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7

【注释】①金虬:铜龙。虬,无角龙。计时的漏壶下端制成铜龙,水自龙口慢慢滴出,看壶中水面刻度以知时间。【语译】楼阴缺处,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房前,空中皓月一轮。月儿照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隔着烟雾,听催促时光的漏壶下,铜龙滴水,声如哽咽。厢房里帷幕昏暗,灯儿结了花。灯儿结了花,我只做了一会儿春梦,便游遍了辽阔的江南。【赏析】《忆秦娥》又名《秦楼月》,在范成大集中,共有五首,内容都写春闺怀远,构成了组词;此其四,表现春夜情思。上片写楼外月色夜景。楼阴缺处,月光向东厢投下了栏杆的影子。影向东,则月偏西;月偏西,则夜已深。“东厢月”三字,按词牌格式规定,须重出。后出三字属下句,则浩然风露,似雪杏花,尽被包容在这月光下的银色世界里。“杏花”,为点季节,也是春夜外景迷人画面的主体,青春寂寞之怜惜情绪,已暗暗蕴含其中。李白以“床前明月光”引发故乡之思,这里写深夜月色,也为后半首写闺阁愁思不眠,先作环境和心情的烘染。下片换头先就写漏声,写更漏之声暗示人不寐已成诗词惯例。以人之哽“咽”形容漏声,其用意却是借漏声反映人之心绪。“隔烟”二字,更写出人在未瞑睡眼前所见月照空房之朦胧景象。“罗帏”,点清是写闺中事。“暗淡”,既状物,也状心境。“灯花结”,固然是说“孤灯挑尽未成眠”,但也能藉此反映出女子的期盼心态。因为古人以为结灯花(或称“灯爆”)是喜事之兆。《西厢记》中驿亭抱病之张生得莺莺书信时就唱:“疑怪这噪花枝灵鹊儿、垂帘幕喜蜘儿,正应着短檠上夜来灯时。”词中女子也会有类似的疑怪,故重复“灯花结”三字时,便连下说她因此而得到“片时春梦”。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范词末两句,正隐括其意。原来所谓喜兆只不过是片刻的幻梦啊!此词用语极含蓄,全篇无一字言情,却又处处有情。写来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眼 儿 媚范成大萍乡道中乍晴① ,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酣酣日脚紫烟浮② ,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③ 。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④ 。溶溶泄泄⑤ ,东风无力,欲皱还休。【注释】①萍乡:今江西萍乡市。范成大《骖鸾录》:“乾道癸巳(1173)闰正月二十六日,宿萍乡县,泊萍实驿。人以此地为楚王得萍实之地,然距大江远,非是。” ②酣酣:盛足的样子。日脚:透过云层射向地平线的日光。 ③扶头:头脑昏沉时的动作姿态。或谓是酒名,误;“扶头酒”之称,盖指易使人醉之酒,非有酒名“扶头”也。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周邦彦《华胥引》词:“醉头扶起寒怯。”韩元吉《南乡子》词:“烂醉拼扶头。”赵长卿《鹧鸪天》词:“睡觉扶头听晓钟。”皆是。 ④縠纹:喻微波;縠,绉纱。 ⑤溶溶泄泄:水波任风荡漾的样子。【语译】耀眼的阳光从云层后射向地面,紫色的烟雾在浮动,我感到一股暖热透进轻软的皮袍中来。天气令人困倦,花香使人迷醉,午间的睡梦让人双手捧着昏沉沉的脑袋。春天的慵懒感觉正好比池塘里的春水,一片绢纱纹似的微波像轻愁。它任意地起伏着、荡漾着,在柔软无力的东风吹拂下,仿佛想要起皱,却又放弃了,平静了下来。【赏析】在苏州领祠禄的范成大,被朝廷起用,知静江府(今桂林市)、广西经略安抚使。这首词就是他赴任桂林途中,经过江西萍乡时写的。内容如题序所述,是旅途生活的片段,点滴小感受,是一首即事小词。先写“道中乍晴”。雨后天晴,日光令人觉得特别耀眼,故用“酣酣”。因为天边云未散尽,日光透过云层下照,故称“日脚”。地面有水,在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就呈现出“紫烟浮”的景象来。写景准确、生动。其时,是闰正月,季节尚早,所以身穿“轻裘”(裘以轻柔为优,所谓“轻裘肥马”,非“薄袄”义),但阳光带来的温暖,已“破”衣而入,让人完全感觉到了。“妍暖”就是温暖,“妍”即“暖”。因暖而觉“困”。“天色”即“天气”,为避与“花气”重字而用。气候让人感到舒服,加之时时闻到醉人花香,在车中久久颠簸,自然更容易瞌睡,所以就“午梦扶头”了。上片写了题序中的前两句,下片就说第三句“小憩柳塘”。途中需要停车“小憩”,就是因为“困甚”,所以不但在换头时,承前“困”、“醉”和“午梦扶头”而说“春慵”,还把这种感觉作为下片所描写的两个对象之一。另一个要写的对象当然是“春塘水”。有趣的是作者居然用“恰似”二字,把两者合在一起来写。这一来,描写了客观景物,也就等于述说了主观感受;不言而喻,“小憩”也就不写而写了。已感觉“春慵”的人,在迟日、微风和清凉的塘水畔歇下来时,既想继续睡去,又似乎恢复了精神,振作了起来;既感到轻度的困扰和烦愁,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恬然、舒适、平静的感觉,这与眼前的春水任风荡漾,有时被风微微吹皱,立即又恢复了平静的景象十分相似。所以写春水,也就是写春慵。这样巧妙地交融在一起的描绘,既给人以自然的美感,也给人以艺术的美感。霜天晓角范成大梅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语译】傍晚时,天晴了,风停了,这一夜中,早春的威势受到了遏制。疏疏的梅花,含情脉脉;天淡淡的,夜云来来去去,有几枝花洁白如雪。景色美极了,人也愁极了。这心情又能对谁说呢?只有两行低飞的归雁,才知道我在这月夜里独自靠着画楼的栏杆。【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词,纯用白描,全不用典使事,甚至连“疏影”、“暗香”之类咏梅名句中的现成语词也不借用;不但如此,还连诗词中常见的傲冰雪、迎春到之类的意思也不写,这是很少有的。作者仿佛随心勾勒,无意于琢刻和寓意,然词中又不乏兴寄,这是他技巧高明之处。上片写梅,下片写赏梅人自己的感受。直接说到梅花的地方甚少,多的倒是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情,但不论哪方面,都是为了烘染、衬托梅花,并共同组成一幅有机的统一画面,以完成咏梅的主题。因为词只写梅花的绝胜风姿,并不表现其坚贞品格,所以不必先营造风雪肆虐、崖冰百丈的酷寒环境,相反的倒写了风雨初歇,春威遽减,夜晚晴朗的好天气。“晴”与“夜”,已摄最后“月”字之神。写到梅花,“疏”,言其形态;“雪”,喻其姿色;“脉脉”,是其神情;简洁单纯,没有更多的渲染。而穿插着写的是“天淡”和“云来去”,这是梅花的背景,又仿佛是这位雪色佳人的闲远的志趣和胸襟。