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素奇:创业当中难得是兴趣和爱好,激情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天生有这种习惯和爱好,必然使他对这个行当就了解,了解的时候他就熟悉,熟悉以后他便于创业,如果你爱好什么就干什么,你希望开一个大花店的话,鲜花这个市场是扩张性市场,当然竞争很激烈,关键你怎么开的,你是用传统的方法,还是用互联网的方法,这个时代不用互联网手段都很难赢利,用互联网是提高效率的最好的一途径。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对话大学毕业生:何去何从(9) 关于反对声音很多的问题,关键是看谁反对。创业不创业,你不要问没有创过业的人,很多人创业前他会问谁,大多会问没有创业经历的人,这就是问水平比自己低的。好比考大学一样,指导你怎么考大学,这个人就没上过大学,就没有教过大学,他怎么给你指导,能指导什么?所以你要创业就要问创过业的人,无论这个人创业失败,还是成功,他都有资格跟你讲。陈伟群:这里有一个角色,自己的父母他不一定创业过,这个意见怎么对待?景素奇:我想,作为一名成年人,要完全听父母的你永远不会超过父母,你要超过父母就要有些情况下不听父母的。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看,我想跟这位叫“野花”的说一句话。我的成长经历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过去哪些年代有许多想法不能实现,现在自由度高了,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但不要违法。陈伟群:把父母的意见作为参考意见。景素奇:作为父母的有些意见你可以作参考,当然要尊重父母,尊重父母并不一定是听父母的,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些反对的声音变成支持你的行为,这个办法就靠自己有没有这种智慧了。陈伟群: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判断你要开的这个店,你开店的位置,它是不是最好的地段,它的消费人群有没有,还有开这个花店您认为它的市场,至少这个区域市场前景怎么样的?景素奇:是的,这涉及到一个商业地理问题,玄学讲叫“风水”,记住不要迷信“风水”,迷信风水会被人忽悠的,专业用语叫商业地理,要科学选址,是不是很好的商业地理位置。第二个涉及到市场调研,当然还涉及到很多。作为开店第一是人流,你要开物理店面,但是这个人流也得分,你是真正的客流,还是交通人流,长安街上人流很多,它是一个交通流,要一定是真正的客流,像王府井大街的人流就是客流。比如商业地理上讲的“歪门斜道”,就是商业旺地一般十字路口,而且是歪门,门不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应该是正十字路口的把角,大门歪着便于开放,四面八方的人都能看到,在斜道上开有一个什么优势?斜道上的店面层次错落,晚上霓红灯闪烁,从这个街头能望到街那头,看到商业霓虹灯的广告招牌,斜街视觉效果好,直街你只能看到街面,看不到商业店面。陈伟群:景董事长的讲话给很专业的指导。刚刚听了这么多,大家在想这么一个问题,假如了毕业了以后从做一个员工,做到了职业经理人,再去创业有十二个难题要去解决,不容易成功。但是要自己作为原发创业开一个店,这些又面临资金这些问题,显然就业是很主要的,但是就业了以后往往又会对老板的一些想法,感觉到无奈,有的时候又激化起自己,我还是也得当老板,还是想去创业,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网友:敬爱的景老师,我们有创业梦想,但是作为一名刚步入社会一年多的人,没有资金,对我们老板的很多作为感到无奈,我想我要是当上了老板就可以应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无奈人,我的路要怎么走为好?景素奇:第一个回答没有资金的问题。这个社会永远不缺资金,这个社会就是资金过剩,关键是你有没有好的想法,有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很多互联网时代创业成功者就是一个方案,就是你有没有好的创意,就是有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作为投资人,资本市场上天天大笔的资本在流动,流动就在寻找商机,你找到好的模式自然就有资金。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对话大学毕业生:何去何从(10) 陈伟群:他目前也没有好的方案。景素奇:第二个对老板很多作为感到很无奈,这种情况下你去创业肯定是不行的。陈伟群:估计他给老板提了很多好的建议老板不采纳。景素奇:提建议,老板应该鼓励。赌气,你这时候出来创业,你按自己给老板的想法去创业,肯定不行。老板都不接受你的想法,你自己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带到创业现场必败无疑。我不知道这个学生理解不理解这一句话,如果你的想法连老板都没有接受,这么成功的一个人都没有接受你的建议的话,你的方法肯定是不行的,眼前这个老板都说不行,你自己出来会行吗?所以你对老板的想法很无奈,你自己带着这种想法你去创业你有多少钱赔多少钱,这叫赌气创业。赌气和不服气创业的人都要败,为什么?因为他不是自己真正创业的动机。赌气创业他肯定要败。你这个意见老板都没有同意,你又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创业肯定是不行的,你是站在员工的角度,老板站在老板的角度,你提这个建议老板都没有同意,老板认为你不行,你这个方案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我们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员工在一个企业当中,一个员工他站的角度就是站在一层看问题,老板他可能站在十层,站在一百层,也就是100个角度看问题,老板不接受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你不知道你提的很多想法在这个企业里边是局部信息的产生的概念和判断,你不知道这个企业全部的信息,你只知道你那一个岗位的信息,你所听到看到是那一点点信息。陈伟群:还有一种可能,当然我们是分析。还有一种可能他是因为感觉到老板也不跟我签合同,不善待我们,事业上也不见得做的很好,我是想让他做的更好一点,我所以提了这些建议。景素奇:建议肯定有很多善良的,你就看这个老板是不是刚愎自用,非常刚愎自用,所有的人提的很多好建议老板不接受,当然你可以走了,如果你要创业,你跟老板学学,你要是继续职业发展,你就到另外一个更职业化的地方。陈伟群:在国外,如果说他原来服务过的老板,一个推荐信,对于他再找新工作非常方便,在中国几乎没有听到这样的情况,这是为什么?景素奇:这是因为中国市场化还不够,社会刚刚转型,社会都不规范,作为政府的管理者对管理这个市场化的社会也是要学习的,整个社会管理者都需要学习的,我们作为被管理的一个企业组织,在这方面的运作都是刚刚初期,中国这个社会目前还不是结构性的,刚刚萌动。这里面当然很多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作为一个政府管理者逐渐都在规范,你一个人的行为非要求社会规范,要求你的老板规范,那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规范。有一次我在新浪聊天有一个学者跟大家说,遇见老板不规范的行为,你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跟老板干。我后来说可别这样说,如果真这样,这个大学生一辈子都很难找到工作,只能自己创业当老板了。什么叫法律?国家制定很多的法律政策,法律就是社会存在和运转的最低的一个逻辑底线,生存底线,所有社会人最低的生存体现是法律,你把把最低的底线作为职场的东西,你天天拿着法律武器跟老板干,哪个老板还敢用你?这个意见作为学者,作为倡导者可以这样。但是在职场当中切忌不要这样。你天天举着武器,那是处于战争状态,不是处于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工作、生活状态就是要平平常常,随大流。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对话大学毕业生:何去何从(11) 陈伟群:作为景董事长他既在国家当过公务员,也在国有大型企业做过领导,而且在民营企业做过,也是一个研究者,又是一个很著名的学者。您说这个话能不能这样理解。实际上,因为社会也在发展,在转型,在进步。企业,包括我们看老板在创业,也包括我们将来自己在创业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都有一个相互理解的过程,而这种理解就是在营造一种和谐,就是我们所讲的老板尽可能关心员工,员工要理解老板,共同把企业做好了,大家才都能够好。景素奇:蛋糕做大了大家才有得分。陈伟群:但是又回头来,现在总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在学校念的时候,剩余价值学说告诉我们说资本家是剥削我们剩余价值,但是老师经常没有把它说透了,有的时候回避了,或者就照本宣科了。带着这样的问题走向社会他应该怎么来看公司的老总和老板呢?景素奇:这里面三层意思,一个是站在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是站在行业看,一个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学生进入社会无非一个面临社会,一个面临着企业。站在企业这个层面,企业是构成社会的一经济组织,但是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一个学生所受的教育要给社会对接,站在企业的角度如何看这个问题呢?作为一个老板创立这个企业,是员工给老板打工,还是老板为员工打工?究竟谁为谁打工?陈伟群:通常理解我为老板打工。景素奇:因为这个问题我讲的多。企业只有赚钱的时候,盈利的时候才是员工为老板打工,如果没有剩余价值,老板都在往里面投钱,一个企业可能生存十年,其中八年都是赔的,这八年都是老板在给员工打工。真正大多数情况是老板给员工打工,只有企业赢利状况下员工才为老板打工。员工往往看到,包括很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不要说刚出来的学生,我给企业挣了一千万,企业给了我50万,那950万呢?就说老板拿的多,其实不是老板拿的多,是因为这个企业平台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你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出这一千万,它需要大家得力量,大家力量就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建立在社会上,需要社会资本,需要运营成本,需要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成本构成的,这个企业你看来赚了一千万,可能花了九百万,甚至花了一千一百万,这个企业可能是亏的。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陈伟群:但是我们听到大部分都是老板挣了钱买他的洋房去了,投资又超规模去发展。景素奇:这个问题首先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作为老板,因为他是资源的投入者,配置者,员工是作为人力资源投入的,一边是人力资源,另一边是老板的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家组合在一块。