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美德

成长美德书  第一辑爱的阳光    当我幼年的时候  母亲教我歌唱  在她慈爱的眼里  隐约闪烁着泪光  如今我教我的孩子们  唱这首难忘的歌曲  我的辛酸的眼泪  滴流在我这憔悴的脸上    这首诗名为《母亲教我的歌》,是波希米亚诗人阿尔道夫·海杜克的手笔,它既是甜蜜的回忆,又是辛酸的感触。德沃夏克用轻盈灵动、忧伤哀婉的旋律替它长上了翅膀,让它传遍天涯——它曾经拨动了多少脆弱的心弦,唤醒了多少温暖的记忆。  每当说到“爱”这个字的时候,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总会是母亲。母爱同每一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骨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联,永远断离了的是“呱呱”初啼之际的脐带,而不会断离的,则是深沉似海的伟大母爱。无论经历多少世事沧桑,无论多大年纪,当遮蔽在母亲羽翼之下的时候,我们依然是那个稚嫩柔弱的孩子。  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恰好是跟我们最形影不离的东西,就如同空气,而只有当失去的时候,才能恍悟它的珍贵。母爱就像浸润生命的空气,无时不在我们周围,纵使山阻水隔,那千丝万缕深入骨髓的牵挂,也会像昼的太阳和夜的月亮凝望着我们。  特里莎修女说,爱始于家庭,但爱应该延伸到家庭以外,并不仅限于家庭。在享受母爱的同时我们也享受着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谊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之情。情谊的美悦不只是温暖的接受,它还包括赠予的温暖。  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真诚情谊,应该是人生最美的珍藏。世间最美好的感情,莫过于爱与被爱的过程和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感动。    爱,到底是什么?  爱像冬日温暖的阳光,它会驱散绝望的阴霾;  爱像春天和暖的轻风,它会融化因冷酷而凝结的仇恨坚冰;  爱像仁慈的上帝之手,它会抚慰创伤,抹去诅咒,复苏心灵;  爱像荒漠中一汪盈盈不断的清泉,带给跋涉者无尽的希望和动力;  爱像天使纯洁灿烂的微笑,带给病痛的心灵以良药难及的信念;  爱像那盏阿拉伯神灯,指引着奇幻瑰异的航程。  爱不是一味地享受,还要懂得感恩;  爱不是一味地索取,还要懂得报答;  爱不是物质与金钱的堆砌,需要真诚的心;  爱不是心安理得的接受,需要敞亮干净的施与。  爱是对弱小的同情;  爱是对生命的赞美;  爱是对不幸的悲悯;  爱是对生活充满健康而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学会爱与被爱,我们才能够享受到生活真正的快乐!    一烛照黑暗的光芒  十美元的稀世珍品  梅子黄时雨  很多年以前,一个富有的老人和他年轻的儿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拥有了世界各国珍贵的艺术品。  一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神圣的使命感使年轻的儿子毅然放弃富有而舒适的生活,应征入伍。不幸的是几个星期后,年轻的儿子便战死沙场。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日夜思念儿子的老人。一时间,老人的心脏狂跳起来:“儿子回来了!”他激动地奔过去打开房门。没有朝思暮想的儿子,门外,一位手里提着大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士兵迟疑了一下,慢慢地对老人说:“先生,我是你儿子的战友,他……我给你带回了一幅他的画像。”  接过士兵递上的包裹,老人的脸色变得惨白,刚才还剧烈跳动的心此刻仿佛停止了跳动。士兵默默地转身走了,他找不出任何可以安慰老人的话来。年轻的儿子这幅肖像成了老人最为珍贵的财产,他把它挂在客厅正中央,天天凝视着它,相比之下,他觉得家里收藏的所有无价珍品,此时都黯然失色。  儿子的离去使老人的精神备受打击,孤独和思念夺去了他的快乐和健康。第二年春天,这位可怜的老人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收藏的所有艺术品将在这一年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  各国收藏家们闻讯后,纷纷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拍卖现场,希望竞购到慕名已久的稀世珍品。拍卖开始了,收藏家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翘首盼望一睹那些稀世珍品的真颜。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拍卖会竟由拍卖一件非常普通的作品——老人儿子的肖像画开场。拍卖师在介绍了这幅画的来历后,开始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底价,但是会场上一片沉寂。  “有人愿意出一千美元买下这幅肖像画吗?”在短暂的沉默后,拍卖师开出底价问道,没有人说话。  “五十美元呢?”还是没有人答应。拍卖师并不着急,耐心地等待着。  这时,人群中间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声音:“谁会对那幅粗劣的画像感兴趣呢?我们大老远的来,可不是为了这么一幅毫无价值的玩意儿,快把所有的珍品展示出来吧!”随后,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对不起,根据珍品主人遗嘱的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画。”拍卖师郑重地说。  拍卖场里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和嘲笑声,却没有一个人开价。  “谁愿意买下这幅画?”过了很久,拍卖师再一次问道。  “十美元你会卖吗?”在后排的走道上,一个衣着寒酸的人十分难为情地问道,“因为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他曾经是老人家里的一个清洁工。不少人扭过头看他,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掩饰不住的轻蔑和嘲弄的笑在那些正经高贵的脸上荡漾开来。  拍卖师深深地看了清洁工一眼,收回目光,“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没有人回应。拍卖师扫视了一眼拍卖厅,没有任何迟疑地高声喊道:“十美元一次!十美元两次!十美元三次!好,成交!”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顿时,拍卖厅里的人开始骚动起来。“哦,那张毫不值钱的画像终于被一个傻瓜买走了!”每个收藏家的心里都这样想着。  “现在,正式拍卖可以开始了吧?”有人按捺不住地大声问道。  拍卖师冷冷地环顾了一下四周,郑重地宣布:“拍卖会到此结束!”  “为什么?为什么?”收藏家们被这意想不到的场面弄懵了,“见鬼,我们千里迢迢赶来,难道是要看你拍卖这么一幅名不见经传的肖像画吗?”  “不,远不止这些,按照珍品的主人——也就是肖像画中这位儿子的父亲的遗嘱,谁买下了那幅肖像画,”拍卖师停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以得到他所珍藏的全部珍品。”  金钱、财富固然能带给人们成功的喜悦、物质的享受和荣耀的地位,却不能买到真情和爱!心中只有财富而没有爱的冷漠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爱与被爱的快乐。  一颗充满爱的善良的心,总会收获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快乐和幸福。爱心是无价的,爱的幸福和快乐也是无价的。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他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他那漂亮刚毅的脸上现出对周围人群的蔑视和憎恨的神色。