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方式:袁岳致青年书-3

―你的同事对一件工作理解困难,不得要领,你可以咆哮,你也可以说拉倒、我自己来做,但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多花点时间与对方一起讨论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不同做法的差异是什么。在我们的耐心中发展起来的同伴关系,将会非同寻常。―你会碰到顶撞与冒犯你的朋友,请等待三十分钟再回应,因为人很容易在情绪来的时候失控,大家最后会起争执,而忘掉了我们关系的本源。如有争执,应冷静片刻,多想一点少说一点。―谁都急迫地希望看到结果,但这种急迫与直接会使我们显得功利而面目丑陋,不讨人喜欢。我们要对方法、进程及其中的投入更为热诚,而且要相信这样做必有美好的结果。也许我们等到的不是我们预想的实质结果,但许多我们预想之外的美好结果则可以让我们更惊喜更受益。39邓清博士是我的师兄,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什么说法,他都是笑眯眯地听着,就算是与他的观点有很大差异,他也不生气。相比较而言,我是那种爱憎分明的人,对于不同人、不同事、不同说法很容易马上有反应,而且对自己不感冒的说法加以反弹或者反击的劲道十足。这虽也可成就性情中人的名声,但也容易得罪人,容易给别人留下一个先入为主、自以为是、过于主观的印象。《圣经》里面用了一长串话去定义爱,第一句就是“恒久忍耐”。在这本经典里,耶稣教训人们,爱自己喜爱的人,连罪人都可以去爱,具体到我们身上,我们应该效法他去爱自己所不喜欢的人,因为耶稣就是一个爱我们这些罪人的典范。我们如果用了这个标准去衡量自己在世界上的生活,就会看出自己为所喜爱的人事喜悦、为不喜爱的人事而动怒,这样的正常情绪其实并不正常。忍耐是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的时候,给予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并不加以负面的评价,并克制自己反应性的行为。在我的生活里有哪些难以容忍的对象呢?一、同一种错误犯两次以上的同事;二、违反了商定规矩的朋友;三、表现出对钱财过于热心的人;四、过于自以为是的人;五、爱自我夸张但我认为并无真正学问与思想的人;六、过于自作多情的人;七、爱摆官架子或老讲套话的人;八、未经同意当面抽烟的人;九、酗酒的人;十、知识少而又不爱看书的人;十一、爱占别人小便宜的人;十二、爱拍马屁的人;十三、背后传人隐私消息的人;十四、过于虚荣而好附庸风雅的人;十五、好色的人;十六、有体味而不愿洗澡的人。其实还可以举出一些,不过从这张冗长的单子中可以看到我的忍耐心不足,同时我也惊异地发现一些我难以容忍的东西也是其他一些朋友认为在我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的特性。忍耐就是说,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表示反感或者露出一副明显拒斥的表情,而是要允许别人有说完话或者同样做事的权利。我给自己设定或设想的一些加强忍耐心的小策略是:一、听到不爽的话和见到不喜欢的人事,半小时以后再讲话;二、确定公平的程序规则,给彼此同等的发言机会;三、邀请第三者参与,听取他人从其他角度给予的评价。有人认为,在遇到难以容忍的行为时应当面沟通,不应简单沉默或事后抱怨。也有人说,应该沉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当面评论。也许在公开场合沉默、寻找适当的机会私下进行沟通,是一种更好的对策吧。40人为钱多、显耀、流行、省力的缘故而去做许多自己不喜欢或者没有感觉的工作,最终使自己在工作中变得没有热情、没有积极行为、没有特别的成就感,而且很容易劳累、抱怨与冷淡。人到这个世界上几十年,大约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是在工作,如果我们这三分之一的生活只是这样苍白与无聊,那显然有问题。人为亲密、分享、同情、信托而交少数知心的朋友,这些朋友因着某些方面而为我们所喜欢,但却并不见得品性真的好、能力真的强、处事真的公平。实际上,我们引他们为好友,仅仅是因为喜欢他们的某些东西或者他们做的某些事。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不喜欢很多人,尽管他们品性可能不坏、水平可能不低、做事可能颇有分寸。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猪都不爱干的,但我们很多人却去干了;找自己喜欢的同类是猪都能做到的,而我们有些人则只会这么做。人不同于猪的基本特点就在于,人明白并会实践自己所喜好的事情,即便这样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油水、体面与光荣,同时会尽力去做或做好我们喜欢的事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更多人包括自己不喜欢的人去协作完成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有几辆车是卖给了你喜欢的客户?有几瓶可乐的消费者是你喜欢的帅哥美女?你对需要的选票是否会限定在只能让你喜欢的人投你么?答案都是否。既然如此,那么我们难道不该反思我们只与喜欢的人一起做事的倾向吗?41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教授们非常讲究互动,好像不互动就会死人一样。而中国学生的特点就是老师要求事前阅读几百页没问题、做十几张纸的作业也没问题,但是一说发言就有问题。究其因,一是因为阅读完那么多,发现该说的人家都说了,自己实在没啥说的,因此没有发言的原始热情;二是以前听过其他老外同学的发言,高明的很少,感觉还不如不说,等自己有一鸣惊人的想法时再说,等啊等的就把自己等黄了;三是对自己的语言有点担心,对自己说得好不好有点担心,对老师是不是喜欢自己的发言有点担心,几番担心之下就歇了。所以中国学生就很少会去选需要很多讨论发言的课,我以前在哈佛选的谈判课上就几乎没有中国同学。其实发言与其他沟通形式一样,就是一个技能,所谓技能就是形成习惯性行动的那种状态。所以发言本身不一定非要在很有内容后才进行,尤其是从训练的角度来说,要能形成随时可以发言的能力―发言的表情、手势、重点选择、表现风格与流畅的语言使用技巧。如果老是不发言,时间久了,要么不好意思发言,要么不知道怎么发言,就是发起言来也会显得表情紧张、内容枯燥,结果也就更不愿意发言了。总的来说,我属于爱发言的人,而且是遇到话题总能找个两三条理由来说、不说就觉得浪费了的那种人。所以对我来说,发言不是一件难事。在国外上学时我也稍微犹豫过,主要是对语言的信心不是那么充分,但毕竟要鼓起勇气发几次言的,实际上几次之后就很快适应了。我在大学教的课,无论是营销工具、实用研究方法、谈判技巧、利益集团分析,还是演讲技巧、政策辩论技巧,基本上都是要动嘴的技能课,所以就要求同学非起来发言不可;而且课堂表现本身是在计分范畴内的,这就给了同学尽量发言的压力;在发言时,我比较注意给发言的同学以肯定与鼓励,也可以适时地与他们对话,进行辩论;同时也会对提问、评论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比如送一本书或者其他小礼物。我把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的课总结了一下,出了一套沟通丛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分别是《魅力演讲》、《深度访谈》、《神奇会议》和《高效谈判》,大家有机会也可以看看。在《头脑风暴》节目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嘉宾很能说,有些就比较拘谨;有的能主动说,有的则是等着发言。其实做这个节目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能让大家热烈地互动起来。