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轻,折腾吧-3

从职业判断的角度来说,你能分辨出它的共同性要素和个性化因素,那么你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职业的要素。下面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我在上海的公司有一个助理,在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大概半年吧,我想了解一下她在工作上到底有怎样的进步,就给她做了一次个人深度访问。具体深度访问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我每问一个问题之后她都可以说一大段。举个例子,她说其实自己感到最困难的是谈判费用的问题。我说:“那你可不可以归纳一下为什么费用是一个难题?”然后她就总结了四点。在这之间,她会顺便提到说:“有的时候吧,我还是有点儿成就感的。”然后我就追问了一个问题:“那你能说说什么样的案例让你有成就感呢?”然后她就说:“在海口参加香港一个会议的时候,我感觉不错。”这里就有一个联系。她说现在的工作是这个特点,以前的工作是另外的特点。我就问:“那你现在的工作和过去的相比较,以前的工作对你有什么帮助呢?能不能举个例子呢?”她就会开始举例子,这是举例法。把你过去遇到过的,同你今天要面对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就叫联系法。第二部分 用社会访问透视职业未来(3)再比如,下面的时候我要她介绍一个朋友,她就说她朋友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时我就问;“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呢?”这是要她运用举例法。她说她朋友效率很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而且比自己做得好。我就会问她朋友可以做到这点的关键是什么,这就是树荫法。然后问她在朋友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她就说她朋友的工作很细致。一般人说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会问:“你能举个例子吗?什么是‘很细致’?”她说比如顾客的姓名啊、联系方式啊都记得很细。这里运用了定义法。她给出了一个说法,但她的说法是什么意思呢?究竟包含什么东西?树荫法就是你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和根据呢?举例法就是你举个例子来说明你要表达的东西。我一开始的问题就只有一个,就是你对工作有什么感觉?这个是准备好的,所有后面的问题都是现场问题。我问了21个问题来了解她对公司的感受,下面就要来分析她对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可以看到她在费用问题上谈得最多,聚焦得最多,这和我的预想是一致的。因为当初招她的时候,就是当经纪人来使用的。但是我没有和她明说过,她日常生活的任务表现得很明显。我通过将她说的话语分成若干个类别,可以感受到她的进步。第一个就是她在专业线上活动开了,第二个就是学会了如何对待别人。通过分类我可以很快了解她的进步。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知道我助理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缺少主动交往能力,被动介绍的情况下还是做得很好的,但主动的时候能力还不是很强。她的总体状况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比如新人交往、谈高价钱等。现在我用的方法是提炼法,可以用来做总结,这些都是在我访问她的原文中就有的。但是我写的都是提炼出来的,我要用一些概念来表达她的话代表什么。我把客户对她的表扬、老公对她的表扬都分在一类。她老公会征求她的意见,她也会咨询他的老公,我把这种东西叫做认同感。我还为其中有一个东西创造了一个新词——大家知道我们做分析很多时候都是会创造新词的——叫做谐接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她老公会征求她的意见,这是对她的认同,让她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和谐相处。这里又用到一个连接感,就是工作的内部和外部、工作的现在和过去可以很好地连接。他们会有新的朋友、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成功压力,这让她有向前进步的感觉,这就叫做兴趣感。通过一些成功压力产生的成就叫做掌控感。下面进行第二次概念的提炼,在社会科学中叫做建基理论。和谐社会,在和谐当中,还要从最基本的感受中提炼出东西。我提炼出一种叫做平衡感的,就是连接和谐的两个东西不会相互冲突,然后把认同感、进取感、掌控感归为成就感,把具有成就感的平衡感归为职业归属度。