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另外三根弦的能力,原来是在挫折中练成的。杏林子说,小苦难造就小智慧,大苦难造就大智慧。这位十二岁就患风湿病的女作家,一生写下无数优美的小品,她的话绝不是泛泛而谈。我的一位女朋友常说:“幸福是一种胜利。”她说,人的一生总有低潮高潮,但是幸福和他人无关,只在自己心底。如果你消沉,除了挚爱你的人会关心,别人同情几句就不了了之,日子长了或者同情会变成不耐烦和嘲笑。所以,幸福只是自己的,是一种长期的修养,一种控制挫折的能力,一种控制心境的能力,一种把坏情绪控制到最低的能力,一种自得其乐的能力。人的年纪越大,这些能力就越重要。因为所谓的青春美貌都会离你而去,健康也会渐渐衰退,父母总比你早去,人生的弦终将不完美。但是还得演奏下去,直至谢幕。所以,幸福是一种胜利,一种即使在三根弦上也能演奏出美妙乐曲的胜利。记住:无论如何不能把最重要的一根弦——意志——弄断了。 人的一生,正如一场演出,难免有来自身心挫折、外部打击以及环境的磨难。 欧尔·布里用他的勇气和淡定“恢复”了A弦之音,而四肢瘫痪的麦吉用唯一的意志之弦为困苦的人送去温暖和光明。人生的断弦在阻断多条门径的同时,恰恰要激发你开启另扇窗的创造力。因此,任何时候,请保持住意志这根最重要的弦,只要它还完好,面对打击,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自己。 面对苦难 周国平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曾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做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总是完全消极的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不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多数时候,我们是生活在外部世界的。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做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委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成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譬如说,一个失恋者即使已经对爱情根本失望,他仍然会为了事业或为了爱他的亲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种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因而不可能从别的方面吸取承受它的勇气。在这种绝望的境遇中,如果说承受苦难仍有意义,那么,这意义几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难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凡是被关进这个集中营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希望,等待着他们的是毒气室和焚尸炉。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确实都遭到了这种厄运。但弗兰克极其偶然地活了下来,他写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讲他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和思考。在几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正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说得好,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关于苦难的意义,不妨浓缩为一句话:锻造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保持尊严的方式面对死亡。苦难若是人生的枷锁,钥匙即是骨子里的自由,没有人来阻止你跳舞,颓废、委靡、绝望,不过是自己的选择而已。 苦难,有人视为宿命、冤枉和老天不公,有人视为炼狱,因之警醒而奋力前行。读懂苦难,不正像品苦丁茶么:留在舌底的是片刻苦涩,弥漫在心田的却是清凉与芳馨。 第三辑成功的条件 成功——每当人们提到这两个字,大都会跟荣誉、掌声、鲜花、财富联系起来。的确,这些东西常常与成功如影随形,在很多时候,也充当着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成功是什么?到底怎样才算成功?这已经是个很老的话题。而每个人对成功又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标准。 成功的含义有很多种,基本上就是成就功业或事业——人们常说的功成名就和所做的事情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或者效果。 成功是每个人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赢得了尊重后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也是自己在肯定自我价值后,所拥有的自信心与幸福感。 成功还是对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不断认识的过程,无论最后有没有结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成功。 通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但是,要想顺利地走过去,却不是随便可以做到的。要想摘取胜利的果实,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成功首先离不开理想,没有理想,就如同无米之炊,何谈成功? 有了理想的种子,我们就需要施以努力、认真、坚持、勤奋、谦虚、谨慎等等美德的阳光雨露来浇灌。 契诃夫说:“天才就是努力之意。” 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是一位双手只有三个手指能够活动的重度残疾人,然而他却没有被病魔击垮,而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二十三岁进入剑桥大学任研究员,二十七岁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四十三岁的霍金在不幸丧失了语言能力之后,又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畅销世界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至今仍然在不懈地奋斗着。 霍金是成功的,这成功背后凝结着信念和努力,也贯穿着认真和坚持。 成功还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强地爬起来,重新开始锲而不舍地为理想奋斗的历程。 霍华德·约翰逊说:“我们感谢上帝!他赐予我们幸运的同时,也用厄运考验我们的意志。因为意志懦弱的人是不配获得真正的幸福的。” 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勇气面对失败的厄运,并且能将失败当做历练自己的熔炉,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成功还有一个小小的秘诀,就是勤劳。 应该没有人会反对这样的说法——懒惰的人决不可能获得成功!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勤劳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门。没有洒下勤劳的汗水,就不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幸福只青睐那些抛洒辛勤汗珠的勤劳之人。 有这样一个赞美勤劳的谚语:每天早晨,太阳的第一个吻总是印在勤劳者的脸颊上的。 于是,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了,成功就是在我们播种下理想的种子之后开始的辛劳的历程。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地付出汗水和努力,还要接受风霜雨雪、甚至颗粒无收的考验,然后以坚定的信念坚守希望。 成功的路就在脚下,无论我们的目标多么的渺小,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去做;成功没有时间的局限,最重要的是信心和坚持。 一抱负的内涵 我的早年生活 温斯顿·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 但我确信, 我是一只萤火虫。 刚满十二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都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崇敬他。 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做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我一方面在最低年级停滞不前,而另一方面却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一千二百行史诗,并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这着实让人觉得自相矛盾。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卷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我开始了军旅生涯。这个选择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我有近一千五百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下辖一个骑兵旅。