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子鹿乳【原文】 周郯子、鲁人。史佚其名。天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而不得。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群之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应照曰。孝子事亲。必养其心志。而不徒养其口体。鹿乳异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诚孝之心。发为机智。得乳归奉。父母之心顺。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一个贤人。叫做郯子。是鲁国里的人。历史上遗失了他的名字。他的天性非常孝顺。父亲母亲年纪老了。两个人的眼珠子里都有些病。所以心里常常想吃鹿的乳。可是一时办不到。那郯子知道他的双亲有这个意思。他就打定主意。穿着了鹿皮的衣服。扮着鹿、走到深山里。夹在群鹿的里面。找些鹿的奶来。预备做医治双亲眼睛的物品。不料有几个猎人见了他披着鹿皮。当他真个是只鹿。就左手拿着弓。右手抽着箭。想射中了这只鹿。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赶忙尽情的告诉猎人道。我不是鹿。原来我是穿着鹿皮。到这里找些鹿的奶乳。去医治父亲母亲眼睛的。你千万不要错认我作鹿呀。猎人听到这话。方才晓到是个孝子。就放着弓箭不射了。于是郯子才得免了。庭坚涤秽【原文】 宋黄庭坚、字鲁直。一字山谷。又号双井老人。洪州分宁人也。元祐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秽器。不使婢妾为之。未尝一刻有缺子职。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王应照谓溺器之涤。自有婢妾为之。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失其子职之常。溺器且为亲涤之。其他子职。尚有不尽者乎。李文耕谓山谷所为。仿佛石建。皆乐供子职。不以贵显闲其心者也。【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大诗家。姓黄。名叫庭坚。表字鲁直。别号山谷。还有一个别号。叫做双井老人。他是洪州分宁县的人。元祐年间。做了太史的官。天性却很是孝顺的。 自己虽然做了贵官,显名天下。可是侍奉母亲,却极尽诚意。每逢母亲的事务。他必定亲自去做。无论怎么样,总是不怕劳苦的。 每天晚上,一定要自己替母亲洗着便桶。他家里仆役很多,却不叫他们去做。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服劳奉养,全是做儿子自己应尽的职分,哪里可以叫他人分了自己的孝顺呢?所以,他总没有一刻儿不尽自己天职的。 他又喜欢写诗,并且写得很好。 苏东坡称赞黄庭坚的诗说:“独立万物之表”。王裒泣墓【原文】 王裒泣墓,为母畏雷。蓼莪废读,慨念哀哀。 魏王裒,父仪,为晋文帝所杀,裒终身未向西坐,示不臣晋。母畏雷,每闻雷,即奔墓前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尝攀墓前柏树号泣,泪着树,树为之枯。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必三复流涕,门人尽废《蓼莪》篇。 李文耕曰,王伟元闻雷泣墓,事之如生,泪着树枯,痛之欲死,「哀哀父母」之诗,宜其不能卒读也。不能卒读《蓼莪》,因而门人尽废,情之剀切感人至矣。若用情不足者,又当日与之读《蓼莪》而念「劬劳」。【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魏国有一个孝子,姓王,名叫裒。他的父亲名叫王仪,是被晋文帝杀死的,所以王裒终身不肯向西面坐着,表示他是不肯给晋朝做臣子的。 他母亲在世的时候,胆量是很小的,所以生平最怕天雷的声音。等到死了以后,王裒把他的母亲用衣衾殓了,就埋葬在山林里冷静的地方。一碰着风雨天气,有雷声隆隆响的时候,王裒就不避风雨,飞风般跑到坟前,泪涔涔的拜哭着说,儿子王裒在这里陪伴母亲,母亲不要怕呀,母亲不要怕呀。 有一次,王裒攀了坟前的柏树号哭,眼泪落到树上,那个柏树竟就枯了。王裒读《诗经》,每逢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几句,一定流着眼泪,反反覆覆的玩诵。