我发现,即使对很多鼎鼎有名的人来说,主动发言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重点使用的是追问策略,以此让他们觉得在道义上有种责任来辩白自己曾经说过的东西。有些嘉宾一开始不太善于发言,尤其不太适应我们这种不是给他捧场的追问与对辩,但是多上几次节目就找到了感觉,才知道自己一向习惯的那些沟通方式并不全然正常健康。这是我用的方法,但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发言好不好并不重要,有机会的话,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争取发言。正如鲁迅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就有了路。世上本也没有天生就能说会道的人,说多了,就有道理了―道理,道理,理是被说(道)出来的!42从上海坐飞机回北京,VIP安检口的队伍明显过长,而普通旅客的队伍则较短―有些旅客宁愿因为自己是公务或头等舱而排在长队里,似乎排在这一队即使队伍长点、成本高点但身份也会更荣耀一些。这应该算是一种虚荣―其实虚荣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一个前半生尚不体面而现在日子过得好一点的人的生活中,虚荣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因为虚荣实际上是一种微妙的心理代偿,是人们以某种另外的成本支付为自己赢得的超乎实利所需或目前实际拥有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形象安排。通常在低出身、有社会地位心理落差的群体身上,会有更明显的虚荣心―对社会地位落差越敏感,虚荣的表现就会越突出。虚荣在本质上是将自己与一定的参照群体对比后而形成的心理劣势感,即自卑心理,其反应则是略为过度或十分极端地追求掩盖这种劣势,或者试图进一步表现为强势。站在不同社会群体的角度来看,同等的社会群体会感到一个虚荣者极力地表现出与众不同,低一点的社会群体会感到其有某种有吸引力的炫耀性,高一点的社会群体则会敏锐地感到他正以某种不自然或不适当的符号形象试图进入自己的圈子。似乎虚荣者往往为高一层社会群体所鄙视,而且“虚荣”这两个字也往往由自觉高一层的社会群体说出来以批评那些低于自己的个人或群体。其实,虚荣是广泛的,只是参照系不一样。比如农村女孩会有追慕小镇女孩的虚荣,小城人物则有推崇都市人的虚荣,就是到了北京、上海,一些人还会放眼欧美日韩而有国际化的虚荣。相比较而言,女性比男性虚荣,有点文化的人比没文化或文化低的人虚荣。虚荣虽然广泛,而且人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但是虚荣需要一种脆弱的不被说破的包装维系着,人们不喜欢自己的虚荣被其他人说破,对他人点破自己的虚荣往往是不开心甚至是恼怒的。我是一个虚荣的人,同样,做一件事我喜欢做到明面上,听到别人的赞许;我喜欢一些听起来前卫流行的称号,乐于参与一些看起来较新颖的活动,发表一些看起来新鲜的论题;我做主持人就和我有一点需要别人喜欢的那种隐秘的虚荣喜好有点关系;我个性中好为人师的一面也多少和爱慕人前的虚荣有关。我为什么会有这些虚荣心呢?可能是我从小作为农村孩子羡慕城镇孩子的特点使然,也可能是作为一个平民之家的后代对那些书香门第、干部家庭的受人尊敬印象较深,从而在不自觉中就种下了一种心理需要,一种以前得不到而希望在人前体面且受称赞的满足感。虚荣这个词自然是有些贬义的。但我自己觉得有虚荣心并不全是坏事,虚荣在许多时候是一个人追求、进取、行动、探索的动力,驱使他离开自己原来的境遇向前或向上移动,我甚至可以说许多革命家、企业家、文学家、科学家在他们最初的进步动机里面可能就不乏为个人、为家人、为门庭、为故里增光添彩的虚荣心理。虚荣是指这人需要的超过了他应该得到的,但正因有此反差,所以反而催人前行。有意思的是,虚荣的人可能正因为敢于行动,到后来比许多不虚荣的人有了更多的经验、历练、机会与成就,而且再虚荣的人,如果把虚荣变成了实益,也就没有人再对你说三道四了―英雄不问出处,而且不问动机。所以虚荣并没有什么大毛病,重要的是虚荣与实践要很好地结合:如果虚荣的人被别人说破了,可以忍耐一点;一时半会儿没有得逞,应该坚持一点;得到了一点虚荣的成果,则要低调一点。如此,虚荣就成了好事。43一个人喝口茶、发个言、递个文件、问候一下、上个车,都可以有优雅与否的区别。其实一个人做到聪明不容易,一个人做到勇敢不容易,一个人做到有见识不容易,一个人做到富足不容易,但我认为最不容易的是做到优雅。我不知道有没有关于优雅的解释,但我有个自己的解释:它首先是一种样式与仪态,是一种别致的身体语言―一种要表现出来并落在人家眼里的Manner;是一种对待与处理问题时的潇洒动作,同时又有恰到好处的分寸把握;是一种素养,是一种接近于习惯与自然的娴熟的行为模式,因为只要不够娴熟就会显得做作和让人感到腻味。所以,你可以腰缠万贯,但你不优雅就会显得像土财主;你可能很有智慧,但是你不优雅就让人觉得恃才自傲;你也可能很有权势,但你不优雅就看起来像个贪官。我曾听一位国学专家说,为何要人们学习礼仪知识呢,因为人要真能道貌岸然,做起苟且的事情来其实是很难的。我想,优雅举止的人做起人所不齿的事情来,应该会多一点心理障碍吧。优雅往往不是一个持续的行动,而是行为的某些关键节点。优雅有尊重别人的意思,做法、吃相不会太粗俗难看,让其他人觉得有空间,不尴尬;优雅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意思,是明白了地球少了谁都会转,不会出点情况就急赤白脸,得失淡泊,处变不惊;优雅是同样做一件事情,可以自己有说法,也让人家有想法,里外透着有点意思,这些意思早些时候可能是有心做的,到后来就熟练成了习惯;而最重要的是,优雅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种会心而舒服的肢体语言,使得人们更容易欣赏和接受与优雅相处并受其影响。虽然长得美的人可能会被认为好看,有本事的人可能会被认为品性优秀,有钱人可以让鬼来帮他推磨(这些对于优雅的形成多少都会有点帮助;穷困的人可能顾不得优雅,本来生活机会很局促的人对优雅的价值也不太会认同,优雅往往也首先是需要体面的),但唯独他们很少能装出优雅,因为优雅需要见识,需要用心,需要智慧,需要坚持,需要互动,需要领悟,需要配搭自身的条件,有时甚至需要有耐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优雅是一种家教,涉及耐心、互动、敏感、通情,是我们打小就应该受到家长影响的;优雅也是一种对社会环境的学习,我们要多从优雅的人身上学习适当的礼仪举止,不要老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甚至就是我们专门学习一点优雅的课程与知识也未尝不可,要知道,在很多人都吃饱了撑着的今天,人们会花更多时间琢磨别人的举止,并以此取人。优雅需要投入,但优雅也富于产出。44顾名思义,白日梦就是大白天做梦,专门用来指一些人整天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带有负面的意思。如果你的领导说你“做什么青天白日大头梦呢”,基本上就是在质疑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了。其实小孩子的白日梦更多,我想过是因为他们很爱想象,对遇到的很多事物充满好奇,愿意追究,同时因为自己知识有限不能理解,只好借助于奇特的想象;而且他们不知道条件会限制得有多严重,所以不管能不能实现先想了再说。据我观察,爱做白日梦的孩子通常都会比较开心,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太容易为外界所挫伤。我就曾经是一个很爱做白日梦的孩子,虽然我调皮,但是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幻想出很多我自己担任主角的故事―我可能是一场战争的总指挥,调动着千军万马,我甚至可以一路摸爬滚打,模仿很多兵种的行动;我想象自己是一个小岛国的国王,管理着文武官员进行水利设施的建造;我还设想过自己成了一个很有钱的人,办了一个很大的供很多人一起吃饭的公共食堂;我也想过自己做了很有义气的强盗,杀富济贫;我还想象过神游仙界,有一双会飞的翅膀。总之,有了这些白日梦,生活里的缺憾仿佛就少了很多,因为我可以在我的梦想中找到寄托。