换头“胜绝”二字,是对梅花风姿的总评赞;“愁亦绝”,则是由梅花风姿所引起的感受、心情。过片极妙。有人以为“愁亦绝”是写作者“心情之暗淡愁苦”,是见花后“更加深了悲愁的深度”(见《唐宋词鉴赏辞典》一四一四页,上海辞书出版社)。这不对。在这里,愁绝是因爱怜之极而感到无可奈何的心情。喜极而泣,怜极而愁,人之本性,诗中有之。李白“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即是。此正从虚处写花之姣好动人,不可领会错。见梅花而深受感动,于是想向人诉说感受,但又无人可说。这还是虚笔写梅花给自己的感受之难以言状;当然,同时也表现孤独感。所以结尾说只有飞雁知道自己在月下倚楼看花。这里应该想到梅花也是幽独的,它在春夜里靠近画楼悄悄开放,除了诗人又有谁知道呢?所以末两句又不妨多加一层意思,同时理解为“惟有两行低雁,知花倚,画楼月”。“雁”“画楼”“月”,被加入到这幅以梅花为主体的画面中作陪衬,色彩就更丰富了。写孤寂又写雁,往往与怀远有关,而春天正是南雁北飞的季节。也许作者的心里正深藏着北国之梦,而孤独、美丽的梅花正触动了他的幽思。贺 新 郎辛弃疾别茂嘉十二弟①绿树听鹈 ②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③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④ 。看燕燕,送归妾⑤ 。  将军百战身名裂⑥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⑦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⑧ 。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⑨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注释】①茂嘉十二弟:辛茂嘉,稼轩之族弟,排行十二,事历未详。稼轩另有《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词,刘过有《沁园春·送辛幼安弟赴桂林官》词,所指当为同一人。 ②鹈 :词题“别茂嘉十二弟”后,原有“鹈 、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等语,当是作者自注。鹈 ,见蔡伸《柳梢青》词注。 ③马上琵琶:用汉王昭君出塞事。晋石崇《王明君(即王昭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④“更长门”句: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离皇城,居长门宫。长门宫,在今西安南长安县东北。 ⑤看燕燕:送归妾,《诗·邶风、燕燕》毛传:“《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⑥“将军”句:汉武帝时,李陵屡战匈奴,终因矢尽粮绝,援兵不至而降,遂身败名裂。武帝怒杀其全家。 ⑦“向河梁”二句: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⑧“易水”二句:荆轲谋刺秦王,“(燕)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以送之”。至易水上,宴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闻者掩泣。见《史记·刺客列传》。 ⑨还:倘若。【语译】在绿树丛中,已经听到鹈 鸟在啼叫了,怎么能再忍受这边鹧鸪的声音刚停,那边杜鹃又声声悲切呢?啼叫到归去的春天再也找不到了时,就该为百草千花的芬芳美景全都消失而深深怨恨了。细想起来,这还比不上人世间的离别呢:在马背上奏出的琵琶声中,王昭君离开故国,远出黑沉沉的关塞之外。还有那乘坐着插翠羽的辇车,拜辞皇帝到长门宫去过苦日子的陈皇后。卫君庄姜看着燕子飞翔,送别了去嫁人的姬妾。百战沙场的李陵将军,只落得身败名裂,他携着苏武的手上了河桥,送别老友归汉,一回头间,彼此已相隔万里,永远也见不到了。易水之上,送别荆轲,西风飒飒寒冷,座上的宾客全都穿戴着雪白的衣冠,而壮士正慷慨悲歌未尽。啼鸟倘若知道这些恨事,想它在悲啼的时候,眼中流的就不会是清莹的泪水,而要永远泣血不止了。唉!从今以后还有谁伴我在明月夜里一起喝酒呢?【赏析】刘过《沁园春·送辛幼安弟赴桂林官》词中有“毕竟男儿,入幕来南,筹边如北,翻覆手高来去棋”等语,知茂嘉先到北边,后又南调。稼轩另有一首词是送茂嘉“赴调”的,当与“赴桂林官”同指“入幕来南”事,而这首《贺新郎》则为“筹边如北”事,应早于南调;从刘词提到的时事考证(参见拙编《稼轩长短句编年》二八○—二八二页,香港上海书局),当作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春,其时作者在江西铅山瓢泉隐居。这首送别词章法奇特,风格沉郁。词以三种能引起伤春和别恨的禽声写起,说鸟儿也“苦恨”“春归”“芳菲都歇”,然后用“算未抵、人间离别”句引入主题,振起文势。梁启超云:“《贺新郎》词,以第四韵之单句为全篇筋节,如此句最可学。”(《艺蘅馆词选》)指出此句正是全篇之关键。接着便列举王昭君出塞和亲、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宫、庄姜送媵妾于归、李陵送苏武归汉、荆轲临易水悲歌等五件“人间离别”的历史故事,铺叙而成词的主体,恰如江淹的《恨赋》、《别赋》。这种赋体式的写法,唐诗中有之,且常用以赠别,而移之于词中,实为创格。词之上下阕之间,通常都有过片,此词换头处,仍连着前面一路说下来,另叙一事,无所谓“过片”,这也是打破常格的写法。周济云:“前半阕北都旧恨,后半阕南渡新恨。”(《宋四家词选》)未注意其章法特殊,解说也牵强得很,与送别主题毫不相干。张惠言则云:“茂嘉盖以得罪谪徙,故有是言。”(张惠言《词选》)也属不深考的臆测,“得罪谪徙”,也拉不上易水悲歌事呀!其实,只不过是说人间多别恨而已。过于深求,反失其真意。说完五件事,又回到“啼鸟”上来,以“如许恨”三字总束上文,首尾相应。从“人间离别”到“如许恨”,说历史,都为眼前;所以又不妨把作者“送茂嘉十二弟”当作未说出来的第六件事,而且是最主要的事。虽则送弟离去是极平常的事,没有所举史事那样有名,但离恨之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就是作者想说的话。因而,“啼鸟”二句的真正用意是说,鸟儿倘若知道我与你分别时所抱的憾恨,也定当为之而泣血了。“长啼血”,正好合上了前面的“杜鹃声切”。别弟之情,直至最后六字方点醒,以此返照全篇,申明题意,此亦章法之奇特处。陈廷焯云:“稼轩词自以《贺新郎》一篇为冠,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白雨斋词话》)王国维云:“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人间词话》)都可谓推崇备至。