这个评价很高了,到现在为止我和我的助理合作得还是很不错的。通过分析,我可以知道她对公司的感受分布在哪些方面,这就相当于一个元素,还相当于元素之间的关系。认同感是她主体的方面,我们说:“她做得不错!”这是一般性的说法,但是我知道这里面有哪些元素,这就是属性了。对于一个职业访问而言,如果五个人说的话差异特别大,那么这个职位之间的差异就特别大;如果说五个人的观点差不多,那么就说明这个行业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的。你把一个行业中得到的东西和另外的行业作比较,你会得到新的感受。第二部分 用社会访问透视职业未来(4)假定只是说给某人当助理,实际上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关系。比如我和我助理之间的关系,她看了我的书以后,觉得这个老总和其他的老总不一样,会写书,她觉得我的书对她有很多帮助;而我分析了她原来公司的经验和现在工作之间的关系,就会开始想她会不会跳槽离开我的公司到另外的职位去呢?她是不是会觉得和另一个老总可以做得更好呢?我发现我们现在提供的工作涵盖了她过去的经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可以用到她之前的经验,还可以把她原来的能力转移过来。做过深度访问之后,有一个软件可以帮我们统计出对话里面什么词出现得最多,出现最多的词就是这个人生活或工作的重点。最后简单说一下各种分析方法在小结中的使用。我们看一份记录然后做出小结后可以进行分析,把个性化的删掉,找共性化的东西。另外我们在访问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可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就不用这样,分析的时候不在乎顺序。你看我前面的访问单上面有很多圈点,因为光靠访问记录很难了解这个人说话的重心,但是在做访问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他说话的重心,所以一定要把当时的感受记下来。从别人说的一大堆话中把主要的意思提炼出来,你才会对这件事情产生带有概括性和元素性的判断。最后,我们来用这个方法帮助大家做职业上的思想规划。大家应该注意,做深度访问的时候一定要抛弃家人的说法,因为我们遇到的大部分职业是你爸妈都不知道的,他们所说的东西是按照社会流行的谬误和偏见来看的。那么,在做职业访问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首先你要想想你考虑做的几个工作,忘掉你的专业,而去思考你最喜欢做的、想做的、能做的工作是什么。然后就这几个职业找各个领域里的几个朋友,并进行访问,以“你平时都干什么呢”开始进行追问。通过这个访问,你最后作个总结。如果有好几个职业,你还可以互相比较。完成了访问后,如果你心里还没底的话,就去实习,在你尝试了这样的工作之后,往往对你了解这个职业很有帮助,你在选择这个职业时会更清晰一些。在这个清晰的基础上,你可以做两个尝试,一是帮助更多其他的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和了解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还有一个是就你本人来说,可以尝试做更多的访问,把访问变成一个专业的调查研究方法。就刚才说的,假如你有四个职业方向,每个方向有5~6个朋友,你差不多可以进行二十几场访问。按照我们的说法,一个行动超过21次就会变成一种技能,并且将来在你的工作中,无论你是做媒体还是做企业,或者在投资公司里面看公司、看项目,或者你在一个普通公司里招人做面试,或者你做了节目主持人,都是可以应用到的。对你来说,专业访问这种方法在你将来工作中了解你的工作、了解客户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甚至到你创业的时候了解市场本身值不值得做,都会变成一种很好用的、专业的方法。所以你可以经常性地尝试一下这样一种方法,你可以帮老师做一些电话访问,或者做一些专业的社会访问,通过这些活动使你的这项技能更加熟练。第二部分 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哪里?(1)说到职业规划,从本质上说是我们自己对职业本身的管理。管理这个东西的核心就在于增加你对某种不确定的事物的认知和了解,从而获得对它的知识。在拥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这种不确定性加以管理,然后从中找到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最后你就会通过跟其他人相比较,更能把这些不确定性转变成为确定性。比如在股市上,为什么一个资产只有1000万元的公司上市之后却可以达到10亿元的市值?原因是它把未来可能的收益计算成了当前的价值,然后把它交易出去。理论上说,这是很有前景的,它把未来的赢利前景转变成为今天的可交易价值,放到股市上进行交易。这个很有意思,它是把未来的东西给卖出去了。但是假如明天这个公司破产了呢?这就代表你买它的股票可能就完蛋了,因为实际上它关于未来的那份收益的前景不成立了。