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2

【注释】①妙手解连环:《战国策》故事:秦王遣使者送玉连环给齐王,说齐国聪明人很多,能解开它吗?齐王后用铁椎将连环击破,对秦使者说,已经解开了。 ②燕子楼空:盼盼重旧情,主人殁,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嫁。此反用故事。参见苏轼《永遇乐》词题注。 ③红药:红芍药花。 ④杜若:芳香花草名。《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⑤“水驿”二句:《荆州记》:陆凯自江南寄梅花至长安,给好友范晔,并赠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语译】心中的怨恨无处寄托。可叹情人与我断绝了联系,书信与消息都渺不可期。纵然有妙手能像解开玉连环那样想出办法来,但往昔的欢乐已如风雨过去,云雾消散,再也无法找回。燕子楼中已没有佳人,只有静静地躺在架上的琴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想那楼前她从前亲手栽满的红芍药花,也都根移叶换,改变原来的面目了吧!平岸边小洲上已生出可采来赠人的香花杜若,可是她在哪里呢?料想船已停泊在不知何处的港湾,而人恐怕已远在天边了吧。我徒然还记得当初曾有过情书往来,现在只待把那些胡说八道的话都拿来一齐烧掉。水边的驿站春天已回来了,我总还盼着她能给我寄一枝江南的梅花。我这一生大不了对着花、对着酒,为她而不断流泪好了!【赏析】词牌《解连环》在这首词中,可以起到题目作用:原来的情人走了,音信全无,关系断了,可自己对她的感情却断不了,觉得一腔怨恨,无可依托,想解开这段情结,竟同要解开玉连环一样困难。这是一层意思。历史上有过解玉连环的故事,那就是齐王后索性用铁椎将它击破。这不是也有点像她的所为,干脆一走了之,来个“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吗?所以不免要感慨往昔的情谊和欢乐,竟“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了。这就是所谓“怨怀”,又是另一层意思。“燕子楼”二句,也耐人寻味。两情相得之时,必有过山盟海誓,女的或以终身厮守相许,倒颇像有燕子楼盼盼之志,可是结果呢?人去楼空,连当时相娱传情的琴瑟,也尘埃漠漠,弃置不弹了。往事岂堪回首。刘禹锡因玄都观桃树无存而兴叹;这里借“手种红药”之“移根换叶”而寄慨,都是说世事变化之大,不知人归何处。现在连一点可睹物思人的遗迹也消失殆尽了,感慨又深了一层。所写楼内庭前情景,是出于想像的虚拟之笔,故句中有一“想”字,所以是用景语来抒情。因“红药”而引出“汀洲渐生杜若”。点明是“春回”季节。“汀洲”表明去者是从水路乘“舟”走的,故下文又言“水驿”;而这里很明显的是用《楚辞》“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远者”意,一则说本欲采之以相赠,怎奈情人一去,杳如黄鹤;二则又为后面盼着她尚念旧情,能托驿使寄来“江南梅萼”伏笔。“当日音书”,自然会有许多密意浓情,但今日回想起来,都成了“闲语闲言”、“待总烧却”的连篇废话了。怨怼之情,溢于言表。颇似汉乐府《有所思》中将情人馈赠之物“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的决绝态度。倘真能决绝,就不是解连环了。内心经一番挣扎,情丝难断,依然纠缠,摆脱不开。所以又一转折,话软下来了,幻想着尚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一点精神上的慰藉,哪怕自己见到所寄梅花,反而更伤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也就认了。感情的玉连环终于没有能解得开。拜星月慢周邦彦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①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② ,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③ 。谁知道、自到瑶台畔④ 。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注释】①秋娘:妓女通用名。参见前《瑞龙吟》注。 ②水盼兰情:眼明如水,情幽似兰。唐韩琮《春愁》诗:“吴鱼岭雁无消息,水盼兰情别来久。” ③“画图”句:杜甫《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 ④瑶台:仙境,美丽的仙女所居。【语译】打更声催促着夜色来临,露水收起了街上的灰尘,昏暗的月光照见幽静的小小曲坊。栏杆旁种着翠竹,纸窗内映着灯光,我认识这就是秋稂的庭院。在欢笑中,我遇见了她,仿佛觉得是琼枝和玉树靠在一起,光彩照人,又像见了暖和的阳光、明丽的彩霞。水波似的媚眼,幽兰般的性情,总之,是我平生极少见到过的绝色佳人。在此之前,我曾从图画中见过她满面春风的模样。谁想到居然能亲自来到这美丽天仙的居处。云雨巫山梦里,我眷恋她的温柔体贴;卷地风来,忽然吹散,我又痛苦不已。心想如今我竟寄宿在如此荒僻、寒冷而又无人的馆舍里,门户重重关闭,破败的墙脚下,只有秋虫在声声叹息。如何是好,我心头总是有一缕相思,虽两地间有许多溪山,也不能把它隔断。