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德国-11

德国舆论指出:“对欧洲建设,法国的不稳定和德国的操之过急有搅乱以往十分稳定的关系的危险.”法报纸表示:“已成为‘欧洲气压表’的巴黎——波恩轴心已显示出压力在下降”,“法德之间已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意见分歧.”就连德国执政的基民盟在一份公开发表的政策中也承认,法德“特殊关系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提起“法德裂痕”使人不禁想插叙一个小插曲:194年底德国执政党议会党团公布了题为“对欧洲政策的思考”的一份-- 255832不要忘记德国文件,出面者是执政党第二把手,很可能是科尔的接班人朔依布勒.文章直率申述“德国的利益”,说德国是欧洲心脏地带的一个稳定的中心“,德国在欧洲“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应“发挥领导作用”。文件的关键内容是提出一项重要建议:“在欧盟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即少数“核心”国家,它指名由德、法、比、荷、卢五国组成,明确说:“德国和法国构成核心中的核心.”公然提出在欧盟内已存在“以德国为首的东北集团”,和“以法国为首的西南集团”。尽管文件强调法德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但它用强硬口吻说:“如果德国提出明确面不含糊的建议,法国就必须作出同样明确而不含糊的决策”。文件还以居高临下口气批评法国在追求欧洲一体化时“常常犹豫不决”,指责法国“‘民族国家’主权不可动摇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尽管这种主权早已成了一个空壳”。很显然,这文件来头大,口气大,不仅为欧盟规划未来,指示方向,更向法国的欧洲一体化政治领导地位直接提出挑战.此文件一抛出,立即受到法国和其他成员国舆论的拒绝和围攻. 科尔一见大势不妙,慌忙否认与此文件有瓜葛,文件也被人们搁置一旁.但显而易见,文件的出台是有背景的.人们认为这是该党精心策划的一块“探路石”,是德国企图夺取欧盟主导权的一次蓄意尝试,也是一场有点利令智昏的笨拙把戏.在法国,新总统希拉克上台,法德轴心裂痕更加明朗化.希拉克是戴高乐主义的嫡传门生,是前戴高乐派的掌门人.他吸取了戴高乐主义的精粹,是个民族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色彩浓厚的政治家. 众所周知,戴高乐是法德轴心的奠基人,他是依据当时法德力量均衡向法国倾斜,从法国利益出发作出-- 256第三篇 纵横捭阖932这项决策的,而今天的法德力量均衡已明显向德国倾斜,要法国照过去那样维护法德轴心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希拉克毫不含糊地强调,“只根据法国的国家利益作出决定”,明确表示“保留各成员国的特性应是欧洲建设的核心”。德国人则评论德国的强大使一个骄傲的法国人难以容忍. 德国《时代》国报的一篇文章毫不客气地指出,法国需要的是“由法国授意、由法国主宰”的“欧洲,当它一发现德的强大使自己的梦想象肥皂泡一样破灭时,它就退而求其次,回归它的民族主义怀抱.法德的分歧涉及到欧洲建设的各个领域:外交上,在南联盟瓦解过程中,德率先支持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独立,而法国开始主张只要有可能就维持南联盟.法国反对取消对波黑的武器禁运;而德国基民盟在科尔支持下于194年11月通过赞成取消禁运的提案……对北约和欧盟扩大上,法德两国有不同的利益考虑,不能达成一致.对欧盟的机构改革,德国认为应加强欧洲议会和欧盟执委会的权力,在布鲁塞尔建立多数表决制的联邦机构;法国则坚持欧盟“不再应由一个行政管理专家班子来领导,而应由部长理事会领导,执委员的权力只是执行任务”。对欧洲内部安全,德国主张建立一个以人员自由流动和联合反对有组织犯罪活动为基础的欧洲;法国则一再推迟关于人员自由流动的申根协议的实施,并坚持自己警察的独立性.两国对欧洲未来也有不同的设想:德国强调欧盟结构应-- 257042不要忘记德国“联邦化”,以“联邦国家”模式改革欧盟内各机构及其职能、权力;法国则明确表示“联邦欧洲不符合我们的文化”。两国的观点象水火一样不能相容.法国对法德之间龃龉不断的现象倍感头疼,虽然还一再重申法德轴心“在欧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发动机作用”,但它自己都明白那言语的苍白无力.195年6月20日,法国新任外长德沙雷特在全国国民议会就欧洲问题发表声明说,法国将重新考虑其同德国“特殊的”关系.他不指名地抱怨德国想走得“更远、更快”,甚至在其他成员国还没有作出“集体反应”的情况下就这样干了. 他还暗示要改变法德轴心的排它性,希望形成其他联盟,并明确指出“特别是同英国、西班牙的联盟”。随后在法西两国部长会议上,法外长再次表示法主张对西班牙在欧盟内部形成一个“重心”,“使两国关系成为欧洲建设的基石之一”,甚至说法西“双驾马车”必将成为“欧洲建设的主力军”。这话虽然听着好笑,但言语中确实有点豪爽之气.联系到法国在欧盟扩大“南下”战略和地中海战略,以及195年5月成立法、意、西、葡四国联合军事部队,显然,法国为对德国要把欧盟重心向北、向东发展的意图相抗衡,决心将欧盟重心向南移动.此外,希拉克为突出法国的核大国地位,宣布恢复核试验,耐人寻味的是,此事竟事先未同科尔磋商. 传媒说这一着“无异于搧了科尔一记耳光”,科尔尴尬无比,却只能用漂亮的外交辞令掩饰内心的愤怒:“朋友之间”有时也会有“观点分歧”。