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之谜-23

出人意料的是, 15 岁时,她的第一篇小说在当地一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然而,不认识她的人,谁也不知道小说竟出自一位少女之手。1953 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问世。优美的笔调,深刻的思想内涵,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世界文学界几乎同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位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内丁·戈迪默。像一匹脱僵的马,戈迪默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拾。漫长的创作生涯,她相继写出10 部长篇小说和200 多篇短篇小说。多产伴着上等的质量使她连连获奖: 1961 年,她的《星期五的足迹》获英国史密斯奖; 1974 年,她意外地又获得了英国的文学奖。创作上的黄金季节,使戈迪默越发勤奋刻苦。她说:“我要用心血浸泡笔端,讴歌黑人生活。满腔的热忱很快就得到报答。她的《对体面的追求》一出版,就成为成名之作,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注意。接着,她创作的《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宾》等佳作,轻而易举地打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角逐圈。然而,就在她春风得意,乘风扬帆之时,一个浪头伴一个旋涡使她又几经挫折——瑞典文学院几次将她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以偿。面对打击,这位弱女性有所失望,她曾在自己的著作扉页上,端重地写下:“内丁·戈迪默,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在括号内写上“失败”两字。然而,暂时失望并没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文学创作,终于,她从荆棘中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戈迪默获得了三个响亮的吻戈迪默获奖的消息在南非黑人中引起了反响。人们透过她的笔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位黑人老太太倍感喜悦,她跑遍了大街小巷,求助左邻右舍才找齐了戈迪默写的所有作品,在一张方桌上,她买来了七色鲜花,将每一册书中都插上艳丽的花朵,以表达对作者的感激之情。戈迪默的第二个丈夫,居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他似乎对妻子的获奖早有预料,他手舞足蹈地告诉记者:一份心血一份收获,这是她一生的夙愿。戈迪默的儿子住在纽约,是一位制片商,他对母亲的成功有着独特的感受。他说:这种殊荣对一个女性来讲,有着辉煌的价值。生活在法国的女儿,对妈妈的获奖没有更多的赞语,但她却一直感叹:“不容易呀!”其实,戈迪默接到的第一个祝贺电话并非是她的家人,而是曾获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南非黑人大主教图图。当时,图图的声音异常激动,他语无伦次,兴奋得不知用何赞语表达心声。终于,他用三个响亮的吻结束了自己的远程祝贺。□特利尔城的幸运儿马克思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拥有一幢漂亮的住宅,生活充裕、宁静。在这种有教养重知识的家庭环境里,马克思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了渴望知识和追求真理的性格。童年的马克思想象力丰富,常常编一些离奇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博得了大家的钦佩。马克思的父母特别为儿子感到自豪,把他视为自己的“幸运儿”。马克思不仅是父母的“幸运儿”,也是爱神的幸运儿。燕妮是马克思童年的小伙伴,她和马克思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彼此十分倾心。燕妮爱慕马克思的才华和品格,马克思喜欢燕妮的美丽温柔。童年时代的友谊之花,日后结出了爱情之果。燕妮是名门闺秀,父亲是特利尔城的枢密顾问官,具有很高社会地位。燕妮同父异母的哥哥是官场上走红人物,后来当上了普鲁士的内务大臣。燕妮长得美丽动人,特利尔人称她是“舞会上的皇后”。在中学时代,她以高贵的身份与惊人的美貌博得一大批爱慕者。