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他出生于“长跑之乡”芬兰,从小就喜爱跑动。七岁时,他曾追逐一只飞鸟,而跌落池塘。十三岁时,他因家庭贫困,去给人当搬运工。十五岁时,他为了训练费用,当过传递员。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始终坚持业余训练。后来,他常常参加国内的一些赛事,渐渐地,在芬兰体育界露出头角。1920年,他代表芬兰队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第七届奥运会,并一举夺得了男子10000米和个人越野赛两枚金牌。 尽管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回到芬兰,在庆祝会上,队友科勒赫迈宁却淡淡地望着他。当他端着杯子走向科勒赫迈宁时,科勒赫迈宁推开他的手,说,“现在还不到喝庆功酒的时候,因为你是一个失败者。” 仿佛一盆冷水浇下来,顿时,他满脸的喜悦一扫而光。“你是说约瑟夫吗?”他问。 “是的。”科勒赫迈宁说。 他看看周围队友投来的目光,满脸通红。 “你……你太让我没脸面了。”他低声说。 “我就是让你不能逃避失败。”科勒赫迈宁说着,向周围的人说,“你们为什么要给他庆祝,他虽然取得了两场胜利,但是胜利并不能掩饰他的不足,他败在了一个曾经受过伤的退伍兵脚下,这不但是他个人的耻辱,也是全芬兰的耻辱。” 科勒赫迈宁是世界长跑名将,也是奥运会冠军。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科勒赫迈宁亲眼目睹了他和约瑟夫的较量,那是男子5000米跑的赛场上,来自法国的退伍兵约瑟夫和他一同站在起跑线上。在整个比赛中,他一直处在领先地位,甚至认为金牌已经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但是就在距离终点只有200米时,约瑟夫突然冲了上来,并且很快超越了他,以几秒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你取得了两场胜利,登上了两座高坡,但是,不要忘了,失败也是一座高坡,它会阻碍你继续走下去。”科勒赫迈宁盯着他说。 他低下了头。 的确,一想起这场失败,他就无法快乐起来,因为他一直认为,只有自己,才是5000米金牌的主人。 科勒赫迈宁的话像一记重锤,砸在他的头上。之后,他在训练中不再旁若无人地蛮力奔跑,而是科学地分配着体力,他要的不是几圈的速度,而是整体的速度。从一开始的拉锯跑,到中间的加速跑,再到最后的冲刺,他计算着每跑一圈的时间,感觉着体力消耗的变化。在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运会上,他终以完美的体力分配,一人连夺男子1500米、5000米、10000米、3000米障碍和团体5枚金牌,创造了奥运史上一个难以企及的神话。 他就是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芬兰体育界的灵魂:帕沃·鲁米。 往往,我们惧怕失败,不敢言败。其实,人生最高的坡,不是对手,也不是自己,而是失败。第51章 你每天都在成长 我有个同学,他父亲是位司机,受父亲影响,同学从小也喜欢开车。同学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从小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父亲是同学生命中的一座大山。 同学读高中的一年,父亲出了车祸,不但两条腿残废,内脏也多处受到创伤。在医院里,我看到同学很悲痛。他趴在父亲的病床前,哭了三天三夜。父亲劝他,孩子,不要哭,爸倒下了,但你长大了。我也劝他。我说,你要坚强起来。同学告诉我,他想让父亲站起来,像以前那样,风光地驾驶。但是,同学的父亲再也没有站起来。 从那天开始,同学发誓做一名医生。 报考志愿时,同学和我一起,选择了一家中医学院。但是,他从未接触过中医知识,那些单调的中药材名字、药性,形状,总是记住了又忘记。第一学期考试,他的专业成绩只有40分。有一次,导师训斥同学说,你一点中医基础都没有,为什么要报考中医学院? 同学把自己的家庭景况告诉了导师。导师后悔自己说那句话,拍着肩鼓励同学。导师说,只要你努力,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 之后,同学努力学习,掌握的中医理论越来越多。 毕业前的一天,导师拿着同学的成绩单欣喜地说,祝贺你,你考进了全班前三名。同学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同学默默地问,导师,你能治疗我父亲的病吗?导师摇摇头,说,你父亲患的病罕见,我做不到。同学深叹一声,说,连导师都不能治疗我父亲的病,我的成绩再好有什么用? 导师说,虽然你现在掌握的理论不如我,但你不要忘了,导师年龄大了,而你的路还很长,要记住,你每天都在成长,总有一天,你会超越导师。 同学两眼放光,望向远处,仿佛望着人生的某个制高点。 毕业后,我留在学校,同学进了一家大医院发展。他一边临床一边研究,中医理论与日俱增,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师,而且,通过同学的调治,他父亲的病情已有好转,两条腿有了知觉。 后来,每次和同学相聚,他总是跟我说起导师的话,他说,导师的话让他想起了艾德蒙·希拉里的一个典故。艾德蒙·希拉里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失败了。在接受英国一个团体的邀请做演讲时,艾德蒙·希拉里紧握着拳头,激情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我却仍在成长中!仅仅一年以后,艾德蒙·希拉里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站在“世界屋脊”上的人。第52章 脚踏两座高峰的人 在哈佛大学的历史上,曾记录着这样一件事:1896年3月,詹姆斯。康诺利未经校方同意,私自离校前往雅典参加奥运会,经研究,对该生给予开除学籍的惩罚。 詹姆斯。康诺利从小就酷爱运动,他经常偷偷地跑出去,参加印第安人的庆祝活动,但是,家人反对他的不务正业,希望他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当詹姆斯。康诺利得知现代奥运会要在雅典举办后,他说要参加,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詹姆斯。康诺利随后又向哈佛校方提出参赛的要求,同样,学校也没答应。 当时,美国人对体育事业远没有现在这么热爱,何况詹姆斯。康诺利平常的综合素质表现太差,校方自然不会给他放假。 詹姆斯。康诺利将奥运会视为一座高峰,他要用行动去证实自己,于是,他毅然坐上客轮,出海了。 他本想提前到达雅典后,抽出几天的时间加强训练,谁知,由于希腊日历和公历不同,等他到达雅典时,已经是1896年4月6日,奥运会开幕的这天。 下午3时,希腊国王宣布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正式开幕,应邀参赛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英国、匈牙利、德国、丹麦、美国、法国、智利、瑞士、瑞典,连东道主希腊共13个国家311名运动员。美国队包括詹姆斯。康诺利在内,参加运动会的共有14人。 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自行车、古典式摔跤、体操、击剑和网球9个大项。