而同时,也有一些公司可能会比预期有更好的表现,所以每年发表周报和年报的时候,股价、股市都会波动,因为每次那个预期在这个时候都会印证一下。上市之前都说这个公司很好,但是参考了每年公司的年报、周报等经营业绩的报告后,发现这个公司上市以后上升走势非常缓慢。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已经把上市的部分包括进去了。前段时间,创业板一周两变,有的人问创业板上的股票是好还是不好呢?就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创业板方面只有四分之一的公司还OK,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很烂,还有二分之一的公司是一般公司。但是我们知道,创业板的公司平均市值是上市前的90多倍。90多倍是什么概念,就是这些公司从今天所做的这些事情中拿到的这些钱,按照目前这个资产的投资回报率真的要赚回来的话,大部分公司要花300年才行。全世界曾经活到过300年的公司只有几家。理论上来说,大多数公司的股价都偏高、虚高。但是短期来讲,比如当年年底,由于这里面大部分公司经由股市上迁到了过渡期,本来上市要6亿元,结果由于它的股价溢价,大家认股的积极性很高,超过预期了,最后募到了20亿元。怎么办呢?它用的方法是这一年年底业绩不好,但是它给你配股。什么叫配股呢?就是本来是1股,到年底的时候虽然业绩不好,每股的收益才2毛钱,但是它让你把原来的1股变成2股了,甚至变成20股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本来是1股,现在是2股了,虽然每股收益的钱不多,但是我多了很多股票,那么如果明年前景好了,我把股票卖出去就可以了。从短期来看,这又是一条路。所以我们在这里应该看到两点:第一,公司本身所具备的交易信息;第二,这个公司现在有多少钱,能够有这个能力多给你一些股票,让你在短期进行一些操作。所以从短期来看,它有一个投资和行情上的收益机会和风险。在买股票的时候选哪个好?通常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不会考虑第二桶金,就考虑第一桶金。这里经常出现一个问题,说出来一个新的政策要鼓励绿色环保,所以我们就看谁是新能源;政府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那就看谁搞文化创意,发现原来是华谊兄弟,那我们就买这个。为什么?因为它受政策的扶持,一开始我们会看到这个结果,等上了股市之后,我们就不看这个了。看什么呢?要看近期有没有其他的收益机会。第二部分 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哪里?(2)对一个股民来说,他挣的钱都不是关于今天这只股票的,或者过去涨多少什么的。他是为了未来的一个选择,但是在选择这个未来的时候,比如两家同样的公司,有一家特别好,有一家特别不好;有的时候,从整个板块看行情非常好,比如金融板块都很好;或者同样的两个板块,有一个好,有一个不好;或者在另外一个板块里所有卖房子的上市公司都好。这代表什么呢?看起来都是行业,但是不同行业里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对一个股民,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考虑买不买股票,要不要把它抛出去,抛出去要不要再买、再抛,还是做长线,买另外一只股票以后就先不管它了。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在成都,大家都知道成都火锅,他就是专门做这行的,一边开餐厅一边炒股。他说:“我没工夫分析股市,股市我也看不懂,看了也没用。”他就炒垃圾股,大家都说这个股不能炒但他就炒。尤其是如果这个股票都stop了,都要停了,已经要挂在那儿了,他偏就炒。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股价已经差不多到底了,没准哪一天又上去了,他就赚了。所以他专门炒垃圾股,经验很丰富,每年就做一两只,却有非常稳定的收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管理股票的时候有不同的方法,这里面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你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和管理不确定前景的东西。我们面对的所谓的这些管理,有很多的风险,它的前提在于什么呢?这种不确定性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部分,都具有不同的一面。而在职业前景规划的时候,首先要分析这个不确定性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对于职业前景的管理,本质上就是把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不确定性在什么地方。