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人生课

萧伯纳说得很对:“让人愁苦的秘诀就是,在空闲时间来想想自己到底快不快乐。”所以不必去想它,在手掌心里吐口唾沫,让自己忙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让自己一直忙着,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种药,也是最好的一种。不要因小事而垂头丧气我们通常都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可是,却会被那些小事情搞得垂头丧气。芝加哥的约瑟夫.萨伯斯法官在仲裁过4万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后说道:“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满,最基本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而纽约州的地方检察官弗兰克.霍根也说:“我们处理的刑事案件里,有一半以上都起因于一些很小的事情:在酒吧里逞英雄,为一些小事情争争吵吵,讲话侮辱别人,措辞不当,行为粗鲁——就是这些小事情,结果引起伤害和谋杀。”罗斯福夫人刚结婚的时候,她忧虑了好多天,因为她的新厨子做饭做得很差。“可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罗斯福夫人说:“我就会耸耸肩膀把这事给忘了。”这才是一个成年人的做法。就连凯瑟琳女皇——这个最专制的女皇,在厨子把饭做得不好的时候,通常也只是付之一笑。一条法律上的名言:“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个人也不该为这些小事忧虑,如果他希望求得心理上的平静的话。大多数时间里,要想克服一些小事情所引起的困扰,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可以了——让你有一个新的、能使你开心一点的看法。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这句话曾经帮安德烈.摩瑞斯捱过很多痛苦的经历。他说:“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很快该忘的小事情弄得非常心烦……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我们浪费了很多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去为一些一年之内就会被所有人忘记的小事发愁。不要这样,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只用于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想一些伟大的思想,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顾及那些小事。”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抛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为小事烦恼。”平均率可以战胜忧虑我小时候心里总是充满了忧虑。暴风雨来的时候,我担心被闪电打死;日子困难的时候,我担心东西不够吃;另外,我还怕死后会进地狱。我怕一个比我大的名叫山姆.怀特的男孩会像他曾经威胁过的那样,割下我的两只大耳朵;我怕将来没一个女孩子肯嫁给我;我还为结婚之后我该对我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日子一年年过去了,我渐渐发现,我所担心的事情中,有99%的根本就不会发生。我童年和少年时所忧虑的事似乎很可笑,可是我们很多成年人的忧虑,也几乎一样的荒谬。如果我们根据平均法则考虑一下我们的忧虑究竟值不值得,并真正做到好长时间内不再忧虑,我想你和我的忧虑中有99%可以消除。“根据平均概率,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这句话就摧毁了我99%的忧虑,使我过去20年来的生活都过得令人有点意想不到的美好和平静。美国海军也常用概率统计的数字来鼓励士兵的士气。一个以前当海军的人告诉我,当他和伙伴们被派到一艘油船上服役的时候,都吓坏了。这艘油轮运的都是高辛烷汽油,他们都相信,要是这条油轮被鱼雷击中,就会爆炸,并把每个人送上西天。可是美国海军有他们的办法。海军总部了一些十分精确的统计数字,指出被鱼雷击中的100艘油轮里,有60艘并没有沉到海里去,而真正沉下去的40艘里,只有5艘是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沉没的。那就是说,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跳下船。也就是说,死在船上的概率非常之小。知道了这些概率数字之后,这些战士的忧虑就一扫而光。在忧虑摧毁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下面是第三条规则:让我们看看以前的纪录,并算出一个平均概率,然后问问自己,我现在担心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适应不可避免的事实几年前,我碰到一个在纽约市中心办公大楼里开货梯的人,我注意到他的左手齐腕被砍断了。我问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他说:“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引线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件事情来。”令人惊讶的是,在不得不如此的情况下,我们差不多都能很快接受任何一种情形,如使自己适应,或者干脆整个忘了它。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家15世纪的老教堂,它的废墟上留有一行字: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你我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那样。