詹姆斯。康诺利在海上颠簸了20来天,体力还没有复原,何况,他的内心还在忍受着被哈佛大学开除的郁闷,所以,他更要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在赛场上。在比赛中,詹姆斯。康诺利终于在三级跳中跳出13.71米的成绩,成为现代奥运会史上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詹姆斯。康诺利虽然赢得了荣誉,但是,他的家人并不感到自豪。因为那时,很多人并不把奥运会看成一种高尚的活动,甚至他最好的同学吉恩这样对他说,詹姆斯,你站在了一座高峰上,却从另一座高峰上滑落了下来,你认为自己值吗? 吉恩所指的另一座高峰是文学创作。 詹姆斯。康诺利的斗志被激了起来,他说,难道你认为我离开哈佛,就成不了作家?那我就证明给你们看。 1900年,詹姆斯。康诺利参加完第二届奥运会后,就开始专心写作,先后创作了25部长篇小说,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赞赏,成为脚踏两座高峰的人。第53章 跑向成功的腿 格布雷希拉希耶出生于埃塞俄比亚一个乡村里,由于家境贫寒,上学的时候,他连交通工具也没有。从家里到学校,来回要步行20公里,一旦时间来不及时,他就要一路奔跑。一路上,不但留下了格布雷希拉希耶无数的足迹,还留下了他许多委屈的泪水。 通过那条路的同学中,有几个家庭比较好,虽然是高原地带,还是能够靠爬山车行驶。看在格布雷希拉希耶眼里,自然羡慕不已,而那几个公子哥,每次都向他炫耀,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地打击。 有一年,是格布雷希拉希耶的生日,父母问他有什么心愿,他说,给我买个山地车吧。父亲一听就沉下了脸,喝道,你知道一辆爬山车多少钱吗? 格布雷希拉希耶的眼泪刷地下来了,他饭也没吃,就跑着去上学了。晚上回来,母亲将格布雷希拉希耶拉到身边,拿出一双写鞋子,说,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送你一双鞋子吧。说到这,母亲给他脱下脚上的旧鞋。当母亲看到格布雷希拉希耶的脚时,心疼得一把将他抱在怀里。原来,格布雷希拉希耶因为经常走山地,稚嫩的脚掌磨出了厚厚的茧,摸上去,一点感觉也没有。 母亲看看父亲,说,你瞧,孩子受了多少苦,他才多大的人啊。 说着,母亲从壁橱里拿出一个匣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副手镯,递给父亲,说,把它们卖了吧,给孩子买辆爬山车。 格布雷希拉希耶知道,那对手镯是母亲嫁和父亲当年相识时的信物,也是他们家惟一贵重的东西。 父亲看着那对手镯,沉默了半晌,突然说,不,就让儿子跑吧。 父亲说完这句话,格布雷希拉希耶的眼前顿时模糊了,他虽然想强忍住委屈泪水,还是放声大哭起来。 父亲拉着他来到外面,指着远处说,孩子,爸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不想让你受苦,今天你走在艰苦的路上,明天就会踏上成功的高峰。 父亲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让他一直咀嚼了半年,后来,在学校举办的一次运动会上,终于彻悟了。 那天,在所有短跑、中长跑比赛中,格布雷希拉希耶都是第一个冲过终点,回头看去,那几个公子哥,脆弱的像一根根稻草,还在风中摇摆着。 格布雷希拉希耶的心胸突然打开了,他明白了父亲那句话的道理。之后,他不再为没有爬山车而赌气,不再因同学的嘲笑而委屈,不再因家境贫寒而抬不起头来。上学放学的路上,他一路奔跑着,一直把自己送上亚特兰大奥运会10000米和8000米跑的冠军领奖台上。第54章 让成功拐个弯 他童年十分不幸,6岁那年,他母亲便因病去世。是祖母带大他的。因为经济拮据,他搬了三次家,换了三个学校,也因为此,每次考试,他都和倒数有缘,同学们都笑他是个白痴,一辈子都只能和失败打交道。再加上个性直爽,不会说讨人喜欢的话,他在学校的人缘差之又差。 他感到很自卑。说实话,他也努力过,但收效甚微。尽管如此,他还是早起晚睡,只为了能在同学面前能抬一回高贵的头颅,可是他还是失败了。中学毕业考试,他排在全校倒数第七名,这意味着他将失去进一步升造的机会。他也想过复读,但想起老师和同学们嘲笑的表情,他害怕了。 拿毕业证的那天,他早早就去了门,但他没有去学校,他退缩了。一个人来到公园,在那里他看到一群小孩在草地上玩,他走过去,原来是在玩“高尔夫”球,他从没见过这种东西,出于好奇心,他提出了参加。连续十杆,他都打进了洞。 第一次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回家高兴的高诉了祖母。接下来几天,他自己做了一根球杆,一个人在家前面的草地上练习。祖母看了,也认为他还不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于是把他带到了佛罗尼达州一个职业中学报了名。 出来时,祖母问他要不要去喜乐运动场,因为那里有一场顶尖级别的高尔夫比赛。但是地铁站人太多,他们等了好几班,才有位子,祖母却突然下车,说她的包忘记放在学校里,她去拿,然后会在运动场门口等他。他感到很惊讶,到运动场,地铁都要一个小时,她怎么说在那里等他呢?结果他刚到,却发现祖母早在那里笑吟吟的等他。 他感到很震惊,就问,祖母说,我是走路过来的。因为,这里到运动场只隔一座山,坐地铁要绕很远的距离,但走路只需拐几个弯就到了。 祖母摸着他的头,接着说,傻孩子,只要能达到目的地,又何必拘泥于那种形式呢?同样的道理,你在学习上没天赋,但并不代表你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啊。 他恍然大悟。也欣然接受了祖母的安排。 在学校里,他选修的专业是高尔夫球,因为有祖母的期望和鼓励,他克服了自卑,他表现的异常努力。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2000年的佛罗尼达州的职业比赛中一举成名。 他就是吉姆-福瑞克,美国最著名的高尔夫球星之一。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谈起了自己成功的秘诀。很多人都以为我将一事无成,但祖母发现了我在运动上面的天赋。她告诉我,成功就好比是大家争先恐后的赶着去一个目的地,如果都去挤地铁,这样人就多,也许得很久才有自己的位置,就算赶到了也只能远远的站在别人后面。既然都只是一个过,她参与了奥运圣火在伦敦的传递,当时有两名两名“藏独”分子企图从她手中抢夺圣火并用灭火器熄灭,为保护圣火,她光荣负伤。 在后来的记者招待会上,她不止一次谴责那些想破坏圣火传递的阴谋家,她说:“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第55章 一路向前冲 在众多的奥运冠军中,琼·贝罗蒂是让我感动的一个。 琼·贝罗蒂是美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她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斗志,激励了无数的青少年。 1983年4月,在波斯顿马拉松比赛中,琼·贝罗蒂战胜了来自挪威的世界头号选手瓦伊茨,这也是琼·贝罗蒂在与对手11次较量中唯一的一次胜利。 胜利燃起了琼·贝罗蒂的信心。她说,只要往前冲,没有谁是不可超越的。 不久,女子马拉松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个消息让琼·贝罗蒂从未有过的欣喜,因为踏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一直是她的梦想,现在,机会终于来了。