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必用绝招:成交高于一切第一招 把握人性规律平和面对成交(6) 所以,在做销售时,你就得想到,给到这个人买点的同时,还要给他卖点,让他理直气壮地去说,理直气壮地去为你的这个事操劳。 在多个人的购买决定中,尤其是在组织购买过程中,关键人特别在意其他相关人的意见、看法和感受。因此,一个特定的购买行为,我们除了要考虑关键人的买点外,还要考虑这个关键人的卖点是什么。很多销售失败的原因,就在于销售方对关键人的卖点缺乏认识。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某公司的销售员张华,代表公司就汽车零配件销售事宜,前去拜访既是同学又是某大型汽车制造厂采购部主任的陈亮。陈亮认真听完老同学的介绍后,表示会尽可能要帮他。张华很高兴,满怀信心静候佳音。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仍然音讯全无。 他前去了解情况,老同学面有难色地说:"不是我不帮你,与你们资质差不多的好几家公司都与我们进行了接触,而且都有来头,我们实在找不出不用其他几家的理由。" 张华很不理解:怎么老同学的面子也不给,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法律日益健全、市场逐渐规范的社会环境中,销售方要想将销售进行到底,应遵循市场游戏规则来获得订单,仅仅凭借托门子、走关系来销售的做法,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销售方必须要重视关键人的卖点问题。 4掌握客户的心灵按钮,参透客户没法说出的东西买东西时,人们在公开场合和私密场合是不一样的。一个人要买公开场合上用的东西时,他一定会受别人的影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突然间发达了,他买了一块34万多块钱的劳力士满天星手表,金光闪闪,很多钻石,特漂亮。自从他戴上了这个表以后,眼神就有些不好使了,经常把这表拿出来请教别人:你帮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实质上,这块表值那么多钱,除了本身的品质外,也和它迎合了公开场合人们的心理有关。换上是私密场合,人们就无所谓了。比如说,一个人出差时,将就着吃一碗面条就够了。饿得肚子饥肠辘辘时,就会想:自己一个人嘛,无所谓。于是买一个肉夹馍就在路上边走边吃。 对于有的人来说,他的心灵控制按钮就在外面,非常容易受别人控制。比如说,有的人在乎名,有的人在乎利,有的人要面子,有的人重关系和人情。那么,这就是他的心灵按钮,就是他的软肋。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按钮,投其所好,办事情就容易多了。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奸商跟朝廷做些生意。那时正修颐和园,所以他想把一批木材卖给朝廷,派了一个人去谈生意。 那个人找到了当朝管财务的大臣。管财务的大臣嘛,自然非常有钱,而且他还特别讲原则,所以,用金钱贿赂这种正面攻法,就攻不进去。 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他说:"这个人,通过利,你是打不动他的,必须通过名的方式来打动他。" 这个手下马上就想明白了,花了200两银子,给他做了个装帧精美的书法画册,然后把这画册给送了过去。说:"我一直敬佩你们家族,那么有才华,给我们世人留下了这个墨宝,所以,我们通过收集,给你出了个画册,做了这个书法集,不成敬意,给你送过来。" 财务大臣一看挺高兴,他问:"这个画册花了多少钱啊?"那个人说:"花了200两。 ""这个钱,我付,我不会让你花钱来出这个画册的。"财务大臣坚决公事公办,把这个画册买了,但是他心里很高兴。回过头来,财务大臣问:"那个木材有多少?"他说:"一共需要60万两。"虽然当时总库里也没多少钱了,但财务大臣还是把60万两木材的款先拨付给了他。 乾隆下江南时,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几十年,见江上走过多少条船啊?" 老和尚说:"见过两条船--名和利。" 5买点和卖点统一,生意就能做成在销售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客户都是有两面性的。一种叫买点,是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的,有些甚至是没法说出来的。但我们要想销售成功,就必须参透他没法说出来的东西。第一招 把握人性规律平和面对成交(7) 比如一个公司买汽车,究竟买什么车好呢?如果是使用者,比如说司机、办公室主任,或者是某个副总,他一定会说,还是买奔驰好。因为奔驰是威严的象征,是成功的标志。不过,买奔驰还有一个大家都没说出来的理由,那就是油钱不用自己掏。如果油钱要自己掏,估计谁都不会买"耗油大户"奔驰,而会优先考虑省油的车。所以说,这里面就存在一个不能说出来的买点--不用自己掏油钱。相反,卖点却是公众、大家都一致的意见,即"买奔驰可以显示公司形象",这个理由够冠冕堂皇吧!此时,买点和卖点统一了,生意也就做成了。 案例1:纸厂的新产品销售案例呈现:佳木斯造纸厂是我国三大造纸厂之一,生产和销售新闻纸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之一。 林强负责东三省的市场开发。他得到信息,沈阳市的某报需要采购大量的新闻纸。 于是,他登门拜访了报社的采购部部长万国利。万部长是一位权威采购人才,50多岁了。他很内行,对业内情况很熟悉,知道佳木斯造纸厂的情况。他向林强询问了纸张的基本技术指标,包括克数、实际的厚薄、拉力、吸水性、吸墨性等,都比较满意,都比他们现在使用的纸强,而且价格也比现在使用的纸略低一些。当然,这些都只是埋藏在心里的,他不会把这些告诉林强。 林强也不傻,他趁参观报社的印刷车间时,悄悄地撕下一块新闻纸揣在兜里。回去化验后,他也知道了自己厂里的纸比该报社原来用的纸质量要好,他觉得情况对自己有利。 但是万国利并没有因为这些优势就与他成交,虽然箭已经在弦上了,然而却迟迟不发。 作为一个资深销售人员,林强知道,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等待,很有可能使本来大有希望的单子泡汤,而且拖得越久只会对自己越不利。万国利为什么不愿意与自己成交呢?林强左思右想,觉得公的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私的方面呢?林强决定主动出击,寻找突破口。 林强开始与万国利大量接触,并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调查,他了解到,报社与原供货商关系平平,没有特殊的关系,其他供应商都是小客户,与自己厂的实力不能比。他还了解到,万国利的夫人也在报社,是副社长,他们夫妇二人长期在新闻单位,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只是还没有到过俄罗斯,很想在退休之前借公出的名义去趟俄罗斯,也就了了心愿。这些都是林强从侧面了解到又通过他本人证实的。 林强回到厂里,将这些情况向销售部长作了汇报。销售部通过研究,决定在靠近俄罗斯的一个边境城市举办一个全国性新闻纸产品订货会,邀请全国各大报的采购部主任参加。万国利自然列在出席会议之列,他的夫人是主管后勤的副社长,有一个报告主题正适合她做,销售部也直接向她发出了邀请。 就这样,订货会和莫斯科之行都如期实现。万国利夫妇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心愿得以实现,而这笔单子也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案例分析:(1)本案中,谁是关键人物?(2)报社的买点有哪些?(3)你怎样看待隐形买点?分析结论:毫无疑问,采购部部长万国利是这个案例中的关键人物。 林强的成功,就在于他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关键人物,并把关键人物的卖点和买点都给得十分充分,且达到了和谐统一,所以这笔单子能够如愿以偿地达成。本案出现了哪些买点和卖点呢?请看下表:出现过的"买点"出现过的"卖点" 被别人认可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公费出国机会无须担心大公司的质量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满足上级的希望使自己踏实的价格承诺产品质量高良好的合作态度大公司的信誉协助相关产品开发和采购价格承诺合理所作承诺更可信满足上级的希望在本案中,买点和卖点都十分充分,而且,销售员林强还挖掘到了一个关键人的隐性买点:公费去俄罗斯旅行,并且还是合乎原则的。在给到了关键人买点的同时,卖点也十分充分,包括该公司的纸张质量好、价值也有优势等。所以,达成这笔单子也在情理之中了。第一招 把握人性规律平和面对成交(8) 在一些销售案例中,挖掘出隐性买点,往往会成为达成成交的关键因素。不过,由于隐性买点是不能公开来说的,所以在挖掘时要把握好技巧,否则反而会把事情搞砸。一般说来,在挖掘隐性买点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1)在对方极度高兴时,来探知他所喜好的事情,因为"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2)在对方极为恐惧时,来探知他所害怕的事情,因为"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 (3)对喜怒形于色的人来说,要从他所亲近的人的口中探知他的内情。第二招 建立意愿图像自动导航成交(1) 长久以来,人们的内心有一个正确的图像,如果与现实出现反差,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人们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会产生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自行负责,自动自发,当现实与心中图像吻合时,人们的动力归零,销售也是这个道理。 心中图像是人们的行动源泉,所以销售就是一个为客户建立心中意愿图像的过程。 由于人性中有"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这样一个规律,所以我们在为客户建立新图像时,一定要"把好处说够,把痛苦说透",这样成交就已经实现了一半。 销售就是卖未来,所以期房都比现房好卖。 关键是把砖头描绘成清晰的愿景。 第二招 建立意愿图像自动导航成交一、发掘内心深处的缘由,建立心中的意愿图像1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没用的,关键是给它制造喝水的需求"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一句谚语,说的是强迫某人做某事。这当然是做不到的,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让牛主动喝水:第一,把牛放出去运动,运动出汗后,牛自然会喝水,以补充身体内的水分;第二,在牛草料里放点儿盐,牛吃草后自然会产生饥渴,有了饥渴也就有了喝水的需求。 可见,要想让人主动做某件事,必须给他创造一定的需求。 人们买东西时也是有心理需求的,而我们搞销售的就是要把人们的那种需求给明显化,给摆出来,这样我们就起到了销售的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有这么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家里,有一挂钟,如果这个挂钟挂歪了,你第一个反应动作是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去把它扶正。"