什么材料?我给你带到这里让你看的材料。既然我们这份材料这么快就要结束了,让我们看一下余下的问题并快速地探讨一下。6.我到这里要了解的因果报应是什么?我要掌握什么?你在这儿什么也没有学到。你没有什么东西要学。你只需要记住。那就是记住我。你要掌握什么?你要掌握的是掌握本身。7.有没有转世这类事情?我已经有多少前世?在那些前世中我是什么?真的有“业债”吗?很难相信在这方面还存在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想象。关于前世的生活经验110有很多来自完全可靠的来源的报告。有些人带回了对各种事件的非常详细的描述,有完全经得起检查的资料,可以消除他们是在编造或者是想方设法欺骗研究人员或者相爱的人这些可能性。既然你坚持要一个准确数字,你有六百四十七个前世。这是你的第六百四十八次生命。过去你曾经是各种角色:是国王,王后,奴隶。是老师,学生,先知。是男人,女人。是好战分子,是和平主义者。是英雄,懦夫。是杀人犯,救护者。是智者,傻瓜。你全都曾经做过!不,没有业债这类事情——在你这个问题所指的意义上,没有这回事。债是必须或者应该偿还的东西。你没有义务非得做什么事情。当然,确实有些事情你想做;选择去体验吧。这些选择中有些取决于你以前的体验,对它们的渴望也是由你以前的体验所创造的。这些词接近你所说的业(karma).如果业是指一种先天的想法,去追求更好、更大、发展和成长,并把过去的事情和经验做为对此的衡量,那么是的,业是存在的。但是它什么都不要求。从不要求任何东西。正如你一直曾经是的,你现在是可以自由选择的生灵。8.我有时觉得很超自然。有没有成为超自然的事情?我是吗?那些声称超自然的人,是不是”遇到了幽灵”?是的,成为超自然的事情是存在的。你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这样。没有一个人不具备你所说的超自然能力,只是有些人不用它。使用超自然能力比使用你的第六感觉没什么差别。显然,这不是“遇到了幽灵”,否则我就不会给你这种感觉。当然,也没有可以遇到的幽灵。来日——或许在第二卷书中——我将向你解释超自然能和超自然力是怎么起作用的。将有第二卷书吗?是的。但是,让我们先结束第一卷。9.行善要钱可以吗?如果我选择在世界上做治疗的工作——上帝的工作,我能边做边致富吗?或者,这两者是彼此相斥的?我已经谈过这方面的问题了。10.性是可以的吗?这种人类体验背后,真实的故事是什么?性是不是像一些宗教所说的,只是为了繁育后代?通过否认性能力或使之变形,是否可以得到真正的神圣和启迪?没有爱的性关系可以吗?是不是仅仅身体感觉本身就足以作为原因?当然,性是“可以的”。我再说一次,如果我不想让你玩某些游戏,我就不会给你那些玩的玩具了。请问你会给你的孩子们你不想让他们玩的玩具吗?享受性爱。享受它!这是奇妙的娱乐。啊,如果你说的是严格意义上的身体111体验的话,这大概是你用你的身体所得到的最大快乐了。但是,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错误地使用性,毁坏它的清白与快乐,和这种娱乐、快乐的纯粹。不要用于追逐权势,或用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用于自我满足或支配;不要用于其他任何目的,除了给予和分享最纯粹的快乐和最高的陶醉——这就是爱,和再创造的爱——这就是新生。我选择了一种有趣的方式来更多地了解你,不是吗?关于否认,我前面探讨过它。没有任何神圣的东西是靠否认来实现的。但当看到更大的现实的时候,想法可以改变。所以,让人们简单地少要一些、或者根本不要性行为(或者在这方面的任何身体行为),这并不是不常见的事情。对有些人来说,灵魂的行为成了第一位的、更快乐的。每件事都是自己应得,不要评判——这应该是座右铭。你最后的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你不必对任何事情都找到其道理。你要去作为原因。做你自己体验的原因。记住,体验产生自我的概念,概念产生创造,创造产生体验。有性没有爱,你想体验自己做这样一个人吗?去做吧!你这样做,总有一天,你不想再这样做。惟一的将使你、能使你停止这样做的事物,是你对你是谁产生的新想法。事情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复杂。11.如果我们要做的一切就是尽可能避开性,为什么你使性成为那么美好、那么奇妙、那么有力量的人生体验?给予什么?为什么这方面所有有趣的事要么是“不道德、不合法的,要么是令人生厌的”?我刚才所说的那些,也已经回答了最后这一问题。所有快乐的事情都不是不道德、不合法的,或者令人生厌的。