念 奴 娇辛弃疾书东流村壁①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② ,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③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注释】①东流:池州之东流县,今安徽东至县西北。 ②刬地:依然。“刬”,音产。“地”轻读,亦可作“的”。 ③纤纤月:喻女子的足。【语译】棠梨花谢了,清明节又匆匆过去了。可是东风还依然欺侮我这个旅客,不让我安稳地入梦,在这置有云母屏风的卧室内,我整夜都感觉有点畏寒。在曲折的江岸边举杯,在杨柳树下拴马,我都记得;就在这儿,我曾经轻易地与她分了手。现在人去楼空了,当年游乐的情景,只有楼中的飞燕能说得出来吧。我听说在那条锦绣似的街道的东头,过往行人曾经见到过她在帘子背后的身影。本来的憾恨已多得像春天里的江水那样流不完了,新添的憾恨更好比是无边的云、望不尽的山那样千重万叠。可以想像得到,有朝一日在酒席间彼此重逢,我发现她已如镜中之花那样难以攀折了,她大概也会吃惊地问我:“你最近怎么啦,添了这么多的白发?”【赏析】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清明后。上年,作者先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入冬,迁隆兴(今南昌市)任江西安抚使。到官三个月,于次年春被召为大理少卿。他东赴临安途中,沿江泊于池州东流县某村,故地重经,勾起往事,作词书于村舍墙壁上,时年三十九岁。野棠古称甘棠,即棠梨,也叫野梨。农历二月间开白花,清明一过,花就纷纷飘落了。头两句好像只是即景点明时令,信口吟成,其实并非随意下笔。从下文知道,词人前次来游,曾在此与一位女子有过一段情缘,但随即就分手了。春梦无迹,那位村野间结识的女子,恰如野棠花那样飘落难觅了,眼前之景与后文“镜里花”之喻自然呼应,带有象征意味。“又匆匆”三字,毫不费力地说明时光“匆匆”的感慨,不仅为今天而发,当初佳期亦如此短暂,又暗逗下文“轻别”。清明过了,天气该转暖了罢,可依然东风料峭,夜间都有点冷得睡不着觉。“云屏”多置于床前,故用以表示夜间睡眠。客中多愁,又触物伤感,故夜梦难成,才有怯风畏寒之感。不说“客畏风寒”,却说“东风欺客”,把客子孤独少欢的处境和他难耐冷落愁闷的精神状态写出来了。然后,转入回忆往事。写往事,不先写聚或游,而先写散,写别。“曲岸”二句,正写那位女子为词人饯行。临别前,系马登楼,举杯劝慰,然后就这样轻易地分别了。写来十分感慨。“此地”二字,绾结今与昔。“楼空”二句,活用燕子楼典故;也化用苏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句,藉此交代离去者非男性朋友,而是“佳人”。“旧游”,本应是回忆之重点,常人来写,多作渲染,词人偏不写,只用虚笔轻轻一点,借典故中楼名燕子,化虚为实,用“飞燕能说”四字一结,以示当初两情欢好种种难忘情景,除却梁间燕子,无人知晓。构思全不落俗套,用笔又何等空灵、巧妙!下阕写别后。承前先说佳人消息。听有人说,曾经在繁华的都市里某府中见到过她。“绮陌”等于说锦绣的街衢。梁简文帝《烽火楼》诗:“万邑王畿旷,三条绮陌平。”“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不宜呆解,否则就不免有人质疑:只见其纤足而不见其粉脸,又如何能辨认出是谁?所以它只是一种诗化了的语言,其实就是说有人曾碰巧在某一人家里见到过她。听到这一消息,词人自然感伤不已:“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旧恨”,昔日匆匆离别;“新恨”,今朝物是人非。“春江”、“云山”,都取眼前所见景象为喻;又各与今昔心情贴切:昔日放船远去,别情依依,恰好寄情于长流之水;此时人分两地,不可得见,总恨云山重重,千里相隔。词最后转至对将来的预料。想到今后即使在某次宴会上能再见到她,怕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可以随便亲近了。“镜里花”出佛家语,与“水中月”一样,都是不可掇取的美好的虚像。人分东西,相思不相见,已多憾恨;樽前重见,却视萧郎作路人,又当如何!这是深一层写恨。末了又从对方的改变,想到自己的改变。对方的改变,自己是吃“惊”的,但没有写,而只从自己的改变使对方吃惊中补出。因为对方“惊问”前有“也应”二字,可见“惊”讶是彼此共同的,虽则原因不同。从感慨他人,转到自慨身世,与开头写孤凄心情相合,首尾呼应。李商隐《夕阳楼》诗:“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此词结尾,亦有同慨。辛弃疾曾有过诗酒风流的生活,特别是南归初江阴签判离任后,漫游吴楚那两年。此词中所写到的女子,看来像是艺妓一类人物,所以与严肃的爱情又有区别,尽管如此,词的技巧还是很高明的,其艺术经验,值得借鉴。汉 宫 春辛弃疾立  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①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②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③ 。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④ ,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⑤ 。生怕见⑥ 、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注释】①春幡:《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为小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②西园:作者另外词中还提到东园,疑均是瓢泉之景。 ③“黄柑”二句:《遵生八笺》:“立春日作五辛盘,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故苏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④薰梅染柳:李贺《瑶华乐》:“薰梅染柳将赠君。” ⑤解连环:喻愁结之难解。语出《战国策》,参见周邦彦《解连环》注。 ⑥生怕:最怕,只怕。【语译】春天已经回来了,你看那美人的头上,已悬挂着飘来晃去的小幡旗。可是无缘无故的风雨,却不肯将残余的寒冷收敛起来。当年相识的燕子,我想它今晚也一定会梦到我的西园的。我还不曾操办进黄柑酒、还有捧出堆放着青韭的五辛盘等立春日要办的事情呢。但我却笑东风,从此便要忙着使梅香飘溢、将柳色染黄,再也没有一点空闲了。有了空闲便又钻到镜子里来,将人们红润的脸色一一改变。平白而生的愁绪总也不断,试向,什么人有本领能把那玉连环解开呢?