这个企业老板拥有财富的支配权和分配权,作为老板,他这个企业赚了钱、发展投资了,这是一种情况,但是更多情况这个老板为这个企业付出,你进来时看到这个公司做到一定程度,但是你还不知道老板创业的时候付出的劳动量有多大,他付出后是要有回报的。站在行业看,这个市场竞争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老板赚了钱而不发展,就要被淘汰,站在行业的角度看企业的发展肯定是一个逐渐淘汰的过程,他要不发展,他不转移资本,就会遇到风险。不站在行业看这个企业,不站在社会看企业,是不全面的,是片面的。老板肯定比你站的高,看的远,站在行业看企业,行业企业往往发展到最后就是两三家,千万家企业都要被并购掉,你说这个老板他要不要防范风险?不防范风险老板最后做什么去?而你作为职业打工者,企业倒闭了换个地方还可以打工,老板最后破产了,亏了几千万,几个亿,他最后干什么去?我看只有跳楼了。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对话大学毕业生:何去何从(12) 站在社会角度看这个问题,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你就必须付出大于你所得,社会才发展,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就是那些为社会贡献的人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而社会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是不能做贡献的,还有残疾人,在中国有多少残疾人,几千万残疾人,这些残疾人需要你关注和帮助,需要我们健康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发展。你说我付出一百我就要得到一百,你这个太自私了,你心中就没有社会,社会将来也不可能有你,你心中没有企业,这个企业也不可能容纳你,你无论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你心中要有这个组织;你处在社会,你胸中要有社会,社会才有你的一席之地。网友:有几周没来看访谈了,曾经的嘉宾都成为了访谈的主持。感觉到你们来到这里是对的,我想问景总很多人对金钱的欲望是无法估量的。同比对成功的欲望也是无法估量的,普通人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我们讲的很多可能讲企业家,讲这一类型的。比如像老师,像医生,包括像公务员,他们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或者说他们创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理解创业可能是一个广义的创业,你在某一个岗位做出成绩出来,对自己有发展了,也叫创业,成为一个终身做的事业。景素奇:金钱的欲望,成功的欲望,所有的人都是欲壑难填的,他的期望值是无限的,今天他得到一,他明天就想得到十,得到十的时候他就想得到一百,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作为一个人关键是处理好扩展和节制你的欲望的矛盾,好的欲望要扩展,不好的欲望要节制。人欲强烈难填,整个世界给一个人的时候,你还嫌他小。后面他讲普通人成功的标准,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从人生的职业成就曲线来看,可用三条不同的抛物曲线表示。一个坐标图,X柱和Y柱,X柱代表一个人一生的年龄,Y柱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大多数人,世界上97%的人属于第一类人,就是这么一条简单的抛物线。另外一种人一生当中是抛物连线组成的,也是X柱,和Y柱,它这个抛物连线有高有低。这两种比较,第一种人无论你拥有多少知识,多少才华,(就是在市场化当中,不能在结构化的政府体系),大概他的职业成就是36岁是高峰,放宽就是35岁到40岁,就该走下坡路了,抛物线达到顶峰就走下坡路。这种人他也许很聪明,很智慧,我见过很多非常聪明,非常有才华的人,身体健康也很好,但是他三十六七岁就走下坡路,这是大多数,芸芸众生。第二类人为什么他是抛物连线呢?这种人只有3%,这种人适应社会,他善于学习,在今天这个社会是高速转型期,每一个人都在高速转型的转盘上随时都可以被摔出来,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被摔出来,所以这个人被摔出来以后,他一下进入低谷以后怎么办?关键是是否善于学习和适应社会,如果他善于学习,能够适应这个转型的社会,他又掀起了一个人生的波浪,当又遇到一个波浪又转型了,社会在改变,他只能适应社会,他适应了社会,他又形成了一个抛物连线。人生能够几个这样的抛物连线已经是很有成就的人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不善于学习和不能适应社会者,是普通人,是大多数人,是第一类人。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亿万挑一的。为什么我说前面一百(97%+3%),后面是极限的概念,从极限的角度看这部分人几乎等于零。什么意思,这个人他的职业生涯,他也有一个X柱代表年龄,Y柱代表成就,但是他比别人多了一个Z柱,这个Z柱就是思想,就是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他处在立体的坐标中,他的人生成就是螺旋式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职业成就一直在上升,甚至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他职业的成就一直在延伸,在放大,像毛泽东,像*,像孔子、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已经作古的人我们还在享受他们的思想精神的财富,享受他们智慧的财富,这类人的职业成就曲线就是属于螺旋式上升的结构曲线。这种人毕竟是巨大成功者,知名的人士,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作为我们正常的人,大多数97%的人是一条抛物线。你能不能努力成为抛物连线,一生当中要有那么几个抛物顶点。而证明它的标准是什么,我想无论你在任何岗位,你要追求最好,成功就是你突破原有,客观给你提供一种东西,你能越过客观的东西,突破你的社会客观原有的东西,你迈出来了,你就是成功的。还有,人要有所追求,这种追求不是非要追求趋近于零的第三类,但是你可以追求成为一个职业冠军,我说就是做一行就要钻一行,钻一行就要专一行,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不能成为专家,也要成为高手,成为资深人士总可以吧!一定要有这种追求。你在这个领域成功不成功,是一相对的概念,可能两个人当中你比他做的好你就可以成功,你在一百人当中你做前几名你就是成功,你在这个行业当中做得好你就是成功。就像目前咱们考上大学一样,你考上大学,同没有考上的人相比,在学业上你就是成功者。陈伟群:要给自己安排有阶段性的目标,然后去实现这个目标也可以叫成功。景董事长您能不能给我们的网友,因为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给予寄语。您的心声,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来表达。景素奇:年轻大大学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年轻,现在又遇到这么好的时代,转型的时代,每个人有无限的机会可选择可挑战,多么自由,尤其是目前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这么一个大好的时代,生活这样一个时代那是非常幸运的,要抓住机会,抓住这个社会给咱们年轻人提供这样施展才华的好机会,自己不断地去追求成功。我想用一句话说,你不论做什么,要想取得成功,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一过万重山”,还有一句话,“只有走过,你才能真正领略风景”。陈伟群:谢谢景董事长!今天景董事长给我们讲了他创业故事当中所提炼出来的认识,观点,对于我们创业,或者我们就业都应该说是很有指导和参考意义的。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为试用期的大学生与支招(1) 主持人:景老师,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然后进入他们心仪已久的公司,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景素奇:我也是从大学走过来的,做过基层、中层后来自己做老板。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个试用期的过程。很多大学生是忐忑不安的,尤其今天的大学生应该是供过于求的,或者说相对的供过于求,这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种情况下造成一些企业、一些工作岗位很想保住饭碗,但是工作中往往要么过于紧张,要么过于随意,结果这个饭碗最后失去,就象秦老师这本书写的往往过不了试用期,这里面问题很多。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是保持一个原貌,把自己的实力展示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最后给你一个考评,合适就用。一般试用期的单位既然选择了你,他也是很珍惜,如果你各方面比较优秀会顺利通过试用期。主持人:想通过试用期更快的进入职业角色,这对很多同学和企业都是一个大问题。景素奇:企业对于学生进入试用期不一定完全了解,这个学生的知识、技能、各方面的能力不了解。同时学生也不知道企业各个方面如何,相互之间的不对称,导致大学生在试用期问题上困惑,有时候企业也困惑。主持人:景老师你也是做人力管理,你怎么看待员工加班和老板之间的互动。景素奇:原则上来说老板是不希望员工加班的。正常八小时干完了,走人了。一加班各种成本就进去了,老板要计算投入产出。但是如果加班有多种原因,无论加班、不加班综合起来就是工作效率问题,不一定是员工本人效率问题,之所以效率低有八个方面组成,第一流程不合理、第二制度不合理、第三监管不到位、第四技术手段落后、第五员工本人能力低、第六领导水平差、第七公司鼓励忙的文化、第八公司战略出了问题。但是大学生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往往出现两个问题,包括刚工作第一年都可能出现,第一不知道干什么。因为他是一个学生,学生变成一个企业的人需要有一个过程,第二不知道怎么干。这样导致效率很低,原因不在大学生,而在于企业怎么培训。所以主要的是企业问题。怎么培训这个大学生,怎么把他从一个学生变成企业人,这是需要一个过程。过去把徒弟培养出来得三年,现在最起码培训用三个月。现在很多单位去就让干活,没有培训的过程,怎么培训把知识的拥有者变成技能的拥有者,如果技能很熟练就不需要加班了。第三、谁来带,如果是智慧很高的人带这个大学生会把好的方法教给他,如果带的人水平都很低的,导致大学生本人也瞎忙,为忙而忙。当然老板看到员工加班是不高兴,当然还有文化氛围问题,还有合理分工的问题。主持人:还没有真正进入过社会的,在校园读书的同学突然进入各个企业做试用期,和已经在风口浪尖多年的企业做博弈。我们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景素奇:大学生职场的应对经验刚开始是没有的。不要说大学生,就算是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也不一定有很丰富的职场经验,原因是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是很高。我们在国有体制下,在计划经济下,不需要相对市场化的应对经验,它的政治化的程度高。但是现在要和市场化比的话,我们就说40、50岁的人,这些人的应对经验和完全市场化的应变经验差很多。