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 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的阵容。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想。”现在,我的话被当真了。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他自己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而且一直处在政治的前沿。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再后来,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萤火虫。 兴趣和爱好就像萤火虫的光芒,那样的富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可别小看这一点磷光闪现,它能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将我们引向最终的成功。 许多大人物的成功,也是从“玩”开始的呢。不要忽略自己某一个乐此不疲的游戏或者爱好,钻进去并且坚持不放弃,玩也能玩出大出息呢! 我决不随波逐流 苏珊娜·布莱特·乔丹 有些人应该生在另一个世纪,我就是一个。样样可以看出我与时代格格不入。书架上尽是十九世纪的小说。我吃肥肉。我打孩子屁股。我认为人人都该学拉丁文。我坚信做人应该诚实而有责任感,热爱工作,不怕困难。吃喝玩乐太多了,我认为并不好。 我不会说二十世纪的话。我不要说什么“感情炽烈”、“交换信息”、“联合行动”或“婚姻契约”。我只懂得相爱、聊天、互助和结婚。我要的是真挚的言语或真挚的沉默。 现在没人再安于做老老实实的人了。老老实实就是说,你不必给自己加个好听的名衔,你只管叫自己做女用人,看屋的,倒垃圾的,传教士,天字第一号或者最起码的小人物。谁要那些冠冕堂皇引人注意的称呼呢?我要人人都奋力忘我地做有意义的事。 我要看到的是真实。我渴望看到自然的头发,脸上的皱纹,起茧的手,脏指甲,活泼的眼睛。我要做妈妈的身上有厨房味,做爸爸的有烟斗味,喝有咖啡味的咖啡。草嘛,就得是草,学校是学校,教堂是教堂。 我讨厌自命渊博的学人,不会做事的官僚,爱卖弄数字的专家,半通不通的理论,统计数字,性诊所,教你自己动手的书籍,专重宣传的商品。 我要默想神的恩惠奥妙,尽情欢笑,摈弃故弄玄虚,返璞归真。我要的是真谛,是生活,不是生活方式。 茫茫尘世里,我只喜欢在家。当那些在浮华中打滚的人,对无谓的一切终于厌倦时,也许有人会点个灯,抖抖枕头,拉开床罩,给他们一个静卧的地方。至少但愿如此。 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如果我们是一粒草籽,那就准备好做一株不屈的小草,不去羡慕云杉能够高耸入云;如果我们是一只小鸟,那就准备好做一只快乐的小鸟,无须嫉妒雄鹰能够九天翱翔。理想并不一定非比天高! 懂得生活的人是坚持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的人;真正有理想的人是踏踏实实做能力所及之事而不好高骛远、漫天空想的人。 小提琴手的生活 亚历山大·布鲁赫 为了阐明我的生活信条,我必须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经历。 我生活的转折点是我决定不做发迹有望的商人而转攻音乐。我父母虽然同情我,也像我一样热爱音乐,却反对我以音乐为职业。考虑到我的家庭情况,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祖父在莫比尔的斯普林希尔学院教授音乐达四十年之久,深受学院师生的热爱和敬重,他的工资却几乎不够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父亲常说若不是祖母精明能干,克勤克俭,一家人非挨饿不可。所以在我们家,只要一提起音乐这个行当,大家就会想起那收入微薄、朝不保夕的苦日子。父母坚持要我上大学,不准我进音乐学院,我也就上了大学。我记得自己当时还挺高兴,因为我热爱小提琴,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练琴上,但是我还有许多其他的爱好。 不等我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家庭经济严重恶化,我感到自己有责任退学找工作,就这样我被送进商界——事后我每次想起这段经历都觉得是虚度了年华。 我从来无意贬低经商,我的意思是它不适合我。我经商只是为了挣钱。除了能补贴家用给我带来一点满足以外,我从这项职业得到的唯一东西就是钱,这是不够的。我感到年华似水从我身边流走,对职业的不满使我痛苦不堪。我唯一的抱负就是积攒足够的钱,然后改行,到欧洲去学音乐。于是,我天天黎明即起,练习小提琴,再去“商业区”上班,几乎来不及囫囵吞下仓促准备的早餐,搞得我可怜的妈妈惶恐不安。我不与商界同事共进午餐,总爱找个便宜的餐馆,随便混上一顿,信手写些和声练习曲。我不停地挣钱,终于,一分一分地攒够了出国的钱。这时,家庭经济情况也好转了,不再需要我的帮助。我辞去商务,感到自己像出狱的犯人一样自由,乘船去了欧洲,一去就是四年。我学习比从前想象的要刻苦得多,然而生活得很快乐。 “快乐”一词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是乐不可支,飘飘欲仙了。我过着真正的生活。我是个自由人,做我爱做的、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 假如我一直经商,今天可能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富有的人,但我却会认为我的生活并没有带来成功;为了金钱我可能放弃了一切无形的东西,放弃了精神上的种种需求,那是金钱永远买不来的。 我毅然脱离商业,实际上违背了所有亲友的劝告。我们大多数人习惯把成功与金钱联系在一起。那种为理想而放弃高薪的念头简直会被人认为是疯子的念头。如果真是如此,我倒要说一声:“咦,疯子真了不起!” 钱固然是好东西,但是为了钱而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太高昂了。 在一些人眼中,金钱和财富就是成功和地位的代名词,殊不知,在金钱和财富代表的成功之外,还有另一种成功,那就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人的精神才是最忠实于人自己的,任何快乐,都不能代替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也许有些人看上去很贫穷,但是,很可能他的精神世界正走在理想之路上,如同一个采不完的金矿一样的富有呢! 理想可以不远大 李鸿 人活着,不可以没有理想,但理想,不一定要远大。 理想,不一定要远大。这是小时候父亲对我说的。在记忆中父亲是那种没有理想或者说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从我记事起,就从来没有看到父亲雄心勃勃地去计划一件事,似乎永远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只是把每天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做完。 记得有段日子,他们单位所有人都像疯了似的攻英语,捞文凭,评职称。父亲却不慌不忙地背着他的英语单词,一天十个,不多不少。父亲就这样按部就班地生活着,波澜不惊,心无旁骛。作为家长,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这样,他从没有像大多数家长那样要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他对我们的要求只是珍惜每一天,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我的第一篇小说在一家刊物发表后,我满怀豪情地对父亲说将来要当一个伟大的作家,父亲听后只说了句,先别想得那么远,你现在要的是想着怎么写好下一篇小说。好多年后,当我的文章拿了十几个奖并成了一名省作协会员时,父亲也成了教授级高工,做了一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并以一个大型水利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人都不相信,一个几乎没有什么远大理想的人居然能做到这些。 其实父亲是有理想的,只是他的理想很简单,那就是认真过好每一天。从他的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着,不可以没有理想,但理想,不一定要远大。如果我们把理想立足于每天的脚踏实地,少想些,多做些,认真过好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无愧于人,无悔于己,总有一天我们的收获会远远超过我们的理想。 《我们的理想》该是所有人在求学时期都做过的作文题,少年时期的理想大都比天还高,可是到最后又能实现多少? 人应该有远志,但远大的理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有“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吗?不做好小事情怎能成就大事业呢? 太阳每天都无怨无悔地重复着东升西落的工作,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超越时空,成就了自己无可替代的伟大。 灵魂得救 朗斯顿·休斯 我快十三岁时灵魂从罪恶中得救了,但说实在的却也并未得救。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瑞德婶婶所在的教堂举行大规模的信仰复兴布道会。好几个星期每天晚上都有许多活动,讲道、歌咏、祈祷等等。有几个顽固不化的罪人也终于受到了基督的感召,于是,信教的人猛增。布道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为孩子们办了一次专场,为的是“把小羔羊领回羊栏”。在这以前的好几天我婶婶就在念叨这事。那天晚上我被领到前排,和其他小罪人一起在公开忏悔席上就座,我们这些人都还没有受到耶稣的感召。 我婶婶事先告诉我,你见到一道光,内心似有所动,那就是灵魂得救了!耶稣就进入你生命了!