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2

尽管他已经是很优秀、很成功的音乐家,但别人对他的优秀却并不买账。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挫败和侮辱。  不过,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不就是不被人认可吗?既然以前能够成功,以后也一定能够成功。之后,他毅然离开了日本,去了美国。  除了潜心学习之外,他还担任了芝加哥团拉维尼亚青年节的指挥。同时,他还兼任加拿大多伦多乐团的指挥。丰富的阅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使他的指挥技艺更加精湛。  五年后,他离开美国到世界各旅行,并经常担任客席指挥。各种不同的音乐流派、艺术风格他都接触过,并经过他的博采众长、整理加工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  他获得了更大的、真正的成功:他指挥的演奏会使观众掌声不绝,西方舆论界称他为"当今世界著名指挥家。"  当他再次回到日本时,他已经创造了很多音乐家难以媲美的辉煌,并受到日本各方面的热烈欢迎。  小泽征尔从优秀到经受挫败,再通过"空杯"到更优秀、更辉煌的经历,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第一,真正的卓越,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  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可以永享荣耀的想法,是扼杀自己更优秀的可怕想法!只有不满足过去的成绩与优秀并不断超越,才会从优秀走向卓越。  第二,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生命潜能,只有勇于去挖掘,更大的潜能才会开发出来。  第三,潜能往往不是"拿"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这种激发,往往来自一次大的震荡,以及在经受震荡后的"空杯"。  第四,"空杯"并不可怕,即使是被迫"空杯"。  虽然"空杯"的过程往往很痛苦,但对一个负责的人而言,痛苦会帮助我们开掘出生命的新源泉,跃上人生的新高度!  不要害怕和拒绝"空杯",对一个要超越命运的人而言,"空杯"能够让你找到内在的力量,并让潜能加倍释放!  成为杰出的创新者  现在,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正式明确将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这更是将创新的价值,提到一个从来没有过的高度。  很多人都把创新看成做是专业人士的事情,觉得与自己相距遥远。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即使不是专业人士,只要用心,同样的可以有很大的创新。  我们不妨来看看电话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贝尔是美国一个教语言学的老师,有一次,他偶然从报纸上看到有关电的介绍,于是开始琢磨:也许可以根据电的原理,让距离遥远的人也能实现通话的梦想,也就是电话。  他的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大家的嘲笑,都说他是在白日做梦,绝对不可能成功。一是通过电来进行远距离通话,那只是天方夜谭,一点都不现实;二是贝尔连最起码的电学知识都没有。即使要发明电话,比他专业知识强的人多得是,怎么也轮不到他。  但贝尔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坐上火车赶到美国首都华盛顿,专门去拜访著名的物理学家大卫。当他鼓起勇气向大卫说起自己的构想时,得到了大卫的肯定。大卫说:从原理上讲,他这种思路是有可行的。  他告诉大卫,自己并不懂得电学知识,但这位物理学权威却只说了3个字:  "掌握它!"  有了大卫的鼓励,贝尔信心大增。通过几个月认真的学习,他掌握了丰富的电学知识,最后终于发明了电话。  很难想象,这个当今应用最广、价值最大的发明之一,竟然出自一个非专业人士之手。这样的故事,是否能够鼓足你也成为创新者的勇气呢?其实,很多大的发明和创新,都是由看来最不可能成功的人发明的: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使建设高楼大厦成为可能,并直接影响到现代城市的发展,而其发明者,竟然是法国的一个花工;  安全剃刀给全世界男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而它的发明者吉列,当初只是一个推销员;  发现哈雷彗星的哈雷,在大学学习的并不是天文学……  贝尔、吉列和哈雷等人的成功,固然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首先源于他们拥有空杯心态!  如果他们像大多数人那样,认为发明和创新只能是专业人士的专利,那么只能与那些发明和创新失之交臂。  正因为在心理上"空"掉了"发明和创新只能是专业人士的专利"这样的观念,他们才在很多人否定的目光和声音中,成了时代最优秀的创新者。  假如你也有这样的空杯心态,并能为此不懈进取,同样也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创新天才!  提升事业和人生境界  人生是一场盛宴,绝不只是一道好菜。  生活比我们所感受的要广阔得多,尚有很多新的体验有待探索,很多新的深度有待探测,很多更好的东西有待我们品尝。  遗憾的是:很多人总是看不到这一点,或者小得即喜,不去进一步开拓,或者认定现有的状况就是永远的状况,即使一点也不满意,也甘于"认命",这样的人生,不要说对盛宴毫无感觉,甚至一道好菜也品尝不到。  