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年的血迹-5

“老站着干什么?上车吧。”  卡车疯狂地疾驰,途中有一两次我们下来对着轮胎小便,看到一些糖浆瓶子被震碎了,糖浆渗出了车厢板缝。  绛措突然笑了,说:“记得你偷过学校医务室的这种东西。”  我眺望远处如烟似雾的山峦,没有作声。  绛措也自觉失言,伸手在车厢板上蘸了一点糖浆,用舌头舔舔:“好甜。”  我也蘸了一点,感到混在其中的泥沙在牙齿间吱吱作响。卡车启动许久,那些沙尘依然还在齿缝中间。我想起嗜食火灰的他父亲。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岩石和他手中的方向盘以及踏在油门上的熟牛皮靴是同一种颜色。  我们直入岷山腹地,时间被排挡和心情调节着速度,以好几种不同的节奏向后倒流。看着窗外飞逝的景物,仿佛不是机器推动我们前行,而像是置身于另一种空间状态,时间发出尖利的啸声,倒着流淌使人心悸目眩。  直到已经眺望见这篇东西开始时描绘过的那片庄稼地,绛措才叹了口气。  “唉,我阿爸。”  那些熟透的麦子还没有开镰。阳光金黄,风中满含麦香。见不到人影,只从几团树影下传来驱赶雀鸟的哐哐的铜锣声响。  这种声响仍像我童年时听到的一样单调而又明亮,周而复始。幸好,刚刚发生过一点事情,嘎洛死在了庄稼地里,才不致叫人产生时间老是在月相的十二次盈蚀中兜着圆圈的感觉。  我们去新垒的坟前凭吊嘎洛。  “我们赶到地里,他已经睡了大半天了,他说了句什么,好像是说:老家。可我们不知道,他生前没告诉过我们。”  “我晓得,连他自己也记不起来。”  那枚手榴弹掀翻了舒适的炕床。嘎洛死里逃生,但记忆却残缺不全了。  他十分条理地叙述了负伤后在草原上的流浪生活。讲到兴头上,一把揩去瞎眼中淌下的一泫清泪,试图把残缺的记忆拼凑完整。他讲到稻田,稻田里的泥浆,江边的夜行人用竹篾扎成的火把如何饱蘸了桐油……胡言谵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一把打草的镰刀和一条冰凉的蛇。这使人联想到他少年时替人佣工时的一次可怕的经历。然后他还要讲到夜里喷吐火舌的机关枪,浮桥,马腿和飞机的肚皮(“白得就像鱼的肚皮,样子也一样。”),死伤者流在地上的或捧在自己手中的肠子。谁也不曾对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至少在我故乡的人们是如此。但是嘎洛在回忆这些往事时,无法说出与之相关的人名、地名与年月,缺乏时空框架和必要的人证。嘎洛无法恢复自己作为一个走上革命道路的农民战士的形象。  土改时期,工作组知道了他是流落的红军,找他询问情况,据说这样的询问就像审讯一样。  “你坐下嘛,你可以坐下。”工作组长说。  “我坐。”  “你真的是红军?”  “是。”  “几方面军?”  “几……方面军?”嘎洛没瞎的右眼大睁开来,瞎眼里也急出了泪水。  他的头用劲后仰,后仰,但他确实明白不过来那句话有什么意思。  “怎么叫嘎洛,叫藏族名字?”  “我眼睛瞎了,嘎洛就是瞎子。我打那炕上醒过来就晓得眼睛要不得了。后来人家说不抹灰就好了,但不抹灰早生蛆了,我这腰上,这里就汉名?”  “我哥哥知道,他带我参加的。”  “你哥哥的名字?”  “想不起来了,手榴弹一炸就想不起来了。不然是想得起的。”  邻近某村的一个孤苦女人从墙缝里掏出了苏维埃政府用布印成的票子,说出了部队番号和营连指挥员的名字,就被接到疗养所去了。  嘎洛自然还是得到了好处,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中共党员,后来又当上初级社长、高级社长,公社化后成为大队长。  而他的记忆逐渐恢复是在那条宽窄不一的机耕道把各村和公路连接起来的时候。这里不说村民们没有看见机械行驶,不说道路又渐渐被疯长的野草掩埋、阻塞。  最先循着机耕道进山的是两个汉族木匠。他们给各家各户做口小肚大的木桶,然后又做木盆、木瓢。正是那个年轻木匠帮他恢复了对一个遥远地方的记忆。事情经过是这样:一个娇纵的姑娘逼着家人一气打了六只木桶,她交替用六只木桶背水。用到第六只,第一只已经因干燥出现了罅隙。  姑娘把年轻木匠叫来修整:“我们色尔古地方好吗?”  木匠看着姑娘燃烧着火焰的眼睛,一点也不敢吭声。  第二天,那件事情就在村中传开了。  会计问:“我们色尔古地方好吗?”  木匠说:“好,可也还有好的地方……”  “你说哪里?”“我们通南巴,穷,也是好地方。”他话没说完,就被姑娘的哥哥抬手两耳光:“臭木匠,敢看不起我们的地方。”人们拳脚交加,木匠发出猪一样的哼哼声。但站在旁边的嘎洛却充耳不闻。他举起双手,大张的嘴巴很久才发出因为激动而变得嘶哑的声音:  “通南巴!通南巴!我想起来了,我就是在那里参加红军的。”  他叫来大女儿嘉央,让她把这三个字记在一个精致的日记本上。  其实,这完全是多此一举,以后他再也没有忘记过这个名字。  嘎洛的记忆渐渐有了一个大致轮廓。  这主要是依靠政治学习念的报纸和文件上念到的一些人名地名来恢复的。譬如张国焘、徐向前,譬如一、四方面军会师地小金达维。尤其是这后一个地方,和我们村子只相隔一座常年积雪的山峰,并不时有人在夏天穿过山互相来往。要不是那个和我们村同样偏僻的村子的名字出现在印刷品上,并被人郑重其事地将其从符号转换成声音,嘎洛绝对不会把这个早已熟知的地名和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联系起来。这样,许多细节的回忆在他脑子中,像空空畜栏里的草一样疯长起来。他清楚记起了会师地周围的山坡、流水的方向和水流上的小桥。这些都和我们在有关长征的展览中看到的那张照片一模一样。  后来,学校老师领着我们一群小学生翻遍报纸杂志上正派反派人物的名字,以及正派反派人物同时登场的地方的名字,年代的名字,也无法为嘎洛确凿证明他的红军身份。  要证明自己是红军,他必须说出连排长之类基层指挥员的名字。但报纸上没有这些人的名字,使他记忆复活。  他摇摇晃晃走出那土屋。那些准备把房子付之一炬的人们默默地给他让开一条道路。  后来他女儿嘉央说这是通往死亡沼泽的道路;那险恶沼泽看起来是个开满金黄花朵的美丽草滩;那堵人墙裂开,是蓄意把一个红色战士导向死亡的险恶阴谋;他们的眼光像野蜂的毒刺;等等。当然这是以后的说法,是嘎洛的女儿想争做工农兵大学生时的说法。  嘎洛印象中的那些交错晃动的人脸,确实像岩石一样,他们的眼光充满敌意。