但燕妮对那些大献殷勤、甜言蜜语的贵族少年、青年军官、纨绔子弟不屑一顾,她常用海涅的诗句回答他们的求爱:高级的上装,精织的裤子,雪白而雅致的袖子,喁喁私语,拥抱接吻,啊,但愿他们有颗心!..再会吧,辉煌的大厅,娉婷的淑女,显贵的绅士!我要登上高山,微笑着向你们俯视!1836 年夏季,马克思从波恩大学返回故乡,见到日夜思念的恋人燕妮,俩人心心相印,互吐真情,在燕妮家的花园,暗订了婚约。婚约,在资本主义世界,意味着权势的联姻,金钱的交易,门第的配对。燕妮的父亲敬重从小看着长大的马克思的高尚品德、横溢的才华,但出于门第观念,一下很难接受这样的婚约。所以,这对恋人只得暗订婚约,严守秘密。马克思在离开特利尔前向父亲透露了“秘密”。父亲又惊又喜,喜的是儿子能够与燕妮这样好的姑娘结合,真是“幸运儿”;惊的是这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将会遇到多么大的风险,父亲为此非常忧虑。1836 年10 月,马克思郁郁不乐地离开特利尔城,来到柏林大学求学。相聚时的欢乐,离别后的忧伤,使马克思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柏林大学,马克思日夜思念着远方的未婚妻。他在忍受着煎熬,整整一年多,几乎用全部课余时间写诗,抒发爱情的痛苦和欢畅。以马克思看来,一个青年,没有爱情来温暖和丰富生活,是“过于冷酷”、“过于贫瘠”的。他对燕妮的爱,近乎发展到狂热程度。为表达自己对燕妮的爱情,马克思一连写了3 本诗集,陆续寄给了燕妮,以表达自己狂热的感情。马克思的情绪,引起了父亲的不安。父亲来信告诫他:燕妮“以她的年华,她为你所作的牺牲,绝不是寻常女子所能办到的”,“即使出现了一个人一下子也不能把她从你手中夺去”,因此,不要用“幻想的诗句,而是用模范的品行,用英勇、坚定,辉煌成就,才能使燕妮免除痛苦,也才有资格配得上这样一位美丽、贤慧的未婚妻。你必须使人深信,尽管你年轻,但你已是一个值得世人尊敬并且很快就会使世人折服的堂堂男子。”马克思听从了父亲的教诲,决心用自己的成就来履行对燕妮的义务。他把存留的小说和诗稿付之一炬,以极大的热情开始学习起来,表现出一种异乎常人的巨大工作能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柏林大学。有情人终成眷属。 1843年6月,经过8年的相恋马克思和燕妮在德国的克罗茨纳举行了婚礼。婚后,这对新人在旅行中度过了愉快的蜜月。燕妮美丽动人,马克思容光焕发,所到之处,人们都十分羡慕这对新婚夫妇。马克思这位一文不名的穷博士,娶了特利尔城最美丽的姑娘做妻子,真是特利尔城的“幸运儿”!□“马克思借钱去还没回来”1835 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到波恩大学,学习法学专业。翌年,马克思又转到柏林大学,继续学习法学。在大学里,马克思博览群书,涉猎法学、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等领域的知识,他以非凡的才华和优异成绩,赢得了教师和同学的敬重。1838 年,父亲病逝,马克思怀着悲痛的心情安葬这位老人后,匆匆返回继续求学。他的求知欲随着年龄而增长,同学们说他像一个贪婪的剥削者一样贪得无厌,在应该喘喘气的时候也不休息一下。马克思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读起书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功夫不负有心人,1841 年马克思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柏林大学。之后,马克思回到家乡特利尔城,不久又来到波恩,被《莱茵报》聘为主要撰稿人,后又任主编。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菜茵报》的急进民主主义立场,很快遭到反动政府封闭,马克思失去了职业和经济来源。 1843 年10月,马克思应《德法年鉴》的创办人卢格的邀请,携新婚妻子离开了德国,移居法国巴黎。从这时起,马克思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从1843 年直到1883 年逝世,马克思倾注毕生的精力从事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创作。他辛勤地工作,创作出卷帙浩繁的著作,为人类奉献出宝贵和丰富的精神财富。然而,他的一生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当年,马克思大学毕业选择职业时他的母亲希望儿子找个体面的工作,日后求取功名,获得高官厚禄。可是,马克思抱定了自己的信念,醉心于危险的政治思想活动。在一般人的眼里,马克思是个“傻博士”,甚至在母亲眼里,他是个可怜的人。母亲一直不理解儿子的宏伟事业,抱怨儿子糟塌了自己的出色才能,把他看成一个可怜的失败者。