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简与韦尔奇离婚后,又重操旧业,回到律师楼当她的大律师去了。尽管已经告别职场多年,相信她不会缺少当事人,原本就是名律师,自己的离婚案又打的那么精彩,等于做了个活广告,一定会业务繁忙,大赚律师费,虽然她并不缺钱。女人做到这份上,应当是极品了吧。退可以做全职太太,管理亿万家资;进可以重返职场,与男人比肩做战。不知道男人怎么看,反正我这个女人,觉的怎么看怎么可爱。谁嫁给了比尔·盖茨(1) 近日,从报上看到成都一对年轻夫妇将本应该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留在家里,专门培养她将来如何做个优秀的全职太太。一时间引起哗然。报上还同时刊登了一位以写情感、婚姻见长的女作家的观点,竟然大加赞赏,说什么“正好反映了现代社会男女性别在家庭分工上的’回归‘”,是“大势所趋”。读罢不禁愕然。 作为家长,如果自身条件允许,不排除让孩子选择在家受教育的方式。这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已故着名翻译家傅雷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培养傅聪,使其成为世界着名钢琴家;钱钟书、杨绛夫妇的女儿钱瑷也一度休学在家,后来考取北师大俄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所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回家并不重要,这只是教育手段的不同,教育目的殊途同归——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报上提到的那对年轻父母情况却不同,他们让女儿退学回家,是要对其进行性别教育,诸如有益于女孩身材、体态和气质的游泳、体操、钢琴等。因为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女孩不用做全职工作,现在就应该学会今后生活需要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学习将来如何择偶,做一名优秀的全职太太。 但问题是,如何才能“钓”到金龟婿?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夫人美琳达并不漂亮,身材也不出众,至于是否会游泳、钢琴亦未可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她勤奋好学,获得美国最着名的学府之一-杜克大学计算机和经济学两个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微软公司,业绩不凡,很快升任部门主管,成为公司的得力干将,因此才吸引了比尔·盖茨的眼球,成为令人瞩目的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所以要想嫁得好,首先要干得好。正如法国女作家、女权主义倡导者波伏娃所说:女人在成为女人之前,首先是人。如果你只会游泳、弹琴、插花、煲汤等家政事务,不管做得多么出色,但遇到比尔·盖茨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也许你会说,美琳达那么优秀,最终也告别职场做了全职太太,说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夫唱妇随式的婚姻模式最为理想。表面上看似乎如此,其实不然。这一点,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希拉里的婚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希拉里与克林顿结婚初始,作为职业女性,既主外,也主内。后来克林顿竞选总统一举成功,成为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告别已经相当成功的律师生涯,随丈夫一起入主白宫,开始了长达8年的“男主外、女主内”夫唱妇随式的传统婚姻模式,只不过这个“内”已不单单是自己的小家庭,而是整个美国国家的内务。再后来,克林顿总统任期期满,希拉里重又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参加竞选纽约州参议员。期间克林顿不离左右,助其竞选。应该说,希拉里最终竞选成功,其中不无克林顿的功劳,可谓是一次“女主外、男主内”妇唱夫随式的经典合作。由此可以看出,谁主外,谁主内,并不是由性别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谁的社会化程度高,说白了,就是谁更强,谁就主外,相对弱的一方退到幕后“主内”,这也符合经济学中最大效益化原则。 由此可见,婚姻中的分工合作有其合理性,但不能武断的千篇一律的“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性别歧视。就连“男主外、女主内”这一分工最为普遍的日本和韩国,许多年轻女性也已意识到其弊端,开始选择不结婚或婚后仍然工作的新型生活方式,而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出现男人回归家庭、女人走向社会的“女主外、男主内”式的新的分工模式,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全职先生出现,这才是“大势所趋”,是文明的表现。全职太太的年薪(1) 玛丽·凯瑟琳是加拿大最高学府-多伦多大学校长罗伯特·伯根约的妻子,30多年前,他们二人同是该校学生,毕业后,凯瑟琳在多伦多一个儿童援助机构工作,罗伯特则远赴耶鲁大学攻读研究生。两年后凯瑟琳嫁给罗伯特,辞去工作,前往美国与丈夫团聚。不久,他们又把家搬到英国,以便罗伯特完成在牛津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后来罗伯特又应邀去贝尔实验室工作,凯瑟琳跟随丈夫去了新泽西。 在近40年的婚姻生活中,凯瑟琳像候鸟一样,随着丈夫四处迁袭,在美国与欧洲之间游离、奔波。每到一地,罗伯特便一头扎进图书馆,实验室,埋身于学术研究,把成堆的家务留给凯瑟琳。但她从不抱怨,她喜欢自己担任的角色,喜欢照顾丈夫和孩子。看着丈夫在学术上硕果累累,名声鹊起,孩子们健康成长,开心快乐,她感到十分欣慰。她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但也时常感到困惑,因为她的工作不能像丈夫那样,得到社会承认,不能给她带来社会地位。 1999年,罗伯特辞去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一职,回到故乡,就任母校-多伦多大学校长一职。与到往不同的是,在与校方签定的7年任职期间,他的妻子每年将得到6万美元的薪水,她的工作相当于校长行政助理,如招待客人,做商务旅行,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等。凯瑟琳以前也协助丈夫做这些工作,但从来没有人付报酬给她,显然,校方开始注意到校长夫人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因此凯瑟琳才拿到报酬,她是加拿大第一位被支付报酬的校长夫人。一时间,她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媒体关注的焦点。 与微弱的赞成声相比,反对的声音似乎更大,也更尖锐。