嘎洛穿过人墙,再没有回头。他伏在河边饱饮清水,然后带着满肚子水响爬上一座小小的山丘。这时,红云万朵,夕阳无比辉煌,那座土屋已被烧光,断墙成为赭红色,烧焦的木柱上升起袅袅的淡蓝轻烟。  再远处,寺院的金顶闪烁光芒。牛角号长鸣。路上有人往来蹒跚。这是些到泉边取水的姑娘和对着太阳祷告的老人。战火已经平息,人们又回到了村庄。嘎洛贪婪地呼吸空气中炊烟的芬芳。  他感到饥饿难忍,嘎洛甚至希望伤口疼痛得更为厉害,以便使他忘记饥饿。他睡着了,仍然梦见自己绽开的伤口。  醒来时,他在身边发现了一袋糌粑、一只木碗、一撮盐和几块奶酪。  他注意到草丛中有人来去的踪迹。太阳渐渐升高,把草上的露水蒸发干了。  他不再想那个人是什么样的了,开始一心一意对付奶酪和伤痛。  又一个黄昏降临,轻柔无声,像落下一块深色的柔软丝绸。第20章 永远的嘎洛(2)  一个人的身影背衬星光出现在对面一座小山丘上。嘎洛想这好心人给自己送来了食物,他向那人靠近。那人却又攀上另一座丘顶。这时,月亮起来了。那人又到了一片小树林边。后来他才知道,方圆几十里内的草原上唯有这片小树林中那几株巨大的老杉树可以遮雨挡风,而他又必须在野外藏身。嘎洛到达小树林边缘时,只是嗅到淡淡的酒草味道,听到一串远去的马蹄声,看见那人还留在那里一只火镰和许多火绒。  嘎洛想那人骑一匹白马。  以后他在饥寒中度日。身上的伤口生了蛆,但终于还是渐渐长出了新肉。  夏天的草原,许多动物都在草皮上翻掘植物的根茎。嘎洛就靠猎取旱獭和它们翻掘出来的东西为生。中午,吃饱了肚子,他常常被烈日和土腥气弄得头昏脑涨。  秋天到了,和早降的初雪一起。  嘎洛后来说那个夜晚他梦见了青草。结果第二天一个人骑马到来。这是一个汉族商人,他说:“有人对我说要我做好事,要我到这小树林来找你,我要带你回家。”  而嘎洛对那个人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他们这些人都不开地,你看这里多肥的土。”  (后来他子和女却说他对那人说他要找党找部队。)商人对他说:“跟我走。”  “多肥的地。”  “冬天一来,你就要冻死了。”  就这样,嘎洛跟随驮运货物的马队一起出了草地。那个商人把他寄放在我们村的头人家里。因为他在风雪中冻坏了双脚。  而那个头人正是我父亲的父亲。  之所以这样称呼,完全是因为我不知道他是副什么模样。你不能对一个于你没有任何情意和恩德的人随便叫爷爷。  那个商人去了,就没有再回来。  嘎洛不言不语,一个冬天就蜷缩在头人寨子的火塘旁边。春天到了,四处充满腐败树叶和融冻土壤的气息。嘎洛在村子中四处游逛,直到一天晚上,他困倒在火塘边上,在似醒似睡的时候说:  “多肥的土地。”  头人给他一把锄头和一把弯刀,叫他在河边开垦荒地。从远处人们只看见这个前红军战士挥舞一把银光闪闪的锄头,还有缠在他腰间的红黄相间的,肢体的其他部分和黑色的泥巴融为一体。  后来他得到了这块土地。  那天头人醉了酒,策马来到地头。头人用枪向他的背脊瞄准。随着枪口的晃动,嘎洛感到有一小群蚂蚁在他背上爬行。嘎洛像只已经被枪弹击中的兔子一样一蹦老高。头人把枪扔了,大笑着滚下马鞍。  头人问他:“听说你吃牛粪?”  他低声回道:“是烧过的牛粪。”  “我要你吃。”  “就是这摊,没烧过的新鲜牛粪。”  嘎洛带着哭腔说:“你叫我死好了。”  “吃了!”头人提高了声音“吃了这片地就是你自己的了。”  嘎洛挺直身躯,把系在腰间那片氆氇松开又系紧,系紧又松开。头人狞笑着举起了枪,嘎洛先是颤抖,然后双膝一软,跪倒在他亲手开垦的黑色的沃土里。他的那只独眼大睁着,充满愤怒之情。这时,头人走近他,一枪托把嘎洛打翻在地。  “这地归你了!”  嘎洛眨巴着眼睛,浑浊的泪水先是从瞎眼,继而从那只好眼睛中溢流出来。阳光在泪珠上熠熠生辉。围观的妇人们都替他流下了感恩的泪水。  一个姑娘也流下了泪水。  头人又说:“嘎洛要娶下这个为他流泪的姑娘。”  那姑娘惊叫一声:“天哪!”就瘫倒在地上。  最终还是这个姑娘在这片黑土中撒下了最初一把青稞种子。这个女人撒这一把青稞种子时,身上也已经过了嘎洛的点播。这个女人跟随嘎洛一辈子,经历无数磨难,始终像一匹牲口一样忍辱负重。  后来她女儿嘉央上了大学却因怀孕在学校自杀身亡。她哭诉着说:“我替我不爱的人生了你们,我没有死,你为你爱的人怀了娃娃,你怎么活不下去了?你去的是啥子地方啊?”  而后的确实消息是这样:嘉央能上大学并不是因为她父亲的缘故,招生的人提醒这个并不漂亮但聪明的姑娘,她父亲的红军身份并未得到任何一级组织的确认。这个混血姑娘于是以初夜的欢娱换取丁一纸入学通知书。  嘉央离家时十分严肃地对父亲说:  “弟弟绛措要去参军,他的娃娃才不是我们这样低贱的农民。”  而以嘎洛的心境并不能理会女儿叮嘱中全部意义。  绛措后来果然参军走了。  当时我们村子里是我和他一道参加了体检。最后关口是政审,嘎洛在公社院子里给征兵的人讲了一个故事:阿来那娃娃是个好娃娃,但他父亲头人的儿子可不是个好娃娃。我在他家扛活时每晚起来摇他,他还要不断哭闹,就像他话都不会讲就晓得自己不是一般的娃娃,而是有钱有势的头人娃娃一样。  这样,嘎洛的儿子穿上崭新的棉军装离开了家乡。  我却因为怨恨父亲的出身而离开了家四处流浪。我确实是怨恨父亲而不是怨恨独眼的嘎洛。流浪中我也从不开口乞讨。凡遇到有人干活的地方我就凑上去帮忙。人们总会赐给我一顿饱饭。许多细雨霏霏的夜晚,我借宿在人家的门廊上,就着漏出的灯光,阅读我从一家纸厂弄来的准备化浆的废书。  我甚至想到过自杀。  回想起来,嘎洛从来都是寡言少语,而且话题总离不开红军和土地。  有好些年,在他女儿和儿子影响下,他经常稀里糊涂地向人讲他的革命经历,直到把听讲的人也弄得稀里糊涂,而真正潜藏于他内心深处的,依然是一个道地的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可以试想,没有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他绝不会走上那条他没有走到尽头的道路。他的一生不会经过那么多波折,他不会张着那只独眼看见我,我也不会看见他那只浑浊的独眼。此时我的耳边不会回响他在这个异族山村吐出的第一句由衷的赞语:“多肥的土地。”  在大渡河上游的藏族聚居区,也有许多来自中央地区的汉族。他们迫于生计,离开故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森林与河流交接地带土壤肥沃,且易于开垦。