她在晚年伤感地说,如果他让自己弄到一笔资本,而不是写一部论资本的书,那么他的做法就聪明得多了。马克思一生无固定的职业,也无固定的收入。他唯一比较固定的收入是为报刊杂志撰稿换取稿酬。马克思一家常靠典当与借债过日子。在巴黎期间,马克思一度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只得将夫人燕妮的陪嫁——一套刻有阿盖尔爵徽的银器送进当铺,铺主认出爵徽,又见马克思衣着寒酸,竟以为他是小偷,报告了警察局。后来,不仅燕妮的首饰、衣服典当殆尽,连马克思的怀表、外套都送进了当铺。债主们不断上门逼债,马克思夫人燕妮在客厅挡住他们,眼含泪水说:“马克思借钱去还没回来”。此时,二楼书房,马克思正伏案疾书,创作《资本论》。马克思写作《资本论》,花了整整40 年时间。如果没有对宏伟目标的信念,对实现目标的高度责任感与惊人毅力,不要说40 年,就是4 个月也很难坚持下去。在逝世前夕,马克思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斗争,..我对此一点也不感到懊悔。相反地,要是我重新开始生命的历程,我仍然会这样做。”□.. 图书馆里的两行脚印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吸引着各国学者。马克思从1849 年定居伦敦,每天都到图书馆去,早晨9 点钟的钟声一响,马克思准时坐到一个固定的座位上,直到晚上看门人关门止。他的桌上堆满了书籍,涉及经济学、物理学、法学、数学、化学、文学,甚至外国语的方法书等各个学科,对这些书籍,马克思都认真研究。他身边常摆着卡片和草槁纸,随时作摘录与笔记。一天,管理员好奇地问他:“博士先生同时可以研究50 种科学吗?我们的教授通常只能攻读一种专业!”马克思风趣地回答说:“亲爱的朋友,所以也有很多教授戴着遮眼罩吗。如果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懂得世界,人们就不要只在一块摹刻上去赏花啊!”从此,这位管理员对马克思攻读范围博大精深就不再惊讶了。一天早晨,一位读者借了一本书,正想去一个空座位上坐下阅读,管理员马上走来告诉他:“先生,这是马克思博士的座位,请你不要占用,他马上就会来的。”那位读者怀着敬意问道:“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位工人的领袖吗?”管理员回答:“我想大概是的,这里给马克思博士摆着政府所编工厂工作年报,他现在正在这里研究这些年报。”“他每天来吗?你确信,他今天会来吗?”“请您放心。几年来,马克思博士每天到此足足工作10 小时。”好奇的读者用钦佩的目光看着“马克思的”座位,慢慢地离开了..长年累月后,“马克思座位”下,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水泥地上深深的“足迹”。原来,马克思读书时,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回擦地,竟把坚硬的水泥地磨去一层!就这样,马克思在大英博物图书馆,阅读了1500多种有关经济学、文化史、技术史等许多领域的科学著作,还作了大量札记。一位学者写道:“他的读书摘录填满了50 本左右的笔记本——几乎有3 万多页,都是密密麻麻地写的小字。他所消耗和收集的成吨材料,使恩格斯感到惊奇。”1878 年秋,马克思夫人燕妮诊断患了危险的肝病(其实是癌症),马克思的心情沉痛极了,为了减轻难以抑制的痛苦,他不断演算高等数学。平时,他把在数学符号王国里的漫游作为最好的休息与享受。就在这精神极其痛苦的日子,他写出了关于微积分理论的数学专著——《数学手稿》,把一些被数学家搞得玄而又玄的微积分理论,分析得简明、清晰、使精通自然科学的恩格斯赞叹道:“你无需害怕这方面会有数学家走在你的前面。”马克思的文学造诣极深,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到近代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他都了如指掌。坚实的文学素养,使他的理论创作妙笔生辉。他的作品文笔流畅、语言优美,能与世界文学名著相媲美。在他的笔下,晦涩、坚深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成为普通的工人群众所喜爱的读物。马克思还是个语言学家。他终生都在刻苦学习和掌握各种语言。他通晓希腊语、拉丁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等众多语言。除了熟练地用本国语言写作,还能流利地用英语、法语写作。他给《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文章,用的是标准英语,为批判蒲鲁东而写的《哲学的贫困》一书,用的是标准法语。在晚年,他又发愤学习俄语。