今天相对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也要不断的学会职场化的应对经验。回头说大学生的优势就是还很年轻,有机会摔打、拼搏。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为试用期的大学生与支招(2) 主持人:怎么看企业实际用100人,招聘了120人来试用的问题。景素奇:作为企业要实际用100个人,绝对不可能只招100人,肯定要大于这100人。因为这是双向选择,员工在试用期即使单位对其本人满意,他本人也有可能主动走掉,所以招的时候肯定大于100人。所以用的时候梯度淘汰,第一个人可能三天一培训走了,第二个人一个月走了。但是出现一个问题,企业选择了太大余地,比如招100人,120人试用还可以。但是如果找200人、300人来试用,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人力的成本是很高的。作为一个老板最苦恼的就是培养人,如果要是找一个大学生来培养,培养了半年、一年、两年走了,培养的成本升高了,而没有办法收回成本,培养成本不仅需要企业付出心血培养,更重要是这些学生没有经验,可能会在培养过程中干出很多甚至破坏性的工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必须在合理范围内找适当的膨胀人员的系数。但是要是太多的话对企业也是成本很高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说把关的部门要有一个规则,根据过往的历史数据,找到适当的弹性比例。如果和公司文化首先相融合且潜力不错就可以培养,如果潜质太差,和公司文化不融合、或根本不适合做河公司业务关联的工作,就不必培养了,免得浪费双方电热时间。所以过不了试用期的原因不单是他自己的原因,企业也是有原因的。另外面试是非常重要的,面试的时候把好关,尽量招聘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我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在校园招聘期间,签了录用协议书的大概300人,真正半年多后毕业时,这300人到岗的不到十分之一,可以想象一般的企业,会签约后到岗率会有多少?因为他们还是学生,还没有社会的概念。他们心目中的好单位社会现实是绝对没有的,他们还在寻梦。主持人:提到办公室政治这个词儿。也有很多网友刚才问到一件事情,刚刚融入团队,感觉人际关系很复杂,不好相处,这样的问题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景素奇:实际上两个人在一块儿都很复杂,自己一个人也都很复杂,自己也和自己内心在斗,不然怎么会有战胜自我一说呢?人和人是人情世故组成的,如果你太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你就会感到自己裹足不前。所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哪个年龄段干哪个年龄段的事儿,不要过早地涉足复杂的人际关系,年纪轻轻就变得很油滑,反而不好,但也不要不管不顾,以做愤青自居。办公室政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组成的,你太注意关系,自己就没有办法干活了,精力分散了。企业用人的最高原则就是人和事相宜,每一件事情都找到适合干这个事儿的人,这是最好的。性格怎么适应呢?你要适度保持自己个性,不要刻意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一个企业用人是方方面面的,有些企业做大以后需要方方面面的人,需要不同方面的人,不同风格和能力的人,需要扮演企业每一个岗位的角色。如果都是一样的人,这个企业肯定办不好,就需要具有个性的人,有些人就是简单,有些人就是善于协调各种关系。主持人:您怎么看待用大学生用《劳动法》维权的问题。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为试用期的大学生与支招(3) 景素奇:我觉得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如果纯粹站在法律角度讨论,一中国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二会导致大学生走入误区。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了解社会,他进入到社会,以为企业就是社会,企业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社会是什么?法律是什么?社会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法律就是社会最低生存逻辑底线。法律要保护的是弱者,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关系。可能未来社会大家都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刚才讲你不签合同就找不到工作。法律是外在的约束,道德是内心的戒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部或者老板的戒律。企业为什么不愿意签这个合同,原因是因为想把主动权留在自己手里。如果纯粹拿法律找工作,不但现在找不到工作,你在未来都找不到工作,你只有一个办法你去当老板。为什么?我觉得*在《资本论》上说的非常清楚,工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的,是属于所有资本家的。你要工作你不是属于某一个企业的,你是属于所有企业的。没有劳动合同也可以就业,你只要就业了,《劳动法》就承认,就要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从这个大的弹性角度的告诉大家便于就业,如果纯粹拿起法律武器干活儿,啥时候工作都找不到,而且也干不好。其实维持社会运转的不单有法律,还有文化,还有更多的要素各种要素。不要拿社会的最低的逻辑底线来过日常的工作生活。记住:维持社会运转的不只是《劳动法》,企业和员工不只是靠《劳动法》来维持相互关系,还有更多的法律保护和约束,还有法律以外的更多的东西。网友:在公司里总是叫不动老员工做事,就算叫动了,也非常不情愿,而且这些老员工也总让新员工承担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景素奇:企业里面出现这样的情况,反映了企业的文化,对待新人有两种,一个是欺生,一个是佑生。这不一定是整个企业文化,我过去管理我的企业当中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部门的新员工要辞职的时候说:“没有见过这么欺生的!”我一了解是这个部门的核心员工比较欺生,他在这里面资格比较老,这是局部起了决定作用,如果不是反映上来了也不知道这个企业还有欺生的现象。不是所有老板都想给新人来一个下马威,这是个人的个性,让你服我,好听使唤了,其实欺生的员工有一个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有各种,比如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他有自己被欺的经历,不管怎么样都是不健康,不仅要帮助辅导受欺负的新员工,同时也要帮助哪个爱欺生的,帮助欺生者调整心理状态,这样企业文化整体的是健康。大学生加入一格组织,在试用期,作为组织既要培训他们,又要爱护他们,就像新战士在新兵连接受训练一样。员工新加盟一单位,是一个弱势者,企业应该保护,尤其大学生刚毕业,加盟组织更是弱势者,作为企业组织更应该爱护,让大学生在试用期感受到健康的企业文化。现实当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健康的,那些欺生的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毕竟是少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组织者,应该帮助欺生的人改变他的思维模式,保护新来的员工。但反过来,新员工刚去不要耍横,这样的话很可能立即走人。主持人:作为试用期的新人一方面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观察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其实大家并不是有意的做出欺生的环境,因为这样的环境是不可能留住人才的。景素奇:关键是有一两个人欺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和谁交往,一般企业就是你的顶头上司。所以主要是跟你的顶头上司或者你的师傅和他接触、交往。如果这个人就是欺生的,那作为企业就要改变这个人,但是往往有些员工不是他的师傅是另外的那个欺负他,那就要和他的主管沟通,发现这个问题。新员工进入一个单位以后,一定要学会和强势者沟通,不要和边缘人沟通,一沟通一下自己就被边缘化了。其实,新人加盟组织最容易和边缘人形成弱势盟友,这看似保护自己,其实这是最危险的职场行为。网友:如何提前转正?试用期做的比较成功就是让企业欣赏你,试用期没有结束就可以提前转正,大家有什么建议吗?景素奇:提前转正要做到两个好,第一个是干的好,第二是沟通好。把工作做好,把交代的事情做好这是前提。沟通好主要是带你的人,决定你转正的关键考核人,你给沟通到位,感动他了,他会说你干的好,提前给你转正。另外还有和工作相关联的人沟通好,和工作相关联的人也要沟通好,这些是次要的,但是也不要忽略,总之一主、一次,主就是带你的那个人,次就是工作相关联的人。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试用期考核谁过关(1) 试用转正,是职场日常工作。可连很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都不知道试用期试什么!而试用评估,又仅仅凭感觉!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高级老总新入职企业都有试用期,大多流行三个月。试用期满后让“合格”者转正,不合格者不得转正或延期转正。然而,试用期究竟试多长时间?试什么?怎么试?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笔糊涂账,包括很多外企在内。跟着感觉走?虽然各公司对员工都有试用期,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公司在员工试用期满后的转正问题上都是跟着感觉走。试用期结束后要转正,但转正的依据是什么?凭感觉,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差不多,什么地方差不多,很少有细化和量化的东西。目前常见的做法就是试用期结束后只要主管(主要是顶头上司)说了算。至于转正的形式则更是简单,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同事开一个转正会,大家说一些讨好的话,提一些不疼不痒的建议就转正了,落在字据上的东西就是主管签字,人力资源部走流程形式。当然有些企业会更简单,连形式都没有,流程也省了。其实全靠主管一人的感觉,本就靠不住。主管正直时,感觉并不一定正;但主管心不正时,感觉一定是歪的。如果主管嫉贤妒能或有私心,那么招聘一个贤能的副主管或下属就一定会被刷掉,相反招聘来一个庸人、坏人反倒有可能顺利通关转正。其实做大了的企业,无论多么伟大和优秀,这些嫉贤妒能或有私心的主管一定会存在。所以,企业构建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试用期考评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对招聘高级经理人尤为重要。试什么?人们之所以凭感觉转正,是因为不知道试用期要试什么!