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作者:侯清恒第1章 厚黑是一种成功必须(1)  厚黑学者,“厚”与“黑”之学也。厚黑教主李宗吾为其宗师,论成功之道与脸厚心黑之关联,再论厚黑实例与厚黑之变招运用。由此观点出发之厚黑学,人或奉之为圭臬,或恶之如寇雠。  厚与黑的解释,人人知道,无需我多言;依《厚黑人生》之见,“厚”可指宽厚、恭敬、亲和、坚定、慷慨、鲜耻、固执等,简直是广义再广义,扩张解释得无所不包;而“黑”除了阴险外,尚有灵活、智巧、奸诈、严峻、创新等,同样涵盖得包山包海。而此二者本身又几近反义,是故无论世上任何策略,在引申后皆入“厚黑”阵营,不但非厚即黑,尚可既厚又黑。反正道德或憨实时即为厚,卑劣或灵巧时即为黑,有时尚且两者兼而有之。  厚黑败在过度的模糊性,欲质疑其价值只消上述简单之二分法;但由“二分法”一词则可证厚黑”虽是废话,却是有价值之废话。君不见,自孔子以降之儒家(儒家信徒则必把三代也扯进)强调扬善隐恶或扬善斥恶,一切“止于至善”为依归,其第二交椅孟子更高举性善论;而儒家荀子、法家商鞅以下则主张人性本恶,学说主体乃与恶打交道。此两家皆从单方面解释人性,其完备性或有不足;道家崇尚自然而少论权术,与现实交集略嫌阙如。  马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很多,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秩序井然,道路畅通无阻。相反,假如没有交通规则,或者是说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北往、东行西去的,各不相让,争抢阻挡,车辆和行人挤在一起,那么,每个人都别想顺利的通行。这都是我们曾经有过的体验,它告诉我们规则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社会是由生活中的每个人集合而形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都不尽相同,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各行其是,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混乱不堪,陷人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中。因此,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是非常重要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左手厚黑,右手孔孟是世间之钥,拿着它就可能打开人生之门。  姜子牙胸怀经天纬地之才,虽人至暮年,然志在千里,渭河垂钓意在寻找伯乐,文王慧眼识珠,终于共同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诸葛亮高卧于隆中,然跟随明主积极入世,后来帮助刘备建立蜀国;韩信忍辱钻胯,成为兴汉名将;司马迁虽受腐刑,但忍辱完成《史记》。这些流传千古的人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能够掌握厚黑之术与孔孟之德相结合的典范。  厚黑学:两种手段三步走 李宗吾的厚黑学原意如下: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维妙维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  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候,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我把他几个人物的事,反复研究,就把这千古不传的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己。”兹再举汉的事来证明一下。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鸣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又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有愧于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请问笑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为之谢。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太史公著本纪,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  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圮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候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几乎误会,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点,仿佛现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以刘邦的天资,有时还有错误,这种学问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见了。  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就是人人知道的韩信。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无奈对于黑字,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蒯通的话当然贵不可言,他偏偏系念著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后来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讥诮项羽是妇人之仁,可见心子不黑,作事还要失败的。这个大原则,他本来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这里失败,这也怪韩信不得。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哪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便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博取王候将相,炫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象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象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候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厚黑学中的厚与黑肯定了人性的两面,更说明两面的并存和纠结,是较务实的作法;而诸子百家中名声较显者竟难有如此切近现实之主张,仅杨朱利己说与之暗合。凡论点创新而能言之成理之思想,即有其可敬之处;无疑地,厚黑学符合此一要件。  厚黑学在创意及扎实度上皆有一定水平,虽有人反对,乃正常现象;《厚黑人生》所论及之厚黑实务亦多能站得住脚,但强解硬掰之处太多而令人倒胃,对厚黑之过度解释反使其接近“废话”,说其瑕瑜互见并不为过。呜乎!此“末流”乎?  通往厚黑帅第一步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做学问有三种境界:刚开始研究学问的时候,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说,做学问者刚刚入门,路还长得很,看也看不到边际。再往后研究一些,就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为了追求学问,废寝忘食,最后心神憔悴。最后一层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研究学问到深处,自己最初追求的目标,早就已经被超越了,回头一看,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前进道路中的里程碑罢了。  同样道理,研究厚黑学,也有这样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最初的时候,人的脸皮薄如纸,后经磨炼,渐渐变得厚如牛皮,最后再变得厚如城墙;人的心肝原是红的,历经沧桑,,渐渐变成白色,继而又变灰、变黑,乃至黑如煤炭b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  韩信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可是他年轻时,一文不名,整天就知道在城里游荡。有一天,一个地痞遇到韩信,想当众让他出丑,就对韩信说:“听说你很有胆量,我不服气。今天,你要么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要么就一刀杀了我。”韩信想了想,二话没说,弯下身子,就从地痞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在古代,这算是奇耻大辱,可韩信能忍辱至此,脸皮不可谓不厚。他的道理很简单,自己将来还有很多大事要做,如果轻易地将这个地痞杀了,在秦末严苛的法律之下,相当于用自己的命换了那个地痞的命,这个买卖相当不划算,所以他宁可忍辱负重。  到了后来,韩信果真有所成就。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天下形势三足鼎立,刘邦与项羽是两个最大的势力,但中间还夹着一个韩信。韩信帮楚则楚赢,帮汉则汉赢。他的谋士蒯通劝他自立为王,争取进一步夺取天下。可这时候,韩信却脸不够厚、心不够黑,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是上书刘邦,请刘邦封他为“齐王”。  若干年后,刘邦一统天下,建立汉朝。天下初定的时候,跟着刘邦打江山的很多将领,都觉得刘邦的待遇不好,纷纷造反。韩信也认为刘邦没有给他应得的待遇,后悔当时没有自立为王,与刘邦争夺天下,但是这个时候,他再想造反,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了。结果,韩信造反不成,被萧何设计杀死了。  其实,人一生的机会没有几个,当有改变人生的机会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抓住才是。韩信是有大谋略的人,他能忍受一个地痞的侮辱,然而在关键的时刻,却不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理由竟然是“沛公必不负我”,由此也注定了他将来的下场。所以说,韩信只不过到了厚黑的第一层境界而已。  厚黑智慧  研究厚黑有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中人的脸皮薄如纸,渐渐厚如牛皮,最后厚如城墙;人的心肝原是红的,渐渐变白,继而变灰,最终黑如。  我的人生,我做主第2章 厚黑是一种成功必须(2)  中国人最讲究“脸面”,似乎干什么事都特别在意面子,有时面子要比实惠或者性命都更加重要。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就要好很多,他们注重实际的结果,注重最后得到的成绩。中国人虽然也有“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说法,不过实行起来,还要看过程是否光彩、体面。西楚霸王项羽用外国的标准评价绝对是个失败的军事家,但中国人看来,他战争的过程十分好看,所以赢得了比刘邦更多的赞赏。  其实,人生的色彩,恰恰是由自己决定的。别人的评价只不过是对你人生画卷的好坏作出赞赏或者是贬低而已,这并不影响你的一生到底要画些什么内容。  如果一个人,天生就想做强盗,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在骂他,他仍然还是个强盗,这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强盗的工作对他来说,要比其他的都舒适,因此他自己也觉得活得很潇洒。但是这个人如果不是厚黑中人,麻烦可就大了,他要考虑别人的指责,要顾及别人的评价,这样一来,即使他仍然做强盗,也一定是一个不快乐的强盗。他的一生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作画的权利,成了别人手中的一支笔,画着属于别人的画。  这种对面子的观念,其实就是指其他人怎么看待你,说穿了,在意面子的人,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的,而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奋斗。但是,要想人厚黑之门,第一步就是要扔掉面子,否则就根本无法了解厚黑学。比如说,中国自古就有“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这就是一句典型的好面子的说法,似乎只有这样做才算是忠臣烈女,即使陪着昏庸无能的皇帝送死也能流芳千古。然而,厚黑学却认为:与其陪着不可救药之人白白送死,倒不如另投明主,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  李宗吾说:“依宋儒之意,孩提爱亲,是性命之正,少壮好色,是形气之私。此等说法,真是穿凿附会。其实孩提爱亲,非爱亲也,爱其饮我食我也。孩子生下地,即交乳母抚养,则只爱乳母不爱生母,是其明证。爱乳母,与慕少艾,慕妻子。其心理原是一贯的,无非是为我而已。为我是人类天然现象,不能说他是善,也不能说他是恶,故性无善无不善之说,最为合理。孩提爱亲者,食也,少壮慕少艾慕妻子者,色也。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求生存者,人类之天性也。故告子又曰: ‘生之谓性’。”  “求生存者人之天性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己,就是自私,从生活到学习,从孩提到成人,这种自私的天性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既然自私是人的天性,那又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表现出来?为什么不可以堂而皇之地作出来呢?这就是好面子的心理在作怪,正因如此,有些人虽然以厚黑学为行事处世的准则,但是却满嘴仁义道德,披着道貌岸然的外衣,做着卑鄙龌龊的行径。  尽管不肯承认,厚黑学还是在冥冥之中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当你与他人同时落水了,你的首要之务,你的本能反应,除了先救出自己,还有什么?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所以,行厚黑的人绝对要先从自己考虑,绝对不会扭曲伺己的本性。  西方有些研究者认为,皮肤厚、对别人的责难和非议无动于衷者为最佳之人。这种思想近乎厚黑学这一观念:一种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免受别人恶言恶语伤害的盾牌。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不理睬他人的风言冷语,善于运用厚黑学来保护 自己,那么就完全可以塑造出正面的自我形象。所有脸皮薄、心肠软的人,在试图实现任何理想的过程中,总是对这个过程中第三方的评价心存疑虑,因此做事难免缚手缚脚,顾三顾四。这样行动起来,本来可以直接达到目标的路径,也许会因为他人的评说而放弃,因此就平添了很多顾忌与麻烦,反而不易实现自己的理想。