因此他的门弟子,就废去了《蓼莪》篇不读了。吴猛饱蚊【原文】 晋吴猛,字世云,豫章分宁人。年八岁,事亲至孝。家极贫寒,榻无帷帐,每当夏夜,任蚊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敢驱之,惟恐其去己而噬亲也。后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屡著灵异。宋政和中,封真人。 王应照谓父母育子,为之挥蝇,为之驱蚊,痒则搔之,寒则裹之。恐惊之而不敢高声,稍不安,则直欲分痛。爱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饱血观也。惟孝子还以报亲,且寓爱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孝子,姓吴,单名叫猛的,表字世云。他是豫章分宁地方的人,年纪才只有八岁,服事他的父亲母亲,已经是非常孝顺了。因为他家里很是穷苦,所以他们的床上,都没有挂着蚊帐。 一到了夏天晚上的时候,蚊虫很多,嗡嗡的飞来,叮在他的皮肤上面,便任凭它饱吸自己的血液。虽然叮他的蚊虫很多,吴猛总不用手去驱赶它的,这是什么缘故呢?你们仔细的替他想想,一定是恐怕这蚊虫,丢掉了自己的皮肤不叮,必然飞去叮着父亲母亲的皮肤了。 后来吴猛碰着了一个有法术的异人,名叫丁义的,给了他神方,屡次有灵异的表现。后来在宋朝政和年间,得封做一个真人。孝顺的孩子有好报作者:不详 十一假期里,有个以前的学生和他的妈妈来看望我,这个孩子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时候是我教的,当时,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倒数一,二名。这个孩子虽然成绩不好,可是平时挺老实的,作业做得不好,让他重做就重做。跟家长联系,他妈妈跟我说,这孩子在家里孝敬老人,心地善良。于是,我对他比较有耐心,从来没有骂过他。 这次到我家来,他妈妈跟我说,自从孩子现在去父母工作的地方学习以后,成绩提高了不少,那里的老师开始不喜欢他,后来,他自己越发努力,从班级里倒数几名,一直努力到现在排名二十多名,处于班级的中游,他很高兴,他们的老师也很高兴,夸奖他是本班进步最快的一个学生。他对妈妈说:我一定要回去看望看望小学里的老师,感谢她对我的耐心教育,感谢她让我学会自我控制,感谢她一直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孝敬父母,报效母校。 他妈妈还跟我说了一件事:学校里号召学生捐款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他回家问家长拿钱,家长问他同学捐多少,然后准备给他和同学同等的钱,他对妈妈说:我们的生活条件不错,您给我买的衣服都是伍佰元以上,我想少穿一件新衣服,把买衣服的钱捐给他们。 真不错,难得这个同学还记得我常常跟他们讲得:人活着,就是要利益别人,这才是人生的意义。还跟他们讲了《了凡四训》的故事,告诉他们命自我作,要想有美好的生活,就要不断积累福德,不断行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妈妈还跟我讲了一件事:这孩子受到了现在初中班主任的表扬,家长也赞扬他进步很大,问他为什么现在这么努力读书?他说:我要努力读书,学好知识,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以后,我赚了钱,要为母校添置电脑等教学工具,妈妈你说好不好?他妈妈说:我们赚得钱将来都是你的(这句话我不太赞成),只要你用得是正当的地方,我们都支持。 他妈妈给我讲了这两件事,我听了感到很高兴,这比我女儿考试考了一百分更令我高兴。说明一个问题,这些小孩子,不要看他坐在教室里默默无闻,其实,老师给他们讲得话,他们都听着呢。就如甘露普洒,大树小草都得到滋润。有的学生是小草,虽然也听了三年,但是他得到的比较少;有的学生是小树,他吸收的甘露比较多。值得高兴地是,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今天能有这么好的思想,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虽然,单位里的同事都不赞同我学佛,也不赞同我教育孩子《弟子规》等,认为拥有这样的理念是傻瓜,在当今社会是会吃亏的。