不确定性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主观不确定性,另一种是客观不确定性。我们在说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的时候,要把大家现在对自己的认识,和我们对职业机会的认识分开来说。首先我们讲讲主观不确定性。我们先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将来喜欢做什么工作吗?第二个问题,你是否比较自信地知道,有一种什么样的事情你可以搞得定?第三个问题,你心里是否大概知道你想做的这个工作和可以搞定的事情在什么地方能找得到?这三个问题就是说,你大概知道什么样的单位可能就是你喜欢的那个工作,还有什么是你能搞定的工作,知道这样一个工作通常是在哪类单位里面,比如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乡企?第四个问题是,你自己认识的人,或者说你通过认识的人来认识其他人,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拥有的人脉关系里面,是否有跟你在你想要的工作或者能够搞定的工作里可以做搭档关系的?你有没有这种人脉?这些问题就是主观确定性和主观不确定性。在主观不确定性中,我们最缺的一般有两样东西:人脉和爱好。社会资源都是与人脉分布联系在一起的,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人脉的人通常会好活动得多。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人脉的人往往有机会把思想中考虑的可能性转变成为实际操作。大部分同学遇到喜欢的职业,要么就靠强攻,看到这个单位就去报名,就海量地投放你的简历;要么就靠偶然,反正没有工作,这儿有个位置就在这儿先干着吧。如果你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那这么个位置在哪儿你就更不知道了。第二部分 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哪里?(3)客观不确定性就是那些职业或者职位的状态,还有技能。其中,技能中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公认职业技能,还有一个叫专业职业技能。通常理、工、农、医这类专业都是技能型的,在它们的课程里面,技能所占的比重很大。什么叫技能呢?它通常是用除了大脑之外的其他器官来完成的。比如哲学,只需要动脑子。有的人说自己很有思想,但是他从来不写东西,只说。这没用,因为你没有技能。如果思想没有累积、没有表达、没有传达、没有沟通、没有利用,那么这个思想就是废物。从职业层面的意义上来讲,这种空洞的思想是没有用的,因为它不是技能。技能一定要用实际的形态把它运用出来,所以有的人讲,职业化就是人做工作的时候,必须用自己的一个器官为其他人服务。这个器官要把某些行动专门化,有专门的要求,并进行不断地、反复地实践,使它练到一个非常熟练的程度,熟能生巧,这就是技能。像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有解剖过猪的,有宰过鸡的,有剖过鱼的,有杀过虾的,如果他们一回都没有做过这种实验,那么心理上是过不了关的。我学过法医,上过解剖课。第一次解剖人体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要解剖自己似的,下不去刀。我一个朋友在医学院是生化学专家,他一周要给病人开16次刀。每周都要做16次手术的话,每月基本上要做40~50次,一年的话就是400~600次,那就相当熟练了,这就叫技能。技能就是不断地动手,而我们学的课程中需要动手的东西很少。我们有很多课程都不用动手,比如心理学,就是谈一谈理论。但是大部分人到社会上要有专业的应用,比如做销售应用的是销售经验,HR用的是管理经验,如果把你派到一个班级里做心理咨询,那用的是实践经验。如果你只听过从来都没有练过这些技能,那是不行的。有一个屠夫给你讲杀猪课,然后给你一把刀你就会杀了吗?但即使你没有上过课,给你几头猪实际上手几回就会了,所以这个主要是操练,不是讲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课,上技能课的时候老师讲得很少。他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发一份资料,让学生们回去熟悉一下,第二天上午上课讨论时,老师点名让学生们发言,学生们发完言,很好,下课。这就是在锻炼科技技能,老师不会讲很多,分析一二三,说白了都没用,过三天就忘了。他会让你想,让你说。你们想想在学校里学的课,等到三个月不用以后能不忘记吗?像有些课,要到田间地头种麦子。你要选种,栽下去,处理杂草,还要喷点儿药,做过之后是不会忘掉的。我从小就跟老妈一起种过麦子,经过这么多年还是没忘。我老妈虽然上年纪了,但是她还下地呢。我跟她一起干活,虽然我还会种,但我妈不愿看我种的东西。为什么呢?比如种蚕豆就要挖一个洞放进去,然后再把土盖上,但是我挖的时候,我妈就在后面说不整齐。老人家91岁,挖这个洞不用瞄就很齐,而我瞄了半天也不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熟练程度。