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4

左边有两株长得极像莲雾的树,名字叫“香果”,在风雨中落了一地。风雨虽大,并且阵阵扑进窗隙,但房中的茶香比风雨更盛,那是昨夜烘焙好的一笼铁观音还在炉子上,冒着热气,铁观音特殊的沉厚之香,浓浓的从炉子上流出来。“猫空,真是奇怪的名字!”我说。张铭财听了笑着说:“我也觉得怪,但如果你用闽南语发音就不怪了,空就是洞,这是猫洞。为什么叫猫洞呢?因为三面屏障,中留下一个小通口,让猫进出,所以叫猫洞,你看外面风雨这样大,其实不用担心,吹不进猫洞的。”“怎么确定吹不进来呢?”“因为,我们家在这里,从我祖父开始,已经住了快一百年了。”张铭财得意地说:“我家的地理是很棒的,从风水上说,我家的地方是美人座,对面的指南山背是铜镜台,这在风水上叫‘美人对镜’。”我们顺他的眼光望去,正看到指南山的翠绿向两边开展出去,中间隔着一条幽深的谷口。张铭财是在猫空这间老厝出生的,他说他从四岁就开始到茶园去采茶了,和茶结下不解之缘。如今他家墙上挂着满满的茶赛得来的奖状,是他三十多年努力的成绩。我们翻开台湾茶叶的历史,找到“铁观音”的条目,上面这样写着:相传“铁观音茶”名称之由来,系清乾隆年间,福建安溪魏荫氏在一观音寺的山岩发现一棵茶树,认为是观音菩萨所赐,几经移植繁殖,由于叶片厚重制成的茶叶色泽如铁,而称之为“铁观音”。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六年)张妙、张乾兄弟由安溪携铁观音茶苗十二株在木栅樟湖(今指南里一带)种植,逐渐繁殖迄今,当地茶园面积达七十公顷,是全台正宗铁观音茶产地。张铭财正是张迺妙、张迺乾兄弟的后人,而在这一个山谷里,种铁观音维生的也都是姓张的,屈指一算,有近百年的历史。张铭财家最早的祖厅现在还屹立着,红瓦砖墙,十分优美,他说那是来自福建安溪的人亲手盖成的。正言谈间,我们看外面的风势渐渐大起来,黄昏渐渐深了,想起立告辞,张铭财却说:“再坐一下嘛,山里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只有这茶,这茶是我妈妈一叶一叶摘的,是我炒的,我太太泡的,你们不喝光就走,真是太可惜了。”我们只好把风雨暂时在心底封藏,用心地品起铁观音的滋味。这铁观音真是与我平常所喝的茶大有不同,可能是刚烘焙出来,也可能是主人的热情,使我们不仅喝出了那深厚的香醇,也品到了山香云气,再加上张太太冲茶的方法十分独特,这铁观音的香气直冲云霄,把我日常喜爱的冻顶与武夷远远抛在后面了。在厚实的饭桌上喝茶,使我思及今天奇特的缘分。昨夜新闻刚发布了佩姬台风将在今天登陆的警报,清晨,一位疯狂的朋友打电话来说:“到山里去喝茶,看风雨吧?”“下午有台风呀!”“台风晚上八点才登陆,紧张什么?”什么山呢?朋友说,在木栅指南山有一个开放的茶园,卅农会在山上盖了一栋木造的现代建筑,临着高高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绿绒绒的山谷。“并且,那里有着上好的铁观音与包种茶,保证不虚此行。”我们便沿着指南路开始往山上开去。一入山,才发现这一整片山除了林木,就是茶园,茶园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只要想到它的芳香,那每一片茶叶都美丽了起来。走过了樟山寺,佩姬的裙摆便开始浪漫地摇摆起来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绕过瓦厝、樟湖,时常有动人的视野出现,尤其到了樟湖的拗口附近,同时有三条彩虹出现:天上一道,山谷里也有两弯。在揉和着雨丝与阳光的午后,有一种出尘之美,朋友说:“看到这三条彩虹,再大的风雨也值得了吧?”等我们到达了传闻中美丽的建筑,才知道这栋外表全以红砖建造,内部由木头构成的楼房名称是“台北市铁观音、包种茶展示中心”,名字虽然俗气,内部倒是十分雅致。它背山面谷,一望无际,我想,在这样的地方喝茶,不管什么茶都会好上三分。可惜福缘不够,这茶中心已经打烊了,我们虽然一再拜托,但中心的人因为要赶着下山,便不能招待我们了。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帅气的青年,热情地说:“你们要喝茶,请到我们家来吧!”这位青年就是眼前的张铭财。他把我们带回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妻子并不感意外,那是因为他时常带人回家里喝茶,在他家的前庭还盖了一个露天饮茶的石桌椅,可惜风雨太大,使我们不能在户外喝茶。张铭财对他自己所种的茶叶有十足的信心。他说自己在茶树中长大,由于住在深山之中,对物质早已没什么欲望,他最大的理想是研究茶的品种与技术,希望能种出更好的茶来。“做出更好的茶,实在是一个茶农小小的心愿呀!”他看着窗外,谈起了他回到茶乡的一些心情。张铭财退伍的时候很有可能在平地发展,但最后他选择回到家乡,那是他找到一位贤淑的妻子,她为了鼓励他继续在茶方面发展,同意随他搬到山上,才使他更安心在山上种茶。他现在是木栅观光茶园的示范户,平时又在茶中心上班,生活过得非常惬意。张太太说刚住到山上来有些不习惯,日子久了,习于山上平静的生活,也懒得下山了。