等到我上了中学,我想象自己成了大学的教授,教很多穷孩子读书;想过自己成了著名的作家,有很多人喜欢读我写的作品;也想过自己成了一个媒体的老总,经常能采访到我喜欢的故事。工作以后,我经常在公共汽车上或者出租车里构思我的作品,想着如果我策划出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那应该是怎么样的;如果一个大型活动由我组织,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我怎么管理别人。做白日梦是一种很出神的状态,你不会在乎处在什么样的恶劣环境中,甚至也不会介意别人对你的态度怎么样,你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逻辑里,好像被一个非常美妙的电影镜头所吸引,对其他东西就忽略了。凡是有白日梦的那种投入,几乎都会让人快乐。很有意思的是,我几乎实现了自己从小到大主要的白日梦,即使到了今天,我还是很喜欢做白日梦,喜欢享受那种想象的乐趣,而且想周全了、有模样了就可以去尝试了。前年我一直在想象自己去非洲旅行,而且也积极收集非洲的资料,结果去年有人问我能不能做非洲的项目时我就一口答应了。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能假想我能成功、我最可能是怎么做的,就会比那些没有想象过的人更有成功的可能。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想象的人比不想象的人留了心,从而心理准备更充分;而且想象的人也能够聚集精神与注意力,同时他们还避开了一般人由于通常尽量少想自信心不足的东西而产生的心理偏差。做白日梦不仅可以集中想象,而且带有很强的自我心理偏好,因此对于我们积极尝试想象的事物会很有帮助,并且在尝试相应事情的时候可能更容易进入状态。除此以外,白日梦绝对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所以我建议年轻朋友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做白日梦;如果你有孩子或者身边的亲友有孩子,一定要注意珍惜和保护孩子做白日梦的能力。45《指环王》大约是上世纪40年代西方的一部魔幻小说,像《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一样,它是许多美国小孩子都读的故事书。美人鱼、匹诺曹、丁丁、米老鼠,都既给孩子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也使他们对生活现实以外的世界充满幻想。想象是一种怎样的能力呢?―是一种超出现实,超出己见,编织、创新逻辑与关系的能力;―是一种对前人已经编织好的故事的挑战,努力把自己哪怕很幼稚的认识合理化;―是一种对更多可能性的探索并建立自信的态度;―是一种对有限的事物产生更多选择与对策的思维和行动习惯。有想象力的人,新鲜、活泼、别致;没有想象力的人,刻板、陈俗与随众。如果可以选择,我们通常都会更愿意与有想象力的人为伍。所以给孩子们少一点正经严肃的历史、政治、哲学、数理和公式,多一点科幻、寓言、神话、漫画和游戏吧。如果你是父母或者老师,学会多编一点故事、养成讲故事的习惯吧。对年轻人来说,没有高士其的时代,科学就接近古董;没有吴承恩的时代,历史就像发出霉味的垃圾。我们盼望这个时代涌现出更多的以想象力为爱好、为追求、为工具、为生命的专家、老师、管理者、家长和孩子,因为一个有想象力的时代,是一个可以让生命变得更美好的时代。46在我所受的家庭教育中,乐观是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一项。我的父亲是那种对“百事可以放下,万事必有起色”有着无可救药的盲目信心的人,但那的确让他可以坦然面对疾病与打击,终生保持微笑的神情;我的母亲则是那种相信“百事可为,只要努力就必有收获”的奋斗者,有一种永不屈服的进取精神,这使得她成为积极掌控的典型。这是两种不同的乐观,但这两种乐观人格所构成的组合,使得我拥有了一个为之骄傲的家庭,一个把乐观植根在DNA里的家庭。―乐观是相信没有最坏的事情,即使这件事情做不成,也相信必有更好的另一事情在等待着自己;即使好事被其他人占了,也有更适合自己的事。―乐观是从正面的角度看事,从积极的角度看人。―乐观是不会因为眼前的困苦和挫折而沮丧,而是对明天与后天怀有更好的希望。―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是相信有舍才有得,相信努力总有结果,相信投入的信心比收获的保证还要重要。―乐观是即使把事情想到最坏处也不会放弃的那种精神,是因此而相信事情总会有起色的心情,相信新事情总可以弥补不足的旧事情。―乐观是关注当前的效果,而不简单地为明天担忧,相信抓住当前才能消除未来的忧虑。―乐观是对所有人尤其是不可信之人的信任,是对所有事情尤其是倒霉事情的坦然面对。―乐观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对用善意可以化解所遇问题的确信。―乐观是经常的幽默,是苦中还能找到笑料的情趣,是总能在生活中找到办法调剂大家情绪的能力。―乐观是对随时都得从头开始的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准备,把拥有看成暂时的幸运,把失去看成转换的时机,把一无所有看成一张可涂抹最新最美图画的白纸;是一种随时接受自己可以从零点起步的心态。47诺曼?K.邓金说:“我们生活在以表演为基础的剧本文化中,表演者与观众的界限已变得模糊了,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种戏剧演出。”(《解释性交往行动主义》)事实上,社会学家戈夫曼对于人们在生活场景中的行为的表演性质有过更为细致的描述,以至于他的社会学理论就被称为“拟剧论”―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场景中的表现,就是一种戏剧形式。而当人们向其他人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时,这种戏剧性会表现得更为突出,而这也就是邓金所说的“表演文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会以自然的方式诠释自己的社会角色:父亲的孩子、学校的好学生、恋爱对象、长跑亚军、大学爱心社社员、可口可乐的职员、扶贫俱乐部会员、三岁孩子的家长等等。大部分人都是由着自己的个性、自然家教进行生活角色行为,很少会意识到自己在进行戏剧化表演,因为我们早已沉浸在角色中,我们是在真切地思考与行动,而不是做作地表演。如果其他人说我们在“表演”, 我们甚至会感到愤怒,因为我们觉得在表演中就有伪装、虚饰与做作的成分,在道义上就会有一种不真诚的意思。但我要说,这实际上就是大部分人的一种本色表演。因为我们的角色表演水平有差异,周围观察我们的人就会对我们有不同的评价―好孩子或坏孩子、好学生或坏学生、漂亮孩子或丑孩子、先进员工或落后员工等等。有些人会努力做点什么以扭转别人的看法,还有一些人则会我行我素只做自己的本色演员。即使如此,这些人仍然会做一些明显带有表演色彩的事―女孩子的化妆、男性哄女孩高兴的行为、妻子在外人面前给丈夫面子、不太和谐的同事在客户面前表现得像一个团结的团队、选择时尚用品与名牌、互相背后说坏话的两个女同学在同学会发言时互相称赞。大部分人都是自然与随意地表演,但也有部分人则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他们会改善自己的演讲能力、参加培训以使自己在更短时间内表现出领导能力、接受形象设计师的指点而使自己的形象显得更符合商务要求,甚至会进专门的礼仪学校学习规正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在政府部门或者社会服务行业工作,那么你的角色表演水平将会直接决定你的职业地位及客户对你的反应。实际上,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个人,我们适应多种角色要求的能力是超乎自己想象的。也就是说,我们能担当的角色数量之多及在一个角色内的表演变化能力之强,都远远超出我们在封闭、刻板、规范性知识范围内被告知的水平。