然而,在资格选拔赛前,琼·贝罗蒂的右腿膝盖受伤了。于是,她的奥运征程上摆了一块巨石,这块巨石就是伤病。琼·贝罗蒂能否通过美国田径队的选拔?将取决于能否跨过这块巨石。 经过深思后,琼·贝罗蒂毅然决定手术。手术后的一周,她就开始做恢复训练。对琼·贝罗蒂来说,选拔赛无疑就是一场提前到来的奥运赛。所幸的是,后来,她获得了参赛资格,终于可以与最大的劲敌瓦伊茨在洛杉矶一决高下了。 瓦伊茨没有将琼·贝罗蒂放在眼里,因为在女子马拉松项目上,瓦伊茨有拖不垮的奔马之称。 1984年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那天,瓦伊茨和琼·贝罗蒂成为万众瞩目的目标,在美国观众激情的助威下,琼·贝罗蒂一开始就冲在前面。看着她步幅不断地加快,瓦伊茨暗暗冷笑,因为马拉松比赛和短跑不一样,前者比的是耐力,后者比的才是速度。但是,琼·贝罗蒂的体力似乎一直不减,跑了近两个小时,瓦伊茨沉不住气了,开始发力猛追。 其实,琼·贝罗蒂的体力已经消耗到了极限,按实力,她离瓦伊茨有一些距离,但是,她的意志要比瓦伊茨坚强。回头望去,瓦伊茨已经慢慢地赶了上来,琼·贝罗蒂两腿本已经酸软,甚至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地睡上一觉。但是她知道,现在是比赛,自己的斗志一垮,就会败在对手的脚下。想到这,琼·贝罗蒂摒弃一切,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向前冲,不冲到终点,决不停下来。 在顽强的意志下,琼·贝罗蒂终于以领先瓦伊茨400米的优势,将奥运会史上第一块女子马拉松金牌揣入囊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湖南卫视开办了一个节目,叫“奥运向前冲”,是我常常要看的,节目中有一道滚桶关,选手们常常从上面掉下来,但是,很多选手靠着顽强的意志又重新站起来,跨过滚桶,冲上高峰,然后敲响终点的锣声。 我想,一路向前冲,这是节目的口号,也应是人生的口号吧。第56章 梦想在左,现实在右 卡洛是位意大利人,他从年轻时就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从1933年起,他在意大利跳水界几乎没遇有对手。一场场胜利,给卡洛带来了荣誉,也冲昏了他的头脑,让他看不到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路。或者说,胜利让他无法跨上更高的平台。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卡洛仅获得跳水比赛的第10名。他一次次跳入清凉的水中,刺激着自己的大脑,让自己逐渐清醒过来,认识到意大利跳水与世界跳水的差距。折翼而归,没有人责怪卡洛,领队只说了一句话:你的梦想太大,离现实太远。 由于年龄的问题,卡洛已经不适合再参加奥运会了,虽然他在世界跳水界排名落后,但在意大利还是霸主地位,退役后,卡洛成为意大利跳水队的教练。 1947年,卡洛的儿子克劳斯诞生了,卡洛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他要让儿子去延续自己的梦想。 克劳斯10岁时,卡洛把儿子带到身边训练。克劳斯自幼受父亲的影响,也非常喜爱跳水运动。卡洛给儿子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这个计划是当年教练给他制定的,不同的是,卡洛将训练时间加了一倍,将动作的难度系数提高了。 几年后,克劳斯已经成为跳水界的一颗明星。为了培养克劳斯的比赛经验,卡洛每年都组织几场比赛,而克劳斯不负所望,都能获得好的成绩。克劳斯16岁时,在意大利全国跳水比赛中,获得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克劳斯满面红光,两眼放着异彩。 卡洛突然感觉到,儿子犯了他当年的毛病。 那天晚上,卡洛把克劳斯叫到自己身边,拿出当年一枚枚意大利冠军奖牌,看得儿子目光直闪。卡洛说,你不要以为父亲多么伟大,你再看一项记录。说着,卡洛拿出一张卡片,上面记着1936年柏林奥运会跳水比赛第十名的字样。卡洛说,这就是你的父亲,一个当年充满远大梦想,在意大利跳水界无人可敌,而在奥运会赛场上遭受失败的选手,父亲为什么会有奥运会之败?是因为父亲过早地满足于自己的表现,在意大利取得较大荣誉后,就再也没有了冲力,看得出,你现在也和父亲当年一样,意大利是个小舞台,奥运会才是大舞台,你要想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必须再跨越一步。 卡洛的话,使克劳斯看到了一条更加广阔的路。从此,在卡洛的督促下,克劳斯以意大利冠军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着,终于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夺得男子跳水金牌,成为意大利第一个奥运会跳水冠军。 中国有句俗话,心动还要行动。如果成功需要飞翔,那么,梦想是一只翅膀,而现实是另一只翅膀。第57章 意志是一双腿 在英国,有一男一女两名运动员,是青少年砺志学习的榜样。 这两个人,男的叫德里克·雷德蒙,女的叫凯丽·霍尔姆斯。前者,因伤痛与冠军无缘,后者曾获得两枚奥运会金牌。而且,霍尔姆斯的夺冠梦是因雷德蒙而起的。 霍尔姆斯生于1970年,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参加田径训练了,而且成绩相当突出,是教练眼中的好苗子。成年后,霍尔姆斯服了兵役,不得不告别了运动场。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时,已经22岁的霍尔姆斯无缘奥运赛场,只能做为一名观众,观看电视直播。她对体育运动的喜好,是一般观众所不能比的,尤其是对田径项目的那份热爱。 那天,是男子400米跑的半决赛,她早早地等候在电视机前,当看到雷德蒙的身影出现在赛场上,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据报道说,在参加巴塞罗纳奥运会之前,雷德蒙一直被伤病困扰着,而且,连续做了几次手术,直到比赛前几个月,才恢复训练。在小组赛中,雷德蒙的成绩排在第一位,这让所有英国人松了口气,很多人认为男子400米跑的金牌非雷德蒙莫属了,但是,霍尔姆斯通过屏幕看到,雷德蒙的腿似乎有些不适,这让她不禁隐隐担忧。 半决赛开始后,雷德蒙像一阵风似冲了出去,一开始,他和其他选手相差无几,但是,就在离终点剩下不到四分之一路程时,雷德蒙突然倒在了场地上。霍尔姆斯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通过电视屏幕,她看到雷德蒙那张脸,因痛苦而扭曲着。 坐在看台上的吉姆跑了下去。吉姆是雷德蒙的父亲,他跑到儿子身边,搀起他,陪着他一起向终点走去。 此时,其他选手早已跑到终点,都回过头看着这一幕。走了一会儿,父亲松开手,注视着儿子,一步步走到终点。 那一刻,看台上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向这对伟大的父子致敬。电视屏幕前的霍尔姆斯,早已泪流满面。 霍尔姆斯虽然没有进入决赛,却成了巴塞罗纳奥运会上的无冕之王,霍尔姆斯心中的冠军。 从那天开始,霍尔姆斯决定重返运动场,恢复中断的田径训练。 1995年,在世锦赛中,霍尔姆斯虽然获得了一银一铜的成绩,也因骨折不得不再次走下运动场。