从此以后上帝就与你同在!她说你可以见到、听到并感觉到耶稣是在你灵魂里。我相信了她的话。我早就听许多老人这样说,我想他们的话不会错。于是我在那挤得满满的闷热的教堂里安然坐着,静候耶稣的到来。 布道者非常精彩地有节奏地宣讲诫词,充满了痛苦的呻吟和叫喊、寂寞凄凉的呼声以及地狱可怕景象的描绘,这以后他就唱起来,唱那回归羊栏安然无恙的九十九个,但还有一个羊羔单独在栏外受到冷落。于是他说:“你干吗不进来?干吗不到主耶稣这儿来?小羊羔,干吗不来?”他向我们这些坐在忏悔席上的小罪人伸开双臂。小姑娘们哭了,她们中的几个站起来径直向耶稣走去。可是我们大多数人还仍然坐在那里。 一大堆老头子老太婆来到我们身边跪下祈祷。教堂里响起了歌声,唱到下层的光亮了,一些可怜的人得救了。于是屋里祷词和歌声响成一片。 可是我仍然在等待见到耶稣。 最后,除了我和另一个男孩,其他人全都走上圣坛得到了拯救。那男孩是个酒鬼的儿子,名叫威斯利。教堂执事和修女们一边念着祷词一边把威斯利和我团团围住。教堂里闷热得厉害,时间越来越晚了。威斯利对我悄悄地说到:“真无聊!我不想再坐下去了。站起来得救吧。”于是他站起来得救了。 忏悔席上就剩下我孤零零一人。我婶婶来到我跟前在我膝盖旁跪下哭了,教堂里的祷告和歌声像漩涡一样围着我激荡。全教堂的人都在为我一人祷告,哀号声响彻全屋,而我还在安静地等待耶稣,等呀等呀——可他就是不来!我真想他,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一点也没有!我很想我身上发生点异样的事,可是却没有。 我听见歌声也听见牧师的话:“你干吗不来,我亲爱的孩子?你干吗不到主耶稣这儿来?主耶稣在等你啦。他要你来,你干吗不来?瑞德修女,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朗斯顿。”婶婶抽泣道。 “朗斯顿,你干吗不来呀?你干吗不过来得到拯救?啊,上帝的羔羊!你干吗不来?” 现在可真是不早了。事情被我拖了这么久我有点感到羞愧。我开始怀疑上帝对威斯利是怎样的态度,可以肯定威斯利并没有见到耶稣,他现在却神气地坐在台上摇晃着双腿朝我咧嘴笑,周围都是执事和老妇跪着祈祷。威斯利既没有因为亵渎滥用了上帝的名义也没有因为公然在教堂里撒谎而被上帝击毙。于是我决定为了省得再惹麻烦也许还是撒个谎好,就说耶稣来了,站起来获得拯救。 我站起来了。 他们见我起身,整个屋子都成了叫嚣沸腾的海洋。妇女们蹦跳着,我婶婶张开双臂把我搂在怀里。牧师过来牵着我的手把我领到台上。 屋里慢慢静下来,大家都不作声,只偶尔听到出神入迷的几声“阿门”,所有新加入的小羔羊都以上帝的名义受到了祝福。于是屋子里又响起了欢快的歌声。 那天晚上我哭了,我已经是满十二岁的大孩子了,除了一次之外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哭。我哭个不止,把头埋进被窝里,可是我的婶婶还是听见了。她醒了,对我叔叔说我在哭,因为圣灵进入了我的生命,因为我见到了耶稣。但是我哭的却是有苦难言,我撒了谎,欺骗了教堂里所有的人,我其实并未见到耶稣,既然耶稣不来帮助我,现在我再也不相信有那么一个耶稣了,这些话我怎么能告诉她呢? 当人们处于困苦与恶劣的环境中时,总会寄希望于上帝或者神灵,去获得精神的寄托。但那种寄托是暂时的,真正能靠得住的,只有我们自己。 一个人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纠缠于人云亦云,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灵魂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救赎。 为师之道 约翰·斯坦贝克 成年人通常都忘记了自己上学时是多么艰苦、乏味和漫长。为了把那些基本的常理背下来,必须付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努力。学会阅读也许是人脑碰到的最艰巨、最具革命性的事情。假如你不相信,看看一个成年文盲是怎样识字的。上学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儿,大部分也没什么乐趣,不过,假如你非常幸运,也许会碰到一个真正的老师。我一生中最幸运的是曾碰到过三位真正的老师。第一位是高中时的教数理化的老师,第二位是斯坦福大学里教写作的教授,第三位是我的朋友和伙伴埃德·雷克茨。 我相信一个伟大的教师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像其他任何大艺术家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甚至可以说是一门最伟大的艺术,因为它传递着人类的思想和精神。 我的三位良师拥有这些共同之处: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不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开阔了眼界,消除了胆怯,从无知变成了知。但最重要的是,真理变得美好珍贵。 我只想谈谈我的第一位良师,因为除了课堂上的那些知识以外,她还教会了我如何发现。 她激励我们挥舞书本大声讨论。她的课堂是学校里最热闹的,但她似乎从来不知道。我们从不拘泥于书本,而是任思绪翱翔。她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使我们所追求的事实和真理就如同捕到的萤火虫一样牢牢抓在手中。 她被学校辞退了,也许不无道理。因为她没有教授学生基本知识,而那些东西是不可不学的。但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种对纯粹可知世界的强烈渴望,她激发起我强烈的好奇心,而且这好奇心从来没有消失。我不会做简单的算术题,但她让我感觉到数学像音乐一样。她被辞退时,我们心中悲伤不已,但那光线却从未退去。她把签名留在我们身上,那是老师写在我们心灵上的作品。我有很多老师,他们教过我的一些东西不久就忘记了,只有这三位老师让我萌生了新的东西、新的态度和新的渴望。这样一个人的手上蕴藏着多么不朽的力量啊! 我会这样告诉我的儿子,他正心怀恐慌的面临长达十五年的寒窗苦读:混沌黑暗的世界里,某处也许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会点亮未来的岁月——假如他非常幸运。 应该感激那些为我们付出心血,唤醒沉睡在我们混沌黑暗的世界中一些神奇力量,让这些力量点亮我们未来岁月的老师们。 对已知世界的渴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会激发我们强烈的探求欲望,如果我们始终保持着这种精神,那么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那么人生便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和发现“神奇”的喜悦。 抱负的内涵 约瑟夫·爱泼斯坦 假如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没有雄心壮志,会怎样呢?不难想象,或许,这个世界会更加和善,无欲无求,没有纷争摩擦,人们有充裕的时间反思;工作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世间再无竞争,冲突也会消除,紧张的生活将成为历史,压力将不复存在;艺术不再让人厌烦,其功能将纯粹是为了庆典;作为社会单位的家庭及其所带来的精神伤痛也将荡然无存;人们也会愈加长寿,很少人会死于因过度劳累而引发的心脏病或中风;焦虑将远离人们的生活;时间将无止境地延长,因为人们不再胸怀抱负。 啊,那样的人生该多么的乏味空虚啊! 如今,人们都说,成功是一个神话,所以抱负更是虚幻无形。这难道是说成功非真实存在?而成就也只是一场空?与星体运转和宇宙事件相比,全人类的种种努力都是微不足道吗?显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值得称道,不是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应滋养。一个人很快就能自然学会选择,哪些值得,哪些不值得。然而,就连最愤世嫉俗的人也承认成功的确存在;成就的意义举足轻重;真正的神话存于那些碌碌无为者的无用之举。否认成功的存在,就等于接受了一种轻易让人混淆的观点。这种观点实际上暗含着,要根除所有提高能力的动机,泯灭追求成功的爱好,并消除对子孙的关注。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和父母,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国家或成长环境。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能选择死亡,更不能选择死亡的时间或者条件。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的领域,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活着:是勇敢无畏地活着,还是战战兢兢地生存;是活得光明磊落,还是卑鄙无耻;是目标坚定,还是得过且过。我们要权衡生活中的轻重缓急,选择让生命更具意义的事,决定要做或拒绝做的事。但是,不论世界如何漠视我们所作出的选择,那些的确都是我们自己作出的决定。总之,我们的抉择,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命运的构筑正取决于抱负的全部内容。 很难想象,当我们的人生失去目标的时候,岁月会变得怎样的漫长。如果我们不能选择生死的时间,那我们就一定要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有限的生命。 一个有抱负的人决不会觉得人生是漫长的,有抱负的人生,也就是向着生命峰顶的目标不断进取的过程。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最终征服命运,站在成功的峰顶。 二认真从事的启示 闪光的一课 马文·沃尔夫 打九岁起,我就得挣钱了。我问米瑟利先生能不能给我一条放学后送报纸的线路,他是美国《先驱论坛报》在芝加哥的一个代理人。他说,如果我有自行车,他就分一条线路给我。 我爸爸同时兼有四份工作。他替我买了辆旧自行车,可是随后他就因肺炎住院,不能教我骑车了。而米瑟利先生并没有提出要亲眼看我骑自行车,于是我得到了那份工作。 起初,我把报纸吊在车把上,推着车在人行道上走,显得很笨。几天后我就把车留在了家里,借了妈妈的带钢网的购货两轮手推车。我总是把妈妈的推车停在人行道上,把每份报纸都放到该放的地方。如果遇到两层楼的门廊,第一次没投准,我会捡起报纸再投一次。