但你的生命是在确定什么是快乐的、有趣的体验。对有些人来说,“快乐”意味着身体的感觉。对另一些人来说,“快乐”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它全取快于你认为你是谁、你在这儿做什么。关于性有很多要说,比这里说的要多得多,但没有什么比这一点更重要:性是快乐,而你们很多人把性当成了除了快乐以外的其他事情。性是神圣的,是的。但快乐和神圣确实是结合在一起的(事实上,它们是同一件事情),而你们许多人认为不是这样。你对性的态度,是你对生活的态度的缩影。生活应该是一种快乐、一种庆祝,但它成了恐惧、焦虑、“不满足”,妒忌、狂热和悲剧。对性也可以这样说。你像压抑生活一样压抑了性,而不是尽情和快乐地自我表现。你为性而羞耻,就像你为生活而羞耻一样,你不是把它做为最高的礼物和最大的快乐,而是称之为魔鬼和邪恶。你可能会辩解说,你没有为生活而感到羞耻,但在此之前,看一下你们对生活的集体态度。世界上五分之四的人认为生活是一种磨难、一种苦难、一次考验、一种必须偿还的业债、一所必须学一些苛刻课程的学校,总的来说,一种需要忍受并等待死后真正的快乐的体验。你们这么多的人用这种方式想问题,这是一种耻辱。认为创造生命的这种行为是一种耻辱,这没有什么令人惊异的。在性背后的能量就是生活背后的能量。这是生活!那种吸引的感觉,那种强112烈的并且经常是迫切的想到一起、想成为一体的愿望,是所有生命的基本动力。我把它植入了每种事物之中。它是先天的、固有的,在天下万物的内部。你对性(顺便说一句,对爱、对生活的一切)的各种道德准则、宗教限制、社会禁忌、情感约定,实际上使你不可能庆祝你的存在。从创世纪之初,人们想要的一切就是爱和被爱。从创世纪之初,人们用自大的力量所做的每件事情,都使得这样做成为不可能。性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表达爱的方式——爱另一个人、爱自己、爱生活。所以,你应该爱它!(你确实爱它,你只是不能告诉任何人你爱它;你不敢表露出你多么爱它,否则你就会被称为堕落。但这种想法才是堕落。)在我们下一本书中,我们将更近地看性,详细探讨它的动力,因为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势不可挡的影响的一种体验和问题。现在,对你个人来讲,只要简单地了解:我没有给予你任何可耻的东西,尤其是你的身体和它的功能。没有必要隐藏你的身体或者它的功能,也不需要隐藏你对他们的爱,互相的爱。你的电视节目对表现赤裸裸的暴力无所谓,但对表现赤裸裸的爱却畏畏缩缩。你们整个社会都反映出这一优先。12.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生命?我们是不是被他们造访过?我们是不是正在被观察?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不能看到无法改变的、不容质疑的外星生物的证据?是不是每种生命都有其自己的上帝?你是不是万物的上帝?对问题的第一部分,是的。对问题的第二部分,是的。对问题的第三部分,是的。我不能回答第四部分,因为这要求我预讲未来——我不愿这样做。尽管如此,我们将在第二卷书中讨论大量的被称作未来的事情——我们将在第三卷书中讨论外星生物和上帝的本质。噢。还将有第三卷书?让我来勾勒一下这个计划。第一卷书包括了最基本的真理、初步的理解,涉及的是最基本的个人问题。第二卷书包括了更深刻的真理、高深的理解,涉及的是全球问题。第三卷书包括了你现在能理解的最大的真理,涉及的是宇宙范围问题——是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正在解决的问题。我明白了。这是个命令吗?不。如果你问这个问题,你就一点也没懂这本书。你已经选择做这件事——你已经被选中了。这个圈是完整的。你明白吗?明白。13、乌托邦会不会来到地球呢?上帝会不会象像承诺的那样向地球上的人展现他自己呢?有没有第二次降临?世界是不是像圣经预言的那样有一个终结或一个113天启?有没有一种真实的宗教?如果有,是哪一种?这些本身是一部书,它将包括第三卷的大部分内容。在第一卷书中,我局限于更个人的事情、更实际的问题。随后的书中,我将探讨一些涉及全球和宇宙的更广的问题。是这样吗?现在就这些吗?在这儿我们是不是不再多谈了?你已经想念我了吗?是的!这真有趣!我们要分手了吗?你需要休息一下。你的读者也需要休息一下。这里有许多东西要吸收。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有很多需要考虑。停一段时间。反思它。考虑它。