但是,今天学生的到来,给了我鼓励,让我坚定了继续学佛,继续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 宣化上人说过:明着吃亏,暗里增福。 我教过的学生,成绩好的都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孩子。孝顺与财运作者:不详 我们常看到某某人运气特别好,特别会赚钱,有时候看他们作人并不怎么厚道,却运气那么好,有时候我也会用这一点来观查一亇人的命运: 太太的同事丽香,在他们公司十多年来都月入百万,我问太太丽香是不是很孝顺, 太太说超级孝顺! 太太接着说他一位客户也是很孝顺,赚很多钱,她太太常抱怨,先生每星期都带他二老出去走走吃饭, 有时候都把她忘了! 几年前我作准提火供求财,求来的业务我认为不怎么样,我就介绍给林先生,怎知林先生从中赚二、三佰万,今年林先生又被一位作生意从不赚钱的朋友A君找去合伙,一合伙这件案子林先生就分到壹仟万, 我介绍我太太去作林先生的保险, 太太才从林太太口中得知林先生非常孝顺! 林太太说林先生不喜说话,可是每次谈到父母眼睛就亮了起来,跟父母讲电话都讲很久呢! 朋友张先生从年经到现在50多岁一直一路顺风,钱财丰饶,跟他聊天,他老谈他怎么孝顺父母! 朋友H先生,说真的他作人不怎么厚道,也是从年轻顺到现在,每到星期五晚上就开车到乡下照顾父母,星期一早上才回来,也很会赚钱! 有次我有一程新案子,和同事去拜访这家公司老板,老板田先生这没回来,我跟太家聊天时, 说到孝顺的人比较容易赚钱, 田太太马上接着说田先生也是超级孝顺! 薛先生是我上级单位的长官,很孝顺父母,只要他看管的案子都能为公司赚上好几亿,而却顺利完工, 是公司红人,自然也丰收,他那老让父母操心的哥哥虽吃素,就差很多了! 我还有很多亇案未讲,希望大家求财的时候,注意一下身边最大的福田,不种世福种,岂得福之人! 我常认为,世上是有智慧领导没有智慧的,有道德领导没有道德的,孝顺领导没有孝顺的!人之为显必有一德! 佛经亦有说到,一切龙天都发愿照顾孝顺的人们!孝顺可说亦是佛子必行之道!孝心一发,上天立刻予以嘉奖--孩子考试成绩一跃成为第一作者:都摄六根 孝的力量太大了 今天接孩子回来,她告诉我,考了全班第一,得了七个一百。老师瞅她时还冲她笑 我才想起,白天为什么打电话时老师问我,平时是怎么辅导孩子的。老师问我时,我还以为老师要教训我,平时我们对孩子太不关心了。根本不知道孩子这回成绩非常好。 当时我只是觉得幸运,后来冷静下来,才想到,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我们平时很少主动辅导孩子,都是女儿跑过来问我们题。孩子自己学习。也没有参加任何课外班 但是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我开始落实孝道,决定每个月给妈妈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天天看孝的文章,女儿也跟着看,也发心尽孝。 女儿说,她考试前,偶而会想到,如果能考一百分,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兴奋高兴,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末学发心每天只休息四个小时,虽然经常做不到, 这些都是在最近几天发生的。 所以说,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补充一下,女儿平时学习都是中等偏上,一年级我们还认真辅导一下,后来就根本不大关心了,因为末学自己学习时间非常紧,哪有时间管孩子呀,都是她自己学习。(惭愧,以后要尽量多陪伴孩子,蔡老师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所以成绩越来越显平常,字也不好看了。但是平时我在德行方面对她毫不放过,努力训练她做家务、学习弟子规,经常找不足改正。 末学告诉孩子,你今天所以会取得这个成绩,可不是幸运,而是以上几点,要她再接再励。并告诉她,她这样做就是在弘扬正法。 平时她上网时,我便告诉她,发帖就要发对众生有利益的帖,不是这样的不要发。于是,女儿发文章,都是劝善的好文。虞舜耕田【原文】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曾参养志【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善养父志。