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3

如果仅仅依照上述信息去选择,那么很可能会选择一个魔王!  这个小测验所测验出的,往往是我们心灵与思维的狭隘性。  记得我第一次做这个测验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丙。但当答案摆在我面前时,我感到十分震惊。我的震惊并非来自这个小小测验的失败,而是它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警告:  由于所获得的信息不够充足,更由于我们有一种简单的思维定势,我们得出的很多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最可怕的是:得出了错误结论,我们往往还不知道,甚至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还固执己见,将错误坚持到底!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固执己见,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更为了获得最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保持心灵和思维的开放性!  开放是"空杯"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开放的心灵,就绝对不会有"空杯心态"。  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  "窗帘拉开,阳光进来。"  我们的心胸,有时就像被窗帘封闭住的房子,明媚的阳光都被关在外面。  但假如将窗帘拉开,阳光就会直接照进来了,带来自己光明与生机。  那么,我们的心灵和思维该如何开放呢?  对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的一句话:  "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性的树。"  而海尔的一则"小乌鸦,大启示"的故事,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这一点。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都认为乌鸦是不祥之鸟。每当听到乌鸦叫,就会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样的想法,也曾经是海尔巴基斯坦工厂项目负责人安广飞心中的想法。  在国内工作时,他就不喜欢乌鸦。可到了巴基斯坦,他却发现那里的情况大不一样。  在那里,总有大群大群的乌鸦在街道旁、树梢上悠闲自得地栖息着。而来来往往的人们并没有现出厌恶的表情,反而总是对它们抱以友好的微笑。  这让安广飞很是不解。在向当地人打听后,他才知道,在巴基斯坦,乌鸦不但被誉为"吉祥喜庆之鸟",而且还是巴基斯坦的国鸟。  这让安广飞很吃惊,他怎么也想不到,中国人心目中的不祥之鸟,到了这里却变成了受人喜爱的吉祥之鸟!  在仔细观察之后,他发现这些乌鸦有好几种颜色,有黑的,有灰的,还有颈间杂白的,比他过去脑海中乌鸦的形象要生动活泼可爱得多,慢慢地,他甚至也开始喜欢起这些的小生灵来。  看着这些乌鸦,他心中忽然有很多感想。自己过去认为的不祥之鸟,在此地却变成了吉祥之鸟。这就说明在自己的心里,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有失偏颇和客观的。  由此他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并开始反省:  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已经习惯了某一种思维或某一种认知?  自己是否盲目地活在过去的经验中,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呢?  自己在国内时对工作、对产品的认识,到了国外,是否仍是适合的呢?  ……  有了这些想法,他立刻意识到,应该放下过去的经验、把自己的心倒空,结合当地的市场去开展自己的工作。  他还进一步联想到,既然对一只小小的乌鸦,在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喜好,那么对于产品,不同地区的人更应该有着不同的需求。于是,他开始对当地消费者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调研,并迅速做出了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由于巴基斯坦家庭人口普遍比较多,所以要贮存的食品也很多。于是安广飞和同事们专门设计了一款大容积的冰箱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由于当地的电压不稳,波动很大,而且经常停电,于是安广飞和同事开发了有停电补偿功能的空调,和宽电压带的冰箱、空调、洗衣机;  巴基斯坦的居民喜欢穿着传统的长袍,安广飞和同事又开发出了一次能洗15件大袍子的洗衣机……  安广飞又想到,在国内,海尔很重视文化氛围,集团内部的《海尔报》,以其自己独有的特色在打造海尔文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在以前,安广飞肯定就把过去的模子照搬到巴基斯坦来了,可自从有了小乌鸦的启示后,他知道,即使好东西也不能全盘照搬。于是,他结合实际情况,办起了有当地特色的《海尔报》,以更好地弘扬海尔文化。  安广飞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和同事在当地为海尔打拼出了一片天地。而他的成就,也得到了海尔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安广飞的成绩,可以说和小乌鸦带来的启示密不可分。  其实,在职场中,我们很多人心中因为有一只已经定型的"小乌鸦",因此对固守过去的有限经验,限制了对新的可能性的认知和挖掘。  要保证心灵和思维的开放性,主要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不要先预设立场,认定事情"必定"如何。  