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行:微软精英的职场心里话_m_-2

在汇报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那就是重要项目的重要节点一定要汇报。一定要让上司知道这个项目进展到哪里了,是否在按计划如期进行,能否按期完成。如果某个环节遇到了困难,是否需要帮助,等等。比如说我们现在要进行一个“把大象关进冰箱”的项目,这是你负责的、非常重要的项目,你要在重要节点及时向上司汇报。通常来说,你可以及时更新下图中的表格。如果进行到第三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冰箱门坏了,那你要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如果遇到的问题超出了你的解决范围,那也要让你的上司知道,看看是否要把危机升级。问题解决之后,要及时通报,项目完成要有汇报与总结,等等。把大象关进冰箱项目流程图其实,这是一个简化的项目流程。一般来说,这种做事方*让你的上司觉得省心。他在日理万机的时候,只要稍微瞄一眼邮件,就知道事办到了哪一步。这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一定很爽。如果你有这样的下属,你也会觉得他很靠谱,你也愿意将更多的任务交给他。你的上司是什么样的人呢?是事无巨细、一竿子插到底,还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充分放权呢?其实,这两者是可以转换的,关键是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老板的信任。你越是靠谱,就越能让老板放心,你的空间就越大。·多想一步计划没有变化快,这句话一点没错。要想做个靠谱的人,你一定要时刻有危机意识,凡事多想一步,多做一点准备。做事情“一帆风顺”只是理想状态,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一路坎坷,处处是岔”倒是常态。如果团队一起完成一项任务,突然出现的变化超出了大家的预期,这个时候你还有所准备的话,那你无疑就是最靠谱的人了。比如说,在一个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早晨,你们公司一起去郊游,谁也没有想到,突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骤降。大家束手无策之际,你大喊一声“我带雨伞啦”——相比之下,你就靠谱多了。如果后来你们又在山里迷路了,所有人惊慌失措的时候,你大喊一声“我带指南针啦”,大家一定以为你就是传说中的机器猫了;如果雨势太大,你们一直摸索到天黑,还是没有找到下山的路,所有人都近乎绝望,你弱弱地说一句“我有某某驴友搜救队的急救电话”——我的神啊,你靠谱到无语了!虽然我们说的是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工作中也是一样。当你负责某个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环节考虑清楚,在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留有余地,否则,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表画得再好也没用,因为现实执行中的变量太多了,甚至经常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有经验的老员工在做方案的时候,通常都会多准备一套或几套备选方案,这样,万一首选方案行不通的时候,也不至于手足无措。刘谦曾经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说有一次,他在准备一场大型的魔术表演,表演的内容是变出鸽子。通常来说,鸽子都是在临上台不久时偷偷藏好的,以免它们被憋死,他为此在舞台上排练了一个整整下午,最后觉得灯光、音响以及道具等等都能配合得天衣无缝时才休息。晚上演出的时间到了,这时候刘谦才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忘记带鸽子了!怎么样,不可思议吧?不是明明排练了一个下午吗,怎么还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它就这样愚蠢地发生了,生活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你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会出错,即便这个环节你已经考虑很久了。怎么办呢?刘谦急得晕头转向,可是这时候报幕员已经报出了他的名字,没办法,他只能登台。幸好他还随身携带了一幅扑克牌,于是他只能硬着头皮变了一个扑克牌的魔术。不幸中的万幸,他还有一个备选方案,这时候,那副扑克牌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多想一步,这几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工作中它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风险控制”。有了这个意识,你在别人眼中会变得更成熟,你做起事来就会让人觉得很靠谱,很踏实。跳出盒子想问题(Think out of …想出彩,光靠谱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有点创造力。比如说,上司给你一张纸,上面是一个方格,让你写一个“中”字。你会怎么写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规规矩矩地在格子中写下这个汉字,这个时候,上司可能会比较一下谁写得好看一点。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小子,大笔一挥仅在格子上添了一竖,这一竖纵贯方格、气势如虹,上司可能大吃一惊,心中不由赞道:“我靠,好长的竖啊!”这就是老外说的“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盒子想问题)。如果你做事总是畏首畏尾,丝毫不敢跳出框框,那你在老板的眼中也只能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守业,但不适合开疆扩土,在公司中通常难以做到最高的级别,同时也很难体会到“做”事的快乐。初入职场的朋友可能会遇到很多盒子,这些盒子会在无形中限制你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说你的工作习惯、你的职位、你的部门,甚至是整个公司的文化都可能成为制约你思维的盒子。