就表演能力而言,我有以下几点要与大家分享:―如果我们能认真探索与反思在不同角色中可以和应该表现出的水平的情况,并能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角色表演设定目标,我们的进步方向与进步动力就会更明确,而在这些角色上自我塑造的效果也会更明显。―如果我们能适度关注社会对我们所扮演角色的期待并据此进行适当调整,我们与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兼容性与衔接性就会有很大提高。―在我们有更多的实质性爱好选择与能力准备的同时,适度的表演将会使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投入产出比发生较大的改变。实际上,正是因为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自然表演模式,因此较少数人的自觉表演模式也就更有可能赢取在社会资源接受与运用上的优先权。―认可表演与培养提高表演能力不是一种道德上的虚假,而是一种基于知识、积极认知与反思的社会管理能力。正如我们很少认为演员是一些虚伪的角色一样,那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实际上就是杰出的表演家―我们的人生就是表演,区别在于有的人知道自己是在表演而且会尽可能去演好,有的人则明明是在表演但却讨厌别人说他在表演,而且毫不在乎观众的感受。就我本人来说,我也并不主张全然理性主义的人生表演,那样多少会让我们觉得生活真累;但我也不主张全然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对应的话,应该是感性主义吧)的表演方式,那样会丧失许多本来可以获得的机会。也许我们可以记住这样一点:在高频的人际关系场合,表演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尤其是休闲场合,也许我们应该更自然放松一些。48如果你是一个经理或者多少有点支配资源权力的人,你给某人分配一项工作,或者做一个决定,那么你首先需要证明这样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要解决的是公平问题;然后要证明它对于相关者的价值或利益,这一步就属于赋予意义的工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意义都是指物质利益或眼前好处,有些意义可能具有情感(如帮助朋友)或理想主义的色彩。大学时我赶上了我国第一次实行免试保送研究生,那个时候比较兴奋,一收到重庆西南政法学院寄来的面试通知书就去了。等我回到南京,又收到了来自北京中国社科院的面试通知。这时,系党总支书对我说:“你要知道我们现在不是在战时,考验你这个预备党员的条件就是去重庆,因为这涉及校系关系。”这个“考验”,就是一种赋予意义的方式。管理者要善于理解、开发“意义”,使得自己在沟通中处于更为合理的立场。当然,这种定义方式也可能会受到沟通对象的挑战。这种挑战与应战本身,也使得沟通变得更为平等而具有探讨的色彩,并渐渐形成更为流畅的沟通模式。这种赋予意义的方式,不仅仅在职业管理中使用,在家长与孩子、社交关系中也会经常用到―你必须说明这样做有何道理、有什么样的价值,有时还要说明让我这个人这样去做为何如此重要。有些人做事只讲本能、直觉、自然的喜好而讲不出理由,这在个体行为中尚不太显其缺陷,但如果是在团队中问题就大了,因为其他人不容易被说服来追随这样语焉不详的管理者。而一个资源拥有者如果不善于赋予意义而只会用命令的形式来唬人,不仅涉嫌专断,更因不能服人而很难领导好团队。扩大见识、增加知识和经验、锻炼自己的逻辑表述能力,可以使我们具有更好的赋予意义的能力。一旦有了更合适的你所能赋予的意义,那么在对话、沟通、谈判中,你往往也就能高人一筹。49有些人喜欢大话自己的特长,这些人中有李敖、王朔、张小平等,我看到过的“大话王”还有许多所谓的气功大师、命相大师、营销策划大师、中医药大师等。我在这里说的“大话王”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他们所擅长的这些自以为是的东西是他们自己赋予自己的、自己给自己脸上贴上的标签。说实话,我真的是非常佩服这些人的:其一,这些人的知识面甚广,在某些方面有独到的造诣;其二,这些人具有非常强的违逆寻常表达伦理的特点,能给自己扣一个偌大的冠冕而一点也不会不好意思,颇有点拿破仑自我加冕的味道,而我们一般人就是想要也是先让别人给自己当托才好意思戴那样的大帽子;其三,这些人还乐意利用公共传播渠道彰显自我加冕的光荣,丝毫不像有些苟且小人自我贴金后鬼鬼祟祟的样子;其四,他们通常具有非常强的挑战能力,会拿出打擂的派头大喝,看有谁敢来他们面前摆弄。“大话王”们的第一条特点决定了大部分人对他们是有敬仰之心的,一般人还真挑战不了他们;而大话王们的第二、三条特点则决定了一般人也不敢挑战他们,因为无论是自冕或大肆渲染,均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力与做事能力;第四条则可以产生一个非常有趣的空隙,就是真有能耐的人要么不屑挑战他们,或者真挑战他们的选其一点或几点却难以撼倒“大话王”们整体的气势,比如有人挑战王朔的某些言语,后来王朔自己感觉真有些不妥,无非道个歉,但仍大大咧咧地维持着整个架子不倒;有人发现自视为国学大师的李敖常说别字,李敖却懒得回应,依然把大话王的气势贯彻到底;而张小平那个把北大挂靠项目的聘任教授等同于北大教授的笑话,是圈中人很明白的小游戏,北大既不屑于澄清,学术圈内也无人去搅这潭浑水,张小平就依然维持着他“北大教授”的头衔。依我观察,与骗子不一样,“大话王”们其实都还是人才,有真才实学,只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夸自己夸得太过了点。既是人才,在我们这个社会就还有折腾的空间,并且多少也还有点娱乐的价值。其实真正与“大话王”们较劲的就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很少有谁会满足于已经说过的大话。但俗话说,言多必失,老说大话更容易失。自古以来的“大话王”有过很多,敢把自己弄成神来拜的都有,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也就过去了,所以大家也不必那么当真,就由他们大话去吧!50在一个人达到了某种社会化程度,也就是我们成为自己能感到的那种样子―那种表达模式、那种艺术素养、那种职业习惯、那种生活方式、那种政治态度等等之后,我们似乎就界定了那就是“我”,而且“我”是不容易甚至不可能改变的。很多朋友在博客中会就某些事情说“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做到太难”,或者“我已经做不到了”、“人的本性是很难改的,我就是那样了”;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另外有一些朋友的表现则是“太好了,这是对我的提醒”、“我要在不断努力中形成新的习惯”等等。如果我从来没有跳过舞,我对别人让我跳舞一定会很犹豫;如果我从来没有上台发过言,我对领导让我上台发言一定会百般推脱;如果我没有一个人出过门,假期我宁愿在家里睡大觉;如果我从来没有用英语写过文章,我对别人让我尝试这样做很可能会说“这我可不行”。行与不行的界限其实在很多时候就是熟悉与否,我们很多朋友的那个“我”是在过去很有限的教育中形成的。就像我从小就生长在农村,都没有见过足球、像样的玩具、轿车与西餐厅,更没有见过交际舞、高尔夫、桥牌与拉丁文,所以当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也曾感到过犹豫、害羞、紧张与恐惧,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我还都愿意积极尝试,就像我每访问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国家,我都会有兴奋兼紧张的感觉。所以我大部分的人生进步都是来源于积极的尝试,就是到今天我也不认为我的那个“我”就已经是现在完成时了,我觉得在自己身上还是有很多可以突破的事情去做的。如果统计一下我自己想做但还没有充分认真积极去做的事情,还真有不少呢。