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或者我们可以用忧虑来毁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最后可能弄得精神崩溃。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一个忠告: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情况,接受所发生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很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我们对周遭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觉。必要的时候,我们都能忍受得住灾难和悲剧,甚至战胜它们。我们也许以为自己办不到,但我们内在的力量却坚强得惊人,只要肯加以利用,就能帮助我们克服一切。要是我们遇到一些不可能改变的事实时就因此而退缩,或是加以反抗,为它难过,我们也不可能改变这些事实,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有一次我拒绝接受我所碰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我做了一件傻事,想去反抗它,结果使我失眠好几夜,并且痛苦不堪。我让自己想起所有不愿意想的事情,经过了一年的自我虐待,我终于接受了自己早就知道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但这并是说,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时候,都应该低声下气,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不论哪一种情况,只要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奋斗。可是当普通常识告诉我们,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为了保持我们的理智,让我们不要“左顾右盼,无事自忧”。我曾经访问过好几位在美国很有名的生意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大多数都能接受那些无法避免的事实,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他们不这样的话,就会被重负压垮。“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爱尔西.麦可密克在《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的生活。”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能利用这些情感和精力去创造新的生活。你只能在这两者中间选择其一,你可以面对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风雨,弯下自己的身子,你也可以因抗拒它们而被摧折。“对必然之事,且轻快地加以承受。”这几句话是在耶稣基督出生前399年说的。在这个充满忧虑的世界,今天的人比以往更需要这句话。在忧虑摧毁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第四条规则是: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让忧虑“到此为止”华尔街股票市场上有一个止损的方法。即在市场上所买的每一宗股票,都可以设定一个到此为止、不能再赔的最低标准。比方说,买的是每股50元的股票,可以规定不能再赔的最低标准是45元钱。这也就是说,万一股票跌价,跌到比买进价低5元的时候,就立刻卖出去,这样就可以把损失只限定在5元钱。同样的道理用在生活上,在每一种让人烦恼和不快的事情上,加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制,结果往往会出乎意料之外。我真希望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就学会了这种“到此为止”的限制方法,把它用在我的缺乏耐心、我的脾气、我的欲望、我的悔恨和所有精神与情感的压力上。为什么以前没有想到要抓住每一个可能摧毁自己思想平静的情况呢?为什么不会对自己说:“这件事情只值得担这么一点点心——没必要去操更多的心……”换个方式来说,如果我们仅仅需要以生活的一部分来付出代价,如果付出得太多了的话,我们就是傻子。这也正是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悲哀:他们知道如何创作出快乐的歌词和曲谱,可是却完全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他们写过很多令世人喜爱的轻歌剧,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彼此之间格格不入,视为仇敌。但是,伟大的林肯却做到了这一点。有一次,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几位朋友攻击他们的敌人,林肯却说:“你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要多,也许我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向来以为这样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时间把他的半辈子都花在争吵上,要是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就再也不会记他的仇。”获得心理平静的最大秘密之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定出一种个人的标准来——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起来,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的标准,我们的忧虑有50%就可以立刻消除。所以,要在忧虑摧毁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任何时候,我们想拿出钱来买的东西和生活比较起来不划算的话,让我们先停下来,问问自己下面的三个问题:1.