每食,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父嗜羊枣,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啮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于孔子,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于功名者小,成立于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于道,悟彻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异于徒养口腹几何。【白话解释】 周朝的曾参夫子,表字叫子舆。他的奉养爷娘,和别人不同,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每逢吃饭的时候,必定有酒有肉。将要收去的时候,一定问过他父亲,这个余下来的酒肉,送给哪个。 他的父亲生平喜欢吃那羊枣子,后来他的父亲死了,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了。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来了。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里,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弄得没有办法,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指头,好叫曾参觉悟。果然曾参在山里,忽然心头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阵,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来。 有一次,他的妻子替曾参的母亲蒸一只梨子,没有蒸得熟透,曾参就把妻子赶出去,不要她做妻子了。后来曾参走过胜母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的名称不好,就不肯走进胜母的里门。曾参在孔夫子门下受学,孔夫子很看得起他,传了他一部《孝经》,内容共总有十八章。仲由负米【原文】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白话解释】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钟的富。坐的时候,便茵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五、改过获福篇1、悔改孝亲 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县,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四十岁时仍未有儿子。为了求子以延续宗脉,他往庙堂祷求神明,也有用各种肉食来补身,各种方法都已尝试过了,却并无效验。 有一天,一位路过的僧人到访,自称能知过去未来的事情。 区思治问僧人:“为什么生儿子这样艰难?” 僧人答:“这是由于你前生所犯的过错,因此,你应该放生、礼忏,才能把宿业消除。” 区思治很高兴地答应了,就带僧人回家,设斋款待。 僧人在区思治的家里,看见母亲形体瘦弱,面带忧愁,而且衣服破烂,大惊道:“你有活生生的佛在家中,却放弃而不奉养,反而寻找其他方法,实在是舍本逐末啊!你若能改过自新,将母亲当做佛一样好好事奉,三年之内,必定会有感应。” 区思治从此对母亲爱护备至,处处厚待,事事顺从;妻子也受感化,转而诚敬地侍候家姑。此后数年间,区氏夫妇连生两个儿子。有人说这位僧人其实是菩萨的化身,特来指点他们的。2、悔改孝亲 子变善良 清朝乾隆年间,在福建莆田,有位算命先生名为冯赓,为人相命极为灵验,名重一时,赚了很多钱。 冯赓计算自己应有两个好的儿子,而且其中之一将会贵显。可是,冯赓到了差不多五十岁,两个儿子都不肖,终日赌博放荡,慢慢地把家财破败;冯赓也没有办法。 他心想自己为人算命一向准确,为何算自己却不灵验? 听说武夷山上有位一目道人,能预知祸福,因此便上山叩问。 道人说:“你算自己的命不准,是因为你的命已被你的心术改变了。做人以合乎孝道为最重要,而你却已得罪天条多时了。” 冯赓说:“我并没有做过什么忤逆的事情啊!” 道人说:“你的妻妾不贤淑,都是因为你纵容他们。你生平将鲜衣美食都专诚供给妻妾。至于对父母的供奉,却很少注意到。