比如我没有一样真正会演奏的乐器,我很想多学会一些新的流行歌曲,我希望自己成为更加熟练的马术骑手,希望自己还能跳很好的拉丁舞,我还希望自己能成为研究第三世界的专家,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要突破自己原来的状态,做很多自己原来不熟悉的事情,反复操练以达到形成习惯的水平。对于这些,我抱着开放去尝试的心理状态,在我已经很紧凑的时间表中安排它们的位置,有时甚至还会为了它们去重新调整已经安排好的事情。固守原先的行为习惯与生活工作方式固然能带来一些安稳感与可控感,但是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则能带来更多的新鲜感与幸福感。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需要一些自我突破,这样才能给我们稳定的生活架构带来变化与精彩。不要简单地说我不能,也不要习惯于找借口拒绝,我相信,我能做到,你也一样能做到。51德鲁克在回忆录中说起他曾接到亨利?鲁斯要他担任《时代》杂志国际编辑的邀请,并承诺给他优厚的待遇,那时候他讲出一句话,大意是正因为那太优厚的待遇同,才让《时代》杂志的优秀人才写不出优秀文字了。德鲁克说的这个道理在我们很多现代文人身上就有很好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前靠挣稿费出名的很多大家,一旦做了稳拿薪水的专业作家也就差不多歇菜了。前一阵我在《头脑风暴》栏目与企业家探讨现在上海本地品牌为何不灵时,众人一致归因于上海的资源太多、本地市场空间大和基础条件好。实际上,小到我们对亲友的观察都会发现,家境条件不好的家庭,孩子虽然多但能成才,条件较好的反而较逊色。我的几个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姐姐家的孩子真还比较争气。中至企业组织,许多国有企事业单位最后变烂崩溃,说起来当初的机会是何等的好,而那些现在很牛的个体私营企业主还不都是没有工作待业才去给自己做泥饭碗的?大到国家之间,自然资源丰富之国多落后,条件不好之国则多发达,如日本、荷兰、北欧那些国家和地区,都是靠抢食吃而变得很有竞争力的。所以,不要轻看那些条件不好的人,也不要为自己条件不好感到泄气,太多过好的条件对人对己并非好事。以我们的一生而论,时时存点奔小康的念头对自己的进取反而有利;以家境和传承而论,紧张的条件反而使我们更能积极谋求发展和挖掘出奇的思路。窘迫是发达的条件,尽管这并不一定为我们当下所喜欢。52当我第一次走进一个汽车4S店,听到经销商在讲几种车在他们店里一起卖不如分开卖卖得好,我的头脑中就显现出一张逻辑关系图。这张图我马上就画到了纸上,后来就成为广为认可的“品牌动力学”的作用机理图的原型。许多设计师、管理者都曾有过受灵感、开悟、一时的急智刺激而作出决定的经验。许多人在生活中选择男女朋友、喜欢的物品、旅游景观的时候,也曾受到语言难以描述的直觉的左右。有时直觉甚至到了神奇的程度,我如果有时头脑中突然闪现一件事情或人物,不是故意想及的,那么三天之内,有人必然为此而联系我。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在旅美途中忽然想到四月该出的新书怎么还没出,出版合作伙伴丁平小姐就在MSN上给我解释了;而刚想到要到LA去,就被蒙特利尔市的前市长琬若大姐邀请了。直觉也许不是简单的偶尔意识,它极可能是因我们经常浸泡在某种经验与氛围中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反应能力;直觉也可能体现出我们在一定的专注度时的一种自然突破;直觉也可能是我们在某些压力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快速反应模式;直觉也可能显示我们在意识能力下有一种相当强大而不为我们日常意识所感知的潜意识能力。在我看来,经验多、专注性强、对压力机制敏感及对沟通敏感者,更可能有较为丰富的直觉。许多人把直觉等同于拍脑袋而赋予相当的贬义,但我在提及直觉的时候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其正面价值,而且如果一个人有敏感而丰富的直觉,那么他更可能被一般人认为是聪明或智慧的人。但直觉也确有其不足之处,尤其是因为直觉往往缺少显明的逻辑论据,并且往往与其他人的认识之间有距离,因此我在肯定直觉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会特别强调约束直觉的两个条件:一是我们要适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直觉更具有背景知识支持和可解释的特点,从而达到更易使其为他人所接受的目的;二是直觉不能绝对地作为行动依据,而需要在搜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其适度加以过滤、反思和印证。不过,我赞成人们首先使用直觉,实际上恰恰是直觉使人们可能有新鲜的突破之想,后使用约束性信息过滤,否则人们的直觉就会因先受信息的“污染”而失去敏锐的作用。53按照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很少会看重在大街上走着的夏米拉。她看起来既不是那么有风度,也不像一个重要人物。但是,她就是BBC负责新媒体的COO(Chief Operation Officer),掌握着每年五亿多英镑的预算,同时她也是一个生物科学家,还是关于器官移植方面的法律伦理问题的社会活动家。30岁的丹尼斯就是一个胖墩,但他领导的巴西最大的反犯罪组织,仅用社会动员的方法,十二天就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收缴了四十万支枪,而本地警察一年才收缴了五百支。参加耶鲁世界学者项目的大部分人,我听完他们的工作介绍,就会相当佩服他们的来头与能耐,他们每个人都相当值得我们敬重与学习。不过,可能他们也是这么看我的吧?每次在这样的群体中,我都会觉得自己能做的与曾经做过的东西都非常有限,其他朋友的长处与特色均让自己相形失色。这是我此次的感受,也是几年前在哈佛学习的感受,在自己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研讨活动时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继续虚心学习的必要,也知道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一点点进步实在算不了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在很早的时候,我就为自己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每过五六年,就放下日常的工作去学习些新的东西。一个在行动中的人很少能够真正用系统的方法梳理自己的经验与遇到的问题,他更像是在不断地消费自己,并且是在使用临时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慢慢地,习惯代替了理性,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干。一个在行动过程中的人,很少会去关注与他面临的问题不直接相关的知识,也很少会去重温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尤其是很少会得到别人以相对主动的方式灌输给你的知识。但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的场景变成了一种假设,我们需要考虑其他解决问题的角度以及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就拿独立生活来说,我们就可以看到大家在使用电子商务、解决日常吃饭问题、平衡学习与生活的安排等方面的不同做法。我们的人生似乎就是一个试图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不断倒空自己以得到新的充实,这样充实后倒空再充实的过程就可以命名为“学习”。