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礼义廉耻”四个字,又被拿到运动场合上来宣腾了一番。其实,这四个字原出于《管子?牧民》篇,“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民国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礼义廉耻为全国各校共通校训,并明示“礼为规规矩矩的态度,义为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这翻译与诠释可也算是清楚明白的了!因为它让人读起来有感受、有觉知。 古典“新”读、“心”读古典,要有感、有受,有觉、有知,进到肺腑中、进到腔子里,进到生活世界,进到生命深处,言为心声,只此心声,自然鲜活,如此自在,便可以入人深矣! 是的!“古典”要“新读”,只此“心读”就是“古典”! 丙戌之冬(2007年1月9日)于象山居 我读《论语》 读《论语》!读《论语》,每年总要读《论语》,读之有味,就像与自己的亲人共同生活一般。读《论语》,就好像自己与自己的亲人、长辈生活在一起一样,悠游而自然,在生活中自有所受益与体会。心心相印(13)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论语》有的是智慧的源头活水,读之、参与之,就好像让自己沐浴于此源头活水之中,洗涤自家的身心灵魂,滋养自家的筋骨体魄,让自己“人之生也直”的长养起来。 最喜欢的是《论语》的“交谈”。“交谈”是“有来有往”,“来者”有所“觉”、“往者”有所“会”,在此“觉会”下,让自家的生命可以有一个从容的天地,有一个悠游而可吞吐的湖泊。原来世界只世界,就在此天地湖泊中,默运造化,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觉”是由内心里涌现一指向根源性的发问,在具体的情境下唤起,在实存的生活世界中醒来,这亦是孔老夫子所谓的“愤悱”之情。由此“愤悱”,进一步而有所“启发”也。“会”是在交谈往来中,由于根源性的发问,由于愤悱之情的感动,使得吾人的生命与存有之自身融为一体,这是一具有存在实感的整体,它不可自已的开显其自己,启发来者。 “觉”是“觉悟”,是因觉而悟,“会”是“证会”,是因会而证。“觉”与“会”就在生活中,就在情境中,就在对答中,就在交谈中。有往有来,有来有往,源头活水,用之不竭! 我读《论语》,《论语》读我,在世界中读、在生活中读,开启的是身、是心,是自己生命中的感动,是社会人群中的真诚。 我只觉得“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是悠游,是生活,是对谈,而不是论辩,不是议论,不是言语。我们不忘“经典是一个生活世界”,而天地间所成的“生活世界亦正是一部经典”,人俯仰其间,声息气脉,只要返本,自无限隔,正是“宇宙原不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心心相印(14)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删诗书”是解构了贵族对于经籍的编纂权与诠释权,“订礼乐”是解构了贵族对于政治社会体制的建构权,“赞周易”则是解构了贵族对于自然生命根源性契机的唯一参赞权,“修春秋”是解放了贵族对于历史的记载权与解释权。孔子在解构中重建,在诠释中开展,虽说是“述而不作”,其实是“以述为作”,是在此述作过程中“集大成”。 这“集大成”不只是典籍的融摄,而是心性的开启,是生命内在根源太阳的升起。他照亮了自己的生命,而且开启每一个人生命中内在的太阳,让自家生命炯然自照,自照照人,交光互网,生长在生命的根源性充实与圆满之中。 真如太史公所言,这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不只是“中国历史上的太阳”,亦是全人类、全宇宙星辰之一。 丁亥之春(2007年5月8日)于台湾师大元亨斋 现代化之后的心灵安顿 最近朋友送来了一本书,书用了日文汉字的“侘寂”(WabiSabi),粗看到“侘寂”这词,却陷入沉思。悠远而无际的沉思,由近及远,由远而逝,就这样逝去了,在遥远的那一端,无影无踪地逝去了!说也奇了,它却又返了回来,逐渐由远而近,由近而及乎身地回了来。