精通厚黑学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能够把别人的评价放在一边,拒绝接受任何人试图强加于他头上的道德限制。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因为其他的扰乱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行动计划,也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这些人的眼里,只有自己才是尽善尽美的人,所以他们往往更容易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是最好的例证。  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操行方正,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四岁。  通常,女孩子一旦入宫,就相当于和家人永不见面了,这是一件很值得悲伤的事,但是年纪不大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出人头地的太好机会。因此,她很高兴地入宫为妃。武则天为人聪慧,爱读史书,精通政事人情,性格刚毅果断,具备了一切厚黑高手的素质。进宫以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因此人们都叫她“媚娘”。  但是后宫三千佳丽,尽管太宗知道武则天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是不能完全俘虏皇帝的心。武则天进宫十二年里,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自然也没有改变、提升。太宗病重时,担心西汉吕雉专权的局面再又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  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病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之后,你打算怎么办呢?”武则天是厚黑高手,一听这里面话里有话,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就镇静了下来,对太宗说:“我本来是应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但您的身体未必不能好,所以我也不能马上就死,我情愿吃斋念佛为皇上祈祷来报答。”  武则天的回答很机智,她选的是一条最好的路,也是唯一一条能活命的路。太宗想了想就答应了她。然而事情总是有所转变的,在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贞观二十二年之时,也就是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了。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她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就是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动。  武则天虽然到感业寺出家了,却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东山再起。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白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  再次进入皇宫时,武则天已经是二十八岁的人了,一般来讲,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土是徐娘半老,毕竟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厚黑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许的确非常出众,另外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久别重逢,更加能抓住高宗的心。  当时,高宗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也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以便分萧淑妃的权。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于是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很快升到了昭仪,这可是正二品的级别。  自武则天进宫之后,基本土高宗j:宠爱她一人。先后生了四男二女,高宗总共才有十二个子女,后边的六个都是武则天生的,由此可见,武则天的受宠程度是其他嫔妃无法相比的,就连主张让她进宫的王皇后恐怕也没有料到,结果让自己也吃了大亏。  武则天是厚黑高手,注定了她不甘居人之下,她的最终目标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皇后和萧淑妃的行动。  首先,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为庶人之后,武则天便又将矛头对准了皇后。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儿,王皇后也非常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来的时候就又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争夺皇后之位,利用这种机会对亲生女儿下了毒手。  有一次,武则天刚送走皇后,就将女儿掐死,然后盖好被子,伪装好。高宗来了,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失声痛哭,谁也不会怀疑是武则天一手策划的阴谋。当高宗听说在女儿死前王皇后来过时,不由大怒,而且王皇后也一直没有生育,因此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王皇后。至此,武则天废掉皇后的计划也就实现了。  从武则天人宫,直到她后来当上皇后,可以说一直就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运气。她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自己周密策划的结果。在这里面,厚黑学的功夫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打击对手王皇后,她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害死嫁祸于人,脸皮之厚,心肠之黑,实在是无与伦比。此外,为了实现她的目的,她几乎用出了自己的全部阴招,毫无顾忌,只要能得到结果,任何不光彩的过程她都不会在乎。  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命运色彩的权利,武则天能将自己从贫民变成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就是自己改变自己命运的典型。所有生活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恰恰有一些人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放弃了这些自主的权利。  因此,进入厚黑殿堂的第一步,就是要以自己为中心,一切需求从自己出发。只有这样,别人的评价才不能干扰你的行动,拿起人生的画笔,你才能逐渐厚黑起来,才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厚黑智慧  要入厚黑之门,第一步就是要扔掉面子,把别人的评价放在一边,绝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样才不·会因为其他的扰乱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行动计划,从而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任何学问,都要由简到繁地研究下去,才能有所成就。比如我们学数学,总要从简单的加减法开始学起,学会了,才能学乘除法,然后再学综合运算。如果一上小学就教你微积分,就算是天才也学不会。这就好像盖房子,总要先打地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筑房屋。盖越高的房子,地基打得也就越深。有时候,打地基的过程,甚至要长过整个地上建筑的时间。没有漂浮在空中的楼阁,也没有不掌握基础知识就能成为大师的伟人。  研究厚黑学更是这样。基础对立志于厚黑学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厚黑学不同于其他的学问,学习数学,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顶多学不会高级知识而已,原来的简陋基础还在。厚黑学就不一样了,它是教我们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如果基础不牢靠,就比自然科学危险多了。在没有理解和掌握厚黑学最简单的道理之前,贸然应用到实际中去,就有可能产生南辕北辙的现象,不但没有应用厚黑学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反而将自己原来积累的经验全都打翻了,甚至还不如一点都不懂厚黑学的人厉害。所以李宗吾说:“厚黑学这门学问,等于学拳术,要学就要学精,否则不如不学,安分守己,还免得挨打。若仅学得一两手,甚或拳师的门也未拜过,一两手都未学,远远望见有人在习拳术,自己就出手伸脚打人,焉得不为人痛打?”  挖井之时,在未掘到水源之前,不管你挖得多深,终究也只是一口废井。行使厚黑,在未能纯熟之前,不管你行使了多久,终究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说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而凡事学艺不精大不了也只是学艺不精而已,唯独厚黑学不同,它犹如走钢丝之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如若不信,不妨来看看历史上这些被摔之人。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首批“封王”中最年轻的军事将领,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他同杨秀清、韦昌辉等同为洪秀全的重要辅臣。在天京(即南京)事变中,他又支持洪秀全平定叛乱,成为洪秀全的首辅大臣。  之后,洪秀全大肆建造华丽宫殿,隐居深宫夜夜笙歌,将朝政全权委托给无能的洪氏兄弟,以牵制石达开,从此两人矛盾日益激化。从当时的情形看,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是“诛洪自代”,形势的发展需要石达开那样的新领袖,因为此时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攻打太平军,如果不这样做,太平天国迟早都会断送在洪氏兄弟手里。  但石达开尽管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可是,他厚黑学却并不到位,不能从大局出发,反为自己的迂腐所羁绊,害怕落个“弑君”的骂名,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帮助太平天国运动扭转不利的形势,不能带领太平军打败曾国藩的湘军推翻清王朝。  公元1857年6月2日,石达开选择率部出走,认为这样既可继续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从事推翻清朝的活动,又可以避开和洪秀全的矛盾。石达开率大军到安庆后,如果按照他原来“分而不裂”的初衷,本可以安庆作为根据地,向周围扩充,在鄂、皖、赣打出一片天地来。安庆离南京不远,还可以互为声援,减轻清军对天京的压力,又不失去石达开原在天京军民心目中的地位。这是石达开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但是,石达开却没有这样去做,他对天王定都天京之后的腐败享乐一直心有不满,总是希望他能像以前那样在战场上亲冒矢石,在生活上能像以前那样吃苦耐劳。像这样对人近乎完美的要求可能吗?这就让他决定和洪秀全分道扬镳,彻底决裂,此时,石达开才开始了一点厚黑的行动。但是如果想要厚黑,就要厚黑到底,杀了洪秀全自立为王,天下形势对他来说就一片大好,可是他厚黑的基础不扎实,没有作出这个真正有利的决策,而是舍近而求远,去四川自立门户。  石达开虽然拥有20万大军,英勇转战江西、浙江、福建等12个省,震撼半个中国,历时7年,表现了高度的坚忍性,但最后还是免不了一败涂地。  在李宗吾看来,石达开这种做法不足以为厚黑教徒所效法。这就是厚黑学没有打牢基础,就贸然运用厚黑的结果。初入厚黑之门,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厚黑方法学起,不可求快,将楼阁建立在空中最后的结果,不但没有成为厚黑中人,反而将自己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厚黑智慧  没有漂浮在空中的楼阁,也没有不掌握基础知识就能成为大师的伟人。研究厚黑学更是如此。厚黑基础没有打牢,就贸然应用,无异于自掘坟墓、自毁前程。  把脸磨厚,将心炼黑  李宗吾在《厚黑丛话》中说:“古今够得上称孔子之徒者,孟子一人而已,孔子曰:‘我战则克’,孟子则曰:‘善战者服上刑。’依孟子的说法,孔子是该处以极刑的。孟子曰:‘仲尼之徒,无道桓公之事者。’又把管仲说得极不堪,曰:‘功烈如彼其卑也。’而《论语》明载,孔子曰:‘齐桓公正而不谲。’又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又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出赐。徽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孟子的话,岂不显与孔子冲突吗?·孔子修《春秋》,以尊周为主,称周王曰‘天王’。孟子游说诸侯,一则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再则曰:‘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未知置周王于何地,岂非孔教叛徒?而其自称,则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对于孔子,是脱了奴性的,故可称之曰孔子之徒。汉宋诸儒,皆孔子之奴也。”第3章 厚黑是一种成功必须(3)  按照李宗吾的观点,只有孟子才能称得上孔子的徒弟,他的观点总是与老师相反,其中一部分的语言,已经厚黑得将老师的理念推翻掉了,然后却再信誓旦旦地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孔子的思想。这才是真正厚黑高手的风范:厚得无形,黑得有理。历史上的孟尝君同样是一个如此之人。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的一个门客与他的爱姬私通。有人知道后,劝孟尝君杀了此人。孟尝君听后笑着说:“爱荚之心人皆有之,异性相见,互相悦其貌,这是人之常情呀!此事以后不要再提了。”孟尝君不但没有责备惩罚那位好色的门客,反而将这名姬妾赐予门客为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孟尝君知道“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他算准这个人在关键的时刻会报答他。这就是“厚而无形,黑而五色”的功夫。  一年后,孟尝君对那个门客说:“你与我相交已非一日,但没有能封到大官,而给你小官你又不要。