“她是为钱而结婚。”一家媒体公开指责凯瑟琳。甚至连同一阵营的全职太太也站在反对立场,“如果想赚钱,应该自己去找份工作。”媒体同样不肯放过罗伯特,说他这是变相增加收入或少纳税。面对指责,夫妻俩都感到委屈,他们事先并不知道校方这一决定,而且两人的薪水加在一起,不比罗伯特在美国时高。 其实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可以理解,千百年来妻子们做着同样的工作,从来没有人因为照顾丈夫、协助他工作而获得报酬,她们工作的酬劳被认为包括在丈夫的收入里。即使是在最为开放的美国,在以开明诸称的学术界,也只有4%的大学校长夫人得到报酬,而且是以办公津贴、汽车补贴等间接形式支付。像多伦多大学这样明码标价,尚属先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着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就提出,应把家务劳动计算在国民收入总值。这一提议立刻得到女性主义者和女性主义经济学家的响应,但是都在后来的尝试中失败了。家务劳动既难以量化,又缺乏标准,很难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对此,有经济学家指出,应用“市场替代原则”,即把妻子每日做的家务劳动拟换成雇用工人来做、需要支付的费用做依据,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有一家金融公司确实这样做了,但他们得出的结论不知何故却被束之高阁,并未被公众接受。现在,这一理论终于在多伦多大学得到支持和应用。校方曾多次讨论,如果没有凯瑟琳的辅助性工作,至少要增加1-2位校长助理。他们就是以此为根据,把薪水定在6万美元。凯瑟琳做了30多年全职太太,现在她的工作终于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了。今晚有事不回家(1) 节前,沧浪书业的老总打电话给我,说他们正策划一本书《今晚有事不回家》,是专门写婚外情的,向我约稿。我听了,心中暗想:写婚外情的书前几年比较火,当时大家感觉新鲜,这几年已经降温了,再出这种书能好卖吗? 大概是觉察出我的疑虑,这位在书海驰骋多年、有丰富经验的总编说:“我们出这本书不是为了猎奇、为读者提供情感消费,为了可读性,虽然也要求写故事,但不写那些城市边缘人,尽管他们的故事好看,刺激。我们关注的是社会主流人士,通过他们的情感生存状态,探讨爱情与婚姻、自由与责任、个性解放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依附又相互矛盾的二元关系。” 我当即答应下来。尽管知道这样的书可能不会很畅销,写起来也比较费力,但人还是决定推掉其它事务,积极参与进来。因为它关注的主流人士,说白了,也就是我,和我的同龄人。 做为60年代出生、80年代受大学教育的群体,我们被称为六八式,就象当年的老三届,我们的青春时代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命运不可避免的打上了社会的烙印。幸运的是,我们不是置身于文革灾难,而是沐浴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无限商机中,经过十几年的拼搏,现在基本上成为各行业的主流,社会的中坚,可以左右、影响许多人的命运。也算是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事业攀上了一个高峰。 相比之下,在感情方面,就没这么简单了,形式比较复杂。基本上,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大学开始初恋,经过海誓山盟,一毕业就踏上婚姻殿堂,从恋人变为伴侣。有些虽不是初恋,但最多也是第二恋、第三恋,绝少有超过第4恋的。也许这在现在的新新人类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那时的人就那么简单。当然,简单有简单的好,一次恋爱成功,无需品尝失恋。但有一个致命缺陷——因为没有经过充分选择,这种看似坚固、实质脆弱的组合,暗含着被外来者插足的隐患。 尤其是男性。他们本来就是视觉动物,对美一向爱不释手。虽然已是不惑之年,春心依然不减当年。而事业的成功又为他们提供了一张获胜的王牌,很少有美眉在他们的追击下不被俘获的。更何况,有些美眉主动送货上门,根本无需劳民伤财费心追击。她们自有她们的逻辑,如果靠自己奋斗,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享受成功果实,到那时早成黄脸婆了。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来的太晚,享受起来也不那么痛快了。成财也一样。既然上帝赐给自己以美貌,既然美貌可以兑换财富,又何必舍近求远、苦等未来呢?青春象时令鲜果,要即时享受,过季就来不及了。 因此,男人的财富+女人的青春,几乎成了婚外情的一种固定模式。看上去更象是婚外利,但人非草木,谁能保证日久不生情呢?情和利就象一对孪生姐妹,本来就难分的清。再说了,管它是情是利,人家当局者两相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我们什么事。苦就苦在那个同样是局内人、却被隐瞒了真相的妻子。她有什么错呢?就因为青春不再,年华已更改,但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人逃的掉。况且世上没有永久的秘密,她迟早要知道,但知道了又能怎样?根据国人男强女弱的传统习惯,可能一开始她的身份、能力就比丈夫低,即使两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怎么可能要求一个十几年如一日、把心血精力都倾注在家庭上的女人,和在外拼搏奋斗的丈夫身处同一高度? 女人就是这样,在男权文化压迫下,成了弱势群体,失去了话语权。如果想保住婚姻,要么装作不知,要么睁一眼闭一眼,总之,把悲伤留给自己。而男人,只要说一句“今晚有事不回家”,就可以在外面寻欢做乐。他们有快乐的理由——因为我很优秀,不离婚已是对你负责,你不能再阻挡我有情人。被你一个人霸着,那是资源浪费。翻开历史,看看那些举世闻名的风云人物,有几个不风流?女人你不服气,就优秀给我看。优秀也没用,因为你是女人,优秀不仅不能为你招来情人,还可能把身边的男人吓跑。你只能独自优秀,惟一的好处是——即使晚上真有事,也不用说——今晚有事不回家。当婚姻不再成为生存方式(1) 周末,和朋友闲聊,不知为什么就谈起我,谈起我当年怎么因为生活的寂寞而开始写作,后来又因为写作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不满意自己的婚姻生活而结束掉。 离婚和离职,我是同时进行的。这一点,令我周围的很多人羡慕不已,却又不敢冒然而行。 “如果你没有写作能力,无法赚到足够的稿费养活自己,你还会这么做吗?”朋友问。 我想了想,轻轻摇了一下头:“不会。” 即使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也得面对现实。实际上,早在几年之前我就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有时候真想拿上自己的东西一走了之。但是走了之后怎么办?住在哪儿?女儿怎么办?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虽然那时我也写作,但是稿酬非常低,不足以养活我自己。等到后来稿酬翻了几番,我每个月的稿费收入超过工资两倍,我毅然辞去了工作,租了一间房子,把自己从过去的生活中搬了出来。 