平时你可能察觉不到它的存在,甚至这些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经验”帮助你快速适应岗位,取得成绩,但是一旦工作进入了瓶颈期,你就会发现,再用现有的方法、习惯、视角、资源等一切固有的东西,就无法取得突破了。这个时候,也许你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了——是不是你把自己关在了盒子里面,需要一次突破?这种情况下,你就好比是一只被困在迷宫中的小老鼠,心急如焚地钻来钻去,但就是找不到出口。其实,这个时候,如果你的眼睛能够“跳”出来,就像是架在高空中的摄像机,让你能看到迷宫的全貌,你很快就知道朝哪个方向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那么,在工作中,如何才能跳出盒子想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找到盒子有一个孩子生性柔弱,常常因为作选择而犹豫犯难。他的父亲把他带到饭店吃饭,席间,父亲把一张百元钞票卷起来放进空酒瓶里,然后对儿子说:“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把钱取出来,钱就是你的。”儿子想把筷子伸进去夹出来,但是瓶内有残留的酒水,瓶壁是潮湿的,钱在里面张开之后就粘在了瓶壁上,筷子无法取出。儿子又试着把瓶子倒过来,可是钱还是粘住瓶壁上,即使用力甩下来,到瓶颈处又被卡住了;接着儿子又往瓶子里灌水,希望把钱冲出来,结果还是没用,他有些不知所措……远处有一个乞丐,父亲叫他过来说,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把钱拿出来,钱就是你的。乞丐看了看瓶子里的百元钞票,问了句:“无论什么方法?”父亲“嗯”了一声,乞丐拿过酒瓶往地上一摔,取出钱,给父亲鞠了个躬转身跑开了。儿子一脸愕然,父亲说:“有时候遇到了瓶颈,把瓶子打破,也是一种方法。”这是一个“跳出盒子想问题”的小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什么东西限制了你,把它打破就是了!很可能你没看完这个故事就想到了办法,不过不要得意太早啊,故事中的“瓶子”是可见的,你能意识到这个框框的存在,而工作中的这种“瓶颈”往往是不可见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你意识不到的。所以,要做到“跳出盒子想问题”,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你的“盒子”在哪里!·绕开阻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驻守意大利小镇的年轻军官结识了镇上的牧师。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莫逆之交,但是他们的信仰却不相同,军官信仰新教,而牧师信仰天主教,这给他们带来了麻烦。跳出盒子想问题(Think out of …军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嘱托牧师把自己葬在小镇教堂后的墓园中,这样也好和牧师朝夕相伴。军官去世后,牧师按照军官的遗愿为其料理后事,但是天主教教会却反对把军官葬在天主教墓园里,因为他们把新教视为异教徒。无奈之下,牧师只好把军官安葬在墓园外紧挨围墙的地方。很多年过去了,一个当年与军官一起出生入死并且最终安葬过军官的老兵回到小镇,老兵请求牧师带他去军官的墓碑前悼念。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军官的墓碑已经被搬到墓园里面了。“太好了,教会终于同意把军官的棺木挪到墓园里了。”老兵高兴地说。“没有,他们从没同意过我挪动棺木的请求。”牧师说。“那军官的棺木怎么会在墓园中呢?”,老兵不解地问。“但是没人说我不可以挪动墓园的围墙。”牧师平静地回答。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牧师要把军官的棺木安放到墓园中,他可以反复哀求教会,甚至可以到百姓当中奔走疾呼,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这种方法或许也可以奏效,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通常情况下,我们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在这里,牧师采取了一个更聪明的办法,工作中也是一样,不一定要直来直去。换个角度去思考,有时候也可以“曲线救国”。这种“绕开阻力,直奔目的”的方法,也是“跳出盒子想问题”的方式之一。除了“绕开”阻力这种思维路径,还有一个思维方向也很有想像力,让我们继续看下面的故事。·逆向思维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弄得林园一片狼藉。管家曾让人在林园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 “私人林园,禁止入内” 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林园依然不断遭践踏、破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拔掉了四周的小木牌,然后做了一些大牌子立在各个路口,上面醒目地写着:“请注意!如果在林园中被毒蛇咬伤,距此最近的医院有50多公里,驾车也要半个多小时。 ”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这里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呢?既然严加看管是管不住的,那不如让游人自己管住自己。游人怎样才能不愿意进入呢?要让他们意识到危险——很显然,歌唱家的思维方式与管家是相反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逆向思维”。实际上,这种逆向思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过来想”。用逆向思维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往往可以跳出“盒子”的限制,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胡乱联系除了上面提到的情况,还有一种思维模式也至关重要。