我与卫国国君的关系甚好,现在,我给你足够的车、马、布帛、珍玩,希望你从此以后,能跟随卫国国君认真办事。”  那个门客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对他十分器重。没过多久,齐国和卫国的关系开始恶化,卫国国君想联合天下诸侯军队共同攻打齐国。那个门客骥信息坚定,厚黑乃成听到这一消息后,忙对卫国国君说:“孟尝君宽仁大德,不计臣过。我也曾听说过齐卫两国先君曾经歃血为盟,相约齐卫后廿永无攻伐。现在,国君要联合天下之兵以攻齐,是有悖先王之约而欺孟尝君啊!希望国君您能放弃攻打齐国的主张。如果国君不听我的劝告,认为我是一个不仁不义之人,那我立时撞死在国君面前。”一句话刚说完,那个门客就准备咱戕。卫国国君看见这个人如此忠义,就听从了他的劝告,齐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孟尝君的这些做法,都是厚黑学中最高级的技巧,已经返璞归真、炉火纯青了。不过,在应用这些技巧之前,必须先打好厚黑学的基础,先从将脸磨厚,将心炼黑开始。如果脸不够厚,看见别人当面调戏自己的妻子,恐怕所有的厚黑原则都抛到脑外了,还能谈什么忍让图后报?假如孟尝君没有厚黑学最基础的积淀,只是一味地卖好恩赐,任他有多少家产,也早被施舍一空了。正是他看到了那位门客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大家千万要记住:没有利润的买卖,绝对不是厚黑学者的追求目标。  厚黑智慧  一些初涉厚黑学的人,往往认为厚黑就是使坏,越坏就越厚黑。其实不然,“厚”真正的含义是忍耐着等待时机,“黑”是机会出现之后怎么抓住、把握它。这才是厚黑学的要义所在。  信念坚定,厚黑乃成  厚黑大师李宗吾告诫人们:厚黑学的道理,说起来很容易,谁都可以了解;厚黑学的做法,做起来很简单,也是谁都可以实行的。然而,厚黑学的精深奥妙之处,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了解和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待人处事中,欲行厚黑之道的人,绝不可将其视作儿戏,须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因此,学习厚黑学的人,一定要从最开始接触厚黑学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坚定的信念,将一切为人处世的原则用厚黑的理论加以印证,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这样才能有所进步,从而步入厚黑的殿堂。  另外,做厚黑中人,就要像教徒一样,一切用厚黑的原理解释,不可夹杂其他的原则,否则厚黑起来,就背离了正常的轨道,害人害己。厚黑学是包罗万象的学问,这个学问,足以处理我们一生中遇到的所有麻烦,也足以帮助我们走向自己心中的理想,实现我们不同的梦想。所以说,我们只要研究明白这门学问就足够了。反过来,如果初学厚黑的时候,碰到了一些疑惑,自己还没有想清楚就贸然认为厚黑学不起作用了,放弃了去学别的,半途而废,终归要一无所得。这就像一个信奉佛教的教徒,讲经时遇到疑惑,不在释家找原因,却求助于耶稣。耶稣有其独到的世界观,当然不能解决佛经中的问题,于是这个人既没有成为基督教徒,也没有成为佛门弟子,自然就是一个大失败者。同样的道理,在实行厚黑学的过程中,也要坚定厚黑的信念,不可仁慈用事,否则厚黑起来就失去了准则,变得不够厚也不够黑,最终误了自己的事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旧天津的商埠土,有两家老字号的药店。它们同处一条街上,一个名字叫济世堂,另一个名字叫万寿堂。本来它们相互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买卖,相安无事。谁知到了30年代初,刘可发继承父业,做了万寿堂的老板,他的经商思路和其父大相径庭,他看不惯先父那种保守的经商之道,于是从价格、品种等方面对济世堂药店展开了全面的攻势,势在一举击垮济世堂,使万寿堂成为独一无二的垄断药店。  生意世家出身的刘老板毕竟身手不俗,凭着自己年+轻、敢想敢干,经营土有世家的功底,出手几招,就把济世堂搞得非常被动。在万寿堂组织的强大攻势下,济世堂经营每况愈下,虽然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已无法挽回败局,终于宣告停业。  刘老板大获全胜,不肯安分随时,是厚黑中人。厚黑学告诉我们,不能与竞争对手共享天下,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先发制人。但是厚黑学也告诉我们,如果发动战争,就要战斗到底,不要放过自己的竞争对手,否则最后吃亏的就是自己。刘老板信念不够坚定,没有按照这条厚黑原理做事,最后将到手的胜利又拱手让了出去。刘老板得胜后,趾高气扬,打算大干一场,称雄天津卫。不过,他哪里知道,济世堂并未被彻底击败,还没有到非关门不可的地步,凭实力,济世堂也完全可以再与万寿堂较量一番。但济世堂的老板却没有那样做。他不愿直面万寿堂锋芒逼人的挑战,也不愿最终弄个两败俱伤。他避开万寿堂的正面进攻,自己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迎接挑战。  既然不能与万寿堂同街经营,走远一点总可以吧?不久,济世堂在远离万寿堂的一条街上重新开张了,但铺面已比原来的门面逊色多了,昔日大药店的气派已荡然无存。消息传到方寿堂刘老板的耳朵里,他不禁喜形于色 :“济世堂,你已经被我击垮了,再也别想回到这条街上来与我抗衡、争地盘、抢顾客了。”  得意之余的刘老板,心还不够黑,没有进一步施展厚黑杀招,而是放了济世堂一马。过了一些日子,济世堂的又一家分号开业了,仍然是小铺面,也仍然躲着万寿堂。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刘老板:“老板,济世堂又开了一家分号,我看买卖不错,没准是想东山再起,我们不能不防啊!”  但此时的刘老板仍然作出不以为然的样子:“怕什么,那种小药店成不了气候,药店靠的是信誉,大药店才能让顾客放心大胆地买药,我看他们是在一个地方混不下去了,不得已而为之,不用怕。”  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济世堂频频开了几家类似的小药店,而万寿堂的生意也差不多,两者相安无事,以前抢夺“地盘”的恩怨,似乎已经过去。不曾想,三年之后,济世堂突然一招“回马枪”,将平静的水面搅浑了。  济世堂突然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将在老店旧址重新开业。此前,他们已暗暗从买主手中买回了店址的产权。经过一番维修、装饰,济世堂在鞭炮声中重新杀回了万寿堂的身边。万寿堂的刘老板看见这个景象,惊骇不已,他没想到被自己已经打趴下的济世堂还会卷土重来。  刘老板想重新组织力量,再像三年前那样发动一次商战,趁济世堂立足未稳,把它再一次赶出去。可他很快便发现,这已是不可能了。到这时他才真正了解到济世堂在三年中,已经开发了一批分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其内部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集中进货,分散经营销售,自然销量大得多。  同时,令刘老板吃惊的是,在自己的周围,早已布满了济世堂的分号,万寿堂已在济世堂的层层包围之中。  自从济世堂总店恢复之后,买卖热闹非凡,十分红火,顾客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再加上分号的销售,每年赢利不少。而万寿堂的生意较以前清淡了许多,倒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感。  万寿堂药店的刘老板就是一个厚黑信念不够坚定的失败典型,在对手被打倒之后心慈手软,没有紧紧地跟踪追击,痛下杀手,而且对于得到的一些消息,自己也没能正确分析出济世堂新的经营方针,而最终导致自己失利。  正确的厚黑之道告诉我们:兵家们运用“穷寇勿迫”的策略,有时意在假释敌人一条生路,使对手不再抱定决一死战的决心,而使其抱侥幸的心理逃跑,期望不战而求胜。当与对手的利益短兵相接时,必须千方百计地用厚黑术迫使对手永远放弃竞争。但是,对于已经被“赶走”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放任不管,而应该紧紧地尾随其后。不过分紧逼的目的是为了 “累其气力,消其斗志”,进而减退其势,达到最后消灭的目的。如果对已经被“赶走”的竞争对手过于放松,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果将不堪设想,往往其缓过气之后,会反咬一口,而这很可能就是致命伤。  在我们的人生中,要懂得凡事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虽然曾经或是现在成绩还不是很突出,但一个人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干什么都要慢慢来,不可能一口就吃成个胖子,操之过急,只会自毁前程。学习厚黑学也正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所以,每一个厚黑者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半途而废,最后学得半厚半黑,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厚黑智慧  给自己一个坚定的信念,将一切为人处世的原则用厚黑的理论加以印证,对的坚持,错的改正,这样才能有所进步,步入厚黑殿堂。  实践与智慧同样重要  世间学问的基本道理大多大同小异,其中一个普遍的规律就是学到深处难,行到深处同样难。也就是说,理论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可要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天衣无缝,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倘若只做一个嘴皮子上头头是道,处处纸上谈兵的白面书生,那就无异于白掘坟墓了,历史上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少,赵括就是这群人的“领袖”。  公元前264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王虼攻击赵国。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去营救。廉颇吩咐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龅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龅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使反间计。  过了几天,赵孝咸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爱好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有时候连他父亲都被争辩到哑口无言。  赵王问赵括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龅,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自然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赵括的母亲一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她儿子去。她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目空四海,眼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就要断送在他手里了。’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但是赵王认为赵括很有能耐,已经做了决定。赵括一上任,就把廉颇规定的那套制度全部废除。秦王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包围起来。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被秦军全歼,留下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千古笑话。  赵括确实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讲兵法,连他父亲赵奢也讲不过他,要是没有很深厚的研究,是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然而,用兵与读兵书完全是两码事,大学里的高才生也未必就是社会上的精英。  研究厚黑学也一样,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厚黑学,但是他却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原则,他同样能成就一番功业。还有一部分人,终生都在琢磨怎样应用这些厚黑理论,嘴上讲起来口若悬河,可是应用到具体环境中,却把自己变成了现代的赵括,同样闹—了纸上谈兵的笑话。可见,研究厚黑学与实践厚黑学也不是一码事,二者同样重要,否则稍微不留神,就有可能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误了自己的卿卿性命。战国末期的吕不韦,就是自己把自己黑了的典型代表。  吕不韦在邯郸的时候,秦公子异人正在赵国为人质,这让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于是,他就想尽办法巴结公子异人,送给他很多好东西,还愿意倾其所有资助异人实现远大抱负。更绝的是,吕不韦将自己的一位已经怀孕的姬妾送给公子异人当老婆,他的目的是将来异人如果能回到秦国,当土秦国的国君,他有朝一日就能成为秦国的太上皇。  后来,吕不韦费尽心机,果然实现了他的计划,异人成了秦庄襄王。吕不韦的手段深得厚黑之道,从一开始,他就将异人作为自己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直到最后稳操胜券。  可是在这个时候,吕不韦大权在握,反而失去了理智。他先独断朝纲,后又与庄襄王的姬妾通奸。在他的扶植下,他的骨血——异人与赵姬的儿子嬴政顺利登上了秦王的宝座。  吕不韦的脸皮实在很厚,每逢处理完朝政,就会去后宫与太后鬼混。太后原本是邯郸姬,是吕不韦的老情人,她风流成性,肆无忌惮。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吕不韦居然找了一个人冒充太监进宫,陪着大后纵情声色。  终于有一天,这些行径被秦王发现了,一气之下免去了吕不韦相国之职,将他遣发到河南的封地去养老。不料,吕不韦并未韬光养晦,而是广交宾客,各国诸侯使者络绎不绝。秦王害怕他叛乱,便逼着他饮鸩自杀了。  要说玩权谋,恐怕很少有人比吕不韦更加高深了,他能将一个落魄成人质的公子,一手扶持成当时最强大国家的国君,这中间吕不韦用尽了心机厚着脸皮到处求人,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正所谓成也厚黑,败也厚黑,大权在握之后,就难免得意忘形,将一套厚黑行事的风格全部丢掉了,最后弄得自身性命难保。  由此说来,掌握厚黑学,单单凭借超强的悟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套根据理论变化出来的行为方式,要将厚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活学活用。有些人明白了这里面的一点道理,尝到了一些甜头,就纸上谈兵起来,结果,厚黑学不但没有成为他们的虎翼,反而成了失败的导火索,真是可悲可叹呀!  厚黑智慧  研究厚黑并不等同于实践厚黑,二者有天壤之别。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学活用,才能如虎添翼、左右逢源。  厚黑的第二层境界  厚黑的第二层境界是脸皮厚,厚而硬;心肝黑,黑而亮。这类人虽然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但终会被人识破真面目,大业虽成却不能久守。