我最怕见到那花儿开放又飘落的景象,还有某天早起便见越塞的归雁先飞回北方去了。【赏析】此词当为作者晚年在江西铅山瓢泉闲居时所作。词借立春的习俗和季节特点来写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是婉约的,但到末尾,字里行间仍流露出忧国之思来。发端四字破题,春归之日,就是立春。说春归,有从梅花见的,有从飞雪见的,渐渐地就有芳草、新柳、绿水、东风、海棠、桃李、莺燕、蜂蝶等等,却从来未曾有人说过“看美人头上”而可知“春已归来”的。这“袅袅春幡”插在家人头上,既是立春日的风俗,当时必人人能见,但可用作诗料,却是辛弃疾第一个发现。然后从风雨尚寒,锁定其为早春的最初日子,文思极为细密。其时,尚未见燕子而知其即将飞来,故用一“料”字。古人认为燕认旧主,必飞回故宅,所以说从前离去之燕。当在“今宵梦到西园”。辛词中另有“东园”,应皆为瓢泉之景。又稼轩曾于庆元二年(1196)遣散歌姬,倘句有所托,似借燕子说某一遣去之侍姬,则此词当作于庆元三年春至嘉泰三年(1203)起废之前。燕似故人,既将至,则当以客待之,或由此而想到待客事。然野老闲散,未办杯盘,“黄柑荐酒”、“青韭堆盘”,都不曾准备。随手便把立春习俗写入。换头后放开写。从立春之后,春意一天天浓暖起来这层意思说开去。这意思平常得很,能否入词,关键全在于如何表述,是否有诗趣。作者将“东风”作为化生万物的春天的代表,将其拟人,而且是个大忙人。而作者自己却是个“闲人”,所以“笑”他何必如此忙碌:一会儿要让梅花飘香,一会儿又要将柳丝染黄,弄得一点空闲也没有。“薰梅染柳”四字,用李长吉歌诗语自好。最后还要说到人,“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设想更奇特,语言更风趣,诗思极为灵活。这就引到正题了。“清愁”与“闲愁”的意思差不多,词人照例把自己的愁绪说成是平白的、多余的、自惹的,实际上恰恰是严肃的、深刻的。“病树前头万木春”,大自然恢复了生机,而自己却憔悴枯槁了。如放翁所谓“一事无成老已成”,此所以“清愁不断”也。伟大的爱国诗人如放翁、稼轩,处于不能有所作为的南宋时代,终生都有一段解不开的爱国情结,用“连环”之喻来形容是非常恰当的。末两句通过说自己“生怕见”的景象来透露心意,同时切紧“立春”题意。其时,花尚未开,雁尚未见,但随即将会见到。“花开花落”,是韶光易逝、好景不长、希望而又失望的象征;塞雁北归最早,故薛道衡《人日(正月初七)思归》诗有“人归落雁后”之句。人不能驱逐胡虏、收复失地而北归,却见“塞雁先还”,此情此景何堪!故曰“生怕见”。在婉约风格的背后,隐隐透出悲愤来。陈廷焯谓“稼轩词其源出自《楚骚》”(《白雨斋词话》),指的正是这些作品。贺 新 郎辛弃疾赋 琵 琶凤尾龙香拨① ,自开元、《霓裳曲》罢② ,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③ ,画舸亭亭待发④ 。记出塞、黄云堆雪⑤ 。马上离愁三万里⑥ ,望昭阳宫殿孤鸿没⑦ 。弦解语,恨难说⑧ 。  辽阳驿使音尘绝⑨ ,琐窗寒、轻拢慢捻⑩ ,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 ,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 ,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呜咽。【注释】①“凤尾”句:拨,拨弦用具。《明皇杂录》:杨贵妃琵琶以龙香柏为拨,以逻 檀为槽,有金缕红纹,蹙成双凤。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诗:“数弦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 ②“自开元”句:白居易《新乐府·法曲》自注:“《霓裳羽衣曲》起于开元,盛于天宝也。” ③“最苦”句: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 ④画舸亭亭:承上指客船。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寒潭。” ⑤“记出塞”句:欧阳修《明妃曲》:“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⑥马上离愁:见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马上琵琶”注。 ⑦昭阳宫殿:汉未央宫有昭阳殿,多用指后妃承恩处。 ⑧“弦解语”二句:夏承焘师曾引唐诗云:“诚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⑨辽阳:指代征战地,沈佺期《独不见》:“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 ⑩轻拢慢捻:《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拢、捻、抹、挑,皆指法。 推手、却手:《释名》:“琵琶本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前手曰琵,引却曰琶,故以为名。” 《梁州》:琵琶曲。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梁州》彻,色色《龟兹》轰陆续。” 贺老定场:贺怀智,唐开天间善弹琵琶者。定场,压场、压住阵脚的意思。《连昌宫词》:“贺老琵琶定场屋。” 沉香亭:在唐兴庆宫图龙池东,玄宗与杨贵妃曾于此赏牡丹,命李白赋新词,其《清平调》云:“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语译】以凤尾纹饰槽,以龙香柏为拨,这琵琶从开元年间弹过《霓裳羽衣曲》后,经历了多少风月变迁啊!最苦的莫过于浔阳江头送客的人了,当明丽的画船将要出发之际,他在江上倾听了琵琶女的演奏。记得古时昭君出塞,黄云堆压在白雪上,马上的琵琶声寄托着远涉三万里外的离愁,她回望长安的昭阳宫殿,唯有孤飞的大雁渐渐消失在天边。纵然琵琶弦能代替讲话,可是心中的怨恨却难以诉说啊!辽阳征戍地,那里的驿使不来,音讯全无。闺阁琐窗中的思妇,只感到寒意袭人。她轻轻地慢慢地拨弄着琵琶,眼睫毛上沾满了泪珠儿;含情脉脉地在弦上将手指推前又收回,弹一支《梁州》曲,从头到尾全都是哀音。千年历史上的事情,都已云飞烟灭了。开天盛世时琵琶高手贺怀智老先生出来压场的事情再也听不到了,想那明皇与贵妃赏牡丹、李白作新词于沉香亭北的繁华景象也不再有了。弹到这儿,就不免为之呜咽起来。【赏析】对这首“赋琵琶”的《贺新郎》词,梁启超有几句风趣的评语:“琵琶故事,网罗胪列,杂乱无章,殆如一团野草。唯其大气足以包举之,故不觉粗率。非其人勿学步也。”(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的确,词中用事或用为出处的就有杨贵妃事、《琵琶行》、王昭君事、《独不见》、《连昌宫词》、《清平调》等等,初看真如野草一团,杂乱无章。