而且是不用别人提醒,自己也会马上这么做。为什么不用呢?因为这是自己的家,因为东西歪了看着不舒服,对不对?所以有一个理念就会产生,即:人们内心有一个正确的图像,如果现实出现了反差,歪了,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这时人们就会感觉有种压力,有种不安的感觉,甚至会因此产生一种动力--把它扶正。并且,这种动力是自动自发、自行负责的。 当一个人能够自动自发、自行负责到把现实与心中的图像吻合时,这个人的动力就归零。这时,他会觉得舒服了,觉得不用再去管那个钟表了。人们的内心是这样,销售也是这样。 2一个擅长描绘客户心中愿景的人,就能把生意做成我们搞销售的,把客户的美好要描绘好,把痛苦也描绘透。美好的东西,痛苦的东西,取决于这个天平是什么,比如说情感代价、利益代价、成长代价,这些是要付费的。看着不舒服就是情感代价,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是利益代价。同时还要看看对方有没有改变的意愿,如果改变的意愿很强烈,也就是说"动力大于代价",此时购买就会进行;如果"动力小于代价",购买就失去了心理保证。 长久以来,人们的内心有一个正确的图像,如果现实出现反差,人们会产生认知不和谐,人们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会产生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自行负责,自动自发;当现实与心中图像吻合时,人们的动力归零,销售也是这个道理。 销售就是这么进行的,当人们的现状是歪的时,我们必须给他树立新的正确的图像。否则,倘若客户心中没有正确图像,歪的时候,他也会觉得我现在挺正常的。但当你把新的图像给他树立了,树立的比较清晰后,客户就会喜新厌旧,就开始对旧的不满意。当客户觉得有了新的方案时,他就一定要把旧的状况改变。他便会自动搜索,自动校正,直至他将现在的图像和你给他树立的图像吻合了以后,才会觉得满意,这样,客户也就达成了你的成交目的。 所以说,销售是要用点儿心理学理论的。当客户图像是歪的时候,当他的现状并不好的时候,他可能会忍耐、会将就,所以我们做销售的工作,就是要把新图像给他树立清楚。一个擅长描绘新图像、描绘客户心中愿景的人,就能够把生意做成。 卡斯比尔罗在20世纪初时,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联系实际能使人的创造力变为动力,变为行动。第二招 建立意愿图像自动导航成交(2) 这其中,心中图像是很大的导引因素。 案例2:售货员一天卖出30万案例呈现:有家公司的总经理很奇怪地发现,他的某位雇员一天竟然卖了30万美元,于是他便去问个究竟。 "是这样的,"这位销售员说,"一个男士进来买东西,我先卖给他一个小号的鱼钩,然后告诉他小鱼钩是钓不到大鱼的,于是他买了大号的鱼钩。我又提醒他,这样,不大不小的鱼不就跑了吗?于是,他就又买了中号鱼钩。接着,我卖给他小号的鱼线、中号的鱼线,最后是大号的鱼线。接下来我问他上哪儿钓鱼,他说海边,我建议他买条船,所以我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卖给他长20英尺有两个发动机的纵帆船。他告诉我说他的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于是我又带他去汽车销售区,卖给他一辆丰田新款豪华型'巡洋舰'。" 经理后退两步,几乎难以置信地问道:"一个顾客仅仅来买鱼钩,你就能卖给他这么多东西吗?" "不是的,"这位售货员回答说,"他是来给他妻子买针的。我就问他:'你的周末算是毁了,干吗不去钓鱼呢?'" 案例分析:(1)这位雇员为客户建立了多少次意愿图像?(2)他是怎样一步步诱导客户达成成交的?分析结论: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售货员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在客户心目中建立新的意愿图像,帮助客户发掘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需求,来实现成交的。 客户的购买冲动是需要良好诱导的,适时地在客户心中建立意愿图像,并且满足客户这种内心的驱动,是达成销售的一个重要步骤! 心中图像是人们行为的驱动源泉,一旦这个图像出现反差,人们便会在心理上感觉到一种压迫和不舒适感,便会急于改变。但有时,倘若缺乏导航,即使图像是歪的,人也不会意识到。正如案例中的那位客户,在售货员没有提醒他(即没有为他导航)之前,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缺这些东西,也没有觉得不适,但一旦售货员将这种新的图像,即买了这些东西的好处(如,可以度一个愉快的周末)和不买这些东西的坏处(如,不大不小的鱼不就跑了吗?)在他的头脑中建立,他便马上有了一种"心中图像歪了"的感觉,压力感和不舒适感诱使他买了大量预料之外的东西。 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销售与人的心理有关,懂得挖掘客户内心深处的需求,不断在客户心中建立新的意愿图像,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帮助客户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们就会成交1"好的没说好,坏的没说坏",单子就会做得"不死不活" 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推销时,如果销售业绩不佳,一定是因为"好的没说好,坏的没说坏",所以就不上不下,与客户的关系就不冷不热,最后业绩也做得"不死不活"。我们一定要学会利用网状激活系统打开客户的盲点。其实,客户一旦开始追寻目标,就能给自己寻找理由,并且比销售人员找到的还要多,客户如果能给自己建立起理由,销售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2销售的要诀,就是帮助人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网状激活系统给我们的启示:销售的要诀,就是帮助人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有两种人最能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1)有自信的人--相信产品,相信自己,相信能成功。 (2)有欲望的人--包括赚钱的欲望、成功的欲望。有欲望的人网状激活系统一旦打开,原来看不到的现在全能看到,原来不注意的现在全部能注意,原来觉得没用的现在全都觉得有用。 3帮助顾客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就会愿意和你成交帮助客户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就会愿意和你成交。你帮助客户想好图像,实质上就是建立一种意愿,一旦一个人心中有图像了,他就会自己给自己搜索,这是网状激活系统所导致的。人的网状激活系统是人的网络神经,它像雷达一样,收集那些有用的东西并保持警觉,然后给自己建立起一种决定。第二招 建立意愿图像自动导航成交(3) 4把产品卖出去、卖上价才是硬道理要把好的东西讲好,要把痛苦的东西塑造够。当你的产品与竞争者产品差距不大时,最好在人际关系方面制造大的差别,比如强化信誉和服务品质,这个是最值钱的,做销售就得把最值钱的东西说好,然后再把方案卖出去。也许你会认为这有点儿难,但是,一个企业需要一个销售人员在众多不利的情况下把产品卖出,甚至要把价钱卖高,这才是硬道理。如果物美又价廉,那要你干什么呢?对于我们销售人员来说有两个硬道理--第一,卖出去;第二,卖的上价。 5掏钱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拒绝就成了一种本能对于客户来说,掏钱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拒绝就成了一种本能。但若是我们能将"不买某件东西的痛苦"塑造够,使之超过花钱的痛苦,客户同样会愿意和我们成交。这就要考验销售人员的个人素养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过牙痛的经历,当他的牙痛症状刚出现的时候只有2分痛,他在这个时候不会去医院治疗,为什么?因为到医院看牙会有5分痛:他没有时间到医院排号。另外,到医院治疗花钱会比较多;医生会采取医治措施,反而会加大牙痛。所以,当两方都痛苦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会选择痛苦较轻的一方。当这个人的牙痛痛得很厉害以至他自己受不了的时候,有8~9分痛,他一定会去医院治疗。这时候,医生会对他使出所有的招数,甚至把这颗痛牙给连根拔掉,他都愿意忍受。 掏钱购买产品会心痛,但只有2分痛。如果不买这件产品所造成的后果有8分痛,那么客户一定会选择购买。 案例3:塑造痛苦,成功卖出大单案例呈现:有一位女企业家,他们两口子都各办一家企业。当保险销售员小张去他们家拜访时,这位大姐接待了他。 大姐:您好!小张,我们一家人都很认可你这个人,你确实很优秀,不过我告诉你,经过我们一家人的研究决定,我们还是决定不买保险了。 小张: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买吗?大姐:因为我买东西都有一个习惯,当我决定哪个东西可买或可不买时,会问自己一句话,问完之后,我就决定买与不买了。 小张:关于保险的事,你是怎么问的呢?大姐:有一回我去国际商城看到了一串白金钻石项链,的确很漂亮,27万多一套啊!而对于这串白金钻石项链,我梦寐以求很久了,也去看过好几回,当我准备付款时,我一路在问我自己,不买会死吗?我得出的结论是,不会死。有别的东西代替吗?当然有。这次买保险,我同样这样问自己。小张我问你,你让我买保险,如果我不买保险,难道会死吗?小张:谢谢你,大姐。幸亏你这么提醒我。人不买保险不会死,但如果死的时候会死得很惨。当然不是你死得很惨,而是那些依靠你的人会很惨。因为你死了以后,他们悲痛万分。你是什么都不需要了。但是活着的人,他们万事艰难,什么都需要。保险是惟一的以一换百的保障方法,没有任何代替品!…… 经过这一番对话,最后大姐终于答应了。 案例分析:(1)这位大姐的话反映了人们在购买时的一种什么心态?(2)小张是如何塑造痛苦的?分析结论:尽管客户在掏钱时有点心痛,尽管客户还有其他的理由拒绝我们,但如果我们把不买所造成的后果告诉给客户,也一样可以促使客户购买。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购买就是一个"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过程,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客户在购买任何一样产品时,都会有种防范心理。但我们若是能把痛苦塑造够,就能打垮客户的心理防线,促使他们成交。第三招 广交优质客户量大必有成交(1) 在客户身上存在着80/20法则,即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客户。这就决定了销售人员不应将销售精力平均分摊在每一位客户身上,而应该充分关注数量虽少但作用重大的客户,将有限的销售资源充分应用在他们身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销售是有概率的,分子越大,成交的机会越大。 