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同样不少。第4章 厚黑是一种成功必须(4)  东周初年,卫庄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桓,次子叫晋,小儿子叫州吁。州吁经常胡作非为,但却很会讨好卫庄公,所以卫庄公很喜欢他。  卫国的大夫石厝是一个正直的人,但他的儿子石厚却是州吁的同党,一起干打打杀杀的事情。  卫庄公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大儿子桓。州吁和石厚密谋要杀死桓,抢夺王位。在桓外出的时候,他们派兵占领了国都,并蛮横地处死了国君。公然作出这种叛逆的事,可见这两个人心够黑脸够厚。  州吁即位后,听说外面传闻他的德行不好,支持他当国君的民众也越来越少,很是着急,就叫石厚来商量。石厚说:“我父亲是一个正直的人,国人对他很尊重,如果能将他召入朝中做官,国人就不敢议论纷纷了。”  于是,州吁就带了很多贵重的礼物去拜访石厝,石厝对州吁说:“即使我入朝为官,也不会有什么大起色。不如你去晋见周天子,争取得到天子的册封,这样国人才不敢说什么。目前天子最相信的人是陈国的桓公,只要他说一声,应该没什么问题。”  州吁听了很高兴,急忙准备礼物拜访陈国国君。没想到,石厝事先给桓公通了信,说州吁谋反,请桓公帮着主持正义。结果,州吁一到陈国,就被捉住杀了。  州吁脸厚心黑,公然杀死自己的亲哥哥,抢夺王位。但是,它作出的事情却不是脸厚心黑就能抵挡得了的,他必须要找一个借口或者台阶,可是没找到,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脸厚,并不是不要脸;心黑,并不是不择手段,这就是“厚而硬,黑而亮”的内涵,不知道这层意义的人。  厚黑智慧  厚黑的第二层境界是脸皮厚,厚而硬;心肝黑,黑而亮。这类人即使成就一番大事业,最终也会被人识破真面目,大业虽成却不能久守。  用你帅欲望做燃料  做任何事情,缺少了韧性,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要想在厚黑学的研究中更进一步,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当年,18岁的伯纳德·帕里希离开了法国南部的家乡。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那时候的他“一本书也没有,只有天空和土地为伴,因为它们对谁都不会拒绝”。那时候,帕里希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玻璃画师,然而他的内心却怀着满腔的艺术热情。  一次,帕里希偶然看到了一只精荚的意大利杯子,他完全被这只杯子迷住了,从此以后,帕里希过去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他的内心完全被另一种激情占据了:他决心要发现瓷釉的奥秘,看看它为什么能赋予杯子那样的光泽。  此后,帕里希长年累月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瓷釉各种成分的研究中。他自己动手制造熔炉,但第一次的试验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他又造了第二个,这一次也失败了,这只炉子既费燃料,又耗时间,让他几乎耗尽了财产。  因为买不起燃料,帕里希只能无奈地用普通的火炉。失败对他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他从来都没有气馁过,每次他都告诉自己,那只杯子是那么漂亮,我一定要得到它。就是凭着这种强烈的欲望刺激,他才能承受无数次的失败。  为了改进自己的发明,帕里希用自己的双手把砖头一块一块地垒起来,建了一个玻璃炉。终于,到了决定试验成败的时候了,他连续高温加热了六天。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瓷釉并没有熔化,而他当时已经身无分文了。帕里希只好通过向别人借贷才买来陶罐和木材,并且想方设法找到了更好的助熔剂。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帕里希又f新点燃了火苗。但是,这一次直到所有的燃料都耗光了也没有任何结果。帕里希跑到花园里,把篱笆上的木栅栏拆下来当柴火继续烧。木栅栏烧光了,还是没有结果。帕里希把他的家具扔进了火堆,但仍然没有起作用。最后,帕里希把餐厅里的架子都砍碎扔进火里。奇迹终于发生了:熊熊的火焰一下子把瓷釉熔化,瓷釉的秘密终于揭开了。  研究厚黑学也像烧瓷釉一样,必须不断地加入木柴,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会有成果出现。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而保持火焰温度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欲望做燃料。要想将厚黑的瓷釉附着在你的形象上,这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欲望的火焰温度不够高不行,烧的时间不够长也不行。这就像烧瓷釉一样,烧到一半而停止,不但不能得到美丽的陶瓷,还要将原来的坯子烧得面目全非,既失去了自我,又没能得到未来。  厚黑智慧  厚黑学者要有自己明确的目的,有了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欲望,行动中才能坚持下去,才能在行动中不择手段。  换一换你的老眼光  在古印度,一群年轻的僧侣正在观看他们的师傅做薄煎饼。只见师傅将薄薄的一勺稀面粉糊糊倒在滚烫的平底铁锅上,看着稀面糊糊向锅的四周流去,形成一个残缺不圆的形状,当薄煎饼最终定型时,他便笑着说:“好极了。”  这些徒弟们感到很纳闷。每一张煎饼都有不同的形状,有一些煎饼四周都被烤焦了,没有一张很圆的煎饼。最后,一位徒弟问这位师傅:“师傅,怎么能说这些煎饼好极了呢?煎饼应该是圆的,而且不应该被烤焦。”  师傅从锅里取出最后一张煎饼,放在徒弟的盘子里。这张煎饼的形状有一点儿像葫芦。“好极了。”他又重复了一遍。  其实,在这位师傅眼里每一张煎饼都是完美的,尽管有的形状不好看,有的还烤糊了。同样道理,厚黑学的进阶阶段,就是脸要足够厚,要将这个“厚”字延伸开。在这其中,就要求你乐观地看待世间的事物,从能带给自己快乐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然后对自己说:“每一张煎饼都是完美的。”事事尽善尽美的观念并非仅仅是一种安慰人的思想,它同样也是厚脸、黑心的实践者用来消除日常琐事导致人心烦意乱的强有力工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是,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看自己手里的煎饼就是不完美。如果他们发现生命给的只是个柠檬;他们就会很沮丧,自暴自弃地说:“我完了,我的命运真悲惨,连一点发达的机会也没有,命中注定只有一个柠檬。”然后,他们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一辈子让自己沉浸在自悲自怜中,毫无作为。  但是,当聪明的人拿到一个柠檬的时候,他就会说:“从这件不幸的事情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改变我的命运,把这个柠檬做成一杯柠檬水?”在美国加州住着一位快乐的农夫叫皮特,他甚至把一个毒柠檬做成了柠檬水。  当皮特买下那片农场的时候,他觉得非常沮丧,因为那块地坏得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能在那片地上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和响尾蛇。,后来,他想了一个好主意,他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一种资产,他要利用那些响尾蛇。  皮特的想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因为他开始做响尾蛇罐头。现在,皮特的生意做得非常大,每年去他的响尾蛇农场参观的游客差不多就有两万人;从响尾蛇身上取出来的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治疗蛇毒的血清;响尾蛇皮以很高的价钱卖出去,做女人的皮鞋和皮包。这个村子为了纪念他把有毒的柠檬做成了甜美的柠檬水,现在已改名为加州响尾蛇村。  还有一个老太婆的故事。  有这么一位老太婆,她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有人好心地问她是什么原因,老太婆说,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草帽。晴天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她就为大女儿发愁;下雨天吧,小女儿的草帽又卖不出去了,她又为小女儿发愁。所以她是晴天也愁,雨天也愁。  好心人听后,劝老太婆说:“你应该换一种想法,晴天的时候你应该想:今天我小女儿的草帽生意会很好;雨天的时候,你应该想,今天我大女儿的雨伞会卖出去很多。这样,你晴天会替小女儿高兴,雨天也会替大女儿高兴。”老太婆一听此话果然有理。从此以后,老太婆是晴天也乐,雨天也乐。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导师说过:“假如你不喜欢自己所目睹的世界,就换一换你的老眼光。”致力于减肥美容,使青春常驻,合乎当代社会的潮流;但是不加节制,爱吃高脂肪食物,素面出门,也是崇尚自然,保有完整的自我。对儿女严加管束,是家长的责任;放任自流,也可能是家长维护孩子天性的另一种做法。处处省俭,精打细算,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靠刷信用卡度日,是吃得开的洋派头。为一家公司服务一辈子,是难得的安稳;常常跳槽,被炒鱿鱼,也不倒霉,‘危机就是转机”,许多人就是在不安定中把握了机遇,开拓了前途。  人们总是在找如何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办法,而厚黑学却告诉我们,手里的每一张煎饼都是完美的,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厚黑智慧  进入厚黑学的进阶阶段,就要乐观地看待世间的事物,从能带给自己快乐的角度观察世界,从而消除日常琐事带来的心烦意乱,将“厚黑”二字延伸开来。  行动要当机立断  有很多时候,人们都有很好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结果不是忘记就是放弃。当别人成功时,才想起当初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去做。可见,行动是很重要的。不仅行动重要,当机立断同样重要。在行动时,有时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如果不当机立断,就会贻误战机,犹豫不决是行动的大敌。在研究厚黑的进阶阶段,这一点显得无比重要。  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就应该当机立断,当机立断的条件就是遇到大事的时候,尤其事情迫在眉睫的时候,能以清醒的头脑去应付这种事情,要接受事实。至于怎样在这个时候清醒自’己的头脑,那就需要提醒自己不要慌张,然后理清头绪,再根据情况作出方案。重要的是,这些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好,并且要立即付诸行动。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年轻时担任过铁路电报员。一次假日他值班,突然收到一份加急电报,说附近一列货车脱轨,要求各班列车改变轨道。卡内基打了好几个电话也找不到一个够资格下命令的土司,不得已,他冒用土司的名义下达命令给司机,调度他们改换了车道。按当时铁路公司的规定,电报员冒用土司的名义发报,唯一的处分就是革职。隔日,他一上班就直接把辞呈放到了土司的桌上。土司把他的辞呈直接撕了,告诉他:这世上只有两种人值得开除,一种是不肯听命行事的人;一种是只听命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种。  优柔寡断、前思后想固然可以减少风险,少犯错误,但往往会丧失很多让别人赏识你才干的机遇。同样,许多时候我们也会碰到一些需要决断的事情,这些事情需要我们冒一定的风险。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意思也就是说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要及时把握。不然,·当机会失去时,再想寻找机会就不太可能了。在成功路上,很多事情在最后成与不成,关键就在于你是不是更好地把握住了时机,这也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里的“天”指的是那可遇而不可求的时机。  而在这个我们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仅地区内部存在竞争,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竞争。因为现在凸显全球化的趋势,要想在全球化中占得先机,只能在确定了事情轻重缓急后,迅速行动,既快又好地把工作完成。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培养的就是人们的紧迫感,让他们敏锐地把握住机会,取得成功。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在100个人里面,真正具有紧迫感的可能只有两个人而已,而另外的98个人都对机遇茫然无知,他们缺乏敏锐观察的能力,更缺乏紧迫感。  其实,紧迫感是与现代人们的特点一致的,今天的人们不会像寺院的老僧那样全然不理会外界的风吹草动,而是心急火燎地坐不住,他们往往没有耐性,所以即便是很多立等可取的服务在他们眼里也会变得不快捷了。在他们眼里,服务应当像在网络上点开一个图标后,画面立即呈现。在人们已经改变了的观念里,任何事情的速度都是与价值紧密相连的。所以,只要你的工作进展得迅速,并且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那么,机会、责任和回报就会如潮水般向你涌来。  可见,行动就是要不失时机地作出最好的决定,而最大的失败就是该决定时不决定。所以,渴望厚黑的人们应该独具慧眼,在机遇面前,能正确地当机立断,这才是最重要的。  厚黑智慧  在研究厚黑的过程中要以清醒的头脑去应付迫在眉睫的情况,敢于接受事实,在机遇面前当机立断地行动。  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恐惧是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情感,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恐惧是一种朦朦胧胧但是常常令人心神不宁的感觉。大多数人甚至不晓得他们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  曾经有一位记者在一次采访中询问一位举国闻名的新闻广播员:“你害怕什么?”这位新闻广播员大吃一惊,有点儿不知所措。倘若他诚实坦率地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暴露自己的真面目。于是,他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我害怕大自然中的突发事件,比如地震和水灾。”  这位新闻广播员不能讲真话,因为他担心听众会对他怎么想。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在保护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显然,他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不过,这不是他的过错,他觉得有必要白欺欺人,略而不答。  