从那“至大无外”的六宇八荒,回到了“至小无内”的无为自然。 一时间,我想起了川端康成写的“日本的美与我”,想起道元禅师,想起对日本哲学有深厚理解,对道元有着深情皈依的前辈老友傅伟勋教授,眼前凝然而现的是雪国般的宁静,却又充满着烫人的炙热。想着想着,却不免一阵晕眩!晕而眩之,眩而晕之,定了下神,就这样,我直想用“侘寂”这字眼来形容我现下一时的心境。心心相印(15)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侘”(Wabi)说的是困顿,却得安贫,虽陋室粗食,却德馨芬芳。“寂”(Sabi)说的是寂静,却难免萧索,虽为积郁,却得田园之自然。就日本文化来说侘寂,这已然不易,但此中却充满着人在现代化处境的张力,在这张力下所调适出来的一个崭新可能。 回到华夏本土来说“无为自然”,则“侘寂”这字眼似乎才有归趋之所。“侘”者“人”、“宅”也,“人”寻得了自家的“安宅”。何宅为安,盖“仁者,人之安宅”也。就因人寻得了此安宅,因而可以“居天下之广居”,进而得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达道”,这人可能是缈小的,却又是宏伟的。“寂”者,致虚守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之“万物并作”,就这样“吾以观复”,而得“归根复命”,人们就在“复命”与“知常”的情况下,悠游自得! 人的生活是具体的,须学习地的厚实生长,这厚实的生长必得迎向那高明而普遍的理想,迎向天的高明,进而回向总体体的根源,就在这根源的总体中有着自发而调节的和谐力量,自然而然,无为天成。这些年来讲习老子《道德经》愈发喜欢其中所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啊!刘禹锡说得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心心相印(16)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刘禹锡这《陋室铭》说的原来是“道本同源,天地浑然”,人居于世,能得如此,方为侘寂也! 丁亥之夏(2007年6月12日)于台湾师大元亨斋 创意与搞笑 《论语》课中,要学生做个报告。学生倒也有才得很,惹得一众皆乐,乐得人仰马翻。 嘎然一声,众乐就这样停了!住了!也灭了!散了! 一时间,一众“默然”。我看到大家的“漠然”与“无奈”,因为这样的“创意”根本不是“创意”,而是“搞笑”。 “搞笑”之后,像是松解开来的“心灵”,似一叶孤舟,航行于汪洋大海,莫知所之,不知何往! 我真见识到了!“搞笑”文化已彻底入侵了现代年青人的心灵,他们误认为“搞笑”是“创意”。在那空荡荡无所归的当下,我看到了文化的衰颓!我看到了教养的无力。 努力地挤出声音来,严肃地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经由存在的具体契入,人们跨过了“话语”的限制,直入“情思”之本源,让生命最真实的声音诉说其自己,让那“源泉滚滚、沛然莫之能御”的天地之籁流淌而出,这是“创意”。 “创意”者,如其“意”,而入于大道之源,“创”化而生者也。这不是拉着几个片断漂浮其间的念头,搅之而“搞”之,触动了神经,一时发“笑”来者。用很哲学的语句来说,创意是要有其存有论的本源的,而搞笑则只是感性欲望的作用而已。 我告诉学生,前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做了一场“论语,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学”,是通识教育的讲座,大陆叫“素质教育”讲座。听讲学生各科系都有,我在上面讲,随口背了些诗云子曰,底下也接着念了起来:心心相印(17)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问他们学校有专门教授《论语》吗?他们说没有!他们接着补充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该读《论语》,是自己读的。”我接着说“《论语》是中国人的身份证”,他们笑了,笑得很开心,我也笑了,笑得很开心! 从笑靥中,我看到了希望!触动了我满心的怀想!怀想着古老的中国,中国的文化王道主义!