不到一年时间,他已能阅读普希金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和赫尔岑回忆录的俄文原版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对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领域的重大变革。□“世界公民”的忧与喜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坎坷多难。马克思夫妇生养过6 个孩子,贫困的生活夺去了3 个孩子的生命,尤其是大儿子埃德加尔的死,使马克思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埃德加尔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全家的“宠儿”。他性格温和而又独特。有一双非常漂亮的眼睛和善解人意的脑瓜。他四五岁时就机灵得出奇。有一次,马克思无法按期偿还欠面包铺老板的债,面包铺老板宣布不再赊售面包。当面包铺老板问埃德加尔:“马克思先生在家吗?”“不,不在家。”埃德加尔说着就把应赊给他家的那3 个面包夹在腋下像脱了弦的箭一样飞跑回来。可爱的孩子9 岁时患了病,健康日益恶化。医生诊断说没有希望了。马克思夫人得知后,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她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不久,埃德加尔离开了人世。这是马克思家里最不幸的事情,马克思写信告诉恩格斯说:“亲爱的孩子曾使家里充满生气,是家中的灵魂,他死后,家中自然完全空虚了,冷静了。简直无法形容,我们怎能没有这个孩子。我已经遭到过各种不幸,但是只有现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我感到自己完全支持不住。甚而从埋葬他那天起我头痛得不得了,不能想,不能听,也不能看。”丧子的不幸,使马克思异常痛苦,但他很快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如他自己所说,是因为朋友的友谊和世间还有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马克思为了养家糊口,费尽了心血。在漫长的流亡生活中,贫困仿佛魔影一样伴随着这个家庭。马克思有时甚至打算放弃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而到社会上去谋生,他曾想到铁路营业所里去当职员。但是,一旦真的要他不搞理论研究工作,哪怕是一天,他也会极端愤怒的。他向恩格斯说:“至于个人的生活,依我看,我是在过着所能想像到的最不幸的生活。对有志于社会事业的人来说,最愚蠢的事一般莫过于结婚,从而使自己受家庭和个人生活琐事的支配。”要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己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尽管马克思经常受到物质生活的困扰,但也有欢乐和开心的时候。每到星期天,马克思全家和客人们常到伦敦郊外风景秀丽的地方郊游,尽情饱览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每当这时,马克思十分快乐。他和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时儿赛跑,时儿吟诗,时儿讲故事,时儿说笑话,充满了浪漫和欢快的气氛。在欢闹中,大家都忘却了疲劳。平时,马克思再忙,也常抽出时间,给女儿们做纸剪的轮船,与她们一起把“轮船”放在一个大盆里航行。于是,孩子们开始了海阔天空的遇想,她们的眼睛出现了浩森的大海、神秘的岛屿、可怕的风暴。父亲给她们讲起海战、哥伦布与麦哲伦的故事。当“轮船”被点燃,“船”与“海盗”纷纷跳海、浑身是水时,马克思与孩子们一起欢腾地叫呀笑呀。更多的时候,马克思循序渐进地给女儿们介绍文学作品。为她们选择书籍,指点她们该理解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培养她们学习的兴趣。对孩子们提出的问不完的问题,马克思总是予以具体的、通俗的解答,从不表示不耐烦,孩子们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打扰了父亲。由于从小的熏陶,女儿燕妮、劳拉上学后,直到中学毕业辍学,一直是出类拔革的学生,以高尚的修养、过人的智力,为人们所惊叹。人们称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燕妮为“摩尔的复制本”,给多才多艺、聪明敏捷的劳拉起了“女诗人”、“女骑士”的绰号。马克思非常喜爱孩子,但这并不是一般的溺爱。他为孩子、为他们的幸福、力他们的未来而操劳。他最珍惜时间,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但同孩子,他却可以玩上几个小时,并且是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和毫不勉强地参加其中。