当然,在众目睽睽下承认自己恐惧的地方,不是很聪明的做法,但是,如果他能机智地回答:“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你问我问题。”一则可以避开正面交锋,二则这种话说真不真,说假不假,倒是解决尴尬的最好方法。  但是,他一定要清楚自己害怕的到底在什么地方。巧妙地避开并不等于从根本上不承认。李宗吾说,病了就不能对自己太仁慈,要敢于向自己开刀,敢于问自己最害怕的问题,只有这样,终日担心的弱点才能越来越少,才能逐渐接近成功。  司马懿年轻的时候就辅佐曹操打天下。曹操是一个很厚黑的人,既看到了司马懿是一个厉害角色,也看由他深藏祸心,不能久居。曹操在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继承者曹丕,要他一定找个机会将司马懿杀了,以免危害曹魏的政权。  可惜,曹丕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认为司马懿功劳很大而下不去手,最后,曹魏到手的天下就是让司马氏篡夺了的。  曹操就是学厚黑学只学到了一半,假使当时他不告诫曹丕,直接找机会除掉司马懿,就没有后来的许多麻烦了。由此可见,曹操还是害怕的,他害怕用厚黑的手段除掉司马懿是不是太狠了,这样做是不是会带来更大的后患,致使朝中无人可用。所以李宗吾评价曹操,只说他得到厚黑学的中上水平,并没有将厚黑学应用得出神入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厚黑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偏激的学问。很多人都认为它不教人走正路,其实这都是他们害怕暴露自己弱点的言论。他们害怕将自己厚黑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害怕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所以干着厚黑学教的事情,却不敢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带着恐惧去实践厚黑学,是永远不能得到最大的成果的。只有忘记了世间还有厚黑,才能真正得到厚黑精髓。第5章 厚黑是一种成功必须(5)  综上所述,研究厚黑学不能像那位著名的新闻广播员那样,处处回避自己的弱点,那是脸皮不够厚的表现。因此,我们有理由好好问问自己最怕什么,最怕的这一点就是我们的弱点。而研究厚黑学,就是要将自己的弱点改掉,或者将之隐藏起来,不让对手利用。可见,战胜恐惧,增加对厚黑学的信心,是问题的关键。  厚黑智慧  厚黑学看起来偏激,其实正是让你认识到自己恐惧的地方,从而发现自己的弱点,并找到克服它们的方法。  不可忽视“潜规则”  李宗吾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人皆日子黑,驱而纳诸煤炭之中,而不能一色也;人皆日子厚,遇乎炮弹,而不能不破也。”此话道出了厚黑进阶阶段的一个大道理,就是厚黑学博大精深,有志此道者,必须明白事理,看清形势,不可忽略了某些“潜规则”,否则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那就得不偿失了。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听起来很过瘾,但有时候千万别当真。战国时期,以“变法”而名垂青史的商鞅,就是因为把这句话当真了,结果在功成之后被五马分尸。  商鞅是卫国人,来到秦国后,通过宠臣景监的荐举,秦孝公多次同商鞅长谈,发现商鞅是个难得的治国奇才,便“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秦孝公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君主,商鞅提出的一整套富国强兵的办法,也正好符合了他的愿望。  然而,正当商鞅在秦国功勋卓著的时候,他却孤寂和迷惘起来。于是,他去请教一个名叫赵良的隐士。他对赵良说,秦国原本和戎狄相似,我通过移风易俗加以改正,让人们父子有序,男女有别。这咸阳都城,也由我一手建造,如今冀阙高耸,宫室成区。我的功劳能不能赶上从前的百里奚呢?  谁知赵良却直率地说:“百里奚一得到信任,就劝秦穆公请蹇叔出来做国相,自己甘当副手;你却大权独揽,从来没有推荐过贤人。百里奚在位六七年,三次平定了晋国的内乱,又帮他们立了新君,天下人无不折服,老百姓也安居乐业,而你呢?犯了轻罪,反而用重罚,简直把百姓当成了奴隶。百里奚出门从不乘车,热天也不打伞盖。平时很随便地和大家交谈,根本不要大队警卫保护;而你每次出外都是车马几十辆,卫兵一群,前呼后拥,老百姓吓得唯恐躲闪不及。你的身边还得跟着无数的贴身保镖,没有这些,你敢挪动半步吗?百里奚死后,全国百姓无不落泪,就好像死了亲生父亲一样,小孩子不再歌唱,舂米的也不再喊号子干活,这是人们自觉自愿地敬重他;你却一味杀罚,就连太子的老师都被你割了鼻子。一旦主公去世,我担心肯定有不少人要起来收拾你,你还指望做泰国的第二个百里奚,岂非可笑?为你着想,不如及早交出商、於之地,退隐山野,说不定还能终老林泉。不然的话,你的败亡将指日可待。”  后来真的不幸被赵良言中,“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历史上的秦惠王。公子虔等人立即诬告“商君欲反”,并派人去逮捕商鞅。商鞅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商邑,秦发兵攻打,商鞅被杀于渑池。秦惠王连死后的商鞅也不放过,除了把商鞅五马分尸外,还株连九族。  商鞅本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厚黑之士,黑起来甚至连太子老师的鼻子都敢割掉,可是他厚黑学的修养毕竟不深,功夫尚欠火候,仅凭着“半瓶子醋”,竟敢堂而皇之地大行厚黑之道,最后落得自寻死路,也只能说是自找的!  现实生活中,你的下属中可能有“皇亲国戚”,在你掌权时,不小心得罪了这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们,那么也许过一段时间,你就由于关照不好这些下属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很有可能难保乌纱帽,或者连降三级。因此在掌权的时候,一定要理解“打狗要看主人”,这样才有可能左右逢源。  厚黑智慧  有的事是你的职权范围,但你未必管得了;有的人为你所属,是指挥不动的“大人物”。世事错综复杂,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在于有一套“潜规则”。  迂回应变,善于变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厚黑之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迁都北京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便着手进行武力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当时的军事形势是:农民军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共有兵力40余万;刚建立起来的南明弘光政权,汇集江淮以南各镇兵力,也不下50万人,并雄踞长江天险;而清军不过20万。如果在辽阔的中原腹地同诸多对手作战,很明显清军兵力不足。况且迁都之初,人心不稳,弄不好会顾此失彼。  多尔衮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地采取了以迂为直的策略,先怀柔南明政权,集中力量攻击农民军。南明当局果然放松了对清的警惕,木但不再抵抗清兵,反而派使臣携带大量金银财物,到北京与清廷谈判向清求和。这样一来,多尔衮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主动地位。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对农民军的战争取得了很大进展,后方亦趋稳固。此时,多尔衮认为最后消灭明朝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起了对南明的进攻。当清军在南方的高压政策和暴行受阻时,多尔衮又施以迂为直之术,派明朝降将、汉人大学士洪承畴招抚江南。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以他的谋略和气魄,基本上完成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运用以迂为直的策略,十分讲究迂回的手段。特别是在与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  厚黑智慧  迂回应变,善于变通,方能出奇制胜。反之;不善于变通的人只会四处碰壁,最终被撞得头破血流。  头脑冷静,从容应付  现实世界,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人人都可能遇到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生活中总免不了会有喜怒哀乐。同时,人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并非冷漠无情,无动于衷,而是有一定态度的。或感到满意,或感到不满意;或感到失望,或感到高兴;或感到愤怒,或感到兴奋。像愤怒、狂喜、悲哀等这类突然发生的、短暂而强烈的情感称之为情绪。修炼厚黑者自然也摆脱不了这些情绪的骚扰,进入厚黑的第二阶段之后,心平气和才是最重要的,处在如此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特殊时期,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在人类众多种情绪中,愤怒无疑是最强烈的。一个缺乏修养的人在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以致作出一些傻事来。因为人在气头上往往对事物缺乏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对事物的反应也比较迟钝,所以,一时冲动而作出的决定,自己日后也会后悔。  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战场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随时保持冷静的头脑,遇到意外变故时学会冷静自救。如同一个人在荒山里迷了路,四下又无人烟,这时候就应该停下来冷静地辨别方向,思考自己下一步该怎样走,然后再继续赶路。否则,不仅会白白地消耗体力,而且有可能背道而驰。当然,要做到处变不惊,冷静从容处事,对一个生性易冲动、脾气暴躁的人来说并不容易。当一个人受到意外伤害或被别人误解、侮辱,严重地伤害了自尊心的时候,很容易失去理智,而在一瞬间做出失常的举动,导致的后果是很可怕的。等到头脑冷静之后才发觉原来的决定是多么地荒唐,行为是多么地愚蠢。这种情绪冲动时所作出的失常决定,常常来自一个人头脑发热时的绝望心理、痛苦心理和复仇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人是最容易犯错误的。  所以,每一个厚黑者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要把握自己在激动的时候什么决定都不要做,迫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想一些相应的对策去应对。这样在做决定的时候,才可以避免受情绪牵制,感情用事,才能做到孙子所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在权衡利害得失之后再行动,这也是在考验一个人的性格和修养。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厚黑者需要冷静从容地处理,无论是工作和事业,还是家庭和社交,意外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总是难免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应当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让被情绪掩盖的真相显露出来,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经过自己的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这样做往往会使你转祸为福,转忧为喜,使人生受益。  俗话说:“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待“怒发冲冠”之后,以一颗平静的心去处理问题,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色。将帅不可“怒而兴师”,素民不可怒而行事,在实践厚黑的过程中,则是一种化险为夷的高招。  按词典上的解释来说,从容是指性格稳重,举止沉着镇静,不慌不忙。其实,从容不仅仅是一种性格,它还可以是一种品质、一种风范、一种气度、一种成熟、一种素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郭林宗的大名士,他博学多才,性明善识人,常从日常生活细节中,观察一个人的品性和气质。有一次,他在街上赶集,他的前面有一个年轻的农民,这个农民买了个瓦罐系在扁担上,在肩上背着。由于人多拥挤,一个人扛着钉耙不慎碰在瓦罐上,把瓦罐下半截打破掉落在地上。背钉耙的人急忙挤进人群中溜掉了,背瓦罐子的那个农民却连回头看一眼也没有看,背着半截的瓦罐子向前走着。郭林宗在后边看得清楚,紧迫几步走上前拍那个青年农民肩膀说:“喂,你的瓦罐子打破了!”那个青年冷静地说:“我知道破了。”郭林宗大为惊奇,他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去找那个把你瓦罐打破的人?”那个青年不动声色地说:“瓦罐已经破了,找他有什么用,无非吵一架,叫人看热闹,他又不是故意把我的瓦罐弄破的。”郭林宗听了,对他的气度更为佩服,就拉着他的手问:“你叫什么名字?”青年回答:“我叫孟敏,巨鹿人。”郭林宗热情地劝他说:“你应该读书游学,日后必有成就。”后来,在郭林宗的帮助下,孟敏终于成了一个大学问家。  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厚黑者都会缺乏像盂敏那样一种从容的素质,遇事不冷静,总是犯急性病,争强好胜。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好死拼硬抢,只争朝夕,到头来也不能正确地支配、安排事情,而往往事情的结果也不好。  厚黑者得到“从容”之境界即为真谛。又因为,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皆“从容”者实为不能,故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或得一时一事之从容亦不失为人生之快事。厚黑者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受情绪牵制,感情用事,是要把握自己在激动的时候任何决定都不要做;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再想一些相应的对策。  厚黑的第三层境界  第三层境界是“厚而无形,黑而透明”。一旦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总是处在最低洼的地方,也没有固定的形状,放在圆形的器uil里,就是圆的,流到方形池子中,就是方的。但是,所有的高山都阻挡不了水流向大海,再坚硬的岩石都会被水溶解掉。水能根据自己的处境随时改变形态,甚至遇到沙漠的时候,它都能变成水蒸气,之后再化为雨还原回来。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这方面算得上是一个佼佼者。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很小的时候,他就心思细密,与人交往,不计小怨,喜怒不形于色。