我补一句,我们需要“文化复兴”,如同西方文明之回到古希腊,我们需要回到先秦,跨过汉唐,直追三代,契接尧舜。 我乐得告诉他们在台湾的乡间的门联上这样写着: 舜日尧天周礼乐,孔仁孟义汉文章。 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 他们羡慕不已!…… 我怀想着,默默念着!望着刚才的搞笑,现在的默然!一时间,却有说不出的酸楚!有说不出的酸楚! 整了衣襟,正色俨然,对着学生说“搞笑”不是“创意”! 搞笑不是创意…… 那声音传在秋日斜阳的长廊,……“搞笑不是创意”!!!!! 丙戌之秋(2006年10月23日)于台北元亨斋 问心 最近《论语》热得很,这让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讲习《论语》、《孟子》的一段往事来。 年少时我先读《论语》,也喜读《论语》。到了青年我读《孟子》,觉得对《孟子》喜欢的程度还甚于《论语》。现在已过中年,再读《孟子》,总觉我读《孟子》,又像《孟子》读我,在生活中读,因此也读进了生活。心心相印(18)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经典,只要经由自身的体会就足以构成一部经典,因为经典有一极为重要的特质在酖酖“体会”。经典本身就是一片生活,只要经由切身的力行就足以展开其为生活,因为生活有一极为重要的特质在酖酖“体会”。 “体会”不同于皮毛之想,体会是对于存在的周遭有一种渗入其间的理解,在逐层的搜讨下,这样的一种理解是足以调适而上遂于道的,而且他不只是调适而上遂于道,他更且由此俯瞰向下,回向于生活之中。我用了简单的方式来说此,“体会”是“会之于体”,是“以体会之”。 《孟子》是心学,这个“心”是不离生活的心,是不离天地的心,只此心便是“天”,便是“生活”,生活只是个源泉滚滚、永不停歇的历程。这样的历程,才是真正的实在。 读《孟子》就只是“问心”,“问心”就只是个当下体会验察。“心”是出入无时,莫知其向的,但“心”却也是广包一切的,孕育一切的,“问心”是向全幅的生活开放,向全部的天地开放。问心,不是收网一切的线索,而是开启生命的不息之门。 读《孟子》就只是问心,问心无愧,一切已矣,义利之辨在此,人禽之辨在此,天理人欲之辨在此。但这是不离生活的,是不离经典的,是不离天地的,问心就只是这样地开启生命之门。乾坤阴阳,咸在于此,天地六合,只此一心。这是一种拥抱,一种被天地六合,古往今来所拥有的感觉。 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见夏日。不!不只如见夏日,亦有时如履秋霜,有时更是如临冬雪。依战国末期的四时四德来说,春是“仁”,而夏是“礼”,秋是“义”,冬是“智”,孔子浑是春风和气,以仁为教,孟子则由此春之和气而开展之,因之时有春夏秋冬,德有仁义礼智。孔子重在交谈,孟子则喜辩论。交谈是彼此相与,你“听”我说,“辩论”是我“说”你听,我是尔非。这么一来,像“无父、无君,禽兽也”的话都说得出来。 孟子这么说,亦无妨,一气浩然,正直以行,通乎天地之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达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真乃大丈夫也,乃真豪杰也。孔子则像是这大丈夫、真豪杰的老师,仲尼先生可是万世师表。 丁亥之夏(2007年6月18日)于台北象山居 佛心流泉大千世界(1)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二、大千世界 二、大千世界 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 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起世经》 从敏督利台风水灾谈起 敏督利(大陆译作“蒲公英”)台风既过,西南气流方来,带来了丰沛的雨量,正想着今年可不再缺水了。但真没想到山洪暴发、土石流肆虐乱窜,淹没了田园庄舍、吞噬了百姓生灵,哀鸿遍野,呼天者有之,呛地者有之,但看官员视察,来来去去,是又奈何?想想上个月妈祖金身裂碎,果真应了符谶,令人既惊且惧,宁不骇然! 土石流、土石流,“土石”原是固结于下,作为“水”之负荷承载,正因为“土石”的稳固,才能“顺水成流”。土石稳不住、固着不了,这水当然也就不顺,它撞击着土石,而土石碍窒着水流。