我现在正在担心的问题,到底和我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2.在这件令我忧虑的事情上,我应该在什么地方设定一个“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个忘掉?3.我到底应该付这支“哨子”多少钱?我是否已经付出了超过它价值的钱呢?不要为打翻牛奶而哭泣桑德斯先生告诉我,他生理卫生课的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教给他最有价值的一课: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可是那时候我已经常开始为很多事情发愁。我常常为我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我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咬着我的指甲,怕我没办法考及格;我老是在想我做过的那些事情,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我老是在想我说过的那些话,希望我当时把那些话说得更好。有一天早上,我们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我们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那跟他所教的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然后,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掌把那瓶牛奶打碎在水槽里——一面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然后他叫我们所有的人都到水槽边去,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碎的牛奶。“好好地看一看,”他告诉我们:“因为我要你们这一辈子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这句话很普通,也可以算是很陈旧的老生常谈。可是像这样的老生常谈,却包含了多少年来所积聚的智慧,这是人类经验的结晶,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如果你能读尽各个时代伟大学者所写的有关忧虑的书本,你也不会看到比“船到桥头自然直”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基本、更有用的“老生常谈”了。只要我们能应用这两句老话,不轻视它们,我们就根本用不着这本书了。然而,如果不加以应用,知识就不是力量。当我读历史和传记并观察一般人如何度过艰苦的环境时,我一直既觉得吃惊,又羡慕那些能够把他们的忧虑和不幸忘掉并继续过快乐生活的人。所以,为什么要浪费眼泪呢?当然,犯了过错和疏忽都是我们的不对,可是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就连拿破仑在他所有重要的战役中也输过三分之一。也许我们的平均记录并不会坏过拿破仑,谁知道呢?何况,即使动用国王所有的人马,也不能再把过去挽回。所以让我们记住这一条规则: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正文 《人性的优点》(2)常保充沛的活力保持每日多清醒一小时在这本谈论如何防止忧虑的书里,我们为什么要谈起防止疲劳的问题呢?很简单,因为疲劳容易使人产生忧虑。任何一个在医学院学习的学生都会告诉你,疲劳会降低身体对一般感冒和疾病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疗家也会告诉你,疲劳同样会降低你对忧虑和恐惧等感觉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劳也就可以防治忧虑。要防止疲劳和忧虑,规则第一条就是: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翰.洛克菲勒曾创造了两项惊人的纪录: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他活到98岁。他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家里的人都很长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个小时午觉。在睡午觉的时候,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为什么要疲倦》一书中,丹尼尔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五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棒球名将康尼.麦克告诉我,每次出赛之前如果他不睡一个午觉的话,到第五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觉的话,哪怕只睡五分钟,也能够赛完全场,一点也不感到疲劳。我曾问过埃莉诺.罗斯福夫人,当她在白宫当第一夫人的12年里,如何应付那么紧凑的节目。她对我说,每次接见一大批人或者是发表一次演说之前,她通常都坐在一张椅子或是沙发上,闭起眼睛休息二十分钟。让我再重复一遍,在你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这样你每天清醒的时间,就可以多增加一小时。你为什么会产生疲劳有一个很令人吃惊而且非常重要的事实:单单用脑不会使你疲倦。这句话听起来非常荒谬,可是几年之前,科学家曾试图了解,人类的脑子能够长久地工作而不致使“工作能量减低”,也就是科学上对疲劳的定义。令这些科学家们非常吃惊的是,他们发现通过活动中的脑细胞的血液,毫无疲劳的迹象;但如果你由一个正在做工的人的血管里抽出血液,就会发现血液里充满了“疲劳毒素”和各种杂物。那什么心理因素影响到坐着不动的工作者,而使他们疲劳呢?是快乐?是满足吗?不是的,绝不是这样!而是烦闷、懊恨,一种不受欢迎的感觉,一种无用的感觉,过于匆忙、焦急、忧虑——这些都是使那些坐着工作的人感到筋疲力尽的心理因素,使他容易感冒,减少他的工作成绩,而且会让他回家的时候带着神经性的头痛。不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劳,是因为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身体紧张。