【赏析】这一首也是思念情人的词,但没有一句责怪对方的话,有的只是她留在自己记忆中的难忘的印象。前半首全用来写他们的相逢,有关的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在一个夜色朦胧、月光昏暗的晚上。“夜色催更,清尘收露”是倒装句,即“更催夜色,露收清尘”。曲坊,是当时妓女聚居之处,亦即所谓“秋娘庭院”。这儿,槛栏旁种着竹,窗子内亮着灯,是他曾经来过的、认识的地方。但是他与意中人却是初次“相遇”,而且一见倾心。“笑”字可由你想像。“似觉”二句,写她光彩照人,自己为之目炫神摇,连用几个比喻,与开头写一路来时的夜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以见自己的心灵受到震撼。“水盼兰情”是说她眼如秋波,顾盼动人;性情可爱,幽静似兰。这是细写。然后总评一句:“总平生稀见”,将上述的绝色姿容的正面描写束住。以上本是回忆中情景,按一般写法,下片开头便转至眼前。谁知此词不然,又用“画图中、旧识春风面”,再接再厉向前追溯,说未遇前已从画中见过她的倩影。这就成了回忆中的回忆,结构奇崛。故周济云:“全是追思,却纯用实写。但读前半阕,几疑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跌宕之,他人万万无此力量。”(《宋四家词选》)“谁知道、自到瑶台畔”再钩转到遇见时的情景来。有前一句仰慕已久的意思作衬垫,更突出相逢的欣喜庆幸,故疑身入瑶台仙境。然后说到“眷恋”欢聚之乐,“苦”于匆匆离散。因以,“雨润云温”表欢情,故用“惊风吹散”说分别。比喻借代,前后一致。这以后才真正回到眼前景象来。写自处孤馆的凄清,反用一“念”字,是自忖自怜的意思。卓人月云:“虫曰‘叹’,奇。实甫草桥店(《西厢记》)张生梦莺莺处)许多铺写,当为此一字屈首。”(《词统》)其实说虫鸣似叹息诗文中已有,如欧阳修《秋声赋》结语云:“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但在词中自是连用得好。结句嗟叹“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虽十分感伤,却怨而不怒,颇有温柔敦厚之致。关 河 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语译】秋日里天空阴霾,有时也放晴,渐渐地快到傍晚,整个庭院都变得凄凄冷冷。我久立着倾听那带寒意的秋声,云雾深处,连大雁的影子也见不到。更鼓已深,人不在,留下一片寂静,只有照着四壁的孤灯与我作伴。酒已全醒了,这漫长的秋夜将如何消磨呢?【赏析】这首小令写自己在秋天的夜晚,因孤独而产生的寂寞凄怆心情。前四句写的是白天向晚时分。天气阴晴不定,暮色渐至,此时,孤居的人最易触动愁绪。但词人不直说自己心情如何,只描写客观环境给自己的感受。“变一庭凄冷”,使人仿佛也同历此境。“寒声”,即秋声,是寒秋季节中包括风声、雁声、虫声等等在内的声音的总称。“伫听”二字,写出人正处于寻寻觅觅的无聊状态。由听而到望,唯见暮云深沉,连飞过的大雁都看不到。“无雁影”,同时又暗示有人一去而杳无音信。后四句写的已是深夜景象,故先用“更深”二字点出。“人去”二字说明了所以孤寂烦愁的原因,这“人”,多半就是情人。人去楼空,又在深更半夜,所以更觉“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以荧荧一点青灯照壁,渲染出自己形影相吊的孤寂处境。那么,何不沉睡醉乡以消愁呢?词人说,也曾举杯消愁来的,无奈此时“酒已都醒”,再也不能成眠了。至此,方知前两句写的,原来是酒醒后的见闻感受。从“向暝”到“更深”,这段时间好像未写,却于此补明。末以问句加强感叹语气,把难挨过漫漫长夜的愁绪推向高潮。绮 寮 怨周邦彦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① 。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②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注释】①杨琼:唐圭璋笺:“陈(元龙)注《片玉集》:‘杨琼事未详。’白居易诗:‘就中犹有杨琼在,堪上东山伴谢公。’” ②渭城:指王维《渭城曲》,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语译】上马离去时带着醉意,要人扶持,晓风吹面,酒也未醒。碧瓦红檐的建筑沿途映在水边,我忽然在垂柳的掩映中看见那渡口的亭子,当年我曾在这破败的墙壁上题过字,现在这墙已结满蜘蛛网,淡淡的墨迹上长出青青的苔斑。我想到自从离开此地,岁月如流,已过了许多年。于是在亭前久久徘徊,愁思满怀,叹息不已。我一直向前走呀走的,也懒得去打听路程。江陵之事,已成陈迹,又何曾再去向人询问。那首老歌曲,调子十分凄清,现在还能跟谁在一起皱着愁眉共同聆听呢?如果饮酒时老朋友还在,他想念我,最情深意厚了,哪里还用得着唱“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渭城曲》,以至歌声未完,眼泪倒先流下来了呢?【赏析】词写人生易散、岁月无情而引起的哀愁。“上马人扶残醉”,开头就写自己离亲友上路,大概在饯别的宴会上多喝了几杯,以至醉意未消,立足不稳,上马也须人扶。远行总是赶早,由“晓风”点出;人在马背上,犹自醉兀兀,固然是多饮所致,但也未必没有情绪因素在。由沿途水边“翠瓦朱檐”引出“乍见津亭”,因记当年题壁事。