第二,探问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第三,探问是否有完全相反的可能性?  放下:大解脱才有大超越  有了心灵的开放,"空杯"就有了基础。  但是,光有开放还不够。  还需要往前走,也就是放下。  所谓放下,就是和那些束缚和阻碍自己发展、使自己步履沉重的包袱告别,包括金钱、地位、面子、贪爱以及仇恨等等。  放弃往往是艰难而痛苦,它意味着我们要宽容、不再计较,要向曾经习惯、熟悉甚至依赖的东西告别。但对一个强健的心灵而言,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顾准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品格的知识分子。在文革中,他受尽了折磨。但即使在逆境中,他始终保持着宽广的胸怀。  1965年9月,顾准被两次戴上"右派"帽子,妻子被迫与他提出离婚,子女与他划清界限,不仅众叛亲离,还经常遭受毒打。  最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中,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兼老上司林里夫,竟用荒诞牵强的推理"揭发"自己,指责他在30年代就是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内奸",弄得他有口难辩,受尽冤屈。  1972年,洗刷了"内奸"罪名的顾准回到了北京,发现林里夫处境也很凄苦,于是不计较前嫌,对他照顾有加。  当时一些朋友对他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他这样做好比是东郭先生。  但顾准却说:林里夫的这种做法,完全是由于那个时代造成的,则其实也毁掉了他的一生,应当同情他才是,怎么可以苛责呢?  由于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和别人对自己的不公平,顾准不仅获得了心灵的自在,也让林里夫深受感动。  1974年,顾准病倒了。林里夫每天都赶到顾准的宿舍,为他煮饭做菜,照料他的生活。顾准住院后,虽然单位安排了人专门照顾他,但林里夫仍然每天三次去医院看望和照料顾准。  顾准去世前,还特意在遗嘱中写明:向林里夫赠款500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款额。  这样宽容、以德报怨的做法实在难得。  曾经,一位女同事和他讨论说,自己对他推崇的"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的理念很不认同,她说:  "别人要是打了你的左脸,你再将右脸递上去,完全是一种奴隶哲学。我的观点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顾准回答说:  "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强烈的报复之心,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才总是斗争不已。如果大家都有宽容仁爱之心,这个世界会好得多。"顾准的故事,使我们想起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  为了追求民族的平等,为黑人争取应有的权力,曼德拉被囚禁长达27年。在出狱的当天,他说了这么一句名言: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留在身后",就是放下。  人的一生遭遇不幸和痛苦是难免的。但很多人在事过境迁后,还将悲痛与怨恨重重地放在心中,以致不可自拔。但这样的结果,就会像曼德拉所说的那样,将自己的心变为一所监狱,自己将自己囚禁在其中!  佛教中经常讲:"看破、放下。"僧人的鞋子上面,左边有三个洞,右边也有三个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但是很多人在欲望和仇恨面前却很难看得破,结果导致了生命的扭曲和荒废。  看破是基础。看破了,自然就容易放下了。  与此同时,看破了就一定要能放下。否则,就不是真的看破。  台湾著名的证严法师有句名言:  "前脚走,后脚放。"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生苦短,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假如拖泥带水,不愿意倒空自己,放下过去,我们就不可能创造人生最美好的价值。  重生:放下是为了得到更大辉煌  我们强调要有"空杯心态",但并不是为空杯而空杯,恰恰相反,倒空自己,为的是创造生命的更大辉煌。  修禅的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从"真空无相"到"真空妙有"。  要"妙有",前提是必须"无相";但"无相",是为了得到"妙有"。  也就是"倒空"自己之后,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生命重生,焕发更夺目的光芒。  《小花》是80年代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这部电影捧红了一批演员,唐国强就是其中一位。  不久后,他又成功塑造了电影《孔雀公主》里的一个形象。两次角色塑造的成功,让唐国强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外形俊朗、气质不俗,很多观众都把他称之为"奶油小生",而且把他誉为文革后电影界的第一个偶像派演员。  一开始,唐国强也觉得没什么不好。可时间一长,总被人叫做"奶油小生",他开始有了危机感。  他说:  "其实这不是什么好名称啊,那另外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行了,现在老了,还能装嫩么?该下台了!'"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他的形象给他塑造角色带来了很大的局限。如果不能够突破的话,就意味着他永远只能演"奶油小生"类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随着年龄和岁月的流逝,也终将离他而去。  认识到这一点,唐国强下定决心改变,向他喜爱的历史类人物靠拢。  