他同孩子玩耍时,自己也像个小孩;同稍大一点的孩子谈话和游戏,年龄也好像变得和他们一般大;遇到青年人,他又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那种热情和好奇态度同他们争论、探索。他从不摆出一副成年人的高明姿态,而是处于和他们平等的地位,使他们感到亲近。马克思一家的气氛融洽和谐,在这个家庭,不允许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的任何灰心丧气与抱怨情绪,有的只是对理想与知识的不懈追求,乐观主义与朝气蓬勃。大家以诚相待、亲密无间、荣辱与共、风雨同舟。正是这种独具风格的家庭气氛,使马克思的研究和革命活动始终充满信心和力量。□“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马克思的一生也表现出普通人的某些共性和弱点。在波恩大学档案《惩戒名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学生马克思“因在夜间醉酒喧闹”于1836 年6 月13 日被大学法庭判处禁闭一天;6 月16—17 日执行。原来,在波恩大学第一学期,马克思同其他新入学大学生共选了9 门课,除了法学课程外,还拼命地学习文学、诗歌等课程。由于用功过度,他不久就病倒了。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对自己的恋人燕妮的思念,使他的情绪开始消沉,学习劲头也减弱了。在第二学期里,他只选了4 门课,并且听课的时候也不那么用心了。当时,浪漫主义在大学里颇为风行,学生们成立各种各样的同乡会和俱乐部,聚集着一帮厌学的“学混于”。马克思也加入这支队伍中,过着一种无忧无虑,放荡不羁的生活,他与俱乐部的其他同学经常到小酒馆喝酒、争论,直到天明,夜里仗着醉意去敲人家的窗户。在学习上,马克思把主要精力放到诗歌创作上,写作一些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以渲泄对恋人思念的心情。父亲来信告诫他,注意节制,不要毁了自己的前途,不要沦为一个平庸的诗人。马克思由于无节制的浪费,债台高筑,不得不向父亲要钱还债。那时,在大学生中间风行一种恶习——决斗。1836 年8 月,马克思在同另一名学生决斗时,右眼被对方挑伤。父亲闻讯后,写信严厉告诫他:”难道决斗能够和科学相容吗?在公众舆论面前,这简直是太可怕的事情。都是什么人做这种事呢?往往不是正经人。一个体面人是很少做这类事的..你不要让这种毛病扎下根。否则,将来你会辜负你自己和你父母的美好的希望。”父亲对马克思在大学的所作所为深为不安,担心这样下去会断送了他的前途,于是决定让马克思转学到柏林去继续上学。在那里,马克思改掉了以前的恶习,开始了有意义的读书生活。马克思的一生有过许多普通人的经历。马克思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在爱情生活中曾发生过一件鲜为人知的感情纠葛。1845 年初,马克思被驱逐出法国,他没有钱继续雇佣保姆。这时夫人燕妮又怀孕了。马克思的岳母就把自己身边的一位忠实女仆海伦·德穆(平时人称她叫琳蘅)派到布鲁塞尔来。海伦·德穆约八九岁时就到马克思的岳母那里,她是一位天真活泼能干的女孩子,她到马克思家里的时候已经22 岁了。她讲求实际,办事周到,是料理家务的好手。这位姑娘身材修长、面容动人、心地善良、伶俐聪慧,有过许多缔结良缘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马克思的事业和他的家庭。她同马克思一家风雨同舟,经历了许多贫困、驱逐、饥饿、灾难的岁月,她表现出伟大女性的高尚品格,默默地承担着这一切。她根本不在乎取得工钱的多少,事实上,当马克思一家分文不名的时候,她总是把平时积余的工钱用于开支。她不仅为马克思一家忙不停地做饭、缝衣,还要帮助那些流亡的革命者。她赢得了马克思家人和友人的爱戴和尊敬。马克思的女儿称她为“善良的家庭天使”,李卜克内西称她为马克思家庭的“执政者”。马克思爱与琳蘅奕棋。当琳蘅赢了时,马克思就不高兴,甚至会生气。这时,琳蘅总微笑地对他说:“奕棋要像写文章一样思想集中。”她了解马克思的一切癖好和特点,当马克思为某事暴跳如雷的时候,只有她能“直入狮穴”,平息他的怒火。多年的朝夕相处,风霜雨雪,马克思与琳蘅的感情自然而然地发展为爱情。他们的爱情在1851 年结出涩果——儿子德穆特,使马克思的家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恩格斯以最真诚的战友之情,承担了他同弗雷迪·德穆特的“私生父子”的关系,并尽抚养之责。这使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马克思的家庭避免了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琳蘅一直照料着她深深爱着的马克思的生活,直到马克思停止了呼吸。她的爱,给马克思另一根精神支柱。