这些人或是小贩,或是匠人,或是士卒,都经不起土腥味的诱惑,就像嘎洛一样在异族地方定居下来。  在头人家养好伤,嘎洛在仲夏季节的某一天举起了开荒的锄头。不远处的磨坊前有人打瞌睡。而他的锄头举起又落下,快意地哼哧着,一锄挖掉一大蔸蕨菜,第一块牛粪一样快渗出油水的泥土出现在他眼前。他喃喃自语着,感动得难以自禁,感到身上没有一丝气力。画眉鸟清脆悠长的鸣声从远处传来,阳光正水一般漫过树梢。嘎洛感到通体畅快,像是和女人交欢。而这个季节草木丰茂,牲畜顺利生产。  “我哭了。”嘎洛说,“我流下的泪水跟青草上的露水一样,我是说,落在青草上头像露水似的,简直一模一样。”  而嘎洛得到的女人也是壮实而又勤勉的女人。  临解放时,他的家产在我们色尔古村已是首屈一指的了。而当初收留他的头人只是徒有虚名。头人的家产大多都花在鸦片、各式枪械和马匹上面。土改开始时,我父亲的父亲拖了三支枪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工作组刚进村的第二天中午。头人家的房子和嘎洛家的房子同时燃起冲天大火,那是初春时节,大火几乎烧沸了从房子跟前流过的溪水。据说有好几头牛给烫伤了舌头。当时是中午,这些牛都卸了犁伏在溪边潮润的石头上,偶尔探头饮一口溪中的清水。嘎洛闭着眼小寐,听见火苗抖动的呼呼声,但他似睡非睡,还当是在梦中看见当年大队行进时风卷红旗的壮阔场面。他的独眼闭着,瞎眼前依稀泛起一片红光。还是耕牛惊恐地扬起尾巴,跑进地里,绊动了犁头,倚在犁头上的嘎洛立起身来,这才看到火焰从窗洞、门户里穿出,轰轰作响。房子的墙壁正在塌陷,裂缝里冒出滚滚浓烟。  不到天黑,色尔古村两户最为殷实的两家财产全部化为烟尘,升入了天空,除了放在山上的牛和少许播进地里的种子。  嘎洛依然是贫农,而尽管以后我父亲出去当兵作战多年,一九五七年回到家乡时等待他的依然是一个头人给他留在那个年代的所有东西。  嘎洛曾对我父亲说:“你不能想不开,我的财产是辛苦挣来的,而你父亲是靠剥削压迫。他跑了,现在你回来就要替他改造。”  我在《旧年的血迹》中写过某个黄昏,嘎洛和刚退伍的父亲共同面对头人房子的废墟有过一场交谈,这话他就是在那时说的。  父亲对我说,嘎洛死得其所。  “他只该是那样的死法。”  父亲问我谁在临终时能像他那样得以享受那种和土地融为一体,被金黄的麦浪与阳光所抚慰的幸福。  夜深人静,我躺在铺上不能入睡,思绪在黑暗中联翩起伏。我但愿相信人的灵魂不死,嘎洛的灵魂正在夜雨淋湿的地上漫步。那些黑色泥土在夜里滋生出雾气和冰凉的露水,而眼下还不到霜冻时节,各种鼠类、蚯蚓各种昆虫在地下穿行,使土层疏松,充满水分和空气。  嘎洛的灵魂巡视这些土地时恐怕再也无须担心风湿的侵袭。  黑暗的屋子中又响起了父亲的声音:“唉,谁能像嘎洛那样。我其实一半头人一半农民,我是说心头那种东西是这个意思。”  确实,纵观嘎洛一生,我看到的不是种族的差别,而是一个农民所具有的本色,所有弱点与所有优点。不同的脸孔,被土气熏蒸,被烈日暴晒,最终都变为同样的色彩。  我又看见了嘎洛。  那时他稀疏的长须变得苍黄,鬓发已经斑白。严重的风湿病使他关节僵硬,膝头积水严重,每走一步都发出牲口蹄子踏进淤泥的那种咕咕的声响,形容得好听一点是泉水涌动一样的声响。就是这样,嘎洛也总是拄着一支山麻柳手杖,在晌午时分准时出现在地头。他就那样倚杖向人们注视。  这是盛夏时节,女人们从齐腰深的庄稼中拔除燕麦和苦艾,男人们修理栅栏。轻风过处,麦浪在嘎洛面前汹涌。他的老婆和女儿都在拔草的女人中间。嘎洛站在地头,吸引着女人们怜悯的目光,并没有人产生被监督的感觉。午休时分,嘎洛和乡亲们坐在一起,膝头上放着蚂蟥,乌黑的淤血也像蚂蟥一样垂挂在他肿胀的膝头上。阳光照在他脸上,十分明朗,只有深陷的瞎眼中有一点阴影。  等他女儿上了大学,他就奇迹般地能下地干活了。女儿死后,他又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每天,家人在太阳起来后,把他弄到门口,他就在裤腰中翻捉虱子。  光滑的门槛上印满了星星点点的血迹。  绛措参军后,我怀着对父亲和父亲的父亲,以及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总之是我们家族最初积攒下钱财的那个人的盲目仇恨,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仿佛他们真有不可胜数的罪恶,必须由我来苦赎。年事渐长,我开始不这么想了。我想念家人。一天黄昏,等我明白过来我的双脚早已把我移到了村口,机耕道上仍然没有机械的辙印。当初开路的那台推土机仍然停在路口,我看不见它当年的鲜红颜色,只听见一片片铁锈在黄昏中自行剥落,铮然有声。  一个军人穿着簇新的大衣,从推土机那边绕了过来,用老师们也说得拗口的叫做北京话的汉语问我:  “请问这是通往色尔古村的路吗?”  “是。”我说。  我还看见自己露出拇指的破烂靴子,而那张从立着的大衣领间露出的窄长的脸是绛措的脸。他回来休假了,听说他已当了班长。我看着他消失在暮色深处,又返身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后来绛措突然又退伍回乡,原因至今我也不得而知。  那年春天,我在一个伐木场参加了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行举行的庆祝游行。  冬天,我在一个县城报栏里看到了恢复大中专考试的消息。  我赶回村里报名。那时绛措已经退伍了,我刚进村子就看见他穿着旧军装,背着他瘫倒的父亲钻出门洞。  我要他和我一起参加考试。  他说:“不,现在是你的天下了。”  嘎洛也说:“不,我从来就是农民,祖祖辈辈,和你的根子不一样。”  只是他的口气中没有儿子那样的怨恨。  这时,他还无顾忌地把一撮牛粪灰塞进了口中,有滋有味地咀嚼起来。  不可理喻的是,嘎洛一瘫倒,地里的野草就变得疯狂了。秋天,人们等到温度适宜才下地挑拣麦穗,或者十脆就在太阳下慢慢消化一天的两顿饭食,眺望田野中翻飞的快乐雀鸟。  其间,民政部门曾再一次甄别嘎洛的身份,但仍然毫无结果。  他在民政局的档案中的首页上写着:佚名,佚名缘由不详,别名嘎洛,家住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色尔古村。此人为身份待鉴别的流落红军。  我在那里查阅时,没有告诉他们这个嘎洛已经死了。