有个故事在电视剧《蜗居》中宋思明讲过,请容许我转引过来:从前,有一个美国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跟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他跟这个小儿子相依为命,在乡下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人对他说:“我能不能把您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说:“不行,绝对不行,你给我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在城里为您的儿子找了个对象,那么能带他走吗?”老头还是说:“不行,你给我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对象,也就是您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那您看行吗?”老头想了想,终于,能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情打动了他,他同意了。跳出盒子想问题(Think out of …过了几天,这个人就找到了美国的首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对他说:“我想给您的女儿找一个对象行吗?”洛克菲勒说:“不行,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女婿,是花旗银行的副总裁,您看行吗?”洛克菲勒答应了。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花旗银行总裁,对他说:“您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这总裁笑了笑说:“不可能,我已经有这么多副总裁,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而且必须是马上呢?”这个人说:“如果我让您任命的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那您看行吗?”总裁答应了,这个小伙子马上就变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加上花旗银行副总裁。其实,这是一个杜撰的故事,洛克菲勒1937年就去世了,而世界银行1944年才成立,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领会故事的含义。宋思明用这个故事说明了他那套“运作”的理论,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孤立起来看似不相干、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你也许会发现新的机会,这就是高中政治课本中教给我们的“普遍联系”思维,其实我们早就学过,但关键是学完了还要会用才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堆东西堆在那里,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杂乱的东西之中。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普遍联系”,那么不妨试试“胡乱联系”的方法,我们不做任何设定,就是随机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看看能否找到突破。事实上,很多转机、突破就是在这种“胡乱联系”中产生的。·博弈思维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我还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斗智”故事。19世纪的美国,铁路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当时的中央铁路被外号为“船长”的范德比尔特控制。为了与其他线路竞争,“船长”在1870年5月把从布法罗到纽约市运送牛的运费从每车厢120美元降低到100美元,接着又降到40美元。这种大幅的降价,让原本利润不高的运输生意变得更加无利可图,但是谁也没想到,他的竞争对手伊利铁路在6月25日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每车厢的运费降到了纯属象征意义的1美元。为了竞争,“船长”也不示弱,也把运费降低到了每车厢1美元,他认为财大气粗的自己,更能承受这种自杀式的降价。生意做到这里就是在打价格战了,关键就是看谁能挺得住。可是人们没想到的是,价格战开始实施之后,“船长”的中央铁路线上奔忙着运牛车,而伊利铁路上一辆车也没有。原来伊利铁路的控制者早已经把布法罗牛市上所有的牛买下,然后通过几乎是免费的中央铁路将这些牛运输到纽约,发了一笔横财。究竟是谁有这么聪明呢,他们就是当年在华尔街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金操纵案的投机家古尔德与菲斯科,他们甚至麻痹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兰特。这个故事中,那些大投机家体现出的是什么思维呢?这是一种运动博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没有成规,他们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善于抓住机会,随机应变。当年华尔街的那些大鳄们,都是“跳出盒子想问题”的高手。没有不可能(Can-Do)(1)至此,你已靠谱,能跳出小盒想问题了。不过别高兴得太早,这些还不够。想与做是两码事,理想是伟大的,现实是残酷的,你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你总能想方设法地实现它。不管别人觉得你的想法多么荒诞不经,只要你觉得靠谱,那你就必须勇敢地去尝试,并且最终把它做成。说句英语就是“Can-Do” 精神,翻译成汉语叫“必须搞定”!·没法快递的盒子我们做工作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是常态,关键是你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领导让你把一个包裹从北京送到上海,要求是明天一早一定要到。当你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已经是快下班了。按照常理来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会怎么想?你可能认为已经快下班了,最早的快递要明天上午发出,肯定来不及了。这个困难是客观的,谁都知道,如果你就此认为这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那说明你还缺乏“Can-Do”精神。不信,你就看看其他人还能怎么做……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我一个朋友“杰西卡”身上,她做到了。