-- 258第三篇 纵横捭阖142然而要看待法德轴心,判断它的命运和走向,应切忌简单化、绝对化,不能非此即彼,要么保持原有的紧密合作,要么散伙对抗. 这都是不现实的.对法国来说,要维护和扩展权益,要进行国际竞争,要确保欧洲的稳定、安全和繁荣,必须坚持欧洲联合自强,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 同时,要消除德国强大的威胁性,唯有加强欧洲一体化才能制约和套住德国,唯有在欧洲一体化范畴内加强法德关系才能监控和牵制德国,因此必须要把德国拴在欧盟内,防止其单干,而只要德国留在欧盟,法德谅解与合作就必不可少;如果法德关系恶化,对欧盟和法国都极不利,一旦法德对抗就意味着欧盟的分裂,意味欧洲可能回到可怕的30年代甚至一个世纪前的局面.对于德国来说,要维护和扩展权益,要使德国成为世界政治大国,要使德国在国际竞争中能与美、日、俄匹敌,唯有依托欧盟和欧洲一体化,而要发挥自己以集体依托的基础的欧洲首富的优势,一定要维护欧盟团结,一定要和解法德关系. 没有法德合作就不会有欧盟和德国的顺利发展,一旦法德关系恶化对德国的危害可能甚于法国.总的说来,当前法德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借重、利害与共的关系,它们的共同战略利益仍然大于它们之间的矛盾分歧.展望今后,两国轴心不可能公开决裂,但会比过去松弛和削弱,在共同推进欧洲一体化方面,理想主义成分会少些,不会象过去那样和谐协调、配合默契,因而联合倡议或通过两国一致就能决定一体化进退这类戏剧化行动会减少些;在双方协调合作中,实用主义因素会增多,更讲究务实,追求实效;同时-- 259242不要忘记德国它们之间的分歧、矛盾和摩擦会增多,内容和形式会更复杂.总而言之,法德轴心不再发挥原来的有效作用,很难成为稳定而有力的轴心.有四个字最能形象地描绘出德英两国的关系,那就是——不冷不热.○德英分歧冷战结束前,英国曾发明一条有关西欧安全的公式:把俄国人排除在外,把美国人留在里面,把德国人压在下面.那时的英国和欧洲大陆交往并不十分密切,而更多地和远隔重洋的美国和好,形成“英美特殊关系”,即使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对欧洲态度仍根本不明确,立场总是摇摆不定. 那时德国也对英国心系美洲抱冷漠态度,阿登纳曾说过:“没有英国,大家可以干起来,尽管不完备;没有法国,就根本不行.”冷战结束后,德国统一了,德英关系仍没有大的进展,而且受到欧盟和欧洲复杂多变形势的影响和制约,两国在欧洲建设的分歧反而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英国不愿过多交出民族国家的主权,反对德国主张的欧洲联邦.德国主张欧盟向东扩展优于“深化”,而英国则不希望欧盟扩展过快,成员国扩充更多,主张欧盟应成为“松散”的组织.英国不同意法德实施欧洲单一货币的具体做法,认为建-- 260第三篇 纵横捭阖342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应顺其自然,反对人为促成.英国反对德国主张扩大欧洲议会权力,主张一致决定表决制,英国还不赞成欧盟的统一外交和防务.在欧洲防务问题上,双方虽都主张欧洲的联合防务,但英国不主张建立独立于美国的防务机构,反对建立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军”,反对损害北约的作用.德国主张把西欧联盟纳入欧盟,而英国认为西欧联盟应作为北约的“附属机构”。191年3月,梅杰访德,科尔称他与梅杰已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工作关系.梅杰也宣称,两国合作是推动欧洲各个领域合作的关键.192年5月23日科尔回访,两国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太亲密.在近一段时间,英国政府也把争取同德国合作和支持作为其实施欧洲战略的一部分,试图通过影响德国的政策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按照英国所主张的方针和道路前进. 但毕竟只是一部分而已,英国并不把这当作主要部分,因此两国关系不会有进一步改观.德国一些有识之士也在自我反省,如194年6月4日德国《世界报》写道:“现在应对德国的政策提出一个问题:长期不理解英国人是否是明智的?”尽管德英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它们有共同的利害关系,因而不可能反目成仇,仍然会在欧盟的框架内“联合”,并在这“联合体”内相互借重,相互利用,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对抗. 今后两国关系可能还将处于“低温”之中.-- 26142不要忘记德国○英法叙旧在德美喜结新欢,法德心有裂纹,德英不冷不热的情况下,一向冷冷淡淡,甚至互相猜疑的英法两国突然间开始热络起来.德国统一前夕,英法由于共同的恐德症不意走到一起.在密特朗和撒切尔夫人的秘密会晤中,密特朗对撒切尔夫人明确表示:“在过去面临重大危机时,法国总是对英国建立特殊关系,而现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又来临了.”然而要说英法关系的升温,还以密特朗和梅杰在194年底的沙特尔会晤最引人注目. 英国媒体评价说,这是一次“异常友好的”会晤,实现了“两国之间一次新的真诚的谅解”。法国总统密特朗也认为,这是“多年来最好的法英首脑会晤”。英国首相梅杰则宣称,伦敦和巴黎关系“从未这样好过”。