但细细玩味,知非任意作典故堆垛,也非只凭大气(非凡的才情)包举,而是在使事用典中,处处寄托自身的遭遇感受和对国事兴衰的感慨。词的起结,用的都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事。贵妃善琵琶,《霓裳羽衣曲》又与明皇宫廷逸乐和贵妃本人密不可分。这就引出“自开元……几番风月”的话来。毫无疑问,这里是借“开天盛世”的风月繁华,追念被金国灭亡前的北宋。到结尾时,又用“贺老定场”二句来伤悼玄宗时代繁荣景象的消歇。贺怀智是开天时宫廷中的琵琶高手,元稹《连昌宫词》曾以“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的热闹场面,写当年宫中乐事,但到写诗的半个世纪后已是“夜夜狐狸上门屋”的荒凉景象了。天宝初,沉香亭遍植牡丹,玄宗与贵妃前往赏花,命李龟年召李白作新词,奏乐歌唱以助兴,为一时之盛事,这也早无影无踪了。作者借唐说宋,为现实感受而发,所以才会有“弹到此,为呜咽”的特别激动的情绪表现。那么,其他故事呢?“浔阳江头”的白居易微官在身而自称“天涯沦落人”,长期被弃置山林,过着闲居生活的辛弃疾,若藉以自况,内心之“苦”,则犹有过之。昭君出塞之怨恨,在唐宋人看来,总是远离故国,终老异邦,即杜诗所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怀古迹》)是也。词中“离愁三万里”和“望昭阳宫殿”云云,正是这种汉民族感情的寄托。被远远掳往胡地的徽、钦二帝的怨恨,可借史事以联想;在北地沦为金国遗民的父老乡亲们南望王师的感情,也可与之相通。只是“辽阳驿使音尘绝”一事的用法,恐已非唐诗中思妇盼“良人罢远征”,早日归家团聚的本意,而是反其意而用,说关塞无烽燧,朝廷不思北伐。故周济以为“辽阳”数句是“刺晏安江沱,不复北望”(《宋四家词选》)。果真如此,则“泪珠盈睫”和一曲哀音也都该脱开表面的儿女之情而认为是一种“山川满目泪沾衣”的忧国之情的曲折表现。此词用事虽多而不碍抒情,全篇感情仍激越酣畅,很能体现辛词的艺术特色。水 龙 吟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②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③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⑤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⑥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⑦ 。【注释】①赏心亭:在建康(今南京市)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当时名胜,今废。 ②玉簪螺髻:喻山。 ③吴钩:古代吴地所制的一种弯头刀,也泛指刀剑。 ④“休说鲈鱼”三句:晋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遂弃官回家。见《世说新语》。 ⑤“求田问舍”三句:三国时,许氾对刘备说,陈元龙很无礼,他自己睡大床,却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刘对许说,今天下大乱,正应忧国忘家,你却问田求舍,无大志,元龙实在不屑与你谈话;若是我,我会自己睡到百尺楼上,让你睡到地下,岂止上下床的分别而已。见《三国志·陈登传》。 ⑥树犹如此:东晋时桓温北征,路过金城,见前手种柳树皆已十围,慨叹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泫然流泪。见《世说新语》。意即人生易老。 ⑦倩:烦,央求。揾:以物浸水叫揾。这里作揩拭解。【语译】楚地的秋天千里清朗,江水随着蓝天远去,秋色无边无际。眺望远处的峰峦,有的像碧玉簪,有的像青螺髻,它们惹起我无穷的愁和恨。在落日返照的楼台上,在孤飞大雁的叫声里,站立着我这个来江南漫游的客子。我把佩刀抽出来看了又看,万分感慨地拍遍了所有的栏杆,也没有人了解我登临此地的心意。别说我像古人那样思念家乡,想回去吃鲈鱼脍之类的美味佳肴了,你看,尽管西风在吹,我这个张季鹰有没有回家去呢?我若是为了置田买屋,谋求个人家产,只怕见到像刘备那样雄才大略的人,就该羞愧死了。唉,我是可惜这大好时光如流水般的逝去,连无情的树木尚且忧愁风雨的吹打,何况有情的人呢?还是烦谁去叫几个穿红着绿的歌女舞妓来,让她们来替英雄抹去脸上的泪水吧!【赏析】辛弃疾南归初,授江阴签判,任满后,漫游吴、楚。乾道三年(1167),他二十八岁那年秋天,又回到金陵。想到抗金复土的壮志难酬,登上赏心亭,一腔怨恨,满怀牢骚,写成这首传诵数百年的名篇(此词作年,诸家说法不一,详拙著《辛弃疾漫游吴楚考》、《辛弃疾年谱》)。起首两句,写登高遥望,水天一色,意境高远,不但说明这位江南游子,正从楚地漫游归来,更突出作者襟怀高洁,如碧宇清秋。清代谭献《复堂词话》以为这首词有“裂竹之声”,是恰当的比喻。为什么看到远山遥岑,会产生愁恨?为什么他要抚佩剑、拍栏杆,感到无处宣泄心事?只有对作者早年在金人占领区叱咤风云的聚义气概和南归宋室之后几年屈沉下僚的委屈心情有所了解,才能领会爱国词人的牢骚所在。他从金国南归后,从不把家庭放在心上,也不曾有过回乡的念头。下片写莼羹鲈鱼、求田问舍等词句,并非堆砌典故,确是写出了这位青年英雄报国忘家的崇高趣向。三年吴楚漫游期间,他度过许多浪漫的日子,在他那个时候,也只有天涯沦落的“红巾翠袖”,才会为他洒一掬同情之泪。全词意境慷慨悲壮,而又深曲含蓄。在艺术结构上,以上片写登临眺望所见景象及自己抑塞郁愤的情态,用“无人会、登临意”六字过片。下片即承上借用典故申述“登临意”,先从反面排除,然后正面慨叹,遣词藏而不露,用典极其灵活,三次说法语气各不相同,但又都表现了“无人会”的情景,自然地引出末了的意思。因此,结句给读者的感慨也是无尽的。摸 鱼 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①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② 。蛾眉曾有人妒③ 。千金纵买相如赋④ ,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⑤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释】①淳熙己亥: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湖北漕:湖北转运副使。宋代称转运使等为漕官。王正之:王正己,字正之,四明人,当时亦为湖北漕官。小山亭:在湖北漕署官衙内。 ②长门事:参见《贺新郎》(别茂嘉)“长门”注。此藉以自比政治上的失意。准拟佳期:约定了的好日子:也是借喻。 ③“蛾眉”句:指当权者不信任抗金忠义之士。淳熙五年(1178),史浩为右丞相,拜命之初,即将辛弃疾、王希吕两人从在外实掌兵权的职务内调。