她没有和老板说这个任务有困难,或者时间太紧张了,她说她相信老板是有常识的,这么晚了交给她一定是因为很紧急。当她接到任务后她就开始想办法,先给快递公司打电话,快递公司说一般要24~48小时到货,虽然可以给加急,但是加急也只能保证第二天下午到。看来快递公司是指望不上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杰西卡又发动了她所有的资源,在即时聊天工具上挂上签名“急寻今晚去上海的朋友,请与我联系”,然后又在校友录、博客、微博、开心网上发帖子,然后再逐一骚扰她那些经常出差的朋友,问了一圈还是没人去。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聊天工具上的小人头像突然在跳动——是刚刚被她骚扰的一个帅哥。她打开一看,帅哥发来一句:“跟我合租的哥们儿今晚去上海,我和他说好了,可以给你带东西。”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这就叫“Can-Do”精神。我们都说过“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关键是你想不想过去。如果你想,就一定有办法。“Can-Do”是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你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你就是一个公司业绩的“源动力”,这种人在任何公司都是难得的人才,很多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发生了。·我如何能邀请到李玉刚再说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MSN《职场人生》那期我对李玉刚的访谈,但是你们知道这期节目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一天晚上,我在家看电视,我喜欢靠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台,换到喜欢的就看看。无意间,我转到了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非常说名》。在这期节目当中,李玉刚讲了很多他个人的经历,他说到自己当年投过河、当过乞丐,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如果能把他请到我的节目当中,一定会给职场上的朋友很多启发!这只是一个想法,当时我并不确定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因为李玉刚根本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如何找到他。我只知道,我不能让这个想法只停留在脑海里,我必须要有所行动。于是,我开始与我们娱乐频道的同事联系,看看她们能否拿到李玉刚的联系方式。结果,与李玉刚有联系的这位同事怎么也联系不上。没有不可能(Can-Do)(2)没办法,我们故技重施,开始在网上“人肉”。最后,我们在“李玉刚吧”中找到了吧主,从吧主那里得到了李玉刚经纪人的联系方式……当年,我是看着李玉刚一步步在星光大道上过关斩将的,但是我从来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以这种方式见面,我也从来没有想到今天我会在自己的书中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甚至我从来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会写出一本书来。但是我做到了,为什么?很简单——敢想、敢干,马上行动!其实,这个道理谁都懂,就是有时候思想上不够坚决。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越狱》为什么好看这几年,美剧《越狱》在全球着实火了一把。最火爆的时候,全球影迷宁愿熬夜苦等。美国播出一集之后,国内网站马上更新,甚至还有专门的班子为其翻译、压字幕……《越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他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中的Michael为了营救他哥哥出狱,使尽了浑身解数,最后终于如愿以偿。钢筋水泥的监狱,电网密布,警卫荷枪实弹,监控无处不在,要想在这样的地方救出一个人来,困难可想而知。如果稍微一犹豫,Michael就不会有自投罗网的勇气,也就不会有那么好看的故事,当然也就没有了Michael的传奇。其实,这个故事情节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很相像。电影中的主人公Andy受不白之冤入狱,最后在狱中度过了10年。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逃生的信念,他用10年的时间挖了一条隧道,最后在一个雨夜,爬行了2000多米,终于成为了一个自由人。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说得很好——“恐惧使你成为囚徒,希望使你重获自由。”如果Andy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恐惧了、动摇了,恐怕他就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了。·大白鼠的希望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很是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足足坚持了24分钟,3倍于它们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这就是希望的力量!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记住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500米速滑接力赛场上上演的那一幕,当韩国人率先冲过终点时,所有中国人的心都“拔凉拔凉的”,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了,队员的表情似乎也凝固了,韩国教练在振臂高呼,韩国的运动员在欢呼雀跃……当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情形发生了惊天逆转,中国的队员开始欢呼雀跃,韩国队员却变得垂头丧气、呆若木鸡。裁判认定韩国队员超越犯规,成绩无效,金牌被取消。中国队最终获得冠军!