英国外交大臣赫德进一步解释说:“从我们的利益、能力、希望和我们对欧洲的看法来说,没有两个重要国家能象英法那样相同.”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干脆声明,法英同盟“早已存在并应当长久维护下去和得到巩固”。法国总统希拉克上台后先后访问德国和英国. 相对于法德首脑会晤的平淡而言,英法首脑的会晤则热乎得多.在希拉克和梅杰会晤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希拉克宣称:“欧洲建设决不能没有英国.”他直接了当地说:“法国能够在寻找德、英、法之间必需的协作中发挥作用,这种协作在建设欧洲中是不可或缺的.”-- 262第三篇 纵横捭阖542英国方面认为,力量对比的变化促使力量重新组合.欧盟内中小国家对法德轴心操纵欧洲一体化,左右欧共体的情况,一直心存疑虑和不满,期望有一种力量对其能起平衡和制约作用,而英国一直是众望所归的比较合适的“平衡力”。在过去几十年里,英国都未能很好发挥平衡作用,现在时机成熟了.英国皇家三军国防研究学会会长乔. 埃亚尔195年7月11日在《泰晤士报》上撰文把法德轴心形容为“一对相互越来越厌烦的夫妻”,他以英美特殊关系为例说,“企图在过期了以后继续保持‘特殊关系’,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他认为“如果没有英国作为一个平等伙伴参与,法德轴心将变成空壳”,强调“英法关系热平起来,并不是靠损害法德关系实现的”。英法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194年10月份成立了英军“特种部队”和法国快速行动部队的联络小组;去年11月份英法成立联合空军小组,由两国军官轮流领导,其任务是研究共同对付不测事件的办法;英国放弃了购买美国空运飞机,与法国成立了研究小组,研究共同研制大型欧洲运输机的可能性;自192年以来,英法两国的核合作委员会每月都开会,目的是提出关于核合作原则的工作文件,据称,双方已就此达成“对等协议”;英国国防部已下令研制由法国人领导的欧洲间谍卫星,据说耗资160亿美元.双方还正在探讨联合研制保卫欧洲的反弹道导弹系统问题;英法还在进行更密切的海上合作,在欧洲防务问题和欧盟的前途问题英法两国也逐步靠近.正如英法舆论所指出的,英法都想在欧洲确立两个中心,即政治上的法德轴心,军事上的英法同盟. 但在可预见的将-- 263642不要忘记德国来,英法关系还不可能取代法德同盟.虽然在英、法、德这欧洲“三架马车”的关系上,有冲突,有缓和,有合作,有对抗,但有一点正在成为日益明显的事实——德国力量越来越强大,整个欧洲不可逆转地走向“德国的欧洲”。美国人问:今日欧洲,谁主沉俘?德国人自豪地说:不是英国,不是法国,而是我们德国.-- 264第三篇 纵横捭阖742第十章 向安理会进军一、德国要做常任理事国○东山再起战后的德国,一分为二,分属东、西方两大阵营,彼此对峙,直到1969年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后,两国关系才开始解冻. 1972年12月,两德签订了两国关系的基础条约,条约中规定:两德同意一致申请加入联合国.联合国除创始会员国外,其他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国家,要交一份申请书,表明接受宪章所规定的义务,经安全理事会推荐,并由大会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方可被接纳为会员国.两德申请加入联合国后,1972年11月9日,苏、美、英、-- 265842不要忘记德国法四大国联合声明,支持东、西德加入联合国.次年9月,联合国大会同时接纳东西德为正式成员.这样,二战后的德国又重新回到国际大家庭中来.东德、西德虽然都已加入联合国,但作为两个国家,它们各自在国际上的影响毕竟有限. 而且,统一前,西德的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为最终实现东西德统一服务. 无暇更多地顾及国际事务.再加上它东边面临前苏联的威胁,西边是政治上相对强大的法国,头顶上压着一个美国盟主,在政治上它其实仍是个“二等国”。直到1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了统一,德意志才真正重新崛起于国际舞台上. 德国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统一后的德国向何处去?德国会重蹈战前复辙吗?这个问题索绕在世界人民心头.在统一的第二天,即10月4日,科尔总理在联邦议会全体会议上就第一个全体联邦政府政策发表的政府声明中明确指出:“统一的德国将在国际团体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尤其是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德国已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德国将令世人刮目相看!世界普遍预言,不用多长时间,德国将从国际剧场的观众席上走下来,在国际生活中起更加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发展恰好为德国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英法两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美国在欧洲影响的削弱,这一切都使德国外交活动余地大为扩展,可以说是它在国际上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天赐良机.