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霍尔姆斯毅然决定再次回到赛场。但是,因为短暂的训练,并没有恢复她的竞技状态,因此,她只得了一枚铜牌。 然而,2004年奥运会上,霍尔姆斯爆发了。虽然她身上隐藏着三处伤疼,但是,在残酷的比赛中,她还是凭借顽强的意志,挣脱了疾病的束缚,后来居上,夺得女子800米和1500米跑两枚金牌。 意志是一双腿,只要坚强不息,无论面对多大的磨难,你一定能到达人生的目标。第58章 谁妒忌你,就感谢谁 巴赫被称为音乐界“不可超越的大师”,他出生于德国中部的一个小镇,9岁丧母,10丧父。15岁时,巴赫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巴赫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演奏技艺,进入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图书馆里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为了练琴,巴赫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 逐渐突出的才华,让巴赫像一块光彩照人的玉器,惹来不少人的妒忌。因此,虽然巴赫很优秀,却很少有上台的机会。 起初,巴赫觉得奇怪,以为校长故意让他做一些幕后技术工作,直到有一次校庆演出时,巴赫意识到,问题不是想像的这么简单,那次,巴赫再次被安排做幕后技术工作,而才华远不如巴赫的笛斯诺,却参加了表演。 巴赫去找校长质问。校长告诉巴赫,因为每次表演前,都公开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有不少人反对他上台。巴赫知道,是才华招来了妒忌。之后,巴赫尽量掩饰着自己。 果然不久,巴赫得到了一次上台的机会。巴赫走上台,拉了一曲小提琴,他投入的表演,和悠扬的琴声,成为当场的佼佼者。但是,掌声并不热烈,许多人用妒忌的目光看着他。从那以后,巴赫又失去了上台的机会。 那年,是学校的音乐年会,每个班级都推荐十名演员参加钢琴“同一首曲”盛典活动。巴赫也报了,但是,最后推荐名单出来后,并没有他。 巴赫知道,又是那些妒忌者在挤压他。巴赫心中如江河咆哮般愤怒,但是脸上却非常平静。巴赫装做毫不在乎的样子,照常打扫着舞台。第二天,笛斯诺来向巴赫请教,如何以复调音乐演奏《米歇尔之夜》,巴赫说,不可能的。笛斯诺说,如果不能以复调音乐演奏,那么,谁也没有把握胜出,因为参加演奏的同学实力相当,又是同奏一曲,很难分出高下。 笛斯诺走后,巴赫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正如笛斯诺所说,如果大家都演奏《米歇尔之夜》,的确谁也没有把握胜出,除非谁能以复调音乐演奏。可是,即使巴赫,也无法用复调音乐演奏这首曲子。 但是,巴赫没有放弃,他一想起那些妒忌者的嘴脸,就激发了内心中的斗志。盛典前的一个月,巴赫每天晚上都在用心揣摩,终于成功地找到了复调音乐的指法。 盛典这天,巴赫来到台下的角落里坐着,平静地欣赏着台上的演出。那些荣幸的学生们,一个个上台了,他们的演出不时地得到了掌声。当最后一个人演奏完,评委开始打分。就在主持人要宣布冠军结果时,巴赫突然走上了舞台,在钢琴前坐了下来,接着,一缕琴音响起,礼堂里又响起了《米歇尔之夜》,但是,这次的琴音具有双重的韵味,浑厚中带着轻柔,重音如滚滚江河,轻音如白云缭绕,琴音之美妙,震撼了所有的人。 一曲奏完,几位被邀请为评委的音乐家走上来纷纷和巴赫握手,并由衷地赞叹,太完美了。主持人当即宣布,本场盛典最荣耀的人是巴赫。 当主持人让巴赫发言时,巴赫手捂胸口,向台下弯着腰说,感谢我的妒忌者们,是你们将我推上了成功的舞台。第59章 只差一步 她诞生于波兰的首都,自幼便喜好科学。1890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带着远大的理想,进入了巴黎大学。 当时,她的生活很困难,居住的阁楼上寒风刺骨,常常让她彻夜难眠。她像一条孤单的小船,行驶在科学的海洋中。后来,她试图以自己的理论打动校方,来改善科研条件。但是,她的要求被校方拒绝了。她只好利用一个简易的棚子,进行科学实验。一到冬天,她的腿就被冻的毫无知觉,两只手上生满了冻疮。 一个阳光融融的上午,她离开了实验室,漫步在巴黎街头。望着一对对青年男女并肩走过,脸上都泛着幸福的光晕,她有些痴了,因为她终日沉浸在枯燥的科学实验中,无法享受到这一切。 走了一会儿,她在一个台阶上坐了下来,默默地出神。她的样子引起了一个老乞丐的注意,老乞丐端详着她说,看样子,你好像要放弃什么? 她点点头,说,是的,为了一个空想的目标,我在科学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冤枉路。老乞丐在她身边坐了下来,友善地说,如果你愿意,就把一切告诉我吧。于是,她把自己的现状简单地说了一遍。 老乞丐听完,摇摇头说,既然你的发现理论上是存在的,为什么要怀疑自己,不去进一步证实它? 我疲惫了。她苦笑着说,我一步都不想往前走了。 老乞丐叹道,你的困难和所受的艰苦,我能感受的到,其实我当初和你一样,才落到现在的地步。老乞丐说,我年轻的时候深爱着一个姑娘,那天,下着大雪,我为了表白自己的爱意,在姑娘的门前跪了一夜,姑娘说,如果你爱我,就把戒指找到吧,它失落在这些雪中。在漫地的雪中寻找一枚戒指谈何容易,但为了得到她的爱,我发疯地扒着雪,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整整找了一天,眼看那一片场地的雪,被我翻了一遍,戒指还没有找到。我失望了,认为她根本没有丢过戒指,于是,我走了。但是,第二天中午,当我经过姑娘的门前时,恰好发现一个男孩从融化的雪地上捡到一枚戒指,那正是我昨天仅剩下的没有寻找的地方。我为此懊悔,之后,到处流浪,一直到现在,还放不下这件事,我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样,遗憾终生。 说完,老乞丐转身离去了。老乞丐的故事给她的震撼非常大,她快步回到“实验室”,继续埋头科研中。 终于,当一片小山似的沥青被溶解成器皿中的一小块晶体时,一个新的元素诞生了,那就是镭。她就是世界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居里夫人。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写着一句话:往往,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第60章 石头的哲学 从小,科尔扎连科就没有一般女孩子那样的苗条身材,她的体型像一圆桶一样,为此,她很苦恼。那年,俄罗斯掀起了一轮体操热,班上的女同学都报了训练班,科尔扎连科也报了名。 每周末,同学们便在操场上训练,身材高大的科尔扎连科站在队伍里,就像羊群里的骆驼,看上去很别扭。 教练问她,难道你不知道自己不适合练体操吗?为什么还要报名?科尔扎连科红着脸说,同学们都报了名,所以,我也报了。教练摇摇头,说,祝你好运吧。 接下来,教练给同学们讲了体操的要领,然后教他们练基本功。但是科尔扎连科身体的柔韧性太差,练了几周,一个动作也没做不到位。望着矫龙一样在垫子上翻腾的同学们,科尔扎连科也跑了上去,但是,她的两手刚支撑起来,身子就轰然倒地。莫说同学们嘲笑她,连体操教练也忍俊不禁。科尔扎连科害羞地跑到操场的一角,坐在石头上哭起来。 当时,有一位哲学老师正在操场上踱步,他看到科尔扎连科的样子就走了过去,问她,你在干什么?科尔扎连科指着同学们说,老师,我想和她们一样,可是我做不到,我太笨了。 