但是,拥有"空杯心态"的人却不一样,他们不仅能够创造并享受到人生的盛宴,而且还会不断提升事业和人生的境界。  在这方面,美国的"开国之父"华盛顿向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1871年,美国军民在华盛顿的率领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正式建国,但是却面临异常严峻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等问题,特别是通货膨胀无法控制。  一位名叫刘易斯·尼可拉的上校,感到前途渺茫,向华盛顿上书,劝他在军队的支持下夺取政权,自封为国王或独裁者,成立一个有能力偿付财政支出的坚强政府。华盛顿非常严肃地给他回了一封信,拒绝了他的建议。  后来,华盛顿成为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当他完全有可能无限延长任期,继续当总统的时候,他却坚决要求退位。  从此,美国基本保留了总统不超过两任,每任不超过四年的传统,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有这么一句话:  "权力就像鸦片,只要吸上了,就很难戒掉抽鸦片的烟瘾。"  在历史上,久恋权位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如中国近代的袁世凯,本来中国已经开始建立了中华民国的新体制,但他还却还想自己当皇帝,上演了一出复辟的闹剧,最后身败名裂。  但华盛顿却不一样。照当时的具体情况,当上国王、让自己担任总统的任期延长都是很有可能的,但他却选择了激流勇退。  这种敢于放下权力的"空杯心态",不是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了吗?  这种做法,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吗?  松开手,计较的东西越少、胸怀和视野越大,人生就会越广大。  不断超越,永创一流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或者有的单位,曾经很优秀很杰出,但后来却停止不前甚至落后了。  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或者单位,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就固步自封,这样一来,当初的成功,反倒成了后来发展的包袱。  一句话,他们的"杯子"已经被自己的成功或优秀装满了,无法再装进更多的东西。  与此相反,有些人在成功之后,还能时刻把自己原来的"杯子"倒空,不断地超越,从优秀到再创优秀,永保一流。  在很多大学,我都曾经做过"学比尔·盖茨,不学爱迪生--二十一世纪的创新智慧"的讲座。  这并不全面否定爱迪生,而只是在一个层面上否定他--由于他不能与时俱进,在取得巨大成功后自满,最后导致了不应有的挫败。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仅受过3个月的正式教育,一生却取得了一千多项专利。毫无疑问,爱迪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交流电被人发现时,他却固执地站在对立面,想扼杀新生事物,固守自己过去最好的成就--直流电。  1882年,在白炽灯彻底获得市场认可后,爱迪生的电气公司开始建立电力网,由此开始了"电力时代", 当时公司输电靠的是直流电。  不久,交流电技术开始崭露头角,但受限于自大的心态和自己在直流电方面的投资利益,爱迪生始终不承认交流电的价值。  发展交流电技术的威斯汀豪斯公司,一度被爱迪生压得抬不起头。  但谁也不可能逆着规律来,新生事物以锐不可挡之势浮出水面。  后来那些曾崇拜、迷信爱迪生的人们在铁的事实面前惊讶地发现:交流电其实比直流电要强得多!  爱迪生公司的员工和股东引以为耻,干脆决定将公司名字中的"爱迪生"三个字去掉,成立了今天大名鼎鼎的通用电气公司(GE)。  爱迪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在人生的尾声栽了一个大跟头,再也没能爬起来,成了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新时代的比尔·盖茨。  最初,他设计的软件是DOS系统,那是一个被华尔街的专家评为"生蛋的金鸡"的软件。  就在DOS卖得最火的时候,比尔·盖茨却下决心把它淘汰掉,促使了革命性的WINDOWS的出现,由此产生了一个奇迹:比尔·盖茨打败比尔·盖茨,微软淘汰微软。换句话说,他们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超越自己的同时又超越了时代。  爱迪生之所以会在晚年犯下那么大的错误,与自己不能"空杯"密切相关。曾经锐意进取的爱迪生,到了晚年却说过一句令我们目瞪口呆的话:  "你们以后不要再向我提任何建议。因为你们的想法,我早就想到了!"  在这种个人崇拜思想的指导下,固步不前甚至倒退也就在所难免。  而比尔·盖茨恰恰相反,他不满足一时的成功,顺应时代的需求,敢于向自我挑战,从而不断超越。换句话来说,因为拥有了"空杯心态",他才保证了永创一流。  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要保证永创一流,我们就应该向比尔·盖茨学习,拥有永远的"空杯心态"!  第三章 超越的程度,与"空杯"的程度成正比  "空杯心态"也是分层次的。有彻底的空杯,也有半拉子的空杯,也有一点点的空杯。  不同程度的"空杯",会造成不同效果。"空杯"程度越高,超越的程度越高;"空杯"的程度越低,超越的程度也越低。  要创造一流甚至永创一流,就得学会彻底和永久"空杯"!  