他青年时期,王莽的新政不得人心,加上天灾人祸,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其中绿林、赤眉两军声势浩大。刘秀也参与到了推翻王莽政权的队伍中。  绿林军为了号召天下,立刘秀的族兄刘玄为帝,发展迅速。可是,在昆阳之战后,义军内部发生政权分裂,刘秀的哥哥在政治斗争中被杀。  刘秀当时听到哥哥被杀,十分悲痛。但是,他马上来到宛城,见到当时的皇帝刘玄,他并不讲哥哥如何冤枉,而只讲自己的过失。回到自己的家后,也不戴孝,绝口不提哥哥被杀的事情,好像他哥哥根本没死一样。刘玄见他如此,反而惭愧,给刘秀加封了官,还赐予了很多好处。  其实,刘秀心里非常在意哥哥无辜被杀,以致多年以后还难以忘怀,提起这事就泪流满面。但在当时,他无力与他的仇人集团相抗衡,所以只能隐忍不发,暗暗积蓄实力。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也没有大肆报仇,反而实行轻法缓刑、重赏轻罚的政策。在中国历史中,往往帝王即位第一件事就是排斥功臣,恐怕其功高盖主,所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东汉的开国功臣却大都得以善终。  刘秀以仁义兴国,跟着这样的领导,好像下属很占便宜。其实,最占便宜的还是刘秀本人。他绝对是厚黑高手,已经达到“厚而无形,黑而透明”的境界。  厚黑智慧  研究厚黑的第三层境界是厚而无形,黑而透明,厚得有理,据说已经看不到“厚黑”了。这是厚黑学的最高境界。  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  许多年以前,亨利教授用带电的磁铁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这给当时电的利用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首先他在椽上吊了一块普通的大磁铁,用它可以吸起几百磅的铁块。然后他在磁铁土缠上电线,用一节很小的电池给它充上电,结果这带电的磁铁能吸起的铁块就不是几百磅,而是3000磅!  你的磁铁就是你的潜意识。在强烈欲望的驱动下,它能给你的生命带来升华。但是,如果给它充上对其力量信心的强电流,那么它带给你的将无穷无尽。  事实就是如此,有的人实际能力并不比你强,却取得了一番非凡的成就;有的人,在多年无望的追求后,突然实现了他们最珍爱的梦想。你也许会问:“是什么力量给他们垂死的雄心以新的生命,给他们消逝的欲望以新的动力,使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了新的开始?”  这力量就是信念,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厚黑学就是让你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研究厚黑学的人,为人做事,像李宗吾所说的钻头一样,有孔要钻,没有孔,新开一孔,还要钻!  哈罗德·劳埃德曾经饰演过一个非常胆小的乡下男孩。当地的每个男孩都欺负他。直到有一天,他的祖母给他一个护身符并告诉他,他的祖父就是靠这个护身符度过内战的,它能使它的主人所向无敌。她告诉他,当男孩戴上这个护身符后,没有什么能够伤害他,没有什么能够反对他。  男孩相信了祖母的话。当镇上的那帮流氓再次对他拳打脚踢的时候,他将他们打得一败涂地。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在当地就博得了最勇敢者的称号。当他祖母觉得他不会再害怕的时候,告诉了他真相——那“护身符”只不过是她在路边捡来的一块旧木头,她知道他应该去做的只是相信自己,在以前没孔的地方打一个孔。“护身符”就是男孩身上缠绕着、通了电的电线,就是将一个胆小的人变成钻头的一种信念,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出色的一种心态。同样,奉行厚黑学,也能让你像得到护身符一样自信,并在处世实践中尽占上风,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理想中的成功。第6章 厚黑是一种成功必须(6)  李宗吾早就为我们分析过,古往今来的成功者,大多是厚黑中人,有些人奉行厚黑之学,但他们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李宗吾为我们总结出了一整套的体系,让我们照着这些原则做事做人,有了这样的护身符,还怕什么呢?  各行各业伟大的发现者、发明家和天才都是尤为相信自己力量的人,都是公然蔑视陈规的人,而且他们对此坚信不疑直到实现他们的目标,丝毫不理会那些白以为是、对他们说“这不可能”的人。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不满足仅仅取得的一个成功。他们知道第一个成功就像从瓶子里倒出来的第一滴橄榄油,只要第一滴出来了,后面的将非常顺利。这种意识给了他们追求任何美好事物的信心,使他们知道唯一能限制能力的就是放弃自己。知道了这些,他们不再满意任何平常的成绩,而是去争取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功。  因此,研究厚黑学有了一些小成后,可能在事业上也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时候,有人认为知足了,而放弃了继续深入进取,还有的人认为自己就这么大成绩了,从此放任自流。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都是对自己不信任的表现。  厚黑智慧  厚黑学的最高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只有我们对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充分尊重,并坚定不移地实践,才能得到最辉煌的成果。  用厚黑方法创造机会  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人埋怨机会不等,命运不公,总觉得自己遇不到机会。每每看到别人的成功,总是归结为“自己运气不好”。实际上,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有没有机会,关键在于主观上的问题。  机会不可能无缘无故地降临到一个人头上,机会也不可能像路标一样,就在前面静静地等着你。机会具有潜在性,它是等待着开发的;机会具有隐蔽性,它是隐藏着的;机会具有选择性,它只垂青于那些在追求中、在动态中、在捕捉中的人。  其实,机遇与我们的人生事业是休戚相关的。一个人的一生中,有时候一个偶然的机遇可能让你走上康庄大道,从此平步青云,财源滚滚。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又总是在感叹:为什么别人有那么好的机会,而自己没有?那些人不从自身找原因,所以整天都是在怨天尤人!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每天都向上帝祈祷能中500万元大奖,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却一直没中过奖。所以他总是埋怨上帝对自己不够公平,不给他机会,上帝终于忍不住一声怒喝:你要我给你机会,但你总得先去买一注彩票啊!原来他每天都虔诚地祈祷了,却从来不去买一注彩票。不要总是埋怨没有机会,不为自己创造机会永远没有机会。  还有一些人只知道一味地干,当别人出了成绩的时候,只能抱怨他的运气好,可又有谁真正地想过,为什么人家成功了,不是人家运气有多好,别人付出了许多,你又付出了多少?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其实,机会并不会莫名其妙地从天而降。任何一个机遇的来临,往往都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努力所致。  对待机会,有一点是十分关键的,那就是你是被动地等待、消极地等待机遇,还是主动地去追求?等待机遇不像是等班车,到点儿车就来,机遇要看你的等待状态如何。人们要学会用厚黑的方法去创造机会,尽量利用好一切机会。而实际问题在于你是否在时刻准备着、在刻意地追求着。有许多人,看起来好像没有机会,没有前途,但是有一天偏偏就发生了转折,自己创造出了一个机会。其实,许多成功者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和体验。  有些男人很聪明,在追求女人之前就深思熟虑,周密计划,如果没有机会展现魅力,接近对方,那就创造机会,滋生事端,必要的时候还要导演一出英雄救美的“壮举”。  比如有一位张先生对李小姐有意思,但李小姐并不一定青眼有加,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张先生始终没有机会接触李小姐。  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了解到李小姐每次下班要经过一个狭长的胡同,于是买通几个朋友,假装对李小姐怪腔怪调,值此关键时刻,张先生正好从这里“路过”,与“歹徒”勇猛搏斗,虽然受了点轻伤,擦破点皮,但总算赶走了歹徒。于是李小姐感激不尽,继而敬佩爱慕,一来二往,心里也就有了张先生,爱得越来越深,全不知张先生精心导演的这一出“闹剧”的内幕。  有手腕的人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为了自己的目标,脸厚心黑,阳谋阴谋,台上台下,拿得出手拿不出手,只要能带来效益,维护形象,毫不犹豫一概采用。而采用那些服众、惑众、威众、镇众的手法时,又往往不动声色,暗地里盘算,悄悄进行,耍手段于无形,这种人才是一个真正厉害的厚黑者。  厚黑智慧  机会本身没有多大区别,创造机会本身也没有多大区别,法为自己创造机会,你会更快地走向成功。  随风就势,舍小取大  厚黑学认为,一个人要想圆熟处世,就要懂得在实力强大的敌人面前,暂时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甚至送给对方一些利益,借以保存自己实力,伺机反扑。对于一个人来讲,有时要舍弃一些小“义”,而求得大“义”;舍弃一些小“名”,而求得大“名”。这绝对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当然,这里的“大”与“小”不能用社会上世俗的观念去衡量,只能用你心中那把私家秤去衡量,从你自身的利益出发,衡量哪种情况对你更有利。  在历代名臣中,魏徵是名臣之尤,能赶得上他的,恐怕还不是很多,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位忠臣。可是这位忠臣,如果以事君比作嫁夫的话,是三嫁犹不足,直到第四嫁才找到了正主。  魏徵生于北周时代的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其时,天下大乱,他刚出生不久,北周政权就为杨坚所推翻。魏徵出身于书香世家,年轻时读书刻苦,学习勤奋,在学问和政治才干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正值隋炀帝荒淫无道、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之时。在各路起义军中,李密的势力最大。一天,他接到了另一支起义军首领元宝藏的来信,拆开一看,竟被书信中深刻的见解、磅礴的气势和富丽有力的文辞所吸引,觉得书信绝非出于元宝藏之手,写信之人肯定既有才华,又有政治才能。李密就派人前去打听,才知道起草书信的人是魏徵。李密立即派人把他请去,让他掌管军中的文书。这时的魏徵,已经三十八岁了。  在李密的军中,魏徵的地位很低,对重大的军事决策,他没有任何发言权。当时,李密的瓦岗军声势浩大,攻占了全国最大的粮仓——河南的洛口仓、回洛仓和黎阳仓,开仓救济饥民,使起义军发展到了全盛阶段。也就在这时,隋朝的大将王世充据守洛阳,与起义军展开了生死搏斗。由于起义军发展迅速,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军中存在着速战速共的思想。魏徵清醒地看到了起义军中的许多不足,就找到李密的长史郑颐,对他说:“起义军虽有重大胜利,但伤亡也很大,现在军中费用紧张,储备有限,且赏罚不均,不宜于同隋军死拼硬打。 目前之计,在于深沟高垒,以待敌军粮尽,等敌军撤兵,再行追击,可获大胜。”郑颐十分藐视魏徵。结果,惨遭失败,经此一役,瓦岗军彻底覆灭。李密被迫率残部投降了李渊。  当时,魏徵看到李唐政权较有前途,就向李渊请求前去招抚李密的旧部,李渊就任命他为管理国家图书档案资料的尚书丞,前去太行山以东地区活动。那时,李密的部下徐世势力很强,他就先写了一封信,对徐世说:“当初李密起兵反隋之时,振臂一呼,四方就有数十万人响应,几乎得了隋朝的半个天下,后被王世充打败,继而被杀,瓦岗军是无法东山再起了,而李渊得天下却已成定局。现在你所守的黎阳是兵家必争之地,你应该早做打算,如果不能认清形势,将来恐怕悔之不及了。”徐世览信后,觉得也无其他良策可想,便听从了魏徵的劝告,投降了李渊。李密的其他旧部见徐世降唐,也纷纷投降。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月,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领兵南下,攻占了徐世防守的黎阳,恰巧魏徵也在城中,窦建德仰慕他的文名,就命他为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魏徵虽在窦建德军中历时一年半,其实并未起到什么作用,随后,窦建德、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魏徵就又与人一起复投李渊。  魏徵原先招抚李密旧部有功,但被迫入农民军中一年半,再度d3唐后就很难被重用。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徵既有才华又有才能,就把他找来,给了他一个管理图书经籍的小官,叫做洗马。在这一阶段,魏徵虽有文名,实际上并未发挥多大的作用,只是给李建成提过一个建议,让他带兵去攻打不堪一击的刘黑闼,既可建立军功,又可暗结豪杰,太子听从了他的建议,结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自己当了太子。李世民也知道魏徵既是李建成的心腹,又非等闲人物,就立刻召见了他。责问他:“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呢?”魏徵没有巧言机辩,而是据理回答,不管是否触怒李世民,是否会被李世民杀头,他说:“人各为其主。如果太子早听信了我的建议,就不会遭到今天的下场了,我忠于李建成,是没有什么错的。管仲不是还射中过齐桓公的带钩吗?”  李世民听他说得既坦率又有理,兑其他举出了管仲射小白的历史故事,自己更不能显得连齐桓公小白重用杌人管仲的气度都没有,就赦免了他,并封他做掌管太子文书的管事主簿,至此魏徵结束了他转来跳去更换主人的生涯,开始了他一生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时代。  魏徵曾对唐太宗说:“我希望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良臣身享荚名,君主也得到好声誉,子孙相传,流传千古;忠臣得罪被杀,君主得到的是一个昏庸的恶名,国破家亡,忠臣得到的只是一个空名。”  厚黑认为,魏徵处世高妙之处,就在于他懂得“随风就势,舍小取大”的道理,既使自己赢得了名声,又使君主获得了声誉,还使国家百姓得到了好处,这便是一个厚黑高手的明智之举。  厚黑智慧  一个人要想圆熟处世,就要懂得在实力强大的敌人面前,些妥协和让步,甚至送给对方一些利益,借以保存自己实力正所谓“随风就势,舍小取大”。  奉承拍马也是一门艺术  厚黑学所讲的阿谀奉承、拍马溜须并不是泛泛而谈的,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平民百姓,要想一步登天,青云直上,位列九公大臣之上,或者想办成大事,必须有一技之长,否则,那就是不可能的事了。其实,奉承拍马也是一门艺术,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  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就是骑马前需要先拍拍马的屁股,这样马才会温顺地让你骑上去。马尚且如此,更何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人生之途呢?