在这样相激相荡下,当水的撞击力超过了一定的承受力,土石不只稳不住、固不着,土石成了被水推动下的急先锋,继续往前撞击、往下淘掠,带起更多的土石。土石既多、洪水盛大,那土石流如万马奔腾、杀声震天,顿时间,庄园部落比被铁蹄践踏过的劫后,更为凄惨、更为悲凉。此天耶?人耶?[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佛心流泉(第二部分) - 林安梧 - 虹桥书吧(虹桥读吧) - 免费TXT小说阅读与下载虹桥书吧-->小说书库-->佛心流泉(第二部分) 清凉版 浪漫版温暖版 清爽版大千世界(2)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自1999年“九二一”地震之后,台湾生态变了,不只自然生态变了,政治生态也变了,原来的“青山绿水”有的变成了“穷山恶水”,原来的“民主进步”变成了“民粹竞怖”。文化也变了,心灵也变了,原来要“保台湾以存中华文化道统”,现在却要“弃中华文化道统以独台湾”,原来强调要“质朴厚实、忠孝仁义”,现在则转而强调“机巧伶俐、奸伪巧诈”。《荀子?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样的土石流,大自然的土石流,正应和着人间的土石流,“九二一”以后,我们并没有“应之以治”,我们当然无法得其“吉”,我们却是“应之以乱”,当然就是一个字“凶”。你看多少政治的土石流、多少文化的土石流、多少心灵的土石流,排山倒海而来!须知,天人不二,两相符应,大自然力量的反扑,土石流可真是穷凶恶极了! 土石流穷凶恶极,但“土”不恶、“石”不恶、“流”亦不恶,“土石”离了固结于地的“常道”,“水”冲击着这“常道”,“常道”已失,只成了“权势”,这土石也就失去了大地的护持作用,失去了护持大地,让万万生长的力量,反而,回过头来,淘掠大地、荼毒生灵,这比起兵凶战危还来得可怕千倍万倍!老子曰,“大兵之后,必有荒年”,在大自然的“大兵”之后,这岂只是“荒年”! 依“常道”来说,土石固着,护之于地,承载其水,如此成流,这“流”,或湍急、或缓细、或惊涛、或洪浩,但土石固着,常道既存,流之即过,便无问题。纵有疾风骤雨,湍流急暴,过过也就和风丽日了!不依“常道”,土石固着不住了,土石成了暴流,如何得了!生民之涂炭可知矣!大千世界(3)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要是,原来那“常”贞定得住,因此“权”变些时,也就回到“常”了,原来有个“道”在,可以“以道来导势”,“势”顺于“道”。一旦,没了“常”,就任由“权”变了,这“权”一变再变三变,从“小权”而“大权”而“绝对极权”,这“权”也就把“常”吃掉了。要是,没了“道”,就凭由“势”趋了,这“势”一涨再涨三涨,从“趁势”而“依势”而“绝对优势”,这“势”可就把“道”吃掉了。没有了“常道”,只剩下“权势”,若果如此,长趋而下,吾忧此土斯民,将何所依怙?苍生万民,将何所生存? 依“常道”来说,自由民主,必能进步,但这自由得立在自律,民主得立在法治上,这样自律的自由,法治的民主,就是国家的土石,土石既固,便能进步。失却了自律自由、法治民主的“常道”共信,反以放荡为自由,以民粹为民主,政治的土石也就固着不住,它也就承载不了民意的流水,为政者反而操纵民意,鼓荡民粹,这样的“政治土石流”,蓄势待发,一旦引爆,后果如何,不臆可知! 依“常道”来说,台湾本乃该当循依“保台湾以存中华文化道统”之天命,面对着过去种种,业力牵绊,过也就过了,喊喊嚷嚷,有何不可,反正,既已回到这“天命之常”,一切也“头过身就过了”(台语)。因为“保台湾以存中华文化道统”,当然“存中华文化道统”也就必得“保台湾”,如此一来,“台湾”与“中华文化道统”就成了“常道”的“两端而一致”,用《易传》的话来说,此即“保合太和乃利贞”之谓也。大千世界(4)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现在,喊的竟是“去中华文化道统以独台湾”,这是舍弃天命,中华道统天命既弃,台湾何由得保?“中华文化道统”常道般的“土石”固着,“台湾”生民百姓,才能“顺水成流”,虽有湍流,本亦无妨!一旦,激流成浪,趁势造势,到势不可挡时,原本固着的土石被淘掠而出,入于激流湍势中,便成了凶残的土石流。文化土石流、心灵土石流,一旦骤而杀出,山河大地,性情心地之满目疮痍,可知矣!