第三招 广交优质客户量大必有成交 一、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客户少量的客户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利润,可见,每个客户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销售人员不应将销售精力平均分摊在每一位客户身上,而应该充分关注数量虽少但作用重大的客户,将有限的销售资源充分应用在他们身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客户身上存在着80/20法则,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派里托在1897年发现的。100年之后的1997年,理查德·考奇推出了《80/20法则》一书,详细地介绍了这条实用法则。80/20法则指出:在因和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收获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客户;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80/20不是精确的关系,而是方便的比喻、典型的模式。 80/20法则对于销售人员来讲,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180/20法则是销售人员的"灵丹妙药" 根据这一法则,我们可以将客户分为一般客户和大客户。大客户虽然在所有客户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销售额却非常大。所以,现在有很多企业认识到了大客户的重要意义,他们不仅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制度来吸引大客户,有些企业还设立大客户部,专门负责对这一消费群体的销售。同时,企业还在不断采取一些措施,引导一般客户逐步转变为大客户,以达到较快增加产品销售的目的。 把80/20法则运用到市场销售中,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可贵的销售策略,这成为销售人员的"灵丹妙药"。 2像对待新客户一样重视老客户的利益我们还可以发现80/20法则针对于老客户销售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的影响下,企业销售人员往往把销售的重点集中在争夺新客户上。其实,与新客户相比,老客户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精明的企业在努力创造新客户的同时,会想方设法将客户的满意度转化为持久的忠诚度,像对待新客户一样重视老客户的利益,把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3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带来80%利润的20%的客户在哪里,并且留住他们运用80/20法则,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出一些关键客户的价值。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对客户进行"量"的分析,而且还要进行"质"的分析。有些关键客户,或许他们的购买量并不大,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大量的利润,却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国内颇具实力的名牌大企业,或者是有国际排名的跨国企业,如果能成为他们的供应商,企业会在市场推广、企业形象宣传、公共关系等方面获得许多难以估计的潜在"利润"。所以企业应该努力争取到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客户。不过,这部分客户往往在购买过程中比较挑剔,购买程序也比较烦琐,企业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少量的订货。但是,一旦将这种关键客户收入囊中,对于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中国电信行业的竞争就集中体现在争夺关键客户资源上,比如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之前各自推出CDMA和GPRS移动服务产品时,都无一例外地将关键客户业务的发展提升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的层面上,不遗余力地推出各种资费政策、增值服务和促销产品,以争取或留住关键客户的心。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分别与几十家集团客户签订了近百份协定,受理客户电话4000多条;为福利彩票、中企网、招商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十几家集团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与30多家集团客户进行了技术业务交流,通过对集团客户的走访、回访、技术支持,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客户关系。第三招 广交优质客户量大必有成交(2)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态势的日益激烈,对于关键客户工作的重视,已是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一个普遍的心态。网通等其他集团公司同样也不例外。 运用80/20法则策略的核心是在对客户价值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细分,根据客户重要程度合理分配销售力量,从全局的角度设计持久、稳键的客户发展战略。运用80/20法则的销售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带来80%利润的20%的客户在哪里,并且留住他们。 二、销售遵循平均法则,拜访量大,成交量就大1拜访的客户越多,成交的比率越大很久以前,一些销售大师就发现了这个销售规律,那就是"销售平均法则"。其定义就是"拜访的客户越多,成交的比率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实用的指导价值。那就是无论你的销售能力多好或者多差,首先你都可以完成你想要的目标,只是你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罢了;再一个就是你愿不愿付出和能不能付出的问题了。举个例子:一位销售人员电话拜访实际记录:电话拜访100位客户获约客户为36人,那么成功比率为36%;拜访次数200位客户获约客户为89人,那么成功比率为445%;拜访次数500位客户获约客户为285人,那么成功比率为57%。你会发现,同样的一个人,销售成交的比率却能提升。反过来,"拜访的客户越少,成交的比率越小",同样是你,销售成交的比率却在降低。 即使我们的销售技巧和销售业绩是在一定的水平下,但是如果要想达到更高的目标,也是完全有理可循的。不要说太难或者自己还不行,其实是你不愿意达到那个目标或者不够努力罢了。 由于销售环节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很多销售伙伴都说销售工作难做,心态特别容易动摇,整天苦苦寻找良策。但如果你对平均法则了解了并且深信,那么我们的心态就会得到改变,这一销售中的难题也就解决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知道了努力的结果是肯定的,那么心态就平和多了,手脚和思维都能放得开。 2从容应对销售中的非平均概率,锁定优质客户平均法则还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销售中的非平均概率。 例如:你拜访100位客户,成交10位客户,成交率为10%,表示10位客户里面就有一位成交客户。但要问你"每10位客户就一定有一位成交客户吗?"你会说那不可能!这就是非平均概率。平均法则要求的是总的基数。100位客户中肯定有10位客户成交,但这10位客户是呈非平均状况分布于其中的,这些客户有可能在一开始出现,有可能在中间分布,有可能在后面集中出来。所以如果了解了销售的"非平均概率",你也许就会从容得多了。因为你知道平均法则是在一定的基数之上的,而不会完全适应你的想像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知道了这一点,我们的销售工作自然就有目标了。 所以,销售的成功关键还是你的行与信。"销售平均法则"对任何销售人员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它是一个销售人员尽快走向成功的必备法则! 案例4:运用80/20法则,成功留住大客户案例呈现:姜海洋是闽佳商行有限责任公司的外贸销售代理,自从进入这家以外贸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以来,他的业绩在营销部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开拓和维护关键客户的过程中,屡屡让他的同事钦佩不已,问及销售秘诀,姜海洋很多时候都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秘诀就是80/20法则。" 在他的客户名单中,占据20%的重要客户永远是需要真正贴心服务的。 2005年12月中旬,姜海洋从在美国联合航空工作的同学口中得知,由于国际市场油价高涨使得美国独立航空公司面临破产的危机。他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个重要客户计划到美国洽谈进口水下通讯技术设备,订的从华盛顿到亚特兰大的机票正是这家航空公司的。于是马上电话提醒该客户,但是由于独立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便宜,该客户不愿意更改。为了说服该老板,姜海洋亲自赶到该企业所在地,把客观的现实情况一一道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劝动了该老板换了另外一家航空公司的机票。第三招 广交优质客户量大必有成交(3) 2006年1月2日,美国独立航空公司宣布从1月5日开始停飞。由于及时更换了航空机票,该客户到美国洽谈的事宜没有因此而耽搁。事后这个客户对姜海洋非常感激,由于姜海洋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仅避免了该公司的重大损失,而且这笔生意让该客户成功赚取了53万美金。 对于20%部分的这些重点客户,姜海洋的原则是一定坚持有规律的拜访。为了使拜访更加有效,姜海洋去拜访客户的时间雷打不动地选择在星期四的下午,风雨无阻地坚持下来,已经到了无须与客户预约的程度。 这种在外人看来非常死板的方式,随着时间和次数的增多,效果越来越明显,这种无言的承诺,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相信姜海洋所在的企业必定是一个遵守承诺的公司。长久的合作便是从这样的细节开始起步的。用姜海洋的话来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区分谁才是你的重点客户并加以重点维护,你的工作看似忙碌实际上是做了许多无用功,只有分清谁是20%的部分并把精力重点投入,你才可能做到事半功倍!" 案例分析:(1)姜海洋在进行优质客户开拓和维护中的基本策略是什么?