不会这种方法的人就不可能会事如人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反对拍马,批判拍马,同时,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拍马,处处都在运用拍马。不懂得拍马技巧,也就等于不懂得成功的诀窍。  一些懂得拍马之术的人,多数仅会一些恭维、献媚之小技,事实上这些都还粗浅得很。拍马屁是极讲究手法和拍法的。拍得过火了不行,拍得不是场合也不行;拍轻了,太痒;拍重了,又会让人感觉你没有诚意。如果能做到无声无息、不露痕迹,让人晕晕乎乎、得意忘形,这样才算是达到了奉承拍马的最高境界。  对于厚黑之人来说,溜须拍马的目的最终是要“好处”或“给自己办事”。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志士在人际关系上栽了跟头,他们怀才不遇,郁郁而终;有多少人刚踏入社会就开始变得无所适从,得不到赏识。悲剧的根源,不是拒绝“拍马屁”这门艺术,就是没有真正地悟透“逢迎拍马”的真正含义。  人们不应该用“奉承拍马”去害人,但却可以在坎坷人生道上找个护身符。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拍马,你都是要生活下去的。你在这个世界要想生活得很好,就得学会生存的技巧。而奉承拍马的常识就是一门生活离不开的学问。可能说起奉承拍马这个词好多人都不愿意听,但是,你可知道你在生活中因为不会拍马吃过多少次亏?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你不逢迎拍马,自然会有人去做,而且还会从拍马中得到不少实惠。有些拍马者说:“拍马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而不会逢迎拍马者却说:“拍马真可恶,专拍肮脏户。”什么意思呢?拍马者与被拍者都不是好东西。就在被骂者脸红之际,他们已经有了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人家可以升官,可以发财,可以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可以将生活的道路铺得平平的,甚至还可能会有“鸡犬升天”的一天。  拍马屁本质上是通过一种颇具处世艺术的语言来实现对方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取得与对方心理上的沟通。拍马屁的时候,切忌用官话和套话。赞美贵在自然,是一定场景下的真情流露、有感而发。任何僵硬、虚夸和做作的赞美,都会让人反感。  过去,给上司溜须拍马的人往往被人们当做奸恶小人而唾之,现如今,说起某某人会溜须拍马,就等于夸赞这个人多么多么地有能力一样,话虽说没变,意思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难怪,俗语道:“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生活体验的真理不无道理。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人如下山的猛虎,只有倾尽浑身的解数,方能不被浪涛淹没。多元化的社会必然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溜须拍马似乎也成了多元化人才的一种。第7章 厚黑是一种成功必须(7)  人向来就是种虚伪的动物,没有哪个当官的不喜欢被人吹着捧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被人吹捧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象征,没权力谁理睬你呢?领导高兴了,溜须拍马者也算“事业有成”了。厚黑智慧要想在这个世界生活得很好,就得学会生存曲技巧,奉承拍马的常识就是一门生活离不开的学问。人们不应该用“奉承拍马”去害人,但却可以在坎坷人生道上找个护身符。把自己打扮得招人喜欢 人都有束缚自己行为的标准,有人以道德作为标准,心中有一套为人做事的法则,遇到情况的时候,就用这些法则来衡量到底是做或者不做。比如说,有人认为要尊老爱幼,尊老爱幼就是他的内在标准,于是,在公交车里,看见年纪大的人,他就会让座位给人家。这样做是为了保持他内在标准指导下的外在形象,他希望在别人眼中自己是尊老爱幼的。研究厚黑学的人,内在标准只有“厚黑”二字,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也只能是脸皮厚、心肠黑。然而,到了进阶阶段,光是脸厚心黑是不够的,要突破这个束缚。有了标准、有了准则,从另一个意义看上去,还是不够厚黑,还是有弱点让别人利用。一个人如果认定了尊老爱幼是他的行为标准,那么他的对手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谈判的时候可以伪装成弱小的样子,博取他的同情,从而占据主动。同样,如果认定了厚黑作为自己的准则,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有很多人因为暂时的厚黑行为而吃大亏,就是证明。所以说,厚黑学研究到了一定阶段,要将厚黑的准则和厚黑的形象忘掉,不要让这些原则变成你的规律,这就是无招胜有招的道理,也就是李宗吾说的“厚而硬,黑而亮”。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朝奸臣秦桧曾同他的妻子王氏在东窗之下密谋杀害忠臣岳飞。秦桧死后,王氏叫方士招魂,看见秦桧在阴司受审。秦桧对方士说:“可烦转告夫人,东窗事发矣。”这是一则讽刺奸臣秦桧夫妇的故事,但也说明了厚黑学中的一些道理。秦桧吃里爬外,专干坏事,可以说是厚黑的代表人物。然而,他处处以厚黑为准则,表现出的也是又厚又黑的形象,但终究心虚。如果秦桧再修炼一层,到了“厚而硬,黑而亮”的境界,忘记自己的厚黑标准,也忘记自己的厚黑形象,认为厚黑就是道德,不要心虚,那么就不会有“东窗事发”这个成语了。  1598年,法国同样发生了一个东窗事发的故事。法国皇帝亨利四世战胜了敌人,开始恢复国家经济和巩固王权,但是却与国内一批达官贵人产生了矛盾。元帅比隆密谋把法国分割为受西班牙保护的若干半独立领地。密谋成员之一拉芬权衡个人利益得失,决定投靠亨利四世而出卖密谋计划,但他没有证据证明比隆的阴谋。一天,比隆当着拉芬的面,写了一封与阴谋有关的信,拉芬灵机一动,连忙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文件,比隆元帅的亲笔原稿不能保留,他提出复制原信,销毁比隆亲笔。比隆同意了,拉芬很快抄写了一份,把原件捏成一团扔进了生着火的壁炉里。后来,亨利四世逮捕比隆元帅,由巴黎最高法院判处死刑,真证据就是那一封比隆的亲笔原信。原来,比隆当时没有警惕,拉芬将比隆亲笔信捏成团后扔进了火炉后壁和墙壁之间的夹缝里,实际上没有销毁。比隆到死还不知道拉芬是告密者。拉芬也像秦桧一样吃里爬外,但是他就能将厚黑的内在标准和厚黑的外在形象统统忘记,做着厚黑的事,却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形象。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一眼看上去,他完全为你着想,是典型的好人,可是背地里,一旦厚黑起来,往往让你到死也不愿相信是他害死你的。厚黑到了这个阶段,才算是有一点小成。光是指着“脸皮厚,心肠黑”害人,只能谋得一时的利益,得不到长久的好处。只有忘记厚黑的准则,将自己打扮成招人喜欢的样子,才能有机会做更厚黑的事。倘若让内在标准与外在形象定格了你这个人的话,也就只能勉强做些小偷小摸的事罢了。  厚黑智慧  进入厚黑的最高境界,就要摒弃内在标准和外在形象的束缚,将厚黑的准则和形象忘记,不要让这些原则变成你的规律,这就是无招胜有招的道理。  把握美德与虚荣的距离  有一天,一位圣人在树下冥思苦想。这时,他的思绪被一位沿途朝他飞奔而来的小伙子所打断。“救救我,”那位小伙子哀求道,“有个人说我行窃,他正带领一大帮人追捕我。他们要是抓住我,就会剁掉我的双手。”小伙子爬上那棵树,藏在枝叶中。“请你别告诉他们我躲藏在这里。”小伙子乞求道。这位圣人以圣者犀利的目光洞悉那位年轻人对他讲的都是实话,他并不是一个窃贼。稍过片刻,那群村民赶到了,为首者问: “你看没看见有一个年轻人从这里跑过去?”许多年以前,这位圣人曾经发誓永远讲真话。所以,他说他看见过。“他往哪儿跑啦?”为首者问道。这位圣人并不想背叛那位清白无辜的年轻人,可是,他的誓言对他是神圣不可违犯的。他朝树上指了指。那些村民们把小伙子从树上拖下来,剁掉了他的双手。这位圣人临死的时候,面对老天的最后审判,他由于先前对那位不幸的年轻人的行为而遭到了谴责。“可是,”他抗议道,“我已经发过神圣的誓言,只讲真话,我有义务恪守誓言。”“就在那一天,”老天回答道,“你热爱虚荣胜过热爱美德。你将那位无辜的人交给迫害者,不是为了美德,而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有德行的人爱虚荣的形象。”厚黑学中说,我们对美德的观念通常只不过是一种虚荣心,只不过是试图博得赞赏,或者自以为自己多么“有德行”,这样我们便可能觉得高人一等。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这种虚伪的美德夹杂着无知,美德便变成了一种枷锁。比如说,在中国古代,女性的贞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生逢乱世,一个女孩被土匪强奸了,回到她所在的村庄后,按照封建规矩,她还要为失贞的行为而付出其他的代价,甚至心甘情愿地自杀以示惩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女人的丈夫死了,她不会再嫁,而是自己一个人度过余生。为了表彰这种贞节的美德,人们会为她建造一个纪念性的牌楼,叫做贞节牌坊。于是,越来越多的女人为了这个象征性的牌坊,而在自己有生的日子里苦苦煎熬。厚黑学让我们放弃这种观念。所以李宗吾说,那些讲究美德的道学先生,其实就是厚黑学之贼,他们满口的仁义道德,希望别人看到他们高尚的样子,正是这样,他们看起来的高尚也就不高尚了。因此,学习厚黑学、研究厚黑学,就必须把脸拉下来,像曹操那样,叫嚣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虚荣心不是不可以有,而是要小心地控制它的范围,不要让它的触角妨碍我们走向成功;美德也不是不可以讲,但是不能让讲美德阻止我们心中目标的实现。一次,美国某公司出售旧设备,标价20万美元。在竞争的几位买方之中,一位愿出18万美元,并当场付10%的订金。卖主没想到好事这么容易就来了,便同意不再与其他买主商谈。几天后,买方来人,说当时出价太高,由于合伙人不同意,还有其他原因,难以成交。如果能降到10万美元,可以再做商量。由于卖方辞掉了别的买主,只好与之继续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买主预计的12万美元成交,而当初有人出14万美元,卖主还不愿出手呢。很明显,买方是不讲美德的,说谎骗人显然不是一种讲美德的方式,但是,他们却拿到了理想中的价格。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到可以讲价的市场买东西,但是却懒得讨价还价,卖主出多少价格,就给他多少钱。可是等到拿了东西一转身离开,卖主就会和别人说:看吧,我碰到了一个傻瓜,赚了他好多钱。就这样,我们用自己的美德成就了别人的虚荣。  厚黑智慧  我们不要计较到底是说谎还是守信,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好坏,只有胜败,无论如何,取胜都是唯一的目标,而不是怎样活着给别人看。  真小人远比伪居子可爱  印度有一位神甫住在一个娼妓的街对面。每天,他走进屋做祈祷和潜心修行的时候,都看见男人们从那个娼妓的屋子里进进出出,他也瞧见那个女人亲自迎来送往。每天,那位神甫总要想象和深思在那个妓女房间里发生的可耻行径,他的心中对那个女人伤风败俗的行为总是充满强烈的反感。每天,那个娼妓都看见那位神甫在修行练道。她总想如果自己这么纯真无邪,把时光花在祈祷和修行上,该有多好啊。“可是,”她叹息道,“我天生就是做妓女的命。我的母亲是个妓女,我的女儿也将是个妓女,这个世道就是这么回事。”神甫和娼妓在同一天去世,他们俩人一块儿面对老天的最后审判。令神甫深感吃惊的是,他因为自己的邪念而遭到了谴责。“可是,”他不服气地争辩道,“我的一生是清白的。我把自己的白昼都用来祈祷和修行。”“不错,”审判者说,“但是,当你的躯体在修行养性时,你的心却在作邪恶的判断,你的灵魂已经被你好色的想象玷污了。”与此相反,娼妓由于自己的纯洁而受到了褒赞。 “我不明白,”她说道,“在我的一生中,我向每一位出了钱的男人出卖我的肉体。”“你生活的处境把你置身于妓院之中,你出生在那里,你的力量使你无法从事别的职业。不过,当你的身躯在进行卑鄙的行为时,你的心灵总是纯洁的,而且一直在默默地思索着那位圣人祈祷与修行是纯真无邪的。”看完这个故事,有一个道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小人与君子的区别,要是有,也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个人,任他再怎样坏,也有人欣赏他,他也会有几个好朋友;反之,一个人任他再怎样好,也会有人憎恨他,他也会有一些仇人。因此,单纯地用君子与小人这样的词来衡量每一个人,是片面的,也是不理智的。这正如神甫与娼妓最后的结果一样,一心向善的人可能满肚子都是龌龊的想法,而放荡不羁的人却可能是酒肉穿肠过的“真佛”。厚黑学研究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是要求我们不再想着自己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要刻意模仿某人,要脱离模版化的生活,就做自己,我就是自己,我就是与众不同的。戴安娜就是这么一个敢于做自己的人。戴安娜的丈夫查尔斯是剑桥大学毕业生,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一本充满睿智的心理学或历史学书籍更享受的事了;而戴安娜却是个连补考都不及格的高中辍学生。查尔斯特别热衷马上活动,夏天马球,冬天狩猎,每星期三到四次,从不间断;戴安娜10岁那年在桑君汉公园骑马摔断胳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不好此道。查尔斯爱听歌剧,戴安娜迷恋芭蕾;查尔斯痛恨的流行音乐是戴安娜的嗜好;戴安娜擅长的网球,查尔斯从来不玩。查尔斯喜静,他可以拿着一小盒水彩颜料和速写本子,画上几小时,或者坐在河岸垂钓一整天;戴安娜好动,她愿意与人接触,与人交谈,特别是与家人和朋友打电话,电话简直就是她的生命。按理说,处于戴安娜这样的位置,应该要照顾查尔斯的生活,要给公众一个良好的形象,避免家族遭受媒体的嘲笑,可是,戴安娜并不想因为这些而改变自己,她依旧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样议论她。从这一点看,戴安娜具备研究厚黑学的素质,敢于做自己,无论在别人眼中是小人还是君子。1986年的夏末,在伦敦西区高等住宅区梅菲尔的一幢豪华别墅中,名流云集,觥筹交错。晚宴主人向储妃戴安娜引见王室近卫骑兵队的詹姆斯·希维特上尉,从而开始了持续三年的爱情。随着戴安娜爱情的到来,她和查尔斯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他们的离婚协议在1996年8月28日生效。戴安娜的新角色史无前例,因为英国从没发生过太子离婚的事情。戴安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也勇敢地舍弃自己不幸福的婚姻,但对于王室来说,这显然是叛逆的行为。戴安娜的自我个性不仅体现在对爱情的尊重,还体现在她的穿着打扮上。素来以保守著称的英国王室,要求王室成员的生活细节都要服从王室的规矩。然而,戴安娜并没有按照规矩做,她不仅有雍容华贵的衣服,也有很多别致新颖的衣服,衣服颜色也是五光十色的,她俨然像一个国际名模出现在时尚杂志土。戴安娜赢得近乎神奇的地位,成了人民心中的“平民王妃”。这也说明了一点,戴安娜对于王室来说,是一个叛逆的形象。戴安娜的自我个性却是真实的,尽管与保守传统的英国王室形成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厚黑学就是要求你模糊小人与君子的界限,就做自己,不管别人的评价。