你的身体,并非由妻妾所生,为什么不思及树木的根本、流水的源头呢?” 冯赓惭愧地问,应如何是好? 道人说:“你若能以爱妻妾的心来事奉父母,便可以平息鬼神对你不孝的忿怒。” 冯赓深深地拜谢道人的教示。 当时,冯赓只剩下父亲在堂,于是誓言以尽孝补过,竭诚侍奉父亲。 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忽然变为性情纯良,能谨守他的教训,终于得以保存家业。3、悔改孝亲 人财两旺 广西的周华,生性愚钝,以种植为生。娶妻韦氏,生有一子二女。 韦氏生性阴毒,刻薄翁姑,并教唆丈夫搬离父母,以致两老缺粮,需要行乞度日。 一年多后,周华的子女相继夭亡;不久,韦氏亦因背上生疽而卧床半载,遍身臭烂而死。 众人皆说,这是不孝翁姑而得的报应,也有很多人劝诫其夫应速改过。 周华知罪后,因害怕同样遭受天谴,即改为孝养双亲;父母所言,无不依从。 周华再娶的继室覃氏,知道前妻忤逆所受恶报之惨,所以,也发奋助夫行孝。再生一子二女,均得养育成人。后来,由于种植事业发达,而成为小康之家。4、悔改孝亲 功名顺遂 杭州有一个书生,名叫王君沃,他刻薄父母而厚待妻儿,到了四十岁时,仍然考不到功名。他自认为才学过人,却不明白为什么总是失意于科场。 他听说邻村有人扶乩,便去询问前程。 神明批示说:“人生于天地间,不能不注重孝道。你只知道给妻儿好处,却忽视父母的衣食受用。功名之事你不需问了,因为你的寿命不久将尽。假如你能知后悔,尽力改过,才可以挽救这个结果。” 王君沃见此诗后大惊,汗流满额,自知罪过,不停叩头,发愿悔改。 从此王君沃努力事奉双亲,又教导妻儿同行孝义,并撰写劝人行孝的诗文来警醒世人。 这样努力两年后,他便考到了秀才,接着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又考中了举人,实现了他的梦想。否则,他的学识、才华,恐怕终身也难以派上用场了。5、黑旗示警 庄氏逆妇 安徽西乡有一程姓商人,娶了城里的名门女子庄氏为妻。庄氏一过门就轻视翁姑,而且经常评论翁姑的是非,她对夫家父母之不孝,由此可知。有一天她在窗前梳洗,忽然在镜中看见自己肩上插了一枝小黑旗,大惊失色。邻家一老妇刚好到访,看见庄氏惊惶失措,便问是怎么一回事。庄氏照实告知。 老妇说:“这是个不吉祥的兆头。我听说在某乡也曾有一妇人看见肩上有旗,不久就被雷殛而死。后来听说这妇人是因不孝翁姑而受此报。可是你刚入门不久,一定没有忤逆翁姑的罪;不明白为什么也会发现黑旗。” 庄氏听后更惊。她自知有罪,立即告诉家姑,求家姑代向神明祈祷,愿意痛改前非。家姑亦庆喜媳妇能自知改过,于是设案炷香,与媳妇一起对着天跪求。庄氏从此孝顺翁姑,不敢有丝毫怠慢。从此黑旗便不见了;一家人都相安无事。这件事发生于清朝同治十二年。 可叹的是,天下多有忤逆的儿子媳妇,但却从来不知畏惧。他们并非没被插上黑旗,只是看不见吧。他们何不翻然警惕悔改?像庄氏般的改过赎罪,岂不是一桩好事?6、悔改行孝 其子乃育 顺天有一个逆子,名叫彭德。有时,他把年老的母亲叫做皱皮母猪,妹妹叫做烧火冤家,妻子叫做月中丹桂,儿子叫做掌上明珠。由此可见,他平日何等忤逆了。 因为不孝的缘故,彭德屡次生的子女都夭折。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便更加爱惜,因此称他为掌上明珠。 有一次,彭德远出做生意的时候,寄信回家给妻子。而带信的人,却误把信交给他母亲。他母亲拆信后,请教书的老师读给她听。信上说:“皱皮母猪死未死?烧火冤家离未离?月中丹桂常时记,掌上明珠乖不乖?” 彭母听后大怒,哭着说:“这个忤逆子,气杀我了!”于是把信内每句改换两字,请老师代书回信给儿子。回信说:“皱皮母猪未曾死,烧火冤家未曾离,月中丹桂常时病,掌上明珠沤草皮。” 彭德接信,当天便哭号着回家。到家看见妻子及儿子皆无恙,便怒骂母亲说:“你是不是想媳妇病了、孙儿死了,你才高兴吗!” 彭母也怒说:“你这忤逆子,把辱骂母亲当作平常小事,难道真的没有家法了吗!” 彭母便将彭德日前寄回家的信送给乡绅父老们看,他们都为彭母抱不平,就把彭德捉到祠堂重打三十板,以告诫不孝的人。彭德从此改过,孝顺母亲,其儿子方得养大成人。7、悔改行孝 生意兴盛 有一个做屠户的吴某,是宝应人,生性极为吝啬。他的母亲年已七十,有一次想吃猪肉,便叫人到儿子处拿肉;吴某不想给她,但来人坚决请求,便只给了少许。 过两天,他母亲又叫人去拿肉,吴某怒说:“取了又取;我今天即使把手指斩下来也不给了!” 说完后,不知为什么,忽然误把手指切下来;他痛极趴倒在地上。 来取肉的人,就找药为吴某敷上,并告诉他:“这是鬼神惩罚你不孝;不然怎会刚刚说完便立即应验呢。” 吴某自知理亏,而且良心发现,以后再也不敢不给母亲了。