-- 266第三篇 纵横捭阖942○暗窥宝座国际关系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很少有国家能够无视联合国的存在,不重视研究它在国际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安理会在联合国中处于优势地位,是联合国行动能力的中心.联合国成员“将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之下职务时,即代表各成员国”(《联合国宪章》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而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则更是联合国的核心之所在. 它们各自手中握有一张否决票.除非五大国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或至少不出面反对,(常任理事国的弃权票或缺席按照惯例不被视为否决),联合国不能就和平与安全问题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德国人看来,跻身于联合国安理会是德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大国作用的最理想途径. 关于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早在1973年就有人提出过.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1973年9月24日第25届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该会议上,美国还提出联邦德国在安理会的席位问题. 那时条件显然不够成熟.统一以后,德国在最初两年内,从未明确表示过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那是因为它得到了国内问题的牵绊. 统一是一柄双刃剑,它带给德国强大的同时,也带给德国许多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使它不能马上轻装前进.首先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问题. 两德统一前联邦德国经济增势一直较好.190-- 267052不要忘记德国年为4。5%,但到了191年下半年就开始减弱,增速仅为3。2%.同时,因财政支出过大而不得不大量举债.德国统一后,除海湾战争中为美国支付110亿美元费用外,科尔为消化东部和支持苏联、东欧国家的“民主化进程”而提供的援助,达500亿马克. 1989年,联邦德国财政赤字只有190亿马克,191年已上升到660亿马克. 大量举债已不可避免,据经合组织统计,德国国债的比重曾经超出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一倍,在大国中名列榜首.其次是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再有是社会出现治安状况恶化.德国东部地区经济形势严峻,经济体制转轨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东部地区工业设备陈旧,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讯和居位条件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要振兴东部地区的经济,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统一后,德国把大量的财力和主要的精力集中于消化德国东部,因此虽然它雄心勃勃地要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但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德国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上,不象日本那样心急如焚,大肆鼓噪,而是以德意志民族所特有的冷静、谨慎的态度等待时机的到来. 尽管它的内心也急切地盼望成为安理会中能与美、俄、英、法、中平起平坐的一员,但至少在表面看来它不急不燥,讳莫如深.德国官方对这个问题一直保持低调,采取冷处理的方法.科尔总理曾反复强调无意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列.192年2月,外长根舍访日时,对于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请求,甚至表示“德国今后也无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68第三篇 纵横捭阖152192年3月,联邦德国前总理维利. 勃兰特对记者说:“德国统一了,但我们并不急于要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目前,在欧洲、英、法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目前并不需要这一席位,因为占有席位后就需要设立一个常设机构,这们就必须支付更多的费用.