然亭内蛛丝黏壁,苔痕侵字,无复当时旧貌;于是徘徊良久,愁思盈怀,感叹“岁月如流”。换头“去去”句,言愁思在心,“倦寻路程”,信马而行。“旧事”如烟,何须再问。唯“旧曲”当时曾与“故人”共赏,而今独自听此“凄清”哀音,徒有敛眉而已。“尊前”句以下,至终结,用王维《渭城曲》句意也别出心裁。“尊前”二字为关合“劝君更尽一杯酒”而用;“故人如在”,即王维诗“无故人”意。明明是“无”,却偏从“如在”设词,又加入“想念我、最关情”六字,限制“故人”含义;意谓若有这样的人在,则“把酒何须听渭城”,又何至于歌未尽而泪先流呢?说来说去,还是此去途中,更无亲近之人,念之不觉泪为之零矣!尉 迟 杯周邦彦离  恨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烟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① 。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② ,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注释】①“无情画舸”数句:宋初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又苏轼《虞美人》词:“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②“冶叶倡条”句:以柳为喻,指艺妓都相识。“倡”通“娼”。李商隐《燕台四首·春》诗:“冶叶倡条遍相识。”【语译】隋堤路上,天色渐晚,沉沉暮霭已包围着烟濛濛的柳树。当我去河桥深处的船上过夜时,浅灰色的月光已笼罩在水边的沙滩上了。这画船也真无情,它根本不管前面的塘浦是一大片烟波,只等喝醉了的旅客拥着厚厚的被子进入梦乡,便载着人们离别的怨恨,开船回到江南去了。我回想以往在京城客居的日子,常常与女伴们在疏林下偎依,在小槛旁欢会。曲坊里的艺妓我都熟识,一直看惯了她们戴着珠翠唱歌跳舞。现在倒好,却往一路只见渔家村庄和水边驿站的地方去;我度夜如年,只好燃起炉香,独个儿自言自语。有谁想到我如此无聊,总凝神遐想,连做梦也与那些女伴在一起呢?【赏析】这首词记述作者离别汴京、前往江南途中,因眷恋京华游冶生活而产生的忧伤心情。周邦彦三十二岁那年,曾自京师“出教授庐州(今安徽合肥)”,故有研究者以为词当作于此时。上片写离京情景,其实是别后的回忆,只是用了实写,叙来很像是眼前事,美成词惯于用此。首言“隋堤”,点汴京,又带出“烟树”,即杨柳,用以寄托离恨;加之已“渐日晚,密霭生”,自然更增愁绪。接写别宴散而上船候发,故曰“还宿河桥深处”。其时已“阴阴淡月笼沙”,朦胧月色,照见沙滩,景色凄清一片。人醉眠未醒,船已冲烟波而去。这里用郑文宝诗意而重铸,恰如己出。作者是钱塘(杭州)人,自汴京到庐州,正好由北向南,是往家乡去的方向,故曰“归去”。他这次离京,仕途挫折倒并不在意,毕竟是才过“而立”之年不久的人,却舍不得他已过惯了的大都市风月繁华生活。这是他产生“离恨”的真正原因。下片即就此发挥,上片先一点题意结住。换头过片用“因思”二字领起,写旧时作客京华境况。时间上更向早推,又是回忆之中的倒溯,“长偎傍”二句,有人在前三字后点断,将“疏林”二字属下句。陈洵云:“‘长偎傍’九字,红友谓于‘傍’字豆,正可不必。‘偎傍疏林’与‘小槛欢聚’是搓挪对(按:句中字错互成对,又称“错对”)。‘冶叶倡条’、‘珠歌翠舞’,‘俱相识’、‘仍惯见’,皆如此法。”(《海绡说词》)说得有理。这几句说的是他以往朝朝暮暮与舞妓歌女相狎为伴的生活。在今天看来,自可责其放荡,然当时社会,文人风气如此,美成直言不讳,也不能不说还是真诚坦率的。这以后才转到“如今”,“渔村水驿”,画舸南行中所见之景,与“旧客京华”作反照,“夜如岁,焚香独自语”,则竭力描画自己难耐凄凉的情态。结尾说梦中都不忘“鸳侣”,更率直无遮饰。对此,周济说它“一结拙甚”(《宋四家词选》),谭献说它“收处率意”(《谭评词辨》),都未必是褒,却颇有见地。我们正不必定把一览无余说成是大巧若拙。西  河周邦彦金陵怀古佳丽地① ,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② ,髻鬟对起③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谁系④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⑤ ,伤心东望淮水⑥ 。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⑦ 。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注释】①佳丽地: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②山围故国: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词中几处用此。 ③髻鬟:喻青山。 ④莫愁艇子: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莫愁,南朝女子名。石城,原指郢州(在湖北省)之石城,讹传为金陵石头城,金陵遂有莫愁之传说,今南京有莫愁湖。 ⑤女墙:城垛子,即城墙上凹凸的矮墙。 ⑥淮水:指秦淮河。 ⑦王谢:东晋两大世族。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词此句后数句都用此。