不要有被抛弃的感觉。我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日常生活问题——我知道你现在就有问题,将来还会继续有问题——你可以呼唤我来回答。你不需要这本书的形式。这不是我向你说话的惟一方式。在你的灵魂的真理里倾听我的声音。在你的心灵的感受里倾听我的声音。在你的头脑的安宁中倾听我的声音。你处处可以听到我的声音。每当你有问题的时候,你只要知道,我已经回答了它。然后睁开你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答复可能就在已经发表的某一篇文章中,在已经写成并即将发布的布道词中。在正在排演的电影之中。在昨天刚谱好的歌曲中。在最爱的人要说的话里。在你即将结交的新朋友的心中。我的真理在风的微语里,在小河的鹅卵石里,在霹雳惊雷里,在雨声簌簌里。它是大地的感觉,百合花的芬芳,太阳的温暖,月亮的魅力。我的真理——你需要时最可靠的帮助,像夜晚的天空一样令人敬畏,像婴儿咯咯的笑声一样简单、不能变换和值得信赖。它像怦怦的心跳一样响,又像与我合一时的呼吸一样安静。我将不会离开你,我不能离开你,因为你是我的创造,是我的产品,是我的女儿,我的儿子,我的目的,我的……自我。所以,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当你与我的和平宁静分离,呼唤我吧。我将在那里。带着真理。和光。和爱。译后记114在一些西方国家,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宗教的地位和影响已今非昔比,真正虔诚地信仰宗教的人,信仰“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的人越来越少,但由于长期浸润于其中,宗教早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深远的文化。在面对社会、人生乃至自然界种种问题时,传统的宗教意识、宗教道德、宗教观念对许多人仍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人们耳濡目染所接受的一些传统宗教观念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惑。《与上帝交谈》这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自己全新的上帝观,并对生命、健康、信仰、宗教、事业、爱情、家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作者指出,迄今为止,社会给予人的教育大多都是以恐惧为基础的。比如,多年来人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许多关于上帝的观念:上帝是严历的、令人畏惧的、报复性的;上帝根据自己感觉的好坏,进行评判、奖励或处罚;上帝的爱是有条件的;上帝是基于爱或者恐惧而创造了天堂和地狱,提出了十条戒律;等等。作者认为,人们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的关于上帝的这些印象,并不是真正的上帝。这些观念都是起源于恐惧,是孩子根据自己对父母的体验把父母的角色外推到上帝身上。作都心目中的上帝是与此全然不同的一个形象:上帝是绝对的爱的化身。上帝是绝对的爱的化身。上帝并不需要人的畏惧和敬奉,上帝不报复也不惩罚;没有什么天堂和地狱;没有什么十条戒律,有的是人自己的十条承诺。在真正信仰宗教的人看来,上帝是万能的,能够创造一切。甚至可以说,上帝就是一切。作者分析指出,如果只有上帝,别无他物,上帝就无法体验自己是万能的。要想检验自己,必须有对立面或者相对物。为此,上帝把自己分成了许多部分。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相似”(in the image and likeness of God)造了人,赋予了人各种能力,上帝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和创造,体验自己的自由选择和创造,也就是说,上帝与人是合一的。“上帝与人同在”。在一定意义上,人的自由选择、创造,就是一种上帝的状态。从这里,可以引出这样一个命题:人是上帝的“部分”、是上帝的子孙。在一定程度上,人就是上帝!作者认为,上帝是面向每个人的。所有的人都是特殊的,所有的时刻都是金色的。