可悲矣! 土石流、土石流,山河大地,竟尔出现了土石流,岂止大自然有土石流,政治也有土石流、文化也有土石流、心灵也有土石流。依其“常道”,土石固着,护守大地,自能顺水成流,何来土石流。若果其然,不依“常道”,反而“权势”为用,土石便固着不住,大地当然失守。大地一旦撤守,顺势而趋,狂澜难挽,土石洪流,淘掠侵虏,荼毒生灵,这是显而易见的。 开山妈祖神像粉身碎骨,是一谶,令人心惊,敏督利七三水灾土石流肆虐,又是一谶,更显怖栗。唯愿当位者、当权者、有势者,要“在其位,谋其政”,要“守其常,用其权”,要“依其道,导其势”,如此政治文化之土石既固,民意心灵其如流水,也就畅达无碍,一时之灾难也就能渡过。 如此而往,也就不致暴发更严重的土石流,不致暴发政治的土石流、文化的土石流、心灵的土石流,台湾数百年来的列祖列宗所传之基业,才不会被“土石流”凐没,才不会毁于一旦。 只要识得“常道”,只要心存个“道理”,让那“生态工法”配合现代科技施工,彻底而如实地修复这些戕害,让美好山河复苏,让文化教养回到正轨,让心灵性情好好长养。须知,有了常道,就有了天地,既有了天、有了地,纵使有些缺憾,就让缺憾还诸天地吧!大千世界(5)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甲申之夏(2004年7月6日)于深坑 师大、门神与年画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去年来了个林保淳教授,他是知名的民俗大家。既来此人文荟萃之地,不免技痒,就策展了“台湾师范大学门神年画展”。门神年画环而匝之,既有年意,更富喜气,尤其校门口那副对联,联是师大国文系几个教授你一言、我一句当下做成的,字是杜忠诰写的,联意笔心充满了豪情与壮志,它代表着师大的理想与使命。这联是这样写的: 师我贤圣游艺依仁养乾坤正气, 大其德能化民成俗作黉宇门神 “教育国之本,师范尤尊崇”,这是师大校歌起首的两句,是啊!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教育该当如何为起点呢?当从师问学,有了“师”,才有了“范”,有了“师范”,才有了“价值的定向”,才有了“生命的确定”。“师范”不是教条,师范必须以贤圣为师,师我贤、师我圣,这是说由贤而圣,渐而进之,引之导之,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终以成之。 “贤”得其良善方正,“圣”则是生命理想的永恒归依。这须“游于艺”,“依于仁”,当然正因游于艺、依于仁所以能调适而上遂之,“志于道、据于德”才得真切落实。“道”是总体的根源,“德”是内在的本性,“仁”是“真实之感通”、“艺”是“生活之美化”。 有了民间生活、六艺之教,从容悠游,有了彼此感通、互信互谅,真情相与,这样的乾坤自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效天法地,自然养得乾坤正气。大千世界(6)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大者,充实而有光辉之谓也,如何得“充实而有光辉”,此当“竭天成能”,当“日新其德”也。唯有尽其心力,将上苍自然所赋与我们的材质能力充分地体现出来,如此一来内化为我们自家的能力、能量。唯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的生生不息,才能将那总体根源的和谐体现醇化为我们的内在本性,《易经》所谓“日新之谓盛德”是也。 这样的“大其德能”自可以“化民成俗”,是化民成俗,不是流俗如氓。化民成俗是依理化之,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以化之,不是顺世俗之流,漂荡奔逸,氓氓无归!教育不能媚俗,教育不能“氓而民之”,教育该当“化其氓”而“民之”,民之而俗之,化民成俗也。师大之所以为师大不能随顺俗流而趋下,不能只是为了风尚而自高,师大当“化民成俗”,师大当作“黉宫门神”。 门神,门当有神!门有了神,过往也就平安,这神可以有所“镇”,镇了邪魔祅妄。这“镇”不是“镇压”,而是“镇之以无名之朴”,是回到一自然浑朴的天地场域里,让那天地之道化解了邪魔祅妄,这邪魔祅妄也就平平实实、自自然然回归到天地的场域中,如其所如的、安安分分的。 