【语译】这是江南繁华美丽的地方,南朝的种种盛况,谁还记得?故都四围山色,清江环绕,两岸峰峦如双鬟对峙。怒涛寂寞地拍打着孤城,风帆桅樯远远地驶向天边。绝壁上的树,还是紧挨山崖倒挂着,不知谁将莫愁女乘坐过的小艇系在岸边。这里空留下历代陈迹,草木郁郁苍苍,古老的营垒一半被掩埋在云雾里。深夜,月儿从城墙上过来,伤心地望着东面的秦淮河。这是哪儿的市街呀,酒旗招客,戏鼓冬冬?我仿佛能想像出当年王、谢两大家族在这儿聚居的景象。燕子可不知道如今是何朝何代,只管飞向里巷间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彼此叽叽喳喳,它们在夕阳下相对着好像在谈论世上兴亡的事情。【赏析】“金陵帝王州”,怀古之作特多。前已见王安石《桂枝香》,其他作此的题词人还很多。在周邦彦之前,王安石所作自可称得上“绝唱”,有了这首《西河》,如沈际飞所云“介甫《桂枝香》独步不得”。(《草堂诗余正集》)这个题目似乎都表现或涉及兴亡之感,然同样主题,在不同作者笔下,却可以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所以王安石是王安石,周邦彦是周邦彦,在艺术表现上,彼此并不雷同。清真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的特点在此词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故评此词,许昂霄称其“隐括唐句,浑然天成”。(《词综偶评》)梁启超则云:“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读此词,可见此中三昧。”(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此词的主干是隐括刘禹锡《金陵五题》中两首绝句而成的。一二叠隐括《石头城》;第三叠隐括《乌衣巷》;而第一叠起结,又参用了谢朓诗语诗意,结句“风樯遥度天际”,可视作是小谢“天际识归舟”名句的变化。应该说明的是这种隐括手法,对词来说,不但不算抄袭,恰恰是词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特有的表现形式。隐括得好,便能得到赞赏。一叠写山川形势。先总说两句金陵的“地”和“事”,它“盛”于“南朝”,而早成陈迹,故用“谁记”。接着便将刘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二句重新镕铸,于描写山水处,稍加拓展,如“髻鬟”说山,“风樯”说水。二叠写旧时遗迹。多用局部之景,且句句不脱今昔之感。如临江之峭壁断崖,前人诗文常有描写,这里就用一“犹”字;写水上“艇子”,“莫愁”是昔,“谁系”说今;故垒令人想起当年战事,云雾半掩则是此日所见,如此等等。写水写山,有分有合。借刘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结,用“伤心”二字强化感慨。三叠写市井人家。有实有虚。“酒旗戏鼓”是望中所见所闻,是实景;以“甚处市”一问,过片转景。以下用“想依稀”开头,虚写,隐括刘诗,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二句为主,也取“乌衣巷口夕阳斜”句之衰景,配合刘诗中不曾写而又是从其诗意中申发出来的双燕相对语作结,道出“兴亡”二字,点醒全篇主旨,推陈出新,最为成功。瑞 鹤 仙周邦彦悄郊原带郭① 。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栏角② 。凌波步弱③ ,过短亭、何用素约④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⑤ 。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⑥ 。【注释】①郭:外城。 ②栏角:指城角。 ③凌波:形容步子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④短亭:古时郊外的路上设亭舍,供行客休息,亭与亭之间距离不一,故有长短之分,所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素约:原先约定。 ⑤惊飙:惊人的暴风。 ⑥洞天: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多借以指妓女住处。【语译】郊原与外城相连,静悄悄的。道路漫长,客人离去了,车后扬起一片漠漠的尘土。西斜的太阳映照着山冈,落了下去,红色的余晖收敛时,还眷恋着那孤城的檐角。她移动轻盈的小步,经过路边的亭舍与我相遇,这哪里用得着预先约定。此时,有宛转啼叫的黄莺儿劝我:还是重新解开绣鞍,下马来缓酌慢饮美酒吧。我记不得回来的时间是早是晚,是谁扶我上马的,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睡在红楼绣阁里了。突然一阵吓人的狂风吹来,掀动帘幕。我起来带着残余的醉意,到红芍药花前,绕着它走来走去。叹息西园里的花已盛开,茂密得几无空地,为什么这东风又偏要恶作剧地来摧残它呢?任凭流水般的时光飞逝而去好了,我还是为自己能在这神仙窟里得到乐趣而感到庆幸。【赏析】王明清《玉照新志》曾述此词“本事”,谓是美成梦中所作,觉后犹能全记,初不详其所谓,未几,方腊乱起,仓皇出走,途逢乡人之侍儿,小饮酒家,归卧小寺经阁,后得领宫观,挈家以往,所遭一如词中情境云云。