为什么我们在劳心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些不必要的紧张呢?丹尼尔.乔斯林说:“我发现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所以我们一集中精神就皱起了眉头,耸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来“用力”。事实上这对我们的思考,根本没有丝毫帮助。碰到这种精神上的疲劳,应该怎么办呢?要放松!放松!再放松!要学会在工作时放轻松一点。你怎样才能放松呢?是该先从思想开始,或是该从你的神经开始呢?二者都不是。你应该先放松你的肌肉。下面是帮你学会怎样放松的五项建议:1.请看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好书。如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所写的《消除神经紧张》和丹尼尔.乔斯林《为什么要疲倦》。2.随时放松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像一只旧袜子。我工作的时候,常在书桌上放一只红褐色的旧袜子,提醒我应该放松到什么程度。如果你找不到一只旧袜子的话,一只猫也可以。你有没有抱过在太阳底下睡觉的猫呢?当你抱起它来的时候,如果你想要放松,应该多去瞧瞧猫。它的头就像打湿了的报纸一样垮下去。3.工作时采取舒服的姿势。要记住,身体的紧张会产生肩膀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劳。4.每天自我检讨五次,问问自己有没有使工作变得比实际上更重了?有没有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无关系的肌肉?这些都有助于你养成放松的好习惯。5.每天晚上再检讨一次,问问你自己:“我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觉疲倦,这不是我过分劳心的缘故,而是因为我做事的方法不对。”“我算算自己的成绩,”丹尼尔.乔斯林说:“不是看我在一天完了之后有多疲倦,而是看我有多不疲倦。”他还说:“当一天过完而我感到特别疲倦时,或者是我感觉我的精神特别贫乏的时候,我会毫无疑问地知道,这一天不论在工作的质和量上都做得不够。如果每一位生意人都能学会这一点,因为神经紧张而引起疾病致死的比率,就会马上降低了,而且在我们的精神疗养院里,也不会再有那些因为疲劳和忧虑导致精神崩溃的人了。”说出你的忧虑1930年,约瑟夫.普拉特博士注意到,很多到波士顿医院来求诊的女病人,生理上根本没有毛病,可是她们却认为自己有一些病的症状。有一个女人的两只手,因为“关节炎”而完全无法使用,另外一个则因为“胃癌”的症状而痛苦不堪。其他有背痛的、头痛的,常年感到疲倦或疼痛。她们真的能够感觉到这些痛苦,可是经过最彻底的医学检查之后,却发现这些女人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疾病,很多名医生都会说,这完全是出之于心理因素——病在她的脑子里。可是普拉特博士却了解,单单叫那些病人“回家去把这件事忘掉”不会有一点用处。他知道这些女人大多数都不希望生病,要是她们的痛苦那么容易忘记,她们自己早就这样做了。于是他开办了一个名称叫做“应用心理学”的班。这个班的医学顾问罗斯.希尔费丁医生认为,减轻忧虑最好的药就是“跟你信任的人谈论你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净化作用。”她说:“病人到这里来的时候,可以尽量地谈她们的问题,一直到她们把这些问题完全赶出她们的脑子。一个人闷头忧虑,不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就会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我们都应该让别人来分担我们的难题,我们也得分担别人的忧虑。我们必须感觉到世界上还有人愿意听我们的话,也能够了解我们。”所以,下一次我们再碰到什么情感上的难题时,不妨去找个人谈一谈。当然我并不是说,随便到那里抓一个人,就把我们心里所有的苦水和牢骚说给他听。我们要找一个能够值得信任的人,跟他约好一个时间,也许找一位亲戚,一位医生,一位律师,一位教士,或是一个神父,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希望得到你的忠告。我有一个问题,我希望你能听我谈一谈,也许可以给我一点忠告。旁观者清,你也许可以看到我自己所看不见的角度。可是即使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你坐在那里听我谈谈这件事情,也等于帮了我很大的忙了。”“把心事说出来”,这是波士顿医院所安排的课程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下面是我们在那个课程里所得到的一些概念。其实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做到这些事。1.准备一本“供给灵感”的剪贴簿——你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令人鼓舞的诗篇,或是名人格言。往后,如果你感到精神颓丧,也许在本子里就可以找到治疗方法。在波士顿医院的很多病人都把这种剪贴簿保存了好多年,她们说这等于是替你在精神上“打了一针”。2.不要为别人的缺点太操心。不错,你的丈夫有很多的错误,但如果他是个圣人的话,恐怕他根本就不会娶你了,对不对?3.要对你的邻居有兴趣——对那些和你在同一条街上共同生活的人,有一种很友善也很健康的兴趣。4.今晚上床之前,先安排好明天工作的日程。5.避免紧张和疲劳的唯一途径就是放松——再没有比紧张和疲劳更容易使你苍老的事了,也不会再有别的事物对你的外表更有害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一:清除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与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东西。芝加哥与西北铁路公司的总裁罗兰德.威廉姆斯说:“一个桌上堆满很多种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开来,留下手边待处理的一些,就会发现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实在。