老子《道德经》里也说“以道莅之,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因为依循着自然大道,庄严临之,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并不是那些邪魔祅妄、鬼怪精灵,它们就不再有那神奇的力量了,而是这神奇的力量并不伤人啊!不是它们不神了,而是这样神已被化了,它如如自在,何所伤耶! 年画、年画,年当有画!年有了画,画中有符,符通于道,来去也就自如。画是标记、是符号、是图像。标而记之,说这年是年,是个刻度,是个进展,是个阶段。符而号之,说这年是年,是个总结,是个反思、是个前瞻。图而象之,说这年是年,是个想象,是个愿景,是个理想。大千世界(7)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能“师其贤圣”、能“游艺依仁”,自也就能“养乾坤正气”,能“大其德能”、能“化民成俗”,这样才能“作黉宇门神”。 门神,门当有神!门有了神,过往也就平安!年画,年当有画!年有了画,画中有符,符通于道,来去也就自如。 丁亥之春(2007年2月6日)晨于师大元亨斋 伪小人与真公民 世有所谓“伪君子”者,殊不知亦有所谓“伪小人者”。一般说的“伪君子”令人可怕而可憎,而“伪小人”则是可怕而可哀! “伪君子”指的是“本不是君子,但要装出个君子样来”。“伪小人”指的是“本不是小人,但要装出个小人行径来”。“伪君子”虽然不是“君子”,但心里却认同着“君子”这样的理念,他这认同虽不一定是真实的,至少在表象上要同意“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的优先性。“伪小人”并不认同“小人”,但在表象上却要作出个“小人行径”,他这样的做法为的是取得“尚黑”同“党”、沆瀣一气、同情共感地彼此相挺。 台湾现在时兴所谓“转型正义”者,竟出现许多“伪小人”的行径来,这些“伪小人”真不是一般的百姓草民,他们其实在现实的权位上可是十足的“大人”。他们对于道理是有理解的,但为了要逢迎时代风气,便非装出个“没道理”,以这没道理为道理来。他们明知台湾已进到一新的阶段,它由“传统社会”正过渡到“江湖社会”,由“威权体制”正大步迈向“民主宪政”,这是极难得的历史契机。 我们此时当然不能再陷于族群分裂、意识型态的窠臼,我们早该走出来了。我想在台面上衮衮诸公不会不了解,这本已不必、不应、不宜去做的,然而他们竟然昧着良知天理,在党同伐异的裹胁下,强调其为应该、其为必定、其为适宜这样去做。如“二二八”本宜宽宥之以解其业,“解其业”而“赎其罪”,岂可永罪、岂可不解?大千世界(8)_佛心流泉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社会中的“伪君子”固然可怕可憎,“伪小人”则不只可怕,更为可哀。伪君子、伪小人,两者皆为可怕,是因为“伪而不诚”,盖不诚无物也。没有真正的诚实肯棨,怎可能开物成务,怎可能老实地将事情理治得好呢?“伪小人”其为“可哀”的是,虽然胸中认取的不是小人样态,而是君子行径,但却要装作认取这小人样态,努力把自己“装作小人”,这努力“装作小人”为是要求取党同伐异的认同。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乃“无可奈何”也! 可怕的是,一端这么做了,另一端也就被牵动非得这么做不可。结果呢!上下交相伪、左右交相伪、两党交相伪,更可惧的是,伪之而不知其伪,反以“伪”为“真”,又自以为自己是真诚以之的。这样子的相伪成风,真不知伊于胡底!伊于胡底?本早可跨过的悲情,早可解开的宿业,现在为了一己之私竟掉入“悲情的泥淖”,进而驱使全民困于“宿业的纠缠”之下,倒悬于此,如何了得!我说这是台湾现在最大的危机,伪君子已令人可怕而可憎,不意竟堕此伪小人,更令人可怕而可哀! “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居上者若无一理想之道以为揆度,立为法则,那居下者也就无法可守,莫知所措。唯愿居上位的衮衮诸公们,不论蓝绿、不分党派,能以苍生为念,能想到台湾在“转型正义”年代,亟待公民社会之建立,而此须得当下一念,就此奋起,革故鼎新,去除“媚俗以从,巧言以佞”的“伪小人”行径,回复一真切落实的“真公民”,则台湾庶几有望焉!台湾庶几有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