没有不可能(Can-Do)(3)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幕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中国队的教练李琰一直坚定地举手示意裁判韩国队犯规,在她的抗议下,裁判重新观看录像,最后重新作出了判决。于是,才有了上面的一幕。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要放弃。耐克说“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李宁说“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其实,这都是一种“Can-Do”精神,工作中只要有了这种心态,就没有不能完成的任务!·110年前的一本奇书110年前,美国出版了一本奇书,最开始它仅仅是一篇文章,后来成了一个小册子。它一面世就被疯狂抢购,加印的订单日益增加,20万、50万、100万,以至于需求大大地超出了印刷厂的承受能力。到1915年作者去世时,这本小册子共印刷了4000万册,成为印刷史上的一个奇迹。后来,这本小册子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它还在军队、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用它来做教材,美国总统布什曾在这本小硬皮书上签名,把它赠送给自己的助手。这本书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A Message to Garciar)。你可能看过这本书,不过为了没看过的朋友,容我再简要介绍几句。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国与西班牙在古巴的领土上开战,美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与古巴反抗西班牙的起义军联手作战,加西亚就是古巴起义军的首领。于是,美国就必须与加西亚取得联系。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 (William McKinley) 给加西亚写了一封信,可当时加西亚正在古巴的深山密林中,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怎么把信送给加西亚呢?这个问题难住了麦金莱。后来,美国军事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推举一人,称:“我有一个中尉,名叫罗文。如果有人能把信送给加西亚,那这个人必是罗文。”后来,罗文不但把信送到了,还带回了加西亚的回信,在美西战争中功不可没。《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作者极力褒扬的是罗文接到任务后,没有问“加西亚在哪儿,他长什么样,我怎么找到他”等,而是二话不说,转身就走,然后干净利索地完成了任务。作者还拿现实中的例子对比,说明大多数人工作的时候,总要找些借口,或不肯尽全力,或不积极主动。一番褒贬之后,作者号召我们都要做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罗文身上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大多数把它归结为“主动性”,就是能够调动身上所有的细胞,主动去完成某项工作。其实,关键还不止是这些。简单点说,你不光要主动,还必须能把事情“搞定”,这也就是我们前文说的“Can-Do”精神。不管这件事有多难,不管你手上资源够不够,只要领导把工作交给你了,当你交差的时候,你必须完完整整地把这事“搞定”。你不应该让领导替你把关,不要等交差时让老板挑出一堆毛病。事情交给你去办,你就要为这件事完全负责。争取做到让领导说:“你办事,我放心!”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咱们当老板了,手下的弟兄一个个的都不能独当一面,那你得多难受啊!你肯定愿意把事分给最靠谱的弟兄去办。就像《我的兄弟叫顺溜》中,三营长经常说“保证完成任务”,陈大雷也是有事就喊“三营长”,即便三营长死了,他还是习惯这么喊。“搞定”只是一个基本要求,如果你能做得更进一步,超出领导的预期,那就更了不得了。麦金莱派罗文去送信的时候,没指望他能回来,只希望他能把信送到。但是罗文不但回来了,还带回了加西亚的回信,这就是超额完成任务。即使抛开为自己工作这样的想法,把事情干净利索地搞定,还是一种赢者的心态。既然接了这个活,就必须把他做好,否则就干脆不做。老外最怕别人说“You are a loser”——你是个失败者。近来,国人将“loser”翻译成“庐舍”,还有人成立了反庐舍联盟。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失败者,那就相信你自己,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只要有你,就没有不可能。别忘记了目标(KPI)(1)如果上面写到的几点你都能做到,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忘乎所以。关键时候抬头看看路、看看方向有没有错。任何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业绩指标,英文叫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即关键业绩指标),如果你忙忙叨叨半天,与自己的KPI背道而驰,那无论你做了多少,也是劳而无功。·记住你是来干啥的下面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看看你是否会有感触。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后,父亲首先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骆驼、蓝天、白云,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不置可否,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蓝天、白云,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转过身来问老三:“你看到了什么?”老三只说了两个字:“骆驼。”父亲对三个孩子说:“别忘了我们来这儿是干什么的。”其实,故事中的情景,会经常在工作中出现。虽然有时候你没有忘记目标,但是你的关注点太多,分散了你的目标。