王希吕亦为南归之士。《离骚》:“众女嫉予之蛾眉兮,谣诼谓予以善淫。” ④“千金”句:陈皇后被弃于长门宫,曾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诉说自己的怨愁,感动武帝,重新得到宠幸。 ⑤玉环:杨贵妃,小字玉环,为唐玄宗所宠,安史乱起,被迫自缢于马嵬坡。飞燕:赵飞燕,为汉成帝所宠,成帝死后,被废自杀。她们生前都善于跳舞。【语译】还能经受得住几次风吹雨打呢?春天又匆匆地归去了。怜惜春光,我常常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现在已落红遍地了呢!春天呀,请你暂且别走,听说芳草都已长满天边,没有回去的路了。我怨恨春天不搭理我,算来只有屋檐下的蜘蛛网整天在黏捕飞絮,想藉此把春天留住。就像当年长门宫里发生的事一样。先前约定的佳期又落空了,曾有人妒忌我的美貌,说了我的坏话。我纵然能送千金给司马相如,我也请他代写一篇赋,向皇帝诉说内心的曲衷,使其能回心转意,但这种情意绵绵的话又如何说得出口呢?你们这些骗得皇帝宠信的人,别又跳又舞地得意得太早了。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最终都化为尘土了吗?多余的忧愁最痛苦了。还是别去靠在高高的栏杆旁罢,将要西沉的太阳正在杨柳如烟最最令人伤心的地方。【赏析】辛弃疾在湖北转运副使任上度过半年,此时,被调为湖南转运副使。虽说不是降官,却依旧不能与安抚使那样的封疆大吏相比,心情是苦闷的,写出来的词自然满怀怨恨。词以一个蛾眉见妒的失宠美人,惋惜年华易逝,青春将老,感叹自己蒙受冷落弃置,而无倾诉满怀愁绪的形式来寄托自己政治上的怨恨愤慨。上片是写怜惜春天逝去,而徒然希望留住春天的心情。这春天既代表着作者年轻有为的韶华岁月、实现平生爱国抱负的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南宋朝廷由主战派(如虞允文)当权的政局和图谋恢复中原的有利形势。词以“更能消”发端,用倒卷逆挽笔法,突兀而起,姿态飞动。故陈廷焯评云:“起处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白雨斋词话》)以下再出“惜春长怕”等句,层层曲折,宛转尽致。“天涯芳草无归路”是痴语,亦情语。唯其情痴,才更显得怨重憾深。“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这也是出于丰富想像的痴心话。蛛网黏住柳絮,在作者看来,这是它在殷勤地挽留春天。这样的企图,当然是可笑的。但借景寄情,正用以自嘲,突出了对春光别去的无可奈何心情。就这样,作者曲折地写出了南宋局势的危急和自己的无能为力。下片通过失宠女子的苦闷独白,写作者希望朝廷信任自己,但他一次次地遭到压抑打击,觉得自己复杂的感情是难以诉说的。想到时势艰虞,他从怨恨转为愤慨,直指那些妒忌他的人同历史上被人们认为是邀宠误国的玉环、飞燕一样,并警告他们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了!那些一时得宠者最后不是都化为尘土了吗?结尾几句回应上片春光迟暮的内容,写斜阳烟柳的衰飒晚景,使人更明确地感到这是象征国势的衰危。作者藉此表明自己最大的忧愁,并非只是个人的仕途得失,而是国家的前途命运。使事用典,都极为自然贴切,全篇能一气贯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孝宗看到此词颇不悦,只为“盛德”,才未加罪。这不过是儒臣的颂圣。如果触及的是最高统治者本身(辛词中未有此例),恐未必有此宽宏大量了。从“蛾眉曾有人妒”的说法看,知作者笔锋所指,还是议和派史浩之流。史浩和他没有个人嫌怨,只是看不起抗金起义的英雄,不放心他独当一面地掌兵权。史浩为右丞相时,曾把辛弃疾从江西安抚使任上拉下来,作者在《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等词中,曾直率地倾诉过怨恨,发过牢骚。此词直接继承了《楚辞》中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的寄托手法,汲取了词史上婉约和豪放两大词派的所长,将其熔铸成一炉,创造了貌似哀怨悱恻、实为慷慨激愤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梁启超云:“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可谓推崇备至。永 遇 乐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④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⑤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⑦ ?【注释】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三国时,孙权建都于此。为江防之战略要地。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为登临之胜地;又名北固楼、北顾亭。 ②“英雄”句:即“英雄孙仲谋无处觅”。孙权,字仲谋,创业于京口,曾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于赤壁。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早年居京口,家贫,后为东晋北府兵将领,曾击败桓玄,任十六州都督,镇守京口,掌东晋大权。先后灭南燕、后燕、蜀、后秦诸国,光复洛阳、长安。官至相国,封宋王,代晋称帝后,改国号为宋。 ④“元嘉”三句:武帝之子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此以元嘉指代文帝。汉武帝时,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封山而还。“封狼居胥”表示要北伐立功。宋文帝听王玄谟陈说北伐策略,以为“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于是命王玄谟攻打滑台。其实他光会说大话。元嘉二十七年(450),北伐一仗,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杀得大败。(见《宋书·王玄谟传》)仓皇北顾:匆忙南逃时回看追敌。 ⑤“四十三年”句: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十月,金主完颜亮渡淮侵宋,耿京随即派贾瑞、辛弃疾等南来与宋廷联络。辛弃疾一行十一人,恰于金兵准备强渡长江,完颜亮被部下射杀,扬州路上一片烽火之时,突过金营,渡江南来。从那年冬天到作者登北固亭的嘉泰四年(1204)秋,恰好四十三年。京口的对江就是扬州的瓜洲渡,故曰:“望中”。 ⑥可堪:怎能。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他杀败王玄谟军后,一直攻到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来,这里建起武帝庙,即佛狸祠。此借佛狸说完颜亮,因其被哗变的部下乱箭射杀于扬州瓜步镇龟山寺。神鸦:啄食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祀时的鼓声。皆指升平热闹景象,说人们忘了金兵南侵至此和中原尚沦于敌手的耻辱。 ⑦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后不被重用,闲居大梁。秦兵围赵,赵王欲起用廉颇,派使者前去探望。廉颇当着使者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能够打仗。但使者得了奸臣郭开贿赂,要他诽谤廉颇,便报告说:“廉将军年纪虽老,饭量倒还不错,只是与我座谈一阵工夫,就登厕拉了三次屎。”赵王以为廉颇年老不中用了,便没有起用他。(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作者用以自比。【语译】江山千古长存,但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寻找了。六朝的歌舞楼台,风流繁华,总经不起历史的风吹雨打,全都化为乌有了。斜阳照在草丛树木上,极平常的街坊巷里,人们说,这里是从前宋武帝刘裕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相当年,他带领着精强的兵马,万里北征,气吞山河,所向无敌,勇猛如虎。可是宋文帝刘义隆却冒冒失失地想学汉代霍去病那样北伐立功,封狼居胥山而还。结果只落得全军溃败,仓皇南逃。四十三年过去了,我在眺望对岸时,依旧清楚地记得那时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情景。怎能回想,完颜亮兵马铁蹄践踏过的耻辱的地方,如今居然是祭祀不绝,乌鸦争食,社鼓冬冬,一片升平热闹气象!还能靠谁来过问我这个已经老了的廉颇,现在饭量如何,还能打仗吗?【赏析】辛弃疾在瓢泉过了八年闲居生活之后,被韩侂胄起用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三月,调任为镇江知府。这里隔江与扬州遥对,为江防要冲,战略重地。其时韩方倡议伐金,这当然符合辛平生雪耻复国的志愿。但他不赞同打无准备之仗,认为在政治、军事上必先有所作为。就在任上招壮丁、制军服,派间谍、收情报,为伐金作积极准备。无奈韩侂胄集团政治腐败,奢靡逸乐,很不振作。辛弃疾看在眼里,忧在心头。秋天,他登上北固亭,感慨万端地写下了这篇“怀古”名作。词以孙权、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的业绩为主,组成上片。叹英雄千古难再,奢华的帝王生活经不起时代风雨的洗刷;衡门陋巷,不妨碍伟大事业。这是对韩侂胄有力的讽规。下片追述刘义隆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冒失用兵,结果滑台大败,只落得仓皇北顾,草木皆兵。这一历史教训,作者用单刀直入的手法,只消简短三句十四个字,就概括无遗。宋末词人岳珂、刘克庄都以为稼轩词用事太多是一病,没有看到这里用事的必要、切贴、含义深远,它正是“材富则约以用之”(沈祥龙《论词随笔》)的压缩手法。没有语言艺术的高度修养是做不到的。接着,作者用“望中犹记”一句勾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难忘的历史:其中包含着完颜亮南侵,在扬州被哗变部下所杀;作者一行突过敌营的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从作者二十二岁初次渡江南来,到登楼写词时六十五岁恰是四十三年。记述年份并非光为了点明史事,更是慨叹抗金的大好时机轻轻错过。完颜亮十一月二十七日被杀,宋高宗赵构三十日就接受金人和议,让慌乱无主、经不起宋军反攻的金兵,全数撤退,以此继续保持苟安江南的局面。直到如今,还是社鼓神鸦,粉饰太平,真是不堪回首啊!作者在任上积极协助备战,但因不与当局同流合污,却不被重视。因而词的结尾用廉颇故事深致愤慨。岂止不被重视而已,这首词写作后半年,开禧元年(1205)三月,作者就在京口被降官。六月,被免官,七月,便奉祠归铅山闲居终老了。明代杨慎《升庵词话》云:“辛词当以京口北固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清代田同之《西圃词说》云:“稼轩词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为最。”细读此词,知前人之推重是有道理的。木兰花慢辛弃疾滁州送范倅①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② ,夜深儿女灯前③ 。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④ ,留教视草⑤ ,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 酒只依然⑥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⑦ 。【注释】①范倅:指范昂。倅,副职之称。范昂乾道六年任滁州通判(见《滁州府志》),八年(1172)秋离任(见《宋会要》)。辛弃疾在滁州知府任上。 ②莼鲈:见前《水龙吟》“鲈鱼堪脍”注。 ③“夜深”句:黄庭坚《寄叔父夷仲》诗:“儿女灯前语夜深。” ④承明:班固《西都赋》:“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⑤视草:为皇帝草拟或修改制诰之稿。 ⑥愁肠 酒:唐韩偓《有忆》诗:“愁肠 酒人千里。” ,音替,困也。 ⑦“目断”二句:《战国策·楚策》:“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君引弓虚发而射鸟。’……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烈而高飞,故疮陨也。’”【语译】人上了年纪,兴致就减退了,面对送别的酒宴,心里总害怕时光流逝。况且屈指一算,中秋已近,美好的圆月,却不能照着人的团圆。这些事,无情的流水都不管,它与西风一道,只管把归去的船只送走。晚秋季节,您离任而去的船行于江上,恰似为莼羹、鲈鱼脍而回家的张翰,可以品尝到家乡的美味了;到家以后,又可以与儿女们灯前团聚长谈,直至深夜。您甚至不必更换旅途的衣衫,便可以去朝见皇帝了,朝廷里正非常需要人才呢。我想您会在夜半时分,还被留在承明庐里,为皇帝起草诏书,然后又派您去筹划边防军务事宜的。京城里的老朋友如果问起我来,您就说,他还是借酒浇愁的老样子。