我称之为家务料理,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光是看见桌上堆满了还没有回的信、报告和备忘录等等,就足以让人产生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更坏的事情是,经常让你想到“有一百万件事情要做,可自己就是没有时间去做它们”,这样不但会使你忧虑得感到紧张和疲倦,也会使你忧虑得患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以前担任过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查尔斯.伊文斯.休斯说:“人不会死于工作过度,而会死于浪费和忧虑。”不错,死于浪费精力——而他们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似乎永远做不完。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二: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遍及全美的都市公司的创始人亨利.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思想的能力;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行事的能力。查尔斯.卢克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12年之内,变成了派索登特公司的董事长,每年有10万美元的年薪,另外还能赚10万美元。他说这都是归功于他具有亨利.杜哈提所说的几乎不可能找到的那两种能力。查尔斯.卢克曼说:“就我记忆所及,我每天早上都在5点钟起床,因为那时候我的思想要比其他时间更清楚——那时候我可以考虑周到,计划一天的工作。计划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三: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已故的H.P.豪威尔告诉我,当他在美国钢铁公司任董事的时候,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会议里讨论很多很多的问题,达成的决议却很少。其结果是,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的报表回家去看。最后,豪威尔先生说服了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做出结论,不耽搁、不拖延。豪威尔先生告诉我,结果非常惊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陈年旧账都清理了,日历上干干净净的,董事也不必再带着一大堆报表回家,大家也不会再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忧虑。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不仅适用于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会,也适用于你和我。良好的工作习惯之四:学会如何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很多生意人替自己挖下了个坟墓,因为他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躬亲。其结果是,很多枝枝节节的小事使他非常混乱,使他总觉得很匆促、忧虑、焦急和紧张。要学会分层负责很不容易。我以前就觉得这个很难,非常的困难。我由经验也知道,如果找来负责的人不对,将会产生很大的灾难。可是分层负责虽然很困难,一个做上级主管的,如果想要避免忧虑、紧张和疲劳,却非要这样做不可。消除烦闷心理产生疲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烦闷。众所周知,一个人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比肉体劳动更容易觉得疲劳。相反,当我们在做一些很有兴趣也很令人兴奋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如果你是一个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而是由于你的工作量不足。比方说,记不记得上礼拜那天,你不断地被别人打扰,一封信也没回,跟人家约好的事情也没有做,这里那里都是问题,那一天所有的事情都不对劲,一件事情也没有做成,可是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已经筋疲力尽而且头痛欲裂。我们的疲劳通常不是由于工作,而是由于忧虑、紧张和不快。如果你“假装”对你工作有兴趣,一点点假装就会使你的兴趣成真,也可以减少你的疲劳、紧张和忧虑。每天早上给你自己打打气,是不是一件很傻、很肤浅、很孩子气的事呢?不是的,正好相反,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这点非常重要。每个小时都跟你自己说一遍,你就可以指引自己去想很多勇敢而快乐的思想,也可以由此得到力量和平静。跟自己谈很多值得感谢的事情,你就可以在脑子里充满向上的思想。只要你的想法正确,就能使任何工作不那么讨厌。你的老板希望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他才能赚更多的钱,且不管老板要什么,你要想想,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的话,能够对你有什么好处,常常提醒你自己,这样做可以使你从生活中得到双倍的快乐,因为你每天清醒的时间里,有一半以上要花在你的工作上。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乐,在别的地方也就不可能找到快乐。要不停地提醒你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能使你不再忧虑,而最后可能会替你带来升迁和加薪。即使事情没有这样好的结果,至少也可以把你的疲劳减低到最低程度,让你能够享受你的闲暇时间。