相信很多朋友都给上司做过PPT,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很多朋友愿意搜罗一大堆的数据,画漂亮的图表,但是忘记了做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我大学毕业不久,在一家报社实习,总编辑让带我的一个老师做一个当地报业的比较分析,我的任务是帮这位老师查资料,然后老师把数据统计起来。她确实是个细心的人,除了我提供的数据之外,她自己还找了很多,并且还做了很多好看的图表,有柱状的,有折线的,还有饼形图,我当时觉得她做得真好看。那时,我租的房子离报社很近,下班了也不愿意回家,就在报社里面厮混。无意中,我发现总编辑正在屋子里面玩剪纸,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以为这是他的爱好。第二天,我们收到了一张纸,这张纸上贴满了小纸条。再一细看,这不是我们交上去的报告吗?没想到30多页的报告,返回来就剩一张纸了。总编辑跟我那老师只说了一句:“重点看差距与机会。”当我们仔细看这张总编辑拼接出来的“报告”时,我们才知道数据与数据之间是需要逻辑的,是要能说明问题的。很显然,我们太在乎形式,而忘记了目的。·把事情做得简单渐渐地,我发现:把事情做得简单,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看一下你自己发的邮件,你是否经常担心接收的人看不懂,然后把它写成密密麻麻的一大篇?回想一下你做的PPT,是否每页都是满满的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要提醒你了——结果可能是事与愿违,你越是担心别人看不懂,写得越多,别人就越是看不明白。如果你负责一件事,你对所有的信息都是了解的,无论你怎么表述,你自己的意思你肯定是清楚的;但是对于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他们可能是一头雾水,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在外企中,你会经常收到这样开头的邮件:“You are receiving this mail because…… ”意思是说,你之所以收到这个邮件是因为什么,为什么这封邮件会和你扯上关系,然后信中还会有一个Action list(需要你做的事情列表)。事实证明,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有效的,因为他会让你第一眼就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和我有什么关系,我需要做什么。这种方式很简单,但很有效。别忘记了目标(KPI)(2)简单同样适用于你与上司的沟通。上司很忙,没有时间听所有事情的细节。如果你要向上司汇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想说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比如说你希望汇报一下项目的进度,并希望上司给予一些帮助。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必要啰唆一堆你每天都做什么的细节,你只要告诉上司目前这个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哪些需要上司支持。你说得越少,上司就记住得越多,你啰唆了一堆,可能他一句都没记住。其实,最难的是如何简单地向大众传递你的信息,并让他们记得住。如果你在做某一产品的市场推广,切记不可贪多,妄想把该产品所有的好处都告诉大众,因为人们根本记不住。看看商标大家就明白了,奔驰、耐克、麦当劳的商标简单吧,再看看国内某些产品的商标,真是复杂得可爱。再想想我们初中学习的那些数学公式,到现在绝大部分的公式都忘记了,但最常用的勾股定理(a2+b2=c2),你还是能记住——因为它简单。那个时候老师就说,简单是一种美。如何把事做得简单、话说得简单是一门艺术,这需要你不断磨砺思维,改进方法。但是一旦你掌握了这门艺术,你将受益终生!·马与驴子的命运我们在工作中只盯住KPI(关键业绩指标)也是不够的,有时候我们的目光还需要更远一点儿。当年,我的前辈就告诉我:“别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话让我们感觉自己有点像牲口,那我们就看看同样是牲口,命运有什么区别。话说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选中,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稍作歇息便到磨房去找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炽热的火焰山、波澜壮阔的大河……旖旎的异域风光,令驴子听后十分艳羡。驴子感叹道:“那么遥远的路途,那么多好玩的故事,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这么多年我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走的路加起来是差不多的。当我向印度前进的时候,你也没有休息啊。不同的是玄奘大师的目标高远,所以我们走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磨盘打转……驴子有错吗?没有啊,它每天也都在完成自己的KPI,每天上班几个小时,磨出多少面,相信它都完成得很好,只是它在这17年中,KPI一直未变,没有了更高的追求。写到这里,我们都知道目标是有区别的,有近期目标,也有远期目标,有公司目标,也有个人目标,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期,适当地处理好这些目标的关系。·你在为谁工作要想知道如何处理各种目标的关系,我想我们有必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你究竟在为谁工作?很多初入职场的朋友想不清楚这个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他进入职场后,面对很多问题会不知所措。首先,你是和公司签了合同,你当然要为公司工作了。忘了哪个电影中,张家辉饰演一个小混混,被人砍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大呼:“我为社团做事,谁敢动我?”这里的社团就相当于公司,公司的利益至高无上,“为公司做事”这面大旗,什么时候扛起来都好使。但是公司这么大,你肯定不会直接对公司负责。你有你的上司,上司有他的上司,你只对你的上司负责,这时你又在为你的上司工作。尤其是刚入职场的兄弟姐妹,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关系。你们所有人的工作成果最后汇总成上司的业绩,你的上司招你进来就是他认可你为他工作。如果你与上司的意见不统一,千万别不把豆包当干粮啊,别以为你的上司没啥大不了,跳过他去找更高的上司,这可是职场上的大忌。