尽管我们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数目占第三位,但我们不想谋求大国地位.德国只是想把士兵派往出事地区,以欧洲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身份,而不是单独在战斗.德国只想履行其在国际上的责任和义务而已.战后,英、法都梦想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但至今并没有实现”。○挂号德国虽然一直觊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位,但直到192年上半年尚未正式提出,也“没有进行积极活动”。随着西部经济回升和东部政局趋于相对稳定,德国在重新考虑关于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特别是在外长易人之后,德国朝野对此问题的立场便是出现了180度的转折.192年4月,外长根舍出人意料地宣布辞职,接替他的是聪颖而又精明的克劳斯. 金克尔.金克尔一上台,就想大展鸿图,他说:“作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受诸多限制和束缚真有点不对头”。“我们是拥有800万人口的大国,我们必须大大方方地行使主权,再不能象以前那样对世界上出现的问题袖手旁观,束手无策.”他在不少场合公开强调统一德国的“新作用”及“更大的责任”。-- 269252不要忘记德国在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金克尔也十分积极,公开表示“德国对这一席位感兴趣”,认为目前安理会不能反映各国力量对比,应敦促改组联合国安理会的体制,并怂恿日本打头阵当先锋,积极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战败国的阴影.于是,自192年下半年以来,德国执政党和反对党领导人均开始公开表态,认为德国应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先是执政的联盟党议会党因副主席兼外交政策发言人霍恩许斯于7月26日宣称,德国应在联合国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获得更大的政治影响,为此理所当然地参加联合国的各个机构,安理会应有新的秩序,德国应是当然的候选国. 其后,反对党负责人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金克尔外长8月23日对德国《星期日世界报》说:“如果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德国也将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9月,金克尔在联大发表讲话时说,“安理会的构成已不适应现在的形势”,应加以调整,德国应成为常任理事国. 这样一来,德国在192年7、8、9月间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态度.这显示了德国官方的新思路:对此不能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否则会使各国产生德国对此缺乏兴趣的印象.其实德国何尝不是早就觊觎这一席位,只是为了不引起邻国的敏感而没有提出罢了,如今他们没有必要再顾虑左邻右舍了,怎么想就怎么说,既然日本已经充当了“急先锋”,德国没有必要再退避三舍,噤若寒蝉.此后,德国不再掩饰其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迫切心态. 在193年就安理会改革问题给联合国秘书长的复函-- 270第三篇 纵横捭阖352中,德国明确表示“准备承担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义务”。但是,德国的锋芒毕露已引起国内外的疑虑和不安,人们提醒德国“不要太着急,一切要慢慢来”。此外,由于冷战结束后东欧民族冲突此起彼伏,经济混乱,难民西涌,国内右翼种族主义抬头,排外的、侵犯人权的暴力行动天天发生,德国的外交形象并不好.加上为了消化东部,每年为统一承担的费用达1500亿马克左右,此外还向独联体支付了100亿马克,包袱很重,压力很大.金克尔本人也感到许多事情的条件并不成熟.为此,他主张在外交上要谨慎,灵活,讲究策略,既要承担责任,又不能多出风头,强调要“为今后积蓄力量”。他公开讲:“我们在外交上一定会独立自主,但是统一的、享有主权的德国始终要记住过去的历史”。冷战结束后,“虽然我们的外交地位有所改变,变得正常了,不受诸多束缚了,但我们决不应该变得妄自尊大,妄乎所以,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十分谨慎,适可而止”。为此,在安理会席位问题上,他也曾一改其口:“对我们来说,一开始联合国安理会席位并不是我们优先追求的目标,后来讨论十分激烈,尤其是我们的日本朋友积极努力,这就向我们提供了表达我们愿望的机会,不过是挂个号,报下到”。德国表示在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不带头,但一旦改革《联合国宪章》,如果其他国家提出要求,德国也将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诸如“挂个号,报个到”的轻描淡写的说法不过是德国为安抚四邻而采取的策略而己,德国既已明确地提出了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它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事实上,它-- 271452不要忘记德国已经在为此而积极行动了.