不再为失眠而忧虑我们的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用于睡眠,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睡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知道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休息状态。可是我们不知道每一个人需要几个小时的睡眠,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是否非得睡觉不可。为失眠症而忧虑对你伤害的程度,远超过失眠症本身。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的纳撒尼尔.克莱特曼博士,曾对睡眠问题做过很多的研究,他是全世界有关睡眠问题的专家。他说过,从来没有听说哪一个人是因失眠症而死的。实际上,可能有人为失眠而忧虑以致体力减低受到细菌的侵袭,可是这种损害是由忧虑所造成,而不是由于失眠症。你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学着放松你自己。大卫.哈罗德.芬克博士写过一本《消除神经紧张》,其中提出了一种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你自己的身体交谈。芬克博士认为,语言是一切催眠法的关键,如果你一直没有办法入睡,那是因为你自己“说”得使你自己得了失眠症。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要你从这种失眠状态里面解脱出来——做法是对你身上的肌肉说:“放松、放松——放松所有的紧张。”我们已经知道,当肌肉紧张的时候,你的思想和神经就不可能放松——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入睡的话,必须先从放松肌肉开始。另外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最好办法,就是使你自己的体力劳动到疲倦的程度。你可以去种花、游泳、打网球、打高尔夫球、滑雪,或者只是做很多体力劳动的工作。从来没有一个人会用不睡觉杀。不论他有多强的意志力,大自然都会强迫一个人入睡。大自然会让我们可以长久不吃东西、不喝水,却不会让我们长久不睡觉。所以,要想不为失眠症而忧虑,请记住,下面五条规则:1.如果你睡不着,就起来工作或看书,直到你想睡为止;2.从来没有人因为缺乏睡眠而死;3.试着祈祷;4.保持全身放松;5.加强运动。正文 《美好的人生》(1)改变他人想法的十二个妙方勿逞口舌之能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宴会,席间,坐在我身旁的来宾引用莎士比亚的一段话,讲了一个非常幽默有趣的故事。但那人却一口咬定那段话是引述自圣经,当时我一听到他这么说,立即有股表现自己重要性与优越感的冲动,并当场提出异议。“什么?那是莎士比亚说的?那怎么可能?太荒谬了!那段话明明是《圣经》里节录出来的,我再清楚不过了。”那位说故事的先生情绪很激动对我进行了反驳。我的左边坐着法兰克.贾蒙先生。他是我的一个老朋友,对莎翁的著作颇有研究,所以我也就决定由贾蒙先生来裁定孰是孰非。结果贾蒙先生却在桌下偷偷踢我一脚,然后说道:“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说的没错,那是《圣经》里的话。”当晚回家途中,我问贾蒙先生:“法兰克,你怎么也会弄错,那句话明明是莎士比亚说的啊!”“当然是!”他毫不考虑地应道:“是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句子。问题是咱们受邀作客,又何必要证明那个引证错误,叫他难堪呢?就算你指正他,他是否就会因而对你产生好感呢?他又没征求你的意见,你何必硬要浇人冷水?不管是什么场合,你都该切记一件事:要避开过度尖锐的冲突。”“永远避免跟人冲突。”当初说这话的贾蒙先生,如今早已作古,但这个教训,我却是至今仍深记心底。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个好辩好争的人,小时候跟哥哥争,进了大学之后,我还特别选读逻辑辩论学,并经常参加辩论比赛,后来还曾在纽约开过这门课程,招收学生讲授辩学,然而到头来我所得到的唯一结论却是:不论何种辩论,上上之策还是设法避开它,视之为毒蛇猛兽,能避多远,就避多远。不管何种辩论,十之八九结果都是没有结果,徒然使正反双方更坚持自己的看法。你绝不可能从辩论中得到真正的胜利,不论辩赢、辩输,到头来你都会失去某些其他东西?此话怎讲呢?如果你以压倒性的辩才,将对方驳斥得一无是处,你固然是洋洋自得,逞一时之快,但对方呢?你使他处于劣势,使他的自尊受创,他仍对你充满敌意。泛美人寿保险公司对其业务员,有着一项恒久不变的训练方针,那就是:“永不与客户争辩”。富兰克林曾说:“据理力争,偶然或许能让你得到一些胜利的快慰,但那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佛家常说:“化解仇恨的唯一力量,绝非仇恨本身,而是爱。”而误会的化解,也绝非争辩所能做到,必得经由谅解、安慰和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有可能化暴戾为祥和。当你遇到恶人挡道时,最聪明的方法,就是避开他,别跟他为争路而起冲突,如果被他咬伤了,就算你最后杀了他,你的伤口仍将存在。所以,要想改变他人的想法,千万记住:避开一切不必要的争论。说服他人的良方如果你能达到行事处世中55%的正确度,你就可跨进华尔街,当一个日进斗金、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如果连55%都做不到,那你又有何颜面数落他人之不是呢?不论是借着表情、动作或是言词,你都能很轻易地表现出你对别人做法的不同意见,问题是这样做是否就真能使别人认同你的看法呢?绝不可能!因为你这样做是对他的智慧、判断与自尊的迎面一击,毫无回旋的余地,这样只会徒然引起他反击的冲动,并不能使之改变看法。就算你搬出天下至圣先贤所订之金科玉律也无济于事。一旦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一切道理都将被拒于门外。不论你要告诉别人任何事实,千万别一口就说:“我可以跟你保证……”这种口气是很不好,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说:“我懂得比你多,我告诉你的全是实话,听我的准没错。”这种态度,无异是在向对方提出挑战,引发他持反对意见的冲动,恨不能没等你开口,就先设法措辞将你驳倒。