我极目远望那秋天高空中飞下的大雁,乘着醉意时时拉响弓弦,仿佛自己也能像古人那样,一响空弦而惊落飞雁似的。【赏析】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在滁州知府任上,才三十三岁,但他南归已整整十个年头了。范昂当时为滁州通判,是行政首长知府的副职,中秋前,他离任南归,作者写词送他。半年前的清明,作者另有一首“寿范倅”的《感皇恩》词,有“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等语,“三山”不是镇江,福州或山东都有的地名,而是传说中东海上的三座仙山,用指“东南形胜”、“自古繁华”的神仙境界似的临安(杭州),白居易有“蓬莱宫在水中央”诗句,辛词也说“是当年玉斧削方壶”,今西湖中岛屿尚称“小瀛洲”。杭州以“三秋桂子”闻名,宋之问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句。范昂既将于秋天离任归杭,故曰:“明日天香襟袖”。结合此词劝他“征衫便好去朝天”,可知范昂的家就在临安,只是除两首词所提到的外,他的事历,别无可考。上片写自己送别伤离心情和归者得聚的天伦之乐。古人动辄称“老”,尤其在心情欠佳的时候;其实并不老,只是相对自己更年轻时而言。这里说随着年岁增长,对生活与前途的乐趣与进取心已大大减退了,所以既容易感伤离别、嗟叹岁月无情(如接着所说),也容易发牢骚、颓丧(如末了所说)。这起头五字就定下了全篇的基调。从送别来说,“怯流年”是恨与友人相聚短暂,所以又深憾中秋将至,却不能一起度过。就此点清送别时间。“十分”是说月满月圆,更衬出人事的不圆满。现实“无情”,却归之于“水”,怨其“都不管”人间憾恨,将理性语变作痴情话,才是诗。水非但不管,反而与西风一道助行人离去,又深一层写怨恨和惆怅,同时交待清友人此去,是沿江向东南回家。送别者的心情写够了,就转到说行者:此去不错,既能享受到家乡美味,又能与亲人团聚,这也是赠别之作应有之义。两句用诗词修辞上的特殊句式——无谓句作对仗,劲健洗练,词意蕴蓄。下片从仕途上慰勉友人,此去朝廷必另委重任,而自己却仍留在滁州过借酒浇愁的生活。换头句劝其抓紧时机去朝廷候命,连“征衫”也都不必更换,估计必能受到重用,用冠冕堂皇的话说,就是“玉殿正思贤”。结合给范昂的另一首词看,正好说明他家在临安。“想夜半”三句,非有实据而言,是虚说,故用一“想”字。作者尽量往好处说友人可能受到的宠信殊荣,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本人愿望的反映。“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因其有文才;“却遣筹边”,因其有韬略。在作者看来,这些都是最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再折回说自己,以呼应发端。“长安”二句,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同一机杼。差别只在一说宦情淡薄,一说愁绪难排。结两句话用典故而变化了原意,说自己醉时往往徒有壮心。惊雁落空弦,本古代富于奇妙想像的传说,非真能如此。故在极远处所见之“秋霄落雁”,也只如同说“平沙落雁”“沉鱼落雁”那样,是说雁儿飞下,并非射下、陨落。作者不过是见雁落而引发了思射之心:既然古人能响空弦而惊落飞禽,我何不也试试膂力,不知能如此否。此正醉里勃发之壮心也。“醉来”二字,紧承“愁肠 酒”,也远应“对别酒”。至此,我们方始明白,原来作者之苦闷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祝英台近辛弃疾晚  春宝钗分① ,桃叶渡② ,烟柳暗南浦③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④ ,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7
正序
倒序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3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4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5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6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7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8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9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0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1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2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3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4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5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6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7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8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9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0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1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2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3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4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5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6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