他们有两个小孩,都很活泼可爱,这样的风雨天还在屋前的茶园玩耍,我想着:这会不会又是铁观音的新一代呢?天色已暗,我们才不舍地告辞出来。张铭财的母亲赶紧跑进屋内,提了一袋她早上才从竹笋田挖来的竹笋,说:“山里没有什么招待你们,带点竹笋回去吧!”请不容辞,我摸摸竹笋,感觉到一种山上人家特有的温暖,这才是人的真实,只是我们久为红尘所扰,失去了这种真实吧!回到家里,打开随手在茶展示中心拿的简介,上面有两段描述茶的味道的句子,很有意思:“铁观音茶:形状半球紧结,冲泡之茶汤水色蜜绿澄清,香醇有独特之喉韵。”“包种茶:形状条索整齐,冲泡之茶汤水色蜜黄澄清,甘怡有清雅之花香味。”有时候,我们喝一壶茶,知道某种联想、某种韵律,是从生活的温暖与真实中泡出来,那么不仅是茶,连人情世界都是蜜绿澄清、香醇甘怡有独特的韵味了。不可一日无茶(1)到外地旅行,我习惯带一罐茶叶,因为只要几天不喝茶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很容易感冒、疲累或下痢。一旦每天都有茶喝,不只百病不侵,而且精神飒爽,因此对于茶叶有身心的助益我是深信不疑的。旅行的时候不能静定下来喝茶,只能因地制宜,以热开水泡大杯茶,但觉有茶就好。如果是在家,从早到晚,日饮百杯,对我也是常事。茶对我不只是水、是饮料,也是日常保健的药。茶在中国,最早不是饮用,而是药用。最早关于茶的神效之传说,是神农氏爱民如子,为了救治百姓的病,亲自采药,遍尝百草。有一次,神农氏尝了一种青绿色的滚山珠中毒,昏死在树下,树的汁液滴入他的口中,因而得救。那棵树就是茶树,神农从此发现茶有解百毒的神效,采药时常携带茶叶随身,每次中毒都靠茶来解毒。最严重时,神农氏曾一天中毒七十二次,全依茶渡过险关。还有一个传说,神农有一天在野外以釜锅煮水,一片叶子落入水中,芳香四溢,神农喝了之后,发现了茶的神效。最后,神农尝到一种剧毒的植物叫“断肠草”,连茶也不能解,就丧命了。神农与茶的传说,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这本书作于秦汉年间,因此至少在战国时代,我们的老祖先就知道喝茶,以茶作药了。茶,起先是用于药,慢慢从医疗的功效转到精神的层面。东晋时代,以“闻鸡起舞”留名青史的志士刘琨,在给侄儿的信中说:“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刘琨每次有郁卒之气,都仰赖茶的效用,我们或可以想见,他在天色微明之际,舞剑之前,先饮“真茶”一杯的情景。由于茶可以治体中的溃闷,才逐渐与禅的修行结合,因为与修行结合,饮茶才提升了艺术与生活的境界。关于茶与禅的结合也有一个传说:达摩祖师东来中国,在少林寺面壁,誓言无眠禅定九年,以警醒世人,但到第三年就常打瞌睡,羞愤的达摩遂把眼皮撕下来丢在地上,结果地上长出一棵树,双叶并生,有如眼皮,弟子们采了叶子来饮用,发现能益神醒脑,就开始了禅寺饮茶之风。传说当然是无稽之谈,达摩祖师何许人也!然而,在唐朝的禅寺饮茶之风大盛,则是真的。莫说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流传千古,降魔大师教禅时也要弟子喝茶省睡。百丈禅师设立《丛林清规》时甚至设茶座、茶头,有的大寺院光是泡茶的茶座就有十几个。紫砂壶则是禅僧云水行脚时,为了便利随身携带而发明的。历代寺院附近都是名茶产地,每年春天在寺里“斗茶”提升了茶的品质……这都说明了茶与禅有不可分的关系,但这是后话,我们再回到茶的功效来吧!汉代《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明目。”汉代《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神医华佗的《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梁代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唐代《唐本草》:“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从这些文献里,我们就知道唐朝以前的人就认识到茶的功效不少,不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加思想的敏锐,甚至不输于“醍醐与甘露”。唐代刘贞德把这些好处总合起来,称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宋代以后,对茶的研究也更深入了,我们举一些典籍来看:宋代苏东坡《茶说》:“浓茶漱口,既去烦腻,且苦能坚齿,消蠹。”宋代吴淑《茶赋》:“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之利,其功若神。”