在未来十七周中,我们耶鲁世界学者计划的成员将面对全球化、环境问题、组织管理模式变化、危机管理、社会认同、公共卫生挑战、贫困与发展理论、跨国治理、技术对于社会变化的推动等话题,同时也需要针对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尝试用不同的经验和视角加以解读与解决。现在我跳出了日常工作的场景,把自己模拟成了种种只会想象或者不会想象的角色重新进行思考与交流,这种倒空自己的感觉其实很好。54我曾在公司里让同事自己说出自己的缺点,然后告诉他们与每一个缺点对应的优点―比如内向的一般比较沉稳,情绪化的人一般比较敏感,没长性的人往往更能关注与接受新鲜事物,爱八卦的人更有生活情趣,缺乏专长的人往往不会很固执,没有主见的人更能听得进其他人的意见,虚荣的人会注意自我与组织的形象,小气的人节俭等等。其实人的本性要改变是很难的,在一个团队里关键就是要组合好人员,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地方。比如,谨小慎微的人可以放去承担保管查核的责任,而没有主见的人在执行性团队中则会是更好的人才。还有在找对象或者朋友组合的时候,也需要“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可能是同类相聚,也可以是异类互补,但只要能聚好补好那就都是好事,否则就净看到缺点了。还有很多人的特点在于朴素地发挥,因此大家看到其缺点比较显著,而当事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发挥这一特点潜在的正面效用―我们的特点并不必然表现为优点,除非我们能够自觉地去发掘其正面效用。曾经写过《动物农场》一书的奥威尔,在说到用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情出现差异的时候曾这样描述过:“在我是提供帮助,在你就是多管闲事;在我是灵活机动,在你就是没有毅力;在我是爱好广泛适应性强,在你就是缺乏钻研精神;在我是品德高尚,在你就是个假道学;在我是理想主义,在你就是只会纸上谈兵;在我是现实主义,在你就是没有原则;在我是注重实效,在你就是会出卖朋友;在我是浪漫主义,在你就是做白日梦;在我是很有说服力,在你就是咄咄逼人;在我是做事快捷,在你就是轻率冲动;在我是很敏感,在你就是太容易受伤害;在我是很直接,在你就是不够圆滑老练;在我是日省其身,在你就是自大虚想。”可见对于人的特点也可能有完全相反的一种判断方式,而这种判断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也实在是经常能遇到的。而你怎么想别人、怎么对待别人有可能真的会把别人变成那个样子,所以我们的一念之差还是很重要的。我们怎样把一个人的特点多朝正面方向去推动呢?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努力学会看人家的正面而不是反面的特点,正反观其实就是一个习惯,我们习惯了看正面就比较容易发现正面;二是能换位思考,我是你会怎么样,你是我又会怎么看;三是尝试联系地反省并永远记住他人的错中必然有我的某个责任,那是什么?只要我们能首先反思自己,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就会看到很不一样的结果。55我喜欢干很多小活,比如剥毛豆,一颗颗剥着绿绿的豆荚,只是时间长了会感到指关节有点酸,如果一下子站起来还要体会一下贫血性的眩晕。类似的小活还有剪小虾的须子、龙虾去尾、削芋艿头、做馄饨、搓汤圆、钉纽扣、精心地写各种便据、拟画各式表格、校正文稿。我还记得小时候和大人们一起做的一个小活―贴糖果袋,差不多的动作,重复干上好几个月,粘出成千上万的小灰袋。这些小活带给我很多乐趣。干小活需要平心静气,先熟悉基本工艺,找到适合顺手的感觉,然后就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甚至一气呵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活与大活不一样。如果我们思考大活,那大半只是一种念头,因为你思考国家大事,但你并没有可练手的机会,最多也就是说说或者写写,那还得你会说会写。小活就不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小活就躺在那里,你想做随时有的做,而你做适应了,做习惯了就是一种技能。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做会了小活,就更有可能体会和操作大活,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反过来,你善烹小鲜或者也可善治大国。因此,我鼓励我们的朋友多动动手,多做点小活,那可使你与任何远大理想近一些、再近一些。56这个世界上的人,可以分成丑而蠢、不蠢而丑、不丑不蠢、蠢而不丑、美而蠢、美而不蠢六种。其中可能这三种人最多:丑而不蠢、不丑不蠢、美而蠢。那又为什么说美丽的人要小心呢?这不是刻意攻击某些人,而是作为一种描述型的说法提出来的。如果你外形美丽,然后又明白我说的以下这8种情形,那么恭喜你属于珍稀的美而不蠢型人才。―任何的美丽都很短暂,任何的美丽都很难持久,愚蠢的美丽则寿命更短暂,美丽作为花朵存在,美丽很少是人的奋斗果实,更不适合作为人生的根基。―美丽者一向被夸的是外表而不是头脑,而美丽者往往较不注意充实自己的头脑,所以有些美丽者只剩下外表,既不能供人吃喝,也不能与人交流。―美丽因被太多人看重而缺乏忠诚度,被许多人看重的美丽者的忠诚度与被忠诚度都很低,因此而有红颜薄命之说。―美丽多属自然资源,如果以此自居,则鲜少有得到社会认可的附加值,正如那些自然资源富饶的地方往往贫穷一样。―美丽者多生活在赞美中,因此渐少自我警惕与约束,鲜少为人着想,鲜少妥协,因此美丽者鲜少富有魅力的个性及人格内涵。―美丽者不断强化与放大自己的美丽,人们对他们有了过高的期待,而一旦不美丽,人们更难接受,正如所有高期望者遇到低潮的时候被加倍恶评一样。―争相贴近美丽者的社会势力往往更势利,不论结果如何,美丽者所结下的梁子与过结都更严重,他们更容易随时受到攻击与轻薄。―美丽者竞相与其他美丽者为伍,是在与很快将注定替代他自己的竞争对手为伍,其实在那里既没有更多机会,也不会有更多善意与好评。如果你是一个美丽的人,你大可以说我是酸葡萄心理。不过我非常诚恳地认为,美而有德、美而有才,不仅可以作为做人们情感上的幻想,更可以为人在德性上宾服与景仰,在做事做人上,可以比我们这样长相平平的人更有成,更耐久。也就是说,美丽者如能自持、自励、自奋、自省,则较非美丽者的机会与发展更不可限量,而这也才是我要说的真正本意。57可能有人看到我这个题目就要骂:这人真不是个东西,做生意做昏头了,什么都是交易,那交易的最多就是肮脏的肉体生意,断然称不上爱情的。以前思想解放有一个很重要的针对对象就是买卖婚姻,是不是这样的交易论就是为那样可耻的行为做合理化证明呢?社会关系交易论来自一个叫布劳的西方社会学家,他主张,其实我们交往的社会关系都是一种交换关系或者是一种交易关系,而且人们还会在交易关系中追求平衡,也就是不希望进行的是不划算的交易。大家知道交易就是做生意的意思,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分价钱一分货。交易追求对称与平衡,你想要名牌吗?你要付出比非名牌更多的钱;你要住五星级宾馆吗?你要付2000块钱,而如家连锁店就只要240块,这就是交易的特点。在我们普通的社会关系中间,我们批评某人把爱情演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这是贬义的,但是爱情也许本来也是交易。不过,它有一点是跟一般的商业交易不一样的,它不明码标价。没有人说谁要跟我谈恋爱,我这个人值18万5千块钱,如果有,那也是拐卖人口,是非法的。爱情交易的模式跟正常的交易不大一样,但是它也有平衡性的。比如说两个人相爱,海誓山盟,到有一天一个人突然出了状况,他(她)不爱对方了,而爱上了另外一个人,那么对方就会恨这个人,为什么呢?本来是对称的,我爱你你也爱我,可现在我爱你却没有得到你的爱,她(他)不平衡了,因此就转化成恨了。你到美国去的时候,跟很多美国人吃饭会感到特别不自然。美国朋友说“晚上我们去吃饭吧”,如果是在中国,这就意味着“请我吃饭”。但在美国不是这样的,美国人的意思是“让我们坐在一起吃饭”,并没有说“我帮你买单”。