遇到星期天,报纸又多又沉,我就把每份报纸放到台阶上,而不是往那儿一扔了事。下雨天,我就把报纸放到玻璃门里面,如果是公寓楼,我就放在大厅的入口处。我还把爸爸的旧雨衣盖在报纸上。 用手推车送报纸比用自行车送要慢,但我不在乎。我每次都会遇到附近的许多人——意大利裔、德国裔或是波兰裔的平民,他们对我都很友善。 爸爸出院以后,重新开始干他白天的工作。可他身体太弱了,其他的活儿只好放弃了。现在能挣来的每分钱都得用来付账,于是,就把我的自行车卖掉了。 米瑟利先生大概知道了我一直没有骑自行车送报,可他对此却只字不提。实际上他本来就不怎么同我们这帮男孩讲话,除非有人漏送了一份报纸或是把报纸掉在了水坑里。 我用八个月的时间把三十六个订户的线路增加到了五十九户,这些新订户都是老订户介绍的。有时候,人们在街上拦住我,要我把他们也添到我的订户单上。 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每送一份报挣一分钱,星期天每份报挣五分。我每个星期四晚上收报钱,多数订户都要多给我五分或一角的,很快,我得到的小费比从米瑟利先生那里得到的工钱还多。那当然不错了,因为爸爸还干不了多少活,而我得把大部分工钱都交给妈妈。 圣诞节前的那个星期四晚上,我按响了第一个订户家的门铃,里面亮着灯,可没人来开门。我来到第二家,还是没人开门。接下去的几家都是这样。不一会儿,大部分订户的家我都去过了,好像哪一家都没人。这下我可急了:每个星期五我都得交报钱。圣诞节到了,我竟然没想到过“每个人”都出去买东西了。 当我走近戈登家的房子时,听到里面有音乐声和好多人在说话,这下我高兴起来。我按响了门铃,门应声而开,戈登先生简直就是把我拖了进去。他家的客厅里挤满了人——几乎全都是我的五十九家订户!在客厅中央停放着一辆崭新的名牌自行车。车身是苹果红的,上面还有一盏电动前灯和一个铃铛。车把上挂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 “这辆自行车是送给你的,”戈登先生说,“我们大伙儿凑的份子。” 那些信封里装着圣诞卡,还有一周的订费,大多数人还有慷慨的小费。我惊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还是其中一位妇女把我领到屋子的中央。 “你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报童,”她说,“你没有一天漏投或迟到过,没有一天报纸给弄湿过。我们大家都看见过你在外面冒着雨雪推着那辆购货车,所以,我们大家认为你应该有辆自行车。” 我所能说的只有:“谢谢你们!” 一百多美元——一笔意外的小费收入,使我成了我们家的英雄,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欢乐的圣诞节。 第二天,我来到米瑟利先生的车库去取报纸的时候,他正在外面等我。“明天上午十点钟把你的自行车推来,我来教你骑。”他说。 我学会骑车以后,米瑟利先生要我再投送一条线路,这条线路要投送四十二份报纸。骑着新自行车,投递两条线路比推手推车投递一条线路还要快。但遇到刮风下雨时,我还是要下来把每份报纸递到干燥的地方。我想我永远记得我的订户们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即使对最卑贱的工作都可以引以为荣。这是一份那些善良的芝加哥人送给我的圣诞礼物,一份我一辈子将经常使用的礼物。 认真对待哪怕是最平凡的工作,都会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和别人的认可。认真是做好每件事的前提,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是啊,一旦认真起来,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我们设想一下小男孩如果不认真工作,马马虎虎地投递报纸,他的订户会越来越多吗?他还会得到赞誉、感谢和奖励吗? 认真,一定会带来意想不不到的收获。 角色 安·古德里斯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分地去报名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因为我的角色!”我知道《圣诞前夜》只有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我更小心地问。“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出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道该恭喜她还是该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但他们不肯透露谈话的内容。 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儿: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排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叫“危险”。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然而,直到看了演出,我才了解那光芒的真正含义。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危险(狗)。我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人,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节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这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出场。 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爬,“危险”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了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他刚说到“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处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住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觉察到异常,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因为“危险”的位置靠后,其他演员又都是面向观众坐着,所以观众可以看见妹妹,其他演员却无法看到她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对话还在继续,妹妹精湛幽默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的风光。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变成主角。”命运赐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地的运行从来都一丝不苟,他们按部就班毫厘不爽,那么,作为君子,也应该效法这种始终如一的精神,认真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一切。 认真做事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则是一种境界,它体现着健康积极的心态,昭示着明丽灿烂的未来。 贾金斯的启示 里柯克 我第一次遇见贾金斯,是在很多年前。当时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停一停,”他说道,“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这把锯子太钝,需要磨磨。”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找到锉刀又发现,必须先给锉刀安上一个顺手的柄,于是又去灌木丛找小树。找到小树又发现斧子钝了需要磨,要磨斧子必须固定磨石,固定磨石免不了需要几根木条做支撑…… 为了将这件事情办得体面些,贾金斯决定做一条木匠用的长凳,于是他又到处去找做长凳所需的工具,然而,他这一去就再也不见回来了。几个星期之后,人们在城里看见他正在工具批发商那里讨价还价。 自从第一桩事情以后,我跟贾金斯逐渐混熟了,十分了解他无论干什么都是半途而废。 贾金斯有段时间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很快便发现要真正掌握法语就必须对古法语有透彻了解;然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了解,就无法学好古法语;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语,因此,贾金斯又一头扑进梵语的学习中;可是,他又发现,要正确地理解梵语非学古伊朗语不可,但是,这种语言已经销声匿迹了。 这样,贾金斯不得不一切又从头开始。 贾金斯曾经有过钱。他用十万美元的资本直接开厂兴业。他先办了一家煤气厂,可是生产煤气的木炭成本高,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九万美元卖掉煤气厂,办起煤矿;可是不走运,采矿机的消耗大得惊人,贾金斯便以八万美元卖掉煤矿,转入煤矿机械制造业。哪知用于机械加工动力的是耗费巨大的煤气,贾金斯又以七万美元卖掉了他的煤矿机械制造厂……每年他都要亏损一大笔钱,尤其是在生意兴隆的好年头。 贾金斯从未结过婚,但他倒是谈过几次恋爱的,尽管每次都毫无结果。我请楚地记得他的初恋的故事,当时我们关系很好,无话不说。 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我想请求她做我的妻子,不过,我首先得使自己配得上她。”贾金斯对我说。为此,贾金斯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教了一个半月的课,意识到如果不系统地学习巴勒斯坦历史就休想当一名合格的老师,并且,如果一个对以色列历史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人,去追求一个女人,那简直是无耻!