二、德意志在行动为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早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在各方面进行了努力.○全方位外交首先是外交上的努力.德国为能够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由一个“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变成一个政治大国,而对原西德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进入了全方位外交时期.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在与美国保持结盟关系的基础上,立足于欧洲,把推动欧洲的统一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在推动欧洲联合的进程中使欧洲成为世界政治中的一极,德国则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的领导者;加强与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关系;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第一,推进欧洲的统一是德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 过去,西德谋求通过欧洲统一实现德国统一,现在,德国则想通过欧洲统一,确立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欧洲对德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根在欧洲,它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必须是以欧洲作为强大的基础的.如果它在欧洲都不能称雄,又如何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角呢?在推动欧洲统一的过程中,科尔总理特别重视与法国的-- 272第三篇 纵横捭阖552友好合作,德国统一后,他一再表示要与法国一起积极担当“欧洲联合发动机”的角色.190年12月,科尔与密特朗共同发表了关于建立欧洲货币、经济联盟和政治联盟的方案,提出政治联盟应包括一项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为加强西欧防务能力,科尔于191年10月同密特朗一起倡议,在扩大德法混合旅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一支包括西欧联盟其他成员国的总兵力约5万人的欧洲联合军.科尔总理也主张对英国作出妥协,以在欧洲统一问题上争取其配合与支持. 英国在欧洲实行单一货币和建立一个联邦的问题上担心其主权受到损害,因而与欧共体其他国家的立场往往相左. 科尔针对英国的态度多次表示,他准备“作出妥协”,并称欧洲只有在欧共体成员国之间找到一种明智的妥协方案,才能前进.第二是与美国建立“领导伙伴关系”,以求得美国的支持.德国与美国休戚与共,历来关系密切.鉴于欧洲内部及其周围地区仍存在种种动荡不安的因素,德国在防务和安全上还不能完全脱离美国.经济上,德美之间更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美国是德国在西方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又是互为最重要的投资国.政治上,联邦德国要谋求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政治大国作用,必须依赖美国的支持,在欧洲为对付英、法的牵制,也要借重美国.美国为保持其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也需要实力强大的联邦德国予以配合.两国领导人都强调了德美关系的重要性.192年4月29日,科尔对美国《商业》月刊记者说:“德国和欧洲今后的发展-- 273652不要忘记德国还同美国的极好关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德美友谊是我国政治前途的基本条件“;美国前总统布什也表示,要将德美关系发展成“领导伙伴关系”。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也加强了两国之间的相互合作.193年4月22日,德国和美国正式成立联合军团,人数约5万人,作为北约在中欧军事力量的一部分.这是冷战结束后,德美在欧洲加强防务合作取得的又一项成果.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德之间的关系对双方来讲显得尤为重要.194年7月,克林顿总统访德期间,曾同德国领导人讨论建立“美德特殊关系”问题,要求德国同美国一起对国际事务共同负起“领导责任”。第三,加强与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关系.