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与老美坐在一起吃都是AA制的。假定有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同老美说“一起吃饭吧”,意思是“请他吃饭”,然后我要买单的时候他也会很不自然,他会想:“今天他给我买单他想干什么呢?”等到下一次我再喊他吃饭,他都不敢去了。由此你是不是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是不搞AA制的,美国人才搞AA制呢?其实中国人也搞AA制,但叫做纵向AA制,就是轮流坐庄模式。比如我们班上有八个同学,今天我打头买单了,下次比如有一个同学说上次老袁买单,这次我来买单,再下次有一个女同学说上次男同学买单,这次我来买单。我会觉得我们班上的业余生活很健康,为什么?大家很自觉地都知道轮流坐庄的意思。其实不论纵向还是横向的AA制,都是一种简单交易的模式。母爱不是一种交易吗?母爱通常是最无私的,生这个孩子,养这个孩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能真没想将来可以从这个孩子身上得多少钱。但儿子大学毕业了,儿子跟妈说现在我长大成人了,我自立了,我也找到工作了,现在我们解除母子关系,我一个人在外面爱上外国上外国,爱上月球就上月球,爱上哪儿上哪儿。你要真做得太绝了,你妈真会起诉你,说我一把鼻涕一把泪把这孩子从小养到大,现在却变成这样。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你要有回报的心理,这是天经地义的。要想不回报,我就认为你出问题了,法律也会认为你出问题了,社会同样会认为你出问题了,因为你违反了社会交易的规则。母子之间也是一个纵向AA制,当初娘养你,今天你孝敬娘。明白这一点以后我们才会知道,为什么我们要维护社会资本、维护社会交往。你不能老占便宜,你也不能老付出,虽然我们也鼓励学雷锋,我们也鼓励大公无私,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是这样的。一般人都要追求心理平衡,你能够长期可持续地帮助其他人,你也会期望以某种形式获得平衡;虽然别人帮助你不见得要你完全用同样的方式来付出,但你自己始终要知道你不能亏待其他人。正因为大家有这样的想法,才会在总体上使得整个社会资本能保持平衡。爱情也好,母爱也好,友谊也好,虽然在本质上都是种交易,但却是一种隐性的交易,人们普遍不愿意它被说破。如果你将其说成是交易,很多人都会感到不舒服,感到你不纯洁,认为你太庸俗了。所以这种社会交易规则与很多社会知识一样,也是一种潜规则。很多时候你不这么做,人们也会不满意;但是你要就这样说出来,人们也不满意,做得说不得。今天我这样说了,也许又会有人不喜欢。我也不希望大家都喜欢,只希望能当一家之言,思考一下就行了。58我把年龄相差12~15岁以上并成为朋友的人称为忘年交,基本上指的是与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交往做朋友。我把与年长于己者交往称为上行忘年交,与年幼于己者交往称为下行忘年交。如果以这个为标准,我的上行之友大约有20人,典型的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朱维究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的杨和钰教授、原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张绪武先生,还有已去世的北大的龚祥瑞教授等;下行之友大约有30个左右,有在校同学、有打工仔打工妹、有我资助的中学生,也有同业机构中的朋友;还有一些通过网上聊天或者博客认识的朋友,只是交情不那么深厚。忘年交的价值我称之为“纵向经验突破”。我们一般人多与同年横向交流经验(通常那是最为人乐于或者自然接受的一种模式),而与上辈和下辈之间缺乏自然、平等、放松、随意的交流。这是代际的自然差别效应,同时也导致了代际分隔与冲突。忘年交则在心理上接受与自己有显著年龄差异者为平等的交往对象,从而改变了双方间经验、信息、知识的差距,增大了交流的信息量并提高了双方对彼此意见的认可度,因而显著地减少了矛盾。除此之外,忘年交还增加了对交往对象产生代际文化影响的可能性,冲淡了代沟色彩。忘年交在人们的友谊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其中下行之友又较上行之友为少。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在与年幼者交往时,心理与姿态上缺少放低的意愿与能力。而实际上,在当代社会中,年青一代的信息获得与社会适应能力远比上代人强,因此才越发强化了后代可以“教育”前代的“后育”现象。所以,发展下行忘年交不仅可以缓和与年轻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对他们的了解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与他们相处,而且还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他们特有的知识与信息。忘年交提出了一个跨代学习模式的问题。独生子女普及的一代已经自然地改变了中国代际森严的传统模式,而更多地建立了“平等交往优先”的人际规则,这使得家庭空间中的“跨代朋友”模式初步建立。将这种规则放在职场与正规的组织中时,就对原有的等级文化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忘年交的数量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个人纵向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个人亲和性与表现魅力的重要指标。59现在的国际论坛上,中国的讲员总是很受欢迎,只要有中国人讲中国的事情,就总会有一群听众。在达沃斯是这样,在财富论坛也是这样,就是一些小一点规模的国际论坛也不例外。我现在有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为不少国际论坛推荐来自中国的政商学的讲员。可惜现在转来转去,真正能讲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林毅夫、范纲、李稻葵、洪晃、俞渝、汪潮涌、李开复、罗康瑞、马军等等。什么样的国际讲员受欢迎?我可以罗列出以下几个要点:其一,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有比较前沿的研究,同时能够用新颖且扩张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与同一领域的其他人对话,官僚程式与照本宣科是不行的;其二,要有一定的表达魅力,善于举出实际例子,用风趣的方式阐明观点,能够应对现场的问答,明白不同论坛的讲述方式与时间控制的规矩;其三,要有一定的圈子认同度,经常关注与参与国际交流,对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与角度有所了解,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到正点上,而不是只叙述讲者自己关心的话题与立场;其四,较流利自然的英语表达,不见得经典,但应该流畅。其实要同时满足这四点很不容易,国内的企业家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行,讲话很像是给自己企业做广告,扩展话题的能力比较弱,听众听了一次就不想听下次;国内的学者有一些在语言方面还凑合,但是研究问题的新颖性往往不够,表述方式多比较宏观与主观;国内的官员语言很流畅的只是少数,大部分过于官腔,不太关心听众的习惯,甚至还有把我们习惯的标准口号成段地搬到德国论坛上去的市长,让人不知所云,更没法翻译。基于这些原因,中国人的国际交流好像变成了少数中国人的专利与特权似的。不少场合其实翻来覆去就那几个人,这也讲那也讲,事实上任何人能讲的总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他们在一些领域还很业余,有时候还不准确。