哲学老师看看那些正在练体操的同学,又看看科尔扎连科,微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她们一样,你也一样,你为什么要拿自己的不足去和别人比呢?科尔扎连科问,那我应该怎么办? 哲学老师指着她坐着的石头说,你瞧这块石头,如果把它放在操场上,肯定会阻碍大家的训练,放在角落里,却可以让人休息,其实人也一样,只有在合适的地方,才能显出他的价值来。 科尔扎连科连连点头,她觉得哲学老师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不再羡慕那些练体操的同学们。不久,她报名参加了铅球训练,半年后,在全市中学生铅球比赛中一举夺冠。 人生的定位很重要,很多时候,不是你毫无用处,而是摆错了位置。第61章 像蜗牛一样爬动 卡迪是一家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生,一天,他看到一张机械公司的招聘广告,薪酬不低,于是前往应聘。 参加应聘的有几十人,卡迪很自信,因为在学校里,他一直是优等生。果然,在初试的理论比赛中,卡迪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个叫洛夫的年轻人。由于洛夫口才出众,所以得分相当高。 第二场考试是元件制作,评委由来自各地的客商组成。公司老总事先声明,我虽是公司的负责人,但对你们的取舍说了不算,一切由客商决定,因为,我们都是为客商服务的。 进入第二场比赛的只剩下十人,最终将有三人被该机械公司留用。 比赛的项目是按设计图制作三种元件,时间限定为半小时。比赛一开始,卡迪和洛夫就迅速地运转着机器,制作完一种又制作一种,半小时到了,两人几乎同时将三种元件制作了出来。而其他八人,除了五人制作了两种,另外三人只制作了一种。 客商们走上工作台,一件件地检验着,最后宣布,只制作一种元件的三人获得了优胜。 这结局太意外了,卡迪和洛夫都惊呆了。为什么?两人质问客商。一个年纪略大的客商说,你们虽然制作的多,但三件元件没有一种能达到精致的标准,而后三位虽然制作的少,但他们的产品几近完美,我们订购产品,肯定不会选择你们制作的。 应聘失败,卡迪自然心情不好。他一个人走到一条僻静的小河边,日落西山的时候,卡迪突然看到一只蜗牛在身边爬动,脑子里灵光一闪。后来,卡迪去了另外一家机械公司工作,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老总的器重。 几年后,卡迪在街上遇到了落魄流浪的洛夫。洛夫叹息一声,说后来我又参加了几次应聘,屡聘不中后,沉醉于市井之中,你呢,你是怎么功成名就的?卡迪送给他一句话:像蜗牛一样,每走一步,都弓着身子,用尽全力。第62章 山顶上的你才是上帝 他出生于广东鹤山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邮政职工。父母的身高都在一米七以上。因为遗传的缘故,他生下来就比同龄人高,这让他处处显得傲气凌人。 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两岁时随父亲来到深圳。 他三岁时,就学会了怎样把家里的电器弄得四分五裂,四岁时就把邻居的孩子打得跪地求饶。他进幼儿园才一周,就成了学校的破坏大王。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避而远之。老师经常打电话到家里诉苦。 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他找不到耍的乐趣,索性玩起了篮球。那个时候,也只有篮球才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有什么快乐和忧愁的事,都会在运球的时候大声说出来,在他看来,那是很正常的事,但别人暗地里却骂他疯子。 七岁那年,他进了深圳一个比较好的中学读书,他拜学校最有名的老师学习篮球。 他不信自己不能闯出一番成就,她信誓旦旦对母亲说,你们看着吧,不出十年,我将成为中国篮球史上最有价值的球员。在家人看来,他的话看起来只是对理想的一点毫无意义的安慰,因为,那时,他是一无所有。 十岁时,他身高已经有一米八。他紧紧记得当年的那个誓言,他和几个同样爱好篮球的伙伴组建了一只篮球队,他取名叫“梦之队”。队伍组成后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父亲看在眼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个顽强而又灵气逼人的自己,忧的是他担心顽皮的儿子会把上课的时间也拿来练球。 为了监督他的学业,父亲不得不经常请假去学校看望他。 他十二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去游乐园玩。走到门口,父亲突然问他要不要到山上去,因为那里的体育馆正在举行一场少年职业比赛。但是等观光车的人太多,等了很久还没位子,父亲突然提出抄近路走,这样时间还能快一点。 他感到很惊讶,这里他来过几次,并没有发现父亲所说的近路。父亲笑了,拐了一个弯后指着一处陡坡说,就从这里上。 他愣住了。父亲没有理会他,借助旁边的一个小树,几下就翻上了。八分钟后,他们走到了体育馆的前面,父亲指着来的那条路,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成功其实就像我们争先恐后的赶到山顶,如果都去坐观光车,不知要轮到什么时候,就算坐上了,也被别人远远甩在了后面,既然都只是一个过程,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其他的方式呢,比如走路,虽然前面有荆刺和陡坡,你也许需要跌倒很多次,但只要坚持下去,你总能比别人捷足先登,也只有那样,你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啊。 父亲的这番话,让他铭记在心。 因为有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他很快报名参加了深圳的街头篮球赛事,虽然第一轮就被淘汰,但他没有泄气。他和队员击掌发誓,明年重新再来。 回到家不久,他没有想到,深圳体校教练戴忆新竟然闻讯而至。 他庆幸自己遇到了伯乐。由于有了专门而系统的训练,他的身高与球技直线上升。 2001年,身高达二米零二的他被入选中国国家青年队,2005年到2006年的球赛中,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cba史上最年轻的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 他就是是中国篮坛的热门人物,被称为新一代人气王的易建联。 2007年8月,他签约密尔沃基雄鹿队,成为继王治郅、巴特尔、姚明之后,第四位进军nba的中国球员,他也是第一位到现场经历选秀过程的中国球员。 他的至理名言就是:“荆刺和挫折,在一个人的理想下根本不算什么,鄙视它,爬上去,山顶上的你才是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上帝。”第63章 菲尔普斯:每一步都是整个人生 他出生马里兰州,他的祖先来自于澳大利亚。他父母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家里,他排行老三。 因为家境不好的缘故,父母很早就打算让他弃学,但遭到了两个姐姐的强烈反对。在他的记忆中,那次两个姐姐和父亲吵得很厉害,大姐甚至一度提出让自己来支助弟弟读书,这一方案最终没有得到父亲的首肯。 虽然吃得都是咸菜干饭,但是他的身体却在猛速增长,六岁时,他的身高已经达到四英尺三英寸,这让他感到很烦恼,但是细心的姐姐发现了这一变化,认为他将是罕见的游泳天才。