失去了工作和婚姻的我,可谓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并没有感到恐惧。我十分清楚的知道,以我现在的能力,足以让自己生活的好,让女儿受良好的教育。我制定了一个规划,我要用两年的时间为自己重建一个家,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为此,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我发誓两年内不谈爱情,更不谈婚姻。 可惜爱情的事,谁也不能预测,直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他为什么会爱上我。他年轻英俊,更重要的是,他事业有成,因此很富有。而我,一个离婚女人,带着一个孩子,没有钱,没有房子,除了会写点文章,别的什么也不会。 在我们相识三个月后,他向我求婚,让我嫁给他。 我不怀疑他爱我,我怀疑的是自己,毕竟,钱是有诱惑力的,尤其是在我口袋空空的时候,我不能确认自己爱的是他,而非他的钱袋。我不愿意再重复上一次错误。于是我告诉他:如果你真想娶我,就等我两年,两年之后,我才可以回答你。 他问为什么?我想说,因为钱,因为两年之后我就有钱了。但没说出口。虽然我没说,他好象还是明白了,用一种复杂的眼光看着我:“想不到你是个女权主义者!” 早在读大学时,就曾高喊过女权,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婚姻始末,我才真正理解女权的意义。我们一直向男权世界要权利,其实女人的权利不是男人给的,而是金钱给的。女人有了钱,就有了选择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还原了女人爱的能力。如果我有钱,有自己的房子,还依然愿意和你住在一起,惟一的理由是我爱你。稻草和巨石(1) 茹佳是一位离婚女人,离婚的原因很俗套,她丈夫做生意发了财,找了一位年轻漂亮的新情人,逼着她离了婚。做为补偿,给了她一套房子和10万元钱。 最初的时候,我很同情她,一有时间就找她出来坐一坐,安慰她,和她一起痛骂那位负心男人。但是后来,慢慢的,我就开始回避她了。我害怕见她,也害怕接她的电话。因为每次,她除了怨恨,就是责骂,别无所谈。我知道,这段婚姻经历对她是一种伤害,但是已经快一年了,再深的伤害,也应该试着走出来了。 可惜,她没有,看样子,她也不打算走出来。 一个周末,我带她去见我的好友虹。 虹的家在一个新建的小区,面积不大,90多平方,从外面看,和所有的房子一样,但是一打开门,走进去,犹如走进了南方园林。满屋的草木,长长的快垂到地上的吊兰,高高的依墙而立的青竹,鲜嫩光洁,郁郁葱葱。更神奇的是,在玻璃密封的阳台上,居然种着两颗葡萄树,树枝斜弯直达屋顶,树上还结着几串青青的葡萄。 茹佳看了,忍不住说:“你的家庭一定很温馨。”在她看来,这样充满浓浓绿意的房间里,一定住着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虹笑了:“是呀,我和儿子每天轮流值日,浇灌这些花草。” “那么,你先生呢?他也非常喜欢这些花草吧。”茹佳有些羡慕地说。 “唔,他过去喜欢。现在喜不喜欢我不知道。”虹看了看我,补充道:“我们早已经分开了。” “真的?”茹佳有些不相信似地看看虹,又看看我。 我点点头:“对,真的。虹和你一样,也是个离婚女人,她的离婚历程比你艰难十倍。她的前夫是一位妄想狂(精神病的一种),他们结婚后3个月才发觉,当时她已经怀孕,不忍心离婚,心存一线希望,以为他能治好。等孩子生下后,她陪他到处求医,为他治疗,不仅没有治好,反而越来越重。每次发病,都毒打她和孩子,有一次,竟然拿着刀子要杀她。她就这样和一位精神病丈夫一起生活了6年。最后,实在无法忍受下去,她去法院申请离婚。因为男方有病,她主动放弃家里一切财产,房子,自己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住在单位集体宿舍里。为了给儿子一个家,她利用业余时间,去辅导讲课,写作,每天只睡6小时,整整苦干了5年,买了这处房子,把自己和儿子搬了进来。” 听了虹的故事,茹佳无言以对。我想此时她一定在反省自己,为什么同样是离婚女人,她能如此快乐地经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境遇比她好,反而却成了怨妇? “你不要老举着它。” “举着什么?”被我突然一说,茹佳一时没反应过来。 “一块巨石啊!”我看看茹佳,解释说:“每个女人在结婚的时候,都想要天长地久。但是,世界上有一些婚姻,是没能进行到底的。离婚,对每个人特别是女人,都是一种伤害,如果你总举着它,就重如巨石,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如果你把它放下,则轻如稻草,走过去,又是一片郁郁葱葱!”婚姻股(1) 近日报纸上登出一位着名歌唱家的婚姻亮起红灯,他因为爱上自己年轻漂亮的女秘书而要与妻子离婚,但是他不愿意向妻子支付高额的离婚赔偿费,又不愿意与妻子对簿公堂,据说,他的律师正在与妻子的律师协商,希望通过私下交易了结二人的婚姻关系。因此,恐怕一时半会还离不了。 身为富人,一定比穷人更害怕离婚,一离婚自己的巨额财产立刻就减少了一半,比华尔街股市跌得还快,那种心痛的感觉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体验到。所幸的是损失的只是他自己,并不会给国民经济造成任何损失,因为这只是流通领域的事。相反,却会给大报小报带来许多热心的读者,给人们饭后茶余提供新的话题。 这时候,人们谈论的往往不是歌唱家,而是他的妻子。因为歌唱家平时已经被谈论的够多的了,而他的妻子却总是躲在幕后,默默无闻,如果不是离婚,可能她永远也不会走到前台。离婚使她失去了丈夫,却可以独立拥有丈夫一半的财产,尽管做丈夫的并不情愿,但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心痛也只有自己受。 都说做女人累,其实与男人相比,做女人也挺好的。你可以叱咤风云,在外面和男人一样闯;也可以小鸟依人,嫁个好儿郎。想要平平淡淡,就找个老实本份的,男耕女织,朝夕相伴,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想要荣华富贵,就找个聪明能干的,独守空房,包揽家务,放他出去闯世界,日后发达了,和他尽享荣华。就算将来的某一天变心了,想和你分手,你还可以大大方方、心安理得地分走他一半的财产。不必再乎别人怎么说,婚姻本来就是经济的产物,而不是爱情的产物。如果只为爱情,两个人根本不需要结婚。今天相爱,今天就在一起,明天不爱了,就挥挥手说声再见。就这么简单,爱情不需要面包,可是婚姻需要,而且需要很多。 其实婚姻就是两个人的股份公司,你嫁给他,就等于拥有了一半的股份,而且是原始股,他越发达,股票就越升值,如果他爱上别人要更换你这个大股东,你当然有权抽走你的股份,向他兑现。所以拿走一半的财产并没有什么错,因为那原本就是属于你的。你不必再意别人的批评,他们只是嫉妒你。如果换成他们,肯定照拿不误。乞今为止,世界上还没听说哪个股东放弃过自己的股权。相反,你应该再意的是那些总是讨好你开始想要和你做朋友后来想要和你结婚的人,你可以嫁给他,但是你一定要记住:结婚前别忘了去做婚前财产公证,否则,下一次心痛的就是你!离婚之旅(1) 他们是一对有着12年婚龄的夫妻。12年前,他们还是两个刚毕业的穷学生,几乎一无所有,除了他们的爱情。12年后,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年缺少的现在几乎都有了,但彼此都对婚姻感觉厌烦了。终于,他们决定分手。 “你有什么要求?”他问她。 