我差不多十年八年回去弄一次,虽然还会,但是不熟练。再比如学开车,有老师给你讲车怎么开你就会了吗?不是,你得上车练。一般得练15~20次,脑子反应快的十几次就能过了,脑子慢一点儿的25~26次也能过。完了以后你拿到驾照,但是你没车,五年没开之后你还会开吗?好像会开,但是真的一开,你自己就有点儿没把握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怎么练。所以我们在学校里面读书的时候要想一想,你今天选的这个课,它将来有用没用,用这个“有用没用”来决定上多少这个课程。第二部分 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哪里?(4)再比如有两个人,一个是学生会主席,另一个是学生会副主席,这两个人关系很不好,互相竞争,互相掐架,就是说你想做一件事情,我看不惯就反对,我说的事情你也反对,两败俱伤的话,其实从最终结果来看,这样对两个人都不好。那么怎样才能够至少不伤和气呢?虽然你说的我觉得不好,我说的你也认为不好,但是我让你通过,你也让我通过。现在80后、90后有时候跟父母沟通起来很困难。比如你说的东西父母不同意怎么办?你就说:“妈,这回按我说的做,下回按你说的做。”在理论上,这叫交叉让步。当初伐木的时候,怎样把两根木头弄到山下去呢?先伐一根木头竖过来,再伐一根躺在它的上面滚下去,然后再把下面那根放到刚才在上面的木头上滚下去,等于各帮各一个忙,各自都过关。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两个人是不对付,但是我让你过去,你也让我过去,这就是一个技巧,也是一个技能,你明白了这个技能以后就可以用了。所以技能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面非常重要,而那些非技能的专业是没有前景的。因为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面,虽然有那么多大学生,但是其实没有多少理论岗位。社会上都是职业技能岗位,要的是职业技能人才,甚至一大堆职业技能岗位都招不到人,螺丝钉和螺母对不上,所以技能很重要。如果你今天学的课程里面技能不是很多,那你就要多学一些技能,这很管用的。记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王教授说:“我们这个心理学院有个特点,就是不管用,因为我们是心理学理论,既不管做心理咨询,也不管做心理诊断,也达不到心理指导的水平。”但是你到北京师范大学就不一样,如果你学的是教育心理学,就要做心理辅导、心理沟通,在教育中去学会怎么样抓住学生的心理设置教育方法,或者分析民工子弟与农民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心理学是你行动工具的一个基础,这一点就非常有用。这就是我们说的专业技能。我希望大家可以通用这些技能。怎么通用这些技能呢?比如演讲就是一个通用技能。你只要会说话,能够当着陌生人会说话,或者当着一堆人会说话,你就可以做促销,可以去吆喝卖东西……但是,在同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一个会演讲的人,那么你站在那里卖东西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和一个非大学毕业生、一个农民打工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前一阵做《头脑风暴》节目的时候,有一个80后的农民工说:“我做过很多工作,我的手比大学生的手还嫩。”为什么?“因为我给人家洗脚的时候,那个营养液都滋润到我手上了;我跟大学生一样,也天天上网;但是我还会点儿东西,大学生什么都不会。”他说得有一定道理。有的同学别看学的是专业知识,写篇文章都是一条一条的,可到一个单位,出去谈判,如果能把领导的谈判弄成一个纪要,才是万里挑一的人才。纪要不是说领导说的每一句话你都给记录下来。人家谈了两个小时,实际上只有四点是人家要的,达成了共识的;三点是不同的意见;这个分歧是什么原因,你能够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只要会写备忘录,会做纪要,绝对就是万里挑一的。我们说写纪要、写备忘录都是“记”,这不是高级的,而是最低层面的。如果你连“记”这个层面都做不好,还上什么大学?连事都说不清楚,自己都不知道、不确定,对于一个老板来说,他也非常不确定要不要用你啊。第二部分 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哪里?(5)如果你是一个学生会干部,或者是社团里面的积极分子,这是很好的,也是很光荣的,这种锻炼就会让你在能力上好一些。为什么呢?你当学生会干部,就会搞一些学生活动,组织一些学生社团,这就存在着协调性。有的人在招社员的时候,只招自己喜欢的;还有一种就是招进来的时候不管不顾,一下招进来一堆,发现没有一个是自己喜欢的。能把自己喜欢的人招进来是需要本事的,但是能把不喜欢的人转变成自己喜欢的人,那是更大的本事。在一个公司里面老板不需要喜欢每一个员工,但要让大家都干得很好,都很认真地干活,这就要有一套很好的奖励、激励制度。而大家干活的时候都觉得非常愉快,就是最好的。