于是她想方设法的弄了一些游泳方面的杂志给他看,并利用一切闲暇给他灌输相关知识。在姐姐的影响下,他对游泳变得近乎痴迷起来。 然而当他把要立志做一名游泳队员的想法告诉父亲时,却遭到父亲强烈的反对。原因是他的两个姐姐已经是游泳队员了,巨大的开销早就让这个贫困家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经济低迷的一段时间里,父亲不得不靠卖血来维持家用。父亲当场就给了他一巴掌,父亲冷笑着说:“你这个傻瓜,你知道白痴是怎么出来的吗?就是象你这样想出来的,游泳?你以为人人都是天才,别做梦了。” 但父亲的打击并没有使他退缩,他和姐姐一起走到了游泳池里,也许是初次涉水,姐姐觉察到他的恐惧,便允许他仰在水上四处飘浮。毫不奇怪,他最先学会的游泳姿势就是仰泳。 随着涉猎的书籍多,他的眼界变得越来越宽了,一方面他每天坚持到游泳池里训练两个小时,另一方面,他心中正在勾画一个理想的大概轮廓,终于有一天他迫不及待把这一想法告诉父亲,不想却招来父亲的一顿嘲笑:“冠军?还要环游世界?你以为你是天才啊,别痴心旺想了,还是好好念你的书,将来找份工作养家糊口吧。” 然而他并不甘心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在姐姐的指导下,他总能轻松学会别的少年所不能掌握的技巧,他十一岁那年,姐姐把他推荐给鲍曼教练。 鲍曼在观看他在水池里杰出的表现后,迫不及待的赶到他的家里,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天赋极佳,他的潜力是无限的,让他跟我吧。”同样的话语,父亲也听过很多次了,而同时这一年,他成了一名警察,妻子也当了老师。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善,他也没再阻止教练的请求。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将自己的理想一一变成了现实。2001年,他打破了200米蝶泳世界纪录,成为最年轻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并赢得了“神童”的美誉。2003年,他接连5次打破世界纪录,当之无愧地被评为年度世界最佳男子游泳运动员。2007年,在墨尔本世锦赛上,他更是独揽七金,被人称为世界泳坛上的“一哥”。 是的。他就是被人称为游泳运动历史上最伟大的全能运动员,美国游泳队男头号明星的“金童”菲尔普斯。2008年,他带着一家人开始了环球旅行。而最后一站就是长城。想起同年的往事,他感概万千,他站在城墙上对父亲说:亲爱的爸爸,还记得你小时候你经常嘲笑我不要痴人做梦,但你的儿子很争气,不但成为了世界冠军,也实现了当时立下环球旅行的誓言。”父亲紧紧抱着,热泪盈眶,父亲说:“孩子,我永远为你而感到自豪。” 后来有记者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他将自己的理想一一变成现实的?他说:“我憎恨失败,所以没有人比我训练更刻苦。我知道要实现理想,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因为我的每一步都是整个人生!”第64章 意志是铁,信念是钢 有一个荷兰女子,喜爱自行车运动,训练时,她比队友们都能吃苦,无论严寒酷暑,她往往要比队友多付出一倍的努力,这个人就是莱昂蒂安·吉拉尔德·范莫瑟尔。姑且叫她范莫瑟尔吧。外国人的名字虽然难记,但是她的故事听过一遍,会让你永远不会忘。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是的,正因为范莫瑟尔平时训练刻苦,在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之前,她已经获得了世锦赛冠军,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巴塞罗纳,她输得很惨。 虽然,接下来的1993年,范莫瑟尔再次捧得世锦赛冠军,她却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因为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奥运会冠军,是他(她)最大的梦想。 亲友都劝她,虽然1992年在巴塞罗纳失利,但是还有1996年亚特兰大呢。没有人怀疑范莫瑟尔的实力。 当时,似乎荷兰人民都在为范莫瑟尔祝福,希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成为范莫瑟尔实现梦想的舞台。但是,在此期间,范莫瑟尔患上了暴食症,饮食无律,使范莫瑟尔的体力出现了反差很大的变化,而且情绪也极其地不稳定。身体和心理的原因,让范莫瑟尔无法坚持训练,甚至连一次常规性的比赛也不能参加。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没有看到范莫瑟尔的身影。 那么2000年呢?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尤其是从事体力消耗项目的运动员,年龄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显得非常珍惜,人的运动生涯中能有几个四年? 那天,看完亚特兰大奥运会自行车比赛的直播,丈夫对范莫瑟尔说,四年过去了,你还想不想实现奥运会夺冠的梦想? 范莫瑟尔说,想,一直在想。 丈夫叹道,但是,凭你现在的情形,能参加2004年奥运会吗? 范莫瑟尔低下了头。的确,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如果克服不了暴食症,她是很难回到训练场的。 丈夫看看范莫瑟尔,说,虽然在自行车运动中,你已经没有对手了,但是现在,你又面对了新的对手,那就是你自己,意志是铁,信念是钢,要想重新回到赛场,就下决心克服暴食症吧。 丈夫是范莫瑟尔的教练,对她的个人能力自然很清楚,按实力,在自行车运动中,没有人是她的对手。 范莫瑟尔下定了决心,说,我要克服暴食症,重新回到赛场。 从此,她将自己关在卧室里,让丈夫把厨房的食物全部扫清,然后每天一日三餐,订购外卖,按时限量地送。这么一来,范莫瑟尔想多吃也不可能了。除了暴食症,范莫瑟尔还厌食,她不喜欢吃的饭,一口也懒得吃,喜欢吃的,常常一吃很多。这或许是她患暴食症的根本。所以,每周的食谱,都是科学搭配。想吃又没得吃,不想吃又必须吃的滋味,是非常难受的,但是,范莫瑟尔一想到自己的梦想,就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慢慢地,范莫瑟尔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克服了暴食症,身体和心态逐渐趋向正常。 2000年,范莫瑟尔重返赛场,在悉尼奥运会上,她勇夺自行车追逐赛、公路自行车赛和公路计时赛3枚金牌,取回了自行车界的霸主地位。 意志是铁,信念是钢。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输给自己。第65章 宁在马后,不在牛前 那天,离古巴圣地亚哥不远的一个农场边,有一群孩子正在放牧。孩子们骑在牛背上,看上去非常悠闲。 离他们不远,有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他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上飘动的白云出神。男孩叫阿尔伯托,性格倔强,其他的孩子放学后,便给农场主放牛,他却不屑于这件工作。 这时,农场主佩奇走了过来,对阿尔伯托说,难道你不想像其他孩子一样,获得一些面包的报酬吗?