此说不免又属附会。就词本身而论,写的只是某日傍晚,作者送客后,途遇一女子,邀饮于短亭,醉宿其朱阁的一段经历,并借此寄托一点流光易逝,行乐及春的感想。发端三句说送走了客人。“郊原带郭”,是所在之地;着一“悄”字,写出四围空旷无人。由“行路永”带出“车尘漠漠”,说“客去”时自己的怅望。“斜阳”三句,则借落日犹恋城角的晚景,烘染自己依依而又孤寂的心情。“孤城”应“郭”。“凌波”句陡接;“过短亭,何用素约”,写不期而遇。有“短亭”二字,更明确了,这是在送客后碰见了一位凌波仙子似的女子——多半原来就相好的。“何用”二字,又透出内心的欣然自得。“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者,并非另有其人,应即此女,无非形容她说起话来,“宛转流莺语细”罢了;或者竟当作实指鸟儿亦无不可,说自己听得黄莺啼鸣而觉春光大好,正应下马暂留,与佳人共酌春醪。情绪由大落而大起。过片不直承“春酌”,而写醉眠醒后的惊讶心态:哎哟,怎么自己睡在“朱阁”里呢?昨晚不是在“郊原”的“短亭”里饮酒的吗?后来呢?已“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了。用的是倒折手法。至“扶残醉”才点出“醉”字来。“惊飙动幕”,是起来至“西园”“绕红药”的原因,也是叹息花深又被吹落的依据,即周济所谓“‘惊飙’句倒插‘东风’”(《宋四家词选》)。客去不可留,夕阳西下不可留,“花深无地”之美景亦不可留,岂人生乐事、青春岁月之可久留乎?所以只好得过且过,不管“流光过却”,以能及时享一夜“洞天”之乐而自慰。“洞天”亦即“朱阁”。在庆幸语的背后,完全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浪淘沙慢周邦彦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① ,东门帐饮乍阕②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③ 、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④ ?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⑤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⑥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注释】①脂车:涂好油脂的车,以脂涂车辖,减少转轴的摩擦力。 ②东门帐饮:汉朝疏广辞官归里,公卿大夫供帐设宴,饯行于东都门外。阕:终了。 ③红泪:妆泪。蜀妓灼灼以软绡聚红泪寄裴质。见《丽情集》。 ④汉浦:又称“汉皋”,相传周代郑交甫于此遇二游女,解佩珠以赠。 ⑤连环解:以击破连环的办法解开它,喻情断,“旧香顿歇”。参见前《解连环》注。 ⑥琼壶敲尽缺:晋王敦酒后,咏曹操乐府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玉唾壶为节拍,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语译】拂晓时天空布满阴霾,寒霜使岸边的草色失去了苍翠,城头的矮墙隐没在朝雾中。南郊路上,车子已涂上润滑油,等待出发,都门外的饯行宴会刚刚结束。那正是拂面柳条已能拿来编织的季节,她抹去带胭脂的泪水,亲自用白玉般的纤手折下柳枝相赠。我想到眼前就是曾与她相遇的地方,从这儿离去的大雁,也不知飞往哪里?已经好久了,她音信全无。我对她的情意实在深切。眺望中,只觉得彼此相隔地远天阔。在露冷风清已没有人的时候,心不安宁,夜不成寐,听到的只是那给人寒意的漏声幽咽。我叹息所有的事情中最难忘却的,只有这轻率的离别。绿玉杯中酒尚未干,就请飘浮的孤云,为我挽留住这西楼上的残月吧!她留下的丝罗衣带褪了光彩,有着花纹的锦被也叠起不用;玉连环已捶碎,旧日的香气顿时消失。哀怨的歌儿再也唱不完,打拍子,把玉唾壶敲得尽是缺口。我恨春天逝去,也不给人以佳期,只是玩弄着夜色,徒然地留下了满地的梨花瓣,看去好像覆盖着一层白雪。【赏析】这也是一首离别词,远离而去的当是作者的情人,所以又以写相思怨恨为主。词分三叠,一叠除最后两句外,写分别时的情景;二三叠则写因别后音信断绝而引起的烦恼。“昼阴重”三句,先说时、地、环境,借景物透露心情。“晓”来有“霜”、“雾”,“岸草”、“城堞”,知已在郊外;“重”、“凋”、“隐”等字,也可窥见心绪的抑压沉重。“南陌”二句,点明送别情事,且已到将分手时刻。行人似去南方,居者以“东门帐饮”看,当在京师。“正拂面”二句又点出是暮春季节,玉人掩泪,亲折柳枝,知远行者是一位佳人,她与作者有难舍难分的关系。以上是别后的回忆,“念汉浦”以下才是此日情景。“汉浦”乃用郑交甫遇游女解佩相赠故事,借指与佳人初会结交之地,即送别之京师,非实指汉皋(今湖北襄阳)其地。见“离鸿”不知飞往何地,而想到离人,想到传书,这才说“经时信音绝”,五字是全词的关键,用逆挽,作二三叠抒发怨情的依据。换头“情切”二字一顿,简捷。“望中”句承“离鸿”,说白昼只此一句。以下用一“向”字转说夜间,这是离情别恨更难忍受的时刻。心潮起伏,故听“寒漏”而不寐;春宵寂寞,唯举“翠尊”而独酌。中间插入“嗟万事”九字以感慨,更显得“轻别”二字包含着身受其苦后的悔恨。欲“凭断云”邀“西楼残月”同饮,既写凄然无聊,也见残夜将尽。三叠词情激烈,以解连环说对方决绝无情,以击唾壶状自身冲动情绪,怨恨之深,从所用典故可见。