其后,他母亲叫吴某改做油糖生意,免得因为做屠户多杀生命。转业后,生意兴盛,因此赚了很多钱。8、大逆悔改 幸免雷诛 原毂的父母均已去世,尚有庶母在堂,但年老多病。原毂对庶母很厌烦,叫人造了一辆推车,把庶母载到山林里去抛弃。事后,原毂的儿子用布把车裹起,悬在屋梁。 原毂看到后对儿子说:“这件凶物留来做什么?立即扔掉吧。” 他儿子答说:“切不可扔掉它,到父亲年老时需要再用它,到时就不用再造新的。” 原毂听后,惊觉并悔悟说:“当真如此;我现在知道害怕了。” 于是立即迎接庶母回家,并且好好地事奉她。 当夜,原毂梦见父亲来责备说:“今天你怎么会丧失良心到这般地步?幸好孙儿有孝心,藉着悬挂推车来警醒你,否则你必遭雷殛,永堕地狱。” 说完后,父亲便用手杖打他头上,极为生气地离去。 原毂醒来后,便觉头痛,二个月后才得痊愈。六、动物篇比人类更伟大的母爱------被烤熟的穿山甲妈妈! 在我的《非洲奇遇记》中曾经提到过,非洲的尼日尔河流域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很特别,整个市场卖的都是野味。有很多野生穿山甲、鳄鱼、大号蜥蜴,甚至有卖梅花鹿、斑马和猴子,这些东西在国内都早已禁售、禁食。有一次我们为了招待国内来考察的官员,特地驱车一百多公里,带他们一起去采购野味。 鳄鱼栏一般人不敢靠近,只叫我的老司机丹尼尔替我们去选购,我们一行人则直接去挑选穿山甲。穿山甲被捕获以后,出于恐惧或是自卫的本能,总是把躯体紧紧蜷缩着,卷成一圈。一般购买程序是这样的:买主选定以后,卖方黑人便用力把穿山甲拉直,开膛破肚,取出内脏丢弃,将身躯清理干净,再用铁夹夹着放到火盆里烤灼,直到其身体上的鳞甲全部脱落。 那天货源颇丰,围栏里放满了许多卷成圈的大小不一的穿山甲。那些官员便拣大的挑了几只,并声称要亲眼看着宰杀才放心。一个黑人小伙提起最肥的一只,动作娴熟地准备把它拉直,费了半天力,却怎么也无法把那蜷缩的躯体拉开。这下所有人大奇,那小伙十分难堪,便一下又一下把那穿山甲往地面上摔去,边摔边解释说,穿山甲遇痛就会将躯体伸张开。不曾想连摔几下,眼见它原本惊恐的小眼睛早已闭合,尖尖的嘴角挂出一缕鲜红的血丝,身体却始终未见张开,反而越蜷越紧。 我们不忍卒睹,便摇手示意作罢。那黑人小伙兀自不甘心,直接拿铁钳夹了放到火盆上灼烧。待到鳞甲脱尽,焦味弥漫,那穿山甲仍然保持原状。这下黑人黔驴技穷,对我们无奈地摇摇头,说这只穿山甲一定有了什么毛病,不可食用,随即顺手将其甩落在身后的沙土地上。 接下来另选的两只宰杀工作都十分顺利,不到五分钟便完成了。我们和黑人正在付钱找钱,却十分意外地发现,原先那只被丢弃在地上的穿山甲竟慢慢地伸直了躯体,把眼睛眯开一条线,接着一阵抽搐,僵硬挺直,彻底没了气息。随着它躯体的伸展,我们震惊地看到,在它摊平的肚皮上,竟蠕动着一只粉嫩透明的小穿山甲,只有老鼠大小,身上的跻带仍与母体相连,小嘴慢慢张合,仿佛在无声地呼唤着母亲。 这场景惊得所有人目瞪口呆。刹那间我只觉得热血翻涌,须发皆张,几欲落泪。那只母穿山甲自身体重不超过十斤,却用血肉之躯历经摔打与灼烧,至死护卫着自己的孩子,被烤至半熟,竟还能保得孩子周全。那份精神之力,早已超越了生命的常规。 蝙蝠识母气(《警心录》、《昨非庵日纂》) 眉州的鲜于氏,为了配药方,将一只蝙蝠碾成碎末。在和药的时候,有几只小蝙蝠围聚在上面,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只因为闻到母亲的气味而来。鲜于氏一家不禁为之落泪,立誓从今以后再也不用动物配药,还要多做放生的善事。由于所发的善心特别殷切,药还未服,病就痊愈了。 诗曰: 藐孤双睫未曾开,哪识遥寻母气来。 缕缕断魂犹恋子,药铛烟外影徘徊。长兴孝鹅冢(《寰宇记》、《人谱类记》) 唐代天宝末年,长兴的一个姓沈的人家养了只母鹅,在孵化幼鹅时肠子漏出而死。所孵化的幼鹅声声悲鸣,什么东西也不吃,啄来破旧的草席盖在母亲身上。又衔来茅草,陈列在前面,像在做祭奠一样,然后向天悲鸣而死。沈家觉得很不寻常,就把它装殓在一个盒子里埋葬了,后人称为“孝鹅冢”。 李斯义点评说:刚孵出不久的幼鹅,就知道孝敬自己的母亲,那么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又该怎样呢?曾见有人一边饮酒食肉,开着玩笑,一边研读《礼经》,自以为洒脱,其实是完全没有人心。这些人要是读到这则故事,真应该羞愧而死! 鹤子点评说:母亲去世,竟然如此的悲切。不知母亲若在世,又该是怎样的依恋啊! 诗曰: 事死何如及事生,仰天泣血涕纵横。 为儿舍命身难赎,泉下谁闻恸母声。东莞五乳犬(《孝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