只要你把我的牛放得肥肥的。 阿尔伯托说,这些牛慢吞吞的,我没有兴趣,要不把你的马给我一匹吧,我替你放,当然,如果你吝啬,可以不给我报酬。 佩奇摇头说,我的马性子烈,你降伏不了。 佩奇的话刺激了阿尔伯托,他一个翻身从草地上蹦起来,拍着胸脯说,没试过你怎么知道? 佩奇微微一笑,回去牵了一匹老马出来,说,你试试吧。 佩奇刚把缰绳交到阿尔伯托手中,老马突然挣脱,向远处跑去。阿尔伯托奋力追去。他的腿很有跑动天赋,跑起来,竟然比那匹老马慢不了多少。当然,老马年迈,跑动缓慢。 跑出不远,阿尔伯托追上老马,把它牵了回来。佩奇说,那你以后就负责它吧,我会给你两份报酬。阿尔伯托喜欢与马赛跑,倒不在乎几块面包。 时间一长,阿尔伯托觉得不过瘾了,因为那匹老马跑得太慢,放不开腿脚。他即使跑在老马前面,也脸上无光,何况伙伴们也常常嘲笑。有人说,弄一匹老马,和牛有什么区别。 一天,阿尔伯托又去了农场,他看中了一匹小马。那只小马通体枣红,声音洪亮,个头虽然小,但是,混身上下,透着精神。小马就是那匹老马的孩子。 趁佩奇不注意,阿尔伯托将小马牵了出来。小马一到草地上,就放出四蹄,像一团火,向远去跑去。阿尔伯托赶紧在后面追,只是,小马越跑越欢,眨眼间就把甩开几十米。 后来,佩奇听到马嘶,跑了出来,担心小马跑丢,就把老马牵了出来,这才把小马唤回。佩奇看到正在小马后面,像一阵风般跑动的阿尔伯托,忍不住暗暗称奇,他从没见过跑这么快的男孩。 阿尔伯托来到佩奇面前,红着脸低下头,以为佩奇会责怪他,没想到佩奇摸着他的头说,以后老马和小马都交给你了,不过,你要和小马混熟,不然他会踢你的。阿尔伯托点点头。 之后,阿尔伯托一放学,就和小马玩耍。不久,他就小马混熟了。他和小马在草地上追逐着,跑动着,一晃几年过去了。那天上午,佩奇把一个中年人领到阿尔伯托面前,说,孩子,这位是我的朋友,田径队的教练,如果你愿意,以后就去田径队训练吧。阿尔伯托当然非常愿意,于是点头应了。中年人摸着他的脑袋,说,孩子,好好地跑,为国家争光。 几年后的一天,阿尔伯托回到圣地亚哥,去见那匹小马。那时的小马,已经成年。阿尔伯托和小马,一人一马在草地上跑动着。小马似乎知道他的心情,他的速度并不快,始终与他保持着前后的位置。仿佛心有灵犀,慢慢地,阿尔伯托摸到了小马在发力跳跃时的发力技巧,用在自己身上,果然,几次后,他的步幅加大了,跨度足有三米。 1936年,阿尔伯托出现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他先后在男子800米和400米比赛中获得金牌,被称为田坛快马。第66章 不满足也是一双手 奥斯特迈尔有一双神奇的手,她那双手曾经在钢琴的黑白键上行云流水般舞动,让成千上万的听众着迷。也正是她那双手,为她多次捧回巴黎音乐学院的大奖,为她摘取了法国著名女钢琴家的桂冠。 但是,奥斯特迈尔一直想展示她那双手的另外功能。有一次,她和音乐家蒙娜说,我这双手如果再在音乐之外展示一下就好了。蒙娜说,它已经给你带来这么多荣誉,你还不满足吗? 奥斯特迈尔摇摇头说,我为什么要满足,即使我满足,它们也不满足。说着,奥斯特迈尔看着自己那双手,半晌,又说,每次当我静下心来时,总感觉有一双手在不停地伸展,像一对翅膀,要把我带到一个瑰丽的世界去,我清晰地感觉到一种召唤,但那声音不是来自音乐的殿堂,我知道,这是我自己对生存现状的不满足。说着,奥斯特迈尔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碧蓝的天空出神。 你疯了,肯定是疯了。蒙娜惊讶地说,你一定是让成就冲昏了头脑,醒醒吧,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否则,你连现在的声誉也保不住,没事的时候,我希望你去音乐厅,不但我,还有喜欢你的听众。 蒙娜苦口婆心地劝着,奥斯特迈尔却眼神迷离地望着外面。半晌,她突然回过头来,眼放异彩地说,我决定了,我要去参加奥运会。 听到奥斯特迈尔的话,蒙娜彻底震呆了,她瞪大了眼睛惊呼,天哪,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快快清醒吧。 奥斯特迈尔说,我很清醒,事实上,我除了音乐外,还喜欢竞技,喜欢球场上的跑动,喜欢田径场上的舒展。 可是那里没有音符。蒙娜大叫着。 我知道,但我要用的不是这双手,是内心深处的不满足。奥斯特迈尔冲着蒙娜微微一笑,亲爱的,你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几天后,奥斯特迈尔就参加了田径集训,在训练场上,她把那些铅球和铁饼,当成了琴键,第一次投掷,就分别排在小组选拔赛的第一位和第三位。教练惊讶地说,看不出,我们伟大的钢琴家,竟然是投掷好手。奥斯特迈尔微笑着说,同样是用手,既然我可以把琴键弹得那么熟练,为什么不能自如地操作铅球和铁饼?我觉得只要不满足,就有一种力量托着自己的手,将它们远远地扔出去。 不久,奥斯特迈尔参加了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用她那双神奇的手,夺得了铁饼和铅球两项冠军,被称为奥运史上的一大奇迹。 不满足也是一双手,很多人看不到它潜在的能量。其实,只要给它一个空间,也会创造出奇迹。第67章 举起自己 皮洛士·迪马斯是希腊举重界的传奇人物,1971年出生的他,原属于阿尔巴尼亚人,20岁后加入了希腊国籍,之后他不断代表希腊队,出现在国际举坛上。 迪马斯十几岁时,被阿尔巴尼亚希腊族的民众称为大力士,迪马斯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但他天生一身蛮力,附近的人,谁也不敢惹他。 有一次,迪马斯外出,经过一个镇子时,看到一群少年在比试摔跤。迪马斯手痒,就走了上去,他虽然对摔跤的技巧掌握不多,但是马步一蹲,很难有人撼动他,于是,他一手抓起一个,将对手高举在头顶,对手只好认输求饶。在一连胜了七八个少年后,迪马斯自负起来,他指着周围的人说,你们谁不服,上来和我比一比。 这时,一个中年人走进圈子,说,现场有一个人你举不起来。 迪马斯扫一眼四周,没看到体重特别的人,就说,来吧,到底是谁? 中年人笑着说,我说的那个人就是你,你可以举起对手,但举不起自己。 迪马斯愣了,他怎么能把自己举起来?事实上,谁也不能举起自己。 那天,迪马斯虽然胜了所有的少年,却毫无兴致。中年人的话给了他很大感触,后来,当他踏上举重生涯后,还一直铭记着中年人对他说的话。 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之前,迪马斯知道,和自己同级别的对手中,有几个具有夺冠实力,他只有七成的把握,而教练和领队,都将重担压在他肩上,希望他稳拿下这块金牌。举重比赛胜负在微妙之间,因为无论抓举和挺举,每个人只有三次机会,如何在仅有的几次机会中战胜对手?迪马斯突然想起了中年人那句话,他决定从自己开始,于是,开始减少着自己的体重。 果然,在82.5公斤级别的比赛中,迪马斯与对手都举起了370公斤的总成绩,冠军到底落在谁手?最后,迪马斯凭借体重轻的优势获胜,成为希腊人88年来获得的第一块举重金牌。 后来,迪马斯在1996年、2000年奥运会上,卫冕成功,实现了三连冠,铸造了奥运会举重史上的神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男子举重56和62公斤两个级别中,我国选手龙清泉和张湘祥在比赛还未结束,成绩都已经超出其他选手,提前获得了冠军,但是,为了挑战自己,他们仍然将重量继续增加着。 任何时候,我们都会面临挑战,当没有对手时,你就成了自己的对手。第68章 没有障碍,是最大的障碍 当月亮孤独地挂在空中,坐在桥头的丘马斯,内心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寥感。 丘马斯是美国一名黑人运动员,虽然有着超人的弹跳天赋,却受不到教练的关注和队员的尊敬。