然而,除了公司和上司之外,你还为谁工作呢?其实,更多的时候,你在为自己工作。你为公司工作,公司付给你薪水,你用薪水养活自己。这个链条相当明晰,不用多说了。简言之,你工作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可是,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除了赚钱,你还希望获得另外的东西。比如说工作中的成就感、你自我价值的提升,等等。我们前面说“You are what you do”,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做什么就决定了你是什么,你在工作中的成就、荣誉、失败、经验等都融入了你的特质。比如你是一个IT行业的白领,那你的工作不光会雕刻你的外表,还会塑造你的审美与习惯,甚至还会决定你的生活圈子。你若是觉得自己只是在给老板做事,拿一份薪水而已,只要老板不在的时候就开点小差,那么其实你是在给你自己偷工减料。你做的东西都是在给你自己积累,就像盖楼一样,你的经验就是随着工作累积起来的。如果你愿意给自己这座大楼拆地基,那就偷懒吧,早晚有你自己难受的那一天……小时候听老师讲,要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唯一的需要就是劳动。那时候小啊,想不明白,既然什么都有了,为啥还要干活呢。现在寻思寻思,还真是那么回事——你说整天吃饱了撑得慌,要是不干点啥,还真闹心!再看得远一点呢?你可能还得为父母工作,成家了还得为家人工作,有了孩子还得为孩子工作,有朝一日发达了,还得为了手下的弟兄工作。当然,所有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你在为你自己工作,因为这是一切的根本,这个话题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后文详叙。总之,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最终目标在哪里,工作中的任务、业绩、KPI都是为了你这个目标服务的,都是通向你最终梦想的一串脚印。很多外企在谈论自己的战略时,都喜欢用到两个词——Mission(使命)与Vision(愿景),更大一点的企业可能还会在后面加上一个Dream(梦想)。其实,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人也是一样的,我们都需要一步步地走向自己心中的那个Dream。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整天想着那个伟大的梦想,而不屑于眼下的目标,如果那头驴子听了老马的话,变得热血沸腾,整天想着要去西天取经,不屑于天天低头拉磨,那没准不出三天就被主人“卸磨杀驴”了。你需要别人的喝彩!(1)初入职场的朋友,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融入团队。如果这个团队氛围很好,大家对新人很照顾,那你就非常幸运了。但事实上,还是有很多新人遇到了麻烦,其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你遇到了“老人”的排斥。这个时候,作为新人的你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仅仅是来实习的,实习期结束后就会离开,那你要在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大家你只是来实习的,只是来帮大家干点活,然后拿了实习鉴定就走人。这样,竞争关系就消除了,也没人会防范你,毕竟来一个人帮忙干活谁也不会反对。如果你是被招聘进来的,而且也要留下来,又遇到了“老人”的排斥,那该怎么办呢?首先,不要被这种排斥影响了心情,更不要对“老人”也采取排斥的态度。如果你开始排斥别人,那么你就很难再融入这个团队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装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你要对排斥你的人一如既往地热情,就像对其他人一样。这样,你就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也为日后与排斥你的人缓和关系留下了足够的回旋空间。千万不要挑明了伤了和气,也不要播下仇恨的种子。这东西就像那个故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即便拔了出来,也留下了窟窿。一个团队中有十个人,如果九个欢迎你,一个排斥你,其实问题并不大。初来乍到,最重要的是你要快速地适应工作。你要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新东西,并以最快的速度上手。如果一个人排斥你,那就先向其他人取经,当然还可以自学,但千万别自己疏远了那个排斥你的人。因为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否则你不可能在这个团队中待得舒服。仔细想想,什么样的老人会排斥新人呢?一定是那些在公司已经感到危机的“老人”——这些人通常在公司有年头了,但是上又上不去,自己在公司立足的本钱就是对工作很熟悉。于是他们担心自己一旦教会那些“生瓜蛋子”,他们自己的优势就没有了,他们就成了可以替代的人,也就是可以被裁的人。其实,这些老人都挺可怜的。如果你真的想消除这些“老人”的排斥,最好的做法就是消除他们的顾虑,而消除顾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帮助他们做出成绩,也就是帮助他们“变得重要起来”。你要真心地关心排斥你的“老人”,看看可以帮他做什么事情,主动分担他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但不要抢功,成绩都算他的,你只要能学到东西就行。随着你工作经验的增长,凭借你的能力,如果再能帮助那些“老人”做出些许创新和突破,那就更好了。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去“融化”那些冰冷的心,这些都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肯定能想到办法。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真心地、持续地对他好,即便是铁石心肠也能焐热了。我们说的团队,英文中叫做Team,有人这样解释这个词语——T(Together)E(Everyone)A(Achieve)M(More),连起来就是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也就是每个人都在团队中得到了更多的东西,而不是相互争得你死我活。