(2)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把握和维系关键客户?分析结论:大客户销售是渠道管理中的经典课题,如何发展与大客户的关系呢?本案例中的姜海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简单地说,大客户经理只须做好一件事:花80%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满足20%大客户的需求,这种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法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是难于被对手模仿和超越的。 在本案例中,姜海洋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竞争对手所无法超越的,由于他在满足大客户的附加值需求方面做得很出色,同时更注意对大客户的感情投资,所以那些大客户会对企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竞争对手要模仿和替代的难度就变大了。 做好了大客户最关心的小事,就等于你已经感动了上帝。我们都知道,价格上的争议往往是大客户管理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很多公司一味地靠降价来培养大客户的忠诚度,然而,竞争者往往会出更低的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保持大客户的忠诚度呢?还是那句话,必须寻找除价格以外的,难于被对手模仿和超越的方法来满足大客户的需求。想一想,一个惯于享受如此贴身服务的关键客户,还有多少勇气离开你投入别人的怀抱呢?做销售最怕的是没有方法,销售经验的积累特别的重要,为了交流下这些仅有的经验结识更多做销售的朋友,认识了解一下各行各业的人扩展人脉建立了一个企鹅群,建这个群仅仅是为了可以分享下经验相互学习一下不作为商业用途杜绝任何广告,群里有销售资料的共享,晚上也会组织大家一起案例讨论一起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群里有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看看,分析分析问题。刷广告的人就不要来了,踢出去挺费事的。如果大家愿意交流学习想要拓展人脉可以来加我们的群 企鹅群号:494668463 暗号(验证码)务必正确填写:兔子看书第四招 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1) 销售接洽实务销售人员只有将关键决策人一网打尽,才能尽量减少障碍,确保成交。销售时,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买者身份不明晰或者从未拜访过,就极有可能陷入销售雷区导致全军覆没。盲目乐观、步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倾向。 倘若有一个熟知客户企业的人来帮助我们,排除地雷就会容易得多,这就是"教练"的作用。当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中时,惟一的办法就是赶快找一个指路人,没有教练的指引,我们将一事无成。 第四招 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成交的关键在于判断理想的客户,既要找出客户的决策者,把销售做到决策层,又要关注小人物。 在大客户销售中,决定成交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具体说来,任何一个客户里边都会有四类人:一个叫做决策者,一个叫做使用者,一个叫做技术把关者,还有一种人叫做教练。这四种人都叫做关键人,四种人都必须一网打尽。 找到打开成交之门的关键钥匙第四招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一、认清购买方的四大影响力人物,并一网打尽1在大客户销售中,决定成交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成交的关键在于判断理想的客户,找出客户的决策者,把销售做到决策层。关键人物的选择对促成成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大客户销售中,决定成交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具体说来,任何一个客户里边都会有四类人:一个叫做决策者,一个叫做使用者,一个叫做技术把关者,还有一种人叫做教练。这四种人都叫做关键人,四种人都必须一网打尽。 决策者使用者技术把关者教练作用最后批准购买(一个项目只有一次)判断你的产品对其工作表现的影响判断你的提案中的技术、财务层面的问题指导销售他们是谁拥有对经费的控制权,对是否购买你的产品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如董事会使用或负责监管你的产品/服务的人,他个人的成功和你的产品/服务有直接的关系经常是一些人衡量你的方案并向决策人提出建议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不能说"Yes")通常有最后的否定权(可以说"No")经常是一些人他存在于在买方的组织结构中、你自己的结构中或两者之外。他能为你提供和解释如下有关信息:当前情况、各种影响力、各方可怎样取胜职务关注购买对公司发展的影响,能否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圆满完成工作(方便、质量、服务)产品稳定,性能指标好;能帮公司省钱,带来效益认可销售员,出于公心,也出于私心个人关注方案能帮助他建立更高威信、巩固领导地位好学好用领导的肯定、职务的升迁让人感觉他很重要,看起来像领导常见问题"从这个购买投资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你的产品对我有什么帮助?""它将如何为我工作呢?""它符合技术指标吗?""它符合我们的财务规定吗?""我们怎样能赢?" 倘若在一笔大单里,你仅仅只约见了客户方的老总,而没有去和对方的财务经理、采购经理、技术把关者进行沟通,并使他们达成一致的意见,那么销售也会有危险。 与这四类人进行接触时,我们要注意了解他们的需求,观察他们的态度,影响他们的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攻克。 2努力让四类购买人的态度趋于一致,你成功的几率就会越大需求是购买的直接动机,如果关键人对于你的产品没什么需求,对于你所在的企业似乎也没有研究或关注过,那么你的销售就很可能失败。所以,我们在与客户的关键人接触时,首先就是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四类人的需求有相通之处,但又各有侧重。比如,决策者更注重购买对公司发展的影响,以及能否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用者更注重能否圆满完成工作(方便、质量、服务);技术把关者更注重产品稳定,性能指标好,能帮公司省钱,带来效益。第四招 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2) 销售人员必须了解这四类人的不同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给予满足,成交才有可能。 关键人是否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可以作为销售员销售进程好坏的一个"晴雨表"。尤其是当他的企业有几个供应商时,他是否对你持开放的态度,是否愿意和你聊一聊,可以反映出你最终能否成交。倘若客户对待你的态度不够开放,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 努力让四类购买人的态度趋于一致,你成功的几率就会越大。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什么样的客户才是我们的准客户呢?第一,他要有购买能力;第二,他要有决策能力;第三,他必须能够接触到。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打个比方:美国总统布什有购买能力,有决策能力,可就是接触不上,那这就不是准客户。所以我们在做销售时,所选择的客户一定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案例5:200万投标的失败案例呈现:康宝公司是一家规模大、信誉好的医疗设备生产公司,王家和是该公司的销售代表。1999年9月,他接到某市人民医院的消息,该医院需要采购一套价值达200万元的医疗激光设备,并委托一直为该医院负责医疗设备更新的嘉鑫公司以招标的方式进行。第一次招标在2000年1月,最后一次在2000年3月。 王家和与该市人民医院关系很熟。在过去三年间,王家和经常与该医院和嘉鑫公司接触。医院出于设备更新的需要,每年也都会通过嘉鑫公司购买康宝公司的产品,有时一年多达好几十万元。为此,王家和尽量做到至少每月访问一次嘉鑫公司。三年来,王强与嘉鑫公司采购主任李世林以及设备部的一些职员保持着密切关系。 王家和是从李世林那里得知这个消息的,按照李世林的说法,所有供应商只能与他一个人接触,而且仅允许谈工作。在投标的第一阶段,他将选出4~5名供货商参加最后阶段的投标。评标委员会由以下人员最后决定:采购部的李世林、设备工程师刘明、医院设备管理主任孟军、激光医疗部主任赵刚。供货商对这些人都不能进行私访。 得到这个消息后,王家和就开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力争得到这个标。他的销售活动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下半年从嘉鑫公司回去后,王家和就着手给对方的设备管理部写信,询问该设备的规格。 随后,王家和又与李世林进行了一次会谈。他与李世林商讨了一上午,着重强调了康宝公司的医疗激光设备是与美国著名医疗设备生产机构合作生产的,不仅比从国外进口要便宜很多,而且售后服务也是由美国的技术人员亲自来做的。他又约医院设备管理主任孟军及其助手共进午餐。午饭后,三人又一起翻阅了李世林曾看过的资料,他们似乎都很关心设备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王家和给他们留下一大堆文件,包括设备鉴定书等。 回去以后,王家和在家仔细考虑营销策略。他决定首先将精力集中在孟军身上,其次注意力集中在设备工程师刘明身上,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与李世林保持联系。 两周过后,王家和请李世林吃饭,检查双方进展情况,李世林方面无任何新的进展。 所以,他们花了些时间谈论双方近期活动,同时安排了一次宴会,宴请李世林、刘明和孟军。王家和的老板参加了。 两天后,他又花了一上午时间与孟军讨论激光医疗设备的调试问题。在嘉鑫公司的办公大楼里遇到了大学同学王鲁庆--恒通医疗设备公司的业务代表。 随后,王家和又花费了一整天时间与公司的设备工程师讨论了自己最初投标方案中的每个细节。康宝公司老板同意将设备定价为190万元,于是王家和寄出了最后的投标方案。 第二阶段:第一次招标期间1999年12月下旬,李世林来电话说邀请康宝公司最后投标的信已发出,其他被邀请的公司有恒通、大兴、海德。之后,王家和获得了有关竞争者的设备报价及机型材料。那天,他将资料带回家作了通盘研究。第四招 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3) 随后,王家和与李世林商谈时,对方暗示道:"康宝公司第一次投标的价格有些偏高。"