德国统一后积极开展在中欧、东欧地区的外交活动,科尔总理数度出访这一地区的国家,通过签订友好条约,提供经济援助扩大德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尤其是德俄关系迅速升温更为引人注目.苏联解体后,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叶利钦总统首访德国便签订了《德俄政治关系基本原则的联合声明》,声明中表示双方要争取建立最密切的合作关系.192年12月,科尔总理回访俄罗斯,把两国关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叶利钦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告,今后10年内俄罗斯将成为德国最好的伙伴之一,科尔则称这次访俄及达成的协议是“理智的妥协”和“巨大的成功”。德国在俄罗斯的合资企业规模庞大,俄罗斯正成为德国商品销售和资本投资的巨大市场. 在1988年到192年短短四年间,德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增长了近70倍.在德国看来,一-- 274第三篇 纵横捭阖752个动荡不安的俄罗斯,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对它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德国政府十分强调发展德俄间的睦邻关系,并认为这种关系对整个欧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欧剧变后,科尔积极致力于同东欧各国签署双边条约,扩大与它们的经济、技术合作,以扩大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在东欧诸国中,德国把重点放在改善与波兰的关系上.他说:“没有德波友谊,欧洲联合事业无法开始;没有德波伙伴关系,欧洲联合事业无法完成.”德国统一后,科尔首次与波兰签署了最终确认波兰西部边界条约,以打消波兰对德国统一的疑惧心理.科尔政府还勾销了波兰所欠的7。6亿马克债务,并答应给波兰5亿马克的德波和解赠款,两国于190年圣诞节前取消了两国来往人员的签证.191年6月,德波两国又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还决定建造柏林至华沙的高速公路,成立促进边境地区合作委员会,以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除波兰之外,德国于191年10月与捷克和斯洛伐克就签订《睦邻条约》达成协议.在援助东欧国家的问题上,科尔比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都积极,他带头向他们提供经济援助.德国在东欧国家的合资企业比重也较大. 德国与东欧国家的贸易也在逐年增长.第四,德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尤其重视发展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科尔总理一再强调在处理南北关系时要保持对话与合作.191年1月,科尔就任总理时在其施政纲领中重申,统一后的德国将继续把实现南北对话和均衡,作为90年代的任务之一,他进一步表示“愿把同东西方形势缓和而腾-- 275852不要忘记德国出的力量和资金用于亚非拉国家“。由于亚太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中心,德国已逐渐开始强调在欧洲之外发挥作用,扩大影响,将外交政策范围拓展到亚洲地区.193年以来,德国政府首脑和主要官员纷纷带着大批企业家出访亚洲国家,努力寻求与东盟各国,印度、蒙古及中国扩大合作.德国政府关于在对外关系方面向亚洲地区倾斜的决定,是在科尔总理亚洲之行和外长金克尔两次访问亚洲之后作的.联邦政府在一份关于《德国未来对亚洲政策的重点和采取的手段》的文件中对德国今后的亚洲政策提出了若干考虑.对华关系是德国新亚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德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容忽视.由科尔总理担任主席的德国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在一份题为“德国对华政策指导原则”的文件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明确提出了支持中国改革,发展对华关系的政治主张.中国已成为德国处理国际问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伙伴. 德国在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需要中国的支持,在世界裁军和防止核扩散,全球环保和一些热点地区问题上需要同中国合作,因此德国对华实行务实的外交政策.总之,德国统一后的外交政策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欧洲,而是开展全方位外交.195年3月13日,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庆祝德国外交政策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说:“21世纪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尚不知道,而且这也不单单取决于我们. 