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征服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并不总和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地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还横着昨天在军警的枪口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是把头昂得更高。他憎恨群众似乎超过群众对他的憎恨。  “把所有的人统统打死!打死密探!打死皇帝!打死神父!打死这些坏蛋!打死,立刻打死!”妇女们尖声叫道。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在那里处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面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  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了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挤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么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  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个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  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  人群一直在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吗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  “什么?”  “你认识喀秋莎吗?”  “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  “你为什么不去?”  “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怎么打死我。”  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  “乖孩子,到喀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  “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着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  “你一定来吗?”  孩子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里带出去。  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有一个人说,“放了他。”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仇恨常常使人们忘掉了一切温暖和美好的东西,内心只剩下冰冷和残酷。然而,一个天真的孩子天使般地唤醒了沉睡在人们心底的爱。  父爱在那一刻,像燎原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人们心灵深处的爱与宽容,仇恨的坚冰在这一瞬间被爱融化了,冰冷的地狱顿时变成了温暖的天堂。  我们应该懂得,放弃仇恨的同时,也是在拯救自己。  托起我手臂的手  睡醒的雪  我和孩子经常在林间小路上散步,从前他总是抓住我的手一甩一甩,边走边跳的,而现在他常常把我的胳膊向上托,我奇怪地问:“妈妈很老了吗?”他笑嘻嘻地说:“没有啊,妈妈年轻得像小草一样呢!”“那你为什么要这样用力扶我呢?”孩子没有解释,笑着跳着跑远了。  晚上,孩子的老师打来电话,告诉我,孩子几乎每节课都要去卫生间,而且每次都会迟到。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他在幼儿园曾经有过这个毛病,在医生的帮助下调养了很久才好的,现在怎么会又犯了呢?放下电话我心急如焚,医生说过,治疗这种病不能有心理压力,我决定先观察几天。  星期六是他的七岁生日,亲友们热热闹闹地聚在了一家餐厅,因为他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唯一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牢牢记着他的生日。各式各样的生日礼物,金灿灿的王冠,写着祝福的蛋糕,都让他兴奋无比,也让我忘记了他的病。  真是凑巧,这天餐厅里还有两个孩子过生日,于是几家人建议让三个小寿星坐在一起,孩子们兴奋地高呼起来,引得饭店的老板也走出来了,他兴致勃勃地提出要给他们赠送生日礼物,但要求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孩子们的即兴表演真的很精彩,吸引了许多客人的注意力。  老板的礼物拿出来了,我看见我的孩子眼睛一亮,紧紧盯住其中的一件礼物,那是一支蓝猫枪,他曾经给我描述过许多遍的一支枪。  老板提出,他将问一个问题,回答得最好的孩子,可以第一个挑选他最喜欢的礼物,因为三件礼物是不同的。  问题出乎意料的老套:你的理想是什么?要求说出理由。我看见我的孩子偷偷地笑了,眉目间是藏不住的得意,他以为一定会博得阵阵掌声的。我也笑了,冲他做了一个必胜的手势。  第一个孩子说要成为一个警察,第二个孩子说要做警察局长,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轮到我的孩子了,他站起来,烛光如花朵般洒在他的脸上,那一刻,小小的餐厅显得异常安静,亲友们的目光格外殷切。  他用清亮的声音说:“我的理想是永远和安锐一起上厕所,但理由我不会说的。”  哄笑声,惊呼声,大人们惊诧的眼神,交头接耳的议论,家人尴尬的脸,一些就餐的孩子边笑边做鬼脸,其中一个肆无忌惮地喊道:“他脑子有病啊!”我可怜的儿子,此时还没有把目光从蓝猫枪上收回来。老板不停地干咳,也许他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我的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带我的孩子离开这里。他刚刚七岁,他有权说愚蠢的话,有权做愚蠢的事情,但任何人都无权如此伤害他!我牵了他的手,这时候,他的手居然又轻轻地托起我的胳膊,这个习惯性的动作让我的心隐隐一痛,我们一起逃离了餐厅。  我们没有回家,在那片姹紫嫣红的树林里走着,因为这里没有嘲笑,没有伤害,只有满地的落叶铺开一条金黄的路,圣洁而美好。  “妈妈,你记得安锐吗?我上幼儿园的同学。”孩子握着我的手。  我当然记得,三年前,安锐从五楼的阳台上跌下来,伤得很重,媒体作了大量报道,许多人自发地到医院去捐款,安锐父母流着泪的大幅照片,至今还烙在我的心里。  儿子告诉我,安锐现在是他的同学,但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腿软弱无力,在学校上厕所的时候,总要跪着上,而且他每节课都要去卫生间。有许多同学去帮助他,可是安锐无法忍受老师在表扬那些同学的时候,总要提到他“上厕所”这几个字。安锐感到羞耻,他恼怒地拒绝别人的帮助。我的儿子告诉安锐,他会为他保密,他不要表扬,不要小红花,不要奖状,所以安锐接受了他的帮助。  我终于知道了,我的孩子身体没有病,我也知道了,孩子搀扶安锐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所以才会那样去托起我的手臂,他的善良也成了一种习惯。  我带他到许多玩具商店去搜寻蓝猫枪,可走遍大街小巷也没有找到,我握着儿子的手,心底充满歉意,但同时我也很骄傲,因为我从孩子这里,得到了一个母亲所能得到的最贵重的礼物。  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将会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美好的善行不要红花,不要奖状,也不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帮助别人。