尽管可能有很多人不喜欢你,但最少,你自己是喜欢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厚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厚黑智慧研究厚黑学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就要淡化小人与君子的界限,也不要刻意模仿某人,要脱离模版化的生活,就做自己,因为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多了。  玩转厚黑,君子立世  在世人的眼中,一滴水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一滴水在其漫长岁月里简单地重复一个动作,就产生了滴水穿石的效果。人们常说温柔如水,可无穷无尽的水能构成一道势不可挡的力量,穿越万水千山,滚滚浩荡东流而去;人们又说柔情似水,而水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比如那宏伟壮观的三峡大坝。  经营莫险乎薄,莫危乎白。厚者,经商之大本;黑者,竞争之达道,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厚者天下之厚脸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厚黑之道,本诸身,征诸众人,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在商场游戏中,怎样在遇到危险时眼明手快,溜之大吉?怎样在机会来临时,一鼓作气,大赚一笔?不管你是行家还是新手,厚黑功夫都是必不可少的。  将一粒种子撒播在地里,如果没有阳光和水的话,也许过不了多久它就会腐烂在泥土里,根本不可能生根发芽。但是,只要它能生根发芽,就立马会悄无声息地惊天动地。竹笋能力顶压在身上的顽石生长,树根能使石缝裂开让其扎根生长。这就是顽强而又伟大的生命,这就是看似柔弱实际则伟大的生命力量。  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做到方圆得法,那么我们怎么能够不飞黄腾达?  “玩转方圆,君子立世”是为人之良药,处世之灵丹!  在交际场合中,要想达到外圆内方的境界,那么你必须用“求同存异”的这一个原则。如果只谈和人相同之处,而不去坚持自己的独特之处,那就会失去自我。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看到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对新中国所持的态度不太友好的时候,就在发言中说,我们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求同存异来的。会后,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到中国使团住处来拜访,表达了友好的意思。第8章 厚黑是一种成功必须(8)  刚刚成立的共和国就是从那时开始逐步和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建立起了外交关系。  交际需要交谈阔论,畅所欲言,以传其情,达其意,抒其志,明其志,起到沟通、交流之效,从而协调、融洽在交际圈的关系。但有时也会遇到令人尴尬的局面。  在和人打交道,交朋友的时候,就需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痛苦和需要。要与人为善,宽容大度。要配合默契,热情有度,要真心待人,以此来赢得大家的信任、尊重和友谊,从而获得更多的朋友。  人的心理是很难用法则去规范的。但人心总是有某些共通之处的,因此为人处世也有大致的法则可以遵循。能够体会这些法则的人,便是洞悉人情世故奥妙的聪明人。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位正在做礼拜的教士,突然间烟瘾发作起来,便问他的上司:“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司的拒绝和呵斥。后来,另一位教士在祈祷时也来了烟瘾,他却用另一种方式问他的上司:“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竞笑了笑,答应了他的要求。  为人立世就是如此简单而复杂,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泥。因此,亦方亦圆,方中有圆,圆内容方,能屈能伸,进退自如才成为千百年来备受中国人尊崇的处世哲学。  为人内心要圆,外表要方。办事要讲原则,讲立场。但未必就是见到不好的事情就要说,听到不合理的事情就要讲。不讲究方式方法,其结果往往是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容易在不经意间伤害了自己。其实,只要能做到凡事使内心走的圆,清净明志,心胸坦荡,淡泊名利,那么,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就大可不必直来直去,一定要弄个非黑即白,情绪激昂。这样既可以在大事面前不糊涂,做事规矩,又可以在小事方面讲讲风格,模糊界限。最终可以使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该糊涂的就糊涂,该清晰的就清晰,这样才能做到方圆得当,大智若愚,保存好自己的方圆处事。  用人要圆,识人要方。意思是说,在识别人才时,要任人惟贤,举贤不避亲仇。只要符合任用标准,无论地北天南,无论亲疏远近,一律任用。在使用人才时要不拘一格,要克服偏见,要看品质,看主流,看潜力,看大的发展方向,不能求全责备。要允许别人美中不足,个性异同。那么,这需要选人、用人者有着一定的胸襟和谋略,较高的智慧和境界,一定的能力和威望,以及率先垂范、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要能够做到方中求同,圆中求异。大家共同努力,用最小的内耗,去寻求最大的工作效率。所以,太“圆”会失去原则,太“方”会超越标准。只有人人宽以待人处事,那么才能方圆互映相得益彰。  “玩转方圆,君子立世”既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感,可以让我们的事业顺顺利利的发展下去。与此同时,如果养成“玩转方圆,君子立世”的优良品德,就能在同别人相处时,严格要求自己,宽恕善待他人,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找到自己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之道  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特别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哲理颇深。小到做事、做人、经营企业,大到经营国家,莫不如此。  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质就是说我们要找到自己最适合自己的方圆之道.  鲁迅先生曾经说:即便是那些资质平平的人,只要花十年的功夫做一项事,也会成为专家。设想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人,专心做这样一件事,朋友叫喝闲酒,为了面子,去了;同学叫搓麻将,盛情难却,去了;同事邀请打牌,为了关系,又去了。如此的三来两往,虽然弟兄们的感情是维护住了,但是要做的事情,恐怕二十年也做不好。  做人就得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古往今来,有以忠名留青史者,如伯夷、叔齐;有以智佐定天下者,如韩信;有以义折服世人者,如豫让;有以贤开创伟业的,如诸葛亮。皆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正是由于他们的有所不为,所以才成就了一番大作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狮子老了,经常感到自己觅食越来越吃力,决心改变方式,运用计谋取食。于是它整天躺在洞里装病,故意大声呻吟着,让野兽们听见。于是,百兽前来探望它,走进洞中的都成了狮子的腹中餐,来一个吃一个。后来有一只狐狸识破了狮子的阴谋,它来探望狮子时,它却远远地站在洞口,说什么也不肯靠近。狮子便装作和善的样子,劝狐狸进洞和它聊聊天。狐狸拒绝了狮子的要求,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看我就不必了,因为我很为自己担心。看到地上的一切我就明白了,这里有许多走进你洞里的脚印,可怕的是,却没有走出来的脚印。”  在这个寓言故事里面,动物们都一个接一个地到狮子那里去送死,这种亦步亦趋地跟从,正是它们灭亡的主要原因。相反,细心的狐狸,观察了前者留下的脚印,有了前车之鉴,狐狸立即紧急刹车,知道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很聪明地保全了自己。  海尔集团是最受国人推崇的一个成功企业之一,比如砸冰箱事件,宁肯将价格不菲的几十台冰箱全部砸烂,也不要流入客户手中,自毁信誉,这种气魄,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再看看国内外的成功企业,无论是市场扩张战略,还是产品质量保证,核心经营范围,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却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思索。有时,它是一种执著的精神;有时,它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有时,它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有时,它是一种成功的智慧。真该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事业,理想、追求中,哪些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生命禅院,也必须有着一定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生命禅院是人类精神和心灵的家园,在精神和心灵领域我们当有所为,但在政治、行政、市场、体制等方面我们不为,我们也不能把好事占尽,总得留出一大片领域让他人自由往来,各领风骚。  大禹治水,不是去堵塞,而是疏通,一座水库,必须要有溢洪道,才能保持大坝长治久安。要成为一名贤士,即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春秋的时候,齐国大夫崔杼杀死了齐庄公,太史毫不隐讳,据实情在简策上直书“崔杼弑(杀)齐君。”崔杼恼羞成怒,便把太史杀掉了。太史的弟弟接着仍这样写,又被杀掉。太史的另一个弟弟仍然坚持不改,崔杼无可奈何,只好听其所为。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相继被杀,毫不畏惧,操起竹简赶往朝廷,要继续如实记载这件事情。在路途中听说崔杼弑君之事已被如实记载,才返回家中。  齐太史三兄弟不畏强权,把生死置于度外,为真理而亡,成为一代典范。  有一个从德国回来的留学生,午夜时分站在大连的一个路口,这个时候的车辆已经很少了。其他行人都没有等红灯,一贯穿过马路。只有他等到绿灯亮了才行走。别人都不理解其中的原因,两面已经没有车辆,你为何不过去呢?他说,红绿灯是一种规矩,规矩是人定的,人就必须要遵守,假如人不遵守规矩,那么所定的规矩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规矩处处都存在着,公共场所、学校里、游戏中、比赛中……虽然这些规则多,但必须遵守。遵守规则,是一个人品行美德的根基。  借别人的力量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道退让。世人多半为追求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见识就要高过别人。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人有喜庆,不要有嫉妒之心;人有祸患,不要存欣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己温思人之寒,已安思人之难。  君子不受命运的捉弄。一个知道天命的人,绝不会站在危险的墙边。如果墙倒塌而被压死,那是自己思虑不周而形成的,不能归咎于天命!君子安贫乐道,对顺境逆境,满缺盛衰之泰然,上天对于这种乐观的人,根本无从摆弄,这就是所谓的“安心立命”!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  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成功的。因此,必须借用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200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50位中国富豪中,其中第24名的张果喜,就是善于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高手。  张果喜素有“巧手大亨”之称,他看准了佛龛在日本市场的潜力。就招聚公司员王进行分析、达成共识,使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炮走红,成为日本佛龛市场的老大哥。  公司为了经营的需要,在日本委托了代理销售商,但一些富有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经营这种佛龛有大利可图,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就想绕过代理商这一关,直接从果喜实业集团公司进货。  张果喜仔细地考虑了这件事情。  从眼前利益来讲,从厂方直接订货,就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有利于厂方的销售,然而却破坏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同时佛龛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代理商如果背向自己,与韩国或中国台湾地区生产厂家挂钩,岂不影响本公司的利益吗?  张果喜果断地回绝了那些要求直接订货的日本朋友,并且把情况转告给代理商,向代理商表示,公司在日本的业务全部由代理商处理,公司不通过其他渠道向日本出口佛龛。  代理商听后,很受感动,在佛龛的推销和宣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在日本市场打出了“天下木雕第一家”的金字招牌,从而使张果喜公司的佛龛在日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尼采鼓吹自己万能,结果发疯而死。所以一个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干。这就要求在事业的征途中,恰当地选择人才。  王石是万科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一位善借他人之力的智者。他在经营万科的过程中,多次向社会招聘贤才。  l君原是万科公司的一名职员,可不知什么原因,忽然不辞而别,被聘到一家酒店做业务经理。  王石在公司与l君一起工作的时候,发觉l君很有才干,且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融洽,这样挥手而去,很是可惜。而且自己在有些方面的不足,l君又恰恰有这些方面的长处,两下取长补短,不是更好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2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3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4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5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6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