但-- 276第三篇 纵横捭阖952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在一个日益变小的,机会与风险同等程度全球化的世界上,德国外交政策的全球化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德国政府新闻情报局后来在转发这一讲话时冠之以大标题:“德国外交政策全球化不可避免”。这是德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外交政策全球化.这实际上是在向世人昭示,德国终于要将其外交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中走出来,使其与德国现有实力和地位相称.德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就是在编织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以求得世界各国对它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持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德国在外交上的全面努力为其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望. 如今德国的大部分邻邦及盟友都同意德国在国际舞台上担任更大的责任. 例如荷兰外交大臣范登布鲁克就曾于192年21日在四十七届联大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表示:即使德国和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不足为怪.甚至连曾遭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以色列,也支持德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欢迎德国参与中东和平谈判的进程.○修宪出兵德国统一前,受基本法制约,对北约以外冲突地区不能派兵.统一后,由于未修改基本法,因此,它对海湾战争采取了不直接军事卷入的政策.这使德国在外交上一度陷入孤立,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受到削弱.海湾战争以来,联邦国防军于北约组织之外地区参与军事投入的问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德国-- 277062不要忘记德国领导人多次表示,德应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192年2月,科尔总理在接受日本《朝日新闻》杂志采访时表示,德国的责任不只限于欧洲,要对解决世界的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德国在总结海湾战争后的经验认为,德国已有了“充分的主权”,再搞提供资金援助的“支票外交”,再派文职人员和进行人道主义的援助,已远远不够了.今后再发生类似这样的战争. 应派兵参与,以更好地维护德国的国际利益.基本上述考虑,德国参谋部不断谈论派联邦国防军到“从摩洛哥到巴基斯坦这一危机地带”执行任务的问题. 为此,自民党召开了党代会,会上通过了修改基本法的决议,同意德军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基础上参加北约地区以外的作战行动.基民盟也举行了会议,同意尽快修改基本法,以使德军在联合国范围内,参加“蓝盔部队”,而事实上,这时德国已派出军舰和飞机帮助联合国执行对南斯拉夫禁运的决定.192年2月19日,德国国防部长施托尔腾贝格宣布,将联邦国防军从现在49万裁减到37万,德军13兵力今后将A用于德国以外的地区包括在北约范围外执行任务.法国《费加罗报》评论说,这是德国国防务政策的决定性转折.自192年起,德国朝野就在讨论酝酿修改《基本法》以使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可能.192年4月上任的德国外长也明显地倾向于修改基本法,以便能派联邦国防军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的行动及其他的军事行动.为使国内外各方面有个适应过程,德国向柬埔寨派出了军队医务人员,德国打算接下来就派德军在联合国范围内参加蓝盔部队.-- 278第三篇 纵横捭阖162金克尔不止一次地提到:“当德国联邦军不仅可以戴着蓝盔,参加维和行动,而且为了保卫和平也能像其他国家战斗队一样上前线打仗,统一的和主权完整的德国才算得上平等及成熟的国家.”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8
正序
倒序
不要忘记德国
不要忘记德国-2
不要忘记德国-3
不要忘记德国-4
不要忘记德国-5
不要忘记德国-6
不要忘记德国-7
不要忘记德国-8
不要忘记德国-9
不要忘记德国-10
不要忘记德国-11
不要忘记德国-12
不要忘记德国-13
不要忘记德国-14
不要忘记德国-15
不要忘记德国-16
不要忘记德国-17
不要忘记德国-1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不要忘记德国
不要忘记德国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