为了能更好地转型,他每天都要研究和学习历史,勤练书法,由内而外地贴近每一个要塑造的历史人物。  当他再次亮相荧屏、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时,已经完全抛开了往日"奶油小生"的影子,这次他扮演的是气蕴深厚、深藏不露的一代名相--诸葛亮。  此后,他又在《雍正王朝》、《大唐情史》、《永乐皇帝》、《南越王》,《长征》、《贞观长歌》中扮演皇帝或领袖,每一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栩栩如生。  很多喜欢他的观众都觉得,他所扮演的皇帝已经是"最好的"皇帝了。  就在大家对他扮演的角色交口称赞时,唐国强又开始对自己"不满意"起来。他坦诚地说:  "演皇帝已经快把自己掏空,再演就会黔驴技穷。"  后来,他又接到一个新的角色,塑造伟人毛泽东的形象。电视开拍前,大家对他并不看好,认为他的外形条件并不接近毛泽东。  但他很有自信,经常研究毛主席的著作,还通过历史文献资料仔细琢磨毛主席的表情、动作。  当电视剧播出时,唐国强出色的表现征服了观众,大家一致认为他非常成功地塑造了毛主席的形象。而唐国强并没有停留在原地,现在的他又要去掉大家眼中的"最好",转而去尝试其他角色。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出演一些历史上的文化人,比如唐玄奘,颜真卿。  回顾唐国强的演艺事业历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在不断倒空自己、不断重生中超越的。  如果唐国强仍然停留在"奶油小生"的角色中,现在恐怕早已淡出了观众的视线,很难有所发展。  如果唐国强没有从演皇帝的角色中转型,那么也就不可能赢得更大的舞台和天地。  重生的过程是艰难的,类似于凤凰涅槃、化蛹为蝶,但对于一个不断超越的心灵而言,却是最值得我们去努力的!  第二单元 职场时刻需"空杯"  第五章 融入新环境,主动空杯  进入一个新环境,就要勇于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而从零开始。  一个人在职场要成功,首先就要培养"适应力"。  从"自然人"转化为"单位人"是融入职场的基本条件。  一个人在职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  一个人越计较自我,在职场中便越没有发展前景,越会主动付出,越会快速发展。  职场要成功,首先培养"适应力"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角色的转换和环境的改变,有时是从学校到单位,有时是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从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  这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过去的成功和经验用于新的角色和环境中,结果处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瓶颈和障碍。  要想迅速在新角色、新环境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放下过去,主动空杯,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心态,培养自己对新角色、新环境的"适应力"。  《读者》上曾经上登过一篇《"扔掉北大的'光环'" 》的文章,正是对这一观点很好的注解。  文章讲述了一个北大学子求职的经历。文章中的主人公曾是理科的高考状元,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医学专业毕业。  本以为顶着北大这样的"光环",找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当他第一次在人才招聘会场将简历递给一家招聘台的主管时,对方却并没有对他表现太多的关注,只是简单地聊了几句,然后就跟旁边另一位应聘的小伙子交谈起来。  见对方对自己这样冷落,他几次想重新上前介绍自己,但始终没好意思开口。最后见没人理会自己,他只好悻悻地走开了。  第一次求职的失败让自尊心极强的他感到心灰意冷,一段时间内,他常常是一个人在宿舍里躺在床上发呆。  但随着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他不得不重新去找工作,可每次都被招聘单位客气地拒绝了。  迫不得已,他只好离开北京,到另一个城市找工作。可情况也差不多:没有单位愿意接受他。  带着失落,他做了一个决定:和乡下的父母一起去卖糖葫芦!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一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怎么能去卖糖葫芦呢?  然而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第一次出去卖糖葫芦,就引来了众人的议论:  "这不是某某某吗?他不是考上北京大学了吗?怎么卖起糖葫芦来了?"  别人异样的目光,就像芒刺扎在他身上,他连头都不敢抬。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连一根糖葫芦都没卖出去。  他心急如焚,最后逼着自己开口吆喝。一些好奇的人围了过来,有的还掏钱买了一支。就这样,他慢慢有了勇气,吆喝声渐渐响亮起来。很快,所有的糖葫芦都卖光了。  就这样,他每天都去卖糖葫芦。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体会了在北大时所体会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一个人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尽早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带着这样的心态,他再一次进入了职场。这一次前去应聘,他显得很自信,落落大方,当招聘方提出:  "假如在这次见面会以至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你仍然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你该怎么办?"