同时也希望,碰巧与这件事有关的人碰巧翻看了这篇小说,也不要停止调查工作,因为我盼望得知他的真正姓名,他的儿子绛措想找到父亲的老家以及老家的亲戚。  金风酣畅。  成熟的麦粒抖落在嘎洛脸上,胸脯上,他感到那是金色的蜂群向自己翔舞而来,射在身上的阳光像是这些亲爱的生灵尾部伸出的锋利的小针,使他麻木的肌肉恢复了感觉。  屋里的塘火渐渐灭了。  父亲对我说:嘎洛死得其所。而他儿子为了一笔能带来八百元进项的运输又走了,还是来不及收割地里丰收的麦子。幽暗使庇护我们房子的四壁消失了。我在睡梦中又舒展开身子,享受清新空气与成熟的谷物芬芳,啊,我又在梦中见到了嘎洛。  我梦见嘎洛在弥留之际看到时光倒流。他模模糊糊地觉得一种轻盈透明的东西溢出了身体。躯体沉重,更为实在牢靠地和泥土融合在一起,而那东西却像蜻蜓一样被风、被阳光穿透……嘎洛伸出了骨节粗大的手,四处摸索,终于捞住了几根光滑坚韧的麦茎。他以此作为支撑,试图抬起沉重的身躯,看看自己的灵魂怎样穿透时光之流。这时,他感到轰然一声,脑子里又有一枚手榴弹炸开了。那光芒照亮了一切,过去生活中他熟知的一切,以及被他遗忘的一切。一切都记起来了,一切都复活了。他惊喜地注视着过去的生活和上面的光亮,但是,暖热肥沃的土地已经张开怀抱接纳他了,我确确实实在梦中看到他的躯体往他亲手开垦的土地中沉落,像是往水里沉落一样。  直到这时,我才肯相信,嘎洛是真的死了。第21章 猎鹿人的故事(1)  风在屋顶打旋,屋子也随着摇晃。门外传来一声闷响,那是屋顶压着薄木板的石头被风刮下一块,砸在夏天潮湿而松软的泥地里。接着便是噼噼啪啪一叠声的脆响,盖在屋顶的薄木板一片片跟着飞舞而下。屋顶洞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风发出尖利的啸声,夹着草屑从其中摇曳而下。桑蒂尔基却只是下意识地竖了竖风衣领子,山里的夏夜风总是夹带着河面、溪涧和阴湿的岩脚的芬芳以及隐隐的寒气。眼下,屋里除了一塘将尽的火,空荡荡的一无所有,连把烧水的壶也没有。清凉的风从洞开的屋顶摇曳而下,屋子的木头构造发出乳轧的声响。从风他想到风掠过的水面、青草,他伸出舌头,带回口腔的却是干燥的尘土。他狠狠地啐了一口,又轻轻地长叹了一口气。  刚下汽车,那个干干净净的哑孩子就对他激动地比划了一大通。看他不懂得是什么意思,哑子的姐姐过来对他说:“你家给搬空了。”  他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家这个字眼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那车开走后,扬起的尘土渐渐散尽。公路上许多碎石英闪着刺眼的光芒。越过路边几座木屋脊背,山坡起处是那座新修的白塔,塔顶镏金的圆球也在闪光。这个不大跟人搭话的姑娘的举动也叫他有点受宠若惊。他有些木然地瞪着双眼,她那双刚从洗衣盆里捞出来的双手上洁净的泡沫闪着虹彩,悄然地一一爆裂。女大学生的手十分纤巧。  “我说,他是告诉你,你家里的东西给搬空了。”她不耐烦地又说了一遍。  哑巴皱着眉头看着姐姐的口形,笑了,他使劲点头,嘴里啊啊有声。  “呵呵。”桑蒂说。目光茫然地盯着伸向远处的公路。公路消失的远方有烟雾腾起。  “搬空了。”她甩下三个字迅疾走开。  “谁?”他跟过去问。  她坐下,那么大的木盆里堆满泡沬,只捞出一件素白的连衣裙和一条粉红的手绢。她细心地搓着并不存在的污垢。她垂下眼皮。哑巴弟弟也被姐姐那一脸冷漠震住了,不再手舞足蹈。  “谁?”  “其实,是我弟弟多事。”她抬抬眼皮。  桑蒂哼了一声,也只好悻悻地走开。他恶狠狠地抓住一个孩子:“谁?”  那孩子竟也知道问的是什么:“林区派出所。”  “还有!”  “桑吉护林员。”  混蛋护林员却不在家里。他从墙上摘下双筒猎枪,慢慢地把弹带仔细在腰上缠好。这时,护林员当过支部书记的父亲目瞪口呆,身子止不住哆嗦起来。  “怎么敢把枪口对准你呢,尊敬的支部。”这一带山里,把大队支部书记都称为支部。他十分礼貌地欠欠身子,转身出门。  “劳改犯!”老头子厉声骂道。  他又返身进屋:“不对!劳教犯。”  派出所的大门大开。方方的一块阳光间,摆着桌子。护林员正跟小林警大吃。林警的帽檐转到背后,两个臂肘支在油腻的桌面上。  桑蒂一下把帽子给他拉正,断喝一声:“注意风纪!”  小林警一时显得十分慌张。桑蒂哈哈大笑起来。  小林警明白过来了:“规矩点!”  “见了腥气人人都不规矩了,你也一样,”他斜斜眼睛,“跟劳教犯一样!是吗?护林员同志。”  桑吉醉意朦胧地抬起头:“出来了?”  “又出来了。”  “啊,还有钱买了新枪?”他顺手用手指捅捅枪口。  “换的。”  “又做违法生意了!”  “用什么东西换的?”  “一屋子东西换的。”他用枪捅捅录音机,“这里!这里!”那打开的木箱中一瓶酒给捅碎了,一股酒香弥漫开来,“呵!老子一箱酒给你们喝得只剩两瓶了!”  “我的枪!劳改犯,你又想进监狱了!”桑吉叫起来。  “劳教,人民内部矛盾,嘻嘻。”桑蒂提了剩下的那瓶酒。  “站住!”小林警立起身来,“那些东西是抵你欠的罚款,交老所长的医药费。”  “你们有权力吃罚款!你们谁有这种权力!你们还吃医药费!”桑蒂气得混身发抖,急冲冲地迈出门去。  他动动身子。盘着的腿有些麻木了,他也不想挪动一下。那两人声嘶力竭的叫喊声似乎还清晰可闻。风是小些了,再过一会儿就要停下来。而此时那呼呼声仍不间断而又毫无起伏地掠过屋顶。以往这种时候,他会喝够了酒,不可一世地站到门外空地上去叫喊。故意要让全寨人都听见,还有林区派出所的警察,以及翻越阿吾塔毗峰的通讯线路的检修站一家人。埋头用功的女儿说:“又发酒疯,讨厌。”父亲却说:“小伙子心里不轻松。”老头子当过志愿军,参加过黄继光献身的那次著名战役,喝过别人一泡尿后,接通了五处电话线。之后,是被炮弹皮砍伤了脖子。这时,哑巴孩子就站出去对着桑蒂呜哇乱叫,特别高兴时还忍不住手舞足蹈。父亲出去劝阻儿子,自己却反被女儿扯住:“弟弟心里也不轻松。”父亲也就坐下,默默想心事。女儿往铁火柜中添进劈柴。门外安静了,传来儿子撒尿冲击在墙根上的刷刷声。  同时,还有两个老头披着短羊皮袄,默默地站在远处的一地月光之中。一个是眼下这个小林警的父亲。一个是给自己弄伤还在住院的派出所长。他躺在墙角,啧一下嘴唇,这便是他习惯的过意不去的表示了。那天,一个没装足货的驾驶员,找他偷伐了两米木料,想运出山。开出不到两里路,被闻讯骑着自行车赶来的老所长迎面堵住。司机故意加大油门,把老所长连人带车一齐挤下了公路,跌断了肋骨,自行车被湍急的河水卷走。