因此,贾金斯自动逃遁了。当他认为可以求婚的时候,那位姑娘已经嫁给一个愚蠢的家伙,脚上穿着漆皮长靴。 贾金斯当然还会再度坠入情网。这一次他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着五个妹妹的姑娘。贾金斯向这个姑娘求婚了。当他上姑娘家去的时候,为他开门的是年轻漂亮的二妹,这样,贾金斯便喜欢上了二妹。过了一段时间,贾金斯再次去姑娘家拜访时,开门的是一位更小更漂亮的妹妹。这样一来,贾金斯只好倒回去逐一衡量众姐妹,结果到最后,一个也没上手。 也许贾金斯从未结婚倒是一件好事,因为他每况愈下,越来越穷。当他卖掉最后一项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便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身年金,可是这样一来,年金终有取完的时候,他活的时间长了,是会饿死的。 现在,他一谈起话来总是回忆过去,老是没完没了地给别人讲述自己往昔的快乐时光所经历的故事和各式各样的人。当你问他:“那是什么时候?”那么,他会用一种迷惘的目光望着你,然后不确定地说:“是1875年,也许是1876年……” 我注意到,他回忆往事的时候,总是往回追溯,越追越远。不久前的一天,他跟我讲起两个有趣的兄弟的往事。这两兄弟一个三岁,一个只有十八个月。于是我才明白,贾金斯缅怀往昔到了何种地步。当他的年金枯竭,他也就退到了生命的最底线,究竟是死是生,我便不得而知之了。然而,他的一生却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所体验过的最富有启发性的寓言。 唉!像贾金斯这样“常立志”,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的人,我们有没有看到过?甚至在我们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贾金斯的影子呢? 俗话说,立志在坚而不在锐,也就是决定做一件事情,就要意志坚定地做到底,而不是热情一阵就半途而废,然后又立新志。 贾金斯的启示便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朝三暮四,要量力而行,长于坚持,善始善终。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的煤烟,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声越传越远,越来越大。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差不多”先生就是我们身上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等等毛病,很多时候,“差不多”成了我们懒惰的借口,也成了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 “差不多”真的差不多吗?“差不多”先生为“差不多”送了命,其实就是人生的“成功”为“差不多”所葬送。看来,只有“认真”,才能根治“差不多”病啊! 获得成功永远为时不晚 查尔斯·D·赖斯 你和你父母大可不必再担忧了——巴斯德、爱迪生、达尔文,以及其他许多人少年时期绝非天才之辈。 史书上很少提及这些,但事实上许多最伟大的人物在少年时都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沉溺于幻想,优柔寡断,反应迟钝。看不出他们有成为医生、律师或印第安酋长的潜质。 因此,青年男女们,假如你们也患有同样病症,不要绝望。因为,这个世界正是由父母曾担心“一文不值”的男女所建立起来的。你们从未听过他们早年的失败经历,因为当父母的总喜欢引用那些非凡鼓舞人心的事例。 假如你选修钢琴,而你对练琴的态度又是懒散的,你父母自然会埋怨你,并在你面前展示小莫扎特身着有皱褶的睡衣深夜在阁楼上弹琴的那张有名的照片。但问题是,你的父母不会给你展示某人在成长时期对音乐没有丝毫爱好的照片,事实上他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显示出天分。最终他被送去学习法律,勉强通过结业考试。直到二十二岁他才忽然燃起对音乐的热爱,他就是彼得·伊利奇·柴可夫斯基。 在科学领域,有成百位天才早年就瞄准了这一目标,也有上百位根本就没有这种天赋。事实上,少年梅奥兄弟在农村简陋的手术室里曾充当过他们父亲的助手,而另一方面,哈维·库欣,世界上最伟大的脑外科医生之一,假如不是他父亲要求他在医学方面一试身手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一名职业棒球手。 伟大的巴斯德的父母极度绝望,因为十岁的小巴斯德除了画画和钓鱼什么也不做。直到二十岁巴斯德才对科学表现出一点点爱好。 事情确实如此。你知道莱特兄弟早在十几岁时就在工程学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才能;你也知道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老师想把他赶出教室,因为他的脑袋“太笨”。你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十七岁时读过的数学著作足以让他有资格获得博士学位;你也知道阿伯特·施韦策直到三十岁才不再游历于音乐与教会之间,开始从事医学研究。 查尔斯·达尔文的幼年生活一团糟,他憎恨学校。他的父亲曾经嚷道:“你除了射狗、抓老鼠之外什么也不关心,你会让自己和家人丢尽脸面!”他被送到格拉斯哥去学医,但他一见到血就受不了。后来,又被送到神学院,勉强毕业。这时他才中断了他全部的事业,乘坐闻名的考察船“贝格尔号”到南太平洋去。在那次航行中,诞生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就在那里,他搜集到一些资料,用于后来创作使生物科学发生革命的著作——《物种起源》。 人们总认为伟大的作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就出来的,但是其中又有许多有趣的例外情况。威廉·福克纳在五年级时就退学,穿梭于全国各地,做油漆工和洗碗工。 有一次他试着上了大学,但由于上一年级时英语不及格而被迫退学。后来,他采用不当手段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一个小镇弄到一个邮政局局长的职务。由于邮件经常弄混,而且他认为邮局什么时候该关门就关门,这自然激起了当地民众的不满。福克纳在二十五岁以后才开始他的创作生涯,并且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此,只想说明女孩可能和男孩一样难以捉摸,以赛珍珠为例,她早年就决心天天至少要写些东西。而埃德娜·费伯的唯一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女演员,二十岁之前,她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写点什么;二十岁之后,为了帮助养家,才不得不在一家报社找了份每星期三美元的工作。 把上文提到的怪人加在一起,你会得知有一小部分神童十五岁时就被迫从大学“毕业”,现在在会计所里担任小职员。你还会得知有一小部分男人由于太笨或太懒惰而进不了大学,或无法完成大学学业,但今天他们却是雇用那些神童的企业经理。 因此,谁又能说青年人将来会怎么样呢?那些懂得生活中该做什么的青年男女也许更幸运些,但是任何少年都不该对未来感到绝望。比起那些仍然健在的最伟大人物来说,青少年有一个非凡的优越条件——时间!假如你认为时间不值得考虑,那么看看摩西奶奶吧!她在八十岁之前从未卖过一幅画。 “笨”孩子们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感到有些安慰吧?智慧有时像一个顽皮又偷懒的孩子,赖在冬天的暖被窝中不肯出来,但它终会抵不住春暖花开的召唤。 “神童”是一群先长高的孩子,而“大器晚成”的孩子或许会后来者居上,长得更高呢! 一定要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大器晚成的种子,现在的一切都是在积蓄力量,为了有朝一日破土发芽。 三智力并非唯一 上钩的鱼儿溜走了 依鸣 我活到现在,尽管经历过的令人兴奋的时刻数不胜数,然而,还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够同我第一次从叔叔手里接过钓鱼竿,跟着他穿过秋天的树林,在潮湿、润泽的草滩上艰难跋涉的时候相比。 记得那是刚刚入秋的某一天,温暖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迎风招摇,满眼的翠绿;遍地的野花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唧唧喳喳地在林间、在枝头欢叫不已。 终于走到了一条清凉、安静的小河边。号称“钓鱼大王”的叔叔当然清楚什么地方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安排我在最有利的位子上。叔叔刚把从钓箱里拿出来的东西整理好,我就迫不及待地摆开架势,装上鱼饵,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向水中甩出带着诱饵的钓鱼线。鱼饵带着鱼线在空中划了个优美的弧线便沉入水中,只留下红白相间的浮漂竖在水面。 我不停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咬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大为失望。 “你别心急,不要总是去搅动钓竿,那样会吓着鱼的,静下心来再试试看。”叔叔鼓励我道。于是我安静下来,耐着性子等待。忽然,浮漂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回好啦,”我暗想,“总算来了一条鱼!”我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来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什么都没有。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再试一遍,”叔叔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 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线,旋即一下子将它拖入了深水之中。