让爱和善良也成为我们的习惯吧,无条件地予人以爱,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化解仇恨的最好办法  潇潇  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到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画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 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叶夫图申科在故事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敌人是无法用武力彻底消灭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爱把他们变成朋友。  佛家曾有慧语: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够彻底化解仇恨。  《圣经》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它所说的是宽容和忍让。  有时候,我们更习惯于“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狭隘的思维方式,而将宽容付诸行动是那样的为难。其实,宽容别人的同时也就解脱了自己,当心中没有恨的时候,那颗温暖的心房留下的,当然就只有爱了。  圣诞夜的故事  何理美  这是1944年的圣诞夜,地点在荷兰东部一个偏僻的农村里。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盟军反攻胜利,德军节节败退。长年战事的蹂躏,田园荒芜,遍地饥荒,郁金香也不再开花,绝望、怨恨充满人心。  “这是一个寂寞的圣诞夜!”碧娜自言自语。自从两年前小儿子威廉参加了反抗军,被德军发现,抓去毒打一阵后,就一直下落不明,她的日子从此陷入了悲伤、愤恨中。望着窗外大雪纷飞,碧娜想起小儿子,不禁悲从中来。  睡前碧娜习惯于读一段《圣经》,今天是圣诞夜,于是她打开了《路加福音》第二章:“……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世主,就是主基督……”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这么晚了,会是谁?  外面喊着:“有人在吗?我们迷路了,请让我们避避暴风雪吧。”门外赫然站着五个十分狼狈的德军,碧娜现在心跳加速,她所恨恶的敌人正在门外,他们正陷入困境……愤怒和报复的浪潮在她心中翻腾起来。  外面哀求起来了:“请让我们进去吧﹗否则今晚我们会冻死在外面。”碧娜心想,这正是报复的最好时机,就让他们冻死在外面吧,我决不开门。一阵缄默后,当她再次向外探头时,她看到了那几张遭受饥寒折磨、疲惫不堪的脸孔,他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大孩子,她蓦然想到她的威廉,如果今夜威廉也像他们一样……她多么希望有人会为他开门啊!她抬起头来,看到了客厅里圣诞树上挂着的天使,哦!今夜天使是来报佳音的,她想起了刚才读的那段经文,上帝的爱是不是也包括这些人?碧娜一惊,自心底涌起了一阵热流,她挣扎一番,最后把门打开了。  正在这时,前门又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碧娜向外偷望一眼,顿时她的心几乎要跳出来了,现在外面来了三个英国士兵,也是迷路来求宿的。她一下子不知所措,她心里清楚得很,现在若让他们进来,屋内难免是一场杀斗!这些英军是来帮助她的国家,她不能让他们冻死在外面。“上帝,请你指示我该如何做吧!请你将平安带进这屋里。”碧娜急切祷告着。  不知哪来的勇气,她开了门走出去,把他们由后门引进柴房,她镇静地告诉他们实情:“现在客厅里有一些德军,他们也跟你们一样迷了路,向我求宿一夜。我希望今晚这里没有战事,而有一个和平的圣诞夜!”  她严肃地向他们说着。然后她转身到客厅去,也同样将这实情告诉那些德军,一阵沁人骨髓的紧张气氛突然笼罩在整个屋里。碧娜抑制住内心的惶恐,避入厨房,这时她看到了刚为明天准备好的圣诞大餐。其实所谓的“圣诞大餐”也只不过是黑面包、土豆、萝卜汤加上一块火腿罢了,但这些却是她用积存了一个星期的粮票所换来的食物,尤其是那块香喷喷的火腿,她一家人已有许久没尝过这滋味了。但现在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一定饿坏了,远离了家人,颠沛流离于沙场,也是不得已的。一股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她决定把这份得来不易的食物与他们分享,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圣诞夜。  十一点多大家吃过晚餐,紧张的空气逐渐松缓下来,碧娜聚集大家在客厅里,“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我要为大家读一段《圣经》。”碧娜再度打开《路加福音》第二章,大声念起来。接着她坐在风琴旁,弹奏起那些熟悉的圣诞诗歌,随着琴声,大家各自用德文、英文低声唱和起来。虽然外面冽风刺骨,但上帝的爱这时却像那熊熊的烈火,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起来。“爱”——销毁了仇恨,也抚平了伤口。有几个士兵忍不住哭了起来,这些饱受战争摧残的心灵,却在这暴风雪的圣诞夜里,在碧娜温暖的款待中,找到了上帝的爱与平安。  当十二点钟,远处教堂的圣诞钟声响起时,碧娜激动的哭了。  一夜风雪骤然而止,碧娜彻夜未眠,清晨三点,她开始准备早点,并把剩下的一些面粉做了几块面包,让他们带着在路上吃。四点半,这些士兵们互相握手道别。  碧娜精疲力竭,昨夜发生的事就如一场梦似的。碧娜终于从昨夜奇妙的经历中,明白了圣诞节的真正意义。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她渐渐入睡,蒙中,她仿佛看到圣诞树上的那位天使,正向她微笑着……  于黑暗中照耀人们的,往往并不是光,而是爱——比光还炽热和明亮的爱。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有数不清的被动时刻。有时,我们会无奈地陷入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如同深冷的黑夜般的仇恨。  唯有爱,是能够穿透黑暗的眼睛。她像一束圣洁的光芒,划破黑暗的坚冰,融化冷酷的仇恨,带来希望与和平。  二在关爱中成长  最勇敢的妈妈  戴维·贾内利  我是纽约城的消防队员。作为一名消防队员,太多的痛苦、死亡令我感到恐怖,甚至一度厌恶这个职业——直到那天我发现“深红”。  对我和全体消防人员来说,那是充满勇气和爱的一天。  那是一个星期五,我们接到布鲁克林的一起火警报告后迅速赶到了现场——一座熊熊燃烧的室内停车场。停车场的火势异常凶猛,整个停车场浓烟滚滚,新的火苗不断地从各个角落蹿出来,想冲进现场救人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人困在火里,任何营救的努力也是徒劳。最后,经过众多消防队员近一个小时的奋力扑救,漫天的火势总算被控制住了。  我冲进了滚滚浓烟中,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我的眼睛基本看不清,但我随着“喵,喵”的叫声找到了人行道边大约离停车场五步远的地方。那里,三只吓坏了的小猫正紧紧地挤撞在一起,不停地叫着。之后我又发现另外两只,一只在人行道中间,一只在道路的另一边。它们肯定是从火场里出来的,因为它们的毛都或轻或重地被烤焦了。很显然,是猫妈妈冲进了停车场,从火场里一个、一个地把小猫救了出来。一连五次返身冲进肆虐的大火、窒息的浓烟——即使对于我这个经过特种训练的消防队员,这一切也是无法想象的,更何况是天生怕火的动物?  猫妈妈现在在哪儿?怎么样了?  有人说好像在停车场边上的空地上看见一只猫,那里离我找到最后一只小猫的位置很近。不错,它的确在那儿,躺在地上。它的眼睛由于烧伤根本睁不开,四肢被烧得发黑,全身的毛都烧焦了。透过烧糊的绒毛我甚至可以看到它深红色的皮肉。我尽量轻轻地靠近,温和地对它说着话。当我把它抱起来时,它疼得叫了一声,但并没有反抗。可怜的家伙浑身散发着皮肉烧焦的臭味,它筋疲力尽地“看”了我一眼,然后信任地在我怀里躺下来。  我把它抱回放小猫的地方,这位失明的猫妈妈在盒子里焦急地巡视了一圈,用鼻子碰了碰每只猫宝宝,一个接一个,直到确定它们都在,都安全,这才放心地躺下了。  看着这一幕,我的喉咙发紧,眼睛模糊了。  