桑蒂揣了司机塞给的三百元钱,一条好烟,自己投案了。他气昂昂地替司机朋友承担了一切责任。“是我叫老赵干的,是我叫的。”拘捕了半个月,从监房押出来时,他还固执地坚持道。  “你被释放了,老所长对你不起诉!”  “不告我?”  “不告。”  “我不要他告。我自己告自己,再关我一年吧。”  “滚!”  “我还要坐牢!我该!”  “别罗嗦了,你这个无赖!滚出去。”  “好,我滚。”他自己也不明白怎么要这样低三下四地说话。  风势更弱了,至多再过一刻钟就要停下来。而桑蒂尔基却想:这风别停才好。听点声音好,没有了声音,心里便乱纷纷地拥满许多不痛快的事情,那样叫人受不了。他最怕的就是安静。风却准时停下来了。屋里和心里一样,空荡荡地积满暗影。  他起身去抱进屋一大堆劈柴,一齐投进火塘,听着火苗的呼呼声,柴袢子清脆的爆裂声,心里感到宁静些了。温热的火光抚在脸上,叫他想起一些暖暖的东西。眼前闪过几个年轻女子的模样,他叹口气,把睁开的眼睛重新闭上。  桑蒂尔基醒来时,河水轰轰的声响颤动着,扩散着,正从容不迫地横过屋顶。塘火早已熄了。白茫茫的银河悄然横移。他摸索着打好绑腿,绑好弹带,提了枪走出门去。脚步还有些飘浮。他用力咳嗽一声,使自己完全清醒过来。周围几丛柳树朦朦胧胧地给人一种极其虚幻的感觉。  更高一级的山脊上,衬着明亮的天底,出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那人往后张望一阵,复又往上攀登了。他断定这个人并没有发现自己。他回望河边平地上的村寨,线路维修站、林区派出所、新修的白色佛塔呈三角形摆开,三角形中间便是十数家村民的寨楼以及自己那低矮的木屋了。中间的建筑都很古旧了,模糊一团分不出轮廓。不知是哪一座石楼上射出一束亮光,旋即又熄灭了。  他想刚才那人已经走远了,才又起身往上攀登,并想那人是谁,会不会在半路阴湿的树林中拦截自己。那片林子解放前可真是个盗匪出没的地方,许多人在那里失财丧生。现在林中厚厚的苔藓底下还时时露出正在朽腐的白骨。解放后据说是太平无事了,但那里发生的一件事是和自己有联系的。母亲因病谢世时,桑蒂仅仅十岁,哥哥十五岁。母亲临终时,哥哥正在县上念中学,每月从助学金中挤出钱给弟弟买作业簿、墨水、铅笔,托人捎回家来。哥哥念书很用功,母亲临终他也不知道。病重的母亲知道自己不行了,拜托了老所长叫哥哥回来。那年冬天很冷,到学校时,桑蒂的哥哥正在校内背风的走廊上背课文,清鼻涕挂得老长。老所长把自己的棉帽给他戴上,什么也没有说,跺跺脚转身走了。回村正赶上母亲拉着桑蒂的手,桑吉在,桑吉的妹妹阿满也在,据说服务员那冷面公主也在门口呆了好久;赶上听桑蒂母亲拉着桑吉母亲的手说:“桑蒂是在松林口树下有的,那树是伞一样……”便再也不能言语,眼睛瞪着儿子,又瞪着八岁的阿满。那意思人人都明白了。桑吉母亲使劲点头,阿满也不知所以地点头。母亲挂着微笑的脸上血色慢慢褪尽了。小孩们都被赶出门去。再被召回时,寨里许多男女坐在小屋的泥地上念六字真言,但都不敢念出声来。夜里,这些为死人悲哀或为其它事情悲哀的人们,仍袖手拱肩,坐了一地,那么多嘴唇迅速无声地翻动。有酒壶在汉子们手中传递。女人们则啜泣出声。那一夜他睡得很好,老所长把棉衣披在他身上,便悄然离开了。半夜醒来,女人们的哭声中,那白色的尸床仿佛在漂浮,汉子们的诵经声也渐渐高涨起来。  自那时开始,一种没有指向的仇恨,是对那不明身分的父亲,还是对别的什么东西,他自己至今仍然不愿意深究。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造就自己与哥哥的男人稍许有点责任心,母亲也不会因操劳过度,贫病而死。  他回身又望望河谷中的村寨,依稀看见那悲哀仍在缭绕。他想这时哪怕遇见那人的鬼魂,他也会掐住他的脖子,叫这个畜生再死一次。树木间张开的蛛网不时兜在脸上,他加快了步子。  山路更陡了。他停步紧紧靴带,再往前走。“它们在前面等我。”他自言自语道。不知是指猎物还是别的什么。譬如运气带来的命运转折,三十年积恨的发泄,或者从一个纯洁的女神眼睛的湖水中照出自己的那种彻悟……他脚步渐紧渐快。从那步伐上便显出他作为一个猎手的老练了。全部脚力此时都被运注于前脚掌上,落下十分轻快,踮起更是迅疾,后脚跟并不点地,这样,坡道上步子也能像平地上一样轻快,而且绝少发出声响。他十分满意地感到小腿上那大块肌肉节奏分明的律动,同时侧耳倾听任何一点随时可能传来的响动。  而森林里却没有任何响动。  四周黝黑一片,回身望望,刚才在星光下隐约可辨的河谷地又掩入一片黑暗之中。他翻腕看表,夜光表盘上显示才三点多一刻。他知道自己这是起倒夜了。这时会有什么野兽出来?步子慢下来,并发出懒懒的啪哒啪哒的响声,并且不在意地踢滚石子,踩断枯枝。这时,不再是一个有经验的猎人向山林屏神谛听,而是山林听这条粗野汉子的焦躁的心声。真正的奔忙还在天亮以后,那时得像狗一样灵敏、鹿一般善跑。现在得找一个地方睡上一觉。  “不顺的人什么都不顺。”他解嘲似的嘟哦一句。眼前这种错误不是有经验的人所应发生的。山中的六、七、八月,天气一到晚上都十分晴朗,半夜刚到,银河便纵贯在山峡那一线天空中央,星光灿烂。那时,雾还在河面上蓄积,不及向四外弥漫。星光辉映的峡谷山地,就像黎明的朦胧时分。这时,许多人便匆忙起身上山,打猎、采药;睡别人女人的夜游人也只好意犹未尽地挣脱女人有力的搂抱。路被雾气重重包裹。周围重新又是一片深深的黑暗。之后,才是慢慢到来的黎明。这在本地人口中就叫起了倒夜了。这句话起初被译成汉话时,许多汉人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今的女大学生小时就撇了嘴对父亲说:就是起得太早的意思。上了大学回来后,却又搜集了许多这类话记到一个小本上。这被寨子里的乡亲们当成一件十分新鲜的事情传说。这次,倒轮着桑蒂撇嘴了。  桑蒂尔基把背靠在树干上,抱.了枪,准备睡去,但睡不着。  垂在胸前的脑袋里充满了肺叶扩张的呼呼声,心脏的跳动声也相当清晰,太阳穴上的脉管也相应跳荡,震荡一直传到耳底,发出细微的嗡嗡的回响。猎人不可以听见那么多声音,特别是自己心里的声音,这是老人们许许多多奇怪的说法之一。不要听见天空以及森林的声音。猎人不是修炼五百年而后登上仙位的人。修行人才倾听各色声音,那些有神谕的声音,并看到声音,品味声音。  愈是想到这些,愈是难以阻止自己去凝神谛听。你若不是妖魔降世——像恨你的人所说的那样,这种癖好就不该在自己身上。