我问过很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都不太知道试用期试什么!只能是笼统地回答,或回答得支离破碎。试用期究竟要试什么呢?答案有四个内容:一试职业毛病.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有点毛病,而试用期就是试毛病的大小和毛病的性质。毛病的大小是指是否被团队成员所容忍,是否在企业文化能包容的范围之内;毛病的性质是指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冲突,是否和工作本身的业务特点相冲突。比如:财会人员如果粗心毛糙,一定做不好,累死也做不好。毛病,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指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二是文化。文化包含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一旦影响到工作的职业毛病在试用期内被发现,就要认真考虑是否给予转正。二试工作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试用期内,是完全能够看出来的。一个人对工作的看法不一样,自然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这背后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成就动机。一个没有任何职业成就动机的人,很难说工作认真、负责、用心和勤奋,只有把工作当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才能勤奋敬业,仅靠装是装不出来的。工作态度不好的员工,或者说没有任何职业成就动机的员工,是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工作成绩,自然是不能给予转正的。对于一名经理人更应该试工作态度,因为工作态度有问题而没有注意,转正后对企业的影响可就大了。三试工作方法。什么才算是有工作能力呢?能力怎么考核?试用期对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形成一种综合评价是很难的。怎么办?其实在工作中,人的能力就是指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来源于什么?两个:一是经验,二是思维能力。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会有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工作方法问题。所以试用期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就是考察他的工作方法。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试用期考核谁过关(2) 也许在面试阶段,一个人吹嘘自己能力很强,讲了很多做成事情的方法,背景调查时也证明他有很强的能力。但这只能是过去时,必须在试用期重新试。有的人换一个环境就不行了,其原因是这人的能力来源于经验。有的人换了环境同样有能力,就是属于思维能力强大的人。作为高级管理者就应该是思维能力强的人。思维比经验更重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CEO级别的岗位可以不看行业经验的原因。因为高层都是相通的,相通指的是什么?就是指人的思维方法相通,解决问题的本质方法是相通的。所以,高层管理者不在经验,而在思维,即人们说的智慧、方法。四试做事有无结果。让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就要创造明显的绩效,纯粹是扯谈。那么,在试用期是否就无法判断一名高级经理人未来的绩效如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试用期判断一名经理人将来是否有好绩效,就是要考察他是否做事有结果,换句流行术语就是执行力。一个人之所以有绩效,就是做事有结果。一个人做小事都没有结果的话,那么做大事更不可能有结果。现实中有不少经理人,讲起来口若悬河,神采飞扬,思路清晰,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往往虎头蛇尾。这种人职位越高,危害越大。俗话说,就是盯不住事的人。一般有绩效的人就是盯得紧,做事有计划,有条理,会统筹安排,直到有明确结果为止。这也是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是执行力的一个表现。怎么试?如何试工作态度?对工作态度,观察是重要的方法。比如:最简单的就是在观察其上下班时间点的工作表现。平时于无声处的观察考核最能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考核可从许多方面,比如:观察其上下班时间段的工作状态。一、试用期内上下班是否总是卡点儿。二、即使偶尔早来个10分钟,看他干什么?是准备工作,还是和其他人闲聊?三、看他下班时间和下班前干什么,是否快到下班时间提前就收拾好东西,一到时间起身就走?四、看没有完成工作任务时的态度。到下班时间是径自走掉?还是和主管打声招呼才走?还是主管同意其走,仍坚持把工作做完才走?五、临时安排加班。临下班前一个小时安排加班,看其工作态度,是愉快接受,还是沉着脸,还是有条件接受,抑或加班时心不在焉。这里特别要看其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冲突。如何试工作方法?要试一个人有无工作方法,就安排一件很具体的细小的事情让其做,然后考察是怎么完成的;或者安排一件很难的问题,或者根本没有正确答案的事情,看其做事情的方法。其实,即使不故意安排,在试用期里,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就要看其工作有无方法,及方法的多少,成效的大小。对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应安排一件成本不高、相对周期短、环节相对多、涉及企业内外人际交往的事情,然后考察其工作思路和方法。做的过程中观察他怎么做的,做完以后,询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看能否总结提炼出来。如何试工作结果?对做事有无结果的考核,对管理岗位上的人来说比较复杂。要等试出综合绩效,至少半年过去了。怎么试?就是给一件小事做看结果。比如说经理人刚入职不久,许多新工作一时半会还插不上手,就安排他做一些看似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比如说开会或一般性的出差。有不少人参加完一般性会议后什么也没有,没有结论;如果是有心人,一定会有结论,而且是不错的结论:如何辩证地看待会议,如何就会议谈与工作的关系。就是起草一个会议通知,哪怕是200字左右的会议通知,也可以看出其执行力。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试用期考核谁过关(3) 如何试职业毛病?对职业毛病的测试,不仅平时要观察,而且一旦随机事情发生时更要观察。在迅速变化时观察,比平时观察更有效。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结果都应当是常态下观察为主,但对职业毛病应重点放在非常态下观察,尤其是在有矛盾冲突的时候重点地细心观察。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对职业毛病的试不同前面三个内容。前面三个都可以出题去试,但对毛病,不能明着去试,一定含在平时的工作中和具体的事情中去试,千万不能故意设陷阱去试。有一家企业招聘一位CFO,试用期内故意拿现金去试,观察这个老总对金钱的态度,结果倒是试出CFO经得起金钱的诱惑,然而CFO一生气走人了,认为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试多久?平常我们讲的试用期就是三个月,究竟是长还是短呢?这就要看试的内容和试的人的级别。对于高级经理人员,情况就比较复杂,按上面讲要试出经理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结果,一般来讲一个月左右就差不多了。但要试出一个人的职业毛病一个月根本不够。对一个比较外向的人来说,大概需要三个月;对一个内向的人,大概需要六个月;对一个善于隐藏的人大概需要一年。因为只有一年,才能完成一个绩效年度,才能考核出人在不同职场状态下的反应。所以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试用,大概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左右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公务员、科研院所对新入职员工的试用期都是一年的原因。如何评估?评估试用期经理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工作日志考核法。试用期的员工要有工作日志。每一天工作、每一件工作都要有记录,这样到期一看一清二楚。如果进一批人,一比较就清楚。尤其是经理人的工作,由于不易量化,更应该是做好系统记录,做好知识管理。试用期到了,其工作完全清晰了然,便于客观公正地考核。二是关系人360度考评法。为了解决主管一票否决的弊端,最好的办法就是360度关系人考评。这个360度关系人考评是指与被考评人有业务工作关系和管理关系的人全部参与考评,根据工作需要设定不同考评人的权重,背对背打分。三是关键事件法。这些关键事情一旦触及,必须重罚,要明确试用期员工触及这些事情时处罚的力度,都可以用分值来计量。当然除正常的上述考评外,公司还必须设立红线死亡法。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红线,如果触及红线必须立即清除。比如:试用期员工的无故旷工问题、泄漏重要商业秘密问题、违犯法律问题、违犯重要操作流程问题等等。KPI可行吗?试用期设定关键考核指标的问题,颇有争议。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成熟的企业可以用,因为有过往的历史数据,有现成的资源匹配条件。但对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拿关键指标考核高级经理人就非常困难。一是过往历史数据不具备参考性,二是同行的发展数据也不具备可比性,三是企业自身的资源匹配条件不可预测。因为企业不成熟,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如果非要一个关键指标,到关键的时候也会扯不清,因为支撑关键指标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根本就不实。没有在成长期的民企干过,是很难理解这一点的。何时延期转正?如果是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执行力这三者的问题,根本不用延期转正。延期主要是对职业毛病拿不准,职业毛病包含着职业道德、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性格与组织特性的冲突,个性与工作业务的冲突等。职业毛病往往三个月是试不出来的,一般需要五六个月,要全面试最好是一年。如何防止集体设陷?有些人为了小团体的利益,集体为新人设置陷阱,故意让人不过试用期的也有。这主要从机制上规避,而不要靠良心。试用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组织上也知道某一主管有问题,所辖小团队风气不正,于是为这个组织招聘个副手。这个小团队就千方百计挤兑新人,让新人过不了试用期,或者新人一看情况不对,趁早溜之大吉。怎么办?