我们在学校里,在家里,在亲友、同学、朋友、哥们儿、姐们儿那里,大部分人的情感都非常私人化的,这姐们儿跟我不错,出去买东西也一起买,八卦也一起传,这是非常私人的关系。但是在职业中间,所有人都必须跟客户走在一起,即使你不喜欢人家,人家也不喜欢你。所以我们在自己较为年轻的时候,在自己的薪资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光辉的时候,要锻炼自己的开放能力。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让你不爽的一点,你就要发现他的一个优点,看到第二个不爽的地方,你就要发现他的两个优点……然后你可以跟他说他的哪一点很值得你学习,说完之后回头再想想你是什么感觉。当你做了这件事情之后,所有人一定会给你一个反应,这个反应是平时都没有过的。可能他会说:“我本来就有优点,你现在才知道?”总而言之,在这个反应的基础上,你可以确定下一步跟他继续怎样沟通,这就叫协调。协调是什么意思呢?两个人之间摇摆不定的变化,就叫协调,它是一种平衡。如果你当学生会主席,要组织一个跨院系的活动,但大家学的专业不一样,想法就不一样。比如你是学法律的,人家有学园艺园林的,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专业不一样,知识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你不可能让大家的喜好都一样,而且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认识谁,来的地方都不一样,但是你能够根据过去的经历,大概找出一个相似的经验出来,让大家一起去做一个项目,并把这个项目干好,你至少可以比其他人更快地进入状态。所以我在招人的时候,第一考虑的就是有没有做过学生会干部和组织过活动,这个标准大约占70%的比重,学习成绩只占20%多。原因是什么?单位是很现实的,管理者也知道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但他雇你来干活,就要确定你能不能把活干好,他希望有一些因素能证明你对某个领域有一定把握,干得比另外一个人稍微靠谱一点儿。但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能说明你个人的协调能力,也不能说明你能不能跟其他人把话说清楚,所以你考试成绩好不好谁也不在乎。但是一个当过学生会干部的人,就算他拍马屁比你拍得准,这也是他的优势。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会拍马屁的人。其他人都没干过,就不知道怎么拍。如果你不知道领导要说什么,那他跟你说话多累呀!所以说话就是技能,是你曾经练过或者真正见过的实实在在的技能。第二部分 把不确定的变成确定的无论是主观的不确定,还是客观的不确定,怎样才能把它们变成确定的呢?最重要的就是去实际体验。实际体验分为直接的实际体验和间接的实际体验。什么叫直接的实际体验?就是去实习。真正去实习了以后,按理来说,你喜不喜欢、能不能干,很容易就知道了。我觉得大学生真正能干的活有很多,试着干干并不是什么坏事。等到工作安定下来的时候,你就知道怎样能让别人觉得舒服,你该怎么干了。当你之前学的本事有30%可以转移到干另外一件事情上面的时候,你就比老师强多了。老师给大家讲的案例,有时他自己都不记得,并不能把握做事的规则,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够有强烈的影响力,因此也就不能把握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将信息吸收进去。我们的老师不管这些,只是照着自己的教案念出来而已,这跟实习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实习,还是其他一些体验,比如做大学生公益创业,或者说到淘宝网上去创业,都需要大家实实在在的行动。一旦你有了真实的行动,比如组织一个学校社团到校园外做社会公益行动的时候,你就会真正面临社区里的一些人。你想要拉一些企业赞助的时候,就需要跟企业打交道。就算打交道不多,最后也没拿多少钱,但是打过交道跟没打过交道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人要在一群人面前演讲,他上台说过话和没说过话是不一样的。面对这么多人,我的语调怎么控制?我发现有人快睡着了,怎样才能把大家弄醒?一旦你有过演讲的经验,就会知道如果像老师念书一样平和,大家都会睡着;但是如果你说话抑扬顿挫,下面听众的脑电波在不同的时候受到不同的刺激,就会保持清醒。在你实际做的过程当中,你会得到经验。现在有些活动非常鼓励大家来参与,包括大学生实习联盟,鼓励大家去实习;还有大学生公益创业,就是参与和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你可以制订你的计划,可以申请我们的资助,也可以参加联想公益创意大赛,或者参加百度创意大赛……有很多这样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你就能够跟社会上的很多人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你就会了解到这个单位是什么样,那个单位是什么样。