最后以“春去”难留,“空余满地梨花雪”作结,无情之景语又反照送别时“拂面垂杨”之多情,读之令人感喟不已。陈廷焯评此词云:“上二叠写别离之苦,如‘掩红泪,玉手亲折’等句,故作琐碎之笔;至末段,蓄势在后,骤雨飘风,不可遏抑。歌至曲终,觉万汇哀鸣,天地变色,老杜所谓‘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也。”(《白雨斋词话》)对此极加赞赏。应 天 长周邦彦寒  食条风布暖① ,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② ,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苑芸香③ ,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④ ,郊外驻油壁⑤ 。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⑥ 。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注释】①条风:春天的东北风。也称“调风”“融风”。 ②社前客:指燕。在立春、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祭社神的节日,称春社、秋社,燕子春社前后来,秋社前后去。 ③芸香:芸为香草,可避蠹鱼。此泛指花香。 ④邂逅:不期而遇。 ⑤油壁:指油壁车,车壁以油涂饰,故名;多指女子所乘的车。古乐府《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⑥“又见”二句: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当时寒食节宫中以烛火赐近臣。【语译】东北风散发着温暖,迷蒙的雾逗弄晴天,池塘亭台处处充满春色。正值夜间堂前无月的日子,不举火的寒食节更显得沉沉幽暗。屋梁上的燕子是从前社日的来客,它们好像在笑我闭门对这寂寥的境况发愁。花瓣乱飞处,隔着园林可闻到香气,落红满地狼藉。我永远记得我们凑巧在郊外遇见的那一回,你为我停下了油壁车。现在又到了寒食,又看见唐诗中所说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景象了。到处是青青芳草,我们走过的那条路怕都认不出了罢!我真想强迫自己带上酒,再去细细地寻找以前我们游乐的痕迹。市桥远处、柳树底下的那户人家,我还认识。【赏析】寒食清明,人们纷纷外出郊游踏青。大概就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曾邂逅了一位使他难忘的女子。来年同一时节,他孤居寂寞,回想起这件事来了。当然,除了惆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词即通过此事写寒食。上片写时逢寒食,独自闭门无聊。“条风”三句,说天气晴暖,春色正浓。是下文燕子“笑我闭门愁寂”而不出门游览的根据;同时“已将后阕游兴之神摄起”(陈洵《海绡说词》)。“夜堂无月,沉沉暗”,是在室中所见,写心里不痛快,故不免有所抱怨,情绪亦同此幽暗。同时借“无月”写出寒食禁火特点,为下片见侯门第宅“传烛飞烟”作对衬。梁燕成双,对之感触,自不待言;即闻啾啾叫声而疑其“笑我”,也是一种自嘲心态的反应。然后以“乱花”“满地狼藉”,一抒对青春在寂寞无聊中虚掷的惋惜。下片回忆去年情事,抒发内心所思。“长记”,见所留印象之深刻。写旧事只“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九字,他们是共饮酒家呢,还是携手花间,当时的种种情景,一概不写,凭读者想像;油壁香车,令人记起《苏小小歌》,则两情“结同心”之类事,已在情理之中。“又见”二字钩转至今日,也由此而知事情正好在去年寒食清明时,当时也曾见宫中使者分赐蜡烛,使烟火传送到五侯之宅,所以说“又”。然后想再出游,寻前迹。“青青草”数句,理解为实写固可,但作为虚笔,写内心愿望更好,结构上前后因此有照应。故陈洵云:“后阕全是闭门中设想。‘强载酒,细寻前迹’,言意欲如此也。”“寻”的结果如何呢?“青青草,迷路陌”。将所寻不见之意倒置在前,反剔而出。健笔巧运,变幻莫测。当然草长路迷,也不至于什么都“迷”,故结句说,那“柳下人家”还是记得的。迷惑之中,又有清醒。夜 游 宫周邦彦叶下斜阳照水,① 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②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③ ,书一纸?【注释】①叶下:叶落。 ②酸风射眸子:冷风刺目而觉酸楚。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 ③萧娘:唐代作女子的泛称,犹称男子为“萧郎”。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语译】树叶飘零,斜阳照着河水,水面卷起轻浪,深沉地流向远方。站在桥头,冷风刺眼而觉酸楚。我站立了好久,望着那傍晚时分灯火辉煌的街市。在古老房屋的寒窗里,倾听着井栏边梧桐叶子被吹落下来的声音。我并不留恋这单薄的被子,一而再地起来;有谁知道,我是在为她而写信呢?【赏析】周济云:“此亦是层层加倍写法。本只‘不恋单衾’一句耳,加上前阕,方觉精力弥满。”(《宋四家词选》)所谓“层层加倍”,就是层层渲染;而全篇主旨只在最后数句。