要取得最大成功,就得学会"彻底倒空"  不管个人还是单位,其超越的程度,总是与"空杯"的程度成正比。  点滴"空杯"只有点滴的超越。而要取得最大的成功,要创造一流甚至要永创一流,就得学会彻底"空杯"!  中央电视台曾制作过一期节目,介绍了香港"领带大王"曾宪梓的创业经历。  他创业初期如何打开局面的经历非常精彩,也是对"空杯"的最好阐释。  曾宪梓出身寒苦,年轻时,他自己成立了一个小领带厂,从事领带的销售。由于当时香港主要销售的都是国外的领带,所以他的生意并不好做,为了打开局面,他不得不自己到处去推销。  有一次,他到一家西服店推销领带。没想到进了西服店,没说上几句话,就被老板骂了出来。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生气,觉得这位老板实在太没有修养了。不做生意就不做吧,为什么要骂别人呢?  开始曾宪梓也很生气和伤心。但因为母亲从小就对他教育非常严格,每次曾宪梓和别人发生了矛盾,不管他有没有理,母亲都要求他先向别人去道歉。  这种凡事先反思自己不对的教育对他一生影响都很大,这次也不例外。他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才引起了老板的反感?  于是,第二天,他带着的两杯刚从咖啡店买来的热腾腾的咖啡,又去了那家西服店。西服店老板一看又是他,正想生气。但听着曾宪梓诚恳的道歉和虚心的请教,老板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了。他对曾宪梓说:"你知不知道,你昨天进来的时候,我正在向客人推销我的产品。可你却看都不看,就开始推销你的领带,弄得我没法继续做生意,你说我能不生气吗?"  曾宪梓这才恍然大悟。通过这件事,他学到了做生意十分重要的一课: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得学会察言观色。  当然,他得到的远不止这一点,他的谦虚和好学让西服店老板十分欣赏,于是答应帮他代销领带。后来看到领带的质量很不错,老板又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一些朋友和生意伙伴。  最初的创业局面,就这样被曾宪梓打开了!  通过曾宪梓的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三个观点:  第一, 要成功,必须懂得"人性的辩证法"。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性,正如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所指出的那样:"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不牢靠,人心之间的关系最不牢靠。但是,假如经营得好,世界上就没有比人心更牢固的纽带。"  那么,怎么才能建立人心之间最大的纽带呢?关键是首先拿出自己的心。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出者福回。"只要你先把爱、关心、尊重给予别人,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  第二,要成功,必须做到"不因为别人的脸色改变自己态度,而要用自己态度改变别人脸色。"  第三,要取得最好的成功,必须学会彻底倒空自己。  曾宪梓遵循的原则是:只要自己与别人有矛盾,别人哪怕只有10%的正确,他也在态度上体现出来别人是100%对,虚心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向人请教;而自己,哪怕只有10%的错误,他也认为是100%的错误,所以要彻底反思和改正。  什么叫做彻底"倒空"自己,这叫做彻底"倒空"自己!  将"当头棒喝"转化为最大超越动力  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坎坷和挫折。有时这种坎坷和挫折,甚至还会以当头棒喝的方式出现。  这时候,就需要有勇气接受这种剧烈的震荡,甚至将"当头棒喝"变为自己"空杯"的最大动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找到了腾飞的最好契机。  如果不能,你收获的可能只是痛苦,或者停留在抱怨和伤心中不可自拔。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一下乔布斯。  乔布斯是著名的苹果电脑的创始人,20岁那年,他和朋友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电脑公司。仅仅用了10年,苹果电脑就扩展成拥有4000名员工、价值达20亿美元的企业。但让乔布斯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时候,自己竟然被董事会炒了鱿鱼!  这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大"跟斗"。正如他自己所言:"一个人怎么可以被他所创立的公司解雇呢?"但是,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不管他接受不接受,严峻的事实就摆在他的面前。  他坦然承认:这一事件,让他失去了一直贯穿在整个成年生活的重心,打击是毁灭性的。在遭遇解雇的头几个月,他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他觉得自己让企业界的前辈们失望了。当他遇到了惠普的创办人戴维·帕卡德和英特尔的创办人之一的鲍勃·诺伊斯时,他满脸疚愧地向他们道歉,因为他把事情搞砸了,让他们失望了。  他成了人人皆知的失败者,甚至想过逃离自己创业的硅谷。  但是,逃避不是办法,向别人倾诉痛苦同样解决不问题。最后,他决定面对残酷的现实,重新开始。  在接下来的5年里,他另外开创了2家公司,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这部电影轰动美国和世界。