还有一类是大学生实际行动。我们最近跟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合作的创想2015活动,组织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参与的实际工作。今天我们的大学生,在吃苦耐劳方面跟前代大学生有所不同,但是在想象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把思路表现为一个图形的水平上面,其实是相当不错的。我们组织了一个设计团队,当然不是只有学设计的同学才能做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本来不是学设计的同学也都参与进来了。有的同学擅长把一些元素提炼出来以表现某一个概念;但是另外一些同学善于把这个表现为具体的方案。大家听说过蒋友柏吧?蒋友柏是蒋介石的重孙,他学的是金融,开的是投资设计公司。他这个设计公司由他自己去做概念,然后找学设计、学画图的同学按照他的概念设计出来。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其实年轻一代,包括80后的一些中产阶级,在社会的产品和服务中真正让他们得到满足的东西的供给量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出国到外面看看。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山寨货”,就表示对本土的设计理念不满意,然后拷贝境外的设计样式,再以便宜的价格来让我们接受。这就是说,我们今天面对的时代,将是改变内心发展趋向和塑造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推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我自己的公司会推动这些活动。另外像飞亚达公司,大概每两三年都会在大学生中收集创意性设计。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也有很多的大学生去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虽然成功率不是很高,但如果可以参与一些实际的创业活动,来感受一下如何面对真实的消费者,如何去寻找真实的合作伙伴,需要解决一些什么样的问题,那么即使最终不是很成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收获一些东西。回味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体悟到一些真实的社会经验,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除了这些直接的社会行动以外,我们也鼓励大家进行间接的社会行动。有些同学想去考公务员,但不明白公务员是做什么的,因为你没做公务员之前,只算是门外汉。但是至少你可以做一件事情,也是我们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去做的事情。只要你心里想去做一件事情,就提前做一个社会访问。比如你想考公务员,就先通过各种关系去访问15个公务员,了解公务员是干什么的,他们对这份工作有什么感受,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感悟。然后结合这些信息想一想,如果你是公务员的话,你觉得这些感受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你将来想做咨询顾问,你可以访问15个咨询顾问,通过跟他们交流去了解咨询顾问都是干什么的,干活的方式是怎么样的,这份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你要做一个概率测算。如果你将来想成为一名“四大”的员工,你就要访问几个“四大”的人,了解他们怎么干的。在北京有一个说法,北京的出租司机知道哪些公司的人几点钟上下班,会过来坐车。夜里12点或凌晨时候下班的是咨询公司的;凌晨2点钟才下班的是广告公司的;如果是4点钟下班的,他们就知道这个人是“四大”的;如果一个白领从来都不下班,他们就知道这个人是投资公司的。你按这个说法想一想各个工作的工作强度,就大概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去哪一个公司工作,这个工作是不是你受得了的。所以你也要通过间接的访问来获取信息。一般来说,社会访问是很有效的方式。http://weibo.com/cgwzj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趁年轻,折腾吧
趁年轻,折腾吧-2
趁年轻,折腾吧-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趁年轻折腾吧
趁年轻折腾吧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