六只猫咪需要立即治疗。我想起一家动物救护中心。我给他们打完电话,然后开着消防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那儿。当车开进停车场时,一组兽医和技术人员已经等在那儿了。  极度疲惫的我站在急救室外,猫咪们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不想离开。我和它们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几小时之后一位大夫终于走出急救室,她的脸上挂着微笑,对我伸出一个大拇指:六只猫咪都得救了!猫妈妈的眼睛也有希望复明,一个医师还给它起了名字——“深红”,因为它被火烤红的皮肤。  恢复室里,刚刚苏醒的猫妈妈又一次查点自己的孩子,它用鼻子碰了碰每只小猫的鼻子。它一连五次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大火,它的牺牲没有白费,孩子们个个都平安无事。  作为消防队员,我见过很多英雄,但“深红”的勇气是最不可思议的,只有最无私的母爱才会激发出这种勇气!  “……只有最无私的母爱才会激发出这种勇气!”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都是最最真挚与忘我的。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是我们今生今世都无以报答的,因为母爱是最无私的,为了孩子,甚至可以付出生命。  动物尚且有反哺之义、跪乳之恩,何况我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像一个母亲那样去爱,便是对母爱最好的感恩。  一个女教师的祈祷  米斯特拉尔  诲人不倦的主啊,请原谅我从事教育,原谅我僭用了你在人间用过的称号。  把你那无与伦比的爱赋予我吧——我将全部把它献给我的学校。即使最强烈最灼热的美,也无法使我对它的深情眷恋有丝毫动摇。  导师,让我的绝望化为过去,让我的热情保持永远;消除我心中那使我惶惑不安的报复的渴望,消除那受到伤害时产生的计较和不满。别让我为我学生的蒙昧、健忘而痛苦,而悲伤。  让我的爱超过他们生身母亲的爱,让我疼爱他们,保护他们,就像对待我亲生的儿女一般,让我把我的学生陶冶成一首最美丽的诗,一旦我要停止歌唱,就让我动人的旋律留在他们的心上。  让我知道,你的《福音》在我们这个时代就能成为现实,我将每时每刻,准备为它而战。  让沐浴着你身边那群赤脚孩子的光辉,也降临到我这平民学校头上。  尽管我是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女人,但让我坚强起来,让我蔑视肮脏的权力,蔑视除了那照亮我生命的你的意志以外的一切压力。  上帝,支持我吧,和我站在一起,有不少时候,除了我,谁也不在我身边啊,而当我教的学生愈纯洁,我的真理愈炽热,世人就愈不愿和我在一起。唯有你最理解孤苦者的心啊,你要把我紧紧搂入你的怀中,因为,我只有在你的眼睛里才看到赞许和鼓励。  请给我质朴,给我深度;让我的日常教学既避免了平淡,也剔除了繁琐。  让我每天早晨走进校门时,忘掉个人心灵的创伤。让我工作时,抛开一切可怜的物质追求和生活中平庸的悲欢。  让我的手在惩罚时变得纤弱,在爱抚时更加温柔。因为我知道,正是出于爱,我才这样做啊,惩罚孩子,我心里难受。  让我把那砖土垒成的校舍变为培育崇高思想的场所,让我热情的火焰温暖它简陋的教室和清寒的走廊。让我的心,让我善良的意愿把它变得比富有的学校更为富丽堂皇。  最后,请你从委拉斯开兹的画布上抬起苍白的面庞,提醒我,在世上热爱教学就是两肋带着朗其诺斯的矛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人一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中,是否遇到一位好老师,有时是那样的至关重要。  一位称职的老师往往像一位有很多孩子的母亲,懂得每个孩子的心思和个性,然后施与同样的爱和关心。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老师是学生寻找幸福之路的领路人,是播撒智慧和爱之种的天使。  我的母亲  老舍  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土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做木匠的,做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需下地做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工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夫是做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里,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为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时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做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二十三岁,母亲要我结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二十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到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所有的孩子都牵动着母亲的心,母亲的爱无边无际。每个母亲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教会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  母亲用伟大的无私缔造了世界,同时也缔造了人性最初的善良与诚实。人永远都是母亲的孩子,母亲永远是孩子雨天的伞、暑天的风、思念的尽头和苦难的支撑。  世界上最柔弱的人是母亲,最坚强的人,还是母亲。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孝心并不是提前制订好的目标,也不是被量化了的回报。孝心是一种随机的感恩,一种随时的报答。孝心很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但点滴的关怀汇集的是一片赤诚。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只要能带给父母长辈快乐和安慰的,都是孝心。孝心没有大小之分,真挚、尽力才是衡量的标准。  跛行的父亲  奥古斯特·布罗特  小时候,我害怕被人看见和父亲走在一起,他跛得厉害,而且身材矮小。我和他一起散步时,他的手会搭在我的手臂上,以求得平衡,路人会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而这种目光常常搞得我窘迫难当。如果他察觉到这一点,是不会佯装不知的。  要协调我和他的步态是很困难的——他蹒跚而行,我则风风火火。因此,我们走在一起时,常常不怎么说话。可当我们出发时,他总是会说:“你调整好步子,我尽量适应你。”  我们平时的步行是前往那个地下铁路或是从那里返回,那里是他工作的地方。他坚持上班,不管刮风下雨,他几乎没误过一天,按时到自己的办公室,这一点,正常人往往都做不到。这是他感到骄傲的一件事。  当地面结冰时,步行对于他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尽管有人帮助,也是枉然。每当这时,我和几个妹妹就用一架儿童雪橇拖着他穿过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大街,来到地铁入口。到那儿后,他会手扶栏杆,顺着低矮的台阶下到下面去,那里,温暖的隧道空气将冰雪融化了。曼哈顿地铁站是他单位的地下办公室。他一般不会到外面去,除非我们在布鲁克林街他回家的路上碰见他。  如今想来,我不禁感叹,对他这样一位成熟的男人来说,需要拿出多么大的勇气来承受这样的侮辱和压力,可他居然做到了——毫无痛苦,也毫无怨言。  他从来没把自己当做一个可怜的人,对比他幸运和能干的人,他毫无妒忌之意。他在别人身上找寻的是颗“善心”,如果找到了,那拥有这颗善心的人便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了。  