组织上应该先把人招聘进来放到其他系统里,过了试用期后再派往这个有问题的组织。这样就不存在试用期转正难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新招聘的人作为一个主管的副手,然而主管小心眼儿,不让其转正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综合考评。考评只要合格就应该转正,不能因主管的一票否决。至于转正后职务工作安排和调整,那是另一回事。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上司不如你怎么办(1) 职场生涯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之一问题是上司水平比自己低,甚至低很多,遇到此情此景是常有的事情,作为职场中人该怎么办?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四。一是背后议论上司的不是;二是瞧不起上司,言谈举止中带出来,冷嘲热讽;三是直接杵逆上司,体现在不给上司面子,反驳上司,直接顶撞上司,直接或间接地不听上司命令,甚至辱骂上司或更严厉的行为发生;四到上司的上司哪里告上司的如何无能和不是。这些行为尤其在血气方刚的出入职场的年轻后生哪里表现得突出。这样处理适宜吗?显然不适宜,但职场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此类的事情,而且发生后总有千万条理由为自己的辩解,或者发生后自己还到处宣扬自己的出色的表现。此类处理方法除了自己过了嘴瘾一时痛快外,别无任何积极意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负面影响。有人也认识到这样做不好,但仍控制不住自己,为什么?因为,这类人的私欲性比较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发泄自己的不满,主要是显示出自己比上司强,然而,当你这样显示自己能耐大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上司的感受,是否考虑了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显然忘却脑后。如何对待上司不如自己的问题首先,上司不如自己是正常的事情。认识到上司水平比自己低是正常的事情,而不是不正常的事情,而且也是普遍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特有的待遇,只有如此看问题,才能平衡自己的感受,然后才能冷静对待这一问题。其次,上司肯定有优于你的地方。应该认识到尽管上司不如自己,但上司之所以成为上司,肯定有超过你的地方,尽管你在某一方面和某几方面都比上司强许多。也许上司有千款万条不如自己,但他肯定有些地方是自己所不能够暂时超越的,比如年龄、经验、某些方面的资源、阅历、性格、某些特殊的技能、知识、与整个企业组织的感情资本,与上司的上司或其他周边关系相互的了解程度高,或使组织刚好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或与某人刚好互补关系等等。而这些也许正是组织需要的,而你恰恰不具有,所以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成为上司,绝不是简单的一条业务能力强就可以出任的,如果简单到如此程度,世界就退回到简单的毫无生机的机械运动状态,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三,尊重上司。无论上司水平比自己低多少,都应尊重上司,这是最起码的职业意识,没有这一职业意识,无论你到哪里自己都会很难受的。为什么要尊重你的上司,因为你的上司有你所不具有的,他有你可学习的地方,你要想进步成长,就应该学习他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不仅是你工作上上司,也是你成长的老师,你的老师你能不尊重吗?从你自身成长的角度来看,你把你不如上司的地方都学到了,弥补了自己与上司的差距,加上你优于上司的地方,这样综合起来你总的能力也就超过了上司,那么你的晋升也是迟早的事情,之所以目前你没有得到晋升,偶然的因素有,但更多是必然因素,你的积累不到,量变不够。上司处在上司的岗位,不是上司多么伟大重要,而是上司的岗位重要,你最起码应该尊重上司这个岗位,既然组织设立了上司这个岗位,那么这个岗位理应受到下属岗位的人尊重,不然组织不就有问题了吗?时间久了,组织将不成为组织。舍身处地想一想,一旦当你成为他人的上司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你又该做如何感想?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上司不如你怎么办(2) 第四,支持帮助上司。既然上司不如自己,那么你就应该尽力帮助上司工作,出注意,想办法,这是作为下属最起码的职业准则,而不要袖手旁观,不管不问,或等着看上司出丑。为什么应该支持帮助上司?因为,上司不如你,如果他什么都比你强,也就根本用不着你帮助了,你在上司的哪里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也许哪一天裁减人员,你也许就是被减数。支持上司,帮助上司并不是讨好,拍马匹,而是组织工作的需要,企业组织的发展是需要组织全体成员群策群力,需要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力量,只不过上司是代表大家实现组织目标,你有智慧和力量不贡献给上司,那又该贡献给谁呢?贡献给上司,就是贡献给自己所在的组织单元,最终受益的肯定也有你自己,不然,都不帮助和支持上司工作,你所在组织单元会是什么结果,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你自然也在被淘汰之列。如果你的上司根本不需要你的任何支持和帮助,那么你就危险了,或者整个组织单元就危险了,而组织的危险最后还会波及你自身。第五,支持帮助你的上司,上司拒绝怎么办?有时下属的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帮上司出了个好注意,想了个好办法,尽心尽力地帮助上司工作,上司不以为然,或拒绝接受,或根本上否定。这时你不应抱怨,或灰心丧气,应站在上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自己的方案真的没用或不好,或是其他问题。如果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应当考虑自己帮助上司的方法是否是可行的,有时候好的意见办法之所以没有被上司接受,不是因为上司不愿接受,而是因为自己的方法不得当,同样是个好建议,因提交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会大相径庭。如果是自己的方法不当,就应当采用能让上司接受的方法来提交。如果是自己的意见办法不好,那就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意见办法。第六,上司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怎么办?如果自己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后,上司仍不接受自己的意见办法,甚至是排挤提意见者,显然不是自己的问题,是领导风格问题,领导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听不进下属任何建议和办法,根本不接受任何支持和帮助,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抱打天下,那么作为下属的你该怎么办?只有两种办法,一忍耐,二趁机走人。如果*渠道畅通,*氛围比较好的企业组织,你也可以把你的问题通过正常的合理的健康的渠道反馈给上司的上司,算是对组织的负责,否则就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记住,不健康的合理的渠道尽量不要用,最好不用。上司真的不如你吗作为上司的工作风格迥异,上司有时候并不是真的不如自己,不过是工作技巧和艺术手法罢了。上司有时候故意示弱。示弱的目的也有许多,常规的健康的目的有三:一是想探究下属究竟的真才实学和对问题的看法以及性格:二是走*方式收集各种意见方案,便于更正确决策:三是想满足下属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达到激励下属的目的。所以,作为下属,应主动配合上司,帮助上司实现上司的意图,不要故意耍机巧,给上司掉腰子,给上司一种摸不透你的感觉。上司不耻下问,屈身求教于你,你连上司的真实用意都不清楚,你就认为上司不如你,并到处夸耀自己的能力,或者上司露了那么一两回怯,就认为上司无能,水平低下,并四处张扬上司的露怯,上司就真的不如你吗?究竟谁的能力低下呢?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如何避免职业生涯原地踏步(1) 导言:有两类人注定一生一事无成:一类是没有勇气放弃那耕种已久但荒芜贫瘠的土地,再去寻找那肥沃多产的田野;另一类是一生都在奔波寻找肥沃多产的田野,从来都不低头认真耕耘脚下那片*的沃土。这世界还有一类人,不仅低头认真耕耘脚下的沃土,而且还不忘抬头寻找更肥沃的田野,然而这类人能够实现成功梦想的毕竟是寥若星晨,其原因就是有想法而缺少正确的做法。本文旨在提供实现成功梦想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本文就是作者体察许多成功人士和无数职业生涯失意者的人生操作经验后的总结分析,希望能对那些商海中浩浩荡荡的职场大军中的一些人士以启迪。让那些业绩优异的职场人的人生不再灰暗,继而能够使职业生涯光彩夺目,每天枕着美丽和幸福入睡。职场工作,尤其营销工作是充满挑战和诱惑的,困难重重是挑战,高额的回报是诱惑,自己的业绩领先更是自豪。在挑战、诱惑、自豪面前,营销员是否有意识做好以下工作,则是决定营销员不同人生轨迹的关键。要么灰暗失败,要么是光明灿烂。职场人员,尤其年轻的营销人员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重视销售业绩,而不注意工作中其他方面的修养,结果在销售队伍混迹多年仍只是一位普通的销售人员,职业生涯原地踏步。以下叙述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职业职业生涯轨迹。而您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种呢?案例一原地踏步:灰暗的人生他刚参加工作时是位销售高手,业绩骄人,拿得业绩奖励在同级别的销售员中是领先的。但他不久发现其他业绩不如自己的甚至是业绩二流的销售人员却晋升到领导自己的管理岗位上,而自己无论业绩如何好,拿的奖励如何高,就是不如居于这些管理岗位上的上司拿的综合奖励高。于是他开始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并产生种种揣测:他们和某某领导有关系,他们会拍领导的马屁。他们凭什么管理自己?他不服气,甚至开始发难,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与自己的直接上司作对上,接下来他的销售业绩开始下降。这样一来,他这位销售高手的命运可想而知。他愤愤然辞职,怀着新的希望加盟到另一个企业组织,又从零开始干起销售,自己原先的积累,除了销售经验打了一个大折扣后留存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包裹里,其余的统统化为乌有。于是他在新的销售岗位上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征程。他没有悟出自己在原单位失败的主观原因,在原有的思想观念支配下开始新的工作,结果他重蹈原来的覆辙。