有什么要求?她看着他,想不起来还要什么。于是,她说:“我们去一趟哈尔滨吧,我们是在那儿相识的,也在那儿结束。” 他听了,一愣,然后点点头。他们买好了车票,简单收拾好行装,踏上了他们的离婚之旅,以此来告别他们12年的婚姻生活。 上了火车,他们找到卧铺车厢。两张卧铺,一张是上铺,一张是下铺,如果是以前,他就会主动睡上铺,把下铺留给她。但是现在,他们即将不再是夫妻了,她主动提出抛硬币来决定,他同意了。结果,她输了。她拖着笨重的身子,十分艰难地爬上去,躺在狭窄、闷热的上铺,她才知道睡在下铺是多么舒适,可惜自己以前没感觉到。 火车到达哈尔滨已经快中午了,他们找了一家酒店吃饭,侍者递来菜单,她点了一个“烧茄子”,他这才想起来,这是她最爱吃的一道菜,可她已经差不多3年没吃了。因为他的胃3年前做过手术,不能吃甜食,所以,他们家就再没有做过这道菜,他和她去饭店吃饭的时候,她也不再点这道菜。那一刻,他心里充满了歉疚。 在一个多星期的离婚之旅中,他们虽然吃、玩、住都在一起,但是他们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人,自己选自己喜欢吃的,玩自己喜欢玩的,晚上自己睡在自己的床上,不必兼顾对方,不必为对方而改变自己。开始,两个人都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但是没几天,就开始感觉到被解放的空虚和孤单。 回程的日期到了,两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他们不知道,这恐惧源于何方,回程,对他们意味着永远的分离,也意味着永远的自由。这曾经是他们两共同盼望的解脱,但是,现在,在分离的前夜,他们却有些惧怕了。自由和安全,是无法同时存在的。你可以选择一个,但不能两个都要。 他们默默无声的上了火车,仍然是两张卧铺票,仍然是一上一下,但是等她用颤抖的手拿出硬币时,他已经一个人爬到了上铺。她仰起头看到他的两只脚还有脚上穿的灰色袜子,那还是她给他买的。那一夜,她没有睡,他也一样。他们两个人都醒着,一个在上铺,一个在下铺,中间隔着距离,但是,他们的心却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靠得如此近。 以后发生的事,我想你也许已经猜到了,他们又生活在一起,关于离婚的事,谁也没有再提。朦胧婚(1) 文晶是一位45岁的女人,在一所学校当教师,业余时间写点文章,我们因此而相识。她有一位让人羡慕的丈夫,他们是大学同学,开始也做教师,后来不甘心在校园打发一生,下海经商,吃了不少苦,终于创下一份事业,买房买车,过上成功者的生活。更让人可羡的是,他对文晶也一如继往,并没有因为事业有成而把她“更新”。 可惜,感情的事没有保险。有一次我在酒店吃饭,看见文晶的丈夫和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儿在一起,很亲密的样子。我犹豫了好久,一直没有告诉文晶。后来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让文晶的妹妹看见了,当仁不让,告诉文晶,让她回家找他问个明白。文晶没有回家问他,却跑来找我,问我怎么办? 我略一思索,说:“夫妻间别的错误可以原谅,这种错误不可以。这是原则问题。如果我是你,就去调查清楚,如果他们真的是情人,要么他们了断,要么你们分手。” 文晶沉默不语,脸上满是悲伤。我知道她内心正经历着痛苦的折磨,对女人来说,丈夫移情别恋比自己事业受挫更具伤害性。这个时候我说什么也没用,只有时间可以帮助她疗伤。 这以后文晶再没来找我,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在一次笔会上见面了。她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经过反复思考,我想通了。假如我是他,英俊潇洒,事业有成,我会怎么样呢?我会要求对方年轻漂亮,而年轻漂亮的女人也会爱他。如果他们相爱了,我也没有办法阻止。可能越阻止越加速他们的爱。毕竟,我已经45岁了,他不可能再象当年我们初恋时那样爱我。”文晶轻声说道。 我没有想到她竟这样软弱,有些嘲讽地说:“那就这么忍了?” “我必须面对现实。首先,我不想离婚。我已经习惯了我们在一起的生活,离开他一个人生活,或者再找一个,可能都不如现在好。况且,你们只是看见他们在一起吃饭,聊天,如果他们并没有情人关系,我怀疑他、调查他,就是自掘坟墓,破坏我们夫妻的感情。”说到这,文晶停下来,看看我,眼里掠过一丝复杂的光,“我已经结婚20年了,20年是什么婚?应该是朦胧婚吧,感情的事朦胧一些比清晰好。” “可是,如果他们真是情人关系呢?”我有些不服地说。 “如果他们真是情人关系,那我也不去调查,调查清楚又有何用?不是更增加自己的痛苦吗?他瞒着我,说明他还再乎我,再乎我们的家,不愿意让我知道后伤心痛苦,不愿意我们的家解体。所以,我宁愿假装不知道,维护我们的家。” 见我有些不解,文晶又继续说道:“假如我再年轻10岁,我也会再象你现在这样考虑问题: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手。可是我已经不再年轻了,20年的婚姻生活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仅以爱情来评估婚姻,每个婚姻最后都得解体。爱情经过岁月的沉淀,变成一种亲情,而这种亲情,比爱长久,比爱稳定。” 我咀嚼着文晶的话,口气缓和下来:“如果他承认自己有情人要离开你怎么办?” 文晶长长叹了口气,用低声但有力的语气说:“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了解他,如果他提出来要和我离婚,那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了,我再怎么单方面努力也没用。我会答应他,不会哭哭啼啼求他留下,也不会和他吵闹,当然我会很痛苦,但我有自己的事业,有孩子,有朋友,离开他,我绝不会倒下的,我会尽快从这种痛苦中走出来!”鲜红的不都是血(1) 她一直非常害怕离婚。 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和母亲离婚了,母亲一人把她抚养大。她25岁那年结婚了。结婚时,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家,不要象母亲那样,做一个离婚女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象她那样,从小就没有父亲。 她这样做了,但是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你对他好,他也一样会爱上别人。结婚第4年,丈夫遇到自己的初恋情人,提出和她离婚,她不离。他们来往了一年多,后来那个女的走了。结婚第8年,丈夫爱上了自己的女秘书,提出和她离婚,她不离。他们来往了一年多,后来女秘书也走了。结婚第12年,丈夫又爱上了别的女人,提出和她离婚,她不离。但是,这一次,丈夫下定决心,搬出家,和她分居而住。 为了保住婚姻,她忍受了一个女人所能忍受的一切,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她的婚姻最终还是以分手而告终。离婚那天,下着大雪,办完手续,她一个人独自回到空荡荡的家,房间里到外都充满过去家庭生活的回忆,象死一般沉寂,只有石英钟的指针声敲打着她的心,一声比一声悲伤,一声比一声绝望。她感到纠心般的痛苦,心里充满了绝望。那一刻,她想到了死。 她走到阳台,只要再往前走一步,然后纵身一跃,就一切都结束了。这个时候,她听到身后传来儿子的呼唤声:“妈妈!” 她回头一望,看见儿子站在身后,手上鲜红的一片,她吓了一跳,立刻冲过去,捂住儿子的手,问:“痛吗?” 