李世林让王家和去拜访刘明,并提示他供应商不能与嘉鑫公司工程部的任何人接触,但刘明例外。王家和与刘明就康宝公司的设备问题共同探讨了一个小时。 又过了半个月,李世林来电话说评委会在选型方面没有任何进展,而且最近几个月内都不会有进展,他建议王家和过了这段时间后再询问此事。 第三阶段:2000年1月~3月2000年1月,王家和与刘明共进午餐后,又与他商谈了两个小时。刘明在整个过程中都在仔细听取王家和的讲解,很少提问,似乎他对康宝公司设备的性能很感兴趣,并且有购买的意向。 过了两天,王家和收到了李世林寄来的设备最后选型方案,同时也得到了一封邀请函,即让康宝公司于2000年1月27日正式提交最后投标。 几天后,王家和与刘明再次商讨设备问题,显然他对于细节问题相当注意。刘明似乎很满意王家和的答复。 到了2000年3月16时,正式开标了。康宝公司在会上讲解得很好,在讲解了产品的所有优势后,他们将密封的方案递交给评标人员。关于投标价格,康宝公司斟酌了很长时间,定为175万元,自认为十分有把握。 一个月后,李世林来信告知王家和:恒通公司赢得了这场标局。李世林说:"大家都认为恒通公司的设备更好,虽然每人阐述的观点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如此。" 至此,康宝公司在200万元的医疗设备投标中彻底失败。 案例分析:(1)从销售的角度看,你认为王家和的行为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2)谁是案例中的关键人?(3)关键人的买点和卖点是什么?(4)王家和是一个合适的销售人员吗?在把握销售规律方面有什么缺失?分析结论:纵观整个案例,王家和在投标过程中看似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销售程序上做得非常认真,但是他在与招标公司的整体接触洽谈过程中显然忽视了对于关键人员的把握。 我们来看,王家和在这一年当中,他跟嘉鑫公司所接触到的人主要有:一,激光医疗设备部主任;二,医院设备管理主任;三,设备工程师;四,采购部经理;五,相关陪同人员以及生产线的人员。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招投标委员会里面关键人物的身影。试想,一个200万的招标项目,在投标评价委员会里边,难道没有董事长吗?没有总经理吗?没有几个副总经理吗?如果这些人都不认识王家和,也都没有被告知关于康宝公司的相关事宜,那么这个销售人员的行为就是完全盲目的,而这样的行为所导致的失败就是顺理成章的。 在教练的运用上,王家和也存在极大的失误。在这个案例中,对方的李世林告诉他,不能接触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这种公事公办的告知,知道就行了,怎么能完全听对方的呢?我们说,选对人比说对话更加重要。找到关键人,并考虑好关键人的买点和卖点问题,把关键人的工作做到位,这是销售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基本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一网打尽! 二、用心体会,找出那把打开成交之门的关键钥匙1不一致的意见就是门上的一把锁,找到合适的钥匙才能成交任何一件商品的销售,一般来讲,都会涉及到好几个人的决策。比如:女儿想买MP3,老妈说要买这个样子的,而老爸说还是那个样子的好,女儿则很有主见地坚持自己的选择。最后三个人一起上街,到了商店后,看到琳琅满目的MP3,三个人的选择意见都不一致,但最后还是必须有一个人说了算,另外一些人屈从。 不一致的意见就是门上的一把锁,作为销售人员,必须将那把合适的钥匙找到。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让购买方的四类影响力人物统一意见。这四类影响力人物类似于一扇门上的几把锁,我们必须用心才能找到开启它们的钥匙。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把钥匙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运用教练的作用。在很多时候,一个你没太注意的人,他说的一句关键的话,就能帮你把卖点和买点找出来。你再将卖点和买点提供给决策者,就可以实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了,这是我们做单的另一种境界。第四招 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4) 2在客户企业低层营造太多关系,会给接触高层制造障碍大客户销售中的决策者大都是一些企业的高层人物,如公司老总、采购部经理等。倘若能和这样的人物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无疑会促进成交。那么,如何才能结交到这些高层人物呢?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借鉴:(1)到高层们在工作之外时常聚集的地方去。 (2)如果你已经成功地与某家公司的高管有了正面接触,就可以借机会请求对方将你推荐给别的公司的高层经理。 (3)当接触的只是公司较低层级的经理时,也可能有机会通过层层引见来结识高层,不过具体怎么做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如果这名低层经理认为你是因为觉得他的学识或权力不够,才要见高层,那么要求很可能被拒绝。但是,如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真的能对他们公司的长期目标产生影响,并且只有高层经理才能提供相应信息,那么低层经理会愿意引见。)(4)第一次与客户公司打交道时,就直接联系CEO的办公室。对方可能会让你去找组织中较低层级的经理去谈,这时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盖茨先生办公室的人建议我联系你们。" (5)大多数高管人员都非常看重自己的身份,如果给他们打电话的是你们公司的总裁而非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他可能会更乐于接听。 此外,在结交高层管理者时,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1)高层管理者希望前来推销的销售人员对他们的公司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包括:了解公司的长期战略与愿景;对整个行业的了解,包括知道该行业中的主要企业有哪些,通晓行业术语,了解行业的平均利润、市场情况及未来走势,了解行业的产品研发情况等;对公司的市场份额、直接竞争对手及顾客了如指掌。 (2)销售人员喜欢在客户公司较低层级的经理当中打造关系网,作一些实地调查,但是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Educore公司的伯克说:"如果你在对方公司的较低层级营造了诸多关系,将来就会有人阻挠你去接触他们公司的大老板。" 3小人物也能办大事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最关键的那个人一定是企业里职位最高、最有权威的人,认为只要把他搞定了,就一切好办。而对于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人,我们往往置之不理。这种想法有时是正确的,但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 在某些时候,最关键的那个人正好是一个不太起眼的人。小人物也有办大事的时候,有时候他能助我们马到成功。请看下面这个例子:小李只是某公司技术部的一名普通工程师,目前还看不见升迁的机会。不过他的朋友多,每逢有客户请客,小李也喜欢拉上几位一起进入集团被分在其他部门的同事。 最近,公司有一个大型招标项目,小李被选进了项目的技术评标组。"评标组"的要求非常严格:项目不仅要经过预审、复审等审查阶段,还要接受技术评标会、商务评标会的层层考验,要想搞定所有环节的人是不可能的。这给投标方出了个大难题。 这次招标,呼声最高的是A公司。小李在心里算了算,A公司的嫡系在技术评标组的13人中占了6人,另外7人有4个与自己关系不错。 B公司的销售经理小赵和自己关系不错,对这个项目极为感兴趣。小李给他打了个电话,问他有什么打算。小赵一听小李的话,马上带着自己公司的方案去见小李。 小李先是让他向大家开一个推介会,算是大家认识,然后进入招标程序;然后小李去说服那4位与自己结成同盟,小赵自己去与另外两位技术评标员沟通。 两天后,小李与小赵在电话里分享了技术评标的胜利果实:与A关系不错的6个人全部对A公司给了绿灯。按照对方的布局,如果剩下的7人意见不统一,这个标就是A公司的了。可是由于小李的周旋,另外7个人全部支持B公司,这样,局势就完全扭转了。 可见,关键人并不一定都是职位很高的那个人,有时候,小人物也能办大事。这就需要我们在找系铃之人时,准确判断,正确决策,这样才能获得销售的成功。第四招 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5) 案例6:找到关键人,成功扭转败局案例呈现:德科集团是一家代理德国大型运输设备的公司。2005年3月,公司高层通过内部消息得知通达工程公司计划购买20辆重型卡车,于是马上派销售经理张磊全力以赴、力争促成这笔总价值在3000万以上的生意。 张磊很快介入,按照产品销售的惯例,他首先找到了工程部经理,经过初步沟通,得知工程部经理主张购买德国设备,因为德国设备的品质和服务都比国内同等产品要好很多,这个消息对张磊及德科集团都非常有利。 但是,下一步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当他找到设备部经理时,经理明确表示这次无意购买进口设备,原因在于财务部的经费比较紧张,预算只能维持在购买国产品牌上。 张磊本着"擒贼先擒王"的想法找到通达公司的总经理,但总经理的答复是如果预算不足的话,他本人也无计可施。 生意进行至此,似乎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了,跑单的可能性非常大,销售经理张磊似乎走入了生意的死胡同。关键时刻,他立即向公司的销售总监汇报了所有的情况,销售总监立即指示:要再对该公司的财务部经理多做工作,同时向该公司负责人提出卡车零部件进口的建议(由于国家整车进口所征收的关税比较高,而对车辆零部件所征收的关税相对少很多)。 按照销售总监的部署,张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运作后,财务部经理最后答应预算可以作些小的调整,但具体还需要与设备部及其工程部联系。 张磊在与设备部经理的进一步接触中,经理对零部件进口表示出浓厚兴趣,但工程部的采购需求报告中指出零配件进口之后车辆的售后得不到国外厂家的直接服务。设备部经理将此情况向总经理作了汇报,总经理表示要进一步与总工程师研究。 张磊接触总工程师以后,总工程师认为如果德科集团愿意提供与德国公司原装产品同等的售后服务,那么购买零部件也应该是可以考虑的。张磊当即承诺对该运输公司将提供一样的售后服务,并且对进口零部件与原装进口的差价作了说明以后,总工程师马上给总经理打电话,表明了他的倾向性意见。 与此同时,张磊又将销售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总经理身上。经过进一步的工作,总经理与财务部经理进行了沟通,财务部经理同意对预算作进一步的调整。最后,销售经理张磊成功地获得了20台总价值3000万元的订单。 案例分析:(1)在这个销售情景中,谁是关键人?他们可能的价值角色是什么?(2)谁是关键意见领袖?