他回答说:  "我会努力拓宽职业发展视野、培养广泛的职业发展兴趣,我相信凭着我的智慧和才华、乐观的心态,我终究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变得丰富而厚重。"  现在的他,已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并且也在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文章的最后,他这样说道:  "从此,除了学业,'北大'二字在我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我想,他所谓的远离"北大",就是指扔掉"北大"的光环。  这样的"光环",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然而,在新的环境中,如果一味强调过去的"光环",那么只能是百害而无一益。  因为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并不会为你的过去买单,而只会为你现在对单位的价值买单!  无论是名校、高学历还是过去辉煌的业绩,在进入新环境、转换新角色前,它们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块外表"漂亮"的敲门砖。  如果只有"漂亮"的外表,而不能适应单位的需要,无法促进单位的发展,那么即使是顶着"博士"的光环,在职场也不可能获得发展。  所以,在面对新环境、新角色的时候,更需要主动空杯,空掉过去的"光环",适应现在的角色和环境,将过去的能力转化为现在的能力,将过去的经验先放在一边,甚至有必要的话,完全倒掉过去的经验。  不要觉得这样委屈了自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说: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学会适应它。"  作为将世界带入信息社会、改变世界的人,连比尔·盖茨都有这样的心态,我们又何妨多向他学习学习?  其实,培养适应新环境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彻底放下"我曾经……",而时时想着:"现在我该怎么做……"。有了这样的心态,就能最快地在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最大的发展。  从"自然人"到"单位人"  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仅有知识、能力还不够,还必须完成一个大的转换:  从"自然人"到"单位人"。  所谓的"自然人",也就是"个人",所做所想随心所欲,完全从自己的情绪和本性出发。而"单位人"也就是"集体人",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具有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尊重单位的制度与文化。  有一次,我出差住在希尔顿酒店,酒店里一位普通的服务员给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位十分开朗、阳光的服务员,无论什么时候见她,她的脸上都绽放着使人非常舒服的微笑。很多顾客都和她很熟悉,就像是老朋友一样。  一天,我到酒店附近的商店买东西,刚好她也在,我发现她当时的神色非常悲伤,和平时很阳光的感觉大不一样。  和她打招呼时,我看到她的左臂上系了一块黑纱,也就是说,她刚刚失去了一位亲人。但当她看到我的那一刹那,却奇迹般的又一次露出了那种使人感到温暖的微笑。  我问她:  "家里有人去世了吗?"  她回答说:  "是我的父亲,上个星期去世的……"  我很惊讶说:  "平时怎么一点也看出来呢?"  她继续微笑着说:  "希尔顿酒店有一条规定:无论如何不能把我们的愁云摆在脸上!哪怕饭店本身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也永远是顾客的阳光。"  她的话让我十分感慨,也让我更深地认识和理解了什么是"单位人":  毫无疑问,亲人去世所带来的巨大悲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但她只是将这种悲痛放在心里,放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而面对工作和顾客的时候,依然保持一如既往的微笑,做"顾客的阳光"。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单位人"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谁都难免有个人情绪的时候,这些情绪很多都可以理解,也值得安慰,但它毕竟只属于个人,作为一个职业人,我们没有理由将个人情绪转嫁到工作和顾客身上。  我想,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员工,希尔顿饭店才能遍布世界并受到众多顾客的喜爱。"做顾客的阳光",这样的理念并不仅仅适用于服务业,也适用所有的单位和行业。如果能将工作中服务的每一个人都当成"顾客",当成要给予温暖和阳光的人,那么即使最小的事也能做到最好。毫无疑问,这样的人,也是职场中最有发展的人。  几年前,我到青岛做培训。一天的课程,有两个人一直站着,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主办方负责课堂服务的小李。  我讲课的时候,他一直面带微笑站在教室不显眼的角落,一旦发现大家有什么需要,就立即轻轻走上前去服务。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在安静地听课,所以他服务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坐下来听课,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始终站着。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不坐下来,一直站着多辛苦。  