但就这些人选,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个圈子,这些人讲完一场又被喊去讲其他场,都快成国际交流专业户了。结果可想而知,一些项目、资助与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也与这些人有着更密切的关系。我侥幸也算是圈子里的人之一,不过听的时间长了也的确起腻,非常企盼能有更多年轻有为、学有所长、语言流畅的朋友主动积极地争取一些初始的交流机会,明白相关的规矩和方式,从而能够很快地扩充这个圈子。这对我们是好事,对老外也是60国际知名投资家杰姆?罗杰斯先生在向耶鲁世界学者发表演讲的时候,高度推崇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并且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中国市场的变化趋向比关注美国市场的变化趋向更能把握未来。“对于你们和你们的孩子来说,最实在与实用的技能就是,学习中文,关心中国,去中国寻找机会。”这是他给予耶鲁世界学者直接的忠告。罗杰斯认为,在他这样一个投资家的眼里,目前世界发展有三个最为重要的基本变化必须把握:一是中国经济不可阻挡的崛起,中国有最不知疲倦地工作的人群、最注重储蓄的消费者、最具动员力的经济体系,中国是世界不能回避的下一极,但对于这一点,即使中国人也认识不足,三百多年的落后让很多中国人不能想象自己的国家能从一个二流国家成为伟大国家;二是美元不可避免的衰落,美元正在快速丧失其作为优良储备工具的地位,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对美元的衰落起正面的作用,美元将与当初的英镑一样衰落,长期来看,人民币是最有成长价值的世界货币;三是在未来十五年中世界经济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局,就是原料与能源产品市场的崛起,这些产品成为最有利可图的产品,像巴西、俄罗斯、阿根廷这类原料与能源产品丰富而又有较好治理结构的国家将会从中受益。他半开玩笑地说,因为上述缘故,他现在定居在新加坡,让他的小女儿学习流利的中文,在瑞士与新加坡开设银行账户,只储存原料与能源产品。说到最有中长期牟利机会的三个投资领域,他认为是日元、人民币和农产品。对于持续高走的中国股市,他认为是中国企业价值被低估前提下的正常发展,但是他认为这样的上升不能持续2~3年,否则中国的股市泡沫就大了。他说:“那样整个中国的经济就会崩垮,我就得早早把手里的股票抛出去了。有升有落的股市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全球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创业企业与中国公司的投资热情将会长期持续,“放眼全球,从新加坡到港台地区,再到现在的中国内地,中国人的创业成功率明摆在那里。”他还认为,对于中国与新加坡这样的体制,不能用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极权或者法制、人权那样的标签简单地定义,但是那里的确有蓬勃的创业精神与对民生的关注,“如果不是考虑空气质量的原因,现在就不会住在新加坡,最有可能的就是选择上海,很有活力,那可比新加坡好玩多了。我女儿的名字就叫做Happy。”他还记得曾经在《头脑风暴》节目上与郎咸平的PK,他在前年对中国投资市场的预期在这两年均显现了,他笑着说:“期待下次再参加你的节目。”61每到一个地方,我通常都会去参观这个地方的博物馆。看博物馆是用最少时间看最多东西的一个方法。博物馆一般都会分成不同主题,如自然、军事、车辆、民俗、科学、地质、艺术、间谍、城市、农业、生物、雕塑等等,不一而足。去一次博物馆比读一次书好,因为有实物、图像、文字说明、现场解说等等,视角丰富,能留下更深的印象。我最近去的一个博物馆是韩国首尔的汉城奥运博物馆,规模不大,体会了一下当时的历史感;我印象最深的博物馆密布的城市是纽约,它的现代艺术馆(Moma)和大都会博物馆我曾去过多次;而华盛顿地区的博物馆群“史密斯索尼亚”也颇为动人,我分次去看,目前已基本看完;去休斯敦的时候,得空就去宾馆旁边的艺术博物馆看新展。博物馆的确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内涵,在海参崴―这个俄国城市就其样子来说都比不上中国一些新兴的地级城市,但它的博物馆的规模与数量就连上海也比不上。这让我们不能不反思一下,在我们有那么多鲜亮的商业建筑的时候我们少了什么。我去过北京的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馆,最近首都博物馆开馆,这是中国近年不多的一个新的成规模的博物馆。一百多年前,当清末状元张謇在江苏南通开设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时,这位中国师范教育的鼻祖就注意到了“民智之开,不独有目标明确及课程清晰的专业教育,也需要多开通人们听闻眼界的见识教育”。现在的公共政策重视对改善投资环境、交通基础设施、通讯网络设施的投资,而在对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在内这类提供日常公共服务的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实在太少了。人有博识,则看待人事、处理问题的态度就会灵活,角度就会多样,对人也会较有宽忍心,行动也会较少偏执;人少见识,为人做事就难免会偏执,创新见解及达成社会关系的和谐的能力也就较弱。我们说可以远涉山水去旅行而增广见识,也可在邻近周边坐拥博物设施而更为博闻强识。当我看着那些外国博物馆里络绎不绝的成人和孩子时,多少觉得这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或者养成了国民性的某些方面与要素。62对很多人来说,外交官是一个很体面的工作。我自己很喜欢外交官这个职业,而且在自己的工作中也多多少少扮演着民间外交使者的角色。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外交官还是一个很神秘的工作,人们对其知之甚少。尤其是中国的外交官,除了我们常从电视上看到的义正词严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或者重要外交场合的外长、副外长的形象以外,我们对于外交官的职业特点鲜少与闻。阿什是本年度耶鲁世界学者计划的成员,他也是埃及外交部长的政策顾问,这里我特别引用分享他的外交官的若干特点,让朋友们一起体会一下:―总能记得女士的生日,但从不记得她们的年龄;―以如此美妙的方式告诉你去地狱之路,以至于你无比神往;―尽最大的努力让你说话,以得到他想要的信息;―总知道应该说什么,但并不总是能告诉你他真知道的东西;―具备总让自己对各种真真假假的事件与信息误解的能力;―当他同意你的看法的时候,他就能及时告诉你他想的是什么;―外交官的工作时间分成整明白他的公务与掩饰他的公务两部分;―能把所有的牌都放在桌上,但总还有藏着的牌;―在可能的时候说Yes,在否定的时候说也许,在不做外交官时才说―No;―他往往是为了国家利益而被送去谎话台上表演的诚实人;―对新闻媒体假话说多了,最后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说的假话;―擅长说半真半假话的艺术家;―这种人的生活中有三个要素:手册、自我控制与酒精;―自言自语是缓解自己在从事外交工作中人格障碍最好润滑剂;―是一种即使结婚了但仍然保持单身的人。听完这些,你明白外交官是谁了吗?好像明白,好像不明白。不过明不明白都不重要,只是想给大家增加点绝大部分人从来不会有机会从事的崇高职业的知识而已。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我的江湖方式:袁岳致青年书
我的江湖方式:袁岳致青年书-2
我的江湖方式:袁岳致青年书-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我的江湖方式:袁岳致青年书
我的江湖方式:袁岳致青年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