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通过自己的感觉、思想和体验与上帝相通。体验是上帝与人最重要的交流手段。遗憾的是,人的大多数价值判断都不是来源于自身的体验,而是盲目接受了其他人的认识,接受了以恐惧为基础理论人生观、价值观。对爱、对性、对金钱、对生活、对上帝,都是如此。当自己的体验与社会灌输给人的意识相矛盾时,人们往往否定自己的体验。这是人生苦恼的重要根源。作者指出,生活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记起并体验“你是谁、你能成为谁”。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有意识地按照自己的最高认识去改变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动。要停止原来那种无意识的生活状态,要像上帝那样去想、去说、去行动。上帝是绝对的爱的化身,如果人选择以爱为主导的人生,人将体验到生活的全部荣耀,体验到上帝的感觉。关于生活、关系、金钱、事业、健康等十三个问题,书中通过上帝给予了详尽的回答,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比如,天堂在乌有之境(now here),也就是“现在在这里”(now here);比如,在人际关系中,包括爱情关系中,完全以对方的喜好去确定自己的行为,将使得双方都丧失掉自我,并最终导致关系失败。比如许多疾病是自己招致的。等等。《与上帝交谈》书中对一些传统的宗教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不时给予辛辣的嘲讽。比如,有的宗教不是让人们选择成为上帝,而是选择成为魔鬼。有的宗教甚至宣称,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作者还尖锐地指出,圣经中对上帝的有些描述115并不是真正的上帝。耶稣也不是完美的。这对盲从盲信者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我们知道,宗教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先民对人所不能把握的自然力的恐惧。作为这种自然力的象征,先民心目中的上帝(也就是流传至今的宗教中的上帝)自然具有令人畏惧、惩罚、报复等特征。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大大增强,人对自然的恐惧心理减轻了,但另一方面,人类自身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对人类构成最大威胁的力量。可以说,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很可能毁于自身的活动。在这种大背景下,呼唤绝对的爱,认为上帝是绝对的爱的化身,每个人都是上帝,都应以爱为主导去行动,都应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任,这种思潮在美国等到西方国家是有其现实基础,也是有现实意义的。随着对外开放以来信仰宗教的人较前增多,对我国广大信众来说,接触西方社会现代宗教文化,活跃思想,深化对宗教的理解,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宗教涉及的是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宗教道德观念往往也包含着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浏览或精读这类书籍,对一般读者也会有启迪。无论信仰不信仰宗教,在面对人生各种问题时,经常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按照以爱为主导的理念检查自身的思想、行为、都是有益的。《与上帝交谈》一书采用对话的形式,口语、俗语较多,语言简洁、明快,文笔流畅,充满了机智的问答,还不时穿插些小幽默、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翻译过程中时常拍手称快。但书中也涉及一些形而上的哲学、宗教探讨、也有不少艰涩难懂的文字,由于水平所限,错译之处在所难免,译者诚恳希望读者谅解并给予指正。