他也再一次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创业明星。  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他充分吸收了自己在苹果公司失败的教训,尤其改变了原来那种自恃能干、一意孤行的个性,成了一个能够和人很好合作的优秀管理者。  奇迹再次产生,鉴于他创建的新公司非常有活力,而他本人也有很大的改进,苹果集团的董事会又买下了他创办的新公司,并请他回到苹果,重新担任苹果的 CEO。  从此,他迎来了人生的更大腾飞。  后来,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邀请乔布斯为大学生做演讲,他的发言十分精彩,也给了我们每个人很好的启"我非常肯定,如果没有被苹果炒掉,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对于病人来说,良药总是苦口。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块板砖拍向你的脑袋,但不要丧失信心。  "我当时没有看出来,但事实证明,我被苹果开掉是我这一生所经历过的最棒的事情。当成功的沉重被凤凰涅槃的轻盈所代替,我们就能以自由之躯进入了生命当中最有创意的时期。"  事实上,在工作与生活中,乔布斯这样的遭遇,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有可能遇到的。它带给我们内心的,是痛苦、是屈辱,是心碎!  但是,心碎并不可怕。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灵地图》和《与心灵对话》的作者派克明确指出:  "心灵碎裂的时候,有可能恰恰是重生的开始。"  这个观点太好了,纵观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重生都是建立在心灵"碎裂"的基础上的。  但是值得格外指出的是:光心灵碎裂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能够成功,是从心灵'碎裂"的那一刻开始,就对生命进行"空杯"--  坦然经受"当头棒喝"给自己带来的震荡,懂得在内心彻底放弃自己的虚荣、告别所有心灵的脆弱和摇摆,在不断奋进和超越中获得重生!  面对生活的不公平,面对不同方式的"当头棒喝"",人往往有两种态度:一是生气而拒绝成长,一是"生气不如争气",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创造生命更大的辉煌!  乔布斯就是我们的好榜样。  将最大决心落实到最大行动  彻底的"空杯",并不只是一个理论认知,也意味着一个最大的决心。不仅如此,还要将最大的决心,落实到最大的行动!  如果不能体现在行动上的改变,所谓的"空杯"就是虚假的,就毫无疑问的"口头禅"。  在日本有"推销之神"之称的原一平,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来自年轻时一次失败的经历。  在遭遇那次经历前,他的业绩一直在同事中名列前茅。再刁难的客户,只要他出马,几个回合就能解决。  同事们都崇拜他,领导也都看好他。在成绩和赞扬面前,他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有一天,他经过一间寺庙,于是突发奇想:向和尚推销保险!  他认为,凭着自己的口才和多年积累起来的推销经验,一定能做到。  进到庙里,他看到一个非常和善的老和尚在扫地,便拉住他,施展浑身解数,滔滔不绝地推销起保险来。  老和尚始终笑眯眯地听着他推销,还不时点点头,原一平心想,看样子推销肯定能成功。  可正当他高兴时,老和尚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人啦,最好是第一次见面就有一种让人记得住的东西,否则,一生不会有什么成就。"  这句话就像当头一棒,将原一平良好的自我感觉打了个粉碎!要知道,之前,他可是一直以自己很有吸引力而感到自豪的,谁知道在老和尚眼里,他最大的缺点竟是不能吸引人!  但这句话也像一盆冷水,让他那颗骄傲自大的心冷静了下来。他终于开始意识到,成功的飘飘然,已经让自己看不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下决心彻底改变自己。  但光有决心是不够的,他还要把这份决心转变为彻底的行为。  为此,他决定从两方面开始"空杯":一是跟随老和尚打坐以"洗心",一方面是自己花钱请客户来给自己开"原一平批评会",恳请大家对他的缺点加以指正。  这样的批评会,一直坚持了很多年。有时他手头不宽裕,但即使借钱,他也要保证"原一平批评会"准时进行。  正是这些宝贵意见,指出了他成长中的盲点,让他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和提升,最终成为了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推销之神"。  原一平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他能够将"当头棒喝"转化为"空杯"的动力。  彻底的"空杯",总要先有脱胎换骨的想法,之后则要有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决心,最后还要一定落实到行动中。这样,真正的"空杯"才会产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非常重视"空"的智慧。在谈到什么是"空"的智慧时,禅宗六祖惠能的证悟,能给我们很大启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种真正彻底"空"的境界。