明代顾元庆《茶谱》:“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李时珍到底是一代大师,在他的《本草纲目》里,首次提到茶的缺点,他说:“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更进一步说到,为什么虚寒血弱的人不能喝茶,他说:“茶禀天地至清之气,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织芥滓秽不受,味甘气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热解毒,是以垢腻能降,灸眶能解,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等服之皆能有效,但热服则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空心饮茶能入肾削火,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这也是首先提出了“空腹不宜饮茶”的见解,以免伤害肾脏和肠胃。除了虚寒、血弱、空腹不能喝茶之外,茶是有百利的。在《旧唐书》宣宗纪里有一则记载:东都进有一寺僧,年一百三十岁,依然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唐宣宗知道了,很觉奇怪,传他进宫去问:“你如此长寿健康,是不是吃了什么仙丹妙药?”老僧答道:“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唯嗜茶,凡属至处,惟茶是求,或饮百碗不厌。”一天喝一百碗茶,活到一百三十岁,这使我想起苏东坡的两句诗:“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由于饮茶的这种神效,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到中国求禅法时,一边研究佛法,一边研究喝茶。回日本时,在行囊里带了大量的佛经和茶树的种子。荣西返日后,把茶籽种在肥前(现佐贺县)的背振山,同时把茶籽送给拇尾(现宇治县)高山寺的明惠上人。现在,佐贺的嬉野茶和宇治的“玉露茶”都是日本名茶,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荣西对日本茶道的贡献除了带回茶籽,还写了一册《吃茶养生记》,可以说是日本茶的理论先驱。他一开头就说:“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人伦采之,其人长命。”荣西禅师把茶说得更神奇了,说是只要能长出茶的山谷,那个地方一定有神灵守护,而能采茶吃的人,一定能长命。他不只这样相信,还这样实践,当时曾亲自用茶叶治好大将军源实朝治久治不愈的糖尿病。荣西禅师说:“贵哉茶乎!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矣!诸药各为一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自此,喝茶风气在日本也为之大盛,但这时日本茶道只在寺院流行,有药用倾向,一直到四百年后千利休提出“和静清寂”,茶道才算大备。日本名僧明惠上人,也倡导茶有十德之说,我们可以和前述刘贞德的十德互相参看:一、诸天加护。二、父母孝养。三、恶魔降伏。四、睡眠自除。五、五脏调利。六、无病息灾。七、朋友和合。八、正心修身。九、烦恼消减。十、临终不乱。明惠上人的十德虽然宗教性强,却不免偏于形上,许多是“想当然耳”。到了近代,茶的研究更科学,功效也更明确清晰,除了古人所知的功效,还有防治坏血病、抗癌的功能,还能治疗糖尿病、胃肠炎、黄疸型肝炎、皮肤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等,甚至还可以防治辐射的伤害哩!饮茶的功效如此,不喝茶的人损失可大了。但是,喝茶的人如果老是想到功效,那境界就低了,茶给我们身心的利益可以说是“犹其余事”。正如铃木大拙说的:“茶与禅之所以相通,全在一个纯字。”纯的心喝纯的茶,是最好的。黄庭坚曾在一只茶碾上写过《茶磨铭》,是我时常写在茶罐上的句子:楚云散尽,燕山雪飞。江湖归梦,从此祛机。每次带着写了这句子的茶罐旅行,不管身处何方,或在异邦的旅店,或在山野的客栈,都感觉到人生只是客居,江湖难以归梦,人生不能祛机,只要能“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不看燕山,燕山也会雪飞,不管楚云,楚云自然散尽!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10-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
10-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2
10-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3
10-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平常茶非常道
平常茶非常道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