所以,如果你真要证实某事,千万别让人事前察觉到,而是以技巧地、含蓄地在他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要想教人,先得做到不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教他。对方不懂的事,你也得设法让对方觉得他只是忘了,并非完全不懂。查斯非德公爵在他的家书中,曾训诲儿子说:“尽可能使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但千万别让对方察觉到这一事实。”如果某人提出一套你认为并不正确的论点,就算你很确定其所言不实,但最好还是别一语道破,而是改换一种口气说:“抱歉!我的看法却与你不尽相同。当然!我也可能犯错,事实上我经常会犯错,不过如果我真错的话,我很乐于接受你的指正,咱们不妨一起针对此事讨论看看?”上述这种委婉的说法,保证会带给你想不到的反应。天底下,绝不会有人因你说“我可能是错的,但咱们不妨讨论看看”而对你起反感。相反,如果你一知道对方犯错,就毫不留情地一语道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世上真正明理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免不了会有些偏见,先入为主的观念都很强,而且善于妒忌、怀疑、畏惧,并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不论是对他们的信仰、观念、好恶甚至发型,都倾向于固执己见,不容否认。所以,如果你真想指出他人的错误,我建议你把詹姆斯.哈维.罗宾逊的文章先多看几遍再说:“我们经常会在毫无抵抗力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观念、想法。但是一旦我们的错误被揭发,我们立即就会武装起自己,一味地坚持原有的想法。这种反应,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保护自己,而是由于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明显的威胁,才会盲目地反抗。”人生在世,最重视的莫过于属于自己的事物,不论是你的小狗、汽车、房子、父亲,其所有权都是绝对的,不容外界侵犯的。就连自己平常习惯信以为真的一些理念,都不容外来否定。否则,哪怕只是稍稍受到怀疑,你都会不顾一切地寻找各种借口,来保护这个陪伴自己很久的信念,进而产生无谓的争辩。当然,这些观点也不是我卡耐基所创,早在十九个世纪前,耶稣就曾昭示世人,“要同意你对手的意见”。换句话说,就是千万别去跟你的客户、丈夫或任何敌人恶言相对,争论不休,更别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使他恼羞成怒,凡事都切记要运用点手腕,化冲突为祥和。勇于认错平常无事的时候,我常带着我那头波士顿厨犬赖瑞克,一块儿到公园里散步,人少的时候,就索性放开套在它身上的绳索、口罩,任它在野地里奔跑、玩耍。不料有一回碰上了一名警员,一见我放狗自由乱窜,立即厉声责备我说:“你怎么可以放它乱跑乱窜?难道你不知这样做是违法的吗?”“我知道,”我嗫嚅地说道:“应该不至于伤人才对!”“你想它不会伤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万一要是有小孩或松鼠被它咬伤了,你可怎么办?第一次逮到,姑且原谅你,下次再让我发现,就只好请你到法院去解决了!”从此以后,我真的没有违背规定,但却苦了赖瑞克,因为它对口罩、项圈实在是非常厌恶,硬把它限制牢牢的,即使是带它出去玩,它也是免不了一肚子不快。最后,我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就决定投机一次,又放开了它,任它在一处小山丘上自由奔驰,然而事情却偏偏那么巧,那名骑警又出现了。我知道这一回我很难再有借口了,所以,没等他开口,我立刻迎上前笑着说道:“警官!又被你抓到了!这回我自知理亏,很抱歉,您就看着办吧!”听我这么一说,那位骑警的口气反倒软化了下来:“这地方游客少,地方又空旷,也难怪你会让它自由一下。”“是啊!一时兴起,就什么都给忘了。”我应道:“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触犯了法律。”警官挨近赖瑞克,笑着说道:“其实像它这么小的狗,应该是不至于伤人才对。”“是啊!但还是可能会伤到公园里的小松鼠。”我补充道,尝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事情。“不会那么严重的,”他委婉地说道:“这样好了!你把它带到山丘后头我看不到的那片草坪上去玩吧!反正不会有什么事,大家方便一下就是。”如今回想起此事,当时那位警官之所以会态度软化,正是因为他感受到被重视、被尊敬,当我毫不保留地在他面前坦承自己的过错时,他唯一的反应,当然是表现出他仁慈宽大的一面,这就是人性。各位想想,你是不是也跟警察有过争执呢?下次碰到这种情形,奉劝各位,与其愣在那儿听他训诫,或是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倒不如先降低姿势,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结局绝对要好出许多。天底下,任何一个傻瓜都能找出自己的错误,但却只有最聪明的人,才敢于认错。如果确信自己是对的,那就试着以最委婉的方式去说服他人。如果自己是错的,只要勇于认错,不但不会遭外界批评,反而还会得到原谅,甚至尊敬,一味地假辞辩驳、推诿,只会使事情变得更遭。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各位千万别因为不敢认错,不肯认错,而使自己受到众人的鄙视遗弃。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同意你的想法,千万别忘了:要坦率、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通情达理人在盛怒的时候,往往会为了宣泄心中的不平,而据理力争,驳倒对方,然而这种做法带给对方的感受又是如何?他们是否真的就此心服口服呢?威尔逊将军曾说:“如果你想诉诸武力,我必然也会握紧拳头,全力反抗,但是如果你能改以温和的态度说:咱们不妨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如果意见真的相左,再共同商量个对策。结果我们反倒发现,事实上我们在意见上相左的地方,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严重,只要有耐心、平静地共同去面对问题,事情多半都能够迎刃而解。”