分析结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销售中所涉及的关键人物数量众多,而且对于设备的采购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见,这些不同乃至相反的意见都会极大地阻碍销售工作的进行。因此,在本案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找到客户中的关键人物。 我们看到涉及采购的部门主要有工程部、设备部、财务部、总经理以及总工程师,在其中,工程部属于产品使用者,设备部、财务部属于技术把关者,而总经理则属于决策者,总工程师则属于总教练,其他先前所接触的部门及个人也分别属于程度不一的教练。 首先作为产品使用者来说,他有这样的产品需求,但是设备部以及财务部拒绝购买的理由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预算问题,这样问题的关键点找到了,针对这一关键因素,经过和销售经理协商,适时地抛出税收优惠这一杀手锏,虽然型号不太符合,但是通过对总工程师进行沟通和公关,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对决策者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最后成功地拿下这张大单。 所以,在与大客户的接触中,关键的四种人物必须一网打尽,这样才能最终找到影响销售的关键因素,也才能抓住最关键的人,直接促成最后的成交。第五招 摸清客户底牌教练帮助成交(1) 那些帮助销售员获得信息,帮助销售员联系和确认销售影响者,帮助销售员确定他的销售定位的人,告诉销售员该怎么做的人,我们都可称之为"教练"。 教练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是我们行动的指路人。 借助教练摸清客户的底牌第五招 摸清客户底牌教练帮助成交一、置身于陌生环境,惟一行动就是寻找指路人1让教练替我们做举手之劳的事"教练"这个词汇,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特别是运动场上,指挥若定、挥洒自如的教练比比皆是。那些不时对运动员面授机宜、运筹帷幄的身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比赛的结果,所以教练的作用在运动场上是无可比拟的。 其实,在我们的销售行为中,教练的作用一点也不比运动场上的差。 什么是销售中的教练?我们认为:那些帮助营销员获得信息,帮助营销员联系和确认其他的销售影响者,帮助营销员确定他的销售定位的人,或者简单地说,那些告诉营销员该怎么做的人,我们都可称之为教练。 教练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客户企业内部:倘若客户内部有教练,那是你的福分,他能够告诉你最直接的信息,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2)客户企业外部:教练也可以存在于客户企业外部,比如他认识企业里的某个朋友,他能为你介绍一些情况,增加你对这个企业的了解。 (3)我们自己所在的企业:在我们企业的内部,也会有人告诉你该怎样做。 2教练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没有教练的指引,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为什么需要教练呢?因为在销售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眼睛和耳朵,否则,我们的销售活动就是盲目的,到客户那里势必会发蒙,会无所适从。这就好比当你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赶紧找一个指路人来明确方向一样。 具体说来,教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他直接影响客户企业对产品的立项。我们之所以能够和企业进行合作,都是因为有一些人在积极地倡议,他能够帮助把这些事情引荐进去,这个人其实就起到一个教练的作用。 (2)他能够及时知道客户企业的项目进展情况,也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并且把这些情况适时地告诉我们。 (3)他非常了解客户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决策,能够帮助我们找对人,并继而说对话。 总之,教练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是我们行动的指路人,没有教练的指引,我们将一事无成。 教练赢的标准业务员要将产品与教练联系起来。 让教练感到业务员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客户企业获得产品就是自己的成功。 案例7:曲线救国的销售策略案例呈现:王华是某公司的软件销售代表,他非常优秀,以前每年的业绩都是上千万。然而,王华向B公司销售软件时,遭受到了阻力。虽然他擅长于直接跟用户高层接触,但这一次他接触时,高层根本不理睬他。因为B公司的赵总看中C公司的产品,对王华公司的软件根本不看好。王华发现跟赵总联系不上,就跟赵总的助手联络,打电话一直到助手烦了,明确地告诉王华:"你不要再给赵总打电话,他已经生气了。"到了这个份上,王华觉得这个生意走到了死胡同。 究竟该怎么办呢?经过反复思量,王华突然想起来了,D公司的副总刘泉曾经买过自己的软件,跟自己关系不错,而且,刘泉好像还和B公司有业务上的往来。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王华立即向刘泉求助。 早在王华向刘泉销售软件时,两人就已经建立起比较友好的关系,由于刘泉非常认可王华的为人,所以两人在生意之外还有一些交情。接到王华的求助,刘泉回答说自己和赵总的副手比较熟,并且答应帮忙。 在刘泉的安排下,王华和赵总的副手见面了。王华详细地向那个助手讲解了该软件的优点,在刘泉的例证下,这些优点都实用、可信。第五招 摸清客户底牌教练帮助成交(2) 助手一听,连声感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老总应该了解,我们应该认真听你讲课,你能不能到我们公司给我们老总以及全体的IT经理们讲堂课呢?"这个副手当即决定邀请王华过去给他们讲课。 课讲得很成功,助手和IT经理们都十分支持王华。为什么促成公司购进这批软件,他们也充当了王华的教练。在他们的帮助下,王华和赵总见面了,并且越来越投机。赵总逐渐开始认可王华这个人。 最后,赵总放弃了和另一家公司的合作,而与王华签订了400万的合同,买了王华公司全套的软件。 案例分析:(1)谁是王华的教练?(2)王华的销售策略是什么?(3)对你有启发吗?分析结论:仔细分析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王华的成功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把产品背后隐藏的那些附加值告诉给客户,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推销给他;第二,曲线救国,为了促成这个单,他刚开始寻找总经理还有助手,结果都是走进死胡同,最后他寻求另一位客户的帮助,获得了成功。 把死单做活,把小单做大,这就要求我们做销售时首先要考虑一网打尽,其次要充分发挥教练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这个教练是谁呢?首先有刘泉,是他的帮助,使得王华和B公司的副总见了面;这个副总也是教练,他又促成王华和公司其他人员见面,由于副总本身是IT部的经理,那么他同时又是技术买者,所以他是多重身份;此外,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和IT部经理们最后统统都充当了王华的教练。赵总是什么人呢?是决策买者。所以在各级教练的帮助下,王华的这个合同最终成功了。 在这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从来不寻找教练,依靠盲目的猜测,或者是道听途说收集来的信息,使得销售人员的行动没有指向,这样销售失败的机会太大了,所以,我们的销售人员是不能靠道听途说的,也不能靠盲目的猜测,我们必须要通过教练甚至曲线救国的战略来赢得最终的胜利! 二、洞悉人性规律,让教练乐意帮助你1绝大多数人愿意帮助谦虚、执著、善良的弱小者知道了教练的重要性,下一步我们就要来了解如何找到教练。 在发展教练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教练为什么会愿意帮助你呢?任何教练都是普通人,具有普通人所应该有的正常心理。那就是:绝大多数人愿意帮助谦虚、执著、善良的弱小者。 一个人即使身份低,但是如果他谦虚和执著,能够给这个企业的技术买者、决策者十分到位的卖点和买点,并且让客户企业的人感觉到用这个产品是对的,那么作为客户企业中的一员,他会有充足的理由和感性因素去帮助你。 2把自己赢的标准变成教练赢的标准,你就会成为常胜将军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把买点、卖点充分地给到,这时人家会觉得:帮你是对的,你是完全值得帮助的。 教练会从你的销售成功和个人成功、成长中获得成就感或好处。客户企业内部的关系也很复杂,倘若你工作做得好,甚至可以帮到企业中的某些人,他也自然可以成为你的教练。让我们看看这个例子:电器公司的总经理决定要购买一批配件,结果副总经理持不同意见。老总想:如果我单独作决定,副总也只好顺我的意。但是这样不太好,要是让副总也同意就好了,就两全其美了。 于是,这位老总告诉业务员说:"我有意和你们合作,但副总更倾向于另外一家。你要想把这件事做成,我建议你去跟我们副总好好谈一谈,当然了,你不要告诉他是我说的。" 在这个案例中,总经理就成了这个业务员的教练。销售员去跟副总做工作,哪怕没有得到副总点头,副总也会觉得被尊重,也会在这个销售行为中减少阻碍的作用。 3挑选教练,要挑选企业中最渴望成功的人一个人成为教练,除了上面三种原因以外,还可能是其他原因。但无论是什么情况,你都要尊重这个教练,与教练友好相处,始终表现出谦虚、执著和善良,满足教练的成就感。第五招 摸清客户底牌教练帮助成交(3) 因此,对于我们在企业里面挑选教练,我们必须要挑选企业中最渴望成功的人,让他感觉到:如果把你的产品引进去,同时也是他的成功。这样的人,你就选对了。 我们要将产品和教练联系起来,要让教练感觉到:业务员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客户企业获得了产品,就是自己的成功。想办法把自己赢的标准变成教练赢的标准,这样的话,你必然会成为常胜将军!第六招 防范销售雷区谨慎才能成交(1) 销售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障碍直至签单的过程。盲目乐观、步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倾向。销售之前没有策划,没有按照销售正确的流程来进行,在客户中缺乏教练,对客户的内部情况了解得不充分,对于客户企业项目的本身情况、项目的走势以及项目的决策者等这些非常重要的情况缺乏了解,都有可能形成销售中的雷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越过雷区才能成交第六招 防范销售雷区谨慎才能成交一、不知道销售雷区的危险,则可能全盘皆输1尽量争取到关键人的支持,即使不能也要做成中立我们做销售都提倡找决策人,找关键人,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关键人都是高层或老板,特别是一些大企业,他们的部门经理就有一定的决定权。而且,大公司高层或老板业务都非常繁忙,一般很难见面。现在中国的家族式企业多,老板的爱人及亲戚朋友都有可能左右单子的结果。所以,有时候单子进展不顺利,可以考虑从关键人周边对其有影响力的人入手,间接达到目的。