他这样反复折腾了几个单位后,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甚至找个工作都很困难,因为这世界圈子很小,尤其同一行当的圈子更小,当他先后到几家新的单位应聘时,发现新的单位销售主管有些甚至比他应聘的岗位高出许多级别的主管都是他原来的同事,或曾经接触过,有的还是他带过的小徒弟。正是这些主管对他有所了解,所以他的面试一次次失败。他开始抱怨这些人不念旧情,但这些抱怨对他自己找工作没有任何益处?他也曾经到了几家没有认识自己的人的单位去应聘,那些坐在掌握着他饭碗的岗位上的主管们,尽管比起他属于“嘴上没毛”者,但依旧傲慢地把他上下打量一番后,开始了疑惑的甚至是挑剔的下意识中就不想录用的面试,因为坐在这些主管岗位上的人与他素不相识,只能按一般常理去推测:“您老这么大年龄还在寻找这么基础的具体工作,而且还跳槽N次,每次都是做重复的最基层的销售员工作?”基于这样的前提他的应聘成功的概率近乎于零,因为招聘者对他的能力和能力以外的许多都持怀疑态度。而且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生活的担子越压越重,使他没有机会做更多的选择,只能是着急挣钱养家活口,于是他只能是委屈求全做自己最不愿意的做工作,做最低层次的工作,做付出和收获比最低效的工作,做着随时都有可能被解除辞退的工作,因为越是这些低层次的工作其竞争越激烈,这样的工作岗位随着社会的进步,随时都有可能消弥,同时许多命运和他一样等待就业的待业者时刻在窥伺着他所在的岗位,伺机取代他。此时,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人生的失意、失落、失败,灰暗的前景时刻袭染着他的心灵,逐渐染就了自己灰暗的人生。此时,他回首早期骄傲于同事的业绩,仿佛只是遥远的蜃楼,或者那时心中的希望好像是发生在他人身上。他至今也许还不明白,最初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处于同一人生起跑线上开始人生跋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为什么那些还不如自己的人会超过自己呢?甚至成为年薪丰厚的总裁级人物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若有所悟――命运如此!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如何避免职业生涯原地踏步(2) 案例二青云直上:命运的主宰程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刚参加工作时也是做销售工作,业绩虽不算特别突出,但一直在单位算中上等水平,一做就是3年。但程先生在做好销售工作的时候,经常积极地做客户访问笔记,每天把客户的意见记录下来,并在后面附上自己的意见看法,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把这些问题和意见形成书面的报告,呈给自己的直接上司。每次*发言程先生不仅见解与众不同,而且有理有据,在做好销售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帮助上司和周围的同事干活,尤其经常做自己团队中的事务性工作,上司有时也很自然的把这些活派给他做。有些好心的同事就劝他,这又不是你份内的工作,做了不仅没有收益,还影响你的销售收入。可程先生并不太介意,继续学他的雷锋,做他的好事,而且在交流销售心得时还主动把自己的经验招数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在别人看来是傻子举动。期间公司业绩虽有一定波动,但他一直坚持下来,后来他的上司因外部机遇调走了,而他因资格老而且原上司的极力推荐和大家的良好的口碑自然接替了原上司的工作。当然后来程先生也遇到过一位脾气不好、毛病比较突出的上司,而他没有抱怨,从来不人前议论上司的不是,而是积极默默地配合上司的工作。这位的上司后来因群众意见大、队伍不稳定、业绩上不去被企业辞退,程先生自然晋升接替这个位子。后来,程先生在工作中也有过外部的机遇,也曾经调动过工作,但他的调动不是简单的因争钱多而跳槽,更多是看重发展机遇,是职务上晋升。就这样程先生在大学毕业工作8年后的刚刚而立之年便升任某一颇具规模的公司的副总裁,主管业务市场工作,年薪也以数十万计。在猎头公司的眼里程先生更是一位价值不菲“奇货”。而当年那些认为他比较傻的“精明”之人大多还都在第一线做“资深”销售代表,原地踏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资深”销售代表作为基层员工,其竞争优势正逐渐让位于更年轻的员工。如何“干上去”,避免原地踏步笔者认为,作为职场人员,尤其销售人员要想“干上去”,成长到职场的高端,应做到以下八要八不要:第一、要为事业发展而跳槽,而不要轻易为暂时的高收入诱惑而跳槽。销售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其原因就是冲着销售提成高而流动,除不知,销售提成高后面隐藏着许多风险。冲着高提成而去,其结果诱人的收入很有可能是镜中的烧饼,于是又见异思迁,到了另一家充满收入诱惑的公司里去了,到了以后才发现原先未到之前听到的看到的感性认识虽然都是正面的真实,然而还有更多的负面真实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到,于是抱怨,但这无济于事,要怪只能怪自己的轻率,其实也根本用不着怪任何人,包括自己。因为任何公司组织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不可能像自己想像的或听到感性中的那么好。一旦感觉不好就想着要逃避,频繁地开始自己职场生涯中的平移工作,走马灯似的几番跳槽后,自己除了年龄成了职场中的老人外,其他一切的积累与年轻人无异,甚至同年轻人的零数相比自己是负数,当然在与年轻人的同台竞技中也就没有优势了。而成功的跳槽应是为事业发展而跳槽,包括职务的升迁、视野的开阔、难得的锻炼机遇、学习机会以及成长的空间等等。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如何避免职业生涯原地踏步(3) 第二、要为组织奉献才智和力量,主动做一些与自己销售无关的组织事务工作,不要因为与自己业务无关而袖手旁观。我见过的许多年轻销售人员,只盯着自己的销售业绩,组织中的许多事务性工作视而不见,甚至有时上司安排自己做都向后撤,有时也做了,但给上司讨价还价,舍不得多余的点滴付出,这样的员工只对钱有感情,而对工作,对所在的集体组织没有感情。试想自己对企业组织都没有感情和付出,企业组织能给你什么回报呢?在集体组织中多做些事务性工作,一可以广结人缘;二可以练就自己的服务意识;三可以培养对组织的感情;四可以提升自己的管理事务性工作的能力。这才是你付出时间和智慧后的重要所得,而这也正是作为一名组织负责人最起码的要素。第三、是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与同事们一块分享,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藏着掩着。我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一线销售人员,尤其年轻的销售人员,业绩做得很好,一旦上司要他们介绍经验,立即就三缄其口,要么就是轻描淡写应付一番,搞得上司好不尴尬,其实有时上司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整个组织的业务能力,也是想树立其在组织中的威信与影响力,可他这样做的结果岂不是自弃行为。自私到不愿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与大家分享的人,他也不可能从大家哪里得到更多,这样的人结局往往是凄冷的。正像桃子与核桃,因为桃子把自己最鲜美的果肉长在外面,让人分享,结果桃核儿随手被丢进了泥土里,来年发芽生长,延续生命,并有可能成长为大树,结出更多的桃子。而核桃则是把它自己最香美的肉紧紧的裹在坚硬的壳子里面,目的是保护起来不让人享受,结果人们用比壳子更坚硬的石头或锤子把它敲碎,吃掉肉后,碎壳子当垃圾随手扔掉,从此随泥土化为泥土,再也见不到任何希望。第四、要把问题和建议积极地善意地提交上司,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而不要喋喋不休的消极抱怨。任何公司和公司的产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使世界最知名的品牌公司和其产品也不例外,而这些知名的商号就是在持续性满足客户的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中产品日益精美,公司日益成长,而解决问题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则是靠公司里的许多员工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抱怨。抱怨只有负面作用。有些员工之所以不愿把自己从客户哪里得到的咨询意见总结分析出来,很大程度上认为这些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会黑暗地认为,自己的上司会贪污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据为己有,转眼到更高级的上司哪里卖弄去了,于是宁可烂在自己的肚子里也不说出来。这种情况尤其在那些书读得比较多的“聪明”的知识型员工哪里表现得比较明显。要知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及时准确报告信息,总结分析汇报工作是最起码的工作职责(至于上司如何处理和对待下属的劳动和智慧者的员工,不但不汇报真实的信息和问题,而且故意汇报反馈错误的信息咨询,并在要好的同事朋友间传扬自己的“聪明智慧”,试想这样的下属会有什么好结局。记住,世间的任何机遇好事都是给“傻人”准备的,而绝不是给“聪明”人准备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然,美国的《阿甘正传》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观众?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如何避免职业生涯原地踏步(4) 第五、要拿自己该拿的钱,不明不白的钱一分不要。有些销售人员在业务往来中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往往私拿回扣,甚至重要岗位的销售人员,拿组织的资源做交换。这样的员工哪家老板敢用?我认识一人,交往几次后也比较熟了,他就提出到我属下工作,后调查了解到,他在做销售工作中私下拿了不菲的回扣佣金,于是我不但不敢让他到我的属下任职,而且我也不敢向其他朋友推荐,尽管感觉他人很不错,这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而他至今仍闲赋在家。有时,市场上的朋友一起闲聊,有的还后悔当初在某某公司做销售员没有捞一把,而某某都捞了不少,因此某某从此发达了等等;也有的朋友聊到有人因做业务员时捞钱失手,被除名等等。这些都还是事件的结果看问题,没有认识到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没有从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高度去认识,没有想到健康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自己生活和生命的重要色彩。第六、要心态放平稳、屁股坐正,不要偏向任何一方,包括偏向自己的公司。因销售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合作的各方,这些都是与公司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关联方,当然也与自己的利益相关联,如果销售人员的职业意识不强和职业道德欠锤炼的话,面对利益的诱惑会做出损害某一方利益的事情,包括损害自己的企业、损害客户、损害合作方的利益,当然最终自己的利益也会受损。