读了几年书,又教了几天书,谈崩了一两次恋爱,现在过上了这种粗放的生活,回首一看,那段体面生活倒给自己染上了不可更改的细腻的毛病,这是没事干的人找来苦恼自己的毛病。这种癖好若是在康若松身上那倒是挺合适的。  哥哥康若松说过:“在这些声音中,我们自身是不存在的。”  “我不懂。”  “就是自己忘记了自己。”  “能吗?”  “得看你是什么样的人。”  “忘了的自己能到哪?”  “想去的地方。”  “譬如……”  “譬如,天上。”这些是哥哥康若松说过的,现在,又都被他写进文章里去了。前天,在县城开酒馆的阿满拿来一本杂志胡乱念了些什么自然的乐音啦、永恒啦、一种纵深啦,等等。这是康若松写的诗。阿满神气活现地说:也许他能写《格萨尔》那样的东西呢!  不会是苍央嘉措那个骚活佛那种求偶歌?他冷冷地反问。  她叹了口气:你们兄弟俩都不会像那样爱怜女人。那样的男人,她轻轻引用了一句熟语:这样的天才中国五百年出一个。她双手不自觉地下滑到鼓鼓的屁股上,抚弄着铜牌上的苹果及外文字母。  一些新的声音又向他袭来。  起初,是背靠着的树干发出细微的嚓嚓声。这声音中,他感到树干正在膨胀,这力量是那厚厚的充满松脂的树皮所包裹不住的,于是树皮嚓嚓地慢慢龟裂。下意识地,他的脊梁开始用劲,与树干合力。他想背部和树干之间一定挤压住了蛀虫之类。一个虫子歪戴着小林警的大沿帽,护林员桑吉舞动的双臂是蚂蚁细小的节肢。在挤压中,他们口中翻涌出不属人类语言的疯狂的吱吱声。桑蒂尔基简直不大明白:自己是醒着还是在做梦,就像眼前暗暗的树影和虚空中充斥的夜色之间缺乏一个明确的界限一样。  又听到更多的声音。不睁眼也能判断出来:星星飞向山外天空发出尖利声响,露珠坠落的声音却十分圆润,雀鸟在窝中被突然惊醒,以及峡底浩浩奔流的河水,那轰轰声扑溅在心坎上,经久不绝。他一下觉得非常孤独,心中不免感到凄楚。  等他睁开眼睛,太阳已经晒干了露水,湿气袅袅地从湿透的裤腿上升起。他已错过了黎明时分最好的出猎机会。  他回到木屋门口时,干干净净的哑巴孩子又冲他比划起来。他依然不懂得这手势是什么意思。一个会说话的人都不会叫人全部懂得,何况眼前是一个哑巴。  他拉了哑巴向线务检修站走去。老线务员正在晾晒毡子绑腿。  “老头,早上前面是你?”他弓着腰,把下巴拄在双手扶着的枪口上。  “线坏了。”  “我以为松林口又出土匪了。”  “猎人,那可不是出去打猎的时候。”  “你该害怕的是:我差点没有把你当只熊打了。”  “害怕?人又不能死两三次。”  “正是只死一次人们才怕。”  “那是说你自己。年轻人。”  “你也怕。”桑蒂固执地说。  “对死的惧怕是一种美丽。”女大学生推开窗户,不动声色地说。她吮吸着沾在中指上的墨水,然后翻来覆去地瞧着自己的手掌:“爸爸总是有那么多话。”她并不把眼睛对着任何人。  “是你弟弟又对桑蒂比划些什么。人家不懂来问问。”第22章 猎鹿人的故事(2)  桑蒂把脸朝向别的地方。当顶的太阳这时已化为白炽的一团光芒。老线务员坐着的磨得溜光的门槛上也闪烁着那样几星光芒。  “其实,”线务员看看女儿,“其实,她已经告诉我了。桑吉说要到乡上去告你,抢劫枪支,那枪是武装部长亲手发的。那样……”  哑巴哇哇叫着伸出三根手指,直举到他鼻尖前。  “桑吉扬言要叫桑蒂第三次坐班房。”她一说话,哑巴兄弟的手就放下了。她继续望着别处的什么说话,“其实,你找找桑吉的妹妹不就没事了。”  “我不找她。”  “你们不是相好过。”  “她早嫁人了。”  “你还可以找她嘛……”她转脸对他意味深长地说,又拿起一个小本子翻动。桑蒂记起人们传说她搜集俗谚的事。她叹口气。看来是没有翻到一个合适的词汇,以形容他和阿满之间的关系。  “算了吧,大学生没有本本就别讲话。”  “和谁说话?”  “你非得遇上博士才开口?”  “我说,你.哥哥那本书我看了。就是民族出版社出的那本。他怎么去搞现代派,风味不浓了。”  “可能是吧。”  “你没看?”  “我从不看书。”  “桑蒂教师。”  “谢谢。”他拄着枪慢慢走开了。  “看来,只好这样了。”小林警掀掉大沿帽,汗气津津的额头上,青筋被酒力鼓涌起来像一条条游动的虫子。桑蒂这么大条的男子汉,总是十分害怕蚂蟥啦、蛐蟮啦这一类虫子。看见对方那发青的头皮,就恶心得厉害。  “就这样好了。”  “你很聪明。”小林警做出十分老成的口气说。  “真的?”他因此也做出一副十分天真的模样。“当然真的。”  “噢。”  “桑吉可比你聪明。”  “他那种聪明伤天害理。”  “你也不是好人。”  “这看怎么说。”  “劳改过还不坏。”  “劳教过,不是劳改。”他一仰脖子把一杯酒干了,一抹嘴唇,“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西斜的阳光穿过窗户,投到地板上。新铺的松木地板上脚印层层叠叠,光柱中浮动着许多尘土。几只蚊子停在墙壁上。  “听说是为了一个女人。那时我还在州里上初中,父亲告诉我的。谁知回来不久他就,就死了。”  “你父亲关节上的风湿侵入心脏了。”  “他自己要整天下林子守着,自讨。当时,我还觉得那样很好,我在作文中写他是我的榜样。说是你把那女人鼻子割掉了。”  “当时,怎么干的我也不清楚。后来人家告诉我说是那样。我气疯了。在中师读书我们整整好了两年。分配不到两个月,她又爱上别人了。她那鼻子确实漂亮。花了四十块钱坐车到了她家,我们吵起来了。她骂我蛮子。她是当了一家子面骂我的。我记不起我在哪里抓了把什么样的刀子。信不信全在你,可我真的告诉你,要是那时她哭哭啼啼的,我不那样干。”  “你睡过她没有?”  “其实,我这人心软得很。关了三年出来,原来那份工作也丢了。人民教师,哼哼,这行道身上有污点的人怎么能干。”  “睡了没有?”  “你比老林警聪明。算了,算了。跟你谈这些干什么?说多了叫人看不起。”他十分不舒服地想到女大学生那睥睨一切的神情,以及许多人的白眼。但最难忍受的还是她那傲慢。  “我看得起你。你不知道?”  “我可看不起你。”  小林警没料到桑蒂尔基冷丁冒出这句话来,想发作,但一看他冷冷的目光,无奈只好把空酒瓶摔碎在墙上。桑蒂哈哈大笑起来。  “看不起归看不起。我还得求你是不是?”他把拳着的手在对方脸前摊开。小林警一把将那球囊抓在手里:“麝香!”  “是那东西,换架表戴吧。别废话了,给我办手续吧?”  “手续?”  “入山猎鹿的许可证。”  “嗨!要是老头子不死那么早一给,自己填上一不然老子在城里找份工作,受这种罪!”  入山证明格式填好了。他拿出公章,呵口气,按在自己脸上,第二下才按到入山证上。他对着一面镜子哈哈大笑,又把那红圈像胭脂一样在腮上匀开。