如今,步如耄耋之年的我相信这是评判一个人的恰当标准。尽管我仍然不能确切知道一颗“善心”究竟是什么东西。可是,我清楚自己在过去的岁月中缺乏的正是这样一颗善心。  虽然不能参加许多活动,但父亲尽量采取其他方式加以弥补。当当地一支沙滩棒球队发现自己缺少一名经理时,他主动申请,毛遂自荐。他是个棒球迷,对棒球很熟悉,常把我带到埃比特赛场看布鲁克林“躲避者”队的比赛。他喜欢去参加舞会和各种宴会,他乐得做一名观众。  有一件事让人难忘,在一次沙滩宴会上,爆发了一场打斗,每个人都被卷入拳打脚踢的行列。他不满足于坐视不管了,可没有帮忙,他是无法从松软的沙滩上站起来的。绝望中的他大喊大叫:“谁愿意坐下来和我打!谁愿意坐下来和我打!”  没有人愿意。  今天,我知道了,他是通过我——他唯一的儿子参加一些活动的。我打棒球(尽管球技很差),也等于他在打棒球。我参加海军,也等于他参加了。我休假回家,他会领我去他的办公室。在向同事介绍我时,他会说:“这就是我儿子,不过也是我。如果情况颠倒过来,我也会和他一样。”这些话他说得是那样自豪。  他离开我已有多年,可是,我经常想起他。我不知道他是否觉察出我不愿意被人看见和他一起行走。如果他有所觉察,我很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向他道歉了,告诉他我是多么的卑劣,是多么的后悔。今天,当我为一些琐事怨天尤人时,当我嫉妒别人的好运时,当我没有一颗“善心”时,我都会想起他。  每当这时,我想我会把手臂放在他的手臂上,恢复我的平衡,说:“你调整好步子,我尽量适应你。”  知子莫如父。孩子的小小心理,怎能瞒得过大人的眼睛?  父爱如山,一个自强、不屈服于命运的父亲的爱更比山还重。人的缺陷往往不在外表,而在心里,如果没有一颗向善的心,再完美的体魄都将是猥琐的。  父爱是以从容和坚强的面貌,默默地付出的。  三天地间最美丽的爱  勃拉姆斯的爱情  乔静  勃拉姆斯第一次敲开舒曼家大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这一生会与这扇门里的女人结下不解之缘。  听说来了客人,舒曼从书房里走出来,他文静而忧郁的声音,亲切柔和的目光,使羞怯的勃拉姆斯顿时摆脱了窘境。  勃拉姆斯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草稿,请舒曼指教。还没弹完一页,身后的舒曼就亲切地说:“请停一停,我希望克拉拉也能听到……”  当克拉拉——舒曼的爱妻和著名钢琴家走进客厅的时候,勃拉姆斯眼前一亮。这时的克拉拉虽已步入中年,但正是一个女人的知性、情感和美貌最成熟最有光彩的时期。克拉拉高贵的气质和风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勃拉姆斯愣了片刻,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油然而生。  这天晚上,克拉拉在她的日记里写道:“今天从汉堡来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只有二十岁,是由神直接差遣而来的。罗伯特说,除了向上苍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别的盼望。”  舒曼邀请勃拉姆斯住在自己家里。那些天,他们深深地被这个年轻人迷住了。勃拉姆斯也完全被这对音乐大师夫妇的智慧和人格征服了。这个出生在汉堡贫民窟,缺乏受教育机会,待人接物粗俗直率不拘礼节,脾气近乎乖戾的农民的儿子,在舒曼和克拉拉面前,却像换了一个人。尤其是对克拉拉,他崇拜她。  在这次有决定意义的会面之后,不到半年,舒曼精神失常。这种家族遗传症是他的致命伤,也给他和克拉拉如诗如画的幸福生活蒙上了阴影。  1854年2月的一天,不堪折磨的舒曼跳入莱茵河的激流,幸亏被人发现,送进了疯人院。正在汉诺瓦的勃拉姆斯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  当时克拉拉正怀着第七个孩子。勃拉姆斯成了她唯一可信赖依靠的朋友,这个木讷的、有点粗俗的年轻人变得感情细腻和无微不至。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们,还代四处演出的克拉拉去看望舒曼。  他在信中向克拉拉描绘了他把她的肖像放在舒曼手中时的情景:“他吻着它,然后哆哆嗦嗦地用双手捧着把它放下来。这真是最动人的一幕。他那优美而沉静的动作,他说到你时所表现的温馨,以及他见到你的肖像时的欣悦,我都无法加以描绘,只能让你自己用最美的想象去模拟了,我是快活得几乎要醉倒了。”  勃拉姆斯的这种感情是何等真挚纯洁啊!  这时,勃拉姆斯的创作正处在最初的高潮中,在克拉拉心情平静的时候,他就弹他用了半年时间写就的“B大调钢琴三重奏”给她听,征求她的意见。有时候,又根据舒曼送给克拉拉的主题,弹出一首美妙的变奏曲。这对克拉拉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这使她的心境变得开朗一些。  在这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亲切气氛中,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愈显炽烈,他起初对克拉拉虔诚的崇拜和真挚的情感,很自然地渐渐变成了热烈的爱情。但是,克拉拉是他病中恩师的妻子,而她依然把自己永恒的爱情奉献给自己的丈夫。因此,勃拉姆斯只能把她看做母亲般的朋友,默默地爱她。他不断地给她写情书,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但这些情书一封也没有送到克拉拉手里。因为,他从克拉拉那儿理解了爱情的真正的含义,看到了自我克制的美。整整两年,勃拉姆斯的整个生活,全部是为了克拉拉,为了那种纯洁的、崇高的、无望的爱情,为了那种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克拉拉是他的女神。  两年后,舒曼去世了。然而,当克拉拉自由时,勃拉姆斯却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她。勃拉姆斯倒不是惧怕两年来那些无耻的闲言碎语,而是因为,他越来越感到他的爱情是道义所不容许的,而且,这种爱情也不可能填补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不能忘却的爱情和难以逾越的道德,噬咬着他的心灵,使他感到莫大的无法解脱的痛苦。  舒曼解脱了,他也解脱了。  但痛苦并不会消失,他只能在音乐中寻找寄托。他从这时开始构思献给她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直到二十年后才在一再修改中最后完成。从他笔尖流出来的不是音符,而是心底的血。  六年后,当他把这四重奏全稿送给他的朋友时,在信中写道:“我把这首四重奏纯粹作为一件古董送给你——它是穿蓝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的人的生活的最后一章的一幅插图。”意思是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末尾对死去的维特的描写,暗示了他那维特式的痛苦。  最后,在他离开克拉拉二十年后,他把这个作品交给出版商去出版。他在信中说:“你在封面上必须画上一幅图画:一个用手枪对准的头。这样你就可以形成一个音乐的观念!”  维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勃拉姆斯则用音符记录下维特式的痛苦。维特没有出路。但艺术拯救了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离开克拉拉时只有二十三岁,他二十年后还没有忘却这种痛苦。《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爱情的纪念和痛苦的结晶,它也是不能忘却的爱情的标志,是不可逾越的道德的标志,也是这种永恒的冲突的标志。  勃拉姆斯与克拉拉几十年的生死恋,是那样的纯洁、含蓄与庄重。那份如同克拉拉在收到《小夜曲》的生日礼物后,给勃拉姆斯回信中写的“一朵美丽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般的爱情,自始至终透着温婉圣洁的天堂之光。  当一份感情注定不能开花结果,一旦拥有反而会是伤害时,不如怀着虔诚的祝福,选择默默地呵护,使之成为灿烂的永恒。  少女的情思  巴尔扎克  少女们纯洁而单调的生活中,必有一个美妙的时刻,阳光会流入她们的心坎,花会对她们说话,心的跳动会把热烈的生机传给头脑,把意念融为一种渺茫的欲望;真是哀而不怨,乐而忘返的境界!儿童睁眼看到世界就笑,少女在大自然中发现情感就笑,像她儿时一样的笑。