而它启示的对象,绝不只是修禅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红尘中的人,包括职场中想成功的人。  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台湾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背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他也成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在记者采访李安时,李安称《断背山》是一部因为"没有野心"而成功的作品。  李安有着20年从影经历,凭借《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奠定了他影坛的地位,后来,一部《卧虎藏龙》让他初登奥斯卡奖台,成为好莱坞最风光的华人导演。  拍完《卧虎藏龙》之后,他又拍了一部转型之作《绿巨人》,但没想到却遭到了挫败。影片的失败加上身心俱惫,李安萌生了退意,准备再拍一部电影就告别影坛。  到底拍一部怎样的作品呢?就在这时,以前一直反对李安从影的父亲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让他把过去的荣辱成败全部"放下",完全随自己的心意,按自己的风格,拍一部真正喜欢、真正想拍、不考虑市场和票房、不在乎奖牌与掌声的电影。  李安觉得父亲的意见非常好,就听从他的劝告,根本不考虑什么市场反映、时尚走向等,只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呼唤,轻松而专注地投入到《断背山》的拍摄中。  这是一部小成本、没有明星、没有噱头的性情之作。没想到,它一推出来就一下赢得了观众的心,征服了奥斯卡评委,让李安抱回所有电影人都梦想的小金人。  李安得到奥斯卡奖,要感谢他当初"没有野心。如果只盯着奥斯卡,就可能不会选择《断背山》这个题材。即使选择了《断背山》,也可能不会拍成现在这种风格,很可能是另一部《绿巨人》的翻版,那么结局就实在难以预料。  李安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则禅宗公案。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以求幸福解脱之道。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  "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  "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此时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让他放下的真正含义。  婆罗门在佛陀的指示下,将手中的花瓶一一放下,殊不知佛陀让他放下的是心中的六根、六尘和六识。  他不知道这些犹如重担一样压在自己心上,扰乱了自己,致使自己产生了修行的障碍,因此生活得非常痛苦。  当我们听到佛陀说"放下,放下"时,又会想到自己该放下什么呢?  失去的感情,我放下了吗?心中积累的怨恨,我放下了吗?对某些目标过于世俗的执着追求,我放下了吗?  如果不能将它们彻底放下,就可能依然是它们的奴隶。  如果能够像佛祖说的那样放下,我们就能够赢得最大的超脱和心灵解放!  第四章 "空杯"必经的3大步骤  "空杯心态"的获得,往往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方面:  第一,开放: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就有新的思路和机会产生。  第二,放下:惟有丢弃妨碍你发展的东西,才有可能向未来迈开大步。  第三,重生:告别过去,是为了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开放:窗帘拉开,阳光进来  在正式开始这个主题的探讨前,我们先做一项测试:如果让你从以下三个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位?甲:  信巫医和占卜家  有两个情妇  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  乙: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  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  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  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  丙: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  保持着素食习惯  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  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   不知道你会做怎样的选择。而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丙,而不会选择甲和乙。  那么这三个人到底都是谁呢?答案是:  甲:富兰克林·D·罗斯福;乙:温斯顿·丘吉尔;丙:阿道夫·希特勒!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2
空杯心态-3
空杯心态-4
空杯心态-5
空杯心态-6
空杯心态-7
空杯心态-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