恩格斯说:“我们那个非常好的老琳蘅看护他要胜过任何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琳蘅逝世后,恩格斯遵照马克思夫妇生前的遗愿,将她葬在马克思全家合墓中。无疑这个普通劳动者出身的伟大女性,同马克思及其事业是不可分离的。1895 年7 月底,身患喉癌晚期的恩格斯生命垂危。这时,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痛苦万分地赶来了。她痛苦,不仅因为她所敬爱的老人将不久于人世,而且因为恩格斯的遗嘱执行人——赛姆·穆尔转告了一件不啻晴天霹雳的事情:德穆特并不是恩格斯与琳蘅的儿子,而是马克思之子,比自己大4 岁的哥哥!对父亲的崇敬使她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她要得到敬爱的恩格斯的亲口证实。爱琳娜的到来,使恩格斯甚为欣慰。在离别人世前,他必须将蕴藏心中44 年的秘密亲口告诉马克思的后代!因为,琳蘅已于1890 年去世,恩格斯成了弗雷迪出生秘密的唯一见证人。当爱琳娜流着眼泪,要求恩格斯亲口说出弗雷迪的真实身份时,恩格斯心情沉重地、用颤抖的手在记事版上写下了与赛姆·穆尔同样的话。爱琳娜惊呆了,她承受不了这种打击。“每见到哥哥,..总有一种负罪的、不公正的感觉”。她在写给姐姐劳拉的信中说:“我想我们当中谁都不愿意提起他的过去。..这个人的生活是多么不幸啊!听他讲述自己的生活,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痛苦,一种耻辱。”当自己的哥哥的出生秘密在44 年后真相大白,她对他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内疚。而对父亲,对“善良的家庭天使”琳蘅,她又有什么权利加以指责呢?是的,马克思是人,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超尘脱世的圣人。他有着普通人的感情、嗜好、欲念、性爱。对于这一点,马克思反复强调:“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瑕不掩瑜,马克思生活中的这些疵点,并不能遮盖他那伟大和光辉的一生。□狄斯累利娶了一个比自己大15 岁的妻子英国首相犹太人狄斯累利35 岁才结婚,最后竟向一个比他大15 岁、又丑又老、又不聪明的富孀求婚,当时被许多人传为笑柄,但这桩婚姻却成为英国历史上千古佳话。她在谈话中常常驴唇不对马嘴,在公众场合常常显得又笨又蠢、注意力又不集中,但这位首相却非常爱她,从未说过讥笑她的话,结婚30 年,也从未厌烦她。她也不想和他斗智并显得比他聪明,因为她知道他在和那些妙语连珠的女公爵斗了一天之后,已筋疲力竭,已不想听她那喋喋不休的指责,于是她就和他说欢快而轻松的家常话。这使他很喜欢和她聊天,并越来越喜欢家,家是不需要他斗智的地方,他喜欢沐浴在她温暖的宠爱中。跟她那位高龄太太呆在家里的时间,成为他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天晚上他都急急赶回家,把一天的新闻告诉她,而她则在和他拉家常中把自己的观点潜移默化传给他,她于是成了他的亲信、顾问和助手。当然,最重要的是,她非常信任他,不管他做什么——她都认为他不会失败,而她这种激励,使他对任何事都满怀信心,使许多本来应该失败的事也成功了。她于是成了他终生的主宰,他们一生患难与共、无比相爱。□野心家拉萨尔和他牵肠挂肚的伯爵夫人1846 年初, 21 岁的拉萨尔大学毕业回到柏林,他原本想在柏林大学当副教授,由于结识了一位伯爵夫人,包揽了这位伯爵夫人的离婚诉讼案而改变了一切,一生也为之改观。拉萨尔说:“1846 年1 月,我在柏林结识了哈茨费尔特伯爵夫人..她的灵魂是那样的崇高而伟大,她的智慧是那样的深邃,她的命运是那样的悲惨,她的丈夫却仇视她,用那种在最荒诞无稽的小说中也难以找到的不体面的方法折磨和迫害她..把她关在山上的城堡中,在她生病时,拒绝给她医药,用盗窃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3
正序
倒序
犹太人之谜
犹太人之谜-2
犹太人之谜-3
犹太人之谜-4
犹太人之谜-5
犹太人之谜-6
犹太人之谜-7
犹太人之谜-8
犹太人之谜-9
犹太人之谜-10
犹太人之谜-11
犹太人之谜-12
犹太人之谜-13
犹太人之谜-14
犹太人之谜-15
犹太人之谜-16
犹太人之谜-17
犹太人之谜-18
犹太人之谜-19
犹太人之谜-20
犹太人之谜-21
犹太人之谜-22
犹太人之谜-23
犹太人之谜-24
犹太人之谜-25
犹太人之谜-26
犹太人之谜-27
犹太人之谜-28
犹太人之谜-29
犹太人之谜-30
犹太人之谜-31
犹太人之谜-32
犹太人之谜-3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犹太人之谜
犹太人之谜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