儿子却说:“痛什么?我放了一个西红柿,这样方便面就有营养了。” 她这才看清,儿子手里端着一碗鲜红的方便面,她还以为他把手切破了。她凝视着儿子,又把视线转向他手中的方便面,上面放着几片鲜红色的西红柿,飘着淡淡的油香。那一刻,她好象沉睡了很多年突然间醒过来似的:是啊,鲜红色的不都是血,也是营养啊! “妈妈,你别怕。我会照顾你的!”儿子看着她,坚定地说。 顿时,她热泪盈眶。她紧紧把儿子抱在怀里,感觉到一股巨大暖流流遍全身,渐渐的,它变成一种力量,一种让她站立的精神力量。那一刻,她感觉到内心深处从未有过的坚强。 离婚是一场痛,但是它也会给你另一种营养。在她成为离婚女人的第一个夜晚,她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成熟了。她的儿子也突然长大了,成熟了。她拥有了一个新的自己和一个好儿子,这是十几年婚姻生活给予她的最好礼物。离婚了,生活并没有结束,其实,属于自己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她又一次走到阳台,凝视窗外大雪纷纷的夜晚,不再悲伤,不再怨恨,不再恐惧。既然无法再给他爱,就给他以自由,也把同样的自由还给自己。爱情的双边定律(1) 她是我的一位读者,读过我写的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文章,从编辑部要了我的电话,说要和我谈谈。 她是那种很单纯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一个人来到滨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她的上司、公司创意总监非常有才华,她很敬佩他,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两个人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在一起,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也在一起,慢慢的,就爱上了。 爱没有错,错的是故事的男主角、那个创意总监是有家室的。 怎么办?离,不忍心,不离,也不忍心。所以就拖着,一拖就是两年。两年的时间,她和另一个女人共用一个男人,而且,她是地下的。 女孩儿有些哀怨的望着我。爱情有许多种,象她这种卷到别人家庭里的,是最苦的一种。我无意责备她,我相信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意卷入别人家庭里来的,等她发现自己卷进来想脱身的时候,已经脱不了了。 “如果两年的时间他还不能离开她,那也只好你离开他了。” “可是,我做不到。” “那是你不想,如果你想做,就能做到。试着去做。” 一个月后,女孩子离开了这家广告公司,也离开了广告业,去了一家留学公司做咨询。 三个月后,女孩子交了一位新男友,对方在外企工作,才华、相貌都不在那位总监之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是单身一人。 故事到这里本应结束了。但是,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那位创意总监,在心里还爱着她,她离开他后,他一直以为她还会回来。以前他们也分分合合,每次,她都回来了。可是,这一次,她没有,她有了新男友。这位总监痛定思痛,最后做出了决定,他在一个星期内迅速办好了离婚。 女孩儿没有想到,两年的痴情等待,没等来的,一次的移情别恋,就得到了。现在的问题是,她成了两个男人中间的女人,怎么办?她又来找我。 “现在不要着急做决定,与两个人都交往,交往一段时间后,再做决定。” “这怎么行?” “怎么不行呢?你现在又没嫁,就是嫁了,也还有再选择的权利。何况还没嫁!女人最大的悲剧,就是总是被男人所选择,而不是选择男人。女人总是瞒怨说男人花心,其实花心是人的本性。如果一个男人看见漂亮女人不回头,就不是男人了。如果一个女人看见英俊男人不移目,也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女人。女人不应该怨男人花心,要怨,就应该怨自己为何不花心!” “要按你这么说,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花心女人?” “对。做一个适当的花心女人,这样你才可以选择男人,而不是被动的等待男人来选择你。人之所以可以做选择,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甲、乙两个以上的可选择对象,这样你才能选择甲、乙或丙等,否则你就只能从一而终,落的个生死相许或者被遭遗弃的结局。” 她看着我,轻轻点点头,似乎听懂了。 爱情也好,婚姻也罢,如果你想要提升质量,多选择性和可变性是必须的。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你身边就不能只有一个人,借用一个经济学名词,叫保持充分可替代物。这就是爱情的双边定律。你要永远保持两个边可替代,而不要成为别人的一个边被替代。这样你才能争取主动去选择别人,而拒绝别人来选择你。买房趁早,结婚赶晚(1) 也许是经济基础好,对上层建筑的要求高了,现在城市里的单身男女越来越多,到了适龄不结婚,充分享受单身的自由。年轻人自由了,可急坏了老爸老妈。毕竟时代不同,加上人到老年比较保守,总觉得一个人生活危机四伏,两个人相依安全保险,所以催着儿女结婚,生子。更有甚者,自己跑去替儿女相亲。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儿女并不领情。所以两代人常为结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发生家庭大战。前不久,我的一位单身女友芊芊给老妈逼急了,一生气去银行把存款提出来,不顾房价疯涨买了套公寓。本来她对结婚这件事还有些模棱两可,犹疑不定,现在有了房子,过起了悠哉游哉的独身生活,就越发提不起劲了。 芊芊妈妈看了她的房子,心一下沉到谷底,叹气道:“你弄这么大的房子,哪个男人还敢娶你!” “谁说我要嫁了?我一个人自由自在,赚钱够花,有车有房,恋爱谈了两次,又不想要Baby,所以根本不需要结婚,至少现在不要。”芊芊不以为然地道。 女人有了房,便不急嫁,看男人的眼光也越发挑剔,中意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又不可能像定做鞋子一样,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爱人,慢慢的,就成了单身一族。不仅女人如此,男人亦如此。虽然单身的理由有所不同——男人更多的顾及事业,不愿过早背上家庭负担,失去追名逐利的机会。 想想也挺有意思,从前的大龄男女,都是相貌或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现在情形正好颠倒过程,落单的都是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些人受过良好教育,重视自由,张扬个性,很难适应婚姻生活所必备的包容与隐忍,更不要说委屈与牺牲,所以只好各过各的生活。这样也公平,谁不愿意自己拿着摇控器,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呢?也许你会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买两台电视不就行了吗?理论上是这样,但现实没这么简单。两个人朝夕相处,总有彼此不喜欢的地方,需要互相包容和忍耐。