我连忙往上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爱的小狗鱼在灿烂的阳光下活蹦乱跳。 “叔叔!”我举着鱼竿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上了一条鱼!” “还没有呢,现在还不算。”叔叔慢条斯理地说。果然,他的话音还未落,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便磷光一闪,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只剩下钓线在风中飘着。眼看快到手的猎物没了,我懊恼极了。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替我绑好鱼钩,装上诱饵,然后把鱼竿塞到我手里,叫我再碰一碰运气。 “记住,小伙子,”叔叔意味深长地微笑着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大人们在很多场合都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再说,就算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 从这以后,每当我听到人们为一件尚未办成的事情而自我吹嘘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河边垂钓的那一幕,想起叔叔那一席格言警句般的忠告:“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 你一定会被小主人公先得意、后懊恼的样子逗笑吧?这样的尴尬我们自己经历过吗?如果有人说他从来没有经历过,你信吗?我们每个人都是伴着这样那样的错误成长的,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和小主人公一起记住叔叔的忠告:“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吧。 学无止境 斯坦伯格 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幢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有一群机械系大四的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显示出信心,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是件容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彼此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鱼贯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们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个论述题。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考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五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答完了四个?”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个?两个?” 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 “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个吧?” 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机械工程教育,但仍然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时间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 谁能够说自己再也用不着学习?谁有能力与知识作较量?知识在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谁不学习,谁就会被社会淘汰。 学无止境,即使我们已经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更新和充实自己。谦虚地对待知识,拥有一颗好学之心,信守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我们才能够有能力在竞争中生存,才有可能取得杰出的成绩。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漠》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方。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拉罗什福柯说,谦虚是一种伎俩,是希望别人赞扬你第二次的伎俩。其实,他说的这种谦虚实际上是虚伪,谦虚和虚伪,也就一线之隔。 如果我们的谦虚源于真诚和质朴,这便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的谦虚带有暗自的炫耀和故作矫情的姿态,那么它实则是一种虚伪了。 真正的谦虚能使人不骄不躁安详平和,而虚伪只能得到短暂的一点虚荣。 东西没有到我口袋,都不算它是我的 李敖 对人生的得和失,我有一个很顽固的观念,就是这个东西没有到我口袋的时候,我都不算它是我的,我都认为可能在我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它不见了,根本不是我的。 我提醒大家,外国有一个剧叫做《七金人》,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是说有一个教授,这个教授是个贼头子,他带了六个兄弟,一起去偷银行。偷什么呢?偷银行里面的那个金库。他们发明了一个钻地洞的方法,就是在马路上面忽然把一个地下水沟围起来,一辆卡车就跨在这个水沟上面,然后四面就遮起来,上面说“施工中”,任何人走过去,都以为它在施工。然后呢,从这个地下道钻进去。以后呢,他们有个钻探器,就钻。钻到哪里?钻到银行的藏金条的、金块的那个楼底下。然后就钻钻钻,金块就流下来了。流下来以后呢,他们又有一个机器就把这个金块吸走,吸吸吸吸,一直吸,吸到他们那个货车里面。然后,他们把“施工中”的招牌又拆掉了,表示工程做完了。七个人开着货车,带着一货车的金块扬长而去。开到哪里呢?开到一个山坡顶上,然后大家就很高兴。那六个兄弟就唱啊,跳啊——我们这下子该抖了,发财了。可是这个教授呢他不笑。 兄弟就问老大,说:“教授啊,为什么你不笑?”教授说:“这个金条金块我们得到了,还没有变成现金呢,还没有进到我的口袋啊,我们还没有完全得到它。”那六个人说:“你怎么这样讲话呢?我们的金条金块就在眼前嘛,就在我们的货车里面嘛。”殊不知,山顶上有点斜坡,货车的手刹忽然断掉了,这个货车就开始往下滑,整个地往下滑。这六个人啊就拼命地去抢救这个货车。当然人赶不上轮子,货车呢就冲下去了。大家还是跟着跑,就冲到山脚下面,冲到一棵大树前面,“轰隆”一下子车也翻了,撒得满地都是金块金条。 大家赶下来以后怎么办?要知道再也没有他们所准备得那么完整的、那么大的、那么安全的交通工具——货车——了。每个人就解开衣服,拿起一块金条塞起来,再拿一块又塞起来,能塞几块塞几块,好跑。结果呢,他们就看到这个教授,这个贼头子,他叼着个烟斗,派头十足地看着他们六个人往身上塞金条塞金块,看着他们笑。他们说:“老大,教授,你赶紧也塞几块啊。”他叼着烟斗,他不塞。他讲了一句话,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变成我李敖的人生观的一部分。 他讲什么话?他说:“我们是大盗,我们不要小钱,小的金条我不要。”盗和贼在今天的用法跟中国古代正好相反,古代的贼叫做盗,古代的盗叫贼。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是这样说:你强盗,你是贼,贼是偷东西的,强盗是抢人的。在中国古代不是,中国古代贼是抢人的,盗是偷东西的。这个教授讲了这么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就是:我们是偷大钱的人,我们是大盗,我们不要小钱。这样揣几块金块,我们不干这个事情——多有气派啊! 当然有气派。他另外一个哲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就是当这个钱没到你口袋的时候,你不要数它,当它变成金块金条在卡车里面,在货车里面的时候,它还不是你的。你以为它是你的吗?它不是你的。 “天有不测风云”,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情,谁知道会在下一分钟有什么变故呢?稳妥和沉着是一种智慧,它不会让我们面临“空欢喜”的尴尬,也不会让我们遭遇“早知现在,何必当初”的悔恨。 成功在望时,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地以为万事大吉。请牢牢记住“东西没有到我口袋,都不算它是我的”,沉住气,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人! 两条路 里克特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净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它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面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收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他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潸然坠下,他绝望地失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 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坠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 幸好,这只是一场新年之际的梦! 