要是光明算得人生第一个恋爱对象,那么恋爱不就是心的光明吗?欧也妮终于到了把世界上的东西看明白的时候了。  跟所有外省的姑娘一样,她起身很早,祷告完毕,开始梳妆,从今而后梳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了。她先把栗色的头发梳光,很仔细地把粗大的辫子盘上头顶,不让零星短发从辫子里散出来,发髻的样式改成对称,越发烘托出她一脸的天真和娇羞;头饰的简朴与面部线条的单纯配得很协调。拿清水洗了好几次手,那是平日早已洗浸得通红,皮肤也变得粗糙了的,她望着一双滚圆的胳膊,思忖他怎么能把手养得又软又白,指甲修得那么好看。她换上袜子,套上最体面的鞋子;一口气束好了胸,一个眼子都没有跳过。总之,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希望自己显得漂亮,第一次懂得有一件裁剪合适、使她惹人注目的新衣衫的乐趣。  欧也妮对那些素来觉得平淡无奇的景色,忽而体会到一种新鲜的情趣。千思百念,渺渺茫茫地在心头涌起,外界的阳光一点点地照开去,胸中的思绪也越来越多。她终于感到一阵模糊的、说不出的愉快把精神包围了,犹如外界的物体把云雾包围了一样。她的思绪,跟这奇特的风景连细枝小节都配合上了,心中的和谐与自然界融成一片。  一堵墙上挂着浓密的凤尾草,草叶的颜色像鸽子的颈项一般时刻变化。阳光照到这堵墙上的时候,仿佛天国的光明照出了欧也妮将来的希望。从此她就爱这堵墙,爱看墙上的枯草,褪色的花,蓝的灯笼花,因为其中有她甜蜜的回忆,跟童年往事一样。  有回声的院子里,每逢她暗暗发问的时候,枝条上每片落叶的声音就是回答。她可能整天待在这儿,不觉得时光飞逝。然后她又心中乱糟糟地骚动起来,不时站起身子,走过去照镜子,好比一个有良心的作家打量自己的作品,想吹毛求疵地挑剔一番。  “我的相貌可配不上他!”  这是欧也妮的念头,又谦卑又痛苦的念头。可怜的姑娘太瞧不起自己了;可是谦虚,或者不如说惧怕,的确是爱情的主要德性之一。  她的线条,面部的轮廓,从没有为了快乐的表情而有所改变、而显得疲倦,仿佛平静的湖边,水天相接之处那些柔和的线条。恬静、红润的脸色,光彩像一朵盛开的花,使你心神安定,感觉到她那股精神的魅力,不由不凝眸注视。  欧也妮还在人生的边儿上给儿童的幻象点缀得花团锦簇,还在天真烂漫的,采片菊花叶子占卜爱情的阶段。她并不知道什么叫爱情,只照着镜子想:“我太丑了,他看不上我的!”  “我的相貌可配不上他……”“我太丑了,他看不上我的……”可爱的欧也妮实际上还没有长大,刚刚沾着点儿人生的边儿,还像枝羞涩的花蕾,试探着。  多情的少年时代啊,留下多少如诗如梦般的情感故事?那最初萌动的感情,是我们今生最值得珍惜的。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将是我们一生最难忘的情愫。  父亲失约  罗伯特·萨克斯  故事发生在丹麦的一家美丽如画的小旅馆里。这种旅馆备有酒食招待游客,通用英语。我和父亲这次旅行,既为了公事,也为了游乐,有空的时候玩得挺欢。  父亲说:“可惜你妈不能来,要是能带她来逛逛,该多好。”  父亲年轻时到过丹麦。我问他:“你上次来是什么时候?”  “哦,大约三十年前。我记得就在这家店里,说真的,”他四下望望,一边在追忆,“那些日子真美好……”突然他住口不说,脸色苍白。我顺着他的眼光,看到餐厅那边有个女人端着托盘正在给客人上酒。她从前可能很漂亮,可现在发胖了,头发也不怎么修整。我问父亲:“你认识她?”  “从前认识。”他说。  女人走到我们桌前。“喝点什么?”她问。我说:“要啤酒。”她点点头,走了。  父亲掏出手绢擦脸,低声说:“她真的变了!谢天谢地她没认出我来。我认识她是在见到你妈以前。当时我是个学生,来旅游;她是个可爱的年轻小姐,长相很美。我被她迷住了,她也迷上了我。”  我很不高兴地冲口问道:“妈晓得她的事吗?”  父亲温和地说:“当然知道。”他略感不安地望着我。我替他难为情了。  我说:“爸,你用不着……”  “哦,不,我是要告诉你的,省得你乱猜。她父亲反对我们谈情说爱;我是外国人,没什么前途,还要依靠父亲。我写信给父亲说要结婚,父亲就不再寄钱来。我只好回家。但是我又跟她见了一面,告诉她我要回美国去借钱结婚,过几个月就来找她。”  “我们知道,”他接着说,“她父亲可能会把信截下来,所以商量好只寄给她一张纸条,写个日期,让她去某处和我见面,然后结婚。后来我回家去借到了钱,把日期寄给她。她收到了纸条,回信说‘准去’。但是她并没有去。后来我才知道,她在两星期前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小客栈老板。她没等我。”  父亲又说:“谢谢上帝,她没等我。我回家去,遇见了你妈,我们日子过得美美满满。她常把我这段年轻时候的恋爱史当做笑谈。”  那个女的送来了啤酒,问我:“你从美国来?”  我说是的。  她笑道:“美国是个好地方。”  “是的,那边也有不少丹麦人。你没想过去走走?”  她说:“我不想。现在不想了。我想过一回来着,老早了。可我还是待下来了。这儿好多了。”  我们喝完啤酒出来,我问父亲:“爸,你叫她去见你,那日期到底是怎么写的?”  他站住,拿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下来。他说:“这样写的:12/11/73,当然指1973年12月11日啦。”  我叫道:“不对!在丹麦,在欧洲国家,都不是这样写的。他们这儿是先写日子,再写月份。所以那个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抬起手摸了摸脸,叫道:“这么说她去过了!因为我没有到,她才嫁了别人!”他沉默了一会儿又说,“也好。我希望她快乐,看起来她也很快乐。”  我们接着往前走,我又冲口说:“幸好是这样,不然你不会遇上妈。”  父亲伸手搂着我的肩膀,温情地向我笑道:“小家伙,要不然我也不会遇上你!我是幸上加幸。”  茫茫尘世,漫漫人生,总有一些人和事,因为一个偶然的误会和不经意的错误,从我们的生命中匆匆掠过,经年后,犹如阳光的碎片,散落在我们记忆中某些时刻。  错失了的永不再来,珍惜眼前的幸福才能够告慰美丽的错误。  学会这样想问题:如果没有当初的错误,我也不可能拥有现在的……  这样,幸福才不会在追悔中变成另一场错过。  维特日记四则  歌德  7月13日  不,我不是自己欺骗自己!我在她那乌黑的眼睛里,的的确确看到了对我和我的命运的同情。是的,这是我心中的感觉;然而,在这一点上,我可以相信我的心不会错……我感觉:她……啊,我可以,我能够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无上幸福么?──这句话就是:她爱我!  她爱我!──而我对于自己也变得多么可贵了啊,我是多么──这话我可以告诉你,因为你能够理解它──多么崇拜自己了啊,自从她爱我!  也不知是自己想入非非,还是对情况的正确感觉?我不了解那个使我为自己在绿蒂心中的地位担心的人。可是,尽管如此,每当她谈起自己的未婚夫来,谈得那么温柔,那么亲切,我心中就颓唐得如一个丧失了所有荣誉和尊严的人,连手中自卫的宝剑也被夺去了。  7月16日  每当我的指尖儿无意间触着她的手指,每当我俩的脚在桌子底下相互碰着,啊,我的血液立刻加快了流动!我避之唯恐不及,就像碰着了火似的。可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又在吸引我过去……我真是心醉神迷了!  可她却那么天真无邪,心怀坦荡,全感觉不到这些亲密的小动作带给我了多少的痛苦!尤其当她在谈心时把自己的手抚在我的手上,谈高兴了便把头靠近我,使我的嘴唇感觉到了她口里的天香,此刻我真像是让闪电给击中了,身子直往下沉,脚下轻飘飘地完全失去了依托……!威廉啊,要是我啥时候能冒险登一登天堂,大胆地去……你理解我指什么。不,我的心还没有这么坏!它只是软弱,很软弱罢了!而软弱还并非坏吧?  她是圣洁的。一切欲念在她面前都会沉默无言。每当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心境如何,仿佛所有的神经和官能都错乱颠倒了。她喜欢一支曲子,常常在钢琴上弹奏它,弹得如天使一般动人,单纯,富有情感!这是她心爱的曲子;每次只要她弹出第一个音符,我的一切痛苦、烦恼和古怪念头便烟消云散。  这支单纯的曲子令我大为感动,任何关于音乐的古老魅力的说法,在我听来都不再不可信了。而且,每每在我恨不得用子弹射穿自己脑袋的时候,她都弹起这支曲子来,我心中的迷茫黑暗顿时消散,呼吸重新又自如了。  7月18日  威廉啊,你想想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可是一旦放进亮光去,白壁上便会映出五彩缤纷的图像,尽管仅只是些稍纵即逝的影子;但只要我们能像孩子似的为这种奇妙的现象所迷醉,它也足以造就咱们的幸福啊。今天我不能去看绿蒂,有一个免不掉的聚会拖住了我。怎么办?  我派了我的用人,仅仅为了在自己身边有一个今天接近过她的人。我急不可耐地等着用人回来,一见到他就有说不出的高兴!