包容别人就意味着委屈自己,忍耐对方就只好怠慢自己,可在这样一个崇尚个性与自由的时代,谁愿意委屈、怠慢自己呢?又不是没钱供不起房! 有经济学家说,检验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之一,是每个家庭有两套房。虽然有点偏激,但不无道理。试想,如果你有自己的房子,还心甘情愿和他在同一屋檐下,至少可以证明,你是真心喜欢他,而不仅仅是他的房子。因为喜欢在一起,总好于为了房子。所以对儿女买房而不结婚这件事,做父母的大可不必着急,深思熟虑的婚姻尚且不一定能进行到底,何况急娶忙嫁的?还是顺其自然的好。等到事业有成,风景看透,说不定不用你摧,就自投罗网。那时凌角磨的也差不多了,知道真情难寻,亲情可贵,亦会体贴、包容了,保不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温特家的CEO(1) 洛纳·乔根森·温特是一个典型的上层阶级妻子,她衣着华贵,举止优雅,时常穿着从巴黎定制的晚礼服,出现在纽约上流社会举办的各种酒会,与全美各大公司的CEO及政界要人交往,应酬,并暗暗记下他们的名字,特长,爱好,以便提醒她那地位显赫、精通生意却不善交际、总是记不住人名的丈夫。她知道自己受到邀请不是因为她是洛纳·乔根森,而是因为她是加里·温特-通用电气金融公司总经理-的夫人,因此不能自行其事,必须以丈夫为中心,尽一个妻子应尽的职责。 做一位CEO的妻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温特是从培养CEO开始的。那时他们刚刚结婚,加里在哈佛商学院攻读MBA,温特独自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为此,她不得不中断学业,白天出去教授音乐,维持两人的开销,晚上帮加里查资料,打印论文。直到他完成学业,事业渐渐有了起色,温特才退职回家,成了一名全职太太。 在长达30年的婚姻生活中,温特从没有因家务琐事让加里分心。即使孩子生病,她也一个人带他们去医院。有一次下水道堵塞,弄的房间里到处都是水,她都没有惊扰丈夫,自己想办法清理“战场”。不仅如此,她还要经常陪丈夫参加商务旅行,出席各种酒会,邀请他的同事和生意伙伴来家里举行Party。有一次在生下女儿8天后,加里打电话说有12个人来吃晚饭,她忙了一天,连午饭也没吃,总算赶在他们来之前准备就续。 时光进入90年代。与传统妻子们不同,现代妻子开始专心于发展自己的事业,争取有朝一日成为公司CEO,而不是像传统妻子们那样,仅仅充当自己家的CEO,温特开始感到内心的不平衡。丈夫功成名就,儿女也都长大成人,离她而去,她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她想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先是加入了一个音乐爱好者俱乐部,又报名参加由协会组织的野外生存训练,先后几次赴实地探险。在这些活动中,温特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但是她的乐趣与丈夫的商务活动发生碰撞,她拒绝妥协,丈夫开始不满、抱怨,终于在他们结婚的第30个年头,向她提出离婚。 温特并不想离婚,她只是想要一点儿自己的空间,30年来她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难道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满足吗?但加里决意已定,并提出给她800万美元的赡养费。这下温特火了。她当了30年温特家的CEO,清楚家里的财政状况,他们共有价值一亿美元的财产,而分给她的还不到10%。两人争执不休,只好由法庭来决定。温特提出依据平等原则,要求得到一半的财产。 然而法庭并没有支持她,经过沉长的审判,上诉,洛纳·温特最终获得2000万美元。与其说是这一判决,不如说是离婚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痛苦纷争,使她番然醒悟。30年来她一直以为,妻子和丈夫只是分工不同,但地位相等,现在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尽管如此,洛纳·温特还是因离婚而获得巨额财产一夜成名。她经常出现在媒体,发表演说。她告诉那些准备结婚的女人,在带结婚戒指之前应学习一些金融知识。婚姻其本质是经济的产物,而非爱情的结晶。她还用离婚时分得的2000万美元做启动资金,创立了“婚姻平等协会”,协会宗旨是争取婚姻中的夫妻平等、重视妻子的价值,以及为离婚前待在家里的配偶争取权益。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只是出自一位被从“妻子职位”上解雇的人之手,这一细节颇具几分讽刺意义。 炒丈夫鱿鱼的女人 与那些被丈夫抛弃、满腹怨言、一心想要报复的弃妇们不同,维拉·赫顿·戈德曼是主动辞去妻子一职的。在度过33年的漫长婚姻生活后,她炒了她那位富有而傲慢的银行家丈夫的鱿鱼,并成功地从他们共同拥有的8600万美元财产中分得一半,使“夫妻财产平等”不再是一个枯燥的法律条文,她也因此成了一位“创造历史”的名人。 维拉·赫顿29岁时与罗伯特·戈德曼相识,与其说是感情使他们走到一起,不如说是现实与实用主义促成了这场婚约。维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而在所有的候选人中,戈德曼条件最好,于是,她嫁给了他,并一起生活了33年。像许多全职太太一样,她不仅是他的妻子,还是他不付薪水的秘书、保姆、厨娘、护士、旅伴,在最初经济拮据的日子,她甚至还为他理发。而他则是她的老板,主人,决策者,他总是用命令的口气和她说话,把她当成家里的女仆。在忍受了33年附属、被支配的命运后,维拉决定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改变,她提出了离婚,要求分得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温特家的CEO(2) 几乎没有人相信维拉会得到一半财产,甚至她的律师也建议她这一比例做适当修改,但她拒绝了。她对长期以来在离婚财产分配时、在外工作的丈夫比在家操持家务的妻子具有优先权这一现象痛恨不已,决心全力争取自己的权益。在法庭上,她丈夫的律师指责她并没有对家庭财富做出直接贡献,她只是做了些次要的、辅助性的工作,因此无权分得一半财产。但是曼哈顿高级法院的法官最终做出开创性的公正判决-维拉·赫顿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半财产。“结婚33年,他们的财产已经很难分清到底属于谁了。”这位法官如是说。 离婚后,维拉·赫顿开始了向往以久的自由生活,而罗伯特·戈德曼则情况不妙,33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被人照料,他连自己的袜子在哪都不知道。维拉离开他不久,便撒手人寰。他的过早离世对维拉是一个无言的责备。无疑,如果她不离开他,他会活的更长久一些。对此,维拉并不否认,她对家人说:“是的,我很内疚,但不后悔。我一直过着以他为中心的生活,我想要自己的生活。” 维拉·赫顿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使用自己的姓氏,拥有自己的信用卡,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财产,再也没有人对她发号司令了。离婚让她获得了自由,获得巨额财产,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名声。