所以作为销售人员必须屁股坐正了,心态放平稳了,然后方能做好事情,做出公正公平的事情来,做出对各方都有利的事情来,否则对关联各方中任意一方不利,事情的结局都有可能很糟糕。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一位下属利用合作方与自己的信息不对称,在谈判中赢得了很多优惠条件,我方明显占了很大便宜。当时,我就疑惑这样条款是不平等的,协议即使签署了,能够执行下去吗?属下很自豪地说,只要对方没有意见,协议一签不执行也不行,等对方有异议再说?于是我在犹豫中签署了同意意见。协议签署后,只执行了不长时间,对方便以一个恰当的接口终止了协议执行,而没有像我方最初想的那样提出修改协议条款。我方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合作机会和一位合作伙伴。谁都不要把他人当傻子,“聪明”人可能一时占了便宜,但最终吃亏的是自己,事后的推测和假设都于事无补。销售人员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千方百计把产品销售出去,好拿提成奖励,至于客户是否是自己产品的用户则根本不考虑,甚至有可能夸大产品的功能,欺骗客户。这样做其实是害人害公司又害自己。第七,面对客户合理的特殊需求敢于打破常规、先斩后奏,而不要一味墨守陈规。这是最难做到的一条。作为销售人员,敢于打破常规,先斩后奏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莽撞、不遵守制度,而是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任何销售制度在它制定出来的同事就意味着是过去时,而现实中的客户需求变化却是随时进行的,一线销售人员只会拿死的制度套丰富多采彩的现实肯定有被动的时候。有这样的一则故事: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年轻时代曾做过铁路公司的电报员,一次假日里轮到他值班,突然来了一封紧急电报,其内容是附近铁路上有一列火车车头出轨,要求调度各班列车改换轨道,以免发生撞车事故。由于是假日,卡耐基怎么也寻找不到可以下达命令的上司,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一班载满乘客的列车正急速驶向出事地点。卡耐基不得已,只好冒充上司的名义下达命令给列车司机,调度他立即改换轨道,从而避开了一场伤亡惨剧。按规定,电报员擅自冒用上级名义发报,唯一的处分就是立即撤职。第二天,上司当着卡耐基的面,将他递过来的辞呈撕碎,拍拍卡耐基的肩头说:“记住,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原地踏步:一种是不肯听命行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只听命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这两种人的其中一种。”作为一线的销售人员在一线销售时经常会遇到像卡耐基遇到的上述的问题一样,一方面是销售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又是活生生的客户的现实合理需求,如果固守条条块块的销售制度很有可能满足不了客户合理正当的需求,这样会出销售事故。有些员工明知销售制度不合常理,但面对客户合理的正当需求能够满足,却害怕制度处罚到自己而不敢去满足,这是害怕担责任的怯懦的表现,是对客户、对企业组织不负责任的表现。像这种害怕担责任的销售员就是那种“只听命行事的人”,这样的销售员只能“永远在原地踏步”。第八,要知道感恩,而不要自傲。很多职场人,往往犯一个简单的常识性的愚蠢的错误,就是自己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或一点点成绩后,就开始牛起来,把成功全归自己的勤奋、努力、聪明和智慧,从内心深处就是这样认为,结果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忘记了企业组织的培养和上司苦口婆心的教导,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属的支持,于是尾巴翘起来,很快引起别人的反感,从此失去了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再继续成功很难,职业生涯从此陷入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内心深处感谢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教诲、同事们的帮助和下属的支持,哪怕你的上司给你带来过不愉快,但也要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帮助一个人成长分两类方法,一类是引导型,一类是设置红线型,只有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职场人才能走出顺畅高效的职业发展轨迹,请不要只感谢引导型的领导,也要感谢曾给你设置红线型的上司,只有从内心深处这样认为,才能真正表现出感激的言行,才能得到那些帮助你的上司的持续指导,同事得持续帮助、下属的持续支持,用句老话说,“这人懂事儿!”谁愿意帮助一位不懂事的人。我也见过一些骂遍自己所经历过所有的单位,以及所有单位的老板和领导,包括同事,心怀怨恨和仇恨,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对簿公堂之上,这样的人谁敢帮助他?谁愿和他成为同事?谁愿意成为他的领导?这类恩将仇报的人,如果别人知道了他这些糟事谁还会帮助他呢?混得时间长了,就变成了职场剩人。一个人不知道感恩别人就不会有人再帮你,所以,我经常讲知道感恩的人才会有更多的人帮助,才可能获得持续的成功。只要心存感激,职场天地将永远宽广。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独食主义者的凄惨结局(1) 为什么总有些人“聪颖过人”却仍碌碌一生?为什么紧捂自己的资源,却最终发现越捂越少?为什么不会自保的鲜桃能够繁衍,而周身坚硬的核桃反成了垃圾?……人生如果不懂分享,就注定没有出路!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步步高升。许多人在迈出校门的那一刻,怀揣着梦想,当总裁、做高官、成专家等等,可若干年后发现:梦想能够实现的人寥寥无几,更多人的梦想是大打折扣,折了又折,扣了再扣。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真的成了一场梦,连想也不想了。甚至不少人年过不惑依然原地踏步,碌碌无为。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有一条大家不太注意,甚至还被许多人推崇为“聪明”,那就是我们批评小孩儿时常说的:吃独食!我们不妨把职场中的这类人,就定义为“独食主义者”。独食主义者在职场中的表现形式,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表现一:一毛不拔下面是我与一位参加工作两年多的研究生的对话:研究生:“我的上司都是笨蛋!什么都不懂!实在懒得搭理他。”景素奇:“既然你认为你的上司不如你,那你为什么不把你脑子里的东西说给你上司听呢?”研:“如果我跟他说了,他该到他上司那里去卖弄了,转眼就变成他的东西了!我才不干那为人作嫁衣的傻事呢!”景素奇:“那你可以把你的东西写出来啊。”研:“更不能写出来了,写出来知道的人就更多了。”景素奇:“那你的东西想让谁知道呢?”研:“至多让单位一把手知道。”景素奇:“可你也够不着一把手,他怎么能知道你的智慧呢?”研:“所以我就不说呗。”景素奇:“那把你的东西用在工作上不就得了吗?”研:“咳,我现在的工作怎么能用得上我的那些思想智慧呢?”景素奇:“那么,别人怎么才能知道你有知识思想和智慧呢?”研:“不用别人知道!”景素奇:“那你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用得上?”研:“等我当了领导,有了舞台后!我会把我的知识和智慧用上,干出个样子来给他们瞧瞧!什么叫水平!什么叫智慧!”景素奇:“那你怎么才能当上领导,寻找到舞台呢?”研:“我就没指望在××(指其单位)当什么领导。比这儿好的单位有的是,没准儿过几天我就辞职了。”点评:不支持上司,还留你干嘛?职场中的你也许正经历着那位研究生同样的故事。也许你从对话中读懂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也许读出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潇洒,但我想职场中人从中更应读出:什么叫真正的自私。职场中的自私,更多表现在不愿把自己的知识、智慧贡献给组织,与大家一同分享。作为一名职场中人,既然认为上司不如自己,那你就应该尽力帮助上司工作,出主意,这是作为下属最起码的职业准则,而不要袖手旁观,或等着看上司出丑。为什么应该支持帮助上司?就因为上司不如你。如果上司什么都比你强,还要你做什么?那你就快上裁员黑名单了。帮助上司绝不是拍马匹,而是工作需要,企业发展需要全体成员群策群力,需要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力量,只不过上司代表大家实现团队目标。你有智慧,不贡献给上司,那又该贡献给谁呢?而且最终受益的肯定也有你。如果你的上司根本不需要你的任何支持和帮助,那么你就真危险了。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独食主义者的凄惨结局(2) 表现二:一人独霸我接触过不少职场中人,甚至四十好几了,职业生涯还在原地踏步,在同一层级职位上重复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可业不精,职不升,事不成,薪不涨,而他们确实是有学历、有知识,也很聪明,确实属于精明人。这些精明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你要和他们聊天,会发现他们大概会有五种做法:一是骂领导——说上司有眼无珠,不识货;二是骂同事——说自己就不爱讨好领导,讨厌那些拍马屁者;三是抱怨客观——自己上面无人,没关系,资源贫乏;四是宿命——说自己运气不好,命该如此;五是精神胜利法——说自己就这么个特性,不愿操心受累,现状挺好!可如果再深入沟通,就会发现其真实的思想痕迹:“我控制着企业××资源,我要走,资源都能带走,企业马上就不行,一刻也离不开我……”言谈和神态中充满着骄傲和自信,自认为是多么关键的核心人物。这样的职场中人利用组织提供的舞台,拿着组织发给的薪水,拓展出来的市场资源理应归企业组织所有,可是这些人连备份给组织一份的想法都没有,只想自己独霸,死活自己控制住客户资料信息,与客户之间经营着私人感情。一但离职,立即封锁信息,让团队处于信息阻断状态。点评:典型的职场“剩人”!试想,这样的人哪个企业敢用?因此,他的职业生涯只有一种轨迹——原地踏步,都人到中年了,还是和刚参加工作时一样,受着比自己小一代的人领导管理,整天骂来骂去,怨天尤人。如此心智模式,如此思想心胸,如此之独,谁人敢用?此人能做成何事情?如此自私的人最后只能成为职场中的“剩人”(没人要的人)。表现三:片甲不留有些技术型员工比上文的独霸资源者更甚。有这样一位技术员工,临走的时候,把自己在公司任职一年多时间里编写的程序统统删除,把系统恢复到了他初来时的状态!于是人力资源部找其谈话,他还振振有词:“我凭什么把我编的程序留给公司?这是我的知识产权!想要,掏钱来买!我知道公司不可能掏钱来买,所以我只能把它删了。”当然,这样的职场中人最后肯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点评:比“剩人”还不如!看似触目惊心,实则如此之独(毒)者并不鲜见。这种人往往还能被某些圈内人士赞许,为什么?因为你是他们心目中的一杆“好枪”,你是否想过:他们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当你受到严惩时,他们分担你的点滴痛苦了吗?