然后,极标准地做出电影中反派女人奸刁的媚态:“记住,打了鹿,皮归我。做件夹克,还够做双黑色皮靴。你可不要骗我。”  “谁骗个小娃娃。”  “还有鹿鸡巴给护林员。他那么想女人,吃了更要想得慌。”小林警哑声笑了一阵,便伏在硬木椅子上一动不动。他已经醉得不行了。桑蒂推了推,他反而瘫在地板上去了。  桑蒂边出门边反手把门带上。又听他在嘟哝:“这野鸡肉味儿怪得死人。”  门外阳光亮得晃眼。他赶紧蹲在地上,费劲干呕一阵,终于把吃下的东西都吐了出来。自己打了一只乌鸦给那家伙吃,自己也陪着吃了几筷子。  不知怎么他已信步到了白塔下面。十几户人家竟聚钱修起了这佛塔,塔顶那圆球居然还能镏了金。他也出了三百元。老人们说,你不信教的人钱不能收,你打算信教了。他说:这是替母亲交的。他撒了谎:说是阿妈在梦中托付的。这样,不顺心时自己便来这里走走。塔后的缓坡上是一大片灰白的经幡,偶尔也夹杂一条红色的巨幅,在风中抖动得像炽燃的火焰。大片的经幡一直延伸到白桦林边缘。塔四周的卵石已被早晚转经人们的脚步踩得十分光滑了,露出相当漂亮的彩色纹理。  桑蒂茫然地久久倚坐在塔底下,并不为一两个转经的老人所惊扰。他想:自己现在不会加入这转圈念经的行列,而以后……这时,更多的脚步声杂沓地响起。晻、嘛、咪、苯、咪、哄……许多嗓门都一次又一次重复诵念这六字真言。这是一支朝佛的队伍,经过此地,见了佛塔,必定要来祷谒一番。这些来自草原的部落,迈动因骑马过多而罗圈了的双腿,绕行几周后,又慢慢上路。有人停在房前讨水喝,主人舀了一瓢水出来,一一倒进那捧住的双手中。他们喝了,弓弓腰,又默默地蹒跚着上路了。最后离开的是一个老人,看来已经年过七旬。他围着塔基磕了一圈长头,额头叩在地上发出声响。他孙女却痴痴地站在桑蒂面前,头发剃光了,裸着的上身乳房已经发育起来。  那群人拉成长队,隐人一队卡车扬起的尘土之中,桑蒂怅然望着,想自己怎么没有和那小女孩交谈一两句什么。西斜的太阳投下巨大的山影,那一行人便在那浓重的山影中默默穿行。他感觉到那默默行进的队伍给他胸中不可言喻地增添了一点痛楚。他发觉那裸身的女子叫他推想母亲年轻时的模样,那个在松林口的树下和一个什么男人有了自己的苦命的母亲。  直到黄昏来临,天空一片血红。一个老人身裹紫红袈裟,吹响牛角号。一坡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那痛楚也不见有丝毫消退。  桑蒂背倚的佛塔中央是一个小小的佛龛,香火中供着一尊铜佛。铜佛右边是一只法轮,左边是一只风铃,风铃的舌子不是棒槌,而是一只暗黑的白银手镯,用牛毛绳吊在风铃的喇叭口中。那清脆的声响似乎是悬崖上的滴水,断断续续淅沥而下。一个老妇人过来把合起的手掌从额上缓缓下放到胸口,再用额头碰碰那铜佛翻出的脚掌,呢喃几句什么,顺手拨拨那银手镯,风铃叮咚之声不间断地响起。她又抬手去催转法轮。这时,那手镯却掉落下来,落到桑蒂肩头上,系带的一段细细的牛毛绳垂在胸上。断口上沾了一点酥油。正是谁在绳上沾了这东西,惹得耗子将绳咬断了。一群人惊呆了。哗一声全跪在了佛龛前,也跪在了桑蒂面前。  他猛吃一惊,背上汗津津的一阵阵寒意袭来,酒因此醒去了大半。  “哦……”苍老的声音像野蜂群一样嗡然响起。  “哦,桑蒂尔基!你阿妈啦!阿妈啦!阿妈显灵啦!”  好几个老妇人过来抚住他双颊,亲吻他额头,啧然有声。他感到惶惑。老人们告诉他:这是他死去母亲的遗物。另一只给去寻找阿吾塔毗峰上宝物的父亲戴上了。民改后,不能赶驮帮做生意了,只好把许多山间草地开出来种粮食。生地一时不能变熟,收成不好,日子一时显得十分艰难,父亲便在耳闻目睹了许多奇异的事情后,上山去寻找宝物了。  围着他的一群老人们面孔模糊不清,夜色从四面掩来。而那些早已浑浊的瞳孔却闪出幽幽的光芒。  桑蒂尔基不知道亡母的遗物为何这样坠落到自己身上。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跑到这里来。他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无所适从。他翻身磕了一个头,又磕,又磕,起身拍拍膝头上的泥土便悄然离开了。  也许桑吉马上就要带着公安局的人来了。今夜得上山住宿。猎了鹿,然后……他四顾茫然。这时,他已深信,这次真是母亲显灵提示他躲避灾祸。  只是,他们说的你父亲是哥哥康若松的父亲。你是他出走五年之后,在松林口树下面有的。  他站在可以俯视谷底村寨的小山包上,了望了一阵。水流沉沉地穿过那块小小的平地,转了两个优美的大弯,然后消失在一面巨大的悬崖下。公路和河流一起蜿蜒、隐现。  而他此时眺望的是另外两条不可见的道路,公路通车后,就被滋蔓而来的丛莽掩没了。  哥哥康若松和他,还有小时的女大学生一起寻找过这条路。迷失了三天之后,他们竟能按那隐约的痕迹返回家来。他的目光顺着山腰缓缓扫过。这是岷山中部,那路一头伸到草原,再进入甘肃。那时,驿路上铜铃叮咚,驮走皮货,药材;从北边的洮州驮回铜铁器皿,驮回白面;从灌口驮回大米、茶、盐。大路上还游走一些货郎,出卖针头线脑,并夹带鸦片烟土出山。  另一条路则顺着山壁往上伸展,清晰可辨。此时,那黝黝的山壁倒像一张巨大的叶片,那道路则化为叶脉,网一般向四周散开。最后,每一条分开的岔道都渐渐化到没有。笔直向顶端的那一条也是通到一片高耸的闪着青光的断崖底下,便只好猝然中止了。断崖上是无人涉足的宽阔台地,台地上又是断崖,之后就是终年不化的冰凌与积雪了。传说三百年前一个土匪藏了许多宝石在那里的某一个冰窖里。  许多人在梦中得到过这些宝物。梦醒,发觉那雪峰仍怀藏诱惑髙踞云端,像一个彻悟的老者漠然地俯察尘世。  他的背后是两幢正在倾圯的碉楼。其时,窗眼里的一窝野鸽正不安地扑扇着翅膀。这种废弃的山民住房山里还有不少。合作化以后,公路修通以后,人们便渐渐迁移到谷地中,围着一个整杉木竖成的牛皮鼓架,修起房屋。过去,人们在节日里蒙好新鼓上架,衅以牲血。汉子们在谷中的草地上纵马、摔交、比赛枪法。女人们在水边梳理那几十根小辫。解放后,节曰纵马的草滩开垦为耕地。那架上鼓便用以召集开会了。小小的村寨会议之多,鼓面很快破烂,那木架不及新鼓上架,便朽腐了。埋在土里的柱脚成为巨大的蚊巢。  背后,正是支部家和自己家的老屋。自己和桑吉是同一年生在这里的。两年后阿满生在山下。  他想进楼走走,相信老屋里许多精灵并不会因此受到打扰。但腐朽的梁木发出吱吱的声响。一对野鸽惊飞了。他迅即举枪,放了一响,更多的野鸽子惊飞了。  枪声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除非你关进去,人们还能议论你一阵子。