人生的路并非都通向光明的终点,一开始,我们面前就有通向灿烂的光明和通向黑暗的深渊的两条路。多么可怕啊,人生的路一旦走错,就再也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了。 年轻时一定要慎重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当韶华不再、死亡袭来的时候,我们再痛悔地呼唤:“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就为时太晚了。 四劳动、创造和执著 正直 玛乔里·金南·罗林斯 在卡罗来纳的山地里,有一座孤儿院坐落在高处。隆冬时节,风雪交加。有时候积雪堆得老高,将孤儿院与山下的村庄乃至整个外界完全隔断。云雾遮蔽了重重峰峦,雪花飞旋着冲入山谷。在呼啸的寒风中,孤儿院的男孩们将一份份牛奶端到育婴房去,一天得跑两趟呢。当他们走到育婴房门口的时候,手指冻得僵硬,一点儿都不听使唤了。 我秋天就到了那里。我需要安静,与世隔绝,好从事艰辛的创作。我需要山里的清风,把久居亚热带地区染上的疟疾吹散。我还想起家来,老惦着那十月间的枫叶似火;那一垛垛玉米秸,南瓜成堆,黑胡桃林子,还有隆起的山丘。我住在孤儿院的一间小屋里,距孤儿院农场有半英里,这一切尽收眼底。我住进去的时候,要求派个男孩或者男人帮我劈柴烧壁炉。头几天还算暖和,我在小屋的四周捡了点木柴,没见人来,也就把这话给忘了。 一个傍晚,我正在打字,猛抬头不禁吃了一惊:有个男孩站在房门口,而跟我做伴的猎狗竟在他身边默默待着,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一声。这孩子大概有十二岁,不过个子没那么高。他穿着一条工装裤;一件破旧的衬衣,光着两脚。 他说:“我今天可以劈点儿木柴。” 我说:“可我请了孤儿院的孩子来劈。” “我就是。” “是你?可你还小呢。” “劈柴火可不论个头儿,”他说,“有的大孩子还劈不好呢。我在孤儿院劈了好一阵了。” 我想象中出现了砍得乱七八糟的树枝,供不上壁炉烧的。我一心在写作,没有心思搭理他。话也说得有点生硬: “好了,好了,去拿斧子吧。先劈劈再看吧。” 我关上门,继续写作。起先听见他拽木头,闹得我心烦。后来他动手劈柴了。他劈得错落有致,不紧不慢,我很快就把他忘了,那斧声就跟一场绵绵细雨似的对我全无干扰。我估计他劈了有一个半小时吧,因为这时我歇下来舒展一下身子,听见他正走上门口的台阶,夕阳已渐渐沉没在远山的背后,壑谷间一片紫霜,颜色比翠菊还浓。 这孩子说道:“我得去吃晚饭了,明晚再来。” 我说:“我这就把你的工钱结了吧。”心想恐怕还得换个大孩子来,“一小时算一毛?” “怎么都行。” 我们一起来到屋后。只见满地都是劈好了的结结实实的木柴,简直令人咋舌。其中有樱桃树的圆树干和杜鹃灌木的粗根,就连盖小屋剩下的废松木和废栋木也都劈成了大块的木柴。 “你可是跟大人劈得一样多了。”我说,“瞧这么一大堆,太好了。” 我端详着他,说真的,这还是头一回。他的头发呈玉米秸的颜色,两眼一片率真,像是山雨欲来的天空——灰暗中透出那奇异的天蓝。我正说着,忽见他周身一片光亮,仿佛落日那洒满群山的余晖也洒到了他身上。我给了他一枚二角五分的硬币。 “你明天来吧,”我说,“多谢你了。” 他看看我,又看看硬币,好像要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就转身离去了。 “明天我劈引火柴。”他回过头来又说,衬衣的肩部都磨破了,“点火柴、引火柴、原木、垫底的,你都用得着。” 第二天黎明时分,一阵劈柴声搅得我似醒非醒。那拍子依然不紧不慢,又把我带回梦乡。我早上起床,天很凉,这孩子来过又走了,只见一堆引火柴整整齐齐码在墙边。他下午放学后又来了,一口气干到该回孤儿院了才歇手。他叫杰里,十二岁了,从四岁起就待在孤儿院。我可以想象他四岁时的样子,也是这双郑重其事的灰蓝色眼睛,也是这份——自立?不,我想到的词是“正直”。 这个词对我有特殊的含义,我用它来说明一种难得的品格。我父亲就有这种品格——我相信还有别人,但是在我的认识的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像一泓山泉那般清澈、淳朴和朴素地具备这种品格。然而杰里这孩子就有。他的正直植根于勇气,但又超出勇气。他是诚实的,但又超出诚实。有一天,斧把断了。杰里说孤儿院的木工房给修。我掏出修理费,他不肯收。 “这钱我该出,”他说,“我弄断的,我砍得不小心。” “可谁都有个闪失的时候,”我对他说,“都怪木把不结实。我找卖斧的去。” 他这才把钱收下。他对自己的疏忽毫不遮掩。他是个自有主意的人,干活就要认真干好,没干好,他就承担责任,决不借故推诿。 正直是高贵的品格。它意味着坚守自己的信念,尽可能去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时义无反顾,并能公开反对自己确认是错误的东西。 清洁、清澈、明净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勤劳善良的品德无论在哪里,都令人肃然起敬。小小的杰里正是拥有了这样像一泓山泉般清澈的品质,才能让一个“老于世故”的大人对他感到由衷的叹服。 一心一意 安德烈·莫洛亚 一个人的精力和才智是极其有限的。面面俱到者,终将一事无成。我十分了解那些见异思迁的人。他们一会儿觉得“我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一会儿又认为“办企业对我来说易如反掌”,一会儿又说“我若涉足政界,准能一举成功”。请相信,这类人终将只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破产的工厂主和失败的政客。 拿破仑曾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生活的艺术则是选择一个进攻的突破点,全力以赴地进行冲击。 职业的选择不能听任自然,初出茅庐者都应该扪心自问:“我干什么合适,我具备什么能力?”假如力所不及,强求也是徒劳。 假如你有个大胆又果敢的儿子,与其让他去坐办公室,倒不如让他去当飞行员。而选择一旦作出,除非发生错误或严重意外,你万万不可反悔。 在已确定的职业范围内,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选择。哪一位作家也不可能各种小说全写,哪一位官员也不可能改革一切,哪一位旅行家也不可能走遍天涯海角。你还得绝对顺从天意,摆脱权力欲。给你一点必要的选择时间,但是有限。军人在充分考虑了一道命令的后果之后,他们习惯于在讨论中一语定夺:“执行!”请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你的自我讨论吧。 “明年我干什么?预备这门考试,还是那门?是去国外深造,还是进这家工厂?”对这些问题,反复考虑是自然的,但是为自己限定一定的时间也是必要的。时间一过,就应当做出决定。 “执行”的决定既已做出,后悔是没用的,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在千变万化。为了保证忠实地执行自己做出的决定,经常制订既能体现长远规划,又能显示近期目标的工作计划是有益的。几个月之后,几年之后,再回头看看当初的计划,我们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产生信心。但是,在计划众多的项目中,分清轻重缓急十分必要。一旦确立了目标,就应该倾注全部的心血,全心全意干你该干的事。 让你的思想和行动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当你达到目的的时候,你就可以回顾一下以往的足迹,查看一番走过的弯路,只要事业未就,必须勇往直前。 对什么都爱好的人是讨人喜欢的,但是干事业,你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专心致志于一个目标。虽然你经常会被一些纠缠不清、难以下手的问题搅得心烦意乱,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一定会排除障碍。 我们是“常立志”还是“立长志”?童话《小猫钓鱼》使我们从小就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一意是成就事业的美德,是成功的基础条件之一。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认准目标加上不懈努力,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奋斗不息的人生 西奥多·罗斯福 你们是西部最大城市芝加哥的市民,是为这个国家奉献了林肯和格兰特的伊利诺斯州的州民,你们卓越地体现了美国国民性中最具美国特征的所有一切。在向你们讲话时,我想提倡的不是耽于安逸的人生哲学,而是奋斗不息的人生哲学——含辛茹苦,辛勤奋斗,锐意进取,终其一生;我想宣扬的是,成功的最高境界与贪图安逸、碌碌无为之辈毫无缘分,而只属于那些不畏险境、不惧困苦、不辞辛劳,并因此终获辉煌胜利的人们。 慵懒安逸的一生,仅仅因为缺乏欲望或缺少能力去成就大事而归于平淡安稳的一生,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民族,都不足称道。我只不过希望,每个有自尊的美国人对自己、对子女所作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要求美国这一国度。你们当中有谁会教导自己的孩子,闲逸安稳是他们首要的考虑对象,是他们矢志追求的最终目标?你们这些芝加哥的市民将这个城市建设成了一座伟大的城市,你们这些伊利诺斯州的州民在把美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国度的进程中作出了应有并且是卓越的贡献,因为你们既不鼓吹,也不实行这样的人生哲学。你们自己辛勤劳作,并教育子女也辛勤劳作。 假如你们家道殷实,名副其实,你们会教导子女,尽管他们可能会有闲暇,但是不可无所事事地虚掷光阴:因为明智地使用闲暇只是意味着,那些有幸拥有闲暇、无须为谋生计而不得不工作的人,更加应该献身于科学、文学、艺术、探险、历史研究领域内无分文报酬的工作——那种国家亟须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成功开展将为国家赢得巨大声誉。 对苟且偷安、不敢作为的人,我们毫无敬佩之意。对奋斗不息、终至辉煌的人,我们则满怀崇敬;他们对邻人从来不做不义之举,对友人及时伸出援手,但是同时又具备阳刚之气,能够在现实生活的严酷斗争中赢得胜利。失败固然令人难以承受,但是从来不努力追求成功更为糟糕。 在人生旅程中,不付出努力,就会一无所获。现在无须努力仅仅意味着目前已经积累了过去的努力成果。