全美各地的女人纷纷给她写信,请教关于婚姻或离婚方面的问题。她几乎每信必复。有一段时间,读信、写信成了她生活的主要内容,当然,她的付出并没有东流,这些信件最终促成《离婚技巧》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这本书是她在离婚5年之后-2003年出版,一出版就登上排行榜,使维拉·赫顿跻身于畅销书作家之列,这倒是当初离婚时没有预料到的。第一任妻子俱乐部(1) 玛丽琳·肯尼居住在纽约,受过良好教育,在嫁给杰弗瑞·尼古拉斯之前是一位出色的地产代理。婚后辞去工作,相夫教子,度过一段平静、快乐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朝夕相处产生的疲倦感和尼古拉斯在职场上的飞黄腾达,两人感情亮起了红灯,终导致婚姻解体。 离婚后,尼古拉斯很快再婚,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太太。而肯尼则孤身一人,抚养破碎的婚姻留给她的孩子。尼古拉斯每月付给她和孩子8000美元生活费并支付房子贷款。但他只付了几个月就开始拖欠,理由是公司遇到财务危机,但这并不妨碍他买漂亮汽车,外出度假。甚至在他累计拖欠58万美元的抚养费时,还带新太太去夏威夷游玩,并给前妻寄来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玩的很快乐,真高兴你不在这里。” 这张明信片是和银行摧款单同一天寄到的,因为拖欠房屋贷款,银行下了最后通令:限本月底交还贷款,否则将收回肯尼居住的房子并依法排卖。肯尼被激怒了。她给自己找了位律师,一纸诉状把前夫告上法庭,并将此事公之于众。这回,尼古拉斯高兴不起来了,收到传票后第二天,他就将拖欠的58万元抚养费送到法院。尽管不情愿,但别无选择,如果不付支票,就得付自由-他可不想在监狱里呆着。这是自1992年儿童抚养防御法案通过后,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例。肯尼一夜之间成了纽约的名人。 成名后的肯尼四处演讲,以身说法,帮助那些献身于家庭、后来又被丈夫抛弃的前妻们,让她们认清自己的权利,从已结束的婚姻中争取属于自己的财产,以及如何重树生活信心。1999年,肯尼在纽约创立了第一任妻子俱乐部,使自己多年热衷的“帮助前妻行动”组织化、系统化,随着俱乐部的影响日益增大,现已被美国家庭正义联合会吸收为分支机构。 第一任妻子们为争取自身权益运动越演越烈,引起现任妻子们的不满和抱怨,最终导致第二任妻子俱乐部成立,这是与第一任妻子相抗衡、保护和争取第二任妻子权益的组织。她们指责那些前妻们过份贪婪,利用孩子的抚养费攫取金钱,过着不劳而获的高消费生活。她们的行动获得了回报,有6个州以立法的形式允许法庭在计算父亲为第一次婚姻的孩子支付抚养费时,应预先扣除其第二次婚姻中养育孩子的费用,并成功抵制了父母对孩子的赡养义务扩展到21岁的提案。 这场妻子与妻子之间的斗争还在继续,一时还难以断定谁胜谁负,不过媒体与公众大都站在第一任妻子这边。无论第二任妻子们怎样争辩,毕竟她们是既得利益者,就算没有亲自动手抢,至少是得到了一个现成的丈夫。而第一任妻子们却是历经甘苦、牺牲自己培养了一个丈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热情、和爱,都贡献给曾经赖以生存的婚姻和家庭。正如雇员年老时可以从公司领取丰厚的退休金,第一任妻子也应该从过去的婚姻中获得应有的补偿。 “不要和我们对抗。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前任。”在一次电视辩论中,肯尼如是说。爱我就请搭火车(1) 1998年,法国电影导演帕特里斯·夏洛尔执导了令世人瞩目的《爱我就请搭火车》,影片取材于他和朋友的亲身经历,片名是他一位朋友的原话——当时住在巴黎的他,想死后埋在小镇利马汤的墓地里,利马汤距巴黎有4个半小时的火车车程,如果那样的话,亲朋好友都要长途跋涉去参加他的葬礼,这对一向慵懒、散漫、喜欢享乐的巴黎人无疑出是一道难题。当别人对此表示质疑时,那位朋友便说“爱我就请搭火车”。 我喜欢这部电影,也喜欢这个给导演以灵感、给观众以遐思的片名,大概也只有法国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看似荒诞、实则蕴含着对生命、爱与死亡的深刻理解。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但距离却是爱的杀手,许多看似坚挺的爱,最终却抵挡不了距离的阻隔。更多时候,人们还是选择最近的爱。想一想身边的人,他们有多爱你?如果有一天当你辞别人生,他们会不会抛开手头忙碌之事,甘愿乘4个半小时的火车,去参加你的葬礼-给你这个生命的最后礼物,而明知你已无法回抱? 不知怎么,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位偶然认识的老人。那是5年前,我刚刚辞去工作,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套房子,开始想往以久的写作生活。距我住所500米,有一个公园,公园后面的山上,是一片墓地。每天写作之前,我都要去公园散步,有时兴致所至,也会攀到山项,遥望那片墓地。除了清明节,那里很少有人。有一天,我看见一位老人在墓地里拨草,出于好奇,便走过去,穿过那些墓碑时,心里多少有几分害怕。老人一抬头看见我,笑着冲我打招呼,原来他是守墓人。负责看护这片墓地。我一向对特殊职业的人感兴趣,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 他不是滨城人。3年前,老伴去世了,他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守墓人。 “她不在这儿。”老人指着墓地,仿佛在回忆什么似地说:“我把她埋在我们家乡了。” 他不说我也能猜到。这是唯一一个位于市区的墓园,环境肃雅,价格不扉。他一个外乡人,根本买不起。其实他原来有些积蓄,为了给老伴治病,都花光了。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却是个难得的好丈夫。老伴去世前,在病榻上躺了5年。刚诊断出病症时,在医院里住了一阵,因为家里底子空,等病情稍好一点,就出院了。每隔段时间他去城里买药,村里有个诊所,他带老伴去那儿注射。后来,老伴病情越来越重,行动不便,他就在自己身上练习,终于掌握了注射技术。最后三年都是他自己给老伴注射。这样既方便,又省钱。本来家里就没多少积蓄,他省了又省,也没撑多久。只好卖地。后来又卖房子。再后来,就向亲戚、乡亲借。结果,还是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撇下他一个人走了,带着幸福和愧疚,留下悲伤和债务。 料理完后事,他只身一人,南下滨城,打工还债。这一年,他57岁。但看上去,像一位七旬老人。 “我已经3年没回去了,她坟前的草说不定有几尺高了。”老人操着浓重的方言说,一边移动着那双枯瘦的手,将大理石墓碑前的杂草一一拨去。也许是蹲的时间太长,腿有些麻,他索性坐到地上,用手捶打着膝盖,抬起头,朝北面山坡望去,随即绽出笑容,一张布满皱纹的脸像一块干裂的土地。 “等还完债,我就回去。我估摸着,再有一年半,就够了。”老人说道,弯下身子,继续拨草。 “那-”我犹疑了一下,问:“老家那边的人,知道你在这守墓吗?” “以前不知道,前一阵不知听谁说了,托人捎信让我回去,还说剩下的钱不用还了。那怎么行?庄稼人赚点钱不容易,我只要有口气能动弹,就一定把债还清。”老人神色坚定地说。 我望着这位佝偻着身子、快要被皱纹淹没的老人,肃然起敬。我真想帮帮他,但我知道,@T@X@T@小@说@共@享@论@坛@他不会接受我的钱。