要不是害臊,真恨不得捧住他的脑袋亲一亲!人们常讲电光石的故事,说它放在太阳地里便会吸收阳光,到了夜间仍旧亮晃晃的。这小伙子对于我也就如电光石。我感到,她的目光曾在他脸上、面颊上、上衣纽扣以及外套的绉领上停留过,这一切因此对我也变得十分神圣、十分珍贵了!此刻,就是给一千银塔勒,我都不肯把这小伙子让给谁的。有他在跟前,我心里舒畅。上帝保佑,你可别笑我啊。威廉,难道令我心中舒畅的东西,还会是幻影么?  7月19日  “我将要见到她啦!”清晨我醒来,望着东升的旭日,兴高采烈地喊道,“我将要见到她啦!”除此我别无希求;一切的一切,全融汇在这个期待中了。  马克思致燕妮的情书  卡尔·马克思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你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眼前,叹息着说:“我爱你,夫人!”  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甚至宝塔在近处也显得不那么高,而日常生活琐事若接触密了就会过度地胀大。热情也是如此。日常的习惯由于亲近会完全吸引住一个人而表现为热情。只要它的直接对象在视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深挚的热情同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像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爱情总是为我们所追崇,因为自古以来的悲戚故事皆因爱情而起,然后在落寞的结局中给人以最美的启示。  美好真挚的爱情让人变得自信,因为爱他们从此坚定地站起来,获得了一种无畏的勇气。夕阳变得那么美,远方吹来的风永远都那么纯净,生活美妙让人产生致死不舍的留恋,伟大的爱的精神在冥冥中永垂不朽。  四融化障碍的灵丹  人生没有橡皮擦  刘爱亚·翰思  上高中的那年,我学会了在黑板上长篇大论,拿到了我的驾驶执照,第一次穿没有吊带的文胸,还写了很多我永远都不会给父母念的长诗。但是,我学到的最重要,最艰难的一课是:人生没有橡皮擦。  拜蒂是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转来我们学校的。对我们来说,克利夫兰像是另一个星球那么遥远。当班主任约翰逊太太在教室第一次把拜蒂介绍给我们时,玛吉故意惊呼:“噢,天啊!”玛吉是个傲慢虚荣的丫头。每天午休时,玛吉都会用她那骄傲的尖嗓子引起我们的注意,讲她坐豪华邮轮旅行的故事,或是炫耀她认识的模特儿。事实上,玛吉和我们一样,都是处在青春期的普通少女。我们是在小镇的同一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长大的,她的生活也和我们大家一样平淡无奇。然而,这时来了个拜蒂,穿着农民的工装裤,卷边的袜子,带着一脑子的“古怪”念头。如果只是玛吉一个人跟拜蒂过不去,也许事情不会发展成后来那样。但是我们都开始找拜蒂的麻烦,我猜想这一切也许是因为拜蒂的作文写得比苏珊好。  苏珊是我们班的小作家,我们都以她为荣。教英文的莫小姐每周五都会选她的作文当范文。拜蒂来后的第一个星期五,我们照例等着老师朗读本周最棒的作文,但是莫小姐这次没有选苏珊,而是朗读了拜蒂的一篇关于一个叫雷格思坦黑人诗人的故事。在我们这个白人私立高中,多数人对“黑人运动”抱有冷漠的态度。拜蒂所崇拜的雷格思坦和他笔下的“枫糖皮肤的孩子”无疑像在我们中间投了一颗炸弹。  有一天,拜蒂的作文又被当堂朗读,这次她讲的是雷格思坦在一首诗中写道:西瓜是如此美味,如果她有幸见一见英国女王的话,她会骄傲地建议她也来一块。爱格尼斯和我对视了一下,就开始滑稽地模仿英国女王吃西瓜的样子,全班顿时哄堂大笑,作文没有读完。这时,班主任约翰逊太太刚好走进教室,那天除了拜蒂,放学后,我们都被罚留下来刷洗地板。  第二天吃中午饭时,拜蒂就在她的生菜叶下发现了我们留的条:“对不起,但是食堂的西瓜都卖完了!”从那以后,拜蒂成了我们的笑料,无论她怎样,总会被一两个家伙找出“作”文章的理由。与其说是我们在齐心协力捉弄拜蒂,倒不如说是我们在互相比赛,抢着出风头。拜蒂成了我们虚荣心的牺牲品。拜蒂开始不断地请病假。但是即便她不在,我们也没停止编排她的故事。她成为我们学校的外星人、弱智、小丑和我们镇上的傻瓜。  后来有一天,我和拜蒂被分在同组做一项课外作业。其他人都选好了队友,而我由于在分组那天参加学校的游泳集训,最后只好和拜蒂一组。同学们都打趣我,我也和她们一起笑。  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我不得不到拜蒂家去和她一起把任务完成。她的妈妈为我烤了一大盘点心,不断地进来问我要不要添汽水或别的什么。她说我是拜蒂唯一的朋友,放学后从没人来找拜蒂玩儿,她很高兴我能来。  这时,电话响了,是我的。我听到玛吉嘲笑的声音:“嘿,你吃了那傻瓜家的枫糖点心和西瓜了吗?”说完,她停下来等着我哈哈大笑。  当时拜蒂的妈妈也在旁边,她背对着我装做什么也没听见。其实,玛吉的尖嗓子再远也能听得见。我无声地挂上电话,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们对拜蒂一家的伤害有多可怕。  拜蒂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的身边,她流着眼泪问我:“为什么你们不喜欢我呢?我很喜欢你们……”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现在我觉得自己才是个傻瓜,因为我答不出来,甚至从未考虑过。  如果感情可以补偿,我会……但是太晚了,拜蒂的父母把她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后来我听说她因为神经衰弱退学了。棍子和石头只能伤人的筋骨,语言却能伤人的心灵。多年以后,当我在家乡的医院里碰到拜蒂时,她根本记不起我是谁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有时如果幸运的话,一块橡皮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反复擦拭那页纸,然后轻轻拂去尘屑,漫不经心造成的后果就会消失,只留下一个微不足道的痕迹。但是,人生有些错误是永远也拭不掉的,无论你当时是多么年轻。  字写错了,抹去可以重写;不小心跌倒了,爬起来可以继续前行……但不是每一次错误都能够改正,也并非所有的伤害都可以弥补。  人生有些错可以补救,有些错永远没有机会修正,无论我们怎样悔不该当初。如果我们有颗善良、宽容、友爱的心,那么有些不可弥补的错也就没有了发生的可能。  父母眼中十五岁的恩格斯  ——恩格斯父亲给他妻子的一封信  1835年8月27日星期四晚  亲爱的爱莉莎:  ……  23日,星期天,我给你寄出一封信,不知是否收到?你一点也没有提及。昨天我想再给你写信,可是有事耽搁,谢天谢地,我们这里一切都很好,孩子们都很健康。埃米尔经常给我找麻烦,这孩子确有点管不住,他总想上街,今天晚上人家又来告状,说他从窗子里跳出去了。鲁道夫是个可爱的好孩子,吃午饭时就坐在我身旁,他心地善良。海德维希比他们俩聪明,她已经完全恢复健康,在为我织袜子,我让她以此来消磨时间。海尔曼很听话,晚上吃饭时他是我聊天的唯一伙伴,他认为本星期他一定能像平常一样得到第一名。小爱莉莎比以前更伶俐,她喜爱耍一些小把戏,很爱自己的爸爸,总之,她像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猫。  弗里德里希上星期的成绩一般。你是知道的,他表面上变得彬彬有礼,尽管先前对他进行过严厉的训斥,看来他即使害怕惩罚也没学会无条件的服从。例如,令我感到懊恼的是,今天我又在他的书桌里发现一本从w租借的坏书——一本关于十三世纪的骑士小说,值得注意的是他把这类书籍摆在书柜里而满不在乎。愿上帝保佑他的心灵吧!我常常为这个总的说来还很不错的孩子感到担心。  昨天我收到汉契克博士8月22日的一封信,是由弗里德里希转来的,他小心翼翼,迟迟才把它交给女仆,以致晚上八时半信才转到我手里。也许这封信星期天就已经在他那儿了。汉契克博士写信给我说,有人建议他收两名寄宿生,但如果我们还想让弗里德里希在他家里住到秋后,他就拒绝这个建议;他还说,弗里德里希仍然需要照管,路途太远会妨碍他的学业等等。我立即答复他说,我十分感谢他在接到那个可以获益的建议后仍然让我优先选择;我请他继续把弗里德里希留在他那里,如果他能告诉我为此需要哪些条件,我将非常感激。他本人表示,我们一定能就条件达成协议。你当然会同意我的看法,认为这是再好不过了。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不应该计较钱,而弗里德里希又是这样一个性格奇特和好动的孩子,所以对他最有好处的是过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使他养成某种独立性。