他笑着回答说:  "您也一直站着啊,我这种做,会显得对您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大家的需求,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这句话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觉得很温暖,我想,凭着这样的素养,他一定在职场上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三年后,我再一次应邀到青岛做培训,举办方仍然是三年前的那一家,但这一次,微笑着站在教室角落为大家服务的已经不再是小李,因为小李已经是这家企业的部门经理。  对于小李三年就有这样的发展,我丝毫没有感到惊讶,一个时时用"单位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将自己当成单位的形象和"金字招牌"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  无论是希尔顿酒店那位服务员的微笑还是小李那让人难忘的站姿,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单位人"的风范。  完成"自然人"到"单位人"的转换,并不只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做的工作,也是不少已经在职场多年的人要尽快完成的转变。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喜欢做的事情、情绪好的时候,对工作才有热情,能够好好做;而面对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人、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工作,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对工作就敷衍了事。这其实就是典型还处于"自然人"状态。  要完成"自然人"到"单位人"的转变,就需要主动空掉自己情绪、好恶甚至某些个性,而用"单位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是等着单位来适应自己,而是让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和环境,让自己的能力和单位的发展紧密相连,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起点,但能有这样条件的毕竟只是少数。  大多数人包括很多名人,都是从很低的起点开始起步的。影坛巨星成龙开始只能演演"死人" 的角色,而华人首富李嘉诚最初只是一个茶楼的小伙计。  起点低并不可怕,只要主动适应,就一定能够找到机会,怕的是境界低,自己看不起自己,将工作卑微化,觉得没有价值和意义,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工作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哪怕再普通再平凡甚至被别人"看不起"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变得不平凡。  说起给尸体整容,很多人恐怕会躲之不及,但有一位女整容师却偏偏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  这位女整容师叫焦锦,也是北京第一位女整容师。或许很多人会想:她肯定是因为学历低,才选择这样一份别人都不愿意干的工作。然是实事恰好相反,她  曾经是让人羡慕的德国留学归来的"海归",学的是企业管理。  当初,她踌躇满志地从德国回到北京,本以为求职是轻而易举的事,却没想到处处碰壁。这时候,母亲向她推荐了一份到殡仪馆做接待的工作。  尽管有些心理落差,但仔细想过之后,她还是决定接受这份工作。  刚去时,焦锦在引导中心当引导员。尽管殡仪馆环境不错,但整天面对焚化炉冒出的轻烟和悲痛欲绝的家属,她还是感到有些不适应。不过,她很快调整了心态:"不管在哪个行业,做好了,都会前途无量。"几个月过去了,她竟然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并主动向殡仪馆的主任提出学遗体整容。  面对焦锦的请求,主任大吃一惊,因为还从没有女孩子学过遗体整容。  但焦锦已经下定了决心,主任不禁对她刮目相看,表示一定要把她培养出来!  虽说是北京殡葬业招聘的第一个"海归",但焦锦并没什么优势,她对这一行业的知识几乎为零,也这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凭着不懈钻研的狠劲,焦锦最终成了优秀的整容高手,并被提拔为班长。  在一般人眼里,遗体整容师的职业不仅"可怕",而且卑微,除非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去做,更别说是一个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了。  但焦锦却并没有嫌弃这份起点很低的工作,在她看来,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容颜受损的死者恢复原有的容貌,能够减轻一些死者的亲属的悲痛,给他们心理上带去一点安慰,这样的工作就很有意义。  起点可以低,但境界却不能低。工作的价值完全由自己的心态决定:认为它很崇高,它就会真正变得崇高;相反,觉得它卑微,那么它一定就会变得卑微。  起点低,如果境界高,那么哪怕是扫地,也同样能获得机会。  如查理·贝尔,是负责管理麦当劳全球118个国家三万多家店的经理。他工作的起点,就是为麦当劳来打扫厕所。  只是他打扫厕所比其他清洁工做得更为出色,所以他受到重视,并不断被提升。  无论是给尸体整容还是做小工,看起来都是低微的工作,但心怀高远的人,却会将它发展成人生的大舞台。  这样的发展,首先来自于他们的空杯心态:前者空掉了"海归"的荣誉,而后者,则空掉了对扫地这份工作的卑微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2
空杯心态-3
空杯心态-4
空杯心态-5
空杯心态-6
空杯心态-7
空杯心态-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