“叶下”知秋,“斜阳”是向晚,带出写水来;“沉沉千里”,暗含所思在遥远。这些都是立“桥上”所见。“酸风射眸子”,直用李长吉歌诗词句,因为也有远别离产生的酸楚。“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九字,意境极佳。清黄仲则诗云:“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癸巳除夕偶成》)看的和想的虽不同,情景倒有几分相似。以“灯火市”的热闹背景,衬托自己的悄然孤凄,又与换头“古屋”二句的萧索境况形成鲜明对照。然后才接触到主题。不过,光看“不恋”句,至多能知道词人夜有所思,故不成眠;至于他心里想的究竟是什么,为何烦恼,以致要“再三起”呢,只有读到最后六个字才知道,原来是为了给别离的“萧娘”写信,倾诉衷肠。前面加“有谁知”三字,把自己寂寞凄凉的心情全表达了出来;同时也使上片所写种种的内蕴,得以豁然显现。青 玉 案贺 铸凌波不过横塘路① ,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②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③ ,彩笔新题断肠句④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释】①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参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横塘:在苏州胥门外九里,贺铸建小筑于此。 ②锦瑟华年:青春岁月;语出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③冉冉:形容云慢慢移动。蘅皋: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 ④彩笔:用江淹得五色笔而能写漂亮诗文事。参见周邦彦《过秦楼》“才减江淹”注。【语译】姑娘轻盈的步子并不过横塘路这边来,我只好用目光送她逐渐远去。她那美好的青春岁月也不知跟谁一起度过,她居住的地方想必有赏月的小桥、种花的庭院、雕刻着连琐纹的窗子和朱红色的门户,只有春天才知道它在哪里。浮云慢慢地移动着,长着香草的河岸上已暮色来临,我用才情洋溢的笔新写成十分伤感的诗句。你想问我心头无故的烦恼有多少吗?它就像河边青烟似的绵绵不绝的芳草,被风吹得满城飞舞的柳絮,还有那黄梅季节老是下个不停的雨。【赏析】这首词是贺铸的名作。周紫芝《竹坡诗话》云:“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吴曾《能改斋漫录》云:“贺方回为《青玉案》词,山谷尤爱之,故作小诗以纪其事。”山谷诗云:“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词写作者寓居苏州横塘期间的孤寂苦闷,即词中所谓的“闲愁”,而这种“闲愁”又通过“望美人兮不来”表现的。写得美人有点像洛神,所以很难说是纪实呢,还是一种象征性的虚拟。词一开头就说这位纤步轻盈的美人不过我居处的路上来,自己只能目送她远去。“凌波”“芳尘”,都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说“不过”而又“目送”,将自己对她的留情属意写透了。照例接着应写自己的心情,却从悬想美人境况折射出来,是深一层写法。“锦瑟”事本也出自神女传说,经李商隐诗一用,则青春岁月,如何度过,不待“追忆”,已有“茫然”之感。不但“谁与度”不可知,连住在何处也不知道。不知道而又说得十分具体:楼外“月桥花院”,闺阁“琐窗朱户”。当然都是出于想像,觉得其居处应当如此而已,这正是心驰神往的表现。不知道而说‘只有春知处’,说法与韦庄《女冠子》“除却天边月,没人知”相似;“春”字从“锦瑟华年”生出。过片“飞云”(一本作“碧云”)句,即是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意,而同时又取用《洛神赋》中词:“尔乃税驾乎蘅皋。”因其未来而望其到来,不觉时已迟暮,只有寄情于“彩笔”题句;然而自己虽有江郎之才,能题“断肠”之句,而美人终不可得,于是“闲愁”转深,遂有“几许”之问。所答三句是此词最受称赞的。如沈际飞云:“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草堂诗余正集》)罗大经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原诗作“齐终南”), 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总之,其特点是连续用了几个比喻,即所谓“博喻”,而又都是自春至夏这段时间中所见的景物;它们不但数量多,而其景象本身又都能引起人们的愁绪来,所以巧妙。感 皇 恩贺 铸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语译】水边洲岸已长满香兰和白芷,当路飞扬着游丝。她移动轻盈的步履,让丝袜蒙上尘埃,迎着我走来,看着我,理理发鬟,皱着双眉,我们彼此脉脉含情,却难以开口。风儿轻轻地将柳絮吹散,我渡江南来。回想从前的同伴,已隔着无数重青山。那花丛深处的朱红门人家,如今在何处呢?梅子已半黄了,傍晚时帘外下起疏疏落落的雨来。我把无所依托的愁心托付给春天,就让它带了去罢!【赏析】此词为贺铸到达江南后作。词中所思念的女子,则留在江北,也可能就是汴京。