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关键人身边的这些次要关键人。有条件的话,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即便不支持,也要把他们做成中立,否则后患无穷。 一位新人就职于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有一天,她去一家销售额几十亿的公司作拜访。 刚开始,她找的是这家公司的一个文员。这时,新人还不太懂关键人的重要性,于是她很卖力地作演示,并通过这位文员了解到了一些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及背景等。 后来,这个文员调回总部了,但把她推荐给了另一位业务经理,这位业务经理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当时,新人还不太懂销售的这些常识,还是很卖力地去和这位业务经理沟通,推荐他们的产品。 业务经理对这款产品比较认同,就把她推荐到了一位副总那里。后来,又通过副总向总部汇报。总部通过后,这笔单子给了新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做周期太长,何不一开始就找总部的决策者呢?但实际情况是:即便你直接找到了该公司的决策层,他们也会把事情推到分管部门;而且,一旦决策层拒绝了你,你的机会就会变得非常渺茫。所以,有时候我们从次关键人入手,效率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更好的结果。 2销售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障碍直至签单的过程有不少天才的销售经理把自己的经验编成小册子,发给下属,还千叮万嘱地说这是他们费了好大劲儿才编好的,一定要全部背下来,最起码要掌握80%。不少销售代表就把它当成了圣经,认为这是最佳答案。 不知道销售雷区的危险销售难题:对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客户代表不熟悉,从而也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销售之前没有进行策划,没有按照销售的正确流程来进行。在客户中缺乏教练,对客户内部的情况了解得不充分。对于客户企业项目本身的情况、项目的走势以及项目的决策者这些非常重要的情况缺乏了解。稍有不慎,全盘皆失。 其实不然,销售是一项灵活性极强的艺术。原因在于:每个客户的脾气、文化背景都不一样,每次拜访的时间及周边环境也不同,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只有在特定的场合,一些话术才更有效。请看下面这个例子:某机电设备公司的销售代表小李去拜访对方的采购部主任。主任喜欢抬扛,无论小李怎么讲产品的优点,对方总是能找到理由反驳。小李越说产品好,主任越说产品不好。这时,小李考虑再三,灵机一动,突然帮着他说:"你说的对,这个产品就是很烂,没市场,我都没信心了。"这时,主任反过来开始安慰小李说:"你的产品其实也不错,价格公道,至于有缺陷是在所难免的。人还无完人呢,产品怎么可能十全十美?" 由于小李的灵活应变,沟通来了个大转弯! 这就是灵活的作用。我们的客户千差万别,有人喜欢你以开玩笑或朋友的身份跟他聊生意,有人则喜欢专业一点的说辞。如果你只背一种话术,不会灵活运用,就会很被动。第六招 防范销售雷区谨慎才能成交(2)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如果你觉得只是赞美就能赢得订单,那么你错了,有些人就喜欢听你说一些比较真实又委婉地反应它们缺点的话,这样会让别人觉得你更真诚。 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是机器人,所以在销售活动中,所有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些可能性往往就会成为我们销售中的"雷区",我们必须提前考虑到,并一一排查,否则很有可能陷入"雷区"导致全军覆没。 障碍和态度最大的障碍不是障碍本身,而是你根本没有意识到会有障碍。 知病才能救病,要知道有障碍,还要知道障碍具体会在何处。 对待障碍的不同态度也正是业务同仁对待营销的态度。 二、销售中的雷区以及出现的原因1盲目乐观、步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倾向营销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障碍直至签单的过程,盲目乐观不知道障碍的存在,犹如进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事情,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地雷,销售人员必将"触雷身亡"--销售失败。 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销售员姚小姐,平时工作十分勤勉,工作业绩突出。有一天,她很高兴地告诉经理,马上会有一个大单子,让经理等她的好消息。 但是,半个月后,经理却等来了泪流满面的姚小姐。原来,客户虽然最终使用了她设计的销售计划书,但却不是同她签的单。 她泪水汪汪,连连倒苦水:"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提示:因为"没想到",所以没有采取措施去排除障碍,这在销售中是极其危险的。)她说:"我是通过朋友介绍结识这家公司主管人事和财务的副总裁的。副总裁告诉我,公司刚好有买设备的计划,让我马上设计建议书,并承诺这件事他有决定权。我反复几次修改后,副总裁表示,公司各方面对计划书均表示满意,估计半个月后可以签单。" 当时她信心十足,以为很快就可以吃上"煮熟的鸭子"了。 (提示:姚这个时候只找到了副总裁这一把钥匙,凭这惟一的一把钥匙能否打开成功的门呢?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到教练,收集更多的信息:门上还有哪些锁?还要准备哪些钥匙?等等,但遗憾的是,姚在当时选择了一味地被动等待。)半个月后,她拨通副总裁的电话,本来是去约签单的事的。哪知副总裁带着很遗憾的口气告诉她说:"在昨天的总经理办公会议上,关于采购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决定在另外一位销售员那里购买,而且那个销售员在总经理的邀请下还参加了昨天的会议。" 姚愣了半晌,决定去搞清楚情况再说,不想这样不明不白就丢了"煮熟的鸭子"。 副总裁给了姚一张她那位潜在竞争者的名片,并告诉她:"公司里从总经理往下,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同意在那位销售员那儿购买,自己也没有办法。" (提示:姚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有一个竞争者存在,而且也才知道副总裁并不是最后的决策者,才知道这家公司购买设备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程序。如果她早一些获得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或许她就不会失败,就是失败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糊里糊涂。)姚进一步打听,才知道,当她很开心地等着时,她的竞争者正在紧锣密鼓地拜访包括姚熟悉的副总裁在内的所有购买者:他从财务部那里知道这次购买的金额比较大,必须由总经理办公会议最后敲定;他从办公室那里得到了参加这次会议人员的名单;他从设备部那里拿到了姚的设备计划书最后定稿的版本;他抓紧时间拜访了出席会议的每一位成员,他还主动到公司员工中间去调查摸底…… 竞争对手的这些动作,姚始终没有觉察到。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姚的销售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危险的障碍,看看是什么东西在阻碍她获得最后的成功:(1)不清楚客户单位四种购买者的身份情况,很主观地将技术买者(副总裁)当成了最后拍板的决策买者。第六招 防范销售雷区谨慎才能成交(3) (2)除了反复与副总裁沟通,没有主动与购买氛围中的其他人员沟通交流,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单位的整体购买倾向。 (3)正是因为缺乏信息渠道,所以连竞争对手何时出现都不知道,更别说在客户单位里展开竞争行动,就此丧失了主动权。 (4)正是因为没有接触其他购买者,始终没法了解到客户单位的决策流程,就根本无法有效介入这个决策流程,无法及时了解对方在购买过程中的最新情况。 姚碰到的这些问题其实是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有可能碰到的,她的这个例子也非常有典型意义。很多人在销售开始时盲目乐观,销售失败后则长吁短叹:明明说好的,怎么又不在我这里买了呢?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忽视、漠视或者不愿意正视完整的销售氛围,就好像盲人身处一片雷区而不自知,只要有一颗地雷被触响,销售活动肯定就是以失败告终。 2什么时候你会触响地雷在销售氛围中,有可能埋藏着多少颗地雷呢?(1)四种类型的买者中,有一个或以上的买者身份不明晰,缺乏必要准确的信息--地雷。 (2)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始终没有主动寻找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教练--地雷。 (3)虽然明确了四种买者的身份,但有一个以上的核心买者没有主动拜访过--地雷。 (4)核心买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而没有及时发现和跟进(例如决策买者、技术买者更换了人员等)--地雷。 (5)核心购买圈中出现了新的面孔,没有及时反应过来--地雷。 (6)缺乏警惕心理,不留意是否存在竞争对手--地雷。 (7)缺乏快速判断能力,不注意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地方政策等的变化--地雷。 3必须通过雷区,然后才能取得销售的胜利如此多的地雷,组成了销售过程中的雷区。或许你会问,我可以绕过雷区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购买的决定必须得到每一位核心购买者的肯定(至少是他们不明确的反对)后才可以作出。所以,你必须通过雷区,然后才能取得销售的胜利。 三、认清雷区现状,端正内心态度,借力排除地雷1会拼才会赢面对雷区,销售人员一般会有三种不成熟的态度,也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类型:(1)蛮干型。用尽一切办法要见到某个人,幻想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对方,但因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需求,往往见了面也是效果不佳,而且很有可能碰到钉子。 (2)规避型。既然对方联络不上,主观上认为太难,那就不再联系了,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也找了个好借口。 (3)侥幸型。不是每一颗地雷都会爆炸吧?一些明显的地雷排除它,实在找不到的,就算了。老天保佑,让那些没有见过面的人不要反对我的计划书。 处理地雷的正确态度是什么?