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或祖辈努力有成的情况之下,才可以摆脱必须工作的束缚。假若如此获得的自由使用得当,并且这个人仍然在从事实际工作,只是工作性质有所不同,无论是成为作家还是将军,无论是涉足政界还是探幽历险,他都向我们证实了他理所应当获得命运的垂青眷顾。 但是,假若他将这段免于工作的自由时间不是当做预备时期,而是当做纯粹的享乐时光,即便可能不是那种堕落的享乐,也只能表明他不过是这世上的累赘,并且有朝一日必须自食其力时,他肯定技不如人。安安逸逸的人生,一言以蔽之,并非满足的人生,非凡对那些渴望在世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尤其显得格格不入。 归根到底,一个国家如要称得上健康的国家,只有构成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都过着纯洁清白、朝气蓬勃、身心健康的生活,只有孩子们接受教育,学会竭尽全力,不逃避困难,而是克服困难;不贪恋安逸,而是不畏艰辛、不惧风险,知道如何赢得胜利。男子必须勇敢、忍耐、勤劳,乐于承担男人的工作,能够自立于世,抚养依靠他的亲眷。女子应该成为家庭主妇、持家的良伴、众多健康孩子的机智无畏的母亲。 在都德的一部动人心魄、令人感伤的著作中,他谈到“当今世上,年轻妻子对生儿育女的惧怕挥之不去”。当这些言辞成为一个国家的真实写照之际,那么这个国家已经腐烂透顶了。当男人对工作或正义的战争望而生怯,当女人将为母之道视为畏途,他们将会因为已处危亡的边缘而战栗不已;他们如从这世上消失殆尽,也不足为奇;他们是一切性格坚强、行为果敢、品格高尚的男人和女人理所当然的嘲笑对象。 个人如是,民族亦然。 人生来就是应该劳动的,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劳动换来的幸福是长久的,否则那种幸福便会是空虚的,终会如过眼烟云般随风消散。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斯·茨威格 我那时大约有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艺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琪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拍拍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像你这样赞美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当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那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于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恐怕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儿吃饭吧。”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凝视着我,温和的眼光充满着激励,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里,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地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了一座女正身像,以黏土美好地塑成的。“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地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又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握好小块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再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作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像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扶着我的肩头。在麦东的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的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情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还有什么能比看到一个劳动者,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到一项有意义的劳动中去更能令人感动的呢? 我们有时会叹息生不逢时,有时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当我们慨叹成功和收获总是属于别人的时候,是否反思过,我们尽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劳动?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如果我休息,我就会生锈 奥里森·马登 在一把旧钥匙上面发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字——“假如我休息,我就会生锈”。对于那些为懒散而苦恼的人而言,无疑是一则最好的箴言。甚至那些勤劳的人都会接受并从中受益,将它视为警语。 假如一个人让他的身体机能休息,就像钥匙上不被使用的铁一样,他的身体很快就会表现出生锈的迹象,从而无法适应工作。 想要获得与伟人相同成就的人,必须持续不断地使用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够打开知识之门——科学、文学、农业——每一道人类知识领域的入口。 勤勉能使钥匙发亮,从而开启成功的宝藏。假如休·米勒在矿场劳累了一天之后,在傍晚休息和娱乐,他决不会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地质学家。闻名的数学家埃德蒙·斯通假如将休闲的时光用于消遣娱乐,他决不可能出版一本数学字典,也就不可能发现打开数学科学大门的钥匙了。假如年轻的苏格兰青年霍格森在山坡上放羊时让大脑处于休眠状态,而不是以串珠来计算星座位置的话,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位声名大振的天文学家了。 劳动征服一切——这里所指的劳动,并非变化多端、断断续续或者偏离方向的劳动;而是实在的、持续的、朝着正确方向而每日坚持不断地努力。正如自由的代价是无休止的警惕,永无止境的勤勉则是获得崇高而持久的成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勤劳是一种积极运动着的状态,即使身体休息着,思维也应处于一种活跃状态。我们都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也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的真理,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运动,于我们更是这样。 大脑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许多奇思妙想就在高速飞转中溅出思维的火花。千万不要关掉思想的电闸,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第四辑自由世界的徜徉 根据布鲁盖尔 当伊卡洛斯坠落 正是春天 一个农夫在耕耘 他的田地 这一年 整个的盛景 带着刺痛 醒来 在太阳下流汗 它熔化了 蜡做的翅膀 不显眼的 海岸外 那儿有 一个无人注意的扑溅 这是 伊卡洛斯溺水而亡 这是卡洛斯·威廉姆的一首诗,名为《风景和伊卡洛斯的坠落》,是根据荷兰画家布鲁盖尔的名作《伊卡洛斯的坠落》而写的。 画面上是这样一幅景象:海水澄碧,遥接天际;港湾上,远征的船儿扬帆待航;海边,羊群在绿茵中陶醉,牧人在春天里放歌;岸上,耕者在用犁铧描画着大地,有板有眼,一丝不苟。青草散发着熏香,空气荡漾着和谐,说不完的旖旎,道不尽的宁静。好一派迷人的春光。 但是,作品名称所标的“伊卡洛斯”在哪里? 请注意,在画面右下方最不起眼的地方,有一个坠落入海的人,他行将被海水吞没,只剩下扭曲痉挛的大腿在水面上挣扎,诉说着对生命的执著和眷恋。 布鲁盖尔想说明什么? 伊卡洛斯坠身入海的那一瞬间,世界依然故我,船儿依然扬帆待航,牧人依然浅吟微唱,耕者依然忙忙碌碌,青草依然熏香,空气仍旧和谐。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伊卡洛斯坠入了大海。 谁是伊卡洛斯? 且听伊卡洛斯的故事:雅典的巧匠代达罗斯用蜡将羽毛粘在了一起,做成了翅膀。终于有一天,他跟儿子伊卡洛斯振翅鼓翼,轻在天宇。不过,事先代达罗斯曾告诫伊卡洛斯不能飞得太高,要不太阳会熔化蜂蜡导致危险。但是,此时的伊卡洛斯沉浸在飞翔的无穷乐趣之中,他向着天宇的更深处奋力翱翔。终于,悲剧发生了,于是有了布鲁盖尔所描绘的那个瞬间。 伊卡洛斯成了追求梦幻、向往自由的化身。 但是,世人都被生计的绳索牢牢缚住,谁愿意理会你在天宇翱翔,在梦中轻? 所以,伊卡洛斯坠落的瞬间,世界显得那般宁静和谐,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宁静是冰冷的麻木,这和谐是麻木的冰冷。 人,要想跟动物彻底分离,就要表现出人的高贵,那就是在脚踏大地的时候,也不妨把梦想系在天空,因为那是无穷无尽,没有限制的自由世界。 渴望精神的自由,希冀灵魂的升华,是一种高贵的德性。 那么,让我们长上一双伊卡洛斯的翅膀,向天宇的纵深处奋飞。 我们不需要蜂蜡,不需要羽毛,世间的才人智士早已量体裁衣,为我们做好了那双翅膀。 那就是书籍,那是放纵生命的旷野,恣肆灵魂的田园。 古人云:“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那就是音乐,那是遨游性灵的苍穹,驰骋感情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