所以每过段时间,就买些水果、点心给他。我知道,他是不会舍得花钱买这些的。我们的交往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一年,后来我买了新居,忙着装修,搬家,就顾不上了。等到一切安顿好,又开始写长篇,而且两地相距较远,虽然有时也想去看他,但始终没能成行。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把他忘了。 现在,已经5年过去了。如果不是这部法国电影让我联想到他,我可能就这样彻底把他忘了。其实他只是一位来自中国北方的普通农民,和那位大名鼎鼎的法国导演没有丝毫相似之处。唯一有关联的是:从他的家乡到我们这座城市,需要乘4个半小时的火车。但他乘火车来这里,不是为了参加亲人的葬礼,而是为偿还给她治病欠下的债务;他乘火车来这里,不是只停留一日,而是做了4年半的守墓人。 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安康,但我知道,他一定已还清债务,可以随时挥手作别,与另一个世界的她相会。带钱谈恋爱(1)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摆了一桌宴席,请我和几位好友。席间,我们少不了说些祝贺的话,然后,我问他:现在大学生谈恋爱比较普遍,你有没有和女儿谈过这个问题?朋友点点头,说:“谈过了,我已经表明我的态度:不鼓励,也不阻止。” “那么——”我又问:“你打算每月给女儿多少生活费?” “这个嘛,还没有最后定,我打算送她去学校,看她同学家里都给多少钱,我们取平均数。” 几天后,父亲送女儿去北京,到学校后一了解,班里大多数同学家里都给600元生活费。于是,就把女儿的生活费锁定在这个数字上。 一个月后,父亲要去银行往女儿的一卡通里存钱,先打电话过去问:“600元钱够不够?”女儿回答说:“够了。”父亲放心了,嘱咐说:“想吃什么就买,别亏自己,也别和人家老板的女儿比,你只要和纹纹保持同等生活质量就行。” 女儿听了,半天没作声。父亲觉得有点奇怪,就问:“怎么了?”女儿犹豫了一下,说:“爸爸,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有什么事快说,爸爸帮你分析,提建议。”于是,女儿说道:“纹纹和我一样,每月家里也是给600元,但她的生活质量比我高。她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去一次麦当劳,有时还能去必胜客。”父亲一算:这样的话,600元钱根本不够。“她是不是去打工?你不要去,耽误学习。”父亲急忙说。“没有,她不是打工,是在谈恋爱。其实也不是谈恋爱,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其实她并不喜欢那个男生,只是喜欢他为她买单罢了。我们班还有几个女生也这样,她们还嘲笑我,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如果她们有像我这样漂亮能吸引男生的脸,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她们会找到愿为她们付费的长期饭票……” 父亲愕然。 放下电话,他一分钟都没耽误,赶紧去银行,给女儿的卡上存了700元钱,又回家发了封伊妹儿。 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女儿,从这个月起,我每月给你700元生活费。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用自己的钱买单,这才是有质量的生活。还有,如果你喜欢某个男生,开始谈恋爱,请一定告诉我,我会每月再给你增加100元,作为恋爱经费。请你一定记住:每次约会,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钱包,你要学会并习惯为自己所爱的人买单。这样你才有资格得到一份有质量的爱情。成功者的家(1) 朋友的父亲要去美国定居了。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曾经在三年的时间,成功地销售出12万台钢琴,引进全国性的钢琴热。此外,他还成功地运作一项房地产工程,代理销售手机电话。这些,都是他商业生涯成功的经典,广为人所知。我非常敬重他,也很感激他。他在许多方面都给过我许多有益的指导。现在他要走了,我心中有些不舍。我准备了一份礼物,约了朋友一起去他家看他,和他告别。 朋友开车来接我,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他家,那是一栋很漂亮的海滨别墅,朋友把车停好,然后下车,我跟在他后面,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十分羡慕。我想:不久,他也会去的。因为有那样一位有名而有钱的父亲,去美国对他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坐在朋友家宽敞、装饰豪华的客厅里,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吃着美国的大杏仁,看着朋友和他父亲谈笑风声,想象不久他们一家将远赴美国,享受舒适的美式生活,再想想自己:那狭小的蜗居,微薄的收入,暗淡的事业,不仅有些心情沮丧。就在这时,朋友的父亲问我说:“听说你和朋友合建了一个网站,现在经营得怎么样?” “还那样。没什么进展。”我有些无精打采的说。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好好经营会有发展的。” “可是没有资金,很难再往下发展。我们比不了您,您想做什么就能做成什么,我们不行,想做点什么太难了。” “做一件事情,你可以把它想得很容易,也可以把它想得很困难。如果很容易,我劝你最好别做,因为那做不成,如果能做,就是个陷井,因为真正地想做成一件事情,一定是很困难的。” 我有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看看我,说:“来,我带你参观一下我的家。” 他穿过客厅,走到最里面的一个房间,打开房门,让我进去,房间里面堆满了东西,看上去显得有些拥挤,但并不乱,因为每样东西摆放得都很整齐,左侧摆放着一架钢琴,钢琴上面,放着几栋大楼的模型和一部手机电话,这三样东西我都很熟悉,可以说,是他经商成功的证明。我又把视线转向右侧,这边摆放的东西比左边多得多,有电唱机、传真机、录音机、电吹风、童鞋、石英钟、汽车后视镜等十几样,我越看越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些东西摆在这做什么。 “左边的这三样东西我不说你也知道,是我成功的作品,可右边的这些东西,你就不知道了。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些也是我的作品,不过都是失败的作品。别人都只看到我成功的一面,可我失败的一面,没有人看到,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失败的作品,比成功多好几倍。所以,年轻人,我能给你的忠告是:没有一种成功是偶然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曾经失败过。他成功的作品,一定比失败的作品多几倍。只是别人不知道罢了。” 那一刻:我忽然间明白:为什么我们每个人总羡慕别人的成功,总觉得他的成功比自己来得容易简单,因为他失败的一面,我们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