(1)在内心深处明确任何销售肯定都存在障碍;(2)明确地雷的位置;(3)分析所处的销售环境,找到可以借助的力量;(4)借助力量成功排除地雷。 2当心地雷,不然,煮熟的鸭子也会飞地雷确实是有不爆炸的可能,但请记住,任何一个专业的销售人员凭借的都应该是专业利器,而不是运气,"运气说"实在无助于一个专业销售人员的成长。所以,请牢记,要成为成功的销售人员,你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雷区。 (1)在内心深处明确任何销售都肯定存在障碍;(2)迅速明确地雷的位置;(3)分析所处的销售环境,找到可以借助的力量(教练);(4)借助力量成功排除地雷。 销售根本不是爱拼才会赢,销售是会拼才会赢!当心地雷,不然,煮熟的鸭子也会飞! 结论:见不到经济买者,就见技术买者或使用买者,把他们培养成教练,借助力量消灭危险区。 培训教练消灭危险区3营销人员自问自答系统学习了四种买者的销售策略后:(1)回想自己最感觉失败的销售经历,分析是否踩到了地雷:在以往的销售经验中,你是否有意、故意、刻意去发现、培养教练?当前的销售中,谁有可能成为你的教练?你准备从他那里获得何种信息?你打算怎样和他相处?(2)分析正在进行的销售活动:①所有的买者身份都清晰了吗?②还有哪位买者没有面谈?③需要通过教练了解更多的信息吗?谁是教练?(3)雷区中一类危险地带就是出现或现有"演员"重组。所以问一下自己:购买力最近是否有变化?①有无新面孔出现?如果有,我了解他对销售的影响吗?②购买组织最近有无重组?③能否肯定最终决策权掌握在哪几个人手里?案例8:到手的订单为何丢了?案例呈现:红杉树创意设计公司是一家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广告公司,2005年8月,他们得知多乐多集团要对该公司旗下20多个品种的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并作电视推广。这笔生意对于红杉树公司来讲完全属于一笔大单,公司销售部经理ECHO决定亲自出马前去拜访多乐多集团的总经理王文涛。由于王总不在,王总的秘书周小姐接待了她。双方相谈甚欢,初次拜访很成功。第六招 防范销售雷区谨慎才能成交(4) 之后一周内,周小姐经过筛选,确定了三家广告公司,让王总作出最终的选择,红杉树公司就是其中的三家公司之一。 通过和周小姐的初步接洽,ECHO在和本公司老总商议后,针对多乐多产品特色和目标消费者,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广告推广建议书,总报价为25万元。 9月初,ECHO带着建议书第二次去多乐多集团登门拜访。这一次王总接待了她,王总看了建议书,对ECHO的推广方案表示赞同。但对报价却有点小小的异议,他重点指出:"我们公司的副总李先生想通过网络广告的形式作产品推广,这样相对会比较便宜一些,可以节省大量费用。不过我还是比较认可贵公司的实力,因为现在中国人还是看电视的多一些! 如果能够让我公司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贵一点也无所谓。"同时王总还对ECHO承诺说,只需对建议书稍作修改便可签约。ECHO闻听非常兴奋,答应明天就将建议书修改好。不过让ECHO略感不安的是王总马上就要出差,对于签约的事情,生怕发生变故。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王文涛看出了ECHO的担心,笑着安抚她说:"没问题,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开会决定了,我不在时,由副总李先生负责这个事情。"并让周小姐马上去请李副总来与ECHO见个面。然而不巧的是李副总拜访客户去了,不在公司。会议结束的时候,李副总仍然没有回到公司,王总于是很潇洒地说:"没问题,这样吧,这个项目就由周小姐全权负责。明天就让周小姐到贵公司签订合同。" 第二天上午,周小姐如约来到红杉树公司取双方协定的合同,并承诺回到公司后马上签字盖章。但是,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多乐多集团的合同还是没有送到,ECHO坐不住了,打电话给周小姐。电话里周小姐不无歉意地表示:"李副总说还需要研究一下,我会尽快给你们答复的。" 此时,ECHO明白了,担心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案例分析:(1)请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角色?(2)此案的失误是什么?(3)如果重来,你会怎么做?分析结论:在本案例中,由于销售行为没有对客户中关键的四类人进行一网打尽,所以最后导致销售的失败,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作为客户方的多乐多集团一共有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王总、周小姐和李副总。在这三个人物当中,王总显然属于决策者。在与周小姐的接触中,她为红杉树公司提供了许多关于广告公司选择的内幕消息,属于教练。关键人物副总李先生在本案中并没有出现,只是从王总和周小姐口中得知他对这次广告推广的态度与其他人有分歧。遗憾的是,对于这个关键的信息ECHO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能地以为经过总经理的授权,秘书周小姐完全可以代表公司进行签约,这显然是对于技术把关者没有重视,从而没有一网打尽,所以雷区自然形成并且走了进去,其结果就是失败。 在本案例中,其实一开始,在总经理指出与副总经理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应该予以重视并且尽早拜访,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尽快排除销售中的地雷,这样最后的结果才有可能是皆大欢喜。第七招 学会人情练达关系决定成交(1) 一个人的需求就像一座冰山,这座"冰山"共有三层:"冰山"的上面是显性的利益,比如产品、价格、质量等;第二层是隐藏的利益,包括关系、维护和交往等;"冰山"的最深处是深藏的利益,也是真正影响成交的因素,那就是情感、感受和信任。 当然,客户不会明确表露对隐藏利益的需求。如果他对你的产品或服务缺乏信任度,通常用"冰山"上面的理由来搪塞。 产品缺乏竞争力,就要在关系上下功夫。 第七招 学会人情练达关系决定成交 一、销售是一门人情练达的艺术1人情练达是销售的真正绝招其实,在大客户销售十八招中,真正的绝招就是人情练达。人情练达是销售过程中的最高境界。 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做人,就必须学会不断地变换角色。比如我们在领导面前,要学会如何做下级;在父母面前,要学会怎样做儿女;在妻子面前,要学会如何做丈夫;在子女面前,要学会怎样做父母;在朋友面前,要讲朋友间的情谊……这一系列的东西,要求我们不断地变换角色。而销售中的人情练达,其实也就是要求我们学会变化。 这种变化随时随地在进行着,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角色转换不过来,我们就可能陷入盲目被动的境地。比如,我们在单位里是领导,回到家里如果也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式,你会发现家里没人伺候你,因为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你的身份的变化。 有一个局长,在单位是一把手,在家里是四把手,他家里就三口人,怎么会是四把手呢?他说:"我们家还有一个小狗,它是三把手,我是四把手。" 他说在自己家,他连小狗都不如,因为每次小狗要出门,他老婆就说,快去领狗出去转一转。局长就赶紧屁颠屁颠地领着狗去转一转。 类似于这样的角色转换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发生着。在销售行为里,大客户里的四个购买者和关键人也就是决策者、用户、技术把关者和教练,这四种人的角色是有着根本不同的,销售人员必须根据他们角色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变化。人情练达的功夫也就表现在这个地方了,特别是对于拜访客户来说,把握其中的关键技巧,将会赢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处理好"握手"与"拥抱"的关系在销售过程中,拜访客户可谓是最基础最日常的工作了。很多销售代表也都有同感:只要客户拜访成功,产品销售的其他相关工作也会随之水到渠成。 然而,客户拜访往往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工作。可能是因为怀有一种"被人求"的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可能是因为对那些数量众多的销售代表们已司空见惯,所以有很多被拜访者(以采购人员、店堂经理居多)对那些来访的销售代表们爱理不理。销售代表遭白眼、受冷遇、吃闭门羹的故事多不胜举。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成功的拜访呢?有以下几个原则:(1)开门见山,直述来意初次和客户见面时,在对方没有接待其他拜访者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来意。 试想:倘若我们的拜访对象是一位终端营业员,在你不说明来意的情况下,他很可能会将你当成一名消费者来服务。当他为推荐产品、介绍功能等而大费口舌时,你突然来一句"我是某家供应商,不是来买产品,而是来搞促销……",这时,对方肯定有一种"白忙活" 甚至是被骗的感觉,马上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想要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就难了。 (2)突出自我,赢得注目有时,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拜访某家公司,但对方却根本记不住我们。所以,我们在拜访时必须想办法突出自己,赢得对方的注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不要吝啬名片。每次去客户那时,应该给所有相关人员都发一张名片。发名片时,可以出奇制胜。比如,将名片的反面朝上,先以印在名片背面的"经营品种"来吸引对方,因为客户真正关心的不是谁在与之交往,而是与之交往的人能带给他什么样的赢利品种。第七招 学会人情练达关系决定成交(2) ②用已经操作成功的、销量较大的经营品种的名牌效应引起客户的关注。比如:"你看,我们公司这个产品销得这么好,做得这么成功。这次与我们合作,你还犹豫什么呢?" ③适时地表现出你与对方的上司及领导(如总经理等)等关键人物的"铁关系"。 不过,前提是你真的和他的上司或领导有着非同一般的"铁关系";再者,表现这种"铁关系"也要有度,不要给对方"拿领导来压人"的感觉,否则会适得其反。 (3)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新上任的业务员小李去拜访某厂采购部的王部长,对方不耐烦、不热情地说:"我现在没空,正忙着呢!你下次再来吧。"小李觉得对方肯定是在敷衍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对方给自己一点时间,最后把对方给惹火了,拜访就这样不欢而散。 我们在作客户拜访时,是不是经常会遇到"客户说没空"这种情况呢?客户在说"我现在没空"时,一般有几种情形:一是他确实正在忙或接待其他顾客,他们谈判的内容、返利的点数、出售的价格不便让你知晓;二是他正在与其他的同事或客户开展娱乐活动,如打扑克、聊天等;三是他当时什么事也没有,只是心情不好而已。