再说一遍,愿至善的上帝保佑这个孩子,不要让他的心灵堕落。现在他身上除去一些使我高兴的品质以外,正向一种令人不安的漫不经心和性格软弱方面发展。  关于这里的几个孩子的情况,我想就说这些。从你来信中获悉,安娜和玛丽亚一切都好,我感到高兴,她们什么时候回来?是否决定由路德维希送她们回来?  ……  请代我和格里斯海姆一家向亲爱的母亲致衷心的问候,父亲清醒的时候,也向他致衷心的问候。愿上帝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和你们同在。  你的弗里德里希  孩子们在大人的眼中总是喜欢越轨和冒险,“不听话”常常是拉响大人叹息的弓弦。其实,“不听话”的表象下面,往往躲藏着一颗聪颖善感的心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不“安分”、才会急于去探索和发现。“犯错”是他们的特权,看到伟大的恩格斯“令人担忧”的少年时代,愁眉不展的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可以放下对孩子们的“成见”?  用爱倾听  方冠晴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要疯掉了。  我家住二楼,住在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个摩托车破旧得像个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声音像哮喘病人在咳嗽,不但声音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听在耳朵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天晚上被楼下的“咳嗽”搅得没有了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于是打算好好跟楼上楼下的住户谈谈。但临到他们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让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地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才要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地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一个小时后,隔壁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模糊,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九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是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扑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便使那孩子的声音听起来更大声一些。这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扑倒在地”。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亲生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还四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病。从他四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五岁的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在用耳朵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在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有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当我们用爱的耳朵倾听的时候,世界就充满了天籁之音;当我们用爱的眼睛观看的时候,世界就不再有那么多灰暗的颜色。关键在于,我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这个世界,如果我们的心是充满爱与理解的,那么,我们一定会感到这个世界也是充满爱与宽容的。  岳父大人在上  麦尔?拉扎鲁斯  我在教堂甬道的一旁看着,我女儿和一个我不甚了解的高个小伙子被宣布为一对夫妻。  仪式结束后,人们前来恭喜我和我的妻子。他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是“喜”实在谈不上。我倒是增加了一层忧虑,因为我还不清楚,到底和我女儿结婚的那小子是怎样一个人?  在结婚宴会上,我的视线一直没从新婚夫妇身上离开,他们就像天配的一对。但当他们在室内来回与客人寒暄时,我开始怀疑:他是让客人对他妻子予以足够的关注,还是他要一个人出尽风头?如果将来他的收入占了全家收入的大半,是否就会在家庭事务中拥有双份发言权,而妻子只有一份?而且,如果时间证明他是一个卑鄙的小人,她是否知道忍耐的限度?为什么一个有着健康父亲的姑娘还要一个丈夫呢?  反正他处于“见习”期间,我告诉自己我得等着瞧!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打那以后,和我一起参加过那次婚礼的妻子去世了。而且,也还是从那以后,我们家又举办了两次婚礼,它意味着我成了一个与三个已婚女儿生活在一起的父亲了。  在这十年中的星期天和假日期间,我一直在观察着我的女婿们。的确,在他们身上有不少我欣赏的东西:幽默感,知书达理,并心甘情愿地成为这个扩大着的家庭的一分子,小夫妻们的日子看样子过得都挺愉快。但他们其中的一个毫不顾忌,和好友骑车出游,长达六天,这玩法我不欣赏。另一个从来不会给我女儿打个电话,告诉她要晚点回家,这也一直使我不悦。气不过的是,我女儿在打扫房间时,她的丈夫却两眼盯着电视机,坐着一动不动。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他们中的一个几乎总以高傲的调门和我女儿讲话。另一个则带着我女儿驾车外出,车开得像十几岁的孩子一样疯。我怎么能不担心呢?  最终到了这么一天,在我五十八岁生日聚会上,我看见我的一个女婿递给他妻子——我女儿五美元和汽车钥匙。他大大咧咧地说:“我们没有小面包了,去买点来,我得和朋友们聊聊。”我女儿正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几星期来,我注意到她眼圈发黑。而且,那天她一直帮着准备那次聚会,但我吃惊地看到她高兴地接过钱和车钥匙向外走去。  我的火一下就冒上来了,我坚持自己去。从市场回来时,我已怒不可遏。我穿过房间来到后院,把那袋面包扔给摸不着头脑的女婿,大声痛骂他:“你这个白痴!你怎么能把我怀孕七个月的女儿像用人一样呼来唤去!”  大家上来劝我,使我平静下来。我女婿的自尊心受到挫伤,脸色煞白,在场的二十多位亲戚和朋友感到十分难堪。最糟的是我为之打抱不平的女儿却热泪盈眶。  一小时后,她把她丈夫和我拉到一起。他和我对视良久。接着,我们都以熟悉的绝好方式拥抱在一起。  那场“事件”算是平息了,然而,余波犹存。事后几天,我深深陷于悔恨中,我担心把女婿给惹恼了。孙子、孙女的玩具放在我房间里。我希望他们常来玩儿。  为避免以后矛盾突发,我请求女儿们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干。我告诉她们,当她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就发誓:任何一个欺负她们的人,必将接受她们父亲的挑战。我跟她们说:“你们还是我的女儿,我依旧是你们的爸爸,你们的丈夫也不能排除在誓言之外!”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成长美德
成长美德-2
成长美德-3
成长美德-4
成长美德-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成长美德书
成长美德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