目录《序》寻找神,是为了寻找人 南方朔《序》一生在等待的书 孟东篱《译序》宇宙,无尽大戏;而我们究竟是谁 孟祥森《前言》一份非比寻常的文献1 我们一起去寻找神(神的意愿如何成为你的意愿)2 我就是那神灯里的精灵(专一创造实相)3 没有“时间”,而“你”永远存在4 希特勒到天国去了5 你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6 宇宙,是神的呼吸7 爱,爱,去爱那你们想要的东西吧8 享受一切,一无所需9 你们的教育使世界走向地狱10 目前的政治只是滔天大谎11 全球军费每分钟一百万美元12 爱给予一切,而一无所求13 如果不能成为礼礼物,就不要进入那人的生活中(我加:怎么做)14 永远不要提供削弱他人能力的帮助15 我爱你,你知道吗16 社会大革命——收支透明化17 世界唯一的希望——全球一国18 你们是原始人19 从外太空来的生物正在帮助你们20 去吧,将你的生命作为真理的表述〈书末〉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再创造的历程作者简介尼尔?唐纳?沃许(Neale Donald Walsch)。一九九五年,在他人生最低潮期,一天因写了一封愤怒信给神,没想到竟得到了回答,也因此产生了一本惊世之作—《与神对话》。之后,他整个的人生观与生活都改变了,而创立了一个叫做“再创造”(ReCreation)的组织,专门致力在传1播自己所领悟出的喜悦、真理、与爱的信念。目前与妻子南茜住在美国的奥勒冈。译者简介孟祥森,台湾大学哲学系、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教台湾大学等学府。著有《人间素美》《给你一朵禅的花》《给你一枚禅的果》《演海茅屋札记》《爱生哲学》《念流》等十余种作品。译有《异乡人》《苏菲之路》《爱的艺术》《动物解放》等涵盖文学、哲学、心理、社会学、历史、环保各领域的著作,约六十余种。他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并投注许多心力于地球的生态保护上。序 寻找神,是为了寻找人 南方朔神学是西方一切人间知识的基础,不仅哲学一度是他的奴婢,举凡伦理、政治、经济、社会,也无不从他发韧。除非理解它的神学,否则我们即很难宣称说了解了西方。因此,在西方,人类(homo sapiens)几乎与“宗教人”(homo religious)”同义。当人类出现简单的工艺同时,即已有了出现简单的工艺同时,即已有了对神祗的崇拜。泛灵的宗教崇拜是一种对不可知事物的敬畏,但也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在崇拜中臣服并获得宽慰。而在大约四千年前,犹太人从巴比伦的偶像崇拜里,逐步演变出一种信仰,从此就有了“上帝”或“神”这个称号。纵使到了信仰凋零的今日,对欧美人做民意调查,尽管上教堂的已日益减少,但相信上帝或神存在的,仍然高达九成或更多。以神为名,是法院或一切宣誓作证的必备仪典;以神为名,也同样被雕刻在国家的标志、钞币、甚或其他碑记上。神是西方文化和信仰的前提。对于神,英国当代主要宗教评论家凯伦?阿姆斯壮(karen Armstrong)在新著《神的历史》(A History of God)里有这样一段话:人对神的观念有着一本历史,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群,对神的概念均有其差异。某个世代某一群人所使用的概念,对别的人可能毫无意义。的确,当人们说“我相信神”这句话时,它没有客观的意义,但它如同其他语句一样,可以由脉络给予意义,并被特定群体所主张。因此,“神”这个字里,没有不变的概念,相反的,这个字所包含的乃是一整个光谱式的意义,其中的某些会自相矛盾,甚或相互排斥。如果“上帝”这个概念不是这么有弹性,他也就不会存续至今,并成为人类伟大概念之一了。当有关“上帝”的某一个概念不再具有意义,或不再切合实际,它就会被静静的丢弃,并代之以新的神学。一个相信基本教义的人,将会拒绝接受这种观点,因为基本教义派乃是反历史的,他们相信亚伯拉罕?摩西,以及稍后的先知们所经验到的上帝和今天的人们无异。但若我们考察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回教这三个宗教,即会发现到所谓的“神”或“上帝”,并无客观观点,每一代的人都创造着神的影像俾为他们所用。每一代的人发明着他们的神之影像。因此,神曾经是代表了复仇的大神,也曾是博爱平等的化身:在启蒙及理性时代,人们从神的范畴里,寻找到了理性与世界秩序的依据,而在康德哲学里,神的美德能力则是填补人类道德理想和行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