而即使那样,人们一样慢慢把你忘记。  微风起处,树丛发出沙沙的响声。顺风刮来一股淡淡腥膻味。他发现了一条隐约的兽路,一捋树枝,果然捋到手几根软暖的狐毛。再走几步,果然看到一个闪着蜡光的圆球。他退后一些,举枪击发,枪响时,那圆球也腾起一阵火光,轰然一声,崩起些湿土与草屑。他击中的东西是羊油封裹的一团炸药,用来捕捉狐狸的。  然后,他扔了枪,拉长了声音呼吼,一声又一声。月初的一镰月撒下淡淡的余辉。回声在峡谷中来回撞荡,终于消失在河流渦去的方向。  四野与胸中反而显得分外空寂。  他掏出怀中的手镯紧紧攥着,想到母亲,父亲,那个是母亲丈夫而和自己出生无关的父亲,想到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女子,那个自己曾领到脚下山村里来的女子。心里柔情万端。他毫无声息地流下许多泪水。  他想下山与任何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温暖的火塘边。这时,他清晰地听到哑巴在河谷地上奔走嘶喊。寨楼窗口又亮起了灯光。他呼应了哑巴一长声。这时,他心中没有对任何人的一点仇恨。只想求得人们的怜悯、宽恕。他想投向任何一个人的怀抱,尤其是那些历尽磨难的老人的怀抱。然后,再去坐牢。那是他惟一的归宿。  他在河边寻了一阵哑巴,只在湿沙滩上看到一行脚印,已经浸满了水,泛着冷光。他俯身喝水,连喝了三个脚印坑。  他走到支部家门口,举手想敲门。突然响起的一阵婴儿的响亮哭声使他吃了一惊,举起的手又垂下来。周围只是些或明或暗的冰凉的石墙以及用白灰涂在墙上的牛头,以及牛角上方的太阳、月亮。那稚拙的线条此时显得狞厉之至。自己长长的身影也被一道直棱棱的墙角拦腰横断。只在瞬间,那仇恨又全部恢复了,他把脚步踏得山响。  走过线务站时,一个纸团跳到脚前,展开只有一行字:“!你是谁?”他注意到楼顶平台上闪过一个白色的人影。他把纸团了,扔回楼顶。  他背靠白塔。这时,他依稀记起,上中师时几个青年教师议论过的也好像是这么个问题,连带着提起许多外国人的名字,受到了校方不点名的批评,反而引起许多学生涌入那几个大学生宿舍,大谈那个存在主义。还在课堂上做出许多名堂。其中之一就是把眼睛鼓到鸡蛋大,断喝一声:“你是谁?!”他去听过一次,很快受到团小组长的热情帮助。  当几个青年教师错误上升到需要点名批评,并推迟转正时,他和团小组长已经悄悄搂着腰交换思想了。  他觉得这一切很好笑。到底是自己好笑,还是眼下这个炒陈饭的大学生惹人好笑,他不想深究。  他不能回到木屋里去,只好敲开派出所的门。小林警让他到老所长屋里睡了。  关上门,他又探进脑袋:“你那野鸡肉味道好怪。”  “别叫人知道我在这里。”  他闭上眼睛,往事又悄然出现在眼前了。  那一夜桑蒂躺在地上,不自觉流出了泪水。哥哥康若松说:“不哭,我们家就我们两兄弟了。”  于是早起便听哥哥讲课,下午自己做作业,哥哥看书。  晚上自己睡了。哥哥捧了一本破书呆呆地想心事。他紧闭嘴唇,年龄越大,那微带苦涩味的面孔就越是苍白得厉害了。  “要是以前,康若松可是一个和尚的好料。”  “那用说,早进拉萨,上神学院了。”  老人们背地这样悄悄地议论。  “那是好命遭了劫数。”  “小命上还有一个大命。”  “法轮回环啊。”  “法轮。”  那些夜里,塘火慢慢熄灭了,兄弟俩要静听许久雨点、雪霰敲击屋顶的瓦板,或是晴明的夜里星星、露珠、拔节的草木以及河流的交响。  “书里怎么没把这些声音写出来?”  “你写吧?”桑蒂没好气地说。  “我也那么想。”康若松却翻身起来,抓紧弟弟的肩头。  桑蒂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沉默中,他感到哥哥激动得打抖。他还是不知说什么才好。  “我喜欢阿满。”他突然闷声说道。康若松手又抓紧了一些,然后缓缓放松了,一言不发重新躺平。  桑蒂听着哥哥频频翻身。骚动的情绪早已消失了踪影,只听到自己的肠胃辘辘作响。  等到康若松梦呓中说不行不行时,桑蒂也早已睡着了。  桑蒂在老所长床上翻了个身。想:哥哥康若松一向做梦很多,自己则自小不大有梦。  支部喜滋滋地对哥哥说:“做那么多梦干什么?”老所长却说:“这世界,幸好还能让人做做梦。”自己那时是不懂得其中意味的。  他燃上一支烟。  结果是他在寨子里游荡了三天。  护林员并没有带人来抓他。第23章 猎鹿人的故事(3)  只是第二天头上,远处驶来一辆墨绿色的三轮摩托,空着车斗。他吓得躲在柴垛后。摩托开过后,他提着上了膛的枪出来,笑着说:真要想坐牢,就打死桑吉那家伙,大家都一了百了。  “你是谁?”姑娘问他。  “瓦特。”他冷不丁地说,却把依稀记得的萨特的名字记错了。  姑娘笑得前仰后合。他很气恼,却无法把眼睛从那流泻阳光的黑发上挪开。  许多想来看热闹的人也渐渐散去了。  “坐下吧。”大学生指着一段木头说。  他坐下,退掉子弹,迎着阳光看枪筒上泛起漂亮的蓝光。  “其实,一寨人都蠢到家了,你还可以谈谈。你总教过几天书嘛。”  “我是坏人。”  “坏人有性格,你哥哥没对你说过。”  他竖了枪,从枪口瞄着枪管中一圈圈优美的银亮弧线。  “你手边有你哥哥的书吗?他签过名的。”  他解下了弹带重重地搁到一边:  “我看你漂亮我才不走。我不是想跟你谈书的。”  “我漂亮吗?”她竟笑了,“我想你不会说假话。大城市里人都只嘴上说你漂亮。”  “我是说你屁股很漂亮。”  “……”她被惊得张口结舌。  “我说过我不是好人。”  “你粗鲁。山里人人粗鲁。”  “是都通奸。你早先就说过,刚接到大学通知书那几天。”  “都通奸!不错!”  “连你?”  “我在城里!”  “你妈不在城里。”  “无赖!”  “我是又快进监牢的人了。”  “走开。”  “不想听点民间故事。”  一场虚惊后,他心情很好。天气也好。天空蓝得出奇,阳光从漫坡的桦树林上流泻而下。微风吹过,许多树叶翻卷,阳光亮得刺眼,像水波一般摇荡。  “你等等。”她回屋翻出小本,“什么故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
正序
倒序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2
旧年的血迹-3
旧年的血迹-4
旧年的血迹-5
旧年的血迹-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