早在百年前,林肯也曾说过:“要想捕杀一只苍蝇,一加仑苦涩的胆汁,还不如一滴甜美的蜂蜜来得有效。”这的确是句充满睿智的至理名言,在希望得到别人赞同与支持之前,先让对方知道你和他是朋友、是同志,这是抓住人心最有效的力量,也是要求对方以理性接受自己意见的最好方法,其作用和捕杀苍蝇的那一滴蜂蜜是一样的。我小的时候,曾经读过一段有关“太阳与风”的故事。太阳与风交相争辩,坚持自己是最强的。它们看到一位老先生迎面走来。风得意地说:“我可以证明比你强了,你看到那位老先生,我能比你更快地将他的外衣脱下来。”说罢,它鼓足浑身气力,朝那位老先生身上猛吹,未料它吹得愈大,那位老先生愈是将外衣裹得紧紧地,说什么也不肯松手,最后风只好摇摇头,放弃了。这时,太阳从云端探出头来,对老人慈祥地微笑起来,不出片刻,那位老先生就擦擦额头的汗水,把外衣脱了下来。太阳随即转身对风说道:“看到没有,不论何时何地,仁慈、友善终究是要比愤怒和暴力强出许多。”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个用来教育小学生的小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你想改变他人的想法,那么千万要以温和友善的态度起步!苏格拉底的秘密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别一开始就提出双方意见相左的问题,而最好是从双方意见一致的问题开始讨论,倘能遵循这个原则,双方定能朝着相同的目标,尽可能地说服对方,让对方更能了解问题的本来面目。欧华斯.崔特教授在他的著作《人类行为之影响力》中,曾经提到过,一旦一个人说出“不”字,基于个人尊严之维护,稍后即使发现自己有错,也势必要力争到底,不肯轻易妥协。所以,在开会讨论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窍门,就是要引导对方说“好”或“是”,千万别让他有机会提出否定的答复。这就像是撞球一样,当一个已经在运动的球,如果你想改变它的行进方向,你势必得施以相当的力量,如果你希望它以完全相反的方向行进,所需施加的力量更是超乎寻常之大,方能奏效。这种论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也是绝对合理的。当一个人说“不”的时候,他的心理,甚至他的内分泌、肌肉组织,都会紧崩起来,以支持自己说出的这个字,呈现出绝对的拒绝状态。反之,当一个人说“是”的时候,他的生理上、心理上,却丝毫不致紧张,而会始终呈现出一种接纳的状态。所以,若能让对方说出更多肯定的话,就更容易将对方引导至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系统中。其实这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技巧,但往往因其太简单,反而会易于被人忽视。人们为了一味地满足自己的优越与虚荣,总是免不了要坚持己见,对他人的见解横加指责,如果真想透过沟通、讨论,获得某种建设性的结论,抱着虚荣心、优越感不放,是绝对不行的。要想一开始就让对方——不论是学生、顾客、子女、丈夫和太太——说“是”、“好”,只需付出少许耐心就可以办到。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深知其中的奥秘,他从不断然指出人家的错误。所谓“苏氏问答法”,正是以特定的技巧,来引导对方提出一连串肯定的答案,进而纠正对方原先坚持的错误论点。下次,在我们指责别人错误之前,不妨先想想这位苏格拉底老先生。所谓以柔克刚,正是这种引导方法的最佳诠释。所以,要想说服别人,一定要做到设法让对方首肯,回答一些不得不说“是”的问题。如何应对他人的抱怨大多数人都因为一心急于说服对方,改变对方的想法,一逮着机会,就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丝毫不留给对方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种毛病,推销员尤其容易犯,事实上真正想要让别人心悦诚服,最好的方法,还是要让对方得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娓娓细诉自己的想法时,即使你对他的论点颇不以为然,也应该抑制住自己心中的冲动,万万不能半途插嘴,打断对方的话。毕竟,此时此刻对方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你的想法如何,而是一心一意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最好的应对之道,当然是耐着性子,由衷地听他倾吐心中的一切。同样的方法,运用在商场上也一样能奏效。某公司公开宣称要标购一批布料,供作汽车内部装潢用,并指定参与竞标的布商,得派专员亲赴该公司就其产品提供说明,当时参与竞标的布商共有三家,鲁先生即是其中一家的业务代表,然而就在他必须出席产品说明会的当天,他却患了严重的喉炎,嗓音嘶哑,根本无法发声。在面对着该公司董事长、董事以及手下许多高级干部进行产品说明时,鲁先生发现自己的嗓音嘶哑难听,再说下去,徒然白费力气。最后实在无计可施,只好宣布放弃,并在黑板上写着:喉痛声哑,语不成声,未能说明,敬请见谅。以表示自己的歉意。出乎意料,该公司的董事长却突然起身说道:“好!那就由我来替你说吧!”说罢,他就真的把公司的样品按序排好,开始如数家珍地一一说明各类布匹的优缺点,并和与会的干部,就该公司所需布料质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鲁先生陪坐一旁,只能不时地点头、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一笔价值160万的生意,竟然就这么做成了,鲁先生简直不敢相信天下会有这等事。但是如果当时鲁先生没患喉炎,相信这笔生意很可能无法达成。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查尔.柯柏拉寄出自己的履历表,不出几天,就收到对方的通知,他去面试。他则在面试之前,特地到华尔街把那家公司的背景资料查了一下,然后在面试时说道:“我很荣幸能够接受贵公司的面试,贵公司以28年前一张办公桌、一名速记员的规模,能打出今天这个局面,的确叫人佩服。”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哈佛人生课
哈佛人生课-2
哈佛人生课-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哈佛人生课
哈佛人生课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