这种“玉石俱焚”的行为既可悲又可怜。他不仅连起码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都没有,而且还不知道,他的这种行为性质已经构成了侵权。而且这些人不但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严重程度,反而还到处夸耀自己的本事。可当这些人夸耀自己的时候,听的人会立即产生警觉——离这样的人远点!免受其独之害!这样的人可以说压根儿不配做职场中人,连成为“剩人”的资格都不具备,只能打入另册。表现四:无中生有还有一类“聪明”员工,是没有做事情,而故意编造信息报告。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企业招聘了一批销售人员,试用期内先做一周信息调查工作,规定每个人每天调查顾客的数量,并准确填写调查表,同时还要送给被调查者一份纪念品。一星期之后,这一批人中只留下了一人,而其他人被辞退的原因在于:自认为没有人监管,就串通一起,相互之间帮忙填表,根本不去做什么吃苦受累的调查工作,而且自己把纪念品给贪污了,以为耍弄了领导,便宜了自己。殊不知,上司早在暗中监督并考核了!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独食主义者的凄惨结局(3) 点评:机遇,非“傻人”没份儿!试想这样的下属会有什么好结局——客气地被“请”走,就算是造化了。要知道,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及时准确报告信息咨询,总结分析汇报工作,是最起码的工作职责。至于上司如何处理和对待下属的智慧和信息那是领导者的事情。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切记:世间的任何机遇好事都是给“傻人”准备的,而绝不是给所谓的“聪明”人准备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谁都不愿和“聪明”人打交道。聪明的“核桃”为何成垃圾?我经常在讲课中引用《围炉夜话》里的一段话。桃子与核桃的区别就在于,桃子把自己最鲜美的果肉长在外面,让人分享,结果桃核儿随手被丢进了泥土里,来年发芽生长,延续生命,并有可能成长为大树,结出更多的桃子,带来更多的希望。而核桃则是把它自己最香美的肉紧紧的裹在坚硬的壳子里面,目的是保护起来不让人享受,结果人们用比壳子更坚硬的石头或锤子把它敲碎,吃掉肉后,碎壳子当垃圾随手扔掉,从此随泥土化为泥土,再也见不到任何希望。这段话实在是震撼心灵。许多职场中人自己工作业绩不错,一旦上司要他们介绍经验,立即就三缄其口,要么就是轻描淡写应付一番,搞得上司好不尴尬。其实有时上司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整个组织的能力,也是想树立其在组织中的威信与影响力。可他这样做的结果,岂不是自弃行为?独(自私)到不愿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与大家分享的人,他也不可能从大家那里得到更多;独(自私)到不愿为团队贡献智慧的人,他的胸中自然没有团队,团队中自然也没有他;独(自私)到独霸团队资源,死活不给团队,团队就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他抛弃;独(自私)到不知道拿工资就应该给团队奉献智慧的程度,当然不配做团队成员;独(自私)到因偷懒编造虚假信息或为私欲故意汇报错误信息,团队要是还能容留他才叫怪。所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独食主义者,在企业团队中都是注定没有市场的。“独”步江湖为何难立足想付出水而收获酒,结果只能喝到水。独食主义者的思想根源是认为自己聪明,自己不贡献,等他人来贡献,自己坐享他人之成。这就像谁都想用自己的一瓢水换回一瓢酒,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谁都得不到酒喝。独食主义者在给企业组织带来危害的同时,也铸就了自己失意的人生和失败的人生。因为任何组织的负责人,甚至是每一名成员,包括独食主义者本人,都不欢迎独食主义者。由此,独食主义者的结局可想而知。正是所有团队成员对独食主义者的排斥,才导致独食主义者孤零凄惨的人生。“留爷处”其实并不多。独食主义者往往会想:天下大着呢!“留爷处”多着呢!事实是天下之大“留爷处”并不多。况且任何一处你都待不长,很快圈内人士了解你,所以不留你,而与你素不相识的人更不可能留你,因为招聘者一看你原地踏步的职业轨迹,自然会疑虑重重……这时你会非常失望地慨叹:“留爷处”怎么找不到了呢?随时为养家糊口而惴惴不安。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家庭生活的担子越压越重,自己已没有机会做更多的选择,只能是着急挣钱养家糊口,于是你只能“委曲求全”做自己最不愿意做的工作,做最低层次的工作,做付出和收获比最低的工作,做着随时都有可能被解除辞退的工作。此时,连你自己都会感觉到人生的失意、失落、失败,灰暗的前景时刻袭染着自己的心灵,逐渐染就了自己灰暗失意的人生。此时,您回首早期骄傲于同事的知识、业绩、聪明和才智,仿佛只是遥远的海市蜃楼。您至今也许还不明白:最初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处于同一人生起跑线上开始人生的跋涉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为什么那些还不如自己智慧聪明的人会超过自己,甚至成为年薪丰厚的总裁级人物呢?你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只得自我麻醉和自嘲:要饭,自有要饭的快乐!其实,早知今日凄苦,何必当初“聪明”呢?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草根于连的职场奇遇记(1) (本文为大话形式)于连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有着超强的上进心和宏大抱负,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工作8年,换了10次以上的工作单位,正当走投无路之时,发生了职场奇遇,从此顺风顺水,凭着自己的智谋和狡诈取代了自己的恩人达摩,坐上了美国DB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的宝座,正当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坦途时,却被无情的现实所击败,而此时收到了因癌症已经辞世的达摩的来信,揭开了于连职场奇遇的真相,一下子他陷入了出与入的困惑。于连的职场奇遇于连才智聪明,有着宏大的抱负和理想,大学毕业后,急于出人头地的他到北京8年时间一连换了10次以上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路越走越窄,眼看找一份像样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租住的房屋连租金也交不起,此时谈了多年的女友也离他而去(于连认为女友是嫌贫爱富类,离他而去是嫌弃他居无定所)。职场不顺,情场也失意,他如同困兽,热切盼望自己有虎啸龙吟的那一天,于连每天都在寻找机会,决心赌一把。走投无路的于连伪造简历,通过DB公司的面试2006年的春天,已经是31岁的于连在一张过期的报纸上发现美国DB公司中国区招聘总经理助理的职位,看看截止日期只剩最后一天了,而美国DB公司向来以严谨著称。于连立即编撰了自己在一些大金融公司的就职经历,同时附上了中英文对照简历,并特意注明精通英语,贴上自己专门到专业照相机构拍摄的照片,在网上抄袭了一篇公司要求的投资论文,匆匆便赶去应聘,以致在电梯的门口前差点儿撞倒一个50岁左右的人,于连不仅没有道歉,反而和对方发生了简短的争执,说自己要不是急着应聘,还要继续理论下去。面试那天于连背熟了抄袭的论文,上街花了100元租了一套西服,像模像样地去了公司应聘。他见到了主考官当时非常诧异,此人正是差点儿被他撞倒的那个人,他戴着副眼镜,当时看上去很和蔼。“我叫达摩。那天你撞到我却没说对不起。”这是达摩给于连面试的第一句话。“该死,怎么会是他。”于连感到背后一阵阵发凉。“这是你唯一的机会,在你做出愚蠢的回答之前最好把我的问题想清楚。”而此时的达摩一点也不和蔼。光线从达摩后面的灯直射过来,于连感到自己的脸和灵魂全部暴露在灯光下,而达摩却是背着光,他脸上什么表情于连一无所知,另两个考官拿着笔不时在纸上记着什么。“这不是面试,是提审,真恶毒。”于连想。“你希望拿多少薪金?”达摩问。“这是什么鬼问题,不能按常理出牌。”于连想。“越多越好。”于连豁了出去。“如果我付你30000美元,你希望是一次付清,还是分月付清?”第二个问题更尖锐。“那我首先要看银行的同期利率,如果能超过我正常的投资,我希望是一次付清,如果不是的话,我选择分月,对自己也是个约束。”于连想到这是一家金融投资公司,便努力地往投资方面答。“你很贪婪,不错,很像当年的我。”听到达摩的回答,于连感到过了第一关。达摩没再过多地盘问于连过去的经历,把兴趣转到了那篇投资论文,好在于连早就背熟了论文的内容,回答起来纵横捭阖,时不时裹夹着英语,达摩很满意,频频点着缺少毛发的脑袋。一脸茫然:年轻人如何应对职场挑战 草根于连的职场奇遇记(2) “从现在起,你所做的一切必须对我负责。”达摩丢给于连最后一句话,结束了令人恐惧的面试。于连本来想展示一下自己熟练的英语表达,然而根本就没有英语口语面试。好运终于降临了,一切出乎他的意料。于连竟鬼使神差地通过了老板达摩的面试,那些阴霾般的日子过去了,因为他成功地应聘成为美国DB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简直不敢想象自己以后的生活。当然他也在想达摩竟没有看出一思破绽,庆幸自己赌对了。顺风顺水的于连取代达摩做上了执行总裁的宝座于连有过专业的学历背景,再加上过去大跨度的毫无规则的频繁跳槽,虽然每个行业积累不深,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起许多行业都懂一些,于连做起事来可谓是如鱼得水,凭着敏锐的金融嗅觉,于连常有惊人的手笔出现,三四个月大家便都知晓了他,后来在公司的地位是坐电梯般地扶摇直上,在公司管理层的影响仅次于总经理达摩。当然,于连位置的上升与达摩的器重非常有关系。达摩非常重用于连,并不断地给于连创造接触董事会成员的机会,有些会议本来是达摩向董事会汇报和沟通的,达摩便有意无意地安排于连替代自己沟通,比如重要的会议,达摩说让我的助理于连代替我做汇报。而这正是于连求之不得的事情,尽情地表现,刚开始还不怎么能放开手脚,而达摩一再鼓励于连尽情发挥,于连逐渐在董事会的汇报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且达摩也给予肯定,当然有时也给予反对,比如涉及到投资风险比较大的问题,达摩则坚决反对。董事会也是尊重达摩的意见。于连许多激进的做法受到了达摩的反对后,逐渐对达摩反感,甚至讨厌他的上司达摩,觉得这古板保守的达摩绊住了他前进的步伐,有些投资计划都要被达摩残忍地削减大半,有些投资做法干脆被达摩断然否决,达摩的解释很简单,要预防不期而至的金融萧条。董事会中也有两位是中国人,他们作为投资方的代表有时也不满意总经理达摩保守的战略(当然,于连私下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在董事会上曾几次提出支持于连激进的做法,甚至提出让于连独立运作基金,这些都遭到达摩的强烈反对,达摩甚至以辞职相威胁。这一招让股东们和股东们的代表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毕竟达摩是DB公司中国区的开创者之一,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达摩就没有DB公司中国区的今天。于连越来越无法忍耐自己的野心,暗中寻找将达摩赶下台的机会。一天,那曾经抛弃他又吃回头草的医生女友偶然问于连:“达摩是你上司吗?”于连说:“我受够他的古板和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