本来,他已经获得了参加十六届奥运会的资格,但来自周围冷漠的目光,却让这位黑人少年失去了比赛的激情。 天快亮的时候,桥头多了一个人。那是个中年男人,一身黑衣,脸却白得像一盘银月。他叫詹姆斯,是丘马斯的白人知己。 詹姆斯自小酷爱跳高,但是由于少年后穿上了军装,无缘出现在赛场上,他对丘马斯非常看重,认为这位黑人少年的体力有一股不同寻常的力量,只要爆发出来,肯定能够跳得更高。 但是,他也看出,丘马斯目前有个障碍,这个障碍已经不再是来自赛场的,而是心理上的。 知道奥运会跳高冠军约翰逊吗?詹姆斯走到丘马斯身边坐下来,轻轻地说。丘马斯点点头。 约翰逊和你一样,也是位黑人,在参加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前,又有几人尊敬他,为什么后来能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因为他跳过了2.03米的横杆,夺得了奥运会跳高冠军,其实你也一样,让别人敬重你不难,只要你在奥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没有人再轻视你。 丘马斯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异彩,但随之又暗淡了。 我会超过约翰逊吗?丘马斯不自信地问。约翰逊是丘马斯心中的英雄,他自然知道,只要和约翰逊一样的出色,就不会再有人忽略他的存在,但是,约翰逊是他眼前的一座高峰,他跨得过吗? 会的。詹姆斯拍拍他的肩膀,坚定地说,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那我马上去训练。丘马斯站起来就要走,却被詹姆斯拉住了。 詹姆斯说,不要怕障碍,走平坦的路,永远不会成功,懂吗? 丘马斯再次点点头。回到训练场上,丘马斯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将心中的不平化成力量,将横杆的高度一次次地提升着。 一晃,奥运会比赛的日子马上到了,丘马斯随队来到德国柏林。第二天早上,没有人喊他起床,等他醒来,教练和队友已经不见了,他急忙往赛场奔。来到门口,门卫却不让他进去。他说,我是参赛选手。门卫说,不行,没有人证明你的身份。 无奈,丘马斯只好买了一张门票,以观众的身份进入运动场。等他跑到赛场上,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教练淡淡地看他一眼,说,你来了。 丘马斯说,是的,我来了,教练,你等着看吧。丘马斯逼视的目光,让教练不寒而栗,第一次感觉到这个黑衣少年有一股潜在的力量。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丘马斯以2.12米的成绩,超过了约翰逊2.03的高度,取得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跳高冠军。 只有一次次地跨越,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所以,不要惧怕障碍,没有障碍,才是成功最大的障碍。第69章 心有多远,路有多长 他出生于法国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幼受尽了苦难的磨砺。 十几岁时,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实在无法供应他上学,他去了一家咖啡馆打工。在咖啡馆里,他干的是最粗重的活儿,咖啡馆的老板、店员,顾客都称呼他“小跑堂的”。苦些累些,他不在乎,他受不了的是,人们对他的歧视。 有一次,他小时的伙伴卡恩来馆里喝咖啡,抬眼看见了他,便招呼他道:“小跑堂的,过来给我添咖啡。”他低着头,假装没听见。卡恩一拍桌子,冲着老板说:“你雇的小伙计怎么对顾客这么冷漠?”老板连连赔礼,并呵斥他赶紧去招待,他只好忍着屈辱被卡恩支来唤去的。卡恩临走时,掏出一张票子对他说:“这是你的小费,拿好。”就在他伸手要接时,卡恩却将票子扔在了地上,抬脚踩住。他已经弯下了身子,见状,眼泪顿时淌了下来。 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哭了一夜。次日凌晨,他爬了起来,开始绕着街道奔跑。血在体内如江河奔流着,他发誓要成为全法国公众景仰的人。从此,他从两条腿开始,每天早晨五点起来,进行长跑锻炼。 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机会终于来了。那年,他报名参加了法国田径冠军赛,以万米和五千米两个第二名的成绩,被选中参加奥运会。 在接下来的三届奥运会中,他先后夺得万米比赛的亚军,五千米比赛亚军和马拉松比赛的冠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就是法国著名长跑运动员阿兰·米穆。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在于他人生目标的远近。你的目标在近处,成功就不会太大;你的目标在远处,成功之路也会越走越长。第70章 人生就像弹钢琴 那年,只有六岁的海顿,带着对音乐的梦想只身来到维也纳。他走了一个剧团,又一个剧团,却没有人肯收留他。 八岁那年,一家儿童合唱团要为王子保尔演出,恰好演出这天,团里一名儿童患了重病。团长在路边等待迎接王子时,内心焦急万分。就在这时,海顿流浪了过来。团长有了主意,他让海顿代替那名儿童,并告诉海顿,合唱时只能张嘴巴,不要出声。 但是,团长没有想到,在接下来为保尔王子的演出中,海顿的声音最为清亮。保尔王子是个喜欢音乐的人,他走近团队,侧耳听着。合唱完,他拍拍海顿说,这孩子很有歌唱天赋。保尔并不知道,合唱前,海顿只听了两遍,团长却惊呆了,之后便把海顿留了下来。 当时的奥地利,贫困家庭的孩子大多给贵族当奴役,所以即使海顿有着歌唱天赋,在合唱团也不被尊重。海顿16岁那年,不幸练哑了嗓子。一个歌者,失去了嗓子,等于失去了歌唱生涯。团长认为海顿已经毫无利用价值,就把他赶了出来。 海顿再次流浪街头,为了生存,他曾在街头给人擦皮鞋,曾被人像狗一样拴着看门。生活的磨难,使身体本就虚弱的海顿病倒了,幸亏一位歌唱家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海顿虽然暂时有了栖身之所,却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之心,他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歌唱家说,你失去了嗓子,却没有失去双手,你不能唱歌,却可以作曲,你完全可以用音乐来演绎自己的人生。说着,歌唱家走到钢琴前,重重地按了下去,轰地一声巨响,震动了海顿的心。从此,他走进了艺术大门,在音乐的殿堂里徜徉着。 1761年,29岁的海顿被保尔王子任命为宫廷副乐长,虽然在宫廷里,海顿过着音乐仆役的生活,一直到1790年,才获得自由,但是,他不悲观,因为他有音乐相伴。海顿一生之中,创作了104部交响曲,71部弦乐四重奏,180部三重奏,50部钢琴曲,14部歌剧。他在四重奏和交响曲方面的探索和开拓,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影响非常大,被称为音乐史上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生活中,我们常常害怕困难,逃避困难,屈服于困难。其实,人就像钢琴一样,只有在压力下,才会弹奏出美丽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