《感皇恩》词牌上下片第三句,有作七字句者,故此词亦有人断句为“罗袜尘生步迎顾”和“花底深朱户何处”的。其实不妥,作七字句者第五字不押韵,如毛滂之作“江月娟娟上高柳”和“小小微风弄襟袖”即是。而此词“步”“户”皆入韵,故不宜据彼而断此。同一词牌,格式有异者,并不少见。上片是回忆中情景。“兰芷”“游丝”,点明正当青春时节;写水边路上,暗示送行。“罗袜尘生步”,仍用《洛神赋》中语,知前来送行者为佳人。“整鬟”二句,写出临别欲言而“难语”情态。“整鬟”,是女子情有专注时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颦黛”,则心有怨恨。“风吹柳絮”,亦兴中有比,借所见实景使人联想到“人南渡”亦如飞絮之漂泊分离。下片是眼前情景。故以“回首旧游”过片,“旧游”主要指那位佳人。如今南北云山万叠,不知那曾经熟悉的“花底深朱户”现在什么地方。“半黄梅子”,知春已残,其时江南多雨,尤其是“向晚”时分。总为愁绪作环境渲染。“断魂”者,魂因悲伤而无所皈依也;因而希望托付给归去的春天带走。“将”,动词,是带的意思。后来,辛弃疾《祝英台令》反其意而用之曰:“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似是受到方回此词的启发。薄  幸贺 铸淡妆多态① ,更的的② 、频回眄睐③ 。便认得琴心先许④ ,欲绾合欢双带⑤ 。记画堂、风月逢迎⑥ ,轻颦浅笑娇无奈。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⑦ 。  自过了烧灯后⑧ ,都不见踏青挑菜⑨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注释】①淡妆:一本作“艳真”。 ②的的:明媚地。 ③眄睐:斜视。 ④琴心:见晏殊《木兰花》“闻琴”注。 ⑤绾:系。此句一本作“与写宜男双带”。 ⑥风月逢迎:一本作“斜月朦胧”。 ⑦“向睡鸭”三句:一本作“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暗解”。 ⑧烧灯:元宵放灯。 ⑨挑菜:《乾淳岁时记》:古以二月二日为挑菜节。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7
正序
倒序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3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4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5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6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7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8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9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0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1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2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3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4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5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6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7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8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9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0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1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2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3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4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5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6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2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