如果有一天你成了“老人”,或者当了领导,千万不要排斥新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今的领导,特别是男领导,大都是有肚子的。如果你腹肌尚在,那你不是模特,多半就是初入职场的菜鸟。时间久了,大部分人的肚子都会鼓起来,当然职务也可能随着肚子长了起来。你需要别人的喝彩!(2)难道肚子与职务之间真的存在什么关系吗?或许还真有呢!想想看——加班占据了你锻炼的时间,应酬在积累你资源的同时也积累了你的脂肪,于是日子久了,经验多了,肚子大了,职务也就高了。这个逻辑顺理成章。然而更多的时候,提起大肚子,我们都会想起那个大肚弥勒,也会想起那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于是,肚子又有了一层深意,大肚等同于大度,这肚子大小又和度量大小也扯上了关系。其实,职位大小与度量的关系要远甚于和肚子的关系。“宰相肚里能撑船”与“小肚鸡肠”这两个成语便能说明一切,古人的智慧值得尊敬。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讨厌小肚鸡肠的人,但职场上这种人真的存在。我当年刚入行没几天,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其他部门的领导不高兴了,跑过来在我们领导耳边嘀咕:“这至少得给个三等过……至少是一个三等过!”领导当天说的那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我觉得他真的很酷——“新来的,处分个球!”我感激领导对我的宽容,但我并不记恨那个小肚鸡肠的告状者。只是后来他们两人的命运似乎不在一个轨迹上了——我的领导升到了副总裁,而他只是一个部门主管。我相信这是宽容的力量。也许你说我可以不小肚鸡肠,但也很难做大度。其实有时候苛求与包容只在一念之间。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要的是一碗榨菜肉丝面,吃到半道的时候发现碗里面有一个红白相间的价签。我愣了一下,筷子停在半空。我脑子中闪出了两个选择——要么不理它,继续吃;要么叫来服务员理论。我继续想下去:如果我叫来服务员,看这家店面的层次,她一定会给我换,但很难退钱;即便换了,我也肯定要等很久,没准还会扣厨师的钱;厨师赚钱也很不容易,没准还会和老板吵架,如果厨师一激动还可能一把火烧了饭店,为了一碗面搞出刑事案件来可不值得……想来想去,我自己都笑了。即使没有这个价签,这碗面就一定干净吗?上面那么多辣椒洗没洗还不一定呢。又想起了同事间的笑话——服务员是给你换了,但不爽,上菜途中给你吐了两口唾沫……呵呵,真恶心了……我挑出那个价签,继续吃!就这样,我很平静地宽容了一把。我吃得很饱,心情很好,还省出了半个小时去溜溜弯……其实,宽容别人,最终成就的是你自己。你越是能包容别人,你的人格魅力就越强,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共事。说白了,就是那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肚子装得下两碗饭的是凡人,装得下水缸的是巨人,装得下船的就是宰相了。包容,让你在职场上的路越走越宽。我在前面说到过你是谁的问题,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eat),你做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do),你秀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show),到这里可以加一个——你能包容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hold)。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越是大老板为人越nice(这个词含义很多,人很好、温和、宽容等都包括了),你是不是在幻想,等我当了大老板,我也一定会很nice,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呢?如果你排斥别人,那么你的言行肯定与和谐团队的氛围相悖。没有人喜欢那些“个性”的人,久而久之,你的心态也会起变化。你可能觉得别人哪儿都不好,看谁都不顺眼,这个时候,你已经自绝于人民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往往是那些排斥别人的人,最终被边缘化了。如果你没有度量去容纳别人,特别是容纳新人、容纳你的手下,那么你也很难升起来。道理很简单,如果新人不成功,下属不成功,哪来的人顶你呢?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更是一种力量。其实,无论是关心还是包容,都有助于你在同事之间创建一种和谐的气场。在这种气场中,你会觉得舒服,你做出了成绩大家也会真心为你喝彩。一句话——你赢得了大家的心。我一直很喜欢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个镜头。典狱长让Andy等人为房子铺沥青,Andy抓住这次机会为狱警解决了税务问题,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出色的银行家的才华。他的要求很简单:给他的同事每人三罐啤酒。理由是:在室外工作的人,如果能喝上啤酒,就会觉得自己像是个男人。于是,在工程结束的那一天早上,他们这帮被判有罪的人,在房顶上坐成一排,喝着冰镇啤酒,沐浴着温暖的春光,就像是一群自由人正在修理着自家的屋顶,同时还享受着肖申克国家监狱全副武装的狱警的严密保护。Andy坐在阴凉下面,脸上带着一种幸福的微笑。那微笑中有赢得胜利的自豪,有找回尊严的满足,还有一种功成不居、与人分享的慰藉……我相信每一个喝着啤酒的人都会感激他,因为在这种人身边,每个人都会觉得很舒服。做到这里,你真的已经很牛了,你不光牛,而且不知不觉中你还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这也是我在本章开头说的字谜。为什么?回顾一下吧——首先你靠谱(Reliable),又可以跳出框框想问题(Out),还能把所有的事搞定(Can-Do),关键是你还盯着业绩指标(KPI),然后你还不缺德,总能得到大家的喝彩!取首字母就得到一个单词——Rock!这次咱们翻译得文雅一点——基石!我相信,这样的你必定是公司的基石——“You are the rock!” 其实,Rock还有摇滚的意思;到了那一天,你不光是公司的基石,你自己的生活也将像摇滚一样肆意奔放……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
正序
倒序
你能行:微软精英的职场心里话_m_
你能行:微软精英的职场心里话_m_-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你能行
你能行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